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根据民政部数据显示,我国60 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在2020 年预计将达到2.43 亿,2025 年将超过3 亿。每年约有三分之一的人口进入到老龄化的行列,到2050 年每 4 位中国人约有 1 位是65 岁以上的老年人,与此同时,老年人余寿带病的年限也将随着老龄化趋势不断延长。

随着老龄化的不断加深,养老服务成为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过程中所面临的严峻问题,而目前我国养老服务中普遍存在重养轻医的现象。相关文件指出要积极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探索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新模式。“医养结合”是将医疗与养老相融合的新型护理模式。医养结合机构则是尽可能使老年人可以在同一机构中同时得到良好的生活照顾、健康监护、疾病治疗以及临终关怀。有研究显示,实施医养结合可以提高老年慢性病病人的日常生活能力,降低再住院率,节省医疗资源,减轻家属负担,增强老年病人的安全感。

在我国,医养结合机构养老模式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通过对大量文献数据的分析与整理,本文将分析我国医养结合机构养老模式的发展现状和不足,并提出构建和完善该种模式的意见建议。

一、我国医养结合发展现状

1.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相关政策

为推进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不断发展,中央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文件。

2013 年“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提到要探索医疗与养老行业合作的新模式,促进医疗养老服务资源相融合。

2015 年“关于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到养老行业,民营养老机构建立与医疗机构同等要求的行业准则规。

2015 年“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指导意见”到2020 年基本建立起符合国情的医养结合机制和政策法规体系,实现医疗与养老服务资源融合共享。

2016年“关于确定第一批级医养结合试点单位的通知”确定了50 个市(区)作为第一批级医养结合试点单位。

2016年6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建立发展长期护理服务体系。

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医养结合是养老服务最核心容,也是最基础的服务模式,医疗是养老的基础,在健康中国战略下,医养结合将是养老服务业发展最大的机遇。

2.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模式

目前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是整合照料模式,由单一机构同时提供养老和医疗双重服务,包括医疗机构设养老机构和养老机构设医疗机构。

医疗机构设养老机构以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兴办的青杠老年养护中心和胸科医院改建的老年病医院为代表。青杠老年养护中心是国首家由发展改革委员会批准的大型公立医院兴办的医养结合养护中心,包括青杠老年养护中心、康复医院、护理院、学术交流中心、护理职业学院等,充分利用医院的医疗、护理、康复等优势资源,实现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使养老与医疗、护理、康复、培训

等充分融合,从而有效解决当前养老机构在医疗服务上的“短板”问题。养老机构设医疗机构以太阳城养老社区为代表。2004 年太阳城集团在社区开设医院,为社区老年人组织专属医护团队,社区每户家庭都装有紧急呼叫监控系统,并与医院合作建立绿色通道。

二是联合运营模式,一个或多个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签订合作协议,建立双向转诊机制,医疗机构提供医疗服务,养老机构负责后期康复以及稳定期的照护服务。

该模式以省老年医养协作联盟和恭和苑老年活动中心为代表。省老年医养协作联盟是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市第九人民医院与多家养老机构开展医养合作,医院负责接诊和治疗,并且在出院后定期到养老机构回访。恭和苑老年活动中心是医疗机构与养老社区合作,与市急救中心建立合作,在社区设置急救站,同时与合作医院建立双向转诊机制。

三是支撑辐射模式,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与就近的医疗机构合作,为社区的居家老年人同时提供养老和医疗服务,同时也称输出模式。

一种是由政府主办,以市沧区为代表,当地民政局、卫计委和残联联合建立老年人健康指导站,为社区里的老年人提供医疗照护服务,将三家区属一级医院转型升级为五家功能完善、医疗设施先进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同时专门设立老年病门诊。社区每月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并为60 岁以上的居家老人建立健康档案,同时还进行定期随访、指导用药等健康管理工作。另一种是由社会主办,以普亲养老服务中心为代表,社区与就近的医疗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建立双向转诊机制,同时依托社区养护站的支撑辐射能力,通过建立家庭病床与周边居家老

人签订家庭医疗契约,由合作的医疗机构安排专家与养护院的护理人员提供上门服务。

二、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发展现存问题

1.配套政策不完善,已有政策缺乏落实,对医养结合服务的支持保障有待加强

随着老龄化的到来,在各种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完善的情况下,如何解决老年人口的健康医疗问题已经成为相关政府部门和相关领域学者无法回避的话题。因此,建立符合当前老龄化进一步加深的“医”与“养”相结合养老模式已迫在眉睫。但目前我国对这类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的服务标准、设施标准、收费标准、法律关系等方面并没有做出明确规定。我国医疗机构归属卫生部门管理,而养老机构归属民政部门管理,对于医养结合模式的养老机构受卫生部门、民政部门、医保部门等多政府部门的管理,面对这种多头管理,已有的扶持政策都很难落实,这些为老年人提供医疗护理和生活照护服务的部门,实际上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此外,养老机构的医保覆盖率低,未被纳入到医保报销围,老年人在养老机构的花费无法进行医保结算,导致机构养老的成本大大增加。

2.机构养老服务尚不成熟

(1)医疗机构缺少老年专科

我国医疗机构目前以疾病分科为主,少有专门设立老年病科的医院,使得老年人得不到及时正确的医疗救治。针对老年疾病,需要专业化的学科发展和人才队伍,这样既可以满足老年患者的就诊需要,使其得到及时准确救治,同时减少医疗机构医疗资源的浪费。

(2)养老机构缺乏医疗服务

目前我国大多数养老机构主要提供基本生活照料服务,不具备医疗服务能力,多数养老机构既没有设医务室,也没有同医疗机构合作。养老机构为了规避风险也难以提供专业的医护服务,基本生活可以自理的老年人受到欢迎,将真正需要照护的失能失智老年人拒之门外。目前我国人均养老床位拥有率不仅低于发达的5 %~7 % 的平均水平,也低于发展中 2 %~3 % 的水平。理论上来说,养老床位理应是供不应求,但养老机构床位闲置率却在50 %~60 %。

(3)现有养老机构不能与医疗机构有机对接,资源无法共享

当前我国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相互独立,这样常常使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与健康同时面临困境时,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不得不经常在养老机构、医疗机构与家庭之间往返。现有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无法有效对接,使得养老服务能力不高,资源分散无法共享。

3. 医养结合服务供需不平衡

(1)缺少合格的全科医生队伍

2009 年医改以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改革的相关政

策文件,社区全科医生队伍逐渐建立起来,但这些全科医生的专业技术和服务水平与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仍然存在着较大差异。患者对社区全科医生的不信任,分级诊疗、双向转诊机制还未建立,社区的健康管理工作也没有显著成效。

