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髋关节置换术手术图解

髋关节置换术手术图解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临床能力规范和管理制度

海丰县中医医院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临床技术 应用能力规范和管理制度 一、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应严格遵守骨科相关疾病的诊疗指南和技术操作规范,如《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 二、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治疗方案、患者经济承受能力等因素综合判断,因病施治,合理治疗,科学、严格掌握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适用对象:各种严重髋关节疾患如股骨头坏死、股骨颈骨折、髋臼发育不良、性、强直性脊柱炎、骨关节病等。 三、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由2名具有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副主任医师通过术前病例讨论决定,术者由其中一名副主任医师担任。共同制订合理的治疗方案和术前、术后管理方案。实施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前,应当向患者、被授权人或法定监护人告知手术目的、手术风险、可替代治疗方案、术后注意事项、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预防措施等,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四、住院流程 1、标准住院日10-18天。 2、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医疗护理临床路径(详见附表一) 3、进入路径标准。 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4、术前准备1-5天。 1)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

(3)凝血功能; (4)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5)髋关节正侧位X线片; (6)胸片、心电图。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 (1)必要时行下肢深静脉超声检查; (2)超声心动图、血气分析和肺功能(高龄或既往有心、肺病史者);(3)有相关疾病者必要时请相关科室会诊。 3)选择用药 (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2)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处理:参照《中国骨科大手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 (3)术前抗治疗:参照《骨折诊疗指南》。 4)手术日为入院第1-5天。 (1)麻醉方式:神经阻滞麻醉、椎管内麻醉或全麻。 (2)手术方式:半髋或全髋髋关节置换术。 (3)手术内植物:人工髋关节假体、骨水泥(建立人工髋关节器材登记制度,保证假体来源可追溯。在患者住院病历的手术记录部分留存人工髋关节假体条形码或者其它证明合格文件)。 (4)输血:视术中出血情况而定。 5、术后住院恢复6-14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血常规、髋关节正侧位X线片。 2)必要时查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电解质、D-Dimer、双下肢深静脉彩超/CTPA。 6、术后处理: 1)抗菌药物:参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

髋关节置换术中的神经血管损伤(一)

髋关节置换术中的神经血管损伤 神经血管损伤是全髋关节置换术不常见的并发症,然而一旦发生却相当难处理。为了避免神经血管结构损伤,需要全面了解有关解剖和损伤机制。术前设计、改进术中技术及术后密切的随访是减少神经血管损伤的先决条件。在全髋关节置换术手术中随时可发生神经血管损伤。在给患者摆体位、手术解剖、组织松解、复位和脱位操作、取出旧的假体、假体安放前骨的准备、假体放置、用骨水泥和螺钉固定、用钢丝加固股骨大转子,及因术中操作不当引起术后迟发性血管损伤已有报道。为了避免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神经血管损伤,需要全面了解手术野周围有关解剖结构行程和位置。一、血管损伤 髂外动静脉 髂外动脉是髂总动脉在L5-S1椎间盘水平分叉后的前分支,它斜向下沿腰大肌的内侧缘,在髂外静脉的前外侧伴行,腰大肌位于髂外动脉与前柱的内面之间沿着弓形线从近侧开始下降,肌纤维逐渐减少至远处于髂耻隆突处变成腱性结构,此处正对髋臼前上部分。 髂外静脉与髂外动脉相伴行,在近端,静脉走行于动脉的内后方;在远侧,相对于髋臼前上部分,静脉沿着腰大肌内缘走行于动脉的内下方,只有少量肌肉和筋膜介于静脉和骨盆边缘间,它位于骨盆前柱及壁层腹膜之间,沿骨盆边缘相对固定。 在全髋置换术的全过程髂外动静脉损伤已有报道,所报道的髂外静脉损伤不如髂外动脉损伤常见。给患有动脉粥样硬化的病人放置体位可能因血栓形成导致肢体局部缺血或因斑块栓塞致远侧肢体坏死,这种情况在翻修术中可能发生,因为血管已挛缩或受疤痕束缚。如果踝部多普勒测压低于50mmHg或存在临床缺血症状,为了避免这种潜在并发症,全髋关节置换术前,应进行血管外科会诊。 手术入路中,血管位于骨盆内,在用牵开器置于前柱上暴露髋臼时可被损伤,特别是有粥样硬化性血管疾病更易发生血管损伤。目前尚不清楚的是血管损伤是因牵开器,还是因使髋关节脱位所采用的操作手法,因为反复脱位造成髂外动脉栓塞或假性动脉瘤形成。当牵开器置于髋臼横韧带近侧髋臼前缘上太靠内侧时,极有可能导致损伤,这种危险当沿着前柱在近侧放置牵开器时而减少,因前柱处血管被介入腰肌所保护。 使用骨水泥髋臼假体在准备好髋臼后,为了固定需要在髂骨、坐骨及耻骨上支扩孔及钻孔,在髋臼内面从内侧过度扩孔可导致髂外静脉损伤,钻孔时突破到骨盆内,从髋臼前壁缺损挤入过量骨水泥,因聚合物热量或直接压迫均可引起闭塞性髂外动脉损伤。 血栓形成通常需要行血栓切除、搭桥、结扎或修补,有人建议用骨水泥限制物或骨移植来避免髋臼假体置入时过度挤入骨水泥。 非骨水泥髋臼假体通常需要使用螺钉固定,在螺钉固定中,髂外静脉被划破导致大的腹膜后血肿,从而需要清除血肿及血管修补,在髋臼后壁使用螺钉固定能避免损伤。 髂外血管迟发损伤的发生是由于髋臼假体移动,骨水泥刺可导致压迫性闭塞、动脉瘤形成、假动脉瘤形成及血管腐蚀,这些迟发损伤通常是可避免的,细致的骨水泥技术能避免骨水泥挤出。当从前面牵开组织暴露髋臼时,牵开器应置于前柱的近侧骨组织,避免过度靠内侧放置。 在髋臼翻修术中,骨水泥通过髋臼前上壁穿透到髂外血管周围,攀住这些血管,当拔出髋臼假体时造成骨水泥撕裂髂外血管,甚至髂内血管也相似地被挤出的骨水泥损伤。在翻修手术前,需要进行术前评价,采用标准斜位放射照相,动脉造影术或造影剂增强CT扫描来评估在除去髋臼假体时血管损伤的可能性,在取出髋臼假体前可和血管外科医师协作,预先从腹膜后暴露髂外血管系统。

