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汉中经济发展概括

汉中经济发展概括

汉中经济发展概括
汉中经济发展概括

汉中经济发展概括

【篇一:汉中经济发展概括】

一、生产总值(gdp)

2010年汉中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09.7亿元,增长15.1%.其中第一

产业增加值110.39亿元,增长6.6%,第二产业增加值199.5亿元,增长19.6%,第三产业增加值199.81亿元,增加14.3%。

二、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201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12.8亿元,增长31.2%。其中城

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53.5亿元,增长25.7%,一产投资完成13.37

亿元,增长35.3%,二产投资完成97.98亿元,增长29.3%,三产

投资完成142.17亿元,增长22.6%

三、居民收入

2010年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509元,增长15.5%,农民

人均纯收入4183元,增长21.4%,城市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

9519元,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192元,分别增长6.2%和12.6%。城市居民人均居住建筑面积28.9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

34.2平方米。

四、市场消费

2010年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7.4亿元,增长18.4%。2010年批发零售完成销售额136.21亿元,增长17%,餐饮及其他

行业完成销售额21.19亿元,增长28.1%。年末民用车辆拥有量

40.79万辆,其中载客汽车5.88万辆,载货汽车1.34万辆,个人轿

车拥有3.78 万辆。

五、贸易进出口

2010年全市进出口贸易总额4421.6万美元,增长8.6%。其中出口3032.3万美元,减少7.8%,进口1389.3万美元,增长73.1%。主

要出口产品为西药原料、医药中间体、机床、传感器、精密齿轮、

量具、工具、金属钙等。产品主要出口比利时、荷兰、美国、墨西哥、日本、德国、印度、俄罗斯、澳大利亚、法国、英国、加拿大

等国家。

六、外商投资

2010年,我市新签和续建国内招商引资项目共421个,执行项目

389个,资金到位159.81亿元。完成市上下达年度招商引资目标任

务100亿元的159.8%,同比增长137%,约占我市全社会固定资产

投资334亿元的48%。其中,新签和续建省际联合合同项目173个,总投资266.53亿元,执行省际合同项目169个,当年实际引资到位97.27亿元,占年度目标任务41亿元的237.2%,同比增长198.8%(2009年完成32.51亿元),履约率98%,资金到位率36.5%。实

际利用外资1596万美元,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06.4%。

【篇二:汉中经济发展概括】

我想如果读过《三国》也就必然知道汉中,天朝喜欢两汉三国文化

的也不在少数,要说没有知名度,那也着实冤枉了汉中。

作为一个秦巴山片区中心城市,汉中承载了太多太多。改革开放前

的三线建设,也使汉中拥有一定的知名度。转到题主话题,为何如

今汉中“泯然众人矣”?其实很简单,要有所谓知名度,必须要有知

名的的东西,这些东西无外乎:旅游景点、品牌、企业、经济、特产、人…等等,可反观如今汉中,一个秦岭以南、汉水以北、人口

不足400万的地级市,交通闭塞、经济水平不高、旅游景点不突出、没有拿得出手的品牌、了了几个不出名的名人还不一定会宣传汉中。在几点都不占优势的情况下,也就没有了所谓的知名度,开句玩笑,可能汉中面皮也许还能留下点印象,可如今外地人一说就是“陕西有

个小吃叫做:西安汉中热凉皮”omg~饶了我吧!所以,要提高知名度,必然要有至少以上一点,不然这个名,无法传播。汉中是全国

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改革开放初期的这次公布让在同一旅游起跑

线的数个地区开了窍,很多城市借着这个东风大力发展旅游业,我

无需举例,题主搜索第一批名单,哪些没听过的城市,这些就是和

汉中一样输在了起跑线上。再者汉中旅游景点分布太散,可玩性低,都是个来了就不会再来的景点。那些年的政府也没能加大力度咬紧

牙关认真开发,当然归根结底还是没钱。记得我小时候去湖北,在

武汉,有人问我哪里来的,我回答汉中,人家很吃惊地说:呀,三

国重镇啊,大城市…ps:石化

再说第二点,汉中交通真的很不便!真的很不便呐题主!这是目前

来说,未来我们后面再谈,先说公路:国道两条108、316。高速:

g5京昆、g7011十天。铁路:阳安铁路(还只是过境)宝成铁路

(只过略、宁两县)航空:飞西安、北京、深圳。账面上看着的确

不错,其实,我们被两山、两河所夹,无意间就造成了路途的不便。巍巍秦岭和峨峨巴山让人望而却步,招商引资没人来这也就是汉中

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的直接因素。制造业做出来的东西不好往出运输,给企业造成巨大成本。自然也不会有人愿意来投资兴业。再说第二

