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影学的基本知识

电影学的基本知识

电影学的基本知识
电影学的基本知识

电影学的基本知识

(一)景别一般为大远景,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和大特写。

(1)大远景:人在画面中所占的位置极小,机位较远,环境占主要地位。

a)一般用来表现广阔的空间,给人气势磅礴,严峻,宏伟的感受。往往在抒发情感,

渲染气氛,产生强烈艺术感染力上发挥作用。

b)一般不适用于表现横向动感强的效果,因为主体物在这样广阔的空间其运动常常

显得微不足道。这一景别在一部电影中所占的比例不会很多。

(2)远景:比起大远景,人在画面中的位置明显了些,重要了些,但仍处于较远的位置。

?它适合展示事件发生环境和人物活动背景,展示事件规模和气氛,表现多层景物(3)全景:可清楚地看到人的全身。

?它适合表现人物全身形体运动(步行、跳舞、攀登等)表现事件的全貌,交待时间、地点和时代特征等,并有利于表现人与环境的关系。

(4)中景:表现人体膝盖以上的部分叫中景,常常用于叙事性的描写,因为这种镜头即可看清楚人物半身动作,也可看到所处环境细部。

?有利于交待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关系。它接近人眼在通常情况下观察事物的距离和视野范围,所以在一部影片中所占比重较大。

(5)近景:腰部以上的人像为近景,这种镜头既能让观众看清人物的面部表情,又可看到半身的动作和手势,使观众对角色产生一种交流感,产生置身事件之中的感受,不像全景、中景

表现得那样客观。

?近景常和于表现某景的局部。

(6)特写:肩部以上的人物为特写。它把人或物完全从环境中推出来,让观众更集中,更强烈地去感受角色的面部表情和内在情绪,突出特定人物的情绪,细腻刻画人物性格。

(7)大特写:表现人物面部局部,如一双眼睛、一颗钮扣等。

?这种画面用得恰当可以产发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镜头切换。

(二)景深指被摄景物能产发较为清晰影像的最近点的距离。

当镜头聚集于被摄景物中的某一点可清晰成像。在这一点前后一定范围内的景物也能被记录得较为清晰。这种距离大,称为景深大;这种距离小,称为景深小。

(1)交待环境:拍摄一般全景、远景和中景人们多会用大景深,使场景前后都很清晰,以交待全貌。

(2)交待人物关系:通过景深聚集变化来阐述前景和后景人物关系。

(3)表示主观视线:可用小景深来表现某人视线转移的效果。若某病人从昏迷中清醒,便可拍摄一

组焦点模糊渐变为清晰的画面。

(4)比如,一人带有情感地关注某人的主观镜头,其对周围的环境视而不见。景深同镜头的运动配合可以共同传达这一情感。

(5)强调主体、重点或细节:利用小景深在繁杂的环境中突出被摄体,强调事件的某一重点或细节。

(6)调动观者视觉中心的转移:观众的视线随画面的焦点自然转移,构图也显得十分生动活泼。

(7)创造特写情绪:如,表现梦境、神奇、虚幻的感觉,也可采用小景深的画面造型,采用小景深

还可以使环境虚化,创造出神奇虚幻感觉。

(三)DV影片拍摄切换6大法则

(1)与摄像机镜头方向相匹配

摄像机镜头的运动相当于画面的画框相对于被摄主体的外部运动,而被摄主体在时间和空间上

都是连续变化的,是内部运动。若用一个连续的长镜头拍摄,则屏幕上很容易辨清被摄主体的

运动方向。但用镜头语言来描述被摄主体,总是先将一个完整动作在时空上分解,然后通过片段组合连接的方法来反映。所以在屏幕上,主体的运动在空间上会出现跳跃感。如果将不同侧面拍摄的画面组接在一起,屏幕上主体运动的方向还会出现混乱。为了避免这种混乱,摄像机机位必须遵守180°总角规则。即被摄主体运动时,必须将机位选在被摄主体假想运动轴线的同一侧,否则,就会出现“跳轴”。万一前期拍摄中出现这样的“跳轴”镜头,在后期编辑工作中必须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常用的校正方法如下:一是在两相反方向运动的画面中间,插入一个有运动方向改变动作或人物转身动作的画面,利用动势将运动轴转变过来;二是在两相反方向运动的画面中间,插入一个局部的特写或反映镜头的特写来暂时分散人的注意力,以减弱相反运动的冲突感;三是在两相反方向运动的画面中间,插入一个有纵深感运动的无方向性的中性镜头,也可减弱相反运动的冲突感;四是利用大全景模糊跳轴镜头或借助人物视线转移镜头,来过渡两相反运动方向的画面等。

(2)与静态主体视线方向相匹配

画面中人在静态时的视向与前后画面中人或景物画面的动向有着密切的关系,只有主体在静态和动态时都保持一种设定方向的连续性,才能保证前后画面中主体动向和视向的一致性。在静态屏幕画面中虽没有动态画面中的动作轴线,但处于静态中的人物主体之间却存在着一条假想的关系轴线(与运动轴线不同,它始终是一条直线),摄像机只能在这条关系轴线同一侧180°的一个半圆内移动拍摄,否则,也会造成“跳轴”错误。这时前后画面上人物位置不仅相反,而且人的注视方向也会相反。为了保证前后两画面主体避免造成“跳轴”错误,应注意每个画面的起幅或落幅,特别是落幅主体的视向以及动作、位置一致。因为一个画面的结束就是下一画面的起始,若结束轴线与镜头开始不同,就要在镜头结束前从主体间重新设定一条新轴线。(3)与画面中主体动作相匹配

要达到被摄主体本身运动、摄像机的主观运动以及画面组接造成的主体运动的内在协调,关键是寻找主体动作最佳的组接点,即“接动作”。由于画面中一个完整的主体动作是被分解为一系列不同方向、不同角度、不同景别、瞬间变化的动作片段后再组成的,所以组接时为了保证主体动作的连贯,最佳组接点的选择应遵循“接动作”原则。否则,主体动作就会产生跳跃感。所谓“接动作”原则:指主体动作最佳组接点通常应选在动作变换的瞬间转折处(静接静),或者在动作过程之中(动接动)进行切换。

固定镜头与固定镜头或固定镜头与运动镜头相同主体的相接,应根据“静接静”和“静动之间加过渡”的原则进行切换。例如,静接动时,由静到动的瞬间应接入一个运动镜头起始动作的静止画面(起幅)过渡,以保持主体由静到动的流畅转换。运动镜头与运动镜头相同主体的相接,应根据“动接动”的原则。动接动、静接静的组接点均不需起幅或落幅过渡。另外,还应注意各种运动镜头组接起来后,要尽量保持运动方向一致,和前后画面两种运动速度的和谐统一,以及掌握好由主体运动、镜头长短和组接形成的事件情节发展的轻重缓急,即节奏感。

