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发动机润滑系统示意图

发动机润滑系统示意图

发动机润滑系统示意图
发动机润滑系统示意图

发动机润滑系统示意图

1、油底壳

2、吸油管

3、机油泵

4、泄压阀

5、机油散热器

6、

机油滤清器7、主油道8、主轴瓦

9、连杆瓦10、凸轮轴衬套11、高压泵进油管12、高压泵13、

高压泵回油管14、活塞冷却喷嘴进油管

15、活塞冷却喷嘴16、带控制槽的挺柱、可脉冲润滑摇臂17、推

杆、输送机油润滑摇臂18、摇臂

19、气缸盖回油管20、机油压力传感器/报警开关21、增压器进

油管22、增压器

23、空压机(或液压泵)进油管24、空压机

机滤:=01174420;1只/台柴细滤:=01174422;2只/台

发动机润滑系统教案

发动机润滑系统教案 班级: 姓名: 学号:

汽车构造教案 课程名称汽车构造课时 2 授课班级教学方式授课多媒体教学课题发动机润滑系统任课教师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润滑系的功用; 2. 掌握润滑的方式; 3.了解润滑系的组成; 4.了解润滑系的常用零部件的结构特点; 5.掌握机油泵的结构原理; 教学重点 1. 润滑的方式; 2. 机油泵的结构原理; 教学难点 1.润滑系的组成; 2.机油泵的结构原理; 教学过程 引言: 发动机工作时,各运动零件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力,并伴随高速的相对运动,零件表面必然要产生摩擦,加速磨损。因此,为了 减轻磨损,减小摩擦阻力,延长使用寿命,发动机上都必须有润滑系。 授课内容: 1.润滑系统的功用 润滑作用:将机油不断地供给运动零件的摩擦表面,形成一定的油膜, 减少零件的摩擦和磨损; 冷却作用:润滑油在润滑各摩擦表面的同时,吸收各摩擦表面的热量, 降低各摩擦表面的温度; 清洁作用:润滑油在循环流动中,可清除摩擦表面的磨屑等杂质; 密封作用:在运动零件之间、气缸壁上形成的油膜可以提高零件的密 封效果; 防锈作用:在零件表面形成油膜,防止金属机件发生氧化锈蚀; 液压作用:可以利用润滑油作液压油; 缓冲作用:在运动零件表面形成油膜,吸收冲击减小振动。 2.润滑方式 压力润滑:以一定的压力将润滑油供入摩擦表面的润滑方式,适于负 荷和转速较大机件,如:曲轴主轴承、连杆轴承、凸轮轴轴承、摇臂 轴等; 飞溅润滑:利用发动机工作时运动零件溅泼起来的油滴或油雾润滑摩 擦表面的润滑方式,适于负荷较轻和速度较小或露在外面的机件,如 气缸壁、活塞销、凸轮轴、挺杆等; 润滑脂润滑:通过油脂嘴定期加注润滑脂来润滑零件的工作表面的润 滑方式,适用于发动机的辅助系统,如水泵轴承,发电机轴承。备注 举例说明各种作用 通过讲解特点提问应用装置

现代控制理论1-8三习题库

信息工程学院现代控制理论课程习题清单

正确理解线性系统的数学描述,状态空间的基本概念,熟练掌握状态空间的表达式,线性变换,线性定常系统状态方程的求解方法。 重点容:状态空间表达式的建立,状态转移矩阵和状态方程的求解,线性变换的基本性质,传递函数矩阵的定义。要求熟练掌握通过传递函数、微分方程和结构图建立电路、机电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并画出状态变量图,以及能控、能观、对角和约当标准型。难点:状态变量选取的非唯一性,多输入多输出状态空间表达式的建立。 预习题 1.现代控制理论中的状态空间模型与经典控制理论中的传递函数有何区别? 2.状态、状态空间的概念? 3.状态方程规形式有何特点? 4.状态变量和状态矢量的定义? 5.怎样建立状态空间模型? 6.怎样从状态空间表达式求传递函数? 复习题 1.怎样写出SISO系统状态空间表达式对应的传递函数阵表达式 2.若已知系统的模拟结构图,如何建立其状态空间表达式? 3.求下列矩阵的特征矢量 ? ? ? ? ? ? ? ? ? ? - - = 2 5 10 2 2 1- 1 A 4.(判断)状态变量的选取具有非惟一性。 5.(判断)系统状态变量的个数不是惟一的,可任意选取。 6.(判断)通过适当选择状态变量,可将线性定常微分方程描述其输入输 出关系的系统,表达为状态空间描述。 7.(判断)传递函数仅适用于线性定常系统;而状态空间表达式可以在定 常系统中应用,也可以在时变系统中应用. 8.如果矩阵A 有重特征值,并且独立特征向量的个数小于n ,则只能化为 模态阵。 9.动态系统的状态是一个可以确定该系统______(结构,行为)的信息集 合。这些信息对于确定系统______(过去,未来)的行为是充分且必要 的。 10.如果系统状态空间表达式中矩阵A, B, C, D中所有元素均为实常数时, 则称这样的系统为______(线性定常,线性时变)系统。如果这些元素 中有些是时间t 的函数,则称系统为______(线性定常,线性时变)系 统。 11.线性变换不改变系统的______特征值,状态变量)。 12.线性变换不改变系统的______(状态空间,传递函数矩阵)。 13.若矩阵A 的n 个特征值互异,则可通过线性变换将其化为______(对 角阵,雅可比阵)。 14.状态变量是确定系统状态的______(最小,最大)一组变量。 15.以所选择的一组状态变量为坐标轴而构成的正交______(线性,非线性) 空间,称之为______(传递函数,状态空间)。

