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在当今中国之意义

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在当今中国之意义

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在当今中国之意义
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在当今中国之意义

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在当今中国之意义

陈学明,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200433我国学界对西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长达30多年的研究,这一研究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

生了深远的影响。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初,这一研究促使人们从对马克思主义教条、僵化的理解中摆脱出来,为中国人民实现思想解放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至本世纪初,这一研究为增强马克思主义信念

带来了推动力,为正确总结苏东剧变的教训提供了借鉴;从本世纪初至现在,这一研究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理论资源,即一方面为这一道路的合法性与合理性做出理论说明,另一方面为中国道路破解面临的难题和矛盾提供理论启示。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想解放;社会主义信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资源西方马克思主义是上个世纪70年

代末80年代初流传到我国的。我国学者对其已经进行了长

达30多年的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伴随着我国改革开

放的整个历史进程。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已经构成了当今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甚至整个理论研究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

成部分,也已经成为当今中国学界的“显学”。西方马克思主

义研究对当今中国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在中国的整个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

80年代初至90年代初;20世纪90年代初至本世纪初;本世纪初至现在。笔者在这里回顾一下我国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这三个阶段,着重揭示各个阶段的研究在当今中国所产生的意义。中国走上改革开放的道路,开辟新的历史时期,关键在于要破除原有的思想障碍,实现思想解放。而在各种思想障碍中,无疑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僵化的错误理解是最大的思想障碍。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在中国第一阶段的意义就是促使人们从对马克思主义教条、僵化的理解中摆脱出来,为中国人民实现思想解放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涌进国内,卢卡奇、葛兰西、马尔库塞、哈贝马斯、阿尔都塞、萨特这些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的名字在中国一下子耳熟能详,他们的著作成批成批地被译成中文出版,充斥于中国的书店之中,他们的理论和观点甚至走进了大学的课堂。所有这些,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呢?最主要的是带来了对马克思主义的看法的改变。人们从西方马克思主义那里知道了马克思主义并不完全是

如当时所理解的那样,起码人们知道了马克思主义原来还具有以下这些特点:其一,现实性。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家为自己提出了使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的使命,20世纪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过程是不断地与现实相结合的过程。20世纪西方的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对20世纪西方的历史进程产生

重大影响,主要在于它具有“现实性”这一重大特征。尽管有

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把马克思主义作为纯学术来进行研究,但总的来说,20世纪西方马克思主义绝大多数派别都注重面对社会现实。即使他们同西方国家的工人运动几乎没有任何直接的联系,即使他们从来也没有企图建立某种政党来实践自己的学说,即使他们大多是在书斋里钻研学问的学者、教授,即使他们写下的著作晦涩难懂,但是,从他们所关注的一些理论问题来看,他们实际上也并没有回避现实的挑战,在他们那深奥难懂的思想中负载着大量关于急剧变化着的

资本主义世界的信息,跳动着这个特定时代的脉搏,也倾注了他们对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命运的深刻关注。可以说,他们实际上是在书斋里,用他们特定的语言和方式曲折地反映着他们生活的那个时代。只要看一下整个20世纪西方马

克思主义的发展过程,就可以清楚地知道,每一个阶段他们研究的主题都与现实息息相关。20世纪初,主要研讨的是如何看待资本主义的新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围绕着如何看待帝国主义与战争展开研究;苏联十月革命发生以后,又对苏联十月革命的意义以及西方国家的社会主义前景集

中进行探讨;在法西斯主义兴起以及随之发生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研究的注意力转向探讨法西斯主义产生的根源;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面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基于电子技术革命所带来的新发展,把对科技革命的社会政治效应纳入了研究的视野。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能够比较自觉地使

自己的研究与现实结合在一起,当然出于他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的认识。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他们越来越深切地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工人阶级自己解放自己的理论,实践性是它的本质特征之一,即它必须面向现实。马克思主义本质上永远是当代的。马克思主义的活力与魅力出自于实践基础上的创造性发展。苏东剧变后,西方的一些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者反思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陷于失败的根

源时,往往把失败的根源归结于理论脱离实际,即僵化地、静止地、教条式地理解马克思主义。他们运用大量的事实揭露了由于理论脱离实际给社会主义运动带来的巨大危害,这更激起了他们密切联系实际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自

觉性。其二,开放性。整个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都是一个“开放”的过程。这里所说的“开放”,指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者强调马克思主义应向各种思潮开放,吸收各种非马克思主义中的宝贵因素。从属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是一些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西方某一特定的哲学思潮“融合”在一起的派别,如“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弗洛伊德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新实证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分析学派的马克思主义”等。这样,我们看到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往往是借助于与其他西方哲学思潮的结合而实

现的。在20世纪西方世界的哲学舞台上,出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其他哲学思潮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的画面。西方马

克思主义理论家在致力于吸收非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宝贵因

素的过程中,首先是重新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同较早的欧洲权威的哲学体系联系起来,退回到马克思以前的哲学舞台上去。他们试图通过这一途径,即直接从欧洲哲学权威出发,沿着青年马克思的轨道,重建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体系。当然,他们更多的是试图把一些现代西方哲学思想“补充”到马克思主

义哲学中去。可以说,他们广泛涉及现代西方的各种哲学流派,只要一出现有影响的新的哲学思潮,他们都会把其纳入自己的理论视野,寻找可以用来修正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闪光点”。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热衷于马克思主义哲学

的“开放”,是与他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基本认识密切

相关的,即在他们看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其创始人那里就是一个“开放”的体系,马克思和恩格斯倘若不吸收他们以前

的以及与他们同时的哲学思想,就不可能创立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而历史发展到今天,马克思主义哲学要继续发展并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仍然必须保持自己的“开放性”,从一切

优秀的哲学思想中吸收养分。其三,多样性。纵观西方马克思主义在20世纪西方世界的发展,不难看出这种发展往往

是通过多样性来实现的。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于1932年公开发表以后,围绕着对这一文献的不同解释,更是出现了各种版本的马克思主义解释路向,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多样性趋势越来越明显。西方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

特点就是多样性。各种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流派和思潮相继脱颖而出,“你方唱罢我登场”。西方马克思主义内部也是流

派纷呈,除了法兰克福学派之外,“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

义”“弗洛伊德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

义”“新实证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分析学派的马克思主义”“生

态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马克思主义”等先后呈现在人们面前。而且,西方马克思主义内部的各种派别与西方马克思主义之外的各种思潮交织在一起。实际证明,仅仅用“分化”甚

至“分裂”这样的词汇来描述和理解这种多样性是十分不妥当的,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多样性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带来的积极意义远大于消极性,这种多样性是马克思主义获得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20世纪马克思主义在西方世界的繁荣是借助于这种多样性来取得的。20世纪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及至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中这种多样性局面的出现,反映了随着时间的推移,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那里的观点原本所具有的歧义性会越来越不可避免地显示出来,更反映了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会因理解者的立场、处境的不同而必然出现差异。不能低估由西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所带来的对马克

思主义的这些特征的重新认识。正是在对这些特征的深刻把握的基础上,推倒了原有的一系列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理解,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化、中国化。这是中国人民实现思想解放的理论前提。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风

云突变,这主要表现在东欧一批社会主义国家的易帜和苏联的解体。我国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一阶段我国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一个重大意义就是

为增强马克思主义信念带来推动力,为正确地总结苏东剧变的教训提供借鉴。可能无论是马克思主义的拥护者、同情者,还是马克思主义的反对者、诋毁者,都未曾想到,在苏东剧变后,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在国外,特别是在法、英、德、美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掀起了一股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热潮。事实已很清楚地展现在人们面前:马克思主义并没有像一些西方政要和右翼学者所宣称、所希望的那样“行将销声匿迹”,而是在全世界范围内“顽强地活了下来”,并且“活得很好”。面对国外特别是西方世界掀起的这股研究和宣