(4)与人们的生活逻辑相匹配

所谓生活逻辑是指事物发展过程中在时间、空间上连续的纵向关系和事物之间各种内在的横向逻辑关系,诸如因果关系、对应关系、冲突关系、并列关系等。

一是时间上要有连贯性,在表现动作或事件时,要把握其变化发展的时间进程安排有关镜头,让观众感受正确的时间概念。如表现运动会上百米赛跑的情景,第一个镜头是运动员在起跑线上各就各位:第二个镜头是特写,支撑在红色跑道上的运动员的双手:第三个镜头是特写,紧蹬在起跑器上的双脚:第四个镜头是发令枪举起:第五个镜头是运动员脸部,发令枪响,起跑;第六个镜头是跑道上激烈争夺;第七个镜头是冲刺。这7个镜头及连接反映了这一运动过程的时间进程。

二空间上要有连贯性,事情发展要有同一空间,同一空间是指事件发生的特定空间范围,它是表现一个空间范围内发生的事情和它们的活动,这种空间统一感主要是靠环境和参照物提

供的。

三是建立事物之间的相关性,事物之间往往具有某种关系,在编辑中交替表现两个或更多的注意中心时,应注意清楚地交代线索之间的联系或冲突。

(5)与人们的思维逻辑相匹配

人们观察周围的事物或是观赏艺术作品,都是使自身处于积极的思维活动中,有着特定的心理需求。通过对不同景别、不同角度、不同方向、不同长度、不同速度、不同色调等各种画面镜头的叙事和表意;使人们产生各种不同的视觉感受和连续思维。镜头组接时可以任意伸缩镜头的时间和空间,可以剪切掉一些过场画面,但是要有助于突出主体,加强视觉感受和对事物本质的认识,而不能影响人们对画面段落和场景所反映主题的理解和思维。否则,将出现视觉语言不完整、交待不清的错误。

(6)与日常的艺术逻辑相匹配

电视镜头的组接是以视觉语言的蒙太奇表现形式作为切入点的制作过程。在许多情况下,这种制作过程不仅仅是为了叙事,而且是为了通过一定的艺术形式,表达主题内容所需要的某种意境和情感,即表意功能。例如镜头越来越短,切换越来越快,可以营造一种紧张的气氛,两组镜头的频繁切换可以产生强烈的视觉刺激等。

数码影片制作是一个艺术创作过程,我们不可能通过一两个影片制作就掌握其中的奥妙,只要多练多用,必能熟练掌握其中的奥妙。

电影影视基础知识

电影影视基础知识 一、电影基础知识 一、电影:由活动照相术结合幻灯放映发展起来的一种综合性现代艺术。发明于19世纪末。1895年12月28日法国路易·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首次对观众放映,故将这一天定为世界电影诞生日。 二、电影的本性: 1.作为大众文艺样式的艺术观赏性; 2.作为实现利润、扩大再生产手段的商品性; 3.作为意识形态载体的工具性。 三、对电影事业的要求: 1.体现个性力量的艺术创造性; 2.适应时代与社会需要的思想性; 3.实现经济价值的功利性。 四、电影的两大风格类型: 1.纪实风格:源于路易·卢米埃尔兄弟放映的《工厂大门》《婴儿喝汤》《水浇园丁》等影片对生活的纪实。二战后意大利掀起“新现实主义”创作思潮,产生《偷自行车的人》《罗马十一点钟》等影片,中国三、四十年代时早于意大利就运用这种方法,强调真实客观地反映生活的本来面目。 2.戏剧风格:源于美国用电影对舞台演出的纪录,注重场面繁华、情节曲折、明星效应,形成好莱坞式电影风格,对故事片创作产生重大影响,成为电影市场中主要的影片样式。(江泽民98年3月9日对《泰坦尼克号》和美国电影的看法)。 五、电影主要表现手段: 蒙太奇:将片断镜头加以组合,并与声音配合,创造出特殊电影时空的结构方式。 英国梅里爱的发现与探索。美国格里菲斯在《一个国家的诞生》中成功的运用。苏联电影家森斯坦、普多夫金等将蒙太奇上升为理论。“库里肖夫实验”,一个毫无表情的脸与喝汤、棺村、小孩的画面连接,产生不同的效果。 蒙太奇强调剪辑的作用。有多种表现手法,如镜头~、音响~、对比~、平行~、声画分立、声画对位等。蒙太奇极大地增强了电影的表现力。 长镜头:指对一个运动志面较长时间的连续不间断地表现,保持运动着画面的整体性。这是法国电影理论家巴赞反对蒙太奇造成的虚假而提出的一种电影闰美学理论。强调电影的照相本体属性,强调生活的真实性。 二、电影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一、电影对现实生活的影响: 1、从产生以来逐渐成为最普及、最重要的艺术样式(电视只是传输方式的改进,其以声画为手段的表现特,质与电影一致),列宁说:“对于我们来说,在一切艺术样式中,最重要的就是电影。”电影对人的行为、生活方式产生重要影响。美国现在人均每年看6次电影。2、对人类文化信息传输方式的巨大变革,使人类进入影视文化(信息文化)的发展阶段。西方学者认为人类文化经历了三个阶段:以语音为载体的口头语言文化,以文字为载体的书面语文文化,以音像为载体的影视文化。 二、电影评论的作用: 1、影评是一种科学的活动,是电影艺术与观众的桥梁,是实现电影三重价值(艺术的、社会的、经济的)的重要手段。国外影评主要作用于票房价值,中国影评侧重于社会性,形成

