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课后习题解答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课后习题解答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课后习题解答

1、面积比较大的城市比较适宜采用间接的空间组织方式。

答:空间组织方式是指城市发展控制的行政管理形式,分为直接空间

组织和间接空间组织两种。空间组织方式是一个城市规划的重要控制工具。面积较大的城市一般采用间接的空间组织方式,它以地理单元为基本单位,以区域主导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原则,以市政办公制度为主导,以建立多元

化的经济结构为宗旨,以调整城市功能结构为目标,以进行区位调整和经

济社会发展规划为手段,以改善城市环境和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为要求,以

解决城市化开发过程中的问题为目的。因此,面积较大的城市适宜采用间

接的空间组织方式,从而有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2、作为城市规划设计的重要原则,就地发展有什么优势?

答:就地发展是城市规划设计的重要原则,它放大了青山绿水以及活

动地表的优势,激发了郊区的建设活力,以及节省了城市道路建设成本,

加快了城市发展的步伐。

就地发展的优势可以归纳如下:

1)保护自然环境:就地发展可以有效保护自然环境,减少自然破坏,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2)加强社会控制:就地发展可以提高社会控。

城市规划原理课后习题集与答案解析(第四版)1-12章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课后习题解答 第一章 1.城市由哪些基本要素构成? 产业构成、人口数量、职能。(当然,还有一些非基本要素:市政和公共设施、人造和自然景观、建筑数量等) 2.工业前城市与工业城市各自的特征是什么? 工业前城市: ①城市规模小②依赖风力和水力天然能源③以马车为主要交通工具 工业城市: ①城市圈层式向外扩张 ②出现城市仓储用地 ③出现商务贸易活动区 ④火车、轮船成为城市对外运输的主要工具,汽车成为城市运输的主要工具 ⑤城市类型增加 3.中国城市化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什么?依你的推测,2030年中国城市化的水平将达到多少?

①城市化进程分为三个阶段:起步、加速和稳定三个阶段,我国正处于加速发展阶段。 ②中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和环境条件存在巨大差异,以统一的标准衡量中国城镇化发展,并以此制定政策,不能满足需求。 ③城镇化是一种现象,不是人类社会的发展目标,实现城市及区域的永续和谐发展是重点。 60%以上,官方预测为70%(8月27日发布的《2013中国人类发展报告》预测,到2030年,中国将新增3.1亿城市居民,城镇化水平将达到70%。届时,中国城市人口总数将超过10亿。),进入城市化的稳定阶段。 4.城市化有哪些基本规律?城市化发展与全球气候变化有哪些关系? 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②产业结构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变。③农业人口剩余推动城市化发展。 ①城市用地增加,农业用地、森林、湿地等非城市用地减少。 ②城市化耗费大量煤、石油等非天然能源,造成环境污染。 ③城市化同时促进科技发展,产生电池、塑料、建筑垃圾等人造污染物。 第二章 1.中国古代的城市格局反映了哪些重要的城市规划思想?

城市规划原理重点复习资料模拟练习题答案(四)《第四版》上册

城市规划原理重点复习资料模拟练习题答案(四)《第四版》上册 一.选择题 1.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有着共同的( D ),两者应该是相互协调和衔接的关系。 A.规划对象和规划目标 B.除了在规划层次上有上下关系外,还有共同的规划对象和规划目标 C.有上下层次关系 D.除有上下层次关系,还有共同的规划对象。 2.城市性质是由城市的( D )决定的。 A.城市规模 B.城市主导产业 C.城市的职能 D.城市的主导职能 3.在进行城市用地规划布局时,通常把工业区按当地盛行风向布置于生活居住区的( B )。 A.上风向B.下风向C.夏季最小风频的下风向D边缘 4.城市用地的适用性评定主要分为( A )三大类。 A.一类用地、二类用地、三类用地 B.自然条件评定、建设条件评定、经济性评定 C.宏观区位、中观区位、微观区位 D.适于建设、不适建设、劣质用地 5.城市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 D )年。 A.5 B.10 C.15 D.20 6.下列( B )不属于城市规划纲要的内容。 A.论证城市发展的技术经济依据和发展条件 B.确定城市对外交通系统的结构和布局 C.拟定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D.论证城市在区域中的战略地位,原则确定市域的城镇布局 7.城市用地具有的属性为( C ) A.自然属性、社会属性、法律属性 B.自然属性、经济属性、法律属性 C.经济属性、自然属性、社会属性 D.自然属性、社会属性、承载性 8.在编制城市总体规划时,首先要做的是( C )。 A.确定城市人口规模 B.确定城市用地规模 C.确定城市性质 D.确定城市总体规划实施措施 9.城市总体布局的核心是( C )。 A.城市用地规模 B.工业用地 C.城市用地功能组织 D.居住用地 10.城市规划中的城市人口是指( C )。 A.市区、近郊区、远郊区和卫星城的非农业人口 B.市区、近郊区和远郊区的非农业人口 C.市区与近郊区的非农业人口 D.市区的非农业人口 11.城市人口可分为( B )。 A.劳动人口、非劳动人口B.基本人口、服务人口、被抚养人口 C.基本人口、服务人口D.基本人口、服务人口、劳动人口、被抚养人口12.城市用地布局中要贯彻留有余地,以下( B )对上述原则的理解是错的。 A.城市空间布局要加强适应性,使之在不同发展阶段和不同情况下相对合理