分析直接前方入路与后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在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

分析直接前方入路与后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在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疗效 发表时间:2018-08-09T10:33:22.293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8年第6期作者:太祖华杨建义马文可 [导读] 髋关节疾病终末期患者髋关节疼痛剧烈,下肢活动能力明显受限,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已经成为重塑个体髋关节。 昆明市官渡区人民医院云南昆明650000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直接前方入路与后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在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疗效。方法:我院2016年9月-2018年1月收治的66例初次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按照是否给予手术入路不同将所有患者均分为前方入路组(33例)与后外侧入路组(33例),后外侧入路组患者行后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前方入路组患者行直接前方入路髋关节置换术,观察两组患者相关手术数据。结果:前方入路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术后2小时VAS量表得分、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各项手术数值均优于后外侧入路组,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O5)。结论:对于初次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前方入路可有效缩短手术切口,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促进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的恢复,从而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关键词】直接前方入路;后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 髋关节疾病终末期患者髋关节疼痛剧烈,下肢活动能力明显受限,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已经成为重塑个体髋关节,恢复个体下肢功能的主要治疗手段,常规髋关节置换术手术入路为后外侧入路,但是后外侧髋关节置换术中需切开外旋肌群,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髋关节后脱位风险较高[1,2]。本次研究对我院2016年9月-2018年1月收治的66例初次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分别行后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以及直接前方入路髋关节置换术,通过观察两组患者相关手术数据,从而论证直接前方入路髋关节置换术临床应用优越性。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前方入路组:男女比例为20:13(20/13),年龄在45岁至87岁,中位年龄为(47.2±1.2)岁,发病部位:有23例患者为右髋,有10例为左髋。后外侧入路组:男女比例为19:14(19/14),年龄在46岁至88岁,中位年龄为(47.5±1.5)岁,发病部位:有21例患者为右髋,有12例为左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发病部位等方面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病例选择标准 我院2016年9月-2018年1月收治的66例初次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均符合髋关节置换术手术指标,患者均出现髋关节疼痛剧烈、活动受限等症状,部分患者髋关节畸形。排除标准:(1)排除合并骨性关节炎患者。(2)排除合并严重骨质疏松症患者。(3)排除合并代谢性疾病以及免疫性疾病患者。 1.3方法 1.3.1直接前方入路组患者全麻后取侧卧位,常规铺巾消毒后,髂前上棘外1cm至2cm做一长约8cm的手术切口行髋关节直接前方入路,逐层分离患者皮肤、皮下组织、阔肌膜张肌肌纤维、肌膜、筋膜后去除患者患侧关节囊前方脂肪垫,切开患者前关节囊,去除患者完整股骨头以及骨赘、卵圆窝周围软组织,充分暴露患者髋臼后以外展角45度至45度,前倾角10度至15度嵌入髋臼假体以及内衬并用螺钉固定,最后复位髋关节,缝合手术切口。 1.3.1后外侧入路组全麻后取健侧卧位,常规铺巾消毒于患侧股骨外侧做一长度约10cm的切口,逐层分离患者皮肤、皮下组织、肌筋膜等组织后充分显露患者关节囊后侧,T形切开患者部分后关节囊后摆距股骨颈截骨,去除完整股骨头后参考直接前方入路组置入髋关节假体。 1.4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术后2小时VAS量表得分、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各项手术数值。 1.5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系统分析相关数据;两组患者相关手术数值其中计量资料用(x±s)表示,并用t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相关手术数值,具体情况(见表1),直接前方入路组患者手术切口短、术中失血量少,术后2小时局部疼痛轻,且术后恢复明显优于后外侧入路组。 3讨论 后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属于传统髋关节置换术手术入路,具有操作简单的优点,但是术中需切开外旋肌群,从而增加了患者术中出

