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张衡传》优秀教案

《张衡传》优秀教案

《张衡传》优秀教案
《张衡传》优秀教案

来,只能记一生中的主要事迹,同时显示他的品格特点。本文写了张衡在文学、科学、政治上的突出贡献,强调了他在科学方面取得的成就,其间穿插了对其为人品格的评价。全文重点突出,详略分明。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积累一定的文言知识。文言词句知识的归纳整理和迁移运用。

一、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衡少善属.文(属:连缀,连续)

2、而无骄尚

..之情(骄尚:骄傲自大)

3、公车特征拜.郎中(拜:授给官职)

4、衡不慕当世

..(当世:为世所用)

5、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无征:没有应验)

6、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

..(典宪:典章制度)

二、区别下列字的不同含义。

1、之:下有蟾蜍,张口承之.(代词,代铜丸)

乃知震之.所在(助词,无实义)

2、以: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用)

自此以.后(与“后”连用,表示时间的限制)

3、而: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表顺接)

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表转折)

三、翻译句子

1、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汉和帝)永元年间,被推荐为孝廉,没有去应荐;三公官署屡次召请去任职(他)也不去应召。

2、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

仪器的枢纽和机件制造的巧妙,都隐藏在酒樽形的仪器中,覆盖严密得没有一点缝隙。

3、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

暗中探知一些奸党分子的姓名,一下子全都抓起来,官民上下都很敬畏,赞颂河间地区政治清明。

四、拓展延伸

人物传记是文言文中常见的类别,而且多为官吏的传记,常涉及人宦海生涯中的升迁、调转、罢免等事。与现代汉语比较,古代官职变动用词具有词汇量丰富的特点。了解和掌握这些术语的含义、特点及规律,对于更好的阅读文言文具有很大的帮助。第一类:表示授予、提升的词语。

征:由君王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员;

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

荐、举:由地方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拜:授予官职;除:任命,授予官职;授:给予官职;

起:起用某人任以官职。擢:在原官职上提拔;

拔:提升没有官职的人。

第二类:表示调动官职的词语。

迁:调动官职,一般是提升调用;

转、调、徙:调动官职;

补:补任缺职;改:改任官职。

第三类:表示兼职、代理的词语。

兼:同时掌管,兼任;领:兼任;

署:代理,暂时担任;权:暂代官职。

第四类:表示降职、罢免的词语。

贬:降职;谪:被罚流放或降职;

出:离开京城外调(与“入”相对,古人一般以入京任官为荣);

左迁:降职;罢、免:罢黜、免去官职;

黜、废:废弃不用。

第五类:其他。

还有一些不表示职官的变动,但常常与职官结合在一起,可灵活翻译为执掌、主持的意思。例如:

知:调清河丞,寻知大谷县(1996年)

行:迁左丞,行徐州事(2000年)

主:掌管。例如《史记·吕太后本纪》:“太尉绛侯勃不得入军中主兵。”(勃:人名。)

【练案】

1.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

(1)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同()

(2)合盖隆起,形似酒尊()同()

(3)子墨衰绖(dié),梁弘御戎()同()

(4)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同()

(5)府吏见丁宁()同()

2.与“大将军邓骘奇其才”中“奇”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 B.吾得兄事之C.且庸人尚羞之 D.宁许以负秦曲3.指出下列句式的特点:

(1)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2)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3)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4)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5)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6)君何以知燕王

(7)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8)求人可使报秦者

(9)将军战河南,臣战河北(10)甚矣,汝之不惠

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二十四史乃是中华文化遗产的精华,而“前四史”,是二十四史中的精华。“前四史”是指:《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B.《两都赋》的作者是张衡,《二京赋》的作者是班固。二都与两京都指长安和洛阳。C.“征、拜、迁、转、徙、出”都可指调动官职。

D.中国隋唐以后的官职实行“三省六部制”,其中“三省”中负责执行国家的重要政令的机构和“六部”中负责军事、军政事务的机构分别是尚书省、兵部。

【课堂反馈】参考答案:

1.(1)禽通擒(2)尊通樽(3)衰通缞(4)乡通向(5)丁通叮;宁通咛

张衡传教案

《张衡传》教案 1、课程标准要求(选自“必修课程·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中有关要求) 8.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 9.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2、课程标准解读 第8条目标是从文体阅读角度提出对古代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要求,第9条目标是从语体角度提出对一般文言文阅读的要求,这两条目标是课程标准中对文言文必修课程提出的基本要求,不分年级层次,应贯穿高中三个年级。 第8条从学习古代文学作品的重要性和方法论两方面阐释。“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突出古代文学作品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方面的重要性,“体会”一词强调让学生在阅读中去体验和领会,强调了学习古代作品的真正意义和价值在于让学生在优秀文化的熏陶中,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奠定精神的底子。二理解和评价古代文学作品则需要“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的统一”,“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要求读者要有历史的眼光,看到那个时代对待自然、人生、社会乃至宇宙万象的历史合理性和必然性,吸收其合理内核,“从中汲取民族智慧”;但任何阅读又是当下的阅读,所以在评价古代作品的积极意义和历史局限时,应从当下社会语境出发,根据今天的价值标准作出理解和判断,即“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 第9条提出阅读文言文的基本目标和方法要求。首先,文言文阅读目标定位在“读懂”即“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所谓“理解词句含义”,课根据由易到难的层次分解为:说出此语境中的词句含义,能说出词句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能根据不同语境准确说出词句的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亦可根据不同的层次分解为:能大致复述文章内容,能准确翻译句子内容,能准确表达文章的基本内容和深层含义。其次,强调文意的理解离不开具体的语境,注重文言文阅读的实际能力,重点体现“文言语法知识要让学生在自己的实践中习得,而非在教师的理论指导中记忆”这一基本理念。“了解”意为“知道”,可以外显为行为动词“说出”;“梳理”则包含“积累——整理——总结”三个行动层级,体现对学生学习文言文基本方法的要求;“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可以结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考试说明》中要求掌握的常用实词、18个常用虚词、词类活用及4种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最后,强调古代诗文的学 习手段为诵读,要求学生在诵读和背诵中积累语感,积淀语文素养。 2、教材分析 《张衡传》是必修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它与《论无性造人》共同组成“探索科学奥秘”

