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参数研究_图文(精)

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参数研究_图文(精)

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参数研究_图文(精)
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参数研究_图文(精)

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参数研究

陈必壮王忠强王祥

(上海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研究所上海市铜仁路33I号200040

摘要:在确定轨道交通客流预测研究对象的基础上,利用我国16个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资料,结合上海轨道交通发展实际,研究轨道交通客流预测参数构成, 重点对预测关键参数人均出行率、交通方式结构、高峰小时系数的变化规律及其特征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参数

1.前言

轨道交通客流预测对象包括:城际轨道交通、市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磁悬浮等。铁路客流预测也在采用城市交通规划的预测技法进行预测。鉴于城市轨道交通(地铁、轻轨、郊区快轨以及城市内部的磁浮交通都进行过不同程度的客流预测。将本文研究的轨道交通界定为城市范围内的快速轨道交通。不包括铁路系统以及城市的有轨电车、和目前提出的城市快速公交系统。本文所研究的客流预测是为工程前期研究所进行的技术工作,而不是对运营期间客流的预测。从预测结果和实际的数据对比分析,轨道交通客流预测在理论方面还要提升研究深度,需要多种预测手段相结合,相互印证;在预测参数方面要加强对宏观参数的分析论证深度。本文主要针对轨道交通客流预测参数进行研究。

轨道交通客流预测参数构成

通过查阅和分析国外相关资料,国内(上海以外15个城市共32本轨道客流预测文本以及上海轨道客流预测文本35本,归纳轨道客流预测参数可分为四个等级共55个参数。按照在预测中起到的作用,可以将四个等级参数归结为两大类:一是关于预测工作开展的基础类参数,其作用是设定或确定社会经济背景和预测环境。另一

类是居民出行预测。其作用是得到全市交通需求情况,得到轨道交通客流预测结果。

在实际应用中,轨道客流预测参数存在问题有:

(1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导致外部参数的取值与实际有很大偏差。轨道交通客流预测时很多这方面的参数都直接引用城市总体规划,而总体规划的编制本身是一个过程,往往许多变化都突破了城市总体规划,包括人口、经济增长等。 (2调查基础数据不够全面或者质量不高,导致参数选择不合理,基础数据的取值影响了轨道客流预测的参数标定。许多城市交通调查的内容不全面、样本量较小,不能全方位反映城市综合交通体系的总体特征。

(3轨道客流预测内部参数的取值与实际差别大。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轨道初期实际运营间隔大多都低于预测中的设定。如高峰小时列车间隔、运营速度、列车编组、票价水平等。

3.人均出行率参数讨论

3.1预测中使用的现状人均出行率

对16个城市在客流预测中使用的现状人均出行率进行统计。从现状人均出行率来看,各城市人均出行率在1.84.3.06次/日间,石家庄和珠海的人均出行次数大于3次,扣除这两个城市,各城市人均出行率在1.84—2.88次/日之间,平均值为2.32次/日。

城市规模对出行率的影响。一般认为城市建成区面积越大,居民出行距离越长,相应的居民中午较少产生回家及上班的工作出行,所以出行率相对较低。而城市越小,居民出行率相对较高,从统计来看,石家庄和珠海反应了这一特点, 而北京、上海的人均出行率统计低于上述16个城市的平均值也说明了这一点。季节对出行率的影响。哈尔滨调查夏季出行率为2.2次,日,而冬季为2.02次/日。说明在北方城市,冬夏季节由于气温差异大,气候对居民出行具有一定影响。

经济发展、机动车拥有量及人口规模均对人均出行率有一定影响,但没有普遍规律可以遵循,需要根据城市历年的发展和调查数据具体分析。

3.2人均出行率的地域分布规律

人均出行率指标在交通预测四步骤的第一阶段,在交通发生量预测中使用。上海1986年人均出行次数1.79次/B,1995年人均出行次数1.95次/日,1999年小样本调查人均出行次数2.21次/日。在上海远期交通预测中采用2.65次/日指标进行预测。其中中心城区域人均出行率指标达到2.93次/日。城市市区范围的人均出行率大于郊区及外围地区的出行率。

从调查可以看到,1986年调查郊县人均出行率低于市区,而1995年郊区高于市区,在2004年调查中郊区又低于市区。

1986--2004年,二十年间上海郊区发生的变化是,近郊区逐步融入市区, 成为中心城的一部分,而远郊区城镇集中发展的程度得到提高,所以郊区出行城市化的特征有所表现。而1995年上海郊区还存在大量的中午回家休息再上班的现象。所以郊区出行率高于市区。而1986年由于城镇发育程度较低,本身经济活动不强,郊区就低于市中心区的出行率。国内城市在远期出行量预测中,可以参考这一调查所体现的规律。

3.3人均出行率的发展趋势

对国内城市在远期预测中得到的出行率进行统计。规划年14个城市的平均出行率为2.47次/日,相比现状得到的统计数据,提高0.15次/B(扣除深圳机动化出行率的统计,人均出行率的变化为2.17.2.91次/日。随着城市规划的逐步实施,人均出行率呈上升态势。

人均出行率的变化,广州地铁l号线客流预测认为,出行率将呈现“S“型曲线,上升速度先快而后慢。从上海实际的三次调查来看。1986年1.79冼日, 1995年1.95次/B,2004年2.21次/日。1986—1995年增长率为0.96%,1995— 2004年增长率为1.4%,上海正处于速度加快的时期。2020年上海人均出行率 2.65次/B,2004--2020年

增长率为1.14%。和广州所提出的规律基本相符。由于轨道交通客流预测涉及线路建成后第lO年和第25年的预测。人均出行率的变

化可以参考上面所表现的规律测定。

人均出行率还要考虑交通设施的变化。由于轨道交通的大量建设,城市交通结构将可能发生重大变化。在出行率测定时,还要考虑远期城市交通结构出现的可能性,所以人均出行率还与交通结构有密切关系。也就是说,人均出行率和交通结构还有一个协调的过程。

交通方式结构参数讨论

4.1预测中使用的现状交通方式结构

对国内16个城市在轨道交通客流预测中采用的现状交通结构数据进行统计。

现状交通结构中,按照公共交通比重划分为几个级别:

公交比重较高的城市,达到40%以上:大连

公交比重在25--35%之间的城市有:广州、重庆、西安、哈尔滨、乌鲁木齐5个城市

公交比重在15--25%之间的城市有:北京、上海、杭州、沈阳、武汉、长春6个城市

公交比重在15%以下的城市有:厦门、石家庄2个城市。

我国城市公交出行比重大都在15—35%之间,16个城市的公交比重平均值为26%左右。

扣除深圳统计数据。对客车即其他方式结构的分析。15个城市的客车及其他方式结构平均为14%左右。结合公交方式比重的比较可以列表如下。

表l方式结构分析表

泌竺 25%以上 20—25%15—20%10一15%10%以下公交、\

40%以上大连

25—35%广州西安、哈尔滨重庆、乌鲁木齐 15—25%上海北京长春沈阳、武汉杭州

15%以下厦l、-j 石家庄由于客车及其他和公交两种方式反应了城市的机动化水平,在不考虑方式结构统计地域差别的情况下,根据这一分析可以将所分析的15个城市大致分为几个类别:

第一类城市:机动化平高、公交比重也高。目前还没有一个城市。

第二类城市:机动化水平高、但公交比重低,或公交比重高但机动化水平不高的城市。北京、上海、广州、长春为此类城市。

第三类城市:机动化水平低、公交比重不低,或机动化水平不低,公交比重低的城市。大部分城市为这一类别。

第四类城市:公交和机动化水平都低的城市。这类城市的慢行交通方式比重较高。

对城市现状交通结构的认识,对于判断城市交通系统目前的状态,合理预测未来城市发展方向具有参考意义。当城市交通结构发生级别跳跃时,要注意加强分析,寻找切实的支撑依据。

4.2交道方式结构的变纯趋势

碡。2.1备城市在预测中酶交遵方式结褥

辩祥对l莓个城市在客流鞭测中使攥瀚交逶结构数据进霉亍统计分拼。叛2020年为标准统计墨径(淀阳、覆f1只鸯筠lO年麴鼗攘,在预测中2020年(大多巍城市

总体规划确定的远期规划年限,我鹫14个城豢魏公交院羹盔27--54%之闻。低于30%的城市有沈戳、长春两个城市。嵩于50%的城市有大连,西安 (为49%。40%以上的有={艺索、广州、重庆、晗尔滨三个城市。其余上海、杭州、苏州、厦门、武汉公交毖重为30—40%闽。栩比现状的交通方式结秘,各城市的公交方式比重都有比较大的提离。

客车方式各城市平均值为20%左右,裙跣现状提高了5个西分点左右。说明这~交通方式瞧在提升,只是提升的速度要低于公交提高的速度。

在客车耱公共交通等机动交遘方式提升豹嗣时,慢行交逶方式墅现明显下降酶趋势。

上磊蛉分辑说骥善城市基本上豹交遴走巍是发装公共交逐,适度发展客车方式,降低慢行交通熬比重,慢行交逶将囊公共交遵方式转交。

根据资料统计世界彳大城市主城遂机动他遗行方式构成如下表。为缝子蹴较,考虑帆动纯出行在全方式出行中比重为40%、醐%及∞%情凌下的公交魄重计算也列于震中。从计算可阻看到,瞧蠢当机动他坦行比重占急趱行比重魄 80%时,仪东隶和爨话爵城两个城市主城区公交比霪超过75l%,其余均在此沈铡之下。嵩祝动仡掰行毙重占总出行鞭:重为60%或40%时,公交出行在总怨髻亍中麴比重均在59%以下。

表2-t:失减书熏城逐疑潞佬爨行方式梅成分辑裹(%>

桃动优比枧动纯视旗傀

窖举逢铁/公共其德公共交通鬟40%黠魄鬟∞%瓣比重∞%聪

城枣铁路汽率薹毒 5一(2十3 麴公交魄的公交耽重麴公交比重 23

霪(淤0。4 (5绚.6 稿哟。8

伦敦 64羚薹3凄 32重2.蠡 19.225.6缀麴 5129|55碡李薹了.626.435.2愁藜6526§35142128寒塞 2758S 96425.8勰.451.2汉城∞。730。82§.S 9。王 S0。324+圭236。至848,24圣保罗 47,3王量.53袋30。9秘。82&323§,毒84e.S矮墨嚣哥城王8。313。4鼹。38l。? 32.684§。§2SS。∞

参考《综合交逶撬糊》上海翥壤静镓含交逶瓣划溪究掰资辩

国外城市的侧予计算说鳃,城市公交出行比重在全方式络拇孛,达到5G%及以上是毙较困难的。所以,轨道交邋客流预测中远期公交邀行比重当超遭5貉 %时需要谨慎分拆,找出切实的支撑依据才能终戈预测串的技术参数。

4。2。2上海交通结构的变化

上海在1986、1995、2004年三次托较大规模的交遴调查中得到了屠民凌行方式结构的三个结梁。从中可以看到,步行方式逐步下降,自行车方式比重也在下降,公共交逶经历了下降磷焉缓慢上升的过程,这与1995年以来城市鞔道交通加大建设力度穰城市建成区面耪拓展有密切关系。客车方式院重有比较翡显羽

上升。这也是许多城市共同的经历。

从这一实例说明随着城市经济发展和城市建成区面积的扩大,客车交通方式比重会有比较大的提升。而公共交通增长却是一个比较缓慢的过程。在轨道客流预测中需要合理把握公交和客车交通二者的关系,合理确定公交比重。

由于道路资源有限,高峰时间客车交通一般会出现拥堵现象,特别是城市中心地带,导致工作出行准时性降低,居民工作出行自然会向轨道交通这一快速、准点的交通方式转变。所以客车比重上升也有一个限度。而慢行交通难以承担长距离的通勤出行,特别是经济发展逐步提高的情况下,慢行交通将向中短距离或者轨道交通方式的接驳转变,最终稳定在一个水平上。

轨道客流预测高峰系数讨论

依据上海地铁运营数据和2004年交通调查数据分析上海地铁客运量和断面高峰系数体现的规律。运量高峰系数均在O.2以下,最高为0.168,运量高峰系数呈下降趋势。断面客流高峰系数值明显大于运量高峰系数值。

结合上海实际的运营数据,运量高峰系数和断面高峰系数是两个不同的数值,一般而言断面高峰系数会大于运量高峰系数。随着预测年限的变化,这两个系数都呈下降的趋势。早晚高峰中,无论是运量峰值系数还是断面峰值系数,一般晚高峰低于早高峰。此外,站点上下行方向上下客量的高峰系数和全线运量高峰系数以及高断面客流高峰系数也是几个不相同的概念。一般而言,线路两端居住区附近的站点早高峰系数较大,呈现出工作客流的特点,而中心区商业中心的站点,客流呈现逐步累计的特点。全线运量高峰和断面高峰都由站点上下客量高峰而确定。

本次研究基于我国16个城市轨道交通客流工作开展,但考虑到城市区位、规模大小、形态结构、自然条件不同,其所得到的研究结论不能完全应用于所有城市,主要参数研究则可供相关研究参考。

参考文献:

【1】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客流预测理论、方法和应用研究,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 2007年4月; .