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

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用人造髋关节置换所有髋关节以重建关节运动功能的一种修复手术、 适应症 1.骨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创伤,酒精中毒等所致的股骨头缺血坏死。 2.老年人股骨颈骨骨折不愈合或伴骨折后股骨头坏死,股骨近端或髋臼的某些肿瘤。 3.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疼痛严重,且继续加重者,髋关节功能重建术或固定术失败者。 4.稳定多年的化脓性髋关节炎或髋关节结核, 全髋关节置换术就是手术置换关节内核实的骨质。 分为三个部分 1、用塑料关节窝置换髋关节窝(髋臼) 2、用金属关节置换碎裂的股骨头 3、用金属杆插入股骨干来增加人工关节的稳定性 半髋置换术(股骨头置换术)是用假体置换股骨头,或髋臼术前准备 一、环境 髋关节手术无菌要求高,选择百级层流手术间,尽量一次将术中所用物品带入室中,与术间人员要限制,尽量减少人员走动。 二、器械 除常规手术器械(基础)和敷料外应准备好体位垫,腋垫切口保护膜、电刀、吸引器、电钻、摆锯、鼓锤、截骨刀、股骨头取出器、髋关节开口器、髓腔锉、假体锤、髋臼锉、股骨头打入器、髋臼定位器、髋臼打入器、置入器械与器械应提前一日做好消毒准别 多采用连续硬外麻醉(硬腰联合麻醉) 全身情况较差的病人或老年人用全麻。 侧卧位,患侧在上 手术步骤及配合 一、常规消毒铺巾 一般选择国际通行的外侧切口,逐层切开皮肤,筋膜,钝性分离臀部肌肉达髋关节,并根据具体情况决定关节囊是否切开。 酒精纱球准备,一般不用小棉球,护士应注意回收纱球,防止遗留 二、暴露手术野(常规准备3把髋臼拉钩/椎板拉钩) 三、取髋内收位即可脱位髋关节 四、截骨.并用取头器取下截出的股骨头。护士应注意给术者准备必要的眼镜等防护用品。 注意有的主任习惯,小心小纱布填塞。 五、磨臼(依次打磨至软骨下骨)做无菌纱布纱球。 六、安装髋臼试模满意后.安防相应的内外环 七、髓腔开口。 八、打通髓腔 九、扩髓 十、试膜头颈长护士应早准备冲洗枪和水 十一、安装股骨柄如为骨水泥巡回护士应协同麻醉师注意血压 十二、安防股骨球头 十三、冲洗伤口后.复位髋关节,并逐层修复组织,引流,关闭切口,小心清点纱布,清点各种台上用品

人工全踝关节置换术摘要

人工全踝关节置换术 踝关节融合的近期疗效和中期疗效的效果都很好,但是对于远期来说,常常导致难治性距下关节和跗骨间关节的骨性关节炎。正是由于这个原因,目前主张采用踝关节置换来替代踝关节融合。在髋、膝关节置换术已经非常完善的今天,踝关节置换术已到了重点发展的时候。自1974年始,已有学者开始收集踝关节置换所需的几何学和力学设计资料。并设计出了三种非协调型踝关节假体,分别是滑车型、凸~凹型和凸~凸型。其设计类型与表面置换型人工膝关节相似,但是假体上的聚乙烯垫片不能满足踝关节的运动需要。相反,协调型假体表现出令人满意的力学性能与更高的置换成功率。它们包括球面型、圆柱型和反圆柱型。美国圆柱型踝关节假体置入需要在距骨穹隆截骨。这种类型的假体允许踝关节有10度左右的内外翻运动。在置入早期,它的表现非常令人满意,但是两年以后,至1976年,超过50%的假体出现了不可逆性松动。 与此同时,在另一个关节治疗中心施行了292例踝关节置换。根据他们的统计:总松动率仅为6.4%。其中包括1.7%深部感染,0.3%脱位,1%松质骨中央应力性骨折。尽管有3名患者(1%)需行膝关节以下截肢术,但是从早期调查看来,就总体而言,这种类型的踝关节假体具有极高的满意率和极少的并发症。不幸的是,不久以后,以上的调查结论就被证明并不准确。超过50%,甚至高达80%的踝关节假体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松动。现在我们认识到,如果假体的轴向旋转受到了限制,就不能避免这种结果的出现。 正常的踝关节有12°旋转运动,在应力作用下,骨和骨水泥最终会碎裂,假体就会松动。作用于圆柱型假体上的扭转力矩会使假体变形、滑动、脱位。该院置换圆柱形全踝关节假体的唯一成功病例,术后九年假体无移位。但是该病例的三踝骨折采用了螺钉内固定处理。X线片显示有一枚螺钉穿过了远端胫腓关节,这种关节融合阻止了关节内外旋转,从而有助于内植物的稳定。 球窝型假体允许轴向旋转,但它主要的缺陷在于内外翻稳定性差。导致此类型假体被淘汰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距骨端假体易下沉。由此看来,距骨软骨下截骨就显得不明智。对于所有的病人,如果将其保留,在内植物失败进行翻修时改作关节融合就容易的多。 目前,了解了更多导致置换失败的原因,改进了踝关节假体的设计,手术操作过程也简化了。所有这些进步都使踝关节置换获得更好的疗效。在某些情况下假体置换来替代融合是有必要的。 人工踝关节置换手术适应证和禁忌证 一、适应证 1、类风湿性关节炎,踝关节疼痛、残留功能极差者; 2、踝关节疼痛和踝关节的退变; 3、距骨骨质尚好,踝关节周围韧带稳定性完好者;

