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八章呼吸系统疾病

第八章呼吸系统疾病

第八章

呼吸系统疾病

第二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第三节门脉性肝硬化

第一节肺炎

1.掌握肺炎概念、分类、病因发病、病理、结局倂发症及病理与临床;

2.理解慢性阻塞性肺病概念、分类、病因发病、病理变化及病理与临床;

3.掌握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概念、病因发病及病理与临床;

4.认识呼吸系统常见疾病。

一、细菌性肺炎

二、病毒性肺炎

三、支原体肺炎

肺炎(pneumonia)是发生于肺组织的急性渗出性炎。

肺炎以细菌引起的最为常见,根据病因不同可分为三大类(见图8-1)。

图8-1 肺炎分类

是指由细菌引起的肺实质的炎症,通常引起肺实变,可表现为斑块状或整个肺叶实变。

(一)大叶性肺炎(lobar pneumonia)

主要由肺炎球菌引起的,病变累及一个肺段乃至整个大叶肺组织的急性纤维蛋白性炎。

临床:多见于青壮年,临床起病急骤,伴寒颤高热、咳嗽、胸痛、咳铁锈色痰、和呼吸困难等症状。并有肺实变体征及白细胞增高。病程

5~10天,预后很好。以冬春季多见,散在发病。

1.病因与发病机制本病绝大多数(>90%)由

肺炎球菌引起

诱因:受寒、疲劳、醉酒、麻醉、糖尿病、肝、肾疾病;其发病机制(见图8-2)。

2.病理变化与临床联系大叶性肺炎常发生于两肺下叶,以左肺多见,偶可波及两肺。病变以肺微循环障碍,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大量浆液纤维蛋白渗出为特征。典型病变分四期(见图8-3),每期约2天左右(见图8-4)。

图8-3 大叶性肺炎病变分期图8-4 大叶性肺炎(肉眼观)

(1)充血水肿期病变肺叶肿大,重量增加,暗红色,切面可见粉红色泡沫样液体流出(血性浆液);

镜下观察: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肺泡腔内可见多量的浆液,

并混有少量的红细胞,

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

胞,且含有大量细菌

(见图8-5)。

图8-5 大叶性肺炎充血水肿期(镜下观)

(2)红色肝样变期肺叶仍肿大,暗红色,质实如肝,切面粗糙颗粒状;镜下观察:肺泡腔内充满混有大量红细胞,少量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的纤维蛋白性渗出物,纤维蛋白在肺泡间互相连接成网。咳痰呈铁锈色。

触诊语颤增强,叩

诊浊音,听诊有湿

性罗音,胸部X线

见大片致密阴影

(见图8-6)。

图8-6 大叶性肺炎红色肝硬变期(镜下观)

(3)灰色肝样变期病变肺叶仍肿大,灰白色(见图8-7),质实如肝,肺泡腔内纤维蛋白渗出继续增加,肺泡壁毛细血管受压,甚至闭塞,病变肺组织呈贫血状。

图8-7 大叶性肺炎灰色肝硬变期(肉眼观)

纤维蛋白网中有大量中性粒细胞渗出。铁锈色痰逐渐转为粘液脓性痰。此期缺氧症状减轻,体症及X线同红色肝样变期(见图8-8)。

图8-8 大叶性肺炎(红、灰色肝样变)

一、细菌性肺炎

(4)溶解消散期一周后,机体的抵抗力增强,炎症消退,肺内实变病灶消失,结构和功能逐渐恢复正常。临床症状、体征消失,X线检查病变区阴影密度降低,

透亮度增加。

3. 结局和并发症

大叶性肺炎的结局和并发症有以下四种情况(见图8-9)。

图8-9 大叶性肺炎并发症

肺肉质变:若渗出的中性粒细胞数量少,或释放的蛋白酶不足,渗出物不能被完全吸收清除,则肉芽组织长入机化,病变肺组织呈褐色肉样外观。又称机化性肺炎。

图8-10 肺肉质变

(二)小叶性肺炎(lobular pneumonia)

主要由多种细菌感染引起的病变是以细支气管为中心,肺小叶为病变单位的急性化脓性炎,又称支气管肺炎(bronchopneumonia)。病变常由先存的支气管炎,细支气管炎扩散到肺实质,以老年人、小儿及体弱久病卧床者

多见。临床常有发热、

咳嗽、咳痰等症状。冬

春季多见(见图8-11)。

1. 病因和发病机制

小叶性肺炎多由细菌感染引起。小叶性肺炎常为某些疾病的并发症。如麻疹后肺炎,手术后肺炎,吸入性肺炎,坠积性肺炎等。

2. 病理变化

小叶性肺炎的病变特征,是以细支气管为中心的肺组织的化脓性炎。

肉眼观察(见图8-12):病灶两肺散在,以下叶及背侧多见,肺表面及切面可见散在的灰黄色实变病灶,大小不一,多在0.5~1cm左右(相当于小叶范围),形状不规则,病灶中央常可见病变细支气管的横断面。严重者,

病灶可互相融合成片状,

形成融合性支气管肺炎。

一般不累及胸膜。

镜下观察:病变早期细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表面附着粘液性渗出物;病变发展,细支气管及周围肺泡腔内充满多量的中性粒细胞,及脱落崩解的上皮细胞,少量的红细胞和纤维蛋白。渗出物增多,转成脓性。病灶

周围肺组织充血、水

肿,部分正常肺泡过

度充气呈代偿性肺气

肿(见图8-13)。

图8-13 小叶性肺炎(镜下观)

3. 临床病理联系发热、咳嗽、咳痰是最常见的症状,痰液往往呈粘液脓性或脓性。

4. 结局和并发症经及时治疗,本病多可痊愈。婴幼儿,年老体弱者,特别是并发其他严重疾病时,预后较差。

多由上呼吸道病毒引起的肺间质(支气管、细支气管周围、小叶间隔、肺泡壁等)的渗出性炎症。常散发、偶可造成流行,患者多为儿童。

1. 病因和发病机制

肺炎可由一种病毒或多种病毒混合感染引起或继发于细菌感染。主经飞沫传染,以流感病毒和腺病毒多见。病毒侵犯肺泡和支气管上皮细胞,且必须在细胞内生存,可形成具有一定诊断依据细胞内包含体。