【2】北京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客流预测报告,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04年8月;

【3】上海市轨道交通莘闵线工程可行性研究客流预测报告,上海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研究所,2000年3月;

【4】广州地下铁道客流规划研究,西南交通大学、广州市地下铁道筹建处,1990年5月。

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参数研究作者:作者单位:陈必壮,王忠强,王祥上海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研究所上海市铜仁路331号 200040 本文读者也读过(3条

1. 陈必壮.王忠强.王祥轨道交通客流预测影响参数讨论[会议论文]-2008

2. 杨京帅.张殿业.YANG Jing-shuai.ZHANG Dian-ye 交通区位法规划城市轨道交通线网[期刊论文]-铁道运输与经济2008,30(2

3. 王燕凯.Wang Yankai 北京城轨交通郊区线与市区线衔接方式的探讨[期刊论文]-都市快轨交通2008,21(6 本文链接:

https://www.doczj.com/doc/fa9938403.html,/Conference_6513736.aspx

231056北交《城市轨道交通客流调查》在线作业一15秋答案全解

北交《城市轨道交通客流调查》在线作业一 一、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40 分。) 1. 车站高峰小时客流是确定车站设备( )的基本依据。 . 运行状况 . 使用时间 . 服务质量 . 容量或能力 正确答案: 2. 城市轨道交通发挥效益的关键在于( ) . 准时 . 形成网络 . 快捷性 . 延续性 正确答案: 3. 信息诱导设施不包括( ) . 方向性标识 . 说明性标识 . 宣传性标识 . 警告性标志 正确答案: 4. 通信枢纽与信息交换处理中心称为( ) . 信号系统 . 通信系统 . 运营控制中心 . 环控系统 正确答案: 5. 车站位于综合功能用地区位时,客流分布与其它交通方式的客流分布一致,有两个配对的早晚上下车高峰属于哪类客流时间分布类型( ) . 单向峰型 . 双向峰型 . 突峰型 . 无峰型 正确答案: 6. 下列不属于时间序列客流预测方法的是( ) . 移动平均法 . 指数平滑法 . 月度比例系数法

. 德尔菲法 正确答案: 7. 车站中对车站客流的通过量起着决定性的影响的是( ) . 服务人员 . 主要设施设备 . 列车 . 车站的容量 正确答案: 8. 路网由若干直径线组成,所有的线路都经过市中心向外呈放射状,换乘站一般都位于市中心的客流集散中心的结构为( ) . 放射状结构 . 放射+环形结构 . 栅格网状结构 . 网格+环线结构 正确答案: 9. 坐常规公共电、汽车到站换乘的乘客称为( ) . 一次乘客 . 二次乘客 . 三次乘客 . 四次乘客 正确答案: 10. 下列不属于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换乘站点的客流特征的是( ) . 发量大而集中 . 多向集散和换乘 . 各小时段客流不均衡性 . 各小时段客流变化不大 正确答案: 北交《城市轨道交通客流调查》在线作业一 二、多选题(共 12 道试题,共 48 分。) 1. SWOT分析是一种对企业的( )进行综合分析。 . 优势 . 劣势 . 机会 . 风险 正确答案: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及现状调查报告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及现状调查报告 关于《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及现状调查报告》,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公共交通常用名词术语》中,将城市轨道交通定义为“通常以电能为动力,采取轮轨运输方式的快速大运量公共交通的总称”。一般而言,广义的城市轨道交通是指以轨道运输方式为主要技术特征,是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系统中具有中等以上运量的轨道交通系统(有别于道路交通),主要为城市内(有别于城际铁路,但可涵盖郊区及城市圈范围)公共客运服务,是一种在城市公共客运交通中起骨干作用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系统。 二、调查的基本情况 (一)调查目的 1、了解我国城市轨道的历史发展概况 2、了解我国城市轨道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3、了解我国城市轨道发展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包括对装备制造业、就业、城市空间布局、城市环境等的影响。 (二)调查方法 本报告针对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现状及对社会的影响展开调查。调查采取从网上搜寻大量资料并进行筛选总结的方法进行。 (三)项目执行 调查时间:自2013年11月12日至11月15日。 三、调查结果 (一)中国各大中城市的轨道交通发展历史(即已建成通车的城轨交通)1908年,我国第一条有轨电车在上海建成通车,揭开了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序幕。随后,大连、天津、沈阳、北京、哈尔滨等城市相继修建了有轨电车线路,也在当时的城市公共交通中发挥了骨干作用。旧式有轨电车行驶在道路中间,与其他车辆混行,运行速度不高,正点率低,。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城市道路面积明显地不够用。到了20世纪50年代,中国各大城市开始相继拆除旧式有轨电车,到50年代末,只有大连、长春、鞍山等个别城市保留至今。 由于人口及汽车的猛增,有限的城市道路面积和无限增长的汽车数量产生了尖锐矛盾。城市轨道交通再次进入规划者的视野。 中国的地铁始建于1965年。 1965年北京地铁中国最早的地铁线路 1965年7月1日,北京的第一条地铁开工,1969年10月1日第一条地铁线路建成通车,使北京成为中国第一个拥有地铁的城市。目前北京在建地铁有4、5、10、奥运支线、机场特铁,2008年长度达200公里。2007年12月24日是北京地铁1号线和13号线缩短高峰运行间隔的第一天,地铁全网客运量突破300万,达到3018347人次,全线开行列车2306列,其中加开临客82列。至此,北京地铁成为中国大陆第一个日客流超过300万人次的地铁系统。 1984年12月28日建成通车,天津规划地铁系统总长度227公里,预计到2010年将累计实现轨道交通通车总里程130公里。 上海轨道交通建设始于1990年初。截至2008年底,运营线路总长236公里,车站总计162座。覆盖13个行政区域,线网规模位列全国之首;2008年上海轨道交通共运送乘客

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与分析方法

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与分析方法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人民群众出行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城市轨道交通 也就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对城市轨道交通进行客流预测有利于对城市轨道交通进 行更好的建设,以保障其能够尽可能的满足我国人民群众的出行需求,所以接下 来在本文中,笔者将主要对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与分析方法进行探究。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分析方法 自1965年我国北京第一条地铁建设至今,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已经具有了 半个世纪的历史,当今我国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积极推动社会主义现在化 的发展,同时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已经被列入了国民经济的计划发展之中,其有利 于促使我国城市化率不断得到提高,并且为了保障我国人民群众的出行需求得到 满足,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方式,促使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得到快速健康的发展[1]。 一、进行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的重要性 所谓客流预测,就是在城市总体规划和综合交通规划的基础上,对未来的交 通需求状态进行一个量化的描述。在我国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规划和建设之中, 有诸多的问题需要通过对客流预测所得到的数据进行支持。就目前为止,我们面 临的主要需要通过客流预测进行判断和解决的问题如下:第一,对于城市轨道交 通工程进行建设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第二,对城市轨道交通的车辆选型 以及交通制式的选择进行确定;第三,对城市轨道交通的系统设计运能、行程密度、行车交路等进行确定;第四,对车站的基本规模以及站台的长度、宽度、出 入口的宽度等进行确定;第五,对机电设备系统进行选择;第六,对售票检票系 统的制式和规模进行选择,并对票价进行拟定;第七,对运营成本以及经济效益 进行核算。 所以说,进行客流预测工作对于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设计以及各方面的前 期工作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甚至我们可以说,对城市轨道交通进行客流预测, 并对其结果进行相应的分析和应用,能够为城市轨道交通的设计工作以及建设工 作打下重要的基础,所以目前我们已经对国内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建设规划 以及轨道交通项目工程的可行性进行研究。 二、进行城市轨道交通预测的主要内容 根据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相关的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在对城市总体进行规划和 对轨道交通线网进行规划的前提下,我们对不同的设计年限以及不同的城市轨道 交通进行客流预测的成果主要如下: (一)全网客流 各条线路全日客流总量;各条线路高峰小时客流总量。 (二)全线客流 全日客流量;各小时段的客流量;全日的平均运距;高峰小时的平均运距; 全日各级运距的乘客量。 (三)车站客流 全日各车站的乘降量;早高峰小时各车站的乘降量;晚高峰小时各车站的乘 降量;全日站间断面流量;早高峰小时站间断面流量;晚高峰小时站间断面流量;超高峰系数;突发客流。 (四)OD客流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布局研究资料

