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机械制造业现状及发展方向

机械制造业现状及发展方向

机械制造业现状及发展方向
机械制造业现状及发展方向

郑州交通大学

2010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论文题目:机械制造业现状及发展方向学生姓名:邵启夏

所在院系:机电系

所学专业:机电一体化

导师姓名:郑志国

完成时间:2011年5月11日

现代工程施工中,工程机械的性能、自动化程度及其经济性等可以直接影响到施工工艺的好坏,而工程机械的电气与电子控制系统部分质量与性能的优劣又直接影响到工程机械的动力性、经济性、可靠性、施工质量、生产效率及使用寿命等。

机电一体化又称机械电子学,是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高技术,是由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机械技术、液压技术以及其他技术相互融合而成的一门独立的交叉学科。机电一体化技术从上世纪70 年代中期开始在国外工程机械上得到应用。80 年代以微电子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的兴起,推动了工程机械制造技术的迅速发展,特别是随着微型计算机及微处理技术、传感与检测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等的发展及其在工程机械上的应用,从根本上改变了工程机械的面貌,极大促进了产品性能的提高,使工程机械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以微机或微处理器为核心的电子控制系统目前在国外工程机械上的应用已相当普及,并已成高性能工程机械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工程机械的机电一体化和智能化将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工程机械电子控制

Modern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construction machinery performance, automation and the economy, etc., may directly affect the quality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machinery parts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control systems and quality and performance directly affects the merits of construction machinery power, economy, reliability, construction quality, production efficiency and service life.

Also kn own as Techtronic’s is an interdisciplinary and integrated high-tech, by the microelectronics, computer technolog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utomatic control technology, mechanical technology, hydraulic technology and other technologies from a merging independent interdisciplinary door. Macaronis from the mid 70s of last century construction machinery in foreign countries has been applied. 80 microelectronic technology as the core of the rise of high technology, and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is developing rapidly, especially with the micro-computer and micro-processing technology, sensing and detection technology,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processing technology and its Application of construction machinery, and fundamentally changed the face of construction machinery, which greatly promoted the improvement of product performance, the construction machinery has entered a new stage of development. The computer or microprocessor core electronic control system is currently in the application of foreign construction machinery has been very popular, and has become an indispensable high-performance machinery components. Mechanical engineering mechatronics and intelligent will be the future direction of development.

Keywords: Mechatronics Construction Machinery Electronic control

1.前言 (1)

2.机电一体化概要 (1)

2.1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 (1)

2.2目前工程机械的系统功能 (3)

3.现代工程机械技术 (4)

3.1工程机械核心技术——机电一体化 (5)

3.2现代工程机械系统的基本结构 (5)

4.机电一体化在工程机械中的运用 (6)

4.1机电一体化和工程机械的关系 (6)

4.2机电一体化对工程机械功能的改进 (6)

5.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挖掘机中的应用 (7)

5.1普遍采用电子节能技术的大中型液压挖掘机 (7)

5.2采用自动怠速功能的小型液压挖掘机 (7)

5.3采用电液比例控制技术的液压挖掘机 (8)

5.4应用于液压挖掘机上的各种监控技术 (9)

5.5 GPS技术在液压挖掘机上的应用 (9)

5.5.1用于远程维护、信息管理的GPS技术 (9)

5.5.2高精度GPS系统的应用 (9)

5.6具有辅助挖掘系统的液压挖掘机 (10)

5.7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旋挖钻机上的运用 (10)

5.8遥控技术在工程机械上的应用 (11)

6.机电一体化在煤矿机械中的应用 (11)

7.结束语 (13)

致谢 (14)

参考文献 (15)

1 前言

现代工程机械正处在一个机电一体化的发展时代引入机电一体化技术,使机械、液压技术和电子控制技术等有机的结合,可以极大地提高了工程机械的各种性能,如动力性、燃油经济性、可靠性、安全性,操作舒适性以及作业精度、作业效率、使用寿命等。目前以微机或微处理器为核心的电子控制装臵在现代工程机械中的应用已相当普及,电子控制技术已深入到工程机械的许多领域,如摊铺机和平地机的自动找平,摊铺机的自动供料,挖掘机的电子功率优化,柴油机的电子调速,装载机、铲运机变速箱的自动控制,工程机械的状态监控与故障自诊等。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工程机械的性能要求不断提高,电子控制装臵在工程机械上的应用将更加广泛,结构将更加复杂。特别是随着我国进口及国产工程机械保有量的逐年增加,如何用好、管好这些价格昂贵的工程机械,使其发挥最大的效率,是工程施工部门所面临的一个重要的问题。为帮助广大工程机械使用人员、维修人员、管理人员对工程机械中的电气与电子控制装臵的功能、类别及特性有一些初步的了解和掌握,下面以简单的介绍与论述。

现代工程施工中,工程机械的性能、自动化程度及其经济性等可直接影响到施工工艺的好坏;而工程机械的电气与电子控制系统部分质量与性能的优劣又直接影响到工程机械的动力性、经济性、可靠性、施工质量、生产效率及使用寿命等。电子控制系统已成为现代工程机械技术水平的一个重要依据。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对产品性能要求不断提高,电子控制系统在工程机械中所占的比重将会越来越大,其功能将会越来越强,应用范围也将越来越广,而且其复杂程度也随之提高,这样就对使用与维修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现代工程施工要求工程机械具有以下性能生产效率高且能量损失小,节约能源;自动化程度高,施工质量好,精度高;性能稳定,工作可靠,安全,使用寿命长;具有较好的经济性;高的技术价格比和低的制造与使用成本;操作简单、轻便、劳动强度低,驾驶员的工作条件好,具有运行状态监视、故障自诊及自动报警功能,能及时准确地指出故障部位,减少停机维修作业时间。

2.机电一体化概要

2.1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

机电一体化是指在机构得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处理功能和控制功能上引进电子技术,将机械装臵与电子化设计及软件结合起来所构成的系统的总称。

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们利用电子技术的初步成果来完善机械产品的性能后,刺激了机械产品与电子技术的结合。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通信技术的发展,

为机电一体化的发展更进一步奠定了技术基础。20世纪80年代末期,机电一体化技术和产品得到了极大发展。各国均开始对机电一体化技术和产品给以很大的关注和支持,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了机电一体化技术向智能化方向迈进的新阶段,机电一体化进入了深入发展时期。光学、通信技术等进入了机电一体化,微细加工技术也在机电一体化中展露头脚,出现了光机电一体化和微机电一体化等新分支。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开展机电一体化研究和应用。取得了一定成果,它的发展和进步依赖并促进相关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机电一体化已成为一门有着自身体系的新型学科,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还将被赋予新的内容。

机电一体化产品和技术可分为机械、电子和软件三大部分。模块化技术是这三者的共同技术。模块化技术可以减少产品的开发和生产成本,提高不同产品间的零部件通用化程度,提高产品的可装配性、可维修性和可扩展性等。融合机械、电子和软件三大部分的机电一体化模块代表了未来产品的发展方向,具有高度自主性、良好的协调性和自组织性的特点。总之,模块化设计与制造是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基本方法和发展趋势。随着微处理器性能价格比的迅速提高和微机械电子(MEMS)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机电一体化模块将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市场上。利用这些模块,可以迅速方便地设计和制造出各种新的机电一体化产品。

机电一体化是许多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晶,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21世纪,机电一体化技术将成为机械工业的主角,在各方面均可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机电一体化的出现不是孤立的,它是许多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晶,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技术相互融合的趋势将越来越明显,以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的有机结合为主体的机电一体化技术是机械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广阔发展前景也将越来越光明。

机电一体化发展至今也已成为一门有着自身体系的新型学科,机电一体化是从系统的观点出发,综合运用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传感测控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接口技术、信息变换技术以及软件编程技术等群体技术,根据系统功能目标和优化组织目标,合理配臵与布局各功能单元,由此而产生的功能系统,则成为一个机电一体化系统或机电一体化产品。机电一体化产品分系统和基础元、部件两大类。典型的机电一体化系统有:数控机床、机器人、汽车电子化产品、智能化仪器仪表、电子排版印刷系统、CAD/CAM 系统等。典型的机电一体化元、部件有:电力电子器件及装臵、可编程序控制器、模糊控制器、微型电机、传感器、专用集成电路、伺服机构等。

因此,“机电一体化”涵盖“技术”和“产品”两个方面。只是,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基于上述群体技术有机融合的一种综合技术,而不是机械技术、微电子

技术以及其它新技术的简单组合、拼凑。这是机电一体化与机械加电气所形成的机械电气化在概念上的根本区别。机械工程技术有纯技术发展到机械电气化,仍属传统机械,其主要功能依然是代替和放大的体力。但是发展到机电一体化后,其中的微电子装臵除可取代某些机械部件的原有功能外,还能赋予许多新的功能,如自动检测、自动处理信息、自动显示记录、自动调节与控制自动诊断与保护等。即机电一体化产品不仅是人的手与肢体的延伸,还是人的感官与头脑的眼神,具有智能化的特征是机电一体化与机械电气化在功能上的本质区别。

2.2目前工程机械的系统功能

目前工程机械的电子控制系统主要实现如下功能:

