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上海人口

上海人口

上海人口
上海人口

上海市人口

综合统计报表制度(2017年年报和2018年定期统计报表)

上海市统计局制定

2O17年10月

本报表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有关规定制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七条规定: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及个体工商户和个人等统计调查对象,必须依照本法和国家有关规定,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提供统计调查所需的资料,不得提供不真实不完整的统计资料,不得迟报、拒报统计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九条规定: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对在统计工作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信息,应当予以保密。

本制度由上海市统计局负责解释

目录

一、总说明 (1)

二、报表目录 (2)

三、调查表式

1. 本市生育基本情况 (3)

2. 本市户籍人员年龄构成 (4)

3. 本市来沪人员年龄构成 (5)

4. 本市实有人口分布及构成 (6)

5. 本市户籍人口人户分离情况 (7)

6. 本市实有户籍人员和居住半年以上来沪人员 (8)

7. 本市户籍人员变动情况 (9)

8. 本市出生人口数 (10)

9. 本市死亡人口数 (11)

四、主要指标解释 (12)

人口综合统计报表制度 1

一、总说明

一、为了积极贯彻落实中央“严格控制超大城市人口规模“的要求,综合性、多角度对本市人口总量和结构进行评估,加强和提高对本市人口数据评估的准确性,为政府制定政策和宏观经济管理提供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规定,根据地方管理的需求,特制定本市《人口综合统计报表制度》。

二、本报表制度为综合统计报表制度,是地方政府统计调查的一部分。调查对象主要涉及公安和卫计委两个部门。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本市实有人口、户籍人口以及外来人口等基本结构情况。调查表式包括本市生育情况、实有人口分布及构成、户籍人口人户分离情况、实有户籍人口和居住半年以上来沪人员、户籍人口年龄构成、来沪人员年龄构成、户籍人员变动情况、出生人口数、死亡人口数等。

三、本制度由市统计局制定并组织实施,负责对各有关部门(单位)进行布置和培训,对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并进行测算和评估,确保统计数据评估的准确性、有效性。涉及统计标准须执行本市统一的统计分类标准。各部门和单位在制定本系统报表时,必须保证满足政府综合统计调查制度的需要。

四、各部门和单位报送的统计报表必须执行本调查制度规定的统计表式、指标名称、统计范围和计算方法。计量单位不能随意改变,相对数保留一位小数。每年12月份月报和第四季度季报代年报。月报和季报为月后、季后15日前上报,年报《本市生育基本情况》于年后4月底前上报,《本市户籍人员年龄构成》于年后1月底前上报。

五、各部门(单位)按制度的规定要求,填妥本部门(单位)应填报的报表,并在规定的报送时间内通过传真或电子邮件的方式报送上海市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处。

联系地址:威海路48号1503室邮政编码:200003

联系人:胡锦瑢

联系电话:53857766 53857031(传真)

电子邮箱:hujr@https://www.doczj.com/doc/fb11717986.html,

注:欢迎到上海统计网查询统计分类标准与代码、统计报表制度。上海统计网网址为

https://www.doczj.com/doc/fb11717986.html,

2 人口综合统计报表制度

二、报表目录

人口综合统计报表制度 3

三、调查表式

本市生育基本情况

表 号: 制定机关: 批准文号: R K Z H 01 表 上海市统计局 国统制〔2017〕157号 单位负责人 填报人 联系电话 报出日期:201 年 月

平衡关系:主栏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

备注:该表的统计对象为上海户籍人口。

4 人口综合统计报表制度

本市户籍人员年龄构成

表 号: 制定机关: 批准文号: 有效期至: R K Z H 02 表 上海市统计局 国统制〔2017〕157号 2018年6月 单位负责人 填报人 联系电话 报出日期:201 年 月 日

人口综合统计报表制度 5

本市来沪人员年龄构成

表 号: 制定机关: 批准文号: 有效期至: R K Z H 03 表 上海市统计局 国统制〔2017〕157号 2018年6月 单位负责人 填报人 联系电话 报出日期:201 年 月 日

6 人口综合统计报表制度

本市实有人口分布及构成

表 号: 制定机关: 批准文号: 有效期至: R K Z H 04表 上海市统计局 国统制〔2017〕157号 2019年1月 单位负责人 填报人 联系电话 报出日期:201 年 月 日 平衡关系:主栏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

宾栏 ⑴=⑵+⑶+⑷

人口综合统计报表制度 7

本市户籍人口人户分离情况

表 号: 制定机关: 批准文号: 有效期至: R K Z H 05 表 上海市统计局 国统制〔2017〕157号 2019年1月 单位负责人 填报人 联系电话 报出日期:201 年 月 日 平衡关系:主栏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

宾栏 ⑴=⑵+⑶

8 人口综合统计报表制度

本市实有户籍人口和居住半年以上来沪人员

表 号: 制定机关: 批准文号: 有效期至: R K Z H 06 表 上海市统计局 国统制〔2017〕157号 2019年1月 单位负责人 填报人 联系电话 报出日期:201 年 月 日 平衡关系:主栏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

宾栏 ⑴=⑵+⑺,⑵=⑶+⑷-⑸-⑹

备注:表中人在户不在是指户籍人员分离半年以上的人口;机场区域和水上公安局管理的外来人员统一归入市公安局。

人口综合统计报表制度 9

本市户籍人口变动情况

表 号: 制定机关: 批准文号: 有效期至: R K Z H 07 表 上海市统计局 国统制〔2017〕157号 2019年1月 单位负责人 填报人 联系电话 报出日期:201 年 月 日 平衡关系:主栏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

宾栏 ⑴=⑵+⑶ ⑷=⑸+⑹ ⑺=⑻+⑼ ⑽=⑾+⑿ ⒀=⒁+⒂

10 人口综合统计报表制度

本市出生人口数

表 号: 制定机关: 批准文号: 有效期至: R K Z H 08 表 上海市统计局 国统制〔2017〕157号 2019年1月 单位负责人 填报人 联系电话 报出日期:201 年 月 日 平衡关系:主栏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