(2)护理人员紧缺,护理水平低

目前我国养老机构护理人员紧缺,流失率高。入住养老机构的失能半失能老年人自理能力差,对护理工作要求高且强度大。相关调查显示,一位护理人员需要照顾7~8 位老年人,外加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身体情况较差,照护过程中突

发事故的发生率较高,护理人员还需承受较大的心理压力。护理人员所得报酬并不能与其工作价值对等,据调查,养老服务行业护理人员的平均薪酬普遍低于当地平均月收入,并且护理人员及其护理工作的社会认可度较低,导致养老护理人员流失率高。另外,养老服务行业招收护理人员的门槛较低,甚至不要求有护理职业书,仅需培训几个月就可以上岗工作,这样难以达到对失能失智老年人专业护理的要求。

(3)基础设施不完善,反馈机制不健全

根据相关调查显示,大多数养老机构开办时间较早,基础设施相对落后,机构老年人生活环境较差,老年人娱乐活动单一,电视、冰箱等家用电器还需自己购买,娱乐中心、康复中心、电梯等基础设施缺乏。同时,养老机构部缺乏有效的服务满意度测评和意见反馈机制,机构老年人向机构反映的问题得不到回复,甚至没有反映意见的渠道,机构还缺乏对工作服务人员的测评与意见反馈机制。

4.筹资渠道不畅,投资回收期长

目前,我国养老机构的投资主体有公办、民办、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等,社会福利不断增加,但筹措机制缺乏合理性。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公益性福利性较强,难以吸引外部市场的投资者,机构仅依靠老人支付的养老服务费用、政府资金和财政补贴等筹资渠道,难以维持长远的发展。

根据精准养老行业投资平台公布的137 家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的资料显示,96 % 的医养结合养老机构中的医务室无法自负盈亏,另外 4 % 盈利的机构中还有一部分是医疗机构附设养老机构。此外,民营养老机构初期建设成本高昂,所提供的养老居住环境和医养结合服务层次也在一定程度上高于公办养老机构,

而我国目前民办养老机构入住率低,因此机构要实现盈利所需时间长。筹资渠道不畅,投资回收期长,资金周转困难,导致养老机构积极性不高。

5. 老年人经济负担重

与提供以养老生活服务为主的普通养老机构相比,医养结合养老机构提供的养老居住环境更好、医养结合服务水平更高,因此导致此类机构收费也较高于普通机构,这就与机构所服务的失能失智老年人的收入水平不相符。如首家提供医养结合服务的恭和苑养老院根据选择户型收费标准分别为7800 元/月、9800 元/月、12800 元/月。各地区医养结合机构的收费标准一般是当地居民人均收入的2~3 倍甚至更高,大多数老年人都难以负担,老年人消费水平低与医养结合养老机构收费标准高之间存在矛盾。

三、相关建议

1.多种模式并举,满足不同老年人养老需求

目前,我国养老医疗体系处于起步阶段,但老龄化的快速进展以及老年人对医疗和养老的需求不断提高,另外我国居家养老的传统观念较强,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差异大,老年人对养老和医疗需求也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如何满足不同老年人的养老和医疗需求成为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医院设养老机构这类模式,医疗服务水平较高,基本养老照料服务较少,适合身体状况较差,需要长期专业护理的老年人;养老机构设医务室这类模式,以老年生活照料为主,同时提供基础医疗服务,则适合健康状况较好但患有慢性病需要长期服用药物的老年人;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合作这类模式,医院定期派专家到机构随诊,两者建立双向转诊机制,目前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联系还不够紧密,转诊机制不

畅通,养老机构中的老年人所获得的医疗服务水平仍然较低,这类机构则适合身体状况较好的老年人。因此,还需提供多样化的养老模式来满足不同老年人的养老需求。

2.政府主导,加强支持保障力度

针对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多头管理的问题,政府要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统筹规划管理,找准医养结合机构的功能定位,加强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资源的优化整合,健全双向转诊机制,提高老年人对医疗卫生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要加强对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支持保障力度,一方面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另一方面加大政策优惠和税费优惠力度,鼓励民间资本兴办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并加大对民营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的扶持力度,简化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的审批程序,给予一定房屋和土地优惠,加快建立健全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和老年医疗保险制度,将医养结合结构纳入医疗保险保障围。

笔者认为,与此同时,政府还需要加强监管,对卫生、民政、社保等医养结合机构的相关管理部门,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密切配合,督促落实相关政策和管理工作;对于医养结合机构,需要设立门槛制定具体的开设以及服务等标准,加强医养结合机构的制度建设与服务管理,提高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水平,规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的发展;对于老年人,也应当设立相应的准入机制,使医养结合服务提供给真正有需求的老年人,同时使需求多样化的老年人选择合适的医养结合机构,避免医疗养老资源的浪费。

3.拓宽筹资渠道,坚持政府主导地位,同时引入社会力量

坚持政府主导地位,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积极鼓励和吸引民间资本参与到医养结合行业,建议企业或个人成立和管理非营利基金

会,对公益项目进行资助。鼓励企业、单位、个人对医养结合行业进行慈善捐赠,鼓励银行对医养结合行业的信贷支持,政府应积极为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寻找投资人,建立社会广泛的参与机制,促进医养结合投资主体和投资方式的多元化发展。

4.促进医疗养老资源融合发展

目前医养结合机构普遍存在医务人员紧缺、与医疗机构联系不紧密、设医疗机构利用率低且风险高的问题,一方面加强民政、卫生等部门的合作,建立健全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间的双向转诊机制,医疗机构指派专家定期到养老机构巡诊;另一方面,鼓励引导如小型医院或专科医院等闲置医疗资源部分或整体转型成医养结合机构,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促进医疗与养老的融合发展。此外,基于我国传统的居家养老观念,应当充分利用基层社区卫生资源,促进社区医养结合服务的发展。

5.加强医养结合专业人才的培养及管理

目前我国医养结合养老市场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专业医养服务人才数量少,水平低,亟待加强老年专科的建设,培养老年病专业人才队伍。通过岗前培训提高医养结合服务人员专业素质;在大学及大中专院校中开设老年保健、康复医学、养老护理等医养结合相关专业,将临床医学、护理、康复和公共卫生等学科有机整合。通过院校培养、在职培训等多种方式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改善医养结合服务人才紧缺的现状。对于机构的医养结合服务人员,需要建立统一的人才准入标准,提高医养结合服务人才准入门槛;人员入职后定期参加培训及考核;提高医养结合服务人员薪酬待遇;逐步完善人事与职称政策。建立起一整套医养结合服务人员的招聘、培训、考核、激励机制。