《艺术概论》知识点

《艺术概论》期末考点 1 召唤结构在艺术鉴赏中的作用 “召唤结构”指艺术作品因布满空白点和未定点,而呈现为一种开放性的结构,这种结构本身随时都在召唤着接受者能动的参与进来,通过再创造将其充实、确定,使其得到具体化。 实际上,艺术鉴赏的再创造属性,正同艺术作品的“召唤结构”有密切的联系,正因为艺术作品中包含着许多有待于鉴赏者去补充、填塞的空白点和未完点,它才可能引发鉴赏者的想像力,并去进行艺术再创造。倘若一部艺术品通篇浅显,一目了然,毫无内在意蕴,那么必然缺乏回味余韵,不值得去进行什么再创造了。 2 艺术中典型、意境与意象的异同 典型、意境和意象都是艺术创作中的高层次形象,是艺术家的最高追求,也是最富于审美价值的艺术形象和境界。三者的共同之处主要体现在: (1)同属于美学范畴。 (2)均具有丰富而深邃的内在意蕴。 (3)在被欣赏接受时,都能够产生较为强烈的情感冲击力和心灵震撼力,充分地调动起欣赏者的联想和想像,激发起欣赏者投入再创造的状态之中。 典型与意境,意象的区别主要在于: (1)各自的含义不同; (2)在艺术作品中的侧重不同。典型以再现为主,注重写实,以人物塑造见长,比较直接地反映生活;意境则以表现为主,注重抒情,以情景交融的画面见长,对社会生活的反映比较间接。 (3)典型、意境与意象具有不同的特征。典型的特征主要体现特殊性与普遍性的统一;而意境的特征主要表现于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更能激发起人的美好联想;意象是审美的认识、审美的情感和审美的物象的统一。可以说典型的意义更多诉之于人的理性思考,而意境和意象的价值更多引发人的情感联想。三者在审美效应上有一定的差别。 3 艺术创作要经历的几个阶段 艺术创作过程要经历艺术积累、艺术构思和艺术表现三个阶段,它们是互相联系,彼此交错的。其具体内容是:(1)艺术积累 大体包括材料储备、艺术发现和创作欲望三部分。 (2)艺术构思 艺术构思,是指艺术家在艺术体验和艺术发现的基础上,以特定的创造动机为引导,以各种心理活动和艺术表现方式为中介,使艺术意象得以创造和成熟的过程。 (3)艺术表现 艺术表现,是指艺术家借助一定的物质媒介和艺术语言,运用艺术方法和艺术技巧,将构思成熟的艺术意象转化为可供人们欣赏的艺术形象或艺术作品的过程,艺术表现是艺术创造过程的最后完成阶段。 4艺术批评的功能 (1)对受众:帮助人们更好地鉴赏艺术作品,提高鉴赏能力和鉴赏水平; (2)对创作者:通过对艺术作品的评价,形成对艺术创作的反馈; (3)对艺术学:丰富和发展艺术理论,推动艺术科学的繁荣发展。 5 艺术与科学的关系 (1)从总体上讲,艺术与科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首先,从人类文化史来看,艺术与科学早有联系,古希腊时期、文艺复兴时期以及当代社会,就是艺术与科学共同飞速发展的三个黄金时期;然而,在一定程度上,艺术与科学又是对立的。例如在本质上,科学是人类物质文明的产物,而艺术则是人类精神文明的产物。 (2)从当前情形来看,科学对艺术有着明显的渗透和影响。首先,现代科技为艺术提供了新的物质技术手段,促进了新的艺术种类和形式的诞生,电影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其次,现代科技为艺术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文化环境和传播手段,让艺术有了更广阔的发展天地,如电脑音乐的出现,就创造了新的审美活动形式;最后,科学与艺术的相互渗透,也促进了二者自身的发展,工业艺术设计就是它们发展的产物。 6对典型人物是一个“熟悉的陌生人”的理解 (1)一切典型人物都是鲜明、独特的个性与集中、深刻的某种共性的统一。一方面,由于典型人物身上总能反映出社会生活中某类人或某种事物的带有普遍性本质共性,是人们所常见的,所以会产生似曾相识的“熟悉”感;另一方面,由于典型人物都具有与众不同的独特个性,这种个性是不可重复的,是作者独特的审美创造,在现实生活中也是少见的,所以,人们又会有“陌生”感;(2)比如阿Q,他那种虚荣好胜、自欺欺人的可笑品格,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是一种弥漫于社会各阶层的恶劣国民性,不少人身上或多或少都沾染了一点,只是表现形式不同而已,所以,“阿Q精神”是人们所熟悉的;但阿Q的具体个性,他那独特的思维方式、语言习惯、行为特征,比如被人欺侮挨打后僦说上一句“儿子打老子”来自我解嘲,又是罕见的,只有阿Q才会如此,所以,人们又对他产生新鲜感、陌生感;(3)正是典型人物共性和个性的统一,构成了读者“熟悉”和“陌生”的统一。只有“熟悉”而不“陌生”,便成为只有共性缺少个性的公式化、概念化人物;只有“陌生”而无“熟悉”,则虽有个性却

导演基础 教学大纲

《导演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导演基础/Basics in Film and TV Directing 课程号: 学时:64学时学分:3学分 适用专业: 影视广播电视编导开课单位: 影视动漫 二、课程的性质、目的和教学基本要求 课程的性质: 专业基础课 课程目的: 通过讲授影视导演创作的基本要素和规范,使学生了解和熟悉影视导演工作的基本规律和特点,为今后专业学习打好基础。 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影视导演的基本理论基础 2、创作出用于短片拍摄的剧本,并能通过片例分析出建构一部影片的方式方法。 三、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周次內容学时

讲授内容910 11 12简明xx电影史 简明xx电影史 电影剧作一(结构) 电影剧作二(细节) 电影剧作三(动作) 电影剧作四(悬念) 电影剧作五(学生作业分析) 电影剧作六(学生作业分析) 电影的时间观 电影的空间观 场面调度一 场面调度二444 4PPT PPT PPT,结合片例 PPT,结合片例 PPT,结合片例 PPT,结合片例 学生带作业到课堂PPT,结合片例

PPT,结合片例 PPT,结合片例 PPT,结合片例备注13 14 15 16xx一 xx二 电影中的表演 电影中的美术444 4带作业到課堂 PPT,结合片例 PPT,结合片例 PPT,结合片例 17电影中的声音4PPT,结合片例 四、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影视导演基础》王心语著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2001年9月第1版 五、成绩评定: 期末成绩占50%、期中占20%、平时成绩占10%。《导演基础课程简介》课程名称(中英文): 导演基础/ Basics in Film and TV Directing课程号:

《宋崇导演教你拍摄微电影》全部知识点精编版教学内容

《宋崇导演教你拍摄微电影》全部知识点 精编版

宋崇导演教你拍摄微电影 一、微电影概述 通过本章学习,你需要掌握和了解以下问题: 1:“微”时代到来的原因有哪些。 2:微电影创作要遵循哪些特点。 3:微电影在广告中的运用。 1.1 微电影制作概述 ●电影一诞生就是从微电影开始的。 ●短片的分类: 1、微短片 3-4分钟 2、短片 8-15分钟 3、中短篇 15-25分钟 4、长短片(中片) 30-40分钟 ●一、“微”时代的到来 1、生活节奏太快,人们压力过重;碎片时间、快信息、轻阅 读。 2、技术支持、网络平台、移动终端、手机电信。 3、DV技术的普及,出现“草根”电影,全民制作。 4、大量传媒学院诞生,学生大量短片作业

5、大量微电影评奖、评论活动,推动微电影发展,并从草 根、走向精英化。 ●电影是用影像来讲故事的艺术 ●二、微电影创作、生产、发行出现井喷状况 (2010-2013三年时间) 2011年:200部 2012年:井喷大发展 2013年:中国最大的微电影门户网“唯象网”373部类型比例: 纯艺术表达76% 广告17% 吐槽恶搞5% 城市宣传片2% 艺术表达中的类型比例: 剧情 33% 亲情 27% 爱情 24% 喜剧 9% 励志 8% 青春 5% 动画 4% 科幻 3% 惊悚 3% MV 2% 动作 1% ●三、微电影定义

