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初中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初中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初中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初中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初中生正处在青春发育的初期,随着生理的发育,心理也开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总的来说,他们在半成熟与半幼稚.独立性与依赖性,自觉性与冲动性等错综复杂,矛盾交织,内心激烈震荡中寻求着心理的平衡和健康发展。家长和老师应当按照他们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心理教育和心理辅导,使他们顺利地度过青春期心理的过渡期,成长为具有良好心理素质和健全品格的一代新人。

在这个由幼稚的儿童向成熟的社会人的转化过程中,他们的心理过程将发生一系列的变化,既有充溢着丰富内涵的规律性的共同点,也有颇多的力具鲜明个性化色彩的独特点。以下,我们就分别从初中生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初中各年级学生主要的心理特点作一些分析,供家长们学习参考。

首先,我们来探讨初中生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1.顺序性:少年期的心理如同他们的身体一样是按照一定规律有顺序地发展变化的这是一个由低级向高级、从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是一个无法改变或停滞的自然发展过程。例如,他们的思维活动列从儿童期以形象思维为主而逐渐转向青少年期的以抽象思维为主;他们的记忆力也从以前主要靠机械记忆而发展到意义记忆。在这个时期,孩子们的注意、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情绪、意志、性格、能力等都在循序渐进,适时地给他们提供丰富而生动的学习和活动,将极大地有利于他们心理的成熟与发展。

2.稳定性:就是心理的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系统性,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能越过这个阶段或者任意改变其发展顺序。这种稳定性还表现为,无论在什么时代、什么地区、什么社会形态以及什么民族中,青少年的心理特征都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共同性。可以这样讲,全世界的初中生在求知欲、好奇心、成人感以及对两性问题所产生的朦胧和疑惑感等方面有着许多相似之处,尽管在涉及的深度、范围上存在一定差异。熟悉和了解初中生心理发展所具有的这种稳定性,对家长有效实施家庭教育会产生很大的帮助。

3.可变性:是指在某种环境和条件的影响与支配下,初中生的心理过程的发展程度和速度会发生某些变化,从而使他们的个性心理特征和个性倾向性发生较大的变化,形成个体心理素质上的差异。这种可变性,主要是受社会、家庭和学校教育条件的变化,受学生本人生理发育和主观能动性等因素而造成的。主要特征在程度上表现得或比较鲜明,或比较模糊;在速度上可能快些,或者慢些;在出现的时间上有的早些,有的则晚些,有的经历时间较长,有的则较短。家长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今天的中学生和50 年代的中学生在心理和生理各方

面都有了较大的变化。

4.差异性:主要是指同龄学生中,个体心理素质的差别。这种差别的存在是客观的,也是必然的。首先,每个学生的主客观条件不同,他们生长于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父母和亲朋好友,他们的居住环境也不同,许多年的幼儿园与小学生活已给他们一种特定的角色影响,还有遗传基因上的差别,个人努力程度的不同等等。这些众多的主客观因素必然导致他们心理发展的不平衡、不协调,造成心理过程的不一致。但是,从社会学的角度去考察,正由于人的个体差异的存在,才使社会发展更加协调。

接着,我们再根据初中各年级学生的特点,来比较详细地分析一下他们主要的心理特征:

1.初一学生的主要心理特征

初一学生随着生理发育的到来,心理也开始进入较快的发展期,他们开始感到自己有一种“成人感” ,但还具有一定的幼稚心态,可塑性极大。他们所表现出的主要心理特征是:

①上进性强,可塑性大

初一学生刚刚离开小学的校门,面对中学校园新的环境、新的老师、新的课本、新的同

学,他们心中充满着全新的感觉。他们看到自己长大了,成了中学生;他们接触到了许多小学时从未接触过的新鲜事;他们开始有了许多美好的愿望,原来优秀的学生希望自己在中学里能够保持荣誉,原来后进的学生希望在新的环境里迎头赶上成为好学生。这个时期,他们

的上进性和可塑性都很大,是教育的“黄金时机” 。家长要抓住孩子的这个“黄金时机” ,不失时机地帮助孩子确立目标,制订计划,提出明确要求,矫正不良习惯,塑造一个新的形象。

②精神压力小,剩余精力多现在初一的孩子,生活上没有任何的负担和压力,学习上初一课程

也不是十分的紧张,

刚经过小学毕业班的紧张考试.头脑里确实有一种轻松一番的感觉。因为,考高中还有三年呢! 真是“少年不知愁滋味” 。所以,这个时期的孩子,精神压力很小,剩余的时间和精力却较多。据了解多数初一孩子,他们课余或节假日的时间大多是用来玩乐,有些初一的男孩子还整天喜欢吵吵闹闹、蹦蹦跳跳。他们对珍惜时间的概念还不很强烈。由于没有什么心理负担,许多宝贵的时间也就在无影无形之中自自流失了。家长应当注意引导孩子把宝贵的时间用好,让他们多读一些优秀的课外读物,参加一些有益的科技、文体、写作等兴趣活动和公益劳动,积极进行一些体育锻炼等,指导他们增强体质、拓展知识面、掌握一些必要的劳动和制作技能,为他们今后的健康发展打好基础。决不要放任自流,课余时间随便他们到社会上去玩耍、交友,一旦交上坏伙伴,上当受骗做了坏事,会遗恨终身的。

③好奇性强,求知欲旺

初一学生面对中学里的一切都感到新鲜、有趣、好奇,高大的教学楼、标准的操场、宽敞的教室、现代化的实验室、丰富的藏书和闪光的校徽,一切都在激发起他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这时的孩子几乎什么都想问问,什么都想试试,什么都想知道,其热情、其劲头、其需求几乎形成一个高峰期。家长要充分利用孩子的这种热情,因势利导,加强教育。家长可

以经常带孩子去图书馆看看书,参观参观博物馆、艺术馆,让他们参加一些有益的社会活动,给他们多买些优秀书籍,或者教他们做些航模、船模等,还可以鼓励孩子自学一些学校没有开设的课程,或者学习书法、绘画、摄影等。切莫只顾自己上班和娱乐,或者于脆下了班就搓麻将、跳舞、喝酒,把孩子扔在一边不管。要知道,一旦坐失良机,等孩子学坏了再管就后悔莫及了。

2.初二学生的主要心理特征

初二是一个重要的转型期,孩子们在这个时期开始有比较明显的分化与突变。有些学生,由于家长和老师全面关心,成长较快,进步显著,变得非常懂事;有的学生,则缺少家长和老师的关心,自己又不知如何对付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结果在不知不觉中逐渐退步,以至掉队,个别人甚至误入歧途。因此,这个时期家长要特别重视孩子的思想和心理变化,及时而耐心地进行心理指导,帮助孩子渡过这个心理的转型期。

①心理转型,思维成熟

初二学生的生理发育逐步成熟,心理也进入了突变阶段。初一时的大多数孩子都好胜争强,乐于表现自己,例如,上课为了争个发言的机会,会把手举得老高老高,嘴里还会情不自禁地喊着“我来,我来” ,而初二学生这种现象就明显减退了。他们开始含蓄起来,思想也逐渐成熟,心中想的话也不愿意随便告诉别人。还如,初一学生在情感的表达上基本是喜怒哀乐常形于色,情感的文饰甚至伪装几乎是不可能的,而初二学生则开始有较丰富的心理活动,情感的表达也不再那么直接了。更重要的变化,是他们的思维方式和智力活动有较大发展。初二学生经过一年的由小学生活到中学生活的转变,学科内容更加丰富、深奥,数学以大量的平面几何证明题为标志,并新增了物理学科,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经多年积累已出现质的飞跃,并开始从经验型的抽象逻辑思维转向理论型的抽象逻辑思维。随着思维方式的转型与完善,他们对问题的思考已有了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对身边的事物有了自己的见解,对老师和家长的迷信和盲从明显减少,思维的批评性、独创性得到较大发展。这种心理的转型和思维的成熟,不仅对他们继续学习更系统、更深奥的文化课程提供了一定的智力基础,也为他们观察社会,认识生活,理解人生提供了条件。