《张衡传》鉴赏

《张衡传》鉴赏 《张衡传》以张衡“善属文”“善机巧”“善理政”为纲组织全文,显示了张衡作为文学家、科学家、政治家的才干与成就。范晔继承了司马迁、班固等人关于史传文写作的传统,并因人取事,因事敷文,形成了自己记写人物传记的特色。张衡一生行事众多,成就卓著,品格高尚,如何取其精又不失于偏,虑及全又不流于繁,写其形又得其神,确要费一番匠心。 叙学习,显示其成就的基础。张衡的朋友崔瑗曾称赞他说:“道德漫流,文章云浮。数术穷天地,制作侔造化。瑰辞丽说,奇技伟艺,磊落炳焕,与神合契。”张衡多才多艺,德高品洁,是和他的学习、实践分不开的。范晔写他的学习,说他“少善属文”,自幼聪颖明慧,而更突出了他的“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张衡系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人,而游学到“三辅”之地,并进入京城洛阳太学参观、学习。当时学界盛行的是“章句之学”,完全是一套陈腐的死学问,张衡涉足社会,不惜远游,目标远大,直入太学,这就使他达到“通五经,贯六艺”的地步。把五经、六艺都融会贯通了,他不是食而不化,也非固步自封,不仅读书本而且看实际,不只钻典籍而且研技艺,不单捧册页而且知世情。张衡贯古通今,知书识世,明道谙理,可是“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谦虚谨慎,既是取得重大成就的条件,也是为人处世的美德。作者仅用了三十四个字,就概及张衡学习的各个方面:内容、方法、精神、成就。这真可谓用墨精当得能收海于勺,缩龙成寸。作者先叙张衡的学习,为下文叙述他的善为人、善作文、善机巧、善理政奠定了基础。 叙品行,显示其高尚的节操。张衡对为官作宦,“从容淡静”;对贪官酷吏,嫉恶如仇;对科学技术,不遗余力。有的人把学问作为沽名之具,钓利之饵,登官之梯,而张衡参透人生,洁身自守,他辞谢了多次的举荐与征召。作者连用“连辟”“累召”“不行”“不就”“不应”等词语,强调了他的不慕利禄,无意仕途。后来的出仕,也只是“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一些从事科技、史学方面的业务性职务。“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他不想握权柄以抬高地位,居高位以谋私利。 张衡没有官欲,但并非没有官才。他有着敏锐的政治眼光,清醒的政治头脑,高明的政治手腕。他看到“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不惜花了十年工夫,模拟班固的《两都赋》,而写了《二京赋》。在《西京赋》和《东京赋》中,极力铺写了二京的所有宫室、动植物、游侠辩论之士、角牴大傩之戏,讽谏当朝的穷奢极侈。这是婉转的讽喻。有时他也挺身而出“上疏陈事”,“讽议左右”,向皇上直言进谏,弹劾奸佞。一旦由他掌握了一定权力,也就大力剪锄奸徒丑类。他出为河间王刘政的相时,看到刘政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他一到任就能“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收到“上下肃然,称为政理”的效果,可见张衡不仅具有如何做官的认识、理论,而且有着实际施行的本领。 张衡上究天文,下穷地理,精于历算,擅于机械,自然也洞察当时社会世情。官场之中,

《张衡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张衡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张衡传 范晔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 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 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 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 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 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 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 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 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 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

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节选自《后汉书》,有删节)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衡少善属文属:撰写 B.连辟公府不就辟:征召 C.安帝雅闻衡善术学雅:平素 D.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征:征兆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①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②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B.①十年乃成②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 C.①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②王好战,请以战喻 D.①于是皆服其妙②其孰能讥之乎

