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中考专题复习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中考专题复习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中考专题复习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中考专题复习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中考专题复习试题及答案

专题突破一物质的除杂、检验与共存

1.掌握物质检验与鉴别的方法和原则:

(1)原则:优先选择最简单的方法、用最少的试剂和最明显的现象;先考虑物理方法,后考虑化学方法。

(2)方法:取样品→加试剂→观现象→得结论。

2.掌握常见离子、常见气体、几种特殊物质的检验与鉴别方法。

3.掌握物质提纯的原则:

(1)不增:除杂过程中,不能引入新杂质。

(2)不减:除杂过程中,不能减少被提纯物质,加入的除杂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

(3)易分离:经除杂反应后,杂质与被提纯物质易分离。

(4)复原:除杂结束前,要恢复被提纯物质原有的状态。

4.常握常见的分离与提纯的方法及适用范围。

5.掌握物质或离子共存的条件:

(1)物质共存的条件:物质之间不发生反应;

(2)离子共存的条件:在同一溶液中,离子之间不发生反应,即不生成沉淀、气体或水;常见的相互不能共存的离子对:①SO2-4+Ba2+===BaSO4↓;②Cl—+Ag+===AgCl↓;③H++OH—===H2O;④2H++CO2—3===H2O+CO2↑;⑤H++HCO—3===H2O+CO2↑等。

(3)离子共存的隐藏条件:①酸性溶液或溶液pH<7,说明溶液中存在H+;②碱性溶液或溶液pH>7,说明溶液中存在OH—;③无色溶液中不能有Cu2+(溶液呈蓝色)、Fe3+(溶液呈黄色)、Fe2+(溶液呈浅绿色)。

考点讲练

物质检验和鉴别

例1(2019湘西中考)下列鉴别或区分物质的方法不正确

...的是()

A.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

B.用灼烧法区分羊毛和合成纤维

C.用食醋鉴别纯碱和食盐

D.通过观察颜色区分黄铜和黄金

【解析】鉴别硬水和软水可滴入等量的肥皂水振荡,产生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的是硬水;羊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灼烧时会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合成纤维灼烧时无此气味;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能与食醋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而氯化钠与食醋不反应;黄铜与黄金均为黄色固体,无法通过颜色鉴别。

物质分离与除杂

例2(2019南京中考)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拟定的实验方案不可行的是()

A.N2气体(O2)——通过灼热的铜网

B.木炭粉(CuO)——在空气中灼烧

C.KCl固体(MnO2)——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D.FeCl2溶液(CuCl2)——加入过量的铁粉,过滤

【解析】A.通过灼热的铜网时,氮气中混有的氧气转化为氧化铜固体而被除去;B.木炭有可燃性,在空气中灼烧时木炭粉会被除去;C.氯化钾可溶于水,二

氧化锰不溶于水,可类比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D.氯化亚铁溶液中混有氯化铜,要除去氯化铜,从离子角度看是要除去溶液中的铜离子,根据铁和铜的金属活动性差异,可知加入足量的铁后可除去铜离子,同时铁转化为亚铁离子,充分反应后,过滤可将过量的铁和反应生成的铜除去,即可得到纯净的氯化亚铁溶液。

物质共存及离子共存

例3下列各组离子在水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Cu2+、Na+、Cl-、OH-

B.H+、K+、NO-3、SO2-4

C.Na+、NH+4、NO-3、OH-

D.Ag+、Ba2+、NO-3、Cl-

【解析】离子共存的条件是离子结合不形成沉淀、气体或水。Cu2+与OH-形成蓝色沉淀,不能共存;NH+4和OH-结合形成NH3·H2O,不能共存;Ag+和Cl-形成白色沉淀,不能共存。

当堂小练

.下列各组溶液,不用其他试剂就能依次鉴别出来的是(B)

A.CuSO4、NaOH、KNO3、NaCl

B.K2CO3、NaOH、稀HCl、BaCl2

C.AgNO3、KOH、稀HCl、NaCl

D.稀HCl、Na2CO3、稀H2SO4、Na2SO4

2.(2019哈尔滨中考)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和操作方法都正确的是(D)

3.(2019泰州中考)下列有关物质的检验、鉴别以及分离、提纯的做法,正确的是(B)

A.检验食品中是否含有淀粉:用碘化钾溶液

B.鉴别K2SO4和(NH4)2SO4两种固体:加熟石灰研磨

C.除去CaCO3固体中的少量Na2CO3:加人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

D.分离Fe和CuSO4固体混合物:加人足量的水溶解,过滤

4.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操作方法,正确的是(D)

5.(2019宿迁中考)下列有关物质的检验、鉴别、分离、除杂的实验方案正确的是(D)

6.(2019乐山中考)下列实验方案合理可行的是(C)

7.(2019荆门中考)在pH=2的无色溶液中,下列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B)

A.Ba2+、HCO-3、SO2-4

B.Ag+、Mg2+、NO-3

C.K+、OH-、CO2-3

D.NH+4、Fe2+、Cl-

8.(2019梧州中考)为除去粗盐中的泥沙、Ca2+、Mg2+、SO2-4等杂质,可将粗盐溶于水,再进行下列五步操作:①过滤;②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③加适量盐酸;④加过量的碳酸钠溶液;⑤加过量的氯化钡溶液。正确的操作顺序是(C)

A.④⑤②①③

B.②④⑤①③

C.②⑤④①③

D.⑤②④③①

9.下列离子在水中能大量共存,并形成无色溶液的是(B)

A.Fe3+、Na+、NO-3、Cl-

B.K+、Na+、Al3+、SO2-4

C.H+、K+、SO2-4、OH-

D.Mg2+、NO-3、OH-、Cl-

10.下列实验方法一定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D)

11.(2019遵义中考)下列各组离子能够在指定溶液中大量共存的一组是(A)

A.在氯化钠溶液中:Zn2+、SO2-4

B.在稀盐酸中:Ag+、NO-3

C.在硫酸钾溶液中:Ba2+、Cl-

D.在硝酸铵溶液中:K+、OH-

12.(2019鄂州中考)下列各组物质在水中能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的是(D)

A.NH4Cl、K2CO3、NaOH、Na2SO4

B.MgSO4、NaCl、Ba(NO3)2、FeCl3

C.KOH、Na2SO4、HCl、NaHCO3

D.HCl、NaNO3、K2SO4、NH4Cl

专题突破二化学图象与图示

化学图象能清晰明了地反映一个变量和另一个变量的关系,呈现一个变量随另一个变量的变化规律。解题时要理解图象的“一线、两轴、三点、四折线”。

(1)一线:明白曲线是一条表示什么变化关系的曲线,如:pH随某某变化的曲线。

(2)两轴:观察横、纵轴所表示的量(即:含义),曲线主要体现出纵轴随横轴变化而变化的规律,用相应知

识点分析二者存在的内在联系。

(3)三点:①起点:重点关注起点是否应该从原点开始,未从原点开始时,要分析其原因;②拐点:关注其表示的含义,如:标志着化学反应的停止等;③终点:关注某物质过量时,是否还影响纵坐标变化,落脚于反应后的成分分析。

(4)四折线:关注曲线趋势和含义。如:上升趋势、下降趋势、平台段。

考点讲练

溶解度曲线

例1(2019益阳中考)X、Y、Z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T2℃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后,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Y>X>Z

B.Y的溶解度为50 g

C.降低温度可使Z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D.T2℃时,50 gH2O与50 gX混合,可得到100 gX的饱和溶液

【解答】将T2℃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后,Y的溶解度大于X,Z的质量分数不变,所以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Y>X>Z;物质的溶解度与温度有关,不指明温度谈溶解度没有意义;Z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降低温度不能使Z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T2℃时,50 gH2O与50 gX混合,可得到饱和溶液的质量=50 g+25 g=75 g。