②情感发展,交友旺盛

心理学家们认为,人的一生在情感方面发生剧烈变化的是在少年期,特别是少年期的后期,

即初二、初三时期。从生理上讲,脑下垂体释放的一种激素既能促使人体的生长发育,又易于引起人的高度兴奋。所以,这个阶段的孩子最不容易控制自己的感情。从心理上讲,这个时期的孩子各种各样的需要日益增长,但由于他们涉世不深,思想水平较低,认识上必然具有某种程度的片面性和局限性,因而有些需要常常是不合情理的。社会和家庭也不可能满足他们的全部需要。这样,他们经常处于内心矛盾的冲突之中,当自己的某种需要得到满足,或得到成功时,他们就异常高兴。反之,就陷入悲观苦恼的状态中。这就是初中生情感表露呈两极性,即一会儿冷,一会儿热,一会儿强烈,一会儿平静的生理和心理根源。初二学生尤其表现得明显。另外,初二的孩子最容易交朋友、结团伙,这时是交友的旺季。分析其原因:一是这个年龄的孩子已开始摆脱父母的监督和管束,他们的活动圈子大了,并且已

具备一定的活动和社交能力。二是他们不再事事迷信和依赖家长,许多知心话不愿向父母直说,更愿意给同龄伙伴倾诉。三是学校生活比较单调,总缺少表现自己个性、特长的机会,希望在同伴中露一手。四是初二学生升学问题还不十分紧迫,压力也不是很大,他们还可尽情地玩乐一番。五是由于老师、家长对他们缺乏理解,使他们更希望在同龄朋友中寻找知己。可是,他们在交友中往往重义气、讲私情,用钱上互相请客,错误上互相包庇,朋友吃了亏往往是不分青红皂白就拔刀相助。这样很容易犯错误,甚至会违法犯罪。家长如果不加强教育,马虎大意的话,后果将不可设想。

③成人感和独立意识增强

初二学生对中学已很熟悉,对小学已经疏远。他们觉得自己已经长大成人了,强烈的成人感和独立意识成为他们重要的心理倾向。他们希望做成人做的事,极力表现出成人的作风和气魄;希望别人把自己当作成人看待,渴望得到别人的信任和尊重;愿意承担艰苦的任务等等,这就是成人感的出现。同时,他们逐渐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已经长大,以及作为独立“自我”的存在与作用,他们开始将部分注意力转向内心世界,青春期特有的闭锁心理也在这个时期明显地出现了。主要表现是,自己的事情不愿意让别人知道,有话不愿意对父母和老师讲,出现孤独感,寡言,给自己的抽屉上锁,写日记,寻找自己的知心朋友;渴望独立,对问题有自己的看法,遇事自作主张,不希望成年人干涉;喜欢独出心裁,发表自己的见解;喜欢争论,甚至有时会固执己见。家长面对孩子长大成人,不要有任何的失落感,应该积极和孩子沟通,在增进理解中实施有效的家庭教育。

3.初三学生的主要心理特征

初三学生的生理发展已基本接近成人水平,特别是性器官和性功能都已趋向成熟,许多孩子已具有正常的月经和遗精,对两性问题的了解也逐渐清晰。另一方面,他们又面临紧张的升学竞争,理想、前途问题也日益摆到了他们的面前。这个时期学生的心理发展又出现新的变化,而且把握也更有难度。正像电视连续剧《十六岁的花季》中唱的那样:“十六岁的秘密装满沉沉的书包,十六岁的日历写满长长的思考,十六岁的眼睛飘出绿色的旋律,十六岁的心灵透出梦幻和烦恼。”其实,这歌声正唱出了初三学生的心声。

①编织理想,注重形象

孩子们在初一、初二时也有自己的理想,也会对未来生活有憧憬,不过,那大多是些具体形象,心中把某个科学家、英雄人物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这是低层次上的理想,且富有浪漫的色彩。初三孩子,他们面临着日益迫近的升学或就业问题,心中开始脚踏实地地为自己编织起理想的蓝图。他们会在班里暗暗给自己排队,估量自己能考什么样的学校还是直接就业;他们会打听各种有关的信息,分析和比较各类学校的特点和对自己今后发展的意义等,以便作出恰当的选择;他们还会在文化学习方面作一次拼搏,因为他们已懂得分数对他们前途所具有的作用。当然,这并不是我们党和国家所倡导的青少年应该树立的远大理想的全部内容,而仅仅是职业理想。但是,这种理想的编织意味着他们心理的成熟。同时,这些学生已注重起自己的声誉和形象,极力关注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地位。外界对他们有什么反应,有什么评价,他们都特别敏感。家长应当很好地利用孩子这个阶段的心理特征,一方面积极引导孩子确立正确的理想、前途,指导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世界

观、人生观。另一方面,要加强对他们人生修养方面的教育,让他们懂得人在社会交往中的基本准则和礼貌礼节等,帮助他们塑造完美的人格形象。

②烦恼增多,易感疲劳

随着第二性征的明显和性意识的觉醒,以及升学竞争的压力和对理想、前途的思虑,初三学生心中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在生活中他们的烦恼渐渐地增多了。女孩们有的因身体发胖而犯愁,有的因胸部不丰满而多虑;男孩则有的因身材矮小而自卑,还有的因师生关系紧张而焦虑;好学生会因某项竞赛失利而怨恨,后进生也会因升学无望而忧郁;有些学生因孤独无友而痛苦,也有些学生因交友过多而烦恼;老师一次过火的批评会影响他们好长一段时期的情绪,家长一句讽刺挖苦的话语会让他们伤心许久。有人说,长大就是一种烦恼。家长都是过来人,是否该好好体谅体谅孩子们的这些烦恼和痛苦呢!另外,他们的身体外表似

乎都像个成年人了,可他们毕竟还“嫩”些,他们肌肉筋骨的抗疲劳度还较弱,加上初三的课业负担又较重,所以,他们常有一种疲劳的感觉,有时还会莫名地感到头脑发昏,心跳加快,或者是食欲不振,情绪低落等等。家长应该了解孩子们的这些生理特点,切莫随便说他们“装腔”、“偷懒”。当然,也不必过于惊慌,因为孩子的这些症状大多属生理性反应,并非病理性征兆。关键是家长要关心他们生理和心理各方面的需要,帮助他们锻炼成长。

③情感上具有掩饰性、隐秘性、曲折性

初三学生不会再像低年级学生那样把喜怒之情皆形于色,他们会随时间、地点、场合的不同来支配和控制自己的感情,使自己流露的感情具有文饰、曲折的性质,形成内心体验和外部表情的不一致。同时,他们的心灵也不会像小学生或初一学生那样坦露无遗。在老师和家长面前,特别是在有戒备的人面前,他们的心灵会有很大的闭锁性。如果你对他们不是平等相待,那他们的心灵对你来说是全封闭的。在这种状态下,任何教育都不可能产生效果。因此,家长一定要根据孩子心理发展的规律,在增进心灵沟通的基础上,来实施必要的教育和引导。