呼吸系统疾病用药 及答案

呼吸系统疾病用药 一、最佳选择题 1.下述药物中属于外周性镇咳药的是 A.可待因 B.喷托维林 C.苯丙哌林 D.右美沙芬 E.N-乙酰半胱氨酸 2.下述属于非依赖性中枢性镇咳药的是 A.可待因 B.右美沙芬 C.氨溴索 D.苯丙哌林 E.溴己新 3.属于吗啡的前药,过量或长期使用易产生成瘾性的是 A.可待因 B.右美沙芬 C.氨溴索 D.苯丙哌林 E.溴已新 4.口服存在首关效应的药物是 A.溴已新 B.氨溴索 D.羧甲司坦 C.乙酰半胱氨酸 E.厄多司坦 5.丙酸氟替卡松吸入给药时,中剂量范围是指 A.50~100 ug/d B.100~250 ug/d C.250~500 ug/d D.500~750 ug/d E.700~1000 ug/d 6.雾化过程中,若雾化液和药粉接触患者的眼睛,可导致眼晴疼痛、结膜充血的是 A.异丙托溴铵 B.特布他林 C.布地奈德 D.沙美特罗 E.氨溴索 7.缓解轻、中度急性哮喘症状应首选 A.沙丁胺醇 B.沙美特罗 C.异丙托溴铵 D.孟鲁司特 E.普萘洛尔 8.吸入给药的方式不包括 A.定量气雾剂吸入 B.干粉吸入 C.持续雾化吸入 D.贮雾器连接压力定量气雾剂 E.液化吸入 9.白三烯受体拮抗剂产生疗效需要 A.3小时 B.24小时 C.3天 D.1周 E.4周 10.可用于减轻季节性过敏性鼻炎相关症状的药物是 A.M受体拮抗剂 B.白三烯受体阻断剂 C.β2受体激动剂 D.磷酸二酯酶抑制剂 E.以上都不是 11.茶碱的有效血浆浓度范围是 A 1-5 ug/ml B 0.05-1 ug/ml C. 5-20 ug/ml D. 20-30 ug/ml E. 30-40 ug/ml 12.治疗哮喘持续状态宜选用 A.孟鲁司特 B.氨茶碱 C.麻黄碱 D.糖皮质激素 E.色甘酸钠 13.异丙肾上腺素的药理作用是 A.收缩瞳孔 B.减慢心脏传导 C.松驰支气管平滑肌 D.升高舒张压 E.增加糖原合成 14.具有镇咳作用的药物是 A.右美沙芬 B.酮替芬 C.溴已新 D.乙酰半胱氨酸 E.氨茶碱 15.下述药物中长期使用易产生耐受性的是 A.M受体拮抗剂 B.白三烯受体阻断剂 C.β2受体激动剂 D.磷酸二酯酶抑制剂 E.吸入用糖皮质激素 16.青光眼患者应慎用 A.沙丁胺醇 B.沙美特罗 C.孟鲁司特 D.噻托溴铵 E.氨溴索 17.下述药物中使用后应避免从事高空作业、驾驶汽车等有危险性的机械操作的是 A.沙丁胺醇 B. 苯丙哌林 C.孟鲁司特 D.噻托溴铵 E.氨溴索 18.仅作为吸人给药的平喘药是 A.沙丁胺醇 B.特布他林 C.布地奈德 D.沙美特罗 E.氨溴索 19.下述药物中可导致新生儿的戒断症状和呼吸抑制的是 A.沙丁胺醇 B.可待因 C.布地奈德 D.沙美特罗 E.氨溴素 20.下列可用于治疗哮喘的是 A.氯雷他定 B.氯苯那敏 C.氮卓斯汀 D.孟鲁司特 E.特非那定

第九章 作用于呼吸系统药物

第九章作用于呼吸系统的药 一、学习要求 1、掌握平喘药的分类,沙丁胺醇、氨茶碱、糖皮质激素的作用、用途及不良反应和用药注意事项。 2、熟悉色甘酸钠、酮替芬、可待因及苯丙哌林的作用、用途及不良反应。 3、了解喷托维林,祛痰药的作用、用途及不良反应。 二、内容提要 咳、痰、喘是呼吸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三者往往同时存在,而且相互影响。镇咳药、祛痰药和平喘药是对症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常用药物。 (一)平喘药 1、平喘药的分类 (1)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麻黄碱、沙丁胺醇、特布他林、克仑特罗等。 (2)茶碱类:氨茶碱、二羟丙茶碱 (3)M受体拮抗药:异丙托溴胺 (4)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倍氯米松、布地奈德 (5)过敏介质释放抑制药:色甘酸钠、酮替芬 2、常用平喘药 沙丁胺醇选择性激动β2受体,舒张支气管。特点是:①作用强而持久; ②口服有效;③兴奋心脏作用弱。用于支气管哮喘和喘息型支气管炎,口服用于预防发作。 氨茶碱抑制磷酸二酯酶,使cAMP增加,能促进内源性儿茶酚胺释放,阻断腺苷受体等而起到平喘作用,并具有强心利尿、松弛胆道平滑肌的作用。临

床主要用于支气管哮喘、喘息型支气管炎及心源性哮喘。不良反应有局部刺激性大,中枢神经系统兴奋,静注过量、过快可引起心悸、心律失常、血压骤降等。 倍氯米松通过抗炎、抗免疫,增强机体对儿茶酚胺敏感性,减轻支气管粘膜炎性渗出等机制产生平喘作用。临床主要用于轻、中度哮喘发作的防治及依赖皮质激素的慢性哮喘。 色甘酸钠稳定肥大细胞膜,抑制过敏介质释放,起效慢,主要用于预防外源性哮喘的发作,也可用于过敏性鼻炎。 (二)镇咳药 镇咳药按作用部位可分为:①中枢性镇咳药:可待因、喷托维林;②外周性镇咳药:苯丙哌林。 可待因直接抑制延脑咳嗽中枢,镇咳作用与吗啡相似但较弱,主要用于剧烈干咳。久用易成瘾,多痰者禁用。 喷托维林为人工合成的非成瘾性镇咳药,直接抑制咳嗽中枢,兼有阿托品样作用和局麻作用,常用于无痰干咳。 苯丙哌林为兼有外周和中枢镇咳作用的强效镇咳药物,用于多种原因引起的刺激性干咳。 (三)祛痰药 祛痰药可分为粘痰促排药(又称恶心性祛痰药)和粘痰溶解药两类,前者有氯化铵,后者有乙酰半胱氨酸和溴己新等。 氯化铵口服后刺激胃粘膜,反射性地增加呼吸道腺体分泌;部分自呼吸道粘膜排出,因高渗作用而带出水分,稀释痰液。用于痰多而不易咳出者。 乙酰半胱氨酸能裂解粘痰中连接粘蛋白肽链的二硫键,降低痰的粘度。还可使脓痰中的DNA纤维断裂,使脓性痰溶解。适用于大量粘痰阻塞气道引起的呼吸困难及术后咳痰困难者。 溴己新能裂解粘痰中的粘多糖,并抑制其合成,从而稀释痰液。适用于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等痰液粘稠不易咳出者。 三、测试题

内科学 呼吸系统疾病 复习总结 考试重点

第一章、呼吸系统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症状:①慢性咳嗽②咳痰③胸闷、气短或呼吸困难 体征:肺气肿征(桶状胸) 诊断标准:FEV1/FVC<70%及FEV1<80%预计值(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临床表现 (一)肺心功能代偿期(缓解期) 1、原发病的表现 2、右心室肥大的表现 (二)肺心功能失代偿期(急性发作期) 1、呼衰:肺心病多合并Ⅱ型呼衰 ①低氧血症②高碳酸血症 2、心衰:右心衰。体征:肝肿大、颈静脉怒张、肝颈回流征、下肢浮肿 肺心病诊断:呼吸系统原发病+肺动脉高压、右心室肥大或右心衰竭表现 支气管哮喘 特征:气道高反应性和可逆性气流阻塞 临床表现及体征 典型症状:反复发作性的呼气性呼吸困难。 典型体征:呼气时间延长、广泛哮鸣音、寂静胸 诊断 喘息的反复发作性、哮鸣音的弥漫性、气道阻塞的可逆性(三性) 不典型者可用下列三种方法之一: 1、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 2、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 3、呼气峰值日内波动率≥20% 治疗:阶梯式的治疗方案 缓解药物:β2 受体激动剂、茶碱、抗胆碱类药物 控制药物: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白三烯受体拮抗剂、H1受体拮抗剂 重度及危重哮喘治疗 1、氧疗与辅助通氧 2、解痉平喘 3、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4、抗生素 5、糖皮质激素 慢性呼吸衰竭 诊断 1. 有导致呼吸衰竭的疾病或诱因 2. 有低氧血症或伴高碳酸血症的临床表现 3. 血气分析:PaO2<60mmHg,伴或不伴PaCO2>50mmHg,并排除心内解剖分流或原发性心排血量降低时,呼衰诊断即可成立

