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司马光2

20司马光2

20司马光2
20司马光2

课时教学设计

三年级语文《司马光》

新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司马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司、跌”等5个生字,会写“司、庭”等7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文言文简约的特点。 3.紧扣重点词句,感悟司马光的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 【教学重点】参考注释,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句子的意思。 【教学难点】体会司马光的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出示资料,介绍文言文 1、导入 2、谁能说说自己对司马光的了解?(学生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进行交流,教师评议。) 3、简单介绍文言文 4、今天就让我们学习一篇文言文《司马光》。(板书:司马光)。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懂大意。 1.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的音,读通句子。sī tínɡ dēnɡ diē zhònɡ qì chí jiē 司庭登跌众弃持皆自由读,指名读,开火车读。正音:注意读准平舌音“司”,翘舌音“众、持”,后鼻音“庭、登”。去掉拼音读,齐读。 2. 指名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读准停顿:(课件出示5)司马光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3. 教师范读,指导朗读,读准节奏。 4. 参考注释,自学课文。(要求:将注释中重点词语的解释再次批注在文中,据此理解句子的意思。) 5. 让学生就不理解的字词提出问题。以下字词或者比较陌生或者古今差异较大,学生可能提出:(课件出示6、7)(1)群儿:很多孩子。这里指小伙伴们。(2)戏:玩耍。(3)于:在。(4)庭:院子里。文中指后院里。(5)一儿:有个小孩。(6)登瓮:爬到缸沿上玩。(7)足跌:一不小心,掉到缸里。(8)没水中:眼看那孩子在水里快要没顶了。(9)众:别的孩子们。(10)皆:都。(11)弃去:跑到外面。(12)持石: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13)击瓮:使劲向水缸砸去。(14)破之:水缸破了。之,它,指水缸。(15)水迸:水流了出来。(16)儿得活:被淹在水里的小孩也得救了。 6. 互相交流每个句子的意思,教师评议。(课件出示8)(1)群儿戏于庭。(有一次,司马光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2)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没顶了。)(3)众皆弃去。(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4)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5)儿得活。(被淹在水里的小孩得救了。) 7. 男生读原句,女生读译文。引导学生注意课件中红色的文字,告诉学生,在把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文时,为了使语句通顺、内容连贯,需要加入恰当的内容。 8. 鼓励学生大声朗读原文,并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教师评议。 有一次,司马光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没顶了。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被淹在水里的小孩得救了。(指名朗读,自由读。)

语文教案-20.司马光-教学教案-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20.司马光-教学教案-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 20.司马光 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会本课9个生字,绿线内的11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育学生要像司马光那样遇事不慌,积极开动脑筋,想办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识写生字、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具准备和辅助活动:投影、生字卡片。 主要板书: 20.司马光 没有慌搬石砸缸缸破人出 遇事不慌积极动脑解决问题 作业安排和设计: 课内:抄写字词、填空、看拼音写汉字、组词、练习说话。 课外: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司马光 告诉学生“司马”是复姓,“光”是名。司马光是我国古代的一个大文学家,大史学家。本课介绍的是他小时候的一个故事。 范读课文,了解大致内容 范读课文。 思考:本课写的是司马光小时侯的什么事? 三.看图答问,出示生字新词 图上画的是什么时候的事?你是怎么知道的?(出示:古时候) 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花园是个什么样儿?(出示:有座、一口、水缸) 图上画了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这时候发生了什么事? 那个小孩掉进缸里,其他的孩子和司马光各有什么表现?(出示:都、找大人、砸、那口缸、哭、喊、使劲、救) 教学生字词 自学生字词。要求看板书,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想想词义。 检查自学情况。 检查读音。 指名读,读后讨论:哪些字音容易读错。 去拼音读。 开火车读卡片上的生字。 检查字形。

