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江门近代史

江门近代史

江门近代史
江门近代史

江门近代史

(绪言:第一章城区史、第二章白沙乡史和第四章太平社区史是我小时土生土长经历过,有些资料是父母讲的及族谱写的,资料准确。第五章讲述何氏先祖何聘卿将军光辉而悲壮事迹,资料来源新会县志,开平县志,台山县志,何氏家谱,族谱。至于第三章工业史因过去工厂分散,如今资料难收集,笔者在网上查过相关内容,可是

不详细。故此章内容少之又少,实在遗憾。)

广东江门白沙

何耀乾整理编,冯振聪修订

第一章

江门旧城区近代史

江门旧城区范围,从跃进路蓬江大桥至江会路口。包括太平路,仓后路,莲平路,新市路,兴宁路,书院路,镇东路,堤中路,水街,上步路,众兴路,更兴路,葵尾路,紫茶路,紫沙路,紫坭路,塘步路,竹椅路,象溪路及圩顶区和石湾直街等。

八百多年前,莲平路,太平路一带旧城区是一片江河水域,圩顶街已形成小集圩

农贸集散地,附近乡村农民逢圩日到这里买卖农产品,故圩顶有卖鸡地,京果街等路名。三衍互为渡口,横渡过江是江门河南滘头乡。现中山公园,圩顶,原江门一中高

地称蓬莱山,江对面有座烟墩山,两山夹着江门河。江门处在西江下游出海口及四邑

潭江分支,天沙河等几条支流汇集出口之门,故称江门。

经过几百年江河泥沙沉积,宋末元初,逐渐形成今天旧城区一带泥滩地。元末明初,当地居民逐渐兴建住房,形成东西走向的窄街横巷,房屋建筑构造基本与石湾直

街及圩顶房屋相同。

江门北通肇庆,顺西江上游可到达梧州,南宁。南至中山,澳门。西到新会,台

恩开四邑。东到番禺广州。因此,是珠三角西部水陆交通枢纽中心。历史以来都是商

贸农付产品集散地,由于地理条件优越,注定江门必是珠三角西经济,政治,文化中

心不可动摇的地位。

上世纪二十年代左右,开始拆除江门河滩一带旧民居,重新规划兴建新市区。当

年有钱人士及四邑华侨纷纷回乡投资建设。几年后形成莲平路,太平路一带具有南方

特色的城市格局。

圩顶街区及石湾直街没有拆建,保存原有古老建筑,一般都是平房一至二层,街

窄无骑楼。新建城区大多三至四层,街道宽可通车,有骑楼供行人避雨。

1920年新宁铁路建成通车,由北街为起点,经水南乡,紫莱乡,白沙乡,新会到达台山终点。铁路通车,加快江门城区建设。

1904年江门被辟为对外通商口岸,设江门北街海关,是广东八大海关之一。海关人员都是外地人多,所以现在北街居民大多讲广州话,而江门本地人多讲四邑话。

1925年,江门定为省辖市,1931年撤市改为归新会县管辖,称为新会县江门镇。

常安路原是水涌沟,并不兴旺。1929年修马路填平水涌后改为常安路。1920年前,江门最繁华商业区是石湾直街,1925年莲平路,太平路一带新城区建成,并成立江门市,江门最繁华商业区转到太平路,新市路,钓台路,兴宁路区城,四条路交汇

的十字路口设有交警亭(现早已拆)。市内有公交车经太平路,莲平路,紫茶路至江会

路口。

当年,江门商贸成行成市,太平路主营百货,药材。仓后经营咸鱼为主,莲平路

主营衣服,制衣。钓台路以糖烟酒米杂货为主。书院路经营书籍(该路有二间小学)。

竹椅路经营竹制品家倶。葵尾路销售葵扇等葵工艺品。很多路名因其主营商品而得名。太平,新市,众兴,更兴则是祈求兴旺太平,吉祥如意而改。仓后路以前是一排旧仓

库拆迁而建。

墟顶有缸瓦地,卖鸡地,灯笼街,糍仔街,京果街,打铁街。逢二,五,八为墟期。

新城区建成,文化教育也迅速跟上,成立多间小学。江门镇一小在太平路(解放后改为江门二小,后再改名为太平路小学,现与启明小学合并),1949年我在该校读书,50年2月,国民党飞机炸江门而停校,后转入书院路一小读书。书院路有二间小学,一间是书院小学(解放后改为一小,后与五小合并改为紫茶小学。另一间是中心小学(现已撤销)。五小在紫茶路(后改为紫茶小学,现已搬走,原校址改为范罗岗小学)。六小,七小在羊桥市。劳工子弟小学在范罗岗(现改为范罗岗小学)。石湾直街明德坊有

间私塾小学,新盛街有新盛小学,新市路有新市小学(新盛及新市路小学早已撤销)。

三小在北街。

江门一中,前身是景贤书院,创办于1760年于蓬莱山,1928年扩办为市立中学。

1934年在北街设立广州培英中学北街分校,1953年改为江门市第三中学,现改

为培英中学。

长堤是1927年开始扩建修筑长堤马路。钓台路口原有间三进祠堂,明代陈白沙先生曾在此讲学,修长堤时拆除,现仅剩一进。钓台路口曾有棵几百年大榕树,树荫横

跨马路,传闻陈白沙先生曾在此垂钓,钓台路由此而得名,记得小时候很多街坊在树

下乘凉,可惜1962年9月一场几十年一遇的大台风刮倒大榕树。

江门旧城区曾有多间寺庙。雪峰寺是江门最古老佛教寺院,建于1605年明代万历期间,清朝康熙期间,下令沿海居民内迁50里而被拆。1672年重修,有300多年历史。坐落在石湾直街街口,寺庙宽敞,有护院墙围着。院内树木青翠。小时候跟我妈

去拜神,善男信女众多,香火鼎盛。解放后改为看守所,现已全拆了,建了住宅楼。

雪峰寺准备在白水带风景区重建。

石湾直街口雪峰寺旁明德坊巷尾曾有间寺庙,内供菩萨,也有孔子象。曾办过私

塾学校。

新市路曾有一小庙,位罝大约在原新市小学,民国兴建新市路己拆。仅在路边存

一神龛供人拜祭,占地3平方米左右。以前常有小贩在此摆摊卖香烛灯蕊。

墟顶高第里与安龙里相接之处也有一小庙,内供神象,解放后已拆。

除佛教,道教外,天主教,基督教在清末也已渗入江门。在北街,清末已设有基

督教堂。

在竹排头吉利街曾有一天主教堂,办过幼儿园,我四弟在50年曾在此园受托。

上世纪40年代前,常安路并不兴旺。但由于其处于江门城区中心,是东西走向,从竹排头至沙仔尾必经之路,是江门交通枢纽中心,注定其日后必繁华兴旺。

抗战胜利前夕,太平洋战争日本败局已定。四邑华侨商贾,达官贵人看好常安路

前景,各自逐步在常安路建立商铺或拆旧建新,抗战胜利后,常安路百货,金铺,旅馆,钟表店,照相馆,餐饮,电影院,诊所,茶楼饭店立林,成为江门最繁华商业中心。

常安路口长堤一带有多个码头,停泊前往广州,肇庆,梧州,石岐,斗门,三埠,桂州等西江沿岸城镇的渡船(当时也叫花尾渡)。

这些船只多是晚上6点至8点开船,坐船的,送船的都在河堤码头聊天送别等候

上船。

堤中路一带有卖艺的,卖跌打刀伤药的,卖粥,炒河粉,炒蚬,炒螺,各种小食,应有尽有。记得50年代初蚬粥二分碗,及第粥每碗5分。热气腾腾香喷喷,人们坐在滩挡摆设的长凳上吃得津津有味。

夏天,人们喜欢到长堤河边乘凉,强劲南风从河对面吹来,清爽凉快,直至晚上

9点,店铺开始关门,人们才陆续回家。

热闹繁华的长堤晚渡,成为解放前新会八景之一,称"江门晚渡好客情",排八景

之尾。第一景是"圭峰瀑布景"。小时候在江门远远望去就可见圭峰山瀑布水人,清沏

白色,像人字一样流下。可惜现早已消失。

常安路曾是江门政治,商业,文化中心。市人民政府曾在此设址。

" 不到常安路不算到过江门”可见常安路在江门地位之重要,她是江门繁荣标志。

1950年前,常安路长堤一带,最大型百货公司是金陵百货和万国百货。金陵主营金银首饰,珍珠玉石翡翠。万国百货主营化妆品,衣服布匹,鞋帽,内衣裤等。其商

品是从港澳,广州,上海等地进货,都是名牌产品,批发零售兼营。新会,开平,台

山四邑一带小商小贩都来进货。万国百货发展到连锁店,规模可与广州永安相比。

著名茶楼有平香茶楼,建国茶楼,大华西餐厅。平香莲蓉包,叉烧包最好吃,其

莲蓉月饼也著名。早,晚二茶,人来人往,座无虚席,热闹非凡。

娱乐场所有百乐门舞厅,平安戏院,中华大戏院。灯红酒绿,达官商贾,名门少

姐听曲看戏跳舞,极尽繁华,江门有小澳门之称。

常安路尾,象溪路口是中山公园。是解放前唯一的的公园。占地21600平方米,1926年建成,由华侨,市民捐款筹建。

公园有中山纪念堂,燕亭,去思亭,籍公亭及十字亭。中山纪念堂1929年建成,是中国第一座至今尚存最古老的中山纪念堂。

中山公园地处范罗岗山,南面是墟顶新盛街,从新盛街有条小山路可爬上中山公园。北面是范罗岗。

正门在南面常安路,有牌坊。顺着石级而上穿过牌坊向右转,然后再顺石级可上

到山顶,中山纪念堂设在山顶上。站在山顶向南远眺,可望见全江门旧城区及河南山村。

公园花草树木茂盛,是人们休息闲游好地方,夏天,人们在这儿纳凉,捉象棋。

儿时,我和小学一班同学好友,常来公园玩耍。

第二章

江门白沙乡史

江门白沙乡地处江门蓬江区西面,与江门新会区圭峰山麓接壤。

白沙乡历史悠久,处于新会圭峰山脉向东的丘陵地带。秦汉时期已有人居住,属南海郡地,有二千多年历史。东晋未年(公元420年)属新会郡管辖。

二千多年前,白沙乡南面江门河向南是一片汪洋南海,众多小岛屿。小溪小川经白沙乡流入大海。

千百年来,山川巨变,现已面目皆非。

白沙乡居住有三大姓氏。尹氏,何氏,陈氏。各姓氏都建有本族祠堂。

尹氏居住在白沙天沙河西边第发里,村入口现建有牌坊。在白沙乡有700多年历史。一千多年前,其先祖从北方天水迁徒至中原,再从中原河南为避战乱而到广东。宋末元初,其先人南宋兵马参军晋来,为避元兵追杀,逃至新会圭峰山,在今杜阮木朗定居,开枝散叶。明代初叶,晋来位下五代孙玄受,由新会杜阮木朗迀至江门白沙第发里居住。现已繁衍二十多代,有一千多人。