初中生心理特点及应对策略

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及应对 在这些年教育教学和课题研究过程中,初中生难管难教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首先初中阶段的学生多处于青春期,这个阶段的学生身体发育大都处于鼎盛时期,而且第二性特征也开始出现并快速发展,趋向性成熟。随着这一系列生理上的所发生特别变化,个性发展上也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比如说十三四岁的孩子经常表现出成人的一些想法,觉得自己长大了,在各方面都能独立自主了,有了摆脱家长和老师控制的一面。家长们在这一阶段往往很头疼,感觉很难管理孩子,老师对孩子们也很头疼,感觉很难教育。对我们“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言,该如何对学生的叛逆、极端等不良心理进行教育呢? 一、初中生的心理特点 (一)生理变化对心理活动的冲击 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初中生在生理上出现了急剧的变化,这必然给他们的心理活动带来巨大影响。 这种影响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首先,由于初中生身体外形的变化,使他们产生了成人感,因此,在心理上他们也希望能尽快进入成人世界,希望尽快摆脱童年时的一切,寻找到一种全新的行为准则,扮演一个全新的社会角色,获得一种全新的社会评价,重新体会人生的意义。就在这种种新的追求中,他们感到种种困惑。 其次,由于性的成熟,初中生对异性产生了好奇和兴趣,萌发了与性相联系的一些新的情绪情感体验,滋生了对性的渴望,但又不能公开表现这种愿望和情绪,所以,体会到一种强烈的冲击。 (二)心理上成人感与幼稚性的矛盾 初中生的心理活动往往处于矛盾状态,其心理水平呈现半成熟、半幼稚性。其成熟性主要表现为他们产生了对成熟的强烈追求和感受,这是来自于身体的快速发育及性的成熟,在这种感受的作用下,他们在对人、对事的态度、情绪情感的表达方式以及行为的内容和方向等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同时也渴望社会、学校和家长能给予他们成人式的信任和尊重。 其幼稚性主要表现在其认知能力、思想方式、人格特点及社会经验上。初中生的思维虽然已经是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水平还较低,处于从经验型向理论型的过渡时期;由于辨证思维刚开始萌发,所以,思想方法上仍带有很大的片面性及表面性;在人格特点上,还缺乏成人那种深刻而稳定的情绪体验,缺乏承受压力、克服困难的意志力;社会经验也十

初中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初中生身心发展的基本特点 初中生的整体身心特点可以用“在矛盾和不平衡中快速发展”来概括。无论是生理的发展还是心理的发展,都符合这个特点。 (一)初中生的生理发展的基本特点 初中阶段是学生身体生长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时期。其中身体外形的变化、内脏机能的成熟和性的成熟号称是“青春期的三大巨变”。 外形的变化:绝大多数的学生从初中阶段开始身高和体重都进入快速增长时期,体形和面部轮廓也开始褪去儿童时期的“大头娃娃孩子相”,变得身材匀称,眉开眼阔,接近成年人的体形比例和面貌特征。 内脏机能的成熟:初中生的体能随着心、肺功能的迅速增强而快速提高,脑的发育也在13、14岁进入加速生长的时期。 性的成熟:最为突出的生理变化是性的成熟和第二性征的出现。大多数女生在初中阶段出现月经初潮,男生出现首次遗精。嗓音、体形、体毛等副性征也陆续出现。当然,各种生理机能的发育水平和时间早晚是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的,这种差异本身也可能是造成心理压力的直接原因。 (二)初中生的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 1.生理发展与心理发展之间的不平衡性 青春期是从幼稚的儿童向成熟的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初中生的生理、心理与社会关系的发展是不同步的,具有显著的异时性和不平衡性。在这一时期,初中生的生理迅速发展成熟,而心理的发展却落后于生理的发展,他们在对生理上的急剧变化感到兴奋的同时,与之相应的心理机能的成熟却没有同步发生。他们的价值观、交往能力和策略、思考问题的方式和水平、把握社会规范的能力和经验、应付自己的心理问题的知识和技巧等各个方面都依然停留在一个相对幼稚的阶段,需要逐渐累积、缓慢发展、在探索中前行。这种身心不平衡性不仅会贯穿整个初中阶段,而且会在一定程度上延续到高中阶段。 2.成人感与幼稚性的矛盾性 生理上的急剧成熟,使初中生迅速意识到自己“已经”是一个成年人了,能够像成年人一样独立自主,不受父母和老师限制地决定自己的一切生活、学习和交往活动。由于这种成人感非常强烈,为了捍卫自己的承认“权利”,初中生们甚至会出现一些“神经过敏”、“防卫过当”的现象。他们迫不及待地要向周围的人证明自己已经不是个人云亦云、跟在老师和父母后面作“应声虫”的小孩子,而是一个与众不同、有自己主见的“大人”。尽管他们急于要大家认识到他们新的“成人形象”,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中表现出来的行为和心理发展水平却远远不够成人的标准,依然带着浓厚的孩子气。即使是他们表达和理解成人感的方式,也具有明显的简单、片面、绝对化的特点,反映出明显的幼稚性。这些处在“心理断乳期”的孩子一边在断乳,一边也还是恋乳的。初中生的成人感往往只是在生活照顾和情感依赖方面比小时候更独立、更希望成人放手,与此同时,他们在精神的理解、支持和保护方面对成年人却是十分依赖的。 成人感和幼稚性的矛盾在初中生身上会作为主要的心理矛盾存在相当长的时间,成为影响初中生心理成熟的一个最为显著的内在因素。主要体现在如下几点: (1)与父母、老师的交流和沟通出现明显的反叛性和闭锁性。心理学上把青春期称作“第二反叛期”。大多数孩子都会有对父母和教师的管教不认可、不服气、不照办、不接纳的心理或行为,只是程度和表现方式因人而异。初中生做什么事情也都尽量避开父母,情愿一个人呆在自己的房间里,开始疏远父母、老师,有话不主动对成人讲,甚至将自己的东西上锁。

家长必知:初中生的六大心理特点

家长必知:初中生的六大心理特点 1、产生成人感 表现为生理功能进入早期成人化,自我意识向独立成熟方面发。他们在对人、对事的态度、情绪情感的表达方式以及行为的内容和方向等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同时也渴望社会、学校和家长能给予他们成人式的信任和尊重。但是还成人那种深刻而稳定的情绪体验,缺乏承受压力、克服困难的意志力;缺乏社会经验。由于初中生心理上的成人感及幼稚性并存,所以,表现出种种心理冲突和矛盾,具有明显的不平衡性。 2、独立性和依赖性 表现为增加了对同伴关系的以来,与父母在情感上、行为上、观点上日益脱离,父母的榜样作用在削弱。在对教师的态度上增加多了保留和批评、怀疑的成分。当学生产生了强烈的独立意识后,他们就对一切都不愿顺从,不愿听取父母、教师及其他成人的意见,常处于一种与成人相抵触的情绪状态中。但是,他们对父母的依赖则表现为希望得到父母精神上的理解、支持和保护。比如他们有时反抗是在向别人表明自己是独立的,或者需要掩饰自己的软弱。 3、自我评价能力提高 对于自己以及自己和周围事物关系的一种认识。其中包括自我了解、自我体验、自我评价、自我控制等形式。进入青春期的青少年,自我意识开始形成。他们不仅体验到自己和家人、老师以及他人各种关系的存在,而且能进一步体验到自己内心世界和心理活动的存在,进入到一个“自我发现”的新时期。 4、自尊心增强 每个学生都渴望得到尊重,这正是他们认识自我价值的反映,他们表现为渴望得到理解宽容,追求浪漫轻松、自尊、好胜、求知和参与是中学生的典型特征。他们害怕教师指责嘲笑他们的幼稚和冲动,反感教师居高临下的训斥与批评。

5、片面性和表面性 由于初中生在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上,还存在着偏执性的特点,对于发生的误解和不愉快,由于认知不全,容易对问题的认识产生偏差,继而引发孤独、抑郁、偏执等心理障碍,因而带来了情绪上的固执性。例如,一些初中生会因为几次挫折便完全被一种无助和抑郁的情绪所淹没,很长时间不能摆脱。 6、性心理的产生、发展和表现 由于性的发育而导致的性别意识、性意识又进一步在心理上产生断乳,进而形成渐趋强烈的个性意识、独立意识、成人意识。正是这些意识的形成,使他们认为自己已长成大人,理应自己管理自己,决定自已。面对老师的教育,家长的指教容易出现幼稚型的情感冲动,如他们对自己年龄相当的异性产生兴趣,并希望有机会接触异性,或在各种场合想办法吸引异性对自己的注意。但由于青少年情绪不稳,自我意识甚强,因而在接触过程中,容易引起冲突,常因琐碎小事而争吵。