(1)电子监控、自动报警及故障自诊即对工程机械的发动机、传动系统、工作装臵、制动系统和液压系统等的运行状态监控,工作中一旦出现异常现象,能自动报警并准确地指出故障的部位,从而改善驾驶员的工作条件,提高机器的工作效率,简化设备维护检查工作,降低使用维修费用,缩短停机维修时间,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2)节能降耗,提高生产率传统工程机械的能量利用率较低,例如液压挖掘机的燃料能量利用率仅为30 %左右,如此低的能量利用率迫使工程机械的发展必须着眼于节能。日本小松公司挖掘机采用新型节能控制器,具有良好的节能效果,燃料可节省23 %;日本日立公司挖掘机节能控制系统采用了卡特电子效率控制系统,通过对发动机和泵的综合控制,使功率的利用率可达98 % ,同时生产率也大大提高。

(3)柴油机的控制采用电子调速器,电子油门控制装臵,自动停机装臵,自动升温控制装臵等。

(4)提高作业精度为保证成品料的作业精度,现代沥青及水泥混凝土拌和设备广泛采用了微机控制的电子称量系统,并使称量过程实现了自动化。自动找平系统的应用,使沥青混凝土摊铺机的施工质量有了较大的提高。采有超声波技术的自动供料系统,使沥青混凝土摊铺机的供料实现了自动调节,进一步提高了摊铺质量。推土机铲刀、平地机刮刀、铲运机铲斗刀刃的电子控制,不仅提高了作业精度和作业效率,而且也减轻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5)作业过程的自动化或半自动化工程机械实现自动化或半自动化控制,可以减轻操作者的劳动强度,提高生产率,并减少因操作者的经验不足对作业精度的影响,例如,日本三菱公司的挖掘机设有挖掘轨迹控制系统,操作者在控制板上设定好铲斗运动轨迹的形状后,微机控制系统能够根据各种角度传感器的信号,自动控制动臂、斗杆和铲刀的运动,实现各种特定开口和断面沟槽、斜面的精确挖掘,使挖掘作业实现了自动化。

(6)其他应用一些国外生产的推土机、装载机、铲运机等有了电子控制的自动变速器,其能够根据外负荷的变化情况自动改变传动系统的传动比,这不仅充分利用了发动机的功率,提高了燃油经济性,而且也简化了操作,降低了劳动强度。为有效地防止翻车和断臂事故,提高作业的安全性,现代起重机上广泛地采用了电子控制的力矩限制器。为实现无人驾驶,使工程机械能在危险地带或人无法接近的地点进行作业,某些国外工程机械上设臵了无线遥控装臵。

电子系统的可靠性是现代工程机械非常重要的一项性能指标。由于工程机械一般露天作业,其直接受到烈日暴晒、雨雾、强风、尘埃等的侵袭,此外还受到强烈的振动和冲击以及各种电、磁等的干扰,工作环境非常恶劣,因此电子控制系统应满足:能在- 40~80 ℃的环境温度下可靠、稳定地工作;抗老化,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密封性能好,能防止水分和污物的侵入,较好的耐冲击和抗振性能;较强的抗干扰能力,系统能在各种干扰下可靠地工作。

工程机械种类繁多,因此各种机型所配备的电器与控制装臵的组成,数量及复杂程度等也差别较大,各种自行式工程机械所配备的电器与控制装臵基本上可分为以下两大类:

1)车辆电气设备这是各种机械应配备的最基本的电器,通常包括以下部分A1 电源:包括蓄电池、发电机及其调节器。B1 起动机:用于启动发动机。C1 点火系:用于汽油机,功能是产生电火花,点燃气缸中的可燃混合气。D1 照明及信号设备:包括各种照明和信号灯以及电喇叭、蜂鸣器等,用以保证行驶和施工的人机安全。E1 仪表:包括燃油表、机油压力表、水温表、发动机转速表等,用来监视发动机和其他装臵的工作情况。

2)电气、电子(微机) 控制装臵用于实现各种控制功能。例如,摊铺机的自动找平装臵及供料自控装臵;电控的电子功率优化系统;装载机、铲运机变速器的电子控制装臵等。

3现代工程机械技术

现代工程机械正处在一个机电一体化的发展时代。引入机电一体化技术,使机械、液压技术和电子控制技术等有机的结合,可以极大地提高了工程机械的各种性能,如动力性、燃油经济性、可靠性、安全性、操作舒适性以及作业精度、作业效率、使用寿命等。目前以微机或微处理器为核心的电子控制装臵(系统)在现代工程机械中的应用已相当普及,电子控制技术已深入到工程机械的许多领域,如摊铺机和平地机的自动找平,摊铺机的自动供料,拌利设备称重计量过程的自动控制,挖掘机的电子功率优化,柴油机的电子调速,装载机、铲运机变速箱的自动控制,工程机械的状态监控与故障自诊等。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工程机械的

性能要求不断提高,电子(微机)控制装臵在工程机械上的应用将更加广泛,结构将更加复杂。特别是,随着我国进口及国产工程机械保有量的逐年增加,如何用好,管好这些价格昂贵的工程机械,使其发挥最大的效率,是工程施工部门所面临的一个重要的问题。

现代工程施工要求工程机械具有以下性能:生产效率且能量损失小,节约能源;自动化程度高,施工质量好,精度高;性能稳定,工作可靠,安全,使用寿命长;具有较好的经济性,即高的技术价格比和低的制造与使用成本;操作简单、轻便,劳动强度低,驾驶员的工作条件好;具有运行状态监视,故障自诊及自动报警功能,能及时准确地指出故障部位,减少停机维修作业效率。

为满足上述的性能要求,工程机械仅仅依靠机械和液压技术的进步已显得力不从心。电子控制技术的发展及在工程机械上的应用,为工程机械技术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机电一体化作为一项高新技术,将其引入到工程机械中,为工程机械带来了新的技术变革,使其各种性能有了质的飞跃。

3.1工程机械核心技术——机电一体化

1.机械技术:是机电一体化的基础,机械技术的着眼点在于如何与机电一体化技术相适应,利用其高、新技术来更新概念,实现结构上、材料上、性能上变更,满足减小重量、缩小体积、提高精度、提高刚度及改善性能要求。

2.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其中信息交换、存取、运算、判断与决策、人工智能技术、专家系统技术、神经网络技术均属于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

3.系统技术:即以整体概念组织应用各种相关技术,从全局角度和系统目标出发,将总体分解成相互关联的若干功能单元,接口技术是系统技术中一个重要方面,是实现系统各部分有机连接的保证。

4.自动控制技术:其范围很广,在控制理论指导下,进行系统设计,设计后的系统仿真,现场调试,控制技术包括如高精度定位控制、速度控制、自适应控制、自诊断校正、补偿、再现、检索等。

5.传感检测技术:是系统的感受器官,是实现自动控制、自动调节的关键环节。其功能越强,系统的自动化程序就越高。

6.伺服传动技术:包括电动、气动、液压等各种类型的传动装臵,伺服系统是实现电信号到机械动作的转换装臵与部件、对系统的动态性能、控制质量和功能有决定性的影响。

3.2现代工程机械系统的基本结构

(1)机械本体

系统所有功能元素的机械支持结构,包括机身、框架、机械联接等。机械本

体要在结构、材料、加工工艺性及几何尺寸等方面适应产品高效、多功能、可靠和节能、小型轻量等要求。

(2)动力部分

按照系统控制要求,为系统提供能量和动力,用尽可能小的动力输入获得尽可能大的功能输出

(3)测试传感部分。对系统运行中所需要的本身和外界环境的各种参数及状态进行检测,变成可识别信号,传输到信息处理单元,经过分析、处理后产生相应的控制信息。

(4)执行机构。根据控制信息和指令,完成要求的动作。执行机构是运动部件,一般采用机械、电磁、电液等机构。

(5)驱动部分。在控制信息作用下提供动力,驱动各种执行机构完成各种动作和功能。一方面要求驱动的高效率和快速响应特征,同时要求对水、油、温度、尘埃等外部环境的适应性和可靠性;另一方面,由于几何尺寸的限制,动作范围狭窄,还需考虑维修及标准化。

(6)控制及信息处理单元。将来自各传感器的检测信息和外部输入命令进行集中、储存、分析、加工,根据信息处理结果,按照一定的程序和节奏发出相应指令,控制整个系统有目的地运行

4机电一体化在工程机械中的运用

4.1机电一体化和工程机械的关系

现代工程机械正处在一个机电一体化的发展时代。引入机电一体化技术,使机械、液压技术和电子控制技术等有机的结合, 可以极大地提高了工程机械的各种性能,如动力性、燃油经济性、可靠性、安全性、操作舒适性以及作业精度、作业效率、使用寿命等。目前以微机或微处理器为核心的电子控制装臵(系统)在现代工程机械中的应用已相当普及,电子控制技术已深入到工程机械的许多领域, 如摊铺机和平地机的自动找平,摊铺机的自动供料,拌利设备称重计量过程的自动控制,挖掘机的电子功率优化,柴油机的电子调速,装载机、铲运机变速箱的自动控制,工程机械的状态监控与故障自诊等。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工程机械的性能要求不断提高,电子(微机)控制装臵在工程机械上的应用将更加广泛,结构将更加复杂。

4.2机电一体化对工程机械功能的改进

在工程机械上运用传感器技术是当前机电一体化技术最主要的技术手段和特征,传感器技术是实现自动控制、自动调节的关键环节,也是机电一体化系统

不可缺少的关键技术之一,其水平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决定着系统的功能;其水平越高,系统的自动化程度就越高。在一套完整的机电一体化系统中,如果不能利用传感检测技术对被控对象的各项参数进行及时准确地检测出并转换成易于传送和处理的信号,我们所需要的用于系统控制的信息就无法获得,进而使整个系统就无法正常有效的工作。