第发里有座地母庙,香火鼎盛,善男信女常来叩拜,祈求姻缘,生子,发财,平安。听说很灵验。

何氏也有600多年历史,800多年前,从安徽庐江郡迀至福建甫田县,再迀徒至广东开平龙塘。600多年前,其先人何聘卿是明朝抗元英雄,被朝迋封为忠勇勤大将军。其后人何太弟为逃避元人追杀,从开平龙塘迀至江门白沙,在现在沙富里,大地里,中和里,田心里,庙前里一带定居繁衍。至今也有二十多代,几千人口,是白沙乡第一大姓氏。

何氏祠堂原在白沙田心里旁,靠近天沙河边,建成于1699年,名叫成裕堂。解放后江门四中,江门财贸学校曾设在此。后被拆,该地建住宅小区。祠堂迁往白沙沙富里重建。

陈氏宗族居住在白沙乡小庐山脚下仁贤里,其杰出人物代表是明朝岭南大儒陈白沙先生。

陈献章,字公甫,新会都会村人,小时随祖父迀往白沙乡小庐山下居住。是明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书法家,诗人。留有1977首诗给后人,由其学生辑成《白沙子全集》传世。

白沙祠建于明万历二年〈1574年),是朝庭下诏建家祠,现已兴建成陈白沙纪念馆,成为江门市一旅游景点。

陈氏在白沙繁衍至今有二十多代,现有几百人。

何,尹两氏族先人都是在宋末元初为逃避元人追杀而避居在圭峰山脚下木朗村和

白沙乡。因这里是丘陵地带,小山头多,平地少,背靠大山老林,传说,解放前圭峰

山有老虎,深山密林,容易躲避战争。

但这种地理坏境,耕地良田少,交通不便,注定农业难有大发展。

白沙乡土地贪乏,多山坡地,水田平地少,仅有天沙流过,其土地仅适合种耐干

农作物,在河边放鸭,在低洼地种些水稻,蔬菜。

在白沙山坡上,种有沙葛,番薯,木薯,花生,菠萝,豆角等农作物,农民用水

车将天沙河水逐级车上山坡灌溉农作物。层层梯田,别有一番景致。

在平整的土地上种有水稻及挖塘养鱼。以前,在田心里及陈氏祠堂前是几片鱼塘,而在何氏祠堂前及靠天沙河边种有水稻。挖有水沟从天沙河引水入田。

解放初,环市三路,白沙公园旁是天沙河出江门河之水道。当年在河边设有游泳池,儿时,曾在此游泳。现早已填平。

白沙农付产品最著名是白沙矮脚匙更比(江门话)大白莱。叶色深緑,叶柄短而雪白,故称矮脚。吃时口感好,爽甜嫩可口,吃后无渣,以前出口港澳,深受欢迎。白

菜芋头煲,是著名粤莱之一。

白沙盛产西洋莱,在白沙福田里,长安里曾是一大片西洋莱地。冬天收割,脆嫩

清香,煲汤,打边炉最好。

白沙地质疏松,山坡宜种耐旱沙葛。沙葛也是白沙特产,爽口甜脆,皮薄肉白,

可生吃,称为本地雪梨。

我中学时就读四中,校址在田心里何家祠堂。学校在后山山坡上种有沙葛,菠萝,豆角。那年大丰收,堆满仓库,任吃,至今记忆犹新。

天沙河盛产蚬子,以前天沙河是沙质河底,大量蚬子在河底沙中,捞上后蒸蚬,

炒蚬,煲蚬粥,肉嫩甘美鲜甜可口,别有野味。

以前,南洋,港澳华侨亲戚回乡,都喜欢带些菜干,猪仔薯(马玲薯)干回去。煲

汤清热下火。

可惜,以上几个优良农付产品未能保留至今,据闻矮脚白莱已无种在。

江门白沙天沙河段以前是一片白饭泥,白沙乡因此而得名。泥质洁白细滑,可塑性,粘性好。适合作陶瓷工艺品,品质上乖,是高档瓷制品最好材料。解放初曾在此

设立陶瓷厂,现在这些白饭泥已开采完,陶瓷厂也撤销了。

明清年代白沙乡并不兴旺,由于山坡多,耕地少,揾食艰难。很多乡亲都到南详,港澳或珠三角比较富裕的地方谋求发展。故现在白沙乡华侨遍布世界各地。

必须深入研究陈白沙先生诗词,才能了解明代白沙乡史。

陈白沙先生歌瑶:二五八,江门圩,既买锄头又买书,田可耕兮书可读,半为农者半为儒。

另一首江门墟:十步一茅椽,非村非市廛。行人思店饭,过鸟避墟烟。日漾红云岛,鱼翻黄叶川。谁为问津者,莫上趁墟船。

"红渠风起白鸥飞,大纲拦江鱼正肥。微雨过,又斜晖,村北村南买醉归。”