6. 完善医养结合机构设施建设

在相关政策支持下,一方面,加强机构医疗设施建设,优化机构医疗服务环境,完善所必需的医疗设备与医疗设施,按照相关政策所规定的基础设备要求、床位数、科室设置等要求执行;另一方面,加强老年人文娱活动,提供温馨的娱乐活动空间及相关设施。完善医养结合机构设施建设,营造温馨养老环境,促进医养结合机构养老的发展。

原标题: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来源:中国公共卫生2018年10月第34卷第10期

作者:函王梦苑育新

医养结合模式的现状和发展

中国“医养结合”模式现状及发展综述 摘要 为了解国医养结合研究动态,文章对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主要从必要性及意义、模式、实施困境和发展对策四个方面展开。通过研究发现,学界普遍认为,就我国老龄化现状、家庭变迁、老年人实际需求而言,医养结合势在必行。目前主要存在四种运行模式,即设模式、转化模式、合作模式、输出模式,从国际发展经验来看,输出模式是我国未来探索的重点。各模式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理念、制度、政策、人才等制约因素,在实践中应因地制宜、因势利导,从供给主体、顶层设计、服务延伸、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突破。今后研究应更加重视方法的综合、多元视角的引入以及研究容的延伸。 关键词: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综述 人口老龄化及其所伴随的健康问题对现行养老模式带来了严峻挑战,传统居家养老及医养分离的机构养老模式已无法满足我国人口快速老龄化的需求。对我国部分失能和完全失能老人而言,除生活供养外,更需要医疗保健的照顾,在这一社会背景下,在老年人照顾方面,养老联手医疗服务已成为政策倡导的趋势。近几年来,随着政策推动及部分地区的实践探索,学界对于医养结合的关注越来越普遍。 一、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研究的现状 国关于“医养结合”这一概念的研究是在“健康老龄化”理念的推动下开始的,针对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老年人健康所带来的影响。1995年10月,在全国老年医疗保健与社会发展研讨会上,邬沧萍教授以《健康老龄化的科学含义和社会意义》为主题作了会议报告(耿爱生、文娴,2014),认为“健康老龄化”不仅是一种医疗保健目标,更有丰富的社会文化涵,应当从社会学的角度加以诠释(邬沧萍、向群,1996)。此后,诸多学者从社会学的角度关注老年人健康状况与养老模式之间的关系。宏(2005)认为,养老模式是影响中国老年人健康的关键因素,经济与生活均独立的老年夫妻有最明显的健康优

医养结合模式发展前景分析

医养结合模式发展前景 分析 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

中国医养结合模式发展前景分析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7-2021年中国医养结合模式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指出,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速度十分迅猛,截至2015年底,我国老年人口已占到总人口比重的%,达到亿人,而且这一数字还在以每年近1000万的速度增长,将在21世纪中叶达到4亿的峰值,届时中国将成为世界人口老龄化程度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迅猛的银发浪潮将使得老龄经济成为新常态下我国经济新的增长点。根据《中国老龄产业发展报告2014》预测,2014至2050年间,中国老年人口的消费潜力将从4万亿元左右增长到106万亿元左右,占GDP的比例将从8%左右增长到33%左右。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深,我国面临着失能、半失能、高龄老年人口大幅增加,老年人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和生活照料需求叠加的趋势越来越显着,健康养老服务需求日益强劲。特别是农村失能、空巢、高龄、失独和留守老年人群体有巨量的健康、养老、医疗需求。但从服务供给上来看,目前我国老龄经济发展还很迟滞,医养服务供给少,发展不均衡,医养产业孵化组织匮乏,创新和技术含量低,专业人才紧缺等诸多问题。 近几年,国家密集出台了鼓励医养产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医养产业作为健康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所需的外部经济、政策、市场和产业技术环境正在不断地优化,社会各界对于医养产业的需求和信心也不断高涨,医养产业的蓬勃发展已经迫在眉睫。 医养产业将是老龄经济的主体 老龄经济是与老年群体生活保障相关的各种服务、用品等的生产、流通和交换活动的集合体。医养产业是以老年人为对象,为满足老年人健康、医疗和养老相融合的需求而提供老龄服务和用品的经济活动的集合。医养产业并不是简单的叠加医疗和养老,而是对传统养老模式的创新、超越和提升,是一种大健康理念指导下的新兴服务体系和新兴业态。

全国首家医养结合养老院

全国首家医养结合养老 院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全国首家医养结合养老院:入住率80% 3成为外地人 2015-07-08 20:43:00 来源: 【摘要】 ( 王嫚 ) 在重庆璧山县青杠街道有这样一个地方:环境宜人,入住舒适,且可享受一流的医疗服务。该中心位于重庆璧山区青杠街道,距主城区26公里,占地面积1073亩,是全国首家集医疗、护理、养老和康复于一体的新型老年护养机构。 青杠老年护养中心 人民网重庆7月8日电 ( 王嫚 )在重庆璧山县青杠街道有这样一个地方:环境宜人,入住舒适,且可享受一流的医疗服务。它打破了重庆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的传统养老模式,在全国也属首创,它就是重医附一院青杠老年护养中心。 今日,记者跟随“践行‘四个全面’进行时”网络媒体集中采访的脚步,走进护养中心现场,为你揭开全国首家“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的神秘面纱。 现提供522张床位入住率达80% 近年来,我国人口呈老年化趋势,怎样让老人既远离主城的喧嚣又能享受到主城的医疗服务水平?基于此,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建设青杠老年护养中心,将其作为医疗机构服务的补充。

该中心位于重庆璧山区青杠街道,距主城区26公里,占地面积1073亩,是全国首家集医疗、护理、养老和康复于一体的新型老年护养机构。 走进青杠老年护养中心,四周绿树环抱,鸟语花香,院内还种满了芒果、柑橘、桂圆等果树,让记者有一种仿佛进入森林公园的感觉。 据护养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中心坐拥150亩水库和8万余平方米的绿化面积,由普通护养区、临湖护养区、临湖疗养楼、学术交流中心、老年医院等构成,拥有完备的医疗、生活、娱乐和运动设施。 记者了解到,中心分“五区三期”建设,设置护养床位3000张,医疗床位1000张。目前,运营的为一期普通护养区,床位仅522张,已入住400余人,大部分为重庆本地人,只有30%为外地人。 开设门诊配备24小时待命救护车 除了优越的住宿条件外,它还是一家不错的医疗机构哦。记者了解到,在医疗服务方面,护养中心依托重医附一院权威的医疗服务支持和精湛的护理技术为老人提供专业化的医疗保障。 中心开设有门诊,涵盖了老年科、呼吸内科、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等与老年疾病相关的学科。该中心的房间分自理区、照护区和慢病区三个区域,普通单间约为26平方米,套房则略微大一些,为52平方米。 记者在现场看到,每一个房间床头都设有氧气和吸痰的装置,以及紧急呼叫器,以备老人遇到发病或跌倒等一些紧急情况。

