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哲学与人生论文

哲学与人生论文

哲学与人生论文
哲学与人生论文

公平和正义,是千百年来人类不懈追求的一种美好理想和愿望,是人类社会共同的向往和追求。它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主张和价值追求,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文章从公平正义的内涵和要求两个方面对公平正义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和。

[关键词] 公平正义发展和谐

公平和正义,是千百年来人类不懈追求的一种美好社会理想和愿望,是人类社会共同的向往和追求。它是党一贯坚持的政治主张和价值追求,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历史任务。人类自进入有阶级的社会以来,由于私有制、剥削和压迫的存在,人与人之间产生了极大的不平等。在人类社会的整个历史进程中,人们对未来理想社会的期待和设计,始终贯穿着对社会公平和正义的向往与追求。

“公平”是社会价值判断,是不同的个人对客观现实所作的主观评价。实际上,一个社会“公平”与否,还得以“客观现实”为根本基础和评价标准。因此,从这个意义上,公平或者说社会公平是“客观现实”与“主观感受”的有机统一。从政治哲学或人学的意义上来理解,所谓公平或社会公平,就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相称”或平衡的关系。[1]P264 一种公平的制度或规则总是“把各人应得的东西归于个人”[2]P139,在与他人的关系中,关系双方的条件差距之比与所得差距之比是同一比例。这种均衡的实现,需对关系双方按同一标准对待。从这点上看,一种公平的制度或规则,“就相互关系而言,个人有资格享有平等或不平等的相关地位。休谟说“自私是建立正义的原始动机”[3]P540。合理地划分利益是社会公平的深层本质。社会公平是社会中各种利益分化的产物。如果社会中各种利益高度一致,不存在相互之间的利益冲突,那么,人们也就不会计较社会公平与不公平、正义与不正义的问题。在原始社会的氏族组织内部,社会公平问题就不是重要问题。但是,私有财产出现以后,随着人们之间的利益逐渐分化,在相互的交往中利益冲突也逐渐增多了,这时就产生了合理地划分利益的要求。这种要求就是社会公平的要求。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实际上是财产私有化的产物,或者说,社会公平正义问题是因私有财产的出现和你我之间的利益划分而开始具有重要性的。正因为人们之间存在利益冲突,因此也就

决定了规则建立的必要性。罗尔斯指出:“由于人们对他们的合作所产生的更大利益如何分配问题不是漠不关心的,这就产生了利益冲突,因为为了追求自己的目标,他们每个人都想得到较大的一份,而不是较小的一份,这就需要有一系列的原则,用来选择决定这种利益分配的各种社会安排,保证达成某种关于恰当分配份额的协议。这些原则也就是社会正义的原则:它们规定了在社会基本体制中分配权利和义务的方法,同时规定了对社会合作的利益和负担的恰当分配。”[4] P1

社会公平是一个社会历史范畴,不存在永恒的社会公平。社会公平及社会公平的观念,是一种社会现象,是社会的产物,按其所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及社会性质的不同而有所不同。这就是说,社会公平是有条件的,它受到一定历史时期的经济基础的制约。它“始终只是现存经济关系或者反映其革命方面的观念化的神圣化的表现”[5]P212。在不同社会经济制度下,人们关于社会公平的观念,都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不是永恒不变的,而是发展变化的。恩格斯说:“希腊人和罗马人的公平认为奴隶制是公平的,1789年资产者的公平要求废除封建制度”[6]P212,“关于永恒公平的观念不仅因时因地而变,甚至也因人而异”[7]P212,“平等的观念,无论以资产阶级的形式出现,还是以无产阶级的形式出现,本身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这一观念的形成,需要一定的历史条件,而这种历史条件本身又以长期的以往的历史为前提。所以,这样的平等观念说它是什么都行,就不能说是永恒的真理”[8]P494。

政治哲学意义上的社会公平观既具有方法论意义又具有价值论意义,即社会公平既是手段又是目的。一种社会公平观的形成,从其直接手段上看,在于调整不同利益主体间的矛盾,而在其根本目的上看,则是为了促进社会整体的发展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是社会公平观念价值论意义的实质所在。一般地说,衡量一个社会发展与否的标准有两个,即人的发展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公平的价值就在于对它们的促进作用。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社会公平观念的最终价值目标。这一最终目的的实现,当然需要依托经济效率的提高,但更依赖于社会公平目标的实现。因为从社会政治道德角度来看,人的发展不应是单向的,而应是全面的。人的需求是多元化的,除了追求经济效率满足物质需要

外,对人的基本权利和尊严、情感、价值等市场无法估价的特殊价值的追求,也构成了人的需要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政治哲学的角度讲,树立正确的社会公平观,维护社会正义,实现社会的公正、和谐与稳定,是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必备条件。

人的发展从根本上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作为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公平的内容逐步从“均贫富、等贵贱”的理想要求发展为对现实世界物质利益的肯定,进而发出“平等、博爱、自由”的呼声,再到我国社会主义现阶段“共同富裕”与“和谐社会”的构建。究其根源,主要在于社会物质生产力的提高所致。社会公平作为一种观念性的价值形态,在本质上是社会物质生活的反映,它根源于一定社会的物质生产方式。衡量社会公平观念合理与否的终极标准一是看其能否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二是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前提之下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各种利益及关系能否得到满足和平衡,当某种社会公平观念能够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并能相对满足和平衡当时社会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时,就表明该社会公平观念有其存在的理由,应使之完善、发展。反之,某种社会公平观念就已经是落后了、过时的,应该为社会和人们所摈弃。

应该说,社会主义学说本身就是针对资本主义发展中存在的种种不公平、非正义的社会问题而产生发展的。社会主义社会追求社会全体成员的自由、平等,理所当然地应成为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的社会,因此,社会公平和正义必然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取向和基本特征。

公平和正义是社会主体在交往、发展和享有等方面权利和机会的平等,这是社会主义条件下人民群众主人翁精神不断发挥和创造活力不断迸发的真正源泉,它从最真实、最普遍的意义上体现了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的真正优越性。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是公平正义的社会。在和谐社会中,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全体人民能够平等友爱、融洽相处,所有这些都是公平正义得到实现的标

志。与此同时,公平正义又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只有致力于实现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才会获得坚实的基础,才能实现长久的、稳定的和谐。

参考文献:

[1]袁贵仁.马克思的人学思想[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264.

[2]阿奎那.阿奎那政治著作选[C].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139.

[3]休谟.人性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540.

[4][10]约翰·罗尔斯,谢延光译.正义论[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1,3,1.

[5][6][7][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212,212,212,448.