发动机润滑系概述教案

发动机润滑系统概述教案 一、教学内容分析汽车发动机的油路作为发动机内部的不可见部分,内容比较抽象,从发动机的外部不能看出,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很难直观理解。本节课主要是讲发动机润滑系统的作用、润滑方式、润滑系统的组成和润滑系统的基本油路。为了增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教学中针对这部分内容采用多媒体动画,用动画展示的形式,形象地将润滑油的流动路线体现出来。 二、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 1、掌握发动机润滑系统的作用; 2、掌握发动机润滑系统的润滑方式; 3、掌握发动机润滑系统的组成; 4、理解发动机润滑系统的基本油路。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发动机润滑系统的作用、润滑方式、润滑系统的组成和润滑系统的基本油路的讲解,并结合多媒体动画演示,这样使学生通过观察视频,由抽象到形象,不仅增强了学生的认知能力,使学生在很轻松的学习氛围下接受了油路基本结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任务驱动和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和小组协作学习,在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过程中掌握润滑系的作用、润滑方式、润滑油路的结构、组成部分,从而培养学生看图能力、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举一反三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发动机润滑系统的作用;发动机润滑系统的组成 2、教学难点:发动机润滑系统的基本油路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多媒体演示法 五、课时安排:3 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复习旧课:发动机的组成部分(两大机构、五大系统) 引入新课:在本课教学开始,首先从生活中常见的润滑方式举例,如:自行车长期行驶后,需要对一些特定部位进行润滑…等引入课题 一、观看润滑系统相关视频 带着问题观看四冲程汽油发动机工作过程,问题如下: 1、发动机如果没有润滑会出现什么情况? 2、发动机润滑系统都有哪些作用呢? 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回答问题。 润滑系统的作用:润滑、冷却、密封、清洗、防锈、减震缓冲、液压作用 【教师提问】发动机的润滑系统是如何实现这些功能的? 引导学生回答: 润滑:减小零件的摩擦、磨损和功率消耗。清洗:通过润滑油的流动将这些磨料从零件表面冲洗下来,带回到曲轴箱。冷却:润滑油流经零件表面时可吸收其热量并将部分热量带回到油底壳散入大气中。 密封:发动机气缸壁与活塞、活塞环与环槽之间间隙中的油膜,减少了气体的泄漏,起到了密封作用。

四 上海大众车系发动机润滑系统

4 上海大众系列车型发动机润滑系统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润滑系的类型、组成和工作原理; (2)能正确识别润滑系主要部件的结构; (3)掌握润滑系统油路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 能力目标: (1)能正确判断发动机润滑系统的类型和结构; (2)能掌握润滑系统油路结构和润滑方式。 (3)会根据发动机的性能与使用条件选择和更换适当的润滑油。 4.1 润滑系统概述 1. 润滑系统功用 为了减轻磨损,减少摩擦阻力,延长使用寿命,发动机上设置了润滑系统,润滑系统将清洁的润滑油不断地供给给运动零件的摩擦表面。润滑系统使用的润滑油具有以下作用。 润滑:润滑运动零件表面,减小摩擦阻力和磨损,减小发动机的功率消耗。 清洗:机油在润滑系内不断循环,清洗摩擦表面,带走磨屑和其它异物。 冷却:机油在润滑系内循环带走摩擦产生的热量,起到冷却作用。 密封:在运动零件之间形成油膜,提高它们的密封性,有利于防止漏气或漏油。 防锈蚀:在零件表面形成油膜,对零件表面起保护作用,防止腐蚀生锈。 液压:润滑油可用作液压油,起液压作用,如液压挺柱。 减震缓冲:在运动零件表面形成油膜,吸收冲击并减小振动,起减震缓冲作用。 2. 润滑方式 根据发动机中各运动副工作条件的不同,发动机一般采用下面两种润滑方式。 压力润滑:利用机油泵,将具有一定压力的润滑油源源不断地送往摩擦表面。例如,曲轴主轴承、连杆轴承及凸轮轴轴承、摇臂等处形成油膜以保证润滑。 飞溅润滑:利用发动机工作时运动零件飞溅起来的油滴或油雾来润滑摩擦表面的润滑方式称为飞溅润滑。可使裸露在外面承受载荷较轻的气缸壁,相对滑动速度较小的活塞销,以及配气机构的凸轮表面、挺柱等得到润滑。 大众轿车发动机其润滑系都是压力润滑与飞溅润滑相结合的复合润滑系统。