血气分析: PaO2 <60mmHg、PaCO2正常→Ⅰ型呼吸衰竭 PaO2 <60mmHg、PaCO2 >50mmH →Ⅱ型呼吸衰竭 PH >7.45时→失代偿性碱中毒 PH <7.35时→失代偿性酸中毒 BE(剩余碱)↑→代谢性碱中毒;BE↓→代谢性酸中毒 肺炎链球菌肺炎 症状 1、前驱症状:上呼吸道症状 2、发热:39-40摄氏度,稽留热 3、咳嗽、咳痰:咯铁锈色痰 4、胸痛 5、呼吸困难、气促紫绀 体征 肺实变征——患侧呼吸运动减弱、触觉语颤增强、叩诊浊音或实音、呼吸音减弱消失,消散期可有湿罗音 实验室检查 WBC↑。X线检查:肺叶或肺段密度均匀的阴影。痰培养——肺炎链球菌 治疗 对症支持治疗、抗生素治疗 肺结核 基本病理变化:渗出、增生、变质 临床类型: (一)原发型肺结核 (二)血行播散型肺结核 (三)浸润型肺结核 (四)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 (五)结核性胸膜炎 临床表现: 症状: 1、呼吸系统症状:咳嗽、咳痰、咯血、胸痛、呼吸困难 2、全身症状:低热、乏力、盗汗、纳差、消瘦 体征:表现不一,渗出范围较大或干酪坏死等情况可有肺实变体征,或有局部小量湿罗音。 治疗原则 早期、联合、适量、规则、全程使用敏感药物(联合、规则最重要)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 分类: 按解剖部位:中央型肺癌、周围型肺癌、肺泡癌 临床表现: 1、原发癌的表现

下篇第9章呼吸衰竭

---------------------------------------------------------------最新资料推荐------------------------------------------------------ 下篇第9章呼吸衰竭 下篇第九章呼吸衰竭一、选择题【A1型题】 1. 呼吸衰竭通常是指 A. 内呼吸功能障碍 B. 二氧化碳排出功能障碍 C. 外呼吸功能严重障碍 D. 呼吸系统病变引起机体缺氧E. 血液携带、运输氧障碍 2. Ⅰ 型与Ⅱ 型呼吸衰竭主要区别是A. 动脉血氧分压 B. 肺泡气氧分压 C.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D. 动脉血 PH 值 E. 二氧化碳结合力 3. 呼吸衰竭最常见的病因是 A. 上呼吸道急性感染 B. 肺栓塞 C. 炎症使中央气道狭窄、阻塞 D. 慢性阻塞性肺病 E. 过量麻醉药、镇静药应用 4. 限制性通气不足是由于 A. 中央气道阻塞B. 肺泡扩张受限制 C. 外周气道阻塞 D. 肺泡通气血流比例失调 E. 肺泡膜面积减少,膜厚度增加 5. Ⅱ 肺泡上皮受损时可产生 A. 肺泡回缩力降低 B. 肺泡表面张力增强 C. 肺顺应性增高 D. 肺泡毛细血管中血浆外渗减少 E. 肺泡膨胀稳定性增强 6. 多发性肋骨骨折可引起 A. 阻塞性通气障碍B. 弥散障碍 C. 肺换气障碍 D. 气体运输障碍 E. 限制性通气障碍 7. 下列哪种情况可导致限制性通气障碍 A. 慢性支气管炎 B. 声带麻痹 C. 中央型肺癌 D. 胸腔积液E. 喉头水肿 8. 阻塞性通气不足主要是由于 A. 肺顺应性降低B. 肺泡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 C. 肺的非弹性阻力增加 D. 肺循环阻力增加 E. 肺泡扩张受限 9. 影响气道阻力增加最主要的因 1 / 11

第一章 呼吸系统疾病护理

当前测试题类型: 单选 1. 1.老年患者,常于夜间发作哮喘,伴频繁咳嗽,咳出泡沫痰,有时带血性,双肺底闻湿性啰音。以下哪一种疾病可能性大 A:心源性哮喘 B:支气管哮喘 C:肺癌 D:喘息型支气管炎 2. 2.某患者,因支气管哮喘住院治疗10余天,今晨突感左上胸短暂刺痛,逐渐感呼吸困难,不能平卧。心率120次/分,律不齐,左肺呼吸音减弱,此患者首先考虑并发下列何种情况 A: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 B:心绞痛 C:自发性气胸 D:肺不张 3. 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治疗最主要的措施是 A:止咳祛痰 B:控制感染 C:解痉平喘 D:菌苗注射 4. 4引起慢性肺心病失代偿最常见的诱因是 A:过度劳累 B:营养不良 C:空气污染 D:急性呼吸道感染 5. 5.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缓解期,缩唇呼吸和腹式呼吸应每天训练3-4次,每次重复-------次 A:10-20次 B:5-8次 C:2-5次 D:8-10次 6. 6.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最常见的病因是 A:肺结核 B:支气管哮喘 C:支气管扩张 D:慢性阻塞性肺病 7. 7.呼吸衰竭患者缺氧的典型表现是 A:呼吸困难 B:呼吸急促 C:发绀 D:心率增快 8. 8.支气管扩张症最有意义的体征是 A:贫血

B:固定的局限性湿啰音 C:杵状指 D:多变的哮鸣音 9. 肺炎球菌性肺炎的特点为 A:大量脓痰 B:红棕色胶冻样 C:粉红色泡沫样痰 D:铁锈色痰 10. 支气管扩张的典型症状不包括 A:慢性咳嗽 B:大量脓痰 C:持续发热 D:反复呕血 11. 肺动脉高压征右下肺动脉干扩张,其横径大于 ( ) A:5mm B:10mm C:15mm D:20mm 12. 控制哮喘急性发作的首选药物是 A:糖皮质激素 B:β2受体激动剂 C:茶碱类 D:抗胆碱药 13. 急性肺脓肿最具特征的症状是 A:畏寒高热 B:咳嗽伴咯血 C:呼吸困难 D:咳大量脓臭痰 14. 14.诊断慢性呼吸衰竭最重要的依据是 A:有呼吸困难、发绀等症状 B:意识障碍伴球结膜水肿 C:PaO2<60mmHg,或伴有PaCO2>50mmHg D:SaO2<90% 15. 较常出现杵状指(趾)的呼吸系统疾病是 A:慢性支气管炎 B:支气管哮喘 C:支气管扩张症 D:支原体肺炎 16. 支气管哮喘的本质是 A: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B:气道慢性炎症 C:支气管平滑肌内β2受体功能低下 D:肥大细胞膜上M胆碱能受体功能亢进 17. 当支气管哮喘与心源性哮喘一时难以鉴别时,为缓解症状可使用的药物为 A:毛花甙丙

