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高中政治

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高中政治

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高中政治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1、中华文化历程:

股周:天命神权思想、“敬德保民”思想,对早期中华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春秋战国:诸子蜂起,百家争鸣,形成了古代中华文化思想的雏形。

秦:在中华文化史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汉代:儒家学说确立了至尊地位。

隋唐:进入了气度恢宏的全盛时代。

宋朝:延续着隋唐文化的辉煌。

明清:中国传统文化开始面临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

2、见证: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1)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汉字文化内含丰富,今天为中华民族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2)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3、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1)中华文化衰微的原因: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和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巨大冲击,中华文化也经历了衰微的过程。

(2)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

必须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

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1、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表现

(1)独特性: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中华文化的文学艺术有着辉煌悠久的历史、丰富绚丽的内涵、鲜明独特的风格,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

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总的来说,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2)区域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区域文化形成原因: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借鉴、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3)民族性: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特点: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兄弟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意义:各民族的文化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2、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

(1)内涵: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

(2)作用: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与其他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3、中华文化的力量

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励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激励每个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祖国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

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

一、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

1、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的关系

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2、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

(1)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2)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3、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4、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

(1)爱国主义的作用

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相辅相成,无不体现着爱国主义这个主题。

爱国主义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心中,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维系着华夏大地上各个民族的团结统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繁荣而不懈努力。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2)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

(3)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在当代中国,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1、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主要体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奋斗的历程之中,体现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

(1)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具有深厚的民族性、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例如,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

(2)新中国成立后,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继续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不断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新的时代内容,把中华民族精神提升到了一个新水平。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抗洪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等.

2、为什么要弘扬民族精神

(1)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2)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和意义

必要性:当前,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文化的相互激荡,要使全体人民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要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

意义:

A、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B、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C、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3)大力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可以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

综合探究铸牢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

1、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1)最重要的是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心骨”作用。

(2)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3)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要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汲取各民族的长处。

(4)继往开来,与时俱进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

(5)要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6)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我们人人都应该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2、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关系

(1)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辅相成,相互支撑,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2)只有不断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才能使民族精神博采众长、日益丰富。只有坚持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才能使时代精神不移根基、不失本色。

(3)民族精神是时代精神的基础和渊源,时代精神是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发展。

新教材高中政治第三单元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第七课第三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课后习题(含解析)

第三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 1.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中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需要( ) ①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创新活力②先继承后发展,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③汲取和借鉴世界各民族的一切文化④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①④符合题意;“先继承后发展”观点错误,②错误;应汲取和借鉴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而不是一切文化,③错误。 2.山东烟台1861创意产业园区从外部看并无特别之处。可走进园区,立刻从都市的钢筋水泥来到了非遗的世界,制陶、木艺、剪纸、绒绣、雕刻等各种工坊星罗棋布。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活态呈现的重要内容和主要载体。推动非遗保护传承,是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途径。为此我们应该( ) ①继承传统,注重保留非遗的具体形式②正确处理文化继承和文化发展的关系③在创新的基础上继承,实现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④把时代精神注入传统文化之中,实现非遗创新性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故①错误;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故③错误;根据“推动非遗保护传承,是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途径”可知, ②④正确。 3.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传统文化时指出,要以科学态度对待传统文化,很好地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努力挖掘其时代价值,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这要求我们( ) ①全面认识我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②努力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 ③大力改造创新传统文化,拒绝外来文化④虚心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高中政治

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高中政治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1、中华文化历程: 股周:天命神权思想、“敬德保民”思想,对早期中华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春秋战国:诸子蜂起,百家争鸣,形成了古代中华文化思想的雏形。 秦:在中华文化史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汉代:儒家学说确立了至尊地位。 隋唐:进入了气度恢宏的全盛时代。 宋朝:延续着隋唐文化的辉煌。 明清:中国传统文化开始面临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 2、见证: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1)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汉字文化内含丰富,今天为中华民族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2)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3、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1)中华文化衰微的原因: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和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巨大冲击,中华文化也经历了衰微的过程。

(2)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 必须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 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1、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表现 (1)独特性: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中华文化的文学艺术有着辉煌悠久的历史、丰富绚丽的内涵、鲜明独特的风格,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 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总的来说,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2)区域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区域文化形成原因: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借鉴、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3)民族性: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特点: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新教材高中政治必修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点