宾栏 ⑴=⑵+⑸,⑵=⑶+⑷,⑸=⑹+⑺

备注:本表的统计对象为本市区域内医疗机构所在地实际出生的人口,与是否报户无关。外来人口的出生,居住地在上

海的按居住地统计,居住地不在上海的按出生医疗机构所在地统计。

人口综合统计报表制度 11

本市死亡人口数

表 号: 制定机关: 批准文号: 有效期至: R K Z H 09 表 上海市统计局 国统制〔2017〕157号 2019年1月 单位负责人 填报人 联系电话 报出日期:201 年 月 日 平衡关系:主栏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

宾栏 ⑴=⑵+⑸,⑵=⑶+⑷,⑸=⑹+⑺

12 人口综合统计报表制度

四、主要指标解释

已婚育龄妇女指本市户籍育龄妇女(15至49周岁)中已经结过婚的人数,既包括有配偶的妇女,也包括已经离婚或丧偶的妇女(含跨省婚嫁女性)。

总和生育率指妇女在育龄期间(15至49周岁),每个妇女平均的生育子女数。总和生育率为所有年龄别生育率之和。

实有人口指在调查时点,在某一地区居住或停留一天以上的人。包括实际居住的户籍人口、来沪人员以及境外人员。实有人口是通过公安部门的人口管理行政记录来获取,即上海公安部门的“实有房屋”和“实有人口”的两个实有系统。

户籍人口指在公安部门办理了户籍登记的人口。户籍人口统计对象是指在本市公安部门已登记户籍或者由于某种原因暂时没有登记户口的人(如刚出生的婴儿)。户籍人口由公安部门的户籍行政记录来获取。

来沪人员指在本市居住或停留一天以上,无本市常住户籍的外省市、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口。它的统计对象是在沪的外省市人口,但不包括港澳台地区的人。

户籍出生人口指父母双方有任意一方为上海户籍的出生人口。

外来出生人口指父母双方均为中国大陆,且非上海户籍的出生人口。居住在上海的按居住地统计,居住地不在上海的按出生医疗机构所在地统计。

户籍死亡人口指户籍为上海的死亡人口。

外来死亡人口指户籍为外省市、在上海死亡的人口。外来人口按死亡地统计,相当于医疗机构所在地。

【第六次人口普查】上海各街道、镇常住人口数据

【第六次人口普查】上海各街道、镇常住人口数据 1、浦东新区:5044430人 潍坊新村街道 100548人 陆家嘴街道 112507人 周家渡街道 144668人 塘桥街道 76916 人 上钢新村街道 104932人 南码头路街道 107130人 沪东新村街道 112031人 金杨新村街道 206017人 洋泾街道 146237人 浦兴路街道 177468人 东明路街道 121449人 花木街道 221327人 申港街道 20219 人 川沙新镇 369032人 高桥镇 184486人 北蔡镇 276547人 合庆镇 132038人 唐镇 129267人 曹路镇 186012人 金桥镇 81537 人 高行镇 137625人 高东镇 110552人 张江镇 165297人 三林镇 360516人 惠南镇 213845人 周浦镇 147329人 新场镇 84183 人 大团镇 71162 人 芦潮港镇 27850 人 康桥镇 174672人 航头镇 110060人 六灶镇 51013 人 祝桥镇 105807人 泥城镇 62519 人 宣桥镇 59567 人 书院镇 59831 人 万祥镇 24346 人 老港镇 37408 人 外高桥保税区 1349 人 金桥出口加工区 5514 人 张江高科技园区 23617 人

2、新黄浦区: 原黄浦区429891人+原卢湾区248779人=678670人 原黄浦区: 南京东路街道:66285人 外滩街道:64896人 半淞园路街道:89776人 小东门街道:74994人 豫园街道:61042人 老西门街道:72898人 原卢湾区: 五里桥街道 82403 打浦桥街道 59085 淮海中路街道 57931 瑞金二路街道 49360 3、静安区:246788 江宁路街道 75182 石门二路街道 34392 南京西路街道 36451 静安寺街道 29218 曹家渡街道 71545 虹口区:852476 欧阳路街道73394人,曲阳路街道102586人,广中路街道122756人,嘉兴路街道125755人,凉城新村街道98196人,四川北路街道86688人,提篮桥街道114013人,江湾镇街道129088人。 杨浦区:1313222 定海路街道 100480 平凉路街道 85870 江浦路街道 95382 四平路街道 92505 控江路街道 105613 长白新村街道 70195 延吉新村街道 90334 殷行街道 192554 大桥街道 124954 五角场街道 149090 新江湾城街道 27251 五角场镇 178994 徐汇区:1085130人 天平路街道———60533人 湖南路街道———36281人

上海少数民族人口的分布及特点

上海少数民族人口的分布及特点 (1)回族人口最多 在上海的55个少数民族中,人口数在2万人以上的有回族(占全市少数民族人口的28.3%)、土家族(12.2%)、苗族(11.4%)、满族(9.1%)和朝鲜族(8.1%)。人口数在20000人以下5000人以上的民族有壮族、蒙古族、侗族、彝族、布依族和维吾尔族。其他民族人口都在5000人以下,有的民族甚至只有几个人(见表2)。 表2 上海少数民族人口数变化单位:人 (2)少数民族人口从中心区向郊区扩散 从区域分布来看,除黄浦区、卢湾区和静安区少数民族人口有所下降外,其他区县均有不同程度增加。与中心城区相比,郊区的少数民族人口增长更加明显。与2000年相比,少数民族人口增量超过1万人的区有浦东新区、闵行区、嘉定区、松江区和青浦区,其中增量最大的是浦东新区,增加了4.3万人,目前浦东新区是全市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地区,比重占全市少数民族人口的21.2%。增幅最大的区是松江区,增长了16倍以上。不包括浦东新