点,汉中交通真的很不便!真的很不便呐题主!这是目前来说,未

来我们后面再谈,先说公路:国道两条108、316。高速:g5京昆、g7011十天。铁路:阳安铁路(还只是过境)宝成铁路(只过略、

宁两县)航空:飞西安、北京、深圳。账面上看着的确不错,其实,我们被两山、两河所夹,无意间就造成了路途的不便。巍巍秦岭和

峨峨巴山让人望而却步,招商引资没人来这也就是汉中经济发展水

平不高的直接因素。制造业做出来的东西不好往出运输,给企业造

成巨大成本。自然也不会有人愿意来投资兴业。

但也不是绝对的,未来:汉巴渝铁路已经进入规划、宝汉高速即将

贯通、西成客专也将修好、阳安复线获批,如宝汉巴南普速线和宝

成复线(过汉台)有望,无疑将汉中定位成一个区域枢纽,这个枢

纽位于西成渝金三角之间。汉中也必会是一个副节点城市。速度的

改变,交通会大不同。15年经济有望破千,新能源汽车基地、镇巴

油气、汉中物流园等等实体经济的开张也会让汉中和周围几个地级

市拉开距离。所以,未来也许会很美好,经济破千、人口增加、城

区扩容、撤县改市…十三五期间能有一半获批或建成,都是汉中历

史上最浓厚的一笔。————————————————————————

(完整版)大同市城市总体规划空间布局分析

目录 绪论 (2) 第1章大同市基本情况简介 (2) 1.1地理环境 (2) 1.2自然资源 (2) 1.3社会与经济 (3) 第2章大同市城市总体规划发展进程 (3) 2.1 总体规划的历史进程 (3) 2.2 大同市空间布局的发展趋势 (5) 第3章大同市发展目标、策略与规模 (5) 3.1 城市发展目标 (5) 3.2 城市发展策略 (6) 3.3 城市发展规模 (6) 第4章城市的空间布局 (7) 4.1 城市空间布局的基本原则 (7) 4.2 大同市空间布局的主要特色分析——双城双轴模式 (7) 第5章大同市城市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和合理化建议 (10) 5.1大同市城市规划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0) 5.2就大同市城市建设工作问题提出的相关建议 (11) 第6章总结 (11) 参考文献 (12)

大同市城市总体规划空间布局分析 绪论 城市总体规划是指城市人民政府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当地的自然环境、资源条件、历史情况、现状特点,统筹兼顾、综合部署,为确定城市的规模和发展方向,实现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等所作的一定期限内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城市总体规划是城市规划编制工作的第一阶段,也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 大同作为山西省第二大城市、省域副中心城市、特大城市,位于山西省北部大同盆地的中心、黄土高原东北边缘,有“北方锁钥”之称。大同古称云中、平城,曾是北魏首都,辽、金陪都,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大古都之一,境内古迹众多,著名的文物古迹包括云冈石窟、华严寺、善化寺、恒山悬空寺、九龙壁等。大同是为中国最大的煤炭能源基地,国家重化工能源基地,素有“中国雕塑之都”,“凤凰城”和“中国煤都”之称。从它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方面都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本文从城市规划角度来探究大同市其中的奥义。 第1章大同市基本情况简介 1.1地理环境 大同市位于山西省最北端,北以外长城为界,全境总面积14176平方千米,市区面积2080平方千米,建成区108平方千米(2010年)。大同地理环境处于南下阴山、东来燕山、北上吕梁山、太行山北方四大山脉的交叉通道,是大雁为首的中部鸟类南迁通道。大同地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受季风影响,四季鲜明。气候干寒多风,温差较大。 1.2自然资源 水资源。水资源十分贫乏,人均水资源量少。用水状况为:工业与生活用水占80%,农业用水占20%。虽然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已达67.5%,但年缺水量仍为2000多万立方米。 矿产资源。大同具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大同煤质量好、热能高,灰分和硫分低,是适宜发电供热的优质动力煤和化工原料。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使大同市

汉中旅游产业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汉中旅游产业发展的思考和建议 1、汉中旅游业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定位 旅游业是当今世界发展最快、前景最为广阔的“朝阳产业”,具有关联度高、涉及面广、带动力强、就业系数大等显著特点。充分挖掘我市旅游资源潜力,加快旅游产业发展,对于优化产业结构、拓宽就业渠道、带动第三产业发展、实现我市经济跨越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市在实施发展绿色产业,建设绿色产业的战略中,应把旅游业放在突出位置,以把旅游产业培育成为第三产业的龙头和全市的支柱产业为目标,在国家实施西部开发的大背景下,以“大规划”调整旅游布局,以“大产业”发挥关联带动作用,以“大配套”提升城市功能,以“大市场”强化城市辐射力,以“大产品”提高旅游吸引力,通过旅游业的发展,加快汉中的产业升级和提高城市品位,推动汉中的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2、汉中的旅游形象 汉中地处暖温带向亚热带气候的过渡地带,南有巴山的屏蔽,北有秦岭的呵护,中间有汉水的哺育和滋润,使汉中形成了优越的气候条件和自然环境;从经济地理位置来讲,汉中处在西陇海经济带、长江上游经济带、华中经济带、关中经济带的中间地带,经济发展具有广阔的腹地和拓展空间;从文化地理上分析,汉中是中华民族两大文明体系黄河流域文明和长江流域文明的融合地带,是秦陇文化、巴蜀文化、荆楚文化等多元文化的交汇之处,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汉文化景

观。 汉中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国家级生态建设示范试点地区,全市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保护单位18处;国家自然保护区2个;国家级水利风景区1个;国家级森林公园3个,省级森林公园2个;省级风景名胜区7个。有以古汉台、拜将坛、古栈道、武侯墓(祠)、张骞墓、蔡伦墓、张良庙为代表的“两汉三国”文化遗产;有以南湖、红寺湖、南沙河、天台山、朱鹮生态园、大熊猫自然保护区为代表的风景名胜和生态旅游区;还有浓厚的秦巴民俗风情旅游 汉中旅游资源构成的两大核心要素是两汉、三国文化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因此在旅游产品开发的总体定位上也应以这两大资源为依托、总体形象定位为“西北休闲之城”、“大汉发祥地,西北小江南”;“文化汉中,休闲胜地”或“生态汉中,休闲胜地”。 围绕“历史文化名城”和“生态旅游胜地”,相应开发“两汉文化旅游、三国文化旅游”等文化旅游产品与“珍稀动植物观赏考察、自然生态旅游”等生态旅游产品,以观光旅游、休闲度假、各类会议及节庆会展为主导。在品牌塑造上,重点打造“汉源生态之旅”和“蜀道文化之旅”两个品牌。 在旅游形象营销上,注重汉中市自然与文化的有机结合,使其成为陕西和西北重要的旅游休闲目的地和旅游热点地区之一,成为区域性的中心城市,通过历史文化、野生珍稀动物生态旅游两个主题形象产品的带动,在国内旅游市场形成一定的知名度,对重点入境旅游市场的影响力进一步加强,客源市场腹地取得新的突破。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35年)(2020年九月整理).doc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 财联社29日讯,9月29日,《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发布,要点如下: 一、建设什么样的首都 1、战略定位: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 2、发展目标: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 3、城市规模:常住人口到2020年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并长期稳定在这一水平;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到2020年减到2860平方公里左右,到2035年减到2760平方公里左右。 4、空间结构: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 一核——首都功能核心区 一主——中心城区,包括东城区、西城区、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石景山区 一副——北京城市副中心,原通州新城规划建设区 两轴——中轴线及其延长线,长安街及其延长线