指名说说哪些字可以用数笔画的方法记忆。 指名说说哪些字可以用熟部件的方法记忆。 师生共同分析“候、都”的字形。 (3)要求学生找出带有生字的句子读读,想想词义。 作业 抄写生字。 练读课文。 第二课时 试读课文 指名分段读课文。 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讲读课文 讲读第一段 自由轻声读课文。 指名说说这一段有几句话,每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用自己的话说说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有关人物。 指名看图说说水缸,假山的位置。 再指名说说水缸的样子。 指名朗读。叙述的语气。 讲读第二自然段。 指名读。 那个小朋友怎么会掉进缸里的?他会遇到哪些危险?为什么? 看图说说“别的小朋友”指的是哪些小朋友。从哪里看出他们慌了,他们可能会喊什么? 指导朗读。 要用紧张的语气读、指名读、齐读。 讲读第三段。 看图。 掉进水缸里的小朋友非常危险,其他的孩子都慌了,司马光这时候会怎么想?(启发想象,练习说话) 指名读课文。 用“——”把写司马光的句子画下来,再读一读。 从哪些地方看出司马光没有慌? 比较句子。 他搬起一块大石头。 他搬起一块石头。 指名读句子,说说有什么不同。司马光为什么要搬“大”石头?从这里你可以看出司马光怎么样? 司马光杂那口缸。 司马光使劲砸那口缸。 指名读句子。你觉得哪句话好?“使劲”写出了什么?表现了司马光怎么样? 司马光的方法行吗?从哪句话可以看出来?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司马光》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司马光》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课讲的是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他和几个小伙伴在花园里玩,一个小伙伴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遇到这样的突发情况,司马光急中生智,举起大石头,砸破水缸,小伙伴得救了。本文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朗读课文,我们能体会到:遇到困难时,切忌慌张,沉着机智才会想出好办法。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1)认识“司、假、缸、别、吓、叫、块、使、劲、砸、破、救”12个生字。正确、规范、整洁书写“吓、叫、别、到、劲、都”6 个生字。并会给生字组词,理解词语意思,某些词语会造句。认识三个偏旁部首。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背诵课文。通过朗读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 (3)能从课文插图中学习仔细观察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2. 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识字时,让学生边读文,一边记认生字,借助课件让学生整体感知生字,再让学生自主识字,小组合作交流识字方法,找到汉字规律,然后采用问答和对唱的方式巩固生字,效果会更好。(2)在指导学生写字时,以学生观察为主,师生共同交流识字方法,学生通过描红、练写发现难写字,教师再范写指导重要笔画。

(3)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在逐段朗读中细细感悟课文内容。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动脑思考问题。并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而要求学生背诵课文。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教育学生要像司马光那样遇事不慌,积极开动脑筋,想办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主动积累词语的意识,喜欢积累词汇,善于运用积累的词语。 【教学重点】: 1、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 3、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1、学会观察书中插图中人物的动作、表情、神态。 2、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悟课文内容,教育学生体会司马光那样遇事不慌,积极开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 3、看图展开合理的想象,培养学生的思维。 【教具准备】: 1、学生搜集有关司马光的资料。 2、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设计理念】: 本文的学习重点是认识本课的生字和新词,并且学会观察人物的

司马光三年级原文

司马光三年级原文 原文翻译: 一天,一群孩子在杜院里玩耍。 院子里有一个大水箱, 一个孩子爬到罐子边, 掉到水缸里,把刀沉到水里, 大家都抛弃了他离开了。 司马光立刻拿起石头砸在坛子上, 骨灰盒坏了, 水从缺口涌出, 落水的那个人活了下来。 1299条评论(46条)分享报告 在爱情龙之前 2019年11月25日 跟随 【原文】司马光字2113君石,生于陕西夏县。广晟今年7岁,5261和成年人一样令人肃然起敬。当他听说4102左宗棠的《春秋》时,他很喜欢,于是退到家里说他有1653个大手指。因为我不懂这本书,所以我不知道我是饿了,渴了,冷了还是热了。一群孩子在院子里玩耍,一个儿子登上骨灰盒,一只脚掉进了水里,全被遗弃了,光抱着石坛子摔碎了,水爆裂了,儿子活了下来。--元末阿鲁图的《宋史》司马光,陕西夏县人。司马光7岁的时候,已经像个大人了(古代的

成人是指弱冠,16岁,不是今天的18岁)。他特别喜欢听人们谈论《左传春秋》。他了解了自己的基本想法后回来告诉家人。从此,他对《左传春秋》念念不忘,甚至忘了饥渴寒。一群孩子在院子里玩。一个孩子站在大瓮上(不是罐子上)。这个瓮属于小嘴陶器。这个罐子是瓷制的。嘴巴很大,而且比较晚)。他掉进瓮里,浸在水里。其他孩子跑了。司马光用石头砸了瓮,水就流出来了,孩子就可以活了。这一回答被网友采纳 295条评论(8条)分享报告 更多答案(17) 其他类似问题 2018年12月27日,小学三年级司马光讲解本文意义。一百一十八2019年1月10日小学三年级第一卷《司马光》是什么意思146 2019年12月21日?六十七 司马光译?七 2020年1月3日司马光三年级的课文是什么?二十一 2019年12月16日?四 2019年12月23日?二 2020-01-05三年级第一卷江苏版课文,司马光译?十 对司马光三年级原文的质疑更多 为你:

小学一年级语文20、司马光·教案

20、司马光·教案 一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司、假”等13个字,会写“别、到”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课文。背诵课文。通过朗读,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 3.能借助课文插图学习观察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教学重点 1.认识生字,会书写要求写的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小朋友,你们知道司马光吗?谁知道?给大家讲一讲好吗? (学生根据课前收集的材料说一说) 2.(出示司马光人物头像)师介绍:司马光是900多年前一位很有学问的人,他姓司马,名光,司马是复姓。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讲的就是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