城市规划原理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重点复习资料模拟题答案(二)《第四版》下

城市规划原理重点复习资料模拟题答案(一)《第四版》下 15道名词解释+21道简答题+4道论述题 一.名词解释 1.道路宽度 只包括车行道与人行道宽度,不包括人行道外侧只沿街的城市绿化等用地宽度 2.城市生态规划 是生态规划再城市地区得到具体化,其与生态规划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3.生态适宜性 指土地生态适宜性,指由土地内在自然属性所决定的对特定用途的适宜或限制程度。 4.生态敏感性 是指生态系统对人类活动反应的敏感程度,用来反映产生生态失衡与生态环境问题的可能性大小。 5.城市环境规划 是城市政府为使城市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而对自身活动和环境所作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 6.城市开敞空间 开敞空间是指城市或者城市群中,在建筑实体之外存在的开敞空间体,是人与人、人与自然进行信息、物质、能量交流的重要场所。 7.七通一平 是指基本建设中前期工作的通道路、自来水通、电通、排水通、排洪通、电讯通、煤气管通及平整土地等的基础建设。 8.图底理论 从分析建筑实体和开发虚体之间的对比关系着手,试图通过对城市物质空间的组织加以分析,明确城市形态的空间结构和空间等级,确定城市的积极空间和消极空间。 9.《威尼斯宪章》 是保护文物建筑及历史地段的国际原则,是在国际宪章中较早提出保护历史古迹及环境完整性的文件。 10.历史文化街区 是指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历史建筑集中成片,能够较完整和真实地体现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并具有一定规模的区域,是历史文化名城特色与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 11.城市开发:是以城市土地利用为核心的一种经济活动,主要通过资金和劳动的投入, 形成与城市功能相适应的城市物质空间品质,实现一定的经济效益、社会利益或环 境效益的目标。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课后习题解答(供参考)

第一章 1.城市由哪些基本要素构成? 产业构成、人口数量、职能。(当然,还有一些非基本要素:市政和公共设施、人造和自然景观、建筑数量等) 2.工业前城市与工业城市各自的特征是什么? 工业前城市: 1城市规模小2依赖风力和水力天然能源 3以马车为主要交通工具 工业城市: 1 城市圈层式向外扩张 2 出现城市仓储用地 3 出现商务贸易活动区 4 火车、轮船成为城市对外运输的主要工具,汽车成为城市运输的主要工具 5 城市类型增加 3.中国城市化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什么?依你的推测,2030年中国城市化的水平将达到多少? 1 城市化进程分为三个阶段:起步、加速和稳定三个阶段,我国正处于加速发展阶段。 2 中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和环境条件存在巨大差异,以统一的标准衡量中国城镇化发展,并以此制定政策,不能满足需求。 3 城镇化是一种现象,不是人类社会的发展目标,实现城市及区域的永续和谐发展是重点。 60%以上,官方预测为70%(8月27日发布的《2013中国人类发展报告》预测,到2030年,中国将新增3.1亿城市居民,城镇化水平将达到70%。届时,中国城市人口总数将超过10亿。),进入城市化的稳定阶段。 4.城市化有哪些基本规律?城市化发展与全球气候变化有哪些关系? 1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 2 产业结构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变 3农业人口剩余推动城市化发展。 1 城市用地增加,农业用地、森林、湿地等非城市用地减少。 2 城市化耗费大量煤、石油等非天然能源,造成环境污染。 3 城市化同时促进科技发展,产生电池、塑料、建筑垃圾等人造污染物。 第二章 1.中国古代的城市格局反映了哪些重要的城市规划思想?