区在内的郊区少数民族人口比重为49.7%,比2000年提高23.4个百分点,少数民族人口向郊区扩散的趋势十分明显(见图1)。 图1 上海少数民族人口分布 二、少数民族人口构成概况 1、性别比相对均衡 2010年,全市少数民族人口男女性别比为100.58,比全市人口性别比低5.61,比“五普”时少数民族人口性别比高4.34。 2、少数民族年龄结构相对年轻 少数民族人口年龄结构呈现“两降一升”的趋势,即0~14岁和65岁以上人口比重比“五普”时分别下降2.7个和4.1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则上升了6.8个百分点。少数民族人口老少比为29.9%,与全市总人口的老少比117.6%相比,少数民族人口在年龄结构上比较年轻,其老龄化程度远低于全市总人口的老龄化程度(见表3)。 表3 上海少数民族人口和全市人口年龄构成比较单位:%

上海人口变化及结构变化分析

历年上海市人口数目变化情况(参考六次人口普查数据): 一、人口性别 1、常住人口性别比微升 上海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以下简称“六普”)资料显示,2010年上海2301.92万常住人口中,男性1185.49万人,占总人口的51.5 %;女性1116.43万人,占48.5 %;性别比(以女性为100)为106.19,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以下简称“五普”)相比,上升0.51。其中,外来常住人口性别比为118.7,比“五普”时下降11.27个百分点。 2、婴幼儿性别比上升 “六普”资料显示,2010年上海0-3岁婴幼儿性别比为113.71 ,比“五普”上升3.23 ,且0-3岁年龄段每岁组的性别比均高于“五普”。其中,外来常住人口0-3岁组婴幼儿性别比为126.13,比常住人口高12.42 ,而户籍常住人口0-3岁组婴幼儿性别比为106.09(见图1)。显然,外来常住人口婴幼儿的性别比偏高,拉升了全市0-3岁组人口的性别比。 图1 上海0-3岁组婴幼儿年龄性别比 3、劳动年龄人口性别比下降 “六普”资料显示,2010年上海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中,男性占52%,女性占48%,性别比为108.41,比“五普”时下降2.06。其中,户籍常住人口中劳动年龄人口性别比为101.43,比“五普”时下降3.96;外来常住人口中劳动年龄人口性别比为117.47,比“五普”下降13.31(见图2)。10年来,外省市女性大量流入,拉低了上海的劳动年龄人口性别比。 图2 上海劳动年龄人口性别比 4、老年人口性别比提高 由于老年女性人数高于男性,所以上海老年人口性别比低于100。“六普”资料显示,60岁及以上、65岁及以上和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性别比均高于“五普”,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性别比为91.7,比“五普”

0908-上海市虹口区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上海市虹口区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上海市虹口区统计局 ( 2011年5月5日 ) 根据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在国务院、上海市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和全区人民群众的支持配合下,通过4000名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虹口区圆满完成了人口普查的现场登记和复查任务。现将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1]: 一、全区常住人口 全区常住人口[2]为852476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860726人相比,十年共减少8250人,减少0.96%。平均每年减少825人,年平均增长率为-0.10%。 全区常住人口中,外省市来虹口区常住人口为196105人,占23.00%,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104884人相比,十年共增加91221人,增长86.97%。平均每年增加9122人,年平均增长率为6.46%。 二、家庭户人口 全区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324963户,家庭户人口为802488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47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2.83人减少0.36人。 三、性别构成 全区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422509人,占49.56%;女性人口为429967人,占50.44%。常住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4.59下降为98.27。 四、年龄构成 全区常住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58736人,占6.89%;15-64岁的人口为672816人,占78.92%;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20924人,占14.19%。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4.57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4.7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下降0.16个百分点。 五、民族构成 全区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843696人,占98.97%;各少数民族人口为8780人,占1.03%。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减少10537人,减少1.23%,比重减少0.28个百分点;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2287人,增长34.64%,比重增加0.28个百分点。 六、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

上海市少数民族分布情况

2000年以来,随着上海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来上海工作、学习、定居的少数民族人口数量快速增长,结构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少数民族的总量与分布 1、少数民族人口快速增长,占总人口比重提高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以下简称“六普”)资料显示,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以下简称“六普”)资料显示,全市少数民族人口总数为27.56万人(不包括其他未识别的民族和外国人入籍中国的人口),比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以下简称“五普”)的10.36万人增加了17.2万人,增长165.9%(见表1),大大高于全市人口增长速度,各个民族的人口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从人口比重来看,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比重为1.2%,与“五普”的0.6%相比明显提高。目前,上海少数民族个数达到55个,覆盖了国内所有少数民族。 2、少数民族人口的分布及特点 (1)回族人口最多 在上海的55个少数民族中,人口数在2万人以上的有回族(占全市少数民族人口的28.3%)、土家族(12.2%)、苗族(11.4%)、满族(9.1%)和朝鲜族(8.1%)。人口数在20000人以下5000人以上的民族有壮族、蒙古族、侗族、彝族、布依族和维吾尔族。其他民族人口都在5000人以下,有的民族甚至仅几个人(表2)。