板书课题:司马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播放多媒体课件和课文朗读的录音,学生边看、边听、边思考。 2.提问:课文讲了司马光小时候的什么事?(学生概括故事) 3.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②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读一读。③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4.师检查读文情况。①出示词语,指名认读。②出示生字,学生交流识记方法,“开火车”认读。③分段读课文,集体评议、订正。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习课文第一段。 (1)引读第一小节。 (2)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 (3)“古时候”是什么时候?从图上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是古时候? (出示课文插图,学生看图回答) 2.学习课文第二段: (1)自读,标一标有几句话。 (2)指名读,想一想:“他”指的是谁? (3)出示句子,比较: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他跟几个小朋友玩。 他跟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0 司马光

20 司马光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历史故事,讲的是司马光小时候用石头砸破水缸救出小伙伴的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遇到紧急情况,不可惊慌失措,要积极开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10个生字,正确书写“几、个、古、友、他”5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司马光沉着、机智的特点,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3.从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中受到启发,遇到事情要像司马光那样不慌张,动脑筋,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1.会认、会写生字。 2.通过朗读,了解司马光的沉着机智,并从中受到启发。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课件或实物投影仪、课文录音带。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预习:轻声读课文,想想课文讲的是谁的故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实物投影仪出示图片) 古时候,有个很有学问的人叫司马光。他小的时候,有一次和几个小伙伴在花园里玩,一个小伙伴不小心掉进了假山下装满水的大水缸。缸很高,小朋友个儿又矮,怎么办呢?司马光想出了一个好办法,救出了小伙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板书课题)。老师解释:“司马”是复姓,两个字,“光”是名字。 课件或录音范读课文。 (用讲故事和形象范读的形式,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对照插图,初读课文,进行识字。 1.标出自然段,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正确。 (培养学生独立识字学文的能力。) 2.试着补充课题:司马光 (从读文中,初步感知司马光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3.出示生字卡片,按小组顺序认读,可进行扩词练习。 (检查巩固生字的读音,为学习课文扫清障碍。) 三、感悟性朗读,理解课文。 1.请5个学生读课文,每人读一个自然段。 问题:请找出事情发生的原因和结果的自然段。 (让学生了解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2.实物投影仪或课件出示课文插图。 当小伙伴掉进大水缸里,别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司马光又是怎么做的? 学生动作表演“别的小朋友吓哭了,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和“司马光举起石头,使劲儿砸缸”的段落。 (用表演的形式让学生具体感知体会课文内容,加深理解。)

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司马光教案

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 司马光教案 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学习目标 1.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会写“别、到”等6个字。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司马光的沉着、机智。 4.想出新办法,发展创新思维。 课前准备 教师:教学挂图或多媒体,生字卡片,小黑板。 学生:读课文,标注生字、自然段;收集关于司马光的资料。 第一课时 谈话引入,揭题激趣 1.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他是谁呢?(板书:司马光) 2.认读生字“司”。齐读课题。 3.简介司马光。 整体感知,认识生字 1.老师范读,学生边听边看插图或多媒体课件,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学生自由、轻声地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3.小黑板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学生自由读,抽读检查。 4.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 图文结合,朗读感悟 1.学生自读课文,思考:司马光在花园里遇到了什么事? 2.指导朗读2、3自然段。 a.引导看图(或用多媒体演示当时的情形)。 b.自由朗读,体会课文中小朋友的心情。 c.指名读第3自然段,感受情况的紧急。 3.小伙伴们是怎么做的?司马光又是怎么做的?(学生自读课文,画出有关句子) 4.大家试着做做司马光的动作,体会“举”“砸”。 指导朗读。比较“别的小朋友”和“司马光”的不同表现,边读边体会。 老师引读:有个小朋友……掉进了大水缸。别的小伙伴──司马光又是怎么做的呢?……最后……。 课后思考,拓展思维 如果你遇到这种情况,会怎么办? 第二课时 讨论交流 司马光沉着机智,救出了小伙伴。你能想出别的办法救出那个小朋友吗?比一比,看谁的办法最好。 1.学生自己想办法。 2.分组交流,推选出好的办法到全班交流。 3.全班交流。(引导学生适时评议办法的优点和不足。也可以与司马光的办法比一比,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了解在当时的情况下,什么办法是最好的) 4.再次朗读课文,并说说司马光给你什么样的印象。 识记生字,积累词汇 1.复习生字读音。(出示卡片,认读生字) 2.鼓励学生用生字组成词语,(积累词汇,巩固识字)教师给予肯定或指正。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22课《司马光》课文及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22课《司马光》课文及教案 【课文】 古时候有个孩子,叫司马光。 一天,他跟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儿。花园里有座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有个小朋友爬到假山上去玩儿,一不小心,掉进大水缸里。 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吓哭了,有的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 司马光没有慌,他举起一块石头,使劲儿砸那口缸,几下子就把缸砸破了。 缸里的水流出来了,掉进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 【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司、假”等13个字,会写“别、到”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课文。背诵课文。通过朗读,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 3.能借助课文插图学习观察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教学重点 1.认识生字,会书写要求写的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案例(一)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小朋友,你们知道司马光吗?谁知道?给大家讲一讲好吗? (学生根据课前收集的材料说一说) 2.(出示司马光人物头像)师介绍:司马光是900多年前一位很有学问的人,他姓司马,名光,司马是复姓。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讲的就是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 板书课题:司马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播放多媒体课件和课文朗读的录音,学生边看、边听、边思考。 2.提问:课文讲了司马光小时候的什么事?(学生概括故事) 3.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②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读一读。③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4.师检查读文情况。①出示词语,指名认读。②出示生字,学生交流识记方法,“开火车”认读。③分段读课文,集体评议、订正。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习课文第一段。 (1)引读第一小节。 (2)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 (3)“古时候”是什么时候?从图上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是古时候? (出示课文插图,学生看图回答) 2.学习课文第二段: (1)自读,标一标有几句话。 (2)指名读,想一想:“他”指的是谁?

