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二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答案解析

初二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答案解析

初二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答案解析
初二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答案解析

初二物理人教版八年级10月月考试题

一、单选题

1.如图是常用的5号电池的示意图,其型号的另一种表示方法为“14500”,前两位数是直径,后三位数是高度这型号电池高度为( (

A. 14mm

B. 145mm

C. 500mm

D. 50.0mm

【答案】D

【解析】

由题意可知:“14500”,前两位数是直径,后三位数是高度.所以500是5号电池的高度,结合生活常识可知5号电池的高度约是5cm,即50mm,所以答案D正确,故选D.

2.如果一个物体的长度为1.95 m,则刻度尺的分度值

A. 1 m

B. 1 dm

C. 1 cm

D. 10 mm

【答案】B

【解析】

用此刻度尺测量的物体长度是1.95m,数据的倒数第二位对应的长度单位是dm,所以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dm,故ACD错误,B正确.

3. 为了检验人躺着和站立时身体长度是否有差异,选用下列哪种尺最合适

A. 量程3m,分度值1mm

B. 量程10m,分度值1dm

C. 量程30cm,分度值1mm

D. 量程15cm,分度值0.5mm

【答案】A

【解析】

量程一定要超过人的身高,所以量程30cm、量程15cm不行;分度值1mm、分度值1dm显然应该是1mm.

4.下列几种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 人步行的速度约为5m/s

B. 全新的2B铅笔长约18cm

C. 课桌的高度约为1.5m

D. 一张试卷厚度的大约1mm

【答案】B

【解析】

A(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在4km/h(4÷3.6m/s≈1.2m/s,故A不符合实际;

B(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长度在20cm左右,铅笔的长度略小于20cm,长约18cm,故B符合实际;

C(中学生的身高在160cm左右,课桌高度约为0.8m左右,故C不符合实际;

D(头发丝的直径在75μm左右,一张纸厚度略大于75μm,在100μm(0.1mm左右,故D不符合实际.【点评】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5.在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下列要求中做法错误

..的是()

A. 读数时视线应正对刻度线

B. 测量时必须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起

C. 测量时刻度尺不能歪斜

D. 记录测量结果时必须在数字后面注明单位

【答案】B

【解析】

A.读数时,视线应垂直于刻度尺测量时,刻度尺不能歪斜,必须放正重合,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如果刻度尺的0刻度线磨损,测量的始端可以与其它整格刻线对齐,测量结果要减去前面的数值,故B 错误,符合题意;

C.测量时,刻度尺不能歪斜,必须放正重合,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记录测量结果时要记上数值和单位,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使用刻度尺时要注意:(1)放:尺边对齐被测对象,必须放正重合,不能歪斜;尺的刻面必须紧贴被测对象。(2)读: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3)记:记录测量结果时要记上数值和单位。

6.下列单位换算是正确的是

A. 4.5m=4.5m×100cm=450cm

B. 456mm=456÷100=0.456m

C. 36cm=36÷100m=0.36m

D. 64dm=64÷10m=6.4m

【答案】D

【解析】

根据长度单位的进率进行换算即可,注意换算过程的步骤是:原来的数字、乘号、进率、后来的单位

换算过程的步骤是:原来的数字、乘号、进率、后来的单位(A选项换算过程应是:4.5m=4.5×100cm=450cm,故A错误;B选项换算过程应是:456mm=456×10-3m=0.456m,故B错误;C选项换算过程应是:36cm=36×10-2m=0.36m,故C错误;D选项换算过程应是:64dm=64×10-1m=6.4m,故D正确,符合要求(故选D(

7.通过四次测量一本书的宽度记录为:12. 38cm(12. 36cm(12. 38cm(12. 54cm(则这本书宽度平均值是()

A. 12. 39cm

B. 12.373cm

C. 12. 37cm

D. 12. 42cm

【答案】C

【解析】

分析几个数据可知最后一个数据12.54cm与前几个数据相差太大,该数据不是误差造成的,故该数据认定为错误数据,不能参加平均值的计算,剩余三个数据取平均值

(12.38cm+12.36cm+12.38cm)÷3=12.373cm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要与原数据保留相同的位数,故平均值为12.37cm,答案选C。

8.下列说法中正确是

A.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消除因测量工具不精确而产生的误差

B. 测量时选用的工具越精密越好

C. 学生用钢尺的最大测量长度为15cm,因此,无法用它来测量长度约为50厘米的课桌的宽度

D. 测量长度时,也可以使用零刻度线磨损的尺子

【答案】D

【解析】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减小因为测量工具不精确而产生的错误,故A错误;测量时要根据测量要求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并不是测量工具越精确越好(故B错误(学生用钢尺的最大测量长度为15cm,课桌的长度是50cm,但宽度不一定是大于15cm(故C错误(测量长度时,可以使用零刻度线磨损的尺子,只是测量的时候(要从没磨损的刻度开始算起(故D正确(故选D(

9.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一木块的长度,下列记录正确的是()

A. 2.20cm

B. 2.2cm

C. 13.40cm

D. 2.40cm

【答案】A

【解析】

由图中的刻度尺可以看出其分度值为1mm,起始端刻度值为11.00cm,终端刻度值为13.20cm,木块的长度为

13.20cm-11.00cm=2.20cm

故选A。

10.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下列各过程经历的时间最接近1s的是()

A. 人眼睛迅速眨一下

B. 人心脏正常跳动一次

C. 人做一次深呼吸

D. 人跑50m

【答案】B

【解析】

A.人眨一下眼睛所用的时间约为0.3-0.4s,不符合题意;

B.正常成年人在平静时心脏每分钟跳动75次左右,故人心脏正常跳动一次约为1秒。符合题意;

C.人做一次深呼吸的时间在5s左右,远远大约1s;故C错误;

D.人跑步的速度小于10m/s,50m路程所用的时间大于5秒,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1.古诗中曾这样的描写:“云从月边掠过,月在云中穿梭”.其中“月在云中穿梭”所选的参照物是

A. 月

B. 云

C. 地面

D. 天空

【答案】B

【解析】

抬头望明月,觉得月亮在云中穿行,是月亮相对于云在运动,故参照物为云,月亮相对于地面的运动在短时间内是不易观察的,而题中已说明月亮在云中穿行即相对于云的运动;故只有B正确;故选B.

【点评】参照物,是指研究物体运动时所选定的参照物体或彼此不作相对运动的物体;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如何选择参照物,必须从具体情况来考虑.

12.做匀速直线运动的两个物体,速度较大的物体的运动时间比速度较小的物体的运动时间

A. 一定长

B. 一定短

C. 一定相等

D. 无法判断

【答案】D

【解析】

利用速度公式分析,速度不同的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时间有关,所以路程不定,无法比较时间.

根据v(s/t可知,虽然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但速度不同,由于不知道通过的路程的大小,所以无法比较时间.故选D.

13.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

A. 一江春水向东流

B. 花香四溢

C. 海水奔腾

D. 流星似剑

【答案】B

【解析】

机械运动是物体位置的改变;物理上的运动都是相对的,判断物体是不是做机械运动,关键是看这个物体相对于别的物体是不是有位置的改变.

A、河水的位置相对于河岸不断的发生变化,是机械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

B、花香四溢,是分子的运动,不是宏观物体位置的改变,不属于机械运动,故B符合题意;

C、海水奔腾,海水的位置相对于海岸不断的发生变化,是机械运动,故C不符合题意;

D、流星似剑,流星的位置在不断的发生变化,是机械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4.小明站在两幢高楼之间大喊一声,2秒后听到第一声回声,又过了2秒后听到第二声回声,则两幢楼之间的距离(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A. 1020m

B. 510m

C. 680m

D. 850m

【答案】A

【解析】

声音传播的时间为:t=2s+2s+2s=6s,通过的路程为:S=vt=340m/s×6s=2040m(

所以两幢楼之间的距离为2040m÷2=1020m.故选A(

15.近几年,“低碳”、“绿色”等词语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谈论的话题,下列措施不符合“低碳”、“绿色”要求的是()

A. 大力发展太阳能发电

B. 倡导多乘公交车,少开私家车

C. 大力发展火力发电

D. 加大对污染企业的减排监管力度

【答案】C

【解析】

A.大力发展太阳能发电,可以减少污染,不符合题意;

B.倡导多乘公交车,少开私家车,可以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减少污染,不符合题意;C.大力发展火力发电会造成资源的浪费、环境的污染,符合题意;

D.加大对污染企业的减排监管力度,可以减少污染,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6.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

匀速直线运动,即速度不变,沿直线运动,路程与时间成正比.