(2)少数民族人口从中心区向郊区扩散 从区域分布来看,除黄浦区、卢湾区和静安区少数民族人口有所下降外,其他区县均有不同程度增加。与中心城区相比,郊区的少数民族人口增长更加明显。与2000年相比,少数民族人口增量超过1万人的区有浦东新区、闵行区、嘉定区、松江区和青浦区,其中增量最大的是浦东新区,增加了4.3万人,目前浦东新区是全市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地区,比重占全市少数民族人口的21.2%。增幅最大的区是松江区,增长了16倍以上。不包括浦东新区在内的郊区少数民族人口比重为49.7%,比2000年提高23.4个百分点,少数民族人口向郊区扩散的趋势十分明显(见图1)。 图1 上海少数民族人口分布 二、少数民族人口构成概况 1、性别比相对均衡 2010年,全市少数民族人口男女性别比为100.58,比全市人口性别比低5.61,比“五普”时少数民族人口性别比高4.34。 2、少数民族年龄结构相对年轻 少数民族人口年龄结构呈现“两降一升”的趋势,即0~14岁和65岁以上人口比重比“五普”时分别下降2.7个和4.1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则上升了6.8个百分点。少数民族人口老少比为29.9%,与全市总人口的老少比117.6%相比,少数民族人口在年龄结构上比较年轻,其老龄化程度远低于全市总人口的老龄化程度(见表3)。 表3 上海少数民族人口和全市人口年龄构成比较单位:%

上海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上海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上海市统计局 2011-05-03 根据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在国务院、市政府的统一领导和全体市民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全市12万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人口普查的现场登记和复查任务。现将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注1): 一、全市常住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注2)为23019148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16737734人相比,十年共增加6281414人,增长37.53%。平均每年增加628141人,年平均增长率为3.24%。 全市常住人口中,外省市来沪常住人口为8977000人,占39.00%,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3464922人相比,十年共增加5512078人,增长159.08%。平均每年增加551208人,年平均增长率为9.99%。 二、家庭户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8251160户,家庭户人口为20581448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49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2.79人减少0.3人。 三、性别构成 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11854752人,占51.50%;女性人口为11164396人,占4 8.50%。常住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5.68上升为106.18。 四、年龄构成 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1985634人,占8.63%;15-64岁的人口为1870367 4人,占81.25%;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2329840人,占10.12%。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3.63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4.97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下降1.34个百分点。 五、民族构成 全市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22743327人,占98.80%;各少数民族人口为275821人,占1.20%。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6109465人,增长36.73%,

上海市常住少数民族人口分析

上海市常住少数民族人口有多少? 据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对居住在上海半年以上的少数民族作了统计。上海现有53个少数民族(缺阿昌族、德昂族),共有103639人。其中,人数超过万人有回族,人数在千人以上还有满族、蒙古族、土家族、朝鲜族、苗族、壮族、侗族、维吾尔族、藏族、彝族等10个民族;人数在百人以上还有布依族、畲族、瑶族、白族、哈尼族、傣族、土族、仡佬族、锡伯族、达斡尔族、水族等11个民族;人数在十人以上还有黎族、仫佬族、佤族、门巴族、纳西族、俄罗斯族、哈萨克族、羌族、高山族、鄂温克族、拉祜族、傈僳族、塔吉克族、东乡族、独龙族、鄂伦春族、撒拉族、毛南族、赫哲族、布朗族等20个民族;人数在十人以下有基诺族、裕固族、京族、柯尔克孜族、普米族、乌孜别克族、塔塔尔族、景颇族、珞巴族、怒族、保安族等11个民族。 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在上海的55个少数民族中,回族人口最多,人口数在2万人以上的有回族(占全市少数民族人口的28.3%)、土家族(12.2%)、苗族(11.4%)、满族(9.1%)和朝鲜族(8.1%)。 “六普”资料显示,全市少数民族人口总数为27.56万人(不包括其他未识别的民族和外国人入籍中国的人口),比“五普”的10.36万人增加了17.2万人,增长165.9%,大大高于全市人口增长速度。从人口比重来看,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比重为1.2%。目前,上海少数民族个数达到55个,覆盖了国内所有少数民族。  2010年,全市少数民族人口男女性别比为100.58,比全市人口性别比低5.61,比“五普”时少数民族人口性别比高4.34。少数民族人口年龄结构呈现“两降一升”的趋势,即0-14岁和65岁以上人口比重 比“五普”时分别下降2.7个和4.1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则上升了6.8个百分点。少数民族人口老少比为29.9%,与全市总人口的老少比117.6%相比,少数民族人口在年龄结构上比较年轻,其老龄化程度远低于全市总人口的老龄化程度。全市少数民族人口受教育程度较高,特别是受高等教育的人口所占比重明显高于全市。在少数民族人口中,大专以上学历人口比重(31.3%)比全市水平高出8.5个百分点,其中大学本科和研究生学历人口所占比重(18%和3.5%)分别比全市水平高出7.1个和1.6个百分点。 2 000年以来,随着上海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来上海工作、学

上海市北各区第六次人口普查汇总

一、人口 杨浦:截至到2010年11月1日全区常住人口(注2)为1313222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1243757人相比,十年共增加了69465人,增长5.59%。平均每年增加6947人,年平均增长率为0.54%。 全区常住人口中,外省市来沪常住人口为275303人,占总人口20.96%。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152502人相比,十年共增加了122801人,增长80.52%。平均每年增加12280人,年平均增长率为6.08%。 全区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457653户,家庭户人口为1164932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55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2.80人减少了0.25人。 宝山区:截至到2010年11月1日全区常住人口为1904886 人,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 年11月1日的1161423 人相比,十年共增加了743463 人,增长64.01%。平均每年增加74346 人,年平均增长率为5.07%。 全区常住人口中,外省市来沪常住人口为766116 人,占总人口40.22%。与 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 年11 月1 日零时的322425 人相比,十年共增加了 443691 人,增长137.61%。平均每年增加44369 人,年平均增长率为9.04%。 全区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673782 户,家庭户人口为1716951 人,平均每 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55 人,比2000 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2.72 人减少了0.17人。 虹口区:截至到2010年11月1日全区常住人口为862476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860726人相比,十年共减少8250人,减少0.96%。平均每年减少825人年平均增长率为-0.10%。 全区常住人口中,外省市来虹口区常住人口数196105,占23.00%,同第五次人口时的104884人相比,十年共增加91221人,增长86.97%,年增长率为6.46%。 全区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324963户,家庭户人口为802488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47人,比2000年的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2.83人减少0.36人。 普陀区:截至到2010年11月1日全区常住人口[注2]为1288881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1051672人相比,十年共增加了237209人,增长22.56%。平均每年增加23721人,年平均增长率为2.05%。 全区常住人口中,外省市来沪常住人口为362977人,占28.16%。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231090人相比,十年共增加131887人,增长57.07%。平均每年增加13189人,年平均增长率为4.62%。