风机控制系统结构原理分解

风机控制系统结构

一、风力发电机组控制系统的概述 风力发电机组是实现由风能到机械能和由机械能到电能两个能量转换过程的装置,风轮系统实现了从风能到机械能的能量转换,发电机和控制系统则实现了从机械能到电能的能量转换过程,在考虑风力发电机组控制系统的控制目标时,应结合它们的运行方式重点实现以下控制目标: 1. 控制系统保持风力发电机组安全可靠运行,同时高质量地将不断变化的风能转化为频率、电压恒定的交流电送入电网。 2. 控制系统采用计算机控制技术实现对风力发电机组的运行参数、状态监控显示及故障处理,完成机组的最佳运行状态管理和控制。 3. 利用计算机智能控制实现机组的功率优化控制,定桨距恒速机组主要进行软切入、软切出及功率因数补偿控制,对变桨距风力发电机组主要进行最佳尖速比和额定风速以上的恒功率控制。 4. 大于开机风速并且转速达到并网转速的条件下,风力发电机组能软切入自动并网,保证电流冲击小于额定电流。对于恒速恒频的风机,当风速在4-7 m/s之间,切入小发电机组(小于300KW)并网运行,当风速在7-30 m/s之间,切人大发电机组(大于500KW)并网运行。 主要完成下列自动控制功能: 1)大风情况下,当风速达到停机风速时,风力发电机组应叶尖限速、脱网、抱液压机械闸停机,而且在脱网同时,风力发电机组偏航90°。停机后待风速降低到大风开机风速时,风力发电机组又可自动并入电网运行。 2)为了避免小风时发生频繁开、停机现象,在并网后10min内不能按风速自动停机。同样,在小风自动脱网停机后,5min内不能软切并网。 3)当风速小于停机风速时,为了避免风力发电机组长期逆功率运行,造成电网损耗,应自动脱网,使风力发电机组处于自由转动的待风状态。 4)当风速大于开机风速,要求风力发电机组的偏航机构始终能自动跟风,跟风精度范围 ±15°。 5)风力发电机组的液压机械闸在并网运行、开机和待风状态下,应该松开机械闸,其余状态下(大风停机、断电和故障等)均应抱闸。 6)风力发电机组的叶尖闸除非在脱网瞬间、超速和断电时释放,起平稳刹车作用。其余时间(运行期间、正常和故障停机期间)均处于归位状态。 7)在大风停机和超速停机的情况下,风力发电机组除了应该脱网、抱闸和甩叶尖闸停机外,

浅谈维护保养发动机润滑系统.

浅谈维护保养发动机润滑系统 如果不注意保养发动机润滑系统,就会给机器造成意外损害。机油量不足,供油不好便会造成润滑不好,机件磨损加快,严重时会烧损曲轴、连杆轴承和活塞。长期不更换机油和滤清器,机油太脏、油池内的机油含杂质太多,便会在机油集滤网上堆积,使机油不能顺利进行循环,同样会造成严重后果,甚至可能因此使发动机报废。 1.定期检查润滑油液面高度 发动机机油消耗属正常现象,汽车正常行驶机油消耗为1.0L/1000km。因此必须定期检查机油液面,最好是在每次加油时检查。 发动机润滑油液面高度应经常进行检查。检查时,车辆应停放在平地上。待发动机停止运转后数分钟,润滑油全部流回油底壳,拔出量油尺,擦净油尺上的油迹后,将油尺重新插入油底壳,再拔出量油尺,油面应在最高和最低之间。必须注意的是发动机工作之时检查油面高度是不准确的。因为发动机的振动必将使得油底壳内发生油面的波动和飞溅。因此油面高度的检查是在发动机不工作时。 有些驾驶员常存在这样的心理,为了使发动机润滑得更好些,认为多加润滑油总比少加好些。因此,往往不按规定办事,所加润滑油超过机油尺上的标志。其实这是有害的。因为,油加得太多了,会增加曲轴转动的阻力,降低发动机功率,使大量润滑油窜入燃烧室烧掉,造成排气冒蓝烟,润滑油的消耗量增加。同时,使燃烧室与气缸内积碳增多,增大了活塞环与气缸的磨损,降低了发动机功率。所以加油前、后应用机油尺测量,使润滑油既不过多,也不过少,一般以保持略低于油尺上刻度线为宜。 但润滑油油面过低也不好,当低于机油泵集滤器滤网时,则将有空气开始进入机油泵中,造成机油泵的泵油压力降低,从而导致各部分相对运动零件表面加速磨损及过热、甚至引起烧坏轴瓦等事故。 2.定期监测润滑油的质里

车用发动机润滑系统的检测与分析

摘 要 I 毕业论文 题 目 车用发动机润滑系统的 检测与分析

毕业论文(设计)原创性声明 本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设计)是我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设计)不包含其他个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论文(设计)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 毕业论文(设计)授权使用说明 本论文(设计)作者完全了解**学院有关保留、使用毕业论文(设计)的规定,学校有权保留论文(设计)并向相关部门送交论文(设计)的电子版和纸质版。有权将论文(设计)用于非赢利目的的少量复制并允许论文(设计)进入学校图书馆被查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设计)的全部或部分内容。保密的论文(设计)在解密后适用本规定。 作者签名: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日期:

注意事项 1.设计(论文)的内容包括: 1)封面(按教务处制定的标准封面格式制作) 2)原创性声明 3)中文摘要(300字左右)、关键词 4)外文摘要、关键词 5)目次页(附件不统一编入) 6)论文主体部分:引言(或绪论)、正文、结论 7)参考文献 8)致谢 9)附录(对论文支持必要时) 2.论文字数要求:理工类设计(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1万字(不包括图纸、程序清单等),文科类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1.2万字。 3.附件包括:任务书、开题报告、外文译文、译文原文(复印件)。 4.文字、图表要求: 1)文字通顺,语言流畅,书写字迹工整,打印字体及大小符合要求,无错别字,不准请他人代写 2)工程设计类题目的图纸,要求部分用尺规绘制,部分用计算机绘制,所有图纸应符合国家技术标准规范。图表整洁,布局合理,文字注释必须使用工程字书写,不准用徒手画 3)毕业论文须用A4单面打印,论文50页以上的双面打印 4)图表应绘制于无格子的页面上 5)软件工程类课题应有程序清单,并提供电子文档 5.装订顺序 1)设计(论文) 2)附件:按照任务书、开题报告、外文译文、译文原文(复印件)次序装订 3)其它