多点——5个位于平原地区新城,包括顺义、大兴、亦庄、昌平、房山新城 一区——生态涵养区,包括门头沟、平谷、怀柔、密云、延庆以及昌平和房山的山区。

二、怎样建设首都 核心区“两减一增一控” 5、核心区逐步降低人口密度,逐步降低建设密度,增加绿地和水域,加强建筑高度控制。 中心城区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 6、疏解腾退区域性商品交易市场。严禁在三环路内新建和扩建物流仓储设施,严禁新建和扩建各类区域性批发市场。 7、疏解大型医疗机构,鼓励五环路内现有综合性医疗机构向外迁建或疏解。 8、严禁高等院校扩大占地规模,严控新增建筑规模、办学规模。 高水平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 9、构建“一带、一轴、多组团”的空间结构。 10、建设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蓝绿交织的森林城市、古今同辉的人文城市。 11、坚持建管并举,努力使未来北京城市副中心成为没有“城市病”的城区。

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规划成果公示内容

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规划成果公示内容 发布时间:2006年09月25日 前言 合肥市位于安徽省中部,地处长江、淮河之间,江淮分水岭南侧,巢湖西北岸,淝河之水穿流而过。合肥是一座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城,素有“淮右襟喉,江南唇齿”之称,以“三国故地,包拯家乡”著称于世。 合肥是安徽省的省会,建国后城市得到快速发展,由一个五万人的小城,迅速成长为现代化大城市。在城市规划的指导下,城市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城市通过超常规、跳跃式的发展,到2005年底,合肥中心城区人口已达224万人,城市建设用地225平方公里。《合肥城市总体规划(1995-2010)》所确定的社会、经济及城市建设的各项目标到2005年底均已实现或突破。经建设部同意,合肥市人民政府组织对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

在新的时期,合肥迎来了重大发展机遇,国家“中部崛起”及安徽省“东向发展”战略的实施,对合肥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为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市委、市政府面向未来的“141”城市空间发展布局,紧扣“大环境、大建设、大发展”的主题,充分发挥省会城市和全国科教基地的优势,促进合肥奋力率先崛起,《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提出把合肥建设成为先进制造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现代服务业基地和独具魅力的现代化滨湖城市。 为了更好地谋划合肥的长远发展,体现“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规划编制方式,现将《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草案)予以公示,请广大市民献计献策。 总体规划主要内容简介: 一、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1、人口与用地规模

城市总体规划案例分析

城市总体规划案例 分析

城市总体规划案例分析 城市是集经济、社会等各项活动为一体的空间有机体,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城市规划着重于平衡和协调城市整体与全局的关系,一个城市的总体规划是对其城市在一定时期内的城市性质、发展目标、发展规模、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实施措施。城市总体规划是对城市发展的战略安排,是战略性的发展规划,是推动整个城市发展战略目标实现的组成部分。 城市总体规划要因地制宜、合理安排和组织城市各建设项目,采取适当的城市布局结构并落实到土地上,妥善安排城市中心区和周边环境的关系,使城市建设发展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等相协调,取得一定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并注意到城市景观的分布布局走势,体现出城市的特点与特色,这样一个城市的总体规划才是完美的。 (一)合肥总体规划分析 合肥居皖之中,晋江带淮,坐落在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北岸,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古城。合肥经过50年的发展,现在有瑶海、庐阳、蜀山和包河四区以及肥东、肥西、长丰三县,已成为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合肥周边的城镇发展战略是以现代化大城市建设带动周边地区和县乡经济发展,推动小城镇的经济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建立同合肥市市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相适应的城镇体系,形成以

合肥市城镇体系,促进市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主城区为中心,店埠等为次中心,主要交通干线作为发展轴线,具有放射状、开放型的市域。 城市形态 合肥市城市主要向西南方向发 展,适当向东发展,控制向北发 展,要坚持“多中心、组团式”的 规划布局形态,合理控制老城区的 环境容量,逐步有序的开发新城 区。城市以老城区为核心,向东、 北、西南三个方向发展,三翼之间 形成大片绿色空间,将巢湖新鲜湿润的空气引入城市中心,并经过构筑城市外围大绿环,可降低市区的热岛效应,改进城市生态环境,城市结构因城市形态而确定为:一个市级中心和四个市级副中心的多元结构。市级中心位于老城区,为全市的行政文化商业中心。市级副中心多为分区内的行政、文化、商业服务中心,合肥市的规划将城市分为:老城区、东区、北区、西南区和新城区,老城区位于环城河内侧,规划将老城区内过密的居住人口逐步向外扩散,老城区将加强市政设施建设和旧城更新改造,增加绿地、广场等开放空间,确保景观优美和环境质量,随着市政、文化职能的迁出,老城区将逐步转变为全市的商贸、金融中心。