司马光砸缸教案正式

<<司马光砸缸>>教学设计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司马光砸缸 1、同学们,在距今九百年前,也就是在我国北宋时期,有一位历史学家,他就是司马光,司马光 小时候还救过人呢。你们想不想知道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齐读课题。 2 出示“同”字,这个字大家还认识么?老师今天还请来了一个好朋友,他和“同”长得可像了,可是呀,只有你猜对了他才出来和你见面呢,请你认真听字谜: 这个同学真马虎,“同”字丢掉一小竖。这个字宝宝就藏在课题当中,同学们,你们猜一猜,是哪个字呢?猜对了,是“司马光”的“司”字,跟老师拼读整读音节“sī”注意它是平舌音。你们知道司马光姓什么吗?在本课当中“司马”是复姓,复姓就是不止一个字的姓。“光”是名字,他的姓是两个字,我姓王,数学老师姓董,我们的字都是一个字,司马光的姓是两个字,中国有好多复姓的人,你都知道哪些呢?欧阳修、诸葛亮等等。“司”的本义是命令,引申为掌管、主持、操作。你能给“司”字组词么?(司机、司仪),“公司”在这里的“司”是其他的意思。 同学们看老师在虚宫格中写这个“司”字:“司”是个独体字,好,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书空。 3 刚才同学门猜对了我的字谜,你们可真了不起,现在老师表演一个哑谜,看看你能猜出来么?(拿锤子砸核桃)同学们你们看到老师刚才的动作了么?我在做什么?(王老师在拿锤子砸核桃),对了,什么叫做砸呢?用石头等特别沉重东西敲破叫“砸”。跟老师拼读这个“砸”字,注意它是平舌音。指名拼读,开火车读。 4 同学们看,点击缸的图片,你知道这是什么吗?答对了,这是“水缸”,跟老师一起拼读gāng,随机拿字卡到同学们中指名读。同学们你们知道“缸”是做什么用的么?(可以装水、可以装酒、可以装咸菜、可以装鱼),有没有同学知道缸是什么做的,老师告诉大家? 二.领读课文,学习生字。 1、《司马光砸缸》到底说的是怎样一个故事呢,司马光为什么要砸缸呢?带着问题,认真听老师 读课文,请同学们把书拿好,摆好读书的姿势:常说的六字诀:身直、头正、脚平。现在跟着

20、司马光

20、司马光

20、司马光 教学目标: 1、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会写“别、到”等6个字。 2、能正、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通过朗读来感悟司马光遇到紧急情况,沉着、勇敢、果断救人的品质。 3、能从课文插图中观察出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4、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准本课8个生字和9个词语的音。认识“司、假、慌、喊举、砸、破、救”8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看图理解花园里的环境及司马光砸缸的过程,知道司马光是一个聪明、勇敢和孩子。 4、从司马光破缸救人的故事中受到启发,遇到事情要像司马光那样不慌张,支脑筋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1.读准本课的生字及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让学生理解花园里的环境和司马光砸缸救人的词句,知道司马光是一个遇事不慌、勇敢聪明的孩子。 教学难点 学习司马光这种逆向思维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教师板书课题:

11 司马光(生齐读课题) 2、简单介绍:司马光姓司马,名光。是我国此宋时期的历史学家。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 二、看图图意 1、出示图,从图中你看出了什么? 学生能从图中看出一口大缸被砸破,水哗哗地流出来,一个孩子正往外爬,图中间的孩子正伸手去扶那个孩子,其他的孩子有的吓哭了,有的喊着,有的找大人。 2、你有不懂的地方吗? 学生1:爬出来的孩子是怎样掉进缸里的?当时的情况怎样? 学生2:是谁救的掉进水缸的孩子,他是怎样救的? 三、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借助拼音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和会认的字。画出的生字和会认的字要多读几遍。 2.读准生字及会认字的音。 (1)自己借助拼音读生字和会认的字。 (2)同桌小伙伴互读、线纠正。 (3)抽读生字和会认字的卡片。 (4)做猜字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巩固字音。 (5)出示词语: 孩子吓哭没有假山慌了喊叫 举起砸破救人古时候司马光一块石头 3.再读课文,标画出自然段。 4.学生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听听他们读的字音是否准确。 四、理解课文内容: (一)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读后你知道了什么? 2.电脑出示插图;让学生根据图中人物的穿载来理解:“古时候”这个词语。 (二)学习第二段 1.指名读第二段:从他的读中你知道了什么?