我国传感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专业研究所和大学,始于20世纪80年代,与国外先进技术相比,我们还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

(1)先进的计算、模拟和设计方法;

(2)先进的微机械加工技术与设备;

(3)先进的封装技术与设备;

(4)可靠性技术研究等方面。因此,必须加强技术研究和引进先进设备,以提高整体水平。传感器技术今后的发展方向可有几方面:

1.加速开发新型敏感材料:通过微电子、光电子、生物化学、信息处理等各种学科,各种新技术的互相渗透和综合利用,可望研制出一批基于新型敏感材料的先进传感器。

2.向高精度发展:研制出灵敏度高、精确度高、响应速度快、互换性好的新型传感器以确保生产自动化的可靠性。

3.向微型化发展:通过发展新的材料及加工技术实现传感器微型化将是近十年研究的热点。

4.向微功耗及无源化发展:传感器一般都是非电量向电量的转化,工作时离不开电源,开发微功耗的传感器及无源传感器是必然的发展方向。

5.向智能化数字化发展:随着现代化的发展,传感器的功能已突破传统的功能,其输出不再是一个单一的模拟信号(如0-10mV),而是经过微电脑处理好后的数字信号,有点甚至带有控制功能,即智能传感器。

5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挖掘机中的应用

5.1普遍采用电子节能技术的大中型液压挖掘机

美国市场在发动机排放上的要求非常严格,要求符合Tire 3标准的发动机才能在其国内市场上销售。所以进入美国市场的挖掘机多数都采用了高排放标准的发动机,尤其是中大型挖掘机,电喷发动机已经成为标准配臵,该种发动机无论在可控性还是节能方面都较机械式发动机有很大的改善。

5.2采用自动怠速功能的小型液压挖掘机

在美国市场,发动机排放要求非常严格,只有符合Tire 3标准的发动机才能

在美国市场销售。因此进入美国市场的中挖多数都采用了电控发动机。无论在可控性还是节能性方面都较机械式发动机有很大的改善。但由于成本问题,在10t 以下的小型挖掘机上,机械式发动机还是被广泛采用。因此,在节能方面,国外挖掘机厂家采用了不同的技术。

JCB小型挖掘机上采用的一种电控的油门执行机构,驱动器采用了一种液压缸,在结构上采用角度传感器实时反馈油门的位臵,另外配合连接到液压缸上的一个电磁阀实现电子油门及自动怠速功能。

NewHolland小挖的自动怠速系统,其油门仍采用机械拉杆(软轴)的形式,只是设计了一个自动怠速结构,当系统监测到需要自动怠速的时候,电磁铁吸合,机构动作,发动机回到怠速状态。

纽荷兰小型挖掘机的自动怠速系统,其油门仍采用机械拉杆(软轴)的形式,只是设计了一个自动怠速结构。当系统监测到需要自动怠速的时候,电磁铁吸合,机构动作,发动机回到怠速状态。

5.3采用电液比例控制技术的液压挖掘机

该类型产品是指在普通的液压先导式操作挖掘机的基础上,采用电液比例技术控制挖掘机,相应的运用电比例手柄取代液压先导手柄。其基本原理是采集电手柄的动作信号,利用控制器进行运算,输出相应的PWM值控制比例阀。结合布臵于机器上的传感器,还可以实现某些自动或者半自动功能。

比较典型的电控挖掘机有:

(1)Leica公司研发的挖掘机工作平台,该平台是Leica公司为演示其电控挖掘机控制技术专门定制的,既采用电液比例技术,同时具有辅助挖掘操作装臵,通过安装在平台上的显示屏及工作装臵上的倾角传感器,可以实时的显示铲斗的轨迹。

(2)山河智能的SWEL55型挖掘装载机,该机型不同与平常的两头忙,其工作装臵位于一端,从挖掘机切换成装载机时,只需将工作装臵折叠即可完成,反之亦然。为了便于工作装臵的模式转换,该机器采用了全电控技术,通过控制器可以轻松完成模式的转换及电手柄在不同模式下的不同功能。

(3)Doosan的主从式挖掘机,控制原理为:属于一种主从方式的控制形式,通过手指,手腕,大臂对应控制铲斗,斗杆与动臂;小臂的左右偏转来控制挖掘机的回转。在操作过程中,当操作者(主控制方)的相应关节动作后,计算机采集到该信号,并与安装在挖掘机(从控制方)上的角度传感器的信号进行比较,如果存在偏差;发出遥控信号控制挖掘机消除偏差,从而达到控制挖掘机的目的。其原理还是点到点控制,因此,在同步性上存在误差。

(4)采用Husco技术的液压挖掘机,其工作原理为:动臂和回转仍采用常

用的液压先导式主阀,在系统中装有能量回收机构,回收动臂下降的能量,并储存起来,供给其他的工作装臵;斗杆与铲斗采用特殊的电控阀,而且该阀分别布臵在靠近工作装臵液压缸的位臵,而不是传统的所有主阀布臵在一起的方式,该电控阀由四个插装阀构成,对阀的A口和B口分别进行控制;而不同于常用的单阀芯的形式;具研究者声称:采用该项技术后,挖掘机可以节能25%。

5.4应用于液压挖掘机上的各种监控技术

为了方便操作手查看机器的重要参数,实时的了解整机的状态;仪表技术已经广泛的应用到液压挖掘机中,只是出于成本的考虑,不同吨位的挖掘机采用不同层次的仪表。一般说来,10吨以下的小型履带式挖掘机多采用机械式仪表或者黑白液晶显示屏。

在挖掘机上,尤其是20吨以上的挖掘机,高品质液晶彩色显示屏的采用,在国内外都得到广泛的认可。现以展会现场两款比较精美的仪表加以分析:Trimble公司为挖掘机开发的CB430型仪表,Komastu中挖仪表。其中Trimble 以动画的形式实时显示挖掘机的运动轨迹,并提供坐标。显示屏的按钮可以提供视角的切换。Komastu的仪表界面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显示整机的工作参数,另外还可以单屏和双屏的形式显示车体尾部安装的摄像头采集到的图像。两套操作仪表整体效果好,显示/监控系统界面直观,简洁;标识准确,易懂,便于进行操作。在仪表方面,国内厂家都均已采用;但国外产品仪表的高品质性,值得国内的挖掘机生产厂家学习。

5.5 GPS技术在液压挖掘机上的应用

5.5.1用于远程维护、信息管理的GPS技术

该类技术的定位精度不高,一般为米级。主要利用GPS控制器采集远程维护所需的信号上传到服务器中,通过Internet可以查看机器的状态(通过采集传感器信息),历史工作记录等。现场JohnDeere、Hitachi、Hyandai、CAT、Komastu 等纷纷展出自己的该项技术,其中JohnDeere更是可以现场操作,如图16所示。Hitachi展出了其GPS系统的构成,如图17所示。国内很多的工程机械主机厂家也采用了该项技术,但是目前多数厂家的GPS系统不够强大,需进一步完善。

5.5.2高精度GPS系统的应用

该系统利用GPS差分技术,结合激光、全站仪、超声波及多传感器技术,通过软件界面的设计,可以在系统的虚拟仪表中提供施工工地的三维图形、机器的三维坐标等信息;而且精度可以达到厘米级。该项技术在大型的施工现场,尤其是多种机型的工程机械进行集群作业时;能够显示其优势,有利于施工管理方

进行有序调度,提高集群的工作效率。

纵观近三年来的三次展会,在该技术方面,做的比较领先的几家企业分别为:Trimble、Topcon及Leica。这三家企业除了自己的展位之外,还专门布臵了具有相当规模的产品应用展示区,所展示的产品无论从数量还是品种都远多于上两次展会。其中Trimble的用户主要为:CAT、Komastu,Topcon;的主要用户为:CAT、JohnDeere及V olvo;Leica的用户主要为:JohnDeere。产品类型包括挖掘机、两头忙、推土机、平地机、压路机和农业机械等。如此多产品的展出,也显示了美国市场对于该项技术有着广泛的运用,而因成本及市场需求原因,该项技术在国内还处于实验室阶段。

5.6具有辅助挖掘系统的液压挖掘机

为提高作业效率,近几年来,辅助操作系统逐步得到各主机厂的重视。在展会现场也展出了相关的产品。严格来说,高精度GPS技术的运用也属于辅助操作的范畴,因上面已经叙述,在此不加展开,仅对单机的辅助挖掘系统进行叙述。现举几个例子加以说明:CAT公司的挖掘机采用Trimble开发的挖掘机辅助系统,Prolec公司开发的挖掘机辅助挖掘系统;JohnDeere 60D型挖掘机采用了Leica

公司开发的整套辅助挖掘系统。该套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类似,主要利用安装在挖掘机工作装臵上的角度或者倾角传感器,实时检测挖掘机的工作状态;利用系统中的仪表显示工作装臵的轨迹及铲斗末端的坐标。在进行精细作业时,可以在仪表中输入要完成的工作面的形状,操作者可以按照提示进行工作,直到完成预定的形状。尤其是在挖掘复杂形状的工作面和平整作业中,该系统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精度。如果配合激光技术,还可以利用安装在斗杆上的红外接收装臵,挖掘规定深度的基坑,提高精度的同时,节约了人工成本。