A.图示图像中随时间的延长,速度不变,表示匀速直线运动,正确;

B.图示图像中速度与时间成正比,表示匀加速直线运动,不正确.

C.图示图像中路程与时间的变化不成正比,不正确;

D.图示图像中路程与时间成反比,不正确;

17.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最接近( )

A. 1米/秒

B. 10米/秒

C. 1厘米/时

D. 10千米/分

【答案】A

【解析】

由生活经验和对速度单位的理解可知,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在4km/h或1m/s左右.故只有A符合题意.选项BCD不符合题意.

18.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

A. m

B. m/s

C. s

D. km/h

【答案】B

【解析】

国际单位制中(m是长度的国际单位;km是长度的常用单位;m/s是速度的国际单位;km/h是速度的常用单位,故选B(

19.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甲物体速度是乙的2倍,甲、乙通过路程之比3:1,则甲、乙所用时间之比为

A. 3:2

B. 2:3

C. 1:6

D. 6:1

【答案】A

【解析】

已知速度的比和路程的比,求时间之比;利用速度公式变形t(s/v计算即可.

由v(s/t可得:t甲:t乙(s甲/V甲:s乙/V乙=s甲/V甲×V乙/s乙=3/1×1/2(3:2,故选A.

20.下列关于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运动得越快的物体,其速度就越大

B. 通过路程越长的物体,其速度就越大

C. 运动时间越短的物体,其速度就越大

D. 通过路程越短,运动时间越长的物体,其速度就越大

【答案】A

【解析】

A.速度是反映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运动得越快的物体,其速度就越大,故A正确;

B. 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长,物体运动的速度就越大.故B错误;

C. 在物体通过相同路程时,物体运动的时间越短,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但C中缺少相同路程这个条件,故C错误;

D. 由速度的公式:v=s/t可知:通过路程越短,运动时间越长的物体,其速度就越小,故D错误.故选A.

二、多选题

21.某同学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记录了五次测量结果分别是:4.82cm(4.83cm(4.95cm(4.81cm(4.83cm,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同学使用的刻度尺分度值1mm

B. 错误数据是4.95cm

C. 多次测量的目的是避免误差

D. 物体的长度应取4.8225cm

【答案】CD

【解析】

如果所测某一数据与其它数据偏差较大,则该数据是错误的,应舍去;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为相邻的刻度线表示的长度;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减小测量误差.

A、从测量结果可以看出,倒数第二位对应的单位是mm(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故A正确;

B、测量值4.95cm与其它测量值相差较大,所以此数据是错误的,故B正确;

C、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减小测量误差,故C错误;

D、物体的长度为L=(4.82cm+4.83cm+4.81cm+4.83cm)÷4≈4.82cm(故D错误.

故选CD(

【点评】本题考查长度的测量,长度测量的准确程度是由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刻度尺上两条相邻刻线间的距离)决定的(

22.为了了解自己的身体情况,健康的小华做了一些测量,其中记录错误的是

A. 步行速度4km/h

B. 身高是160m

C. 手指甲的宽度约1cm

D. 1s心跳75次

【答案】BD

【解析】

A. 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在1.1m/s(1.1×3.6km/h≈4km/h左右.此选项正确;

B. 成年人的身高在1.7m左右,中学生的身高比成年人小一些,在1.6m左右.此选项错误(

C. 中学生的食指宽度在1cm左右,手指甲的宽度与此差不多,在1cm左右.此选项正确;

D. 正常情况下人的脉搏1min跳动75次,跳动1次的时间接近1s.此选项错误.故选BD.

【点评】首先要对选项中涉及的几种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估算,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23.下图是甲、乙两车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运动的s—t图象,由图象可知

A. 0~5s,甲车的速度比乙车的速度大

B. 0~15 s,甲、乙两车平均速度相等

C. 0~15s,甲、乙两车路程相等

D. 10~20s,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答案】BC

【解析】

A. 由图象看出两车在0(5s内的图象是一条斜线,表示两车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且在相同时间内甲车通过的路程小于乙车通过的路程,所以v甲

BC. 由图象看出两车在15 s末两车相遇,甲、乙两车路程相等,两车的路程相同,时间相同,所以0~15 s,甲、乙两车平均速度相等,故BC正确;

D. 由图象可知10~20s,乙处于静止状态,故D错误.

24.关于机械运动的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平常所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参照物来说的

B. 所谓参照物就是我们选做标准的物体,以它作为参考研究其它物体运动情况

C. 选取不同的参照物来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其结果可以是不同的

D. 研究物体运动,选择地面做参照物最适宜,因为地面是真正不动的物体

【答案】ABC

【解析】

从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和参照物及其选择的角度去分析,即可作出判断.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对运动状态的描述是相对的.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

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着,绝对静止的物体是没有的,我们平常所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都是相对于某个物体而言的,绝对静止的物体是不存在的,对于同一个物体,若选择不同的物体作参照物,来研究它的运动情况,得到的结论可能是不同的,因此,不事先选择参照物就无法判定物体是否在运动,所以选项A. B. C正确,选项D错误.

故选ABC.

25.为有效应对不利气象条件下的空气污染,郑州市人民政府决定在主城区实施机动车单双号限行措施,单车成了绿色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在一条南北方向的街道上,有甲乙丙三辆单车(甲车看到丙车向北运动(乙车看到甲、丙都向南运动(丙车看到路边的树向北运动(那么,下列正确的说法是

A. 甲车必定向南行驶

B. 乙车可能静止

C. 乙车一定向北行驶

D. 丙车向北行驶

【答案】AB

【解析】

丙车看到路边的树向北运动,则丙车一定向南行驶(甲车看到丙车向北运动,说明甲车向南行驶,且速度大于丙车,乙车看到甲、丙都向南运动,乙车可能向南行驶,速度小于甲车和丙车,可能向北行驶,也可能静止,综合以上分析,正确的有AB.故选AB.

三、填空题

26.2017年4月27日,我国的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成功对接,首次完成推进剂在轨补加试验,实现了空间推进领域的一次重大技术跨越.成功对接后,天宫二号相对于天舟一号是__________的(填“运动”或“静止”).

【答案】静止

【解析】

成功对接后,天宫二号与于天舟一号一起以相同的速度运行,它们相对静止.所以选择天舟一号为参照物,则天宫二号是静止的.

27.小微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对8年级物理书的长度先后测量了5次,记录的结果分别是25.87cm、25.83cm、25.88cm、25.36cm、25.85cm,根据数据分析,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cm,物理书的长度是______cm. 【答案】(1). 0.1(2). 25.86

【解析】

(1)在进行长度的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也就是说分度值所对应的数据(倒数第二位)是准确的,分度值所对应的下一位数据(最后一位)是估读的(

(2)去掉偏差较大的,为减小误差取平均值算出结果,注意小数点后保留与原题中相同的位数.

(1)观察数据发现,25.36cm数据与其余四次记录的数值相差太大,因此是错误的;

由测量结果25.87cm分析,刻度尺测量长度时,需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倒数第二位数字所对应的单

位是mm,即它的分度值是1mm..即0.1cm.

(2)物理书长度的平均值为(25.87cm+25.83cm+25.88cm+25.85cm)÷4(25.8575cm≈25.86cm(

28.如图所示,用刻度尺A和B分别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其中A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用其测量的物

体长度为_____厘米;用B刻度尺测物体时长度为_____毫米.小华认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要多次测量,

你认为这样的好处是_____.

【答案】(1). 1cm(2). 2.3(3). 23.0(4). 减小误差

【解析】

(1)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为相邻的刻度线表示的长度;

(2)起始端没从0开始,把4cm处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4cm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

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3)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误差.