微电影(Micro Film)即微型电影,又称“微影”。指专门运用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的,适合移动状态,和短时间休闲状态下观看的,具有完整策划和系统制作,体系支持的具有完整情节的“微(超短)时”(30秒-300秒)放映,“微(超短)周 期”制作(1-7天)和“微(超小)投资”的视频类短片,可以单独成篇,也可以系列成剧。 ●四、对定义的补充和修正 1、播放平台拓宽到电影院。 2、时间调整为30秒-9分钟。 ●五、微电影的特点 1、微电影是以电影的名义,因此具有一般电影的美学特质。 2、借新媒体兴起之风,从小作坊发展成一股浪潮;快读、易 读、轻读。 3、入门门槛极低,从草根到全民合作,投资小、灵活、便 利、回报快,使电影从象牙塔艺术,降落到“下里巴人”。 4、成本低:短、小、快。 5、全国传媒学院几千家,培养了大批人才,组织评论’评 奖,使微电影走向专业化、艺术化。 6、商业利益,企业需求,激励微电影的发展,中小影视公司 将微电影作为主要的挣钱手段。 7、微电影传播性、多样性、主体全民性、播出的开放性,使 微电影具有无穷生命力。

电影知识理论基础

电影理论知识总结 二、经典电影理论 在一战前后,对电影的艺术地位、特征、规律的研究; 著作: 1、1911年,卡努杜《第七艺术宣言》第一次论证了电影作为艺术,是在时空之间填补鸿沟的艺术;《第七艺术美学》“光与影的交响乐”。 2、1915年,美国的林赛《活动画面的艺术》,他把“活动画面”看作电影的根本特征。 3、1916年,美国的雨果·明斯特贝格《电影:一次心理学研究》探讨了电影手段的心理根源、艺术特征、美学特征。 概念: 1、“上镜头性”—— 是20年代法国流行的时髦词眼儿,卡努杜创造,先锋派重要用语。1920年,路易·德吕克在《上镜头性》一文中探讨电影的艺术特征,阐述其涵义:指适宜于用电影这一新表现手段所独有的方法来表现人或物的诗意状态; 视觉表现:布景、照明、节奏、化妆;通过照相来表现神采——上镜头性,通过上面四个手段。是早期电影特征概念。 2、早期蒙太奇—— 爱森斯坦指出:电影与舞台不同,电影导演更主观,能选择不同时空的重点现实片段。 电影选择和组合这些片段,集中表现剧情。 把现实压缩具有特征的东西,展现经过压缩、重整、剪裁的电影的时空。 3、爱森斯坦(1898~1948)和普多夫金在早期的不同—— 爱森斯坦讲究冲突,如“杂耍”、“理性蒙太奇”等手法;普多夫金强调连接作用。 爱森斯坦认为冲突是蒙太奇的特性,冲突后产生新的表象和概念。普多夫金强调连贯性,他认为蒙太奇意味着多个镜头组成一个场面,多个场面组成一个段落,多个段落组成一个部分,一个个片段间具有显而易见的联系。人们不觉得中断和跳跃,得到一种无意的刺激。 爱森斯坦在晚期对蒙太奇有新的理解: 他认为蒙太奇应该表达一种连贯的、有条理的主题、情节、动作、行为,以及一种最大限度赋予感情的叙述。研究涉及到了声画蒙太奇和色彩的问题。 4、库里肖夫效应—— 为控制蒙太奇表现力所做的试验。 5、杂耍蒙太奇—— 爱森斯坦在1923年,从戏剧创作中总结的一个原则,“杂耍”构成一场演出独立的原始因素,是戏剧效果和任何戏剧的分子单位。杂耍和噱头没有任何共同之处,杂耍更注重表现主题和思想。 ~是把一切因素汇到一起传达和表现思想的一种感染手段。不合乎剧情发展,甚至脱离剧情发展,实际是有在联系的。 自由剪辑一起造成有目的的主题效果。产生奇迹性、超越叙事,展现真正要表达的主题。 6、理性电影—— 爱森斯坦在20年代后期提出的概念。他认为电影的艺术目的不仅在于形象表现之实,还要能表现概念,增加电影手段表现力,增加认识现实手段可能性。但在具体的创作中,这种想法与创作过于超前,结果不能成功,受到理论家的否定。 如匈牙利批评家巴拉兹指出这种“电影艺术征服纯观念”的想法是行不通的。 爱森斯坦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的代表作是1927年的《十月》和1929年的《总路线》(《新与旧》)。 爱森斯坦试图用蒙太奇表达从视觉形象达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他曾在30年在一所大学讲课时提出要把《资

电影基础知识(1)

电影基础知识 ?第一节电影的画面 ?构图 ?光影 ?色彩 ?第二节电影的声音 ?人物语言 ?音乐 ?音响 ?第三节电影的叙事 ?镜头语言 ?蒙太奇 ?长镜头 第一节电影的画面 一构图 ?我们可以从画面构成元素的水平和纵深关系两个层面上,即从被拍摄的人物与物体在画面中所居的上下、左右、中心与边缘(人物是置身于画面的中心还是画面的边角处,画框是否不正常的切割了人物的形象。)、前景与后景(人物是位于引人注目的前景中,还是位于画面的后景中,是否被前景中的物体所遮挡。)等多种方式来建构和解读画面的意义。 二光影 ?光影,是电影画面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摄影师运用光影再现被摄物体的形态与明暗层次等,可以通过恰当的艺术处理,达到刻画人物性格、创造环境以及渲染情绪的目的。 三色彩 ?色彩能够渲染气氛,参与人物性格和心理的塑造。 ?色彩可以具有象征意义,代表着电影的主题。 ?色彩还可以用来配合叙事。 ?色彩的运用是导演风格的一部分。 第二节电影的声音 一人物语言 在电影的声音中,人物的语言占据了很大的比例,它在影片中起着叙事、刻画人物性格和增强现实感等作用。它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人物对白,一类是画外音,进入电影的人声是电影声音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 ?对白: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的发展

可以分成两种表现形式:一是创作者的客观叙述,一般被称作“旁白”,用在纪录片和科教片中的时候,也叫解说;二是剧中人物的主观叙述,有时又叫“独白”。 画外音的基本功能: ?在剧情开始之前,用以介绍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时代背景、社会环境等。 ?结合人物首次出场的肖像造型,可以对人物的姓名、职业、年龄以及重要前史作简要介绍,为人物性格和心理作必要的提示。 ?对人物形象塑造也起到重要作用。 ?具有议论、抒情的作用。 二音乐 1 电影音乐的分类 ?剧作音乐(有源音乐) ?背景音乐(无源音乐) 2电影音乐的作用 ?戏剧性音乐,赋予情节或人物一定的性格化的音乐主题。 ?气氛性音乐,以音色、旋律、节奏的特点渲染气氛。 ?描述性音乐,利用音乐形象与视觉形象的相似性来解释画面。 ?情绪性音乐,让电影不仅能够叙事,同时还具有抒情的能力。 ?结构性音乐。音乐的结构作用首先体现为换场。有声片中,声音(包括音乐)先于画面出现是常用剪辑手法,这样能够使观众产生对视觉的期待,消除了跳跃感。其次,通过音乐的重复和变奏等,能够实现影片整体结构的统一。 3音画同步和音画对位 ?音画同步强调音乐与画面在情绪、节奏上的统一,使画面和音乐互相解释,互相加强。 ?通过不同性质的画面与音乐的组合,却可以产生超出画面或音乐本身的意义,这就是所谓的音画对位。 三音响 在电影中除了人物语言和音乐之外,其他的所有声音,包括人声和音乐,都被称为音响。 1 电影音响的种类: ?动作音响: ?背景音响: ?机械音响:

影视导演基础知识

影视导演基础知识 第一讲导演在影视创作中的中心职能 (一)导演中心的形成 (二)影视的本性(即影视艺术的综合性和叙述方式上的蒙太奇特性)决定了导演必然成为创作的中心 强调导演中心,并不意味着贬低剧作的作用。对一部影片来说,剧作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剧作是通过导演的再创作而成活的,导演必然用自己的思想去阐发,至少要加上许多他的主观理解和色彩。决定影片质量的关键还是导演,因为最终剧作还是要靠导演体现在银幕上。 第二讲导演的工作程序 导演拍摄一部影片时的工作程序:三个时期(八个阶段)。. 其中导演构思是导演创作中最重要、最有特点,也是必须首先完成的一项工作内容。 前期(筹备期): 第一阶段:根据文学剧本产生导演构思,即对未来影片的总计划和各种重大问题作出思考和决定。 第二阶段:写出或通过各个部门的讨论形成分镜头剧本。这是对导演构思的具体落实,或者说是未来影片的设计图。 第三阶段:选演员、选外景、商定内景的方案和确定人物造型,商定影片音乐、音响构成。 中期(实拍期): 第四阶段:写出并向摄制组宣讲“导演阐述”。 导演要把一部影片的创作意图,以及如何达到,用非常简洁、清楚的语言,写在“导演阐述”中。也就是说,“导演阐述”表达了导演创作一部影片的初衷。在好的影片中,导演阐述基本上是能够实现的。 导演阐述的内容因人而异。一般来讲,有以下几个方面:

影片主题、时代背景、人物设计、分场景设想、风格样式,以及对各部门的要求。 第五阶段:排演。 每个导演的工作方法不同,排演方式也各异。有的导演把影片中的所有的戏从头到尾串排下来,让演员适应一下未来的形象感觉;有的导演则强调电影(电视剧)表演的现场感受,根本不排戏,而是通过小品练习,在表演方法上达到一致,以便于导演将来在镜头前的调动;还有的导演在摄影机摆定以前,让演员走地位。无论导演采用什么样的方法进行排演,其目的都是通过演员的实体活动,检验自己从接到剧本到实拍以前所有的工作。排演的过程中,还可能产生新的分镜头方案。 第六阶段:实拍。 后期: 第七阶段:剪辑 第八阶段:声画合成。 包括配对白、音乐、音响效果、混录等等。这些工作结束了,一部影片才算是最后完成。 第三讲导演构思 在导演工作程序的八个阶段中,导演构思是导演创作里最重要、最有特点,也是必须首先完成的一项工作内容。 导演构思产生于第一阶段,它的酝酿、修改、落实,却贯穿于影片创作的全过程。 导演构思的任务是使剧作银幕(屏幕)形象化。通过连续不断、结构有致地出现在银幕(屏幕)上的人物和一切视觉听觉形象,阐发影片的思想内涵,达到感染观众的艺术作用。 导演构思所包括的五个方面的内容 (一)主题意念的把握(二)确定人物形象的配置和基调,安排具体的行为动作来表现性格 (三)造型形式和音响手段的选择和组织(四)叙述结构的安排(五)

电影理论知识点

电影理论知识总结 相关概念直接参考《电影艺术词典》 电影理论部分 选择、填空;概念和术语;问题的回答和阐述; 出题原则:以基本知识为主,一般知识为辅,个别偏僻知识。 对作品、术语、观点、人物、流派的了解; 作品:著作、论文、电影作品;电影理论研究和电影批评 复习建议:点面结合;自我提问; 答题技巧:要凝练概括、准确全面;要从各个角度考虑回答问题的内容;检查、补充和推敲; 外国电影理论部分 一、电影理论发展概况 80年代总结观点:经典和现代理论(20年代~75年左右); 经典:传统美学来表述电影,作品与社会背景分离。研究的主题都是——电影是艺术?电影与其它艺术的关系; 现代:符号学、精神分析学、马克思主义等的混合;研究的主题都是——电影是不是语言?观众和影像的关系是什么; ※邵牧君的概括: 1、 30年代以前称为早期电影理论; 2、 30年代~二战前; 3、二战后~60年代前; 4、 60年以后; (其实就是60年以前是经典,60年以后是现代) ※96年鲍德威尔和卡罗尔提出把现代理论分为两种:(见《后理论——重建电影研究》) 1、 60年~70年主体位置理论;主要内容是结构主义、精神分析、符号学、女性主义、意识形态批评; 2、 80年~至今文化主义理论;主要内容是法兰克福文化主义、后现代主义、文化研究等; 以上两种理论共称为宏大理论(Grand Theory)。他们认为真正的电影理论研究只开始了30年,即从60年到90年。 80年以后,他们又开始了一种“中间层面的研究”(middle level),反对宏大理论。即在主体位置理论和文化主义理论崛起时,另一种中间层面理论出现,坚持既要对理论从经验出发的研究,又不排除理论性。 ※结论: 1、 60年前,是小(低)理论,经验性强; 2、 60年~70年,宏大理论; 3、 80年~至今中理论; 形成多姿多彩的别具一格的电影研究,如叙事电影研究、文体电影研究、文类电影研究、民族电影研究、后殖民电影等研究等。 二、经典电影理论

电影小知识和电影节相关小知识

电影小知识 一、什么是电影?电影的起源是什么? 根据视觉暂留原理,运用照相手段把外界事物的影象摄录在胶片上,通过放映过程在银幕上造成活动影象以表现一定内容的艺术形式。科学实验证明,人眼在某个视像消失后,仍可使该物象在视网膜上滞留0.1~0.4秒左右。我们目前看到的电影,正是根据这种“视觉暂留”理论,以每秒24格画面匀速转动,使一系列静态画面因视觉暂留作 用而填没画面间的空隙,造成一种连续的视觉印象,产生逼真的动感。 1894-1895年,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制成能将影象放映在白色幕布上的电影机,真正的电影终于诞生了。 早期电影都是黑白无声片,然而,给电影配音个添色的尝试几乎是与电影诞生的同时开始的。最先给电影配音全部采用临场人工操作的方式。1928年世界上第一部音话同步的有声电影问世,配音设备 为用机械连接装置带动大型录音唱片造成音画同步效果的“维他风”系统,这种方法很快就被光学录音系统所代替。彩色电影在其原始阶段也是人工操作的,直到1935年,三色的彩色系统问世,才拍出第 一部真正的彩色电影。 二、中国电影史上第一部电影 《定军山》 三、蒙太奇 来自法语,montage的音译,原义为建筑学上的构成、装配,借用到电影艺术中有组接、构成之意。在电影创作中,根据主题的需要,情节的发展,观众注意力和关心的程度,将全片所要表现的内容分解为不同的段落、场面、镜头,分别进行处理和拍摄。然后再根据原定的创作构思,运用艺术技巧,将这些镜头、场面、段落,合乎逻辑地、富于节奏地重新组合,使之通过形象间相辅相承和相反相成的关系,相互作用,产生连贯、对比、呼应、联想、悬念等效果,构成一个联绵不断的有机的艺术整体——一部完整地反映生活、表达思想、条理贯通、生动感人的影片。这种构成一部完整影片的独特的表现方法称为蒙太奇。 四、什么是歌舞片?

