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政务大数据交换共享平台建设方案详细

政务大数据交换共享平台建设方案详细

目录

第一章需求分析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4)

1.1 项目建设目标、内容 (4)

1.1.1 项目建设目标 (4)

1.1.2 项目建设内容 (4)

1.2 编制依据 (5)

1.3 与政务职能相关的社会问题和政务目标分析 (6)

1.3.1 社会问题分析 (6)

1.3.2 政务目标分析 (8)

1.4 业务功能、业务流程和业务量分析 (11)

1.4.1 用户角色分析 (11)

1.4.2 业务功能分析 (12)

1.4.3 业务流程 (14)

1.4.4 业务量分析 (14)

1.5 信息量分析和预测 (15)

1.5.1 存储量分析 (15)

1.5.2 处理量分析 (19)

1.5.3 网络流量分析 (20)

1.6 系统功能和性能需求分析 (20)

1.6.1 系统功能指标 (20)

1.6.2 系统性能指标 (22)

1.7 信息系统装备和应用现状与差距 (22)

1.7.1 现状 (22)

1.7.2 差距 (23)

1.8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3)

第二章总体建设方案 (26)

2.1 建设原则 (26)

2.1.1 统一性原则 (26)

2.1.2 可靠性原则 (26)

2.1.3 可伸缩和可扩展性原则 (26)

2.1.4 开放性原则 (27)

2.1.5 安全性原则 (27)

2.1.6 高效性原则 (27)

2.1.7 友好性原则 (27)

2.1.8 可管理易维护性 (28)

2.2 总体目标与分期目标 (28)

2.3 总体建设任务与分期建设内容 (29)

2.4 总体设计方案 (30)

2.4.1 基础设施层 (32)

2.4.2 信息资源层 (33)

2.4.3 应用支撑层 (34)

2.4.4 应用层 (34)

2.4.5 服务层 (34)

2.4.6 安全保障体系 (34)

2.4.7 标准规范体系 (35)

第三章项目建设方案 (36)

3.1 标准规范建设 (36)

3.1.1 管理制度建设 (36)

3.1.2 标准规范建设 (40)

3.1.3 数据标准建设 (43)

3.1.4 标准规范索引 (46)

3.2 信息资源规划和数据库设计 (47)

3.2.1 信息资源规划 (47)

3.2.2 数据中心建设 (53)

3.3 门户系统建设 (69)

3.3.1 信息资源政务门户 (69)

3.3.2 信息资源开放门户 (73)

3.4 应用系统建设 (74)

3.4.1 数据汇聚平台 (74)

3.4.2 数据治理平台 (89)

3.4.3 数据运营平台 (102)

3.4.4 数据应用平台 (104)

3.5 四大基础数据库管理平台 (108)

3.5.1 人口库 (108)

3.5.2 法人库 (111)

3.5.3 经济库 (114)

3.5.4 地理库 (115)

3.6 应用支撑系统设计 (116)

3.6.1 统一用户管理 (116)

3.6.2 统一应用管理 (120)

3.6.3 统一服务管理 (121)

3.6.4 统一消息服务 (123)

3.6.5 统一日志服务 (124)

3.7 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124)

3.7.1 建设目标 (124)

3.7.2 安全体系架构 (125)

3.7.3 安全防护体系建设 (125)

3.7.4 安全管理体系建设 (133)

3.8 主要软硬件选型原则和详细软硬件配置清单 (136)

3.8.1 主要软硬件选型原则 (136)

3.8.2 详细软硬件配置清单 (137)

第四章效益分析 (138)

4.1 经济效益 (138)

4.2 社会效益 (140)

第五章项目风险与风险管理 (142)

5.1 风险识别和分析 (142)

5.1.1 组织风险 (142)

5.1.2 管理风险 (142)

5.1.3 业务风险 (142)

5.1.4 技术风险 (142)

5.2 风险对策和管理 (143)

5.2.1 组织风险防范对策 (143)

5.2.2 管理风险防范对策 (143)

5.2.3 业务风险防范对策 (144)

5.2.4 技术风险防范对策 (144)

第一章需求分析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1 项目建设目标、内容

1.1.1 项目建设目标

电子政务公共数据开放共享平台项目建设目标是,依托统一的“云”数据中心建设统一的公共数据开放共享平台。集中机关各部门业务应用进行,制定相关的数据规范和信息交换标准,使机关各部门业务系统依托统一的开放平台进行开发建设。确保部门之间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数据共享,为大数据分析提供数据依据。1.1.2 项目建设内容

电子政务公共数据开放共享平台项目建设内容包含:一套标准规范、两个数据门户、四大应用平台、四大基础数据库和一个应用支撑平台。

具体建设内容包括:

1、一个应用支撑平台

为了对需要调用电子政务公共数据开放共享平台信息资源的政府部门应用系统进行有效管理,面向各类电子政务应用,规划建设统一的应用支撑平台,统一标准规范,通过用户管理、应用管理、服务管理等核心组件,可以对接入系统有效管理、实现统一认证及单点登录、统一消息服务。

2、两个数据门户

针对政府部门用户建设信息资源政务门户,针对企业、公众用户建设信息资源开放门户。

3、四大应用系统

建设承载电子政务公共数据汇聚平台、数据治理平台、数据运营平台和数据应用平台。

4、四大基础数据库

通过电子政务信息资源梳理,制定四大基础数据库的建库、入库和管理规则,建立四大基础数据库管理平台,提供基础库内容管理、数据处理、共享和应用功能。

四大基础数据库包括人口库、法人库、经济库和地理库。

5、一套标准规范

形成标准规范体系,包括管理制度、标准规范、数据标准等。

1.2 编制依据

1、中办、国办《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

2、国办《关于促进电子政务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

3、国务院《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

4、《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

5、《国家电子政务“十二五”规划》(工信部规〔2011〕567号);

6、《关于印发“十二五”国家政务信息化工程建设规划的通知》(发改高技〔2012〕1202号);

7、《GB/T 21063-2007 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

8、《GB/T 21062-2007 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体系》

9、《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10、《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1.3 社会问题和政务目标分析

1.3.1 社会问题分析

作为世界人口大国,理论上我国数据资源储量极为丰富,但大部分政府数据(例如:交通、社保、税收等),属于结构化数据,距离海量(volume)、速度(velocity)和多样性(variety)的 3V属性还

有一定距离,但从战略角度而言差距并不大。

从数据规模来说,政府拥有国内最为庞大的数据储量。政府数据广泛存储于各地、各级政府机关院所等不同单位、不同部门、不同系统甚至不同网络环境中,海量超脱于地理空间的政府数据亟待存储与处理。

从数据来源来说,由于各行业、各地采用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并不统一。传统的电子政务信息系统,仅为满足特定功能而生,数据结构差异性大,大量数据存放于历史遗留应用中,委办局间碎片化、零散化、低效率的数据交互和分析普遍存在,导致政府数据来源极为复杂。

从数据质量和价值来说,企业的数据种类单一化程度较高,而政府数据涉及工商、税务、交通、医疗、教育等领域,数据种类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