汉中市经济形势特征及发展战略

汉中经济形势特征及发展战略 一、汉中区域经济特征 (一)汉中区域特征: 1、区域优势:①交通位置特殊,中原沟通西南、西北通往东南的要道;是西连甘陇,东出荆襄,南下四川,北上关中的战略要地;京昆高速在我国版图上的作用不亚于京九线,东连江苏的连云港、大连港,西通广西防城港,宝成、襄渝、西康、阳安铁路和已经开工的西汉蓉快速铁路客运专线纵横其里,十天、京昆、西康、西商、宝巴高速交汇贯通,2008年后,国家确立汉中为全国179个交通枢纽城市。 ②地理区位特殊:汉中是秦巴区域面积、平川面积最大的区域,2.7万平方公里,380万人口;平川不足10%,人口密度不到150;是秦巴区域最大的盆地,对应于西安、武汉、重庆、成都和兰州国际都市和省会城市的中心区域。具有“北依南托”和“三圈交汇”的地理优势,即北依新欧亚大陆桥经济带,南托汉江、成渝经济圈,处在关中经济带、成渝、江汉经济圈的交汇之中,③汉中是陕西、四川、甘肃、重庆四省的结合地带。 2、生态优势。年均气温14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秋季多霖,春偏早。主要有分布于西面的“铁、锌、镍、金、铜”等,“勉宁略”三角带,被著名地理学家李时光称做“中国的乌拉尔”;分布于中部的有“优质石英砂、石灰石、石

膏矿、”东部的有“煤、大理石、磁铁矿和新近探明的镇巴油气田”。汉中是陕西乃至西北的水资源富集区,全市有两大水系:发源于略阳的嘉陵江水系和发源于宁强的汉江。陕南水资源总量314.58亿立方,占全省的70.7%,人均拥有水资源是全国的1.8倍,全省的2.43倍,作为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引水和陕西“引汉济渭”工程的主要水源保护地,仅“引汉济渭”工程就从陕南调水15.05亿立方,工程投资120亿元。陕南林木绿化率已达到55.12%,森林覆盖率达到52.9%;有450.57万亩25度以上陡坡没有退耕还林;水土流失面积33551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48%;还有393万亩荒山荒坡没有植树造林,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为8%,陕南有16个自然保护区,其中国家级7个,省级9个;有国家级森林公园10个,省级森林公园14个;有11个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19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3、文化优势。汉中是汉水的发源地,是汉王朝发祥地,汉朝、汉族、汉语、汉文化皆因汉中而得名,迄今发现有反映早期人类活动的龙岗文化,两汉三国文化遗迹众多,主要有古汉台、拜将坛、古栈道、武侯墓、武侯祠、张良庙等以及中华民族睁眼看世界第一人、丝绸之路开拓者张骞墓、造纸术发明家蔡伦墓以及书法珍品石门十三品等113处文物景点;汉中是我国“五斗米”教发源地,道教文化积淀深厚;现代的义务教育、大学教育、专业技能、职业教育实力雄厚,工业文明、科技进步、医疗卫生发达等人类文化文明为把汉中建成次区域中心城市提供了文化文明保障。工业现代文明

根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首都中

为推动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建设,服务首都外事工作科学发展,根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首都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北京市“十二五”时期外事工作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5年)》,特制定本纲要。 序言 首都外事人才是指在北京市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社会组织等领域,从事涉外工作,具有国际视野的中方复合型人才。外事人才是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北京市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积极推动力量。 长期以来,首都外事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在推动首都外事工作服务国家外交大局、服务首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服务首都日益增长的国际交往等方面做出了应有贡献。随着北京市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国际活动日益增多,国际资源加速聚集,对首都外事人才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面对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和打造国际活动聚集之都、世界高端企业总部聚集之都、世界高端人才聚集之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和谐宜居之都(以下简称“五个之都”)的战略任务需要,首都外事人才队伍建设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外事人才整体布局不够合理,数量、质量有待提高,优秀拔尖人才相对匮乏,专业结构有待改善;外事人才培养、选拔渠道不够畅通,人才发展和保障机制需要健全;外事人才工作政策措施不够系统完善;外事人才的成长环境有待优化。需要我们进一步提高认识,统筹规划,开拓创新,着力打造一支相当规模的立场坚定、素质优良、业务精湛的复合型外事人才队伍,不断开创首都外事人才工作的新局面。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和北京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深入实施首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坚持外事人才工作为国家外交大局服务、为首都经济社会协调发

宝鸡市城市总体规划主要成果(XXXX-2020)

宝鸡市城市总体规划主要成果(2010-2020) 1、规划期限和规划区范围 规划期限为2010年-2020年,其中:近期:2010年-2015年;远期:2016年-2020年。 规划区:宝鸡规划区范围为宝鸡市辖区,面积为3574平方公里。 2、城市发展总目标 规划期内,将宝鸡建设成为先进制造业主导,商贸、物流、旅游业发达,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环境优良、文化特色突出的创新型现代化特大城市。 3、市域城镇化水平 近期(2015年),市域总人口为410万人,宝鸡市域城镇化水平为56%,城镇人口为230万人。 远期(2020年),市域总人口为425万人,宝鸡市域城镇化水平为62%,城

镇人口为265万人。 4、城市性质 关中-天水经济区副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新材料和装备制造业基地,西部地区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文化名城和生态宜居城市。

5、中心城区人口和用地规模 近期(2015年),城市人口规模为115万人,年均增长3.5%,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120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为105平方米; 远期(2020年),城市人口规模为130万人,年均增长3.0%,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143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为110平方米。 6、中心城区空间结构 中心城区空间结构为“一带一轴五组团”。 一带:为渭河沿线的东西向城市发展带,串联市级商业中心、文化中心、行政中心、商务中心和物流会展中心等城市公共中心,是城市功能的重要载体。一轴:为城市跨越式发展的南北向拓展轴,串联市级商务中心、行政中心、教育科研中心和体育中心等城市公共中心,是城市空间拓展的主要方向。五组团:为福谭组团、金渭组团、代马组团、陈仓组团和蟠龙组团。 7、中心城区综合交通体系 规划形成“双十双环一节点”的城市交通骨架,即:陇海线与宝中—宝成线形成了铁路十字骨架,铁路内环衔接;连霍线与宝平—宝汉线形成了公路十字骨架,公路外环过境;凤翔田家庄支线机场空运集散点。 考虑宝鸡中心城区用地布局形态,以及规划期内社会经济发展预期,规划1条轨道交通线路。线路走向基本沿东西向发展主轴布设,同时串联渭河两岸。快速公交系统(BRT)由5条走廊构成,总长78.3公里。