微观模型示意图

例2下图是四种物质a、b、c、d在化学反应过程中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生成物中c与d的分子个数比为1∶2

B.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C.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改变

D.物质c可能是一氧化碳

【解析】由于该示意图表示化学反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判断B、C项均不正确;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可确定中包含1个乙原子和2个丙原子,即中只有一个分子,进而判断A项正确;由上可知一个c分子由三个原子构成,而一个一氧化碳分子由两个原子构成,所以D项错误。

化学图象

例3(2019江西中考)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钙溶液

B.向等质量的铝、锌中加入足量的等浓度的稀盐酸

C.完全分解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

D.一定量的镁在过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

【解析】根据溶液酸碱性与pH的关系,抓住往稀硫酸中加氢氧化钙溶液,在没有氢氧化钙溶液前是稀硫酸,显酸性,A项错误。B中横坐标是稀盐酸的质量,抓住等量的HCl参加反应,生成等质量的氢气,可判断B项不正确。或根据等质量的铝、锌完全反应,铝反应产生氢气多,消耗的盐酸多,也可判断B项不正确。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分解中起催化作用,抓住催化剂的概念可判断C项不正确;对D项抓住如下三点进行分析:一是镁与氧气反应时,消耗镁的质量比氧气多;二是氧气过量,镁完全反应;三是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判断生成氧化镁的质量,由此可知D项正确。

当堂小练

1.(2019梧州中考)a、b、c三种不含结晶水的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

B.将a 的溶液由t 2℃降温到t 1℃,一定有晶体析出

C.t 2℃时,50 g 的a 溶于50 g 水,溶液的质量分数为50%

D.c 的饱和溶液由t 2℃降温到t 1℃,溶液的质量分数不变

,(第1题图))

,(第2题图))

2.(2019哈尔滨中考)分析如图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 ) A.t 2℃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 g

B.硝酸钾中含有少量氯化钠时,可以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硝酸钾

C.将t 2℃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 1℃,一定会析出(110-a ) g 晶体

D.t 2℃时,等质量的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硝酸钾的质量一定比含氯化钠的质量大 3.(2019邵阳中考)“”和“”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可能表示氧化物的是(D )

4.(2019孝感中考)在点燃条件下,甲与一定量的乙反应生成丙和丁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

A.该反应前后,硫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B.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 2S +O 2=====点燃

S +H 2O

C.若在该反应中继续通入足量的乙,则乙与丙可进一步反应

D.反应中,甲与丁两种物质的质量之比随乙物质的质量变化而改变 5.(2019安顺中考改编)下列图象不能正确....

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D )

A.常温下向装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逐渐加水

B.向装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混合溶液的烧杯中滴加稀硫酸

C.向装有等质量锌、铁的两只烧杯中分别加足量等浓度的稀盐酸

D.向装有硝酸铜和硝酸银混合溶液的烧杯中逐渐加入金属锌 6.(2019娄底中考)下列各图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D )

A.图1,电解水

B.图2,加热碳和氧化铜的混合物

C.图3,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分别制取氧气

D.图4,向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钙溶液

7.(2019北部湾中考)下列四个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D)

A.在密闭容器中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B.常温下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C.在一定量的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锌粉至过量

D.向等质量的氧化镁、氢氧化镁固体中,分别加入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至过量

专题突破三物质的转化与推断

1.标出信息。从题干、框图中标出有用的核心信息。

2.找突破口。以题给信息和特征线索为解题突破口。突破口有物质的特征颜色、特殊用途、特殊状态、特征反应及条件,物质的分类、俗称及主要成分,化学之最等。

3.确定物质。结合框图,利用突破口,先确定一种或若干种物质,然后顺藤摸瓜确定其他物质。若涉及几种可能,可通过假设、求证进行确定。对题干已给物质型的推断题,先将能反应的物质间用线连起来,再通过比较参加反应的最多和最少进行推断。

4.代入检查。将推断结果,代入框图,检查是否符合题目要求。但也有些推断题中会出现对某种物质只能判断其类别,无法确定具体的物质。

5.准确答题。正确推断出物质后,针对试题设问,准确回答相关问题。

考点讲练

选择型推断

例1(2019深圳中考)关系图中“—”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的转化方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①放出热量

B.反应②所得溶液可呈中性

C.反应③可得NaOH

D.不能将图中稀盐酸换为稀H2SO4

【解析】反应①是氧化钙与水反应,放出热量,A项正确。反应②是稀盐酸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可能恰好完全反应,此时所得溶液呈中性,B项正确。反应③是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的反应,所得溶液呈碱性,C项正确。硫酸能与氧化钙、碳酸钠、氢氧化钙反应,因此能将图中稀盐酸换为稀H2SO4,D项错误。

框图型推断

例2(2019通辽中考)思维导图是激发大脑潜能,练就科学思维的有效方法。A~D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四种物质,A中含有三种元素,可用于金属除锈,B难溶于水,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表示两种物质之间可以相互反应,“→”表示一种物质可生成另一种物质。

分析推理,回答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B:。

(2)用A除铁锈的化学方程式:。

(3)C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A中含有三种元素,用于金属除锈,故A是硫酸;硫酸能转化生成B,B 难溶于水,故B是硫酸钡;C能与水反应,能转化生成D,故C可能是二氧化碳,D可能是氢氧化钙,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氢氧化钙能与硫酸反应,代入框图,推断合理。

元素型推断

例3(2018宜宾中考)A、B、C、D、E五种元素的原子序数均小于18,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A2是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B是有机物中必含元素;C2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D的原子序数为11;EC2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依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B的元素符号:;EC2的水溶液呈(选填“中”“酸”或“碱”)性。

(2)D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一个D+和一个C2-的质子数之差等于。

(3)A和C形成微粒比1∶1的化合物,其化学式为,该化合物中A的化合价是。

(4)B和E可形成BE2,BE2与足量的C2在点燃的条件下充分反应生成EC2和BC2两种物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A2是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故是氢气,A是H;B是有机物中必含元素,故是碳元素;C2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是氧气,C是O;D的原子序数为11,故是钠;EC2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故是二氧化硫,E是S,据此代入题中解答。

当堂小练

1.(2019泰安中考)A~G都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可用于金属表面除锈,F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D、E 组成元素相同,B、C常温下为气体。图中“—”表示能相互反应,“→”表示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

A.E→F是一个放热反应

B.D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

C.若G为一种盐,则A不可能与G发生反应

D.B→E和C→E的反应类型可能不相同

2.(2019宜宾中考)X、Y、Z、W、Q、R为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分别由H、C、O和Cu四种元素中的一种或两种组成。X能与Y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W、Q。X是一种黑色固体,溶于硫酸后所得溶液呈蓝色。Q是一种最常用的溶剂,Y、R均是还原性的非金属单质。Z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中毒。回答下列问题:

(1)X的化学式为CuO。

(2)W的用途制作导线(填一种)。

(3)上述六种物质中可用作燃料的是CO、H2、C(填化学式);其中H2的燃烧产物无污染,被认为是理想的清洁能源。

(4)Q与R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上述物质中的CO(填化学式)和Y。

3.(2019安顺中考)A 、B 、C 、D 、E 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物质,其中A 是钠盐,且A 、D 都由三种元素组成,E 是红棕色固体,且与B 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有黑色粉末生成,C 的固体可用于人工降雨。图中“—”表示两端物质间能发生反应,“→”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Na 2CO 3;CCO 2。

(2)反应①属于复分解(填基本反应类型)反应,B 物质与E 物质反应过程中,B 物质具有还原性(填“氧化性”或“还原性”)。

(3)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2Fe 2O 3+3C=====高温

4Fe +3CO 2↑(写出一个即可)。

4.(2019毕节中考)下列A ~H 都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已知A 是沼气、可燃冰的重要成分,F 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A 的化学式为CH 4,G 俗称是纯碱。