电影基础知识

电影基础知识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电影基础知识 第一节电影的画面 - 构图 - 光影 - 色彩 第二节电影的声音 - 人物语言 - 音乐 - 音响 第三节电影的叙事 - 镜头语言 - 蒙太奇 - 长镜头 第一节电影的画面 一构图 - 我们可以从画面构成元素的水平和纵深关系两个层面上,即从被拍摄的人物与物体在画面中所居的上下、左右、中心与边缘(人物是置身于画面的中心还是画面的边角处,画框是否不正常的切割了人物的形象。)、前景与后景(人物是位于引人注目的前景中,还是位于画面的后景中,是否被前景中的物体所遮挡。)等多种方式来建构和解读画面的意义。 二光影

- 光影,是电影画面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摄影师运用光影再现被摄物体的形态与明暗层次等,可以通过恰当的艺术处理,达到刻画人物性格、创造环境以及渲染情绪的目的。 三色彩 - 色彩能够渲染气氛,参与人物性格和心理的塑造。 - 色彩可以具有象征意义,代表着电影的主题。 - 色彩还可以用来配合叙事。 - 色彩的运用是导演风格的一部分。 第二节电影的声音 一人物语言 在电影的声音中,人物的语言占据了很大的比例,它在影片中起着叙事、刻画人物性格和增强现实感等作用。它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人物对白,一类是画外音,进入电影的人声是电影声音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 - 对白: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的发展 - 画外音: 可以分成两种表现形式:一是创作者的客观叙述,一般被称作"旁白",用在纪录片和科教片中的时候,也叫解说;二是剧中人物的主观叙述,有时又叫"独白"。 画外音的基本功能: - 在剧情开始之前,用以介绍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时代背景、社会环境等。 - 结合人物首次出场的肖像造型,可以对人物的姓名、职业、年龄以及重要前史作简要介绍,为人物性格和心理作必要的提示。

中国电影主要几代导演及作品要点

中国电影主要几代导演及作品 1905年随着《定军山》问世,中国电影开始了举步维艰的漫长旅程,经历了战乱,国破家亡的电影人在新中国前仆后继,一直不停地在电影艺术领域里努力探索。 第一代导演活动的时间大体上是在世纪初到20年代末。这段时间涌现的导演总计约一百人左右,其中以张石川、郑正秋、但杜宇、杨小仲、邵醉翁为代表,活动的时间大体是在本世纪初到二十年代。“第一代导演”是中国电影的先驱,在拍摄条件非常简陋、艰苦,又缺乏经验的条件下,创作了中国第一批故事片。这些影片中的一部分是受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不同程度上表现出一些反封建的民主思想。但是,从艺术技巧而言,“第一代导演”还不了解什么是电影,他们往往用传统的戏剧观念来处理电影,拍摄时沿用戏剧舞台的一套办法,摄影机基本固定。“第一代导演”中成就最大的是张石川(1889—1953)、郑正秋(1888—1935)。中国第一部短故事片《难夫难妻》、第一部长故事片《黑籍冤魂》、第一部有声故事片《歌女红牡丹》,第一部武侠片《火烧红莲寺》,以及早期最有影响的《孤儿救祖记》等都出自他们两人之手。 张石川(1922—1980),和郑正秋联合创办新民电影公司,并联合执导了《难夫难妻》表达改良社会的愿望,通过包办婚姻把素不相识的青年男女送进洞房,造成了难夫难妻的生活,对现实批判意义极大。《劳工之爱情》是以戏剧的手法通过一个木匠为追求爱情和开诊所治骨折的未来岳父的闹剧来勾画了当时贫困的社会普遍现实,也是中国电影喜剧萌芽的开端。 秋【1888----1935】

黎民伟(1882—1953),中国电影之父,生于日本,早年参加同盟会,1913年,和兄弟黎海山,黎北海,妻严珊珊共同创作并演出《庄子试妻》,黎民伟反串庄子之妻,1926年,他随军北伐,在炮火纷飞的战场拍下大量珍贵的史料镜头,1930年组建联华影业公司,拍摄了他著名的作品《古都春梦》。抗战爆发后,他辗转于粤桂为抗日宣传而奔走,抗战胜利后,他返回香港,继续电影事业,直到1953年逝世。

03511中外电影史

课程名称:中外电影史课程代码:03511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中外电影史》课程是我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动画设计专业(独立本科段)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自学应考者应掌握中外电影史的发展阶段、各种流派的产生背景及代表导演,具体了解著名导演的代表作品并进行电影语言的分析。 本课程在内容上分为外国电影史和中国电影史。 外国电影史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古典电影,主要介绍了电影的诞生、从无声到有声、古典电影形态的确立及意大利的新现实主义运动。第二部分是艺术电影,主要介绍了欧洲先锋派电影运动到法国的新浪潮与左岸派。第三部分是新主流电影,主要介绍了新好莱坞与新德国电影。第四部分是民族电影,主要介绍了亚洲的日本电影发展脉络。 中国电影史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是“影戏”——中国电影的奠基,主要介绍1896年中国电影的诞生。第二部分是30年代电影,主要介绍中国电影的第一个黄金年代和中国的左翼电影运动。第三部分是战时与战后,主要介绍抗日战争爆发后到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电影的发展历程。第四部分是“十七年”中国电影,主要介绍新中国成立后到文革前,我国电影的十七年发展轨迹及艺术特点。第五部分是“文革”时期的中国电影,主要介绍这一非常时期的电影现状。第六部分是是“新时期”中国电影,重要介绍这一新时期中国电影的创新浪潮及代表导演和作品。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考者应达到以下要求: 1、了解中外电影史的基本发展脉络; 2、理解各个时期和国家在不同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影响下,典型的电影运动、电影现象和电影美学流派的形式与风格; 3、重点掌握一些重要的电影作者和电影作品,并能对作品进行电影视听语言的分析; 4、在编年研究的范畴内,突破国别界限,对一些具有特色的国家和创作者进行相似分析研究。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的前修课程是视听语言、影视概论等。视听语言是一门研究视听媒介及其语言艺术的课程,影视概论是介绍影视方面的相关基础知识,这两门课程可以帮助我们掌握影视艺术的基本概念本性、掌握影视语言,了解影视发展历程、分析影视艺术作品,更好地掌握中外电影史。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部分:外国电影史 第一章:电影的诞生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主要介绍世界电影的起源与早期电影的表现。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理解电影是科学技术的产物,掌握卢米埃尔、梅里爱与早期电影。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电影的起源(一般) 1.识记:电影发明的科学原理 2.理解:视觉滞留,摄影术和放映术的发展 (二)卢米.埃尔兄弟的“活动电影”(次重点)