诗中所提到的红云岛,黄叶川,红渠是指什么地方,现难于考证。

渔民在江拦网打鱼,肥鱼在川中翻腾,彷晚,微雨过,斜阳照。诗中表现当年百

姓渔获丰收,欢乐买醉情景。

从白沙先生诗词中可见明代白沙乡是没有集市的。要趁墟买农具买书就要到江门

墟顶,还要坐趁墟船。至于为何问津者,莫上趁墟船,就不得而解了。

白沙乡音与墟顶土音

不同,墟顶与紫莱乡音有差异,墟顶与滘头乡音也不同。估计600多年前,四地

应有江河小溪小川相隔。白沙先生诗中的红云岛应在蓬江河靠近白沙这段河中,黄叶

川可能是白沙乡附近小溪小河。

明代,天沙河流经白沙乡出江门河。另从天沙河分出一支流入白沙乡(现早己填平)。

经过几百年变迀,墟顶周边小溪小河逐步填平,除滘头乡被蓬江河分隔外,紫莱,白沙,墟顶已被陆路接通。昔日象溪路,羊桥市,鹅溪里现已是一片民宅商铺。

显然,明初江会路应是江河或河滩,未有乡民居住,从江门进入白沙乡,必经羊

桥市,鹅溪里,东观里。

从地名分析,羊桥市应是羊肠小路,有小溪流出江门河,溪边养着鹅鸭。

1920年新宁铁路建成,经紫莱白沙穿过新会到台山。1925年江门定为省辖市,

江门拆旧建新,扩建长堤及常安路,羊桥市逐渐兴旺,也带动白沙乡开始繁荣,而墟

顶逐步冷清。33墟以前没有这名称,是现在命名的。

白沙乡现在已变为城区,大道纵横交差,商铺位宅林立。

第三章

江门工业史

江门曾是广东粤西工业重镇,也是广东工业姣姣者。上世纪初,在广东除广州外,工业发展最繁荣应是江门。威水的江门工业史曾是江门及四邑人引以自豪和骄傲。

1904年,江门开放北街对外通商,设立江门北街海关,是广东八大海关之一。粤西一带工农业商品均经江门北街海关出口,而四邑华侨,也多经北街海关码头回乡。

1920年,新宁铁路建成通车,由江门北街为起点,经水南乡,紫莱乡,白沙乡穿越新会,终点在台山。

江门面临西江,顺西江而上可到肇庆,梧州,南宁。往南可到中山,澳门。水路

往东是广州及南番顺,往西则是新会、开平。因此,江门是珠三角西水陆交通枢纽中心。

对外通商海关,铁路,水陆交通枢纽等优越条件,注定了江门工业发展必定繁荣

的基础。

当年,有志于工业兴国的四邑乡亲,华侨纷纷集资在江门兴办实业。

1910年开始,江门河两岸开始耸立起一座座厂房,烟囱。

工业兴起带旺了江门城区建设,也带旺了江门商业的繁华。

江门造纸厂(前身是江门制纸股份有限公司),江门红星机械厂(前身是江门联合机

械厂,后改名为江门柴油机厂),江门光明火柴厂,江门肥皂厂,江门藤器厂,江门造船厂等轻重工业相继成立投产。

第四章

江门太平社区史

江门太平社区位于旧城区东面,北靠狗山,南向蓬江河,河对面是滘头烟墩山。

太平社区主要街道包括太平路,新市路,众兴路,镇东路,钓台路,塘步路,上

步路,葵尾路,堤东路西段,堤中路东段,水街农贸市场(由新椰路,榄豉路组成)。

800多年前,这里是一片江河水滩,经过几百年江水冲刷,泥沙沉积,宋末元初

已形成今曰太平社区一带泥沙滩地。当地居民逐渐兴建住房茅舍,形成东西走向的窄

街横巷,房屋建筑与风格布局与墟顶及石湾直街相同。

江门顺西江而上,可北通肇庆,达至广西梧州,南宁。西到新会,台恩开四邑,

南通中山,澳门。东到广州及南番顺。因此,是水陆交通枢纽中心,历史以来,江门

墟街都是商贸农付产品集散地。

江门优越的地理条件,决定了她是珠三角西经济,文化,政治,贸易,交通中心

不可动揺的地位。

1904年,江门被辟为对外通商口岸,改江门北街海关,为广东八大海关之一。1925年,江门定为省辖市,1931年撤消市归新会县管辖,称为新会县江门镇。

1920年,新宁铁路建成,北街为起点,经江门水南乡,紫莱乡,白沙乡,穿越新会到开平水口,渡过谭江到达台山终点。

海关设立,新宁铁路建成通车,加快了江门旧城区的改造。

1920年,当年政府规令拆除太平社区及莲平路,仓后路一带旧民宅,从新规划扩建新市区。

四邑商贾有钱人士及华侨纷纷投资拆旧建新。几年后,逐步建成具有南方特色的

太平,莲平,仓后等社区格局。

墟顶街及石湾直街是古老建筑,街窄横巷多,都是一,二层平房,无骑楼。而太

平社区是近代南方建筑风貌,街宽可通车,骑楼可避雨,多是三至四层。

江门最繁华商业街原先在墟顶,后转到石湾直街,上世纪三十年代转至太平社区。

当年,江门最繁荣热闹是钓台路,太平路,兴宁路,新市路区城。四条路交汇十

字路中设有交通管理亭,市内有公共汽车,太平路设有上落站。汽车经太平路,莲平路,紫茶路,江会路出江门。

太平社区商贸成行成市,太平路专营百货,药材。解放后太平百货就设在与钓台

路交界的路口。钓台路主营粮油糖杂货。葵尾路专营葵扇及葵藤工艺制品。江门藤器

工艺制品厂设在竹排头,以往这里一带居民都到该厂接些葵藤工艺品回家加工,榄鼓

路专营榄豉,酱油等咸调味食品。

上世纪三十年代初至四十年代期间,常安路并未兴旺,太平社区是当时江门经济,政治,贸易,文教中心。现区内仍保存着当年著名古迹遗址及极具历史价值教育意义

的楼宇景点。

一,钓台故址

堤中路1号便是钓台故址。明代岭南第一人大儒士陈白沙先生曾在这一带设堂讲学,钓台垂钓,写下不少传于后世的名诗丽句,儒学哲理,培育很多学生成材。后人

为纪念他,在此建了间三进祠堂深院,建成时间已无从考证。

清代康熙期间(1663年),朝廷下令沿海居民内迁50里,拆毁民宅庙寺。石湾直街雪峰寺,钓台故址也遭其毁。直至1668年才废止迁界令。雪峰寺1672年重修,钓台故址则于清光绪十三年(1886年)增城沙堤乡陈白沙先生当年的学生后裔在此重修。建

成一座三进祠堂深院落。1927年江门因筑长堤扩建马路,拆去二进,现仅剩一进祠堂。

走进钓台故址,可见陈白沙先生塑象在正中厅堂,四条大园木柱撑起梁架,柱上

有一付对联,曰:

揽胜迹于今辰,纵几经反复波澜,依旧高台临钓渚。

溯通家于累世,与此地平分风月,曾留片石在增江。

此对联是陈白沙先生当年学生后裔重修钓台故址时送的。

对联大意是钓台胜迹,其先祖曾在此地听白沙先生讲学,垂钓高台,风花雪月,

吟诗作对,将学识和美好回忆留在家乡,此地须几经风波巨澜,依然是高台垂钓故址。古址犹在,重建胜迹。

上世纪五十年代,江门讲古第一人陈一峰先生曾在此地讲古,吸引不少听众。

二,水街农贸市场

水街农贸市场是由新椰路,榄豉路构成人字形街市。三个入口,北边是太平路,

东边是塘步路,西边是钓台路入口。

榄豉路,新椰路原是经营榄豉,酱油等调味食品,大约上世纪三十年代,人们习

惯在这里买些咸味料煮餸,水南离这里最近,挑些农产品到这里摆买。钓台路口原有

个水横渡码头,河南滘头乡农民也欢喜挑些果菜,仅一分钱坐船过渡,到这里摆买。

逐渐新椰路,榄豉路联成为农贸集市场,并日益兴旺。紫莱,白沙甚至麻园,礼乐等

地农民都挑着或用小艇载着农付产品到这里摆买。成为江门最大农贸市场。墟顶街市

则逐渐消淡。

以前居民都是吃江门河水,钓台路口是内街居民挑水必经之路,故这段路口常年

都是湿湿的,而街市摆滩洗菜,洗肉洗鱼,也要用水,故街市地面长年也是湿的,因

此人们习惯称之为"水街”。

水街农货市场历来价格都是全市最平,品种最多,全市各区居民师奶都欢喜到这

儿买餸。即使现在,很多原居民搬到新区,花园电梯楼居住,也还是常常坐车回到这

里买餸。一方面这里餸菜多而平。另方面,也有后生时在这里买餸的情结,有难忘的

回忆。

水街靠近钓台路口原有间江门茶室,从水街直通至长堤。以前是江门最旺茶楼之一,也是太平社区最大最旺茶室。

小贩,农夫清晨便挑着瓜果蔬莱或用船艇运载农付产品到耒,未摆滩之前先到茶

室饮杯茶,吃个包。叹完早茶再开档。当地居民也常到这儿饮茶。想揾座位也不容易。小时候,我和父母亲常到这里饮早茶,虾饺,排骨,烧卖,叉烧包,一角几分一笼。

真是别有风味。

现在江门市区遗留下来的历史最悠久,最兴旺的农贸市场便是水街农贸市场。

几十年历史巨变,水街依旧保留其原有特色与风味。

三,长堤风貌街

长堤风貌街位于蓬江河畔,是江门老商业街区和历史街区。

从蓬江大桥脚至青年广场这段长堤属太平社区管辖,这里的商铺保持原有风貌,

独具岭南特色,充满浓厚华侨之乡的文化内涵。即使在广东南方各大城市,也少见如

此艳丽之长堤风貌。

清一色的三至四层"骑楼”建筑群,马路宽广,一边商铺,靠河边则是绿树林荫,有石凳供游人休息。夏天,清风从河南吹来,坐在河边纳凉,另人心旷神怡。

钓台路口河边原有棵大榕树,有几百年历史,树荫横跨马路,当地居民常在树下

乘凉,可惜,1962年9月一场特大台风将它刮倒。但时至今日,这里仍是退休老工人乘凉,打扑克的好地方。

大榕树旁原有一横水渡码头,过去江门没有桥过河,人们都是坐横水渡船过河,

一分钱一次。

横水渡码头旁有一用石板砌成的水埗头,以前,没有自来水,附近居民都到这里

挑水回家吃。夏天,人们在这里冲凉,游水。附近居民也在这儿洗衣服。

江门客运站就设在钓台故址旁〈现已撤销)。这一带原有多个码头,停泊前往广州,肇庆,梧州,三埠,石岐,斗门等地渡船(过去花尾渡)。船只大多晚上六点至九点开船。黄昏日落,这一带开始热闹起来,有卖艺的,玩魔术的,卖跌打膏药的,卖粥粉面,炒蚬,炒螺,炒河粉,各种小食,应有尽有。人们坐在摊主摆设的长凳上吃得津

津有味。

坐船的,送船的都坐在码头候船室里聊天话别。

钓台故址,江门讲古苐一人陈一峰在讲故事,听者众多。

热闹繁华的江门晚渡,是当年新会八景之一,称" 江门晚渡好客情"。这景致概反

应江门长堤的繁荣,也体现了江门人的热情,礼貌与文明。

江门风土人情尽显其中。

四,文教

上世纪三十年代,太平社区随着建筑,商贸,交通发展,文化教育也迅速跟上。

1925年江门设为省辖市,太平路设立了江门第一间国立小学,称为江门一小。1931年改市为县,称新会县江门镇,该校改为江门镇一小。1949年我就读该校。解

放后改为江门二小,后改为太平路小学,现与启明小学合并。

书院路原有间书院小学,解放后改为江门一小,后与江门五小合并,现改名为紫

茶小学。

江门三小在北街。

江门一中,前身是景贤书院,创办于1760年蓬莱山。由钓台路向北直上狗山便是一中。1928年扩办为市立中学。上世纪五十年代,太平社区的青少年学生,多数是在江门一中读书毕业。

江门最古老佛教寺院雪峰寺,其旧址就在太平社区旁的石湾直街街口,离太平路

仅二,三十米。

国外宗教也同步渗入太平社区,太平路6号原有间基督教堂,是江门旧城区最早

教堂。穿过上步路向北到竹排头吉利街,原先也有一间基督教堂,在那儿曾办过幼儿园。

解放初江门文化馆就设在堤中路原江门客运站旁一间有三层高水泥建筑大楼,该

楼直通镇东路,前面文化馆,后面是江门工商联旧址。

图书馆设在文化馆内,对市民开放。领借书证很容易,图书杂志也很多,古今中

外书籍都有。家我这年纪的江门老街坊当年大多都在该馆借过书,增长不少学识。中

国四大名著,水浒,三国,红楼梦,西游记,当年都借回家阅读。

后文化馆迁往中山公园旁。

五,江门和平解放谈判旧址

位于太平社区众兴路35号,一幢红砖长方形四层建筑楼,江门和平解放谈判在这幢楼四楼举行。

1949年10年中旬,国民党败退从广州逃至江门,企图经江门逃至海南。

国民党部队参谋长是民主同盟成员。1949年10月22日共产党江门负责人余镜波,李锦波等人与云汉在众兴路35号四楼正式谈判,定于23号拂晓在江门宣告起义。

2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粤中纵队进入江门,正式宣布江门新会和平解放,并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江会区军事管制委元会" 。从此,江门新会开创新纪元。