传马克思主义的新热潮,国内有一批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现代西方哲学研究的学者,敏锐地感觉到了其非同寻常的意义,并怀着一种历史使命感和政治责任感,立即加以跟踪探讨。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我国学者对苏东剧变后国外马克思主义特别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跟踪研究有声有色,所开展的主要活动有:其一,召开研讨会。1996年10月14-15日,来自全国各地的几十名学者云集中国人民大学,借“中国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成立之机,围绕着苏东剧变后的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动态,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形势、问题和任务,以及我们如何开展国外马克思主义的研究等,

进行了坦诚而有深度的讨论。1998年6月26日,首都60

多位专家学者在北京大学再次召开会议,集中探讨苏东剧变后的国外马克思主义发展态势。1999年8月17-22日,“世纪之交的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理论研讨会在云南大理和迪

庆召开。在出席这次会议的全国各地30多名学者中,既有

长期专门从事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专家,也有全国著名的现代西方哲学的研究者。会议就如何评价苏东剧变后的国外马克思主义流派、怎样研究和认识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后现代和全球化条件下马克思主义的命运如何,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肩负怎样的责任等问题,展开了讨论。其二,出席国际马克思主义大会。自1995年起,国际马克思主义

大会不断地召开,其中有的会议盛况空前。这些会议均有中国学者参加。与会的中国学者不但向大会递交了论文,而且积极参与讨论。回国后,他们根据自己的真情实感写下的一篇篇国际马克思主义大会会议纪要,引起了人们的广泛注意。心系马克思主义的命运和前途的中国人民通过这些纪要受

到了深刻而有益的启示。其三,出国考察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状况。为了了解苏东剧变后国外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理论研究状况,不断有中国学者到国外去作专门的考察。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刘吉率领的学者代表团一行五人,于1995年10月24日至11月11日,访问了法国和德国。通过他们的考察报告我们可以知道: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瓦解后,

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但西欧思想理论界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研究热情并没有冷却,整个研究状况不是在下降,而是在上升。比起刘吉率领的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学者代表团对欧洲的考察来,中国人民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课题组的考察,地域更广泛,历时更长。他们考察的重点有两个:一是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的西方和广大第三世界的共产党、工人党(朝鲜、越南、古巴的党不包括在内)的状况;二是国外特别是西方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现状及其走向。他们的结论是:大多数共产党人顶住了苏东剧变的冲击,在低谷中奋斗不息;马克思主义仍然吸引着尊重事实、追求进步、探究真理的人们。其四,引进有关苏东剧变后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图书资料。苏东剧变后,国外特别是西方世界,随着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不断升温,有关研究马克思主义的著作、论文触目皆是,一些关于马克思主义的专刊杂志也有增无减。对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进行跟踪研究的首要工作就是把这些书籍、论文、杂志引进来。在这方面,我国的理论工作者也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其五,对苏东剧变后的国外马克思主义进行研究。上述诸多活动在一定意义上说,都是为研究服务的。通过各种方式了解苏东剧变后的国外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态势,根本目的是为了消化它、研究它,再在此基础上从正面、侧面、反面吸收一切有益的东西。我们对国外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原来有着很好的基础。对国外马克思主

义的最新发展,即苏东剧变后的国外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则处于起步阶段。但尽管如此,已有不少成果问世。一篇篇信而有征、有血有肉的分析文章,不时见之于报刊杂志。我国一些专家学者对苏东剧变后国外马克思主义特别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跟踪研究,产生的影响远远超出了学术界本身。他们的跟踪研究,他们所写下的有关专著、论文,对我们的思想理论建设具有很大的积极作用。首先是为增强马克思主义信念带来推动力。苏东剧变后,面临马克思主义遭受重大挫折的事实,增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念,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现实意义的认识,实际上在我们国内也已变得十分迫切。在这种情况下,把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盛况介绍进来,特别是把国外这些马克思主义研究者为什么在别人远离马克思之时自己却要走近马克思主义的种种理由介绍进来,显然是很有必要的。我们的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跟踪研究者,在这方面做的工作十分及时也非常有益。例如,有的学者通过介绍和分析国际马克思主义大会告诉中国人民:只要这个世界上还存在着资本主义制度,还存在着剥削和压迫,不管出现多大的反复和曲折,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不会消逝,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不会倒下。国外这些马克思主义研究者对马克思主义保持着崇高的信念,而这种信念又是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和现实性的认知上。他们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内在矛盾仍然存在来论证马克思主义的现实性,理由是充分的。他

们把马克思主义的现实意义揭示出来,活生生地摆在世人面前,相信一切正直的人都会有所触动的,就是那些对马克思主义怀有偏见者,也会在高叫马克思主义已过时、死亡时,心里感到发憷。有的学者把德里达论证马克思主义现实意义的主要词句摘录下来,一段一段地加以评述,并富有激情地指出:像德里达这样身份的人能讲出“没有马克思就没有未来”“地球上所有的人,不管他们愿意与否都是马克思遗产的

继承人”如此目光如炬的至理名言,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对马克思主义表示怀疑呢?其次是为正确地总结苏东剧变的教训

提供借鉴。苏东剧变在中国引起的震动,实际上一点不亚于在世界其他地区。如何从由共产党执政的苏东社会主义国家的垮台中吸取教训,是摆在中国人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实际上,苏东剧变以来,我们一些真正富有责任感的理论工作者一直在思考这一涉及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前途和命运

的问题。正当我们在从事这项工作时,国外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者在这方面也做出了许多富有见地的思索。我们的一些对苏东剧变后国外马克思主义进行跟踪研究的专家学者,及时地把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者的思索引进来,通过他们的桥梁作用,把国外与国内在这一问题上的思考结合在一起。只要仔细观察一下目前国内涉及这一问题的有关文章,不难发现:它们中不乏借鉴了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者的文章。例如,在认识苏东社会主义的垮台对社会主义产生什么影响时,常见

这样一种提法: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的失败不等于整个社会主义事业的失败,反而因为这种“变了味的社会主义”的消失,使真正的社会主义放下了包袱而轻装前进,因此社会主义的追随者“没有理由披上丧衣”。显然,这种提法直接引自国外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者。进入新世纪以后我国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现实意义主要表现在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理论资源。实际上,我国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在进入新世纪以后,无论就其研究的深度还是广度而言,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而这种发展主要表现在对当今中国社会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力。当今中国人民正胜利地行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道上,中国人民对自己的这一道路充满着自信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是需要理论资源的。不可否认,西方马克思主义是其中不可或缺的理论资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首先面临的一个问题是如何说明这一道路的合法性与合理性,即如何说明我们走这一道路不仅是正当的,而且是可行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别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现代性批判理论,能为这一道路的合法性与合理性说明提供理论资源。我国的一些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者致力于从事这一工作。按照目前国内流行最广、在知识分子中最有影响的新自由主义的理论,中国道路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合理的。原因很简单,按照新自由主义的现代性理论,所谓现代化就是西方化,这二者是完全同一的,想