城市规划原理重点复习资料模拟练习题答案(二)《第四版》上册

城市规划原理重点复习资料模拟练习题答案(二)《第四版》上册 一.选择题 1.据考古发现,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城市出现在公元前(C)年左右。 A.1000 B.2000 C.3000 D.4000 2.封建社会时期,中国封建城市(B)人口达到100万,与西方的古罗马城相当。 A.唐洛阳B.唐长安C.明清西安D.元大都 3《周礼.考工记》体现的我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是(C)。 A.以管子为代表的自然至上理念 B.道家的“天人合一”理念 C.以儒家为代表的维护礼制,皇权至上的理念 D.以宋东京城为代表的崇尚商品经济和世俗生活的规划思想。 4.对我国古代城市规划建设产生重要影响的《考工记》写于(A)。 A.春秋B.西周C.秦D.汉 5.(B)城市冲破《周礼.考工记》的礼制约来建设城市。 A.唐长安B.宋东京C.魏邺城D.元大都 6.唐长安城主要特点以下描述错误的是(D)。 A.中轴线对称B.规整的方格路网C.集中的集市D.三套方城7.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城市格局为(D)。 A.以教堂为城市中心B.以广场、铜像和纪功柱为城市核心 C.构图严谨的广场街道D.以广场和公共建筑为城市核心 8.(C)在英国实现的工业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人类居住点的模式,城市化进程迅速推进。 A.16世纪B.17世纪C.18世纪D.19世纪 9.以下关于城市化的现象表现中,(C)是错误的。 A.人口职业改变B.产业结构改变 C.经济制度改变D.土地空间结构改变 10.美国城市地理学家将城市化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B)。 A.前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 B.起步阶段、加速阶段、稳定阶段 C.第一产业为主阶段、第二产业为主阶段、第三产业为主阶段 D.缓慢阶段、加速阶段、停滞阶段 11.世界上第一个完成城市化的国家是(A)。 A.英国B.法国C.美国D.德国 12.当城市化率进入到(B),就进入到了快速发展时期。 A.10% B.30% C.50% D.60% 13.下列哪项不是城市与乡村的主要区别?( D ) A.空间要素集聚的差异 B.生产力结构的差异 C.社会职能的差异 D.义务教育制度的差异 14.下列哪项不是城镇化的表现?( C ) A.城镇数量的增加与规模的扩大 B.城市生活方式向周边乡村区域的扩散 C.村镇环境整治 D.农民从事第二、第三产业

城市规划原理课后习题及答案(第四版)1-12章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课后习题解答第一章 1.城市由哪些基本要素构成?产业构成、人口数量、职能。 (当然,还有一些非基本要素: 市政和公共设施、人造和自然景观、建筑数量等) 2.工业前城市与工业城市各自的特征是什么?工业前城市: ①城市规模小②依赖风力和水力天然能源③以马车为主要交通工具工业城市: ①城市圈层式向外扩张②出现城市仓储用地③出现商务贸易活动区④火车、轮船成为城市对外运输的主要工具,汽车成为城市运输的主要工具⑤城市类型增加 3.中国城市化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什么?依你的推测,2030年中国城市化的水平将达到多少?①城市化进程分为三个阶段: 起步、加速和稳定三个阶段,我国正处于加速发展阶段。 ②中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和环境条件存在巨大差异,以统一的标准衡量中国城镇化发展,并以此制定政策,不能满足需求。 ③城镇化是一种现象,不是人类社会的发展目标,实现城市及区域的永续和谐发展是重点。 60%以上,官方预测为70%(8月27日发布的《2013中国人类发展报告》预测,到2030年,中国将新增 3.1亿城市居民,城镇化水平将达到70%。 届时,中国城市人口总数将超过10亿。 ),进入城市化的稳定阶段。