(2)大气中D 的含量过高会产生温室效应,从而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3)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CaO +H 2O===Ca (OH )2,该反应过程中放出(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4)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Na 2CO 3+Ca (OH )2===CaCO 3↓+2NaOH ,其基本反应类型为复分解反应。 5.(2019达州中考)已知A 、B 、C 、D 、E 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物质。它们分别由C 、H 、O 中的一种或几种元素组成,通常状况下A 、B 、C 为气体,D 、E 为液体(“—”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相连物质能向箭头所指一方转化)。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省略。请回答下列问题:

(1)B 物质的化学式为CO 。

(2)A 物质的用途:灭火(其他合理都可)(答一点即可)。 (3)请写出E →C +D 的化学方程式:2H 2O 2=====MnO 2

2H 2O +O 2↑。 (4)D 生成C 属于分解(填基本反应类型)反应。

6.(2019江西中考)“复兴号”化学动车组五节车厢A ~E 分别代表初中化学教材中五种常见物质,如图所示。

“→”表示相邻车厢的物质间转化关系(所涉及反应均为初中常见的化学反应)。其中A是用于医疗急救的气体,

B是黑色固体,D、E是显碱性的不同类别物质,且D广泛用于玻璃和洗涤剂生产。

(1)A的化学式为O2。

(2)D→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Na2CO3===CaCO3↓+2NaOH。

(3)图中转化关系中一定没有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

(4)只有能与门两边的“车厢”都反应的“旅客”才可从此门上车,则“旅客”盐酸可以从④(填序号)顺

利上车。

①门1②门2③门3④门4

专题突破四气体的制取及净化

1.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

(1)反应原理和药品的选择;

(2)制取和收集装置的选择;

(3)干燥和净化装置的选择;

(4)尾气处理装置和方法;

(5)装置气密性的检查。

2.解题策略:解答这类题的关键在于掌握制取气体的反应原理和流程,明白各装置的作用,清楚题目的设问意图,是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还是反应类型,是写名称还是符号等,然后准确作答。

考点讲练

常见气体的制取

例1(2019贵港中考)请结合A、B、C、D、E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装置中仪器的名称:a;b。

(2)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CO2的化学方程为。

(3)进行CO2性质实验时,观察到B中无明显现象,C中试液变红色,D中充有某气体的超薄气球由烧杯底部往上升,最后悬浮于烧杯中。B中无明显现象的原因是,D中气球充入的气体可能

是(填序号)。

A.H2

B.O2

C.NH3

D.SO2

(4)图E中四种方法都可以得到氧气,在初中化学实验室中,更符合环保、节能、安全要求的方法是(填数字序号)。

【解析】(1)锥形瓶是常用的反应容器,长颈漏斗方便加液体药品。(2)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3)B中无明显现象的原因是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氯化氢气体;D中气球充入的气体密度比CO2的小,气球才可以悬浮于烧杯中,因此可能是氢气、氧气、氨气。(4)制取方法包括加热和不需加热两种,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如果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不节能。由空气液化分离出氧气是工业制取O2的方法,不适合实验室制取。

常见气体的性质、检验、干燥和净化

例2(2019广州中考)如图1是实验室制取CO2及进行性质实验的部分装置。

(1)CaCO3固体与稀盐酸反应生成CO2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

(2)检验装置气密性,按图连接装置,先,再加水至A下端形成一段水柱,静置,若观察到,说明气密性良好。

(3)加入药品。添加块状CaCO3固体时,为避免打破锥形瓶,应将锥形瓶,再放入固体。添加盐酸时,将稀盐酸从(填仪器A的名称)倒入锥形瓶至。

(4)如图2所示,向放置有燃着的蜡烛的烧杯中倒入CO2,观察到的现象是。

【解析】本题考查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包括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二氧化碳的性质和药品的取用等。(1)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2)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按图连接装置,先夹紧弹簧夹,再加水至A 下端形成一段水柱,静置,若观察到长颈漏斗内水柱不下降,说明气密性良好。(3)添加块状CaCO3固体时,为避免打破锥形瓶,应将锥形瓶横放,再放入固体;添加盐酸时,将稀盐酸从长颈漏斗倒入锥形瓶至浸没长颈漏斗下端口。(4)由于CO2密度比空气大,会先沉入烧杯底部,然后从底部隔板的空隙逸至左边,由于CO2不支持燃烧

也不能燃烧,所以向放置有燃着的蜡烛的烧杯中倒入CO 2,观察到蜡烛熄灭。

当堂小练

1.(2019海南中考)实验室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制取氢气并测量生成氢气的体积。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D )

A.仪器a 的名称为长颈漏斗

B.烧瓶中的物质一定是锌与稀硫酸

C.该收集方法为向下排空气法

D.该装置还可用于制取氧气

2.(2019铜仁中考)现有下列实验装置,请根据学过的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1)写出实验仪器a 的名称:玻璃棒。

(2)水是生命之源,自然界中的水都不是纯水,通过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方法可净化水,实验室和医疗上用的纯水,通常采用蒸馏方法制取。

(3)CO 2用途较广,装置B 可用于制取CO 2。写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CaCO 3+2HCl===CaCl 2

+CO 2↑+H 2O ,实验室检验CO 2气体的化学方程式:CO 2+Ca (OH )2===CaCO 3↓+H 2O 。

(4)B 装置还可用于制取O 2、H 2等气体,写出实验室选择此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2H 2O 2=====MnO 2

2H 2O +O 2↑;如要收集较纯净的氢气可选用E 装置。

(5)写出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3Fe +2O 2=====点燃

Fe 3O 4。

3.(2019潍坊中考)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请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完成有关问题:

(1)写出B 中标号①仪器的名称:锥形瓶,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发生装置可选择A (填字母),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KMnO 4=====Δ

K 2MnO 4+MnO 2+O 2↑,该装置有一处不足之处是试管内导管口没有棉花团。

(2)用装置F 收集一瓶O 2,验满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b (填“a ”或“b ”)处。

(3)将装置G 倾斜使两种药品混合,即可制得气体。下列制取气体的方法可选用装置G 的是AC 。 A.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B.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

C.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反应制取氧气

D.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制取甲烷

(4)实验室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气(已知:氨气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则实验室制取氨气可选用的实验装置组合为BD (填序号)。

A.A 和D

B.A 和E

C.B 和E

D.A 和F

(5)如图H 所示,由“①处的白磷不燃烧、②处的白磷燃烧”的现象,说明可燃物燃烧需满足的条件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6)I 图是铁生锈条件的探究,一周后试管①、②中铁钉无明显变化,另一铁钉生锈,说明铁锈蚀的过程,实际上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

4.(2019娄底中考)如图是实验室气体制取、净化、干燥常用装置图,请根据所给装置图回答问题:

(1)请写出图中标号①的仪器名称:酒精灯。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选取的发生装置为B (填字母代号),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KMnO 4=====Δ

K 2MnO 4+MnO 2+O 2↑,若用D 装置收集氧气,验满方法是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已经收集满。

(3)小聪同学在检验二氧化碳时,发现澄清石灰水始终不变浑浊,查找原因得知,制取二氧化碳时所用盐酸浓度过大。为除去二氧化碳中混入的氯化氢气体和水蒸气,得到纯净、干燥的二氧化碳,小聪设计了除杂实验。已知:Na 2CO 3+H 2O +CO 2===2NaHCO 3。请你完成装置连接:A →H →F →D 。