第七章 呼吸系统疾病

第七章呼吸系统疾病 呼吸系统正常结构 ?下呼吸道从气管起,支气管经逐级分支到达肺泡。 ?终末细支气管以上为传导部分,呼吸细支气管以下为换气部分,管壁上有肺泡开口。管径<1mm以下称细支气管,临床上,通常把管径<2mm的小支气管和细支气管,称为小气道。传导性气道管壁覆盖纤毛柱状上皮,肺泡则由肺泡上皮覆盖。 ?Ⅰ型肺泡上皮细胞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及其基膜组成的肺泡毛细血管膜(alveolocapillary membrane)构成血气屏障,是气血交换的场所。 呼吸系统管道 呼吸系统的防御功能 ?纤毛-粘液排送系统乃呼吸道特有的保护装置,能将沉积于粘液中的有害因子自下而上地向外排送; ?粘液成分中还含有溶菌酶、干扰素、补体系统、分泌型IgA等免疫活性物质,具有增加局部免疫力的作用。 ?肺泡毛细血管膜不仅能清除沉积于肺内的微粒,还具有选择性渗透的屏障作用,能防止吸入性有害物质侵入肺深部组织。 ?肺巨噬细胞是肺内重要的防御细胞,能吞噬吸入的有害物质,还可摄取和处理抗原,参与特异性免疫反应。 ?呼吸系统防御装置如受损,则防御功能降低,在发病环节中起着重要作用。 第一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是一组肺实质和小气道慢性不可逆性气道阻塞、呼吸阻力增加、肺功能不全为共同特征的肺疾病的统称 ?主要指具有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还包括支气管扩张症、支气管哮喘等。 一、慢性支气管炎 ?指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 ?临床上以反复发作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症状为特征,且症状每年持续约3个月,连续两年以上。 ?病情进展,常常併发肺气肿和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为常见病、多发病,40-60岁者患病率可15%-20%,是一种严重影响健康的慢性病。(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往往是因多种因素长期综合作用所致。 ?起病与感冒有密切关系,多在气候变化比较剧烈的季节发病。 ?呼吸道反复病毒和细菌感染是导致慢性支气管炎病变发展和疾病加重的重要原因。鼻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是致病的主要病毒,肺炎球菌、肺炎克雷伯杆菌、流感嗜血杆菌是导致

第三章呼吸系统疾病用药

第三章呼吸系统疾病用药 第一节镇咳药 咳嗽是一种保护性反射活动,可将呼吸道内的黏液和异物排出,排出后咳嗽症状多缓解。 按其作用机制不同分为两大类: (1)中枢性镇咳药:即选择性地抑制延髓咳嗽中枢而发挥镇咳作用的药物,包括右美沙芬、喷托维林和可待因。 (2)外周性镇咳药:凡能通过抑制咳嗽反射弧中任何一个环节而发挥镇咳作用者,都归人此类,药品有苯丙哌林、普诺地嗪、甘草合剂、咳嗽糖浆。 一、药理作用与临床评价 (一)作用特点 1.喷托维林 喷托维林为人工合成的非成瘾性中枢性镇咳药。喷托维林镇咳作用强度约为可待因的1/3。口服易吸收,在20~30min 内起效,一次给药镇咳作用可维持4~6h。 2.苯丙哌林 苯丙哌林镇咳作用兼具中枢性和外周性双重机制。镇咳作用较强,为可待因的2~4 倍。无麻醉作用,不抑制呼吸,不引起胆道和十二指肠痉挛,不引起便秘,无成瘾性。 3.可待因 选择性地直接抑制延髓咳嗽中枢,镇咳作用强而迅速,类似吗啡。可待因还抑制支气管腺体的分泌,使痰液黏稠,难以咳出。此外,可待因尚具有中枢性镇痛、镇静作用。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剧烈干咳和刺激性咳嗽(尤其适合于伴有胸痛的剧烈干咳)、中度以上疼痛时镇痛、局麻或全麻时镇静,具有成瘾性。 4.右美沙芬 其镇咳强度与可待因相等或略强,主要用于干咳。无镇痛作用。其对映体左旋右美沙芬有镇痛作用,但无镇咳作用,长期应用未见耐受性和成瘾性。 (二)典型不良反应 1.中枢性镇咳药(可待因、福尔可定、喷托维林、右美沙芬) 长期应用产生依赖性。 2.外周性镇咳药(苯丙哌林) 苯丙哌林口服后可出现一过性口腔和咽喉部麻木感。 (三)禁忌证 1.妊娠期妇女。 2.昏迷、呼吸困难、有精神病史的患者。 (四)药物相互作用 可待因及右美沙芬与阿片受体阻断剂合用,可出现戒断综合征。 二、用药监护(重要考点) (一)依据咳嗽的性质、表现和类型选择用药 (1)以刺激性干咳或阵咳症状为主者宜选苯丙哌林或喷托维林。 (2)剧咳者宜首选苯丙哌林,次选右美沙芬;咳嗽较弱者选用喷托维林。 (3)对白日咳嗽为主者宜选用苯丙哌林;对夜间咳嗽宜选用右美沙芬。 (4)对频繁、剧烈无痰干咳及刺激性咳嗽,可考虑应用可待因。 (二)注意伴有痰液者应与祛痰药联合用药 (三)注意镇咳药的安全性 1.患者使用镇咳药后可能出现嗜睡,服药者不可从事高空作业、驾驶汽车等有危险性的机械

内科护理学第一章呼吸系统习题

内科护理学呼吸系统疾病章节试题一、选择题 A1/A2型题 1. 引起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细菌最常见的为() A. 流感嗜血杆菌 B. 肺炎1求菌 C. 溶血性链球菌 D. 葡萄球菌 正确答案:C 出题意图:考察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细菌的了解 2、肺结核短程化疗的总疗程是() A3~6个月 B 6~9个月 C 9~12个月 D 12~15个月 正确答案:A 出题意图:考察对肺结核疗程的了解 3、哮喘的本质是()

A气道慢性炎症 B变态反应 C气道高反应性 D以上都正确 正确答案:A 出题意图:考察哮喘的本质 4、小气道是指吸气状态下内径小于的细支气管() A 1mm B 2mm C 5mm D 10mm 正确答案:B 出题意图:考察小气道的概念 5、控制哮喘急性发作的首选药物是() A糖皮质激素 B B2受体激动剂 C茶碱类

D抗胆碱药 正确答案:A 出题意图:考察对哮喘发作药物的了解 6、支气管扩张的典型症状不包括() A慢性咳嗽 B大量脓痰 C持续发热 D反复呕血 正确答案:C 出题意图:考察支气管扩张的典型症状 7、下列杀灭结核菌的方法中,错误的是()A阳光下曝晒2h B紫外线照射5min C煮沸1mi n D 70%酒精接触2min 正确答案:D 出题意图:考察结核菌的杀灭8. 呼吸衰竭患者缺氧的典型表现是()