新教材高中政治必修四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知识点 是什么 1、主要内容 (1)核心思想理念: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 (2)中华传统美德: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3)中华人文精神:促进社会和谐、鼓励人们向上向善。 2、特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连续性,是中华民族共同文化特质的体现,是世界文明古国中唯一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的文化。 为什么/意义/影响/作用 1、总述:①中华文化很长时间一直走在世界前列,对周边国家和世界文明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也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2、当代价值 (1)对国家发展的意义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

的根本。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办好今天的事情,推动国家发展。 (2)对中华民族的意义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标识,涵养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观。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有助于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统一,铸牢中华民族的共同体意识。 (3)对今天解决问题的意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诸如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等)为解决当代中国和世界发为解决当代中国和世界发展中的许多问题提供有益借鉴。 (4)对处理国际关系的意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强调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和平发展,这些思想和理念)有助于正确认识和处理国际关系,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怎么做 1、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2、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高中政治(新人教版)必修第四册同步习题: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同步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二框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1.(原创题)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可见,中华文化() ①是我国各民族在交流、碰撞、交锋中发展起来的 ②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拒绝西方文化的影响 ③是我国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之后的总和 ④是在与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碰撞、交锋中发展起来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2020河北石家庄一中高二下期中,改编)近年来,我国在许多国家开展了数百项内涵丰富的文化活动:富有中国特色的舞狮表演、川剧变脸,让白俄罗斯民众接触到了中国民俗文化;《诗经》吟唱和汉唐乐舞表演将“中国风”吹至柬埔寨;傣、景颇、阿昌等少数民族音乐跃动塞尔维亚……这体现了中华文化() A.具有其他民族文化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B.走在世界前列,引领发展 C.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D.博大精深,具有独特标识 3.(2020四川成都外国语学校高二月考,改编)农历九月初九是重阳节,“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所以人们常在此日举行祭祖与推

行敬老活动。北京市大兴区举办了重阳节庆祝活动(见下图),举办此次活动的意义在于() ①凸显传统节日及习俗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②传播社会正能量 ③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 ④弘扬中华民族见义勇为的传统美德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4.(2020辽宁沈阳东北育才学校高二上期中)京剧、文房四宝、剪纸……这些极具传统特色的“中国元素”,在历史的演变中已变为人类文化宝库的瑰宝。这些“中国元素”() ①是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 ②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力量源泉 ③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④显示了中华文化的个性特征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5.(原创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民族文艺创造力是如此强大、创造的成就是如此辉煌,中华民族素有文化自信的气度,我们应该为此感到无比自豪,也应该为此感到无比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有文化自信的原因是()

必修3政治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知识点

必修3政治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知识点 中华文化独特的发展历程和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必修3政治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知识点,一起来看看吧。 必修3政治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知识点 一、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 1.古代曾走在世界前列 2.近代经历了衰微的过程 3.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再创中华文化新辉煌 二、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1.源远流长(从时间纬度或纵向看) (1)汉字在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 (2)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 2.博大精深(从内涵角度或横向看) (1)独特性(从不同文化形式上看) ①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以其辉煌而悠久的历史、丰富而绚丽的内涵、鲜明而独特的风格,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 ②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2)区域性(从不同地区看) ①原因: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性特点。 ②不同地域文化的关系: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形成了一方水土,一方文化的特点。 ③具体表现:吴越文化和滇黔文化分别具有水乡文化和边陲山寨

文化特征。 (3)民族性(从不同民族看) ①不同民族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有各自的民族特性,异彩纷呈。 ②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它们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文化的骄傲。 ※ 中华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 ①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②由于自然条件、经济社会发展程度、历史地理等因素,各地区的文化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不同区域的文化相互交流、借鉴、融合、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个性) ③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重要贡献,他们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中华民族之骄傲。(共性) ④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中华民族的厚重文化底蕴和民族凝聚力。 因此,要尊重不同区域的文化,相互交流、借鉴、融合、吸收,共同缔造伟大的中华民族文化。 3. 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重要原因──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1)含义: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2)意义: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并非意味着融合了其他民族文化,并非是中外文化趋同。 必修3政治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习题 1.下列说法能够证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是 ①发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历经沧桑至今仍存②今天的汉字是由甲骨文演变来的③北宋时的《资治通鉴》为后世所传播,被统治阶级所借鉴④我国民族众多,方言也较多