(精选)[哲学与人生的关系论文]哲学与人生论文3000字

[哲学与人生的关系论文]哲学与人生论文3000字

当人类不断地探索宇宙的奥秘、寻觅社会的真谛,洞悉人生的意义,展望未来时,就产生了哲学。以下是小编整理分享的哲学与人生的关系论文的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哲学与人生的关系论文篇一 【摘要】哲学是以提高人生境界为目标的学问,以其独特的方式引导人深层次地思考人生,是提高人生境界之学。哲学赋予我们智慧,让我们用睿智的眼光看待世界,理性的姿态对待生活,为我们的人生提供了积极有益的指导,引领我们走向光明。所以,哲学是人生的精华,人生就一场追寻发现并运用哲学的旅行。 【关键词】觉解;人化;属人世界;自由解放;人生智慧 当人类不断地探索宇宙的奥秘、寻觅社会的真谛,洞悉人生的意义,展望未来时,就产生了哲学。哲学和生活密不可分,与人生更是紧密相连。哲学是探讨人生之学,只有将哲学与人生的关系理解透彻,才能对其有“觉解”,实现对人生的启迪。 一、哲学及其与人生的关系 当提到哲学时,人们都会觉得它高深莫测,空洞又神秘。其实,哲学并不是高高地悬浮在空中的思想阁楼,只要留心思考,就会发现它与我们的生活,与我们置身于其中的自然和社会密切相关,它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这时不免有人要问,既然哲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那么什么是哲学以及哲学究竟是什么?它与人生有何关系? 哲学一词是由古希腊语演化而来的,在古希腊文和英文中,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在汉语中,哲就是智慧,哲学就是智慧之学或追求智慧之学,即爱智之学。对于“哲学是什么”这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则答案不一,从哲学的本义上来看,它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从与世界观的关系上看,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从与方法论的关系上看,它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从与具体科学知识的关系上看,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与总结。那么哲学与人生的关系呢?其实,对个人而言,哲学是对人生有系统的反思。我们这里所说的哲学,就是这种广义的哲学。冯友兰先生认为,“哲学并不是一件稀罕东西,它是世界之上,人人都有的,人在世上,有许多不能不干的事情,不能不吃饭,不能不睡觉,总而言之,就是不能不跟流行的大化跑,人身子跑着,心里想着,这个‘跑’就是人生,这个‘想’就是哲学。” 哲学与人生密切相关,可以说哲学脱离人生,将是空洞的,人生缺少哲学,将是盲目的。哲学使人作为人能够成为人,而哲学之外的学科使人成为“某种人”,那我们该怎样来获得哲学呢?答案中必少不了这两个字:觉解。 我国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把人的本质规定为人所特有的“觉解”,他说:“人作某事,了解某事是怎么一回事,此是了解,此是解;他于作某事时,自觉其是作某事,此是自觉,此是觉。或问:人是怎样一种东西?我们可以说,人是有觉解的东西或有较高程度的觉解的东西。或问:人生是怎样一回事?人生是有觉解的生活,或有较高程度的觉解的生活。这是人之所以异于禽兽,人之所以异于别的动物的生活者。”简言之觉是自觉,解是了解,人了解一件事物,知其是怎么一回事,还自己知道自己了解这个事物以及这个事物对于自己的意义,这就是觉解的含义。 二、哲学对人的理解 没有人生的哲学是空疏的哲学,没有哲学的人生是贫乏的人生。现在我们来谈谈从哲学层面上该如何来理解人生。 1.人的存在 人是一种超越性的,理解性的,创造性的存在。因为人是一种超越性的存在,所以人就无法忍受单一的颜色,凝固的时空,存在的空虚,自我的失落和彻底的空白。大家都知道,人是自然而然的生,自然而然的死,可人也是一种创造性的存在,绝对不会就这样心甘情愿

《哲学与人生》的感悟

《哲学与人生》的感悟 很是偶然选了哲学的启迪这门选修课,我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了吧,反正是一看见就是觉得不错,就选了,现在觉得,很真的没有选错。在这门课中,我学到了很多的东西,包括为人处事的哲学、待人接物的哲学和爱情的哲学。下面我就细细道来了吧….. 首先,我觉得人的生命是脆弱的。人不能决定自己的生,但可以决定自己的死,可悲的是很多的人却轻易的决定了自己的死亡,跳楼、服毒、割脉等等的方式。他们觉得死是可以解决问题了,死了,任何烦恼也没有了,没有的工作的烦恼、爱情的烦恼和没钱的烦恼。在我看来,自杀的人是很愚蠢的,细想一下,你连死的勇气都有了,难道没有活下去的勇气么?工作的问题?可以再去找,天生我材必有用,我就不相信世界上没有适合你的工作岗位;爱情的问题?很多的人是因为了过不了这一关才自寻短见的。突然觉得也是很不值得的,失恋的原因,是因为她\他不再爱你了,你就为了她\他付出自己的生命。这很不值得,既然她\ 他已经不再爱你了,为了一个不爱你的人献上自己宝贵的生命,值得吗?那你的死真的是没有什么意义的了;钱的问题?有的人因为没有钱了,炒股、炒楼失败了、公司倒闭了,就匆匆跑上楼顶,而后潇洒一跃,真的是解脱了。在我看来,这并没有解脱,相反,倒是把深深的罪留给了自己。在我们的人生旅途中,挫折是难免的,就像我们脚下的路,也是曲曲折折的,有时候甚至是坎坎坷坷的,对了,这就是人生。没有经历过曲折的人生是经不过推敲的,是很脆弱的。还是那首歌唱得好啊,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是啊,彩虹是美丽的,那是因为她经过的风雨的洗礼,才变得如此的有魅力。难道我们的人生不是这样的吗?只有经历过风雨、只有经历过挫折,这样的人生才会变得想彩虹般的多姿多彩。 其次,我懂得了做人的哲学。有的人,不会很在乎你对他做过什么,因为他觉得你对他所做的事情的你应该做的,甚至,他也不会对你说声谢谢,因为谢谢在他的口中,是多么稀少、多么稀缺的一个词语啊。有时候,因为你做得比平时不好,他就会说三道四的,对你的评价就很低。当你读他时,要理解他,因为他就是那种人,你是不能改变他的秉性的。男人的胸怀的被冤枉撑大的(马云),突然很理解这一句话,男人的胸怀要容得下一切一切,不仅仅是美味的食物,还有那不太美味的冤枉,慢慢的把他咽下去。突然之间,觉得伟大的人与我们平常人有什么区别了,那是他们能容我们所不能容之物。你不可能做到能让周围的人满意你,但只要做到让周围大部分的人满意就可以了,那你已经做得很好的了。 最后,我知道了什么是爱情。柏拉图式的爱情,我觉得这种爱情观是超脱于现实的一种爱情,但恰恰这种爱情的最美好的。现代人的爱情,在我看来已经是变了味了,为什么?那是因为钱的加入。难道你不觉得么?之前有看过一篇这样的新闻,标题大概是“大四女生不忙工作,忙着找好老公”,有的男生就觉得很委屈,难道我们的爱情真的是经不起推敲,难道我们就不能一起努力奋斗、一起寻找我们爱的归宿?曾经的信誓旦旦都跑到哪里去了?有些女生就说了,对不起,没有钱,我们就拜拜,找个有钱的老公,我可以少奋斗几十年,这有什么不好?无可否认,这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是活生生的例子,当然,我也不能但从我的角度来论述哪个的对错,只是觉得这样的爱情真的是变味了。难道你不觉得吗? 找个时间,一个人,树下,石旁,静坐沉思,你就会发现,其实,生活中的很多哲理,你都可以触摸得到她走过的痕迹,那种感觉是很微妙的。