初次全髋置换术的手术技术和容易出现的问题

初次全髋置换术技术及容易出现的问题 病人的选择 疼痛 严重髋关节功能障碍 无手术禁忌证 绝对禁忌症:髋关节或任何其他部位的活动性感染,任何可能增加后遗症发生率或死亡率的不稳定性疾病 相对禁忌症:髋关节慢性低度感染、快速破坏骨质的任何病变、神经营养性关节炎、外展肌力阙如或相对功能不足、快速进展的神经性疾病 问题:手术适应证选择不当B 不需要关节置换的病人做了关节置换 先天性髋脱位关节不痛 年龄偏小的新鲜股骨颈骨折 :)术前准备:D 1、病人全身情况的评估(必要时请其他科室医师会诊),大生化、三大常规、心电图、胸透等

2、髋部情况评估:完整的病史和体格检查(疼痛的部位性质、步态、下肢活动度、腿的长度、神经血管状态)需要两侧髋关节前后位片、侧位片、髋关节的股骨外展内旋位片,必要时CT、MRI并行髋关节功能评估,观察髋臼骨量和股骨前倾角,另外还可以: 患髋正位片加铅尺或距离定位棒 3、术前模板设计,预先估计假体类型和尺寸,准备假体和特殊器械(直的或弯的Hohman拉钩、股骨颈拉钩、骨水泥) 4、患者及家属知晓并签字:手术的必要性、手术的危险性、并发症及后遗症、假体类型及价格、假体预期使用寿命及翻修的可能性 5、术中应用抗生素准备,必要时备血 6、准备防旋鞋 术前模板设计 双髋正位片,单髋正、侧位片 髋关节病理状态, 患肢不等长的程度 髋关节中心的位置,髋臼假体的外倾角 股骨形态,骨距保留长度,偏心距的测量 大转子顶点与髋关节中心的关系 假体厂商和型号的选择 假体颈长的确定(初次置换应定为标准颈长)

根据模板设计得知: 臼杯的型号 臼杯的位置 股骨柄型号 骨距保留距离 大粗隆与髋中心的关系 股骨头的型号 双下肢是否等长 假体选择 病人年龄: <50岁:非骨水泥假体+耐磨关节面>50岁,<70岁:非骨水泥假体 >70岁:混合型假体 骨质量:严重骨疏松: 骨水泥假体 股骨近段形态: 标准型:

人工髋关节置换操作流程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二)各种严重髋关节疾患如股骨头坏死、股骨颈骨折、髋臼发育不良、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关节病等。需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ICD-9-CM-3:81.51-81.52)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 (四)标准住院日10-1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1-5天。 1.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 (3)凝血功能 (4)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5)髋关节正侧位X线片; (6)胸片、心电图。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 (1)必要时行下肢深静脉超声检查; (2)超声心动图、血气分析和肺功能(高龄或既往有心、肺病史者); (3)有相关疾病者必要时请相关科室会诊。 (七)选择用药。 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 2.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处理:参照《中国骨科大手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 3.术前抗骨质疏松治疗:参照《骨质疏松骨折诊疗指南》。(八)手术日为入院第1-5天。 1.麻醉方式:神经阻滞麻醉、椎管内麻醉或全麻。 2.手术方式:半髋或全髋髋关节置换术。 3.手术内植物:人工髋关节假体、骨水泥。 4.输血:视术中出血情况而定。 (九)术后住院恢复6-14天。