第五章

近代杰出人物

公元1271年,蒙古忽必烈建立元朝,遂起兵侵占南宋。

1276年南宋益王在福州即位,1278年11岁因病去世,由其弟继位,改号祥兴。时年,长江以南大片国土已遭元朝侵占攻陷。

1278年,祥兴元年6月,元军迫近福州,7日南宋数百战船沿海向东南进发,23日到达新会崖门。

新会崖门,东有崖山,西为汤瓶山。潭江经此入海,故称崖门。

南宋小朝廷到达崖门后,在新会古井镇大兴土木,建营房三千间,兴建"慈元殿”为太后居住。

祥兴二年(1279年)1月,元都帅张弘范在广东海丰县打败南宋信国公文天祥,并

将其俘获,遂率兵数十万直扑崖门。

1279年2月,元军包围崖门,水陆夹击,宋将张世杰率兵十数万与元军大战于银洲湖及官冲战场上。

时年,南宋少帝在丞相陆秀夫护驾下,在新会一带屯兵招军与元军决一血战。

新会,中山,顺德,开平一带乡民义勇纷纷屯兵勤王护帝。共招得义兵十数万。

其中一支便是开平县水口龙塘何氏五世祖何聘卿。〈其孙何太弟后迀居江门白沙乡落藉)。

何聘卿将军,姓何名时,号聘卿,字礼朝,乃凤池公长子。生于宋端平三年乙未

五月十一日(1236年)。开平水口龙塘村人氏。自幼家境较富裕,少年丧父,自幼勤学

好习武,孝顺母亲。由于大宋长期迁徙没有时间开科取士,因此没有机会升官,只做

了位于乡镇西边名叫飞鹅营的一个武弁。虽家境富裕,但没留下多少遗产给子孙后代

元人举兵南侵,田野荒废,瘟疫四起,聘卿出钱粮教济四乡灾民。

元兵南侵,势如破竹,先后攻陷韶关,广州。何聘卿倾其家产,招募兵勇练团,

屯兵飞鹅山旧军营,誓师护卫南宋少帝,收复河山。逐被朝迋封为忠勇勤大将军。

1279年初,何将军与东莞邓飞熊勤王及赵溍率兵直迫元军城垒血战六日,出奇制胜,连续攻克收复韶关,广州等地,遂令曾逄龙镇守韶关,何将军与邓飞熊,赵溍三

人守广州。

元兵派40万大军反扑,先攻打韶关,逄龙寡不敌众,战死沙场。邓,赵两将军急忙派兵增援,试图收复韶关,逄龙手下韶关守将刘自立变节献城投敌。邓赵两将军反

被包围,与元军力战,最终不敌,后续无援,何将军奉命死守广州,不能分兵能围。

最终两将军战死沙场,壮哉!

元军攻陷韶关,数十万兵力回攻广州,何将军仅有数万之兵,奉命死守。一旦广

州失陷,则新会危在旦夕。

与此同时,南宋大将张世杰指挥战船及士兵与元军大战于新会银洲湖及古井镇一带。中山县马南宝勤王,献米粮千石饷军,并率义兵护帝。战况空前激烈。时值春雨

菲菲,道路泥烂。时有飓风,双方血肉泥浆混成一片。

中山,顺德,新会,开平以至钦州,廉州水上居民组成乌旦舟师,出击元军水师,袭其军营,抗元之火遍及新会外围各要塞通道。

元军实力强大,宋军及各地勤王义兵共计二十多万,包括水陆两军。元兵军力为

宋军几倍,宋营胜少负多。

祥兴元年12月(1278年),宋军文天祥在海丰县五坡岒战败被俘。崖门宋军失去后援,日渐被元军全面紧缩包围。

1279年2月4日,文天祥放押到崖门劝降宋将张世杰。遂写下"过零丁洋”一诗。

诗云: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滩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千古绝句,留芳百世。鼓励着后世多少中华儿女,为民族自立,反抗外敌而浴血

奋斗。

元军劝降不成,遂将其杀害。

何聘卿奉命死守广州,经大小百余次战斗,固守广州屹立不倒。但兴化府至潮州

一带因文天祥战败而沦陷。

宋少帝赵昺被迫乘船隐藏于新会崖山海中,并秘密派官员召回诏见何聘卿,保护

其船只。君臣相见,抱头痛哭。宋帝说:现在国土丧失已难免了,但现在军中无粮,

难于坚持,怎么办?

何将军感恩少帝诏见流下了泪水,说其愿意秘密潜回乡下,向富人借钱粮,筹集

军需物资,并派兵护送粮草回宋营。坚守新会运输水陆交通要道,绝不失误,否则,

便无颜面见天子了。

少帝言语哽咽,封陆秀夫为左丞相,何聘卿为右丞相兼充漕运使大臣。负责筹集

军饷,押运粮草物资。

何将军辞别宋帝,但不肯接受右丞相官职。他对宋帝说,若受封右丞相,众人皆知,树大招风,容易受元军攻击目标。应秘密押运粮草,掩人耳目,则易成行。

宋帝答应聘卿要求,并密授札符数百张,对有能人义士効力朝迋捐助军饷者,可

准授符,并给于官位。聘卿欣然答谢。遂起程回乡,尽捐家中资财,加上何氏家族义

助银两共计壹万余两。

文章都富民伍龙起捐银五千两,聘卿授其统制官职,并负责押运粮草物资。

伍龙起,又名伍隆起。台山市斗洞绿围村人。宋末,1278年,元兵迫近台山,追杀宋军。伍龙起组织乡间村民百姓八千多人,运粮七千石至崖山,起兵护帝勤王。力

战元将张弘范,斩敌无数。与张弘范交锋阵前,七战七胜。

公元1279年2月6日,元军集结大军在崖门向宋营发动总攻击,时値春雾雨菲,元军乘潮起冲入宋战船阵中。宋将翟国秀,刘俊等率兵船降敌。宋军大乱。陆秀夫背

起宋少帝投海,殉国于崖山奇石下。杨太后也投海而亡,南宋覆灭。翌日,崖门银洲

湖浮尸十万,战船沉没百余艘。

元军攻陷崖门后,元将张弘范,李恒率兵数十万,直奔新会,开平。追杀宋军残部,沿途抢烧杀掠,百姓四散逃避。

元军截击粮道,夺得宋军粮草。勤王义兵,兵损粮尽,溃散而去。

宋将张世杰,率残部乘船从海上突围而出。五月在阳江海面上遭遇飓风,战船沉没,全体将士遇难。

何聘卿与伍龙起率残部突围,坚守在新会,开平一带丛林山间中。

8月,何伍部队粮草渐绝。何将军见大势己去,令其夫人侯氏逃走。夫人曰: 君为忠臣,妾岂不能为烈妇耶?遂投油步海桥下身体插在泥湴而死。时8月30日。

其子德能逃回家中,痛哭丧母,将其母葬于二迳龟山。

1279年9月17日,何伍率残部突围,被元军包围。伍龙起连杀数敌,无力再战,被其手下叛将谢文子刺杀,割下首级献于元军。现其墓在台山市城东南黄牛拉车山上,称" 香头坟 "。1984年台山政府重修其墓,列为市重点保护文物。

何聘卿力战元军,锋不可挡,杀出重围而逃脱,至一山林,见大势已去,回天无力,夫人殉节,龙起被杀,国破家散。逐自缢于密林之中。

数日后,其卒部前往搜寻,发现其尸,面色如生,将其葬于新会城西沙堤村狗眠

岗埋葬。

其死后,屡着灵异,沙堤村人立何将军庙以祭祀。这一历史事件记载在《新会县志》中。

庙内刻有对联“垂老预营丘首地,魂魄长依廿四峰”。何将军庙立于新会城西沙

堤紫水,沙堤桥以北,“洗马潭”旁,现已拆。

当时何将军长子德能年少不熟习俗,办理父亲丧事礼仪不足,悲哀未知父亲葬身

何处,当天哭得眼泪已尽,声音嘶哑,悼念亡亲,废读百年如一日,几代下来都遵守

遗训,读书不当官。

念奴娇

崖门怀古何聘卿将军

何耀乾

南宋终去,投海尽,崖门抗元人物。银洲湖边,英雄是,天祥世杰秀夫。奇石穿空,潮涌拍岸,战船卷巨浪。江山如画,多少勤王豪杰。

抗元护国当年,何聘卿将军,雄姿英发。一门忠烈,飞鹅营,沙堤村英魂灭。虽死犹生,忠勇传千世,振中华发。成中国梦,锦绣华厦江月。

历史南京近代史发展

无锡太湖学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实践调查报告 题目:悠久南京 学校专业:环境设计131 学生姓名:吴曼婷,王晓佳, 李双圆,沈思怡, 于倩倩,牛璐 学号: 指导老师: 2014年6月15 日

悠久南京 南京不得不是个好地方,南京山水城林融为一体,江河湖泉相得益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所以南京春秋短、冬夏长,冬夏温差显著,四季各有特色,。总体来说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冬冷夏热、雨量充沛,光照充足,修生养心,的好地方______题记 春夏秋冬 南京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具有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冬冷夏热、雨量充沛,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雨热同季的特点。冬季受欧亚大陆气团影响,天气晴朗、寒冷、干燥。初夏受锋面雨带影响,南京进入梅雨季节,降雨明显增多,大、暴雨频繁出现。梅雨过后进入盛夏,天气晴燥,常会形成伏旱。春秋两季是冬、夏交替过程中的季节,多以干燥凉爽天气为主。适宜植物生长的无霜期约225天。洪涝、干旱、暴雨、连阴雨、台风、高温、强对流天气(雷暴、飑线,冰雹等)、寒潮、低温、霜冻、大风、雾等灾害时有发生。 石头城 关于石头城的由来,要追溯到两千多年前战国时代。据史书记载,周显王三十六年(公元前333),楚国(都城郢,即今湖北江陵)灭了越国(都城吴,即今苏州),楚威王设置金陵邑,并在今清凉山上筑城。秦始皇二十四年(公元前223年),楚国灭亡,秦改金陵邑为秣陵县。相传三国时,诸葛亮在赤壁之战前夕,出使东吴,与孙权共商破曹大计。据说,诸葛亮途经秣陵县时,特地骑马到石头山观察山川形势。他看到以钟山为首的群山,像苍龙一般蜿蜒蟠伏于东南,而以石头山为终点的西部诸山,又像猛虎似地雄踞在大江之滨,于是发出了“钟山龙蟠,石头虎踞,真乃帝王之宅也”的赞叹,并向孙权建议迁都秣陵。孙权在赤壁之战后,迁移到秣陵(今南京),并改称秣陵为建业。第二年就在清凉山原有城基上修建了著名的石头城。当时长江就从清凉山下流过,因而石头城的军事地位十分突出,孙吴也一直将此处作为最主要的水军基地。此后数百年间,这里成为战守的军事重镇,南北战争,往往以夺取石头城决定胜负 在南京的清凉山西麓,自虎踞关龙蟠里石头城门到草场门,可以看到城墙逶迤雄峙,