A. 紫绀 B. 呼吸困难 C. 意识障碍 D. 球结膜充血 正确答案:A 出题意图:考察呼吸衰竭患者缺氧的典型表现 9?诊断慢性支气管炎的主要依据是() A. 病史 B. 阳性体征 C. 胸部x线检查 D. 心电图改变 正确答案:A 出题意图:考察诊断慢性支气管炎的依据 10. 治疗支原体肺炎的首选药物是() A. 红霉素 B. 四环素 C. 氧氟沙星 D. 利福平

第八章 呼系统疾病

第八章呼吸系统疾病 一、教学目的 1、详述慢性支气管炎的病理变化、临床病理联系及并发症,阻塞性肺气肿 的病理变化和 对机体的影响。。 2、详述大叶性肺炎的病理变化及并发症。 3、详述小叶性肺炎的病理变化及并发症。 4、详述硅肺的病因、病理变化及并发症。 5、详述肺癌的肉眼和组织学类型。 6、讲述慢性支气管炎、大叶性肺炎、小叶性肺炎及肺癌的病因。 二、教学要求 1、掌握慢性支气管炎的病理变化、临床病理联系及并发症,阻塞性肺气肿 的病理变化和 对机体的影响。。 2、掌握大叶性肺炎的病理变化及并发症。 3、掌握小叶性肺炎的病理变化及并发症。 4、掌握硅肺的病因、病理变化及并发症。 5、掌握肺癌的肉眼和组织学类型。 6、熟悉慢性支气管炎、大叶性肺炎、小叶性肺炎及肺癌的病因。 三、教学内容 1、慢性支气管炎的病理变化、临床病理联系及并发症,阻塞性肺气肿的病 理变化和 对机体的影响。。 2、大叶性肺炎的病理变化及并发症。 3、小叶性肺炎的病理变化及并发症。 4、硅肺的病因、病理变化及并发症。 5、肺癌的肉眼和组织学类型。 6、慢性支气管炎、大叶性肺炎、小叶性肺炎及肺癌的病因。 复习

(一)呼吸系统组成及特点 1. 组成: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是通气和换气的器官。 2.特点:(1)与外界相通(环境中有害物、病原微生物、致敏原等→肺) (2)血流量多(接受全部心输出血量,全身各脏器疾病进入血流中的致病因子→肺) (3)自身防御功能,能净化自身(粘液-纤毛排送系统;粘液中含溶菌酶、干扰素等;肺巨噬细胞;肺泡毛细血管膜)--受损(起主要作用)→肺疾病。 (二)肺组织学 肺实质:肺内支气管的各级分支及其终端的大量肺泡。 肺间质:结缔组织及血管、淋巴管、神经等。 *肺导气部:叶支气管→终末细支气管,无气体交换功能。 *肺呼吸部:呼吸细支气管→肺泡,行使气体交换功能。 气管→左右主支气管→叶支气管→段支气管→小支气管→细支气管→终末细支气管→呼吸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肺泡 *肺导气部随分支管径变小,管壁渐薄,管壁结构也渐变化: (1)上皮由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单层纤毛柱状杯状细胞逐渐减少→消失 (2)腺体及软骨渐减少→消失(细支气管和终末细支气管) (3)平滑肌渐增多→完整的环行肌层(细支气管和终末细支气管) *小气道:临床上,通常将管径<2mm的小支气管和细支气管称为小气道。 *肺小叶(肺的结构单位): 每个细支气管连同它的各级分支和分支末端的肺泡组成肺小叶。 *肺腺泡(基本功能单位): 呼吸细支气管及其远端所属的肺组织。 *肺泡: 支气管树的终末部分, 肺的主要结构。 (1) 肺泡上皮(Ⅰ型: 95%,细胞扁平, 覆盖肺泡内表面; Ⅱ型: 少, 立方形, 分泌肺表面活性物质, 具有降低肺泡表面张力, 防止呼气末肺萎陷和维持小气道通畅功能)。 (2)肺泡毛细血管膜(气血屏障): 肺泡表面液体层、Ⅰ型肺泡上皮与基膜、薄层结缔组织、毛细血管内皮与基膜。是气血交换场所。总厚度约0.5微米。 (3)肺泡隔: 相邻肺泡之间的薄层结缔组织(肺间质) 弹性纤维较丰富。 (4)肺泡间孔: 相邻肺泡之间的小孔,呈圆形, 卵圆形或不规则裂隙状, 直径10-15微米, 是沟通或均衡邻近肺泡内气体的含量的孔道。当某个终末细支气管

01第一章:呼吸系统疾病

第一章呼吸系统疾病 一、流行性感冒 【病因】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起病急,易爆发流行,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临床表现】 1、起病急、畏寒发热、体温在一天内升达高峰,40度甚至更高; 2、伴有全身酸痛、乏力、食欲减退。 【联合用药公式】感冒药+退热药+抗病毒药 【治疗用药】 感冒药:复方氨酚烷胺片氨咖黄敏胶囊精制银翘解毒片连花清瘟胶囊 退热药: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片尼美舒利羚羊角颗粒清开灵滴丸消炎退热颗粒 抗病毒药:奥司他韦利巴韦林病毒灵四季抗病毒胶囊抗病毒口服液 【关联用药】 保健品:维生素C 多种维生素蛋白粉螺旋藻大蒜油牛初乳 医疗器械:口罩体温计退热贴

中药精饮:金银花鱼腥草 【温馨提示】 1、卧床休息,多饮水,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适宜营养,补充维生素,进食后以温开水或温盐水漱口,保持口鼻清洁。 2、早治疗、预防并发症 3、注意卫生清洁、通风消毒 4、注意家人的预防,可以喝些板蓝根、抗病毒类的中成药 5、注意保暖,加强体育锻炼,提高免疫力 二、普通感冒 【病因】普通感冒是由多种病毒(以鼻病毒居多)引起的的呼吸道常见病,俗称“伤风”,多发于初冬,但春夏也可发生,普通感冒一般不引起流行。 【临床表现】 1、一般鼻塞、流涕、打喷嚏、鼻痒、咳嗽、头痛等症状。 【联合用药公式】感冒药+对症药+外用药

【治疗用药】 感冒药:布洛伪麻分散片复方盐酸伪麻黄碱缓释胶囊(新康泰克胶囊)复方北豆根氨酚那敏片复方金刚烷胺氨基比林片 对症药:蒲地蓝消炎片复方熊胆薄荷含片双黄连口服液 外用药:滴通鼻炎水复方木芙蓉涂鼻软膏滴鼻净 【关联用药】 保健品:维生素C 多种维生素蛋白粉螺旋藻大蒜油牛初乳 医疗器械:口罩体温计退热贴 中药精饮:金银花鱼腥草罗汉果 【温馨提示】 1、多卧床休息,保证充足睡眠。 2、清淡饮食,充分饮水,少吃油腻、煎炸、生冷的饮食。 3、遵照医嘱,按时服药,不要滥用抗生素。 4、劳逸结合,循序渐进地进行适当的体育运动。

西医综合之呼吸系统疾病

. 呼吸系统疾病 第一章呼吸系统生理 一、肺通气: 二、肺换气和组织换气: 三、呼吸运动的反射性调节: 补充:1.维持胸内负压的必要条件是:胸膜腔密闭。 2.在平静呼气末和平静吸气末,两者具有相同的:肺内压。 3.当呼吸幅度减小而呼吸频率增加,受影响最大的是:肺泡通气量。. .

