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现代文阅读专题及详解(精选.)

高考现代文阅读专题及详解(精选.)

高考现代文阅读专题及详解(精选.)
高考现代文阅读专题及详解(精选.)

高考现代文阅读专题及详解

(一)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题。

羊皮筏子划过的岁月

安福学

①在兰州穿城而过的古老黄河上,现代大都市的喧嚣中还保留着一幅令人心醉神迷的古老图画,它像是远古的图腾,又像是奶奶娓娓讲述的故事。这就是至今还保留在黄河上游地区的古老渡河工具——羊皮筏子。而在黄河波涛上奋力挥动着船桨的筏子客们,他们那浓烈的西部口音、发达的高原胸肌,还有黑里透红的粗糙脸膛,都会在乘坐过羊皮筏子的人们心中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那博大、雄浑,甚至还有几分原始的画面,总会复去还来地令人心旌神摇。

②除了老中青年的男性外,偶尔也会有中青年女性,操持着筏子客这古老的营生。在靖远的黄河岸边,我就曾遇到过一位漂亮的黄河女筏子客。这个双颊上有如盛开着艳丽桃花的黄河妹子,心甘情愿地把自己的豆蔻年华和青春梦想,浸泡在爷爷那只能熏醉长天和落日的老酒壶里。她高举着桨橹,把三村六寨里的过河人渡过来又渡过去,她的眼神里,柔情与野性并存,装束中,古朴与时尚同在。乘坐在她驾驭的羊皮筏子上,你的心中会泛起许多联想与遐思:这片土地真费人啊,费男人也费女人,这个费就是过快地消磨人的青春;这条黄河也养人啊,养男人也养女人,这个养就是滋润与调养人的精神。

③在兰州穿城而过的黄河上,尽管早已有YAMAHA快艇劈波斩浪,尽管游弋着各种豪华游轮,可这里的羊皮筏子仍不知疲倦地上演着古老的童谣。老爷爷那背负着半个世纪人间沧桑的双肩,把一代又一代黄河人对生命的渴望与执著,都划向那令人情牵魂绕的黄河岸上。羊皮筏子上的西北妹子,也曾羡慕都市少女的红唇短裙,曾眼热贵妇人在出租车里的高谈阔论,可她们至多也就是一声叹息。羊皮筏子上的哥哥只要望见晴空里的太阳停留在崖畔上,看到老辈人眯起昏昏的睡眼,一对有情人就又出现在黄河滩头或筏子上。正是这一代又一代的筏子客们,把现代都市边的风景一次又一次地摇向远古,把昨天荡气回肠的花儿调一遍又一遍地唱给未来。

④这羊皮筏子上生生不息的古老岁月哟,伴着一泻千里的大黄河,牵着多梦多歌的季节,春种秋收,把所有的情爱与希冀都溶入永恒的老河口。不知疲倦的高原风也和他们一起辛劳,而他们共同忙碌的结果,就是想把苦日子扔进河里让它流走;黄黄的一河高原雪水冲刷着黄黄的一山黄土,黄黄的一串老日子装点着这一道黄黄的风景线。爷爷的爷爷年轻时就划着这筏子运走了村里人的笑声;奶奶的奶奶年少时就乘着这筏子送走了山里人的叹息。

⑤霓虹闪烁的都市里,官场、商场、情场,也许正上演着金戈铁马的战事;西部的天空下,旱塬、戈壁、窑洞,也许正吟唱着古老的

情诗与歌谣;而额头长满褶皱的筏子客只管吸着几代人传下来的水烟锅子,凭着一身胆气和汗水,把原本平平淡淡的光阴,划出像平川上那一朵朵牡丹花一样光鲜的日月。

⑥倒在筏子上的这把喝醉了几辈人的老酒壶还是那么古色古香,筏子客正是从这把酒壶里品出了活人的滋味;挥动在水面上这只劈波斩浪的旧船桨,放筏人正是从这桨声中听惯了风声水声和男女对歌的花儿声。他们对这个世界别无所求,就这样生生不息地放筏在滔滔黄水之上,打从天上来,又划向天边去,让这现代都市边的远古风景一代一代地传下去——就这么田园牧歌般地悠然着,就这么波峰浪谷之间里颠簸着,就这么平淡从容地划过春秋,又送走冬夏……

(选自《光明日报》2008年7月11日)

1.文章第一段开头说“现代大都市的喧嚣中还保留着一幅令人心醉神迷的古老图画”,请说说这幅画为什么令人心醉神迷。

2.联系全文,谈谈第三段中“可她们至多也就是一声叹息”这句话的含义和作用。

3.文章多处写到了“酒壶”、“水烟锅子”、“船桨”,这些意象有何共同点?作者写这些意象的用意是什么?

4.在传统文明不断受到现代文明冲击的今天,面对羊皮筏子这种古老、传统的运输工具,有人在渴望它的改变,有人在期待它的延续。对此,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认识。

1.解析:这个画面的特点是“令人心醉神迷”原因,另外,它的这种特点是现代都市所没有的,所以才会吸引生活在现代都市的人们。答案:①博大、雄浑,甚至还有几分原始。②它与现代大都市的喧嚣形成鲜明对比,让人感到一种难得的纯净与原始的美。

2.解析:她们叹息的原因很明显是羡慕自叹不如,但要注意“至多”一词,说明她们止于羡慕,还要联系全文,写她们是为塑造筏子客这一形象服务的。

答案:她们偶尔羡慕城里人的富裕生活,感叹自己身处僻陋的乡村,有过片刻的消沉;/但更多的是沉沦后的积极和从容,想通过自己的辛劳和忙碌让苦日子一去不复返。/这句话写出了黄河妹子真实的人性和心理,赞扬了筏子客淳朴本分的生命状态。

3.解析:由“几代人传下来的水烟锅子”“老酒壶还是那么古色古香”“旧船桨”等可以概括出它们的共同点。它们和文中的主要意象“羊皮筏子”有着主要联系,体现着筏子客们之间的传承关系。

答案:古老。与羊皮筏子这一古老的营生相衬;体现黄河人对生命执著追求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4.解析: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不管是赞成“渴望它的改变”还是赞成“期待它的延续”或二者折中,都要结合文本和现实生活阐述,表达顺畅合理。只要就一点进行阐述即可,其他说法只要合情合理且能有效阐述也可以。

答案:要点:①传统文明的延续与现代文明的发展本质上并无冲突之处。②传统文明应保持自己独特的个性,超然物外,不卑不亢。③传统文明只有融入到现代文明之中才能为自己获得更多的发展空间。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草屋的声音

赵伟平

《史记》里说虞舜戴着斗笠披着衣衫精心修筑的是草屋,杜甫吟唱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茅屋本质上也是草屋。

上世纪70年代那些移民迁徙到刚刚围塘还泛着盐渍的土地上,开始“筑巢”。这建造的方式实在是太简单了,几根竹木扎起来,屋面是铺展均匀的一束束的稻草,屋墙是缚住竹竿的一扇扇稻草,源于土地的稻草裹掖着屋子,阳光下金灿灿的,抬头望着齐厚齐厚的稻草

屋檐,会有一种知足的温煦和生命的叠重掠过。

小时候,不知是听母亲还是其他乡人说过这句话:“只有懒的人,没有懒的田”。其实,海边的田地即使不懒也够坑人的。芦苇根、柳丝藤草之类像一张网罩着地面,盘根错节,密密匝匝,成群地疯长,种地人垦植庄稼往往会如游击战、拉锯战一样地与它们争斗。然而,最终也是那些芦苇一样坚韧的人征服了草屋后的一片片土地。春天一来拼起一幅嫩绿的画景。夏天绿得更深、更翠,像湖,像海,碧波欣欣。几把闪电,几度雷鸣,几经风雨,青黄相融,一幅幅逼真的水彩,当之无愧。秋色染过了又一幅金色的秋景图,慢慢向田野走来了。收获最后的田野,草屋的灯光亮了,里面的主人抹一把额头上发亮的汗珠,洗一洗长满老茧的双手,便从门缝里传出几声纯朴而又憨厚的笑声。

草屋是温馨的。但草屋有时会经历一些惊险的无奈和战栗。常常在汛期的时段里,村口的防汛喇叭一响,草屋里的男女老少提锹带箕奔赴海边,这是一场义无反顾的战争,一心想缚住大海疯狂的手脚。有一次,海浪冲破了堤岸,草屋灰黄色的屋顶浮在浊黄的水面上。海水退后,草屋几乎还是完好的,草屋能挡得了寒冷与酷暑,却对水从来都留着通道,这正像无边的大水漫过一丛丛热爱生命的草,它们聪明地匍匐在大地上,水过后,阳光一照,依然能够旺盛地向上长!

草屋留给我记忆的更多的是宁静。我曾住的是一幢两间半的草屋,挡门墙的草栓周围终年种着一圈茗苳草,有点像兰花的叶子,这草终年不枯,似乎也终年点燃着草屋的绿意。草屋的前后有两棵树,屋东北角有一颗高大的梧桐树,梧桐的枝桠粗犷而大气,一到初夏,盆底大的叶子和小号一样紫色的花便一起高高地摇曳;屋西南侧长着一颗枝细叶茂的枣树,我常常会在屋檐下,看飒飒落下的枣花,再看着米粒一样的枣儿怎样长成姑娘般的丰满与红润,然后,又会算计着折一支长长的竹竿渐次敲落那些美味。一前一后的两棵树,庇护着草屋,草屋便更加安宁而有情致了。

冬天的雪对于草屋来说,是一道别样的风景,隔着砧板大的天窗仰望雪片飘摇而来,先是与稻草摩挲的声音,再是“沙沙”、“沙沙”雪花与雪花挤在一起的声音。最后像神韵一样,雪脚踩得无声无息了。满世界一屋银妆素裹,草屋上的雪层已经盖过了草层,一间间草屋早已成了一个个意味无穷的童话了。融雪的时候,那些剥离草屋的水的精灵似乎很不愿意真的离去,在经过屋檐的刹那间,在空中凝住了,这凝结的雕塑越结越大,越挂越长,几乎每一根稻草顶端都挂起这样的冰凌串儿,远望去,冰凌串就像在琴键上高低跳跃的音符。

草屋无言。但我相信,从草屋里出来的人都会有对草屋的种种理解,都能聆听到草屋里发出的种种声音!