养老产业的发展现状

养老产业的发展现状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是当前社会经济快发展下新时代的产物。其具体含义是指在传统机构养老提供基本生活服务和经济供养的基础上,向选择机构养老的老年人提供医疗服务,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缓解社会老龄化问题。 一、我国养老模式发展现状 (一)特殊人口政策和国情导致“老龄化”问题严峻 图1 65岁及以上人口数与占比(万人,%) 如图1所示,2016年底中国65周岁及以上人口16003万人,占总人口的%。预计到2020年,高龄老年人将增加到2900万人左右,独居和空巢老年人将增加到亿人左右,老年抚养比将提高到28%左右。因此,养老产业所产生的巨大经济效益正在吸引着全球的目光。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的进步发展,单一的国家福利已经难以满足老年人生活多样性的需求,多元化的养老模式应运而生,其中医养结合模式呈现主流趋势。 (二)传统农耕文化衍生出“单一养老模式” “百姓孝为先”一直是中国传统的思想观念,赡养父母是每个子女应尽的责任与义务。目前,我国有三种基本的养老方式,分别为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其中,居家养老是主要模式。本质上来说,这种养老模式是由家庭成员提供养老资源的养老方式和养老制度;社区养老是指以家庭养老为主,社区机构养老为辅的方式,老人除在家中得到家人的照顾之外,由社区的有关服务机构和人士为老人提供专业服务;机构养老是指由专业的社会福利机构为老年人提供日常起居护理、健康管理和文体娱乐活动等综合性服务的机构。 (三)“421”倒金字塔家庭结构产生“空巢家庭” 图2 中国不同年龄组的家庭空巢率 “421”倒金字塔家庭结构是受我国人口政策和医疗水平所衍生出的现代家庭模式,具体由两位成年人共同赡养四位老人和一位孩子。根据国家卫计委发布的《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15)》表

医养结合健康养老模式规划研究与实践

医养结合健康养老模式规划研究与实践式的内涵进行解释与分类。分析探讨了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发展中存在的三大问题。以广州国际健康产业城核心区为例,提出从设施配套、市场运营、活动体系三方面进行的创新实践。总结得出养老产业城模式在满足老年人多样需求及产业发展方面都 较为理想,应是未来健康产业发展的重点方向。 关键词:医养结合养老产业广州国际健康产业城 1.医养结合成我国健康养老发展新趋势 1.1高龄化、空巢化的老年人口发展趋势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5 岁的及以上人口人总数为1.18 亿,占人口总量的8.87 %,比2000 年人口普查上升1.91 个百分点,其中85 岁及以上的高龄人口总数约为2000 万,占总口总量的1.57% ,比2000 年的人口普查上升0.62% 。全国老龄办副主任阎青春(2014 )表示,“ 2000-2010 年城镇空巢老人比例由42% 上升到54% ,农村由37.9% 升到45.6% ; 65 岁以上独居、空巢老人数量,将由目前5000 万增到2050 年的近2 亿。”从发展趋势来看,我国人口发展高龄化、空巢化现象正逐渐加剧,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失能的风险逐渐上升,对护理型养老机构的需求也更加迫切。 1.2医养结合成解决养老难题新思路自《国务院关于加快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35 文档

号)和《国务院关于促进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40 号)等政策文件发布以来,“推动医养融合发展,探索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新模式” 的医养结合养老新模式备受关注。传统养老模式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互相独立、自成系统,养老院不方便就医,医院里又不能养老。老人一旦患病,不得不经常往返于医院和养老机构之间,既耽误治疗,也增加了负担。发展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有助于解决养老机构缺乏医疗支持的“硬伤”。 2.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内涵 2.1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特征医养结合机构养老是以基本养老服务为基础,强调老年照顾中的医疗和照护两个方面,并将医疗放在更重要的位置上。区别于传统的生活照料养老服务,不仅包括日常起居、文化娱乐、精神心理等服务,更重要的是包括医疗保健、康复护理、疾病诊治、临终关怀等专业医疗保健服务。需注意的是,“医养结合”中的医疗必须具有相当的专业水平,不是简单地打针吃药的医疗服务而是应当达到一级医院及以上的医疗水平,要具备健全的科室和诊疗项目,硬件上有足够的空间、房屋设施和相当水平的医疗器械,软件上有足够具备资格的、受过专业训练的医师、护士。 2.2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分类 2.2.1“医养融合”模式一般由具备医疗功能的养老机构

医养结合的社区养老模式

医养结合的社区养老模式(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合作、医疗机构增加养老病房及养老机构加强医疗服务能力的提升等多种方式)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1.社会养老服务分类方式: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细分为“居家/社区养老、居家/社区养老+家庭病床、养老机构以医养机构”医养结合的社会养老服务分类方式 2.随着我国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的下降与慢性病患病并发现象的日益普遍,当前“医”“养”分离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已经无法满足老年人多元化的需求。 3. 创新性提出了构建医养结合的社会养老服务筹资模式即“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 金划拨支付与个人缴费相结合” 目前北京、安徽、青岛等城市率先推出了医养结合模式,如:二、三级医院办养老病房、养老机构增设医务室、社会资本等多种模式。 4.医养结合服务内涵包括: 服务对象及内容:一般养老机构服务所有老年人群,而医养结合机构主要服务于患有 慢性疾病、急性疾病的恢复期、智力残疾、肢体残疾以及肿瘤晚期的老年人,为他们 提供生活、护理、医疗及康复服务。简单的理解就是在养老中增加了医疗照护,在医 疗中加入了养老服务。 服务提供者: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老龄化程度高,老年人数量庞大,单方面强调, 由某一主体来实现我国老年人的养老,是非常不现实的,老龄问题是整个社会需要面 对的问题,需要将政府、营利组织和非营利组织等多方主体有机结合起来,发挥各方 的积极性,整合各方资源,各司其职,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多方参与的医养结合体系。 服务模式的实现:政府主导,统筹安排。将部分医疗机构进行功能转变,转型为老年 人医院、康复医院或者护理院。传统养老机构可以与附近的医疗机构联合,建立双向 转诊等合作。同时政府应近距离规划养老和医疗的位置。 人员及机构准入:在养老机构中应增加与医疗相关的专业技术人员岗位。而医疗机构 转型的医养结合服务机构,由于老年人的生活护理任务较重,应适当增加护理员的岗位。通过人员的调整,即节约人力资源,又可以使老年人得到更好的照顾。对于医养 结合的机构,应具有基本医疗、康复、基础护理、公共卫生及急救等功能的医疗水平。 服务性质:目前对于医养结合服务机构的性质,主要界定为养老机构的一种,需要达 到民政部门制定的养老机构准入标准。但是,随着医养结合服务的深入发展,其医疗