[肺泡通气量=(潮气量-150ml)×呼吸频率=潮气量×呼吸频率-150 ×呼吸频率,若潮气量减为原来的1/2,频率变为原来的2倍,则肺通气量(即潮气量×呼吸频率)不变,肺泡通气量减少。] 4.对肺换气而言,浅快呼吸不利于呼吸,原因是:解剖无效腔的存在。 5.肺扩散容量(D)是指气体在单位分压差(1mmHg)的作用下,每分钟L 通过呼吸膜扩散的气体毫升数,是衡量呼吸气体通过呼吸膜能力的 一种指标。正常成人安静时,CO的D约为O的20倍。间质性肺22L 炎时,由于有效扩散面积减少、扩散距离增加,肺扩散容量降低。 6.体内PCO最高、PO最低的是:细胞内液。22 7.肺牵张反射的感受器反应慢、阈值低;肺萎陷反射的感受器阈值高。 8.轻度缺氧可通过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使呼吸加深加快。 9.慢阻肺患者由于肺换气功能障碍,导致低O和CO潴留,长时间的22 CO潴留使中枢感受器对CO的刺激发生适应,而外周感受器对低22 O刺激的适应很慢,在这种状态下,刺激呼吸的主要因素是低O。2 2 10.CO中毒的机制:既妨碍Hb与O的结合,又妨碍Hb与O的解22离。 11.CO中毒时虽然缺氧但不出现:PaO降低、呼吸加深加快、紫绀(血2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至5g/dl以上所致)。 12.肺顺应性与弹性阻力成反变关系;肺淤血、肺不张和肺组织纤维 化时肺顺应性↓,肺气肿时肺弹性成分大量破坏,肺顺应性↑。 13.气道阻力受气流速度、气流形式和管径大小影响,而管径大小受 跨壁压、肺实质对气道壁的牵引、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和化学物 质(如儿茶酚胺、前列腺素、组胺和白三烯类物质、内皮素等)的 影响。 . . 第二章呼吸系统疾病病理 一、肺炎: 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1.慢性支气管炎与支气管扩张症:

第7章 呼吸系统疾病1

第七章呼吸系统疾病 一、填空题 1. 慢性支气管炎的病理变化是:、、 。 2. 大叶性肺炎的病理变化分为以下四期、、、 。 3. 大叶性肺炎常见的合并症有、、、 。 4. 晚期肺癌的肉眼类型有、、。 5. 支气管扩张症最常见的并发症有、、。 二、名词解释 1. 慢性阻塞性肺病 2. 肺肉质变 3. 矽结节 4. 早期肺癌 5. 隐性肺癌 三、选择题 (一)A型题(最佳选择题,每题仅有一个正确答案) 1. 慢性支气管患者咳痰的病变基础是 A. 支气管壁充血、水肿和以淋巴细胞为主的慢性炎细胞浸润 B. 支气管壁腺体肥大、增生,浆液腺的黏液化 C. 软骨萎缩、钙化或骨化 D. 支气管黏膜上皮细胞变性、坏死 E. 支气管壁瘢痕形成 2. 慢性支气管炎最常见并发症是 A. 肺炎

B. 肺脓肿 C. 支气管扩张症和肺源性心脏病 D. 肺气肿和肺源性心脏病 E. 肺结核和肺源性心脏病 3. 引起肺气肿的最重原因是 A. 吸烟 B. 空气污染 C. 小气道感染 D. 慢性阻塞性细支气管炎 E.肺尘埃沉着病 4. 慢性支气管为黏膜上皮容易发生的化生是 A. 黏液上皮化生 B. 移行上皮化生 C. 鳞状上皮化生 D. 杯状上皮化生 E. 肠上皮化生 5.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发生主要是由于 A. 支气管壁腺体肥大、增生,黏膜上皮内杯状细胞增多 B. 急、慢性细支气管炎及细支气管周围炎 C. 支气管壁因炎症而遭破坏 D. 慢性阻塞性细支气管炎 E.肺组织高度纤维化 6. 引起支气管扩张症的最重要的病变基础是 A. 支气管相关淋巴组织显著增生 B. 支气管壁因炎症遭到破坏 C. 肺不张和肺实变 D. 肺纤维化 E. 先天性支气管发育畸形 7. 最常引起肺源性心脏病的是下列哪项? A. 肺结核病

第九章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第九章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测试题 A1型题 1.关于婴幼儿上呼吸道的解剖特点,描述错误的是 A.鼻窦发育较差 B.黏膜柔嫩 C.血管丰富 D.管腔狭窄 E.咽鼓管呈斜位 2.符合婴幼儿下呼吸道解剖特点的描述是 A.肺间质发育差 B.肺血管发育差 C.黏液腺分泌不足 D.管腔相对狭窄 E.纵隔组织缺乏弹力 3.婴幼儿的呼吸形态为 A.胸式呼吸 B.腹式呼吸 C.腹式呼吸为主,胸式呼吸为辅 D.胸式呼吸为主,腹式呼吸为辅 E.混合式呼吸 4.儿童扁桃体炎的好发年龄为 A.新生儿 B.1岁 C.1~3岁 D.4~10岁 E.14~15岁 5.儿童患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病原体是 A.细菌 B.病毒 C.真菌 D.衣原体 E.支原体 6.疱疹性咽峡炎的病原体是 A.单纯疙疹病毒 B.副流感病毒 C.柯萨奇病毒 D.流感病毒E腺病毒 7.咽结合膜热的病原体是 A.合胞体病毒 B.柯萨奇病毒 C.腺病毒 D.单纯疱疹病毒 E.轮状病毒 8.治疗儿童肺炎链球菌肺炎应首选 A.链霉素 B.头抱菌素 C.青霉素 D.庆大霉素 E.甲硝唑 9.婴幼儿肺炎按病理分型最常见的是 A.大叶性肺炎 B.支气管肺炎 C.间质性肺炎 D.毛细支气管炎 E.吸人性肺炎 儿童细菌性肺炎的最常见致病菌是 A肺炎杆菌B肺炎链球菌C.大肠杆菌 D.流感杆菌 E.金黄色葡萄球菌. 11.易合并脓胸、脓气胸的肺炎是 A.真菌性肺炎 B.腺病毒肺炎 C.金葡萄球菌肺炎 D.支原体肺炎 E.呼吸道合胞体病毒肺炎 12.细菌性肺炎抗生素应用一般用至 A.体温正常后14~16天,肺部体征基本消失 B.体温正常后10~14天,肺部体征基本消失 C.体温正常后7~10天,肺部体征基本消失 D.体温正常后5~7天,肺部体征基本消失 E.体温正常后3~5天,肺部体征基本消失 13.肺炎患儿出现严重腹胀,肠鸣音消失大多是由于