关于近代史的读书笔记

关于近代史的读书笔记 一应当重视中国近代政治史的研究 中国近代政治史的研究,在一段时间里,相对而言,显得有些被冷落。20世纪80年代以来,先是中国近代文化史研究的兴起,并成为热点。当时回顾过去中国近代史的研究,着重在革命史、政治史,觉得有拓宽领域的必要,于是文化领域受到人们的关注。但是在“文化热”中,又出现贬政治史的现象,有的研究者认为政治史的研究是浅层次的、表像的,只有文化的研究才进入到历史的深层,才是中心。随后,中国近代社会史也引起学者们的兴趣,对它的研究方兴未艾。但是,也出现与”文化热”中类似的说法,贬抑政治史的研究,甚至有主张用社会史取代历史的。这些说法是否确切,是值得推敲的。我虽是研究中国近代文化史,但并不认为文化是历史的中心。在同白寿彝教授的一次谈话中,曾经谈到什么是历史的中心的问题。白先生认为:历史主要是写政治,政治是历史的脊梁,经济虽是基础,但要受政治的制约,文化更要受政治的制约,文化不能作为历史的中心。话虽不多,却很精辟。 美国著名学者塞缪尔·亨廷顿在前几年曾发表《文明的冲突》一文,引起了国际上强烈的反应。这篇文章认为未来国际冲突不是经济的、意识形态的冲突,而是西方文化和儒学文化、伊斯兰文化的冲突。显然,这是把文化作为社会的

中心,是起决定作用的。不论是历史上还是现实社会中,文化无疑有其应有的作用,但它不居于中心地位,不起决定作用。就现实国际社会而言,首要的是经济、政治利益,美国向他国推销其价值观、文化,也是为了实现其经济、政治利益。海湾战争,其根本因素也不是所谓伊斯兰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冲突。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这篇文章的基础上撰成《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对他在“文章中提出的问题提供一个充分的、深刻的和更详尽论证的解答”。尽管他在书中仍然力图说明根本因素是伊斯兰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冲突,但也不能不承认“海湾战争是冷战后文明间发生的第一次资源战争”。他说:“最关键的问题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储备,将由依靠西方军事力量保护其安全的沙特政府和酋长国政府控制,还是由有能力并有可能利用石油武器反对西方的独立的反西方政权的控制?西方未能推翻萨达姆·侯赛因,却获得了某种使海湾国家在安全上依赖西方的胜利。战争之前,伊朗、伊拉克、海湾合作委员会和美国曾为获取对海湾地区的影响展开了竞争。战争之后,波斯湾变成了美国的内湖。”[1]这里认为这场战争的关键是争夺对“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储备”的控制权,“战争之后,波斯湾变成了美国的内湖”,都说到了实质所在。同是伊斯兰文化的国家,为了石油、战略地位等经济的、政治的利益,彼此之间可以打起仗来,也可以支持、参与美国组织的对伊拉克

我国近现代学制的发展

我国近现代学制的发展 学制是指各级各类学校的体系。因此,学制的产生是伴随着学校的产生而产生的。毋庸赘言,没有学校就不可能有学制的产生。那么有了学校是不是就一定会有学制的产生呢?事实上未必然。一个完整的学制的产生要有以下三个条件:其一是社会经济的发展。客观上刺激了社会上对教育所培养人才的需求,从而使得学校的发展呈现潜在的势头。其二是国家教育权的出现。国家必须掌握对教育的控制权与管理权,这样才有可能从宏观的角度对教育以法规的形式确定下来。其三,学校的发展必须有一定的规模。这样才会出现一定交叉、衔接与比例的问题。才会使得学校在类型与级别上做以区分。因此,在我国古代社会的初期,虽然有学校的产生,但是从严格的意义上来说,还没有构成学制系统。或者说还没有形成现代意义上的学制系统。 据史料记载,我国最早的学校产生于夏朝,不过那时的学校与现代意义上不同,是养老、习武兼教育的场所。“夏后氏之学在上痒”“序,夏后氏之序也”“夏曰校”孟子解释到:“痒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到了西周时期初步具有了学制系统,分为国学与乡学两大系统。国学为中央官学,乡学为地方官学。我国古代(从西周到清末)基本上一直沿用此学制。到了清朝同治元年,京师同文馆的建立标志着我国近代教育的开始,于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近代学制开始产生。 (一)近代学制 1、壬寅学制、癸卯学制(1902年学制和1904年学制) 壬寅学制是清政府的管学大臣张百熙于1902年主持拟定的,名曰《钦定学堂章程》。因是年为旧历壬寅年,故称,亦称1902年学制。这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最早由国家正式颁布的学校系统,但由于种种原因未付诸实施。 癸卯学制是由张百熙、荣禄、张之洞三人于1904年主持拟定的名曰《奏定学堂章程》,因是年为旧历癸卯年,故称。亦称为1904年学制。它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部由国家颁布的并在全国实行的学校系统,这个学制将学校教

中国近代史心得体会

《中国近代史纲要》学习心得 时间如流水般从我手中滑过,转眼间这一学期的中国近代史课程已经接近尾声。当我自以为在高中学习的《历史》对中国历史有着很好的里欧阿姐,我一直以为我所了解的历史就是真正的历史,但是通过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我对中国的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有人说历史是胜利者的历史,但是如果我们学习了历史就要带着分析史实的态度,了解真相,作为新时代接班人的我们不仅要了解中国的今天,还应当了解中国的昨天和前天,回顾近百年的中国人民奋斗的历史——困惑与希望交织、污秽与崇高辉映、黑暗与光明搏击,构建了中国近代史波澜壮阔、跌宕起伏而又惊心动魄的历史画卷。 古往今来,对历史的考证、学习,从来都是亘古不变的话题。从司马迁写《史记》开创了中国纪传体文学,到如今我们坐在教室里聆听老师对中国近代史精彩评述以及大热的民间历史学说,人们总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向后人讲述着前人的故事。对于司马迁及其他优秀史官,他们可能认为自己有义务将他们那个时代发生的事记录下来,传给后人;而对于现在选历史课的大多数人,或许更多只是因为必须修满学分吧!但我作为一名对历史充满兴趣的学生,很高兴学校开设了这门课程,也从这门课中学到了知识,得到了心灵的洗礼。 高中时学过中国的近代史,但那时只是为了应付会考,都比较零散,没有形成具体的轮廓,对其中的人物更是一知半解,没有了解。但通过这学期的学习,我对中国近代史的内容和理论体系形成了一个多层次的立体结构,《中国近代史纲要》从各个方面揭示中国近代社会内部一系列深刻的变化,阐明中国近代史的基本进程以及各重大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有机联系。更是对其中的人物进行了深刻的分析,给我们很大的空间去自己想象,自己评价,一副清晰的中国近代史画面仿佛呈现在眼前。 中国近代史的线索大体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是争取政治上的独立,贯穿着这个任务始终的是人民群众的反帝和反封建斗争。二是为发展自己的民族经济所作的斗争,这是在抵制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和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两个方面进行的,即资本主义近代发生发展的历史。 从鸦片战争爆发开始,中国便一度遭遇到生存危机。帝国主义的入侵让中国人民深陷于水深火热之中。传统的中国劳动人民还仅仅滞留于渴望土地,维持生计的思想层面上。面对列强的侵略,清政府迅速垮台,广大人民更加不知所措。近代爱国之士总结中国人民的特点为奴性、缺乏爱国心、愚昧等。中国人民迫切需要从传统思想中解放出来,认清目标,同仇敌忾,保家卫国。中国开明的有识之士开始认识到西方的先进体制与科技,中国所处地位之危险。作为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组织人员翻译西方书籍。梁启超、康有为一干人等也指出中国的弊端与危机。 我每节课认真听老师讲课,对李鸿章有着深厚的情感,就因为我通过老师的讲解了解到真实的历史,真正的李鸿章,一个历史的罪人,民族的英雄,我也通过大量的查阅资料然后上台讲解了我心中的《林则徐》。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深怀科学探索的精神,辩证的看待历史的发展,从历史中得到教训得到启迪,哲人说“读史使人明智”,我们不求明智,但是要还历史以真相,探索历史人物,深入历史事件,从中获得民族的气节,祖先的精神节气。而学习《中国近代史纲要》,我们庄严的使命就是要深入地了解这段历史,铭记这段历史,对未来所可能发生的一切,我们都必须作好充分的准备,只有当我们对历史有充分的了解和认识的时候,我们才有能力去应对可能发生的变化,捍卫我们的中华民族。今天,我们站在新的历史潮头回顾历史,就是要更好地珍惜和维护来之不易的生活,就是要从那段悲壮的历史中汲取伟大的精神力量,转化为我们内在的强大动力,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向前进,推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国近代史纲要(完整版)

中国近代史(1) 1、19世纪末,在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国家(D )A.俄国B.日本C.美国D.美国 2、为向中国人介绍西方情况,在1893年编成《四洲志》的是(A ) A.林则徐B.魏源C.马建忠D.郑观应 3、太平天国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是(C) A.永安建制B.北伐失利C.天京事变D.洪秀全病逝 4、太平天国后期,洪仁玕提出的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方案是(D ) A.《原道醒世训》B.《原道觉世训》C.《天朝田亩制度》D.《资政新篇》 5、1861年,清政府设立的掌管洋务的中央机关是(A ) A.总理个管事务衙门B.京师同文馆C.江南制造总局D.外务部 6、近代中国派遣第一批留学生是在( A ) A.洋务运动时期B.戊戌维新时期C.清末“新政”时期D.辛亥革命时期7,.1911年4月,资产阶级革命派在黄兴带领下举行的起义,史称(B ) A惠州起义 B 黄花岗起义C 武昌起义D 湖口起义 8.在1911年爆发的保路运动中,规模最大,斗争最激烈的省份是(B ) A广东 B 四川C湖北D 湖南 9.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宪法性质的法典是(B ) A 《钦定宪法大纲》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C《中华民国约法》D《中华民国宪法》10,.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终结的标志是(D ) A“二次革命”B护国运动的失败C 第一次护法运动的失败D第二次护法运动的失败11.1933年11月,国民党爱国将领蔡廷锴和蒋光鼎发动了抗日反蒋的(B ) A宁都起义B福建事变C 西安事变D二二八起义 12.1935年12月,中国共产党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新政策的会议是(A ) A瓦窑堡会议B洛川会议C中共六届六中全会D中共六届七中全会 13.1938年3月,中国军队在抗日战争正面战场去的胜利的战役是(A ) A台儿庄战役B桂南战役C中条山战役D长沙战役 14.1940年5月,在枣宜会战中以身殉国的国民党爱国将领是(B ) A佟麟阁B张自忠C戴安澜D赵登禹 15.1945年8月,中共中央在《对目前时局的宣言》中提出的口号是(A ) A和平,民主,团结B向北发展,向南防御 C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D将革命进行到底 16.国民党军队在1946年6月挑起了全面内战,其起点是大举围攻(A ) A中原解放区B东北解放区C陕北解放区D山东解放区 17.1946年,中国共产党决定将减租减息政策改为实现“耕者有其田”政策的文件是(C )A《井冈山土地法》B《兴国土地法》C《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D《中国土地法大纲》 18.1947年12月,在香港正式宣布成立的中国民主党派是(A ) A中国民主促进会B九三学社C中国农工民主党D台湾民主自治同盟 19、新中国成立初期,在经济上处于领导地位的是( C ) A.私人资本主义经济B.国家资本主义经济C.国营经济D.合作社经济 20、新中国开始实施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是在( D ) A.1950年B.1951年C.1952年D.1953年 21、在我国农业合作化运动中,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的经济组织形式是(A )A.互助组B.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C.高级农业成产合作社D.人民公社22、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进行社会主改造的高级形式是( B ) A.加工订货B.公私合营C.统购包销D.经销代销 23、在中共八大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思想的是(C ) A.刘少奇B.薄一波C.陈云D董必武 24、毛泽东在1957年2月的最高国务会议上指出,我国政治生活的主题是正确处理(B )