4.城市化有哪些基本规律?城市化发展与全球气候变化有哪些关系?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 ②产业结构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变。 ③农业人口剩余推动城市化发展。 ①城市用地增加,农业用地、森林、湿地等非城市用地减少。 ②城市化耗费大量煤、石油等非天然能源,造成环境污染。 ③城市化同时促进科技发展,产生电池、塑料、建筑垃圾等人造污染物。 第二章 1.中国古代的城市格局反映了哪些重要的城市规划思想?①整体观念和长远发展(《管子》提出功能分区)、(《商君书》提出从城乡关系、区域经济、交通布局考虑)②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和谐【道家】(战国时代,吴国国都阖闾城建设,伍子胥提出“相土尝水,象天法地”)、(秦统一中国,规划时,也提出“象天法地”,强调方位)、(三国时期,吴国国都选址金陵,“以石头山、长江险要为界,依托玄武湖防御”)③严格有序的城市等级制度: 中轴对称,道路分等级等【儒家】(周礼考工记,周王城建造,按封建等级)、(曹邺魏城、隋唐长安城、元大都皆是依据周王城而建) 2.你认为哪些古代经典城市的规划案例,对未来的城市发展仍然有重要意义?①曹魏邺城,采用功能分区布局。 ②隋初,长安城建设,强调建设时序。 ③元大都建设,结合政治、经济、文化及地形地貌特点----整体观念、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结合。 ④米列都城,采用希波丹姆模式,以方格网道路系统为骨架,以城市广场为中心。

城市规划原理 第四版前三章 课后习题

第一章城市与城市规划 一、城市有哪些基本要素构成? 答:产业构成、人口数量和职能。 二、工业前城市与工业城市各自的特征是什么? 答:近代的工业革命,是第二次产业革命,使城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工业前城市的特征是第一产业所占比例大,以第一产业为主,第二第三产业为辅。城镇化水平不高。而工业城市的特征是第二、三产业所占比例大,农业现代化,城镇发展水平高,人口聚集,环境受到污染,城市的格局变化是城市以圈层式向外扩张,人工能源及加工工业的集中造成城市的发展和城市规模的扩大,这是构成工业城市发展的模式。 三、中国城市化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什么?依你的预测,2030年中国城市化的水平将达到多少? 答案一:(来自百度文库某同学论文)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市化以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规模快速发展,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在当下中国,各地都在开展轰轰烈烈的城市化进程,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成绩巨大,问题也很多。我们没有建设、管理、发展现代化大城市的经验,还在初期阶段,中国城市化面对着多重的挑战。 首先,我国城市化进程正遭遇“半城市化”的困扰。“半城市化”概念,是指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过程中的一种不完整状态,其表现为,农民已经离开乡村到城市就业与生活,但他们在劳动报酬、子女教育、社会保障、住房等许多方面并不能与城市居民享有同等待遇,在城市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等政治权利,不能像市民一样体面地有尊严地生活。“农民工”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特有问题,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半城市化”的一个重要表现。当前中国的城市化,解决的仅仅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城市化,而非人的城市化。这种状况不解决,会极大地影响城市化进程并产生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能否解决农民工、农村人口向城市稳定的有序转移和定居落户,中国正处于农村人口向城市大规模纤细集中的高潮过程中。 其次,我们面对的是城市结构严重失衡。我们今天面对的房价问题,其实在很大程度上是中国过去十年进入21世纪后的前十年,我们大城市加速发展和二三线城市中小城镇发展差距不断拉大的结果。真正在过去几年房价反复异动的主要是沿海屈指可数的特大城市。坦率说不管房价,城市人口已经过载的。限制人口涌入恐怕是一个长期不可避免的政策。我们要让大多数人住在城里,又要防止人口过渡涌入,那么人口住哪?二三线城市、中小城镇。如果不能实现这个结构调整,我们永远用限购、限生孩子,限什么,都解决不了今天所面对的房价和其他一些困扰社会的一些重要问题。我们不希望把城镇化变成一种畸形的令人可笑的中小城市发展,我们希望有产业依托的,能够提供更多更充分就业能力的这样的中小城市。 第三,对环境保护的挑战。漫步在中国的大中城市街道,汽车的尾气、化工厂排放的气体等等,弥漫在空气中,行人掩鼻而走。燃煤排放的烟尘、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处理,以保护大气环境,但所排放的二氧化碳无法回收,排入大气后会造成温室效应。不仅仅是燃煤,城市大量的汽车、密集的人口、直接燃烧各种燃料也在排放二氧化碳。因此城市的空气污染和“热岛”效应日益严重。还有,现在各地正在大力推进的城市拆迁运动,政府很少或全然不考虑老建筑或新建筑对环境的协调或破环作用。这些在某种程度上,也加剧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书后习题解答_全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书后习题解答_全 如今,郑州以建设全国唯一的国家级航空经济综合实验区为契机,以国务院定位的国际航空物流中心、国际化陆港城市为目标,努力建设成为引领中原、服务全国、连通世界的国际化航空大都市。 郑州性格:古都风范,华夏文明的摇篮,二七大罢工策源地,交通枢纽,国家重点建设航空城市 1加大对郑州历史文化的宣传,保护现有文化遗产,建设历史文化旅游区,有规模的保护和开发。2在城市的建设中,更多的利用古典元素,同时与高科技相结合,塑造既古典而又现代的城市肌理。3在现有的新区和老城区的过渡区域,建造标志性的构筑物,来展示文化的传承,从古典到现代的发展。4加大对道路交通系统的完善及对外交通的合理布局,将过境交通逐步引向城市外围。5加大对航空发展的投入,健全郑州“腾飞”的性格。 第九章 1. 列举对城市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技术,阐述这些技术是如何影响城市发展的? 人类技术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手工技术阶段、工业技术阶段,信息技术阶段。 手工技术阶段:落后的手工技术与自然抗衡的能力较