《现代控制理论》第3版课后习题答案45682

《现代控制理论参考答案》 第一章答案 1-1 试求图1-27系统的模拟结构图,并建立其状态空间表达式。 解:系统的模拟结构图如下: 系统的状态方程如下: 令y s =)(θ,则1x y = 所以,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及输出方程表达式为 1-2有电路如图1-28所示。以电压)(t u 为输入量,求以电感中的电流和电容上的电压作为状态变量的状态方程,和以电阻2R 上的电压作为输出量的输出方程。 解:由图,令32211,,x u x i x i c ===,输出量22x R y = 有电路原理可知:? ? ? +==+=++3 213 222231111x C x x x x R x L u x x L x R 既得 2 221332 222213********* 1x R y x C x C x x L x L R x u L x L x L R x =+- =+-=+-- =? ? ? 写成矢量矩阵形式为: 1-4 两输入1u ,2u ,两输出1y ,2y 的系统,其模拟结构图如图1-30所示,试求其状态空间表达式和传递函数阵。 解: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如下所示: 1-5系统的动态特性由下列微分方程描述 列写其相应的状态空间表达式,并画出相应的模拟结构图。 解:令.. 3. 21y x y x y x ===,,,则有 相应的模拟结构图如下: 1-6 (2)已知系统传递函数2 )3)(2() 1(6)(+++= s s s s s W ,试求出系统的约旦标准型的实现,并画出相应的模拟结构图 解:s s s s s s s s s W 31 233310)3(4)3)(2()1(6)(22++++- ++-=+++= 1-7 给定下列状态空间表达式

自动控制原理作业答案

红色为重点(2016年考题) 第一章 1-2?仓库大门自动控制系统原理示意图。试说明系统自动控制大门开闭的工作原理,并画出系统方框图。 解??当合上开门开关时,电桥会测量出开门位置与大门实际位置间对应的偏差电压,偏差电压经放大器放大后,驱动伺服电动机带动绞盘转动,将大门向上提起。与此同时,和大门连在一起的电刷也向上移动,直到桥式测量电路达到平衡,电动机停止转动,大门达到开启位置。反之,当合上关门开关时,电动机反转带动绞盘使大门关闭,从而可以实现大门远距离开闭自动控制。系统方框图如下图所示。 1-4 题1-4图为水温控制系统示意图。冷水在热交换器中由通入的蒸汽加热,从而得到一定温度的热水。冷水流量变化用流量计测量。试绘制系统方块图,并说明为了保持热水温度为期望值,系统是如何工作的系统的被控对象和控制装置各是什么? 解?工作原理:温度传感器不断测量交换器出口处的实际水温,并在温度控制器中与给定温度相比较,若低于给定温度,其偏差值使蒸汽阀门开大,进入热交换器的蒸汽量加大,热水温度升高,直至偏差为零。如果由于某种原因,冷水流量加大,则流量值由流量计测得,通过温度控制器,开大阀门,使蒸汽量增加,提前进行控制,实现按冷水流量进行顺馈补偿,保证热交换器出口的水温不发生大的波动。? 其中,热交换器是被控对象,实际热水温度为被控量,给定量(希望温度)在控制器中设定;冷水流量是干扰量。????系统方块图如下图所示。这是一个按干扰补偿的复合控制系统。 1-5图为工业炉温自动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图。分析系统的工作原理,指出被控对象、被控量及各部件的作用,画出系统方框图。 解? 加热炉采用电加热方式运行,加热器所产生的热量与调压器电压Uc的平方成正比,Uc增高,炉温就上升,Uc 的高低由调压器滑动触点的位置所控制,该触点由可逆转的直流电动机驱动。炉子的实际温度用热电偶测量,输出电压Uf。Uf作为系统的反馈电压与给定电压Ur进行比较,得出偏差电压Ue,经电压放大器、功率放大器放大成au后,作为控制电动机的电枢电压。? 在正常情况下,炉温等于某个期望值T°C,热电偶的输出电压Uf正好等于给定电压Ur。此时,Ue=Ur-Uf=0,故U1=Ua=0,可逆电动机不转动,调压器的滑动触点停留在某个合适的位置上,使Uc保持一定的数值。这时,炉子散失的热量正好等于从加热器吸取的热量,形成稳定的热平衡状态,温度保持恒定。? 当炉膛温度T°C由于某种原因突然下降(例如炉门打开造成的热量流失),则出现以下的控制过程,控制的结果是使炉膛温度回升,直至T°C的实际值等于期望值为止。

发动机的润滑系统

第12篇润滑系统 规格 ............................................................................................................. 12-2 结构和工作原理 1.润滑系统(机油流程图) ................................................................. 12-3 2.机油泵 ............................................................................................... 12-4 3.机油滤清器 ........................................................................................ 12-4 4.机油冷却器 ........................................................................................ 12-5 5.润滑系统的相关零件 ......................................................................... 12-6故障排除 ..................................................................................................... 12-9 一般检查和调整 1.机油滤清器的更换 ............................................................................. 12-10 2.机油的更换 ........................................................................................ 12-12 3.机油压力的测量 ................................................................................ 12-13油底壳、机油喷管和机油液位传感器 .......................................................... 12-14机油泵和机油沮滤器 ................................................................................... 12-16机油滤清器 .................................................................................................. 12-19机油冷却器 .................................................................................................. 12-22调压阀 ......................................................................................................... 12-24