近代史

如何认识各派社会力量在探索国家出路中的地位作用 农民群众(太平天国起义) 1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震撼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加速了清王朝的衰败过程。 2是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具有不同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 3冲击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4有力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给了侵略者应有的教训。 在19世纪中叶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太平天国起义是其中时间最久、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和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汇合在一起,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 地主阶级洋务派(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是清朝封建统治阶级中的洋务派为了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而实行的一场自救改革运动,即具有进步性,也具有落后保守性。 1洋务派继承了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提出“自强”“求富”的主张,通过所掌握的国家权力集中力量优先发展军事工业,同时发展若干民用企业,在客观上对中国的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某些促进作用。 2开办了一批新式学堂,派出了最早的官派留学生,翻译了一批西学书籍,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新的知识,使人们打开了眼界。 3传统的“重本抑末”“重义轻利”等观念都受到冲击,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开始变化,工商业者地位上升。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也有利于社会风气的改变。 资产阶级维新派(戊戌变法) 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维新派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高举救亡图存的旗帜,要求通过变法,发展资本主义,使中国走向富强之路。维新派的政治实践和思想理论,不仅贯穿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而且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 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不仅在思想启蒙和文化教育方面开创了新的局面,而且在社会风习方面也提出了许多新的主张。

论茂名近代历史发展

题目:《论茂名近代历史发展和未来发展》 院系:艺术学院 班级:2013音乐学钢琴表演专业 姓名:陈楠楠 学号:2013053786 历史就像时间长廊中的云彩,虽永远在不停地欢腾流动,但它总会留下影子。只要拥有足够的耐心,就可以从周围的事情看到历史的缩影,因为我始终认为,“一块石头总有它自己的历史故事。”然而我的家乡茂名,为了更好地了解她,从而能保护她,发展她,我仔细研究了她进来以来的历史发展。 一、茂名基本资料 茂名市,别称南方油城,是中国广东省下辖的一个地级市,位于广东省西南部,鉴江中游,东毗阳江,西临湛江,北连云浮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南临南海。全市陆地总面积11455平方公里,约占全省陆地面积的6.4%;海域面积75平方公里。茂名是中国华南地区最大的石化基地,为中国南方重要的石化生产出口基地和广东省的能源基地。全市“三高农业”蓬勃发展,荔枝、龙眼等“岭南佳果”驰名中外,是“中国最大的水果生产基地”、水产养殖享誉盛名,是“中国罗非鱼之都”。1 二、茂名的工业发展 茂名市南部临海,迂回的海岸线长约220公里,拥有水东、博贺等多个天然良港。改革开放以来,茂名市的建设成就辉煌,现已发展成为目前全国最大的炼油工业基地、全国最大的水果生产基地、全国重要的北运蔬菜生产基地和广东省重要的能源、重化工业基地。早在1994年,茂名市就已跻身全国55个国内生产总值超200亿元的城市行列。而且已探明矿藏近100种,潜在价值4000亿元以上。油页岩和高岭土储量和质量居全国之首,玉石矿为全国三大玉矿之一,盛产 1选自360百科,茂名百科,https://www.doczj.com/doc/f59308210.html,/doc/5309161.html

中国近代史发展概况

第一章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概况 第一节原始社会建筑 第二节奴隶社会建筑 第三节封建社会前期建筑 第四节封建社会中期建筑 第五节封建社会晚期建筑 第一节原始社会建筑(六、七千年前——公元前21世纪) 一.旧石器时期的建筑 1.文化背景:上古传说 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 “中国”——尧舜禹时人们认为自己居住在世界的中心《山海经》 “华夏”——春秋时中国人统称为“华”或者“诸华”,异族人称为“夷”中国西部称为夏,东部称“东夏” ——《中国通史》 “朝代”——一个家族统治天下的一段时间 逐鹿之战——迁徙、战争、聚合中产生 具有多根系、多元性 2.居住状况: ?近水。 ?洞口标高较高,避免水淹 ?洞口较为干燥,以利生存 ?洞口背寒风?a?a极少有朝向北方或东北方的 ?居住使用接近洞口部分,洞内低凹处埋死者 原始社会的建筑处于胚胎期,对后来建筑影响很大,胚胎期研究应用于中西建筑之比较分析 二.新石器时期的建筑遗存 第二节奴隶社会建筑 (B.C 21世纪——B.C 476年) 一.夏(前21世纪——前16世纪) 二.商(前16世纪~前11世纪) 三.西周(前11世纪——前771年) 一、夏(前21世纪?a?a前16世纪)

二、商(前16世纪~前11世纪) 1.历史背景 ?启——太康——后羿——仲康——“少康中兴” 胤甲……商在东方强盛 ?商汤,西亳自称武王:农业进步,商业兴起 王亥:牛车、货币、做买卖 ?盤庚抑奢,迁殷——纣王荒淫,被周武王灭。 2. 建筑状况: ?宫殿、陵墓—居住、厚葬—等级制的结果 例:河南偃师二里头、河南安阳小屯村 ?技术发展——永定柱、夯土技术 科技:青铜器、骨器、皮革、酿酒、舟车、木工、织帛等世传技艺。?茅茨土阶 ?艺术特征:青铜器、雷纹、云纹、甲骨文 隶书、象形文字——方正、直线多而圆角少,首尾常露锋芒——线的艺术?建筑整齐方正,布局的结构美有所显露但不自觉。传统院落式布局已具雏形。 三、西周(前11世纪——前771年) 1. 历史文化背景: ?世代重农—废除公田制,改收田祖—走向封建制 ?重礼。宗法秩序:分封诸侯——等级制 2.建筑状况: ?<1>城市——“镐京” ?<2>最早的四合院——山西岐山凤雏村遗址 3.建筑技术: ?湖北圻春干阑式建筑 ?斗的形象出现 ?瓦、排水管道的出现 河南偃师二里头商代宫殿复原 第三节封建社会前期建筑

近现代我国经济的发展历程

近现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 近代中国的经济举步维艰,1929年至1933年间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陷入经济危机,为转嫁危机,西方各国采用货币、倾销等政策向中国倾销商品,严重影响了中国工商业的发展尤其1931至1934年间,中国工商业经历了艰难的发展过程,主要表现在:对外贸易的严重入超,银行钱庄挤兑风潮频发,丝织业停产倒闭,制茶行业举步维艰等方面,致使中国经济出现了严重的衰退。国民政府面对困境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希望通过改革,达到减轻经济危机对中国经济影响的目的,这些措施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币制的改革,但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工商业发展的困境。我国的经济发展经历了曲折的道路,终于获得了今天的成果,中国的国际地位也得到很大的提升。当然,中国现在仍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中国的经济发展仍然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与机遇。 一、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1、自然经济开始解体1842年五口通商以后,西方商品输人与日俱增,尤其是洋纱洋布的输入,摧毁了东南沿海地区中国传统的家庭手工棉纺织业,造成纺与织、织与耕的分离。传统的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其后,随着更多的通商口岸的开放,洋纱洋布得以倾销,进而为机器棉纱纺织业的产生和发展准备了一定的原料和产品市场;陷入破产与失业的农民和手工业者,则为近代机器工业提供了劳动力市场。传统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只是发生在沿海局部地区,内地广阔的农村封建生产关系基本没变。另外,在东南沿海地区,棉纺等中国传统的手工业部门也同时受到打击和排挤,这些部门的资本主义萌芽受到遏制。 2、近代机器工业的出现19世纪40年代外国资本的近代机器工业在中国出现。60年代开始的洋务运动,标志着中国工业近代化的开始。鸦片战争后,外国商人为了贸易和航运的需要,在通商口岸私自创办了一批船舶维修厂、砖茶厂和机器缫丝厂等。外国企业在中国的开办,给中国带来了先进的机器与技术,打开了中国人的眼界,从而为中国资本主义机器工业的产生起了诱导的作用。自19世纪60年代始,李鸿章、左宗棠等洋务派大官僚,先后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金陵机器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等军事工业,清政府各省当局大多也创办了自己的军火生产机构。这些军事工业从外国购进设备生产船舰、枪炮、弹药,将大机器工业引入了中国。洋务派在这一时期所创办的上海机器织布局、汉阳铁厂等民用工业,也都属于使用机器生产的近代企业。除制造业外,洋务派大官僚李鸿章等人创办了上海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总局,修筑了铁路,从而建立了中国自己的近代采矿、航运、铁路和通讯事业。 二、民国时期我国的经济状况 中国民国时期,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长期处于各种予盾的激烈斗争之中,社会经济在动荡、曲折中缓慢前进。民国时期中国社会经济曲折发展的历程,各种经济势力此消彼长的现象改革开放前后我国的经济状况。民国时期,在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封建地主经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是阻碍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在民国时期的中国,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控制了中国财政经济命脉,他们利用政治上、经济上的特权,疯狂地掠夺中国的资源,并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行压制、打击。封建地主经济占有农村绝大部分土地,对农民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造成农民生活困苦,农村经济萎缩。国家垄断资

