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混凝土公路桥梁的抗震加固技术分析

关于混凝土公路桥梁的抗震加固技术分析

关于混凝土公路桥梁的抗震加固技术分析

公路桥梁加固施工技术的应用 段晓明

公路桥梁加固施工技术的应用段晓明 发表时间:2019-07-29T16:47:13.267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4期作者:段晓明 [导读]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交通行业有了很大进展,公路桥梁施工建设越来越多。 锦州市大通公路勘察设计院辽宁省锦州市 121000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交通行业有了很大进展,公路桥梁施工建设越来越多。在公路桥梁建设项目中,加固施工扮演着重要的作用。公路桥梁加工施工是否规范,对于工程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本文从公路桥梁常用的加固施工方法入手进行分析,探究了应用这些技术的注意事项以及具体应用,以期为相关工作者提供指导和帮助。 关键词:公路桥梁;加工施工技术;应用 引言 在我国高速公路交通网络中,桥梁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受到传统施工技术以及理念的影响,我国早期的高速公路桥梁结构整体质量以及承载性能不高,加之自然环境等外部因素的影响,高速公路桥梁很容易出现损坏或者裂缝问题。处理这些问题的主要手段就是对高速公路桥梁进行加固,重视养护工作。通过加固施工技术的应用,高速公路的破损和裂缝问题就可以得到解决,从而使承载能力和运输能力得以恢复,其使用寿命也有了可靠的保障。 1公路桥梁养护与维修加固施工的必要性 公路桥梁养护与维修加固施工直接影响公路桥梁工程的整体质量、使用寿命以及交通运输安全性。就目前而言,我国公路桥梁养护与维护加固处理方面还存在一些缺陷,导致后续车辆行驶受到严重影响,一方面给施工企业造成巨大经济困扰,另一方面也给乘车人员生命安全构成威胁。因此,相关工程建设人员需要对此给予足够的重视,加强相关技术的研发,以确保公路桥梁整体质量水平的提升。 2高速公路桥梁当前的使用现状 高速公路桥梁在投入使用后,应制定合理的维护计划,定期进行维修保养。因为高速公路桥梁基本都是在室外建造,自然环境会对高速公路桥梁造成影响,同时高速公路桥梁在施工中会受到车辆的反复碾压,因此桥梁表面和结构容易出现损坏。其中,比较常见的问题就是路面裂缝、不平整、桥梁局部破损等问题,这些问题会直接影响到车辆的正常行驶,不仅会影响车辆行驶的舒适度,严重地还会因为桥梁路面平整度较差而出现跳车现象,从而引发安全事故。这也是当前我国高速公路桥梁施工中常见的问题,如果这些问题能够得到及时的解决,就可以将影响降到最低。 3高速公路桥梁加固施工技术 3.1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 体外预应力加固方法主要是通过在桥梁结构的受拉区添加体外预应力达到桥梁的加固目的。这种方法的原理就是使桥梁产生与原桥相反轴向压力与弯矩,这样桥梁的部分自重应力就会被替代,桥梁的承载力就能够得到提升,从而增加桥梁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此种加固技术就是一种在桥梁的下缘位置安装预应力材料,利用预应力材料自身的拉升作用,增强对桥梁偏心预应力的影响,减轻桥梁自重或者其他外力作用之下产生的变形问题,降低裂缝宽度问题,进而提升桥梁结构整体的承载力。