上海市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数据分析报告2018版

上海市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数据分析报告2018 版

序言 上海市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数据分析报告从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等关键指标进行细致分析,剖析了上海市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现状、趋势变化。 上海市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数据分析报告相关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请注明出处。 借助对数据的发掘及分析,提供一个全面、严谨、客观的视角来了解上海市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现状及发展趋势。上海市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分析报告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等权威部门。 上海市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数据分析报告以数据呈现方式客观、多维度、深入介绍上海市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真实状况及发展脉络,为机构和个人提供必要借鉴及重要参考。

目录 第一节上海市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现状概况 (1) 第二节上海市人口出生率指标分析 (3) 一、上海市人口出生率现状统计 (3) 二、全国人口出生率现状统计 (3) 三、上海市人口出生率占全国人口出生率比重统计 (3) 四、上海市人口出生率(2015-2017)统计分析 (4) 五、上海市人口出生率(2016-2017)变动分析 (4) 六、全国人口出生率(2015-2017)统计分析 (5) 七、全国人口出生率(2016-2017)变动分析 (5) 八、上海市人口出生率同全国人口出生率(2016-2017)变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上海市人口死亡率指标分析 (7) 一、上海市人口死亡率现状统计 (7) 二、全国人口死亡率现状统计分析 (7) 三、上海市人口死亡率占全国人口死亡率比重统计分析 (7) 四、上海市人口死亡率(2015-2017)统计分析 (8) 五、上海市人口死亡率(2016-2017)变动分析 (8) 六、全国人口死亡率(2015-2017)统计分析 (9)

0916-上海市青浦区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青浦区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青浦区统计局 2011年 5 月 3 日 -------------------------------------------------------------------------------- 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青浦区关于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通知》的规定,我区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在区和各镇、街道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全区5000多名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目前已圆满完成人口普查任务。现将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i: 一、全区常住人口 全区8镇3街道(含青东农场)常住人口ii为1081022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595863人相比,十年共增加了485159人,增长81.42%。平均每年增加48516人,年平均增长率为6.14%。 全区常住人口中,区外来本区常住人口为626391人,占57.94%,其中:区外市内为21407人,占1.98%,外省市为604984人,占55.96%。外省市来本区常住人口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168231人相比,十年共增加了436753人,增长2.60倍。平均每年增加43675人,年平均增长率为13.65%。

二、家庭户人口 全区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390542户,家庭户人口为949586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43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2.99人减少了0.56人。 三、性别构成 全区常住人口中,男性为575037人,占53.19%;女性为505985人,占46.81%。常住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4.17上升为113.65。 四、年龄构成 全区常住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105471人,占常住人口的9.76 %;15-59岁的人口为863004人,占常住人口的79.83%;60-64岁的人口为36695人,占常住人口的3.39%,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75852人,占常住人口的7.02%。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了3.49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的比重上升了5.54个百分点,60-6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了0.01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下降了2.04个百分点。 五、民族构成

最新上海的面积,人口,范围分布,地区分布简介

面积 1949年,上海的土地面积仅为636平方公里。1958年,江苏省的嘉定、宝山、上海、松江、金山、川沙、南汇、奉贤、青浦、崇明10个县划归上海,使上海市的辖区范围扩大到5910平方公里,几乎是1949年的10倍。2006年末,上海全市土地面积6340.5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0.06%,南北长约120公里,东西宽约100公里。境内辖有崇明、长兴、横沙3个岛屿,其中崇明岛面积1041.21平方公里,是我国的第三大岛。 行政区划 1949年,上海共划分为20个市区和10个郊区。后经多次行政区划调整和撤县建区,至2009年末,上海有17个区、1个县,共106个镇,3个乡,104个街道办事处,3413个居民委员会和1862个村民委员会。 黄浦区。面积12平方千米。邮政编码200001。区人民政府驻延安东路300号。 卢湾区。面积8平方千米。邮政编码200020。区人民政府驻重庆南路139号。 徐汇区。面积55平方千米。邮政编码200030。区人民政府驻漕溪北路336号。 长宁区。面积38平方千米。邮政编码200050。区人民政府驻愚园路1320号。 静安区。面积8平方千米。邮政编码200040。区人民政府驻常德路370号。 普陀区。面积55平方千米。邮政编码200333。区人民政府驻大渡河路1668号。 闸北区。面积29平方千米。邮政编码200070。区人民政府驻大统路480号。 虹口区。面积23平方千米。邮政编码200080。区人民政府驻飞虹路518号。 杨浦区。面积61平方千米。邮政编码200082。区人民政府驻江浦路549号。 闵行区。面积372平方千米。邮政编码201100。区人民政府驻莘庄镇沪闵路6258号。 宝山区。面积415平方千米。邮政编码201900。区人民政府驻密山路5号。 嘉定区。面积459平方千米。邮政编码201800。区人民政府驻博乐南路111号。 浦东新区。面积1211平方千米。邮政编码200135。区人民政府驻世纪大道2001号。 金山区。面积586平方千米。邮政编码200540。区人民政府驻金山大道2000号。 松江区。面积605平方千米。邮政编码201600。区人民政府驻园中路1号。 青浦区。面积676平方千米。邮政编码201700。区人民政府驻公园路100号。 奉贤区。面积687平方千米。邮政编码201400。区人民政府驻南桥镇解放中路。 崇明县。面积1041平方千米。邮政编码202150。县人民政府驻城桥镇人民路68号。 上海中心城区 1、黄浦区 1945年时上海市共分设30个区,设立的第一个区因濒临黄浦江,即以“黄浦”命名,这是黄浦区得名之始。上海解放后,区划几经调整。2000年7月1日,原黄浦区、南市区“撤二建一”成立黄浦区。2011年6月8日,黄浦区、卢湾区“撤二建一”再次建立新的黄浦区。外滩、新天地、南京东路、淮海中路、城隍庙等闻名中外的上海地标从此珠联璧合。新