1.结合全文的内容来看,作者“聆听”到哪些“声音”?

答:

2.第③自然段中画线句子写了什么内容?在表达上有什么特色?答:

3.第⑤自然段中写终年不枯的茗苳草,草屋前后的梧桐和枣树,对描写草屋起到什么作用?

答:

4.本文标题为“草屋的声音”,第⑦自然段中又说“草屋无言”。你怎样从这看似矛盾的话语中理解和评价作者包蕴在文章中的思想感情和人生态度?

答:

1.解析:从文末这句话看来,所谓“草屋的声音”指的是人对草屋的种种感受和领悟,因此归纳全文内容可以分条得出。

答案:草屋使人产生知足的温煦和生命的叠重之感;草屋主人勤劳坚韧、纯朴憨厚;草屋环境宁静有情致;草屋风景别样而意味无穷。2.解析:首行要联系由画线句子前面所提供的语境“坚韧的人征服了草屋后的一片片土地”,其次,注意变化主要体现在色彩上。对本段文字表达上的特色要从修辞手法上去分析。

答案:①以季节变换为顺序,描绘了被征服土地上出现的动人“画景”。

②由嫩绿深绿、青黄相融到金色,突出了“画景”的色彩变化;运用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语言生动形象,富有韵味。

3.解析:由本段文字的中心句即段落的第一句可知这样写的作用。答案:通过写茗苳草点燃草屋的绿意,两棵树庇护着草屋,衬托出了草屋的安宁而有情致。

4.解析:看似矛盾,一般来说实际上并不矛盾,作者对草屋及“草屋的声音”的描述表达的是情感,同时也寄托中作者的人生追求。答案:“草屋无言”与题意并不矛盾。作者通过对草屋及草屋“声音”的叙写,表达了对草屋生活的美好回忆,对草屋主人的真切赞美,对草屋及草屋“声音”的深情留恋,体现了作者超脱尘俗的情趣和积极的人生追求。

(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丫口

周家鸿

两座山对折的地方,就是丫口。

村里人荷锄而出,冲着丫口响起渐渐远行的脚步,那其中,必定有苍老的牛,送行的狗。翻过丫口,这一切却又在金色晨光中迷蒙。丫口是繁复世界,精彩、诱人,却遥远。

对于村庄,最亲近的只有庄稼。一锄锄翻开潮湿泥土,播上种子,绿油油的禾苗便成了庄稼人的漫长而艰巨的守候。再没有什么事有这样大的诱惑力,成年累月地让庄稼人苦盼。就算外面喧响而闹腾,什么危机、战事,对于村子,只能是摆搁在茶余饭后的闲聊;天气,才是农民们辛酸或甜蜜的陪伴者。劳累了,他们就着山岩找一处避阳的处所——那曾是花蛇或野兔栖歇之所,他安静地燃完了一支旱烟,美美地睡上半个时辰,鼾声也许振落岩土,又惊飞草中虫子。有的早就爬上农民的足或手,但他不理会,悠然处于一种恬静的快乐中。只要仓里有粮,银行里有没有存钱,都不必心慌,清淡的粮食能把农民们

喂得强壮,这种没有贪欲的境界,也许正是农民高尚的缘由。

虫子一般不会咬这些粗糙的皮肤,就算咬了,他随处折几芽蒿枝尖,揉上痛处,仍旧干活。咬破农民的脚,有何意义?他不会像城里的贵妇,惊呼四起,并作诗赋文,或者上电视里去留下记忆。

黄昏后,村人们踏着虫鸣集向丫口,又分散向各自的蜗居。这时的村庄充满生机和热烈。而这种境界,白天却显得那样静谧,就算有人踏破小村古道,惹来狂吠声音,他们也并不知晓。

丫口有一株巨榕,枝繁叶茂。晚饭毕,一村人就集在这里侃天谈地,声音分好几片。小孩子喜欢伏在故事多的老人的膝头,听一阵稀奇古怪的魔鬼精怪,然后在恐惧中,伏于母亲敞开的怀里睡去。最俗的是壮年那一堆,总爱讲着媳妇女人,然后吼着“猫的房梁,狗的坝子边”,然后散去。

丫口外的空气,也许不如村里净洁,可是上学的少年都渴望村子有雨,父母们回来得早,也不会领孩子到丫口去,而在家里陪孩子写完作业,再商量怎样筹备下学期的纸和笔。为了这份欣喜,孩子们宁愿踏着泥泞,披一块发黄的塑料布,去丫口外的学校。

可是村庄依旧没能避开丫口外的干扰。当鸡蛋由八分涨到五角,村里的闲聊已经很不重要。随后买回电视的人家,开始在屋顶绑长长的竹竿,电视天线指向丫口。

很多年来丫口把丫内的小村锢锁得超常的质朴,村里人没有太多的社会经验。当乡上来人,强迫性叫村子压低丫口,修筑公路时,丫口人有一大半想不明白。然后,当鸣叫的汽车带回财富、信息和电视“锅盖”,又运走了村里的土特产和上大学的青年,村里人想:这才是丫口村真正的生活哩。

1.第三段开头写道:“对于村庄,最亲近的只有庄稼。”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庄稼人对庄稼的这种“亲近”?这种“亲近”行为表现了庄稼人怎样的特点?

答:

2.文中写晚饭后丫口一村人聚集在巨榕下侃天谈地的情景。其中特别突出小孩子与壮年人的描写,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

3.倒数第二段中“当鸡蛋由八分涨到五角,村里的闲聊已经很不重要”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意?请结合文意简要回答。

答:

4.本文以“丫口”为题象征中国农村在改革开放中由贫困逐渐走向富裕的社会现实。请简要说明作者运用什么表现手法来揭示这个象征意义的?

答:

1.解析:关键在于抓住这一句在本段中的作用,本句是这一段的中心句,后面内容就是对本句话的阐释,并且庄稼人的特点也在其中,因此答案不难概括。

答案:①播种后漫长的守候、成年累月的苦盼、辛酸或甜蜜的陪伴等描写表现了庄稼人对庄稼的亲近。②恬静,质朴,没有贪欲。

2.解析:由文末“这才是丫口村真正的生活哩”一句可知一村人聚集在巨榕下侃天谈地并不是丫口村真正想要的生活,而这样描写是为下文作铺垫。

答案:表现丫口一村人精神生活的单调、贫乏,为后文写改革开放给山村带来的变化作铺垫。

3.解析:“当鸡蛋由八分涨到五角”代表的是经济形势发生了变化,“村里的闲聊已经很不重要”指人们的思想因而也发生了变化。

答案:这句话的意思是,市场经济给丫口的人们带来了实惠,改革开放使丫口人们的思想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人们不再闲聊浪费时间了,而是更加关注怎样赚钱和提高生活质量。

4.解析:文章写的是丫口一村人的过去和现在,因此表现手法可知,丫口村是中国农村的缩影,其中也蕴含着一定的表现手法。

答案:作者运用对比手法,以丫口过去物质生活的贫困和精神生活的贫乏与改革开放后人们物质生活的改变和精神生活的变化的对比,以小见大,以点带面,深刻揭示了全文的主题。

(四)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我们在十七岁时干些什么

舒婷

17岁,有个共同点,就是每天在镜子前,龇牙咧嘴挤压青春痘。

儿子现在的班级成立文学社,众同仁在冥思苦想给班刊命名时,盯着社长硕果累累的苞谷脸,豁然贯通,遂一致同意叫“青春痘”。社长即儿子,一任而已,其伟大使命莫非就是贡献脸上那张“横看成

...”的样板?

岭侧成峰

....

他老爸17岁时,引为已任的是作家使命感,社长交椅一坐好几年,几至坐穿。文学自是圣殿一般,班刊非“采贝”即“鼓浪”,满纸豪言壮语。脸上火力更足,未有“珊拉娜”洗痘水、敷痘霜之类济世良方,常常这瘤那瘤叠罗汉,冒冒尖尖,岌岌可危。至今太阳穴两旁还赫然留有遗迹,雨天可以存好几盅水哩。

我17岁时下了乡,水清风净滋润,缺鱼少肉没有油脂浪费在脸上。偶尔鼻尖眉头爆出一两颗信号弹,便忧心如焚,有男知青来串门,

将刘海儿拉来拨去设法遮丑。就着油灯读名著,唱“外国民歌两首”,抄古今中外格言,写华丽动情的信。技痒时诌几行诗,随着手抄本四处乱飞,没有刊名,捞不到社长当,时时提心吊担。

17岁,儿子不叠被不整理书桌,更不洗衣服和臭袜子,喊泡茶来饭盛好,鞋要自选衣要名牌,每月上一次发廊,整天问有什么好吃的,唯一自己动手的只有开冰箱和打电脑游戏。不过,长途旅行时他是家中的全劳力,因为老爹老妈的颈椎、腰椎、肩周关节遭岁月风化,儿子便手提肩扛,嘴里咬着自己的机票和身份证。同学中有“月薪、周薪”的,儿子领“日薪”,从未超支略有节余。压岁钱、奖金(提琴或作文比赛所得)或生日红包统统自觉上缴,尚无经济头脑不懂回扣。