(1)刻度尺A的分度值即相邻两刻线间的距离是1cm,测量时是从4.0cm(最后的那个零是估计值)开始测起的,末端刻度值为6.3cm,0.3cm是估读数值,物体的长度为6.3cm?4.0cm=2.3cm;

(2)刻度尺B的分度值是0.1cm,即1mm,测量是从4.00cm开始测起的,末端刻度值为6.30cm,物体的长度为6.30vm?4.00cm=2.30cm,转化为mm做单位就是23.0mm;

(3)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要多次测量,这样的好处是减小误差.

故答案为(1). 1cm (2). 2.3 (3). 23.0 (4). 减小误差

29._____和_____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也是认识自然规律的重要途径.

【答案】(1). 观察(2). 实验

【解析】

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和资料分析法等,观察和实验是科学探究的最基本方法,也是认识自然规律的重要途径(

30.测量长度

..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_____(

..的工具是________(国际单位中,时间

【答案】(1). 刻度尺(2). 秒(s(

【解析】

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主单位是秒.

【点评】根据我们对于长度和时间单位,以及测量工具的了解来作答.

31.1cm2=_______ m2,5m3=_________ cm3 (结果均用科学记数法表示)

【答案】(1). 1×10-4(2). 5×106

【解析】

[1]因为

1m2 =1×104cm2

所以

1cm2=1×10-4m2

[2]因为

1cm3 =1×10-6 m3

所以

5m3=5×106cm3

32.在南京长江隧道口,有以下安全提示信息,请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单位.

(1)限高4.5_____;(2)限速80_____.

【答案】(1). m(2). km/h

【解析】

由于隧道高度的限制,通行车辆的高度限制在4.5m以下(速度限制在80km/h以下(

33.运动是自然界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中把物体_____叫做机械运动。

【答案】位置的变化

【解析】

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称为机械运动,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点评】解决此题要知道机械运动的定义:物体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

34.2017年4月20日,正直春暖花开,柳絮飞扬,我国首艘太空货运飞船天舟一号发射成功,它将与天宫二号交会对接,为天宫二号“太空加油”,为中国2022年前后建成空间站“搭桥铺路”。柳絮飞扬_____(填“能”或“不能”)说明分子在无规则运动。在货运飞船飞行过程中,以飞船为参照物,发射塔是________(填“运动”或“静止”)

【答案】(1). 不能(2). 运动

【解析】

[1]柳絮飞扬是可以用肉眼看得到的,说明是宏观物质,不能说明分子在无规则运动。

[2]在货运飞船飞行过程中,以飞船为参照物,发射塔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故发射塔是运动的。

35.“共享单车”普及后,波波由原来开汽车上班改成骑“共享单车”上班,“共享单车”具有GPS定位功能,方便人们用手机寻找到附近“共享单车”的具体位置,它的前货仓底板是一个太阳能电池板,为GPS功能供电。太阳能电池板工作时,把太阳能转化为________能。GPS卫星定位工作是靠__________来传递信号的。太阳能是一种_________(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答案】(1). 电(2). 电磁波(3). 可再生

【解析】

[1][2][3]太阳能电池板能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GPS工作是靠电磁波来实现定位的;太阳能可以从自然界源源不断得到,属于可再生能源。

四、实验探究题

36.如图在使用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时,操作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

A.中被测木块没有雨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或整刻度线对齐,A错误;

B.中完全符合刻度尺的使用要求,B正确;

C.中视线没有与尺面垂直,C错误;

D.中刻度尺没有沿着被测直线放置,D错误;

故选B。

37.小刚同学用如图所示的方法测量细钢丝的直径,将细钢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32圈后用刻度尺测量,算出细钢丝的直径是___mm(结果保留一位小数),合_____nm。

【答案】(1). 1.6(2). 1.6×106

【解析】

[1]钢丝直径为:

(15-10.00)cm÷32≈1.6mm

[2]单位换算:

1.6mm=1.5×106nm

38.小明刻度尺和三角板按如图方法测一枚5角硬币的直径,测得的直径是_____cm.

【答案】2.10

【解析】

由图示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硬币的直径为

4.10cm-2.00cm=2.10cm

39.如图中秒表的读数为___s。

【答案】337.5

【解析】

图中里面小表盘表示分钟,外面大表盘表示秒钟,分钟指针指向5分钟和6分钟之间,接近6分钟,所以秒针指向应该是37.5秒,故图中表的时间是337.5s。

40.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当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如图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_进行速度计算的.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_____(填“大”或“小”),以______测量时间的误差(填“减小”或“增大”).

(3)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 AC 偏______(填“大”或“小”).

(4)若s2的路程正好是全部路程的一半,则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______m/s,小车通过上半程的速度v AB与小车在下半程的速度v BC相比v AB______v BC(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车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m/s.

【答案】(1). v=s/t(2). 小(3). 减小(4). 大(5). 0.2(6). 小于(7). 0.24

【解析】

(1)该实验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v=s/t.

(2)实验中,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小,为了增长测量时间,方便计时,减小测量时间的误差.

(3)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计时晚,所计时间偏小,用公式v=s/t算出的速度偏大.

(4)由图知,小车通过s2的路程用的时间t2=3s,s2=1/2s1=1/2×1.2m=0.6m,小车通过下半程,即BC(的路

程用的时间t3=2s,s3=1/2s1=1/2×1.2m=0.6m,

上半程的速度:v AB=S2/t2=0.6m/3s=0.2m/s;

下半程的速度:v BC=S3/t3=0.6m/2s=0.3m/s;

计算可知,v BC>v AB,

全程的平均速度:v=s/t=1.2m/5s=0.24m/s.

五、计算题

41.用一个周长为1.4m的滚轮,沿一条椭圆形跑道滚动,滚轮滚动了330圈,距出发点还有0.4m,则跑道的全长有多少米?

【答案】462.4

【解析】

已知滚轮的周长;滚轮绕操场滚动一周刚好为330圈,距出发点还有0.4m,利用S=nC可求出操场的周长.滚轮滚动的距离:s=nC=330×1.4m=462m,操场的周长为:S=462m+0.4m=462.4m(

答:跑道的全长是462.4米.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利用铁环的周长找到计算操场的周长的方法,注意物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42.某同学乘坐的汽艇遥对着一座悬崖,他向悬崖大喊一声,经过6秒听到回声:

(1)若汽艇静泊在水面,他离悬崖多远?

(2)若汽艇以10米/秒的速度正对悬崖驶去,他喊时离悬崖多远?

【答案】(1)1020m;(2)1050m

【解析】

(1)声音到达悬崖的时间为总时间的一半,即3s,则他与悬崖距离为

s1=v声t1=340m/s×3s=1020m

(2)声音走过的距离为

s声=v声t=340m/s×6s=2040m

汽艇移动距离为

s艇=v艇t=10m/s×6s=60m

则他喊时离悬崖距离为

S2=(S声+S艇)/2=(2040m+60m)/2=1050m

答:(1)若汽艇静泊在水面,他离悬崖1020m;

(2)若汽艇以10米/秒的速度正对悬崖驶去,他喊时离悬崖1050m。

八年级上学期物理10月月考试卷

八年级上学期物理10月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 1. 在探究人耳怎样听到声音时,可以用肥皂膜模拟人耳的鼓膜.如图所示,当喇叭发声时,肥皂膜将() A . 振动 B . 静止不动 C . 一直向右运动 D . 一直向左运动 2. 要使二胡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变低可采用的办法是() A . 拉紧弦线 B . 增加发声部分弦的长度 C . 用更大的力弹弦 D . 缩短发音部分弦的长 3. 一场大雪过后,人们会感到外面万籁俱静,究其原因,你认为正确的是() A . 可能是大雪后行驶的车辆减少,噪声减小 B . 可能是大雪后,大地银装素裹,噪声被反射 C . 可能是大雪蓬松且多孔,对噪声有吸收作用 D . 可能是大雪后气温较低,噪声传播速度变慢 4. 我国首次赴南极考察队,于1984年11月20日从上海起程,历时3个月,横跨太平洋,穿越南北半球,航程26000余海里,在南极洲南部的乔治岛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南极科学考察基地——中国南极长城站,南极平均气温为-25℃,最低气温达- 88.3℃,在那里用的液体温度计是酒精温度计,这是由于:() A . 酒精有较高的凝固点 B . 酒精有较低的凝固点 C . 酒精有较高的沸点 D . 酒精