在西方式的也是“唯一”的现代化道路之外,再寻找一条新的走向现代文明之路,这是“痴心妄想”。中国目前所面临的问题实际上是现代性的问题,中国目前所处的危机实际上是现代化的危机。处于新的历史发展起点上的中国所要探讨的问题实际上就是如何面对“现代化”。按照新自由主义理论,处于新的历史发展起点上的中国,似乎只有以下两种选择:第一种选择:因为现代性给我们带来了磨难,使我们失去了诸多美好的东西,所以憧憬起前现代性的生活来,竟然产生了干脆放弃对现代性的追求,使中国成为一块置身于世界之外的“非现代化的圣地”的意念。有些人开始主张中国应停止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现代化的历程。在有些人看来,既然现代化的弊端已暴露无遗,我们为什么不悬崖勒马呢?第二种选择:现代性是人类的必由之路,西方人走过的道路我们中国人也得跟着走。现代性的正面效应与负面作用都不可避免,我们只能置现代化所带来的种种负面效应于不顾,继续沿着原先的路走下去,让中国这块古老的大地彻底经历一次西方式的现代性“洗礼”。只有等到中国的现代化过程基本完成了,才有可能解决这些负面问题,倘若现在就着手去解决,只能干扰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实际上,以上两种选择都是“死路”。前者要中国重新走回头路,而这无论如何都是倒退之举。后者则迟早会葬送中国,很有可能中国人民现代化的成果还没有充分享受到,而代价却已把中国拖垮了。那么,处于新

的历史发展起点上的当今中国,还有没有其他的选择呢?还有没有其他道路可走呢?有。我们需要科学地阐明:中国走向现代文明是必然的,但走向现代文明的道路可以与西方的道路有区别。可以提供这种思想资源的,我认为其中之一就是西方马克思主义,严格地说,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现代性理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现代性批判理论有四个要点:其一,人类走向现代文明是必然的,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就是高度文明的社会。马克思不但没有拒绝现代文明,而且还为现代文明欢呼!其二,人类在走向现代文明的过程中,经受了种种磨难,现代化过程中所出现的种种负面效应,其根子不在于现代性理念本身,不在于科学技术、理性本身,而在于承受这种现代性的社会制度和经济运作模式。现代化过程中所出现的那些负面效应并不具有必然性。其三,资本主义式的走向现代文明的道路不是一条理想的走向现代文明的道路,这是一条人类在现代化上的不归路。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就是对资本主义制度下走向现代文明道路的批判。其四,要寻找一条新的走向现代文明的道路,只要换一种社会制度,换一种经济运作模式,人类完全可能既享受现代文明的成果,又避免现代化过程中所出现的那种负面效应。我认为,在现代性理论方面,西方马克思主义是深得马克思主义要领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现代性批判理论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

系中最有价值的理论。它的特点在于,它在激烈而愤怒地揭

露在当代社会里现代性的负面效应时,并不全盘否认现代性对当代人的积极意义,并不把现代性的负面效应完全归结于现代性本身逻辑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不希望现代人放弃对现代性目标的追求,而是要人们对现代性加以“治疗”。它努力地把物对人的统治追溯到人对人的统治,而不是把人对人的统治掩饰为物对人的统治。它强调,只要换一种社会制度,换一种社会组织方式,换一种价值观念,现代性理念以及作为这一理念具体实施的现代化运动完全有可能避免目前所

出现的各种弊端。它强烈要求现代化运动不能与资本主义而要与社会主义结合在一起,提出了实现现代性的资本主义形式与社会主义形式之间的区别,这样它就对现代性以及现代化运动的负面效应的揭露和批判变成了对社会主义理想追

求的必然性的论证。联系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现代性批判理论来反思我们中国的现代化运动,我们只能得出这样的结论:首先,我们决不能放弃对现代性的追求,因为现代性对人类有积极意义,即使在追求现代性的过程中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那也不是现代性本身造成的。其次,我们也决不能放弃对追求现代性过程中所出现的种种负面效应的关注与消除。既然在追求现代性过程中所出现的负面效应不是根源于现代性本身,那么我们就不应当对这些负面效应持无能为力的态度,而应当积极地寻找出现这些负面效应的真实原因,并且想方设法消除这些原因,使负面效应降到最低限度。在

这里,我们不正是看到了中国道路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吗?中国道路不正是旨在既充分享受现代文明成果又避免现代性的各种负面效应吗?中国道路不正是通过走一条与西方现代化不同之路来达到这一目的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与此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难题和矛盾必须破解。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在当今中国的另一重大意义就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破解这些难题和矛盾提供理论启示。其一,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市场社会主义理论,能为我们如何解决开辟中国道路必然面临的第一对矛盾即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两极分化的日益加剧)提供启示。正当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提出市场只是手段,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从而在全中国范围内掀起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导向的经济改革浪潮之时,一些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也发出了把市场机制引入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强烈呼声。尽管在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阵营内部也存在着反对把市场与社会主义结合在一起的声音,但无疑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主流是力主把两者结合在一起的。尽管对“市场社会主义”的讨论由来已久,甚至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初,但在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推动下,这一讨论才成了一个热点。“市场社会主义”已成为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最近几年,我国学界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一个聚焦点就是对“市场社会主义”的研究。我国的研究者

对“市场社会主义”研究的兴趣与日俱增,倒并不是在于“市场社会主义”在西方世界的影响日益扩大,在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地位日益增强,而主要是基于清理马克思的市场理论的需要,以及加深认识我国走社会主义经济道路的必要性的需要。正因为如此,首先,我国的研究者对“市场社会主义”的研究与对马克思的市场理论的梳理是同步的,在一定意义上是合而为一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市场社会主义”理论为我们正确地梳理马克思的市场理论积累了许多思想资料。一些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指出,从马克思本人提出的理论来看,他是把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联系在一起的,而他所设想的社会主义所实行的是无市场的计划经济。所以,这些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所做的一件主要工作是改变马克思把

市场与资本主义联系在一起并进而认为社会主义无市场的

观点。其次,我国的研究者又把对“市场社会主义”的研究,把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当代重要

理论成果的把握,与对当代中国究竟为什么要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以及究竟如何走这一道路的认识结合在一起。在某种意义上,我们正是借助于对“市场社会主义”的研究,深刻认识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当

代重要理论成果,同样也正是借助于这一研究,特别是借助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当代重要理论

成果的认识,日益坚定了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的信心,

而且日益丰富和完善了具体实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思路。关键是要明确,只有切实贯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把市场这种配置资源的方式与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价值目标联系在一起,才能真正消除目前两极分化日益加剧的现象。我们可以借助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市场社会主义理论来面对这

一问题。这就是着眼于生产关系,着眼于调整劳动与资本的关系。其二,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生态社会主义理论,能为我们如何解决开辟中国道路必然面临的第二对矛盾即人与自

然之间的矛盾(生态危机的日益加剧)提供启示。生态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揭示了生态危机与资本逻辑的对立。生态马克思主义者认为,资本的以下两个基本属性决定了资本本质上是反生态的:第一是效用属性。生态马克思主义者在揭露资本在本质上是反生态之时,总是这样提出问题:自然界本来是什么样子的?它与人类的关系本来应是怎样的?资本按其

本性必然要把自然界改变成什么样子,必然使其与人类的关系成为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应当说,沿着这一思路来思考资本对生态究竟会产生何种影响,是一种马克思主义的思路,也确实抓住了资本与生态之关系的要害。第二是资本的增殖属性。生态马克思主义者强调,资本的效用原则使自然界丧失了自身的价值而成了一种单纯的工具,而与效用原则连在一起的资本的增殖原则,又使自然界的这种工具化变得越来越严重。如果资本只是简单地利用一下自然界而已,如果资

本对自然界的利用是有限度的,那么资本对自然界的破坏也会保持在一定的范围之内。问题在于,资本对自然界的这种利用绝不会是有限度的,资本追求的是无限的增殖,从而它对自然界的利用也是无止境的,由此带来的对自然界的破坏也是没有尽头的。生态马克思主义者在探讨当今生态危机的根源时,总是紧紧揪往资本的增殖原则,资本家对利润的贪婪这一点不放,尽管对某些人来说总不太顺耳,但确实是把问题的本质揭示出来了,从而使他们对生态危机的分析、批判显得那么具有震撼力。按照马克思的生态理论,显然在当今中国消除对自然环境日益严重破坏的关键就在于限制资