哲学与人生专业论文3000字

哲学与人生论文3000字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哲学是什么?人生是什么?也许每个人的理解有不同。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人生与哲学的论文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人生与哲学的论文篇一 哲学是什么?人生是什么?也许每个人的理解有不同。在我看来,哲学是一种生活态度,更确切的说,是一种让我们感觉快乐而有意义的生活态度。 我喜欢把一个人的生命比作一条线

段,生和死是端点。线段有长有短,生命也是,有的人长命百岁,有的人则英年早逝。我们永远不知道自己会在哪一刻死去,不得不承认这是人生的无奈,但也正因为如此,使得我们不得不更好地对待生活,以免有朝一日会带着满腔遗憾离开人世。 怎样才能生活得快乐而有意义呢? 当下的社会,绝大多数人已不再为生存忧愁,但随着物质文明的不断向前发展,人们逐渐发现,想要的幸福快乐并没有伴随着物质而来,整个人群中,充满着抱怨之声,官高的抱怨,位卑的抱怨,穷的抱怨,富的也抱怨,人们似

乎更加焦虑,而且不知因何而存在的不安全感,像传染病,交叉感染。似乎除了幸福,我们什么都有,这也许就是国家在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后又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的原因之一吧。 我们知道,道家主张把个体的自然存在和精神自由置于一切外在的附加物之上,走出人生的困境,挣脱“物役”的束缚,追求个性解放和自由人生。老子提出“致虚极,守静笃”的修道方式,主张“返朴归真”,认为人的生命存在要与自然沟通,节制和超越物质欲望,不让尘世的喜怒哀乐扰乱自己恬淡自由纯洁的心境,自始至终保持自己的自然天性。然而时代

的纷繁复杂,忙碌的人们,有多少人懂得该适时停下追求物质的脚步,面对自己的内心,看看自己是否早已经在物质中迷失了自我?看看自己的心灵是否已经蒙上厚厚的尘垢? 我是一个喜欢睁大眼睛在黑夜里凝望的人,很多时候什么也不想,只是贪婪的享受夜的静谧;有时思绪飞快的转换,审视自己过去一路上的得与失,有时瞻望未来,想想以后的路该怎么走,问问自己究竟在追寻什么,又想要什么。 生活需要不断地反思,而且是理性的反思。傅佩荣教授曾说:“当 真正用理性思考经验之后,就能知

哲学与人生感悟讲解学习

哲学与人生感悟

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这是法国思想家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的开场白。“人生而平等”这个观点影响了整个西方,自文艺复兴以来,成为现代文明的标志之一,西方很多基本价值观都基于此,依赖于此。教育对于人的影响是巨大的。“我们在出生的时候所没有的东西,我们在长大的时候所需要的东西,全都要由教育赐与我们。”而封建旧教育却是扭曲人性的教育,“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由此,卢梭提出自然教育思想。平等思想是卢梭政治思想的核心和基本出发点。卢梭的平等思想在推动历史进步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资产阶级政治法律制度的确立提供了理论基础。也在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为争取民族解放国家独立的斗争中起着鼓舞作用。没有这句话,所谓的西方文明,现代文明,就是个肥皂泡,一句空谈,一个纯粹的谬论。然而人生真的生而自由吗?自由真的可以在人生价值之中实现吗?“人生有梦,为梦想而生,那才是一个自由的人”。这是我的人生观点。思想史是思想的战场,不是亡灵的画廊。人生的价值,一定就是让自己的思想,让自己的价值观世界观能够以某种形式表现出来,表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每个人都不免有一个理想,或为温饱,或为名利,或为学问,或为德行,或为事功,或为醇酒妇人,或为斗鸡走狗,所谓“从其大体者为大人,从其小体者为小人”。这种分别究竟以什么为标准呢?哲学家们都承认:人生的最高目的是幸福。什么才是真正的幸福?对于这个问题也各有各的见解。积学修德可被看成幸福,饱食暖衣也可被看成幸福,究竟谁是谁非呢?我们从人的观点来说,人之所以高贵于禽兽者在于他的心灵。人如果要充分地表现他的人性,必须充实他的心灵生活。幸福是一种享受。实现人生价值更是人生自由的一种追求。“人生而自由吗?”真的生而自由嘛?人在“自由”之中但是在我看来这里的"