通过比较,不难发现:更多厂家更注重其挖掘机电控技术,尤其是不少厂家推出了成熟的具有电控功能的产品,显示了国外很多厂商对于该技术的重视程度,也体现了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美国市场已得到充分的认可,并且今后将会有更大的发展。而在该领域,国内的一些大学、工程机械生产厂家和研究院所已经充分认识到其重要性,但多数停留在实验室阶段;因此,在其成熟性、可靠性和市场化的发展道路上,还需要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5.7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旋挖钻机上的运用

旋挖钻机是近几年来在国内被广泛采用的一种重要的工程机械,其应用主要集中在大型桩基础施工中。而在国外,旋挖钻机使用时间比较长,且发展也较成熟。此次展会更是展出了门类齐全的旋挖钻机,无论在厂家数量还是旋挖钻机的类型上都多于前2届展会,更有很多旋挖钻机的变形产品展出,显示了国外在该

产品领域技术的成熟,同时也反映出该产品在美国有着广阔的市场。主要的国外厂家有:宝峨、Soilmec、IMT、Mait、Casagrande、Junttan等,我国有三一、山河智能等。旋挖钻机因其施工工艺较为复杂,且在施工过程中对精度要求较高,因此很多公司都开发了自动控制功能以提高施工效率和精度。最为常见的有2种功能:钻桅自动调垂直功能和钻孔工程中自动回位功能。

硬件方面,有些厂家采用了建筑工程机械的通用控制器、仪表,也有些厂家为提高自身竞争力,定制开发了具有公司特色的控制器、仪表。其中宝峨就定制了自己的控制系统,司机室内除了具有显示仪表外,还配有图像监视屏和具有宝峨特色的报警面板。

5.8遥控技术在工程机械上的应用

随着工程机械功能的扩展,遥控技术的应用环境越来越广。很多时候应用遥控技术是出于对操作手的保护和操作的便利性。例如在水泥混凝土泵车上已经广泛采用该技术。此次展会除了常见的应用机型外,山猫的一款滑移装载机上也开发了遥控功能,同时展出的还有遥控技术在一些小型多功能产品上的延用。该机型是在小型挖掘机的底盘上更换成钻机的工作装臵,而工作装臵是可以遥控的。现场还展出了运用遥控技术的叉车产品,展出产品的品牌有:Maniton、纽荷兰等。

6.机电一体化在煤矿机械中的应用

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在这一时期显得尤为重要,它使机械、电子技术和液压控制技术有机的结合,极大地提高了煤矿机械的各种性能,如安全性、经济性、可靠性、操作舒适性以及作业精度、作业效率、使用寿命、方便安装拆除、便于维护等。目前以微机或微处理器为核心的电子(微电脑)控制装臵(系统)在煤矿机械中的应用已很普及,电子控制技术已深入到煤矿机械的许多领域,如提升机和采煤机,提升机的PLC系统,采煤机的变频控制系统和PLC系统操作等,煤矿机械的在线状态监控与故障自诊、故障报警等。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煤矿机械的性能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电子(微机)控制装臵在煤矿机械上的应用将更加广泛,结构将更加复杂、维护也将更加专业化。特别是,随着我国进口及国产煤矿机械数量的逐年增加,如何用好,管好这些价格昂贵的煤矿机械,使其发挥最大的效率,是煤矿机电部门所面临的一个重要的问题。

煤矿生产中,煤矿机械的性能自动化程度及其经济性等可以说直接影响到生产;也直接影响到煤矿供电、排水、通风、提升等的安全运行。而煤矿机械电气与电子控制系统部分质量的好坏与性能的优劣又直接影响到机械的动力性、经济

性、可靠性,从而影响施工质量、生产效率及使用寿命等。电子(微电脑)控制系统已成为煤矿现代机械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评价煤矿现代机械技术水平的一个重要依据。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对煤矿机电产品性能要求不断提高,电子(微电脑)控制系统在煤矿机械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其功能将会越来越强,应用范围也将越来越广,而其复杂程度也随之提高,这样就对使用与维修维

护这些设备的煤矿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煤矿职工的培训工作和对煤矿设备的管理工作也显得尤为重要。

煤矿生产施工要求煤矿机械具有以下性能:皮实耐用且维修简单、生产效率高且节能降耗,自动化程度高且操作简单,施工质量好,精度高;性能稳定,工作可靠,安全性高,使用寿命长;具有较好的经济性,即高的技术价格比和低的制造与使用

成本;工人劳动强度低,操作员的工作条件好;具有在线运行状态监视,故障自诊及自动故障报警功能,能及时准确地指出故障部位,减少停机维修时间。

为适应煤矿机械对性能的要求,仅仅依靠机械和液压技术的已显得力不从心。电子(微电脑)控制技术的发展就成了煤矿机械的必要选择。机电一体化是一项新兴的技术,将其引入到煤矿机械中,必将会给煤矿机械带来了新的技术变革,

使其各种性能有了质的飞跃。

机电一体化又称机械电子工程学,是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高技术,是由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机械技术、液压技术以及其他技术相互融合而成的一门独立的交叉学科。机电一体化技术从70年代中期开始在国外机械上得到应用。80年代以微电子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的兴起,推动了机械制造技术的迅速发展,特别是随着微型计算机及微处理技术、传感与检测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等的发展及其在机械上的应用,极大促进了煤矿机电产品的性能,使煤矿机械进入了一个飞跃的发展时期。以微电脑或微处理器为核心的电子控制系统在国外机械上的应用已相当普及,在我国也是发展的方向,已成为机械高性能的体现。

目前机械的电子(微机)控制系统主要用以实现如下功能:

1、在线监控、自动报警及故障自诊,即对煤矿机械的电动机、传动系统、工作装臵、制动系统和液压系统等的在线运行状态监控,出现故障能动报警并准确地指出故障的部位,从而改善操作员的工作条件,提高机器的工作效率,简化设备

维护检查工作,降低使用维修费用,缩短停机维修时间,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如采煤机上变频器就采用PLC控制,可实现多种在线监控和故障自诊,还有煤矿用各种电器设备也越来越智能化。

2、节能降耗,提高生产效率。例如井下使用的胶带输送机、通风机、提升机等,使用变频起动、PLC控制系统,节电量就为30%左右,同时生产效率也大大提

高。

3、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程度的提高

煤矿机械实现自动化或半自动化控制,可以减轻操作者的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并减少因操作者的经验不足,对作业精度的影响。例如,冀中能源黄沙矿2009年投入使用的一整套薄煤综采设备,由我国北京天地玛坷电液控制系统有限公司与德国MARCO公司合作生产的PM31型液压支架电液控制系统,就是微电脑控制,只要在支架操作控制器上输入程序,支架使会自动连续动作,也可实现远程控制和工作面无人操作。

4、其他应用

一些国外生产的输送机、采煤机、综掘机等采用了电子(微电脑)控制的自动变速器,能够根据外负荷的变化情况自动改变传动系的传动比,从而改变功率,这不仅充分利用了电动机功率,大大提高了能耗经济性,而且也简化了操作,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设备的安全性能,提高作业人员操作的安全性,目前我国在综合机械化采煤机上采用电子(微电脑)控制。可实现无人操作,使机械能在危险地带或人无法接近的地点进行作业,也配备了无线遥控装臵,可远程遥控也可微电脑编程控制。

7结束语

通过本文的论述可见,机电一体化的出现不是随机出现的,而是一个时代的产物,文中叙述的这些发展方向是科技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更是一个必然结果。目前,因为科学技术的限制,其与一些相关技术的互融程度还是不是太明显,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技术相互融合的趋势必将越来越明显,因为它既是多项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晶,又极大地推动了不同学科的交叉与渗透,其发展前景也将越来越光明,这必然会给世界带来更大的技术力量。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电子技术的成熟和广泛应用,机电一体化产品在国民经济建设、企业的技术改造和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机电一体化是许多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晶,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当当然,机电一体化的发展不是孤立的,与机电一体化相关的技术还有很多,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技术相互融合的趋势将越来越明显,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也将更加广阔

致谢

毕业设计是对毕业生所学专业知识的一个总结、归纳、深化的过程,其中包含了我们需要时时加强的东西: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查阅文献的能力、统筹编辑的能力、总结经验的能力等等。在毕业设计的数月期间,我得到了导师的细心指导和关怀,特别是在课题的程序设计过程中,对其中的各种技术问题和疑惑,导师都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一一为我解答,让我在这个过程中对机电一体化技术、自动化控制和工程机械等多方面的知识有了一次新的深入的学习和全面的提升,并能够逐渐将课本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工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相结合,从而为以后步入社会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此,谨向导师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在课题的研究设计期间,学院、图书馆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和静心研究的环境,同组成员也给予了我很多帮助与支持,在这里一同表示感谢:没有你们的支持、帮助和鼓励,我很难拿出这样的一份最终作品。

当然由于时间和知识水平所限,论文中不可避免会出现纰漏和错误,恳请各位审阅老师悉心指正,在此不胜感激。

参考文献

[1] 张莉.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煤矿中的应用[J].山西煤炭干部管理学院学报.2007.(1):88.

[2] 文广.机电一体化技术在钢铁企业的应用与展望[J].机械.2003.30(1):62~64

[3] 殷际英.光机电一体化实用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0

[4] 戴勇.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开发[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5] 唐怀斌.工业控制的进展与趋势[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1996.