初中生个性发展特点

初中生个性发展特点 一、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随着初中生生理和智力所发生的一系列特殊的变化,个性发展上也出现了许多新特点,表现在自我意识、情绪情感、日常心态以及与父母及同伴的关系等诸多方面。总体来讲,初中生个性的特点有二:一是不平衡性;二是极端性或偏执性。具体表现为: (一)自我意识高涨 心理学认为,青春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飞跃期。在个体进入青春期以前,曾出现过一次自我意识发展的飞跃期,其年龄大约在1至3岁,是以儿童可以用代词“我”来标志自己为重要特点的。在接下来的若干年时间里,儿童的自我意识虽然仍在继续发展着,但发展的速度则是相对平缓和稳定的。 进入青春期后,由于身体的迅速发育,使初中生很快出现了成人的体貌特征。因为这种生理上的变化发生得过于突然,使他们在持有一种惶惑感觉的同时,自觉或不自觉地将自己的思想从一直嬉戏于其中的客观世界中抽回了很大一部分,重新指向主观世界,使思想意识再一次进入自我,从而导致自我意识的第二次飞跃。其突出表现是,初中生的内心世界越发丰富起来,他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常常将很多心智用于内省。“我到底是个怎么样的人”“我的特征是什么”“别人喜欢我,还是讨厌我”等一系列关于“我”的问题开始反复萦绕于他们的心中,这种倾向在恼海中憧憬着。 又如,同是记日记,在小学生的日记中,主要记述的是当天发生的事情以及自己对此的肤浅认识;而且记日记的态度也不自觉,经常是在老师和家长的强迫之下去完成;对于日记的保密程度也无过高要求,甚至有时主动提供给别人看。心理学家的调查表明,初中生的日记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首先是在日记内容上发生了很大变化,初中生的日记更侧重于阐发自己的体会和感受,这些体会和感受直接来自于自我观察、自我反省、自我批评以及自我期望等;其次,初中生记日记的态度也是自觉自愿的,真正出自于表达思想及宣泄情绪的内心需要;第三个变化是,他们开始将日记作为自己的绝对秘密,细心加以保管,不许别人翻看。初中生日记特点的变化,表明他们的内心世界逐渐丰富,经常沉浸在关于“我”的思考和感受中。也恰是由于这一点,导致了他们个性上的主观偏执性。 初中生个性上的主观偏执性表现为,一方面,他们总是认为自己正确,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另一方面,他们又感到别人似乎总是用尖刻挑剔的态度对待他们,因此,当听到别人在低声讲话,便断定是在议论自己;当看到别人面露微笑,又认为是在嘲笑自己;如果某位老师多看了他一眼,就会认为是自己做错了什么…… 总之,他们觉得周围人时时刻刻都在品评他,这种想法使初中生感到压抑、孤独而且神经过敏。 初中生这种突然高涨的自我意识,使得其个性出现了暂时的不平衡性。 (二)反抗心理 反抗心理是初中生普遍存在的一种个性心理特征。这种特征主要表现为对一切外在力量予以排斥的意识和行为倾向。 1. 反抗心理产生的原因 自我意识的突然高涨是导致初中生反抗心理出现的第一个原因,随着初中生自我意识的高涨,他们更倾向于维护良好的自我形象,追求独立和自尊,但他们的某些想法及行为不能被现实所接受,屡遭挫折,于是就产生一种过于偏激的想法,认为其行动的障碍来自成人,便产生了反抗心理。 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过强是导致初中生反抗性出现的第二个原因。生理学家曾指出,只有当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与身体外周相应部分的活动达到协调时,个体的身心方能处于和谐状态。但生理学的调查表明,在青春期刚刚起步时,个体有关性的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性明显增强,但性腺的机能尚未成熟,两者尚不协调。其结果表现为,个体的中枢神经系统处于过分活跃状态,使初中生对于周围的各种刺激,包括别人对他们的态度等表现得过于敏感,反应过于强烈。 在正常情况下,外界的刺激强度与神经系统的应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依存性,两者应是相互协调的。但在初中阶段,这种依存关系受到了影响.致使初中生对于较弱的刺激,也给予很强烈的反应,常因区区小事而暴跳如雷。 独立意识是初中生产生反抗心理的第三个原因。初中生迫切地要求享有独立的权利,将父母曾给予的生活上的关照及情感上的爱抚视为获得独立的障碍,将教师及社会其他成员的指导和教诲也看成是对自身发展的束缚。

初中生心理特点及如何进行有效沟通

初中生心理特点及如何进行有效沟通 初中阶段是学生个性发育的一个转折阶段,他们正在告别童年,开始一个崭新的成长和变化时期,在这期间身体的各个方面都在迅速发育并逐渐成熟,与此同时心理的各个方面也在发展,但相对于生理发育速度来说则相对缓慢,这样,身心发展暂处于一种不平衡、不稳定的状态,常常出现各种心理矛盾和心理冲突。被称为“心理断乳期”、“风暴期”“动荡期”所以,我们有必要了解这一阶段孩子身心发展的特点,以此促进孩子的健康发展。生理特点 初一学生处在青春发育期的开始阶段,这是个体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在这一时期身体和生理机能都会发生急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 1.外形的变化:(1)身高 外形变化最明显的特征是身高的迅速增长,每年至少要长高6-8厘米,家长不经意发现孩子的裤子短了是常事;但男女身高变化是有差异的,一般女生的发育加速期比男生早1-2年,所以初一新生中女生往往身高高于男生。(2)体重 处在青春期的初中生,在体重上也有较大的发展。平均每年增长4.4-5.5公斤,初中三年以后,男女生的体重已接近成人。(3)第二性征的出现 第二性征是发育的外部表现,是初中生身体外形变化的重要标志。随着第二性征的出现,初中生开始从童年的中性状态进入到两性分化状态,在男性身上,第二性征主要表现为喉结突出,嗓音低沉,体格高大,肌肉发达,唇部出现娃娃胡,周身出现多而密的汗毛,出现了腋毛阴毛等。在女性身上,第二性征表现为嗓音细润,乳房隆起,骨盆宽大,皮下脂肪较多,臀部大体态丰满,出现了腋毛和阴毛等,使得男女初中生在外形上的差异日益明显。 2.内脏机能 (1)进入青春期后,中学生身体各个系统和器官的生长发育很不平衡,骨骼的增长比肌肉快,四肢的增长又比躯干快,因此少年的体形很像窄肩、扁胸、长腿的“豆芽菜”。(2)心脏的发育跟不上各器官和系统的生长,所以青少年容易发生头晕、疲劳、心跳加速、血压升高等现象。(3)大脑的发育在量上没有显著的增长,因为儿童在10岁以前脑重量已有成人的95%,但在质的方面则有较大进展,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能根据假设进行推理,思维的创造性、批判性日益明显。(同时存在片面性、固执性)(小学高年级开始有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针对这些变化我们应注意: ①对于身体上的这些急剧变化我们应密切的关注,及时的加以说明、解释以免造成孩子的心理困惑和负担。 ②可以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以促进身体发展,但强度不宜过大以免伤害到骨骼的发育。③及时补充营养尤其是蛋白质、维生素、糖类(豆制品、鸡蛋、牛奶、核桃仁花生、芝麻、水果)保证身体发展的需要。(良好的饮食习惯:空腹不喝牛奶无法吸收,饭前吃水果,不吃反季节的蔬菜和水果) ④随着学习科目的增加和难度的加强,要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着重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家长现在可能都有感觉,小孩以前在小学成绩很好,怎么到了初中就只有七八十分了,这可以说是一个普遍现象,要知道以前只有两门(科目少),今天没听懂明天老师还会讲,初中不同科目多,难度加大,天天都有新的内容,所以,要改变学习方法,不能还象小学那样初中各年级课件教案习题汇总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 一味的死记硬背。例如:英语单词的记忆,天天都有,量很大,不是孩子不记,记了背了一下就忘了,总是没有成功的体会,慢慢的就丧失了信心,失去了兴趣,就可能放弃了,但是如果用音标,掌握规律,又轻松又有效果)从生理条件上讲,他们完全有这个基础和能力,关键就是我们要通过合适的方式帮助他们发展。