他老爸17的上半岁紧锣密鼓地打拼,准备上中文系。屁股和膝头的补丁厚如烙饼,而且颜色迥异。海外频频寄来的进口布料、纯毛衣服,窝赃般地压在箱底发霉虫蛀。他身任学生会副主席、团委书记、对敌斗争积极分子兼足球队长,该足球队转战全省没有失过一个球,遂去大连参加全国少年足球比赛度过17岁生日。下半岁碰上文化大革命,忙着写大字报、贴标语,早请示晚汇报,被抄家和去串联。绘画学3个月,小提琴练半年,饭不会做衣服不会洗,直到两年后去插队。

我17岁体重只有42公斤,要挑50公斤的谷担,耱田、育秧、割稻,学一样哭一场。自留地里栽菜秧子,不长叶子只生虫,幸亏种番薯倒是光长叶子,便不觉采来炒着吃。跟着新华字典每天学5个生字,

翻英汉读物,背唐宋诗词,做大学梦。腋下夹一本禁书,到各知青点去投桃报李,换来各种意外的惊喜。衣裳、头发每日一洗,抽屉、衣箱纹丝不乱,学会用二两肉、一板豆腐、几棵芥菜做一桌佳肴。和伙伴过中秋节,然后佯醉,为了不必到结霜的小河边涮碗。

17岁的儿子崇拜贝克汉姆、谢霆锋和麦当劳。小时候口必称郑渊洁,从未仰视过老爸老妈,称班主任“凡姐”,直呼物理老师“阿弟”,说班上男生都叫女朋友“老婆”。趁机追问儿子:有没有拍拖?答:还没有那么畅销。上网聊天,打又臭又长的电话,时而卷着舌头说两句英语。从幼儿园开始,音乐小学、音乐中学、小提琴专业浸泡10年,一打开私房音响,还是张信哲和王菲。功课百忙之中,不忘

,因近视已达750度,不肯戴眼镜。

见缝插针频频跟电视机接吻

...........

17岁时,他老爸开始写小说,至今没得发表;再写诗,发表以后除了他的老娘将《诗刊》放在菜蓝里向左邻右舍显宝外,似无追星女青年;改写寓言、随笔、科幻小说,书出得薄薄的,反响也是小小的。喜欢马雅可夫斯基、雷锋、贝多芬、郭小川,其中没有我。有心栽花无心插柳,而今所出版的书大多是数十万字一本的诗歌理论,这是后话。

17岁时,我梦想的是一斤膨体纱毛线,可以打件时髦的套衫;一柜满满大部头小说,最后是卷了边,发了黄,略有破损,这样的书才好看;梦想不用向队长赔笑脸,不必上大队部去送礼,也无需走县城“四个面向办公室”找关系,忽然一纸通知书便腾云驾雾进了大学。猛听一声吆喝:“翻谷咯!”被震醒过来,原来自己还在晒场边打盹。

从未想过成为一名作家或诗人,更不懂得梦想当母亲。

咳,17岁!

1.阅读全文,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两代人17岁时各自的特点。

答:

2.试分析作者对儿子17岁时的表现持什么态度。

答:

3.请指出本文采用的最主要的表现手法是什么?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运用这种表现手法来写有什么好处?

答:

4.以文章加点词语的分析为例,简要说明这篇散文的语言特点。答:

1.解析:文中对两辈人主要进行了三个大的方面的对比,各自的特点在每一方面的对比中不难概括出来。

答案:父母辈特点:生活艰苦,理想远大,积极上进,勤俭奋斗。子辈特点:注重实际,看重享受,富有爱心,爱好广泛,有平等意识。2.解析:回答本题首先要明确作者对儿子的态度并非全赞成和或全面批评,关键在于区分哪些是赞成,哪些是批评。

答案:对儿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习惯持批评态度,但是对儿子在外出旅游时表现出来的爱心和面对金钱不懂得回扣的单纯却持肯定

态度;对儿子的平等意识持肯定态度,但是对儿子兴趣爱好的狭窄却持怀疑态度。

3.解析:综合全文内容来看,全文主要内容可分为三部分,每一部分分别对父亲、作者、以及儿子的17岁时的表现进行了陈述,其异同不评自现,因此,对比的手法再明显不过了,两代人的特点也鲜明起来。

答案:对比手法。文章把父(母)子两代人在17岁时的各种表现对比起来写,突出两代人各自的特点,使人物形象鲜明。

4.解析:阅读全文我们常常发出会心的微笑,其幽默诙谐语言特点可谓鲜明,但核心问题是分析加点词的言外之意及表达方式。

答案:本文语言特点是幽默诙谐。“横看成岭侧成峰”借用古人诗句诙谐而又形象地写出了儿子脸上青春痘之多、之大;“见缝插针频频跟电视机接吻”则以夸张的手法描写儿子由于近视而不得不凑得很近去看电视的情景,让人忍俊不禁。显出幽默诙谐的智慧。

(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窗外人生

王呈伟

①窗子里的人喜欢向窗外看,看外面的景物随四季而变化,看春天花开,看冬日雪落,看风乍起,吹皱一波秋水,看雨飘落,路上行人在夏雨中匆匆走过……

②人确实需要向外看的勇气,不能囿于一室之中,泯灭突破樊篱的渴望。人在屋里憋闷得久了,倦了,懈怠了,视角就凝固了,这不是体力上的疲惫,而是心智上的衰竭。这时就需要窗子里的人走到窗前,适时放飞一下郁闷的心情,放到太阳底下晒一晒,思想就不会霉掉。人只有在天地间才会多些悟的灵感和做的创意,从容淡定之中,情感才能归于平和,真知方可还原朴素。生活在高楼大厦中被钢筋水泥日益挤压的人群,不应只有伏案工作这一种姿势,人的生命也不应只是有勤奋这一种底色,人的视野更不该只有室内这一种视角!什么时候能表现出那临窗极目的舒昂,这不仅是一时的心情,更是一种人生的气度。

③唐人的窗外别有一番天地,“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门窗俱开的气势也只有唐人做的出。“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凭高远望,极目江河湖泊,才能看懂化外之境,天地间凝结的浩然正气被唐人尽收眼底,一览无余。这不仅仅是一个视角的诗化,一种眼光的睿智,更是一种胸襟的开放,一个时代精神风貌的缩影。那种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人生价值观,传承为史书上的一脉奇香,引领后来人书写自己的人生。唐人的诗性内含风骨,高蹈的让那些只会追逐利益的后来人满面含羞。

④宋人的天地似乎小了些。“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天空从方塘中鉴赏。“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情感交流也要隔着墙,已经没有了穿行天地间的大气,仅剩下移花接木的才气,收回可极八方的目光,定格成“庭院深深深几许”的偷闲。从此,大宋庭院的天空悬挂上一颗颗敏感的心,从“西北望,射天狼”的豪放与自信,演变成“依门回首”的秀气与精致,目光不再远行,直把雕塑雕成了饰物,放在手中把玩,舒缓自己难以排解的感时伤情。即便宋人有将山水缩龙成凤的智慧,可这窗外庭院的视角也是狭隘多了。

⑤清人是背着一肩负担看窗外的,平添了许多无奈,把凭窗的浩叹写进小说,借形象的虚拟隐晦的表达自己对这个世界的冷眼旁观。蒲松龄的聊斋算是打开了一个与普通人对话的轩窗,让山野之人进来,让渔夫樵子进来,让他们身上的清新之气驱散狭小空间封闭了太久的腐气、晦气、浊气……可这种胸襟只体现在落第举子的身上是清一代学子的悲哀。曹雪芹来的更加率性,径直走到外面,从广阔的天地中反观自己的书斋,悟通了人世间的百态人生,“世事洞明皆学问”——他饿着肚子依然能够行走在大天大地里,用历经风雨饱蘸沧桑的笔触写出了惊世骇俗的文字,这是行走在天地间高傲的灵魂,是真正的读书人最后的尊严。在这本可窥一个王朝背影的大书中,让人看到了从兴盛到末路的历史,他开的是封建社会的天窗,容尽了世间的沧海桑田、风花雪月。

⑥凭着这一扇扇历史中的大窗,我们仿佛看到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从史册的书香中向我们走来,用生命奏出金石般的声响,叩开我们日益紧闭的心扉。时代发展到今天,我们不能埋头做“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窗下囚徒,要从窗内的局促中走出来,任目游万仞,让思想远行。

1.临窗极目,“这不仅是一时的心情,更是一种人生的气度”。结合文章内容,概括唐人、宋人、清人临窗的气度。(每点不得超过12个字)

答:

2.第5自然段中加横线的句子在文中的含意是什么?

