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当代西方经济学各流派主要观点分析

当代西方经济学各流派主要观点分析

当代西方经济学各流派主要观点分析
当代西方经济学各流派主要观点分析

新经济自由主义学说体系概述

【摘要】经济自由主义,源于法国的重农主义和英国的亚当·斯密。发展于二

战后凯恩斯主义政府干预无法解释的“停滞膨胀”。其间形成了与凯恩斯主义相抗衡的各种新自由主义流派。其主要有货币学派、理性预期学派、供给学派、哈耶克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体系、弗莱堡学派、公共选择学派、新制度经济学派、新经济史学派、法律经济学派。新自由主义学派众多,观点不一,文章就每学派的主要理论观点的切入点、政策主张以及自身独有的视角等方面做出了相应的综合性评述。

【关键词】经济自由主义经济自由市场经济国家干预

经济自由主义,源于法国的重农主义和英国的亚当·斯密。他们分别用“自由秩序”和“看不见的手”论证了自由竞争的可行性和合理性。边际革命之后,经济自由主义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新古典学派的代表人物用“边际”、“均衡”等基本概念为分析工具,详细说明了自由竞争条件下的经济运行机制。然而当大喜新自由主。义的出现和流行并不是古典自由主义的简单继续,而是发生于古典自由主义的危机和衰落之后。在1929—1933年爆发了一场空前的世界经济危机,随着凯恩斯《通论》的发表,主张政府干预的经济主张在资本主义世界得到了较大范围的认可。但二战后出现的“停滞膨胀”则是凯恩斯主义政府干预无法解释的。于是便形成了与凯恩斯主义相抗衡的各种新自由主义流派。主要有货币学派、理性预期学派、供给学派、哈耶克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体系、弗莱堡学派、公共选择学派、新制度经济学派、新经济史学派、法律经济学派。

一、新经济自由主义各流派概述

(一)货币学派

货币学派又称货币主义、现代货币主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凯恩斯主义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虽然对于刺激资本主义的发展,缓和经济危机起到了很大作用,但同时也引起长期持续的通货膨胀。而到了1960年代后期,美国的通货膨胀急剧发展,以致到了1970年代初,出现了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并发的“停滞膨胀”局面。在此背景下货币主义在美英等国异军突起。

货币主义以弗里德曼教授所提出的货币需求理论为理论基础。其根据影响货币续期的各相关因素建立了货币需求函数Md/ P =f(Yp,W,rm, rb , re , 1/p·dp/dt,u)。弗里德曼在实证经济学方法论的基础上,运用了大量的实际统计资料,从而得出货币需求主要取决于恒久性收入而非消费者的一时收入这一重要理论。货币学派认为,由于恒久性收入具有高度的稳定性,所以受恒久性收入支配的货币需求也是高度稳定的。这不同于凯恩斯主义关于货币需求主要受利率的影响,货币流通速度由于投机动机的作用而极不稳定的观点。因此货币学派认为政府为了克服经济危机而采取的财政政策(例如减税,降低利率)可能是无效的。货币主义认为,“货币数量对实际经济体系的影响,其传导机制是通过比较广泛的资产选

择引起的各种金融资产、实物资产,债务和耐久性消费品的相对价格变化而起作用的,而非凯恩斯主义的利率传导机制”。【1】

在对通货膨胀和失业问题上,货币学派认为菲利浦曲线所反映的通货膨胀和失业的关系,只有在短期内一定条件下才存在,在长期中根本不能成立。在封闭经济(舍去对外贸易和国际收支活动)下,弗里德曼认为“通货膨胀和经济的低速增长是政府庞大化的产物,两者有相互强化的力量”;而在对外开放的条件下,通货膨胀可以从一国传递到另一国。

货币学派的经济主张是建立在现代数量学说的理论基础上的,反对国家过多地干预经济,鼓吹经济自由是货币主义经济政策主张的基调。其经济政策主张主要有: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收入指数化方案;实行浮动汇率制。

(二)理性预期学派

理论性预期学派又称合理预期学派,是从货币主义中分离出来的一个经济流派。所谓理性预期,“它是单个经济单位在形成预期时使用了一切有关的、可以获得的信息,并且对这些信息进行理智的整理。”理性预期理论有两个显著地特点:1、人们对经济未来的变化理性预期总是尽可能最有效的利用现在的所有可以被利用的信息,而不是仅仅依靠过去的经验和经济的变化,而且,经济主体会注意到政策的变化,并会适时的改变自己的决策;2、理性预期理论并不排除现实经济生活中得不确定性因素,也不排斥不确定因素的随机变化会干扰人们预期的形成,但其更强调一旦人们发现错误就会立即做出正确的反应,纠正预期中的失误。

理性预期学派的理论基础是其推出的不变性命题。认为“货币供给中的可预期部分对就业、产量或其他实际变量均无影响,其中不能被预期的部分或货币供应量意外地不规则变动,虽然能够对上述变量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其作用只会加剧经济的不稳定与波动”。【2】

理性预期学派的经济周期波动理论同样是建立在不变性命题的基础上的,该学派认为,价格的波动有两方面:其一是一般价格水平的波动;其二是相对价格的波动。当市场上货币供应量由于各种原因突然增加,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经济主体误以为是相对价格的波动,从而扩大生产,导致经济的繁荣,然而,一旦经济主体意识到自己的预期错误时,就会减产,由于大规模的减产而走向、爆发经济危机。

理性预期学派的政策主张的主要原则是:经济如果不反复遭受政府的冲击,就基本上是稳定的。因此理性预期学派提出过多的政府干预只能引起经济的混乱,为保持经济稳定,唯一有效地方法就是尽量减少政府对经济生活的干预,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政府的任务只是在于为私人经济活动提供一个稳定的可以使人充分了解的良好环境。

(三)供给学派

供给学派的理论基础是古典经济学的“萨伊定律”,认为“供给会自行创造自己的需求”。区别于凯恩斯主义的有效需求理论,需求创造供给。然而在萨伊定律的基础上供给学派内部也有其自己的分歧。供给学派大体可以分为“正统的供给学派”和“中间的供给学派”两支。

在政策主张上,一方面,正统供给学派醉心于减税的快速效应,主张实行大幅度的减税。其理论基础来自于供给学派的理论家拉弗所提出的拉弗曲线,认为

只有减税才能使政府的收益和私人储蓄、投资同时增加,高税收只会对今年供给主体的工作积极性、劳动生产率、储蓄、投资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以费尔德斯坦为代表的中间供给学派则更强调增加储蓄的重要性,他赞成必须减少政府对市场的干预,应该充分发挥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生产效率。其政策主张的理论基础是著名的费尔德斯坦曲线。该曲线反映了财政赤字对通货膨胀、资本形成的影响及其关系。

供给学派主张经济自由主义,他们反对凯恩主义的有效需求管理理论及其政策主张,注重供给,刺激储蓄、投资和工作的积极性,主张更多地让市场机制自行调节经济。

(四)哈耶克的经济思想

哈耶克的经济理论主要来源于其独特的货币理论,其货币理论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以分析如何使货币保持中性为重点;第二阶段的重点则是宣扬货币的非国家化,主张实行自由货币。

针对1930年代的大萧条,哈耶克以“中性货币”为理论基础,分析了货币对商品的相对价格的影响,继而影响生产结构,最终导致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哈耶克的经济周期理论和经济自由主义的政策主张都是建立在此基础上的。中性货币理论在一定程度上要求限制央行的行为。

对于1970年代的“滞涨”,哈耶克坚持认为生产结构的不合理是其根本原因,其认为萧条和通货膨胀都是有同一根源产生的,二者可以并存。针对滞涨这一经济现象,哈耶克提出了自由货币主张。,认为滞涨是因为政府垄断了货币的发行权,破坏了市场机制的正常作用。自由货币主张从根本上取消了央行行动的权力,可以说哈耶克的经济思想是最彻底的反凯恩斯主义的。也是主张经济自由主义中最彻底的一个。

(五)弗莱堡学派

弗莱堡学派产生于1930年,盛行于二战后的联邦德国,又称联邦德国新自由主义。

弗莱堡学派的理论基础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其认为一切经济制度都是中央管理经济和自由市场经济的一种组合,任何一种单独的计划经济和资本主义自由市场经济都存在着重大的弊端,而社会市场经济则是这两类经济模型的最主要也是最理想的组合。该理论一方面强调自由竞争,另一方面主张国家的有限干预。简单说,社会市场经济“不是放任不管的自由主义的市场经济,而是有意识的加以指导的,也就是社会指导的市场经济”。【3】

弗莱堡在联邦德国推行共经历了有限调节社会市场经济、全面调节社会市场经济、有限调节社会市场经济三阶段。其政策主张是:1、维护私有制,认为这是社会市场经济存在的必要前提;2、反对垄断,这是排除阻碍自由竞争的不利因素;3、公平分配,这是实现人道主义经济的必要途径;4、对外贸易自由,这是市场经济理论的外向延伸。

弗莱堡学派以下三方面都对当今中国的经济体制的改革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首先,关于如何处理经济自由与政府干预之间的关系;其次,关于稳定通货和物价问题;最后,关于发挥创业精神问题。

(六)公共选择学派

公共选择学派试图回答现代西方民主整体实际上是如何运行的以及与个人选择不同的公共选择实际上是怎么做出的以及其结果,其将研究对象是人的经济行为和政治行为。

首先公共选择学派以公共物品为切入点,阐述了公共物品区别于私人物品的非排他性,并在此基础上对公共物品的选择机制进行研究,从而研究民主制度下的公共选择方式。包括一致、多数同意规则。