专题突破五 化学工艺流程

1.阅读题干和流程图,提取信息,明确工艺目的。提取的信息中包括原材料、目标产物、工艺流程设计思路等。

2.分析流程图,理解反应原理、理解操作。工艺流程一般包括三部分:三线(进线、出线、循环线)、核心反应和图给文字信息(如主要原料、产物及反应条件等),读图时首先关注图中反应物与目标产物,其次是图中箭头指向、每一步物质的变化、每一个反应的提示及文字说明等,在此基础上明确核心反应,找到解题的线索。

3.前后关联,规范答题。一般来说,题中设置的问题可在流程中或通过分析流程找到答案,甚至有些问题的答案在前面或后面的问题中会有提示,解题时需“瞻前顾后”。

4.流程图中涉及的操作主要是过滤,其次是煅烧、溶解、蒸发。粉碎(或研磨)的目的是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

触面积;加入过量试剂的目的是将原物质中的杂质完全反应。

5.判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时,可根据涉及物质及图示中显示的箭头方向寻找,一般为辅助试剂、母液,一定不会是目标产物和杂质。

6.书写化学方程式时,可通过比较每一步中进料成分与出去物质成分,再结合题给信息确定反应物、生成物,若不满足质量守恒定律,在溶液中进行的反应需考虑可能有水参加或生成,在空气中煅烧需考虑有氧气参加反应。

考点讲练

回收利用型

例1(2018宜宾中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废旧干电池中有锌皮、铜帽(含金属Cu和Zn)、石墨、MnO2、NH4Cl等,若将生活中废旧干电池随意丢弃会造成水和土壤污染,因此将废旧干电池进行回收利用尤为重要。如图是回收废旧干电池成分的主要流程图(部分物质已略去)。

已知:2Cu+O2+2H2SO4===2CuSO4+2H2O。回答下列问题:

(1)从设备Ⅰ中回收得到的非金属单质是(填物质名称)。

(2)取少量回收得到的NH4Cl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现象是。

(3)流程中B溶液的溶质有H2SO4、和。

(4)写出设备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解析】题目为废弃物回收流程题。从题干可知其目的是从废旧干电池中回收有用物质。从流程图中可知从废旧干电池中获得了石墨、二氧化锰、高纯度铜、硫酸锌溶液。(1)考查了物质分类:什么是非金属单质,从设备Ⅰ中回收到的有石墨、二氧化锰、氯化铵溶液,符合题意的是石墨。(2)考查了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和发生可能产生的现象,因发生反应NH4Cl+AgNO3===AgCl↓+NH4NO3,故产生了白色沉淀。(3)考查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成分,就得弄清设备Ⅱ中发生了哪些反应,注意哪些物质过量了。分析可知发生的反应有:O2+2Cu+2H2SO4===2CuSO4+2H2O、Zn+H2SO4===ZnSO4+H2↑,故反应后的溶质有CuSO4、ZnSO4和过量的H2SO4。(4)设备Ⅲ中发生了置换反应,反应方程式为Zn+CuSO4===ZnSO4+Cu,因B溶液中还有过量稀H2SO4,所以还发生了反应Zn+H2SO4===ZnSO4+H2↑。

初中化学中考复习策略

化学 一、明确中考的主要要求 二、把握中考复习的主要环节 三、中考化学试卷的解答要领 四、中考化学冲刺阶段注重整理和思考

中考复习策略 中考渐近,做好最后阶段的化学复习,对巩固学习成果、提高学习成绩,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的情绪都难免焦灼与忐忑,都在想着各科的“法子”,寻找着各科的“捷径”,以便能考出一个理想的成绩。各学科复习的基本方法都大致相同,但又存在着各自的特点,各有“巧妙”不同。现就初中化学如何进行考前复习提几点建议,供同学们参考。 一、明确中考的主要要求 明确要求就是要看准方向,关注中考化学考试说明变化,把握复习的深度难度,增强复习的效率。2012年的考试说明与2011年的考试说明相比,考试性质、考试方式、试卷结构、以及考试内容要求,基本上都没有变化。从中我们体会到以下三点: 1. 扎实的化学基础知识是中考要求的“支撑点”。 中考试卷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属于水平考试,因此,必然具有明显的基础性。基础题一般占60%左右,许多稳定的考点带有明显的基础性。 2. 领会层次要求是提高复习效率的“着力点”。 《课标》是教师教学的根本依据,也是同学们中考复习的基础依据。《考试说明》中每一章的“知识能力要求”已将其进一步明确,它实际上就是每个知识点应该达到的“程度”。 3. 适应发展是决定中考复习质量的“关键点”。 中考试题既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同时又具有一定的发展性。某些考点将随着当年考试要求的变化作相应的调整。如:基本概念的死记硬背进一步淡化;化学计算在降低计算难度的同时对思维能力的要求

逐步提高。所以指导我们的中考复习方向,学生的知识要灵活掌握、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要结合生活实践经验来回答问题。 二、把握中考复习的主要环节 1. 过好教材关 教材是我们平时学习的工具也是中考命题的依据,不论试题的情景如何新颖,答题的知识点基本上都来源于教材,而不可能超出教材的知识水平去编写一些偏题怪题,所以,一定要通读教材,认真思考,按中考考试说明的要求认真落实,并尽量查找自己对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理解上的漏洞。历届毕业生的成功经验表明,在复习中根据自己的弱点和盲点有针对性地阅读课本,是总复习中的重要的一环。初中化学知识点零散,复习时化学基础知识要“细”、“实”、“到位” ,粗糙就是“空”、不实等于“零”。教材中的基础知识掌握得好,中考就可以得高分。要明确各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形成了知识的系统化,更主要的就是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要强迫学生们回归教材。通过这样的复习使初中化学知识系统化、结构化、并在教材基础上进行适当拓宽和加深,再配以适当的习题加深知识的巩固。题中空白填写完后,需要学生加深理解和记忆。学生具有扎实的掌握基础知识,因为这是决战中考的武器,必须磨光擦亮,才能取得中考的胜利。 四类知识复习好 (1)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复习方法:咬文嚼字抓关键、分析比较辨异同、分类归纳成网络。注意对教材中所有的概念做到心中有数,并且分类掌握。通过分析、对比,把握容易混淆的概念之间的本质区别和内在联系。化学用语掌握,对一些现象的解释及问题的解决归结到最后,要能用准确的化学用语表达出来,而且能规范地书写。因此,能熟练、正确、规范地书写元素符号、离子符号、价标符号、化学式、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专题复习知识点填空

九年级化学专题复习 专题一物质的性质、用途、变化 及分类 一、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1.物质的性质包括性质和性质。 2.物理的性质是指通过眼、鼻等感官可以感知或者用仪器可测出的物质的表面性质,它包括颜色、、气味、熔点、、硬度、、溶解性等方面。 3.化学性质则是指物质的内在性质,它肉眼无法感知,只有通过发生化学变化才能体现出来,它包括可燃性、、氧化性、酸性、性等。 4.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二、物质的变化及其分类: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 (1)从定义上区别:物理变化后没有生成,如将纸撕成纸条、蜡烛熔化、冰融化成水、石油的蒸馏分离等;但化学变化则有生成,如米饭烧焦变黑有糊味、木柴燃烧、火药爆炸等。所谓新物质是指与原物质的组成或结构不同的物质。 (2)从反应现象上区别:

化学变化过程中常伴随着发光、、变色、放出、生成等现象。但不能以此作为判断依据,有些物理变化也有这些现象!如就不是化学变化,所以判断时还需综合其他因素作出判断。 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联系 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有变化,如分析蜡烛燃烧这一变化:火柴靠近蜡烛芯时,烛芯处变软、熔化、燃烧、发光发热、有黑烟。在此过程中,蜡烛变软、熔化是变化,燃烧是变化,发光发热是伴随的现象。 3、化学变化的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1)化合反应(合)通式:A+B=AB 例: (2)分解反应(分)通式:AB=A+B 例: (3)置换反应:(换)通式:AB+C=CB+A 例: 注意:CO+CuO CO2+Cu不是置换反应,它不符合定义中“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这一句,该