一年级语文 20、《司马光》教案

20、《司马光》教案 一年级语文教案 学习目标 1.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会写“别、到”等6个字。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司马光的沉着、机智。 4.想出新办法,发展创新思维。 课前准备 教师:教学挂图或多媒体,生字卡片,小黑板。 学生:读课文,标注生字、自然段;收集关于司马光的资料。 第一课时 谈话引入,揭题激趣 1.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他是谁呢?(板书:司马光) 2.认读生字“司”。齐读课题。 3.简介司马光。 整体感知,认识生字 1.老师范读,学生边听边看插图或多媒体课件,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学生自由、轻声地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3.小黑板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学生自由读,抽读检查。

4.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 图文结合,朗读感悟 1.学生自读课文,思考:司马光在花园里遇到了什么事? 2.指导朗读2、3自然段。 a.引导看图(或用多媒体演示当时的情形)。 b.自由朗读,体会课文中小朋友的心情。 c.指名读第3自然段,感受情况的紧急。 3.小伙伴们是怎么做的?司马光又是怎么做的?(学生自读课文,画出有关句子) 4.大家试着做做司马光的动作,体会“举”“砸”。 指导朗读。比较“别的小朋友”和“司马光”的不同表现,边读边体会。 老师引读:有个小朋友……掉进了大水缸。别的小伙伴──司马光又是怎么做的呢?……最后……。 课后思考,拓展思维 如果你遇到这种情况,会怎么办? 第二课时 讨论交流 司马光沉着机智,救出了小伙伴。你能想出别的办法救出那个小朋友吗?比一比,看谁的办法最好。 1.学生自己想办法。

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司马光》

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教案第20课司马光 教学目的 1、学会10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能读准多音字“得”。 2、理解图意和课文内容,知道司马光是一个聪明勇敢的孩子。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花园的环境和关于司马光的词句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教学思路及方法 《司马光》是本单元最后一篇看图学文。课文中的图是一幅单幅图,学生不了解故事内容是不易看懂的。因此在教学时可先启发学生看图。在简介故事内容后再提出几个问题,如: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些什么?有几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哪个是司马光?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借助拼音自己读一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是怎样讲图画上的故事的。 在学生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再带领学生一部分一部分地学习课文。先学习第一部分(一至三自然段),让学生知道“古时候”是很久以前。这一部分重点讲读第二自然段,让学生借助图画和课文弄清缸在假山的什么地方,以及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缸。然后启发学生想想这个小朋友是怎么掉进缸里的?掉进缸里如不及时救出会出现什么情况?让学生弄清事情的起因及当时的危急情况。 课文的第二部分是(四至六自然段)。让学生通过认真读课文,找出“有的……有的……”及“哭、喊、跑、叫、找”等动词,想象当时玩耍的小朋友着急的心情,动作忙乱的情景。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看图后再仔细读第五自然段课文,说说司马光是如何砸缸的。读完第六自然段,小朋友得救了。还可启发学生想想除了砸缸外还可用什么办法救那个小朋友? 朗读应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重点句、段,要让学生多读,在读中反复体会。 教学用具 词语卡片,媒体资源:视频《司马光》(情景范读),动画课件《司马光:综合生字》。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板书课题,简要介绍司马光——姓司马,名光,是北宋时期的人,离现在有900多年,是我国古代的历史学家。