(完整版)内科学笔记--呼吸系统

内科学笔记 第一章呼吸系统疾病 §1 慢性支气管炎和阻塞性肺气肿 一、慢性支气管炎(chronicbronchitis) 慢性支气管炎是指气管、支气管粘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以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及反复发作的慢性过程为特征。病程进展缓慢,常并发阻塞性肺气肿,甚至肺动脉高压、肺源性心脏病,以老年人为多发。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1.大气中的刺激性烟雾、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氯气、臭氧等对支气管粘膜造成损伤,纤毛清除功能下降,分泌增加,为细菌入侵创造条件。 2.吸烟兴奋副交感神经,使支气管痉挛,能使支气管上皮纤毛运动受抑制;支气管杯状上皮细胞增生,粘膜分泌增多,使气管净化能力减弱;支气管粘膜充血、水肿、粘液积聚,肺泡中吞噬细胞功能减弱;吸烟还可使鳞状上皮化生,粘膜腺体增生肥大 3.感染是慢支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病因多为病毒和细菌,鼻病毒,粘液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为多见。 4.过敏反应可使支气管收缩或痉挛、组织损害和炎症反应,继而发生慢支。 5.机体内在因素1)如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副交感神经功能亢进,气道反应性比正常人高; 2)老年人由于呼吸道防御功能下降,喉头反射减弱,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减弱;3)维生素 C、维生素A的缺乏,使支气管粘膜上皮修复受影响,溶菌活力受影响;4)遗传也可能是慢支易患的因素。 (二)病理生理 早期大气道功能正常但小气道功能已发生异常。随着病情加重,气道狭窄,阻力增加,通气功能可有不同程度异常。缓解期大多恢复正常。疾病发展,气道阻力增加成为不可逆性气道阻塞。 (三)临床表现 1.症状多缓慢起病,病程较长,反复急性发作而加重冬天寒冷时加重,气候转暖可缓解。主要症状有慢性咳嗽、咳痰、喘息。 2.体征早期可无任何异常体征。急性发作期可有散在的干湿啰音、多在背部及肺底部,咳嗽后可减少或消失。啰音多少和部位均不一定。喘息型者可听到哮鸣音及呼气延长,而且不易完全消失。并发肺气肿时有肺气肿体征。 3.临床分型和分期(重要考点) (1)分型分为单纯型和喘息型两型。单纯型的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喘息型除有咳嗽、咳痰外尚有喘息,伴有哮鸣音,喘鸣在阵咳时加剧,睡眠时明显。 (2)分期分为三期①急性发作期指在一周内出现脓性或粘液脓性痰,痰量明显增加,或伴有发热等炎症表现,或“咳”“痰”“喘”等症状任何一项明显加剧。 ②慢性迁延期指有不同程度“咳、痰、喘”症状迁延1个月以上者 ③临床缓解期。经治疗或临床缓解,症状基本消失或偶有轻微咳嗽,少量痰液,保持两个月以上者。 (四)诊断和鉴别诊断 根据咳嗽、咳痰或伴喘息,每年发病持续3个月,连续两年或以上,并排除其他心、肺疾患时,可作出诊断。 慢性支气管炎需与下列疾病相鉴别: 1.支气管哮喘一般无慢性咳嗽、咳痰史,以发作哮喘为特征,哮喘常于幼年或青年突然起病。发作时两肺布满哮鸣音,缓解后可无症状。常有个人或家庭过敏性疾病史。

【病理学教案】第8章 呼吸系统疾病

第十五次(2学时) 一、题目 第八章呼吸系统疾病 二、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的病变及发病机制 2. 熟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病因、临床联系;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症:病因、发病机制、病变、临床联系及并发症 3. 熟悉: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病理变化、临床病理联系 4. 掌握:大叶性肺炎、小叶性肺炎的病变及临床病理联系;病毒性肺炎的病变特点 5. 熟悉:军团菌性肺炎、支原体性肺炎的病因、发病机制、病变、临床联系及并发症 三、教学内容 (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1.慢性支气管炎:病因、发病机制、病变、临床联系 2.肺气肿:病因、发病机制、类型、病变、临床联系 3.支气管哮喘:病因、发病机制、病变、临床联系 4.支气管扩张症:病因、发病机制、病变、临床联系及并发症 (二)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1.病因和发病机制 2. 病理变化 3. 临床病理联系 (三)呼吸道感染

1.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病因及病变 2.急性细支气管炎:病因及病变 3.肺炎:细菌性肺炎(小叶性肺炎、大叶性肺炎、军团菌性肺炎)、病毒性肺炎和支原体性肺炎的病因、发病机制、病变、临床联系及并发症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慢性支气管炎病变及临床病理联系 2. 肺气肿类型 3. 大叶肺炎病变及临床病理联系 4. 大叶肺炎合并症 第十六次(2学时) 一、题目 第八章呼吸系统疾病 二、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肺硅沉着症的病理变化 2.熟悉:肺硅沉着症的发病机制、分期及并发症;肺石棉沉着症的发病机制、病变及并发症;肺结节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及病变 3. 熟悉:成人呼吸窘迫综合症、慢性肺动脉高压症的病因、发病机制、病变及临床联系 4. 掌握:鼻咽癌、肺癌的主要类型及病变特点 5. 熟悉:鼻咽癌、喉癌、肺癌的病因、扩散途径、临床联系 6. 了解:喉癌的病理变化、扩散及转移 三、教学内容