反应的反应物由组成。 (4)复分解反应:(互换成份)通式:AB+CD=AD+CB 4 注意:反应:CaCO3+2HCl CaCl2+H2O+CO2↑从表面来看不是复分解反应,究其本质,仍属复分解反应:CaCO3+2HCl CaCl2+H2CO3 专题二化学用语及化学量 一、元素符号 1、元素符号含义: ①表示一种 ②表示该元素的一个 2、元素符号周围数字的意义: 如:2O:表示O2:表示氧气分子,表示 O :表示O2-:表示氧离子, 表示 3、常见的离子: 阳离子:K+ 、Ca2+、Na+ 、Mg2+、Zn2+、Al3+、Fe3+(铁离子) 、 Fe2+(亚铁离子)、Ag+、H+、NH 4(铵根离子)等。 阴离子:Cl-、O2-、S2-、SO42-、NO3-、CO32-、OH- 等。 -2

2014年九年级化学中考调研试卷及答案

2014年初中学生学业模拟考试 化学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仔细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并务必按照相关要求作答。 2.考试结束后,监考人员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Cl 35.5 Ca 40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 ....选项符合题意。) 1.海洋是重要的资源,利用海水可以得到许多产品。①海水“晒盐”;②海水“制碱”;③海水“淡化”;④从海水中提取镁。其中主要利用化学变化的是 A.全部B.①②④C.只有②D.只有②④ 2.“同呼吸,共奋斗”是2013年世界环境日的中国主题。大气中PM2.5(指大气中直径不超过2.5μm的颗粒物)的增多会导致灰霾天气,对人体健康和环境质量的影响较大。下列措施中不.利于PM2.5治理的是 A.加强建筑工地扬尘控制B.研发新能源汽车 C.禁止焚烧秸秆D.发展燃煤发电 3.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 碳酸饮料 B.纯牛奶 C.蒸馏水 D.食用醋 4.造成非吸烟者在公共场所吸食“二手烟”的主要原因是 A.分子很小B.分子在不断运动 C.分子之间有间隔D.分子间有相互作用 5.下列符号表示2个氧原子的是 A.2O B.2O2C.2O2-D.O2 6.农村有句谚语:“雷雨发庄稼”,这是由于在放电条件下,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化合生成了氮氧化物,氮氧化物再经过复杂的化学变化,最后生成了容易被农作物吸收的硝酸盐。雷

雨给庄稼施加了 A .氮肥 B .磷肥 C .钾肥 D .复合肥 7.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倾倒液体 B .点燃酒精灯 C .蒸发食盐水 D .加热液体 8.家庭用煤经过从“煤球”到“蜂窝煤”的变化,其目的是 A .增大可燃物的热值 B .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C .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D .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9.硅酸钠(Na 2SiO 3)可用作粘合剂和防火材料。硅酸钠中硅元素的化合 价为 A .+l B .+2 C .+3 D .+4 10.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A .利用洗洁精的乳化作用可以洗去餐具上的油污 B .明矾既能净水又能杀菌消毒 C .误食重金属盐,可立即服用蛋清或牛奶解毒 D .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但应注意膳食平衡 11.下列关于“物质——用途——性质”的说法,其中不正确... 的是 A .氧气——火箭发射——可燃性 B .干冰——制冷剂——升华吸热 C .氮气——食品防腐——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D .稀有气体——霓虹灯——通电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12.某同学为了区别氢氧化钠溶液和澄清石灰水,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四组实验方案,其中能达到目的的是 A. B. C. D. 盐酸 酚酞 石蕊

最新中考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中考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初中化学知识点全面总结(完整版) 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 (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 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 (3)检验产物 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 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 (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 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 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 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 (二)测容器--量筒 (1)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2)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3)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 (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中考专题复习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中考专题复习试题含答案 化学中考重点题型突破卷一 化学用语 (满分:102分) 一、选择题(本题12小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3分,共36分) 1.“染色”馒头中添加有铬酸铅(PbCrO 4),颜色为柠檬黄,会使人体致癌,已被卫生部明文禁用。已知铬元素(Cr)化合价为+6价,则铅元素的化合价为A A .+2 B .+4 C .+5 D .+7 2.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B A .水银-Ag B .锌离子-Zn 2+ C .二氧化氮-N 2O D .锰酸钾-KMnO 4 3.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B A .水的三态变化说明分子间具有间隙 B .原子不显电性是因为原子中质子数与中子数相等 C .五个二氧化硫分子可表示为5SO 2 D .Al 3+ 可表示一个铝离子带三个单位的正电荷 4.下列化学用语,说法正确的是C ①2N ②Mg 2 + ③ C +2 O ④H 2 ⑤ A .①表示两个氮分子 B .②与⑤均表示镁离子 C .③表示一氧化碳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2 D .④表示2个氢原子 5.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C A .2H 2O===2H 2↑+O 2↑ B .2Fe +6HCl===2FeCl 3+3H 2↑ C .2Cu +O 2=====△ 2CuO D .NH 4Cl +AgNO 3===AgCl +NH 4NO 3 6.甲和乙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丙和丁,结合微观示意图分析,下列结论正确的是C

A .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 g B .生成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2∶1 C .发生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22∶3 D .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变 7.下列有关叙述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所属基本反应类型都正确的是C A .拉瓦锡测得空气中氧气含量 Hg +O 2=====△ HgO 化合反应 B .甲烷燃烧 CH 4+2O 2=====点燃 CO 2+2H 2O 氧化反应 C .实验室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氢气 Zn +H 2SO 4===ZnSO 4+H 2↑ 置换反应 D .钟乳石的形成 CaHCO 3===CaCO 3↓+H 2O +CO 2↑ 分解反应 8.下列有关反应方程式正确,且反应前后有元素化合价升高和降低的是D A .铁和盐酸混合:2Fe +6HCl===2FeCl 3+3H 2↑ B .碳酸铵与硫酸反应:(NH 4)2CO 3+H 2SO 4===(NH 4)2SO 4+H 2O +CO 2↑ C .石英和纯碱高温:SiO 2+Na 2CO 3=====高温 Na 2SiO 3+CO 2↑ D .磁铁矿(Fe 3O 4)高温下通CO :Fe 3O 4+4CO=====高温 3Fe +4CO 2 9.下列化学用语与所表达的意义对应正确的是( D ) A .2N 2—2个氮原子 B .2H—2个氢元素 C .CO - 23—碳酸根离子

人教版初三化学下册专题复习

《专题复习——推断题》教学设计 东源县义合中学张雪连 物质的推断题是近几年河源市中考必考的题型之一。它是通过物质的转化关系,从已知的实验现象和特殊性质进行分析推理,从而确定物质的种类、组成或化学式的题目。这种题目具有考查的知识覆盖面广、信息量大、条件隐蔽、题型多变、综合性强、关系复杂、文图较多等特点,对学生的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是一种很好的考查。虽然试题的难度不是很大,我们也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一、教材内容及学情分析: 物质的推断题主要考查元素化合物知识。题型有:文字叙述型、框图型、化学方程式型。 学生经过九年级化学的初步学习,对化学知识与技能有了一个初步的、模糊的认识,但是缺少系统性的、整体性的知识脉络,综合应用的能力较弱,对稍复杂的化学问题往往感到无从下手,往往容易把简单问题复杂化,产生畏惧心理,对化学的进一步学习产生极大的阻力,为此,我们的复习就是要突破学生这种心理,让他们拥有打开化学世界的钥匙。 二、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引导学生采集每一道推断题的突破口(知识点),得出相应物质的名称和化学式,分析反应关系,根据物质的性质形成相关的知识网络,并在此基础上解答相关的问题,同时通过书写化学方程式来巩固物质间的反应关系。