本逻辑。确实如马克思所分析的那样,当今中国几乎所有的生态问题都与资本无节制地追求利润联系在一起。离开了对资本逻辑的限制谈论保护生态环境无疑是缘木求鱼,一句空话。其三,西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存在方式的理论,能为我们如何解决开辟中国道路必然面临的第三对矛盾,即人自身内部身、心之间的对立,人的单向度的日益加剧提供启示。人们有时把西方马克思主义称为“人道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这是有根据的,由卢卡奇所开创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主流,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归结为是一种人道主义,而且围绕着人的本质、人的需要、人的交往、人的自由、人的价值、人的异化等进行过系统的研究。在这一定意义上也可以把西方马克思主义称为“人学”。我国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者对西

方马克思主义的“人学”也情有独钟,在这方面所推出的著作和论文汗牛充栋。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对人的研究往往是以对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思想进行阐述的形式展开的,这就为我国研究者把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人学”的研究与对马克思有关人的理论的把握结合在一起提供了很好的条件。最近几年,我国一些研究者所从事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利用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对人的研究,特别是对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研究的成果,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关于马克思的人的理论的认识。可以说,在西方马克思主义人学的基础上,我们已经构建了马克思主义的人学体系。在这一体系中,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占有突出的地位。实际上,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对马克思的人道主义思想的阐述最有价值之处,一是揭示了马克思对人的本质规定的全面性,即揭示出马克思不管从什么样的角度去规定人的本质,马克思总把人理解成是具有无限丰富性的总体的人;二是与此相应揭示了马克思总是全面地、整体地论述人的异化,即揭示出马克思所看到的人的异化不是某一方面的异化,而是整体的异化;三是由此出发进一步揭示了马克思所理解的人的发展的第一个要求就是它的全面性,即揭示出马克思所说的人的发展是使人的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兼容并包地、相互协调地得以发展。我国研究者把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从马克思对人的大量论述中突现出来,给予充分的关注,显然是吸收

分析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现状分析与思考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f88421945.html, 分析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现状分析与思考 作者:郑正真朱文雁 来源:《知与行》2015年第05期 [摘要]分析马克思主义将分析的方法运用于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试图运用精确的语言和严谨的论证来重建马克思主义。当前,国内对分析马克思主义研究取得了新成果,对分析马克思主义国内研究的现状而展开具体的分析与思考,辩证地审视分析马克思主义具体思想的当代意义,肯定其积极方面,扬弃其不足之处。一方面,对柯亨的发展命题和生产力首要性命题、罗默的剥削理论、赖特的阶级理论和埃尔斯特的思想展开深入的专题研究,促使我们更好地全面理解、分析和把握他们的思想;另一方面,我们还应当注重分析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实践维度,在批判和吸取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立足当代中国的现实境况作为研究的出发点,从而不断深化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视域。 [关键词]分析马克思主义;柯亨;罗默;赖特;埃尔斯特 [中图分类号]D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284(2015)05-0005-05 分析马克思主义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在西方国家兴起的一种马克思主义思潮,其主要代表人物有柯亨、罗默、赖特和埃尔斯特等。随着1978年柯亨的《卡尔·马克思的历史理论:一种辩护》的出版,引发了一股新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分析思潮,对我国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国内学者开始对分析马克思主义展开具体的探讨,由余文烈教授撰写的《分析学派的马克思主义》,比较系统地介绍了这一思潮基本观点的著作,为读者进一步全面了解这一思潮的本质和发展趋向提供了有益的帮助。本文通过国内学者对分析马克思主义学派研究思想的现状分析进行理论反思,认为我们应当注重分析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实践维度,在批判和吸取国外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立足当代中国的现实境况为出发点,深入分析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思想内容,把握其深刻内涵。 一、分析马克思主义产生与发展概述 1.分析马克思主义的概念。美国当代哲学家M·怀特在评述当代哲学倾向时指出,20世纪是“分析的时代”,分析将会成为“最强有力的趋向”。当然,形成这种“趋向”并不是偶然的。它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第一,随着新技术革命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条件相应地得到了改善,但资本主义暴露出尖锐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第二,英美国家知识分子以马克思主义为研究视角分析当前社会现象;第三,运用分析哲学的方法对马克思主义进行重构。从学术背景上来分析,首先,分析哲学为分析马克思主义提供了研究方法;其次,分析马克思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进行重构的内在要求,一些哲学家和社会学家试图运用精确的语言和严谨的论证来重建马克思主义。具体而言,在20世纪30年代起,由于马克思主义呈现出不同的派别,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研究认识程度不同。分析马克思主义以重建科学的马克思主义为己任,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分析哲学的研究方法,试图寻找出另外一种研究理论,运用更为精确的言语和严谨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专题》教学大纲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专题》教学大纲 (Aboard Marxism Monographic Study) 一、编写说明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专题》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必修的学位课程,共2个学分,总课时数为32个课时。课程的主要内容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讨论国外马克思主义思潮。 (一)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为了帮助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国外马克思主义思潮,拓展学生的学术视域,加深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理解,从而增强学生自身的理论研究水平和批判意识。 本课程主要采取课堂讲授、师生共同讨论、学生自学的方式进行。对学生的基本要求是: 1.认真听课,遵守课堂纪律; 2.认真研读指定的参考文献及阅读书目,并进行独立思考; 3.积极参加课堂讨论,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分析国外马克思主义各种思潮的是非得失,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和思维能力。 (二)大纲的教学体系 1.“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界说 2. 简析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早期代表人物 3. 简析法兰克福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4. 简析弗洛伊德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 二、教学大纲内容 第一章“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界说 1.什么是“西方马克思主义” 2.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3.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流派 4.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特征 5.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

6.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意义 第二章简析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早期代表人物 一、卢卡奇 1.生平介绍 2.《历史与阶级意识》的主要思想 3.对卢卡奇及其主要思想的评价 二、柯尔施 1.生平介绍 2.《马克思主义和哲学》的主要思想 3.对柯尔施及其思想的评价 三、葛兰西 1.生平介绍 2.《狱中札记》的主要思想介绍 3.对葛兰西及其思想的评价 第三章简析法兰克福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一、霍克海默 1.生平介绍 2.主要思想介绍 3.对霍克海默及其思想的评价 二、阿多诺 1.生平介绍 2.主要思想介绍 3.对阿多诺及其思想的评价 三、哈贝马斯 1.生平介绍 2.主要思想介绍 3.对哈贝马斯及其思想的评价 第四章简析弗洛伊德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一、马尔库塞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1)从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2)从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3)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普遍规律的学说。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后人对它的运用和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从广义上理解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一块整钢“马克思学说具有无限力量,就是因为它正确。它完备而严密,它给人们提供了决不同任何迷信、任何反动势力、任何为资产阶级压迫所作的辩护相妥协的完整的世界观。” 2、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极具综合性,它是社会科学发展史上是一种真正独立、科学而完备的具体的社会科学方法论。它对于具体的社会科学研究则具有直接指导作用,以它来 指导具体的社会科学研究,必将推动社会科学研究乃至整个社会科学的大发展。 社会科学方法论原则的意义和作用 方法论原则是哲学世界观对具体研究方法发挥指导作用的中介环节,是方法论的基础,主线与标志,它制约、支配研究过程的各个阶段和各个环节,影响和决定研究方法、手段、工具的选择和运用,制约研究态度、步骤和研究成果。 社会科学方法论是关于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理论。在研讨、阐述科学认识方法时,侧重于对方法论作哲学分析,侧重于方法的理论基础,它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在社会科学方法论科学体系中,方法论原则则占有核心的地位。 第一、社会科学方法论原则是哲学世界观对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发挥指导作用的中介。 哲学世界观与方法论,这两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这种一致性主要体现在:(1)任何科学方法归根结底都为一定的哲学世界观所决定。(2)方法论支持、影响甚至改变着一定的世界观。(3)哲学世界观终究要转化为一定的方法论。 世界观与方法论在意义上也有一定差别。首先,两者的对象范围是不同的,哲学世界观的范围是包括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的整个世界;方法论的研究对象是方法,只限于研究方法这个范围。其次,哲学世界观对于人的实践活动的指导是间接的,作为方法论研究对象的方法,往往是以规范、章程、条例、准则甚至律令等相对确定的形式存在着的,并且方法论还规定了方法的性质、特点、作用、适用范围、有机联系等等,这就使得方法论知识具有直接操作性,人们可以直接利用它们去指导自己的认识活动、研究活动以及改造世界的物质活动。 哲学世界观往往是一种理论形态,表现为一定的理论体系和理论观点,它要转化为方法论,对人们的实践活动发生指导作用,往往要通过一系列的中介环节。方法论原则就是哲学世界观和实际应用的研究方法之间的中间层次,是哲学方法论对一般科学方法论和具体科学方法论发挥指导作用的中介环节。这样,方法论原则就具有了双重特点:一方面,它不是纯