全髋关节置换手术记录

全髋关节置换手术记录 麻醉成功后,患者取左侧卧位,体位架固定。常规碘酒、酒精消毒术野皮肤,铺无菌巾单。行右侧髋关节后外侧切口,长约12cm,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电凝止血。切开阔筋膜,显露大粗隆,于大粗隆后方钝性分离臀大肌与臀中肌间隙,保护坐骨神经,牵开臀中肌,显露外旋肌群,于转子间窝处切断外旋肌群(梨状肌、上孑肌、闭孔内肌及下孑肌),用紫线标记。沿股骨骨膜剥离显露小转子,同时暴露髋关节关节囊,切开后侧关节囊,用紫线标记。屈曲内旋髋关节暴露股骨头,使股骨头脱位。见股骨头塌陷、变形,失去正常形态。清除股骨颈基底部纤维组织,在小粗隆上1.5cm处垂直于股骨颈用电锯截除股骨头及股骨颈,取出股骨头。板状拉钩显露髋臼。切除髋臼缘增生骨质,松解关节周围纤维组织。切除髋臼内软组织。依次用44mm-54mm髋臼锉保持外翻45°前倾15°磨削髋臼,达髋臼真臼底,并见软骨下骨广泛渗血,彻底止血冲洗干净髋臼,以髋臼试模测试髋臼大小、方向良好。于外翻45°前倾15°方向打入非骨水泥型56mm(LINK公司人工髋关节)髋臼假体,两枚螺丝钉固定牢固。打入高分子聚乙稀内衬。安徽省中医院骨伤科周章武 清理梨状窝内软组织,于靠近大粗隆根部之股骨颈横断面中点处,依次以直径8-12mm髓腔锉扩大髓腔,然后以2A之股骨柄试模扩大髓腔,按装直径2A股骨假体试模及标准股骨头假体,复位后松紧度满意,取出试模。按装2A股骨非

骨水泥型假体和直径40mm金属股骨头假体,复位髋关节。活动髋关节屈曲、外展、外旋不受限,内旋达45度(并向后推动膝关节,不能造成关节脱位),活动满意。放置自体血回收负压引流管。在大粗隆上用克氏针钻两个小孔分别穿入紫线系牢。清点纱布、器械无缺。缝合阔筋膜、皮下、皮肤。无菌敷料包扎切口。 手术顺利,出血约1000ml,麻醉满意,术后病人安返病房。 本次手术器械及人工髋关节假体由LINK公司提供。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人工全髋关节由人工髋臼和人工股骨头组成。过去二者均用金属,实践证明并发症多,现已不用。目前国内外均用超高分子聚乙烯制成的髋臼,低强度模量金属制成的人工股骨头。人工全髋关节的类型和设计较多,主要是股骨头的直径和与骨固定的髋臼面的设计。较厚的髋臼,直径相对小的人工股骨头组成的全髋,头臼磨擦力小,人工臼稳定,局部反应小。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并发症除有人工股骨头置换的并发症外,尚有人工髋臼的松动,脱位及负重区的超高分子聚乙烯面磨损后引发的局部反应。 [适应证]

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步骤

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步骤为: 髋关节置换术(后外侧入路) 参考资源:《坎贝尔骨科手术学》第十版,《骨科关键技术》, 入路 1全身麻醉或硬膜外麻醉成功后患者取健侧卧位。 2常规消毒(注意消毒背部、下腹部、会阴部、远端到膝下)铺无菌巾单,包扎小腿。 3作长约15cm直外侧切口,切口从大转子近端5cm至大转子远端10cm 4切开皮下组织,显露深筋膜。 5纵行切开深筋膜,钝性分离臀大肌(近似四方形,该肌以广泛的短腱起于前上棘至尾骨尖之间的深部结构,肌纤维向外下止于髂胫束和股骨臀肌粗隆)。 6用电刀部分松解臀大肌股骨止点,便于股骨前移,尽量避开股深动脉的小交通支。 7 轻度内旋髋关节,显露梨状肌(梨状肌起自于骨盆,肌纤维发自第2、3、4骶椎椎体前面,向外集中穿坐骨大孔进入臀部,而是止于股骨大转子上缘的后部)及联合肌腱在股骨附着处切断并用非吸收线标记。 8 在股骨颈下后方后髋关节囊与股方肌(起自骶骨前面,坐骨结节止于股骨大转子间嵴。使髋关节外展和旋外)之间放入S形拉钩,向下拉开股方肌纤维暴露后关节囊。 9 T形切开后关节囊并用非吸收线标记。 10 屈膝内收内旋髋关节使之脱位。 11 将腿保持在内旋位(足部指向天花板),从股骨后方(现在指向上方)剥离关节囊和软组织直至暴露小转子。 12 摆锯在小转子上1.5cm处截断股骨颈,取头器取出股骨头。 13 在髋臼周围放置拉钩,在前方放置一个髋臼拉钩来向前平移股骨,在上方钉入一枚骨圆针固定外展块,在后方插入宽的Hohman拉钩进入坐骨结节。髋臼显露困难时松解臀大肌、股直肌翻折头(必要时可先切断股骨颈取出股骨头)。 髋臼准备 14 从髋臼边缘去除髋臼上唇的残余,当去除靠近髋臼横韧带(在髋臼切迹上横架有髋臼横韧带,并与切迹围成一孔,有神经、血管等通过)的下方的纤维脂肪时,注意避开闭孔动脉的升支。 15 髋臼挫准备髋臼,通常从40mm或者比股骨头直径小两号的髋臼挫开始,逐渐增大,挫到髋臼顶和壁周围的松质骨出血。术中注意保持外展40度前倾20度。 16 根据髋臼试模确定髋臼外杯,用螺钉在髋臼后上象限固定外杯。 17 放入聚乙烯髋臼内杯。 股骨准备: 18 将髋部维持在屈曲 19 逐渐扩髓腔 20 打入股骨假体试模,有阻力时两近一退 21 圆凿去除股骨颈骨残余。 22 放入股骨假体,安放不同规格股骨头试模评估髋关节稳定性(髋关节屈曲90度位、屈曲内收内旋位、伸直位、外展外旋位)。 23 取出假体试模安放股骨头假体,再次评估髋关节稳定性。关闭切口 22 用大量抗生素溶液冲洗切口。 23 放入引流管,自大腿前外侧单独穿出。 24 将后关节囊和外旋肌群固定在股骨大转子远侧的预钻洞内。