高中政治文化传承与创新知识点

高中政治文化传承与创新知识点 高中政治教育是培养学生政治意识和国家意识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学习国家制度、了解政治文化的基础。而有效的政治文化传承与创新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探讨现实社会与历史事件,更好地评价和分析政治思想、政治制度和政治文化。本文将就高中政治文化传承与创新知识点进行探讨。 一、政治文化传承知识点 1.中国传统政治文化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是我国的基础性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包括我国独特的政治制度和政治思想。着重强调“德治于心”、“君子不立危墙 之下”、“民为贵”等思想,强调道德与法律的相辅相成,主张 儒家思想。儒家思想认为,天下大事有所不为,有所为。重视道德教育,强调仁爱、忠诚、勤俭、孝道等基本道德要素。同时,还包括尊卑有序、分工合作、治理人心、尊师重道、学以致用等特点。 2.西方现代政治文化 西方现代政治文化的特点是重视个人权利、重视自由和平等、追求民主自由、强调权利平等。西方现代政治制度的基础是代议制和制衡制度,即行使权力的人受制于法律,社会成员对其选择出来的领袖行使强制性的监督权。西方现代政治文化

寻求团结、自由和平等的社会,强调法治精神等,其重要思想有个人主义,敬信自由、民主、平等等议题,行之有效的建制是“三权分立”。 3.马克思的政治思想 马克思的政治思想主张通过无产阶级的政治权利发动阶级斗争,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最终建立共产主义社会。马克思强调人类社会的基础是生产关系,它决定了政治和文化的形态,显示了政治制度的历史演变,具备别具一格的创造性。 4.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是对三个主要的政治问题的回应而产生的,即民族、农民、共产党。其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融合了中国的民族文化基因和实践经验。毛泽东的政治思想主张通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推翻旧文化革命开创新文化,实现社会主义改造。要确立作为一个新生的革命国家的民族自信,倡导人民送教下乡,逐步摆脱文盲的局面,认真生产生活,实现大跃进的经济发展,最终实现和谐社会的构建。 二、政治文化创新知识点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政治文化也在不断被创新。以下探讨几类新兴的政治文化创新。 1.新媒体与民主 新媒体与民主是一种新兴的政治文化创新形式。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社交网络与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借助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力量,人民群众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政治

高中政治中华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高中政治中华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中华文明是世界古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传承至今的伟大文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历史孕育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深入挖掘根植于中华民族基因中的优秀文化特质,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好地同中国当代文化相融通,展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文化沃土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系统的思想体系。从马克思主义思想来源看,它生长于西方文化土壤中,如何将这样一种“外来文化”融入中国的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是非常重要的时代课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化从相遇结合到融通发展的过程,中国传统文化为其提供了精神底蕴,汲取传统文化的优秀基因与马克思主义理论融合贯通、相互契合、共同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历史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都注意汲取其中积极的养分。”离开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国特色、中国气派和中国风格就无从谈起。毛泽东注重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命题解读马克思主义,深入浅出地说明问题,他创造性地用“实事求是”来阐释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将“民惟邦本”“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升华为“群众路线”思想;用“知行观”生动阐述认识与实践的关系,近年

来,我们党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吸收借鉴传统文化中“小康”思想的精华,结合中国实际国情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超越;“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是对中国特有的“和合”思维的当代阐发;“依法治国,以德治国”的理念将传统法治思想和德治思想进行现代性转化;科学发展观秉承了“天人合一”的传统文化基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阐释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内涵,其治国理政思想是对中国传统治国安邦、修齐治平思想的超越与转化;“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对“天下为公”、“世界大同”、“仁者爱人”思想的创新性发展。 一种文化的活力不是抛弃传统,而是在何种程度上吸收传统、再铸传统。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发展的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不断融合创新,其合理的文化内核逐渐积淀为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和价值指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创新的历史进程,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其发展提供不竭动力和思想源泉,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 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提供价值导向 我们正处在一个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内化于中国人精神世界、外化于中国人行为方式的传统价值观念和道德标准,在急速转型的经济关系中发生嬗变,在价值领域呈现多元化趋势,在道德领域呈现混乱迷茫态势,如何构建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有利于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价值导向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国传统文化可以说是伦理