弱,城市分布和发展和大程度上受自然条件的制约,城市大多选址在河川港湾地带和交通要道。城市规模有限,职能单一,市政和交通设施简单。 工业技术阶段:蒸汽机的发明,为生产力发展提供动力,使得城市不受或少受自然条件的制约。工业城市可以分布在原材料和产地丰富的地方。工业拜 托了对人力和畜力,水力的依赖,有了集聚的可能。机器技术时代的大工业生产,产生了大片工业区、仓库码头区、商业区等新的城市职能。 信息技术阶段:机动化交通改变了物质的流动速度,使得全球产业布局可以跨越遥远的距离配置;通信技术的进步改变了信息流动速度,更加降低了企业和各种资源在大区域甚至全球重新布局的成本。城市之间不能孤立在自身的地域中审视自身的发展,必须从更大的范围思索自身发展的动力所在。 2. 城市规划信息与技术对城市规划专业本身有哪些作用和影响? 地理信息系统:1描述功能,GIS有强大的空间模型建构能力,人口密度、土地使用,建筑质量、交通流量等属性,均可GIS产生专题地图,,当事物的属性发生变化时,局部修改,专题地图便可按原定的规则进行更新。使得城市规划中各项数据的简洁、方便、直观,大大减少了城市规划的工

城市规划原理 第四版第五章——城规原理 第四版 答案资料文档

第五章生态与环境 一、城市发展会带来哪些可能的生态压力?城市可以为生态系统贡献哪些有益要素? 答: 答案一: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会不断地向自然界索取。一方面掠夺式的从自然环境中获取资源,另一方面又将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排放到自然环境中去,加之不可再生资源的大规模消耗,导致了自然资源的渐趋枯竭和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完全对立起来。由于大量开采、大量运输、大量生产、大量消耗和大量废弃的资源消耗线性模式,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臭氧层损耗、酸雨蔓延等问题。 答案二:1.城市生态系统是人类起主导作用的人工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城市生态系统的生产者绿色植物的量很少;消费者主要是人类,而不是野生动物;分解者微生物的活动受到抑制,分解功能不强。 2.城市生态系统是物质和能量的流通量大、运转快、高度开放的生态系统。这种高度的开放性又导致它对其他生态系统具有高度的依赖性,同时会对其他生态系统产生强烈的干扰。 3.城市生态系统是不完整的生态系统。城市自我稳定性差,自然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弱,容易出现环境污染等问题。城市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简单,对环境污染的自动净化能力远不如自然生态系统。 4.城市生态系统的人为性、开放性和不完整性决定了他的脆弱性。由于城市生态系统需要从其他生态系统中输入大量的物质和能量,同时又将大量废物排放到其他生态系统中去,它就必然会对其他生态系统造成强大的冲击和干扰,最终影响到城市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有益要素: 1.城市生态系统特有的是非生物生产,它是指人类利用各种资源生产人类社会所需的各种事物,不仅包括衣食住行所需物质产品的生产,还包括各种艺术、文化、精神财富的创造。这是生物生产所不能完成的。 2.城市生态系统在能量流动和传播机制方面都较有优势。在能量来源方面,能量来源趋于多样化,有太阳能、地热能、原子能、潮汐能等多种类型;在能量传播机制方面,能量传递大多是通过生物体外的专门渠道完成的,例如输电线路、输油与供气的管网等。 3.城市作为以人类为主导的生态系统,其最突出的特点之一是各类信息汇集的焦点。城市是信息处理的重要基地,也是高水平信息处理人才汇集的重要场所。 二、观察你所在的校园,从城市生态系统的角度出发,你认为你所在校园的生态系统缺少了哪些要素?试用拓扑关系图表述该生态系统的运行过程。 答:答案略。