发动机润滑系统清洗安全操作规程标准版本

文件编号:RHD-QB-K8918 (操作规程范本系列) 编辑:XXXXXX 查核:XXXXXX 时间:XXXXXX 发动机润滑系统清洗安全操作规程标准版本

发动机润滑系统清洗安全操作规程 标准版本 操作指导:该操作规程文件为日常单位或公司为保证的工作、生产能够安全稳定地有效运转而制定的,并由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时必须遵循的程序或步骤。,其中条款可根据自己现实基础上调整,请仔细浏览后进行编辑与保存。 一、清洗前检查(润滑系统清洗必须在更换新机油前操作) 1、拔出机油尺检查机油是否变质(含水)非常规状态;是否过量消耗。 2、起动发动机检查仪表中的机油压力灯是否点亮。 3、运转发动机检查是否有异常响声。 4、检查发动机是否漏油。 备注:发现以上问题均需要门店技术人员确定,此车适合进行润滑系统清洗以及接下来的更换机油作

业?才可以进行换油作业,并且要求在涉及以上4种现象的车辆施工单上文字标注。(以上四种情进行发动机润滑系统清洗后产生风险由门店自行承担) 二、操作工艺规程 1、清洁发动机表面相关部位,旋开发动机机油盖,加注机油润滑系统清洗剂,旋紧机油加注口。 2、发动车辆,怠速运转10-15分钟(实际清洗时间根据使用产品说明具体设定) 备注:以下操作请根据《更换机油机滤门店执行操作流程-L-2016-05-01》 三、常见问题及操作注意事项 1、建议使用机油润滑系统清洗时,发动机在正常工作温度状态下效果最佳。 2、进行润滑系统清洗后排放旧机油必须确定全部放空,(建议旧机油排放口不再滴答)

四、清洗发动机检验规程 备注:检验操作请根据《更换机油机滤门店执行操作流程-L-2016-05-01》第四章更换机滤操作流程执行 这里写地址或者组织名称 Write Your Company Address Or Phone Number Here

汽车发动机润滑系统构造与维修教案

发动机润滑系统 任务一润滑系统的组成及作用 学习目标 (1) 叙述发动机润滑系统的作用; (2) 识别发动机润滑系统的主要零部件。 一、润滑系统的作用 1. 润滑系统的作用 发动机工作时,各运动零件均以一定的力作用在另一个零件上,并且发生高速的相对运动,有了相对运动,零件表面必然要产生摩擦,加速磨损。摩擦是机器运转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物理现象。为了减轻磨损,减小摩擦阻力,延长使用寿命,发动机上都必须有润滑系。 1). 润滑作用:润滑运动零件表面,减小摩擦阻力和磨损,减小发动机的功率消耗。 2). 清洗作用:机油在润滑系内不断循环,清洗摩擦表面,带走磨屑和其它异物。 3). 冷却作用:机油在润滑系内循环还可带走摩擦产生的热量,起冷却作用。 4). 密封作用:在运动零件之间形成油膜,提高它们的密封性,有利于防止漏气或漏油。 5). 防锈蚀作用:在零件表面形成油膜,对零件表面起保护作用,防止腐蚀生锈。 6). 液压作用:润滑油还可用作液压油,起液压作用。 7). 减震缓冲作用:在运动零件表面形成油膜,吸收冲击并减小振动,起减震缓冲作用。 2.摩擦的本质 摩擦是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彼此作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趋势时,相互作用产生的一种物理现象。摩擦产生的阻力称为摩擦力。 摩擦力:分子结合与机械啮合所产生阻力之和。 机械啮合:在两接触面上凹凸不平的谷峰之间,互相的机械啮合运动也会产生一种阻力。 摩擦生热:摩擦产生大量热量。 摩擦 3.润滑机理 润滑:把一种具有润滑性能的物质,加到两相互接触物体的摩擦面上,形成油膜,达到降低摩擦和减少磨损的手段。常用的润滑介质,润滑油和润滑脂,发动机内多用润滑油。

自动控制原理 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 绪论 1-1 试比较开环控制系统和闭环控制系统的优缺点. 解答:1开环系统 (1) 优点:结构简单,成本低,工作稳定。用于系统输入信号及扰动作用能预先知道时,可得到满意的效果。 (2) 缺点:不能自动调节被控量的偏差。因此系统元器件参数变化,外来未知扰动存在时,控制精度差。 2 闭环系统 ⑴优点:不管由于干扰或由于系统本身结构参数变化所引起的被控量 偏离给定值,都会产生控制作用去清除此偏差,所以控制精度较高。它是一种按偏差调节的控制系统。在实际中应用广泛。 ⑵缺点:主要缺点是被控量可能出现波动,严重时系统无法工作。 1-2 什么叫反馈为什么闭环控制系统常采用负反馈试举例说明 之。 解答:将系统输出信号引回输入端并对系统产生控制作用的控制方式叫反馈。 闭环控制系统常采用负反馈。由1-1中的描述的闭环系统的优点所证明。例如,一个温度控制系统通过热电阻(或热电偶)检测出当前炉子的温度,再与温度值相比较,去控制加热系统,以达到设定值。 1-3 试判断下列微分方程所描述的系统属于何种类型(线性,非 线性,定常,时变) (1)22 ()()() 234()56()d y t dy t du t y t u t dt dt dt ++=+ (2)()2()y t u t =+ (3)()()2()4() dy t du t t y t u t dt dt +=+ (4)() 2()()sin dy t y t u t t dt ω+= (5)22 ()() ()2()3()d y t dy t y t y t u t dt dt ++= (6)2() ()2() dy t y t u t dt += (7)() ()2()35()du t y t u t u t dt dt =++? 解答: (1)线性定常 (2)非线性定常 (3)线性时变