有较高的熔点 5. 据说美国研制出一种用超声波做子弹的枪,当超声波达到一定强度时就能有较强的攻击力,下列有关此武器的应用、认识错误的是() A . 此枪不能在月球上使用 B . 此枪可以射杀水中的鱼 C . 此枪射击时超声波响度太大,会把人耳振聋 D . 超声波具有穿透力强等特点 6. 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全线贯通.铁路要通过“千年冻土”区,“冻土”区路基在温度过高时会变得松软不牢固.为解决“冻土”难题,保证路基的稳定性,采取了下列措施(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A . 在路基的坡面上铺设一层遮阳板,减小太阳的辐射加热,可防止“冻土”液化 B . 路基两旁插有很多管形“热棒”,装在热棒下端的液态氨在温度升高时会汽化,从路基内部吸热,使路基温度降低 C . “热棒”中氨气上升到上部会液化,液化会吸热 D . “热棒”中氨气上升到上部会凝固,凝固会吸热 7. 关于下列四个情景的说法错误的() A . 发声扬声器旁的烛焰晃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B . 不能听到真空罩中闹钟的闹铃声,说明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C .

高二上学期物理10月月考试卷第2套真题

高二上学期物理10月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 1. 关于导体的电阻及电阻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由,可知导体的电阻与电压成正比,与电流成反比。 B . 由 可知导体的电阻与长度l、电阻率成正比,与横截面积S成反比C . 将一根导线一分为二,则半根导线的电阻和电阻率都是原来的二分之一D . 将一根电阻丝均匀拉长为原来2倍,则电阻丝的电阻变为原来的2倍 2. 如图所示,图线表示的导体的电阻为R1,图线2表示的导体的电阻为R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R1:R2=3:1 B . 把R1拉长到原来的3倍长后电阻等于R2 C . 将R1与R2串联后接于电源上,则功率之比P1:P2=1:3 D . 将R1与R2并联后接于电源上,则电流比I1:I2=1:3 3. 有两个相同的灵敏电流计,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满偏电流)为Ig=1mA,表头电阻Rg=30Ω,若改装成一个量程为3V的电压表和一个量程为0.6A的电流表应分别:() A . 串联一个2990Ω的电阻和并联一个0.15Ω的电阻 B . 并联一个2990Ω的电阻和串联一个0.15Ω的电阻 C . 串联一个2970Ω的电阻和并联一个0.05Ω的电阻 D .

并联一个2970Ω的电阻和串联一个0.05Ω的电阻 4. 如图,电源电动势为30 V,内阻不计,“6 V,12 W”的灯泡与一个绕线电阻为的电动机串联。当电动机正常转动时,灯泡正常发光,则此时() A . 电路中电流为 B . 小灯泡电阻为 C . 电动机两端电压为24 V D . 电动机输出功率为48 W 5. 如图所示,一电动机与一电阻R串联接在电源上,电源电动势E=20V,内电阻r=1Ω,用理想电压表测出电动机两端的电压为10V,已知电动机的内阻RM=1Ω,电阻R=9Ω,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 电动机输入功率20W B . 电动机输出的机械功率9W C . 电源的输出功率20W D . 电动机的热功率是10W 6. 在如图所示的U-I图象中,直线Ⅰ为某一电源的路端电压与电流的关系图象,直线Ⅱ为某一电阻R的伏安特性曲线。用该电源与电阻R组成闭合电路。由图象判断错误的是() A . 电源的电动势为3V,内阻为0.5 B . 电阻为1 . C . 电源的效率为90% D . 电源的输出功率为4W

高一 物理第一学期10月月月考考试卷

高一物理第一学期10月月月考考试卷 一、选择题 1.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a车和b车,其位移时间图像分别为图中直线a和曲线b.t=3s 时,直线a和曲线b刚好相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3s时,两车具有共同的加速度 B.在运动过程中,b车始终没有超过a车 C.a车做匀速运动,b车做加速运动 D.在0-3s的时间内,a车的平均速度比b车的大 2.2018 年 10 月 23 日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它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为香港、澳门、珠海三地提供了一条快捷通道。图甲是港珠澳大桥中的一段,一辆小汽车在长度为L=21m的平直桥面上提速,图乙是该车在该段的车速的平方(v2)与位移(x)的关系。则关于小汽车通过该段平直桥面的加速度和时间分别为 A.4m/s2 6s B.2m/s2 3s C.2m/s2 5s D.2m/s221s 3.甲、乙两车某时刻由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开始做直线运动,若以该时刻作为计时起点,得到两车的位移—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图象中的OC段与AB平行,CB段与OA平行,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t1到t2时刻两车的距离越来越远 B.0~t3时间内甲车的平均速度大于乙车的平均速度 C.甲车的初速度等于乙车在t3时刻的速度 D.t3时刻甲车在乙车的前方

4.下列各组物理量中,都属于矢量的是() A.位移和路程 B.时间和时刻 C.力和加速度 D.平均速度和速率 5.一个质点沿直线运动,其速度图象如图所示,则质点() A.在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B.在内做匀速直线运动 C.在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D.在内保持静止 6.关于重力、重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风筝升空后,越升越高,说明风筝的重心相对风筝的位置也越来越高 B.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 C.舞蹈演员在做各种优美动作的时候,其重心相对身体的位置不断变化 D.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地面 7.两个小球从两个不同高度处自由下落,结果同时到达地面,如图所示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它们的运动的是() A.B. C.D. 8.匀速运动的汽车从某时刻开始做匀减速刹车直到停止,若测得刹车时间为t,刹车位移为x,根据这些测量结果,可以 A.求出汽车刹车的初速度,不能求出加速度 B.求出汽车刹车的加速度,不能求出初速度

上海市八年级上学期数学10月月考试卷

上海市八年级上学期数学10月月考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10题;共20分) 1. (2分)(2016·姜堰模拟) 下列汽车标志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A . B . C . D . 2. (2分)(2016·岳阳) 下列长度的三根小木棒能构成三角形的是() A . 2cm,3cm,5cm B . 7cm,4cm,2cm C . 3cm,4cm,8cm D . 3cm,3cm,4cm 3. (2分)如果在△ABC中,∠A=60°+∠B+∠C,则∠A等于() A . 30° B . 60° C . 120° D . 140° 4. (2分)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是48°,它的一个底角的度数是() A . 48° B . 48°或42° C . 42°或66° D . 48°或66° 5. (2分)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线与底边的夹角等于() A . 顶角

B . 底角 C . 顶角的一半 D . 底角的一半 6. (2分)(2011·衢州) 如图,OP平分∠MON,PA⊥ON于点A,点Q是射线OM上的一个动点,若PA=2,则PQ的最小值为() A . 1 B . 2 C . 3 D . 4 7. (2分)如图,在?ABCD中,AC,BD为对角线,BC=6,BC边上的高为4,则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A . 3 B . 6 C . 12 D . 24 8. (2分)下列各组条件中,能判定△ABC≌△DEF的是() A . AB=DE,BC=EF,∠A=∠D B . ∠A=∠D,∠C=∠F,AC=EF C . AB=DE,BC=EF,△ABC的周长= △DEF的周长 D . ∠ A=∠D,∠B=∠E,∠C=∠F 9. (2分)如图,△ABC中,∠C=90°,AD平分∠BAC,AB=5,CD=2,则△ABD的面积是()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10月月考试卷(含解析)新人教版3