公共选择学派强调个人行为,而不是个人的利己行为,将个人作为研究单位。公共选择理论将经济学中得经济人假设引进对人们政治活动的分析中。认为政府也是又单个的经济人做成的,会存在“政府失灵”的状况,揭示了官僚主义的根源以及其弊害。并提出了三种不同性质的政府模式:慈善的专制者、独立利益的巨物、西方民主型。

公共选择学派认为,当代西方经济社会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反映了其社会政治结构的失败,应当进行这只制度和法规的改革,遏制不断膨胀的政府势力。

(七)新制度经济学派

新制度经济学派注重从现实世界存在的问题出发,侧重于从微观角度研究制度的构成、运行以及在经济运行中的作用。

新制度经济学派的理论发展基础来源于对新古典经济两大假设进行修正的基础上。认为经济人行为是有限理性的且具有机会主义行为倾向,另外新制度经济学派特别强调在经济活动中交易成本的存在。该学派代表人物之一科斯的产权学派理论和交易成本理论都是建立在交易成本为正的假设上的。如:其在研究交易成本的基础上提出了产权这一概念,从而研究产权安排与资源配置效率的关系。“在交易成本为正的前提下,科斯认为,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状态是不可能实现的,交易成本是决定资源配置效率的一个重要变量;产权安排不仅影响产权转让和重组的市场交易,而且还将直接影响资源配置效率”。【4】科斯定理三“认为,在交易成本大于零的情况下,产权的清晰界定将有助于降低人们在交易过程中的交易成本,提高经济效率”。【5】交易成本理论则是以交易成本为基本单位,研究企业与市场的关系。威廉姆森提出了分析交易的性质的三个维度:资产的专用性、不确定性、交易频率。在这三个维度的基础上,威廉姆森把交易与规制结构之间的匹配关系分为四种。

(八)新经济史学派

新经济史学派其精髓在于用经济理论和计量方法来研究经济史,恢复了理论与历史相结合的经济学传统,构造了一个以制度、制度结构、制度变迁与创新为主轴的理论体系。

就经济史而言据研究方法的不同可以分为传统经济史和新经济史。传统经济史有: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理论、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希克斯的经济史理论。新经济史是对传统经济史的扬弃。其“新”在于研究方法上的“新”,主要有研究方法有:理论与经济史相结合、计量方法与经济史相结合。

新经济史学派的理论家诺斯认为,产权理论、国家理论、意识形态理论是制度框架的三基础。就产权而言其认为,最有效地产权是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的。在国家理论中,诺斯提出了国家的三特征以及国家的目的。诺斯的制度变迁理论强调了制度变迁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九)法律经济学派

从学科性质上来看,法律经济学派可以定位为“用经济阐述法律问题”这样一门学派,研究法律制度对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的影响。研究方法上,法律经济学以“个人理性”及相应的方法论的个人主义作为基础,以效率作为衡量标准,以成本收益及其最大化法则作为基本分析工具。其主要特点有:方法论个人主义、激励分析、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

法律经济学派三大核心理论是:财产、合同、和侵权行为理论。财产的经济理论主要集中于研究私人可以拥有什么财产,以及其对应的财产处置及所有权问题。合同的经济理论则是对合同的规定,以及合同在执行过程中的违规问题的研究。侵权行为的经济理论则是研究侵权的责任问题以及对应的赔偿问题。

二、新经济自由主义各流派的综合评述

“以个人主义为基础的自由主义是新自由主义的经济哲学”,【6】基于此基础发展起来的经济政策主张是无可厚非的。然而任何一种经济学流派都有其具体的产生的背景,其理论都有其自身的理论基础和切入点,因此,任何一门学派其理论观点都有其一定的片面性,对此我们应该持有一种选择性的扬弃观点去看待不同的经济学流派。

货币学派分析了货币数量对经济的影响及传递机制,但是,在本质上,他们仍然没有脱离货币数量学说的庸俗本质;理性预期理论排斥了经济中的不确定性,导致了对预期的不现实的看法和对积极的稳定性经济政策的放弃;供给学派在“滞涨”的背景下有一定的合理性,其理论基础是萨伊定律,反对国家干预,却企图通过国家干预来刺激供给;哈耶克的经济自由主义可以说是最彻底的经济自由主义,他排斥一切政府干预,甚至连政府发行货币的权利都给否定了,认为政府只能为市场经济的运行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而不应该干预经济的运行活动,其观点显然是走极端的,带有明显的片面性;弗莱堡学派主张社会市场经济理论,及强调是市场今年估计的必要性,也不排斥政府的必要干预,对当今我国的市场经济的运行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公共选择学派、新制度经济学派,新经济史学派、法律经济学派都有其不同的经济视角,它们从不同角度,在不同的基础上研究经济的运行,主张经济自由主义,同时也强调国家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蒋自强,史晋川.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第三版)[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95页

[2] 蒋自强,史晋川.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第三版)[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07页

[3] 蒋自强,史晋川.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第三版)[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52页

[4] 蒋自强,史晋川.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第三版)[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84页

[5] 黄志贤,郭其友.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的演化[M].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29页

[6] 黄莉.当代世界经济思潮研究[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63页

西方经济学流派

各经济学思想流派观点及评价 (1)货币主义学派(Monetarism)又称“芝加哥学派”(Chicago school),反对凯恩斯主义的急先锋,其创始人及主要代表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1912-2006)1950年代就开始反对凯恩斯主义。认为长期内存在“自然失业率”(Natural rate of unemployment),即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当劳动市场在竞争中达到均衡时,由技术水平、风俗习惯、资源数量等实际因素决定的固有的失业率,包括自愿失业(Voluntary unemployment)、摩擦性失业(frictional unemployment)和结构性失业(Structural unemployment)等。自然失业率是保持零通货膨胀率的最低失业率,当政府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时,短期内由于货币幻觉,实际工资(Real wages)暂时下降,厂商扩大生产,增加就业,但长期内,由于“适应性预期”(Adaptive expectation),工人会要求提高名义工资(Nominal wage),引起实际工资和失业率回升,结果仅仅是通货膨胀(Inflation)。 弗里德曼还提出“恒常收入假说”(Permanent income hypothesis of consumption),认为消费者不是根据现期收入而是根据“恒常收入”来安排消费,因此短期内扩张性政策不可能刺激消费,再次否定了干预政策的有效性。 弗里德曼认为“唯有货币最要紧”,主张“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Single-rule policy of money),即每年根据实际国民收入的增长按某一固定比例增加货币供给,以稳定货币,稳定经济,根除滞胀。而要稳定货币,就必须放弃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实行经济自由主义。1968年美国经济学家布朗纳(K. Brunner)在《货币和货币政策的作用》一文中首次袋子使用“货币主义”一词。 (2)理性预期学派(Rational-expectations school)又称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最早由美国经济学家穆思(John F. Muth)1961年发表《理性预期与价格变动理论》(Rational Expectation and the Theory of Price Movements')一文提出“理性预期”概念,1970-1973年美国芝加哥大学卢卡斯(Robert Lucas,1937-2001)进一步阐述,受到萨金特(Thomas J. Sargent,1943-)、华莱士(Neil Wallace)、巴罗(Robert J. Barro,1944-)等人重视。认为:人是有理性的,能够根据相关信息对经济发展作出正确预测,即所谓“理性预期”。在存在理性预期并且工资与价格具有弹性的前提下,人们将会预料到政府的经济政策并采取相应对策,使之无法影响实际国民收入和失业,即所谓“政策无效性定理”(Policy ineffectiveness theorem)。主张政府放弃干预经济,或实行公开的永久不变的政策。 该学派还提出自然率假说和实际经济周期理论。自然率假说(Natural rate hypothesis)认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存在一种内在的动态平衡,外力可以暂时打破这一平衡,但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这一平衡。“实际经济周期理论”(Real business cycles theory)由普雷斯科特(Edward Prescott)、朗恩(John Long)、普洛塞尔(Charles Plosser)等人提出,认为经济周期是一种随机波动现象,由技术、战争、人口、自然等实际因素对供给发生冲击引发,市场能够自动调整适应,无需政府干预。 (3)供给学派(Supply-side school)又称“里根经济学”,认为:凯恩斯主义扩张性财政政策,一方面刺激总需求,使人们过度依赖政府,另一方面导致高税收,抑制企业家的积极性,影响供给,结果导致经济滞胀。该学派重新肯定萨伊定律(Say's law),主张减税节支,减少干预,实行自由放任政策,刺激企业家精神,促进供给。但实际执行时,“减税容易节支难”,造成高赤字、高利率、高汇率、高外债等一系列恶果。 供给学派又分“极端供给学派”和“温和供给学派”,前者以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商学院

经济学理论的各个学派

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有帮助欢 迎下载支持. 第二节经济学理论的各个学派 经济学是关于分工与合作及英变化规律的科学。人及人类社会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涉及众多的变量因素,而且务个变量之间往往呈现出非线性的函数关系。为了简化研究程序,经济学研究需要进行一些主观假设。或者,把个别重要的主导变量提取出来进行独立分析。根据主导变量的不同,站在不同的观察角度、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就区分为不同的经济学理论派别。 一、供给学派与需求学派 “萨伊泄律”主张供给创造需求,认为生产、分配、交换只是手段,消费才是目的,生产引起了需求。詹姆斯?穆勒说明了生 产者是为求达到消费目的,形成对其他商品的需求才进行生产性的劳动,至于为何创造了“自己的需求” ?因为在商品的流通过程中,生产者的生产引起了对其他生产者的商品需求,整个经济体系也就达到循环,某一数量商品的供给也就带动了对相同数量商品的需求。 凯恩思主义认为是需求带动了供给,总需求的减少是经济衰退的主要原因,宏观的经济趋向会制约个人的特左行为,维持整体经济活动数据平衡的措施可以在宏观上平衡供给和需求,因此建立在凯恩斯理论基础上的经济学理论被称为宏观经济学,以与注重研究个人行为的微观经济学相区别。 事实上,在经济运行过程中,供给与需求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两者互为前提,相互促进、相互矛盾。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和不同的经济条件下,供给与需求分别占主导作用,分别处于支配地位。 二、重商主义、重农主义与重实业主义 究竟是什么领域在生产社会财富?不同的价值理论因英理论出发点不同可分为重商主义、重实业主义、重农主义。