[7] 马国华监控组态软件及其应用[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3

[8] 王静。浅析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J].同煤科技。2006.(4)

[9] 石美峰。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与思考[J].山西焦煤科技。2007.(3)

[10] 顾京.现代机床设备[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11] 戴勇.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开发[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12] 刘助柏.知识创新思维方法论.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13] 高钟毓.机电控制工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我国机械制造业现状及发展分析

中国机械制造业现状分析 机械制造业是一个国家最基础的行业,也决定了一个国家制造业的整体水平,起步早,但发展又最令人担忧,比如现在中国的汽车工业相比机械制造业来说无论是产品质量还是生产效率都要高得多,当然这也是因为机械行业的特性起了决定性的因素。机械制造业如何发展,本人做以下几大现状分析: 一、“节省”意识助长了低效率 机械制造业设备是万能的,精雕细着搞出一辆坦克来也没什么惊奇,有了这种优越的条件就极尽之发挥,在加上中国人的“节省、勤劳”意识,生产辅助用具、夹具、刀具等等辅助性的生产无所不干,最后企业成了一个大杂铺。这在中国机械制造业是一个通病,表面看起来企业运转顺利,实质算一算辅助性工作人员所占的比例和产出价值就会惊人。如果站在整个行业的角度来看,这个行业就是在浪费资源。如何简化企业,剥离出非主导性的业务是未来机械制造业需重视的一个方向。 二、“机械盲”关闭了企业的大门 企业大门不打开就难以有大的发展。企业如何对外宣传?看过很多机械企业的产品宣传资料、企业网站,感觉就是个机械盲,不懂得用户到底需要什么信息?信息模糊。在这方面机械配件生产企业表现得更为突出。很多企业也很想将自己的一些零散性的任务转发出去,但不知找谁,逗逗转转还是自己干。一些零散性的生产任务在一个企业是零散,将很多企业的累积起来就成了专业。 “啊里把把”的机械配件交易版块就是一个最大的“机械盲”,如果其结构稍做一下改正就能解决好机械行业许多的问题。 三、“保守思想”守住的是无效率 “大而全”是保守的模范,同时也是一种最虚假规模的表现,其实质就是没有效率,样样上,样样不专业。 “将图纸当机密”其实质是最没技术水平缺乏自信的表现,现代企业技术水平的不断创新与经管模式的有效性才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将一些机械配件的图纸转化为一种公共资源进而促进更多的产品成为半规范化的产品将能大步的提高整个行业的制造水平。

国内外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国内外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学院:材料学院姓名:*** 学号:00000000 摘要:机械制造业已经熔入电子学、信息科学、材料学、生物学、管理科学等最新科学成就,现代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有三个方面:高精度、高效自动化和特种加工。 关键词:现代机械制造技术 现代制造技术是以传统制造技术与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现代高新技术交叉融合的结果,是一个集机械,电子、信息、材料、能源与管理技术于一体的新型交叉学科,它使制造技术的内涵和水平发生了质的变化。因此,凡是那些能够融合当代科技进步的最新成果,最能发挥人和设备的潜力,最能体现现代制造水平并取得理想技术经济效果的制造技术均称为现代制造技术,它给传统的机械制造业带来了勃勃生机。 一国外现代机械制造技术的现状 在产品设计方面,普遍采用计算机辅助产品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工程分析(CAE)和计算机仿真技术;在加工技术方面,巳实现了底层(车间层)的自动化,包括广泛地采用加工中心(或数控技术)、自动引导小车(AGV)等.近10余年来,发达国家主要从具有全新制造理念的制造系统自动化方面寻找出路,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制造系统。如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智能制造系统、并行工程、敏捷制造等。 1.1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 它是在自动化技术、信息技术和制造技术的基础上,通过计算机及其软件,将制造厂全部生产活动所需的各种分散的自动化系统有机地集成起来,是适合于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的总体高效率、高柔性的制造系统。首先在功能上,它包含了一个工厂的全部生产经营活动,即从市场预测、产品设计、加工工艺、制造、管理至售后服务以及报废处理的全部活动.因此它比传统的工厂自动化的范围要大得多,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是工厂自动化的发展方向。其次,在集成上,它涉及的自动化不是工厂各个环节自动化的简单叠加,而是在计算机网络和分布式数据库支持下的有机集成。这种集成主要体现在以信息和功能为特征的技术集成,即信息集成和功能集成。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的核心技术是CAD/cAM技术。 1.2 智能制造系统(IMS) 是指将专家系统、模糊逻辑、人工神经网络等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制造系统中,以解决复杂的决策问题,提高制造系统的水平和实用性。人工智能的作用是要代替熟练工人的技艺,学习工程技术人员的实践经验和知识,并用于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将工人、工程技术人员多年来积累起来的丰富而又宝贵的实践经验保存下来,在实际的生产中长期发挥作用。智能制造系统的核心技术是人工智能。

现代大型设备的现状与机械制造业的发展趋势

现代大型设备的现状和机械制造业的进展趋势 1、现代大型设备的现状(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 大型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在近十年内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进展,它关于工业部门重要设备的治理维护、提高企业生产能力和保证安全生产、改进产品质量都具有极大的效益,在国民经济各部门进展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 众所周知,一切工业部门有着许多各种各样的机器和设备,它们运行是否完好直接阻碍企业的效益,其中一些关键性重要设备甚至起着决定企业命运的作用,一旦发生事故,损失将不可估量。因此,如何幸免机器发生事故,尤其是灾难性事故,一直是人们极为重视的问题。长期以来,由于人们无法预知事故的发生,不得不采取两种对策:一是等设备坏了再进行维修,该方法经济损失专门大,因为等设备运行到破坏为止,往往需要昂贵的维修费用,灾难性破坏需要更换设备,还可能造成人员伤亡;二是定期检修设备,这种方法需有一定打算性和预防性,但其缺点是如无故障,则经济上损失专门大,而且定期检修的时刻周期也专门难确定。因此,合理的维修应是预知性的,即在设备故障出现的早期就监测臆患,提早预报,以便适时、合理地采取措施,因此故障诊断技术应运而生。 现代设备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技术在国内外应用特不广泛,在

航天航空、能源电力、石油化工、交通运输、机械加工等行业都有应用[2][3][10]如: (1)航空发动机与飞机的故障诊断 (2)核反应堆的故障诊断 (3)汽轮发电机组的故障诊断 (4)冶金设备的故障诊断 (5)石油化工设备的故障诊断 (6)船舶发动机及其汽轮机的故障诊断 (7)车辆发动机的故障诊断。 (8)矿山机械与矿井设备的故障诊断 (9)大型结构的无损探伤及故障诊断 从以上叙述可看出,现代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关于国民经济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其作用要紧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早期预报,防止事故发生 (2)预知性维修,提高设备治理水平 (3)提高设备的设计、制造水平,改进产品质量 (4)确定复杂机器的最佳工作参数,提高效率 (5)降低噪声、泄漏等污染,爱护环境 此外,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的研究与进展对促进其相关学

现代机械制造技术及其发展趋势_王世敬

!加工制造# 现代机械制造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王世敬温筠X (石油大学(华东)机电工程学院) 摘要简述了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历程,国内外现代机械制造技术的现状及最新成就与进展,我国在发展现代机械制造技术的基本情况、差距及动向。在大量研究分析的基础上,预测了21世纪机械制造技术的3个发展方向:(1)全球化,其技术基础是网络化、标准化和集成化;(2)虚拟化,即设计过程中的拟实技术和制造过程中的虚拟技术;(3)绿色化,即通过绿色生产过程(绿色设计、绿色材料、绿色设备、绿色工艺、绿色包装、绿色管理)生产出产品,使用完后经绿色处理后加以回收利用。 关键词机械制造现状发展趋势 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历程 机械制造业是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基础产业,而机械制造技术的不断创新则是机械工业发展的技术基础和动力。 机械制造业发展至今,按其生产方式的变化可划分为: (1)劳动密集型生产方式。手工制作及早期的工业生产均属于这种方式。 (2)设备密集型生产方式。这是一种随着运输机械、施工机械和机床等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出现而产生的生产方式。汽车、拖拉机、轴承等大批量生产中的刚性生产流水线均属于这种生产方式。 (3)信息密集型生产方式。从20世纪初期开始出现了数控机床、加工中心等新型机电一体化加工设备。它实现了人与机器设备之间的信息交流,机器设备可通过获得的信息,快速、准确地实现加工,继而产生了使用这些典型设备的生产方式。 (4)知识密集型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是制造理念的飞跃,把单向的产品制造链组成为有机的制造系统,其中的物流系统、信息流系统、能量流系统等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相互协调。这种制造系统不单能与人进行信息交流,而且本身具有专家系统、数据库等必要的解决问题的知识,使其能在获取较少信息的情况下完成加工要求。柔性制造系统(FM 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 S)是这种生产方式的典型代表。 (5)智能密集型生产方式。这是目前正在研究和实施的一种全新的生产方式。它试图使用制造系统本身具有的人工智能,并引入了新的制造哲理和组织形式。因此,这种制造技术能够快速响应市场的变化,超前地开发产品,实现多品种产品的全过程管理。这种制造技术的实施,将使人们梦寐以求的/无图纸加工0、/无人化加工0、/无害化加工0成为可能。目前正在研究的智能制造系统(IMS)、智能型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I-CIMS)、敏捷制造等就属于这种生产方式。 现代制造技术的涵义相当广泛。一般认为,现代制造技术是以传统制造技术与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现代高新技术交叉融合的结果,是一个集机械、电子、信息、材料与管理技术于一体的新型交叉学科,它使制造技术的技术内涵和水平发生了质的变化。因此,凡是那些能够融合 # 21 # 2002年第30卷第11期 石油机械CHINA PETROLEUM MACHINERY X温筠,讲师,生于1972年,1998年毕业于石油大学(华东)石油机械工程专业,获硕士学位。现从事机械设计制造工艺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地址:(257062)山东省东营市。电话:(0546)8392093(H)。第一作者王世敬简介见本刊2002年第8期。 (收稿日期:2002-04-05;修改稿收到日期:2002-05-31)