_医养结合_养老模式的必要性_困境与对策_黄佳豪

·人口与健康·“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必要性、困境与对策 黄佳豪1*孟昉2 1.安徽建筑大学城市管理研究中心安徽合肥230601 2.蚌埠医学院精神医学系安徽蚌埠233030 【摘要】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剧,老年人对医疗护理的需求与日俱增,而我国养老服务和医疗服务互不衔接,走“医养结合”之路就成为中国养老模式的必然选择。目前,我国的“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存在一些问题,如资金投入不足,服务主体参与积极性不高;服务收费水平偏高,服务内容单一僵化;政府多头管理,政策扶持落实难等。针对上述问题,我国还需进一步完善“医养结合”供给主体的服务方式,依据服务客体需求设定服务内容以及健全政府管理机制。 【关键词】老龄化;医养结合;必要性;困境;对策 中图分类号:R197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4-2982.2014.06.011 Integrating pension service with medical service for the elderly:Necessity,dilemmas and solutions HUANG Jia-hao1,MENG Fang2 1.Research Center for City Management,Anhui Jianzhu University,Anhui Hefei230601,China 2.Department of Psychiatry,Bengbu Medical College,Anhui Bengbu233030,China 【Abstract】Along with the degree of population ageing worse off continuously,the demand for medical service is growing.The current system of pension service and medical service are discrete and separate,and integrating pen-sion service with medical service is the best choice for China.However,there are some problems with the model for integrating pension service with medical service.These problems include the lack of funding,negative participation and imperfect methods of service delivery;high toll levels and single,rigid service contents;and bull management and policies hard to enforce.China should improve the service delivery model,identify service content according to the demand for service object,and improve the mechanism of government management. 【Key words】Aging;Integrating pension service with medical service;Necessity;Dilemma;Solution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剧,老年人对医疗护理的需求与日俱增,而我国养老服务和医疗服务互不衔接,老年人的养老照料和医疗康复服务需求无法得到有效满足。老年人一旦患病,就需要在家庭、医院和养老院之间不断往返,既耽误了治疗,也增加了负担。在我国“未富先老”、“未备先老”的背景下,如何解决老年人的养老与医疗问题,成为当前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面临的重要议题。 2013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提出,推动医养结合发展,探索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新模式。而在政策出台之前,青岛、合肥、郑州等地已经开始小范围试点“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并取得了阶段性实践成果。目前,学术界对“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缺乏系统的总结,多从医学角度探讨具体护理技术问题[1-5],未能及时有效回应我国养老的现状和政策实践的需要。因此,有必要分析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内涵、执行的必要性、部分地区经验和面临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为我国养老模式的发展提出针对性建议。 36 *基金项目:安徽省社科规划项目(AHSK11-12D92);安徽建筑大学城市管理研究中心开放项目;安徽建筑大学博士基金项目作者简介:黄佳豪,男(1978年—),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老年福利与社会政策。E-mail:hjh2589@https://www.doczj.com/doc/fa6813015.html, 通讯作者:孟昉。E-mail:ahbbmf@https://www.doczj.com/doc/fa6813015.html,

医养结合模式的现状及发展

医养结合模式的现状及发展

中国“医养结合”模式现状及发展综述 摘要 为了解国内医养结合研究动态,文章对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主要从必要性及意义、模式、实施困境和发展对策四个方面展开。通过研究发现,学界普遍认为,就我国老龄化现状、家庭变迁、老年人实际需求而言,医养结合势在必行。目前主要存在四种运行模式,即内设模式、转化模式、合作模式、输出模式,从国际发展经验来看,输出模式是我国未来探索的重点。各模式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理念、制度、政策、人才等制约因素,在实践中应因地制宜、因势利导,从供给主体、顶层设计、服务延伸、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突破。今后研究应更加重视方法的综合、多元视角的引入以及研究内容的延伸。 关键词: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综述 人口老龄化及其所伴随的健康问题对现行养老模式带来了严峻挑战,传统居家养老及医养分离的机构养老模式已无法满足我国人口快速老龄化的需求。对我国部分失能和完全失能老人而言,除生活供养外,更需要医疗保健的照顾,在这一社会背景下,在老年人照顾方面,养老联手医疗服务已成为政策倡导的趋势。近几年来,随着政策推动及部分地区的实践探索,学界对于医养结合的关注越来越普遍。 一、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研究的现状 国内关于“医养结合”这一概念的研究是在“健康老龄化”理念的推动下开始的,针对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老年人健康所带来的影响。1995年10月,在全国老年医疗保健与社会发展研讨会上,邬沧萍教授以《健康老龄化的科学含义和社会意义》为主题作了会议报告(耿爱生、杨文娴,2014),认为“健康老龄化”不仅是一种医疗保健目标,更有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应当从社会学的角度加以诠释(邬沧萍、姜向群,1996)。此后,诸多学者从社会学的角度关注老年人健康状况与养老模式之间的关系。刘宏(2005)认为,养老模式是影响中国老年人健康的关键因素,经济与生活均独立的老年夫妻有最明显的健康优势和主观幸福度优势,而依靠子女供养或政府补助的独居

医养结合养老院项目可行性实施计划书

医养结合养老院(养老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项目背景 目前我国城乡空巢家庭超过50%,部分大中城市达到70%;目前,世界上主要的养老服务模式有三种: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和家庭养老。西方发达国家建造了大量老年福利机构。养老产业是一个与众多行业相关联的朝阳产业,产业链延伸甚广,包括老年人用品、养老金融产品、医疗保健、养老机构等多个方面。同时,还能带动养老保险、老年地产等诸多行业的发展,具有显著的经济带动效应。 基于中国“未富先老”的国情,面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中国养老问题日渐严峻,在此基础上,中国出现了居家养老、机构养老、社区养老三种养老模式。

(1)家庭照顾 中国传统养老模式以家庭养老(也称家庭照顾)为主,即养老的物质需要和生活照料由家庭成员提供。 (2)机构养老 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在社会福利设施建设方面有了较大的投入,尤其是在政府对老龄化问题的重视下,机构养老的建设有了很大的改善。各种营造类家庭气氛的养老机构纷纷成立,致力于让老人在晚年获得更多家庭的温暖与感觉。此外,各种机构更加重视以人为本,以客为主的服务建设,要让老人真正成为机构的主人,从而使老年机构照顾的质量有了保证。机构服务观念的改变和政府政策的支持是机构照顾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 (3)社区养老 社区照顾,是指动员社区资源、运用非正式支持网络并联合正式服务所提供的支援服务及措施,让有需要的人在家里得到照顾,从而能够过正常生活,达到与社区的融合。 图表:中国养老模式比较