苏州建设交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轨道交通工程系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此表由学生根据《任务书》完成,交指导老师审核, 通过后开始论文写作) 设计(论文)题目: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布局研究 系部:轨道交通工程系 专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 班级: 姓名: 学号: 移动电话: QQ号码: 电子邮箱: 指导教师: 专业负责人: 2016年10 月16 日

开题报告填写说明 1.开题报告是毕业设计(论文)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此报告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前期内完成,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及所在专业审查后执行。 2.开题报告内容必须用黑墨水笔工整书写或按标准格式(可从教务 网上下载)打印,不得随便涂改或潦草书写,禁止打印在其它纸上后剪贴。凡签名处均应本人签名,不得打印或盖章。 3.任务书内有关“系部”、“专业”、“班级”等名称的填写,应 写规范的中文全称,不能写数字代码。学生的“学号”要写全号(与学 生证书上的相同),不能只写最后2位或1位数字。 4.“文献摘要”应按论文的格式成文,并直接书写(或打印)在相 应的栏目内。文献摘要所涉及的参考文献应不少于15篇(不包括辞典、手册)。文后“主要参考文献”的填写,应按照国标GB 7714—2005《文 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的要求书写,不能有随意性。 5.有关年月日等日期的填写,应当按照国标GB/T 7408—2005《数 据元和交换格式、信息交换、日期和时间表示法》规定的要求,一律用 阿拉伯数字书写。如“2004年4月2日”或“2004-04-02”。 8.表格内文字输入格式为:5号宋体,单倍行距,首行缩进2字符。A4页面,双面打印,并请注意保持表格的整体美观。 9.本《开题报告》一式两份,一份交学生,一份指导教师留存,毕 业设计(论文)工作结束后交所在系部存档。 轨道交通工程系

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

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 一、客流预测模式 1、非基于出行分布的客流预测模式。将相关公交线路和自行车出行的现状客流向轨道交通线路转移,得到虚拟的轨道交通基年客流。然后根据相关公交线路的客流增长规律确定轨道交通客流的增长率,并据此推算轨道交通的远期客流。这种客流预测模式又称为趋势外推客流预测模式。 趋势外推客流预测模式能较好地反映近期客流量的增长情况,但由于未考虑土地利用形态等客流影响因素,远期客流预测结果的精度较低,并且在预见未来出行分布变化上可靠性较差。该客流预测模式操作简单,常用于其他模式预测后的比较验证,或作为定性分析的辅助手段。 2、基于出行分布的客流预测模式。以市民出行交通起讫点调查(origin-d estination survey,OD调查)为基础,得到现状全方式出行分布,在此基础上预测规划年度的全方式出行分布,然后通过方式划分得到轨道交通的站间OD客流。这种客流预测模式包括出行生成、出行分布、方式划分与出行分配四个阶段,因此又称为四阶段客流预测模式或方法。 四阶段客流预测模式以现状OD调查为基础,结合未来城市发展及土地利用规划预测,因此客流预测结果的精度较高。该客流预测模式对于基础数据的要求较高、操作复杂。此外,在城市发展未能按规划实现时,预测的客流分布就会存在较大的差异。近年来,国内许多城市的轨道交通客流预测采用了四阶段客流预测模式。但在实践过程中,各个建设项目在方式划分阶段的位置、预测模型及参数标定,以及交通规划软件选用等方面存在不同的情形。 3、三次吸引客流预测模式。三次吸引客流预测模式认为,可以确定一个轨道交通车站对客流的吸引范围,车站吸引范围是一个以车站为圆心,以合理的到达车站时间或到达车站距离为半径的圆形区域。在分析车站吸引范围内的土地利用性质,以及确定合理步行区与接运交通区的基础上,可以预测通过步行、自行车和常规公交三种方式到站乘车的人次,它们分别称为一次吸引客流、二次吸引客流和三次吸引客流,并在车站客流量的基础上进一步推算线路的断面客流量。西安市的轨道交通可行性研究项目中采用了此种客流预测模式。 采用该客流预测模式,需要确定轨道交通车站客流吸引范围。根据莫斯科地

北京交通大学《城市轨道交通客流分析》20秋在线作业1-001答案

1.下列不属于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换乘站点的客流特征的是()。 A.发量大而集中 B.多向集散和换乘 C.各小时段客流不均衡性 D.各小时段客流变化不大 答案:D 2.车站位于综合功能用地区位时,客流分布与其它交通方式的客流分布一致,有两个配对的早晚上下车高峰属于哪类客流时间分布类型?() A.单向峰型 B.双向峰型 C.突峰型 D.无峰型 答案:B 3.城市轨道交通发挥效益的关键在于()。 A.准时 B.形成网络 C.快捷性 D.延续性 答案:B 4.车站高峰小时客流是确定车站设备()的基本依据。 A.运行状况 B.使用时间 C.服务质量 D.容量或能力 答案:D

5.路网由若干直径线组成,所有的线路都经过市中心向外呈放射状,换乘站一般都位于市中心的客流集散中心的结构为()。 A.放射状结构 B.放射环形结构 C.栅格网状结构 D.网格环线结构 答案:A 6.车站中对车站客流的通过量起着决定性的影响的是()。 A.服务人员 B.主要设施设备 C.列车 D.车站的容量 答案:B 7.通信枢纽与信息交换处理中心称为()。 A.信号系统 B.通信系统 C.运营控制中心 D.环控系统 答案:C 8.下列不属于时间序列客流预测方法的是()。 A.移动平均法 B.指数平滑法 C.月度比例系数法 D.德尔菲法 答案:D