答:

3.人为什么要有凭窗向外看的勇气?结合文意阐明理由。

答:

1.解析:从③④⑤三个自然段中选取中心词可概括出三个朝代人们的临窗的气度。

答案:①唐人:开放大气,昂扬向上,奋发有为。②宋人:视野狭隘,伤情敏感,精致细腻。③清人:封闭守旧,感伤无奈,冷眼旁观。2.解析:注意突出“天窗”“沧海桑田”“风花雪月”的比喻意味。答案:曹雪芹走出书斋,在广阔的天地间审视封建社会,他的小说反映了封建王朝兴衰成败的发展轨迹,融汇了人世间的爱恨情仇

3.解析:综合第2段和最后一段,从正反两方面作答。

答案:开窗向外看可以突破樊篱,克服心智的衰竭,放飞郁闷的心情,

显示人生的大度,让思想远行;囿于一室,视野狭隘,心智衰竭,心情郁闷,思想陈腐,

最新文件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方便更改

高 中 现 代 文 阅 读 指 导 (高考一轮复习)

高中现代文阅读指导 一、考查能力: 1、文中重要词语、句子含义的理解 2、文中有效信息的筛选及整合 3、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4、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 5、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6、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7、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二、具体题型分类: (一)理解类:理解重要词语、句子的含义 (二)结构类:句子作用段落作用 文章思路材料安排. (三)技巧类:各种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各种表现手法及其作用(多与理解类结合) (四)主旨类:文章中心思想,主题 (五)概括类:形象特点、信息筛选 作者的情感变化 (六)阅读延伸题: 三、熟悉文体 ?第一类:记叙性散文 这类散文以叙述和抒情为主要表达手段,叙述多是日常生活较为平淡的人事。主旨即对所写人事寄寓的感情,或由此得到的感悟。 典型写作思路:简叙写作缘由→多角度多层次写人记事→中间穿插一些细节描写→结尾抒发情感,反映世态,总结感悟 2007北京卷《湿湿地想念》 ?第二类:写景状物性散文 这类散文以描写和议论抒情为主要表达手段,描写多是景、物的某一突出特征,议论抒情多是在景、物突出特征的基础上进行人生道理的升华。主旨即物人相通处。 典型写作思路:引出写作对象→咏物状景,时空拓展→中间常穿插其他景、物对比反衬→再由自然之物作拟人化延伸议论→结尾抒情言志,升华主旨 2008年北京卷《碧去寺的秋色》2009年北京卷《司马祠》 ?第三类:议论性散文 也叫哲理散文。这类散文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但议论不是凭空而生,往往在文章的开头交代议论的由头,或事,或物,然后逐层递进式议论。主旨在物(事)与理相通处。 典型写作思路:对现实的事、物有触动(触发点)→类似事情相近或相反的联想议论(联系点)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题及答案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题及答案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题及答案》的内容,具体内容:阅读题在高考语文考试中占有重要位置,需要同学们在平时练习语文阅读能力,下面我为大家带来,欢迎考生练习。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原文朱成玉1那时我20岁,却在经历人生的秋天,满... 阅读题在高考语文考试中占有重要位置,需要同学们在平时练习语文阅读能力,下面我为大家带来,欢迎考生练习。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原文 朱成玉1那时我20岁,却在经历人生的秋天,满目落红,遍地枯草,大有"晚景凄凉"的味2他没有退休金,每日里靠捡拾垃圾艰难度日。喝酒算是他一天中唯一的一点乐趣吧。只有在喝点小酒的时候,那院子里才有了点儿活人的气息。那样的时候,我甚至能听到他哼着一些古老而神秘的曲调。3他的院子里堆着的都是捡来的没来得及去卖的破烂,就是这廉价的破烂,竟然也遭遇了盗贼。那盗贼就是我。4高考落榜后,父母让我去工厂做学徒工,我不去,关起门来坚持写作,梦想有一天 可以写出名堂来。苍白无力的青春,空洞的辞藻,自然无法让我写出多么出彩的文章来。消极的我开始变得颓废,抽烟酗酒打架"无恶不作",邻家隔几天就上门来和父母讨说法,父母气急败坏,不再给我零花钱,任凭我"自生自灭"。我要写稿投稿,没钱买稿纸和邮票,只好打了他的主意,因为我注意到,他那些垃圾里,有一些本子,是可以拿来用的。5他并没有太严厉地呵斥,只是对我说:"你不好好读书,来这破烂堆里翻个啥?破

烂就是破烂,还能翻出什么稀罕玩意来?"说完他就往那对破烂里一躺,和那堆破烂融为一体,好像要告诉我,那破烂是他的,也就他把那破烂当有用的东西吧。"嘿嘿,我也是个破烂。你来翻翻,看我口袋里有没有点儿值钱的东西。"6我的脸羞臊得通红,只好和他坦白,说自己看中了他捡来的那些本子。7"不过话说回来,破烂也分两种,一种是完全没有用的,一种是还有一点利用价值的,比如我捡的这种,还是可以换回一点钱的。"那天他喝了酒,心情不错,没有和我发火。借着酒劲儿,还对我进行了一番教诲,"人啊,不管多糟糕,哪怕你狼狈得像个垃圾一样,把自己扔进了不可回收的垃圾箱。"8听着这话,一点不像一个捡破烂的老人说的,反倒像我的语文老师在课堂上给我讲的。9为了"惩罚"我,他说,"去给我把窗玻璃给擦了吧,很久没擦了,都看不到外面的东西了。"我只好乖乖地就去擦玻璃。玻璃擦干净了,晦暗的屋子一下子亮堂了起来。他心情很好,招呼我喝一口。我捏着鼻子喝了一口,辣得不行,直吐舌头,他倒是乐得前仰后合。最后,他在自己的垃圾里仔细挑拣,把那些我能用到的本子都给了我。"该惩罚也惩罚了,不过你既然帮我把玻璃擦得那么干净,也得奖励奖励,这些就奖励给你吧。"我流着泪接过那一摞本子,脏兮兮、皱巴巴已近迟暮的本子,我却坚信自己,可以在那上面写出干干净净,青春靓丽的文字来。一度以为,自己荒废了光阴,不可救药。但这个可敬的老人让我知道,时光还没有被我用旧,只是蒙上了一层灰垢而已。只要用心去擦一擦,那隐匿起来的时光随时都可以亮洁如新。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题目 21、请用简洁的语言归纳本文所写的事情。(3分)

2020-2021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及答案)

2020-2021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及答案) 一、高中现代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1956年元旦那场雪 徐剑 1956年新年,并非中国农历的元春之始,天气很冷。2012年夏,李旭阁①在北戴河海滨回忆起来,记忆难免有误,但他非常确定地对我说,那年元旦,北京城里落了一场大雪。雪是从1956年元旦凌晨下起来的,飞飞扬扬了一夜。 第二天清晨,人们推门一看,雪拥长街,行人稀落,北京城郭上下一抹白,若从空中俯瞰,犹如一张巨大宣纸铺陈其上,而匆匆而过的行人,就像泼墨于宣纸上的一滴墨、一个点,一行雁痕鸿爪。 天上一片雪,地下一世界。李旭阁说,他记得昨天晚上离开中南海居仁堂时,天还晴得好。 ①早已过了下班时间,黄昏泛起,1955年最后一抹夕阳照在中南海居仁堂红墙黄瓦的林苑里。时任军委作战部特种兵处技术组参谋的李旭阁少校,将最后一页台历撕下来,然后,走到窗前,将目光透过古老花格窗的玻璃,投向红墙内外。 一元复始春将至啊。窗外,如火如荼的公私合营运动,遍及每个角隅,热火朝天的场面浮现于京畿的天空,新中国的青春之姿与萧索的北方冬季相峙。 明天就是元旦,终于可以放松一下,带着孩子妻子出去走走了。李旭阁将目光从窗外收回来,收拾了东西,正准备穿上呢军大衣离去时,特种兵处处长杨坤上校突然走了进来。“有要紧之事?”李旭阁问。 “是啊!”杨坤扬了扬手中一张入场券说,“明天下午三点新街口排练场有场很重要的讲座,让你参加。” “什么讲座?” “我也不知道。”杨坤处长颇有几分神秘地说,“作战部王尚荣部长点了你的名,据说,听讲座的都是驻京各大单位的上将、大将。” “啊!”李旭阁一脸骇然,规格这么高呀。 “作战部就发了两张票,王部长和你一起参加,有困难吗?” “没有!”李旭阁摇了摇头。 “好!” ②暮霭落了下来,西天最后一抹紫阳被中南海冰湖的暮霭融尽。 【A】李旭阁骑车从居仁堂出来,右拐,从六部口,绕着红墙北行,过毛家湾,从国管局门口向西,穿过红楼电影院,往武衣库总参作战部宿舍骑去。这时,夜色如潮水泛起,街灯昏黄如豆,在薄暮中犹如一只只夏夜里的萤火虫,将北京的万家灯火引燃了,他的身前身后,便是一片灯河,一条人间天河。北京城隅也渐次沉落于宁静之中。 【B】从战争中走来的军人,最喜欢这种安详与静谧。李旭阁喜欢这样的和平之夜。多少年了,他蹚着战场的枪炮声、飞机的轰炸声,一路走来,此时的宁静,与他经历过的战斗生活,截然不同。当然,最挥之不去的炮声,是解放兰州时马步芳军队的炮弹突然在身边

高考现代文阅读练习试题及答案

高考现代文阅读练习试题及答案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高考现代文阅读练习试题及答案》的内容,具体内容:现代文阅读题在高考语文考试中十分重要,为了帮助同学们练习语文阅读能力,下面我为大家带来高考现代文阅读练习试题,欢迎大家阅读练习。高考现代文阅读原文1.在近十年来围绕陈寅...现代文阅读题在高考语文考试中十分重要,为了帮助同学们练习语文阅读能力,下面我为大家带来高考现代文阅读练习试题,欢迎大家阅读练习。高考现代文阅读原文 1.在近十年来围绕陈寅恪的推崇与传奇当中,他的受业弟子蒋天枢向人们透出一个清矍高瘦、若隐若现的身影。 2.陈寅恪晚年,在病榻编定的著作整理出版全权授与蒋天枢,这被后辈学人视为他一生学问事业的"性命之托"。受托之人蒋天枢,作为陈寅恪早年在清华国学研究院的学生,1949年后,十余年间两人只见过两次面。这十余年间,陈寅恪目睹和经历了太多昔日亲密无间的师友亲朋一夜之间反目为仇的事情,但他信赖晚年只有两面之缘的蒋天枢。 3.蒋天枢值得这种信赖。1958年,他在其《履历表》"主要社会关系" 一栏中写道:"陈寅恪,69岁,师生关系,无党派。生平最敬重之师长,常通信问业。此外,无重大社会关系,朋友很少,多久不通信。" 当年,批判资产阶级史学权威的政治运动正如火如荼,蒋天枢在这种只会带来麻烦而不会有任何好处的"社会关系"中,丝毫不掩饰对陈寅恪的敬重之情,足见其为人之笃忠执着。