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重商主义者认为:只有可以实现为货币的东四才是财富;生产只是创造财富的先决条件,必须尽力鼓励和发展这个先决条件:流通领域(即商品变为货币的领域)是财富的直接源泉:金银即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态,除了开采金银矿藏之外,只有对外贸易才是货币财富的真正源泉,从而把财富和利润全部归结为流通过程的产物。重商主义来源于封建社会末期,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商品货币日益发展,城乡资本主义逐渐成长,整个社会在经济上、政治上和思想上不断向商业资本倾斜,从而产生“重商主义”的政策和学说。 “重实业主义”者从交换的等价性原则“推导”出流通领域不生产价值和使用价值这么一个结论。他们认为在充分自由的竞争条件下,商品交换是按照等价原则进行的,既然交换是等价的,那么流通领域就不可能是财富的源泉。萬资本主义的发展改变了生产和流通的关系:流通过程变为再生产过程的一个环肖。这时必须对重商主义重新考察,理论研究的出发点也跟着从流通领域逐渐转移到生产领域。另一方而,由于推行重商主义政策,严重地损害了农民的利益,使农业日益衰落,工商业的发展也受到阻碍。这时,人们开始怀疑“重商主义”的政策和学说,于是就形成了 "重实业主义”。 “重农主义”是“重实业主义”的原始表现。重农学派认为:商业丝亳不能创造财富;金银本身不是财富,除非用来交换到生活资料;商人是货币财富的代表,他既剥削卖者,又剥削买者,破坏了交换的等价性。重农学派的代表魁奈以生产费用论为依据,力图证明只有农业劳动才是生产性劳动,只有农业部门才是生产性部门,农业是财富的唯一源泉,工业劳动不是生产性劳动,工业不是财富的源泉。 事实上,价值的大小取决于主体的品质特性、客体的品质特性与介体的品质特性三个方面(即价值决定三要素),所有能够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行为,却对供给产生持久的破坏作用。因此,政府过多地干预经济对国民经济有害而无益。

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答试题(1)

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试卷(A卷) 课号:017A01Y00 经济学081 一、简答题(10*8,其中任选8道) 1.新剑桥学派的政策主张有什么特点? 2.略述帕廷金的非均衡失业理论和克洛尔的双重决策规则。 3.货币主义的主要理论观点是什么?什么是“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 4.略述哈耶克的经济自由主义思想。 5.简要评述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的根本分歧。 6.什么是“凡勃伦传统”?新制度学派的研究重点是什么? 7.赫希曼的不平衡增长战略与大推进理论有什么区别? 8.举例说明积极的外部性和消极的外部性;如何克服消极的外部性给社会带来的影响? 9.举例说明行为经济学对经济学理论的新认识。 二、论述题(20*1,其中任选1道) 1.在政府对经济进行规制的问题上,西方经济学家有哪些不同的看法? 2.你认为你在本门课程中学到了一些什么样的思想,请阐述你所喜欢的一部分内容。 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试卷(B卷) 课号:017A01Y0 经济学081 一、简答题(10*8,其中任选8道) 1.在对“滞胀”的解释上,新古典综合和新剑桥学派有什么区别? 2.托宾如何解释通货膨胀与失业并发症。 3.供给学派经济理论的两大特征是什么?他们是怎么论述税率和税收总额之间的关系 的? 4.哈耶克提出的“中性货币”和传统的“中性货币”概念有什么异同?他是怎样用“中性 货币”的概念来阐述经济周期理论的? 5.试述实际经济周期理论的主要观点。 6.什么是制度变迁中的“路径依赖”,它与经济发展有什么关系? 7.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思想是什么?意义何在? 8.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结构理论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9.公共物品有哪些特征? 二论述题(20*1,其中任选1道) 1.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主要政策含义有哪些?为什么它比货币主义更坚决地反对国家干 预经济 2.怎样理解公平和效率的关系体现了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如何兼顾公平与效率?

宏观经济学主要流派

第十四章宏观经济学主要流派 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最新发展 1936年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出版,标志着现代宏观经济学的正式诞生。 凯恩斯认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其固有的缺陷,这造成了对商品和劳务的总需求不足并由此引起就业不足和非自愿失业的存在,但有效需求的不足可以通过政府支出、减税和货币扩张等措施加以弥补,在达到充分就业以前,这些措施可以刺激产量和就业量的增加,而不会带来通货膨胀。随后,凯恩斯的追随者们又从多方面对凯恩斯理论加以补充和完善,主要有:收入支出模型、IS——LM 模型、乘数——加速数模型等等,从而形成了现代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 但是,上述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有两个基本缺陷,一是过份重视总需求分析,而忽视总供给分析,二是缺乏微观理论基础。各种非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正是从这两方面对凯恩斯主义发起挑战并严重动摇其统治地位。而凯恩斯主义者为了维护其统治地位,80年代以来也主要致力于解决这两个问题,并由此推动了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新发展。其中,以萨缪尔森等人为代表的后凯恩斯主流经济学派主要针对前一问题作出努力,并由此又把其理论更名为“现代主流经济学的新综合”。另外,一批年轻的凯恩斯主义者如格里戈里·曼基、奥利维尔·布兰查德等人,则把精力主要放在解决后一问题上,一般把他们称为新凯恩斯主义者,他们的理论则称为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1、现代主流经济学的新综合 “现代主流经济学的新综合”的新发展主要表现在: (1)在坚持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机械组合的基础上,把总供给和总需求(AS AD)作为理解一般价格水平和国民收入变动的核心方法,包括滞胀在内的宏观经济学的所有重大问题,现在都用这一方法加以分析。 (2)在综合凯恩斯收入决定理论和马歇尔均衡价格理论的基础上,又吸收和容纳了一些现代非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观点和理论,主要是现代货币主义、供应学派和理性预期学派的观点和理论,从而在原有综合的基础上进行了范围更为广泛的综合。 具体说:第一、在总需求理论中,主要吸收了现代货币主义的观点和理论。例如,“现代主流经济学的新综合”现在也承认:早期的凯恩斯主义者贬低了货币的作用,事实上货币是举足轻重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具有相同的重要性;在一定的条件下,财政政策所

公共经济学案例分析

公共经济学案例分析 天灾人祸酿惨祸 ——论析公共产品非排他性及公共产品中的寻设租现象 邱晔30805551 【案情描述】 安徽省某县位于黄河故道两岸,由于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的优越性,适宜水果的生长和种植,本地种植的水果具有色泽鲜艳、含糖量高等优点,因而成了全国著名的水果大县。该县从1983年开始种植黄桃,至今已种植8万亩,其中大果面积5万亩,进入盛果期面积1万亩,J村是全国著名的黄白桃生产基地,现有黄白桃1000余亩,是全国四大黄白桃生产基地之一。该村生产的黄桃加工成罐头具有不浑汤、不烂、不软、色泽鲜亮等优点,在全国是独一无二的。黄桃产量很高,按盛果期中等产量,每亩5000公斤计算,每亩收入可达5000元,相对于粮食作物而言,经济回报极为可观。 相对于其他果树而言,桃树具有耐干旱、耐瘠薄、投资少、见效快、前期产量高等优点。但桃树对水分较为敏感,表现为耐旱怕涝。如果桃树积水时间过长,则土壤中氧气不足,根系呼吸受阻,树势衰弱,果实停止发育,严重时会出现死树现象,必须及时将水排走。J 村由于靠近黄河故道,因此排水问题对于该村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2009年夏天,由于降水比较集中,该县遭遇到了比较严重的洪

涝灾害。许多果树因水排不出去而被淹死。J村在洪涝灾害中也遭受了比较严重的损失,一些农民的桃树被淹死。但由于排水不是一家一户单独凭借自己能力所能做到的事情,并且一些农户也不愿意去做,都不愿意互相帮助,无法做到团结抗灾。因此,就需要政府派遣有关部门与技术人员帮助排水。但是,却出现了向农户收费排水的现象,而且是谁先交费谁先排水的现象,导致了许多农户排水不及时,遭受了很大的经济损失。 【案情论析】 一、公共产品非排他性的体现: 公共产品的非排他性是指在技术上无法将那些不愿意为消费行为付款的人排除在某种公共产品的受益范围之外;或者在技术上虽然可以排他,但排他的成本很高,以致于在经济上不可行。同时,任何人也不能拒绝付款的办法,将与其消费偏好不一致的公共产品排除在他的消费范围之外。 我国乡村虽然有着团结互助的传统,但国人“搭便车”的心态由来已久。在既定条件下,如果某种行为规范与“搭便车”策略相比总无法占优,除非通过某种方式对于这种行为规范予以激励或对违背这种行为规范予以惩罚,这种行为规范在长期发展就将被淘汰。市场经济条件下,在人们的利益诉求面前,道德说教变得苍白无力。公益心较强的人们付出很多,不仅没有得到人们的感激和尊敬,却被视为“傻子”、“精神不正常”,结果“好心没有好报”,从而成为“搭便车”行为的最终受害者。