3. 家庭照顾在一定程度上舒缓了子女压力 3.“空巢”率的提高,使得老年人被边缘化,得不到社会的认可和接纳 3.帮助老年人重新融入社会,达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目标 4.市场化的养老方式可有效提高养老服务的供给质量 3.社区养老福利色彩较浓,一般情况下,收费标准较机构养老低

“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提案

“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提案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发展,一些?老年病?的常发、易发、多发,患病、失能、半失能老人的治疗和护理问题困扰着千家万户。2013年3月北京首个?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双井恭和苑?开始试行,?医养结合?这一新型养老模式进入公众的视野,引起了全市人民的极大关注。新时期,面对逐步递增的老龄化人群,如何将?医+养?结合理念贯穿于日渐凸出的养老服务需求之中,实现医疗和养老合二为一,一举解决老有所养、老有所医的问题,成为卫生和社会保障部门亟需解决的热点问题。 一、正确理解?医养结合?的概念及内涵。所谓?医养结合?是养老服务的充实和提高,是重新审视养老服务内容之间的关系,将老年人健康医疗服务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区别于传统的单纯为老年人提供基本生活需求的养老服务。?医养结合?在传统的生活护理服务、精神心理服务、老年文化服务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医疗康复保健服务,涵盖医疗服务、健康咨询服务、健康检查服务、疾病诊治和护理服务、大病康复服务以及临终关怀服务等。?医养结合?的?医?不等同于医院,它主要包含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急性医疗,可以在养老项目中设置医疗室,设置急救设施或是120急救车,与医院合作开通急救通道,让老人在身体出现异样时得到及时的救助和治疗。第二部分是健康管理,也是?医养结合?服务模式的核心价值所在。第三部分则是康复护理,以

养老机构为主体,但需要以医保报销为前提。与一般养老机构相比,?医养结合?服务对象重点面向患有慢性病、易复发病、大病恢复期、残障以及绝症晚期老人提供养老和医疗服务。 二、当前?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存在的难点。?医养结合?作为一种集?养、医、护?三位为一体的养老模式,在实践推行中,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医保结算是难点。当前,医疗和养老机构分离很大程度上源于医疗机构可实行医保,而养老机构则不能,致使许多患病老人把医院当成养老院,成了?常住户?,老人‘押床’现象频发,加剧了医疗资源的紧张,使真正需要住院的人住不进来。?医养结合?模式推行后,养老院首要解决的是将养老院附属的医务室纳入医保,由此将出现两方面的问题。一是现行医保基金账户支付无力大额康复护理费用;二是?套保?现象将频发。有些不需要住院的老年人可能会借?医养结合?长期住院,占用社会医疗资源,损害其他参保人的权益。所以在管理上如何区分好养老和住院的界限,还需研究。与此同时,医院主办养老院的形式,也将会遇到诸多法律障碍。 2、养老机构内设医务室难度大。以北京为例,2013年全市400家养老机构中,只有62家机构内设医务室,仅36家纳入医保定点,全市3700多家托老所和街乡镇养老照料

2019年人大关于医养结合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人大关于医养结合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为积极应对日益增长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提高老龄人口健康服务能力,满足“老有所医、老有所养”的基本需求,近年来,我区积极探索“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工作进展及成效 (一)探索医养结合体系建设,推动资源优势互补。 按照国务院及省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医养结合的指示精神,区政府制定了《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实施方案(试行)》,待政府常务会研究通过。按照方案,大力推进卫生和养老服务资源整合:一是支持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开设老年病区、老年护理床位;二是推动有条件的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举办医养结合联合体;三是鼓励辖区内部分医院转型为养老护理院;四是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有机结合;五是支持养老机构按相关规定申请设立医务室或护理站,提高养老机构提供基本医疗、护理服务的能力。 截至目前,区民政部门管理养老机构11个,设养老床位1186张(其中批准新民医院开设老年护理床位300张)。区卫生部门核批了乐年长者之家等3家社区养老机构内设医务室、护理站,区民政部门牵头组织我区6家养老机构与市一院建立了医养结合联合体,初步实现养老机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全覆盖。 (二)创新医养结合服务模式,构筑居家养老服务基础。 依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层优势,建立以家庭医生为主的“点对点”

健康服务体系。家庭医生服务团队主动深入社区和家庭,通过实施“积分制”、“健康储蓄银行”、“粉丝签约”和老年人健康俱乐部等形式,对社区老年人实施分级分类健康管理。截至今年5月底,全区组建57个家庭医生服务团队,签约服务3.8万余户7.8万余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4.3万余人。 建立以“医联体”为专业技术支撑的“个性化”健康服务体系。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别与市一院、省针灸医院建立“医联体”,把综合医疗专家和中医康复专家纳入到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开展“个性化”签约服务。今年4月,双岗中心创新组建“2+2”家庭医生专业服务团队,成立了老年人健康管理、高血压病、糖尿病和脑卒中康复4个专业服务小组,已与56位居家老人签订了有偿签约服务包,以满足多元服务需求。 (三)丰富医养结合服务内涵,建立机构养老服务机制。 为强化养老机构中集居老人的健康保障,从今年6月起,区属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辖区养老机构建立固定服务关系:一是每季度主动上门对养老机构开展1次健康教育讲座,对老年人进行常规健康体检,并指导康复治疗。二是与养老机构建立24小时服务热线,对常见病、多发病随时进行上门诊疗。三是接收老人住院治疗和康复,根据康复情况及时转回养老机构。四是老人享受慢病选择性药物免费治疗等卫生惠民政策。XX年以来,我区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免费发药人次分别达8.9万人次、4.3万人次,免费金额达310余万元,其中老年人发药比例占98%以上。

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分析报告

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根据民政部数据显示,我国 60 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在 2020 年预计将达到2.43 亿,2025 年将超过3 亿。每年约有三分之一的人口进入到老龄化的行列,到 2050 年每 4 位中国人约有 1 位是 65 岁以上的老年人,与此同时,老年人余寿带病的年限也将随着老龄化趋势不断延长。 随着老龄化的不断加深,养老服务成为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过程中所面临的严峻问题,而目前我国养老服务中普遍存在重养轻医的现象。相关文件指出要积极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探索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新模式。“医养结合”是将医疗与养老相融合的新型护理模式。医养结合机构则是尽可能使老年人可以在同一机构中同时得到良好的生活照顾、健康监护、疾病治疗以及临终关怀。有研究显示,实施医养结合可以提高老年慢性病病人的日常生活能力,降低再住院率,节省医疗资源,减轻家属负担,增强老年病人的安全感。 在我国,医养结合机构养老模式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通过对大量文献数据的分析与整理,本文将分析我国医养结合机构养老模式的发展现状和不足,并提出构建和完善该种模式的意见建议。 一、我国医养结合发展现状 1.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相关政策 为推进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不断发展,中央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文件。 2013 年“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提到要探索医疗与养老行业合作的新模式,促进医疗养老服务资源相融合。 2015 年“关于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到养老行业,民营养老机构建立与医疗机构同等要求的行业准则规范。 2015 年“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指导意见”到 2020 年基本建立起符合国情的医养结合机制和政策法规体系,实现医疗与养老服务资源融合共享。