美国经济发展史

美国经济发展史 一:独立战争、禁运和1812的美英战争 独立战争期间,由于对英贸易的滞阻,北美的制造业得到了一定发展,但从生产技术和产品质量看则仍远落后于英国。战争结束后,英国利用自身强大的制造业和商业优势,一方面对美国的出口实施严厉的商业限制,包括禁止美国货进入西印度群岛;另一方面则向美国大量倾销英国货。独立前夕,北美平均每年运往英国的生铁为3929吨,1791年下降为797吨。烟草、稻米、蓝靛等大宗农产品的出口也大幅度下降,由此带累商业和航海业停滞,造船业衰落。据统计,从1784年到1786年,美国从英国进口的货物总值约为760万英镑,而同期美国向英国出口则仅为249万英镑,逆差高达521万英镑。出口萎缩、市场缩小,使价格大幅下跌,商人、农场主纷纷破产,债务链条破裂,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动荡,许多地方爆发了农民起义,最著名是的谢司起义。在美国史上,1781年至1789年被称为“危机时期”。从竞争的观点来看,其实质是英国挟裹着其市场竞争的强者优势对新独立的弱小的美国进行打击,以经济殖民来代替政治、军事殖民。 危机给美国上层社会带来了广泛的冲击,“美国向何处去”一时成为报纸和小册子所讨论的焦点。在一片喧嚣声中,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主义的两大声音至今仍清晰可辨。推崇自由贸易多为南部大种植园主、北部大商人。在危机时期,南部大种植园主兼并了大量小农的土地,巩固了竞争地位,他们虽然对英国限制出口不满,却得益于优质廉价的工业品。

因此他们主张自由贸易,一方面要求英国取消出口限制,另一方面试图摆脱英国的商业垄断,开拓南欧、北欧市场及其他全球市场,同时则加快向西部扩张,将西部广袤的土地变为农产品的生产基地,以增强美国农产品的竞争力。北部大商人也主张自由贸易,因为他们的利益得益于对外贸易的扩大,无论进出口是否出现逆差,只要贸易总额上升,就少不了他们的利润。主张贸易保护者成份比较复杂,既有保卫独立战争成果的爱国主义成份,又有在谢司起义前巩固统治秩序的成份,既有受英国打击最沉重的广大小农,又有为数不多的制造业主。由于当时主要矛盾是抵制英国的经济侵略,因此,主张增强邦联政府力量、加强贸易保护的代表,财政部长汉密尔顿事实上控制了政府决策。汉密尔顿认为英国的力量来源在于制造业,因此美国必须重视制造业的发展。而要发展制造业,则必须有政府保护。他指出需要政府保护的三个理由,一,外国政府对制造业有保护和奖励;二,农业国居民出于习惯往往不愿意轻易放弃自己熟悉的职业;三,制造业国在技术、资金、市场方面已经具有优势,这就使“最新建立制造业的国家与制造业已成熟的国家在平等条件下进行竞争,在多数情况下是不可行的。” 遗憾的是,尽管汉密尔顿提出加强联邦政府权力、重视制造业、提倡贸易保护的一揽子方案,但由于当时美国社会经济结构由依附于英国的种植园主和大商人主导,故唯一落实的是加强了联邦政府权力,建立了财政税收制度,恢复了公共信用,顺利发行了新国债,使联邦政府不再有名无实。然而汉密尔顿所珍视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却

丽江市城市总体规划分析

丽江市城市总体规划分 析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丽江市城市总体规划评价摘要:本文以丽江市城市规划为例,分析评价了丽江市城市总体规划中所使用的规划设计,对其中有特点的规划设计进行了分析讨论,并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意见。 关键词:丽江市、总体规划、城市规划 一、引言 丽江市总体规划从分析丽江城市发展和建设的机遇及现状存在的问题入手,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优化丽江城市性质定位,科学合理确定城市规模,突出古城保护和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内容,调整优化现有城市用地与空间布局,强化对城市交通问题的研究与现代交通系统的构建,重视城市风貌与历史文化特色的保护和展现,强调重大基础设施的支撑与社会公共服务设施的有效配置,确保城市的和谐发展,促进经济、社会、人与自然的协调、全面发展,立足丽江、着眼云南、面向全国,不断开创丽江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新局面。 二、文献综述 丽江古城坐落在北半球雪山群中距赤道最近的雪山玉龙雪山脚下,东北靠象山、金虹山,西北卧于狮子山的怀抱,东南与开阔的坪坝自然相连,既避开了西北寒风,又朝向东南光源。从城市布局看,丽江古城有别于中国任何一座古城,与其他古城讲究中轴对称不同,丽江古城的街道没有中轴,不规则,更不对称,且无城墙。它以四方街为中心,在这个露天集市周围,道路向四面八方放射出去,构成了古老的街巷网络。街道大多依山傍水修建,铺的大多都是红色角砾岩,雨季不会泥泞、旱季也不会飞灰,石上花纹图案自然雅致,与整个古城环