结合我国近代史发展,谈谈对我国国防建设的启示。

问:结合我国近代史发展,谈谈对我国国防建设的启示。 中国近代的国防充溢着孱弱、破败和屈侮的。上溯至1840年西方殖民主义者利用坚船利炮击破了清王朝紧锁的国门,将殖民主义根植在了中国的土地上。在西方殖民主义者的侵略面前,腐朽的清朝统治者却执意奉行“居安思奢”,“卖国求荣” 一、经济发展是国防强大的基础 经济是国防的物质基础,国防的强大有赖于经济的发展。早在春秋时期齐国的政治家管仲就提出“富国强兵”的思想,孙子则更直接地指出:兵不强则不可以摧敌,国不富不可以养兵,富国是强兵之本,强兵之急。这一观点抓住了国防强大的根本所在。我国古代凡是有作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王朝,无不强调富国强兵。秦以后的汉、唐、明、清各代前期国防的强盛,都是与民休养生息、发展经济的结果;与此相反,以上各朝代的衰败,也都由于经济的衰落导致政治腐败和国防孱弱所至。无数历史史实证明经济发展是国防强大的基础。 二、政治开明是国防巩固的根本 政治与国防紧密相关,国家的政治是否开明,制度是否进步,直接关系到国防能否巩固,良好的政治是固国强兵的根本。纵观我国数千年的国防史,不难发现,凡是兴盛的时期和朝代,都十分注意修明政治,实行较为开明的治国之策。原本西陲小国的秦国,从商鞅变法开始,修政治,明法度,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国防日渐强大,为吞并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大唐初建之时,满目疮痍,百废待兴,正是由于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开明的政治制度,使国家很快从隋末的战争废墟中恢复过来,很快成为国力昌盛、空前统一的大唐帝国。凡是衰落的时期和朝代,无不因为政治腐败导致国防虚弱。唐朝中期以后,两宋乃至晚清都是如此。 三、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是国防强大的关键 翻开几千年的国防史,人们都会发现这样一个规律:凡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时期,国防就是巩固、就强大;凡是国家分裂、民族矛盾尖锐的时期,国防就虚弱、就颓败。晚清时期,在西方列强的进攻面前,不仅不敢发动反侵略战争,不依靠、不支持人民群众进行战争,反而认为“患不在外而在内”、“防民甚于防火”。对人民群众自发组织的反侵略斗争实行残酷的镇压,最终造成对外作战中屡战屡败,割地赔款,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启示之一:落后就要挨打 血色黄昏:偶然背后的必然 68年前,“七七事变”仅仅是近代日本侵华野心的总爆发。在此之前,日本已经对中国这块富饶的土地觊觎已久。上世纪30年代初,严重的经济危机加速了日本的侵略步伐:1931年,制造“九·一八事变”,占领我国东北地区,挑起侵华序幕,随后将枪口瞄向内蒙古、华北,步步进逼;1932年,在上海挑起“一·二八事变”;1933年,侵占热河省。回顾近代中日关系史,国防大学徐焰教授认为,中国抗击日本侵略的具体战斗在某一地点发生可能有其偶然性,但同日本进行一场决定民族命运的生死大战却是必然的! 回顾这段以人力和火力相拼的历史,我们除了对血肉拼搏的感动,更有对实力不济的无奈。在强大的物质力量面前,精神力量固然可贵,但总呈现出一种苍白无力的悲壮。周总理曾对那场战争感慨:我们反对帝国主义的实力

中国近代史的发展特点

中国近代史的发展特点及史实 中国近代史分为两个时期,1919年的五四运动以前,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后,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在近代,由于帝国主义不断地加深对中国的侵略,使中国社会发生了两种根本性的变化:一是独立的中国变为半殖民地的中国,一是封建的社会变成了半封建社会,即产生和发展了资本主义。这些发展变化又表现为相互联系的两个过程:一是帝国主义与中国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一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及其走狗、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过程。近代中国人民斗争所要解决的是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两大历史主题,即完成民族民主革命的任务。 一、帝国主义的侵略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一)在近代,帝国主义不断侵略中国,企图把中国变为它们的殖民地。其中影响最大的有三次战争: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840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率先用大炮打开了中国古老的大门。中英《南京条约》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它使中国的关税主权、司法主权、领土主权遭到破坏,这是半殖民地化开始的标志。鸦片战争成为重要的历史转折点:中国从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鸦片战争以后,一方面,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侵略特权,疯狂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逐渐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使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步

解体;另一方面,它们凭借自己的船坚炮利,继续进行武装侵略,不断扩大侵略权益,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一步步加深。1856年,英法通过第二次鸦片战争,把侵略的魔爪从沿海深入到内地;沙俄趁火打劫,从19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初,侵占了我国北方150多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资本主义列强对中国边疆加紧侵略。这时期,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先后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为了适应垄断资产阶级的需要,帝国主义列强在全球范围内掠夺殖民地,分割世界领土的斗争达到十分尖锐的程度。美国、日本对台湾的侵略,俄国对新疆的侵略,英国对云南、西藏的侵略都发生在这一时期,造成了中国边疆的新危机;1883年爆发的中法战争,中国不败而败,法国通过《中法新约》进一步打开中国西南门户。1894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略中国的甲午战争,这是日本帝国主义积极推行其大陆政策的结果。清政府对日本采取避战求和的态度,使清军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惨遭失败。日本强迫中国签订的《马关条约》,是中国继《南京条约》以来失权最多、危害最大的不平等条约,日本取得在华通商口岸“设厂制造”等特权,这反映了帝国主义对外输出资本的要求。《马关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此后,19世纪末,德、俄、法、英、日纷纷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美国则提出在中国实行所谓“门户开放”政策,使帝国主义列强宰割中国的同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

近代史知识点归纳(1)

近代史知识点归纳 重要知识点 1.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思想体系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2.世界历史开始进入资本主义时代的标志性事件是(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3.19世纪末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资本输出)成为殖民主义剥削的重要形式,并出现瓜分世界的狂潮。 4.鸦片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中英《南京条约》)。 5.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逐渐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其对中国的影响不包括(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瓦解)。 包括: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②西方的先进生产技术逐步传入中国。③英国对华输出商品激增。 6.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7.近代中国诞生的新兴的被压迫阶级是(工人阶级)。 8.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首先和主要的是进行(军事侵略)。9.造成近代中国贫穷落后的根本原因是(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10.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的目的是(宣扬殖民主义奴化思想,麻醉中国人民的精神,摧毁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11.外国教会为列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办得较早的外文期刊是(《字林西报》)。 12.中国近代史上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是(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13.1895年,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割去中国(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 14.到(《辛丑条约》)的订立为止,庞杂的不平等条约体系已宣告中国半殖民地社会的完全形成。 15.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最终目的,是要(瓜分中国,灭亡中国)。 16.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林则徐)。 17.魏源在其(《海国图志》)中,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学习外国先进的军事和科学技术,以期富国强兵,抵御外国侵略,开创了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新风。

中国近代史重要会议总结归纳(整理后)

中国近代重要会议总结 时 期 会议名称时间地点内容影响 国民大革命时期中共一大1921.7.23 上海法租界 望志路106 号(后到浙 江嘉兴南 湖) 大会规定党的任务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 政,消灭阶级差别,实现共产主义。会议确定党的中 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 中共一大正式宣告中国共产党 的成立。 中共成立的意义:中国共产党的 成立,适应了近代以来社会进步 和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开天 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共产党中 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Ps:会后开始发展工人运动和农 民运动 中共二大1922年7月大会指出,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最低纲领, 即民主革命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 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这是中国近代 以来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国名党一大1924年1月 广州 大会同意共产党员可以以个人名义加入共产党(党内 合作的方式) 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 形成,标志着国共合作的实现和 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国民 革命运动由此兴起,中心在广州 土地革命时期八七会议 (汉口会议) 1927年8.7 汉口秘密召 开 内容:大会宣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 中华苏维埃 第一次全国 工农兵代表 大会 1931年11 月 江西瑞金叶 坪村 内容:大会宣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 遵义会议1935年1月 贵州遵义 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央的统治,肯 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 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 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 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 妥善处理了党内长期存在的矛 盾和分歧,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 走向成熟的标志。

中国近现代对外关系发展的曲折历程

中国近现代对外关系发展的曲折历程 中国近现代的外交经历了由近代闭关锁国到被迫开放的屈辱,现代的保守封闭到主动开放的振兴,历史证明,只有主动融入世界大潮,才能带来国家的繁荣与富强。在当今世界的外交舞台上,日益崛起的中国心态开放,步伐矫健,“建立和谐世界”的理念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认同,大国的风范和雄姿日益呈现。 近年高考,关于中国近现代的外交一直是命题的重点,2008年恰逢新中国对外开放30周年,无疑会在明年的高考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知识梳理】 一、近代中国的屈辱外交 1.晚清政府(1840-1912) ①从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中法战争(1883-1885)、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到八国联军侵华(1900-1901),中国要么战败,要么不败而败,一步一步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鸦片战争后,清朝被迫设立“五口通商大臣”,专门办理对外交涉事宜。《天津条约》规定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③1861年所设的总理衙门,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常设外交机构,标志着清朝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也标志着清朝开始放弃“闭关锁国”政策,面向世界,从传统的理藩政策向近代外交转变。 ④《辛丑条约》规定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这标志着清朝中央机构完全半殖民地化,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1905-1925) ①1905年,孙中山把“十六字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其中民族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张。 ②南京临时政府在《告各友邦书》中承认清政府与帝国主义各国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目的是为了争取帝国主义的支持,结果根本没有得到支持和响应。 ③1924年国民党“一大”上,孙中山重新解释三民主义,增加了反帝的内容;接着在“北上宣言”中,进一步明确了反帝反封建的主张,要求废除不平等条约,统一中国。 3.北洋军阀(1912-1928) ①1915年,袁世凯为了争得帝国主义国家的支持,达到复辟帝制的目的,几乎全部接受日本提出的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并向帝国主义国家大肆借款,扩充势力,镇压革命。 ②段祺瑞政府等进一步出卖国家主权,充当帝国主义国家的侵华工具,比袁世凯统治时期有过之而无不及。 ③1919年巴黎和会上北洋政府代表提出废除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取消“二十一条”,收回日本在“一战”中夺去的德国在山东的特权的正义要求,遭到英、美等列强的无理拒绝后,北洋政府的代表没有在《巴黎和约》上签字,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和尊严。 ④1927年初,湖北、江西人民收回了汉口和九江的英租界,这是近百年来中国人民第一次从帝国主义手中收回部分被侵略的权利。 4.国民政府(1927-1949) ①1927年,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右派与帝国主义勾结,成立南京国民政府,充当侵华工具,卖国求荣。 ②1928年,国民政府围绕实现关税自主和废除领事裁判权的问题,发起了要求帝国主义支持的“改订新约运动”,结果不了了之。 ③1931-1945年,面对日本帝国主义日益扩大的侵略,国民政府先后推行“不抵抗-攘外必先安内-积极抵抗-消极抵抗”等的政策。 ④1943年11月,国民政府分别与英美签订协议,废除了近代以来的治外法权(领事裁判权),这成为国民政府对外政策的最大成果。 ⑤抗战结束后,国民政府借助美国“扶蒋反共”的政策,接受美国支持,出卖国家主权,积极策划并发动内战。1946年签订的《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美国从中取得了中国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文化各方面的特权。 二、现代中国外交的发展 1.1949年-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拓外交新局面 ①基本方针: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团结世界各国人民。 ②建国第一年即与苏联等17国建交,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政策。