《张衡传》教案

15 张衡传 [ 文本扫描] 本文是一篇典型的人物传记,以翔实的文笔全面记述了张衡的一生,描述了他在科学、政治、文学等领域的诸多才能。而且详略突出,重点介绍了他在科学上的贡献,其间贯穿了作者对张衡品德的由衷景仰之情。层次清晰,条理分明,一位博学多才、从容淡泊的文人学者形象如在眼前。 语言凝练平实是本文的突出特点,作者写作时绝少用形容词,尽量抓住史实,描绘时惜墨如金,无一句赘言。但平实精谨中有精彩之处,如候风地动仪一段描写生动形象,说明作者胸中自有丘壑,所以能繁简得体,伸缩自如。也唯其如此,才能将张衡一生中在诸多领域中的大事交代得清楚详明,有条不紊。 张衡(78--139)东汉著名科学家和文学家。其作品《二京赋》、《四碧诗》等都有很高的文学价值。特别是他在科学上的成就更为出色,他是我国古代的科学家。他的“候风地动仪” 比欧洲地震仪早一千七百多年。他在政治和哲学上也有一定研究。1956 年郭沫若为南阳重修的张衡墓题词说: “如此全面发展的人物,在世界上亦所罕见。” 本文节选自《后汉书?张衡传》,作为一篇科学家的传记而节选,对原文有大量的删 节。《后汉书》是纪传体东汉史,也是杰出的历史散文,南北朝时南朝宋范晔撰。范晔原定编著百篇,仅完成帝纪十篇、列传八十篇,十志未及完成而因密谋拥护文帝弟刘义康做皇帝而死于狱中。后人将梁代所注的晋司马彪《续汉书》八志三十卷补入,遂成一百三十卷的今本《后汉书》。范晔的《后汉书》与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陈寿的《三国志》合称“四史”。均对我国的文学、史学有很大影响。[ 问题导引] 1.作为传记,它的一般写法是怎样的?本文是怎样写的? 提示:按照传记的体例,开头介绍人物的姓名、籍贯,如《廉颇蔺相如列传》、《柳敬亭传》都是。本文也是开头介绍姓名、籍贯,结尾写到他死的年代。所以本文是完全按照一般传记体例的写法来写的。 2.传记是记述一个人的生平的,是否意味着事无巨细都要写进文章去呢?本文是怎样处理人物材料的? 提示:传记记述一个人的生平,但并不等于也不可能把一个人一生的全部经历、事无巨细都写进文章去,而只能记述人物一生中的重要事件,同时显示出这个人的品格特点。本文先介绍了张衡的品格和他卓越的文学才能;重点写他一生中最突出的辉煌的科学成就,而在科学成就中尤其重要的是他首创的候风地动仪,最后介绍了他政治上的才干。文章这样处理材料,就使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3.张衡的高尚品德和杰出才能表现在什么地方? 提示:张衡的高尚品德表现在:(1)“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2)“从容淡静”,不慕世俗的虚荣,“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大将军“累召不应”,“不慕当世”;(3)品行端正,忧国忧民,作《二京赋》讽谏王侯,整治法度收拿奸党。其“才”高于世,表现在:一是“善属文”,写作著名的《二京赋》;二是“善机巧,作浑天仪,造候风地动仪;三是“善术学”,著有《灵宪》《算罔论》;四是善政事,为政机智果断,不畏权贵,“称为政理”。 4 .本文和《屈原列传》相比,有哪些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 提示:和《屈原列传》相比,两篇传记最大的共同点都是按时间顺序,截取重点片段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的一生,选材有详有略,重点突出。最大的区别是在表达方式上,《屈原列传》为了表现屈原的高洁的“志”“行”和寄寓作者的情怀,采用了叙议结合的方法,文笔充满感情,有抒情散文的特点,主观性较强。而《张衡传》以表现张衡的杰出贡献,简要概括其一生为主要目的,所以用说明性文字对张衡的文学

《张衡传》打印教案

张衡传 1、积累文言知识 2、了解张衡的成就,感悟张衡的人格魅力。 1、疏通文本,翻译句子。 2、了解张衡,感悟张衡 对“因入京师”中的“因”,“权移于下”中的“于”等字 词用法的准确把握。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刚才看到的是汶川大地震时的图片。08年的汶川大地震遇难6万9千多人,37万多人受伤。从触目惊心的图片也可以看出地震的危害特别大,因此人们想了解地震,预防地震。早在1900多年前,东汉时期的张衡对地震就很有研究,并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能检测地震的仪器——地动仪,这一项发明比欧洲早1700多年。今天我们学习《张衡传》,进一步走近张衡。 板书题目 学习这篇课文,我们要完成这样两个目标: 二:明确目标 1、积累文言知识 2、了解张衡的成就,感悟张衡的人格魅力。 上节课已经预习这篇课文了,同学们预习的怎么样呢,老师要检测一下,先请同学们齐读一遍课文。张衡传,开始。 三、检测预习 1、齐读课文 …… 同学们读的很流畅,字音把握的很准确,可以看出同学们很认真的预习了。我们掌握了字音,还要了解字义。请看多媒体,重点看红色和蓝色字的意义和用法。 (Ppt显示重要的字词)

2、解释字词: 文言知识归纳:见《教材解析》P 哪位同学解释第一自然段的字词? ……(可用笔做记录) Xx解释的怎么样,其他同学有没有不同的见解? …… 好,解释(补充)的很好。 问题预设:“因入京师”中的“因”解释成“趁机”还是“于是”? 如果是“于是”的话,表示一种承接关系,给人一种“水到渠成”的感觉,想一下张衡在三辅游学时,还不具备直接进入京师的能力,需要找到合适的机会,因此“趁机”比较符合他当时的身份。 下面看第二段的字词,这一段请哪位给解释? …… 刚才我们了解一些字词的意义和用法,但这样还不够,学习文言文,翻译句子更重要,考试时翻译占10分呢。 3、翻译句子 老师在文中选了4个句子供同学们翻译。翻译时除了解释字词的意义,还要注意文言句式、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等文言现象。