境相得益彰[11]。 丽江市城市设计以强化和保留地域特征为首要目标,构建能突显古城文化的空间结构,并进一步对道路系统、水景绿化等进行改造和规划,以适应现代城市的发展要求,保留丽江城市的地域特征,李晖等基于地域特征对城市设计方法进行了深入探索[2] 。中国传统的“ 天人合一”思想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意思是天、地、人三者互相感应,融为一体。周俭等认为反映这一思想的古代“风水”理论,讲究“取势、纳气”,是对自然界的山、川、路、岗等和建筑、村落、城市的关系的考察,以及对其所包含的潜在能量的利用这同现代的城市理论强调城市建设要与自然环境的协调与融合不谋而合。丽江组团式发展的格局,使城市周边的大部分田园村落得以保存,并将其巧妙地组织到城市内部来,成为丽江城市景观系统和公共绿地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4]。 在城市的规划之中,城市的规划以及建筑的建设都要与当地的特色充分的结合在一起 ,杨重顺等以丽江古城的建设与规划为例,分析了丽江古镇内的建筑规划 ,并为其之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5]。 伴随国内城市化与区域统筹管理的进程,当前土地集约化与城市建设间的矛盾日渐凸显,龙梅指出亟待采用现代空间规划理论来统筹城市规划与土地规划,构建协调共享、综合互补的土地利用模式[17]。考虑到丽江城区和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同在一个丽江坝范围内,本着城乡协调发展的原则,规划增加了城乡协调发展的内容,规划范围为丽江坝区约万平方公里,规划涉及丽江城区和玉龙县城城市空间的协调发展、道路交通协调发展和城乡协调的空间管制等内容。 杨丽辉等提出依据城市地域特征及总体发展规划要求,明确丽江中心城区慢行交通系统的目标与定位,协调好慢行交通与城市生态、历史、文化、旅游的关

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全集

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 第一章总则 第1条 1993年以来,经国务院批准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1991年-2010年)》在指导首都建设和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规划确定的2010年的大部分发展目标已经提前实现。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北京进入了新的重要发展阶段。为紧紧抓住本世纪前二十年重要战略机遇期,充分利用好城市发展的良好机遇和承办2008年夏季奥运会的带动作用,实现首都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解决城市发展中面临的诸多矛盾和问题,迫切需要为城市未来的长远发展确定新的目标,开拓新的空间,提供新的支撑条件。 为了适应首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2002年5月北京市第九次党代会提出了修编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工作任务,根据2003年国务院对《北京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的批示精神,以及2004年1月建设部《请尽快开展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的函》,特编制《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 第2条指导思想和原则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为目标。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战略思想,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不断提高构建首都和谐社会的能力。 (1)贯彻更好地为中央党政军领导机关服务、为日益扩大的国际交往服务、为国家教育、科技、文化和卫生事业的发展服务和为市民的工作和生活服务的原则。 (2)贯彻“五个统筹”的原则。结合首都发展的实际,统筹城乡发展,推进郊区城市化进程,实现城区与郊区的统一规划;统筹区域发展,协调好京津冀地区以及北京城区与郊区、南城与北城、平原地区与山区的发展规划,积极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统筹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好产业与社会事业发展的空间布局;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协调好人口、资源和环境的规划配置;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提高城市现代化、国际化水平。 (3)贯彻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的原则。强调城市

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办法(试行)

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办法 (试行)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办法(试行) 第一条为加强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四十六、四十七条的规定,制定本办法。进行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工作,应当依据本办法。 第二条城市人民政府是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工作的组织机关。 城市人民政府应当按照政府组织、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的原则,建立相应的评估工作机制和工作程序,推进城市总体规划实施的定期评估工作。精品文档,超值下载 第三条城市人民政府可以委托规划编制单位或者组织专家组承担具体评估工作。 第四条城市总体规划的审批机关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决定对其审批的城市总体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估。 前款规定的评估的具体组织方式,由总体规划的审批机关决定。 第五条城市人民政府应当组织相关部门,为评估工作的开展提供必要的技术和信息支持。各相关部门应当结合本行业实施城市总体规划的情况,提出评估意见。 第六条城市总体规划实施情况评估工作,原则上应当每2年进行一次。 各地可以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确定开展评估工作的具体时间,并上报城市总体规划的审批机关。 第七条进行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采取切实有效的形式,了解公众对规划实施的意见和建议。 第八条进行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要将依法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与现状情况进行对照,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全面总结现行城市总体规划各项内容的执行情况,客观评估规划实施的效果。 第九条城市人民政府应当及时将规划评估成果上报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原审批机关备案。 国务院审批城市总体规划的城市的评估成果,由省级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后,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备案。 第十条规划评估成果由评估报告和附件组成。评估报告主要包括城市总体规划实施的基本情况、存在问题、下一步实施的建议等。附件主要是征求和采纳公众意见的情况。 第十一条规划评估成果报备案后,应当向社会公告。 第十二条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报告的内容应当包括: (一)城市发展方向和空间布局是否与规划一致; (二)规划阶段性目标的落实情况; (三)各项强制性内容的执行情况; (四)规划委员会制度、信息公开制度、公众参与制度等决策机制的建立和运行情况 (五)土地、交通、产业、环保、人口、财政、投资等相关政策对规划实施的影响;

汉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通知

汉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通 知 【法规类别】宏观经济体制改革 【发文字号】汉政办发[2008]11号 【发布部门】汉中市政府 【发布日期】2008.02.02 【实施日期】2008.02.02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汉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通知 (汉政办发〔2008〕11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汉中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工作部门、直属机构: 近年来,在中、省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方针、政策指引下,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始终把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摆在突出位置来抓,积极探索非公有制经济多种实现形式,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充分发挥当地资源优势,以工业园区、产业集群建设为平台,强力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步伐。目前,非公有制经济无论数量与规模,还是质量与效益都有了大幅度提升,已成为县域经济的主体和全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五年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年均以15%以上的增幅高速增长,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由1997年的23%上升到47%,成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增加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