[人生与哲学论文]哲学与人生论文3000字

[人生与哲学论文]哲学与人生论文3000字 怎样实现人生价值既是一个现实问题,也是一个哲学问题。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人生与哲学论文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人生与哲学论文篇一 人活在这个世界上,要遇到的问题也有四个:第一个“是什么”,第二个“为什么”,第三个“怎么办”,第四个“好不好”。我所有的课,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只讲是什么、为什么,不敢跟人家讲怎么办。因为这四个问题,前面两个问题是自然规律,“是什么”、“为什么”,是科学。太阳每天都是从东边升起,从西边落下。为什么?因为地球围着太阳旋转。而“怎么办”和”好不好”,是上帝留给人来解决的问题。你爱“怎么办”就“怎么办”,上帝给了你很大的创新的空间。 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我是谁?这三个问题困苦了无数的智者,没人能得出完美的答案。千年来人们在不断的探索和追求。物理上人们拿到了答案,但在这里上人们还在追求。就像刚刚建国时国民党的被俘将领,在不断尝试建造永动机从来没有人成功。我对“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不感兴趣我只想知道“我是谁?”换句话数我的人生意义在哪里?人生的意义又是什么?如何解释人生? 每个人对人生都有不同解释或者说是期待。农民说:“我的要求不高,每年能够风调雨顺,粮食卖个好价钱就行.”话语中,透着纯朴,善良.这就是我们的农民.一年中风风雨雨期盼着收获的季节,脸朝黄土背朝天,早晚围着土地转.还好,如今农业税免了,农民的收成也有起色了,脸上也笑开了花.工人说:“还是你们自由,想什么时候干什么时候干,没人管;不像我们,早出晚归做好了没奖金,做错了还挨批.保不准哪天饭碗就没有了.正式工还好说,有养老保险,医疗保障.当然了个别也没有.农民工就惨了,要不上钱来的有的是,为了城里人过上好日子卖掉了青春,到头来,连个养命钱都要不到.你说,钱就那么重要么,钱比良心重要”小学生说:“我是祖国的花朵,希望的明天”未来属于我们,我们需要多加营养,汉堡包,肯德基,统统上来!当然网络游戏也不能少,要全面发展,这才是硬道理.一个小皇帝六个围着转,是谁的不幸? 父母说:“现在都是独生子女了,自己不拿着娇,他们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也宠着”只是不知道他们小的时候是否也有这么好的命.只是希望将来他们也能享受到晚年的快乐.祝福他们,当然了,作为晚辈孝敬老人,是我们的责任,义不容辞警察说:“要是社会上没有了坏人该多好啊!人人心安理德,不用担心钱被人偷,也不用还怕有人抢劫,社会一片安宁祥和的气息,美!很美,即使失业了也行啊!”警察的天职就是保一方平安,维护社会的安宁.我们期待着他们失业.犯人说;“谁一生下来,就愿被人骂,那不是逼得吗?头脑发热,考虑不周,都是钱惹的祸.”钱是好东西,但钱也是送命的导火索.人活着为什么非要追求那些不属于我们的东西呢?自寻烦恼.也许他们最清醒的就是他们手铐加身的时候,人一定要看清前面的路,否则是自寻死路.年轻人说:“活在这个社会真累,十年苦读寒窗,一朝大学毕业;茫茫沧海世界,遍寻安身之所.感受更多的是压力!压力!压的人有点喘不过气来.工作还没有着落,又面临着爱情婚姻,甜蜜的爱情似乎总是建立在物质的基础上,有房子还好,没房子那就是如同少林寺十八铜人阵,还不知道要奋斗多少年.”青春没有了,不年轻多好,什么也不用发愁,是啊!好像目前还没有什么可行办法.老年人说:“人老了,筋骨不行了,头脑也不灵活了,腰酸背疼,一身病.年轻人烦”老人的悲哀 就是晚年了突然发现自己没用了,反而成了儿女的负担了.说句良心话,老人还能活几年,我们为什么就不能让他们快快乐乐地来,安安静静地走呢? 人生得意对于每一个人都不同只在于你如何选择如何去面对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又无数次选择。曾经有人说过:人的前半生不要怕,后半生不后悔。这就是人生,现在的社会不断出现问题人生的意义也在不断的接受考验每个人只看到了人生不好的一面或贪预想了而不思进取。在社会一个人羡慕另一个人;一个阶级羡慕另一个阶级;一种生活状态羡慕另一个生活状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才是真正的人生状态。人生的意义也在于奉献只有为他

哲学与人生感悟

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这就是法国思想家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得开场白。“人生而平等”这个观点影响了整个西方,自文艺复兴以来,成为现代文明得标志之一,西方很多基本价值观都基于此,依赖于此。教育对于人得影响就是巨大得。“我们在出生得时候所没有得东西,我们在长大得时候所需要得东西,全都要由教育赐与我们。”而封建旧教育却就是扭曲人性得教育,“出自造物主之手得东西,都就是好得,而一到了人得手里,就全变坏了。”由此,卢梭提出自然教育思想。平等思想就是卢梭政治思想得核心与基本出发点。卢梭得平等思想在推动历史进步中产生了巨大得影响,为资产阶级政治法律制度得确立提供了理论基础。也在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为争取民族解放国家独立得斗争中起着鼓舞作用。没有这句话,所谓得西方文明,现代文明,就就是个肥皂泡,一句空谈,一个纯粹得谬论。然而人生真得生而自由吗?自由真得可以在人生价值之中实现吗?“人生有梦,为梦想而生,那才就是一个自由得人”。这就是我得人生观点。思想史就是思想得战场,不就是亡灵得画廊。人生得价值,一定就就是让自己得思想,让自己得价值观世界观能够以某种形式表现出来,表现自己得人生价值。每个人都不免有一个理想,或为温饱,或为名利,或为学问,或为德行,或为事功,或为醇酒妇人,或为斗鸡走狗,所谓“从其大体者为大人,从其小体者为小人”。这种分别究竟以什么为标准呢?哲学家们都承认:人生得最高目得就是幸福。什么才就是真正得幸福?对于这个问题也各有各得见解。积学修德可被瞧成幸福,饱食暖衣也可被瞧成幸福,究竟谁就是谁非呢?我们从人得观点来说,人之所以高贵于禽兽者在于她得心灵。人如果要充分地表现她得人性,必须充实她得心灵生活。幸福就是一种享受。实现人生价值更就是人生自由得一种追求。“人生而自由吗?”真得生而自由嘛?人在“自由”之中但就是在我瞧来这里得"自由"显然就是指人得属性,而人得属性有意识得与行为得两方面,那么,这个问题就得首先明确,无论人就是否生而自由,这其中得自由就是指“自由得意愿”?还就是指“自由得行为”?我可以说,不光就是人,就所有动物来瞧,如果从“自由得意愿”瞧,当然就是生而就有。但从现实行为瞧,(相对那些自由得愿望而言)过去没有,现在没有,将来也不可能有。这就是从精神意识与现实行为这不同层面瞧问题时得结论。另一方面就就是“人生而自由吗?”这个判断得判断标准就是主观得还就是客观得?比如,我自由与否得问题,就是凭我自己得感受来判断呢还就是必须以某种客观标准来衡量?显然,如果就是前者,那么任何讨论都没有意义;如果就是后者,当然就就是有意义得,所以真正得问题在于:一个有关自由得客观标准就是否可能?最后还有一个问题:如果自由得以行为现象作依据,那么,“自由”指人得能力?还就是指环境条件?有时,环境就是没有限制性得,但个体能力不足而无法兑现意志;而有时候,个体能力足够实现意志,但外部环境限制了您得行为。那么所谓“自由”就是指个体能力得度还就是指环境所规范得行为空间得度呢?“自由”得社会学术意义就就是指“社会环境(法规)一方给人们行为上得容许度,这个度表现为两方面:1,各种行为性质得广度;2,任何性质得行为得深度。因此,自由不就是您喜欢不喜欢得问题而就是社会肌体之间完全可以量化比较得东西。比如,您可以不喜欢宽松得环境,您可以在笼子里悠然自得,可如果您要说您很自由,这就可能有误,因为自由就是对环境状态得一种客观度量,由不胡说。人喜欢自由这没得说,人在现实中不自由这也没得说,那么,尽可能使人自由更没得说。但平时人们口口声声说追求“人人平等”。这可能吗?世上没有绝对得公平只有相对得公平。“人人平等”得观念,纯粹就是瞎掰得,这既不就是事实,更不就是真理,而就是一种价值判断,一种价值取向。换句话说,这里没有实证得基础,而就是个人得形而上学。用更恶毒得话说,这纯属妄想、意淫。确实,当我们冷静下来,不再把理想主义当成客观规律,不再把个人追求视为客观真理,那我们会发现,人不但非“生而平等”,反而就是“生而不平等”。根据达尔文得进化论,“自私得基因”理论,或者人类行为学,我们会发现人确实就是不平等得,天生得不平等。人得能力差别,环境差别,机遇差别,经历差别,以及性格差别,等等,决定了人就是千差万别得,决定了人在任何权利上都不可能平等。这种不平等不仅就是一种事实,而且还就是个真理。它得唯一得“不足”就是在于某些人得脑子里还不“信仰”