此种加固技术主要就是在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方面中应用。其具体如下特征:第一,通过更换的加固钢筋维修操作较为便捷,此种加固技术操作较为简单,可以节省施工量,而在体外预应力技术中钢筋的利用率相对较高,体系的布置也较为灵活,可以加固桥梁连接位置,也可以进行桥拱加固处理,进而达到提升桥梁整体加固特征,优化构建抗剪性能的优势,此种加固技术应用前景较为广泛,通过此种技术进行桥梁加固处理要对其进行合理的计算分析,在施工过程中通过对应的措施进行处理,可以减少预应力损失问题。 3.2增加桥梁各部分的截面面积 增加桥梁各部分的截面面积的方法对于桥梁的情况有一定的要求,如果高速公路桥梁的桥下净空较低,横截面较小就可以采用这种方法增加主梁的横截面积进行加固。这种加固技术限制条件较少,通常只需要进行接长箍筋的施工就能够达到要求。还有一种方法是可以先增加主梁的高度然后再进行加固,这种方法会对桥梁的外观造成影响,如果对桥梁的美观程度有很高的要求,不建议采用这种方法。因此,在增加桥梁横截面加固施工技术应用时要对桥梁的状况进行分析,合理选择相应的加固施工技术。 3.3利用辅助构件提升桥梁抗力 如果高速公路桥梁结构完整但是承载力不高,这种情况下就可以采用增加辅助构件的方法提高桥梁抗力,也就是可以加装第二主梁。这种方法施工工艺复杂,而且对于施工环境要求很高,在施工过程中需要阻断交通,同时工程量较大,也会对原来桥梁的结构造成损害,因此这种方法在高速公路桥梁加固技术中并不常用。 3.4高强度符合纤维预应力加固技术 高强度符合纤维材料多数为碳纤维材料,此种技术相对较为成熟,主要原理就是通过高性能的黏合剂将一些碳纤维粘贴在桥梁结构的表面上,继而达到加固桥梁,增强桥梁整体结构的效果。黏合剂以及碳纤维的性能是决定桥梁稳固性的关键因素,为了提升桥梁加固的效果,就要合理应用碳纤维材料,施加适当的预应力。此种加固技术具体如下特征:第一,高性能符合纤维材料有着高强度以及高弹性的特征,可以有效的增强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承载力。在出现温度变化的时候,高性能碳纤维材料可以与混凝土协同工作,此种材料材质较为轻薄,在修复之后不会增加桥梁构建的整体重量与体积,不会对桥梁的结构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有着良好的抗腐蚀性优势,具有耐久性以及抗疲劳的特征。但是此种材料在高于 60℃的环境中会出现软化的问题,在桥梁加固中多数环境中会受到阳光的直射,对此可以通过树脂胶作为主要的黏合剂。 3.5公路桥梁桥面铺装层修补施工技术 桥面铺装层的根本目的是向通行车辆提供平坦的行驶路面,并对桥梁上部结构遭受客观因素伤害的情况进行避免,提升了通行车辆的舒适度和安全性。如铺装层发生凹陷或者裂纹情况会对车辆的正常通行产生直接影响,并会造成桥梁整体结构的损坏。起伏、变形以及磨损和破裂是公路桥梁铺装层损伤的主要表现形式,直接危害行车及桥梁的承载能力。桥面铺装层的修补首先要对桥面板进行冲洗,主要施工不宜在高温环境进行,并保证防水层、找平层以及理清混凝土面层的有效衔接。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现阶段我国公路桥梁施工工程项目呈现明显增多的趋势,公路桥梁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