0904-上海市长宁区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长宁区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上海市长宁区统计局 2011年5月10日 根据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在上海市和长宁区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和全区人民群众的支持配合下,通过4000余名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长宁区圆满完成了本区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现场登记和复查任务。目前,普查的全部数据正在进行计算机处理。主要数据的快速汇总工作已经结束,现公布如下(注1): 一、全区常住人口 全区常住人口(注2)为690571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702239人相比,10年共减少了11668人,减少1.66%。平均每年减少1167人,年平均减少率为0.17%。 全区常住人口中,外省市来沪常住人口为175385人,占总人口25.39%。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162652人相比,十年共增加了12733人,增长7.82%。平均每年增加1273人,年平均增长率为0.76%。 二、家庭户人口 全区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242912户,家庭户人口为604183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49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2.75人减少了0.26人。 三、性别构成 全区常住人口中,男性为334566人,占总人口的48.45%;女性为356005人,占总人口的51.55%。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5.64下降为93.98。 四、年龄构成 全区常住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47984人,占总人口的6.95%;15-64岁的人口为545063人,占总人口的78.93%;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97524人,占总人口的14.12%。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了4.24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了2.86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1.38个百分点。

上海地理高二等级考-第10讲-人口-城市化

第10讲人口和城市化2016一模 宝山(七)“全面二孩”政策是我国进入21世纪以来生育政策的重大调整,也是国家人口发展的重要战略决策,下图为我国2013年末人口年龄结构预测图(注:图中比例表示该年龄段人口数量占全国人口数量的比)。 17.影响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实施重大调整的主要原因是 A.克服独生子女问题 B.平衡男女比例失衡 C.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 D.提升家庭幸福指数 18.“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将 ①缓解人口结构性矛盾的长期影响②解决男女比例失衡问题 ③保持合理的劳动力数量④影响劳动力人口的职业构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奉贤(一)图1为“1850--2050年中国、英国和美国三国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含预测)”。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英国城市化进程的速度始终高于美国 B.美国先于英国达到80%的城市化水平 C.1970年以后中国城市化进程快于美国 D.各国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衡量指标是城市人口数量 2.2030年与2000年相比,三国城市化带来主要变化有() A.英国--第一、二产业比重增加 B.美国--城市环境质量持续恶化C.中国--城市土地价格普遍上涨 D.中国--第一产业成为主导产业 英国 美国 100 80 40 60 20 1850 1890 城市化水平(%) 1920 1950 1970 2000 2010 2030 2050 年 中国 图1

虹口(一)人口抚养比是指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15~64岁)人口数之比。下图示意1980~2030年我国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的变化趋势。 1.2015年前后我国老年抚养比变化明显,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性别比例B.医疗水平 C.教育程度D.年龄结构 2.随着我国人口抚养比的变化,2025年后可能出现 A.人口迁移加剧 B.劳动力渐不足 C.人口分布不均 D.社会负担减轻 3.目前,我国调整人口政策,是为了 A.大量增加劳动力B.缓解人口老龄化 C.刺激消费,拉动经济D.减少人口迁移数量 (二)某超市计划在某市开设分店。下图该市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下表为该市内部各区交通联系状况统计表。 甲乙丙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0 1 0 a 1 1 0 a 1 1 1 b 0 1 0 b 1 1 0 b 1 1 0 c 1 1 1 c 1 1 1 c 1 1 1 d 0 0 1 d 0 0 1 d 1 0 1 说明:甲、乙、丙表示该市的三个区域,a、b、c、d为各区域内的4个小区。表中数据1表示两小区间有交通干线相连,数据0表示不相连。

第六次人口普查上海各街道、镇常住人口数据

【第六次人口普查】上海各街道、镇常住人口数据1、浦东新区:5044430人 潍坊新村街道100548人 陆家嘴街道112507人 周家渡街道144668人 塘桥街道76916人 上钢新村街道104932人 南码头路街道107130人 沪东新村街道112031人 金杨新村街道206017人 洋泾街道146237人 浦兴路街道177468人 东明路街道121449人 花木街道221327人 申港街道20219人 川沙新镇369032人 高桥镇184486人 北蔡镇276547人 合庆镇132038人 唐镇129267人 曹路镇186012人 金桥镇81537人

高行镇137625人 高东镇110552人 张江镇165297人 三林镇360516人 惠南镇213845人 周浦镇147329人 新场镇84183人 大团镇71162人 芦潮港镇27850人 康桥镇174672人 航头镇110060人 六灶镇51013人 祝桥镇105807人 泥城镇62519人 宣桥镇59567人 书院镇59831人 万祥镇24346人 老港镇37408人 外高桥保税区1349人 金桥出口加工区5514人张江高科技园区23617人2、新黄浦区:

原黄浦区: 南京东路街道:66285人 外滩街道:64896人 半淞园路街道:89776人 小东门街道:74994人 豫园街道:61042人 老西门街道:72898人 原卢湾区: 五里桥街道82403 打浦桥街道59085 淮海中路街道57931 瑞金二路街道49360 3、静安区:246788 江宁路街道75182 石门二路街道34392 南京西路街道36451 静安寺街道29218 曹家渡街道71545 虹口区:852476 欧阳路街道73394人,曲阳路街道102586人,广中路街道122756人,嘉兴路街道125755人,凉城新村街道98196人,四川北路街道86688人,提篮桥街道114013人,江湾镇街道129088人。