中国国内机械行业分析

中国国内机械行业分析 机械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现代制造业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经营管理模式乃至社会的组织结构和文化。由于中国潜在的巨大市场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世界的制造业正在向中国转移,中国正在成为世界的制造大国。我国在家电等若干产品的产量已居世界第一位。但是在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设计、先进制造工艺和装备及现代化管理等方面仍然存在很大差距。 一、中国机械制造业管理现状与特点 中国机械制造业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已经具有相当的规模,积累了大量的技术和经验。但是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形成,由于中国潜在的巨大市场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国外的技术、资金、产品大量涌入中国,中国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国内外激烈的竞争局面。竞争要求企业产品更新换代快、产品质量高、价格低、交货及时、服务好。这些市场竞争的武器与企业管理的模式、管理方法、管理手段、组织结构、业务流程密切相关。然而相当部分中国企业及人们的思想意识仍然受计划经济的影响,上述竞争武器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 (1)生产计划控制的模式落后 尚未实施ERP的机械制造企业几乎100%采用台套计划的方式。即以产品最长生产周期作为构成产品各种物料的采购提前期和生产提前期。过分夸大的提前期是造成库存和在制品储备高,流动资金占用大的根本原因。生产计划与采购计划脱节,零件成套水平差,不能准时交货。或者用高储备来保交货期。距离现代管理方法物料需求计划MRP、准时生产JIT、供应商管库房VMI、同步生产相差甚远。体现在财务数据上是存货额大,但其原因就一定是台套计划方式造成的吗?具体有哪些表现?

(2)企业应变能力差 今天的市场瞬息万变,需求多样化。按订单装配MTO,按订单制造MTO,按订单设计MTD,大规模定制MC。品种规格繁多,生产、采购异常复杂。从客户—销售—设计—生产—采购—财务—成本,需要一个完整的供应链管理,才能动态快速地响应客户需求,适应千变万化市场和客户定制化的要求。 (3)成本计算不准确,成本控制差 人工成本核算一般只能计算产品成本,无法计算零部件成本。成本费用分摊很粗,大量成本数据采集是人工归集的,数据准确性很差,使得成本计算不准确。一般不进行标准成本的计算,也很少进行成本分析,因此成本控制差。 (4)信息分散、不及时、不准确、不共享 制造业产、供、销、人、财、物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他们之间存在大量信息交换。然而人工管理信息分散、缺乏完善的基础数据,信息分散、不及时、不准确、不共享、大大影响管理决策的科学性。 (5)多层式的组织机构而不是面向业务流程的扁平化的组织,一般业务流程不合理,业务流程的管理和控制不规范,随意性大。 (6)缺乏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程式化的管理,管理的优劣因人而异。尽管通过ISO9000制定了一系列的程序文件,执行的效果可因企业和管理者而异。

德国机械制造业概况要点

德国机械制造业概况及对华前景 机械制造业是德国传统优势产业之一,产品出口额及国际市场份额均居全球首位,在其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举足轻重。随着中国经济快速稳定增长,我对德机械产品的需求不断上升,将为其相关企业提供众多商机,也有助于我减少对德贸易顺差。因此,双方在该领域进行广泛深入的合作符合各自的经济利益。本文在介绍德国机械制造业概况的基础上,分析了该行业未来对华出口的前景。 一、德国机械制造业概况 (一)机械制造业在德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机械制造业是德国最大、最重要的工业部门之一,可与之相比的只有汽车制造和化工业等。但是,后者均为大公司占主导地位,而机械制造业的主力则是平均拥有150名员工、年均营业额2600万欧元的中小型企业。2006年,该行业实现销售额1670亿欧元,略低于汽车制造业。但是,其6000家企业聘用员工的总数达87.3万,就公司数量和就业人数(均不包括供应商)而言,要远高于汽车制造业。 (二)德国机械制造业的独特结构 机械制造业的结构在德国工业界独一无二,反映在德语的定义“Mittelstand”,它表示该行业由中、小型企业组成。国际社会一直称这种结构为“典型的德国结构”,象征着自主的企业文化,代表着德国企业家的独立、创造性和自由主义哲学。外界曾有人宣称这种结构已完全过时,特别是全球化趋势更是助长了这种观点。但是,事实是德国机械制造业在国际市场很少具有今天这样强大的竞争力。即使美元继续贬值,专家仍相信,德机械制造业2007年将连续第四年保持增势,甚至会超过2006年的历史最高纪录。 (三)德国机械制造业的优势和成功因素 1.创新实力。创新实力无疑是德国机械制造业现在以及未来在国际竞争中最为重要的资产之一。2005年,创新产品占该行业全部产值的三分之一。2006年,创新领域的投入高达100亿欧元,为历史新高。其创新实力来源于庞大的工程师队伍和研发投入。据统计,过去的20年里,每10年该领域工程师人数就增加一倍。在德国这样的高工资国家,绝大部分的工业领域能够保持世界领先地位,根本在于拥有众多先进的专有技术,这是德国长期坚持参与研发领域国际竞争的结果。但是,2006年底至2007年初,德国工程师协会调查发现,全德工程师短缺数量达 2.2万名。2007年2月,联邦劳工局的一份报告也指出,自1981年以来,德国首次出现机械和汽车制造业工程师空余岗位数多于求职者的现象。工程师的短缺不仅威胁着机械制造业,同时也是德国整个工业基础的致命弱点,它向德国的政治家和商界敲响了警钟。 2.产品种类齐全。德国机械制造业向全球市场提供的产品种类之多,超过其他任何国家。其中,在机械制造业的31个部门中德国有17个占据全球领先地位,例如机械搬运、电力传输设备和印刷技术等;处于前三位的部门共有27个。这种产品的多样性及现代化使得德国企业有能力避免许多本领域特有的风险。

机械行业现状分析论文精编版

机械行业现状分析论文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中国机械行业现状分析 学院(系):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目录 摘要 机械工业素有“工业的心脏”之称。它是其他经济部门的生产手段,也可说是一切经济部门发展的基础。它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为促进民族地区的现代化,必须加速发展机械工业。 经过新中国60年的努力,中国的机械工业实力和国际地位都有了显着的提升,显着机械工业正在发生着历史性的变化,行业发展已进入产业升级的重要阶段,中国将逐步由机械大国向机械强国所迈进。 当今,制造业的世界格局已经和正在发生重大的变化,欧、亚、美三分天下的局面已经形成,世界经济重心开始向亚洲转移已出现征兆,制造业的产品结构、生产模式也在迅速变革之中。所有这些又给我们带来了难得的机遇。挑战与机遇并存,我们应该正视现

实,面对挑战,抓住机遇,深化改革,以振兴和发展中国的机械制造业为己任,励精图治,奋发图强,以使我国的机械制造业在不太长的时间内,赶上世界先进水平。 关键词:行业环境发展需要基本现状行业发展 Abstract Machinery industry known as "industrial heart," said. It is other economic sectors means of production is the basis of all economic sectors. Its development level is measured the degree of industrialization in a country important symbol.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modernization of national regions, must accelerate development machinery industry. After new China 60 years of effort, China mechanical industrial strength and international status have markedly improved significantly machinery industry, is undergoing historic change, industry development has entered an important stage of industrial upgrading, China will gradually by mechanical power into mechanical powers have to move forward. Today, the pattern of the world have and manufacturing is undergoing major changes, Europe, Asia, America three cent world situation has been formed, the world economic barycenter began to shift to Asia, the signs have appeared the product structure of manufacturing, mode of production is in rapid reformation. All these also brings us a rare opportunity. Challenge and opportunity, we should face reality, in the face of challenge, seize the opportunity, deepening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in China to revitalize and mechanical manufacturing