2016-2017学年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肖港中学、三汊中学、毛陈中学 联考八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10月份)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40分) 1 .下列现象中不是机械运动的是( ) A. 划破夜空的流星 B.奔驰的骏马 C.植物开花结果 D .地球绕太阳公转 2. 下列单位换算式中正确的是( ) A. 18cm=18X 0.01m=0.18m B . 18cm=18十 100cm=0.18m C. 18cm=18cm r 100=0.18m D . 18cm=18X 0.0仁0.18m 3. 下列现象中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 A. 正在发声的音叉插入水中,激起水花 B. 敲击一下长铁管的一端,在另一端的人先后听到两次打击声 C. 敲击打击乐器,发出不同的声音 D. 敲击水中的石块,岸上的人也能听到敲击声 4. 一名粗心的学生在测量记录中忘记写上单位,下列记录结果中,哪一个数据的单位应该 是米( ) A. —位学生的身高为 16.3 B. —枝新铅笔的长度为 0.175 C. 一本字典的厚度为 3.5 D. —枚壹元硬币的厚度为 1.9 5. 小华坐在轮船中逆流而上,认为自己是静止的,选取的参照物是( A. 河岸边的树木 B .所乘坐轮船的船舱 C.流淌的河水 D.迎面驶来的轮船 6. 如果我们用被拉长的皮卷尺去测量某一物体,测量结果会( A. 偏大B .偏小C .无影响 D.都可能 &调节收音机的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 A. 音调B .响度C .音色D .频率 9. 根据如图所给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人、報畐的表苗和听更的额辜卫圉-拆尢 B. 15Hz 的声音只要振幅足够大,人耳是能听到的 C. 人能听到蝙蝠发出的所有频率的声音 D. 人听觉频率范围比人发声频率范围要大 7.下列图象中,能正确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发声頻率 I ]听党癖 A.蝙蝠可以发出频率为 400Hz 的声音

高一上学期物理10月月月考考试

高一上学期物理10月月月考考试 一、选择题 1.一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初速度未知,物理课外实验小组的同学们用固定在地面上的频闪照相机对该运动进行研究.已知相邻的两次闪光的时间间隔为1 s ,发现质点在第1次到第2次闪光的时间间隔内移动了2 m ,在第3次到第4次闪光的时间间隔内移动了8 m ,则仅仅由此信息还是不能推算出 A .第1次闪光时质点速度的大小 B .质点运动的加速度 C .第2次到第3次闪光的时间间隔内质点的位移大小 D .质点运动的初速度 2.未来“胶囊高铁”有望成为一种新的交通工具.“胶囊高铁”利用磁悬浮技术将列车“漂浮”在真空管道中,由于没有摩擦,其运行速度最高可达到5000/km h .工程人员对“胶囊高铁”在A 城到B 城的一个直线路段进行了测试,行驶了121.7公里,用时6分13秒.则( ) A .5000 /km h 是平均速度 B .6分13秒是时刻 C .“胶囊高铁”列车在真空管道中受重力作用 D .计算“胶囊高铁”列车从A 城到B 城的平均速度时,不能将它看成质点 3.已知物理量λ的单位为“m”、物理量v 的单位为“m/s”、物理量f 的单位为“s -1”,则由这三个物理量组成的关系式正确的是( ) A .v = f λ B .v =λf C .f =vλ D .λ=vf 4.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等边三棱柱静止在水平放置的斜面上.已知三棱柱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斜面的倾角为30°,则斜面对三棱柱的支持力与摩擦力的大小分别为( ) A 33 mg B .12mg 3 mg C . 12mg 和1 2 mg μ D 3 和12mg

八年级物理10月月考试卷

纱帽中学八年级物理十月月考试卷 考生注意:请将试题答案写在答卷上,注意对准题号,交卷时只交答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共45分) 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A.一江春水向东流B.星光闪闪C.海水奔腾D.春风拂面 2.一短跑运动员在5s内跑完了50m,汽车行驶的速度是80km/h,羚羊奔跑的速度是20m/s,那么三者速度从小到大的顺序是 A.运动员、汽车、羚羊B.汽车、羚羊、运动员 C.羚羊、汽车、运动员D.运动员、羚羊、汽车 3.下列几种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人步行的速度约为5m/s B.全新的2B铅笔长约18cm C.课桌的高度约为1.5 m D.一张试卷厚度的大约1mm 4.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 = s/ t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B.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C.速度不变,路程与时间成正比 D.速度与路程成反比 5.关于运动和静止,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加油机在空中给受油机加油时,它们是相对静止的 B.卡车和联合收割机收割庄稼时,它们是相对静止的 C.两辆赛车在赛道上行驶时,它们是相对静止的 D.“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对接成功时,它们是相对静止的 6. 2012年5月22日,美国“猎鹰9号”火箭把“龙”号飞船送入太空,在近两个小时的时间内,“龙”号飞船与国际空间站相伴而飞.空间站丙宇航员透过舷窗看到“龙”号飞船纹丝不动,宇航员选取的参照物是 A.“龙”号飞船B.地球C.太阳D.舷窗 7.李军的家距学校600 m远,某天他上学时,以1 m/s的速度走完前一半的路程,为了不迟到,他改以1.5 m/s的速度走完后一半的路程,他上学时走路的平均速度是A.1.2 m/s B.1.25 m/s C.2 m/s D.2.5 m/s 8、感知身边的物理———下列各过程经历的时间最接近1s的是 A.中学生跑完百米赛跑 B.人正常呼吸一次 C.人体心脏跳动一次 D.人打一次哈欠 9、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认真细致的测量可以避免误差 B、测量时未遵守操作规则会引起误差 C、测量时的错误就是误差太大 D、测量中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10、图4(甲)是某物体运动的s-t图像,则图4(乙)中能与之相对应的v-t图像是

高一物理上册10月月考考试试题_附答案解析

高一物理上册10月月考考试试题_附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一夹子夹住木块,在力F 作用下向上提升,夹子和木块的质量分别为m 、M ,夹子与木块两侧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均为f ,若木块不滑动,力F 的最大值是 A . ()2f M m M + B .()2f m M m + C .()()2f M m M m g M +-+ D .()()2f m M M m g m +-+ 2.一物体在地面以速度为 v 向上竖直上抛,不计空气阻力,经过 t 时间到最高点,上升高度为 h ,则 A .物体通过前半程和后半程所用时间之比为 1:(21- ) B .物体通过2h 处的速度为 2 v C .物体经过 2t 时的速度为 2v D .物体经过前 2t 和后 2 t 的位移之比为 1:3 3.甲、乙两车某时刻由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开始做直线运动,若以该时刻作为计时起点,得到两车的位移—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图象中的OC 段与AB 平行,CB 段与OA 平行,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t 1到t 2时刻两车的距离越来越远 B .0~t 3时间内甲车的平均速度大于乙车的平均速度 C .甲车的初速度等于乙车在t 3时刻的速度 D .t 3时刻甲车在乙车的前方 4.粗细均匀的电线架在A 、B 两根电线杆之间.由于热胀冷缩,电线在夏、冬两季呈现如图所示的两种形状,若电线杆始终处于竖直状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冬季,电线对电线杆的拉力较大 B.夏季,电线对电线杆的拉力较大 C.夏季与冬季,电线对电线杆的拉力一样大 D.夏季,电线杆对地的压力较大 5.如图所示,一个重200N的物体,在粗糙水平面上向右运动,物体和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同时物体还受到大小为10N、方向向左的水平力作用,则水平面对物体的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是 A.大小是10N,方向向左 B.大小是20N,方向向左 C.大小是20N,方向向右 D.大小是10N,方向向右 6.质量为50kg的乘客乘坐电梯从四层到一层,电梯自四层启动向下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的大小是0.6m/s2,则电梯启动时地板对乘客的支持力为 ( )( g=10m/s2) A.530N B.500N C.450N D.470N 7.如图所示,粗糙的A、B长方体木块叠放在一起,放在水平桌面上,B木块受到一个水平方向的牵引力,但仍然保持静止,则B木块受力个数为 A.4 B.5 C.6 D.3 8.下列关于重力说法中正确的是 A.重力的方向一定竖直向下,可能指向地心 B.物体的重心一定在其几何中心 C.物体的重力总等于它对竖直测力计的拉力 D.把地球上的物体移到月球上,物体的质量和所受重力变小 9.图(a)所示,一只小鸟沿着较粗的树枝从A 缓慢移动到B,将该过程抽象为质点从圆弧A 点移动到B 点,如图(b),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树枝对小鸟的弹力减小,摩擦力减小 B.树枝对小鸟的弹力增大,摩擦力减小 C.树枝对小鸟的弹力增大,摩擦力增大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10月月考试卷(含解析) 新人教版