中国近代史

中国近代史 时间顺序: 1840-1842(第一次鸦片战争)—— 1856-1860(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1-1864(太平天国)—— 1860-1890(洋务运动)—— 1895(马关条约)—— 1901(辛丑条约)—— 1905(废除科举制)—— 1910(辛亥革命)—— 1921.7.23(中共一大)—— 1924(国民党一大)—— 1926-1927(北伐-破裂)—— 1931(九一八事变)—— 1934(长征)—— 1936(西安事变)—— 1937(卢沟桥事变)—— 1941.6(巴巴罗萨计划)—— 1941.12(日本偷袭珍珠港)—— 1945(抗日胜利,二战结束,中共七大)—— 1946(内战开始)—— 1949(新中国成立)—— 1950(土地改革)—— 1953(三大改造)—— 1954(宪法)—— 1956(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1964(中国第一颗原子弹)—— 1966(十年文革)—— 1967(中国第一颗氢弹)—— 1979(改革开放)—— 1980(经济特区) 基本事件及其意义: 1.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 原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工业革命的发展(资本经济制度,商品经济的需要),打开中国市场 直接原因:在正当中英贸易中,中国出超(顺差),英国入超(逆差);为了扭转贸易逆差,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引发了虎门销烟,英国以此为借口对中国发动一场侵略战争 结果: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割岛,赔款,开放广夏福宁上为通商口岸,协定关税) 影响:(1)签订了中国近代史第一步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2)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政治上:中国的领土、领海、司法、关税、贸易等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破坏——半殖民地 经济上:1)中国逐渐成为西方的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2)自然经济了开始解体,客观上促进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创造了条件;3)外商企业开始在通商口岸建立. ——半封建 社会矛盾变化: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近代史心得

近代史心得 上完第一节课后,估计大部分同学都会说这么一句话:中国近代史纲要是我上过的最有意思的大学必修理论课了。老师妙趣的讲解、好玩的人物轶事、不时的一段视频教学让每次的80分钟的近代史课很快过去。但在“有意思”这个用来形容近代史课的词语背后包含的不是对历史玩笑般的心态而是更严肃更端正的态度。 在近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这个伟大的东方大国不论是在科技水平还是精神文明思想上的发展一直是先进的是享受的是它国的景仰与崇拜的。可到近代,资本主义列强用大炮、鸦片和廉价的商品,打开了中国的封建大门,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西方列强通过对中国进行的一系列侵略战争(两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清华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取得了在华政治、军事、经济、外交、文化等方面的许多特权,把持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操纵着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力量。古老的中国遇到了空前严重的挑战,面临着极其深刻的生存危机,开始了她的一段灾难深重的屈辱历史。 任何一个中国人都应该知道,列强们对中国所做的事罄竹难书。而在千般劫难中物劫大劫难“火烧圆明园”、人劫大劫难“南京大屠杀”当属最震撼人心,永载史册的奇耻大辱。雨果:前在世界的一方有个奇迹:这个世界奇迹叫圆明园。这个奇迹现在消失了。一天,两个强盗闯入圆明园,一个掠夺,一个纵火。似乎获得胜利就可以当强盗了;两个胜利者把大肆掠夺圆明园的所得对半分赃。在历史面前,一个强盗叫法兰西,另一个强盗叫英国。南京大屠杀,我国有三十多万人惨死在日本侵略者的魔爪下,他们在南京城区及郊区对中国平民和战俘进行的长达6个星期的大规模屠杀、抢掠、强奸等战争罪行,屠杀的对象有垂垂老人更有刚出生的婴儿,令人发指!当看到关于这两件侵略事件的纪录片时,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只一遍一遍的问我自己他们怎么可以,怎么可以!! 近代史不仅仅是一部屈辱的历史更是一部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抗争史。落后就要挨打,我们中国必须国富民强,不断提高综合国力,才能真正地实现振兴。清政府在历经浩劫后,也进行了一些探索和改革。在19世纪五六十年代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中,一批务实且有政治经验的权力重臣,开始了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在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前提下,倡导富国强兵运动,创办军事、民用工业,筹划海军,设立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洋务运动在中央以弈欣为首,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督抚为首,尽管甲午战争的失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但是洋务运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加剧了中国近代化进程。在洋务运动中,还出现了冯桂芬、郑观应、王韬等早期的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知识分子,为以后的资产阶级维新运动创造了一些条件。甲午战争失败后中华民族出现了严重的民族危机,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救亡图存的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维新派通过办报刊、建学会、和顽固派论战,传播了维新思想,领导了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促进了人民的觉醒,尽管不足百日,以失败告终,但在中国人民救国图强的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此外,需要指出的是在太平天国运动的后期,洪仁玕提出了《资政新篇》,最早在中国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戊戌变法的失败证明在中国走资产阶级改良道路是行不通的,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了历史的舞台,经过一系列的武装起义和革命斗争,终于在1911年取得了辛亥革命的胜利,使中国走向民主共和道路,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但是辛亥革命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没有能够救助中国,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是行不通的,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任务已不能通过资产阶级领导完成,先进的中国人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为中国谋取新的出路。

中国近代史研究中的_革命史范式_与_现代化范式_

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5月/30日/第007版 理论月刊?特稿 中国近代史研究中的“革命史范式”与“现代化范式” 徐秀丽 学术研究与现实需要的高度契合,是中国近代史学科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有学者指出,这门学科从20世纪初一开始就是为了满足当时的救亡需要而出现的,是直接为了回答“中国向何处去”这一近代中国历史变迁的主题而产生的。因此,虽然早在这门学科形成之初就存在着两种解释体系,即将中国近代史视为在西方冲击下走向近代化历史的“近代化(现代化)体系”,和将中国近代史视为帝国主义入侵、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程和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过程的“革命史体系”。由于其与时代精神的高度合拍、对近代史事的高度解释能力以及针对性极强的资治功能,“革命史范式”在长时期中成为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唯一范式。80年代实行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开始了实质性的社会转型,“此时的‘时代精神’已由激烈的‘革命’‘斗争’转向现代化追求……这就为从‘现代化’的角度来重新认识百年中国的‘新范式’的出现和影响的不断扩大提供了先决条件”。这种从现代化的角度重新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研究趋向,在80年代初就已出现,后逐渐扩大影响,并从理论上加以系统化,形成学派。从90年代中期开始,“革命史范式”(旧范式、革命史取向、革命史观)和“现代化范式”(新范式、现代化取向、现代化史观)的论辩反复展开,是近年来近代史学界少有的针对性强并具有建设性意义的学术争论之一。笔者认为,两种范式的讨论对于拓展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对于近代史研究中理论思维的深入,对于不同学术流派发现和纠正自身及对方的偏颇和不足,对于推动学术界的思想解放,都起了积极的作用。 “革命史范式” “革命史范式”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学说。根据这一学说,在阶级社会里,两大对立阶级之间的矛盾,最集中地反映了该社会发展阶段的基本矛盾,考察和研究阶级矛盾、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发展,便能把握住历史发展中最本质的内涵,揭示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性。按照这一理论框架,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是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大基本矛盾,争取民族独立以反对帝国主义,争取社会进步以反对封建主义,是近代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并以此作为评价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主要标准和参照系。 在这一理论框架中,反帝反封建是中国近代的时代基调和主要内容,发生于近代一百多年来的阶级斗争、革命斗争被给予更多的关注。从革命的视角审视,中国近代史上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思想、社会变迁,以及中外关系、区域发展、少数民族问题、阶级斗争状况,无不或多或少与革命的进程、革命事业的成败相联系。一部中国近代史,如果抓住了这个基本线索,就能够顺藤摸瓜,理清近代中国社会历史的各个方面。相反,如果忽视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特殊性,将现代化视为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主要趋势或本质内容,说百年来的中国历史“其实是一场现代化史”,则证据不足,不符合历史事实。 持“革命史范式”的学者认为对方对自己的理解存在着误差甚至严重歪曲。革命史观,诚然是以革命为基调,为主线,为主要内容,但绝对没有把中国近代史仅仅看作是一场革命史,更不是“以农民战争为主线”。在“革命史范式”下所写的中国近代史,也都叙述了并不属于“革命”至少并不属于“农民战争”范畴的洋务运动史、戊戌维新史、辛亥革命史、新文化运动史和五四运动史、北洋军阀史、资本主义发展史,也都包括清末统治阶级内容状况、改良主义思想以及西方思潮在中国的传播等内容。但相关学者也对自身的不足进行了检讨,认为用“革命史范式”撰写中国近代史,局限于革命史的视角,可能对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变迁注意不够。有的学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