《张衡传》复习题及答案

《张衡传》复习题及答案 《张衡传》练习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A.属文(zhǔ)左冯(píng)征辟(bì) B.逾侈(yú)邓骘(zhì )不徙(xǐ) C.都柱(dōu )合契(q ì)陇西(lǒng) D.骸骨(hài)肃然(sù)收禽(qín )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一项是() A.不好交接俗人交接:与……交往B.连辟公府不就辟:征召 C.辄积年不徙徙:调动官职D.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视事:看、视察3.与“大将军邓骘奇其才”中“奇”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 B.吾得兄事之 C.且庸人尚羞之 D.宁许以负秦曲 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遂通五经”中“五经”是指:诗、书、礼、易、左传。 B.“贯六艺” 中“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 C.“拜、迁、转、徙”都是指调动官职。 D.《后汉书》与《史记》、《汉书》、《旧唐史》被称为“四史”。 D项中《后汉书》与《史记》、《汉书》、《三国志》被称为“四史”。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意思与现代汉语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A.举孝廉不行B.言甚详明 C.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D.覆盖周密无际 5.从句式结构看,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 A.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力算B.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C.未之有也D.果地震陇西 6.下列文化常识的解说有误一项是() A.三辅:汉朝称京兆尹,左冯翎,右扶风所管辖的长安附近的三个地区。B.孝廉:汉朝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被举荐之人称为孝廉。 C.班固《两都赋》中“两都”指长安和洛阳,而张衡的《二京赋》中的“二京”则不然。 D.乞骸骨:大臣年老了请求辞职为“乞骸骨”意思是请求赐还自己的身体回家乡去。 7.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虽才高于世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B.以精铜铸成验之以事 C.公车特征拜郎中京师学者咸怪其无证 D.因入京师,观太学伺者因此觉知 8.下列文句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译为:(他)常常显出稳重、淡泊、宁静的情态,不喜欢与庸俗的人交往。

《后汉书·张衡传》阅读训练及答案译文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 ....,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 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 .....,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 ..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伏,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 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 .....,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永初中,谒者仆射刘珍、校书郎刘騊駼等著作东观,撰集《汉记》,因定汉家礼仪,上言请衡参论其事,会并卒,而衡常叹息,欲终成之。及为侍中,上疏请得专事东观,收捡遗文,毕力补缀。又条上司马迁、班固所叙与典籍不合者十余事。又以为王莽本传但应载篡事而已,至于编年月,纪灾祥,宜为元后本纪。又更始居位人无异望光武初为其将然后即真宜以更始之号建于光武之初书数上竟不听及后之著述多不详典时人追恨之 4.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又更始居位/人无异/望光武初为其将/然后即真/宜以更始之号建于光武之初/书数上/竟不听/及后之著述多/不详典/时人追恨之 B.又更始居位/人无异望/光武初为其将/然后即真/宜以更始之号建/于光武之初书数上/竟不听/及后之著述/多不详典时/人追恨之 C.又更始居位/人无异望/光武初为/其将然后即真/宜以更始之号建于光武之初/书数/上竟不听/及后之著述/多不详典/时人追恨之 D.又更始居位/人无异望/光武初为其将/然后即真/宜以更始之号建于光武之初/书数上/竟不听/及后之著述/多不详典/时人追恨之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游于三辅”意为在三辅一带游学。“游”与“观太学”的“观”意思一样。汉朝以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为三辅,这三个地区在今陕西西安附近。 B.“举孝廉不行”意为张衡被举为孝廉,他却不去应荐。汉朝由各地学校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被举荐的人称为“孝廉”。 C.“阳嘉元年”中的“阳嘉”,是汉顺帝的年号,文中的“永和”“永初”也是汉代帝王的年号,用以纪年。年号纪年法是我国古代常见的纪年方法。 D.“上书乞骸骨”意思是给朝廷上书,请求辞职回家。在封建社会,大臣年老了请求辞职为“乞骸骨”,意思是请求赐还自己的身体,回家乡去。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完整word版)《张衡传》教学设计

《张衡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传记文章的特点,学习本文记人叙事详略安排得当的写法。 2、掌握课文中所涉及的文言词句知识和文史、文化常识。 3、了解张衡的品格和他在科学、文学、政治各方面的贡献,学习他刻苦求学、科学务实、追求真理的精神。 【教学重点】 1、记人叙事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2、文言词句知识的归纳整理和迁移运用。 3、文史、文化常识。 【教学难点】 掌握课文中所涉及的文言词句知识和文史、文化常识。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早在1700年前,当西方各国对地震尚处于迷惘无知的时候,张衡已经能准确地测知地震了。张衡开创了世界地震学的先河。历史和人民对张衡作出了多高的评价呢?1956年10月,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曾题词道:“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请看范晔在《后汉书》中是如何记载张衡事迹的。 二、知识积累 1、知人物:作家及张衡简介 《后汉书》纪传体东汉断代史,共一百二十卷,包括本纪十卷、传八十卷、志三十卷。纪、传为南朝宋范晔撰。志为晋司马彪撰,一般称《续汉志》。 范晔(398——445)南朝宋史学家,曾任尚书吏部郎、左卫将军、太子詹事。后来因为刘义康谋反案的牵连,被处死。他根据前人撰述的几十种有关后汉的历史著作,编写成《后汉书》,内容充实,文笔简练生动,对考核史实有参考价值,并具有较高文学价值。后世称赞其文笔“简而且周,疏而不漏”,王应麟则说“史裁如范,千古能有几人?”《后汉书》为“前四史”之一。初中课文《乐羊子妻》便节选自《后汉书》。