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考点归纳总结

第11章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 11.1 考点难点归纳 11.1.1 提纲挈领 收入分配是经济研究中最重要的问题 新凯恩斯主义学派工资价格刚性与市场不能自发出清 货币主义学派自然率与新货币数量单一货币政策 理性预期学派理性预期假说和宏观经济政策的无效 过高的税率效果适得其反和强调减税 用经济人假设进行政治学分析 借鉴新古典的方法进行对制度的分析 11.1.2 内容提要 一、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概述 1.流派的划分 对现代西方经济学的流派做出准确的划分是比较复杂的。通常以基本的理论观点、分析方法和政策主张作为划分经济学流派的主要依据。不过,学派的代表人物、师承关系以及地域范围也在一个流派的思想体系的形成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的划分可参见:本章提纲挈领。 2.现代西方主流经济学流派的渊源 当代西方经济学是在不断的演进和分化过程中发展起来的。19世纪90年代,马歇尔把约翰·缪勒的古典经济理论和边际学派等一些学派的供求论、效用论、生产费用论等理论进一步综合成一个新的体系,形成了西方经济学的正统——“新古典学派”。然而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的爆发,使得新古典学派所构造的以均衡价格为理论基础的,自由竞争能够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的信条不再令人信服。1936年凯恩斯出版了《通论》,在理论、方法和政策三个方面都提出了有别于新古典学派的主张,新古典学派的主流地位受到了严重的挑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凯恩斯经济学成为西方经济学的新正统。但是凯恩斯主义在一统天下几十年以后,遇到了它无法解释的“滞涨”现象,再加上一些西方国家长期推行凯恩斯主义的经济政策带来的严重的副作用也逐渐暴露出来,从而使得凯恩斯主义陷入了空前的危机。 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西方经济学围绕凯恩斯主义所进行的讨论已经演变为各种流派,它们或者补充和发展凯恩斯经济学,或者对凯恩斯经济学持有异议,或者反对“凯恩斯革命”。总之,当代西方经济学主要分为两大派:当代凯恩斯主义学派和当代自由主义学派。当代凯恩斯主义学派中,最有影响的两支力量是新古典综合学派和新剑桥学派。此外,在20世纪80年代初又出现了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或称为非均衡分析学派。 新古典综合派理论的修正。由于理论和政策的缺陷,新古典综合派受到来自货币学派、供给学派和理性预期学派等非主流经济学派的责难。按时间顺序排列,在20世纪60年代出现了反对“凯恩斯革命”的货币主义。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美国一批经济学家把“理性预期假说”结合到货币主义模式中,形成了理性预期学派,并进一步发展,理性预期学派也被称为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又出现了供给学派,并且盛极一时。此外,在自由主义阵营中具有影响的还有公共选择学派和新制度主义学派。 二、当代凯恩斯主义学派

西方经济学流派题库与答案

一、西方经济学理论发展史上的“六次革命。 二、凯恩斯在哪些方面对传统的古典经济学进行了革新? 三、新古典综合派经济学家是如何解释失业和通胀并存的现象的(新古典综合派在解释失业和通胀并存现象时主要包含哪些理论?) 四、新古典综合派的基本经济政策主张。 五、新剑桥学派的基本政策主张。 六、新凯恩斯主义的假设条件。 七、实际工资粘性理论。 八、信贷供给理论的主要内容?怎么评价? 九、现代货币主义者的经济政策主张有哪些? 十、拉弗曲线。 十一、理性预期学派的货币政策无效性命题。 十二、巴罗----李嘉图等价定理。 十三、科斯定理。 十四、什么是逆向选择?怎样解决逆向选择问题? 十五、委托代理问题及解决途径? 二、简答题 1、什么是李嘉图等价?你如何看待该定理? 2、新古典综合派的含义、代表人物。 3、公共选择学派的研究对象和方法论的特点。 4、经济学中的预期理论都有哪几种预期? 5、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的政策主张、代表人物。 6、弗莱堡学派的基本观点和政策主张。 8、供给学派是怎么说明边际税率调整原则? 三、论述 1、围绕菲利普斯曲线当代西方经济学家展开了哪些争论? 2、新制度经济学派和新制度学派的区别和联系? 3、比较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理性预期主义,理论和政策上的争论。 4、两剑桥之争是指?主要争论点在哪? 一、西方经济学理论发展史上的“六次革命: 1、第一次革命:亚当斯密的《国富论》的出版。批判传统的重商主义,主张实行经济自由主义,反对国家干预,第一次创立了比较完整的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 2、第二次革命:19世纪70年的边际革命。对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和生产费用价值论提出质疑,主张效用价值论和边际分析方法。 3、第三次革命:20世纪30年代的凯恩斯革命。强调国家干预的政策主张。 4、第四次革命:20世纪50年代,现代货币主义的产生。 5、第五次革命:20世纪60年代的“斯拉法革命”。提出生产价格理论,对新古典经济理论体系提出批判。 6、第六次革命:20世纪70年代的理性预期革命。 二、凯恩斯在哪些方面对传统的古典经济学进行了革新? 1、就业领域:反对萨伊定律。 2、利息理论:认为利息取决于流动偏好和货币供应量。 3、工资理论:认为只要存在有效需求不足,就会存在“非自愿失业”,而不是由单个的劳动市场供求决定。 4、货币理论:有效需求对物价变动起根本作用。 5、分析方法上:侧重总量间相互关系的分析,侧重于总量分析。

经济学的主要流派及观点

一、新古典综合派(美国凯恩斯主义) 1.理论背景 新古典综合派是凯恩斯主义与新古典经济学由对立转向共存和相互融合。新古典综合派的代表人物是萨缪尔森,在其著作《经济学》中把自己的理论体系命名为“新古典综合”,意在把以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与凯恩斯经济理论综合在一起,组成一个集凯恩斯宏观经济学和马歇尔微观经济学之大成的理论体系 2.基本观点 ⑴“混合经济”的理论模型:“混合经济”在实质上就是国家干预的、以私人经济为基础的市场经济。“混合经济”的特点就是以市场经济为主,通过价格机制来调节社会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 ⑵经济增长理论:新古典综合派通过建立宏观生产函数,指出可以通过调整资本数量和资本产出比率,使经济实现稳定增长。 ⑶经济周期理论:新古典综合派的经济周期理论是“乘数-加速数”理论模型。该模型是新古典综合派用动态过程分析方法建立起来解释资本主义经济周期波动的一个重要理论模型。 ⑷通货膨胀和失业理论:新古典综合派为了解释通货膨胀与失业并存的经济现象,将菲利普斯曲线纳入其基本理论框架中。根据菲利普斯曲线,通胀与失业之间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 二、新剑桥学派(英国凯恩斯主义) 1.理论背景 新剑桥学派是当代凯恩斯主义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代表人物有琼·罗宾逊、卡尔多、斯拉法、帕西内蒂、约翰·伊特维尔等人。其理论以叛离以马歇尔为代表的剑桥学派而著称,所以被称为“新剑桥学派”。 2.基本观点 ⑴与新古典综合派的分歧:新剑桥学派的方法论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坚持抛弃均衡概念,树立历史的时间观念;二是强调社会制度和阶级分析的方法。 ⑵经济增长理论:最重要的特点是把经济增长同收入分配问题结合起来考察,一方面阐述如何通过收入分配的变化来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另一方面说明在经济增长过程中收入分配的变化趋势。 ⑶通胀理论:新剑桥学派认为,要解释和说明经济“停滞膨胀”的原因,必须抛弃物价水平仅仅取决于货币数量的传统理论,回到凯恩斯关于物价水平主要受货币工资率支配的论断上来。 三、新凯恩斯主义 1.理论背景 新凯恩斯主义是在滞胀的的历史背景下,传统凯恩斯主义-新古典综合理论体系遭到严重挫折之后,美国一些年轻经济学家为了修补传统凯恩斯主义的缺陷而在20世纪80年代新发展起来的。 2.基本观点 ⑴非均衡分析:新凯恩斯主义试图从微观非均衡分析入手,在不完全信息、不完全竞争和价格缺乏弹性的前提假设下,在一个明确的分均衡关系中重建凯恩斯主义宏观理论及其微观基础,从而改变凯恩斯理论缺乏微观基础和缺乏对现实世界的解释力问题。 ⑵失业:新凯恩斯主义拓展了凯恩斯的失业均衡模型,分析了劳动力市场和商品市场同时出现过度需求的非均衡状态,提出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应通过增加劳动力来源、提高劳动生产率等供给管理措施来改变多度需求状况。 四、希克斯的经济理论 1.理论背景 希克斯对西方经济学理论有许多重要贡献,涉及工资理论、货币理论、增长理论、资本理论以

经济学主要流派归纳

现代经济学流派归纳 凯恩斯经济学 一、定义 指凯恩斯在《通论》(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的理论。不包括凯恩斯追随者补充、修改和发展了的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当代西方经济学起始于凯恩斯经济学。 二、学术渊源 1.重商主义的国家干预主义 2.马尔萨斯的有效需求不足论 3.曼德维尔的高消费促进繁荣的寓言 4.霍布森的过度储蓄导致失业和经济萧条的学说 三、凯恩斯革命的含义 它以凯恩斯1936年《通论》的出版为标志,是对传统经济学的背离,在资产阶级学史上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称为“凯恩斯革命”。 1)方法上,凯恩斯建立了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体系,复活了重商主义曾经使用过的宏观总量分析方法,开辟了经济学研究方法的一个新时代。 2)理论上,否定代表古典和新古典经济学理论基本传统观念的所谓“萨伊定律”,强调总需求对决定国民收入的至关重要的作用。 3)政策上,凯恩斯反对“自由放任”和“无为而治”的传统做法,主张国家通过经济政策,主要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经济生活进行积极干预和调节。 四、凯恩斯经济理论 (一)就业理论 充分就业:就是指没有非自愿的失业。