4.他也确实没有辜负这份重托。晚年,他放弃了自己学术成果的整理,全力校订编辑陈寅恪遗稿,终于在1981年出版了300余万言的《陈寅恪文集》,基本保持了陈寅恪生前所编定的著作原貌,作为附录还出版了他编撰的《陈寅恪先生编年事辑》。这大概是"陈寅恪"这个名字在大陆重新浮现之始。 5.当时出版社给他3000元整理费,他一分钱也没有收,全部退还。因为"学生给老师整理遗稿,怎么可以拿钱呢"。后来,陈寅恪突然"走红",很多人出来自称是陈先生的弟子,蒋天枢却从来没有说过一句话,从来没有借陈寅恪以自重。 6.在陈寅恪托付毕生著作的那几日见面中,一天,蒋天枢如约上门,恰好陈夫人不在,没有人招呼他,已目盲的陈寅恪也不在意,径直开始谈话,结果蒋天枢就一直毕恭毕敬地站在老师床边听着,几个钟头始终没有坐下。那年,他已年过花甲。 7.接触过蒋天枢的复旦教师说,"程门立雪"这类传统,在蒋先生心中原是稀松平常之事,一个学生总得有他应该躬行的本分。 8.有人评说,蒋天枢对老师的尊重,出于一种对文化的负载感,而这种负载感正是传自其师门。陈寅恪在《论韩愈》文中就曾说过:"华夏学术最重传授渊源。" 9.编撰陈寅恪"事辑",蒋天枢自己在致友人的信中表示,他的中心意旨是想写出陈先生是"中国历史文化所托命之人"。 10.蒋天枢出身清华国学研究院,与陈寅恪有师生之谊,并且对自己入学前就已自沉的王国维也严执弟子礼。同行或学生"王国维长王国维短",

高考现代文阅读精选及答案(精选课件)

高考现代文阅读精选及 答案 一.(陕西)文史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陕西血的故事林海音 南腔北调的夏夜乘凉会,一直聊到月上中天,还没有散去的意思。大家被彭先生的故事迷住了。彭先生是张医师的朋友.张医师最近常鼓励大家去验血型.大家都没有动过大手术,...文档交流仅供参考... 对于血的一切不够亲切。 今晚又谈到了血型。这位彭先生说,作为现代的国民,血型不可不验,而且它或许还有意想不到的妙用呢! 这时,钱太太开腔了:“干脆说罢,我就怕验出是AB型的!” 钱太太所以这么说,实在也怪张医师,他曾说AB型是不祥之兆。 “我丈母娘就是AB型的。"这时,彭先生忽然冒出来这么一句话。钱太太“咯”地笑了:“还管丈母

娘的血型呢!”...文档交流仅供参考... 张医师紧接着说:“提到彭先生的丈母娘,你们别笑,这里还有段恋爱悲喜剧呢!倒是可以请彭先生讲给你们听。”...文档交流仅供参考... “谈起来,是五年前的事了,”彭先生躺在藤椅上,仰着头,喷着烟,微笑着,他倒真是在做甜蜜的回忆呢!“那时秀鸾在秘书室做打字员,天天从我办公桌的窗前经过。"...文档交流仅供参考... “你就拿眼盯着看!”有人插嘴。 “不错,我盯着她那会说话的眼睛,淘气的鼻子,甜蜜的小嘴儿……” “结果认识了没有?" “我们当然有机会认识啦!日子一久,我们就坠入情网了,互订终身。热带的小姐,实在另有她们可爱之处。” “台湾小姐?”到这时大家才知道是位台湾小姐. “糟糕的就在秀鸾是台湾小姐。”彭先生接着说。 “我知道,一定是聘金的问题。”有人说。 彭先生悠然地吸着烟,摇摇头:“是我那位老丈人的问题!”

高考现代文阅读训练(十)

高考现代文阅读训练(十) 甘肃兰州外国语高级中学张辅良 【阅读资料】 写给秋天 罗兰 尽管这里是亚热带,但我仍从蓝天白云间读到了你的消息。那蓝天的明净高爽,白云的浅淡悠闲,隐约仍有北方那金风乍起、白露初零的神韵。 一向,我欣仰你的安闲明澈,远胜过春天的浮躁喧腾。自读小学的童年始,我就深爱暑假过后,校园中野草深深的那份宁静。夏的尾声已近,你就在极度成熟蓊郁的林木间,怡然地拥有了万物。由那澄明万里的长空,到穗实累累的秋天,就都在你那飘逸的衣襟下安详地找到了归宿。接着,你用那黄菊、红叶、征雁、秋虫,一样一样地把宇宙染上含蓄淡雅的秋色。于是木叶由绿而黄而萧萧地飘落,芦花飞白,枫林染赤,小室中枕簟生凉,再加上三日五日潇潇秋雨,那就连疏野草间都是秋声了! 想你一定还记得你伴我度过的那些复杂多变的岁月。那两年,我在那寂寞的村学里,打发凄苦无望的时刻,是你带着哲学家的明悟,来了解慰问我深藏在内心的悲凉。你让我领略到寂寥中的宁静,无望时的安闲,于是那许多唐人诗句,都在你澄明的智慧引导之下,一一打入我稚弱善感的心扉。是你教会了我怎样去利用寂寞无聊的时刻,发掘出生命的潜能,寻找到迷失的自我。 你一定也还记得,我们为你唱“红叶为他遮烦恼,白云为他掩悲哀”的那两年怆凉的日子。情感上的折磨使我们觉察到人生中有多少幻灭、多少残忍,有多少不忍卒说的悲哀!但是,红叶白云终于为我们冲淡了那胶着沉重的烦恼和忧郁。如今时已过,境早迁,记忆中倒真的只残留着当时和我共患难的那个女孩落寂的素脸。是“白云如粉黛,红叶如胭脂”,还是“粉黛如白云,胭脂如红叶”!那感伤落寂的心情如今早已消散无存!原来一切的悲哀,如加以诗情和智慧去涂染,将都成为深沉激动的美丽。你是曾如此有力启迪了我们,而在我逐渐沉稳的中年,始终领悟到你真正的豁达与超然! 你接收了春的绚烂和夏的繁荣,你也接收了春的张狂和夏的任性;你接收了生命们从开始萌生到稳健成熟这期间的种种苦恼、挣扎、失望、焦虑、怨忿和哀伤,你也容纳了它们的欢乐、得意、胜利、收获和颂赞。你告诉我:生命的过程注定是由激越到安详,由绚烂到平淡。一切情绪上的激荡终会过去,一切色彩喧哗终会消隐。如果你爱生命,你该不怕去体尝。因为到了这一天,树高千丈,叶落归根,一切终要回返大地,消溶于那一片渺远深沉的棕土。到了这一天,你将携带着丰收的生命的果粒,牢记着它们的苦涩或甘甜,随着那飘坠的落叶消隐,沉埋在秋的泥土中,去安享生命最后的胜利,去吟唱生命真实的凯歌! 生命不是虚空,它是加厚重的大地一般的真实而具体。因此,它应在执着的时候执着,沉迷的时候沉迷,清醒的时候清醒。 如今,在这亚热带的蓝天白云间,我仍然读到你智慧的低语。我不但以爱和礼赞的心情来记住生命中的欢乐,也同样以爱和礼赞的心情去纪念那几年——生

高考现代文阅读指导

高考现代文阅读指导 高考现代文阅读考查是以考查阅读能力为目标的,它包括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鉴赏评价能力。近两年,考查形象思维的思想在命题中进一步得到明确,因而文学作品的阅读得到了广大师生的重视。 文学作品一般指诗歌、散文、小说、戏剧。我们进行文学作品阅读就是根据体裁、内容、篇幅的不同,确定不同的内容着眼点和采取相应的阅读方式和方法。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来看,文学作品的阅读是以散文为主。散文这种文体选材范围广,时空限制少,语言形式自由,表达手段多样,但根据其表达的内容及采用的方式,散文可以分为抒情性散文、叙事性散文、说理性散文三种。 我们来看对不同类型散文在阅读时的具体要求。 抒情类散文是备受高考青睐的一种类型,如高考试题中《世间最美的坟墓》《门》《青菜》《报秋》《长城》等。这类散文又分为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两类。这类文章阅读首先要把握抒情主体(抒情对象),如《世间最美的坟墓》的抒情主体是坟墓,《长城》的抒情主体是长城,《报秋》的抒情主体是玉簪花;其次体会“物”或“景”的特点,一般来讲,文章的前半部分都是在写景或物的特点,如《世间最美的坟墓》中墓地的特点是朴素,玉簪花的特点是“随便种种,总会活的”,“从不要人照料,只管自己蓬勃生长”,对这类散文一定用心寻找“景”或“物”的特点,因为,它们是情的寄托;再次要体会作者要抒发的感情,作者所抒发的感情是凄婉、悲凉还是高亢、壮烈,同景和物的特点紧密相联,《世间最美的坟墓》中,作者抒发了对托尔斯泰的尊敬,《长城》的作者告诉我们,中国是有希望的,这个国家一定会成功;另外,还要体会作者所采用的表达技巧,一切形式都是为内容服务的,要注意理解文章在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表现手法(想象、联想、渲染、烘托、对比)、材料安排(主次、详略)、行文结构(承上启下、启承转合、衔接)、修辞方法等方面对表达中心的作用,在具体阅读中,看文章段落是直接还是间接与文章中心挂钩,如在《世间最美的坟墓》中,作者写到莎士比亚墓,《报秋》中,玉簪花开了,还写到死不了花,《青菜》中提到狗尾巴草,这些内容,不是对比,就是衬托,都是为突出主体事物的特点。 叙事类散文包括小小说,如2001年北京春季题中的《黄土》,阅读这类散文要注意首先抓住主要的人和事,从中体会人物的主要性格及作者塑造人物的意义,其次还要体会其刻画人物的手法(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环境描写、心理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如《黄土》这篇文章写了父亲生前几个片断,表现了父亲勤劳、节俭、善良及精神上的贫困,在这里,父亲就是老一辈农民的代表,作者采用了细节描写的手法,使文章更具感染力。 议论性的散文包括哲理散文,如1999年上海高考试题《谈生命》,阅读这类散文,要善于把握文章的观点和价值,如冰心的《谈生命》一文,告诉我们对生命的态度应该是感谢生命,无论是在快乐中还是在痛苦中我们都要感谢生命。读这类文章,需要破译题目,题目清楚了,一切就迎刃而解了,如阅读全国高考试题《贝多芬之谜》,理解“谜”到底是什么?哪些人认为这是谜?2003年文学作品阅读题(北京),其文本节选自余秋雨的《文化苦旅》中的《夜雨诗意》。《夜雨诗意》共四部分,这里选用的是第四部分。读一篇文章,首先看题目。题目引领我们做这样的思考,夜雨中的诗意是什么?为什么要感受夜雨中的诗意? 在题目的统摄下,看看本文的结构是如何安排。 第1段引出话题夜雨诗意。