上海市城乡人口构成数据洞察报告2018版

上海市城乡人口构成数据洞察 报告2018版

序言 上海市城乡人口构成数据洞察报告从总人口数量(年末),城镇人口数量,城镇人口比重,乡村人口数量,乡村人口比重等关键指标进行分析,剖析了上海市城乡人口构成现状、趋势变化。 上海市城乡人口构成数据洞察报告相关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请注明出处。 借助对数据的发掘及分析,提供一个全面、严谨、客观的视角来了解上海市城乡人口构成现状及发展趋势。上海市城乡人口构成分析报告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等权威部门。 上海市城乡人口构成数据洞察报告以数据呈现方式客观、多维度、深入介绍上海市城乡人口构成真实状况及发展脉络,为机构和个人提供必要借鉴及重要参考。

目录 第一节上海市城乡人口构成现状概况 (1) 第二节上海市总人口数量指标分析 (3) 一、上海市总人口数量现状统计 (3) 二、全国总人口数量现状统计 (3) 三、上海市总人口数量占全国总人口数量比重统计 (3) 四、上海市总人口数量(2015-2017)统计分析 (4) 五、上海市总人口数量(2016-2017)变动分析 (4) 六、全国总人口数量(2015-2017)统计分析 (5) 七、全国总人口数量(2016-2017)变动分析 (5) 八、上海市总人口数量同全国总人口数量(2016-2017)变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上海市城镇人口数量指标分析 (7) 一、上海市城镇人口数量现状统计 (7) 二、全国城镇人口数量现状统计分析 (7) 三、上海市城镇人口数量占全国城镇人口数量比重统计分析 (7) 四、上海市城镇人口数量(2015-2017)统计分析 (8) 五、上海市城镇人口数量(2016-2017)变动分析 (8) 六、全国城镇人口数量(2015-2017)统计分析 (9)

上海市不同年龄段人口数量情况3年数据专题报告2020版

上海市不同年龄段人口数量情况3年数据专题报告2020版

引言 本报告借助数据对上海市不同年龄段人口数量情况进行深度剖析,从人口总数量,0-14岁人口数量,15-64岁人口数量,6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等方面进行阐述,以全面、客观的角度展示上海市不同年龄段人口数量情况真实现状及发展脉络,为需求者制定战略、为投资者投资提供参考和借鉴。 上海市不同年龄段人口数量情况专题报告的数据来源于权威部门如中国国 家统计局、重点科研机构及行业协会等,数据以事实为基准,公正,客观、严谨。上海市不同年龄段人口数量情况数据专题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注明出处。 上海市不同年龄段人口数量情况数据专题报告旨在全面梳理上海市不同年 龄段人口数量情况的真实现状、发展脉络及趋势,相信能够为从业者、投资者和研究者提供有意义的启发和借鉴。

目录 第一节上海市不同年龄段人口数量情况现状 (1) 第二节上海市人口总数量指标分析 (3) 一、上海市人口总数量现状统计 (3) 二、全国人口总数量现状统计 (3) 三、上海市人口总数量占全国人口总数量比重统计 (3) 四、上海市人口总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4) 五、上海市人口总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4) 六、全国人口总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5) 七、全国人口总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5) 八、上海市人口总数量同全国人口总数量(2018-2019)变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上海市0-14岁人口数量指标分析 (7) 一、上海市0-14岁人口数量现状统计 (7) 二、全国0-14岁人口数量现状统计分析 (7) 三、上海市0-14岁人口数量占全国0-14岁人口数量比重统计分析 (7) 四、上海市0-14岁人口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8) 五、上海市0-14岁人口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8) 六、全国0-14岁人口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9)

0912-上海市嘉定区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上海市嘉定区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上海市嘉定区统计局 2011年5月4日 根据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以2010年11月1 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在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及全区人民群众的支持配合下,通过8300多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人口普查的现场登记和复查任务。目前,普查的全部数据正在进行计算机处理。主要数据的快速汇总工作已经结束,现公布如下1[i]: 一、全区常住人口 全区常住人口1[ii]为1471231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753070人相比,十年共增加了718161人,增长95.36%。平均每年增加71816人,年平均增长率为6.93%。 全区常住人口中,外省市来沪常住人口为828199人,占总人口的56.29%。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213554人相比,十年共增加了614645人,增长2.88倍。平均每年增加61465人,年平均增长率为14.52%。 二、家庭户人口 全区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542671户,家庭户人口为1288127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37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2.80人减少了0.43人。 三、性别构成 全区常住人口中,男性为789499人,占总人口的53.66%;女性为681732人,占总人口的46.34%。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6.38上升为115.81。 四、年龄构成 全区常住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124550人,占总人口的8.47%;15-64岁的人口为1240565人,占总人口的84.32%;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06116人,占总人口的7.21%。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了3.51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了6.25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下降了2.74个百分点。 五、民族构成 全区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1451226人,占总人口的98.64%;各少数民族人口为20005人,占总人口的1.36%。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了701373人,