西方马克思主义对当代的影响

西方马克思主义对当代的影响 姓名孙明珠 班级 13国贸3班 学号 20131401307 摘要 西方马克思主义论题接近于当代世界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现实,在对经济全球化趋势及其本质、当代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市场社会主义三个问题的研究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就上述三个问题,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对当代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趋势当代国际垄断资本主义市场社会主义 一、背景 西方马克思主义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西方出现的独立于马克思学派之外,但是在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吸收借鉴很多西方哲学家的理论而形成的思潮。西方马克思主义对西方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现状有深刻的分析批判,探索西方革命的途径,提出了推翻资本主义的道路设想;在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前对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提出尖锐的批评,描绘了他们理想的社会主义蓝图。 二、对经济全球化趋势及其本质的认识及影响 当代西方马克思经济学家结合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实际,论述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特点与经济全球化发展相联系的世界经济格局的形成。它不同于流行的正统的西方经济发展理论的区别在于它从阶级的和历史的观点出发,分析当代经济的结构特征,揭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不发展的现存的物质的、社会的和精神的[1] 条件。 本文研究了以下主要西方马克思代表人物,阐述他们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 1、巴兰在《增长的政治经济》中分析了不发达国家经济落后的根源。在不发达国家, 由于缺乏西方国家的增长条件,使之不能有健康的资本主义发展; 2、弗兰克在《资本主义和拉丁美洲的不发展》中,认为资本主义的演变和扩张产生发 展和不发展,不发达国家的不发展是资本主义及其内在矛盾的必然结果(内在矛盾包括少数剥削者对大多数人生产的剩余价值的占有,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宗主国中心和从属国外围国家[2] 的结构; 3、沙米尔阿明在《世界规模的积累》,《不平等的发展》等书中,论述了资本的对外扩 张问题。他认为,资本主义的对外扩张的原意在于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中心(宗主国)的结构的特征。其中第一个特征至它们仅包含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第二个特征是资本积累过程基本实在内在地产生的,它产生于阿明所说的自动集中的积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企业中使分工国际化,加深了不平等形式。 4、伊曼鲁尔在《不平等交换:贸易帝国主义》中,以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价值转化 为生产价格理论基础,论证了西方国家通过不平等交换对欠发达国家的国际剥削。 他认为,工资是独立的变量,而且决定资本有机构成和国际分工。因此,因工资不平等而引起的价值转移是首要的。要通过深化资本主义国家的内部市场和对外扩展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专业代码030504授予法学博士学位) 一、学科专业简介 本学科是在熟练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及现状,其中主要包括指导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的马克思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以及指导越朝古老等社会主义国家的马克思主义。 二、培养目标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突出学科特点,培养国外马克思主义方面的教学,科学研究,理论宣传的高级人才。基本目标和要求是:1、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信念,自觉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2、具有坚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掌握系统、宽广而深入的国外马克思主义的专业知识。3、具有很强的科学研究的能力,能够发现、把握并解决国外马克思主义学科的前沿性研究课题,同时具有团队合作精神。4、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并能够熟练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5、具有健康的体魄。 三、研究方向简介 四、学习年限 学习年限3年,在职博士生可延长1—2年。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 总学分为15-18学分。 六、调查研究

调查研究是培养博士研究生全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形式包括实地考察、收集资料和参加学术会议等。调研工作结束,研究生必须写出调研报告,由导师评定成绩。调研时间为四周左右。 七、科学研究与学位论文 1、本专业博士生在校期间应至少完成3篇课程论文、3篇学年论文。其中应至少有3篇论文在核心期刊上公开发表。 2、本专业博士生在第4学期通过中期考核后做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并订出学位论文工作计划。 3、本专业博士生学位论文选题及学术水平的要求为: 论文选题应是国外马克思主义和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前沿性研究课题,具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学位论文必须应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具有开拓性、创新性、科学性、理论性。 八、培养方式与方法 实行导师全面负责与专业指导组集体指导相结合的制度。在培养方式上坚持四个结合:1、思想政治教育与业务学习结合;2、重点讲授与课堂讨论结合;3、教学与科研结合;4、学校学习与社会实践结合。培养工作的重点是培养博士生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实行博士生自学为主、导师指导为辅的指导原则。 九、其它 1、凡以同等学力或跨学科录取的博士生,均须补修本学科硕士生课程至少3门。并且考试须与硕士生同堂同卷,不计学分。 2、本专业博士生在学期间,必须至少参加3次学术活动(学术讲座、学术报告会、学术会议等),并将有关情况记入《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登记表》。学业结束前,由导师对其进行考评。 3、凡本培养方案规定的学习项目均必须进行考核。考核方式、成绩评定标准以及有关要求,按《华中师范大学关于研究生考核及成绩单管理的暂行规定》执行。 4、每位博士生必须根据本专业培养方案,在导师的指导下,结合本人实际,在入学后六周内,在研究生教育管理系统制订出个人培养(学习)计划,根据个人培养(学习)计划每学期都要完成“在线选课”。个人培养(学习)计划经导师和专业指导组组长审定后,报院、系、所和研究生处备案。 5、本专业博士生培养方案和博士生个人培养计划完成与否,是审定博士生能否毕业和授予学位的依据。