发动机润滑系统的使用与维护

发动机润滑系统的使用与维护 发动机润滑系统的功用就是把一定压力和流量的润滑油输送到各运动副的表面,以形成润滑油膜,保证发动机各润滑副能正常工作。 发动机在使用中,无论是新车还是旧车都应按规定要求对发动机润滑系统进行检修和维护,以保证润滑系统工作正常。现将发动机润滑系统油底壳、齿轮式机油泵主要零件、机油滤清器的维护保养叙述如下。 1.油底壳的维修 (1)油底壳的拆检。当机油从接合部两侧面或前后两端渗漏出,污染了发动机时要拆检油底壳。当汽车发生意外事故或油底壳受到碰撞发生变形而产生漏油,或者由于油底壳变形而影响曲柄连杆机构或机油集滤器正常工作,以及需要维修机油泵或曲柄连杆机构时,都要拆下油底壳进行维修;必要时换新。 (2)油底壳的使用与维护。拆下油底壳前应放净其中的机油,然后拧下两侧凸缘上的固定螺钉,撬开粘接的密封胶条,取下油底壳。拆下油底壳后,应将油底壳清洗干净,同时清除凸缘和气缸体上残留的密封胶条;检查渗漏部位并修平凸缘,使之恢复原来的形状。 在油底壳两侧凸缘的中间位置敷上直径为3 mm、均匀连续的RTV密封胶条,螺钉周围要均匀,同时,油底壳前后两端安装的橡胶密封条与油封座和气缸体接触的端面上也应敷上相同的RTV密封胶条。平稳地装上油底壳,均匀地拧紧固定螺钉。装复后要检查固定螺钉是否漏装,检查是否有漏油处。 2.齿轮式机油泵主要零件的使用与维护 汽车发动机多装用齿轮式机油泵,安装于发动机的油底壳中,由泵体、泵盖、泵轴和主、从动齿轮等件组成。泵盖端面上有油缸卸油槽和回油孔,卸油槽是用以消除困油现象;回油孔是把经限压阀溢回的多余的油流回油泵的进油腔。 机油泵在维护中,应检查和测量其端隙,一般在0.07~0.16 mm范围,若超过此范围,可用拆下端面调整垫片的方法进行维护,恢复到正常值,但必须保证机油泵装配后,主动轴能转动灵活并无卡滞。齿轮式机油泵主要零件的维护有以下几点: (1)泵体内腔表面及各接合平面的检修。在拆装检查时应特别注意泵腔表面及各接合面有无损伤,如发现泵腔有轻微刮伤,可用细砂布修整。若有严重划伤,则应更换。 (2)泵盖的接合面应保持平整。如泵盖接合面出现较严重的磨损,应换新件。

《现代控制理论》课后习题答案5.pdf

《现代控制理论》第5章习题解答 5.1 已知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为Cx y Bu Ax x =+=, ,画出加入状态反馈后的系统结构图,写出其状态空间表达式。 答:具有状态反馈的闭环系统状态空间模型为: u Kx =?+v ()x A BK x Bv y Cx =?+= 相应的闭环系统结构图为 闭环系统结构图 5.2 画出状态反馈和输出反馈的结构图,并写出状态反馈和输出反馈的闭环系统状态空间 模型。 答:具有状态反馈的闭环系统状态空间模型为 u Kx =?+v ()x A BK x Bv y Cx =?+= 相应的反馈控制系统结构图为 具有输出反馈的闭环系统状态空间模型为 u Fy =?+v ()x A BFC x Bv y Cx =?+= 相应的反馈控制系统结构图为

5.3 状态反馈对系统的能控性和能观性有什么影响?输出反馈对系统能控性和能观性的影 响如何? 答:状态反馈不改变系统的能控性,但不一定能保持系统的能观性。输出反馈不改变系统的能控性和能观性。 5.4 通过检验能控性矩阵是否满秩的方法证明定理5.1.1。 答:加入状态反馈后得到闭环系统K S ,其状态空间模型为 ()x A BK x Bv y Cx =?+= 开环系统的能控性矩阵为 0S 1[,][]n c A B B AB A B ?Γ=" 闭环系统K S 的能控性矩阵为 1[(),][()()]n cK A BK B B A BK B A BK B ?Γ?=??" 由于 222 ()()()()(A BK B AB BKB A BK B A ABK BKA BKBK B ) A B AB KB B KAB KBKB ?=??=??+=???# 以此类推,总可以写成的线性组合。因此,存在一个适当 非奇异的矩阵U ,使得 ()m A BK B ?1,,,m m A B A B AB B ?[(),][,]cK c A BK B A B U Γ?=Γ 由此可得:若rank([,])c A B n Γ=,即有个线性无关的列向量,则n [(),]cK A BK B Γ?也有个线性无关的列向量,故 n rank([(),])cK A BK B n Γ?= 5.5 状态反馈和输出反馈各有什么优缺点。 答:状态反馈的优点是,不改变系统的能控性,可以获得更好的系统性能。其缺点是,不能保证系统的能观性,状态x 必须可测,成本高。 输出反馈的优点是:保持系统的能控性和能观性不变,结构简单,只用到外部可测信号。其缺点是,由于用到的信号少,它所达到的系统性能往往有限,有时甚至都不能达到闭环系统的稳定性。 5.6 应用能控性检验矩阵的方法证明状态反馈不改变系统的能控性。然而,对以下系统