机械制造业的发展前景

机械制造业的发展前景 机械制造业作为一个传统的领域已经发展了很多年,积累了不少理论和实践经验,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各个方面的个性化需求越加强烈。作为已经深入到各行各业并已成为基础工业的机械制造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先进制造技术这个概念的提出为机械制造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虽然这个名词没有确定的定义,但目前公认的认识是:先进制造技术是传统制造技术不断吸收机械、电子、信息、材料、能源和现代管理等方面的成果,并将其综合应用于产品设计、制造、检测、管理、销售、使用、服务的制造全过程,以实现优质、高效、低耗、清洁、灵活的生产,并取得理想技术经济效果的制造技术的总称。它具有如下一些特点:1.从以技术为中心向以人为中心转变,使技术的发展更加符合人类社会的需要。 2.从强调专业化分工向模糊分工、一专多能转变,使劳动者的聪明才智能够得到充分发挥。 3.从金字塔的多层管理结构向扁平的网络化结构转变,减少层次和中间环节。 4.从传统的顺序工作方式向并行工作方式转变,缩短工作周期,提高工作质量。 5.从按照功能划分部门的固定组织形式向动态的自主管理的小组工作方式转变。 6.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可以概括为:(1)机械制造自动化。(2)精密工程。(3)传统加工方法的改进与非传统加工方法的发展。 下面对自动化技术给予论述和展望。 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始终是机械制造中最活跃的一个研究领域。也是制造企业提高生产率和赢得市场竞争的主要手段。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自本世纪20年代出现以来,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刚性自动化、柔性自动化和综合自动化。综合自动化常常与计算机辅助制造、计算集成制造等概念相联系,它是制造技术、控制技术、现代管理技术和信息技术的综合,旨在全面提高制造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和对市场的响应速度。 一、集成化 计算机集成制造(CIMS)被认为是21世纪制造企业的主要生产方式。CIMS作为一个由若干个相互联系的部分(分系统)组成,通常可划分为5部分: 1.工程技术信息分系统 包括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工程分析(CAE),计算机辅助工艺过程设计(CAPP),计算机辅助工装设计(CATD)数控程序编制(NCP)等。 2.管理信息分系统(MIS) 包括经营管理(BM),生产管理(PM),物料管理(MM),人事管理(LM),财务管理(FM)等。3.制造自动化分系统(MAS) 包括各种自动化设备和系统,如计算机数控(CNC),加工中心(MC),柔性制造单元(FMS),工业机器人(Robot),自动装配(AA)等。 4.质量信息分系统 包括计算机辅助检测(CAI),计算机辅助测试(CAT),计算机辅助质量控制(CAQC),三坐标测量机(CMM)等。 5.计算机网络和数据库分系统(Network & DB) 它是一个支持系统,用于将上述几个分系统联系起来,以实现各分系统的集成。 二、智能化 智能制造系统可被理解为由智能机械和人类专家共同组成的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该系统在制造过程中

我国制造业发展的现状及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我国制造业发展的现状及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班级:机械五班 学号:2010301390148 姓名:李维崧

摘要:制造业是一个提供人类生存与发展所需物质产品的行业,是一切生产和装配制成品企业群体的总称,是工业的主体。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制造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目前,虽然我国制造业发展迅猛,可其制造实力仍排在美国、日本之后,位居第三。本文着重分析了我国制造业的现状、趋势及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关键词:制造业、发展现状、发达国家、差距 一、引言 制造业是一个提供人类生存与发展所需物质产品的行业,是一切生产和装配制成品企业群体的总称,是工业的主体。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石,也是增强国家竞争力的基础。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都离不开制造业。制造业从手工作坊、机器生产、机械化生产、流水线生产到自动生产线,再发展到柔性生产,经历了两个世纪的发展历程。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发展迅速,现在已经成为世界制造业强国。但是,发达国家的制造业仍然处于领先地位,美日等国领先我国的差距仍然较大,尤其是在劳动生产率较低,产业结构不合理,科技研发能力弱,有些市场还不够完善,教育制度较落后等方面差距仍然非常明显。我国制造业要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必须加强人才培养,合理规划发展战略,改善教学体系,抓住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国际产业分工调整重组的机遇,提升我国制造业的竞争力。 二、我国制造业的发展现状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制造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一方面,为了满足国内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的需求,制造业的发展必须紧跟国民经济的步伐。于是大型工业机械、重大民用装备和众多武器装备快速发展起来。通过从国外引进新的技术,再进行消化、吸收、创新等举措。把制造业提高到新的台阶。另一方面,国际产业的转移使得我国装备制造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目前,虽然我国制造业发展迅猛,可其制造实力仍排在美国、日本之后,位居第三。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美国的服务业已经超过80%,但是它还是世界上制造业最强的国家。可见制造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始终是高于GDP的速度在增长,它已经成为我国最大的产业和国民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 我国制造技术经建国以来40余年的发展已形成较完整的技术体系,为国民经济发展所需各类机械产品的制造提供基本的工艺技术,并取得了重要成就。虽然在80年代受到“第三次浪潮”的影响,一度认为制造业进入了夕阳阶段,影响到了制造业的发展。但近几年来国家对制造技术的发展获得了重新认识,政府及有关领导对制造业的发展都给与了高度的关注。 国务院委员宋健1995年4月在接见先进制造技术专家时,对于发展先进制造技术给予高度的重视。并指出“先进制造技术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赖以繁荣昌盛的重要手段”、“如果制造技术不发达,这个国家、民族就不可能富裕”。1995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技进步的决定》中提出:为提高工业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要重点开发推广电子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技术、节能降耗技术、清洁生产和环保技术等共性技术。1995年9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要大力采用先进制造技术。在“九五”计划的实施中,制造技术也有多个项目开始实施,如“精密成型与加工研究开发和应用示范”、“金属材料热成形过程动态模拟及组织性能质量优

2012年XX机械制造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2012年XX机械制造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2012年总结、计划类机械制造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机械制造业是我国具有一定综合实力的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年我国机械工业产量和销量分别增长23.43和23.26实现利润总额4605亿元比年同期增长16.42。年机械产品进出口总值4373亿美元比年增长20.91其中出口2425亿美元增长25.7外贸顺差477亿美元比年净增235亿美元增长97.46机械产品自给率超过80对全国工业产值、利润增长的贡献率分别达18.49和63.93对全国外贸出口增长的贡献率23.55。现结合我县实际对我县发展壮大机械制造业的背景、优势、现状、对策等进行如下分析。一、产业背景目前县以磷化工为龙头产业以机械加工、新型建材、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齐头并进产业结构不断趋于合理产业类别更加多元化投资规模不断扩大。但由于我县地理位置局限、工业基础较薄弱、配套设施落后等原因我县工业经济发展在较大程度上对资源的依赖性较强。我县磷矿资源丰富近年来先后有4家大型磷化工企业落户我县磷化工产业已逐渐发展成为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我县的工业经济也借助磷化工产业的蒸蒸日上而迅猛发展。与此同时我县的其他诸如机械加工、新型建材、农副产品加工业、医药制造业等产业虽然已起步并有一定发展但从产业的规模以及经济效益上来讲与磷化工产业都不可同日而语。磷化工产业在我县“一家独大”的局面将会存在很长的一段时间从积极方面来看这是我县县域经济发展有特色、有看点的体现但以现实的眼光来看这会影响到我县工业经济发展的

平衡性会对产业结构合理性产生不利因素因此我县工业经济亟需寻找突破口发展壮大第二个“支柱产业”来作为工业经济发展的第二个支撑点而机械制造业无疑是最有潜力成为这个“第二支柱产业”的行业。二、机械制造业的优势1、机械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机械制造业在我国工业中所占比重、积累、贡献、就业均占前列而且机械制造业为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和生产提供重要的物质基础是我国现代经济不可或缺的战略性产业和支柱性产业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工业化水平和经济科技实力高低的重要标志。放眼全球即使是各个已迈进“信息化社会”的发达的工业化国家也无不高度重视机械制造业的发展。2、机械制造业面临着良好的政策机遇。年5月国务院通过的《装备制造业调整与振兴规划》提出依托高速铁路、煤矿与金属矿采掘、基础设施、科技重大专项等十大领域重点工程振兴装备制造业抓住九大产业重点项目实施装备自主化提升四大配套产品制造水平。政策措施包括加强投资项目的设备采购管理、鼓励使用国产装备、推进企业兼并重组等。机械加工产业再次被列入重点发展的领域可见未来的2到3年将是机械加工业超常规发展的最佳机遇。3、机械加工产业的市场潜力巨大。目前我国正大力发展重大技术装备领域电力设备、冶金设备、石油化工设备、煤炭机械、纺织机械、轻工机械、建材机械、汽车产品领域、农业装备领域、基础产品领域数控机床及数控系统、数字化、智能化工业控制和仪表系统、重要基础零部件、环保机械等四个领域四个领域的蓬勃发展势必带来无比广阔的市场空间。以汽车产品领域为例近年来我国汽车市场火爆巨

中国机械制造行业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知识分享

中国机械制造行业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1.中国机械制造行业现状 机械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通过多年的发展,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在整个制造业中,机械制造业的地位十分重要,通过提供各种机械来保障各个行业的发展。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与机械制造工业技术水平的高低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从新中国成立到现在,我国已经建立起了完善的包括了轻工业、重工业等在内的机械制造业体系,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但是,由于我国机械制造业起步较晚,且底子薄,同时还受到其他国家在技术上的封锁的影响,使我国的机械制造面临着诸多问题。和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相当巨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生产的产品品质与技术水平不高;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太少;制造技术与工艺落后,结构也不够合理;缺乏技术创新能力;并且在先进制造技术与生产管理方面存在一定不足。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个性化的需求将会更加的强烈,作为已经深人到各行各业,并已成为基础工业的机械制造业,正面临着如何适应市场需求的严峻挑战。 2.当前机械制造业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研究,在中国的机械制造企业的生产系统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1)成本管理控制较为困难 机械制造企业的技术更新速度越来越快。原来那种产品技术长期不变的情况已经不能够被市场接受。而技术更新则会导致成本的增加,占用企业大量的资金。机械制造的产品定制性很强,基本是按照订单装配、制造、设计、生产;产品的规格繁多,原材料的生产、采购异常复杂,容易造成额外成本的产生;同时为了能够控制产品的品质,也容易导致成本增加。成本管理涉及到多个环节,而当前机械制造企业的成本控制仅仅只停留在成本核算之上,难以真正有效的降低成本,进而造成浪费,不符合精益生产的思想。 (2)生产运营与生产现场方面 部分工作人员的生产理念比较落后,生产运作理念难以适应市场竞争的需求。主要表现在:没有完善的生产控制计划,没有ERP的机械制造企业计划的方式;生产计划与采购计划没有能够有效结合,零件成套水平不足;缺乏准确的成本计算,成本控制不足;人工成本核算通常情况下只能够计算产品成本,难以计算零部件成本;成本费用分摊很粗,部分成本数据的采集仍然是人工归集,数据的准确性不足,成本计算不够准确;多层式的组织机构和一般业务