影视制作基础知识

影视制作基础知识

影视制作基础知识 一、色彩知识 (一)色彩模式 1、RGB色彩模式:是由红、绿、蓝三原色组成的色彩模式。所谓三原色是指不能由其他色彩组合而成的色彩。 2、灰度模式属于非彩色模式。 3、LAB模式是用来从一种颜色模式向另外一种颜色模式转变的内部颜色模式。由三个通道组成:一个亮度和两个色度通道A和B组成,其中A代表从绿到红,B代表从蓝到黄。 4、HSB模式色相:区分色彩的名称。饱和度:某种颜色的浓度含量。饱和度越高,颜色的强度也就越高。亮度:颜色中光的强度表述。 (二)图形、像素和分辨率

1、计算机图形可分为两种类型:位图图形和矢量图形。位图图形也叫光栅图形,通常也称之为图像,它由大量的像素组成。位图图形是依靠分辨率的图形,每一幅都包含着一定数量的像素。矢量图形是与分辨率无关的独立的图形。它通过数学方程式得到的,由矢量所定义的直线和曲线组成。例如徽标在缩放到不同大小时都保持清晰的线条。 2、像素:像素是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它是位图图形的最小单位。像素有以下三种特性:像素与像素间有相对位置;像素具有颜色能力,可以用位来度量,像素都是正主形的;像素的大小是相对的,它依赖于组成整幅图像像素的数量多少。 3、分辨率:分辨率是指图像单位面积内像素的多少。分辨率越高,则图像越清晰。 (三)颜色深度

图像中每个像素可显示出的颜色数称作颜色深度,通常有以下几种颜色深度标准:1、24位真彩色:每个像素所能显示的颜色数为24位,也就是2的24次方,约有1680万种颜色;2、16位增强色:增强色为16位颜色,每个像素显示的颜色数为2的16次方,有65536种颜色;3、8位色:每个像素显示的颜色数为2的8次方,有256种颜色。 (四)Alpha通道 视频编辑除了使用标准的颜色深度外,还可以使用32位颜色深度。32位颜色深度实际上是在24位颜色深度上添加了一个8位的灰度通道,为每一个像素存储透明度信息。这个8位灰度通道被称为Alpha通道。 二、视频基础 (一)非线性编辑 简单地说就是使用计算机对视频进行处理通

影视导演基础

影象表义和情节表义方法的区别: 导演必须重视时间因素的叙事功能,熟练掌握运用影象达到情节表义的再现方法。这是导演的基本功,也是最常用的表述方法。 擅长用影象表义和表现方法拍片的导演,更多的是凭艺术感觉去创作,而擅长情节表义用再现方法拍片的导演,更多的是凭理性去拍片。由于创作方法不同,使用的技巧不同,在创作个性和风格上也表现出明显的不同。 导演必须注意自身素质的提高,包括三个方面: 1.要有灵性 主要指艺术感觉好。 2.要有悟性 主要指对生活中新事物的敏感性。 3.要有韧性 主要指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毅力。 导演的职责与工作: 一、筹备阶段: 1.研究剧本 2.遴选演员 中国演艺界有一句经验之谈,叫“人保戏”和“戏保人”。 3.写作导演阐述(重点) 导演阐述是导演对未来影片或电视剧描绘的蓝图,是导演创作意图和完整构思的说明,也是导演的纲领性的整体设计。 导演阐述写作,并无固定的格式,由于导演的个性和风格各异,所以有各不性同的写法,有的写的非常具体细致,甚至涉及到每场戏的构思和设计方案;有的则是提纲挈领地只谈主要问题。所以不必拘泥于一种格式。从内容上看,一般包含以下几点: a.对剧本的立意、主题思想、时代背景等方面的阐释。 b.对剧中主要人物的分析。 c.对剧中主要矛盾冲突的理解和把握。 d.对未来影片风格样式的定位。 e.对节奏的处理。 f.对表演、摄影(像)、美术、服装、道具等创作的构思和造型设计的要求。 g.对音乐(作曲)、录音、剪辑等各创作部门的提示。 h.对剧中需要运用特特技处理的部分提出要求,以便与特技部门协商处理。 4.选景 依据是剧本。景物是为情节的发展,以及人物的活动提供具有典型性和表现力的造型环境。 写分镜头前应去所需的场景踩点,熟悉场景后在写分镜头。导演在选景时,一定要从实际出发,要将自己想象中的环境向现实的环境上靠。 5.创作分镜头剧本 分镜头剧本是导演用于现场拍摄的蓝本和依据,也是导演对文学剧本的二度创作。将文学语言转化为可读的视听语言结构,并将导演的一切艺术构思溶入到分镜头剧本之中。 导演在分镜头时,应该注意的是,要有自己的构思,并为实现构思寻找到可视的

电影基础知识

电影基础知识 第一节电影的画面 ?构图 ?光影 ?色彩 第二节电影的声音 ?人物语言 ?音乐 ?音响 第三节电影的叙事 ?镜头语言 ?蒙太奇 ?长镜头 第一节电影的画面 一构图 ?我们可以从画面构成元素的水平和纵深关系两个层面上,即从被拍摄的人物与物体在画面中所居的上下、左右、中心与边缘(人物是置身于画面的中心还是画面的边角处,画框是否不正常的切割了人物的形象。)、前景与后景(人物是位于引人注目的前景中,还是位于画面的后景中,是否被前景中的物体所遮挡。)等多种方式来建构和解读画面的意义。 二光影 ?光影,是电影画面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摄影师运用光影再现被摄物体的形态与明暗层次等,可以通过恰当的艺术处理,达到刻画人物性格、创造环境以及渲染情绪的目的。 三色彩 ?色彩能够渲染气氛,参与人物性格和心理的塑造。 ?色彩可以具有象征意义,代表着电影的主题。 ?色彩还可以用来配合叙事。 ?色彩的运用是导演风格的一部分。 第二节电影的声音 一人物语言 在电影的声音中,人物的语言占据了很大的比例,它在影片中起着叙事、刻画人物性格和增强现实感等作用。它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人物对白,一类是画外音,进入电影的人声是电影声音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 ?对白: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的发展 ?画外音: 可以分成两种表现形式:一是创作者的客观叙述,一般被称作“旁白”,用在纪录片和科教片中的时候,也叫解说;二是剧中人物的主观叙述,有时又叫“独白”。 画外音的基本功能: ?在剧情开始之前,用以介绍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时代背景、社会环境等。 ?结合人物首次出场的肖像造型,可以对人物的姓名、职业、年龄以及重要前史作简要介绍,为人物性格和心理作必要的提示。 ?对人物形象塑造也起到重要作用。 ?具有议论、抒情的作用。 二音乐 1电影音乐的分类 ?剧作音乐(有源音乐) ?背景音乐(无源音乐) 2电影音乐的作用 ?戏剧性音乐,赋予情节或人物一定的性格化的音乐主题。 ?气氛性音乐,以音色、旋律、节奏的特点渲染气氛。