2、过程和方法: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化学信息进行加工整理。提高审题、分析、判断等解题能力,运用所学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推断题的专题复习,保持和增强学生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保持其学习化学的兴趣。发展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说重点难点: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能综合运用所学过的知识解答化学推断题。 难点:找出推断题中的突破口。 四、教学过程: (一)知识整理:解题的关键在于寻找突破口(又称“题眼”),然后顺藤摸瓜进而完成全部未知的推断。这些突破口往往是:物质的特殊的性质、用途、结构;沉淀、气体、溶液的特殊颜色;特殊的反应条件、反应类型、反应现象和转化关系等。根据突破口进行顺推、逆推或顺推逆推相结合的方法,对有关的信息进行逻辑推理、分析比较、综合整理、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以下是推断题常用的突破口: 1. 以物质特征颜色为突破口 (1)固体颜色:常见的黑色固体: ; 常见的红色固体:、HgO、红磷。 (2)溶液颜色: 蓝色:含离子,例如:;

2019年九年级升学中考化学试卷及答案

二?一九年升学模拟大考卷(一) 化学试卷 考生注意: 1.考试时间90分钟 2.全卷共六道大题,总分100分本考场试卷序号(由监考填写) 题 号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总 分 核分人 得 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 -12 H-1 O-16 N-14 N a -23 M g -24 S -32F e -56 A g -108 Z n -65 C l -35.5得 分 评卷人 一二选择题(本题共15 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三每小题只有一个正 确选项,请将正确选项的序号填入括号内) 1.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酒精燃烧 B .水变成水蒸气 C .玻璃破碎 D.汽油挥发2. 下列物质在氧气里燃烧,生成物为白色固体的是( )A. 硫B . 镁条C . 铁丝 D. 木炭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4. 下列物质分别加入适量水中,充分搅拌,能够得到溶液的是( )A. 蔗糖B . 花生油C . 面粉 D. 冰块5. 制作下列物品所用的主要材料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A. 纯羊毛衫B . 木制桌椅C . 纯棉毛巾 D. 食品保鲜膜(袋)6. 关爱生命,拥抱健康 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下列说法不科学的是( ) A. 加铁酱油可预防贫血病B . 用亚硝酸钠代替食盐腌制腊肉C . 甲醛有防腐作用,但不能浸泡食材 D. 煮沸是降低硬水硬度的方法之一7.人体内的一些液体正常p H 范围如下,其中呈酸性的是( ) A.血浆7.35~7.45B .胆汁7.1~7.3 C .胃液0.9~1.5 D.胰液7.5~8.0 ) 页8共(页1第卷试学化

8.为响应习总书记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的号召,为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伊春,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A.寻找新能源,减少使用化石燃料B.施用大量农药,减少植物病虫害 C.合成新型洗涤剂,减少氮二磷排放 D.研发易降解材料,减少白色污染 9.下列化肥中属于复合肥的是() A.C O(N H2)2 B.K N O3 C.K2S O4 D.C a(H2P O4)2 10.下列关于氢氧化钠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B.易溶于水,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 C.能去除油污,可作炉具清洁剂 D.对皮肤有强烈的腐蚀作用 11.某品牌的小食品贴有如图所示的标签,从营养均衡的角度分析,该食品 还缺少的营养素是() A.维生素 B.蛋白质 C.油脂 D.糖类 12.氨催化氧化是制硝酸的主要反应之一三 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中氮二氢原子个数比为1?3 B.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 C.两种生成物均为化合物 D.生成的丙与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2 13.铜能与硝酸反应,但不产生H2三根据反应化学方程式:3C u+8H N O3(稀) 3C u(N O3)2 +2X?+4H2O,推测X的化学式是() A.N2O3 B.N O2 C.N O D.N2O 14.用括号内的物质不能区分的一组是() A.N a C l二N a O H二N H4N O3三种固体(水) B.K2C O3二N a2S O4二B a C l2三种溶液(稀硫酸) C.铁粉二碳粉二氧化铜粉末(稀盐酸) D.N a O H二N a C l二N a2S O4三种溶液(酚酞) 15.在已调平的天平两边分别放一个等质量的烧杯,烧杯中装有等质量二等质量分数的足量稀盐酸三在左边烧杯中加入5.6g生石灰,在右边烧杯中加入质量为5.8g生铁(只含有铁二碳元素),充分反应后天平仍然保持平衡三则右边烧杯中加入的生铁中铁二碳的质量比为() A.14?3B.28?1C.3?1 D.7?2 得分评卷人二、多选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三每小题有1~2个正 确选项三多选二错选二不选不得分,漏选得1分) 16.下列鉴别不同物质的方法,错误的是() 选项待鉴别的物质鉴别方法 A空气二C O2和O2用带火星的木条,观察木条复燃情况 B棉线与羊毛线点燃,闻产生的气味,观察生成的灰烬 C A g C l与N a C l加水,观察是否溶解 D N a OH与N a2C O3溶于水,滴加酚酞试液,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 )页8共(页2第卷试学化

初三化学中考考点归纳及点拨

初三化学中考考点归纳与点拨 考点1:物质的变化、性质、反应类型 (1)判别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有无新物质生成。发光、放热、爆炸既可能是化学变化也可能是物理变化。 (2)物质的色、态、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度、导热性、导电性、挥发性属于物理性质,在化学变化中才体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腐蚀性、毒性等)。 (3)四种基本反应类型是: 化合(A+B→AB)、分解(AB→A+B)、置换(C+AB→AC+B)、复分解(AB+CD→AD+CB) 氧化还原反应中有关概念的关系 得氧——被氧化——还原剂(C、CO、H2等);失氧——被还原——氧化剂(02、CuO、Fe203等)。 考点2:空气的成分、应用、污染和防治 (1)空气成分及体积分数:N278% 022l%、稀有气体0.94%、C02 0.03%其他杂质气体0.03% (2)应用:氧气(供给呼吸、支持燃烧)、氮气(作保护气等)、稀有气体(作保护气或电光源来产生各种色光,如氖气一一红色光) (3)污染大气的物质是可吸入颗粒(如沙尘)和有害气体(主要是CO、N02、S02),大气污染引发三大环境问题一一温室效应(C02,但C02不是大气污染物)、酸雨(S02)、臭气空洞(氟氯代烃,即氟里昂) (4)三大化石燃料一一天然气、石油、煤(燃烧都会产生C02,石油在驱动汽车、飞机时尾气中有氮氧化物,煤燃烧会产生S02)。氢气是最理想的燃料(取之于水来源丰富、等量燃烧放出热量最大、燃烧产物是水没有污染)但现有技术条件下成本较大。改善能源结构(如开发氢能源、用酒精代替汽油、西气东输用天然气代替煤气等)、控制有害气体的排放等能有效防治气体污染。 考点3:氧气的性质、制法、用途 (1)无色无味气体、不易溶于水,降温可变为淡蓝色液体,甚至变为淡蓝色雪化状同体,氧气通常贮存在蓝色钢瓶中。化学性质见下表。 物质主要现象化学方程式 碳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热、生成无色无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C + O2点燃 CO2 硫发出蓝紫色火焰;空气中淡蓝色火焰、放热、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S + O2点燃SO2 磷发出白光、放热、生成自烟 4P + 5O2点燃2P2O5 铁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黑色固体 3Fe + 2O2点燃Fe3O4 铝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色固体 4Al + 3O2点燃2Al2O3 镁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色固体(空气中即可燃烧) 2Mg + O2点燃2MgO (2)实验室两种制法: 2KMnO4加热K2MnO4 + MnO2 + O2↑(固固加热型)(查、装、定、点、收、离、熄) 2H2O2 H2O+ O2 ↑ (固液不加热型)(Mn02作催化剂“一变两不变”) MnO2 可用排水法(不易溶于水)或向上捧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32>29)收集 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得到氧气(氧气的沸点比氮气高.物理变化)。 (3)用途:供给呼吸、支持燃烧 考点4:燃烧、缓慢氧化、自燃和爆炸 燃烧一一即剧烈氧化(在有限空间的急速燃烧会引起爆炸) 氧化