摩擦性失业:是劳动力市场上出现的暂时或偶然的供需失调而造成的失业。 自愿失业:指客观上有工作岗位,但劳动者由于种种原因而不愿去就业所造成的失业。 新古典学派从资本主义经济能自动实现充分就业均衡出发只承认上面两种失业。 非自愿失业:是指个人愿意接受现行工资水平但仍然找不到工作而造成的失业。 (二)有效需求理论 “有效需求”:既是指总供给和总需求达到均衡时的总需求,又是指投资等于储蓄时的总需求。有效需求不足将导致社会上出现较大规模失业和生产过剩,而市场自动调节的机制将无法发挥出有效作用来纠正这种失调。 三大心理规律:消费倾向规律资本边际效率规律流动偏好或灵活偏好 (三)凯恩斯的投资乘数原理 投资乘数的含义:投资支出的增加必然会导致国民收入和就业量的成倍增加。 乘数原理的作用:凯恩斯通过“乘数”来强调“有效需求”的作用,既把经济衰退或危机的发生归结为有效需求的缩减(投资、消费支出或政府开支的缩减会引起社会总需求按成倍比例缩减),又把扩大总支出(投资支出、消费支出或政府购买支出)以成倍地扩大有效需求,说成是消除经济危机或商业循环的有效手段,从而为倡导国家干预提供理论依据。 (四)凯恩斯的货币工资 传统经济学认为:工资具有充分弹性,工资率的变动可以自动调节就业量,劳动力市场是自动实现均衡的,不存在失业;针对传统经济学关于工资率的充分伸缩性的主张凯恩斯提出了“工资刚性”假说。由于工会的集体谈判,使工资向下是刚性的; (五)凯恩斯的利息理论 传统经济学:利率由储蓄与投资决定,利率具有充分弹性;储蓄支配投资:通过利率的自动调节必然使储蓄全部转化为投资的理论。凯恩斯认为:利率有下降刚性。

公共经济学 经典案例分析

1.材料:2004年开始出现的以“民工荒”为表现形式的劳动力短缺现象,已经从沿海地区蔓延到中部地区甚至劳动力输出省份,并且推动了普通劳动力工资的上涨:2004年以前,珠三角地区的民工工资10年间仅涨了60元,而2005年一年就涨了100元。2010年以来,江苏、浙江、广东、福建、上海、天津、山西、山东等地陆续调整最低工资标准,调整幅度都在10%以上,一些省份超过20%。用工企业更是带头提高工资,加之今年出现的“民工荒”,企业工资的提高幅度已超过以往水平。对此,众多学者判断,刘易斯拐点已经到来。 问题:(1)什么是“刘易斯拐点”? (2)你是否认同“我国刘易斯拐点已到来”这一判断?理由是什么? (3)你认为珠三角地区解决民工荒问题的关键措施是什么? 刘易斯拐点,即劳动力过剩向短缺的转折点,是指在工业化过程中,随着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逐步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逐渐减少,最终枯竭。 第一,现在我们讨论“刘易斯拐点”都是从目前既定的城乡两分的户籍制度、土地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作为基础的,设想一下,中国如果没有户籍制度,或者户籍制度可以取消,土地制度的产权界定和交易也可以做到城乡统一运行,即农民可以根据全国统一的土地市场、住房市场和金融市场的原则,处理他们所拥有的农村住房、宅基地和耕地,城乡所有生产要素可以按照提高市场效率的方式进行配置,与此同时,农民还享有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住房保障制度和教育制度,那么农民工向城市的转移速度还会像现在这样处于下降通道吗?很显然,现有的户籍、土地、住房、教育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是劳动力进一步转移的制约,尽管近年来农村劳动力的年龄结构已经呈现出很大的变化,但是劳动力供给总量不足还不是主要原因。 根据中国改革的现实和劳动力迁移的情况,在真正的刘易斯拐点到来之前,中国还存在一个劳动力迁移的制度拐点。制度拐点到来之前,劳动力在原来的城乡分割的制度空间下进行局部的、不完整的、随着危机的到来可以撤销的迁移。在这个过程中,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得到迅速释放,迁移速度增长比较快。当劳动力迁移进行到拐点附近以后,劳动力进一步迁移所涉及的各项制度内容就变得越发重要,尚未改变的城乡分割制度空间成为了劳动力进一步迁移的瓶颈。 第二,在中国目前的经济结构中,第一产业的产值占 GDP的比重为10%,但是第一产业所占的就业比重是39%。从世界经济历史的角度看,第一产业的产值比重和就业比重不断下降是一个国家经济走向现代化的基本规律和趋势。在亚洲国家,如日本和韩国等国,即便是强调土地的精耕细作,还有土地的长子继承制等传统文化因素的影响,在第一产业比重没有下降到5%、劳动力就业比重没有下降到10%之前,还是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快速转移时期。 基于此,我们认为中国目前仍然处于农民工向城市转移的高速时期。除了 前面说的制度性因素,近年来影响农民工转移速度的还有其他一些原因。一是,

现代西方经济学流派课后答案

现代西方经济学流派课后 答案 Revised by BETTY on December 25,2020

第一章凯恩斯的经济学 1、凯恩斯以前的新古典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可以归纳为哪些基本命题(P7) 答: (1)“萨伊定率”:这集中体现了新古典经济学的核心思想。凯恩斯把它概括为“供给总是能够自己创造需求”的原理和教条。该原理和教条是说,在经济活动中,市场的需求总是没有问题的,关键在于人们能够提供多少产品和服务,或者说,社会总供给总是等于社会总需求,不会发生总需求不足(或生产过胜)的经济危机。 (2)市场具有自动调节经济使其趋向或达到充分就业均衡的机制和功能。这就是说,在一般情况下,经济中的充分就业应该是一种常态,即使偶尔出现失业或失衡,也会通过市场的调节作用自动恢复到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这就是充分竞争可以自动达到“普遍均衡”(“一般均衡”)的信条。 (3)利息率是货币市场的调节手段。他可以引导人们自动的调节储蓄和投资,使二者达到相等的状态。由此决定了货币市场也总是处于均衡状态。 (4)工资是调节劳动力市场的有效机制。他可以使劳动的供给和需求自动达到相等。由此也决定了劳动市场也是经常处于均衡状态。 (5)货币对于实体经济活动完全不起作用。货币只会影响到价格水平等名义变量,而不会影响到社会的是实际就业量和产量。这就是说,货币是中性的。这种观点就是古典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的经济“二分法”观点。 (6)政府应该对社会的经济活动(货币供给除外)采取自已偶放任态度,而不要加以干预,只要市场机制可以充分竞争下发挥作用,经济就会维持在理想的均衡水平下。在这中情况下 ,经济中的任何经济波动和失衡都是暂时的,不可能长久的。 2、所谓“凯恩斯革命”是什么含义其主要变革何在(含义在P4) 答: “凯恩斯革命”是指凯恩斯否定了以英国剑桥学派为主要代表的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学关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可以自动维持经济达到充分就业的和谐均衡状况的理论主张和信条,提出了一整套新颖的有效需求理论,并主张通过国家对经济生活进行积极干预的办法,来消除大规模失业、摆脱经济萧条。这些理论观点和政策主张被后来的经济学家认为是对以马歇尔,庇古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自由放任的主要经济思想倾向和政策主张的“革命”。也就是后来西方经济学家所说的“凯恩斯革命”; “凯恩斯革命”从理论、方法和政策三个方面,对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学进行了变革: (1)理论上,凯恩斯反对代表古典和新古典经济学理论基本传统观念的所谓“萨伊定律”,强调总需求对决定国民收入的至关重要的作用。 (2)方法上,凯恩斯复活了重商主义曾经使用过的宏观总量分析方法,克服了此前传统的将货币经济和实物经济分开的“二分法”,将货币经济和实物经济合为一体。 (3)政策上,凯恩斯反对“自由放任”和“无为而治”的传统做法,主张国家通过经济政策,主要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经济生活进行积极干预和调节。 4、“凯恩斯革命”的理论特点及意义是什么( P10~P11)