哲学与人生选修课论文

对哲学的一些想法 当初选这门《哲学与人生》的时候,是想着在沉重的专业学习重负下能给自己点时间放松,至少就是想着一个星期听一次心灵鸡汤讲座,能让自己暂时从医学书上解放出来,聆听哲学老师的人生智慧。现在课程已经结束了,回首看来,这是我唯一没逃过的选修课,场场必去,也觉得自己选这门课的目标已经达到了。 在这门课里,老师用很多生活的鲜活例子来跟我们讲解哲学的智慧,让我受益匪浅,也感悟了很多。下面是我的一些对于哲学的想法。 哲学是什么?人生是什么?也许每个人的理解有不同。在我看来,哲学是一种生活态度,更确切的说,是一种让我们感觉快乐而有意义的生活态度。 如果把一个人的生命比作一条线段,那生和死就是两端点。线段有长有短,生命也是,有的人长命百岁,有的人则英年早逝。我们永远不知道自己会在哪一刻死去,不得不承认这是人生的无奈,但也正因为如此,使得我们不得不更好地对待生活,以免有朝一日会带着满腔遗憾离开人世。 怎样才能生活得快乐而有意义呢? 当下的社会,绝大多数人已不再为生存忧愁,但随着物质文明的不断向前发展,人们逐渐发现,想要的幸福快乐并没有伴随着物质而来,整个人群中,充满着抱怨之声,官高的抱怨,位卑的抱怨,穷的抱怨,富的也抱怨,人们似乎更加焦虑,而且不知因何而存在的不安全感,像传染病,交叉感染。似乎除了幸福,我们什么都有,这也许就是为什么国家在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后又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吧。 我们知道,道家主张把个体的自然存在和精神自由置于一切外在的附加物之上,走出人生的困境,挣脱“物役”的束缚,追求个性解放和自由人生。老子提出“致虚极,守静笃”的修道方式,主张“返朴归真”,认为人的生命存在要与自然沟通,节制和超越物质欲望,不让尘世的喜怒哀乐扰乱自己恬淡自由纯洁的心境,自始至终保持自己的自然天性。然而时代的纷繁复杂,忙碌的人们,有多少人懂得该适时停下追求物质的脚步,面对自己的内心,看看自己是否早已经在物质中迷失了自我?看看自己的心灵是否已经蒙上厚厚的尘垢? 生活需要不断地反思,而且是理性的反思。一位学者曾说:“当真正用理性思考经验之后,就能知道自己应该如何做,知道哪一种人

哲学与人生作业(1)

哲学与人生结课论文哲学感悟与人生思考 专业:133021 姓名:李宗明 指导教员:薛艳丽 时间:2016年7月

哲学感悟与人生思考 摘要:哲学有两大领域,一个是对世界的思考,追问世界到底是什么?另一个是对人生的思考,追问人生到底有什么意义?因此,哲学脱离人生,将是空洞的;人生缺少哲学,将是盲目的。人的一生是充满矛盾和痛苦的过程,哲学就是教人以经得起痛苦和磨炼的人生态度之学。 关键词:哲学;人生;哲学与人生 正文: 当初选这门《哲学与人生》的时候,是想着在沉重的专业学习重负下能给自己点时间放松,至少就是想着一个星期听一次心灵鸡汤讲座,能让自己暂时解放出来,聆听哲学老师的人生智慧。现在课程已经结束了,回首看来,也觉得自己选这门课的目标已经达到了。 在这门课里,老师用很多生活的鲜活例子来跟我们讲解哲学的智慧,让我受益匪浅,也感悟了很多。下面是我的一些对于哲学的想法。 哲学是什么?人生是什么?也许每个人的理解有不同。对一般人而言,哲学是一个既抽象又空洞的词汇。哲学是什么,因为哲学本身就是从提问开始。可以说这是一个既简单,又复杂的问题。说它简单,因为哲学已存在几千年,早就有过定义;说复杂,是因为迄今为止它永远是个问题,至今尚未有,也不可能有终极的答案。“哲学”这个词,在中国古代的典籍中没

有出现,它来自19世纪日本学者西周,他把源于古希腊的西方哲学思想翻译为“哲学”。中国晚清的学者黄遵宪最早把“哲学”这个词从日本介绍到中国。“哲学”是个非常深奥的问题,可以说是众说纷纭,有多少个哲学家就有多少个说法。 在我看来,哲学是一种生活态度,更确切的说,是一种让我们感觉快乐而有意义的生活态度。如果把一个人的生命比作一条线段,那生和死就是两端点。线段有长有短,生命也是,有的人长命百岁,有的人则英年早逝。我们永远不知道自己会在哪一刻死去,不得不承认这是人生的无奈,但也正因为如此,使得我们不得不更好地对待生活,以免有朝一日会带着满腔遗憾离开人世。 怎样才能生活得快乐而有意义呢? 当下的社会,绝大多数人已不再为生存忧愁,但随着物质文明的不断向前发展,人们逐渐发现,想要的幸福快乐并没有伴随着物质而来,整个人群中,充满着抱怨之声,官高的抱怨,位卑的抱怨,穷的抱怨,富的也抱怨,人们似乎更加焦虑,而且不知因何而存在的不安全感,像传染病,交叉感染。似乎除了幸福,我们什么都有,这也许就是为什么国家在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后又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吧。 我们知道,道家主张把个体的自然存在和精神自由置于一切外在的附加物之上,走出人生的困境,挣脱“物役”的束缚,追求个性解放和自由人生。老子提出“致虚极,守静笃”的修道方

哲学与人生感想

与上帝合一 ——上帝在一切之中,一切在上帝之中。一切都来自上帝,又都回归上帝 在听完刘老师关于埃克哈特的神秘主义后,感受良多,作为神秘主义运动中最伟大的多米尼克教师,查过百度百科对神秘主义的解释一般是'通过从外部世界返回到内心,在静观、沉思或者迷狂的心理状态中与神或者某种最高原则结合,或者消融在它之中。艾克哈特的神秘主义告诉了我们智慧与思辨,带领我们进行一种本来意义上的真正的经历,亦或哲人的心路历程或思想之旅。神秘主义并不像怀疑主义那样放弃对真理的追求,它主张闭上肉体的眼睛,同时却主张睁开灵魂的眼睛,使灵魂的眼睛不受现象世界的熙熙攘攘所干扰,从而返回自我。他要求我们遁世和遁我,在心灵的静观中达到真理、智慧。 在十一、十二世纪以后,西欧城市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引起了阶级关系深刻的变化。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的变化必然引起上层建筑的变化。我们知道由于当时正统的基督教义在思想上占统治地位。新兴的阶级也就把自己的要求首先表现在宗教观点上。艾克哈特是最早系统地对正统基督教义提出异议的人,他的著作《德语布道集》一书可以看到,在这个意义上,他可以算是西方宗教改革的先驱者。 通过遁世而消灭自我,把自己消失在,融入到上帝的怀抱,从而获得新生,是上帝在灵魂中诞生。艾克哈特哲学的最高理想就是灵魂返