《司马光》拼音版

《司马光》拼音版 司s ī马m ǎ光ɡu ān ɡ 古ɡǔ时sh í候h òu 有y ǒu 个ɡè孩h ái 子z ǐ,叫ji ào 司s ī马m ǎ光ɡu ān ɡ。 有y ǒu 一y ì回hu í,他t ā跟ɡēn 几j ǐ个ɡè小xi ǎo 朋p én ɡ友y ǒu 在z ài 花hu ā园yu án 里l ǐ玩w án 。花hu ā园yu án 里l ǐ有y ǒu 假ji ǎ山sh ān ,假ji ǎ山sh ān 下xi à面mi àn 有y ǒu 一y ì口k ǒu 大d à水shu ǐ缸ɡān ɡ,缸ɡān ɡ里l ǐ装zhu ān ɡ满m ǎn 了le 水shu ǐ。 有y ǒu 个ɡè小xi ǎo 朋p én ɡ友y ǒu 爬p á到d ào 假ji ǎ山sh ān 上sh àn ɡ去q ù玩w án ,一y ì不b ù小xi ǎo 心x īn ,掉di ào 进j ìn 了le 大d à水shu ǐ缸ɡān ɡ。 别bi é的de 小xi ǎo 朋p én ɡ友y ǒu 都d ōu 慌hu ān ɡ了le ,有y ǒu 的de 吓h è哭k ū了le ,有y ǒu 的de 叫ji ào 着zhe 喊h ǎn 着zhe ,跑p ǎo 去q ù找zh ǎo 大d à人r én 。 司s ī马m ǎ光ɡu ān ɡ没m éi 有y ǒu 慌hu ān ɡ,他t ā举j ǔ起q ǐ一y í块ku ài 石sh í头t óu ,使sh ǐ劲j ìn 砸z á那n à口k ǒu 缸ɡān ɡ,几j ǐ下xi à子z ǐ就ji ù把b ǎ缸ɡān ɡ砸z á破p ò了。 缸ɡān ɡ里l ǐ的de 水shu ǐ流li ú出ch ū来l ái 了le ,掉di ào 进j ìn 缸ɡān ɡ里l ǐ的de 小xi ǎo 朋p én ɡ友y ǒu 得d é救ji ù了le 。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20司马光教学设计

司马光教学设计 课前透视: 司马光是我国宋代伟大的史学家。这篇课文讲的是他七岁的时候砸缸救人的故事。全文情节生动,叙事性强,利于激发学生读书兴趣,浅显易懂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沉着、机智、勇敢、聪明的小司马光形象,对学生也起到了一定的榜样感召作用。 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课文内容相对熟悉,但是城乡学生会存在差别,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抓住课文故事性强的特点,突出以读为主的线索,促使学生在读中熟悉,读中感悟,读中思考,进而体会司马光的机智、勇敢。同时应结合课文插图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增进对课文的理解感悟。 教学目标: 1、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会写“别、到”等6个字。 2、能正、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通过朗读来感悟司马光遇到紧急情况,沉着、勇敢、果断救人的品质。 3、能从课文插图中观察出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4、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导言:同学们,在距今九百多年前,也就是在我国北宋时期有历史学家,他就是司马光,这篇课文讲述的就是司马光小时候的一件事。 2.哪个同学对司马光有了解呢?请你说一说。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看看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什么?图上有几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你知道哪个孩子是司马光吗? 2.学生简述画面的内容。(出示有关课件)(图上画的是花园的一角,有假山和树木。花园里有五个小朋友,他们中的一个正从被砸破的缸里往外爬,其他人有的在一旁看,有的去喊人……其中蹲在缸边、扶着往外爬的孩子的那个小孩子就是司马光) 3.回答:这一课写的是司马光的一件什么事? 三、学习生字、词。 1.边读课文边画出生字生词。 2.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 3.小组内互相交流,互相读着,听对方读得对不对?不对请给以纠正。 4.汇报:指名读字音,如有不对的及时纠正 5.记住字形: 学生交流识字方法,如换偏旁、猜字谜、组词识字等。 四、讨论(读书交流,理清故事内容。) 1.指名分段读文,引导学生思考课前提出的不懂的问题 2.分组讨论,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读懂的问题。 五、写字

最新【司马光课文朗读】小学课文司马光原文.doc

【主持词大全】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源远流长,下面就是为您收集整理的小学课文司马光原文的相关文章,希望可以帮到您,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可以分享给更多小伙伴哦! 小学课文司马光原文(人教版) 古时候有个孩子,叫司马光。 有一回,他跟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花园里有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 有个小朋友爬到假山上去玩,一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 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吓哭了,有的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 司马光没有慌,他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子就把缸砸破了。 缸里的水流出来了,掉进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 小学课文司马光原文(苏教版) 古时候,有个孩子叫司马光。一天,他和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花园里有座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 有个小朋友爬上了假山,一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里。别的小朋友 都慌了,有的哭,有的喊,还有的跑去找大人。司马光没有慌,他搬起一块大石头,使劲砸那口缸。 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掉在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 司马光简介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初字公实,更字君实,号迂夫,晚号迂叟,司马池之子。汉族,出生于河南省光山县,原籍陕州夏县(今属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司马光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他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司马光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司马光生平 司马光,山西夏县人。其远祖可追溯到西晋皇族安平献王司马孚。司马光的父亲司马池曾为兵部郎中、天章阁待制(属翰林学士院),在藏书阁担任皇帝的顾问,官居四品,一直以

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十课司马光

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十课 司马光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十课《司马光》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分为5节,写的是司马光小时候急中生智砸缸救人的故事。WTT在此整理了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十课《司马光》,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十课《司马光》课文原文 古时候有个孩子,叫司马光。 有一回,他跟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花园里有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 有个小朋友爬到假山上去玩,一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 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吓哭了,有的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 司马光没有慌,他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子就把缸砸破了。 缸里的水流出来了,掉进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十课《司马光》课文教学 一、识字写字 1、生字的呈现:指导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给生字正音。学会在课文中画出与生字有关的词语,认读、识记。