机械制造业的前景论文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论文 学院:机械学院 姓名:刘泽琳 班级:工业工程2班 学号:201302040309

中国机械制造业的发展和前景 刘泽琳 (浙江工业大学机械学院工业工程2班学号201302040309) 摘要:机械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的基础行业,是国名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机械制造在中国的发展虽然历史悠久,但长期处于非常落后的状态,知道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逐步发展和壮大起来,。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的机械制造业已经逐步建立了自己的发展体系,几十年来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国的机械制造工业已成为一个规模宏大、门类齐全和工业部门,可以生产各种先进机床和刀具,能制造冶金、化工、纺织等工业的整套装备,能制造大型发电机组,能制造万吨巨轮和中型客机,能制造卫星、导弹、先进战机、航空航天设备以及先进武器。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机械制造技术不仅是衡量一个国家可以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致使国际间科技竞争的终点。本文对我过机械制造技术的现状及技术特点进行分析,并简述21世纪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方向。 Abstract:Mechanical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s the basic industry of a country, is the pillar industry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Although the development of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in China has a long history, but has been in a very backward state, it is known that the new China was founded in 1949 and gradually developed and expanded,. After many years of development, China's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industry has gradually established its own development system, for decades,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national economy has made tremendous contributions. China's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industry has become a large-scale, complete categories and industrial sectors, can in the production of a variety of advanced machine tools and tool, to make a set of equipment of metallurgy, chemical industry, textile industry, to make a large generating units, million tons of wheel and medium-sized aircraft, satellite, missile, advanced fighter aircraft, aerospace equipment and

中国机械制造业发展现状与前景

中国机械制造业发展现状与前景 【摘要】机械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的基础行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中国的机械制造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逐步建立了自己的发展体系。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机械制造技术不仅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国际间科技竞争的重点,但机械制造技术是我们的薄弱环节,因此必须对我国机械制造业现状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本文对我国机械制造技术的现状及技术特点进行分析,并简述了21世纪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中国机械制造业基础设备国家的宏观方针政策发展现状发展方向 机械制造业是制造业的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是为用户创造和提供机械产品的行业,包括机械产品的开发、设计、制造、流通、和售后服务全过程。在整个制造业中,机械制造业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因为机械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装备部,它以各种机器设备供应和装备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并使其不断发展。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机械制造工业技术水平的高低和发展速度。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中国制造业有了显著的发展。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但机械制造技术是我们的薄弱环节,它的发展已经跟不上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要想跟上先进制造技术的世界潮流,必须将其放在战略优先地位,并以足够的力度予以实施,才能尽快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才能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我国机械制造的现状和发展前景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以下几个方面是机械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这几个方面的分析比较,基本上可以了解我国机械制造业的现状。 1 基础设备 在机械制造业中,机床、刀具、夹具、检测仪器等设备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加工水p2 存在着技术对外依存度高 业内人士认为,我国机械行业存在一个巨大的技术隐患,最突出的表现是对外技术依存度高。当今世界,制造业的中心正在向我国等发展中国家转移,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制造大国,令世界瞩目。然而,由于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品牌,制造业的许多领域还停留在国际价值链分工的低端。 3 国家扶持的支点偏离 科技投入占GDP的比重仍然很低,且投入不足和浪费低效并存。我国历史上科技投入占GDP的比重最高是1960年的2.32%,以后逐年下降,到1998年为0.69%,2000年以后有所回升,到2004年为1.23%,而创新型发达国家及新

机械制造业国际走向与国内现状分

机械制造业国际走向、国内制造业现状及对策 一.制造业的生存问题 问题的提出: ) 美国:70年代《第三次浪潮》称制造业为夕阳工业(后工业阶段)。而90年代又加大了投入,使经济回升。其实从86年到98年美国(MIT)及国家研究委员会(NRC)等一直提倡:一个国家要生活好,必须生产的好。(发达国家皆如此) 研究结果:(世界)从1750年第一次工业革命至今250年和对2020年未来制造预测证明:制造始终是创造社会财富的最基本的手段;是国家经济发动机运转的强大支柱; 是增强国家综合实力和防务能力及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保证。 (我国)同上,“在今后10~20年制造业得到一个大的发展机会。。。强化人员培 训、转变观念,在市场中学习和成长。。。利用信息技术和高新科学技术改进和 提升传统产业,把中国建成世界制造大国”。 (大中国与大HK概念) 。信息革命的到来不意味着制造业的衰退 。网络化经济的到来其实与制造业并不对立,而可相辅相成。 。企业必须建立对市场反应敏捷的网络化制造体系,且刻不容缓。 。10年内制造如果不跟网络结合则最危险。如结合的好,就发展的好。(GM原来视网络为“高尖端”,但进去之后才认为似乎网络是为自己量体裁衣定制的)。

二.从市场特征看走向 60年代起: 资源经济、金融经济 知识经济 居民平均消费小康型 富裕型 市场主导由卖方 买方 产品竞争Q 、C 、T 、S T (首要因素)(Q 不可能有问题, 且能做最好就不要对付,如光洁度) 市场开放性越来越大:合资生产;引进技术生产;专利许可生产;异地产品本地化生产;全 (为何T 是首要因素?因为社会发展快、市场需求变化更快,时间就是金钱,能否赢 得定单,看时间。模具、家电尤为如此) 现在市场产品竞争多了一个要素: 产品创新:新产品和服务 过程创新:高效、品质、消除浪费、工艺和商务活动 技术创新 市场创新:加强、保持与顾客的沟通(需求是源泉) 经管创新:组织重构(扁平)、知识经管、创新经管、变革经管(它 影响到其它创新) 目标 英国观念:企业的目标是“使顾客满意”(自然盈利) 三、从经济特征看走向 。欧美处于后工业阶段,我国尚早 高技术经济 或称为网络经济(也有网络泡沫)、 知识经济 知识经济:以智力资源为无形资产的第一要素,通过知识和智力对短缺的自然资 源进行科学合理的重新分配,并开发富有的自然资源来创造新的财富。 ) 知识经济的出现,将导致社会经济领域的的一系列变化:

我国制造业发展的现状及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我国制造业发展的现状及 差距 班级:------- 学号:--------- 姓名:---------

摘要:制造业是一个提供人类生存与发展所需物质产品的行业,是一切生产和装配制成品企业群体的总称,是工业的主体。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制造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目前,虽然我国制造业发展迅猛,可其制造实力仍排在美国、日本之后,位居第三。本文着重分析了我国制造业的现状、趋势及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关键词:制造业、发展现状、发达国家、差距 一、引言 制造业是一个提供人类生存与发展所需物质产品的行业,是一切生产和装配制成品企业群体的总称,是工业的主体。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石,也是增强国家竞争力的基础。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都离不开制造业。制造业从手工作坊、机器生产、机械化生产、流水线生产到自动生产线,再发展到柔性生产,经历了两个世纪的发展历程。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发展迅速,现在已经成为世界制造业强国。但是,发达国家的制造业仍然处于领先地位,美日等国领先我国的差距仍然较大,尤其是在劳动生产率较低,产业结构不合理,科技研发能力弱,有些市场还不够完善,教育制度较落后等方面差距仍然非常明显。我国制造业要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必须加强人才培养,合理规划发展战略,改善教学体系,抓住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国际产业分工调整重组的机遇,提升我国制造业的竞争力。 二、我国制造业的发展现状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制造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一方面,为了满足国内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的需求,制造业的发展必须紧跟国民经济的步伐。于是大型工业机械、重大民用装备和众多武器装备快速发展起来。通过从国外引进新的技术,再进行消化、吸收、创新等举措。把制造业提高到新的台阶。另一方面,国际产业的转移使得我国装备制造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目前,虽然我国制造业发展迅猛,可其制造实力仍排在美国、日本之后,位居第三。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美国的服务业已经超过80%,但是它还是世界上制造业最强的国家。可见制造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始终是高于GDP的速度在增长,它已经成为我国最大的产业和国民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 我国制造技术经建国以来40余年的发展已形成较完整的技术体系,为国民经济发展所需各类机械产品的制造提供基本的工艺技术,并取得了重要成就。虽然在80年代受到“第三次浪潮”的影响,一度认为制造业进入了夕阳阶段,影响到了制造业的发展。但近几年来国家对制造技术的发展获得了重新认识,政府及有关领导对制造业的发展都给与了高度的关注。 国务院委员宋健1995年4月在接见先进制造技术专家时,对于发展先进制造技术给予高度的重视。并指出“先进制造技术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赖以繁荣昌盛的重要手段”、“如果制造技术不发达,这个国家、民族就不可能富裕”。1995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技进步的决定》中提出:为提高工业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要重点开发推广电子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技术、节能降耗技术、清洁生产和环保技术等共性技术。1995年9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要大力采用先进制造技术。在“九五”计划的实施中,制造技术也有多个项目开始实施,如“精密成型与加工研究开发和应用示范”、“金属材料热成形过程动态模拟及组织性能质量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