回到自己的原型,返回到上帝,与上帝合一。灵魂的一个重要步骤就是摆脱一切被创造的东西包括世间万物以及自己的肉体,在内心的最深处,达到自己的原型。 首先,隐遁是彻底的遗忘,无论对象是造物还是他们在精神中引起的印象。必须把外在物质与创造的事物一起遗忘,我们必须对世间万物不报念想,它们只是作为一种表象而存在,一种对人内心的外在诱惑,是阻止人们接触上帝的巨大阻碍,它们让人享受肉体的愉悦,却忽略了灵魂的自我提升。艾克哈特说“如果灵魂要观看神,他就不可盯住时间中的事物;因为只要灵魂自觉到时间、或者空间、或者此类事物的任何一种表象,他就绝不能认识神。” 艾克哈特认为所谓“神”在于人的内心深处,无法描述,无法言传,只有达到忘物与忘我,灵魂深处的根基即灵魂之光,灵魂的火星才能展现出来 其次,实现与神合一必须遁我,即告别自我,把自我束缚解放,无欲无念,消除一切杂念,从而达到纯粹的内心世界。人要想追随神,就必须放弃任何追求,哪怕是最高贵理想的追求。我们知道此路是十分危险的,因为放弃之后一无所有,我们将面临彻底的虚无,一切的想法与行为都毫无目的和动力来源。作为旁观者,我们对神和上帝,只是一种笼统而模糊的认识。我们可以对圣经故事发些感慨,也能对基督徒的表现作出评价。但这种感慨和评价,基本上是出于我们自已的立场,说的是自己的话、教益也基本上是自己的了。但在一个基督徒的眼里,同样的故事、同样的表现,却是意义完全不同的。虔诚的

哲学与人生论文

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 “哲学与人生”课程论文 所在院系会计系 专业班级 13级财务管理2班 姓名廖亨 学号 2013102030217 任课教师李大明 提交日期 2014年5月27日

生命与时间的哲学思考 生命是什么?生命是渺小的,就像大海中一朵朵小浪花,一点不起眼;生命是伟大的,就像一颗颗璀璨的夜明珠,是无价之宝。父母养育了我们,给予了我们生命这个美好的东西,它很珍贵,属于我们只有一次。有些人好好珍惜了生命,让生命活出了精彩,创出了属于自己的生命轨迹;而有一些人因为生活的挫折和坎坷,居然就轻易地舍弃了自己宝贵而又年轻的生命,这是多么的不负责任啊! 而时间又是什么呢?时间像一张弓箭,正所谓拉弓没有回头箭,只要你用足劲拉起弓,这只箭就会射出,只须一眨眼的工夫,箭就会在你眼前消失得无影无踪,一去不复返。作为一名学生,应该以优异的成绩来报答自己的父母和社会,体现自己的生命价值。但是要得到优异的成绩就必须珍惜时间,珍惜这分分和秒秒来刻苦学习。 此时,我想到美国著名作家富兰克林曾说过的一句名言:“你热爱生命吗?那么请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的确,只有珍惜时间才能让自己的生命更充实,更有意义。 时间在悄无声息的流走。朱自清爷爷说过“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但时间去了永远也回不来了。每一秒都在飞速流走,走在青草上,飞在空气中……时间一去不复返,看着真有一些心痛。想起吃饭时候,时间从我的饭碗中过去溜走;洗脸的时候,时间从流水中飞去;休息睡觉时候,它便大步大步的从你身上跨过,从你脚边飞去。时间是消无声息的,人世间没有人不走过风风雨雨,大大小小的困难的事。但在途中要和困难作斗争和时间赛跑。用最短的时间把一件事做好,这样不是又节省了时间又高兴又兴奋,多么好!而在困难中为了更好更快的做好它一定要认真思考用最短的时间完成它。 这儿有个故事,在一个演讲会上,一位著名的演说家手举一张钞票迈着大步走上讲台,他对会议室里的人问:“这有20美金,有人要吗?”一只只手举了起来。他接着说:“我打算把这20美元送给你们中的一位,但在这之前,请准许我

哲学与人生读后感3篇

哲学与人生读后感 3 篇 导语:人生与哲学有着相同的发展道理。下面是语文 迷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哲学与人生》的读后感,欢迎大 家阅读参考! 哲学与人生读后感【1】在拜读《哲学与人生》之前,我还真没有深究过,在这里有必要先熟悉一下哲学的 定义:哲学的原意是“爱智”。哲学作为一门学问,原来只 是一种生活态度,就是保持好奇的天性,探询一切事物的 真相。 傅先生在自序中就说,“哲学脱离人生是空洞的,人生脱离哲学是盲目的。”因此,看此书与其说是学点哲学知识,不如说是通过它来审视自己的人生。作者用通俗的语言将 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的精髓提炼了出来,并贯之以自己的 思想,给我们上了一堂又一堂生动,精深的课;在这里,我们不但会看到历史哲学大师的思想,而且会感悟到许多以 前从未想过的东西。相信看过此书的人肯定能看透人生许 多事情,看淡人生许多哲学课。在这里,我们得到的不仅 是哲学的全部精华,更重要的是生命的本质和名利和挫折。 “人的经验有时候需要概念才能展现内涵”。一个人假 设碰到一种情况或一种经验,但却无法用言语来形容,他 不知道这种情况和经验是什么,也无法去处理,没有体会

也没有心得,更没有感知力,不久以后就忘了。即使再有 相同的遭遇,也缺少先前的心得作为对照,几十年的人生 虽然经历很多,但用言语表达出来却很少,对自己的一生 很漠然,很无视,仿佛一生都是很苍白的,生命力的乏弱 使他感受不到生命的快乐和痛苦。 “人类的典范,应该是那些让你我这般平凡的,有着 许多烦恼的人都能效法的。他们让我们懂得:烦恼不值得担心,因为能磨练出智慧;死亡不值得害怕,害怕的是不知为 何而死。”这很值得我们深思,现在人们多把拥有大量金钱 和物质的人当作自己的偶像,以至于许多人接受教育的目 的就是为了挣钱。其实拥有越多并不见得就越快乐,傅先 生在介绍存在主义时说,“一个人有的越多越不是他自己。 因为拥有越多,越没有时间做自己。”在介绍道家时又说,“一个人若多思多欲就不可能快乐,因为欲望没有满足会 痛苦,一旦满足之后,又生出更多欲望,更多痛苦。” “一个人活在世界上,可以没有丰富的物质享受,可 以没有良好的制度,却不能没有正确的理念”。物质的提高 和科学的迅速发展是否能证明社会的进步?即使在寝食无忧的 生活里,人们是否就能快乐呢?有了一千万想两千万,有了两 千万想五千万,人的欲望用无止境,追求不到时就永远在没 有边界的痛苦里轮回。而颜回的“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回不堪其优,也不改其乐”也能更好地证明了即