将生字词集中,写在小黑板或投影片上,给生字着色,通过色彩强化,整体感知生字。 2、生字的识记:学生自主识字,并介绍自己是怎样识记生字的。 识字方法举例: ⑴换偏旁识字:块、救、劲。 ⑵猜字谜识字: 这个同学真马虎,“同”字丢掉一小竖。(司) 一个三框面朝东,一块石头背后撑,一条毛巾藏肚中。(砸) ⑶组词识字: 假──真假、假装; 使──使劲、天使、大使馆、使用。 3、识字的巩固:用问答对唱或说反义词的方法巩固识字。 4、写字指导:本课要求写的六个字,都有规律可循。“别、到”二字应写得左宽右窄,立刀旁的竖钩要写正直。“吓、叫”二字都有口字旁,可以一起指导:①两个字都要写得左窄右宽;②“口”字应该写得小而高。“那、都”二字均有双耳旁,可结合第18课的“阳”字进行指导。现在,学生已经学过一些带双耳旁的字,如“啊、那、阳、都、邮”,建议将这些字集中起来,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从中发现一些规律性的写字方法:

《司马光砸缸》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司马光砸缸》 教学目标: 1、对音的高低进一步感知。 2、通过听觉感知力度并认识音乐中强和弱的记号;能用强弱不同的音量演唱歌曲。 3、选择打击乐器和探索自然音源,参与歌曲《司马光砸缸》。 的欣赏和创作过程,表现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 4、培养学生争做好孩子的自信心,懂得每个人都应该争做聪明、勇敢、诚实、有礼貌的还孩子。 教学重点: 1、学唱歌曲《好孩子要诚实》。 2、学唱歌曲《是谁在敲》,体验音的强弱。 3、选择打击乐器,参与歌曲《司马光砸缸》的欣赏和创作过程。 教学过程: 一、看动画片 用多媒体播放动画片《司马光砸缸》,让学生初步了解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 二、议一议 1、让学生运用语言复述故事,从语言的角度体验和表现故事情节。 2、小组议论:我们要学习司马光什么精神?得出:应学习司马光冷静、机智、勇敢的精神。 三、听,回答:播放《司马光砸缸》 1、找出歌曲中最紧张的一句歌词。 2、说出歌曲中高潮处的主要情绪。 四、试一试 1、复习已认识的四种打击乐器:三角铁、沐浴、响板、蛙筒。 2、介绍双响筒、铃鼓、钹、小鼓等四种打击乐器。 3、感受声音,寻找表现不同的音乐形象。 4、讨论: 1)乐曲在什么地方应该用什么音效? 2)引导学生按歌曲中不同角色的音乐特征,寻找不同音效效果的打击乐器,以表现不同的

音乐形象。 五、配 1、教师按故事情节的发展,把顺序展示在黑板上: (1)小朋友在院中捉迷藏,一个小孩掉进大水缸。 (2)怎么办?怎么办? (3)、司马光机智地搬起石头,用力地砸向水缸。 (4)司马光砸破了缸,溺水的小孩。 (5)得救了,人们夸司马光是聪明、勇敢的好儿郎。 2、讨论配音方案。 3、按配音方案演奏。 六、演即兴创作表演,参与为故事配音响效果的实践过程。 七、想一想 1、讨论:如果遇到意外,你会怎么做? 2、改变故事情节,拓展学生解决意外的思维。 八、小结: 鼓励每个小朋友都能做个司马光式的冷静、机智、勇敢的好孩子。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24 司马光》教案

24 司马光 教学目标: 1.把握好词句间的停顿,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会认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背诵课文。 2.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3.掌握文言文学习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喜爱以及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 1.把握好词句间的停顿,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会认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教学难点: 掌握文言文学习的一般方法,引导学生喜欢文言文,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了解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1.师:课前我让同学们去搜集了有关司马光的资料,谁来说说你的收获。(生展示自己的搜集成果。) 2.师:同学们都很用心,知道了不少关于司马光的故事。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也是和司马光有关。请跟我一起写课题:24 司马光 3.预设问题:①这篇课文怎么读?②讲了司马光的什么事? 二、初读课文,读准节奏 1.听老师读课文,并试着用铅笔在有停顿的地方画上“/”。 2.生自由读课文,师巡视指导。 3.指生读课文,其他学生边听边圈出本课生字,师相机正音。 4.师出示生字卡片,指生认读。(关注后进生,中等生评价。)