实施医养结合型养老院可行性分析报告

实施医养结合型养老院可行性分析报告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不断加深,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成了一个影响日益增大的社会化问题,老年人逐年增多,养老院条件有限,医疗资源缺乏,护理措施不到位,给老年人养老和养老院的生存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推行“医院+养老院”的医养结合型养老院模式,解决老年人养老问题,缓解养老院的生存发展压力,既能让老年人过上幸福快乐的老年生活,又能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现将建设医养结合型养老院的可行性分析报告如下: 一、项目实施背景 (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人逐年增多,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日益凸显。如何有效解决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的目标,是当前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二)基层养老院条件有限,医疗资源缺乏,护理措施不到位,就医不方便。且养老院的老年人多数属于生活技能缺失(失能)的老年人,目前条件下,既不能满足老年人的养老诉求,也不能满足老年人基本医疗需求,养老院面临沉重的生存发展压力。 (三)老年人多数患有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一旦住院,长期住院(压床)的可能性非常大,既给老年人造成过多的医疗支出,也给养老院安排陪护人员造成很大的压力。 (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乡镇卫生院)经过几年几轮的中央投资建设,已基本完成了基础设施建设和仪器设备装备。而且通过三年的乡镇卫生院管理年活动,从临床诊疗、公共卫生、财务管理、人员与资质管理、运行机制、院容院貌等方面着手,进一步强化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规范管理,医疗行为得到了进一步规范,诊疗水平和服务意识有了很大提升。完全有能力为养老院的老年人提供优质医疗卫生服务。 二、项目必要性 一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二是老年人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的需要;三是养老机构缓解生存与发展压力的需要;四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拓展业务的需要;五是民政部门实现社会保障的需要;六是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三、项目实施优势 (一)医疗护理优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护理人员均是国家正规院校护理专业毕业的,全部进行了护士注册,有医疗护理资质,能够提供规范的医疗护理服务。实施医养结合型养老院模式,定期安排专业护理人员为养老院的老年人提供正规的护理服务,能有效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秩序,让老年人过得安心、舒心。 (二)规范管理优势。实施医养结合型养老院模式,老年人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能得到规范管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患者建立病历档案,定期追踪随访,实现治疗、追踪、随访、康复的一条龙服务,为老年人慢病的治疗与管理带来极大的便利。 (三)紧急救治优势。实施医养结合型养老院模式,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合理安排医务人员进行急诊值班,针对老年人的突发疾病进行及时有效的救治。既不延误救治时机,没有救治条件的,也能及时掌握病人病情,及时转送病人至上级医院进行救治,有效提高了病人的生存机率。 (四)资源整合优势。养老机构和老年人有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有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业务拓展需求。实施医养结合型养老院模式,既能有效整合双方资源,实现合作共建。又能进一步加强管理,简化操作程序,使老年人的医疗卫生服务成为一种常态服务,减少了管理环节,优化了服务流程,提升了服务效率,提高了生存机率,改善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五)政策支持优势。民政部门对养老机构的老年人养老有一系列政策支持。一是资金支持。城镇低保对象由民政部门提供680元/月的经费补助;二是医保支持。民政部门提供参

2020医养结合模式的调研报告

2020医养结合模式的调研报告 医养结合调研报告范文(一) 经济新常态的大背景下,如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是我国今后面临的重要课题,也是民革中央一直思考的问题。 今年全国两会上,民革中央提交的37篇提案中,《关于大力发展康养产业的提案》引起广泛关注。民革中央认为,健康是一个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必要条件。养老问题则是当前我国最重要的社会热点之一。健康与养老产业(以下简称康养产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头连接民生福祉,一头连接经济社会发展,可以被打造成为我国又一个新兴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这份提案源自民革中央去年的调研。去年4月和6月,全国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常务副主席齐续春率民革中央调研组分别赴四川攀枝花和河北秦皇岛,就健康与养老产业发展问题展开调研。 调研组发现,由于我国康养产业发展还处于探索阶段,政策体系还不完善,“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缺乏有效的政策支持,目前各地尚未形成集养老、医疗、休闲等多位一体的综合性健康与养老服务体系,致使相关产业无法得到突破性发展。调研结束后,民革中央在征求各方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形成调研报告。 2020年12月,由民革中央与四川省政协联合举办的首届中国康养产业发展论坛在四川攀枝花召开。论坛达成了《首届中国康养产业发展论坛攀枝花共识》,并推动240亿元的21个攀枝花康养产业项目成功签约,总计签约意向高达400多亿元,为康养产业发展注入一剂强针。 找准切入点,就能推动经济发展。针对当前康养产业发展面临的难题,民革中央提出,将康养产业定位为国家现代服务业发展战略中的一个重要方向。“康养产业覆盖面广、产业链长,涉及医疗、社保、体育、文化、旅游、家政、信息等多方面,可以成为促进经济转型的重要抓手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大力发展健康与养老产业对扩内需、促就业、惠民生等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也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满足‘健康老龄化’巨大刚性需求的长久之计。”民革中央参政议政部有关负