上海各区人口分布

上海各区人口分布全市常住人口的地区分布如下:人口面积密度 静安区┅┅┅┅ 246788人 7.62 32387 卢湾区┅┅┅┅ 248779人 8.05 30904 黄浦区┅┅┅┅ 429891人 12.41 34641 新黄浦 678670人 20.46 33170 长宁区┅┅┅┅ 690571人 38.30 18031 崇明县┅┅┅┅ 703722人 1411.00 499 金山区┅┅┅┅ 732410人 586.05 1250 闸北区┅┅┅┅ 830476人 29.26 28383 虹口区┅┅┅┅ 852476人 23.40 36431 青浦区┅┅┅┅ 1081022人 669.77 1614 奉贤区┅┅┅┅ 1083463人 704.68 1538 徐汇区┅┅┅┅ 1085130人 54.76 19816 普陀区┅┅┅┅ 1288881人 54.83 23507 杨浦区┅┅┅┅ 1313222人 60.61 21667 嘉定区┅┅┅┅ 1471231人 463.55 3174 松江区┅┅┅┅ 1582398人 604.67 2617 宝山区┅┅┅┅ 1904886人 293.71 6486 闵行区┅┅┅┅ 2429372人 370.75 6653 浦东新区┅┅┅ 5044430人 1210.41 4168 人口面积密度 虹口区┅┅┅┅ 852476人 23.40 36431 新黄浦 678670人 20.46 33170 静安区┅┅┅┅ 246788人 7.62 32387 闸北区┅┅┅┅ 830476人 29.26 28383 普陀区┅┅┅┅ 1288881人 54.83 23507 杨浦区┅┅┅┅ 1313222人 60.61 21667 徐汇区┅┅┅┅ 1085130人 54.76 19816 长宁区┅┅┅┅ 690571人 38.30 18031 闵行区┅┅┅┅ 2429372人 370.75 6653 宝山区┅┅┅┅ 1904886人 293.71 6486 浦东新区┅┅┅ 5044430人 1210.41 4168 嘉定区┅┅┅┅ 1471231人 463.55 3174 松江区┅┅┅┅ 1582398人 604.67 2617 青浦区┅┅┅┅ 1081022人 669.77 1614 奉贤区┅┅┅┅ 1083463人 704.68 1538

上海市近年人口发展状况分析

上海市近年人口发展状况分析* 郭志刚李丁 上海市是全国生育率下降最早、目前生育率最低的地区,户籍人口连续保持了十几年的负增长,生育水平已降至“极限中的极限”①。2009年上海户籍人口中60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为21.61%,人口老龄化水平已比全国高1倍,接近日本、瑞典等世界人口老龄化最高的国家②。可是与此同时,从上海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上却看到近年上海市常住人口一直保持着正的自然增长率。上海市的人口问题引发了大量关于可持续发展和人口安全方面的研究与讨论(彭希哲,2008;王桂新,2008)。本研究所关注的问题是,像上海市这样的生育率极低、户籍人口数量不断缩减、人口老龄化最严重的地区是如何保证社会经济正常运行所需的必要人口条件的呢?上海市的经验能否为全国应对未来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提供借鉴和参考呢? *本研究为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人口发展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项目批准号:08ARK001)的阶段性成果。 ①《上海连续15年户籍人口负增长生育水平降至极限》,《解放日报》,2008年12月21日。 ②《上海老龄化程度比全国高一倍》,《青年报》,2009年7月23日。

一、不同口径的上海市人口自然变动统计 改革开放以前,中国人口的迁移流动情况很少,常住人口基本上与户籍人口没有太大差别,所以政府部门公布的人口自然变动统计往往都是以户籍人口作为统计口径,也就是说其中不含外来人口的影响。然而,随着迁移流动情况越来越多,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之间的差别越来越大,政府公布的人口统计中也就随之增加了常住人口的统计口径。常住人口口径的统计更适用于社会经济规划,但常住人口中既包含了原来就居住此的户籍人口,也包含了在本地已经居住较长时间的外来人口。为了回答上面提出的研究问题,我们需要取得上海市不同口径的人口统计数据,并加以分析。 前面引用的上海市人口状况的报道均采用户籍人口口径,因为从这个角度反映出来的低生育率、人口老龄化和人口负增长方面的情况更为严重。当采用常住人口口径时,由于外来常住人口的纳入,实际上使这些问题都会有所缓解。不过,这些问题的缓解主要表现在宏观层面。如果从家庭和代际关系角度来看,就会展示出十分不同的特点,外来常住人口的纳入并不能解决微观层面的问题。下面我们根据能够收集到的上海市人口的统计数据信息,就此问题进行初步的分析。 (一)上海市户籍人口的自然变动统计 本文所用不同来源的户籍人口自然变动统计均引自上海市公安局。将各数据来源汇总在一起,得到上海市户籍人口历年自然变动的统计资料(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上海市户籍人口进入负增长始于1993年。2003年出生人数及出生率均为迄今最低的历史水平,而该年死亡水平又略高一些,因而人口自然增长达到迄今最大负值(-3.24‰)。上海市2003年这种低出生是与全国统计对应的,因为该年正好是民俗认为属相不好的“羊年”。2004年出生则出现明显堆积,显然有对前一年补偿生育的因素。2005年出生水平又略有增加,而2007年出生人数和出生率又出现更为明显的提高,2007年出生率比2006年高出1.39个千分点来,相应的变化率则为1.23倍,这是一个很大的变化,可能与新闻媒体炒作的“金猪”年和育龄妇女结构有关。尽管如此,2007年的户籍人口自然增长率仍为负值(-0.10‰)。虽然近年来上海市户籍人口出生率存在一些波动,但由于人口不断老龄化,其死亡率也有明显波动和提升的趋势,其结果导致户籍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一直为负值。特别是近两年,户籍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又返回了负向走低的趋势。 (二)上海市常住人口的自然变动统计 上海市人口计生委网站提供了近年更多口径的人口自然变动统计资料(见表2),使我们有可能根据这些信息做进一步的简要分析。 上海市人口计生委公布的近年常住人口自然变动统计显示出其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都显著高于户籍人口(约1.3倍),而其死亡率则显著低于户籍人口(只相当于其80%)。因此,虽然户籍人口持续负增长,但近年按常住人口口径统计却保持在3‰左右的自然增长率。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