《内科学》第9版-呼吸系统疾病第四章支气管哮喘

目录hxxt 第二篇呼吸系统疾病

顼?土 ?:貧? . 电:牛―礴”潛貝倒器揪冠舞塾珞 :责峰 ?宀' ^kkyx2OI8 第四章支气管哮喘 ^kkyx2018 支气管哮喘 ( bronchial asthma ) 简称哮喘,是一种以慢性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异质 性 疾病。主要特征包括气道慢性炎症,气道对多种刺激因素呈现的高反应性 , 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 限,以 及随病程延长而导致的一系列气道结构的改变,即气道重构。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 急、胸闷 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及凌晨发作或加重,多数病人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后缓解。根据全 球和我国哮 喘防治指南提供的资料,经过长期规范化治疗和管理 ,80%以上的病人可以达到哮喘的临 床控制。 【流行病学】 哮喘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全球约有 3 亿、我国约有 3000 万哮喘病人。各国哮喘患 病 率从 1% -18%不等,我国成人哮喘的患病率为 1.24%,且呈逐年上升趋势。一般认为发达国家哮 喘患病率 高于发展中国家,城市高于农村。哮喘病死率在 (1.6-36.7)/10万, 多与哮喘长期控制不 佳、最后一次发 作时治疗不及时有关,其中大部分是可预防的。我国已成为全球哮喘病死率最高的国 家之一。 【病因和发病机制】 (― ) 病因 哮喘是一种复杂的 、具有多基因遗传倾向的疾病 ,其发病具有家族集聚现象 , 亲缘关系越近 ,患病 率 越高。近年来,点阵单核昔酸多态性基因分型技术,也称全基因组关联研究 (GWAS )的发展给哮喘 的 易感基因研究带来了革命性的突破 。目前采用 GWAS 鉴定了多个哮喘易感基因 ,如 YLK40JL6R 、PDE4DJL33 等。具有哮喘易感基因的人群发病与否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深入研究基因 - 环境相 互作用将有助于 揭示哮喘发病的遗传机制。 环境因素包括变应原性因素,如室内变应原 (尘購、家养宠物、蟬螂) 、室外变应原 (花粉、草粉) 、 职业性变应原(油漆、活性染料)、食物(鱼、虾、蛋类、牛奶)、药物(阿司匹林、抗生素)和非变应 原性因 素,如大气污染、吸烟、运动、肥胖等。 (二)发病机制 哮喘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可概括为气道免疫 - 炎症机制、神经调节机制及其相互作用 。 1-气道免疫 - 炎症机制 ( 1) 气道炎症形成机制 : 气道慢性炎症反应是由多种炎症细胞、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共同参与、 相 互作用的结果。 外源性变应原通过吸入、食入或接触等途径进入机体后 , 被抗原提呈细胞内吞并激活 T 细胞。一 方 因子如组胺、白三烯、前列腺素、活性神经肽、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转 成了一个与炎症细胞相互作用的复杂网络 , 导致气道慢性炎症。近年来认识 中不仅发挥着终末效应细胞的作用,还具有免疫调节作用。 Thl7 细胞在 面, 活化的辅助性 Th2细胞产生白介素 IL )如 IL-4JL-5 和 IL-13 等激活 B 淋巴细胞并合成特异性 IgE,后者 结合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等表面的 交联,使该细胞合成并释放多种活性介质 IgE 受体 。若变应原再次进入体内 ,可与结合在 细胞表面的 IgE , 导 致气道平滑肌收缩、黏液分泌增加和炎 症细胞浸润 , 产生哮 喘的临床症状,这是一个典型的变态反应过程。另一方面 , 活化的辅助性 Th2 细 胞分泌的 IL 等细胞因子 可直接激活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及巨噬细胞等 , 并使之聚集在气道。这 些细胞进一步分泌多种炎症 化生长因子 (TGF )等,构 到嗜酸性粒细胞在哮喘发病

呼吸系统习题答案版

第一章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一、选择题 A型题 1.听到患者带金属音的咳嗽时应警惕(C) A.喉炎 B.肺脓肿 C.肺癌 D.哮喘E左心功能不全 2.痰液有恶臭味,应考虑感染的病原菌是(C) A.肺炎链球菌 B.铜绿假单孢菌 C.厌氧菌 D.真菌 E.结核菌 3.呼气性呼吸困难的发生机制是(E) A.大气道狭窄梗阻B?广泛性肺部病变使呼吸面积减少 C.肺组织弹性减弱 D. 上呼吸道异物刺激E?肺组织弹性减弱及小支气管痉挛性狭窄 4.慢性肺心病的主要病因是(A) A.慢支并发阻塞性肺气肿 B.支气管哮喘 C.支气管扩 D.重症结核 E.肺血管栓塞 5.肺气肿发生气流受阻的主要病因是(B) A.大气道狭窄 B.小气道病变 C.通气/血流比例失调 D.弥散功能障碍E通气不足 6.呼吸衰竭最早、最突出的表现是(A ) A.呼吸困难 B.发绀 C.肺性脑病 D.血压升高 E.肾衰竭 7?浸润性肺结核的好发人群是(D ) A.儿童 B.婴幼儿 C.老年人 D.成年人 E.孕妇 8.肺结核最主要的传播途径为(D ) A.直接蔓延

B.消化道传播 C.淋巴传播 D.呼吸道传播 E.血液传播 9.肺结核患者在家疗养,但痰中有结核菌,最简便有效的处理痰的方法是 (C ) A.煮沸 B.深埋 C.焚烧 D.70%乙醇浸泡 E.5%苯酚浸泡 10.关于胸膜炎所致的胸痛描述正确的是(D ) A.位于心前区,呈压榨样疼痛 B?沿肋间神经呈带状分布 C.在剧咳或劳动中突然发生 D.以腋下为明显,且可因咳嗽和深呼吸而加剧 E.位于心前区,呈窒息样痛 11.肺癌中最常见的组织类型是(A ) A.鳞状上皮细胞 B.小细胞未分化癌 C.大细胞未分化癌 D.腺癌 E.肺泡癌

第七章+呼吸系统疾病

第七章呼吸系统疾病 一、A型选择题 1 大叶性肺炎铁锈色痰的产生是由于: A.痰内含血红蛋白 B.痰内含红细胞 C.痰内含含铁血黄素 D.痰内含巨噬细胞 E.痰内含纤维素 2 下列关于鼻咽癌的叙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肿瘤向上浸润可侵入颅底 B.向侧面可浸润中耳 C.向前可侵犯鼻腔、眼眶 D.向后可侵入颈椎及脊髓 E.向下可侵入口腔 3 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咳痰的病变的基础是: A.支气管壁充血、水肿和慢性炎症炎症细胞浸润 B.支气管粘膜上皮细胞变性、坏死 C.腺体肥大、增生,浆液腺粘液化 D.支气管平滑肌痉挛 E.软骨萎缩、钙化或骨化 4 患者一侧胸锁乳突肌上段前缘出现无痛性硬结时,应首先考虑下列那种疾病: A.淋巴瘤 B.淋巴结结核 C.淋巴结反应性增生 D.肺癌颈淋巴结转移 E.鼻咽癌颈淋巴结转移 5 下列那种鼻咽癌复发率较高? A.低分化鳞癌 B.高分化鳞癌 C.低分化腺癌 D.高分化腺癌 E.泡状核细胞癌 6 慢性支气管炎最常见的并发症是: A.肺炎 B.肺气肿和肺心病 C.支气管扩张 D.肺脓肿 E.肺结核 7 引起肺气肿最重要的原因是: A.吸烟 B.空气污染

C.小气道感染 D.慢性阻塞性细支气管炎 E.尘肺 8 下列哪项能反应小叶性肺炎的本质? A.卡他性炎症 B.纤维素性炎症 C.化脓性炎症 D.浆液性炎症 E.出血性炎症 9 中央型肺癌的特点应除外: A.位于肺门部 B.由段以上支气管发生 C.多为腺癌 D.巨大癌块环绕支气管 E.易被纤支镜检查发现 10 细支气管肺泡细胞癌的特点应除外: A.来源于Ⅰ型肺泡上皮细胞 B.属于肺腺癌的特殊类型 C.多呈现弥漫型或多结节型 D.癌细胞沿肺泡内壁向腔内生长 E.肺泡间隔多保存完整 11 下列哪项是肺心病所不具备的? A.肺动脉高压 B.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静脉血栓脱落致肺动脉栓塞 D.右心室心肌肥大 E.胸膜纤维化 12 鼻咽癌最常见的组织学类型是: A.未分化癌 B.泡状核细胞癌 C.腺泡状腺癌 D.低分化鳞状细胞癌 E.高分化鳞状细胞癌 13 鼻咽癌中放疗最敏感的组织学类型是: A.泡状核细胞癌 B.低分化鳞癌 C.高分化鳞癌 D.高分化腺癌 E.低分化腺癌 14 大叶性肺炎合并肺肉质变的机制是: A.病变范围太广 B.纤维素渗出太多 C.吞噬细胞渗出太少 D.肺组织结构被炎症破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