高速公路桥梁加固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新版)

高速公路桥梁加固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新版) Security technology is an industry that uses security technology to provide security services to society. Systematic design, service and management.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142

高速公路桥梁加固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 (新版) 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中国国民经济迅猛发展,中国的高速公路钢桥和公铁两用钢桥也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并且在结构形式、材料及加工制作、施工架设方面有所开拓和创新。随着材质(主要是高强度钢材和各种耐候钢)的提高以及焊接工艺和高强度螺栓连接的不断完善,受力件能优越、制作架设容易的箱形截面梁得到大力发展。钢桥突显出大跨、轻质、高强、美观、施工快速等特点。 1、高速公路桥梁加固的原因 1.1桥面不平、不洁 由于缺乏经常性的维修养护,在车辆轮胎的不断作用下,许多桥梁的桥面板易产生破坏,特别对于已使用数十年以上的桥梁,或用沥青材料铺装的桥面最易遭到损坏。桥面不平整对行车的影响,

轻则使行车有轻微颠簸,重则产生跳车,以至不得不低速行驶。 在简支梁的梁端接头处和挂梁的悬臂挂梁支点处的填缝材料,由于缺乏养护而产生脱落,且遭受车辆的磨耗,从而出现较大沟槽,这是引起跳车的主要原因。 当车辆经过跳车处时,即会引起临近梁段的严重振动,从而增加构件的疲劳。若对此不加以改善,势必将缩短桥梁的使用寿命。桥面上因长期无人清扫、整理,桥面不清洁,泄水孔堵塞,这一问题在许多中、小型桥梁中普遍存在。桥面上不清洁往往体现在护轮带下积存垃圾、泥土污物,形成三角形硬块,造成泄水孔被堵塞,下雨时桥面产生积水,车辆过桥时 泥水飞溅,影响通行能力。 1.2桥面栏杆破损、不完整 桥面栏杆损坏后,没有及时维修恢复,在许多失养的高速公路线上都能看到。造成桥面栏杆局部损坏的原因,绝大多数是机动车交通事故造成的,部分是因为车辆上载有长大笨重的货物在桥上行驶时不慎碰坏的,少数是人为碰损或盗窃所致。桥梁栏杆损坏,如

耐久性分析

三亚市凤凰水城道路工程桥梁结构耐久性设计的探讨 赵巍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海南分院海口) 摘要:随着国际旅游岛的建设和发展,海南的城市建设在相当一段时期内成为行业内人士 关注的热点。桥梁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耐久性也成为海南国际旅游岛长期稳 定发展不容忽视的影响因素。本文以三亚凤凰路桥梁设计为依托,分析了影响桥梁结构耐 久性的因素,从设计角度提出了桥梁在耐久性方面的设计原则和改进方向。 关键字:桥梁设计耐久性腐蚀 1. 前言 混凝土结构是世界上应用最为广泛的结构形式之一。长期以来,由于“重强度薄耐久”设计思想的影响,我国某些地区已建的部分钢筋混凝土桥梁在服务一段时间后,出现了结构开裂、膨胀,钢筋锈蚀,混凝土老化、疏松等等的缺陷和问题。这些耐久性问题的出现从表面看不影响结构的稳定,但如不加维修任其发展,则将直接影响到结构的安全度,特别是近一两年,一些桥梁重大事故的发生,给国民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的损失。因此,桥梁在设计过程中,一定要注重耐久性的设计。目前我国正处于桥梁等基础设施建设的高峰时期,特别是海南地区国际旅游岛的建立,将有大量的待建桥梁及建筑设施面临着如何确保寿命周期的耐久、安全和经济的严峻问题,关于桥梁耐久性问题的研究十分紧迫并且具有现实的意义。 2. 耐久性的定义 依据桥梁的重要性、使用期限、所处工作环境等因素考虑,提出了耐久性设计的概念。结构耐久性是指结构在可能引起其性能变化的各种作用(荷载、环境、材料内部因素等)下,在预定的使用年限和适当的维修条件下,能够长期抵御性能劣化的能力。 结构耐久性对于桥梁的安全运营和经济性起着决定性作用。混凝土结构因耐久性差等原因造成的负面影响和经济损失,近年来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学者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关注。2004年,交通部颁布《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D62-2004),明确提出了桥梁100年设计基准期的要求。2006年9月交通部出台了《公路工程钢筋混凝土结构防腐蚀技术规范》(JTG/TB07—01-2006),2006年10月天津市出台了《天津市钢筋混凝土桥梁耐久性设计规程》(DB/T29-165-2006),这些规程和规范的颁布实施,对保障桥梁耐久性起到了指导性作用。 规范提出:混凝土结构除承受荷载的作用外,同时要承受环境因素的作用。荷载与各