首家医养结合养老院

全国首家医养结合养老院:入住率80% 3成为外地人 2015-07-08 20:43:00 来源: 【摘要】 ( 王嫚 ) 在重庆璧山县青杠街道有这样一个地方:环境宜人,入住舒适,且可享受一流的医疗服务。该中心位于重庆璧山区青杠街道,距主城区26公里,占地面积1073亩,是全国首家集医疗、护理、养老和康复于一体的新型老年护养机构。 青杠老年护养中心 人民网重庆7月8日电 ( 王嫚 )在重庆璧山县青杠街道有这样一个地方:环境宜人,入住舒适,且可享受一流的医疗服务。它打破了重庆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的传统养老模式,在全国也属首创,它就是重医附一院青杠老年护养中心。 今日,记者跟随“践行‘四个全面’进行时”网络媒体集中采访的脚步,走进护养中心现场,为你揭开全国首家“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的神秘面纱。 现提供522张床位入住率达80% 近年来,我国人口呈老年化趋势,怎样让老人既远离主城的喧嚣又能享受到主城的医疗服务水平?基于此,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建设青杠老年护养中心,将其作为医疗机构服务的补充。 该中心位于重庆璧山区青杠街道,距主城区26公里,占地面积1073亩,是全国首家集医疗、护理、养老和康复于一体的新型老年护养机构。 走进青杠老年护养中心,四周绿树环抱,鸟语花香,院内还种满了芒果、柑橘、桂圆等果树,让记者有一种仿佛进入森林公园的感觉。 据护养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中心坐拥150亩水库和8万余平方米的绿化面积,由普通护养区、临湖护养区、临湖疗养楼、学术交流中心、老年医院等构成,拥有完备的医疗、生活、娱乐和运动设施。 记者了解到,中心分“五区三期”建设,设置护养床位3000张,医疗床位1000张。目前,运营的为一期普通护养区,床位仅522张,已入住400余人,大部分为重庆本地人,只有30%为外地人。 开设门诊配备24小时待命救护车 除了优越的住宿条件外,它还是一家不错的医疗机构哦。记者了解到,在医疗服务方面,护养中心依托重医附一院权威的医疗服务支持和精湛的护理技术为老人提供专业化的医疗保障。 中心开设有门诊,涵盖了老年科、呼吸内科、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等与老年疾病相关的学科。该中心的房间分自理区、照护区和慢病区三个区域,普通单间约为26平方米,套房则略微大一些,为52平方米。 记者在现场看到,每一个房间床头都设有氧气和吸痰的装置,以及紧急呼叫器,以备老人遇到发病或跌倒等一些紧急情况。 护养中心内入住的老年人平均年龄都在80岁左右。今年84岁的苟婆婆已经在这住了两年有余。苟婆婆是四川内江人,随儿女来重庆,为了不让儿女担心,她于2012年住进了青杠护养中心。她告诉记者,到了护养中心以后,她每周都会参加中心组织的跳舞和做操等活动,生活比以前更规律了。

医养结合模式分析

我国医养结合机构养老模式的实践 我国医养结合机构养老模式的实现路径,大致可分为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合作、医疗机构内设养老机构、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3种方式,各地在实践中均进行了探索。总之,在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下,医疗机构要提供养老服务,养老机构也要拥有更好的医疗服务。 一、养老机构内设置医疗机构。 以天津市为例。即在养老机构中设置医疗卫生服务室、医疗卫生诊所或引入附近的医疗分支机构。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需要养老机构达到一定的规模(一般为100张以上床位),且周边医疗资源不足。天津市津南区天同医养院设置医疗、疗养和娱乐3个功能区。其中医疗功能服务区是医保定点的天同医院,内设床位100张,有一批老年常见病的专家,为老年人提供医疗诊治和保健服务。天同医养院是医养结合的新型养老机构,保证了老年人可以在养老机构内享受到专业的医疗服务。另外,上海市对非营利性养老机构实行“以奖代补”的制度,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最高可获50万元一次性补贴。 二、医疗机构内增设养老中心 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增设养老中心或病区,设置养老病床或老年病科,开展康复、保健、养生、治疗、生活护理以及临终关怀等医养结合服务。2014年7月,国家卫计委发布了医疗机构内设养老机构的基本标准,内设养老机构的医务室至少有1名注册护士;护理站至少有2名具有护士以上职称的注册护士,其中1名具有主管护师以上职称;完善转诊、健康教育制度,保证老年人在病情突发时获得及时救治或转送上级医疗机构救治。 以菏泽市为例。菏泽的昆仑脑血管病医院在这方面进行了探索。昆仑护理院由昆仑脑血管病医院投资建设,以失去自理能力老年人和危重病老年人为主要服务对象,并将半自理老人、完全不能自理老人区分开来,还专门设置了临终关怀病房,满足不同群体的特殊需求。依托民营医院而建的昆仑护理院具有多种优势,一是资金优势,资金筹措通过股东融资,短期内医院利润可以为养老院提供补贴;二是医疗护工的人力资源优势,护理人员多为医院的医务人员,专业性较强。 三、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合作。 养老机构与周边医疗机构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养老和医疗职责,当养老机构内的老年人患有突发疾病时,合作医院为老年人开辟绿色就诊通道,提供医疗服务。医院的医生和护理

医养结合养老院(养老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龙王乡卫生院与龙王乡敬老院 合办医养结合医院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项目背景 目前我国城乡空巢家庭超过50%,部分大中城市达到70%;目前,世界上主 要的养老服务模式有三种: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和家庭养老。西方发达国家建 造了大量老年福利机构。养老产业是一个与众多行业相关联的朝阳产业,产业链延伸甚广,包括老年人用品、养老金融产品、医疗保健、养老机构等多个方面。同时,还能带动养老保险、老年地产等诸多行业的发展,具有显著的经济带动效应。 基于中国“未富先老”的国情,面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中国养老问题日渐严峻,在此基础上,中国出现了居家养老、机构养老、社区养老三种养老模式。 (1)家庭照顾 中国传统养老模式以家庭养老(也称家庭照顾)为主,即养老的物质需要和生活照料由家庭成员提供。 (2)机构养老 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在社会福利设施建设方面有了较大的投入,尤其是在政府对老龄化问题的重视下,机构养老的建设有了很大的改善。各种营造类家 庭气氛的养老机构纷纷成立,致力于让老人在晚年获得更多家庭的温暖与感觉。此外,各种机构更加重视以人为本,以客为主的服务建设,要让老人真正成为机构的主人,从而使老年机构照顾的质量有了保证。机构服务观念的改变和政府政策的支持是机构照顾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 (3)社区养老

社区照顾,是指动员社区资源、运用非正式支持网络并联合正式服务所提供的支援服务及措施,让有需要的人在家里得到照顾,从而能够过正常生活,达到与社区的融合。 综上所述,机构养老模式能较好的适应中国目前的国情,人口结构等状况,随着人口老龄化压力的增大和传统家庭养老服务功能的日益弱化,老年人特别 是高龄老人对社会福利和机构养老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养老职能将更多地依赖于社会,依赖于机构养老服务的开展。随着机构养老模式在中国大范围的成功推广,机构养老服务将成为今后中国养老服务的主要模式。 2015.1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国家卫生计生委、民政部会同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等八部门共同起草的《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1月13日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王培安说,《意见》提出了医养结合的发展目标:到2017年,初步建立医养结合的政策体系、标准规范和管理制度,建成一批兼具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资质和能力的医疗卫生机构或养老机构。 《意见》部署了推进医养结合的重点任务。一是支持养老机构开展医疗服务,养老机构可以按照相关规定申请设置医疗机构及内设医务室或护理站等,依法依规开展医疗卫生服务。二是建立健全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机制,鼓励养老机构与周边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协议合作,医疗卫生机构为养老机构开通预约就诊绿色通道,为老年人提供治疗期住院、康复期护理、稳定期生活照料以及临终关怀一体化的健康养老服务。三是推动医疗卫生服务延伸至社区、家庭,为居家老年人提供连续性的健康管理服务。四是优化政策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