踝关节置换临床路径

踝关节置换临床路径 (2016年版) 一、踝关节置换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踝关节骨关节病,或踝关节类风湿性关节炎、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 行全踝关节置换术。 (二)诊断依据。 1.病史:慢性病程,踝关节肿痛,活动受限逐渐加重。 2.体检:患侧踝关节肿胀,活动范围受限疼痛。 3.辅助检查:X线检查发现关节退变,关节间隙狭窄或消失。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1.诊断明确踝关节骨关节病或其他疾病,症状明显,持续不缓解,影响正常生活和运动。 2.无手术禁忌证。

(四)标准住院日为7-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踝关节骨关节病或是踝关节类风湿性关节炎、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 2.病变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患者有改善患踝疼痛及活动范围的要求。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2-3天。 1.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 (3)凝血功能; (4)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5)踝关节正侧位X线片;

(6)双下肢全长X线片,踝关节负重位平片。 (7)胸片、心电图。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 (1)超声心动图、血气分析和肺功能(高龄或既往有心、肺部病史者);手术部位CT检查。 (2)有相关疾病者必要时请相关科室会诊。 (七)选择用药。 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15〕43号)执行。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3-4天。 1.麻醉方式:椎管内麻醉或全麻。 2.手术方式:全踝关节置换。 3.手术内植物:踝关节假体。 4.输血:术中根据出血情况决定是否输血。 (九)术后住院恢复3-5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查血常规、血沉、CRP、凝血

髋关节置换术的术后护理康复训练

髋关节置换术的术后护理康复训练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成功是患者成为健康人的第一步,恢复时间仍然是术后病人的一次挑战。为了更好地帮助髋关节病人进行术后恢复,我们特别向专家咨询了髋关节置换术的术后恢复炼操。按照图片中所介绍的进行锻炼,每天2-3次,每次20-30分钟,只要坚持不懈,就可尽快恢复髋关节的自由性。 术后早期平卧锻炼 早期锻炼对促进患肢血运,防止下肢静脉栓塞形成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对下肢关节功能恢复,也非常关键。当手术结束,病人清醒后,就可以进行如下锻炼: 做锻炼时,患者应仰卧,下肢分开。 足部动作:逐步屈伸足踝部,可每5分钟或10分钟做一个疗程,可术后马上做。

踝旋转动作:活动踝部先向另一足转,再相反外转,每日数次,每次5下。 下面3到4个动作每天3-4次,每次10下(图1-3): 图1:贴床屈膝:把足贴在床面上,滑动屈膝,把后跟向臀部靠,可反复做,但下肢不可内旋。 图2:收缩臀力:收紧臀部肌肉,维持从1数到5,再放松。

图3:外展动作:把下肢滑向外侧,越远越好,再收回。 收缩大腿前方肌肉:用伸直下肢的方法,收缩大腿肌肉,每次维持5到10秒钟,在10分钟内做10次,一直做到略感觉到疲劳为止。 直腿高举动作:收缩大腿肌肉,知道您的下肢在床上完全伸直在收缩肌肉的情况下,从床下把下肢抬高几厘米,维持到5-10秒钟,重复做,直到略感到疲劳为止。