部编版高中政治学案第3单元第7课第2框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含解析

第二框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课标要求研学导航 辩证地看待传统文化, 领悟优秀文化作品的 影响力和感召力 (教师用书独具) 议题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一、中华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1.形成 (1)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2)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勤劳智慧、自强不息创造得来的。 2.发展:中华文化是我国各民族在交流、碰撞、交锋中发展起来的,也是在与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碰撞、交锋中发展起来的。 (1)一方面,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成为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2)另一方面,中华文化注重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不断增强其包容性,促进了自身的发展。 [判断]中华文化的伟大成果是中华民族自身努力的结果。() 提示:错误。中华文化的伟大成果,既是中华民族自身努力的结果,也是与其他民族文化交流、借鉴的成果。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 1.核心思想理念:包括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 2.中华传统美德:包括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 3.中华人文精神:包括促进社会和谐、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内容等。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 1.源远流长 (1)中国人民的特质、禀赋不仅铸就了绵延几千年发展至今的中华文明,而且深刻影响着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深刻影响着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 (2)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连续性,是中华民族共同文化特质的体现,是世界文明古国中唯一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的文化。 2.博大精深 (1)中华文化很长时间一直走在世界前列,对周边国家和世界文明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也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判断]中华文化作为我们最深厚的软实力,必须发扬光大。() 提示:错误。只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是我国最深厚的软实力。 2021年4月20日,2021“一带一路”年度汉字发布活动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活动旨在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创新传播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增强“一带一路”沿途国家的文化交流、文明互鉴,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不仅唤起了沿线国家的历史文化记忆,更是对古丝绸之路多元文明包容互鉴的传承创新,为沿线各国的民心相通架设桥梁,

高二政治必修三中华民族精神知识点归纳

高二政治必修三中华民族精神知识点归纳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内在的精神动力,在高二政治必修三课本中有涉及到,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高二政治必修三中华民族精神知识点归纳,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二政治必修三中华民族精神知识点 1、是什么(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包括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求同存异: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文化包容性的意义: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关于爱国主义P74-75: (1)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于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 (2)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 (3)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2、为什么: ①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P71 ②是提高全民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要求。 ③当前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文化生活中存在喜与忧。 3、怎样做(如何铸牢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

①最重要的是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主心骨”的作用。 ②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③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借鉴世界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警惕西化与分化图谋。 ④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⑤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⑥肩负起为中华民族强基固本的文化使命,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建设者。 高二政治必修三同步练习 1.莫言用魔幻现实主义手法将中国民间故事、历史事件与当代背景融为一体,赢得世界殊荣,成为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首位中国籍作家。这说明 ( ) A.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B.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C.传统文化对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D.大众文化始终发挥着导向和示范作用 2.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触动了无数人的味蕾,透过屏幕,观众们仿佛嗅到了家的味道、童年的味道、故乡的味道。为制造出这些“触动人心”的味道,央视纪录频道另辟蹊径,改变以往纪录片“宏大叙事”的表达方式,以浓浓的生活气息和人文气息成功突围,用日益精良的制作水平使影像信息得以更完美的呈现和表达。从文化生活角度,材料主要启示我们 ( ) A.文化创作的灵感直接来自实践 B.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C.要汲取外来饮食文化中的长处 D.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文化创新 3.新时期的山东精神植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土壤,孕育在山东

高中政治一轮复习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6我们的中华文化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

我们的中华文化 一、选择题 1.一碗药汤、一根银针,常常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治病效果。独具特色的中华民族传统医学,在历史的演变中已成为人类医药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中医药文化( ) ①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 ②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力量源泉 ③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④显示了中华文化的个性特征 A.①②B.②④ C.①③D.③④ 【解析】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①错误。中华各民族的实践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力量源泉,②错误。一碗药汤、一根银针,常常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治病效果,中华民族传统医学在历史的演变中已成为人类医药文化宝库中的瑰宝,这说明中医药文化博大精深,③符合题意。独具特色的中华民族传统医学显示了中华文化的个性特征,④正确且符合题意。 【答案】 D 2.“岂曰无衣,与子同袍”“投之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山川异域,风月同天”……《诗经》从三千年前的中华大地上摇曳生姿,蓬勃走来,流转着古老的诗意,携带着先民的智慧,滋润着现世的生活,抚慰着焦灼的心灵。《诗经》( ) ①是文化经典,具有崇高地位和深远影响 ②是民族瑰宝,彰显中国诗歌的民族特色 ③是历史文脉,奠定中华文化自信的根基 ④是时代精神,凝聚中华民族复兴的力量 A.①②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材料通过《诗经》阐释了中华文化的民族性以及《诗经》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作用,体现了《诗经》是文化经典,具有崇高地位和深远影响,是民族瑰宝,彰显中国诗歌的民族特色,①②符合题意。我们的文化自信,来自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诗经》是一部诗歌总集,不能称之为历史文脉,更不能奠定中华文化自信的根基,③错误。《诗经》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并不是时代精神,也不能凝