电影导演基础知识

电影导演基础知识 导演艺术: 1 电影导演所追求的是如何使银幕形象具有强烈的情绪感染力,深刻的思想性和完美的 整体感。 2导演艺术的独创性,不仅在于表现技巧或形式上的新颖,更重要的在于这种创新是建 立在对生活的深入观察,感觉和理解的基础上的,因而是表现内容所需要的最恰当的表现技巧 和形式,是内容和形式相统一并为广大观众所欣赏的。 3导演十分重视电影文学剧本的质量,因为它是影片的基础。 4电影是一种集体创作的综合艺术。导演从文学剧本出发,形成他的艺术构思,并邀请 最适合完成他的艺术构思的演员,摄影,美术,音乐,录音等各方面的创作人员组成摄制组 来体现其构思。 5导演是集体创作的核心,他对影片未来的银幕形象有全面的,完整的设想,也就是艺 术上的总体构思。 6导演艺术的水平,不仅表现在个人的造诣方面,也表现在他关于激发艺术合作者们的 创作热情和创作想象方面。 7导演艺术还表现在对影片的最后剪辑中,导演要将前辑看作创造性过程的一部分,而 且是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导演构思:在导演构思中,导演首先要确定影片的主题思想及其现 实意义;影片的风格和样式;人物的性格冲突及其时代特征的所处环境;运用导演手段的基本原则;并对影片的情节线索似出总谱。导演构思并无固定模式,但它总是建立在导演对文学剧本的分析和对现实生活理解的基础上,由导演以丰富的创作想象,全面运用电影的形象思维来完成。导演手段:导演为塑造银幕形象而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手段包括: 1 运用画面主体的动作和摄影镜头的运动,构成动的视学形象; 2 运用蒙太奇技巧来处理画面,组接镜头,以突出重点,渲染影片的节奏; 3 运用恰当的音乐,自然音响和人物的语言,与画面 有机结合,以表达思想内容,丰富并加强形象的感染力; 4 运用电影时间和电影空间灵活的伸缩性,变换场景,扩大或压缩环境的规模和过程的容量; 5 运用光影,色调,色彩,以制造影片所需要的气氛。

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历史及理论考研真题详解

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历史及理论考研真题详解 2021年北京电影学院中国电影编剧研究院《电影历史及理论》考研全套 目录 ?全国名校电影史考研真题汇编 说明:本科目考研真题不对外公布(暂时难以获得),通过分析参考教材知识点,精选了有类似考点的其他院校相关考研真题,以供参考。 2.教材教辅 ?钟大丰《中国电影史》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波德维尔《世界电影史》(第2版)笔记和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预售]波德维尔《世界电影史》(第2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 ?常江《影视制作基础》配套题库【章节题库(名校考研真题)+模拟试题】

说明:以上为本科目参考教材配套的辅导资料。 ? 试看部分内容 章节题库(含名校考研真题) 第1章摄像基础 一、填空题 1电视摄制方式有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ENG电子新闻采集方式;EFP电子现场制作方式; ESP电子演播室摄制方式查看答案 2摄像机无带化存贮介质有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光盘;硬盘;存储卡查看答案 3按图像质量档级分类摄像机可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广播级摄像机;专业级摄像机;家用级摄像机查看答案 4持机方式分为______和______。 【答案】固定机身方式;徒手持机方式查看答案5电视摄像的拍摄要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平;稳;准;匀查看答案

6三角形机位布局可有三种基本变化,即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外反拍;内反拍;平行三角形布局查看答案 7摄影通常称为______,是用______为工具,用______绘画。 【答案】照相;照相机;光查看答案 8传统摄影是一个______过程,影像存储在______上。 【答案】光化学;感光片查看答案 9传统摄影与数码摄影本质上的不同点是:传统摄影是______过程,数码摄影是______过程。 【答案】光化学;光电查看答案 10目前,数码摄像机所使用的存储介质是______、______、_____ _、和______。 【答案】磁带;光盘;闪存;硬盘查看答案 11随着数码摄像机存储技术的发展,目前市面上数码摄像机依据记录介质的不同可以分为:______数码摄像机、______数码摄像机、______数码摄像机和______数码摄像机等。 【答案】专业;DVD;硬盘;高清查看答案 12液晶显示器不仅可以做取景器,还可以用以拍摄效果的______和各种信息的______。 【答案】回放;显示查看答案 131024*768分辨率的像素是______万,1280*1024分辨率的像素是______万。 【答案】100;130查看答案

电影的基本知识

电影的基本知识 (二)写影评,应该把握好这样几点: 1、捕捉住感受点。一部电影涉及的方面很广,需要品评的着笔点很多。这就需要对电影反复回味思考,用心灵再度感受,把握往影片中最能动人的地方,并使之在自己的笔下得到理性的升华。如观看了《泰坦尼克号》,不能只简单地叙述这场爱情故事,而要从主人公生与死的考验中感悟到人性的光芒。 2、抓住细节,诠释其深刻涵义。所谓细节,是影片画面中对表现对象的局部或细微的变化进行精要细致的描绘。细节包括人物的举手投足、一颦一笑,道具的运用,色彩的调度,声音的变化等。典型的细节对展现人物性格、设置悬念、推动情节发展都起着积极作用。如《大转折》中先后三次出现蒋介石的背影,每一次出现都预示着国民党军队下一次的失败,通过三次背影的刻划,将蒋介石政权日薄西山的局面富于象征性地体现出来。 3、立意要新,开掘要深。写影评要有新意,要有独到的见解,抓往要点,自感而发。要做到有新意,一是要抓住影片内容,结合社会现状;二是要准确把握住

影片的精神实质,挖掘影片本身所包含的深刻内涵。例如对张艺谋电影的分析要紧扣住时代背景,但也不必要都从思想意义角度分析,如巩俐在张艺谋电影中的形象塑造,张艺谋电影中的男性形象等,都是可以开掘的领域。 4、要实事求是地分析评价。鲁迅先生说过:评论作品"必须坏处说坏,好处说好",还要"知入论世"。他说 "倘若论文,最好的是顾及全篇,非目顾及作者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况,这有较为确凿。"对影片作实事来是的评价,要求我们用全面的观点,不是顾其一点,而是观照全片。顾及编导的意图、表演的全部以及当时的社会环境、历史背景等等,作恰如其分的分析与评价。不能强导演、演员、片中人物所难,求全责备。同的,我们在写影评时,也不能人云亦云,如评《情深深雨蒙蒙》时,有一位同学冷静地指出编导将荧屏中的军阀(如萍、依萍的父亲)形象拔高了——他遇见美丽的女子就抢来作为姨太太,可原因居然是她们像自己的初恋情人。 5、要重视影片的艺术分析。电影是通过艺术手段来表现主题、塑造人物、抒发感情的,所以影评要重视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