城市规划原理 第四版第十六章——城规原理 第四版 答案资料文档

第十六章城市生态与环境规划 一、城市生态功能区划的制定目的是什么?它对于城市发展具有怎样的意义? 答: 答案一:城市生态规划的基本工作是建立生态功能分区,为区域生态环境管理和生态资源配置提供一个地理空间上的框架,以实现以下目标:①明确各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管理的主要内容;②以生态敏感性评价为基础,建立切合实际的环境评价标准,以反应区域尺度上生态环境对人类活动影响的阈值或恢复能力;③根据生态功能区内人类活动的规律以及生态环境的演变过程和恢复技术的发展,预测区域内未来生态环境的演变趋势;④根据各生态功能区内的资源和环境特点,对工农业生产布局进行合理规划,使区域内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又不对生态环境造成很大影响,持续发挥区域生态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服务支持功能。 答案二:(来自网络版http://wenku.baidu./view/4d258d8ecc22bcd126ff0cd5.html)根据区域生态环境要素、生态环境敏感性与生态服务功能空间分异规律,将区域划分成不同生态功能区的过程。其目的是为制定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维护区域生态安全、以及资源合理利用与工农业生产布局、保育区域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并为环境管理部门和决策部门提供管理信息与管理手段。 对城市发展的意义:可以达到人与自然的环境和谐,城市与区域发展的同步化,城市经济、社会、生态的永续发展。 二、控制城市大气污染的策略和措施有哪些? 答: 大气污染控制方案应以永续发展战略思想为指导,发展循环经济、清洁生产以及生态建设,分别从宏观战略、中观管理、微观控制三个层次来确定。 宏观战略首先是调整城市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其次,从改变观念、革新技术以及建立相关机构等方面着手,加强清洁生产意识,提高清洁能源使用率,推进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从而减少大气环境污染。 中观管理主要是对本地经济格局、工业布局、景观格局等方面的调整优化,最终建立生态经济发展模式。 微观控制主要是加强大气环境污染的末端治理,特别是重点污染工业、企业的末端治理。 三、如何构建具有生态积极意义的城市绿地系统? 答: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目标通常是着眼于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统合,以城市发展定位和目标为依据,制定绿地空间布局和安排绿化建设的步骤。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主要任务包括以下方面: 1)根据城市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城市性质、发展目标、用地布局等要求,确定城市绿化建设的发展目标和规划指标; 2)研究城市地区和乡村地区的相互,结合城市自然地貌,统筹安排市域大环境绿化的空间布局; 3)确定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结构,合理确定各类城市绿地的总体关系; 4)统筹安排各类城市绿地,分别确定其位置、性质、范围和发展指标; 5)城市绿化树种规划;

城市规划原理课后答案

城市规划原理课后答案 城市规划原理课后答案 【篇一: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课后习题解答】 些基本要素构成? 产业构成、人口数量、职能。(当然,还有一些非基本要素:市政 和公共设施、人造和自然景观、建筑数量等) 2.工业前城市与工业城市各自的特征是什么? 工业前城市: 1城市规模小2依赖风力和水力天然能源3以马车为主要交通工具工业城市: 1 城市圈层式向外扩张 2 出现城市仓储用地 3 出现商务贸易活动区 4 火车、轮船成为城市对外运输的主要工具,汽车成为城市运输的主要工具 5 城市类型增加 3.中国城市化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什么?依你的推测,2030年中国城 市化的水平将达到多少? 1 城市化进程分为三个阶段:起步、加速和稳定三个阶段,我国正 处于加速发展阶段。2 中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和环境条件存在巨大差异,以统一的标准衡量中国城镇化发展,并以此 制定政策,不能满足需求。3 城镇化是一种现象,不是人类社会的 发展目标,实现城市及区域的永续和谐发展是重点。 60%以上,官方预测为70%(8月27日发布的《2013中国人类