初中生的心理特点

初中生的心理特点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初中生的心理特点 心理讲座杜智初中时期是青少年的又一次发育高峰期,到初中三年级基本达到最高峰。尤其是性的发育几乎达到成熟。这种生理上发生的巨大变化,使初中生在心理整合的持续性环节和统一性环节上出现了暂时的混乱,结果导致了他们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如不能很好地接纳自己,并出现一些消极心境,其突出表现在进入初中后,许多新的问题接踵而来,使初中生难以在短时间内适应,从而增添了许多烦恼。具体表现为: 第一,不知道应该以何种姿态出现于公众面前。外观形象的变化,使初中生产生要改变自己在别人心目中形象的迫切需求,但如何改变?应以一个什么样的姿态出现才能得到别人的承认和喜爱?……对许多类似的问题,他们找不到满意的答案。 第二,与父母间的关系出现裂痕。初中生越发感到父母不能理解他们的想法,而且他们的某些愿望及要求还常遭受来自于父母的阻止和干涉,由此而造成他们与父母感情的疏远。怎样才能争得父母的理解和支持?怎样才能将与父母的关系再度恢复到儿童时期那种亲密的程度?与父母关系的不融洽到底是谁的过错?……这些问题也常常困扰着初中生。

第三,不知如何保持或确立自己在同伴之中应有的地位。在这个问题上通常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某些初中生在小学时各方面的表现都很突出,一向是同龄人中的优秀者。但进入初中之后,由于许多原因,在同伴中的地位相对降低了,这使他们难以接受,强烈希望能在同伴中维持自己过去曾拥有的优越地位,但很困难;另一种情况是,某些初中生过去在同龄人中未曾有过优越的地位,但在当时,他们对此似乎没有太深的消极感受。进入初中后,随着自我意识的高涨,初中生增加了获得自尊的需要,他们希望同伴能接受自己、肯定自己、喜爱自己。这种愿望困扰着那些从没有过上述切身体验,而且各方面能力略显不足的学生。 心理学家将青春期到青年初期这一年龄段称为“心理断乳期”,意指从这时起,个体将在心理上脱离父母的保护及对他们的依恋,逐渐成长为独立的社会个体。从青春期开始的“断乳”,给初中生带来了很大的不安,尽管他们在主观上有独立的要求和愿望,但实际上很难在短时间内适应独立生活。初中生的内心冲突及在现实中所遇到的挫折都较多,对许多问题还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和能力去解决,也不愿求助父母或其他人,担心有损独立人格。因此,就产生一种孤独的心境。

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分析

初中生的心理特征 初中生正处于从儿童向青年期过渡的急剧变化的时期,他们具有半成熟、半幼稚,半懂事、半不懂事的特点,或者说具有半儿童、半成人的特点。 一、认识能力方面 (一)感知活动的精确性,概括性有了明显的发展 他们已能根据教学要求去观察某种对象和现象,并能稳定地长时间地去进行有目的的面容。在一般的学习活动中,集中注意的观察时间随年级的升高而有延长的趋势。 初二以后,学生已能按思维的概括去观察事物,如按一定的规律去填补图形的缺损处。由于观察的精确性、概括性有所提高,他们在观察进能抓住事物的主要特点和忏悔进行较为全面、深刻的分析,并能把个别事物同一般的原理、规则联系。 (二)意义识记开始占优势 初一年级以上的学生记忆服从于识记的任务和教材的性质,并通过理解来掌握教材内容和各部分教材之间的内在联系。 (三)抽象逻辑思维开始占有相对的优势 初中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已能根据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进行恰当的判断和进行归纳或演绎。有的学生还能够不受事物的具体情节的局限,超出直接感知的事物,提出假设,进行推理和论证;有的还能根据掌握的资料,进行分析和科学实验,作出判断和推理,从而发现事物的内在联系。因此,优秀的初中学生也能有近似科学的预见或理论的创新。 二、情绪和情感方面

(一)情感内容与日渐丰富,但较肤浅 初中生已发展到与社会需要相联系的情感,如集体主义情感、爱国主义情感、同志友谊感、理智感和美感。但是由于他们知识经验的局限,自我调节和控制的能力不够强,当预先决定的活动作临时的调整时,尤其是需要服从社会的要求,放进自己所喜爱的活动时,情感上波动较大。这反映了初中生的社会性情感还不够深刻。有的学生甚至分不清是非、辨别不了美丑,出现哥们义气等不正确的情感。 (二)情绪表现较全面 初中生不像小学生那样掩饰不了自己内心世界,而是极力使自己的情绪不外露。但是,由于它们的意志力和个性意识倾向性发展得不够稳定,自我调解和控制的能力较差,遇到一点事情时往往表现出或者振奋、激动、热情,或者动怒气、怄气,甚至打架。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们耐受挫折的能力不强。 三、意志行动方面 (一)喜欢模仿,善于模仿 模仿是对榜样行为的一种效法。简单模仿是一种本能倾向,复杂的模仿则是一种意识活动。初中学生喜欢模仿与他们意志行动的独立性尚未成熟,易受暗示有关,也与他们的思维独立性品质较差,容易接受生动、形象化的教育的年龄特征有关。 针对初中学生喜欢模仿、善于模仿的特点,教师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必须首先自己要做到,同时应在同年龄团体中经常树立内容不同的、良好的榜样供学生模仿。另外,树立和发展良好的校风和班风的作用也十分重要。 (二)动机的多变性

初中生心理特点分析

初一学生心理特点及心理辅导计划 初中阶段是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急剧变化的关键时期,少男少女们由依附 服从变成独立反叛、由温顺平和变成倔强好胜、由喜欢父母变成喜欢同伴、由 喜欢幼稚变成渴望成长、由忽视性别变成重视性别、由排斥异性变成亲近异性、由追随美德变成耻笑美德、由坦率老实变成狡诈自私、由心无杂念变成心事重重、由无所追求变成追逐明星、由尊敬老师变成鄙视老师、由生活在真实生活 中变成生活在虚拟世界中、由习惯平淡无奇变成喜爱绚丽多彩。 少男、少女们从踏上初中之们开始就在寻找、扮演各自心仪的性别角色和社 会角色,并从丰富杂乱的影视、书刊、传闻中贪婪地吸收他(她)们压抑已久 而又兴奋快意的敏感信息,在图案、照片、歌词、剧情、韵律、文字、语言中 舒畅地体验他(她)们倍受压抑而又追求已久的心灵共鸣,在追逐青春偶像中 感受青春的骚动、幻想未来的生活、延伸自己的欲望,在与同伴的交流中发现 原来个个如此、发现竟有知音朋友、发现存在广阔市场,从而卸掉背负已久的 罪责,从而形成“众志成城”的群体,从而对抗“神经可恶”的老师,从而排 斥唠叨烦恼的父母。 初一学生心理特点 1、个人意识开始出现 2、群体意识日益增强 3、青春欲望渐渐萌发 4、童心玩念依旧旺盛 5、厌学情绪渐渐滋生 6、自我管理逐渐变难 初二学生心理特点