9.坐常规公共电、汽车到站换乘的乘客称为()。 A.一次乘客 B.二次乘客 C.三次乘客 D.四次乘客 答案:C 10.信息诱导设施不包括()。 A.方向性标识 B.说明性标识 C.宣传性标识 D.警告性标志 答案:C 11.城市轨道交通换乘枢纽站内的设施包括站台、人行道、楼梯、自动扶梯等,其中,站台的基本形式有()。 A.岛式 B.侧式 答案:AB 12.车站客运作业包括()。 A.售票作业 B.检票作业 C.站台服务 答案:ABC 13.从轨道交通站点的影响范围上来说,轨道交通客流主要分为()。 A.直接吸引客流 B.间接吸引客流

城市轨道交通论文的参考文献

城市轨道交通论文的参考文献 [1]罗强,胡三根,龚华炜,臧晓冬. 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评价体系研究与模型构建[J].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02):587-592. [2]高微. 经济视角下交通运输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 企业改革与管理,2021,(07):210+216. [3]郭延永,刘攀,吴瑶,马超群. 城市轨道交通单线服务水平评价方法与应用[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03):384-389. [4]周文通,陆军,孙铁山. 轨道交通对北京产业发展的空间影响[J]. 城市问题,2021,(03):35-42. [5]潘彦洁. 商洛市中心城区自行车交通系统优化设计研究[J]. 榆林学院学报,2021,(02):39-42. [6]李成兵,魏磊,李奉孝,路远征. 基于攻击策略的城市群复合交通网络脆弱性研 究[J]. 公路交通科技,2021,(03):101-109. [7]徐雪艺,张国强,吕永波. 城市交通低碳化发展策略研究[J]. 综合运输,2021,(03):29-33. [8]耿彦斌. 再论交通运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J]. 综合运输,2021,(03):18-23. [9]金书鑫,王建军,徐嫚谷. 区域高速路网交通事故影响区划分及交通诱导[J]. 长 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02):89-98. [10]李彬娴. 刍议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成本控制[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21,(07):275. [11]赵红旗. 网约车遭遇交通事故由谁赔[N]. 法制日报,2021-03-03(008). [12]张海涛. 传递交通广播的爱心力量[J].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21,(03):7-8. [13]张琛. 基于DID模型的交通运输业营改增政策效果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21. [14]曹宇静. 城市轨道交通类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探讨[J]. 铁路节能环 保与安全卫生,2021,(01):17-20. [15]杨红. 构建“大交通” 提升城市交通管理能力[N]. 广西法治日报,2021-02-28(A01).

城市轨道交通毕业论文

城市轨道交通毕业论文 哈尔滨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二号黑体居中 间 距或毕业论文约毕业论文字号:初号,黑体居中 3 c m 论文题目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模式的研究 学生姓名 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 小 三 号 黑 体城市轨道交通学院 , 本年月日 页 最 后 一 行 哈尔滨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城市轨道交通分院毕业论文安全管理

摘要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专业性强、技术设备复杂、客流量大,造成城市轨道交 通安全运营管理的难度较大,因而建立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模式,预防事故发生,提高事故应急处理能力,降低运营中安全事故的社会危害性,已成为当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重中之重。 本文从安全管理模式发展研究入手,分析了安全管理模式的发展趋势探讨了四种安全管理模式的风险控制水平。并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事故及原因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模式。 本文将安全系统理论、安全风险学、持续改进及安全行为科学等现代管理理论融入到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中,根据安全管理模式设计理论,从安全管理的宏观指导、结构分析、操作方式三个层湎出发,提出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模式。该模式将运营管理分解为计划、实施、校验、评审四个单元。并依据理论维、目标维、控制维的不同需求提出上诉四个单元的基本管理要素。各要素在总体方针的指导下,相互关联相互促进,形成一套结构化动态管理体系。 最后,本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模式各要素的实施流程以及体系进行过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安全管理模式。 - 2 - 哈尔滨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城市轨道交通分院毕业论文目录 1 绪论…………………………………………………………………………………3 1.1研究背景……………………………………………………………………………3 1.2国内外研究现状……………………………………………………………………4 1.2.1国外研究现状

(完整版)浅析城市轨道交通大客流组织

浅析城市轨道交通大客流组织 摘要: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人口快速增长,城市轨道交通的出现大大缓解了城市交通的压力,为乘客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乘车环境。与此同时,地铁的客流量也逐渐增长导致逼近地铁车站的容纳量。如何应对这个情况成为了轨道交通的一个巨大挑战,那么如何做好大客流组织措施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本文主要对大客流组织进行了概述,针对大客流组织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解决办法及自己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 客流组织组织措施地铁 引言:由于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地铁的建设也日益增多,客流量也逐渐增大,甚至在上班期间会出现早晚高峰期,那么如何缓解地铁车站的客流压力尤其重要。一般来说,城市轨道交通的交汇处是客流量最大的地方,这给地铁员工的工作加大了许多的难度。为了保障乘客的安全,同时保证地铁的正常运行,地铁车站需采取应对大客流的组织措施,下面将进一步阐述地铁车站的大客流组织措施。 一、目前城市轨道交通大客流组织现状 地铁作为一个大容量的快速运输系统,主要是通过合理的、科学的客流组织来完成其大容量的客运任务。客流组织是通过合理布置客运相关设备、设施、以及对客流采取有效的分流或引导措施,来组织客流运送的过程。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客流组织主要是指经过对车站设备、设施和空间的分析,根据对车站设备、设施和空间的分析,根据车站某个时间段的进出车站乘客数量预测,制定符合地铁车站实际情况的乘客进站、乘车、下车、出站疏导和指引的方案,以及根据方案进行的车站行车、票务和人员组织。主要包括:车站售票位置、车站导向标志的设置、车站自动扶梯、隔离栏杆等设施的设置,以及车站广播的导向、售检票数量的配置工作人员的配备和应急措施的制定与实施等。 二、轨道交通大客流组织存在的问题 (一)地铁车站通过能力较小 车站通过能力是其在正常工作情况下,对客流量的最大承载,地铁的承载能力对客流的疏散工作有着重要的影响,一方面由于通过能力的提升,所能容纳的人员数就越多,这一方面能够为人员的疏散提供一定的空间,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员工的组织能力。车站的电梯、自动扶梯、过道、安全设施以及自动售检票系统的通过能力等都是影响车站通过能力的因素,根据不同车站客流量的特点,在客流预期的基础上,对车站的通过能力进行合理的设计。(二)列车的行车间隔与编组小 列车运能是车站乘客疏散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影响列车运能的因素有列车行车间隔与车辆编组的长短。对于可预见性的大客流,需提前编制专门的列车运行图,以缩短列车行车间隔、增大运能。对于大型车站而言,可缩短列车发车间隔时间。对于乘客较少的车站,可增大发车间隔时间。根据国内已投入运营的地铁经验可知,列车上6人每平方米为满载的容纳乘客量,9人每平方米视为超载的极限值。 (三)地铁车站候车环境的设置不合理 地铁车站的候车环境对客流组织的影响是很大的,候车环境主要包括地面出入口,站厅以及站台三个部分。出入口的设置大小,数量规模都会对客流的疏散效果影响,考虑到运输和疏散的安全性需要,每个车站因预留两个以上的安全通道。站厅是为乘客提供售票,检票服务并承担一定疏散功能的场所,站厅的付费区和非付费区需要进行一定隔离,以便实现对乘客的分流管理。站台是乘客进行候车的地方,也是车上乘客下车最先经过的地方,站台布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投稿要求