来源,扩大社会就业的重要载体。为进一步加快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进一步强化对非公有制经济地位作用的再认识。非公有制经济对繁荣城乡经济、增加财政收入、扩大社会就业、改善人民生活、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各县区、各部门要站在实现汉中率先突破发展、构建和谐汉中的政治高度,不断总结近年我市来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强化对非公有制经济地位作用的再次认识,采取更加有力措施鼓励、支持全民创业,最大限度地激发全民创业热情,释放创业能量,充分激活民间资本投资兴业积极性,大力发展城乡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 一、总则 1993年以来,经国务院批准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1991年-2010年)》在指导首都建设和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规划确定的2010年的大部分发展目标已经提前实现。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北京进入了新的重要发展阶段。为紧紧抓住本世纪前二十年重要战略机遇期,充分利用好城市发展的良好机遇和承办2008年夏季奥运会的带动作用,实现首都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解决城市发展中面临的诸多矛盾和问题,迫切需要为城市未来的长远发展确定新的目标,开拓新的空间,提供新的支撑条件。 为了适应首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2002年5月北京市第九次党代会提出了修编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工作任务,根据2003年国务院对《北京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的批示精神,以及2004年1月建设部《请尽快开展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的函》,特编制《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 (一)指导思想和原则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为目标。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战略思想,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不断提高构建首都和谐社会的能力。 (1) 贯彻更好地为中央党政军领导机关服务、为日益扩大的国际交往服务、为国家教育、科技、文化和卫生事业的发展服务和为市民的工作和生活服务的原则。 (2) 贯彻“五个统筹”的原则。结合首都发展的实际,统筹城乡发展,推进郊区城市化进程,实现城区与郊区的统一规划;统筹区域发展,协调好京津冀地区以及北京城区与郊区、南城与北

经济学的发展历程

经济学的发展历程 1、中世纪经济学:以基督教的观点解释封建经济和少量商品交换问题。 2、重商主义:(亚当斯密《国富论》)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时期,国家支持商业资本,认为对外贸易是财富之源,主张少买多卖积累原始资本。 3、古典主义经济学:两次工业革命时期,认为生产是社会财富之源,供给创造自己的需求,主张自由放任、反对国家干预,通过自由竞争的市场机制支配经济生活。 4、凯恩斯主义:1929-1933年经济危机后,受罗斯福新政的影响,提出了有效需求决定就业量的理论,主张国家大力干预经济,反对自由放任、盲目生产,解决生产过剩问题。 一、古代经济学的萌芽 古希腊在经济思想方面的主要贡献中,有色诺芬的《经济论》,柏拉图的社会分工论和亚里士多德关于商品交换与货币的学说。古罗马的经济思想部分见于几位著名思想家如加图、瓦罗、珂鲁麦拉等人的著作中。古罗马对经济思想的贡献,主要是罗马法中关于财产、契约和自然法则的思想。一些学者出于奴隶主阶级利益的需要,对当时的一些经济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最早的经济学概念和思想,比如说,关于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看法、发展农业和手工业的看法、关于货币的看法等等。 二、中世纪的经济学 中世纪经济学的主要代表是被奉为“神学泰斗”的托马斯·阿奎纳。在对基督教教义进行世俗解释时,阿奎纳在过去的经济思想和观念基础上,以基督教的观点解释了封建经济和少量商品交换中的问题。尽管中世纪的经济思想在某些方面比古希腊和古罗马的经济思想有所进步,但是,在某些方面,则进展不大,在个别的方面甚至还有退步。 三、重商主义 15 世纪末,西欧社会进入封建社会的瓦解时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萌芽和成长;地理大发现扩大了世界市场,给商业、航海业、工业以极大刺激;商业资本发挥着突出的作用,促进各国国内市场的统一和世界市场的形成,推动对外贸易的发展;与商业资本加强的同时,西欧一些国家建立起封建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运用国家力量支持商业资本的发展。随着商业资本的发展和国家支持商业资本的政策的实施,产生了从理论上阐述这些经济政策的要求,逐渐形成了重商主义的理论。 重商主义是西欧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过渡时期(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少买多卖),是在15—18世纪初受到普遍推崇的一种经济哲学。重商主义又分为早期的重商主义和晚期的重商主义两种。早期重商主义产生于15 ~16 世纪中叶,以货币差额论为中心,强调少买。该时期代表人物为英国的威廉斯·塔福。早期重商主义者主张采取行政手段,禁止货币输出,反对商品输入,以贮藏尽量多的货币。一些国家还要求外国人来本国进行交易时,必须将其销售货物的全部款项用于购买本国货物或在本国花费掉。16世纪下半叶到17世纪是重商主义的第二阶段,即晚期重商主义,其中心思想是贸易差额论,强调多卖,代表人物为托马斯·孟。他认为对外贸易必须做到商品的输出总值大于输入总值(即卖给外国人外国人的商品总值应大于购买他们商品的总值),以增加货币流入量。16世纪下半叶,西欧各国力图通过实施奖励出口,限制进口,即奖出限入的政策措施,保证对外贸易出超,以达到金银流入的目的。早晚期重商主义的差别反映了商业资本不同历史阶段的不同要求。重商主义促进了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的发展,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成长与确立创造了必要的条件。重商主义的政策、理论在历史上曾促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推动了资本主义产生方式的建立与发展。 重商主义的政策结论仅在某些情况下站得住脚,并非在一般意义上能站得住脚;重商主义把国际贸易看作一种零和游戏的观点显然是错误的;重商主义把货币与真实财富等同起来也是错误的。正是基于这样一个错误的认识,重商主义才轻率地把高水平的货币积累与供给等同于经济繁荣,并