1、思维能力大为提高 2、理想志向更为远大 3、青春欲望更为炙热 4、自尊反叛更加强烈 5、厌学情绪更加激化 6、自我管理更加困难 初三学生心理特点 1、思维能力空前提高 2、理想压力空前增大 3、理想热情大打折扣 4、青春欲望稍受冷落 5、自私叛逆日益强烈 6、厌学情绪继续激化 7、自我管理两极分化 初一学生年龄特点和教育对策 一、问题的提出 长期以来刚刚升入中学的初一学生,由于自身及客观情况发生了变化,许 多学生进入中学后不能尽快地适应中学生活,在学习、思想、生活等方面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引起老师、家长对他们的不满,而他们自己也非常痛苦,感到很无助。为了帮助学生尽快地适应中学生活,为以后的学习、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我从各个方面对学生进行了了解,比如:与初一任课教师进行交谈、召开部分学生座谈会、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及与一些家长进行交流等等,收

中学生的心理特点

中学生的心理特点:高一年级 高一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整体上表现为一种过渡性特点。在学生身心发展中,处以一个重要的变化阶段,是他们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在课业学习中,面临着初中知识结构向高中知识结构的过渡,面临着学习方法学习思维的转换;在学习环境上,刚刚从初中进入高中,面临着新的老师新的同学,新的学习环境,新的学校管理氛围;寄宿制学生还面临着新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条件,面临着新的心理断乳。 高一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历来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因为是否具有良好的学习心理决定着是否拥有稳定的学习心态,决定着能否尽快适应高中生活,决定着能否拥有一个良好的高中学习心理起点,决定着今后高中学习生活能否优质高效的进行,甚至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发展趋势影响着他们性格和价值观念的形成,进而影响到将来高考能否考出优异成绩,决定着学生的命运,也牵动着家长的心。 可以说高一学生的学习心理问题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课题,控制和消除学生的不良情绪和心理干扰是搞好高一年级教育教学工作不可回避的课题。 我们认为有几种不良的学习心理必须引起大家的关注: 一、心理定位失衡,学业焦虑 高一学生从初中到高中,经过了中考的遴选,走到一起的都是比较有实力的,他们在自己的内心里都保持着自己在初中时的心理定位,是班级乃至学校的佼佼者,是老师们的关注对象,是同学们的仰慕对象。然而,到了新的环境,强强相遇,他们的优势不再那么明显,老师们关注的目光不再那么专一的集中在他的身上,自己在同学中也不再显得那么优秀,有些也明显的感觉到自己不如其他同学,难免会产生一种心理失衡,觉得自己不行了,产生出一种学习的焦虑。 如果不能正是这种焦虑,会带来很坏的影响。首先,如果长期在这种焦虑中徘徊,必然导致心理压力过大,学习效率低下,成绩更加不理想,更加焦虑,陷入一种恶性循环。其次,长期处于这种焦虑中,会影响学生的性格发展,使他们处于一种焦躁自卑的心理阴影中。 这种焦虑失衡在绝大多数学生身上都会发生,常见于成绩中上游的学生。 为了缓解和消除考试焦虑,可以尝试以下几个策略: 1、学会科学的自我定位,建立自信。 让学生认识到现在是强手林立的环境,不能盲目自卑,在瘦的骆驼比马大,认识到自己现在相对的落后不是绝对的落后,而且只有在这种有差距的环境中,自信且顽强,才能更有动力。 学习评价的三种纬度,即相对评价、绝对评价、个体内差异评价。所谓的相对评价可以笼统的理解为把别人作为参照,进行相互间的比较,形成对自我的评价;所谓的绝对评价可以笼统的理解为以某种标准为参照,把自己的学业成绩与这种标准相比较,形成自我评价;所谓的个人内差异评价可以理解为把个体在不同的时期或阶段的状况进行比较,从而形成对自我当前的评价。根据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情况,不同的评价目的,三种评价方式灵活运用,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评价自我,看到自己的进步和优势,建立起自信心。 2、树立科学的成功观念,正确定位。 成功对于每个人都是不同的概念,有的人考上重点本科是成功,有的人考上普通本科是成功,而有的人只要可取专科就是成功。应当让学生认识到,只要保持自己的最佳学习状态、发挥出自己的最佳水平、学出自己最理想的成绩就是最大的成功。根据这种成功观念,合理的自我定位,选择适合自己的目标动机水平,过强或过弱的动机水平都容易使自己产生失败体验而导致心理压力。 3、培养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效率。 每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的学科规律和独特的学习要求,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习惯,

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与教育

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与教育 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教育 初中学生的年龄一般是从十一二到十四五岁。这个年龄阶段在儿童心理学上称之为少年期,它在个体心理发展史上是一个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这个时期学生心理发展总的特点是,处在一种半幼稚半成熟的状态,它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冲动性、成熟性和幼稚性错综复杂的矛盾。这个时期突出地表现为一种强烈的独立倾向,他们极力想争得在社会生活中独立自主的地位。他们对自己往往估计过高,事事想自己做主,把自己的见解看成是评价客观事物的标准,对周围成人的话都不轻易相信。学生在这个年龄阶段心理上产生了许多新的特殊矛盾,针对这些特点,教师既要尊重他们合理的建议与要求,又要注意积极地加以正面引导。如果教师仅凭自己的主观愿望,强行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办,往往会因此而产生许多矛盾和冲突。为了有效地教育和培养这一年龄阶段的学生,必须了解和掌握他们在各方面的变化和特点。 (一)初中学生心理发展的基础 1.初中学生生理发育的特点 (1)身高的增长 身高的增长是初中学生身体发育的早期表现之一。人的身高增长有两个快速期,出生后的一年内是第一个加速期,身高几乎增长一半,然后发展速度减慢,到初中阶段发育进入第二个快速期。从图2-1可以明显看出身高增长的两个高峰。 图 2-1身高增长值曲线图由于生活条件和社会环境不同,城乡之间也表现出差异。一般地说,乡村的男女生快速期开始的较迟,增长的平均绝对值也略低。 图 2-2城乡男女生身高增长值曲线图初中生在发育中,脊椎的增长赶不上身高的增长,这是值得注意的。到十四五岁时,脊椎骨间还充满软骨,坐立的姿势若不正确,脊椎就容易变形。另外,初中女生的骨盆还没有连接起来,穿高跟鞋还会使骨盆变形,以后造成分娩困难,这是应该注意的。 在这个年龄阶段,有机体各部分之间,整个有机体和环境之间常常暂时失去平衡,他们的机体发育和肌肉力量的增长,往往超过大脑对各运动器官的调节机能的发展,导致在某些动作上暂时会产生不协调或笨拙之感。同时,由于他们在身体发育上的突然增长,使他们在自我意识上增加了一些新的体验。 (2)性成熟的开始 性机能发育是影响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突出生理因素。少年随着身体的猛长,性器官和性腺迅速发展,性机能成熟,开始进入青春发育期。性成熟开始的标志是:性腺机能增强,第一性征发育迅速,第二性征开始出现。第一性征是指生殖器官的发育。第二性征即副性征,男性的声音变粗,甲状软骨开始增大,出现胡须、遗精现象等;女性声音变高,乳房隆起,月经初潮等。生理学的研究材料指出:这个时期由于脑