八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10月份)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40分) 1.下列现象中不是机械运动的是() A.划破夜空的流星B.奔驰的骏马 C.植物开花结果 D.地球绕太阳公转 2.下列单位换算式中正确的是() A.18cm=18×0.01m=0.18m B.18cm=18÷100cm=0.18m C.18cm=18cm÷100=0.18m D.18cm=18×0.01=0.18m 3.下列现象中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A.正在发声的音叉插入水中,激起水花 B.敲击一下长铁管的一端,在另一端的人先后听到两次打击声 C.敲击打击乐器,发出不同的声音 D.敲击水中的石块,岸上的人也能听到敲击声 4.一名粗心的学生在测量记录中忘记写上单位,下列记录结果中,哪一个数据的单位应该是米() A.一位学生的身高为16.3 B.一枝新铅笔的长度为0.175 C.一本字典的厚度为3.5 D.一枚壹元硬币的厚度为1.9 5.小华坐在轮船中逆流而上,认为自己是静止的,选取的参照物是() A.河岸边的树木 B.所乘坐轮船的船舱 C.流淌的河水D.迎面驶来的轮船 6.如果我们用被拉长的皮卷尺去测量某一物体,测量结果会() A.偏大 B.偏小 C.无影响D.都可能 7.下列图象中,能正确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A.B.C.D. 8.调节收音机的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 9.根据如图所给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蝙蝠可以发出频率为400Hz的声音 B.15Hz的声音只要振幅足够大,人耳是能听到的 C.人能听到蝙蝠发出的所有频率的声音 D.人听觉频率范围比人发声频率范围要大

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区梅山第二中学2020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无答案) 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第一次月考 一. 填空题(32) 1.测量的目的就是进行可靠的 比较,因此首先要有一个公认的比较标准,即 ,其次,还要有合适的测量工具或仪器,实验室测量质量的仪器是 。 2.给下面的测量数据填上适当单位: (1)小红的身高160______; (2)一节电池的高度是0.6 ; (3)一只鸡的质量是1.5 ; (4)王小明同学的百米赛跑成绩是14.4_____; (5)成年人的质量大约是70______; (6)一袋牛奶的质量是200 。 3.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 ,纳米技术研究领域被公认为是21世纪最有前途的科研领域之一,纳米是 单位。(填物理量) 4、物体所含 叫做质量,质量是物体的一种 ,它不随着物体的形状、位置、 、 改变而改变,小明带着一个苹果到月球上,苹果的质量 ; 5.南京长江大桥全程6772米,合 千米;课间打一杯开水的时间约需要4分15秒,合 秒; 6.某一音叉的频率为256赫兹,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音叉 ;(2分) 7.如图所示,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扬声器的前方,当扬声器发出较强的声音时,可以看到烛焰随着音乐的节奏晃动.扬声器的纸盆由于 发出声音,声音通过 (填具体介质)传到烛焰处,烛焰的晃动说明声音具有 . 8.如图所示,是同学们在玩游戏,蒙住双眼的小王能辨别周围同学的声音,这是因 噪 声 监 测 dB (第8题图) (第7题图) (第11题图)

为不同人声音的不同,同时,还可以根据声音的来大致判断周围同学离他的远近.(均选填“响度”“音色”“音调”) 9.某种昆虫靠翅的振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在2min内做了1200次振动,频率是Hz,人类听到.(填“能”或“不能”) 10.日常生活中声音的“高”与“低”,其物理意义是不同的,有时指音调,有时指响度,例如:一名男低音歌手正在放声高歌,这是的“低”指的是;“高” 指的是.成语“震耳欲聋”,从声音的特性分析,描述的是的大小. 11.控制环境污染是“打造宜居城市,建设优雅通州”的重要举措.居民小区禁止汽车鸣笛是从__________减弱噪声;城区步行街上安装了如图所示的噪声监测装置,该装置显示了噪声的__________(选填“音调”、“响度”、“音色”).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以下工具中,不能用来测量质量的是() A、磅秤 B、沙漏 C、天平 D、电子秤 2、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的过程中,下列操作中不规范的是() A、用镊子夹取砝码,以免砝码生锈 B、待测物体放在天平的左盘里,砝码放在天平的右盘中 C、在测量中,调节横梁上的螺母,使指针指到分度盘的中央,然后读出质量数 D、不用天平测量过大,超过天平测量范围的物体。 3、如图所示,是乒乓球下落时的频闪照片。如果频闪灯每秒闪动30次,则小球的 第一影像和第四影像之间的时间间隔为() A、0.1秒 B、0.2秒 C、0.3秒 D、0.4秒 4.在学校组织的迎“青奥”活动中,小明进行了击鼓表演。他时重时轻地敲击鼓面,这样做主要改变了鼓声的()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速度 5.将悬挂的乒乓球轻轻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观察到乒乓球被音叉多次弹开;声音消失,乒乓球便会停止运动。此现象表明声音()

2021年高二物理下学期10月月考试卷(含解析)

2021年高二物理下学期10月月考试卷(含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4分)关于电场强度与电势的关系,下面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场强度大的地方,电势一定高 B.电场强度不变,电势也不变 C.电场强度为零处,电势一定为零 D.电场强度的方向是电势降低最快的方向 2.(4分)如图所示,空间有一电场,电场中有两个点a和b.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该电场是匀强电场 B.a点的电场强度比b点的大 C.a点的电势比b点的高 D.正电荷在a、b两点受力方向相同 3.(4分)在真空中有两个等量的正电荷q 1和q 2 ,分别固定于A、B两点,DC为 AB连线的中垂线,先将一正电荷q 3 由C点沿着中垂线移至无穷远处的过程中,下列结论正确的有()

A.电势能逐渐减小B.电势能逐渐增大 C.q3受到的电场力逐渐减小D.q3受到的电场力逐渐增大 4.(4分)如图所示,a、b、c为电场中同一条水平方向电场线上的三点,c为ab中点.a、b电势分别为φa=5V,φb=3V,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电场在c点处的电势一定为4V B.a点处的场强E a一定大于b点处的场强E b C.一正电荷从c点运动到b点电势能一定减少 D.一正电荷运动到c点时受到的电场力由c指向a 5.(4分)空间存在甲、乙两相邻的金属球,甲球带正电,乙球原来不带电,由于静电感应,两球在空间形成了如图所示稳定的静电场.实线为其电场线,虚线为其等势线,A、B两点与两球球心连线位于同一直线上,C、D两点关于直线AB对称,则() A.A点和B点的电势相同 B.C点和D点的电场强度相同 C.正电荷从B点移至A点,电场力做负功 D.负电荷从C点沿直线CD移至D点,电势能先增大后减小 6.(4分)如图,一半径为R的圆盘上均匀分布着电荷量为Q的电荷,在垂直于圆盘且过圆心c的轴线上有a、b、d三个点,a和b、b和c、c和d间的距离均为R,在a点处有一电荷量为q(q>0)的固定点电荷.已知b点处的场强为零,则d点处场强的大小为(k为静电力常量)() A.B.C.D.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7.(6分)下列各量中,与检验电荷无关的物理量是() A.电场力F B.电场强度E C.电势差U D.电场做的功W

高一上学期10月月月考考试(物理)

高一上学期10月月月考考试(物理) 一、选择题 1.如图是A 、B 两个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线,则 A .在运动过程中,A 质点总比 B 质点慢 B .当1t t =时,两质点的位移相同 C .当1t t =时,两质点的速度相等 D .当1t t =时,A 质点的加速度大于B 质点的加速度 2.2018 年 10 月 23 日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它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为香港、澳门、珠海三地提供了一条快捷通道。图甲是港珠澳大桥中的一段,一辆小汽车在长度为 L =21m 的平直桥面上提速,图乙是该车在该段的车速的平方(v 2)与位移(x )的关系。则关于小汽车通过该段平直桥面的加速度和时间分别为 A .4m/s 2 6s B .2m/s 2 3s C .2m/s 2 5s D .2m/s 2 21s 3.如图所示,一物块置于水平地面上.当用与水平方向成060角的力1F 拉物块时,物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当改用与水平方向成030角的力2F 推物块时,物块仍做匀速直线运动.若 1F 和2F 的大小相等,则物块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A 31 B .23 C 312 D .34.如图所示为某医院体检中心的身高测量仪。测量仪顶部向下发射波速为340m/s 的超声