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成果审查内容标准【模板】

附件: 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成果审查内容标准为进一步规范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成果审查工作,提高规划成果质量,根据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河北省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办法补充规定》,现就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成果审查内容制定如下标准: 一、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成果要求 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成果应当包括规划文本、图纸和附件三部分。 其中,附件中应当包括规划说明书、规划纲要技术审查会审查意见、规划公示意见和对意见落实情况的说明、省直有关部门意见和对意见落实情况的说明、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意见、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市政府对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的研究处理意见、规划修编大事记、规划编制单位内部技术审查会纪要,以及其它相关会议的记录文件。 规划文本、图纸和附件一律采用A4纸规格装订,规划图纸一律按照A3纸规格成图,并折叠成A4纸规格装订。规划强制性内容必须在文本中明确,并采用黑体字加下划线表示。 二、总体规划成果审查的主要内容 凡提请省规委会、政府常务会审议的城市总体规划,在完成规划成果的基础上,城市政府应当组织编写专门的汇报材料,并制作PPT(幻灯片)形式的多媒体汇报稿。设区市按照20分钟汇报时间准备,县级市按照15分钟准备。审查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一)城市发展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和城市定位 在简要总结现行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情况、分析城市发展现状、发展条件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规划修编重点解决的主要问题;确定城市发展战略、发展目标和城市性质,明确城市在区域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1-

1、明确市域城镇发展战略,分析城镇化发展现状,提出规划到2010年、2020年市域总人口、城镇人口和城镇化水平。 2、提出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结构,明确城镇的等级结构、职能结构和空间布局。 3、确定市域交通、通讯、能源、供水、排水、垃圾处理、防灾等重大基础设施网络以及重要的社会服务设施,提出区域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的基本原则。 4、提出市域空间管制原则和措施,明确划定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适宜建设区的范围。 5、县级市的城镇体系规划,还应当编制市域村庄空间布局规划专章,确定市域村庄发展的控制原则和措施,提出村庄空间布局调整和用地整合的意见,明确市域现状及规划调整后的村庄数量。 6、区别不同情况,有的城市还应当在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中增加重点地区发展规划的专章。 (三)中心XX区规划 1、分析中心XX区用地发展现状、发展条件和制约因素,确定城市的发展方向。 2、确定中心XX区规划到2010年、2020年的城市人口和建设用地规模。 3、确定中心XX区的总体布局结构,明确城市的功能分区。 4、确定城市各类用地的布局。其中,居住用地规划统一调整为居住用地和住房建设规划,要明确住房保障的基本原则和目标,分别提出2010年、2020年经济适用住房、廉租房和中小套型、中低价位普通商品住房的建设规模、居住人口和用地布局。提出XX区内棚户区改造、旧住宅区改善的目标、措施和步骤。 5、确定中心XX区公共设施规划布局,提出城市中心的位置和规模,统筹安排行政中心、文化体育中心、商业中心、科研教育中心等主要公共设施布局。 6、确定城市交通发展策略,明确城市道路网结构,提出主次干路和支路的路网密度、人均城市道路面积、万人拥有公交车数量等规划指标。明确城市主干路功能和城市对外交通联系。 -2-

汉中市民营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SHAANXI DEVELOPMENT & REFORM 2019年 第一期专题调研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省市有关优化营商环境一系列政策部署,汉中市近期深入组织开展了“千企问服务、万企送政策”活动,我们通过座谈了解、上门访问、抽样问卷、统计分析等方式对汉中市民营经济进行了全面调查,并在此基础上对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一、汉中市民营经济发展现状 2018年,全市民营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和较强活力,占GDP比重预计超过52.5%,民间投资增速超过25%、投资占比超过63%,以50%的体量贡献了80%的税收、企业主体、就业岗位、品牌产品以及接近90%的新增企业和新增就业,已经成为全市打赢“三大攻坚战”,推动新三市建设,实现跨越发展的重要力量,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从市场主体看,多个体少企业。全市共有民营市场主体17.7万户,企业主体2.78万户,分别为全国、全省地级市民营企业平均户数的33.9%、45.9%。11个县区中,除汉台区超过全国、全省县域民营企业平均户数外,其他10个县区均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全市县域民营企业平均户数分别占全国、全省平均户数的26.4%、44.7%。 二是从企业规模看,有高原无高峰。全市“四上”民营企业1600余户,占全市“四上”企业总数的88.5%,但有高原无高峰,缺少龙头大企业。如全市亿元以上工业企业中,民营企业户数占到87%,产值却只有47%,其中前5位的民企产值仅占8.2%,而前5位的国企产值则占到31.6%,接近全部亿元以上民营企业产值的70%。 三是从产业分布看,重传统轻新兴。民营经济在一、二、三次产业中,分别占到33.4%、57.4%、52.9%,主要分布在产品加工和餐饮服务、商贸流通等传统行业,其中高技术、高价值等新兴战略性行业及生产性服务业等企业数量少,民营新兴高技术产业产值不到10%,低于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平均水平约10个百分点。 四是从发展动力看,强制造弱创造。企业利润主要来源于产业微笑曲线的中间端即组装、制造环节,代表技术、专利的研发端和品牌、服务的营销端贡献少。民营企业R&D总投入仅占全市的38%,中等以上学历员工仅为25%(企业调查数据),低于全市平均水平。除高品质食药、高端装备制造等少数行业和优质企业外,停留在原料和机械加工或缺乏核心技术和产品的居多,有竞争力的成台(套)设备和终端产品少。 二、推动汉中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在工作导向上要着眼“三个更加有效” 一是要着眼更加有效地提升民营经济整体竞争力。整体竞争力不强,是汉中民营经济面临的最大问题和现实挑战。对此,应避免靠单个企业论英雄,注重从面上入手、整体推动,发挥好县区在目标实现中的主体地位和主体责任,启动和推进县域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状况第三方评估与排名工作,综合评价县域民营经济产业结构以及企业、品牌、技术、产品等综合竞争力,并纳入县区考核体系。 □ 杨双武 刘星炜 汉中市民营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3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