稿件标准 1、论点明确, 文字精炼, 论据充分, 数据可靠. 每篇论文(含图、表)一般按各刊物要求不同而不同, 但必须依次包括: 文题, 作者姓名, 作者单位及邮编, 中文摘要, 关键词(3~8个), 中图分类号, 英文摘要和英文关键词, 正文, 参考文献. 文稿首页请在地脚处注明: 第一作者简介, 包括姓名(出生年月~)、性别、学历、职称、主要研究方向、E-mail; 资助基金项目(若有的话, 并注明项目号). 2、文题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 正文层次标题应简短明确。 3、中文摘要一般以200字为宜。摘要分为三种: 报道性摘要、指示性摘要、报道-指示性摘要. 报道性摘要侧重写本项研究的最具价值和创造性的结果和结论, 指示性摘要主要写研究的方法、手段及研究的方向、内容范围, 报道-指示性摘要则介于两者之间. 研究性论文应写成报道性摘要或报道-指示性摘要, 少数综述性论文在不便于写成报道性摘要时才考虑写成报道-指示性摘要或指示性摘要. 4、英文摘要一般和中文摘要对应(即应为译文), 包括文题、作者姓名(汉语拼音)、作者单位、摘要正文、关键词。 5、图、表要精选, 切忌图、表、文字间的重复. 表格须有表序和表题, 插图须

有图序和图题, 图和表在正文文字中必须有所指向(如引用, 如"见图1"或"见表1"), 一般紧随所提到的文字排放。 6、文稿用字规范, 量和单位符号等必须符合新近颁布的国家标准(GB3100~3102)或国际标准. 量的符号用斜体, 量的上下角标中以量符号和代表变动性数字的字母作角标时用斜体; 其它下角标(包括数字)用正体, 并采用国际通用符号和我国规定的可与SI单位(即国际单位制单位)并用的拉丁符号。 稿件要求 1、不得上传剽窃、抄袭(是指未经原作者同意,把他人的作品原封 不动或经改头换面据为已有的行为)他人作者在浏览网发布,如转载请注明出处。浏览网作为网络服务提供者,对剽窃、抄袭行为的发生不具备充分的监控能力。但是一经发现,负有删除剽窃、抄袭作品和停止继续传播的义务。浏览网对此类侵权行为不承担法律责任,侵权的法律责任概由剽窃、抄袭者本人承担。 2、因版权问题引起争议或任何其他原因,浏览网保留不事先通知作 者便将已发表的作品随时撤销和删除的权力。

城市轨道交通复习试题汇总

1.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是集多工种、多专业于一体的复杂系统。那么城市轨道交 通系统是由哪些基础设备和子系统所构成的 答: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是由多个分别完成不同功能的子系统所构成的,包括线路、车辆、车站三大基础设备和电气、运行和信号等控制系统。 2.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是城市轨道列车运行的道路设施,是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 基本组成部分。那么轨道交通线路按其在运营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进行分类答:可划分为①正线(用于运营线路,即乘客搭乘的线路)、②辅助线(用于辅助正线运营的线路,如渡线、临时停车线、折返线等)和车场线(主要在车辆段和停车库的线路,如检修线、出入库线、试车线、洗车线等)。 3.钢轨是轨道的主要组成部件。它的功用在于引导机车车辆的车轮前进,承受 车轮的巨大压力,并传递到轨枕上。那么钢轨自身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答:轨道断面形状主要为工字形,由轨头、轨腰、轨底三部分组成。 4.城市轨道交通的轨枕置于钢轨之下,是轨道重要的组成部分。轨枕的需要量 较大,因此,原材料应资源丰富,价格适中。那么轨枕的主要功能是什么按制造材料如何分类 / 答:轨枕是轨道的基础部件,其功能是支撑钢轨,保持轨距和方向,并将钢轨对它的各向压力传递到道床上。按制造材料可分为木枕、混凝土枕及钢枕3种。 5. 为保证行车安全,凡接近轨道的各种建筑物及设备,必须与线路保持一定的距离,同时对在轨道上运行的机车车辆的断面尺寸,也有一定规定。为此,制订了限界。那么限界一般分为哪几种根据不同限界的要求,车辆受电弓限界属于哪种限界类型 答:①限界可分为车辆限界、设备限界和建筑限界。 ②受电弓限界或受流器限界是车辆限界的组成部分,接触轨限界则属于设备限界 的内容。 6. 城市轨道交通的供电电源要求安全可靠,通常由城市电网供给。目前,国内各城市对城市轨道交通的供电方式有哪些其特点 答:集中式:城市电网向轨道专用主变电所供电,主变电所再向牵引变电所供电;分散式:城市电网分别向轨道沿线各牵引变电所供电; 混合式:两种供电方式相结合。 7. 地铁区间隧道目前有多种设计方案,每种形式各有优缺点,在设计中需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线路埋深和周边环境加以选择。试说明主要有哪几种区间隧道结构 答:①明挖法隧道结构形式(方法简单、施工风险小、工程进度快、浅埋时造价费用低,但对城市地面交通及居民生活有影响、对环境有破坏) ②暗挖法隧道结构形式(即矿山法,适应城市地下复杂环境、对地面交通干扰少,但容易引起地下水流失而地面沉降,容易引起坍塌) ③盾构法隧道结构形式(施工进度快、无噪音、对地面交通影响少、质量容易控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设计

第一章 1.1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概念、构成及基本形式(重点)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主要服务于城市的市内和郊区,在固定轨道上运行,通常以电力为动力的客运交通系统。 构成:车站建筑、结构工程、线路、车辆、车辆段、供电系统、通信系统、信号系统、环控系统、给排水系统等。 基本形式:地铁、轻轨、单轨系统、市郊铁路、有轨电车、自动导向系统、线性地铁、磁悬浮系统。 (1)地铁: ①单方向输送能力在3万人次/h以上。 ②了解其优缺点; ③掌握地铁系统的技术经济参数。 (2)轻轨(LRT): ①在有轨电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电气牵引、轮轨导向、车辆编组运行在专用行车道上的中运量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单方向输送能力在1.5万~3万人次/h。 ②掌握轻轨系统(LRT)的技术经济参数。 (3)单轨系统(独轨系统): ①由电气牵引、具有特殊导向和转折装置、车辆编组运行在专用轨道梁上的中运量轨道交通系统。 ②分为悬挂式、跨坐式。 ③掌握单轨系统的技术经济参数。 (4)市郊铁路: ①由电气或内燃机车牵引,轮轨导向、车辆编组运行在城市中心与市郊、市郊与市郊、市郊与新建城镇间,以地面专用铁路为主的大运量快速轨道交通系统。 ②所有权归属铁路部门。 (5)有轨电车:由电气牵引、轮轨导向、单车或两辆编组运行在城市路面线路上的低运量轨道交通系统。 (6)自动导向系统(AGT系统): ①掌握AGT的技术经济指标; (7)线性地铁(又称小断面地铁): ①掌握线性地铁的技术经济指标; (8)磁悬浮系统(了解) 1.2 城市轨道交通的地位与作用(次重点) 1、掌握其优势; 2、了解其地位; 3、了解其作用。 1.3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发展 1、了解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历史; 2、了解国外发展概况; 3、了解国内发展概况; 4、当前世界大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趋势:

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方法

精心整理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方法 目前, 对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客流预测尚处于探索阶段。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模式主要分为3 类:1、非基于现状OD(起点) 客流的预测模式, 将相关的公交线路客流和自行车流量向轨道交通线路转移, 得到轨道交通客流; 2、基于现状OD , ,轨 , 并 考虑到高峰小时与全日出行分布规律的差异性, 建议分别构建全日客流O D 矩阵和高峰小时客流OD 矩阵,然后通过相应的分配过程, 得到轨道交通线路的全日客流指标和高峰小时客流指标 2 全日出行的发生( 吸引) 和分布预测

2. 1 各交通小区全日出行的发生( 吸引) 预测交通小区的日发生量与人口数相关、吸引量与就业岗位数相关, 并服从指数关系。 其计算式为: i , j=1,2,…,n 式中: G i为交通小区i的发生量; A j为交通小区j的吸引量; P i为交通小区i的人口数; W j为交通小区j的就业岗位数; a i 、b i 、cj 、d j 均为模型参数, 反映了交通小区i的土地利用性质; n为交通小区数。 2. 2全日出行分布预测 全日出行分布预测可采用双约束重力模型 其中, i , j=1,2,…,n 式中: Q ij 为从交通小区i 到j 的全日出行总量; 、分别为行约束系数和列约束系数; f ( cij ) 为交通小区i 到j 的阻抗函数; cij 为交通小区i 到j 的出行阻抗。

3高峰小时的生成-分布共生模型 调查结果显示: 在高峰小时时段内, 以工作和上学为主的通勤出行所占比例很大, 一般为80% ~90% 。由于工作、上学是工作日所必须的, 且时间性强。因此, 分别建立工作和上学的出行生成分布共生模型, 并根据这 2 种出行目的, 以及在高峰小时出行中所占的比例进行调整, 从而预测得到高峰小时的出行发生( 吸引) 及分布。 工作出行模型为 i , j=1,2,…,n 上学出行模型为 i , j=1,2,…,n 式中: 为高峰小时交通小区i到j的工作出行人次数; 为高峰小时交通小区i到j的上学出行人次数; a w 、b w 、cw 、d w 均为高峰小时工作出行的生成分布共生模型参数; a s、b s 、cs 、d s均为高峰小时上学出行的生成分布共生模型参数。 其中,和有以下关系式 式中: 为高峰小时交通小区i 到j 的总出行人次数; 为高峰小时工作出行所占的比例; 为高峰小时上学出行所占的比例。 4 方式划分与分配组合模型 4.1组合出行 组合出行是指居民一次出行, 从起点到终点采用了多种出行方式联合完成。居民由起点到终点的一次组合出行如图所示。 图2组合出行

231057北交《城市轨道交通客流调查》在线作业二15秋答案

北交《城市轨道交通客流调查》在线作业二 一、单选题(共10 道试题,共40 分。) 1. 路网由若干直径线组成,所有的线路都经过市中心向外呈放射状,换乘站一般都位于市中心的客流集散中心的结构为( ) . 放射状结构 . 放射+环形结构 . 栅格网状结构 . 网格+环线结构 正确答案: 2. 下列不属于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换乘站点的客流特征的是( ) . 发量大而集中 . 多向集散和换乘 . 各小时段客流不均衡性 . 各小时段客流变化不大 正确答案: 3. 下列不属于时间序列客流预测方法的是( ) . 移动平均法 . 指数平滑法 . 月度比例系数法 . 德尔菲法 正确答案: 4. 通信枢纽与信息交换处理中心称为( ) . 信号系统 . 通信系统 . 运营控制中心 . 环控系统 正确答案: 5. 车站位于综合功能用地区位时,客流分布与其它交通方式的客流分布一致,有两个配对的早晚上下车高峰属于哪类客流时间分布类型( ) . 单向峰型 . 双向峰型 . 突峰型 . 无峰型 正确答案: 6. 信息诱导设施不包括( ) . 方向性标识

. 说明性标识 . 宣传性标识 . 警告性标志 正确答案: 7. 车站高峰小时客流是确定车站设备( )的基本依据。. 运行状况 . 使用时间 . 服务质量 . 容量或能力 正确答案: 8. 车站中对车站客流的通过量起着决定性的影响的是( ) . 服务人员 . 主要设施设备 . 列车 . 车站的容量 正确答案: 9. 城市轨道交通发挥效益的关键在于( ) . 准时 . 形成网络 . 快捷性 . 延续性 正确答案: 10. 坐常规公共电、汽车到站换乘的乘客称为( ) . 一次乘客 . 二次乘客 . 三次乘客 . 四次乘客 正确答案: 北交《城市轨道交通客流调查》在线作业二 二、多选题(共12 道试题,共48 分。) 1. SWOT分析是一种对企业的( )进行综合分析。 . 优势 . 劣势 . 机会 . 风险 正确答案:

城市轨道交通的现状及发展建议

城市轨道交通的现状及发展建议 摘要:本文描述了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现状,分析了当前发展现状中的主要特点,对投融资方式、工程造价和系统安全等方面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并对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有关对策提出了建议,指出应制定城市轨道交通的战略发展目标,加强宏观协调,加强理论研究和基础建设工作,以进一步推动城市轨道交通装备技术的发展。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对策,装备技术 1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现状 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经历了40多年的发展历程。从1965—1976年建设了北京地铁一期工程(54km)开始,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镇化的大力推进,城市客运量大幅增长,在一些特大城市,单纯采用常规公共交通系统已不能适应我国城市发展的实际需求,运输效率更高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步入快速发展阶段。中国工程院院士、铁道部总工程师何华武教授指出:“目前,全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已达1000多公里。预计到2016年,在建轨道交通的城市将近30个,运营里程将突破2400公里,总投资近1万亿元”。“未来我国的城市圈将逐渐形成城市中心区采用地铁、轻轨,城区与郊区及卫星城间采用市域铁路,即‘内轨外铁’布局模式,构成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基本骨架”。 2 当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主要特点 1) 项目建设进展顺利,施工水平不断提高,工程造价有所控制 自1998年以来,我国先后开工建设的21个轨道交通项目,线路里程约500km,投资规模1700亿元。目前已有13条线路建成通车,完成里程约300km,完成投资770亿元。加上北京、上海、广州已运营的线路,我国目前已经开通运营的轨道交通线路里程已达420km(未含香港和台湾)。由于施工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市场竞争比较充分,建设中采取规范的招投标程序,轨道交通工程造价水平基本得到控制。目前在建项目中,一般以地下线路为主的地铁工程,平均每公里造价在4~5亿元,高架线路工程的平均每公里造价在1.5~2.5亿元左右。 2) 采用先进技术,多种制式和系统并存 从已建和规划建设项目的情况看,根据轨道交通技术发展趋势和不同的运能需求,我国将形成类型众多的轨道交通系统来满足城市交通需求;并引入现代控制、现代通信和现代网络等技术,使轨道交通在城市交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安全更有保证,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我国轨道交通已拥有大运量的地铁系统、城市高架轨道交通系统、高架跨座式单轨系统和中低运量的地面轻轨系统,另外还有高速磁浮系统、快速市郊铁路系统等。 3) 国办81号文件精神正在逐步落实 针对轨道交通建设发展中暴露出的问题,为进一步加强管理,国务院办公厅于2003年发

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问题分析及建议

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问题分析及建议 摘要 客流预测是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的基础之一,影响整个规划过程,既是前期轨道交通投资决策的基础,又是轨道交通网络规模拟定的依据,也是网络客流预测的直接工具,还是多方案评选过程中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中普遍存在着规划阶段的预测结果,与运营之后的实际客流有较大差异、实际客流远小于远期预测客流、不同机构预测的客流量离散性较大的问题,本文在分析形成这些问题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利用政策协调和控制城市规划与交通规划的共同发展、尽快建立我国城市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完整体系、加强城市交通基础数据调查 等改善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问题建议 1 前言 客流量是城市轨道交通规划、设计、建设及运营各环节的基本依据,客流预测是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是各项设计工作的基础,预测结果的可靠与否直接关系到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投资、运营效率和经济效益。由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的投资巨大,客流预测的影响结果也就更为明显。 在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项目决策对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造价的影响度可达80-90%,客流量又是决定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必要性和可行性的重要参数,在这个阶段中,客流预测工作做得科学细致,可以使城市轨道交通修建方面的许多不合理因素得到控制。 对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来说,如果预测结果偏大,客流不足,结果将造成运营费用和维修费用的不合理的居高不下,使运营企业长期处于亏损状态,需要政府财政巨额的补贴。如果预测的客流偏小,则导致拥挤,服务质量下降。 客流预测是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必要性、规模选择、经济效益分析和各项专业设计的基础和前提依据,科学的客流预测,对城市轨道交通可行性研究、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布局规划以及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模、建设水平等问题的决策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应该以科学的态度对城市轨道交通客流进行预测和分析。 2 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1 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普遍采用“出行产生、出行分布、交通方式选择、交通分配”的交通规划“四阶段”法。从国内运营城市轨道交通的实际情况来看,目前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是,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结果与实际客流的确存在较大差异,实际客流量远小于远期预测客流量,不同机构预测的客流量离散性较大。 例如我们的青岛地铁公司在一期工程[4]可研报告客流预测中预测的初期/ 远期高峰小时单向断面流量为17800 人次(2008 年)/40500 人次(2030 年),但委托一家国外公司对客流进行核算的结果为21300 人次(2010 年)/26100 人次(2030 年)上海地铁1 号线[1](新龙华—纪蕴路)预测近期2000 年全日客运量133.1 万人次,而实际仅有30.06 万人次。地铁 2 号线东延伸段(龙东路~高科路站)初步设计中预测客流量初期2001 年47.0 万人次,实际为23.9 万人次,预测结果大多偏高。另外,上海几条地铁调查数据表明,1998 年的实际客流量是1996 年预测客流量的18%—50%;1999 年的实际客流量是2000 年预测客流量的12%—40% 广州地铁一号线[3]可研报告预测1998 年全日客流为29 万,项目运营自1996 年6 月28 日开始运营后3 年多的日平均客流在17.5-18 万之间(节假日才超过30 万人次),

城市轨道交通毕业论文

哈尔滨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模式的研究 学生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业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城市轨道交通学院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专业性强、技术设备复杂、客流量大,造成城市轨道交通安全

运营管理的难度较大,因而建立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模式,预防事故发生,提高事故应急处理能力,降低运营中安全事故的社会危害性,已成为当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重中之重。 本文从安全管理模式发展研究入手,分析了安全管理模式的发展趋势探讨了四种安全管理模式的风险控制水平。并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事故及原因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模式。 本文将安全系统理论、安全风险学、持续改进及安全行为科学等现代管理理论融入到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中,根据安全管理模式设计理论,从安全管理的宏观指导、结构分析、操作方式三个层湎出发,提出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模式。该模式将运营管理分解为计划、实施、校验、评审四个单元。并依据理论维、目标维、控制维的不同需求提出上诉四个单元的基本管理要素。各要素在总体方针的指导下,相互关联相互促进,形成一套结构化动态管理体系。 最后,本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模式各要素的实施流程以及体系进行过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安全管理模式 目录 1 绪论 (3) 1.1研究背景 (3)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4) 1.2.1国外研究现状 (4)

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

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

摘要 客流预测是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的基础之一,影响整个规划过程,既是前期轨道交通投资决策的基础,又是轨道交通网络规模拟定的依据,也是网络客流预测的直接工具,还是多方案评选过程中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中普遍存在着规划阶段的预测结果,与运营之后的实际客流有较大差异、实际客流远小于远期预测客流、不同机构预测的客流量离散性较大的问题,本文在分析形成这些问题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利用政策协调和控制城市规划与交通规划的共同发展、尽快建立我国城市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完整体系、加强城市交通基础数据调查等改善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问题建议

Keywords Passenger flow forecast is the basis of urban rail transit planning, affecting the entire planning process, is a basic pre rail transportation investment decisions, is rail transportation network size according to a set of tools is also the network passenger flow prediction, direct, or selection process of multi scheme of important factors. At present, urban rail transit passenger flow forecast of our country exists widely in the planning stage of the prediction results, there is a great difference with the actual operation of the passenger flow, later than the real value. The long term prediction of passenger flow, passenger flow of the different mechanism of the large dispersion problems, this paper based of these problems in the analysis, proposed the use of policy coordination and control of urban planning and traffic planning and common development, as soon as possible to establish our country city urban rail transit passenger flow forecast complete system, strengthen the basic traffic data investigation to improve urban rail transit passenger flow forecast and some suggestions. Keywords: problem suggested to predict city rail transit passenger flow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