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 一、康复前要注意的问题: 手术医师如果发现假体位置不够满意,某一方向存在脱位倾向,要通知康复师,并且要向患者讲明。 二、住院期间康复 (一) 术后早期康复程序 1. 术后搬运患者时,双膝之间夹三角垫捆绑好,使髋关节外展10~20度,防止搬运时脱位。 2. 术后当天晚上,患肢下加垫,将患侧髋膝关节置于稍屈曲、外展位。或者继续双膝之间夹三角垫捆绑好,使髋关节外展;患肢也可穿矫形防外旋鞋,但要防止压伤。 3. 术后第一天,撤除下肢软垫,伸直患肢防止髋屈曲畸形。 4. 术后48小时拔引流管。 5. 防止深静脉血栓:术后使用弹力绷带3天或足底静脉泵。一般术后应用低分子肝素钠。如果患者以往有深静脉血栓史,要适当延长应用时间。注意检测凝血酶原时间。

初次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诊断与治疗

初次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诊断与治疗作者:梅汉尧,索鹏,周永顶,高凌光 摘要:目的探讨初次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04年3月收治的10 例初次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病例,其中男4 例,女6 例,平均68 岁(55~85 岁)。本院感染5 例,外院感染5 例。10 例患者均有患髋疼痛症状,4 例有窦道,6 例血沉增快,9 例C反应蛋白增高。术前窦道分泌物细菌培养,3 例阳性,1 例阴性。无窦道者术前行关节穿刺,细菌培养,3 例阳性,3 例阴性。4 例细菌培养阴性者,术中取标本培养仍为阴性。所有患者X线片有骨溶解、假体松动及反应骨形成等表现。治疗包括:保留假体清创2 例;一期翻修4 例,其中普通骨水泥固定2 例,抗生素骨水泥固定2 例;二期翻修4 例,取出假体,彻底清创,放置抗生素骨水泥团制备的临时假体间隔器,感染控制后,安放抗生素骨水泥固定的假体。结果 2 例保留假体清创者,术后感染复发,后改为取出假体旷置,二期翻修,术后未见感染复发。4 例一期翻修者,其中2 例抗生素骨水泥固定,术后未见感染复发,2 例普通骨水泥固定,术后感染复发,后改为取出假体旷置,二期翻修,术后感染未见复发。4 例二期翻修者,抗生素骨水泥固定,术后未见感染复发。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48个月,平均25个月,末次随访时,10 例患者均未见感染复发。结论初次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诊断和治疗均很困难,目前尚无特异性检查方法,需要对

患者所有的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做出正确的诊断,治疗方法选择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以二期翻修较为理想。使用抗生素骨水泥固定可以提高控制感染的成功率。 关键词:关节成形术;置换;髋;感染;再手术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Infection after Primary Hip Arthroplasty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methods of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for infection after primary hip arthroplasty. Methods From January 1998 to March 2004, 6 women and 4 men with a mean age of 68 years(range, 55~85 years) suffered from infection after primary hip arthroplasty were reviewed. Hip pain occurred in all 10 patients and fistula in 4 patients. Abnormal ESR was observed in 6 cases and the increased CRP in 9 patients. Three cases had positive culture result in secreta of fistula preoperatively. Arthrocentesis were performed preoperatively in 6 patients who had no fistula,and 3 cases had positive culture result in articular juice. There were 4 patients with negative culture result whose collections also had negative culture result during the debridement.

1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管理规范(版)

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管理规范(2012版) 为规范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的临床应用,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制定本规范。本规范为医疗机构及其医师开展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的基本要求。 本规范所称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包括骨水泥和非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全髋关节置换、髋关节表面及部分置换等髋关节重建技术,不包括髋部肿瘤切除后的假体重建技术。 一、医疗机构基本要求 (一)医疗机构开展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应当与其功能、任务相适应。 (二)原则上在三级医院开展。 (三)有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骨科诊疗科目及其他相关科室和设备。 1.骨科。 (1)开展骨科临床诊疗工作8年以上,床位不少于50张,设有关节外科专科病房或专业组,关节外科床位不少于10张。 (2)可独立完成髋部创伤及髋关节骨病手术,每年完成各类髋关节外科手术量不少于200例,其中人工髋关节置换50例以上。 2.开展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手术室。 (1)有至少1间手术室达到I级洁净手术室标准(手术区100级层流、周边区1000级)。 (2)手术室使用面积30平方米以上,布局合理。 (3)配有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满足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需要的手术器材。 (4)配备符合放射防护条件的C臂X线机。 3.其他相关科室和设备。 (1)设有麻醉科、重症监护室、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内分泌科及康复科等专业科室或专业医师,具备全身合并症、并发症的综合处理和抢救能力。 (2)具备CT、床边X线摄影机、术后功能康复系统。