发 展报告》预测,到2030年,中国将新增3.1亿城市居民,城镇化水 平将达到70%。届时,中国城市人口总数将超过10亿。),进入城市化的稳定阶段。 4.城市化有哪些基本规律?城市化发展与全球气候变化有哪些关系? 1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 2 产业结构由第一产业向第 二三产业转变 3农业人口剩余推动城市化发展。 1 城市用地增加,农业用地、森林、湿地等非城市用地减少。 2 城 市化耗费大量煤、石油等非天然能源,造成环境污染。3 城市化同 时促进科技发展,产生电池、塑料、建筑垃圾等人造污染物。 第二章 1.中国古代的城市格局反映了哪些重要的城市规划思想? 1 整体观念和长远发展(《管子》提出功能分区)、(《商君书》 提出从城乡关系、区域经济、交通布局考虑)2 人工环境和自然环 境和谐【道家】(战国时代,吴国国都阖闾城建设,伍子胥提出“相 土尝水,象天法地”)、(秦统一中国,规划时,也提出“象天法地”,强调方位)、(三国时期,吴国国都选址金陵,“以石头山、长江险 要为界,依托玄武湖防御”)3严格有序的城市等级制度:中轴对称,道路分等级等【儒家】(周礼考工记,周王城建造,按封建等级)、(曹邺魏城、隋唐长安城、元大都皆是依据周王城而建) 2.你认为哪些古代经典城市的规划案例,对未来的城市发展仍然有

完整版城规划原理课后习题及答案第四版12章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课后习题解答 第一章 1•城市由哪些基本要素构成? 产业构成、人口数量、职能。(当然,还有一些非基本要素:市政和公共设施、人造和自然景观、建筑数量等) 2.工业前城市与工业城市各|;|的特征是什么? 工业前城市: ①城市规模小②依赖风力和水力天然能源③以马车为主要交通工具 工业城市: ①城市圈层式向外扩张 ②出现城市仓储用地 ③岀现商务贸易活动区 ④火车、轮船成为城市对外运输的主要工具,汽车成为城市运输的主要工具 ⑤城市类型增加 3.中国城市化而临的主要挑战是什么?依你的推测,2030年中国城市化的水平将达到多少? ①城市化进程分为三个阶段:起步、加速和稳定三个阶段,我国正处于加速发展阶段。 ②中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和环境条件存在巨大差异,以统一的标准衡量中国城镇化发展,并以此制定政策,不能满足需求。 ③城镇化是一种现象,不是人类社会的发展目标,实现城市及区域的永续和谐发展是重点。60%以上,官方预测为70%(8月27日发布的《2013中国人类发展报告》预测,到2030年,中国将新增3.1亿城市居民,城镇化水平将达到70%o届时,中国城市人口总数将超过10亿。),进入城市化的稳定阶段。 4.城市化有哪些基本规律?城市化发展与全球气候变化有哪些关系? 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②产业结构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变。③农业人口剩余推动城市化发展。