初中生各年级学生的特点知识讲解

初中生各年级学生的 特点

初中各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六年级 (一)一般心理特点 1、重视叙述理由。六年级学生处于少年心理向青年心理过渡期,既带有少年的天真,有时常表现出青年人的成熟。随着知识的积累和对事物体验的深化,六年级学生内心世界比较丰富。除了注意事物外表的形式之外,更注意对事物的分析和主观体会,对很多问题都可以做出自己的回答。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六年级学生可以找到主要矛盾,抓住事物的关键。同时表现出不服输的反抗精神。往往家长说服不了孩子。孩子讨论问题时所寻找的理由主要来自自己的生活感受,一般没有更大范围的论证能力。 2、记忆力迅速增强。六年级学生的短时记忆力不低于成年人。记忆准确率也比较高。记忆力增强,使大脑中存储的信息迅速增加,孩子可以进行比较复杂地推理和运算。 3、对报刊感兴趣。六年级学生一般都关心报刊,寻找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或信息。讨论文艺表演、体育比赛成为大部分人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追踪社会热点,崇拜偶像,表现出作为社会一员的责任心和浪漫色彩。 4、学会讨价还价。班级选班干部时大多数人会立即表态:“我可不愿意当班干部,累死了”,“选上我也不干”。如果真选上了,他内心会很高兴,而且会认真地完成自己的工作。需要什么东西不是直接表现出来,而是通过其它手段与对方达成交换条件,“换取”所希望的东西。 (二)心理健康教育目标 确立学习目标,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如何有效地利用学习时间,获取“一份辛勤一份收获”的愉悦感;形成正确的集体意识及友谊观,克服不良的小团体意识,培养面临毕业升学的适当态度;进行初步的青春期教育 初一年级 (一)一般心理特点 1、对学习会产生畏惧的心理。出入初中,学业相对于小学来说比较繁重,面临的压 力也大,学习成绩可能没有小学时那么优秀。会有一种挫败感。 2、优越感重,不善处理人际关系。现在一般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里的宠爱让孩子 产生了与生俱来的优越感,自私,不谦让等让孩子在处理同学关系,师生关系时产生问题。

初中生的普遍心理特点

初中生心理特点 1、身心发展 体力增强,精力旺盛。 处于生理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大脑皮层结构功能变化巨大,神经活动的兴奋、抑制过程不太稳定,行为调节作用降低。 性成熟开始。 半幼稚半成熟,独立性、依赖性、自觉性、放任性错综交替。 意向超前于认识,认识落后与行动。 独立意识强烈,知识经验不足。不全面不深刻,不善调节控制。 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过强是导致初中生反抗性出现的重要原因。个体的中枢神经系统处于过分活跃状态,使初中生对于周围的各种刺激,包括别人对他们的态度等表现得过于敏感,反应过于强烈。 从十二、三岁到十七、八岁,是儿童生理上基本成熟,认识和情感有了飞速的发展,他们面临着人格再造的“第二次诞生”,理想、信念、世界观开始形成的重要时期。在这个阶段,由于生理成熟与心理成熟的不平衡,快速的身新变化,不可抗拒的自我意识觉醒,错综交织的矛盾和激烈振荡的内心世界,使稚嫩的心灵很难承受。 首先,生活动机和意向呈多维性。需要的质量要求提高。各种需要互相交织,满足需要的愿望较过去强烈和丰富。其次,重物质、重利益、重现实的价值观。追求享受与奋斗并举的生活。对物质生活热烈追求和向往,在精神生活中崇尚现实的快乐原则。再次,强调自我的存在,自身的价值,追求自由的人格。他们用怀疑的目光看待世界,不喜欢人云亦云,不喜欢现成的答案,他们愿意接受提供思考、提供选择的非程式化、非单一结论的观点。 人的心理整合过程至少包括以下两个环节:第一、持续性环节。通过这个环节个体能意识到现在的我是由过去的我发展变化而来的,自己的现在和将来的一切都是在过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第二、统一性环节。通过这个环节个体能意识到自己是一个各方面统一、协调的整体。一般认为,个体要到25岁,甚至再晚一些,才能完成这种心理整合任务,达到心态的稳定和平衡。 初中生在心理整合的持续性环节和统一性环节上都出现了暂时的混乱,结果导致了他们在接纳自己方面,出现一些消极心境。 成人的意识越发明显。力图从各个方面对自己的童年加以否定。内心中又留有几分对自己童年的眷恋。 与父母关系的变化:1.情感上的脱离,与父母的情感便不如以前亲密了。2.行为上的脱离,在行为上反对父母对他们的干涉和控制。3.观点上的脱离,

中学生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

中学生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 中学生正处于青年初期阶段,在此期间,生理和心理发展都已相当成熟,是学生准备走向独立生活的时期。应该说,中学生已经是“准成人”了,人生的中学时期,曾被人喻为多事的季节,心理学上谓之“心理断乳期”,其年龄范围大体为13至18岁,属于少年期和青年早期,俗称为青春期。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显著特点是:生活和社会体验开始占主导地位;急剧而又呈弥散性的身体和激素变化对他们的心理产生重要的影响,他们渴望自己能被他人像成人一样对待;自我形象在波动摇晃;心理社会思潮常常像“巨浪”般涌现;身体发展的不一致性,会因为希望自己被同龄伙伴、异性对象和家庭成员认为正常、为人吸引的欲望而变得更加突出。 一般而言,在14~16岁之间,中学生的身体会进人生长的高峰,第二性征开始出现。这对于心理准备不充分的少男少女来说,的确影响不小。少女们为避免他人的注目,常常不惜以牺牲自我形象为代价,驼起背,畏缩着身体,穿上臃肿而又有些奇形怪状的衣服来掩饰自己的身躯,使自己的身高和胸部尽可能不为人所注意。对月经的来临,虽然有的少女会产生温暖的满足感,但也有些少女可能会感到肮脏和痛苦。少男们对自己身体变化的感觉或许不像少女们那么强烈,但有一件事是经常发生的,那就是:担心自己身体的发育会和同伴们大不一样。

由身体的迅速发育引起的心理变化之另一个方面,是中学生的成人感变得特别强烈。他们觉得自己已经长大成人,应该从父母营造的温室里走出来,独立自主地开辟新天地。如果父母要过问他们的一些事,得到的回答往往是:我的事由我自己来做,不要你管。要是父母对他们的事干涉得太多,他们对父母可能是以仇相报,或突然离家出走。在社会关系上,他们将从家庭、游戏伙伴转向同辈集体和友谊。通过这种新型的社会关系,他们希望能够从中享受到与成人一样的待遇:自由地结交朋友并分享快乐;毫无拘束地发表意见并可能得到采纳;自主地拟订计划并加以实施。 然而,中学生的自我形象并不稳定,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还在形成之中。一个中学生早晨起来面对镜子,可能自言自语说:“我应 该追求……”但到了晚上又可能改成另一个完全不同的“我应该追求……”他们卧室的墙上可能贴满自己所崇拜的某个( 些)明星的照片,但也许在某一天突然间会觉得毫无意义,而将墙上的明星照片撕下来扔进垃圾桶里。一个女中学生在根本不知道将来该嫁给什么样的人的情况下,就可能构想着与某个男生的情感生活,甚至莫名其妙地为之哭泣、担忧。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就是完成学习任务对许多中学生来说,并非是件轻而易举的事。他们可能因学习方法和考试方法不当,或对学习内容不适应而在学习上感到困难重重。但事关前途命运的学业成绩却不得不时时挂在心上。他们对考试心存恐惧,却又必须面对。对付的

小升初衔接:初中学生心理特点

小升初衔接:初中学生心理特点 初中阶段是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急剧变化的关键时期,少男少女们由依附服从变成独立反叛、由温顺平和变成倔强好胜、由喜欢父母变成喜欢同伴、由喜欢幼稚变成渴望成长、由忽视性别变成重视性别、由排斥异性变成亲近异性、由追随美德变成耻笑美德、由坦率老实变成狡诈自私、由心无杂念变成心事重重、由无所追求变成追逐明星、由尊敬老师变成鄙视老师、由生活在真实生活中变成生活在虚拟世界中、由习惯平淡无奇变成喜爱绚丽多彩。 少男、少女们从踏上初中之们开始就在寻找、扮演各自心仪的性别角色和社会角色,并从丰富杂乱的影视、书刊、传闻中贪婪地吸收他(她)们压抑已久而又兴奋快意的敏感信息,在图案、照片、歌词、剧情、韵律、文字、语言中舒畅地体验他(她)们倍受压抑而又追求已久的心灵共鸣,在追逐青春偶像中感受青春的骚动、幻想未来的生活、延伸自己的欲望,在与同伴的交流中发现原来个个如此、发现竟有知音朋友、发现存在广阔市场,从而卸掉背负已久的罪责,从而形成“众志成城”的群体,从而对抗“神经可恶”的老师,从而排斥唠叨烦恼的父母。 初一学生心理特点 1、个人意识开始出现 2、群体意识日益增强 3、青春欲望渐渐萌发 4、童心玩念依旧旺盛 5、厌学情绪渐渐滋生 6、自我管理逐渐变难 初二学生心理特点 1、思维能力大为提高 2、理想志向更为远大 3、青春欲望更为炙热