西方经济学流派考试重点答案

三、名词解释 1、萨伊定律:供给创造自己的需求。生产过程中所付之成本会成为生产要素之所得;社会是充分就业的,不会产生生产过剩。 2、菜单成本:菜单成本指企业因对商品价格调整而产生的成本。 4、动态时间不一致性:是指政策当局在t时按最优化原则制定一项t+n时执行的政策,但这项政策在t+n时已非最优选择。 5、希克斯中性技术进步:希克斯给中性技术进步所下定义的主要特点是具有这种性质的技术进步不会改变工资与利润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份额。 6、混合经济:混合经济就是国家机构和私人机构共同对经济实施控制,也就是政府和私人企业并存,垄断与竞争并存的混合经济制度。 7、卢卡斯批判:主要是指卢卡斯对计量经济学政策评价的批评。卢卡斯认为,在面对政策变化时,大规模宏观经济计量学模型不可能没有变化,因为经纪人可以根据新的环境调整他们的预期和行为。 8、两个剑桥之争:主要是英国剑桥即新古典综合派和美国剑桥即新剑桥学派关于凯恩斯理论的争执。 9、盐水区与淡水区经济学家:美国的新凯恩斯主义者靠近东西海岸被称作“盐水区”经济学家。新古典经济学家更趋向与“淡水区”(五大湖区)的学术机构相关联,被称作淡水区经济学家。 10、双重决策假说:有效需求是指以实际支付能力为支柱的需求。有效需求分析考虑到交易者供给决策对其本身需求决策的限制,是一种双重决策假说。 1、简述新剑桥学派经济增长理论的特点。 新剑桥学派经济增长理论的特点是把经济增长同收人分配问题结合起来考察: 一方面阐述如何通过收人分配的变化来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另一方面说明在经济增长过程中收人分配变化的趋势。 2、简析新凯恩斯学派在解释实际工资刚性的微观经济原因时,用到了哪些理 论? (1)隐性合同理论。隐性合同理论寻求理解是什么东西形成了“经济粘合剂”吧工人和企业结合成长期的关系。 (2)效率工资理论。效率工资理论认为企业降低实际工资对自身不利。 (3) 内部人一外部人理论。该理论尝试解释为什么实际工资刚性在非自愿失业情况下能持续存在。 3、简述货币学派的经济政策主张。 反对国家过多地干预经济,倡导经济自由是货币主义经济政策主张的基调。货币学派的经济政策主要有以下几项: “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收入指数化”方案;实行“浮动汇率制”。

西方经济学主要学派

西方经济学主要学派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西方经济学主要学派的主要观点及政策主张。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重点是西方经济学主要学派的政策主张。难点是西方经济学主要学派的主要观点。 第一节货币主义学派 货币主义亦称货币学派,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首先在美国盛行起来。曾获诺贝尔奖的美国经济学教授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被认为是该学派的创始者和代表人物。在美国,货币主义者还有卡尔·布朗纳(Karl Brunner)、艾伦·梅尔泽(Allan Meltzer)等,英国的著名货币主义者有艾伦·沃尔特斯(Alan Walters)、戴维·莱德勒(David Laidler)、迈克尔·帕金(Michael Parkin)等。 货币主义的理论建立在现代货币数量论和自然率假说基础上。 一、货币主义的理论基础 1、现代货币数量论 20世纪初期,英美经济学家也提出“货币数量论”,其中美国费雪(Irving Fisher)的“交易方程式”和英国庇古(A.C.Pigou)的“剑桥方程式”最有影响。 费雪在1911年出版的《货币购买力》一书中提出了交易方程式: 其中P为价格总水平或价格指数;y为一国实际国民收入;M为流通中的货币数量;V为货币的流通速度。 庇古根据他的老师马歇尔的学说,于1917年发表的《货币的价值》一文中提出了所谓的“剑桥方程式”: 其中M代表人们对货币的需求量,即人们愿意持有的货币数量;p代表价格水平;Y代表以货币计量的国民生产总值,即名义国民生产总值;y为实际国民生产总值;k表示货币需求总量和名义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为货币流通速度的倒数。 20世纪30年代以前,交易方程式和剑桥方程式盛行于资本主义世界。3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期间,因货币当局未能止住经济大萧条,所以当时人们普遍认为货币并不重要,货币数量论名声扫地,凯恩斯又以灵活偏好为基础提出了新的货币需求方程: 其中L表示对货币的总需求;L1表示对货币的交易需求,它是收入水平的函数;L2表示对货币的投机需求,是利息率的函数;r表示利息率;y表示收入;P代表价格水平。 西方学者一般认为,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特别是其中的货币投机需求,发展了马歇尔和庇古的思想观点。剑桥方程式中暗含了利息率的作用,而凯恩斯则使利息率在模型中具有明显作用。 弗里德曼沿着“剑桥方程式”重新表述了他对“货币数量论”的见解。他在1956年发表的《货币数量论——重新表述》一文中提出了现代货币数量论。在费里德曼看来,决定货币供应量(从人们对货币的需求角度讲,也是人们所保有的名义货币数量)的因素主要在于货币制度,即由法律和货币当局决定货币量。至于决定货币需求(社会需要保有的实际货币数量)的因素,弗里德曼列出了个人财富持有者的货币需求函数以表示之。该货币需求函数的形式为: 式中M表示个人财富持有者手中保存的名义货币量;P为一般价格水平;(M/P)表示个人财富持有者手中的实际货币量;f为函数符号;rb表示市场债券利息率;re表示预期的股票收益率;(1/p)·(dp/dt)为预期的物质资产收益率,即预期通货膨胀率(t表示时间);w为非人力财富在总财富中所占的比例;y为真实收入;u为影响货币

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期末考试题 答案

通货膨胀: 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供远小于求)。纸币、含金量低的铸币、信用货币,过度发行都会导致通胀。 流动性偏好: 是指人们在手边保存一定数量货币的愿望,它是人们对货币的流动性偏好引起的,流动性偏好又称被为货币需求。与其他资产相比,货币是具有很强的流动性,人们用货币很容易与其他资产进行交换。正是这种流动性,人们对货币产生偏好。产生流动偏好的动机主要有三种:一是交易动机,二是预防动机,三是投机动机。 费血方程: MV=PT 该式也可以表示成P=MV/T。式中,M表示一定时期流通中货币的平均数量;V表示一定时期单位货币的平均周转次数即货币流通速度;P表示商品和劳务价格的加权平均数;T表示商品和劳务的交易数量。该方程式表示货币数量乘以货币使用次数必定等于名义收入 消费倾向: 指消费开支占收入的比例。消费倾向分为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 边际消费倾向是指增加消费支出占收入增加支出的比重。平均消费倾向是指消费支出占收入的比重。必须型消费是指日常生活必须支出的消费。 货币主义: 货币主义即货币学派,是在传统货币数量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个重要的经济学流派,货币学派的领袖人物是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教授。货币学派继承了货币数量理论的传统,重视货币需求理论的研究,建立了货币分析的经济模型,强调货币在宏观经济运行中的重要作用,形成了以货币理论为基础的宏观经济理论体系。货币学派的经济政策主张的基调是经济自由主义,强调市场机制对经济运行的调节作用,反对政府过多干预经济。 凯恩斯经济学产生的背景 凯恩斯经济学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它的出现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其复杂而深刻的经济根源。 首先,凯恩斯经济学是30年代大萧条的直接产物。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空前严重大经济危机。这次大危机震撼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席卷了所有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在经历了长达4年之久的大危机后,又陷入了长期的特种萧条之中。西方国家成这次大危机和接踵而至的特种萧条为“30年代大萧条”。面对着空前严重的危机和失业,统治阶级和统治集团不再欣赏那种否认危机和失业的可能性的传统经济学,而是希望出现一种新经济学,这种新经济学要承认危机和失业,但不要承认危机和失业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制度;要论证资本主义制度可以防止危机和失业,而不要只是空泛议论;要攻击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制度,而不允许任何转向马克思、转向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潮存在和蔓延。凯恩斯经济学正是在这样一种符合统治阶级和统治集团愿望的新经济学,它是1929——1933年大危机的直接产物。 其次,凯恩斯经济学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必然产物。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开始出现。在大战其间,这种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并带有非常时期的军事性质。面对着迅速发展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统治阶级和统治集团希望一种新经济学,要反对自由放任主义,主张国家干预主义;要讲“一只看得见的手”的作用,不要只讲“一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要维护国家垄断

现代经济学十大主流理论及基本观点

现代经济学十大主流理论及基本观点 经济学派,是为研究经济学的方便对具有相似学术主张和政策主张的一系列经济学说和经济学家进行的归总。主流经济学是指一定时期和地理范围内,在各种相互竞争的经济学说中居于主导和支配地位的某种理论或学说。其主导地位或者表现为它在经济学术界得到大多数经济学家认可和赞同,或者是作为官方做出经济决策和制定经济政策的理论基石,或者二者兼而有之。 目前最为活跃的经济学派是新自由主义学派和凯恩斯学派,二者对政府干预的看法截然相反。而国内比较流行的奥地利学派,并不处于现代主流经济学的位置。当前,现代经济学的十大主流学派如下: 一、新古典综合派(美国凯恩斯主义) 1.理论背景 新古典综合派是凯恩斯主义与新古典经济学由对立转向共存和相互融合形成的学派。新古典综合派的代表人物是萨缪尔森,在其著作《经济学》中把自己的理论体系命名为“新古典综合”,意在把以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与凯恩斯经济理论综合在一起,组成一个集凯恩斯宏观经济学和马歇尔微观经济学之大成的理论体系。 2.基本观点 (1)“混合经济”的理论模型:“混合经济”在实质上就是国家干预的、以私人经济为基础的市场经济。“混合经济”的特点就是以市场经济为主,通过价格机制来调节社会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 (2)经济增长理论:新古典综合派通过建立宏观生产函数,指出可以通过调整资本数量和资本产出比率,使经济实现稳定增长。