开展马克思主义研究的重要意义及研究方法

开展马克思主义研究的重要意义及研究方法 摘要:本文从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认知出发,对马克思主义的概念、内容进行了简单阐述,在此基础上列举了开展马克思主义研究对于马克思主义的自我完善、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以及对于其他学科发展的重要意义,同时,本文还对如何开展马克思主义研究进行了一些思考和探索,提出了特定时空研究法、辩证研究法等几种研究方法。 关键字:马克思主义基本认知重要意义研究方法 内容: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暨总结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85年,也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85年,这句话深刻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共产党、中国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阐释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革命、建设的重大意义。开展马克思主义研究,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必然要求,对完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保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先进性、指导性意义重大。 一、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认知 (一)马克思主义的概念 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概念是区分马克思主义和非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是开展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前提。学术界普遍认为,狭义的马克思的主义是指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理论和学说的体系。具体的讲是指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哲学的观点、社会学理论和政治学说。广义上的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1。本文讲的马克思主义,是广义上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指人们对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理论和学说的理解和论述,与马克思主义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二)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 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工人运动实践基础上而创立的理论体系。作为无产阶级思想体系的马克思主义,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这三个组成部分不是彼此割裂的,它们构成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结合,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2由于它的科学性和革命性,从它诞生之日起就始终与各国工人运动和革命斗争实践相结合,在指导实践、研究实践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即使在它的创始者马克思和恩格斯逝世后,它也始终没有停滞,而是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继承者的努力下一直创新、丰富着。列宁把马克思主义同俄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丰富了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与中国历史、社会实践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结合中国建设发展现状,结合市场经济运行情况, 1https://www.doczj.com/doc/f88421945.html,/link?url=X2QkaJGAEqm_j5D2KfVlaDVZhRRjnB7jSbP0neCaQdCYKmmEBrBZwAXK8pEPmZPK 2[1] 陶德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两个问题的理解[J].中国社会科学, 2009(1).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流派及其基本思想(2020年7月整理).pdf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流派及其基本思想 西方马克思主义诞生已有大半个世纪,它在中国的传播则不到20年。时间虽短,中国人对它的理解、态度、运用却有很大的变化,这反映了20年来中国社会状况的巨大变迁,也折射出中国知识分子把握西方思潮并用之解决中国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一、法兰克福学派 法兰克福学派是20世纪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流派,是西方人本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流派之一,也是现代西方哲学的重要流派之一,因为以德国法兰克福大学的“社会研究中心”为中心,故名。他们主要认为资本主义宣扬理性主义和工业,而理性主义和工业却并非给人们带来好处,社会出现了技术危机,人们愈来愈受到科技异化的控制,应该用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批判理论重新审视科学技术的价值。法兰克福学派把技术理性批判进一步引向了意识形态批判,这为国外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其主要代表人物的活动年代几乎涵盖了整个20世纪,主要有德国的马克斯·霍克海默、狄奥多·阿多诺、尤尔根·哈贝马斯,美籍德国犹太人艾里克·弗洛姆等。 二、生态学的马克思主义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是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中最有影响的思潮之一。该派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生态危机的联系上对资本主义进行系统批判,通过重新解读自然的观念,力图赋予自然以历史和文化的内涵,并以这样理解的自然和文化概念来改造传统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理论,重新理解自然、文化、社会劳动之间的关系,以此重构历史唯物主义,并提出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制度理想——生态社会主义。这一流派旨在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及批判功能与人类面临的日益严峻的生态问题相结合,寻找一种能够指导解决生态问题及人类自身发展问题的“双赢”理念。主要代表人物有法国的安德列·高兹,美国的詹姆斯·奥康纳等。 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是最有影响的人本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流派之一,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出现的一种企图把存在主义和马克思主义调和起来,按照存在主义的精神解释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思潮。其代表人物除法国人让·保罗·萨特外,还有法国的列斐伏尔等。 民主社会主义 民主社会主义是社会民主党所宣扬的一种社会主义,是公开反对马克思主义的机会主义思潮。1899年伯恩斯坦在《社会主义的前提和社会民主党的任务》一书中,首次提出“民主社会主义”的概念。民主社会主义是世界各国社会党、社会民主党、工党所信奉的政治理论。而这些党派在二战以后,积极参与国家的政治、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造,为战后重建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们的基本理念和追求的基本价值是自由、平等公正、合作互助;他们的目的是建设政治民主、社会民主、经济民主并推进国际民主的“社会主义”,形成现代民主社会主义的理想模式,即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调控加上社会福利国家建设;他们实现的政治手段是民主。代表人物有德国的爱德华·伯恩施坦,俄国的梅德维杰夫等。 市场社会主义 市场社会主义是西方大约一个多世纪以来倡导和探索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相结合的道路与模式的思想理论。它既不同于以美国为代表的市场社会主义,也不同于以苏联为代表的计划社会主义的社会经济体制。它的主要特征是:1)把资源配置形式和社会制度分离开来。把计划机制、市场机制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分开来。他们认为,计划和市场都是资源配置的手段,与社会制度的性质是没有关系的。2)主张实行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市场社会主义反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存在,主张实行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如英国学者科亨认为:“市场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是因为它克服了劳动和资本的分离。在市场社会主义中,不存在一个不拥有资本的与劳动者相对立的资本家。”但他们对生产资料公有的具体形式有不同的看法,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在金融学中的应用

关于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与金融学研究的几点思考 姓名:郭一凡学号:220160930181 摘要:马克思主义是在人类丰富的知识成果的基础上产生出来的,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若仔细研究当代政治、经济甚至文化生活,发现马克思社会科学方法论在这些不同的领域都有所应用,有所渗透,有所体现。在金融学方面,可以发现很多重要的研究成果均受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影响,运用了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进行研究。马克思社会主义科学方法论之所以得到广泛应用是因为他是人类智慧的高度结晶,是系统科学的思维方式,对任何具体社会科学的研究都具有整体上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马克思;方法论;金融学 经济学就是一个研究经济行为和现象的分析方法框架,而金融学是经济学科下的一个具体学科,二者关系紧密。正应为如此金融学研究方法是一个被广泛讨论和研究的领域。在已有的研究中,金融学方法主要表现为两个层次的方法:其一,金融学是我们认识世界的方法,对于经济学作为一个学科的规范思维方法的讨论和研究,我们将之称为“方法之方法”,从“范式”的角度看,在一定的程度上,这一层次的方法是超越某一特定范式的;其二是金融理论中作为基本研究工具的方法,我们将之称为“工具性方法”。 马克思主义是在人类丰富的知识,成果的基础上产生出来的,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若仔细研究当代政治、经济甚至文化生活,发现马克思社会科学方法论在这些不同的领域都有所应用,有所渗透,有所体现。在金融学研究中,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发挥重要作用,对于我们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和时间作用。对于具体的社会科学研究具有直接指导作用的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既不同于传统社会科学方法论,也不同于作为一般哲学方法论的历史唯物主义,它是在积极扬弃传统社会科学方法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对国外马克思主义专业的一点认识

关于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专业,首先,是学科定位的问题,因为当代中国国外马克思主义这个学科在我们国内还处在摸索中前进的状态,关于学科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方法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和观点,这是完整系统的学科建设中面临的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是关于学科的研究目的问题,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对外马进行研究。英国学者伊格尔顿最近出了《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论述马克思主义在当今世界的科学性和正确性,而我们研究的目的是就是在将国外学者关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和观点介绍到中国的同时,重新审视、反思和确证我们所坚持的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坚定国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从而为我们国家的发展和进步服务。 第三个是关于学科的发展方向和队伍建设的问题。对国外马克思主义进行研究,我们首先要区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以及反马克思主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健全包括经典西方马克思主义后马克思主义以及东欧新马克思主 义等在内的学科体系;同时,针对队伍中存在的师资力量比较薄弱的问题,注重加强师资队伍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建设,不断提高国内外马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定位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主要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现实问题关系、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国外思潮的关系、国外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的关系。掌握本学科内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独立从事科研、教学、组织和管理及其他社会工作的能力。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内容是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相关的理论、思潮、流派的发生、演进及基本思想的学科。学科研究范围:苏东剧变的教训,世界社会主义的现状与前景研究,当代国外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当代国外左翼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评析,国外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流派研究。本专业目前设置两个研究方向:苏联东欧共产主义运动理论与实践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比较研究。 研究方法上,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也越来越趋向于综合化与跨学科化,有效地实现了在诸种复杂的要素之间的集聚与整合,实现了哲学与相关人文社会学科特别是政治学、政治经济学、历史理论、社会理论、生态学、女性学、地理学、建筑学等的交叉融合,而多学科、多视角并且多样化的探讨也使得问题的真实性全面呈现出来,进而形成富有解释与批判效应的研究成果。 。 目前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主题,是对当代资本主义、自由主义以及帝国主义的分析批判。相关的研究路向,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经典著作的解读,到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各路人物如卢森堡、希法亭、布洛赫、葛兰西、阿尔都塞、列斐弗尔、马尔库塞、阿多诺等的研究,也被进一步激活,对马克思主义及社会主义的理论、历史与现实的反思,对马克思主义当代性、乌托邦主义、民粹主义、社会民主主义以及历史修正主义的探讨,对劳动、一般智力、异化、拜物教等理论问题的讨论。