江苏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含解析

(2014)10.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 韦应物 九日驱驰一日闲,寻君不遇又空还。 怪来诗思清人骨,门对寒流雪满山。 访隐者不遇成二绝(其二) 李商隐 城郭休过识者稀,哀猿啼处有柴扉。 沧江白石渔樵路,日暮归来雨满衣。 1.请简要分析第一首诗中作者情绪的变化过程 (3 分) 【答案】乘兴而往——怅惘不遇——欣赏叹慕 2.第二首诗中从哪些地方可看出“隐者”的身份?请简要概括(3 分) 【答案】城里少有人知;家住深山;与渔樵为伍;居室简陋 3.请分别赏析两首诗结句的表达效果 (5 分) 【答案】第一首诗的结句,通过描写友人住处环境,揭示其诗歌独特风格的成因,并暗寓对友人品性的赞颂;第二首诗的结句,通过描写诗人不遇隐者、日暮归来而雨湿衣衫的情景,突出访人的执着和情怀的深挚(或:通过想象隐者日暮归来而雨湿衣衫的情景,展示其生活情趣) 10.(1) (3 分) 【解析】由“九日驱驰一日闲”中的“驱驰”可看出作者是“乘兴而往”;由“寻君不遇又空还”中的“不遇”和“空还”可看出作者是“怅惘不遇”;由“怪来诗思清人骨”中的“诗思清人骨”可看出作者是“欣赏叹慕”。 (2) (3 分) 【解析】由“城郭休过识者稀”可知此人“城里少有人知”;由“哀猿啼处有柴扉”中的“哀猿啼处”可知此人“家住深山”,由“有柴扉”可知此人“居室简陋”;由“沧江白石渔樵路”中的“渔樵路”可知此人“与渔樵为伍”。结合本题分值,答案可调整概括为三点:①城中识者甚少,②居室偏僻简陋,③混迹渔樵行列。 (3) (5 分) 【解析】第一首诗的结句,是前一句的原因,所以应结合前一句进行赏析;第二首诗的结句可有两种理解,既可理解为实写诗人自己,也可理解为续写所访隐者。 【评价】今年诗歌鉴赏题量仍是3道简答题,侧重考查情感和技法,这延续了以前的做法,但分值由10分增加了1分,文本由一首诗改为两首同主题的诗,这些变化还不能说是一种创新,愚以为既然用了两首诗,可设计一道比较阅读题以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 (2015)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 唐刘禹锡 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 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 疏种碧松通月朗,多栽红药待春还。 莫言堆案无馀地,认得诗人在此间。 (1)联系全诗,简要概括作者“开颜”的原因。(4分) 答案:朋友新居落成;周围景色优美;自己心情闲适;主人品位高雅;宾主志同道合。 (2)简要赏析颔联、颈联的写景艺术。(4分) 答案:选取景物,铺陈描摹;移步换景,富有层次(由远及近、由外而内);虚实结合,寓情于景。 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3分) 答案:赞美恭维之意;羡慕向往之情;志趣相同之感。 10.

《高考现代文阅读指导》教案讲解

《高考现代文阅读指导》教案 潮阳一中谭承俊 教学目的:1、研讨阅读方法,让学生掌握阅读规律。2、训练规范答题,提高学生阅读效率 教学设想:通过讲练结合,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阅读方法,训练规范答题。教学难点:掌握阅读规律,提高阅读效率。教学步骤: 一、简要分析本校期中考试学生解答现代文阅读答题情况 典型毛病:答题不规范、答非所问、就词释义、照搬原文 二、阅读技巧点拨 1、整体要求:有机整体:“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思维流程:整体感知→具体理解→相关分析→转换答题。 2、细则要求:1)、注意标题。2)、提要概括,“瞻前顾后” ①注意关键句:情理句(包含作者思想感情和事理的句子)、副词句(副词引出的总结性或列举性的句子,比如“总之、首先、其次”)、段首句、结尾句、过渡句、问题的前后句 ②结构分析法:理清段与段之间的关系,句与句之间的关系。 三、学生再读《流浪的二胡》、整理答案。 四、运用方法,课堂练习《幸福》,完成第19、21题。 五、点评答案,规范答题 1、细审题意,明确要求(限制与提示,审题要做到“三个清楚”:题目问什么,要我答什么;答案定位在文章的哪一部分;答题的具体要求是什么) 2、搜寻信息,确定其所在阅读区间 3、梳理设问与应答之间的关系,整合有效信息。 4、再审题意,规范作答。(依分值来推测答案点数、从原文整合成答案、用语规范) 六、点评、小结。 附文: 一、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9-22题。(期中考试阅读文段) 流浪的二胡 (1)有一个精灵,漂泊如三春之水,清冷似冬夜之月;有一个精灵,惆怅如初夏细雨,幽怨似深秋桂子;有一个精灵,它注定了永远都在流浪――二胡,江南,流浪的二胡。 (2)蒙古包、轱轳车,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大草原注定了是马头琴的摇篮;红高粱、信天游,大风起兮云飞扬的黄土高坡天生就是唢呐的世界,而杨柳岸、乌篷船,小桥流水绕人家的江南则永远是二胡生生不息的磁场。二胡之于江南,恰如杏花春雨之于江南一般地诗意和绵长。只是我们不知那当初的当初,是江南选择了二胡,还是二胡选择了江南。 (3)六朝金粉、王谢候府的秦淮,有太多的声色犬马,那不是二胡弦线上开放的花;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钱塘,有太浓的绮丽繁华,那也不是二胡琴弓中跳动的韵律。纤道、乌篷、台门、廊棚、雨巷、石桥、茶肆、谷场,这才注定了二胡流浪的行脚。本不属于墨客骚人,显贵官宦,流浪的二胡注定只是在百姓黎民、俗子凡夫中开放的花,流淌的画;流浪的二胡天生就是贩夫走卒、商贾戏子开心时的道具,潦倒间的支撑。 (4)我真的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二胡开始在江南流浪,我只知道当如水月色浸淫深秋桂子,

高考现代文阅读练习和答案详细解析1-2019年学习文档

2019年高考现代文阅读练习和答案详细解析1 2019年高考现代文阅读练习和答案详细解析1 带着村庄上路 卢年初 我那时以为这一生大概只会做一件事:离开村庄。 我并非在村庄里过得不愉快,那里的水土很适合我,只不过村里人都说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把离开村庄当作出息。我选择一个夏天离开,人们都在打瞌睡,我神不知鬼不觉地走了,不要让他们以为我有什么留恋,以为我带走了村庄的什么东西,我走得要有出息,能留给他们的全留给他们。 后来我发现我是自欺欺人。路上累了歇脚的时候,把行囊打开,里面装的是一整个村庄。我很羞愧,我曾想在城市的某个角落把它们抖掉,但人生这段漫长的路上,想要的东西还未得到时,原来拥有的东西你也还无法舍弃。在县城读书,我不能舍弃我的贫穷。在寄宿的同学中,我的伙食比许多人都要差,一般我只买个小菜,另外吃自己带的家乡菜:咸鱼、坛坛菜、鲊辣椒。肚子饿了,就用炒米茶充饥。炒米茶是母亲亲手做的,只要用开水一冲,加点红糖,很香。在省城读书,我以为离村庄越来越远了,但我却无法摆脱家乡话的困扰。在机关里办公,我摆脱不了家乡老土的做派。我常常怀疑同事是不是私下里议论我是个乡巴佬。我常见到来看我的老乡,看到他们就像看到自己,我为此忧戚:难道真的就抛