(3)经济周期理论:新古典综合派的经济周期理论是“乘数-加速数”理论模型。该模型是新古典综合派用动态过程分析方法建立起来解释资本主义经济周期波动的一个重要理论模型。 ⑷通货膨胀和失业理论:新古典综合派为了解释通货膨胀与失业并存的经济现象,将菲利普斯曲线纳入其基本理论框架中。根据菲利普斯曲线,通胀与失业之间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 二、新剑桥学派(英国凯恩斯主义) 1.理论背景 新剑桥学派是当代凯恩斯主义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代表人物有琼·罗宾逊、卡尔多、斯拉法、帕西内蒂、约翰·伊特维尔等人。其理论叛离以马歇尔为代表的剑桥学派而著称,所以被称为“新剑桥学派”。 2.基本观点 (1)与新古典综合派的分歧:新剑桥学派的方法论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坚持抛弃均衡概念,树立历史的时间观念;二是强调社会制度和阶级分析的方法。 (2)经济增长理论:最重要的特点是把经济增长同收入分配问题结合起来考察,一方面阐述如何通过收入分配的变化来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另一方面说明在经济增长过程中收入分配的变化趋势。 (3)通胀理论:新剑桥学派认为,要解释和说明经济“停滞膨胀”的原因,必须抛弃物价水平仅仅取决于货币数量的传统理论,回到凯恩斯关于物价水平主要受货币工资率支配的论断上来。