4、自尊反叛更加强烈 5、厌学情绪更加激化 6、自我管理更加困难初三学生心理特点 1、思维能力空前提高 2、理想压力空前增大 3、理想热情大打折扣 4、青春欲望稍受冷落 5、自私叛逆日益强烈 6、厌学情绪继续激化 7、自我管理两极分化

初中生心理特点

一、生理特点 青春期来临,使身体发生急剧而显著的变化,主要表现在: (一)体态骤变 青春期的生长发育状况很明显的反映在其体态变化上,这些变化常以身高、体重、宽度和围度等指标来衡量。身高是评定体格的基础,具有代表性;体重是身体发展量的指标之一,表明身体的充实程度和营养状况;宽度和围度也是衡量身体发展所必不可少的。(二)机能增强 人的各种组织器官,分别具有不同的结构和生理功能,结构与功能相互制约,因而中学生的身体机能应正常发展,相互协调。 1、脑和神经系统逐步完善 人脑和神经系统在出生前就迅速发展。出生是脑重380-390g,一岁时达到700g,入小学时约1280g,12岁时脑重接近成人;脑容积与脑重的发展相似。之后,脑的发展由容积、重量转向功能的完善,即在青春期时,神经系统的结构更加复杂、功能更加完善。 2、心血管系统功能稳定、肺功能增强 代表心血管系统功能的两个参数是心率和血压。心率在青春期已接近成人,以后逐渐减慢,趋于稳定,每分钟60-70次;血压走出少年期的低谷,稳定在110-120/70-80mmHg 范围内。 (三)身体素质提高 身体素质是在神经系统控制下人体活动时肌肉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如速度、耐力、灵活性、神经系统功能的完善、肌肉的增长等,使中学生的身体素质快速提高。 首先表现在耐力的提高; 其次是速度,速度的生理基础是大脑兴奋与抑制过程转换的灵活程度; 最后是耐力,耐力是人体长时间进行体力活动的能力,即对抗疲劳的能力。 (四)性发育成熟 性发育是一个起始于胎儿期的缓慢过程。初生婴儿形成的是第一性征。青春期后,性器官迅速发育成熟,功能完善,形成第二性征。 1、男生的青春期变化 男生的性变化首先反映在性器官的发展上,10岁以后睾丸发育加快,15-16岁出现遗精现象;其次是阴毛、腋毛、胡须、胸毛的生长及喉结的膨大。 2、女生的青春期变化 女生的性发育总体上比男生早1-2年,一般从10岁开始发育,12岁时变化更为显著。乳房变化是女性进入青春期的第一个信息,也是最早,最明显的标志;一般地11岁左右开始呈现芽状突起或向小山似的乳头肿突,之后继续发育,最后慢慢接近成人;与此同时,音调变得尖而细。月经初潮(指女性第一次月经的到来)是女性青春期发育最突出的指标之一。初潮的时间大概在12、13至 14、15岁之间,气候的冷热,健康状况、营养的供给与分配、心情状况也会影响到初潮的早晚。 二、心理特点 随着身体的发育,中学生在生理上也发生了变化: (一)中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1、顺序性和阶段性 中学生的心理是按照由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的顺序连续不断发展的,具有自己的规律性,如思维方式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记忆方式从机械记忆到意义记忆。中学生的心理发展阶段性表现为在不同年龄阶段呈现不同的特征,如少年的逻辑思维主要属于经验型,在进行抽象概括、归纳总结、推理论证时,仍需要用具体形象做支持;而到了青年中晚期,经验型逻辑思维逐渐被理论型逻辑思维代替。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及应对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及应对 作者:张升祥文章来自网络 对正处于心理上不断发展不断变化时期的中学生该怎样进行教育和管理?这对于中学老师来说,是一个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要了解学生的心理,按照其身心发展规律对其进行教育和管理。 可以说,中学阶段,是人一生中最关键而又有特色的时期,是人一生中黄金时代的开端。中学生朝气蓬勃,风华正茂,在各方面都表现出积极向上的趋势。在整个中学阶段,中学生的心理表现出种种特点。也正是由于多方面的心理特点,在中学生身上才会产生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作为教育者,一定要掌握中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然后对症下药。 一、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1.掌握中学生的过渡性心理 学生在中学以前处于真正的幼稚期,要更多的依靠成人的照顾、保护,他们的独立性、自觉性都较差。进入中学阶段后就进入了少年时期,而中学后期则处于青年初期,是个体逐步发展成熟的时期,它标志着个体真正开始逐步成为独立的社会成员。中学生心理发展的过渡性,反映出中学初期(少年期)和中学后期(青年初期)过渡状态的两种不同特点。前一时期,即少年期,是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是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复杂充满矛盾的时期;后一时期,即青年初期是一个逐步趋于成熟的时期,是独立的走向社会生活的准备时期。前一时期,还保留着一定的幼稚性;后一时期,却包含着成熟后的独立性和自觉性。即使如此,他们也只是刚刚达到成熟时期,他们的认识能力、水平还是不高的,他们的个性倾向还不稳定,还需要教师、家长对其关怀和指导,以便加强他们的自我修养,使其真正趋向成熟。 2. 掌握中学生的闭锁性心理 中学生的心理逐渐显示出闭锁性,即他们的内心世界逐渐复杂,开始不大轻易将内心世界表露出来。中学生处于青春发育期,生理上的一系列变化也必将引起情感上的变化。这些变化一般是不会轻易流露的。即使为此引起情感上的波动,由于这个时期相应的意志力的发展,他们也往往会控制住而不表现出来。这是闭锁性的情感和意志方面的基础。由于闭锁性的特点,中学生心里的话常常是不愿对长辈说的。中学生的年龄越大,这个特点就越为明显,初二、三以后的中学生,自己放东西的抽屉总爱加锁,似乎有什么秘密的东西不愿让人知道,其实里面并没有什么要紧的东西。因此,要了解和研究这个阶段的学生,尤其是高中生的心理,如果只根据他们一时一事或某个举动就做出判断,或做出研究的结论,那常常是容易发生错误的。 中学生在闭锁性心理的同时还有一个心理特点,就是容易对同龄、同性别的人,特别是知己暴露真正的思想,这就为我们老师教育管理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启示:就是要生活在学生的中间,成为学生的好朋友。 学生尊敬师长,是理所当然的。但学生对老师敬若天神,势必造成师生间的距离感,久而久之,教师就会感到学生越来越难管理,越来越抓不住学生的心。解决的措施就是深入到学生中去,和学生打成一片,让学生感到教师不仅可敬,而且可亲(但要注意“度”的问题,否则,学生就会由于跟教师太亲近而不服从教师的管理,家长感到孩子难管的道理就在于此)。 3. 掌握中学生的自尊心理 中学生有一个心理特点就是自尊心强,爱面子。他们非常注重自己是否受人尊重,和别人对自己的看法。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育管理学生时,一定要注意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和面子,否则,就会事与愿违。 如果学生犯了错误,则教师对其行为严正指明是很有必要的,有时甚至需要对其进行批评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