不开村庄了吗? 在我尽力掩藏村庄时,村庄却如影子一样照看我,照看着许多像我一样从村庄出来的人。我毕业后被安排到这座城市,在城里我遇到一个叫莲的女子,她的一切都具有村庄的风韵。她不在乎我的家底,却看上了农家孩子的勤劳和朴实;接受她的爱情,我知道又等于接受了村庄的一笔恩惠。后来,我的继父、母亲跟着我进了城,开了一家土菜馆,曾经叫我害羞的家乡菜,全部端上了大桌子。家乡菜全部来自家乡的风水,别有一番滋味。借助土菜馆,我发了一点小财,我真的离不开村庄了。我开始懂得,我们这些出门在外的人,永远都是村庄的骄傲,也永远都是村庄的累赘;我们把她的善良播撒,也把她的丑陋翻新。 不知何时起,我开始把村庄像糖一样含在嘴里,稍不留神,香甜就脱口而出。我走到哪里,村庄都扑面而来。村庄的竹器、村庄的粮食、村庄的花卉,全都进了城,我感到这一切似乎都是跟着我进城的。我们这些从村庄出来的人,常常聚会,侃起村庄,就好像是在村庄的某个田亩说话,高昂铿锵。当我们贫穷,老把村庄当作羞涩;当我们富有,又拿村庄来调味。我们永远在把村庄当作铺垫,当作背景。 总感觉对村庄有所亏欠,总是不想爽爽快快承认,终于有一天,我的灵魂在不断地拷问中,村庄才真实地凸现出来。走吧,回吧,从村庄出来的人,回去干点什么,或者什么也不

高考现代文阅读解题方法指导

高考现代文阅读解题方法指导 现代文阅读是最能拉开考生分数距离的高考模块,也是广大师生在备考中花费精力最多却收效甚微的一个知识点。由于现代文对考生的综合素质要求相当高,考点能力要求的分布也十分广,所以在近年的高考中现代文的答题一直不尽如人意,且有逐年下降的趋势,如04年高考广东卷现代文阅读18分,平均9 分多,05年高考广东卷现代文阅读21分,人均还是9分多。 在高三的复习备考中,不少考生也花了大量的时间去做现代文阅读,但却收效甚微。从考生备考方法上来看,主要是平时阅读的目的不明确,甚至急功近利。或没有认真地揣摩、感悟整篇文章,至多也只是机械地去筛选与答案有关的信息,不能从宏观上对文章进行整体感知;或没有掌握行之有效的解读方法,不知道抓关键字、词、句、段,不能准确地解读作者的观点、态度、倾向、取舍,回答问题时,甚至完全撇开作者的主张,以自己的观点代替作者的观点。从考生的语言表达来看主要表现为:思路模糊,层次不清,答非所问。答题时,用语不简练,抓不住问题的要点,而是泛泛而谈,不能一言以蔽之。语言表达能力欠缺,组织句子的能力较差。部分考生做现代文阅读试题时,往往满足于抓住了要点。因此,在语言组织上缺乏推敲,不能做到问与答浑然一体。如果能从近年高考题总结出一些答题规律,这对如何答好现代文阅读应该是很有帮助的。 1.概括文章内容,读懂作者意图 对现代文阅读的文段,一定要读懂,要仔细琢磨文章的字、词、句,所谓“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努力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想想文章可以分为几个层次,各个层次的大意是什么,作者的写作思路是怎样的,作者的到底想通过文章传达出什么信息,文章的题目和文章是什么关系等等。 例如2004年高考广东卷的现代文阅读《说树》,从标题入手,我们知道本文是以树为表现对象的,在阅读完文本后我们大致整理出文章的大意和写作思路:第一段主要内容和第二段开头部分文字是从乡情(或对故乡的感情)角度来表现的,第一段的末尾处是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表现的,第三段主要是对与树相关的经历(探索树的精灵)的回顾,第四段是从树与人生与艺术的关系角度来表现的。理清思路后,我们自然会思考作者为什么说树,从第四段的内容,我们可以推断出来:作者将树作为艺术的象征,表达了对艺术的认识,从多项选择题的E项中,我们也可以验证这一点思考。这样,我们在动手做题之前,对文本就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这是准确解题的基本保证。 2.读懂题干要求,揣摩命题者意图

全国2019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现代文阅读训练4

现代文阅读训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 ①古村古镇是一个综合的多维空间概念,它既是一个传统的居住空间概念,也是一个文化载体和文化空间的概念,还是一个经济生产复合体的概念。由于中国古村古镇的地域分布差异大,古村古镇的特点各异,文化内涵的程度不同,保护与传承价值不一,因此,古村古镇的保护必须采取多样化的形式和途径。古村古镇的保护可以根据具体规模的大小和相关政策的要求,选用整体性保护、重点区域保护、历史街区保护、重点文物建筑和设施保护等;也可以根据呈现的环境,选择活态博物馆保护、静态博物馆保护、虚拟博物馆保护;也可以根据呈现的方式,选择实体环境保护、文字记录保护、数字化保护、空间技术实时监测保护等。数字虚拟博物馆保护和空间技术实时监测保护是信息化时代和“互联网+”时代古村古镇保护技术的快速发展方向。 ②保护与发展的矛盾是长期困扰古村古镇永续发展的现实问题。所有专家学者、社会人士、政府管理者和参与企业,必须高度认识古村古镇保护的重要价值,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没有有效的协同保护就不可能有古村古镇资源的永续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古村古镇的保护不是简单的建筑和文物的静态保护,而是包含原住居民生活的相对活化的协同保护。古村古镇的活化不应局限于旅游和商业的目的。古村古镇文化资源的多方位永续利用是古村古镇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和保障。 ③古村古镇协同保护的核心是保护乡土文化的原真性及其文化景观基因。保护古村古镇的原真性就是要保护传统村镇中有代表性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别是聚落的整体格局、街巷风貌、民居风格、特殊民俗及原生环境等。保护古村古镇的文化景观基因就是要保护和挖掘各个古村古镇所独有的历史文脉和乡土记忆。保护乡土文化的原真性及其文化景观基因就是为了确保其地域文化传承的独特性和地方感。 ④从长远来看,保护古村古镇必须依靠立法,我国目前出台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有助于古村古镇保护在法律层面上的推进,但还要进一步完善相关细节。要加强对有利于古村古镇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做到有法可依,同时加大执法保护的力度。 ⑤古村古镇保护与发展的目标是打造历史与现实相辉映且充满乡风乡情的人居环境。这种人居环境始终贯穿着中国古人天人合一的人居环境思想,这种立足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人居环境思想,不仅为中国传统人居环境的建造提供了理论基础,而且为中国未来充满人性关怀与和谐理想的人居环境的建设指明了方向。应该坚信,关注历史文化环境保护与现代人居环境建设有机结合的理念与行动,将越来越多地受到社会大众的期待和欢迎,这既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确保“记得住乡愁”的具体行动,也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必然要求。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含答案)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含答案) 一、高中现代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2019年1月8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梅宏作为团队代表,从党和国家领导人手中接过了2018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的证书。以梅宏团队为研究主力,北京大学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研发的“云—端融合的资源反射机制及高效互操作技术”改变了传统“白盒”互操作技术思路,提出颠覆式的数据互操作技术途径—“黑盒”思路,通过揭示信息系统内部基于云—端融合特性的计算反射机理,发明了通过系统客户端外部监测与控制实现业务数据和功能高效互操作的整套技术及平台,突破了信息孤岛业务数据和功能与第三方系统高效互操作这一制约大数据价值链上下游的“卡脖子”技术,使信息孤岛开放效率得到大幅提升。 事实上,对于互操作的研究已开展多年。传统互操作技术采用“白盒”思路,需要在全面了解信息孤岛内部实现细节的基础上进行改造,用修地铁挖隧道打比方,“白盒”思路是把地铁沿线道路全部“打开”,做“明挖”,效率低、成本高、风险难控。因此,各国科学家一直在寻求互操作技术的突破。 梅宏和同事黄昰教授、张颖副研究员、刘譞哲副教授、郭耀教授、熊英飞副教授组成的核心研究团队,基于十余年系统软件研究,发现了信息系统内部基于云—端融合特性的反射回路,发明了“云—端融合的资源反射机制及高效互操作技术”。科研团队颠覆传统“白盒”路线,将信息系统视为“黑盒”,通过对系统客户端的外部监测与控制来实现系统业务数据和功能的高效互操作,消除了系统源码、数据库表、后台权限、原开发团队等“白盒”依赖,从而将信息孤岛开放效率平均提升两个数量级。类比挖隧道用盾构机来替换传统开路挖地一样,这项“黑盒式”互操作技术就像盾构机,在获得用户授权后,就可以构造出连通不同系统的数据管道。如同水在水管、燃气在燃气管流动一样,各个系统的数据就在这些对应的数据管道中有序流动,实现了高效的互操作。 1992年,梅宏来到北京大学,师从著名计算机软件科学家杨芙清院士进行博士后研究。2007年,依托北京大学建设的“高可信软件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获批建立,梅宏担任实验室主任。在实验室成立的第二年,他带领的团队便以“新型构件化应用服务器PKUAS的研发”荣获2008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011年,实验室在教育部评估中被评为信息科学领域优秀重点实验室。 (摘编自柴葳《“黑盒式”互操作技术连接信息孤岛——访2018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获得者梅宏团队》)材料二:黑盒式互操作技术原理