发动机润滑系统的检测与维修

目录 1前言 (1) 2概述 (2) 2.1汽车发动机润滑系统维修的重要性 (2) 2.2汽车发动机润滑系统的工作原理及现实意义 (2) 3汽车发动机润滑系统的组成及工作方式 (4) 3.1汽车发动机润滑系统的组成 (4) 3.2汽车发动机润滑系统的工作行式 (7) 3.3汽车发动机润滑系统的构造特点 (8) 4润滑系统常见故障分析及诊断 (10) 4.1润滑系统的常见故障及分析 (10) 4.2润滑系统的诊断与维修 (12) 5桑塔纳发动机润滑系统的维修案例 (16) 5.1机油压力表为“0”油压警报灯未亮 (16) 5.2在行驶中突然出现机油报警灯闪烁现象 (18) 总结 (20) 致谢 (21) 参考文献 (22)

1前言 润滑系统的主要目的就是在发动机工作时连续不断地将数量足够而温度适当的洁净润滑油输送到运动零件的摩擦表面,并在摩擦表面形成油膜,形成液体摩擦,启动后的发动机带动机油泵旋转,通过机油泵的压力,将机油不断的供给到各部件的摩擦表面上,以减少零件的摩擦和磨损使摩擦阻力减小,功率消耗降低,机件磨损减轻。流动的机油可以消除摩擦表面上的磨削等杂物,冷却摩擦表面。此外,气缸臂和活塞环上的油膜能够提高气缸的密封性,以提高发动机工作的可靠性和耐久性。 汽车发动机润滑系统是省工降费、安全高效环保、延长车辆寿命”的科学工作特点和良好润滑效果,在汽车行业已经得到一定程度普及份和应用良好的发动机润滑系统具有润滑、冷却、防锈及去污等功能。现代发动机润滑系统结构日超复杂,这不仅是为扩大润滑系统结构日趋复杂,而且是为了扩大润滑系统工作可靠性、使用保养的简化自动化以及提高机油使用期限和降低机油消耗量都有积极的作用,有效的润滑系统研究设计对于保证发动机工作的可靠性、经济性与环保性都有重要意义。汽车发动机润滑系统的发展将会在一次迎来一场新的变革。

最新现代控制理论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 控制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 1. 状态空间表达式 n 阶 Du Cx y Bu Ax x +=+=&1:?r u 1:?m y n n A ?: r n B ?: n m C ?:r m D ?: A 称为系统矩阵,描述系统内部状态之间的联系;B为输入(或控制)矩阵,表示输入对每个状态变量的作用情况;C 输出矩阵,表示输出与每个状态变量间的组成关系,D直接传递矩阵,表示输入对输出的直接传递关系。 2. 状态空间描述的特点 ①考虑了“输入-状态-输出”这一过程,它揭示了问题的本质,即输入引起了状态的变化,而状态决定了输出。 ②状态方程和输出方程都是运动方程。 ③状态变量个数等于系统包含的独立贮能元件的个数,n 阶系统有n 个状态变量可以选择。 ④状态变量的选择不唯一。 ⑤从便于控制系统的构成来说,把状态变量选为可测量或可观察的量更为合适。 ⑥建立状态空间描述的步骤:a 选择状态变量;b 列写微分方程并化为状态变量的一阶微分方程组;c 将一阶微分方程组化为向量矩阵形式,即为状态空间描述。 ⑦状态空间分析法是时域内的一种矩阵运算方法,特别适合于用计算机计算。 3. 模拟结构图(积分器 加法器 比例器) 已知状态空间描述,绘制模拟结构图的步骤:积分器的数目应等于状态变量数,将他们画在适当的位置,每个积分器的输出表示相应的某个状态变量,然后根据状态空间表达式画出相应的加法器和比例器,最后用箭头将这些元件连接起来。 4. 状态空间表达式的建立 ① 由系统框图建立状态空间表达式:a 将各个环节(放大、积分、惯性等)变成相应的模拟结构图;b 每个积 分器的输出选作i x ,输入则为i x &;c 由模拟图写出状态方程和输出方程。 ② 由系统的机理出发建立状态空间表达式:如电路系统。通常选电容上的电压和电感上的电流作为状态变量。 利用KVL 和KCL 列微分方程,整理。 ③由描述系统的输入输出动态方程式(微分方程)或传递函数,建立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即实现问题。实现是非唯一的。 方法:微分方程→系统函数→模拟结构图→状态空间表达式 注意:a 如果系统函数分子幂次等于分母幂次,首先化成真分式形式,然后再继续其他工作。 b 模拟结构图的等效。如前馈点等效移到综合反馈点之前。p28 c 对多输入多输出微分方程的实现,也可以先画出模拟结构图。 5.状态矢量的线性变换。也说明了状态空间表达的非唯一性。不改变系统的特征值。特征多项式的系数也是系统的不变量。 特征矢量 i p 的求解:也就是求0)(=-x A I i λ的非零解。 状态空间表达式变换为约旦标准型(A为任意矩阵):主要是要先求出变换矩阵。a 互异根时,各特征矢量按列排。b 有重根时, 设3阶系统,1λ=2λ,3λ为单根,对特征矢量1p ,3p 求法与前面相同, 2p 称作1λ的广义特征矢量,应满足121)(p p A I -=-λ。 系统的并联实现:特征根互异;有重根。方法:系统函数→部分分式展开→模拟结构图→状态空间表达式。 6.由状态空间表达式求传递函数阵)(s W D B A sI C s W ++-=-1)()( r m ?的矩阵函数[ij W ] ij W 表示第j 个输入对第i 个输出的传递关系。 状态空间表达式不唯一,但系统的传递函数阵)(s W 是不变的。 子系统的并联、串联、反馈连接时,对应的状态空间表达及传递函数阵)(s W 。方法:画出系统结构图,理清关系,用分块矩阵表示。 第二章 控制系统状态空间表达式的解