九年级化学中考模拟试题(卷)与答案解析

绝密★启用前 A 试卷类型: 初中学业水平模拟考试 九年级化学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2、答第Ⅰ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和试卷类型涂写在答题卡上。第Ⅰ卷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ABCD)涂黑。如需改动,必须用橡皮擦干净,再改涂其它答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C:12Si:28Ba:137Cl:35.5H:1S:32O:16Mg:24Al:27Na:23Ca:40Cu:64 亲爱的同学:请你细心阅读、用心思考、放心尝试、耐心解答 第Ⅰ卷(选择题共46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生产过程主要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 沼气B.生产石油 蒸馏C.转炉炼钢D.高炉炼铁 2.市场上有一种加酶洗衣粉,衣物上的汗渍、血迹及人体排放的蛋白质油渍遇到这种加酶洗衣粉都能被分解而除去。下列衣料①羊毛织品;②棉织品;③化纤布料;④蚕丝织品。其中不宜用加酶洗衣粉洗涤的是 A.①②B.③④ 初中化学学业水平模拟考试 C.①④ 第1页(共10页) D.②③

3.下列场所中,不必张贴“严禁烟火”标志的是 A.面粉加工厂B.加油站C.石灰厂D.煤矿矿井 4.实验室里不同化学试剂的保存方法不尽相同,①NaOH溶液②大理石③NaCl溶液④稀硝酸4种试剂通常各自存放在下列图示的某种试剂瓶中。按照试剂瓶的顺序存放试剂序号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②③④①D.②①③④5.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以下做法不合理的是 A.室内起火时,不要急于打开所有门窗 B.火灾中所处烟雾较浓时,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 C.将燃气热水器安装在浴室里 D.用汽油擦洗衣服上的油污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6.下列关于金属和合金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青铜是人类历史上最早使用的合金 B.锌比铁活泼,把锌镀在铁表面能防止铁生锈 C.铜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因此是制炊具、食具的最好材料 D.合金的硬度一般比各成分金属大,而多数合金的熔点却低于它的成分金属7.2004年3月,我国在世界上首先用二氧化碳作为原料生产出了一种无毒、阻气、透明、全降解的塑料――二氧化碳聚合物。有关生产和使用的说法错误的是:A.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减缓温室效应 B.可以充分利用丰富的廉价资源生产塑料 C.该塑料可广泛应用于医药和食品包装、一次性餐具等方面 D.该塑料的应用可减少臭氧层的破坏 8.益阳松花皮蛋闻名全国,远销东南亚国家。其制作的配料有纯碱、食盐、生石灰、草木灰(内含碳酸钾)、开水,以及米糠、稻壳等辅料。配料之间首先是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熟石灰,试推断另外最有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是 初中化学学业水平模拟考试第2页(共10页)

中考化学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中考化学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 (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 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 (3)检验产物 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 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 (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 (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 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 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 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 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 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 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 (二)测容器--量筒 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初中物质除杂(提纯)专题

除杂(提纯)的原则:不增不减、易分离 一.物理方法 1.过滤法:用来除去可溶物和不溶物 常见不溶于水的沉淀有:AgCl、PbSO4、BaSO4、大多数的碳酸盐、以及Cu(OH)2、Fe(OH)3、Al(OH)3等氢氧化物、MnO2等。 例:KCl(AgCl): Na2SO4 (BaSO4): NaCl(MnO2): 2、结晶法: 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曲线为"陡升型",如KNO3 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湿度的影响很小,曲线为"缓升型",如NaCl 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湿度的升高而减小,曲线为"下降型",Ca(OH)2 例:下列混合物适宜用结晶法分离的是( ) A. NaNO3 Na2CO3 B. NaNO3 NaCl C. NaOH Mg(OH)2 D. NaCl BaSO4 3. 磁铁吸引:分离有磁性和无磁性的: 铁粉和硫粉 铜粉和铁粉 4. 洗气法: H2(H2O) CO2(H2O) 二.化学方法:(沉淀法、气体法、置换法、吸收法、其它法) 1.沉淀法:使混合物中的杂质与适当试剂反应,生成沉淀通过过滤而除去。 例:.如何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NaCl( Na2SO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Cl ( H2SO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NO3 (HCl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aCl(MgCl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气体法:将混合物中的杂质与适当试剂反应变成气体而除去。 一般规律为:CO32-+ 强酸= CO2;NH4+ + OH- = NH3 例:如何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NaCl( Na2CO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a2SO4(Na2CO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aCl2溶液(盐酸) KCl (NH4Cl)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KNO3(KOH)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a2SO4(NaOH)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置换法:将混合物中的杂质与适量试剂通过发生置换反应而除去。 FeSO4(CuSO4) 4.吸收法 CO(CO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2(HCI)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2(CO2) N2(O2) 5.加热法:

2020年九年级化学中考模拟试卷及答案

2020年九年级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及答案 一 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请将每题选项填写在下面的表格中) 1.下列变化中,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干冰升华,钢铁生锈 B 、牛奶变酸,塑料降解 C 、 酒精挥发,石油蒸馏 D 、光合作用,蜡烛熔化 2.现有5种物质:①浓盐酸 ②烧碱 ③食盐 ④浓硫酸 ⑤铁 把它们长期露置在空气中,其中 发生化学变化且质量增加的是( ) A .①② B .②⑤ C .③④ D .③⑤ 3.下列实验的实验现象与实验结论都正确的是 ( ) 4.给病人注射用的生理盐水是按H 2O ∶NaCl =110∶1质量比配制而成的,则生理盐水溶质的质量分 数是( ) A .0.88% B .0.9% C .0.85% D .0.91% 5.生活中常见的柠檬汁、蕃茄汁,柑桔汁、酸奶等物质的水溶液都有一定的酸性,这是由于它们 ( ) A .溶于水时生成了盐酸 B .水溶液中含有酸分子 C .组成中含有氢元素 D .溶于水时,在水中解离产生了氢离子 6. 应向稀盐酸中逐渐加入试剂X 后,溶液的pH 变化情况如右图所示。试剂 X 是下列物质中的:( ) A.Mg B.H 2O C.NaOH D.CaCO 3 7.图表资料可以为我们提供很多信息,下列从图表中获取的信息及应用不正 确的是( ) A .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判断金属是否容易被盐酸腐蚀 B .根据溶液的酸碱性,判断溶液的溶质是酸还是碱 C .根据溶解度曲线图,选择从溶液中获得晶体的方法 D .根据元素周期表,查找元素的原子序数、元素符号、相对原子质量等信息 8.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 .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通入CO 2的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所以CO 2是酸 B .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滴入酚酞试液后变红的溶液一定呈碱性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中考复习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总结 一、基本概念 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常伴随的是物质外形、物质状态的改变。 2.化学变化: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 3.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吸水性、吸附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在描述时常有“会”“能”“可以”等出现。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金属活动性等。 5.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可用专门的化学符号表示 6.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如空气、合金、溶液是混合物。 7.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多变一)。分解反应: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一变多)。置换反应:单质1+化合物1══单质2+化合物2 (化合价改变)。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化合价不变) 8.物质分别是由分子、原子、离子三种微粒构成的,其中分子又是由原子构成的。物质由元素组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元素的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9.原子结构: (1)原子核:居于原子中心,体积极小但质量相当于整个原子质量。它虽小,还可分为带正 电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 (2)电子:带负电,在原子核外很大空间作高速运转。跟原子比较,其质量和体积都可忽略 不计。在原子里,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10.离子: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镁离子和镁原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11.稳定结构:①最外层8电子②只有一层为最外层2电子。如:稀有气体原子和离子 12.自然界中的化学元素:(1)地壳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依次是氧、硅、铝、铁。空气中含 量最多的元素是氮元素。(2)海水、人体中最多的元素:O 13.化合物的命名: (1)两种元素化合:“某化某”,如MgO氧化镁,NaCl氯化钠,Fe3O4四氧化三铁;(2)金 属与酸根化合:“某酸某”,如CaCO3碳酸钙,CuSO4硫酸铜,NH4NO3硝酸铵。 无机化合物的写法:正价元素在前,负价元素在后(NH3除外) 14.催化剂:在化学变化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化 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催化剂不改变生成物的质量。 15.燃烧的条件: (1)物质具有可燃性;(2)可燃物与氧气接触;(3)温度达到着火点。 16.灭火的方法: (1)清除或隔离可燃物;(2)隔绝氧气(如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3)降低可燃物的温度至着火点以下(如房屋着火时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灭火)。 17.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空间内急速燃烧,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热和气体导致爆炸。一切可燃 性气体、粉尘、在遇到明火时都有可能发生爆炸。(也有物理变化的爆炸如车胎爆炸)。 18.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在化学反应前后,肯定不变的是原子的种类、质量和数目、元素的种类和质量、反应前后物质 的总质量。肯定变化的是物质的种类和分子的种类。 19.合金:由一种金属跟其他一种或几种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一起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 性的物质。合金是混合物而不是化合物,合金是金属材料。一般说来,合金的熔点比各成分 低,硬度比各成分大,抗腐蚀性能更好。 20.各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与离子的电荷数相对应。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 ;在化合物 里,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 21.化学符号的意义: a.元素符号:①表示一种元素;②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 b.化学式:1、宏观意义:①.表示一种物质;②.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2、微观意义:①. 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②.表示该物质的分子构成。 c.离子符号:表示离子及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d.化合价符号:表示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 当符号前面有数字(化合价符号没有数字)时,此时组成符号的意义只表示微观意义。 22.常见的酸根离子:SO42-(硫酸根)、NO3-(硝酸根)、CO32-(碳酸根)、PO43-(磷酸根)、Cl-(氯 离子)、HCO3-(碳酸氢根)、S2-(硫离子)。 23.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 说明:(1)越左金属活动性就越强,除K、Ca、Na外,左边的金属可以从右边金属的盐溶液 中置换出该金属来(2)排在氢左边的金属,可以从酸(盐酸或稀硫酸)中置换出氢气;排在 氢右边的则不能。 24.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固体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溶质的质量。 固体溶解度的单位是g。 二、物质部分 1.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中,实验注意事项:A、装置不能漏气;B、集气瓶中预先要加 入少量水;C、红磷要过量;D、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

2018九年级化学中考模拟试题及答案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2.可能用到的原子质量:-1 C12 16 23 35.5 32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5个小题,共30分) 1、 A.金属材料 B.天然纤维 C.合成材料 D.天然橡胶 2、2018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的中国主题是“低碳减排、绿色生活”,是指减少能源消耗、 节约资源,从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生活方式。下列不符合“低碳生活” 的做法是( ) A .用篮子代替塑料袋 B .经常开车上班 C .使用节能灯泡 D .节约每一滴水 3、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 .取用药品 B .称取药品 C .量取液体 D .搅拌溶解 4、以下是一些食物的近似,对于胃酸过多的人比较适宜的食物是:( ) 物质 橘子 泡菜 葡萄 玉米粥 2.9~3.5 3.0~4.0 3.5~4.5 6.8-8.0 选项 A B C D 5、均衡膳食,有利于人体健康。临近中考,小明为了给自己增加营养,制定了如下食谱: 主食 米饭 副食 红烧牛肉、花生米、清蒸鱼 饮料 牛奶 营养学家发现食谱中缺少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建议小明应该增加的食物是( ) A .凉拌黄瓜 B .红烧排骨 C .烧豆腐 D .炒鸡蛋 6、宣纸是中国文房四宝之一,其制作工艺被列入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下列关于宣纸的传统制作工序中 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原来,透明板的材料是科技工作者研究出的隔热材料制出的。你知道它属于下列哪种材料么?( )

A.挑选原料 B.加碱燕煮 C.竹帘捞纸 D.剪裁纸张7、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且符合题意的是( ) A.稀盐酸除铁锈2O3+ 4 = 22+ 2H2O B.实验室用大理石制取二氧化碳3+ H24=4+ H2O +2 c.铝在空气中形成致密的氧化薄膜 4 + 3O2= 22O3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4P + 5O2= 2P2O5 事实解释 A在公共场所吸烟导致周围的人被动吸烟分子不断地运动 B干冰升华为二氧化碳气体分子大小发生改变 C由碳元素组成的金刚石坚硬而石墨很软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D 100水和100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200分子之间有间隔 9、北京奥运会期间对大量盆栽鲜花使用了诱抗素制剂,以保持鲜花的盛开。诱抗素的分子式为C15H20O4,下列关于诱抗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诱抗素由三种元素组成 B.诱抗素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诱抗素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45︰5︰16 D.诱抗素属于有机化合物 10、有一食品包装说明书中注明防腐剂是苯甲酸(C6H5),张华同学查资料得知苯甲酸的酸性比醋酸强,可用做食品防腐剂。下列对苯甲酸性质的推测中不合理的是() A. 苯甲酸溶液的小于7 B. 相同浓度的苯甲酸溶液的比醋酸的大 C. 苯甲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D. 苯甲酸溶液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 11、右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任何温度下,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 B.a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比b的大 C.t1℃至t2 ℃之间b曲线以下区域为a、b两物质的不饱和溶液 D.对于a与b混合溶液,可利用冷却结晶的方法来分离 12、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不正确的一组是() 物质所含杂质除去杂质的方法 A溶液(K23)()2溶液、过滤 B N2气体(O2)将气体缓缓通过灼热的铜网 C()稀硫酸溶液、过滤 D3()热水、降温结晶、过滤 13、为了除去粗盐中的、、4及泥砂,可将粗盐溶于水,然后进行下列五项操作①过滤;②加过量溶液;③加适量盐酸;④加过量23溶液;⑤加过量2溶液。下列操作顺序中最合适的是() A. ②④⑤①③ B. ⑤④②③① C. ②⑤④①③ D. ⑤②④③①

初中化学中考复习知识点总结

初中化学中考复习知识点总结 一基本概念: 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 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 5、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 6、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 7、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8、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 、化学式和化合价: (1)化学式的意义:①宏观意义:a.表示一种物质; b.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 ②微观意义:a.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 b.表示该物质的分子构成; ③量的意义:a.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中各原子个数比; b.表示组成物质的各元素质量比。 (2)单质化学式的读写 ①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的:a.金属单质。如:钾K 铜Cu 银Ag 等; b.固态非金属。如:碳C 硫S 磷P 等 c.稀有气体。如:氦(气)He 氖(气)Ne 氩(气)Ar等 ②多原子构成分子的单质:其分子由几个同种原子构成的就在元素符号右下角写几。 如:每个氧气分子是由2个氧原子构成,则氧气的化学式为O2 双原子分子单质化学式:O2(氧气)、N2(氮气)、H2(氢气) F2(氟气)、Cl2(氯气)、Br2(液态溴) 多原子分子单质化学式:臭氧O3等 (3)化合物化学式的读写:先读的后写,后写的先读 ①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读成“某化某”,如:MgO(氧化镁)、NaCl(氯化钠) ②酸根与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读成“某酸某”,如:KMnO4(高锰酸钾)、K2MnO4(锰酸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