波,超声波遇到障碍物后反射回来,被测量仪接收,测量仪记录发射和接收的时间间隔。已知测量仪没有站人时,顶部距离台面3.0m,当一学生站在台面规定位置后,测量仪记录的时间间隔为0.01s,则该学生的身高最接近() A.110cm B.130cm C.150cm D.170cm 5.如图所示,人站立在体重计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对体重计的压力和体重计对人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人对体重计的压力和体重计对人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C.人所受的重力和人对体重计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D.人所受的重力和人对体重计的压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6.如图所示,表示五个共点力的有向线段恰分别构成正六边形的两条邻边和三条对角线.已知F1=10 N,这五个共点力的合力大小为( ) A.0 B.30 N C.60 N D.90 N 7.如图甲所示,小孩用80 N的水平力推木箱不动,木箱此时受到水平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为F1;如图乙所示,小孩用100 N的水平力恰能推动木箱,此时木箱与水平地面间的摩擦力大小为F2;如图丙所示,小孩把木箱推动了,此时木箱与水平地面间摩擦力大小为F3,若木箱对水平地面的压力大小为200 N,木箱与水平地面间动摩擦因数为0.45,则F1、F2、F3的大小分别为()

八年级(上)语文10月月考

八年级(上)语文10月月考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一、(共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书写或注意有误的一组是() A.参与(yǔ)荇菜缥碧(piǎo)经伦世务 B.遗嘱(zhǔ)桅杆屏息(bǐng)殚精竭虑 C.属引(zhǔ)薄暮轩邈(miǎo)海市蜃楼 D.娴熟(shú)业已悄然(qiǎo)眼花缭乱 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春节祭祖、告慰先人,既传达中国人特有的血脉意识,也后人弘扬祖先之德,善化育人尽在不言中。年节祭祀活动作为一种传统文化方式,实现文化有效传承,其不仅不能缺位,更不能缺少应有的仪式感。缺少严肃、庄重的仪式文化的潜移默化,年节祭祀活动的文化传承难以内化于心,无法在精神上给人以历史感、血脉感。 A.怀念鞭策沉重归属 B.缅怀鞭策厚重归依 C.缅怀鞭挞沉重归依 D.怀念鞭鞑厚重归属 3.下列各句有语病的一项是() A.虽然海量的单车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大众的短途出行,但也由此衍生出诸多问题。 B.一直以来,“校园贷”问题频发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整个行业信息不够透明,学生多方借贷时有发生,以致到头来超出还款能力,不得不寻求其他办法。 C.一个把事业看得比生命还重的人,定会收获更有价值的人生,必将做出非比寻常的贡献。 D.历史伟人之所以让后人铭记的原因,在于其思想和人格的不朽,而不是无证可考的坊间情事。 4.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A.归根结底,“要读书”致力于实用知识,“好读书”致力于人生体悟。后者往往可以有执着于书本身,前者却常常陷于斤斤计较。 B.伊朗诗人萨迪说:“旅游是一条到达天宇之路。”那些成就大事业的人,无不是在旅行中开拓自己,铸造了辉煌的人生。 C.短短两年时间,知识付费“飞入寻常百姓家”:知乎、得到、喜马拉雅、分答等一大波知识付费平台走红,五花八门的产品不时欣起一波波热潮。 D.这种独特的美的内涵是什么?是奇,是险,是秀……是兼而有之,还是其他? 二、(共9分,每小题3分) 中国书法漫谈 “书”本是指文字符号,现在提到的“书”不是从文字符号讲,也不是从文字学“六书”来讲,而是从书法艺术讲。书法对中华民族有很深远的影响,“书”与“金”、“石”与“画”并称,在中国文化中占很重要的位置。书法是一种艺术,而且是广大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中国的汉字刚一出现,写字的人就有“写得好看”的要求和欲望。如甲骨文就是如此,虽然字形繁难复杂,但是不论单个的字还是全篇的字,结构章法都要好看。可见,自从有写字的行动以来,就伴随着艺术的要求,美观的要求。 不论是秦隶还是汉隶,都是刚从篆书演变过来的,写起来单调而且费事。所以到了晋朝后,真书(又叫楷书、正书)开始出现并逐渐定型。真书虽然各家写法不同、风格不同,但字形的结构是一致的。在历史上篆书、隶书等使用的时间都不如真书时间长久,真书至今仍在运用,就是因为它字形比较固定,笔画转折自然,并且可以连写,多写一笔少写一笔也容易被人发现。真书写得萦连便是行书,再写得快一点就是草书。草书另一个来源是汉朝的章草,就是用真书的笔法写草书,与用汉隶的笔法写章草不同,到东晋以后与真书变来的草书合流。 真书的书写很方便,所以千姿百态的作品不断涌现,艺术风格多样,出现了各种字体,比如颜体、柳体、欧体、褚体等。在这以前没有人专门写字并靠书法出名的,就连王羲之也不是专门写字的人,古代也没有“书法家”这个称呼。当时许多碑都是刻碑的工匠写的,到了唐朝开始文人写碑成风。唐太宗爱写字,写了《晋词铭》《温泉铭》两个碑,还把这两个碑的拓本送外国使臣。当时的文人和名臣如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以及后来的颜真卿、柳公权等都写碑,这样书法的流派也逐渐增多,他们的碑帖一直流传至今。其实,今天看见的敦煌、吐鲁番等地出土的文书、写经等,其水平真有超过传世碑版的。唐朝一般人的文书里,也有书法比《晋词铭》《温泉铭》好的,但是那些皇帝、大官写出来的就被人重视,许多无名书法家的作品就不为人所知了。

安徽省八年级10月月考物理试题

安徽省八年级10月月考物理试题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12题;共24分) 1. (2分) (2016八上·蓟县开学考) 关于参照物,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 只有地面上静止的物体才能被选作参照物 B . 只有地球上的物体才能被选作参照物 C . 任何物体都可以作为参照物,但在具体选择时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D . 研究物体的运动,选择太阳最合适,因为太阳是真正不动的物体 2. (2分)(2020·上海模拟) 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象如图(a)、(b)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甲、乙运动快慢相同 B . 运动5秒两车相距1.5米 C . 甲、乙的动能可能都变大 D . 甲、乙的机械能可能都变大 3. (2分)(2020·铁东模拟) 在工业生产中,常用传送带运送工件(图甲)。水平传送带以1m/s的速度匀速向右传送,工件放到传送带上后,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0~t1内,工件做匀速直线运动 B . 0~t1内,工件受到向左的摩擦力 C . 0~t1内,工件的重力与传送带对工件的支持力始终是一对平衡力 D . 0~t2内,由于工件做水平运动,所以它的机械能守恒

4. (2分)如图所示,小明将悬挂的轻质小球紧靠音叉,用小锤轻敲和重敲音叉时,小球弹开的角度不同.比较角度的大小是为了探究() A . 声音产生的原因 B . 响度和振幅的关系 C . 音调和频率的关系 D . 声音的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5. (2分)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B . 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见声音 C . 敲门时,门的响声是由门的振动产生的 D . 超声波、次声波是人耳可以听到的声音 6. (2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 空气中的声速跟音调的高低无关 B . 人不可能听到所有振动物体的声音 C . 每秒振动12次的声源发出的声音不能引起人的听觉 D . 不振动的物体能发出音调最低的声音 7. (2分) (2015八上·东湖期中) 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多次被弹开.这个实验是探究() A . 响度是否与振幅有关 B . 音调是否与频率有关 C . 声音的传播是否需要介质 D . 声音产生的原因 8. (2分)下列现象中利用回声的是() A . 渔民利用声呐探测鱼群