现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思潮及流派复习重点

1、科斯定理:在交易费用为零的情况中,由于外部性具有相互性,产权初始的界定状态不会影响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化。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将引导外部性所涉及的双方进行产权的相互交易,使资源配置流向高效率的方向,从而导致社会产出的最大化。 2、货币中性:是指货币供给的增长将导致价格水平的相同比例增长,对于实际产出水平没有产生影响。 3、充分就业:在某一工资水平之下,所有愿意接受工作的人,都获得了就业机会。即没有非自愿失业。 4、逆向选择:由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和市场价格下降产生的劣质品驱逐优质品,进而出现市场交易产品平均质量下降的现象。 5、滞胀:即失业和通货膨胀并存的局面,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按相同方向变动,越来越高的通货膨胀率伴随着越来越高的失业率。 6、菲利普斯曲线:表示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的交替关系。在以横轴表示失业率,纵轴表示货币工资增长率的坐标系中,画出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7、价格粘性:价格不能随着总需求的变动而迅速变化。名义价格粘性指名义价格不能按照名义需求的变动而相应地变化。实际价格粘性是指各类产品之间的相对价格比有粘性。 8、萨伊定律:供给创造了它自身的需求,更多的供给表示有更多的需求,需求量始终与供给量作同比例增加,总供给和总需求必然是恒等的。因而不存在需求不足,不会出现普遍的生产过剩和大量的失业。 9、乘数: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支出的初始变化之间的比率。用公式表示为k=y/J ,其中Y 表示国民收入的变化,J 表示支出的变化 10、公共选择理论:是当代经济学领域中一个相对较新的理论分支与学说;它帮助人们理解和加深对公共产品、公共权力、公共选择等核心概念的认识,主要从新政治经济学理论的视角介绍国家的起源、政府的权利和义务、公共所有权、公共资源、公共政策、宪法、宪政、共和、民主和自由、市场与国家等方面的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或者简单地说,是将经济学应用于政治科学、法学、行政管理、公共政策等其他社会科学与政策研究领域 11、新剑桥学派: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发展到20世纪50~60年代时在英国剑桥大学形成的一个凯恩斯主义的重要支派。新剑桥学派以将“凯恩斯革命”进行到底作为自己经济理论研究的历史使命,强调历史分析,反对均衡分析;主张经济理论的统一性、反对折中主义。 12、理性预期:在决过程中,经济当事人会充分利用他所获得的信息来进行对未来结果的预期。 13、拉弗曲线:描述税率与政府税收收入之间关系的一条曲线。当政府的税率较低,政府税收收入和税率同方向变化,即税收随着税率提高而增加。当政府要求较高的税率,政府税收收入和税率成反方向变化,即税率提高,政府的税收反而减少。14、自然失业率:经济社会在正常情况下的失业率,它是劳动市场处于供求稳定状态时的失业率,这里的稳定状态被认为是:既不会造成通货膨胀也不会导致通货紧缩的状态。 1、什么是李嘉图等价?你如何看待该定理? 在某些条件下,政府无论用债券还是税收筹资,其效果都是相同的或者等价的.从表面上看,一税收筹资和以债券筹资并不相同,但是,政府的任何债券发行都体现着将来的偿还义务;从而,在将来偿还的时候,会导致未来更高的税收.如果人们意识到这一点,他们会把相当于未来额外税收的那部分财富积蓄起来,结果此时人们可支配的财富的数量与征税的情况一样。 意义:Ⅰ李嘉图等价定理揭示了政府举债的实质,公债无非是以公众未来的税收替代了眼前的税收,消费 者的纳税义务并没有消除,只是推迟了而已,即公债是延迟的税收。Ⅱ巴罗提出的当前和未来的每一个消费者都始终关心他自己及后代消费的这一论点,引发出政府是否必须用增加税收的方式来偿还政府债务的问题。 Ⅲ公债在现代社会已成为各国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Ⅳ政府债券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公众的消费支出,进而影响国民收入水平。 2、新古典综合派的含义、代表人物。 Ⅰ含义:只要适当地增强财政货币政策就可以使我们混合经济不会过份的繁荣和萧条,能够达到健全的前进的成长。如能理解这个基本点,那么小规模微观经济学的老古典原理,即它缺乏现实妥当性的论点,也就会自然消失。总之,如果坚持收入决定的近代分析,那么也就确认作为古典派基础的价格原理。所以现在的经济学家被认为是能够填平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之间的鸿沟。 Ⅱ代表人物:阿尔文·汉森、保罗·萨缪尔森、詹姆斯·托宾、罗伯特·索洛、弗兰克·莫迪利安尼、劳伦斯·克莱因、阿瑟·奥肯。 3、公共选择学派的研究对象和方法论的特点。Ⅰ研究对象:政府干预和福利经济学的缺陷和局限Ⅱ方法论的特点: (1)经济学是一门交易科学。公共学派认为,经济学不是一门选择科学或资源配置理论,而是一门交易科学或市场理论。政治市场上的基本活动也是交易,政治是个人、集团之间出于自利动机而进行的一系列交易过程。政治过程和经济过程一样,其基础是交易动机、交易行为,是利益的交换。市场是自动交易过程的制度体现(或组织)全体成员之间的复杂交易或契约。经济学就是研究具有不同利益的个体之间的交易或协商的关系,人们在不同的社会组织下通过交易来谋取相互利益,而不同的社会组织就是人们进行合作行动的结果。 (2)方法论上的个人主义。公共选择学派被个人看成是评价、选择与行动的最基本单位,布坎南强调,无论是在集体活动还是在私人活动中、在市场过程还是政治过程中,个人都是最终的决策者、选择者与行动者,而不管产生总体结果的过程与结构有多复杂。 (3)经济人理性原则与利己主义本性。公共选择理论认为,在公共选择活动中,个人同样是追求某种最大个人利益,或者是追求某种值得追求的目标或有价值的东西,它可能是效用,也可能是净财富,还可能是社会地位、名誉等,总之是认为个人总是追求个人效用最大化。 4、经济学中的预期理论都有哪几种预期? (1)简单预期:这种预期仅以预测时本期的某一变量为参数决定下期的行动。因此, 这种预期往往是幼稚的、简 单的, 但在信息闭塞的乡村却普遍存在。 (2)外推预期:这种预期以过去经济变量的水平为基 础, 根据其变化方向的有关信息作出推断。这种预期无疑 比简单预期进了一步. (3)理性预期:在决过程中,经济当事人会充分利用他 所获得的信息来进行对未来结果的预期。5、新古典宏观 经济学派的政策主张、代表人物。 (1)政策主张:过多的政府干预只能引起经济的混乱, 为保持经济稳定,唯一有效的办法就是尽量减少政府对经 济生活的干预,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政府的任务只 是在于为私人经济活动提供一个稳定的可以使人充分了 解的环境,因此,需要的是稳定的经济政策,而不是积极 行动主义政策。(2)代表人物:罗伯特·卢卡斯、托马 斯·J.萨金特、罗伯特·巴罗、尼尔·华莱士 6、弗莱堡学 派的基本观点和政策主张。 基本观点:弗莱堡学派在欧根提出的“理想类型概念”基 础上,创立了社会市场经济理论,认为社会市场经济要以 实现“全民福利”为基目标;强调社会市场经济秩序要以 自由市场机制的调节为主;反对在社会市场经济中有任何 垄断形式存在,提出自由原则和国家有限干预原则。政策 主张:Ⅰ颁布“防止限制竞争法”。Ⅱ实行“劳资共同决 策”制。Ⅲ管住货币,稳定物价水平。Ⅳ力图保持财政 预算平衡。Ⅴ促使工人非无产阶级化。Ⅵ社会保障政策。 8、供给学派是怎么说明边际税率调整原则? (1)供给学派归纳了关于边际税率的三个命题:一,高 边际税率会降低人们工作的积极性,而低边际税率会提高 人们工作积极性。二,高边际税率会阻碍投资,降低资本 存量,而低边际税率鼓励投资,提高资本存量。三,边际 税率的高低和税收量的大小不一定按统一方向变化,甚至 还有可能按相反方向变化。(2)供给学派认为,降低边 际效率不但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供给能力, 还可能最终解决财政赤字和通胀问题,因而减税成为他们 政策主张的核心内容。 (3)供给学派除了分析减税效应,还分析了减税的原则、 时机、规模与方式等。在减税方面,他们主张,减税并不 是削减平均税率,而是削减边际税率,在此前提下,对所 有税收等级的减税百分比都相同,税收的累进性质并未改 变。供给学派认为,减税带来的经济增长会扩大税基,从 而会使赤字容易弥补,因而减税宜早不宜迟。同时,为了 避免减税有较长的时间滞后效应而给经济带来问题,可采 取相应的配套措施。例如,在减税的同时,应尽量有步骤 的减少预算支出,达到预算平衡,为此,减税还需要相应 的支出政策和货币政策的配合。 1、围绕菲利普斯曲线当代西方经济学家展开了哪些争 论?(1)萨缪尔森、索罗、李普西等 原始的菲利普斯曲线可以用下列函数关系表示:W=w(u), W <0,这说明货币工资率与失业率存在一种反向的变化关 系。由李普西、萨缪尔森等人改造的菲利普斯曲线又可以 写为:P=W(U)。由于货币工资增长率与失业率之间存在一 种反向变化的关系,所以,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也存在一 种反向变化的关系。(2)弗里德曼 弗里德曼对菲利普斯曲线的批评,主要是认为菲利普斯曲 线没有把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区分开来。同时引入了“自 然失业率”和“适应性预期”概念,认为只有未预期到通 货膨胀才能使短期菲利普斯曲线有效,但长期中,就业率 会回到“自然失业率”,并认为“任何货币政策或财政政 策的因素的固定纲领都只能使你达到自然失业率,别的什 么也达不到,只有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才能减少失业。” 如果一定要用通货膨胀率去代替失业率的话,只有不断的 通货膨胀才能使失业率低于自然失业率,这就是所谓的 “预期增广的菲利普斯曲线”。 (3)费尔普斯 费尔普斯为代表的新微观经济学派利用“小岛比喻”导出 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小岛比喻”大概意思是:总需求的 增加会导致货币工资非预期的提高,寻业者的寻业时间将 缩短,因为他们得到了未预期到的高工资。同理,需求下 降引起货币工资和寻业的失业增加。也就是说,未预期的 工资通货膨胀时期通常同低于平均值的寻业失业相应,因 此有短期菲利普斯曲线的存在。(4)卢卡斯和萨金特 以卢卡斯和萨金特为首的理性预期学派,通过理性预期概 念对菲利普斯曲线进行了全面的否定。理性预期就是指, 在人们进入市场以前,已经充分了解了以往的价格变动情 况,进入市场以后,把过去的信息同现在的信息综合在一 起,然后根据这种信息对未来的价格变动做出预测,这样 人们就不会因市场上价格变化而受到欺骗。因为人们对政 策决策都有了充分的预期,那么政府干预经济的结果将是 徒劳无益的,甚至是有害的。因此,政府不要干预私人经 济活动,一切让市场经济自发调节。 2、新制度经济学派 和新制度学派的区别和联系?(1)新制度学派与新制度 主义经济学的理论渊源比较Ⅰ与旧制度学派的渊源。 新制度学派和新制度主义经济学的理论渊源都是直接或 间接的来自于旧制度学派。新制度学派是直接继承自旧制 度学派的,与旧制度学派是一脉相承的。而新制度主义经 济学不承认自己继承自旧制度学派,但旧制度学派为新制 度主义经济学提供了不少素材和思想,特别是康芒斯早期 研究所有权与法律的经济学。Ⅱ与新古典经济学关系的 渊源比较。 新制度学派是作为新古典经济学批判者的姿态出现的,它 的理论基础与新古典经济学完全不同,因此从渊源角度看, 新古典经济学与新制度学派没什么直接起源关系。而新制 度主义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和分析基础,更多的是源自于新 古典经济学,它是建立在新古典经济学经济人追求自身利 益最大化和经济人行为的完全理性的两个基本假设基础 之上的。 (2)新制度学派与新制度主义经济学对“制度”分析方 法的比较 新制度学派和新制度主义经济学同是对制度进行分析,但 是,两者分析制度的方法是存在差异的。新制度学派从文 化整体的角度看待经济与制度,认为经济是一个文化过程, 而文化是一个整体范畴,表现为两个方面,即制度的方面 与技术的方面。而新制度主义经济学的制度分析方法是沿 用了传统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仍然使用的是“成本 一收益”的分析方法,在传统的生产成本理论的基础上, 从制度的角度进行分析,提出了交易成本的理论,而且将 不同制度下交易成本的大小进行分析,进而分析制度的优 劣。(3)新制度学派与新制度主义经济学关于市场和政 府的作用的比较 新制度学派认为市场机制不能够实现有效率的运行,在市 场机制下,所谓的自由竞争不能保证供求均衡,而且市场 也会限制个人选择,因而新制度学派极力主张国家干预市 场的运行。而新制度主义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一样,注 重的是市场机制的运行,而且通过对制度的改进,市场的 运行是可以实现有效率的,可以实现优化和均衡,新制度 主义经济学在政策主张方面强调市场的自由运行,反对国 家干预市场。(4)新制度学派和新制度主义经济学方法 论的比较 新制度学派认为,在经济研究中,注意力应从个人和企业 转移到作为演进过程的整个社会。新制度学派不仅反对传 统新古典的微观经济学中的个量分析法,而且反对凯恩斯 的总量分析法,因为他们都忽略了社会的制度和结构问题。 与新制度学派不同,新制度主义经济学仍然沿用的是新古 典的分析方法,注重对个人主义的分析方法,通过对个体 现象和过程的研究来认识一般。 3、比较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理性预期主义,理论和 政策上的争论。 Ⅰ (1) 凯恩斯主义者认为,无论在长期或短期中,失业率 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交替关系,从而认为宏观经济政策 在短期与长期中都是有用的。(2)货币主义认为,短期中, 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交替关系,宏观经济政策在 短期中是有效的。长期中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不存在交替 关系,因此宏观经济政策在长期是无效的。(3)理性预期 学派认为,无论在短期或长期中,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 间不存在交替关系。因此得出的推论是:无论在短期还是 长期中,宏观经济政策都是无效的。 Ⅱ(1)凯恩斯主义认为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成反向变动, 所以他们主张以一定范围的通货膨胀率去换取失业率的 下降。(2)货币主义认为长期,持续的通货膨胀随时随地 都是一种货币现象,是由于货币数量的增长超过总产量的 增长所引起的。所以有可能通货膨胀与失业并存。(3)理 性预期学派认为若人们的关于实际通货膨胀率高于或低 于预期通货膨胀率的经验使得他们倾向于提高或降低通 货膨胀预期,那么,产量和就业的自然水平便只是同一种 稳定的通货膨胀率相一致的水平。产量和就业水平高于其 自然水平,包含着预期的实际的通货膨胀率的稳定的增长。 相反,预期的和实际的通货膨胀率下降,则需要一萧条时 期,这时的产量和就业水平低于其自然水平。这样,自然 率假说便意味着,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不会使产量永久地 高于其自然水平,或失业率永久地低于其自然水平。 4、两剑桥之争是指?主要争论点在哪? 英国剑桥和麻省剑桥是现代凯恩斯主义的两个主要据点, 但是,这两个派系对凯恩斯理论的理解却存在着深刻的意 见分歧,于是爆发了一场持续十年的长期论战,这就是著 名的“两个剑桥之争”。主要争论点: (1)关于凯恩斯经济理论的核心之争 新古典综合派认为,凯恩斯经济理论的核心是收入—支出 理论,面对失业、通货膨胀、经济增长,财政政策和货币 政策的分析便由此派生出来;新剑桥学派则认为凯恩斯关 于资本主义社会财富和收入分配不均,以及资本主义必然 走向没有食利者阶层的文明生活新阶段的论述,才是真正 凯恩斯经济理论的精髓。(2)关于几个基本理论问题的 争论 Ⅰ关于“资本”之争:新古典综合派坚持新古典学派的边 际产品学说,认为各种生产要素共同生产,并各自从国民 收入中获得其边际产品的收益,即工资等于劳动的边际产 品,利润即是组织的报酬。新剑桥学派则认为生产要素只 有一个,那就是劳动。资本和所有商品一样,要还原为“有 时间”的劳动来确定其价格。只有在“生产时期”中找出 一种独立于资本量的计量尺度(即劳动),才可以决定价 格和分配份额,而不至于陷入循环论。因此,强调应该回 到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传统中去。 Ⅱ关于均衡增长问题:新古典综合派特别强调均衡及其稳 定性,他们认为,通过市场竞争和价格机制就可以达到均 衡。新剑桥学派则认为,由于“未来的不确定性”,经济 前景难以预测,资本主义经济不可能实现稳定性的增长, 因而均衡增长是不存在的。 Ⅲ储蓄与投资关系:新古典综合派信奉“储蓄支配投资” 的传统观点。新剑桥学派则坚持凯恩斯“投资支配储蓄” 的观点。 Ⅳ滞胀问题:新古典综合派认为滞胀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大 公司和工会分别控制了物价和工资,所以物价易涨不易跌, 工资易升不易降,于是,失业和通货膨胀并存。新剑桥学 派认为分配不均是“滞胀”的根本原因。Ⅴ政策问题: 新古典综合派主张用收入政策辅助扩张性经济政策来解 决通货膨胀和失业问题,即所谓的“混合经济”政策。新 剑桥学派则认为政府应该实行高额累进所得税、遗产税和 财产税等来改变资本主义社会的分配情况,进入“文明生 活的新阶段”。(3)关于凯恩斯经济理论缺陷之争 新古典综合派认为凯恩斯的收入—支出理论和政策主张 注重宏观经济分析而忽视微观经济分析,注重有效需求而 忽视供给问题,注重短期经济失衡而忽视长期经济增长, 因而无法应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复杂的经济形势。 新剑桥学派并不否认凯恩斯经济理论缺乏微观分析这一 点,但它认为凯恩斯经济学作为一种宏观经济理论体系最 缺乏的是价值论和分配论。(4)弥补凯恩斯理论缺陷的 方法论之争新古典综合派的基本分析方法是“均衡 观”;新剑桥学派的基本分析方法是“历史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