5.师明确停顿之处,并领读课文,生跟读。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6.生根据停顿齐读课文。 三、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1.生自由读课文,圈出你不理解的字词。 2.结合课下注释,自主理解文意,对于仍然不能理解的字词作好标记。 3.小组内讨论难理解的字词。 师点拔: 群儿:一群孩子。 戏:游戏。 一儿:一个小孩。 登:爬上。 弃:抛弃,放弃。 去:离开。 持:握,拿,搬起。 击:打,在这里可以理解为砸。 破之:使之破,就是把缸打破了。 水迸:水一下了流出来了。 得活:得到存活。(根据学情,也不用逐一解释。) 4.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试着用自己的话讲一讲文章内容,并简要概括。 尽量让学生讲得通顺,流畅,表情大方 四、背诵课文 1.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自由朗读课文。 2.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认读生字。 2.指生背诵课文,齐诵课文。

20、司马光(第一课时)

20、司马光 教学目标: 1、认识“司、假”等 13 个生字。会写“别、到”等 6 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通过朗读,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 3、能从课文插图中仔细观察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教学重点:1、指导学生认识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习司马光在危急时刻能冷静分析、动脑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朗读课件、ppt课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小朋友,你们知道司马光吗?你们对他了解多少,能对大家说一说吗? 2.(出示ppt课件)教师介绍:司马光是 900 多年前一位很有学问的人。他复姓司马,单名光,著有《资治通鉴》。今天我们就学习一个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板书课题:司马光)(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播放多媒体朗读课件,学生边看、边听、边思考。 2.提问:课文讲了司马光小时候的什么事? 3.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读一读。 (3)标出课文有几个小节。 4.教师检查读文情况。 (1)出示词语,指名认读。 (2)出示带点字,学生交流识记方法,“开火车”认读。 (3)分段读课文,集体评议、订正。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引读第一自然段。 (2)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 (3)“古时候”是什么时候?从图上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是古时候? (出示课文插图,学生看图回答。) 2.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自读,标一标有几句话。 (2)指名读,想一想:他是谁?

一年级下册《司马光》课文原文-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

一年级下册《司马光》课文原文|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 司马光 古时候有个孩子,叫司马光。 有一回,他跟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花园里有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 有个小朋友爬到假山上去玩,一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 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吓哭了,有的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 司马光没有慌,他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子就把缸砸破了。 缸里的水流出来了,掉进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 《司马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认识司、假”等13个字,会写“别、到”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课文。背诵课文。通过朗读,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 3.能借助课文插图学习观察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教学重点 1.认识生字,会书写要求写的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小朋友,你们知道司马光吗?谁知道?给大家讲一讲好吗? (学生根据课前收集的材料说一说) 2.(出示司马光人物头像)师介绍:司马光是900多年前一位很有学问的人,他姓司马,名光,司马是复姓。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讲的就是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 板书课题:司马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播放多媒体课件和课文朗读的录音,学生边看、边听、边思考。 2.提问:课文讲了司马光小时候的什么事?(学生概括故事) 3.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②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读一读。③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4.师检查读文情况。①出示词语,指名认读。②出示生字,学生交流识记方法,“开火车”认读。③分段读课文,集体评议、订正。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习课文第一段。 (1)引读第一小节。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司马光》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司马光》精品教 案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汉字,会写7个汉字。 2.能按文言文的节奏读好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背诵课文。 3.借助课下注释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4.体会文言文言简义丰的文体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阅读兴趣。 教学重点: 1.能按文言文的节奏读好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背诵课文。 2.借助课下注释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教学难点: 体会文言文言简义丰的文体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阅读兴趣。 教学过程: 一、解题导入 1.齐读课题。

你知道司马光吗?听说过“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吗?请你讲一讲! 学生讲故事。 2.了解人物,介绍司马光。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人。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司马光生平著作甚多,主要作品有《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等。主持编撰了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二、听读感知 同学们的故事讲得真精彩,但是你知道吗?在《宋史》中记载的这个故事,只有30个字。古人只用了30个字就把这个惊险的故事讲清楚了。他们是怎样做到的呢? 1.听范读,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注意课文朗读的节奏。 2.想一想课文讲的故事和我们平时听到的有什么不同? 3.跟老师一起读课文,读准文章的节奏。 预设: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4.在课本上圈画生字,小组交流识字。 三、生字认读,读准字音

1.课文中有很多生字,在朗读的过程中你都认识了吗?谁可以给大家领读一下? 2.出示5个要求会认的生字:司、跌、皆、弃、持。 3.学生用自己学过的识字法识字。 预设: 用加一加、减一减、分一分、比一比、换一换的方法,分别识字。 如:“司”加一笔变成“同”;“跌”减去 “⻊”变成“失”;“皆”可以分成“比、白”两个汉字;“弃”可以跟汉字“弄”进行比较识字;“持”可以换掉部首“扌”,加“牛”变成“特”。 四、了解内容 自由地朗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1.学生根据阅读成果填空。 课文主要写________在小伙伴掉入瓮中时,沉着冷静地________救出了小伙伴。 2.我们都知道一个事件一般包括起因、经过、结果三部分。作者用这么少的字,有没有把事件说完整呢?请快速阅读课文,然后说一说读了这篇文章后,你知道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了吗?(用原文回答) 预设: 起因: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