高中政治传统文化知识点

高中政治传统文化知识点 临近2017年高考的这段时间里,对于高中政治传统文化知识要怎样进行归纳复习呢?下面店铺整理了人教版高中政治传统文化知识点以供大家阅读。 人教版高中政治传统文化知识点 1、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1)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2)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3)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2、优秀文化对塑造人生的作用: ① 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② 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世界;③ 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态度和原则(为什么?怎么样?) (1)意义: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2)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3)原则: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 4、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1)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2)各民族间的经济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又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没有不同民族、不同国家各具特色的文化,就不会有世界文化百花园争妍斗艳、五彩缤纷的景象。 (3)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

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5、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中外文化交流有何重大意义?) (1)对内:中华文化①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维护民族文化。 ②将中国先进文化推向世界,有利于扩大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提高我国文化竞争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③促进文化事业的发展。④有利于我国建设全面小康社会。 (2)对外:世界文化①有利于吸收和借鉴,取长补短,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②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③有利于加强交流国家人民之间的友谊和相互了解,发展友好合作,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建设和谐世界。 6、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留和发展;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加以改造或剔除。 7、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怎样把握好二者的关系?) ①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②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这就是文化传承。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的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注意:理解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不是先后关系;能解答辨析题。 8、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社会实践 9、文化创新的意义(为什么要进行文化创新?必要性重要性) (1)[必要性]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和基础。 (2)[重要性]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

高中政治必修三知识点之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高中政治必修三知识点之中华文化与民族 精神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知识点一:我们的中华文化 1. 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与史书典籍 (1)汉字: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 (2)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我国史书典籍的特点: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罕有。 3.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还得益于它特有的包容性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汉字传载、史学典籍存传、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2)包容性: ①含义: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所谓“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所谓“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②意义: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4. 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1)在近代中国,再创中华文化的辉煌与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奋斗密切相关。 (2)实践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3)今天,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中华民族的文化史册掀开了崭新的一页。中华文化在继续更加壮丽的篇章。 5.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第6、7、8点组合) 6. 中华文化的独特性: (1)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独树一帜。(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的作用)。 (2)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①地位: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②特点:总的来说,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行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③意义:中华民族在认识、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创造的一切科技成就,都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和艰苦奋斗精神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 7. 中华文化的区域性: (1)成因: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_高中政治课时练习1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15分钟·3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1.孔子的思想历经两千多年仍被传承,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下列对中华文化能够源远流长的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 ①汉字的使用 ②史书典籍的传承 ③社会制度的更替 ④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选A。汉字的使用和史书典籍的传承是中华文化能够源远流长的重要原因,①②符合题意;社会制度的更替不是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③不符合题意;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没有高低优劣之分,④错误。 2.(2020·郑州高二检测)海峡两岸汉字节、巴黎汉字节、中国文字学高端论坛暨中国文字学会召开……近年来,这些以“汉字之美”为主题的文化活动逐渐红火起来。人们之所以重视学习和研究汉字,是因为汉字( ) ①具有集形、音、义三者为一体的特点 ②是继承和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 ③对增强民族认同感发挥着重要作用 ④是记录和传承中华文明的唯一工具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C。我们重视汉字是因为它是继承和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对增强民族认同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②③符合题意。形、音、义三者是汉字的特点,与题干不构成因果关系,排除①。汉字不是记录和传承中华文明的唯一工具,④错误。 【补偿训练】 1.中国有修史的传统,“国有史、方有志、家有谱”。继承这一传统,有利于中华文化 ( ) A.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B.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C.全盘继承,保持本色 D.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解析】选A。修史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承,A符合题意;B、D涉及如何正确对待外来文化的问题,与题意不符;对待传统文化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C错误。 2.(2020·景德镇高二检测)下列史实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是 ( ) A.佛教从印度传到中国,并实现了中国化 B.中国科技在15世纪之前一直处于世界前列 C.藏族、蒙古族、柯尔克孜族都有本民族的英雄史诗 D.孔子的“大同”“小康”一直是人们追求的理想社会 【解析】选D。A不符合题意,佛教从印度传到中国,并实现了中国化,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B不符合题意,中国科技在15世纪之前一直处于世界前列,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C不符合题意,藏族、蒙古族、柯尔克孜族都有本民族的英雄史诗,体现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它们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D符合题意,孔子的“大同”“小康”一直是人们追求的理想社会,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 3.(2020·揭阳高二检测)近代中华文化衰微的原因有( ) A.封建统治的没落、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冲击 B.维新运动 C.洋务运动 D.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选A。在古代社会,中华文化曾长期走在世界前列,对人类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随着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和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巨大冲击,中华文化也经历了衰微的过程,A正确;B、C、D均错误。 二、非选择题(共15分) 4.(2020·天津高二检测)中国瓷器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精湛的工艺,但20世纪上半叶,中国瓷器艺术进入了衰微的历史时期。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对瓷器艺术采取“保护、发展、提高”的方针。瓷器艺术工作者不断深入生活,探索创新,研制了大量时代气息浓郁的艺术瓷及经济适用瓷。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中国瓷器艺术更是进入了一个全面繁荣发展的新时期。 (1)20世纪上半叶中国瓷器艺术为什么会进入衰微的历史时期?(6分) (2)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瓷器艺术的蓬勃发展对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有什么启示?(9分)