(四)具有专业骨科医师队伍,其中包括至少2名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人员梯队结构合理。 (五)符合下列条件的二级甲等医院仅限于开展初次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 1.符合本规范规定的人员、科室、设备、设施条件。 2.符合设区的市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技术管理相关规定。 3.有人工髋关节置换诊疗需求。设区的市以区为单位,区域范围内无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资质的医疗机构;县域内需要开展人工髋关节置换急诊手术时无法及时到达有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资质的医疗机构。 4.由有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资质的三级医院帮扶至少1年。 5.帮扶1年后通过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临床应用能力评估。 (六)拟开展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的新建或者新设骨科的医疗机构,应当符合本规范的人员、科室、设备、设施条件,并向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申请,通过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临床应用能力评估后方可开展。 二、人员基本要求 (一)开展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的医师。 1.取得《医师执业证书》,执业范围为外科专业、中医专业、中西医结合专业。 2.有8年以上骨科临床诊疗工作经验,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3.近3年每年作为术者完成髋关节相关手术不少于30例。 4.经过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培训基地系统培训并考核合格,或具备免培训考核条件。 (二)其他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经过相关专业系统培训并考核合格。 三、技术管理基本要求 (一)严格遵守骨科相关疾病的诊疗指南和技术操作规范,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治疗方案、患者经济承受能力等因素综合判断,因病施治,合理治疗,科学、严格掌握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二)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由2名以上具有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临床应用能力的、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本院在职医师决定,术者由具有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临

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步骤

资料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只供学习与交流 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步骤为: 髋关节置换术(后外侧入路) 参考资源:《坎贝尔骨科手术学》第十版,《骨科关键技术》, 入路 1全身麻醉或硬膜外麻醉成功后患者取健侧卧位。 2常规消毒(注意消毒背部、下腹部、会阴部、远端到膝下)铺无菌巾单,包扎小腿。 3作长约15cm直外侧切口,切口从大转子近端5cm至大转子远端10cm 4切开皮下组织,显露深筋膜。 5纵行切开深筋膜,钝性分离臀大肌(近似四方形,该肌以广泛的短腱起于前上棘至尾骨尖之间的深部结构,肌纤维向外下止于髂胫束和股骨臀肌粗隆)。 6用电刀部分松解臀大肌股骨止点,便于股骨前移,尽量避开股深动脉的小交通支。 7 轻度内旋髋关节,显露梨状肌(梨状肌起自于骨盆,肌纤维发自第2、3、4骶椎椎体前面,向外集中穿坐骨大孔进入臀部,而是止于股骨大转子上缘的后部)及联合肌腱在股骨附着处切断并用非吸收线标记。 8 在股骨颈下后方后髋关节囊与股方肌(起自骶骨前面,坐骨结节止于股骨大转子间嵴。使髋关节外展和旋外)之间放入S形拉钩,向下拉开股方肌纤维暴露后关节囊。 9 T形切开后关节囊并用非吸收线标记。 10 屈膝内收内旋髋关节使之脱位。 11 将腿保持在内旋位(足部指向天花板),从股骨后方(现在指向上方)剥离关节囊和软组织直至暴露小转子。 12 摆锯在小转子上1.5cm处截断股骨颈,取头器取出股骨头。 13 在髋臼周围放置拉钩,在前方放置一个髋臼拉钩来向前平移股骨,在上方钉入一枚骨圆针固定外展块,在后方插入宽的Hohman拉钩进入坐骨结节。髋臼显露困难时松解臀大肌、股直肌翻折头(必要时可先切断股骨颈取出股骨头)。 髋臼准备 14 从髋臼边缘去除髋臼上唇的残余,当去除靠近髋臼横韧带(在髋臼切迹上横架有髋臼横韧带,并与切迹围成一孔,有神经、血管等通过)的下方的纤维脂肪时,注意避开闭孔动脉的升支。 15 髋臼挫准备髋臼,通常从40mm或者比股骨头直径小两号的髋臼挫开始,逐渐增大,挫到髋臼顶和壁周围的松质骨出血。术中注意保持外展40度前倾20度。 16 根据髋臼试模确定髋臼外杯,用螺钉在髋臼后上象限固定外杯。 17 放入聚乙烯髋臼内杯。 股骨准备: 18 将髋部维持在屈曲 19 逐渐扩髓腔 20 打入股骨假体试模,有阻力时两近一退 21 圆凿去除股骨颈骨残余。 22 放入股骨假体,安放不同规格股骨头试模评估髋关节稳定性(髋关节屈曲90度位、屈曲内收内旋位、伸直位、外展外旋位)。 23 取出假体试模安放股骨头假体,再次评估髋关节稳定性。关闭切口 22 用大量抗生素溶液冲洗切口。 23 放入引流管,自大腿前外侧单独穿出。 24 将后关节囊和外旋肌群固定在股骨大转子远侧的预钻洞内。 只供学习与交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