高考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

高考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 一、高中现代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镜中人 杨绛 ①镜中人,相当于情人眼里的意中人。 ②谁不爱自己?谁不把自己当作最知心的人?谁不体贴自己、谅解自己?所以一个人对镜自照时看到的自己,不必犯“自恋癖”,也往往比情人眼里的意中人还中意。情人的眼睛是瞎的,本人的眼睛更瞎。我们照镜子,能看见自己的真相吗? ③我屋里有三面镜子,方向不同,光照不同,照出的容貌也不同。一面镜子最奉承我,一面镜子最刻毒,还有一面最老实。我对奉承我的镜子说:“别哄我,也许在特殊情况下,例如‘灯下看美人’,一霎时,我会给人一个很好的印象,却不是我的真相。”我对最刻毒的镜子说:“我也未必那么丑,这是光线对我不利,才显得那么难看,我不信我就是这副模样。”最老实的镜子,我最相信,觉得自己就是镜子里的人。其实,我哪就是呢! ④假如我的脸是歪的,天天照,看惯了,就不觉得歪。假如我一只眼大、一只眼小,看惯了,也不觉得了。好比老伴儿或老朋友,对我的缺点习惯了,就视而不见了。我有时候也照照那面奉承我的镜子,聊以自慰;也照照那面最刻毒的镜子,注意自我修饰。我自以为颇有自知之明了,其实远没有。何以见得呢?这需用实例才讲得明白。 ⑤我曾用过一个很丑的老妈子,姓郭。钱钟书曾说:对丑人多看一眼是对那丑人的残酷。我却认为对郭妈多看一眼是对自己的残酷。她第一次来我家,我吓得赶忙躲开了。她丑得太可怕了:梭子脸,中间宽,两头窄,两块高颧骨夹着个小尖鼻子,一双肿泡眼;麻皮,皮色是刚脱了痴的嫩肉色;嘴唇厚而红润,也许因为有些紧张,还吐着半个舌尖;清汤挂面式的头发,很长,梳得光光润润,水淋淋地贴在面颊两侧,好像刚从水里钻出来似的。她是小脚,一步一担,手肘也随着脚步前伸。 ⑥从前的老妈子和现在的“阿姨”不同。老妈子有她们的规矩。偷钱偷东西是不行的,可是买菜揩油是照例规矩,称“篮口”。如果这家买菜多,那就是油水多,“篮口”好。我当家不精明,半斤肉她报一斤,我也不知道。买鱼我只知死鱼、活鱼,却不知是什么鱼。所以郭妈的“篮口”不错,一个月的“篮口”比她一个月的工资还多。她讲工钱时要求先付后做,我也答应了。但过了一两个月,她就要加工钱,给我脸色瞧。如果我视而不见,她就摔碟子、掉碗,嘟嘟囔囔。我给的工钱总是偏高的。我加了工钱嘱她别说出去,她口中答应却立即传开了,然后对我说,家家都涨,不只我一家。她不保密,我怕牵累别人家就不敢加,所以常得看她的脸色。 ⑦她的审美眼光却高得很,不顺眼的,好比眼里容不下一粒沙子。一次,她对我形容某高干夫人;“一双烂桃眼,两块高颧骨,夹着个小鼻子,一双小脚,走路扭搭扭搭……”我惊奇地看着她,心想:这不是你自己吗? ⑧我会理发。我自己进城做个电烫,然后自己做头发,就可以一年半载不进城。可我忽然发现郭妈的“清汤挂面”发式,也改成和我一样的卷儿了。这使我很惊奇。一次我参加宴会遇见白杨。她和我见面不多,却是很相投的。她问我:“你的头发是怎么卷的?”我笑

高考现代文阅读训练

高考现代文阅读训练(十一) 甘肃兰州外国语高级中学张辅良 【阅读资料】 月光破碎 玄武 有一年,所有形式的字迹剧烈晃动,变得模糊、朽烂、面目可憎。我抛弃书卷,离开上班下班和回家的路。辗转很多地方,有一天,就到了岳阳。 乘车常过汨罗,那是我崇敬的楚国诗人的故乡。红土丘陵遍生低矮的灌木,它们在风中摇曳、在雨中默然。在黄昏暗淡里临近和远去。每每伫目凝视“汨罗”路标,心中总生起类似于凄迷的复杂情绪;而我终于一次也没有前往。 我在春天的岳阳街上行走。初来时这里浓郁的小城气息让我感到亲切。我记得在一条并不宽大的小河里游泳,记得在夜里捕捉萤火虫,记得窗前竹影的摇曳。然后,憎恶自亲切中滋生开来。我和工商局的人员讨价还价,和公安局的人员讨价还价,和租住的小楼房东老大大讨价还价。我在春天的岳阳街上行走,时常有强烈的不真实感:我怎么在这里呢 有一天,雨开始无昼无夜、无休无止地落下来。 “霪雨霏霏,连月不开”,我想到的仅仅是范仲淹的句子。我在岳阳楼看到范仲淹的句子。无心游玩,但洞庭湖还是映在了眼前。 我没有想到洞庭湖竟这般阔大。水混浊着,荡动着。不可或歇。我迷恋它原初的名字:云梦泽。它更应该是北方大泽,不应在湘地。《山海经》里说的“河渭不足,北饮大泽”,那大泽该是这样的所在。很多年后,我明白地目睹洞庭,当时就减轻了内心的饥渴。或者说一种文化上的认同,略略减轻了内心的纷扰。 岳阳原本与饥渴感颇有联系。上古时大旱,射日的后羿曾在此杀死巴蛇。我得承认我是迷信的,有着致命的宿命感,比如对水的迷恋与恐惧,一种复杂的交织的情感。登上驶往君山的小舟时,我心生惧意。“洞庭波兮木叶下。”时值春末夏初,我无端地想起屈原的诗句来。 也想到苏轼在洞庭深夜所见的荒败景象。想到柳毅,一个怀才不遇者在洞庭与自然神的交流。想到水面上破碎的明月,以及漂浮着的峨冠。 我身边的同行人开心地笑着。她不知我想着什么。其实我也不知她思量什么。我们都不知两年后,将彻底地分道扬镳。 也不知不足一月后将返回故乡。又不足一月,我在电视上看到,我曾走过、居住过的场所,为自洞庭湖冲出的凶猛洪水所吞噬。这一半洪水泛滥。有传言说,为保武汉,有可能将洞庭炸开,牺牲岳阳。真如此的话,岳阳将永远成为洞庭的水底。 当然包括我曾经生活过的那些地方。 我此刻的书写像对梦境的记录,一切呈现飘浮的状态。它们莫可名状地显现,在不知道的地方隐去。的确曾经真实发生过吗我还不能明悉这经历和生存必然性的原因。 我看到我的父亲,我在长沙的车站送他。我听到他自嘲般地说,这么多年没出过门了,在车站看到这么多人,好像还有点怕呢。 我看到我的女儿,她两岁。我牵着她的手,在夜间走过一所空荡荡的楼房,灯惨淡地照着,楼道拐了一个穹又一个弯,似乎永远没有尽头。

高考语文 考前指导 现代文阅读篇复习指导(一)

现代文阅读篇复习指导(一) 一、命题的角度 1.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重要词在文中的含义。 3. 理解文章的主旨是最主要的考查角度。 4. 鉴赏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 二、阅读现代文的方法 1. 如何整体感知 A、仔细阅读关注标题,明确散文分类(文体特征),了解选文写了什么,作者的主要情感倾向和价值取向; a、标题: ①线索作用(例:《项链》) ②点出文章中心、主要内容或点出文章所写话题(例:《人是什么》点出话题) ③修辞上采用比喻等修辞手法,突出题目,形象生动(例:《明月清泉自在怀》) b、分类(文体特征): ①写景状物抒情散文 ②写人叙事抒情散文 ③文化散文(学者散文) ④哲理散文(议论性散文) ⑤托物言志散文 c、情感倾向与价值取向 赞成肯定 反对否定 注:为降低解题的难度,高考所选散文一般都有较为明确的情感倾向与价值取向。 B、了解各段大概意思,理清思路 在阅读选文的基础上大致地概括一下各段的大意,串联起来形成思路,明白文章“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后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写景状物抒情散文,一般先写景状物再抒情议论,最后说明一种道理,也就是说文章的主旨在文末才点明。(07届综合练习卷五《感谢生命》) C、把握关键句:

①结构上起过渡、连接作用的词语、句子、段落,各段落中的中心句(过渡句、过渡段)。 ②尤其注意段首、段尾(总起句、总结句),揭示线索的句子抒情议论句,特别是开头和结尾的抒情议论句。它们往往就是全文的主旨所在。 ③反复出现的词或句子。 ④体现主要对象的特点的词句。 ⑤运用辞格的句子。 ⑥感觉有深意或难懂的句子。 ⑦引用的名言 2. 如何进行全面的解答 A、认真读懂题干,利用好题干中包含的信息揭示 05年广东卷高考题《壶口的黄河》第2题:“第四段中通过主观感受来写壶口的黄河,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题干中“主观感受”已提示我们以他人视角来写正面形象,因而表现手法应为“侧面描写”(侧面烘托、衬托)。 B、查语境,把命题所涉及到的内容放回到原文中,找准相关的信息区,然后还要认真搜索相关信息区的前后,看是否有与之有并列或承接、递进等关系的语句、段落。如命题所涉及的句子为总起句,则信息区在下文;如为总结句,信息区在上文;如为过渡句,则在前后。 C、看赋分,配答案,一般来说,现代文阅读每题赋分都在4分以上,这也决定了每个题目的答案要点一般不只是一点。一般情况4分题答案至少应有两点,6分题答案至少应有三点。 3. 如何有效地组织答案 ①善于利用文中的重要词句。一般来说,答案中涉及到的一些关键词语、句子就在原文中。 ②紧扣题意,选用恰当的句式,选取适宜的角度作回答,即如何问就如何答 ③需要高度概括的题目,组织答案的时候a要整合文中的相关信息,b在原文中找出相关段落所传达的信息的共同点,c对信息进行或合并或删除或调整,d利用文中附着信息共同点的那些具体的、形象化的语句,把这些具体形象化的语言转换为抽象,概括性的语言(运用辞格的句子须还原为本义) ④一般不宜一字不差机械地摘录原文,亦不宜完全用自己的话去回答。一般说来,答案所涉及的一些关键词句就在原文中,应抓住这些重要的词句,进行有效的提取、剪辑和重组。这样组织起来的答案一般都和标准答案较切近。 三、现代文的分类 按照内容与文体可以主要分为以下5种:写景抒情散文,写人叙事散文,哲理性散文,学者散文(文化散文),托物言志散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