张衡(78——139)东汉著名文学家、科学家、政治家。在文学方面,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颗光辉灿烂的明星,代表作《二京赋》(《东京赋》、《西京赋》的合称)。艺术方面,他居东汉时期著名的六大画家之首。地震学方面,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测定地震及其方位的“候风地动仪”,比欧洲早1700多年。天文学方面,他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用水力推动的大型观察星象的天文仪器“浑天仪”;著有《浑天仪图注》和《灵宪》等书,画出了完备的星相图;提出了“月光生于日之所照”的科学论断。地理学方面,绘制有完备的地形图,并研制出“记里鼓车”、“指南车”等。数学方面,著有《算罔论》,并计算出圆周率的值在3.1466到3.1622之间,比欧洲早了1300多年;气象学方面,制造出“候风仪”预测风力、风向,比西方的风信鸡早1000多年。机械学方面,他制造的“独木飞雕”是世界上最早的飞行器,还制造出土圭(日影器)、活动日历等。张衡在科学文艺方面所做的杰出贡献,使他成为世界上光彩夺目的科学与文艺的双子星。1956年,郭沫若为南阳重修的张衡墓题词时说:“如此全面发展的人物,在世界上亦所罕见。”为了纪念张衡的功绩,人们将月球背面的一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将小行星1802命名为“张衡小行星”。 2、文体知识 《张衡传》是一篇精彩的人物评传。传,传记,记叙的内容是一个人的生平事迹。传记要突出传的特点,除了介绍人物姓名、籍贯之外,还必须选择人物一生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事件,叙述他的为人及对社会的影响。传记的基本特点:翔实而典型的文字记录和朴实而形象的文学色彩。传记的种类:自传、传、小传、评传、别传、外传等。本文属评传:既记叙人物的事迹,又评介与探讨人物的思想状况、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思想发展过程和对人类的贡献。传记叙述一个人的生平,并不

《张衡传》公开课教案

《张衡传》教案 《张衡传》教案教书人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范晔及《后汉书》。 (2)梳理掌握文言知识及相关文体文化知识,疏通文意,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 (1)学习人物传记写人叙事的方法,说明事物的方法以及详略得当的剪裁方法。 (2)采用质疑导读法,让学生在自读实践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 通过探究张衡成为世界史上罕见的才华横溢、全面发展的伟大科学家的原因,引导学生学习张衡的高尚品德和刻苦钻研、注重社会实践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张衡在文学、科学、政治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从而了解传记文学的写作特点。 2、体会本文凝练简洁的语言。 教学策略: 1、设计艺术:郭沫若曾评价张衡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让学生课前搜集资料,课文,以我看张衡为题,在班里做一次三分钟演讲。 2、重难点突破方法:诵读法、点拨法、质疑导读法、探究法、旧知归纳法。 教学计划: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疑难词句的处理。 2、探究张衡的高尚品德和杰出才能表现在什么地方。文章重点记叙了张衡的科学成就。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同学们,我们在小学二年级就学过一篇文章《数星星的孩子》,可见主人公从小就对天文感兴趣,长大后刻苦钻研天文,成了著名的天文学家。今天我们通过学习范晔《后汉书》中的《张衡传》一文,进一步了解和认识这位被郭沫若先生称为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的汉代科学家张衡。 二、问题设置: 1、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张衡的?文章记叙的重点是什么?(采用明段意分段法,理清文章结构。) 2、张衡的高尚品德和杰出才能表现在什么地方? 3、张衡为什么有如此的文学才华?(让学生文章原句多角度探究问题原因。教师巧妙运用质疑导读法,鼓励学生将疑难问题分解成三个小问题,逐步启发引导,让学生学会文句自己组织答案。) 师问(1)张衡博通经典,才学非凡,在文章第一段找出相关语句,并概括说明其中原因。 启发:(2)张衡成为博学多才的伟人,除了上述原因外,还有哪些原因? 生: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学生查字典,疏通难点从容淡静)不慌不忙,镇静,淡泊宁静。 译文注释为:举止稳重,神态淡泊宁静。

《张衡传》导学案(教师版)

编号:使用时间:年月日班级:小组: 第四单元 第13课张衡传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识记关于张衡、范晔以及历史传记的相关常识。 2、自主学习,通读全文,疏通字音。 3、利用所学过的文言文知识疏通第一段文章词句。 预习案 Ⅰ文本辅读 一、走近作者: 范晔(398~445),南朝宋史学家。字蔚宗,顺阳(今河南淅川东)人。博涉经史,善属文,能隶书,晓音律。始为尚书吏部郎,后左迁宣城太守不得志,累迁太子左卫将军,意志不满,与鲁国孔熙先谋逆,伏诛。他根据前人撰述的几十种有关后汉的历史著作,编写成《后汉书》。此书内容充实,对考核史实有参考价值。文笔简练生动,议论部分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文气流畅,既具史学识见,又有较高文学价值。刘知几称赞《后汉书》“简而且周,疏而不漏”(《史通·补注》),王应麟则说“史裁如范,千古能有几人?”《后汉书》为“前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之一。初中课文《乐羊子妻》节选自《后汉书》。 二、了解传主: 张衡(78~139),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今河南省南阳市),曾任尚书和河间相等职,是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科学家、文学家、发明家和政治家,在世界科学文化史上树起了一座巍巍丰碑。 在地震学方面 ......,他发明创造了“地动仪”(公元132年),是世界上第一架测定 地震及方位的仪器,比欧洲早1700多年。在天文学方面 ......,他发明创造了“浑天仪”(公元117年),是世界上第一台用水力推动的大型观察星象的天文仪器,著有《浑天仪图注》和《灵宪》等书,画出了完备的星象图,提出了“月光生于日之所照”的科学 论断。在文学方面 .....,他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颗光辉灿烂的明星。名著《东京赋》和《西京赋》,合称《二京赋》,描写了东汉时期长安和洛阳的繁华景象,讽刺了官僚贵族荒淫无耻的寄生生活。《南都赋》生动地描绘了当时南阳郡的社会面貌、人民生活和民间风俗。此外还著有《定情赋》《同声歌》《思玄赋》《归田赋》《四愁诗》等30 余篇。在地理学方面 ......,他绘制有完备的地形图,并研制出了“记里鼓车”“指南针” 等。在数学方面 .....,他著有《算罔论》,并计算出圆周率的值在3.1466和3.1622之间。这和今天大家知道的圆周率虽稍有误差,但在1800多年前就能有这样精确的计算,不