哲学与人生结课论文

一次哲学的“梦幻”之旅 ——《哲学与人生》课后感 哲者,智慧、道理也;学者,学问、规律也。哲学,顾名思义,白话讲来指讲求哲学和道理的学问。我想哲学一词,对于我们大家而言,其实并不陌生,我们或许接触过一些哲学方面的常识和故事,对哲学也有一些肤浅的认识和了解,却往往未能深究。 对于我而言,作为非哲学方面专业的理科生来说,这样较为系统地学习有关哲学方面的知识还是第一次,哲学能够提升人们的观点从而使人对事物产生更深的理解,提高了人的思想和主观意识,使人们思想成熟,以哲学的视角看世界可以说是站在一个超越世界的立足点之上,从精神的自由与主动上反思自己的能力,从另一个全新的角度看世界,是一个不一样的、奇妙与思维同在“梦幻”之旅。 在这几周的哲学课上,我深刻的感受到,哲学是思想上升华。正所谓,花不可以无蝶,山不可以无泉,石不可以无苔,水不可以无藻,乔木不可以无藤萝,人不可以无癖。自然界的万物相伴皆有灵性,真实地相依存和对称,而人是万物的灵长,人若没有性情,思想没有附着,要比花无蝶、山无泉、石无苔更可惜可叹,进而也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人有限,思想却无限,哲学正是给人以思想上的升华,催人向前,给人启迪。 人的一生中会遇到的东西实在很多,更是样样不同、件件迥异,哲学的思想处处可以充斥其中,学习哲学、了解哲学,以致学以致用。 哲学不是空洞的,不是失重的.哲学的目的是明确的,不得不说,我喜爱很多充满哲学的故事,记得一则故事是这样的:巴勒斯坦有两个海,一个是淡水,里面有鱼,名为伽里里海,从山脉流下来的约旦河带着飞溅的浪花,成就了这个海,它在阳光下歌唱,人们在周围盖房子,鸟类在茂密的枝叶间筑巢,每种生物都因它而幸福。约旦河向南流入另一个海,这里没有鱼的欢跃,没有树叶,没有鸟类的歌唱,也没有儿童的欢笑,除非事情紧急,旅行者总是选择别的路径,这里的水面空气凝重,没有哪种动物愿意在此饮水。这两个海彼此相邻,何以又如此不同?不是因为约旦河,它将同样的淡水注入,不是因为土壤,也不是因为周边的国家,区别在于:伽里里海接受约旦河,但绝不把持不放,没流入一滴水,就有另一滴流出,接受与给予同在。另一个海则精明厉害,它吝啬地收藏每一笔收入,绝不向慷慨的冲动让步,没一滴水它都只进不出。伽里里海乐善好施,生气勃勃,另外那个则从不付出,它就是死海。巴勒斯坦有两个海,世上有两种人。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生活中要容纳别人,释放自己,不斤斤计较,以水观人,水性至上,接受与给予同在。很多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充满哲理,我们了解和理解其中的道理其实可以品味到很多东西,在精神上给予帮助。 哲学,也是远古以来就存在的,一直受很多先贤推崇,像是孔子,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开创了儒家学派的他,其广博深邃的思想给后世留下了深远的影响。孔子抛弃了争权夺势的利己主义观念,怀揣着理想主义周游列国,四处讲学,留给后人“仁爱之心”、“中庸之道”。这种核心价值观念是我们民族原创的,其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地域性。在现今人们的功利心越来越强,为了达到一己私利可以不择手段之时,宣扬与继承孔子的“仁爱”,“人为贵”,“和谐”的价值理念就更为重要。孔子的哲学是以仁爱、和谐、诚信、中庸为核心的价值观,也是一笔无价之宝。 然而对于哲学中的中庸思想,人们就会自然而然的想到“调和,抹稀泥,各打五十大板,一人一半,五五分成”,何以做到中庸,其标准是什么?《中庸》中有言“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即万物各有其位,找到了自己合适的位置,各安其位,各谋其政,以达到“万物并育而不相害,并行而不相悖”的和融境界。其实,我们可以看出这种境界不可能百分之百达到,却可以通过努力来无限接近。中庸其实就是要实现双赢,达到和谐。中庸之道其实是一种极高明的人生境界和处事艺术,它充分体现了儒家文化追求“和谐”效应的基本特点。和谐社会并不是指人们无所事事,而是要创造环境让每个人都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

哲学与人生心得体会多篇 哲学与人生心得体会600

哲学与人生心得体会多篇哲学与人生心得体会600 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籍,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一段音乐,或者一段视频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接下来是为大家的哲学与人生心得体会5篇,但愿对你有借鉴作用! 刚看了傅佩荣的《哲学与人生》,如何提升哲学素养?培养思考习惯、掌握整体观点……咱也活学活用一下嘛,至少不以偏概全。“对任何事情都要从不同的角度思考,久而久之,就可以超越自己的成见,思想也将更为圆融。” 哲学,高中时学了一点点理论,到底是该如何定义,恐怕要对不起老师了。当年的老师是个魁梧的老师,很有激情的,印象中,他总是用两只熊掌一样的手在头顶上比划,“哲学嘛……”,人在教室四周走动,小数点也在教室横飞。一上课就很忘我的老师,是个好老师,只可惜,我的智商实在不高,无法理解老师的许多话。 记忆中,高二时,我还当了一年的政治课代表。这门学科 ___任何特色,至今不明白班主任的用意。是拿掉我的英语课代表的职务于心不忍,还是有别的激励的意思?不清楚,班主任没找我谈一句话,我那时一直在黑暗中想,老师为什么只照顾到急于在英语学科上要进步的同学她呢?老师有没有想到我的感受?后来,也在一直假设,要是老师那时找我们多谈谈心,也许……学生时代的我多么渴望老

师给予的言或行的鼓励啊。而今,我当老师了,我当然知道孩子们在心智上需要什么。于是我毫不吝啬,该付出的绝不占有着。“生命是丰富的,但对每个人来说,都只能活在当下。” 今天读了第十三章,《教育与自我》,收获颇丰。 主要内容是: 教育是风格的培养:教育的三阶段: 人生四大领域:群体、自我、自然界、超越界 教育与自我生命的发展:自我认识、自我定位、自我成长、自我超越 我认为值得回味的语录现在供大家一起分享: 我们常说教育是“自我教育”,就是因为它需要受教育者的配合……教育是一个需要靠自己去承担的责任。