国内外马克思主义研究趋势评述

袁银传:近年来国内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趋势述评 一、国内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趋势 自2006年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建立以来,国内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 第一,突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综合性研究。传统的马克思主义三分法和分门别类的孤立研究,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内容,也不利于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理解。倡导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综合性研究,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界的普遍共识。 第二,突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文本研究和文本比较研究。近几年来,学界日益打破"以苏解马"、"以西解马"等传统模式,反对"以儒解马",强调以"以马解马",即以马克思恩格斯的文本为根据,对他们的思想进行解读,更加重视回归原文本。 第三,突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主要呈现两大发展趋势:一个是进一步深化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或专题化研究,特别是加强对科学发展观的专题研究;二是加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研究。今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研究趋势将进一步从十七大政治报告精神的政策解读向学理层面研究的深化。 第四,注重与国外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与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的交流与对话。全球问题的日益凸现、美国次贷危机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严重影响、以及资本主义内部矛盾的新变化迫切要求各国马克思主义学者加强交流与对话,而国内学术研究环境的日益民主化与开放化,国外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公开化、深入化,并产生了一系列研究成果,这些为我们与国外马克思主义学者的交流与对话起了促进和推动作用。 第五,注重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与思想政治理论课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特别是注重本学科如何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全面而坚实的学科支撑。目前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之间的关系,有三种代表性的观点:一是"重合论",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内涵和外延完全一致,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完全等同于、或者完全服务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二是"主从论",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只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一个方面,甚至只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六个二级学科之一的"思想政治教育"二级学科的局部任务。三是"渗透论",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一方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整体建设及各二级学科建设,应该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整体建设及各门课程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学科支撑;另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整体建设及各门课程建设,应该渗透到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整体及各二级学科具体建设和发展中,应该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任务。大多数学者认为,"渗透论"较为正确地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学科支撑的基本内容。 二、国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趋势 目前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者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正在形成新的热潮,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俄罗斯等国家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者的学术活动和研究成果尤其值得我们重视。英国的佩里?安德森、埃里克?霍布斯鲍姆、伊格尔顿、吉登斯、拉克劳、墨菲,法国的德里达、列菲伏尔、波德里亚、高兹,德国的哈贝马斯,美国的罗蒂、柯亨、普特南、诺曼?莱文等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尤其值得我们重视和注意。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一般与后现代主义、后殖民主义、社群主义、生态主义、消费主义以及正在兴起的"美国次贷危机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等的研究结合在一起。 就研究领域而言,国外特别是西方马克思主义近年来积极开展对新自由主义、新帝国现

(完整word版)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附:心得体会)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概述 引言:要概述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就必须搞清楚社会科学的含义、范围及其界定等;就必须搞清楚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性质,内容及其意义等;就必须结合中国的实际,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应用于历史的具体的中国实际;就必须客观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研究方法评价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理论。本论文将针对以上四个方面分别论述。 一、关于社会科学的认识 科学是人类反映客观世界的本质及其运动规律的知识体系,科学具有客观性、系统性、普遍性、实证性、开放性等特点。英美强调三分法: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德国为代表的欧洲大陆强调两分法:自然科学和精神科学,在中国社会科学的范畴指广义的人文科学。 (一)社会科学的性质及界定 社会科学是用科学的方法,研究人类社会的种种现象的各学科总体或其中任一学科。如社会学研究人类社会(主要是当代),政治学研究政治、政策和有关的活动,经济学研究资源分配。广义的“社会科学”,是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的统称。社会科学大体上包括︰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及社会心理学。在20世纪晚期,行为科学这一

术语越来越广泛地用于人们称之为社会科学的各个学科。那些喜欢采用这个术语的人之所以这样做,部分是因为可以把上述这些学科与一些也属于探讨人类行为的学科像体质人类学和语言学等更为密切地联系起来。[1] (二)社会科学的特点 社会科学的特点,我采用的是百科收录的观点,其他不同之处略有补正。 1、复杂性。社会科学所研究的社会事物(或社会历史现象)一般都是非常复杂的,它们受众多自然和社会变量的制约,而这些变量之间往往又是彼此相关的、非线性的关系。社会科学所研究的对象一般都具有自我组织、自我创造、自我发展的能力;社会事物的产生往往由偶然的事件或个别人物作为导火索,具有较强的随机性和模糊性. 2、依赖性。一般社会事物都是建立在众多自然事物的基础之上,或者与众多自然事物相联系,因此任何一门社会科学往往涉及众多自然科学领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自然科学的全面发展状态。自然科学如果没有得到充分发展,社会科学就难以在精确性和客观性上取得重大突破。 3、主观性。对社会事物的认识和评价要受到众多主观因素(特别是感情因素)的制约,而这主要取决于观察者与观察对象之间利益关系(特别是经济利益关系),各种社会科学因而很容易带有强烈的民族性和阶级性。这种由利益关系所引起的“先入为主”的主观因素

浅析中西方媒体新闻报道差异

兰州城市学院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比较新闻传播学》课程期末考试 浅析中西方媒体新闻报道差异——以“新华网”与《洛杉矶时报》对“中国人怎样过圣诞节”的报道 为例 学院名称:传媒学院 专业名称:新闻学 学生姓名:刘晶 任课教师:杨棪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查 《比较新闻传播学》课程论文评阅表 学生姓名刘晶专业新闻学班级103 论文题目 浅析中西方媒体新闻报道差异——以“新华网”与《洛杉矶时报》对“中国人怎样过圣诞节”的报道为例 总分评阅教师 评价指标及权重评语得分选题(10分) 论文结构(40分) 论文创新性(20分) 论证(20分) 语言(10分)

浅析中西方媒体新闻报道差异 ——以“新华网”与《洛杉矶时报》 对“中国人怎样过圣诞节”的报道为例 摘要:本文比较分析了“新华网”与《洛杉矶时报》2013年12月25日对“中国人怎样过圣诞节”的新闻报道,从报道类型、报道篇幅、报道内容、报道视角这四个方面,对两家媒体报道的差异进行比较与分析,得出中西方媒体在新闻价值、新闻受众观、消息来源的处理、新闻传媒的编排特色四个方面存在差异的结论。通过中西方媒体新闻报道的比较,认识不同媒介生态下新闻传播的特点,发现我国媒体的不足与弱点,从而有针对地改进、改革和完善我国的新闻传播事业及其运作。 关键词:中西方媒体新闻报道差异新华网《洛杉矶时报》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传播手段的不断提高,各国之间信息的交互也愈加频繁,公众获取信息的渠道也越来越广阔,人们可以在同一时间从不同国家的媒体获取他们想知道的信息。但是中西方国家由于历史原因、社会体制、文化差异等不同,中西方媒体对同一新闻事件的报道也存在差异。 各国的历史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历经千百年的历史文化沉淀所形成的传统文化节日更是反映了一个民族文化最真实的一面。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国家,传统节日对其国家、民族、甚至平民百姓来说都是历史的馈赠,这些节日是历史文化的沉淀,来源于生活,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民族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的最直接、最形象的反映。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全球化不断加快,东西方国家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人们之间的来往也越来越密切,对彼此国家的传统节日文化也越来越感兴趣。圣诞节属于西方传统节日,如今在中国已经备受重视,尤其是在年轻人当中备受欢迎。然而中国人怎样过西方的传统节日,这一话题也无疑会让西方人感兴趣。因此中西方媒体对“中国人怎样过圣诞节”这一事件的报道也颇具比较的价值和意义。