高中思想政治高考考点及答案25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考点规范练25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一、选择题 1.(2019·新疆适应性检测)松、竹、梅被中国人称为“岁寒三友”,国人不仅喜欢其外在形象,更欣赏其内在品格。在历史长河中,作为一种自然事物,松、竹、梅的形态和习性虽没有多少改变,但人们赋予它们的含义,却在不断发生变化。比如,今天人们欣赏赞颂松、竹、梅,固然也重风骨,但却赋予了它新的理解和阐释,且大多与革命者和革命精神有关。这说明() ①文化作为精神产品,必须有特定的自然物作为载体②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但其具体内涵会因时而变③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承载着民族的精神气质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结晶和集中体现 A.②③ B.①④ C.①② D.③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松、竹、梅被中国人称为‘岁寒三友’,国人不仅喜欢其外在形象,更欣赏其内在品格”表明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承载着民族的精神气质,③正确;人们赋予松、竹、梅的含义在不断发生变化表明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但其具体内涵会因时而变,②正确;文化作为精神产品,必须有特定的物质载体,但不意味着一定是自然物,①说法错误;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集中表现,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④说法错误。故选A项。 2.(2019·广东百校联考)某校开展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家国情怀教育活动、以“仁者爱人”为重点的社会关爱教育活动、以“正心笃志,崇德弘毅”为重点的人格修养教育活动,并通过实践活动,让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滋养青少年成长的充足养分和精神食粮。该校的这一做法是基于() ①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②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能够因时而变③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④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材料中该校的做法是基于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民族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①③符合题意;②不构成该校这样做的原因;传统文化自身不带有鲜明的时代性,④说法错误。故选B项。 3.(2018·北京东城一模)在《经典咏流传》节目中,一首孤独了300年的小诗《苔》,被乡村老师梁俊和来自贵州山里的孩子们重新唤醒。诗歌的意境、朴实无华的歌声,诗作者、演出者对平凡生命的礼赞,感动了亿万观众,启示我们即使是普通人也要具有对未来追求的勇气。小诗得以被重新唤醒,是因为() 苔 [清]袁枚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A.它对提升人的精神境界起决定性作用 B.它的内涵与价值在当今社会得以保留和升华 C.它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D.它是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途径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小诗《苔》得以被重新唤醒,是因为它是对平凡生命的礼赞,它的内涵与价值在当今社会得以保留和升华,启示我们即使是普通人也要具有对未来追求的勇气,B项符合题意;优秀文化能够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但不能起决定性作用,A项说法错误;民族精神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一首小诗并不能代表民族精神,C项与题意不符;小诗得以被重新唤醒,是因为它是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而非主要途径,D项说法错误。