张衡传重点学习的教案.doc

张衡传教案 张衡传教案 (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张衡一生在科学、文学、政治等方面对人类文明发展做出的杰出贡献,学习张衡的高尚品德和刻苦专研的精神。 (2)掌握文中涉及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和文化常识。 (3)掌握叙述、说明的方法及详略得当的处理方法。 2、能力目标 (1)指导学生准确朗读,从而培养语言感知能力。 (2)结合语境分析语句,从而积累文言知识,培养学生语境意识。 (3)对人物进行概括评价,从中体会传记记人叙事详略安排得当的写法。 3、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意识。 (2)学习张衡的高尚品德和刻苦专研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分析语句积累重点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 2、分析评价张衡的品德和精神。 【教学策略】 1、设计艺术:以郭沫若对张衡的评价——“全面发展”的人 为切入点

2、重难点突破方法: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熟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认识张衡的品格及文学才能。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从中国历史博物馆里陈列的候风地动仪模型和郭沫若在张衡基碑 上的题词说起。在中国历史博物馆里陈列着候风地动仪的模型。早 在 1800 年前,张衡发明制造了世界上第一个候风地动仪。这个仪 器早已毁于西晋战乱之中,现在陈列的候风地动仪模型,是现代科 学家王振铎等人根据《张衡传》中对候风地动仪的介绍说明用木料 制成的。 1959 年党和政府重修张衡墓时,郭沫若在墓碑上题词道: “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上亦罕见。” 二、解题 1、“传”:传记 . 记述的内容是一个人的生平事迹。传记要突出 传主的特点。 范晔 (398-445) 南朝宋顺阳 ( 在今河南浙川东 ) 人。他根据前人撰 述的几十种有关后汉的历史著作编写成的《后汉书》,起于刘秀起 兵推翻王莽,终于汉献帝禅位于曹丕,详载了东汉195 年的历史, 与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陈寿的《三国志》合称 “四史”,盛行于世。对我国的文学、史学有很大影响。 2、范晔 (398-445) 南朝宋顺阳 ( 在今河南浙川东 ) 人。他根据前人 撰述的几十种有关后汉的历史著作编写成的《后汉书》,起于刘秀 起兵推翻王莽,终于汉献帝禅位于曹丕,详载了东汉 195 年的历史,与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陈寿的《三国志》合称“四史”,盛行于世。对我国的文学、史学有很大影响。

一轮复习学案:《张衡传》一轮复习学案(含答案)20.06XX (2)

《张衡传》复习学案 【复习目标】 1、归纳掌握“就、善、奇、患”等词的一词多义。 2、理解并翻译文中重点句子。 3、积累识记官职升降转调的词语和文化常识等内容。 【课前复习指导语】熟读课文,结合课文下的注释,翻译课文,并在课文上圈出重要的文言现象,并做批注。 【自学复习检测】 一、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古今异义的古义。 1.常从容 ..淡静 古义: 今义:不慌不忙,沉着,镇静。 2.举孝廉不行 .. 古义: 今义:不可以,不被允许。 3.公车特征 ..拜郎中 古义: 今义:可以作为人或事物特点的征象、标志等。 4.覆盖周密 ..无际 古义: 今义:周到而细密。 5.振声激扬 .. 古义: 今义:激动昂扬;激励使振作起来。 6.寻其方面 .. 古义: 今义:相对的或并列的几个人或事物中的一部分叫一个方面。 7.衡下车 ..,治威严

古义: 今义:从车上下来。 答案 1.言谈举止适度得体。2.不去(应荐)。3.特地征召。4.四周严密。5.声音激越响亮。6.方向。7.官吏初到任。 二、识别加点字的词类活用类型并解释。 (一)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动词 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 2.名词作状语 时.天下承平日久() (二)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妙尽璇机之正.() 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答案(一)1.递眼色 2.当时(二)1.道理,规律 2.以……为奇 三、一词多义 1.就 ①连辟公府不就() ②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③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 ④金就砺则利() ⑤瞬息可就() 答案①赴任,就职②看,观赏③成功④靠近,接近⑤完成 2.善 ①衡少善属文() ②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③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④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范晔——《张衡传》学案