国外马克思主义学科前沿问题研究

国外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发展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所属的二级学科,是对当代国外有关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思潮和流派进行研究的学科。马克思主义的存在和发展是世界性现象,因此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为我国马克思主义者的研究和发展创新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验、教训和思想材料。借助各国学者对国外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进行的较为深入的和系统的研究,已取得的丰富研究成果,将大大推动世界范围内的马克思主义研究。 我国学术界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始于对经典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所谓经典西方马克思主义,大致是指产生和发展于20世纪20年代至60年代从卢卡奇到阿尔都塞的西欧马克思主义理论,后逐渐拓展到70年代的分析学、生态学和女权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这是学术界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对象的通常理解。产生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而又不同于苏联模式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归到“东欧新马克思主义”。所谓国外马克思主义则应该是国外出于各种目的研究马克思主义而形成的各种思想流派的总称。 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曲折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和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大背景下,当今世界已经并正在发生复杂而深刻的变化。苏东剧变后,世界历史前进的脚步并未停止,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正站在世界的战略全局,进一步阐明社会历史的发展方向。

1.研究重心转移 自20世纪70年代起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主要领域开始由西欧大陆向英美转移。早期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出现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植根于俄国十月革命以后和苏东社会主义国家开始走下坡路之前的西欧大陆,目的在于探索一条不同于俄国的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实现社会主义的道路,既批判现存的资本主义制度又批评了苏联的社会主义模式。但是随后相关研究开始走向衰落,与此同时,英美却不断涌现新的颇具影响的马克思主义研究成果,逐渐取代西欧大陆成为当今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重心领域。 2.研究领域扩大,注重与实践结合 现当代的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代表人物大多是在20世纪60年代的新左派运动中成长起来的左翼知识分子,他们与所在国的共产党联系较远,且大都是各个学科的知名学者,他们的研究不再受到过多的政治限制,领域也不再局限于哲学,而是扩展到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生态学等众多领域。 而世界各地的马克思主义者从不同的角度理解马克思主义,从而形成的不同的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流派,不仅在角度上有所扩展,而且不断用新兴出现的思潮来解释、重构马克思主义,反对教条性。他们理解到,理论是不变的,而现实却是在日新月异的变化着的,如果不重新用当代的实践来补充、发展理论,那么理论就迟早会变得不合时宜,应该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例如,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关于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综述

关于国内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综述 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部院系:哲学学号:2011013595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基于我国国情的对马克思主义的新创造,但要想追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本源,就要回到西方社会。当代西方学者也都对马克思主义有了自己的看法,形成了不同的派别,阐发着自己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并且马克思主义也与西方其他社会思潮相互融合,借鉴了许多科学的方法。那么,在中国学者们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他们有对此有何看法?本文以介绍国内学者对西方马克思研究的发展状况和方法的为主旨。 关键词:国内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综述 马克思用毕生精力所建构的马克思主义,以对自然界和人类的尊重与认识为基础,揭示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一般规律,确立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科学社会主义,而且从人的角度出发研究了人如何认识自然、社会等关乎整个人类社会的基础性问题。马克思主义作为研究一般性的关乎人类的问题的学说,却对人类的各个认识领域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特别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更成为社会主义制度得以实现的理论基础。我国的马克思主义与西方马克思主义都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所以,我国学者也积极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我国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历程也在发展中不断深化。 国内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随着翻译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外文文献的不断引进,在客观条件的优化下,国内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周嘉昕(2011)认为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作为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不同的阶段上呈现出不同的特点:20世纪80年代之前中国学界关于国外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并未获得独立的学术地位,处于初步译介和外在批判的状况;80—90年代中国学界依托“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而走向深化;新世纪以来学界关于国外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进入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阶段①。林艳梅(2010)认为近三年来,我国国内学者在“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欧陆马克思主义研究稳步推进,二是英美马克思主义研究引发热潮,三是苏东新马克思主义研究获新突破,四是后马克思主义研究引人关注,五是国外马克思学研究正在积极展开②。梁树发、彭冰冰(2008)认为近三年来,我国学者对“西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在对“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想发展脉络、“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方法、“西方马克思主义”主要流派的主要理论等方面的研究上取得了重要成果。 国内学者在总体上对西方马克思主义有着自己的理解,或者是从思想发展历程上,或者是从时代背景上对其发展历程进行整体脉络有着整体的把握。张之沧(2003)认为西方马克思主义有很多流派,根据其内在联系大致上可以分为四大类别:经验主义的马克思主义、黑格尔式的马克思主义、实验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和批判主义的马克思主义③。魏小萍(2005)从时代背景的角度把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大致从20世纪20年代至60年代,这一阶段的国外马克思主义以“西方马克思主义”著称。第二个阶段大致从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末,这一阶段的主要背景起始于以法国巴黎的“五月风暴”著称的一系列群众性政治运动。第三个阶段大致从20世纪90 年代初至今,这一阶段的主要背景是苏东剧变。苏东剧变后,有相当一批马克思主义的追随者转向了自由主义,与此同时也激发了另一些学者对马克思、马克思主义的兴趣④。张一兵、胡大平(2003)认为从总体上说,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逻辑经历了早期建构、人本主义转移和科学主义扭转过程,20 世纪60年代末以来已经终结⑤。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复习问题详解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复习范围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在社会历史研究中的革命变革? 马克思主义主张,研究社会历史必须研究社会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并根据这种物质生活条件说明政治、法律、美学、哲学、宗教等观点,即用社会存在去解释社会意识,这样,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创立了。唯物史观为研究社会历史指明了方向,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指导,在社会历史研究中实现了革命性的革命。 第一,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近代德国古典哲学的积极成果,创立了实践的、辩证的历史唯物主义哲学。 第二,马克思主义批判地继承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积极成果,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马克思在这个基础上创立了剩余价值论。 第三,马克思主义批判地继承了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积极成果,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奠定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基础上,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 第四,马克思主义批判地继承了法国复辟时期历史理论的积极成果。马克思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和阶级斗争学说。 因此。 2.什么是社会科学?社会科学研究活动的特点是什么? 社会科学是在近代以来逐步形成的,它以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力求揭示社会生活的发展规律,对社会生活作出科学说明和合理评价。具有以下特点: 1复杂性,社会科学所研究的社会事物或社会历史现象一般都是非常复杂的; 2依赖性,任何一门社会科学往往涉及众多自然科学领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自然科学的全面发展状态; 3主观性,对社会事物的认识和评价要受到众多主观因素影响,因而很容易带有强烈的民族性和阶级性; 4难验证性,社会事物一般有较长的运行周期,且在时间上具有不可逆性,难以进行重复性实验,因而难以验证。 3.如何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作为社会科学方法论具有真理性、科学性,因而我们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都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指导地位, 首先,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具有严格的科学性和意识形态的先进性。 其次,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极具综合性,是社会科学发展史上一种科学而完备的方法论。 二正确对待当代西方社会科学方法论, 要坚持辩证法以联系发展的眼光看问题,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和西方社会科学方法论都是社会科学方法论,在这个过程中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指导地位,同时对西方社会科学方法论进行正确的评价与借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发展自身。 三与时俱进地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 首先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是开放的科学体系,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科学本性。对象世界、人的实践都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要想保持并发展理论的真理性和科学性,就必须使其与对象的发展演变保持同步的更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