《哲学与人生》第十三课

第十三课《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教案 一、说教材 《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是高等教育出版社教材《哲学与人生》第五单元的第一个课题。《哲学与人生》这门课程,把哲学与人生结合起来,用哲学的基本观点来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第五单元的核心内容是“以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为指导,创造人生价值”。《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这节课侧重点是“如何运用人的本质具有社会历史性的观点和方法,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社会的关系”。因此,本节课在本章节和这门课程的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学习本课为学生今后的成长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说学情 本节课的讲授对象是中等职业学校一年级的学生,学习效率和自学能力相对薄弱。他们的年龄多集中在14--16岁,正处于少年期向青年期过度的阶段,开始对人生进行思索,但是还没有形成科学系统的认识,对于如何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社会的关系等问题,还需要教师进行积极的引导。 三、说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使学生了解自然属性是人存在的基础,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明确公与私、义与利的内涵。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公与私、义与利的关系,利己和利他的关系。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在生活中正确处理好个人、集体与社会的关系,把国家利益、集体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正确进行人

生选择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把握人的本质,积极融入社会。正确处理人生中遇到的矛盾和挫折,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四、教学重点 1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2.个人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3.正确处理公与私、义与利的关系 五、教学难点 1如何看待个人成才的社会条件。 2明白“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道理 六、教法学法 多媒体课件教学手段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七、课时安排 本节课一共有2个学时 八、教学过程 步骤一:导入新课 8分钟 1. 运用多媒体展示材料《救人也要讲“价钱”吗?》 2.提出问题:”同学们,救人者的要求合理吗?这种利该不该追求?在道义和利益面前,我们该怎么选择?” 3.让学生分析讨论,引导学生总结什么是正确的利益观。 步骤二:讲授新课 80分钟

哲学与人生》教学计划

《哲学与人生》教学计划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哲学与人生》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本课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和方法及如何做人的教育。其任务是帮助学生学习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正确看待自然、社会的发展,正确认识和处理人生发展中的基本问题,树立和追求崇高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课程教学总体目标 使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与人生发展关系密切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人生发展重要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为人生的健康发展奠定思想基础。 三、学情分析 本课程的教学对象为二年级学生。学生基础差,纪律性差,学习积极性不浓。学生在上学期已学习了《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道德和法律》两门课程,但面对人生选择,一些学生并没有准备充分,对就业过程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和方法技巧认识不够,头脑简单,甚至对就业形势和某些职业存在着一些认识上的误区,因此,应该结合我校的特点和当前的就业形势,对学生进行必要的人生选择指导。 四、教学原则和方法 1.教学原则 (1)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不宜涉及过多过深的理论,应紧密

联系我国国情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进行教学,特别是要结合职业教育以及本班学生的思想实际进行教学。 (2)坚持知行并重、知行统一的原则。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从知识到能力的转换,结合理论教学,通过典型案例分析、模拟人才市场、社会实践活动、座谈会、报告会等多种形式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的。 (3)坚持针对性的原则。本课程应根据中职学校学生面临的就业形势与企业特点,针对多数学生对就业与创业有关知识了解不够、创业精神与创业心理素质不强等实际,有针对性地安排教学内容和实践性教学环节。 (4)贴近学生、贴近职业、贴近社会。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学生成长的实际,遵循职业学校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体现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念,加强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把知识传授与思想教育紧密结合,强化哲学基本观点在人生成长问题中的运用,讲究实际效果,防止空洞说教。 2.教学方法。 倡导启发式教学,采取合作探究、讨论、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客观的社会现象和学生的人生实际出发,通过知识学习与案例分析,融入学生所需要的哲学与人生知识。 教学方法的运用应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层次和职业教育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哲学与人生的教学。 五、教学提高 严格执行教务处制定的教学常规,做好课堂管理。加强理论学习,认真准备校内检查

哲学与人生-教案(第13课时

第13课时 第十三课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 【教学目标】 1.认知:(1)自然属性是人存在的基础,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明确公与私、义与利的内涵。(2)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公与私、义与利的关系,利己和利他的关系。 2.情感态度观念:(1)把握人的本质,积极融入社会。(2)正确处理人生中遇到的矛盾和挫折,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运用:能运用所学知识在生活中正确处理好个人、集体与社会的关系,把国家利益、集体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正确进行人生选择。 【教学重点】 1.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2.个人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3.正确处理公与私、义与利的关系。 【教学难点】 1.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2.如何看待个人成才的社会条件。 3.明白“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道理。 【教学方法】 情境讨论法、案例教学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教学。 【课时安排】 2学时。 【教学过程】 (典故导入新课) 第一步,介绍希腊神话故事:希腊神话中,人面狮身的司芬克斯向路过他面前的每个行人,都说出同样的谜语:早晨用四只脚走路,中午用两只脚走路,晚

上用三只脚走路的东西是什么?行人能答出,就放其过去,反之,则将其吃掉。(课件显示) 第二步,提问:这个著名的司芬克斯之谜的谜底是什么?为什么?(谜底是:人。早、中、晚喻人一生中的幼年、成年、晚年。) 第三步,教师再作如下对话引导:这表明希腊人是从什么角度在对人进行思考? (从人生过程中的外部特征角度) 司芬克斯人面狮身的形象本身就说明了,人类已经认识到了自己与什么的区别与联系呢? (人与动物) 那么,人与动物有哪些联系?有哪些区别?他自身有哪些属性呢?这就是本节课所要回答的问题。 (新课讲授) 一、人的本质具有社会历史性 1.自然属性是人生存发展的生理基础 (1)人的自然属性之一: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的生存离不开自然界; (2)人的自然属性之二:人要在自然界生存和发展,总是受到自然规律的制约; (3)人的自然属性之三:人与其他动物一样,也有食欲、性欲、求生欲等自然欲求。(课件显示) 师生通过表格对人的自然属性进行小结。(课件显示) 2.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课件显示) (1)人的社会属性之一:人是社会的人。 (2)人的社会属性之二:人的生产活动具有社会性。 (3)人的社会属性之三:人的生活具有社会性。 寓言故事:两个人的世界有多好,让学生分析其中包含的道理。(课件显示)2000年1月11日,徐州大黄山煤矿发生漏水事故,63名矿工被困在井下,在生死关头,被困矿工勇敢自救,大家互相传递盛水的胶靴,你一口,我一口,谁也没有为水而争斗。 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理解。(课件显示) 学生讨论分析。 教师:(分析)社会性是人最主要、最根本的属性,它是决定人之所以是“人”的最根本的东西,这主要在于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社会性揭示了人区别与其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