高中政治知识点之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高中政治知识点之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文化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知识点一:走进文化生活 1、当代文化生活的特点及原因 特点:①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斑斓色彩;②人们在文化生活中面对着多种选择。 原因:①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生产设备、多样的文化载体、快捷的传播工具,使文化产品的大批量、规模化、产业化生产与流通成为可能,也使大众传媒迅速发展。 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使文化市场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特点。 2、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对人们文化生活的影响: ①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给我们的文化生活带来了可喜的变化(积极的影响):能够满足人们日趋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充实人们精神生活;传播科学文化知识;使人们潜移默化地接受正确的价值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易于引导人们的消费观念,推动生产的发展。 ②文化市场的自发性与盲目性和传媒的商业性,也引发了令人忧虑的现象(消极的影响):有些部门和单位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不顾社会效益,肆意生产、销售品位低下的文化产品;有些文化产品迎合低俗趣味;有些媒体不负责任地传播“绯闻轶事”,炒作“新闻”。

③必须对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进行管理,正确引导,决不能放任自流,要加强法制建设,提高经营者素质,依法制裁取缔文化市场的混乱现象和违法行为,使大众传媒的健康有序发展,同时要加强公民的道德建设,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水平、自觉抵制不健康的文化。 3、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为什么?人们对文化的需求日益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特点。 怎么样发展?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应该提供多种类型、多样风格的文化产品,无论什么类型、风格的文化,人民大众真正需要的,都是先进的、健康有益的文化,应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 遵循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的原则;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努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大力倡导一切有利于发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和精神,一切有利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思想和精神。一切有利于民主团结、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一切用诚实劳动争取美好生活的思想和精神,让精神文化产品符合人民利益,促进社会的进步。 4、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含义、危害及存在原因: ①落后文化:各种带有迷信、愚昧、颓废、庸俗等色彩的文化,都是落后文化。常以传统习俗的形式表现出来,如看相、算命、测字、看风水等。 腐朽文化: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殖民文化、邪教、淫秽色情文化等,都属于腐朽文化。 ②危害:这些文化污染文化环境、腐蚀人们的精神世界、侵蚀民族精神、阻碍先进生产力发展、危害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决抵制,依法取缔。 ③原因:A. 我国曾长期处于封建社会,封建思想的残余和旧的习惯势力根深蒂固,封建文化并没有完全退出历史舞台。

高中政治文化自信的知识点

高中政治文化自信的知识点 高尚的生活是受爱激励并由知识导引的生活……没有知识的爱与没有爱的知识,都不可能产生高尚的生活。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中政治文化自信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高中政治文化自信的知识1 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1.中华民族复兴的必然选择。 ①中国共产党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并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复兴的历史使命(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民族、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凝聚升华,是伟大创造精神的生动体现;革命文化承载着党和人民对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的不懈追求,是中国革命的精神标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精神上的旗帜),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③文化是引领一个民族前行的旗帜。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动力,是中华文化重新走向辉煌的必然选择,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2.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①要推动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 ②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③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新教材 高中政治必修4 第七课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提炼汇总

第七课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第一框文化的内涵与功能.......................................................................................... - 1 - 第二框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 5 - 第三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 - 9 - 第一框文化的内涵与功能 1.文化的内涵 (1)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 (2)狭义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现象,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内容,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等非意识形态的内容。 (3)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2.文化与经济、政治 (1)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经济、政治以重大影响。 (2)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发展完全同步。不能简单地认为文化是经济、政治的派生物和附属品。 [辨析] 有人认为,文化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如何评价这一观点? 提示: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经济、政治以重大影响。但文化有先进和落后之分,不同文化的作用是不同的。先进的文化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而落后的文化会阻碍经济社会发展。 3.文化与文明 (1)文明与野蛮相对立,是人类进步和开化状态的标志。 (2)文化有先进与落后的区分,反映先进的经济和政治的文化形成了先进文化,反映腐朽落后的经济和政治的文化形成了落后文化。 (3)文化与文明都是实践的产物,其创造主体都是人。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的一项重要内容。 4.文化的载体 (1)内涵:所谓文化载体,是指文化的记录、记载、标识、传承和表现的物化形式。 (2)作用:文化载体承载、表达和展现着文化的内容。 (3)表现:文化载体是多种多样的,器物、行为、制度等是文化的载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