哈尔滨市2020年高二上学期物理10月月考试卷(I)卷

哈尔滨市2020年高二上学期物理10月月考试卷(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7题;共14分) 1. (2分) (2018高二上·惠东期中) 如图所示的各电场中A、B两点的电场强度相同的是() A . B . C . D . 2. (2分) (2018高二上·葫芦岛期末) 如图所示,平行板电容器带有等量异种电荷,与静电计相连,静电计指针张角会随电势差的增大而增大,其金属外壳和电容器a极板都接地。若两板间的电场强度为E,静电计指针的偏角为,电容器的电容为C。现保持b极板不动,将a极板向右移动一小段距离靠近b但未接触。则:() A . 减小,C不变

B . 增大,E增大 C . 减小,C增大 D . 增大,E不变 3. (2分) (2019高二上·定远月考) 如图所示,A、B、C三点在匀强电场中,AC⊥BC ,∠ABC=60°, =20cm,把一个电量q= 1×10-5C的正电荷从A移到B,电场力不做功;从B移到C,电场力做功为?×10-3J,则该匀强电场的场强大小和方向是() A . 866V/m,垂直AC向上 B . 866V/m,垂直AC向下 C . 1000V/m,垂直AB斜向上 D . 1000V/m,垂直AB斜向下 4. (2分)下列关于电场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电场线是电荷运动的轨迹 B . 电场线是实际存在的曲线 C . 电场线时闭合的曲线 D . 电场线越密的地方,同一电荷所受电场力越大 5. (2分) (2017高二上·普宁期末) 如图,平行金属板A、B水平正对放置,分别带等量异种电荷,一带电微粒水平射入板间,在重力和电场力共同作用下运动,轨迹如图中虚线所示,那么()

高一 上学期10月月月考考试物理试题

高一 上学期10月月月考考试物理试题 一、选择题 1.每年的端午节,丽水南明湖上龙舟比赛总是热闹非凡,如图是龙舟在进行500m 的直道比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研究队员的划桨动作,可将队员看做质点 B .以龙舟为参考系,岸上站立的观众是静止的 C .获得第一名的龙舟,撞线时的速度一定很大 D .获得最后一名的龙舟,平均速度一定最小 2.质量为50kg 的乘客乘坐电梯从四层到一层,电梯自四层启动向下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的大小是0.6m/s 2,则电梯启动时地板对乘客的支持力为 ( )( g=10m/s 2) A .530N B .500N C .450N D .470N 3.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在0t =时速度大小为1m/s ,方向向西;在2s t =时速度大小为5m/s ,方向向东.则在此过程中该物体的加速度( ) A .大小为22m/s ,方向向东 B .大小为22m/s ,方向向西 C .大小为23m/s ,方向向东 D .大小为23m/s ,方向向西 4.近几年,在国家宏观政策调控下,我国房价上涨出现减缓趋势。若将房价的“上涨”类比成“加速”,将房价的“下跌”类比成“减速”,据此,你认为“房价上涨出现减缓趋势”可类比成( ) A .速度增加,加速度减小 B .速度增加,加速度增大 C .速度减小,加速度增大 D .速度减小,加速度减小 5.下列情形中的物体可以看作质点的是( ) A .跳水冠军郭晶晶在跳水比赛中 B .一枚硬币用力上抛,猜测它落地时是正面朝上还是反面朝上 C .奥运会冠军邢慧娜在万米长跑中 D .花样滑冰运动员在比赛中 6.某航母跑道长200m 飞机在航母上滑行的最大加速度为6m/s 2,起飞需要的最低速度为50m/s .那么,飞机在滑行前,需要借助弹射系统获得的最小初速度为 A .5m/s B .10m/s C .15m/s D .20m/s 7.如图所示,位于斜面上的物块M 在沿斜面向上的力F 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则斜面作用于物块的静摩擦力( )

八年级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

八年级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字词书写 (共1题;共6分) 1. (6分)改正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 前扑后继________自期其人________舍声取义________ 不足为锯________地大物搏________怀古伤令________ 二、句子默写 (共1题;共8分) 2. (8分) (2017九上·广丰月考) 填补下列句子的空缺处。 (1)更深月色半人家,________。(刘方平《月夜》) (2) ________,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3)右手秉遗穗,________。(白居易《观刈麦》) (4)浊酒一杯家万里,________。(范仲淹《渔家傲》) (5) ________,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6)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极言出猎规模之大和速度之快的诗句是________。 (7)李清照《武陵春》中出奇创意表现愁绪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三、外国名著 (共1题;共7分) 3. (7分)(2018九上·衢州月考) 名著赏析。 (1)对《我爱这土地》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A . 诗人未用“珠圆玉润”之类词语而用“嘶哑”来形容鸟儿鸣唱的歌喉,使人体味到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执著的爱。 B . 关于“土地”“河流”“风”“黎明”的一组诗句,抒写了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C . “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这两句诗形象而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献身之意。 D .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两句诗中的“我”,指喻体“鸟”而不是指诗人自己。 (2)艾青诗歌的中心意象是土地和太阳。请结合《艾青诗选》中具体的诗歌说说“土地”凝聚了作者怎样的

高一 上学期物理10月月月考考试及答案

高一 上学期物理10月月月考考试及答案 一、选择题 1.现有八个描述运动的物理量:①位移;②路程;③时间;④瞬时速度;⑤平均速度;⑥速率;⑦速度变 化量;⑧加速度.全部是矢量的组合是( ) A .①②④⑤⑥ B .①⑤⑥⑦⑧ C .④⑤⑥⑦⑧ D .①④⑤⑦⑧ 2.关于力、重力和弹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画力的图示时,力的作用点可不画在受力物体上 B .把一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保持静止,木块对桌面的压力就是木块受的重力 C .把一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保持静止,木块对桌面的压力,是由于木块发生形变而产生的 D .形状规则的任何物体的重心都在它的几何中心上 3.如图所示,一架无人机执行航拍任务时正沿直线朝斜向下方向匀速运动.用G 表示无人机重力,F 表示空气对它的作用力,下列四幅图中能表示此过程中无人机受力情况的是( ) A . B . C . D . 4.在某次检测国产某品牌汽车的刹车性能时,通过传感器发现踩下刹车后,汽车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满足2305x t t =-,则关于该次测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汽车4s 内的位移是40m B .汽车的加速度是﹣5m/s 2 C .汽车的初速度是20m/s D .汽车刹车2s 后的速度是10m/s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木块放在桌面上受到向上的弹力是由于木块发生微小的形变产生的 B .相对运动的物体间一定有滑动摩擦力存在 C .相互压紧的粗糙物体之间总有摩擦力存在 D .线能织成布,靠的是纱线之间的静摩擦力作用 6.一石块从楼顶自由落下,不计空气阻力,取2 10m/s g =.石块在下落过程中,第4s 末的速度大小为( ) A .10m/s B .20m/s C .30m/s D .40m/s 7.关于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苏科版八年级上学期物理10月月考试卷(练习)

苏科版八年级上学期物理10月月考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 (共25题;共50分) 1. (2分)(2018·苏州模拟) 下列说法中,符合题意情况的是() A . 电冰箱工作电流约4.5A B . 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温度约45℃ C . 一位正常体重的中学生完全浸没于水中时的浮力约450N D . 中学生男子百米赛跑速度可达45km/h 2. (2分) (2017九上·茂名月考) 如图用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该刻度尺的分度值和铅笔的长度分别为() A . 1cm;2.60cm B . 1mm;2.50cm C . 1cm;2.50cm D . 1mm;2.60cm 3. (2分)如图是小明用刻度尺测量一条形金属片长度的情形,该刻度尺的分度值和金属片的长度分别是()

A . 1cm 5.50cm B . 1cm 8.30cm C . 1mm 8.30cm D . 1mm 2.80cm 4. (2分) (2018八上·韩城月考) 甲乙两同学沿平省路面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 甲同学比乙同学晚出发4 s B . 4s~8s内,甲乙同学都匀速直线运动 C . 0s~8s内,甲乙两同学通过的路程相等 D . 0s-12 s内,乙同学的平均速度大于甲同学的平均速度 5. (2分) (2019八上·浦东月考) 体育课上为了测量铅球的投掷距离,选择刻度尺的量程和最小分度值最合理的是() A . 1米,1毫米 B . 1米,1厘米 C . 15米,1分米 D . 10米,1厘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