①城市用地增加,农业用地、森林、湿地等非城市用地减少。 ②城市化耗费大量煤、石汕等非天然能源,造成环境污染。 ③城市化同时促进科技发展,产生电池、塑料、建筑垃圾等人造污染物。 第二章 1.中国古代的城市格局反映了哪些重要的城市规划思想? ①整体观念和长远发展(《管子》提出功能分区)、(《商君书》提出从城乡关系、区域经济、交通布局考虑) ②人工环境和〔I然环境和谐【道家】(战国时代,吴国国都阖间城建设,伍子胥提出“相土尝水,象天法地“)、(秦统一中国,规划时,也提岀“象天法地〃,强调方位)、(三国时期,吴国国都选址金陵,"以石头山、长江险要为界,依托玄武湖防御〃) ③严格有序的城市等级制度:中轴对称,道路分等级等【儒家】(周礼考工记,周王城建造,按封建等级)、(曹邺魏城、隋唐长安城、元大都皆是依据周王城而建) 2•你认为哪些古代经典城市的规划案例,对未来的城市发展仍然有重要意义? ①曹魏邺城採用功能分区布局。②隋初,长安城建设,强调建设时序。③元大都建设,结合政治、经济、文化及地形地貌特点…•整体观念、人工环境与口然环境相结合。④米列都城,采用希波丹姆模式,以方格网道路系统为骨架,以城市广场为中心。 3.你认为哪些城市规划理论深刻影响了城市的发展? 田园城市、卫星城镇、马丘比丘宪章、邻里单位和小区规划、有机疏散、理性主义、城市设计、社会学和新马克思主义、永续发展和全球化理论。 4.联想你所居住的城市中所存在的问题,思考这些问题是否与城市规划思想方法有关? 人口密度大、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建筑立面不协调、城市整体缺乏意象 ①规划思想由单向封闭转向复合开放(将反馈机制和半行机制的地位,提升到与规划相同的高度)。 ②规划思想由最终理想的静态转向过程导控的动态(城市规划不只是最终方案是否合理,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城市也能高效协调的运行,找至过程比目标更为重要)。 ③规划思想由刚性规划转向弹性规划(唯一的规划成果极难适应综合复杂的城市,弹性规划就是为城市提供优化的、可行的选择)。 ④规划思想由指令性转向引导性(也是一种过程导控论,强调各系统发挥自身的选择性,强调规划的引导控制作用,引导各系统正确发展)。

城市规划原理课后习题及答案(第四版)1-12章

城市规划原理课后习题及答案(第四版)1-12章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课后习题解答 第一章 1.城市由哪些基本要素构成? 产业构成、人口数量、职能。(当然,还有一些非基本要素:市政和公共设施、人造和自然景观、建筑数量等) 2.工业前城市与工业城市各自的特征是什么? 工业前城市: ①城市规模小②依赖风力和水力天然能源③以马车为主要交通工具 工业城市: ①城市圈层式向外扩张 ②出现城市仓储用地 ③出现商务贸易活动区 ④火车、轮船成为城市对外运输的主要工具,汽车成为城市运输的主要工具 ⑤城市类型增加 3.中国城市化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什么?依你的推测,2030年中国城市化的水平将达到多少? ①城市化进程分为三个阶段:起步、加速和稳定三个阶段,我国正处于加速发展阶段。 ②中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和环境条件存在巨大差异,以统一的标准衡量中国城镇化发展,并以此制定政策,不能满足需求。 ③城镇化是一种现象,不是人类社会的发展目标,实现城市及区域的永续和谐发展是重点。

60%以上,官方预测为70%(8月27日发布的《2013中国人类发展报告》预测,到2030年,中国将新增3.1亿城市居民,城镇化水平将达到70%。届时,中国城市人口总数将超过10亿。),进入城市化的稳定阶段。 4.城市化有哪些基本规律?城市化发展与全球气候变化有哪些关系? 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②产业结构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变。③农业人口剩余推动城市化发展。 ①城市用地增加,农业用地、森林、湿地等非城市用地减少。 ②城市化耗费大量煤、石油等非天然能源,造成环境污染。 ③城市化同时促进科技发展,产生电池、塑料、建筑垃圾等人造污染物。 第二章 1.中国古代的城市格局反映了哪些重要的城市规划思想? ①整体观念和长远发展(《管子》提出功能分区)、(《商君书》提出从城乡关系、区域经济、交通布局考虑) ②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和谐【道家】(战国时代,吴国国都阖闾城建设,伍子胥提出“相土尝水,象天法地”)、(秦统一中国,规划时,也提出“象天法地”,强调方位)、(三国时期,吴国国都选址金陵,“以石头山、长江险要为界,依托玄武湖防御”) ③严格有序的城市等级制度:中轴对称,道路分等级等【儒家】(周礼考工记,周王城建造,按封建等级)、(曹邺魏城、隋唐长安城、元大都皆是依据周王城而建) 2.你认为哪些古代经典城市的规划案例,对未来的城市发展仍然有重要意义? ①曹魏邺城,采用功能分区布局。②隋初,长安城建设,强调建设时序。③元大都建设,结合政治、经济、文化及地形地貌特点----整体观念、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结合。④米列都城,采用希波丹姆模式,以方格网道路系统为骨架,以城市广场为中心。 3.你认为哪些城市规划理论深刻影响了城市的发展? 田园城市、卫星城镇、马丘比丘宪章、邻里单位和小区规划、有机疏散、理性主义、城市设计、社会学和新马克思主义、永续发展和全球化理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