《张衡传》学案 主备人:王璐 学习目标: 1、掌握重点文言基础知识。 2、学习记叙和说明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3、了解张衡一生对人类文明发展做出的杰出贡献,学习张衡的高尚品德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学习重点:掌握重点文言基础知识。 学习难点: 1、学习记叙和说明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2、了解张衡一生对人类文明发展做出的杰出贡献,学习张衡的高尚品德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学习过程: 课前知识预习 一、走近作家 范晔(398~445年),字蔚宗,南朝宋顺阳山阴(浙江绍兴)人,历史学家。他根据前人撰述的几十种有关后汉的历史著作,编成《后汉书》。内容充实,文笔简练生动,对考核史实有参考价值,并具有较高文学价值。后世称赞其文笔“简而且周,疏而不漏”。 他在南朝刘宋时期,曾任尚书史部郎等职。少年好学,博通经史,善为文章。后因密谋拥戴文帝的兄弟刘义康被处死刑,死时才48岁。 二、走近传主 张衡(78——139)东汉著名文学家、科学家、政治家。在文学、艺术、地震学、天文学、地理学、数学、气象学、机械学等方面都颇有建树。字平子。河南南阳西鄂人。曾两度担任执管天文的太史令。精通天文历算,创制世界上最早的利用水力转动的浑天仪和测定地震的地动仪。文学作品有《二京赋》,《四愁诗》。《二京赋》(《东京赋》、《西京赋》)描写洛阳,长安的繁华,讽刺贵族官僚的荒淫无耻,描述了一些民情风俗,表现了作者对封建统治危机四伏的深刻忧虑。 三、文体文化常识 1、前四史: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范晔的《后汉书》、陈寿的《三国志》。 2、二十四史:指从《史记》到《明史》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除《史记》为通史,其余皆是断代史。 3、经、传:“经”批儒家的经典著作;“传”指解释儒家经典著作的文字。 4、史书体例分类:纪传体(《史记》)、编年体(《左传》)、国别体(《国语》)。 5、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6、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 四、基础知识: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范晔.()属.文()璇.机( ) 算罔.论( ) 蟾蜍 ..()()连辟.公府()邓骘.()合契.若神()河间相.() 五、熟读课文,结合课后注释,扫清阅读障碍。

张衡传学案-答案.docx

《张衡传》学案 备课人:XXX 审定:高一年级语文组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能用普通话准确、流畅地朗读文本,在理解的基础上,整体感知文本内容。 2. 理解文本中重要文言实词的意义,大致疏通文意,读懂文章内容。 3. 了解张衡在各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学习他刻苦求学、科学务实、追求真理的精神。 【自主学习】 一、相关文学吊识 1. 关于范晔 范晔(398?445),南朝宋史学家。字蔚宗,顺阳(今河南淅川东)人。根据前人撰述的几十种有关 后汉的历史著作,编写成《后汉书》。此书内容充实,对考核史实有参考价值。文笔简练生动,议论部分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文气流畅,既具史学识见,又有较高文学价值。刘知几称赞《后汉书》“简而且周,疏而不漏”(《史通补注》),王应麟则说“史裁如范,千古能有几人?”《后汉书》为“前四史”之一。 2. 关于张衡(见材料补充) 3. 关于人物传记: (1)传记的特点: 作为传记,除了介绍人物姓名、籍贯之外,还必须选择人物一生中最具有特征的事件,叙述他的为人 及其对社会的影响。由于传记不同于史料,所以人物必须“活跃”,有可感性。传记的基本特点:翔实而典 型的文字记录和朴实而形象的文学色彩。 ⑵传记的种类:自传、传、小传、评传、别传、外传等。 本文属评传:既记叙人物的事迹,又评介与探讨人物的思想状况、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思想发展过程和对人类的贡献。 (注意:传记叙述一个人的生平,并不在于也不可能把一个人的一生的全部经历,事无巨细都写下来,只 能记一生中的主要事件,同时显示他的品格特点。) 二、疏通课文大意,归纳文言知识点。 1、通假字 ①员径八尺(员通“圆”)②形似酒尊(尊通樽) ③一时收禽(禽通擒,擒拿) 2、古今异义词 ①举孝廉不仃。古:不去赴任。今: 不可以 ②衡下车古:官吏初到任。今指从车上下来 ③常从容淡静。古:言行举止适度得体。今:不慌不忙,沉着镇定。 ④公车特征拜郎中。古:特地征召。今: 可以作为人或事物特点的征象标志 ⑤覆盖周密无际。古:四周严密。今: 周到细致 ⑥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古:方向今:事情或事物的一面 ⑦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古:篆,篆策文, 文通“纹”花纹今:汉字的一种书体 ⑧振声激昂古:清脆响亮今:激动昂扬或激励使振作起来 【合作探究】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 这篇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张衡的?文章的记叙重点是什么? 明确:第一部分(第1段),记述张衡的学业、品德和文学上的成就。 第二部分(2?4段),介绍张衡在科学技术上的成就。 第三部分(5?6段),介绍张衡在政治上的才干。 记叙的重点是张衡在科学上的才能和贡献。 2. 张衡的高尚品德和杰出才能表现在什么地方? 张衡的高尚品德表现在: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张衡传》教案

张衡传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张衡一生在科学、文学、政治等方面对人类文明发展做出的杰出贡献,学习张衡的高尚品德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2)掌握文中涉及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和文化常识。 (3)掌握叙述、说明的方法及详略得当的处理方法。 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准确朗读,从而培养语言感知能力。 (2)结合语境分析语句,从而积累文言知识,培养学生语境意识。 (3)对人物进行概括评价,从中体会传记详略剪裁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张衡的高尚品德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分析语句积累重点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 2.分析评价张衡的品德和精神。 【教学策略】 1.设计艺术:以传记为切入点 2.重难点突破方法: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 【课前预习】 自主翻译 【教学内容】 熟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认识张衡的品格及文学才能。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2分钟) 从今天开始,我们就进入一个新的单元,进入一个新单元我们应该先干嘛? 翻开课文55页,打开单元导读。 告诉老师,第四单元我们要学习什么?(人物传记)好,那我们这个单元学习的人物传记都是选自哪里的?《史记》《汉书》,这些传记的主人公都干了些什么,能让后人为他们写传?要么政绩突出,要么品德高尚,或者是文学才干名垂青史,才能使后人景仰、追慕,为他写传。 单元导读还告诉我们,要如何学习这些作品呢?(要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结合时代背景,把握人物身上的闪光之处,体会作者对笔下人物的感情倾向) 要注意什么?这些传记多样的叙事写人手法,体味文章的风格和韵味。 那我们今天呢,就以《张衡传》为第四单元开篇。 二、人物简介(3分钟)