现代控制理论试卷答案与解析

现代控制理论试卷答案 与解析 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现代控制理论试卷作业 一.图为R-L-C 电路,设u 为控制量,电感L 上的支路电流 11121222121212010Y x U R R R R Y x R R R R R R ????????????=+????????-????+++???????? 和电容C 上的电压2x 为状态变量,电容C 上的电压2x 为输出量,试求:网络的状态方程和输出方程(注意指明 参考方向)。 解:此电路没有纯电容回路,也没有纯电感电路,因有两个储能元件,故有独立变量。 以电感L 上的电流和电容两端的电压为状态变量,即令:12,L c i x u x ==,由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可得电压方程为: 从上述两式可解出1x ?,2x ? ,即可得到状态空间表达式如下: ??????21y y =????????++-211212110R R R R R R R ??????21x x +u R R R ????????+2120 二、考虑下列系统: (a )给出这个系统状态变量的实现; (b )可以选出参数K (或a )的某个值,使得这个实现或者丧失能控性,或者丧失能观性,或者同时消失。 解:(a )模拟结构图如下: 则可得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 (b ) 因为 3023A -??=??? 0013 k k a -??-??-? 110b ????=?????? 所以:当1a =时,该系统不能控;当1a ≠时,该系统能控。 又因为:[2C = 1 ]0

所以:当0k =或1a =时,该系统不能观;当0k ≠且1a ≠时,该系统能观。 综上可知:当1a =时或0k =且1a =时,该系统既不能控也不能观。 三、已知系统. Ax x =?的状态转移矩阵为: (1)试确定矩阵A ,并验证At e 确为上式。 (2)已知A 求At e ,以下采用三种方法计算At e ,并对计算结果进行讨论。 解:(1)利用书上P53状态转移矩阵的性质四:对于状态转移矩阵,有 A t t A t )()()(φφφ==? 即 A e Ae e dt d At At At == 当t=0时 I =)0(φ I =-)0(1φ 验证At e :(利用P59的公式(2-24)来验证) 解得:221-==λλ,13-=λ,有一对复根,重根部分按公式(2-24)处理,非重根部分的i a 仍按公式(2-23)计算。 且2210A a A a I a e At ++= 所以:==At e t )(φ 四、有两个能控能观的单输入—单输出系统: 1S :111104310u x x ??????+???? ??-=? []1112x y = 2S :2222U x x +-=? 22x y = (1)按图把1S 、2S 串联,针对[]12x x x =推导状态方程。 (2)判断以上系统的能控性和能观性。 (3)把串联系统的连接顺序颠倒过来,再推算系统的状态方程及能控、能观性。 (4)求1S 、2S 及串联系统的传递函数矩阵,并对(2)和(3)讨论。

控制理论离线作业答案

控制理论离线作业答案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控制理论》课程作业 姓名:郭超学号: 年级:2012秋学习中心:华家池 ————————————————————————————— 第一章 1-1 与开环系统相比,闭环系统的最大特点是:检测偏差,纠正偏差。 1-2 分析一个控制系统从以下三方面分析:稳定性、准确性、快速性。 1-3 控制系统分为两种基本形式开环系统和闭环系统。 1-4 负正反馈如何定义 解:将反馈环节取得的实际输出信号加以处理,并在输入信号中减去这样的反馈量,再将结果输入到控制器中去控制被控对象,我们称这样的反馈是负反馈;反之,若由输入量和反馈相加作为控制器的输入,则称为正反馈。 1-5 若组成控制系统的元件都具有线性特性,则称为线性控制系统。 1-6 控制系统中各部分的信号都是时间的连续函数,则称为连续控制系统。 1-7 在控制系统各部分的信号中只要有一个信号是时间的离散信号,则称此系统为离散控制系统。 1-8控制系统一般可分为两种基本结构:开环控制、闭环控制;控制系统可进行不同的分类:线性系统与非线性系统_; 恒值系统与随动系统;连续系统与离散系统。 1-9请画出闭环控制系统的结构原理图,并简要介绍各部分的主要作用。

系统的控制器和控制对象共同构成了前向通道,而反馈装置构成了系统的反馈通道。 1-10 控制系统的性能要求一般有稳定性、准确性和快速性;常见的线性定常系统的稳定性判据有劳斯判据 和乃奎斯特判据。 第二章 2-1 如图1所示,分别用方框图简化法或梅逊公式计算传递函数() () C s R s (写出推导过程)。 1 方框图简化 (a ) (b) (c) (d) 图1 图1 闭环控制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