人教版必修四:《张衡传》教案

张衡传 【教学目标】 1. 了解传记文章的特点,学习本文记人叙事详略安排得当的写法。 2. 掌握课文中所涉及的文言词句知识和文史、文化常识。 3. 了解张衡的品格和他在科学、文学、政治各方面的贡献,学习他刻苦求学、科学务实、追求真理的精神。 【教学重点】 1. 记人叙事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2. 文言词句知识的归纳整理和迁移运用。 3. 文史、文化常识。 【教学难点】掌握课文中所涉及的文言词句知识和文史、文化常识。 【教学程序与教学内容】 一、导入 从中国历史博物馆里陈列的候风地动仪模型和郭沫若在张衡基碑上的题词说起。在中国历史博物馆里陈列着候风地动仪的模型。早在1800 年前,张衡发明制造了世界上第一个候风地动仪。这个仪器早已毁于西晋战乱之中,现在陈列的候风地动仪模型,是现代科学家王振铎等人根据《张衡传》中对候风地动仪的介绍说明用木料制成的。1959 年党和政府重修张衡墓时,郭沫若在墓碑上题词道:“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上亦罕见。” 二、解题 “传”:传记. 记述的内容是一个人的生平事迹。传记要突出传主的特点。 比较“传”的不同含义:

《张衡传》《左传》 《廉颇蔺相如列传》《诗集传》 (传记)(传记) 张衡,作为一个伟大的学者,在中国历史上是罕见的;作为一个伟大的科学家,在世界历史上也是突出的。他在政治、文学与自然学诸方面都有重大的贡献。他在书法、绘画上也有成就。他尤其注重实验科学的研究和发明创造,其发明的候风地动仪比欧洲人第一次制出地震仪要早1700 多年。他的这一伟大成就,至今为世界所公认。课文节选自《后汉书张衡传》。 《后汉书》作者范晔,字蔚宗,南朝宋顺阳(今河南淅川县东人)人,历史学家。博涉经史,善属文,能隶书,晓音律。始为尚书吏部郎,后左迁宣城太守。不得志,乃删众家汉书,成一家之作。累迁太子左卫将军,意志不满,与鲁国孔熙选谋逆,伏诛。初中课文《乐羊子妻》变节选自《后汉书》。 三、导读全篇,掌握内容、结构、写法 1. 逐段阅读 课文以时间先后为顺序,介绍传主的生平事迹。全文包括五个自然段,各段内容各有侧重。 (1) 写张衡的文学才能、廉虚高洁的品格,以及他既关心国家而不慕荣利的性格。 ①姓氏,医藉贯。按传记惯例,开篇即用判断句式介绍人物的姓氏、藉贯。 ②博通经典,才学非凡。用“遂”连续上下句道出其中原因。 游三辅、观太学通五经、贯六艺 因── ── ── ── ──→果 ③谦虚、踏实治学精神。这是他取得伟大成就的思想基础。

张衡传复习学案教师

《张衡传》期末复习学案(一) 编制:张伟伟 审核:李峰 一、文学文化常识 1.范晔(398~445),字蔚宗,顺阳(今河南省淅川)人。南朝宋著名历史学家。他根据前人撰述的几十种有关后汉的历史著作,编写成《后汉书》。《后汉书》的记述,起于刘秀起兵推翻王莽,终于汉献帝禅位于曹丕,详载了东汉一百九十五年的历史。该书既具史家识见,又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司马迁(西汉)的《史记》、班固(东汉)的《汉书》、范晔(南朝宋)的《后汉书》、陈寿(西晋)《三国志》合称为“前四史”。 2.“五经”是指《诗》《书》《礼》《易》《春秋》五部儒家经书。 “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等六种学问和技能。 3.① 征:由君王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员; 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 荐、举:由地方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拜、除、授:授予官职; ② 迁:调动官职 ; 转、调、徙:调动官职 ; ③ 贬:降职; 谪:被罚流放或降职; 出、放:离开京城外调(与“入”相对,古人一般以入京任官为荣); 左迁:降职; 罢、免:罢黜、免去官职; 黜、废 : 二.文言知识 1.重点实词 衡少善属.文,游. 于三辅 连缀,写 游历游学 遂通.五经,贯. 六艺 通晓 举孝廉..不行 汉朝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以官职,被举荐之人称为孝廉 连辟.公府不就 征召 时天下承. 平日久 连续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 平素,向来 公车特征拜. 郎 授予官职 再迁.. 为太史令 两次升迁 妙尽璇机之正. 道理 再转.. 复为太史令 两次调动 辄积年...不徙. 总是 多年 提升 中有都.柱 大 施关发. 机 拨动 其牙.机巧制. 发动机件的枢纽 形制、构造 合契.. 若神 合符,相合 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都 应验 出. 为河间相 京官外调 阴. 知奸党名姓 暗地里 称为政理.. 政治清明 视事.. 三年 治事,任职 上书乞骸骨... 请求退休 征拜.. 尚书 征召 授予官职 永和四年卒. 去世 2.通假字 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傅会”同“附会”组织文句 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 “员”通“圆” 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 “禽”通“擒”捕捉 3.词类活用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奇:意动用法,以为……奇 4.古今异义 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古义:言语举止适度得体)(古义:结交) 永元中,举孝廉不行 (古义:不去赴任) 公车特征拜郎中 (古义:指名征召) 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 (古义:方向) 覆盖周密无际 (古义:四周严密) 衡下车,治威严 (古义:官吏初到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