桥梁抗震设计及加固技术

桥梁抗震设计及加固技术浅析 杨立国 (山东科技大学,山东青岛266590) 摘要:地震是我国多发的地质灾害现象,我国地震灾害分布的范围比较大,地震具有强度大、频率高的特点,公路桥梁往往在地震中出现损坏,给救灾工作带来了困难。针对我国汶川地震等近年来地震的情况,我国公路桥梁的抗震加固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文章对我国公路桥梁抗震加固工作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抗震加固技术的应用,为我国公路桥梁提高到足够的抗震强度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词:地震灾害抗震设计;加固技术 引言: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作为城市基础设施之一的公路交通其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同时,我国处于地震多发地带,尤其是近几年不断发生各种等级的地震。在地震发生时,不仅会有大量的地面建筑物及各种设施遭到破坏或倒塌,大量人员伤亡,而且还会严重造成交通中断。若作为抗震救灾生命线工程之一的公路交通(尤其是铁路桥梁、城市高架、公路桥梁等公路工程的咽喉要道)受到较大损坏,将会给后续救助工作造成极大的困难。此外,目前我国公路行业现采用的抗震设防标准是《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J/TB02-01-2008),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J/TB02-01-2008)较《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在设计思想、安全设防标准、设计方法、设计程序和构造细节等诸多方面均有很大的变化和深入。 1 桥梁与抗震 我国处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和亚欧地震带之间,是一个强震多发国家,汶川、玉树地震表明强烈地震将引发长期的社会政治、经济问题,并带来难以慰籍的感情创伤。在抗震救灾中,公路交通运输网更是抢救人民生命财产和尽快恢复生产、重建家园、减轻次生灾害的重要环节,所以公路桥梁是生命系统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公路桥梁抵抗震害的能力是桥梁设计中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桥梁震害中获得的经验和知识是推动桥梁抗震设计的原动力,1971年美国san fernand地震(6.6级)、1989年美国北加州的lonm pfieta地震(7.1级)、1995年日本阪神大地震(7.2级)、2008年汶川大地震(8.0级)等影响巨大的地震引起了工程界的重视和广泛探讨。随着建筑物与地震反应关系的研究深入,桥梁抗震设计理论得到了提高与拓展,2008年我国公路桥梁设计规范由《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J/TB02-01-2008)替代原来的《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是我国桥梁设计的一大进步,根据历次大地震的调查研究,公路桥梁的地震破坏主要形式总结归纳如下:(1)桥梁上部结构受水平力作用滑落(汶川百花大桥落梁);(2)桥墩塑性铰的抗弯、抗剪强度不足,导致桥墩破坏(日本阪神大量墩柱破坏);(3)桥墩、桩基础钢筋的连接及锚固性能不足,导致桥墩破坏(最为常见); (4)桥梁支座等连接部位破坏(最为常见)。常规桥梁抗震设计首先应是抗震构造措施,根据汶川地震相关调查表明干线公路桥梁由于采用了合理的抗震构造措施,结构安全富裕较多,震后其破坏远小于地方道路桥梁。抗震构造措施是总结桥梁震害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设计原则,事实表明抗震构造措施可以起到有效减轻震害作用,而所耗费的工程代价往往较低。 2 桥梁设计与抗震措施 2.1 防止落梁的措施 《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指出上部结构主梁的支承长度a≥70+0.5L(L为梁的计算跨径,L 单位为m,a单位为cm),该取值沿用自日本抗震设计规范,多数设计者认为规范取值较为保守,比上一代规范《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有较大提高(a≥50+l)。这里需指出该种认识属于误区,当“长桥高墩”时应在规范基础上给予更多的安全富余。例如:都汶高速公路庙子坪岷江大桥第10跨(跨径50m、墩高70m)。虽然盖梁宽度高达3.0m(根据《桥梁

桥梁加固方案

桥梁加固方案 导读:本文是关于桥梁加固方案,希望能帮助到您! 一、体外预应力加固: 缺点: 1.预应力的施工工艺,在钢绞线下料与穿束中粘接段段的长度和位置,新老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后加预应力对原预应力的影响,很难确定。 2.施加预应力索加固现在存在的问题:如合理的加固预应力筋的位置和数量后加固的预应力钢筋对已经存在的预应力钢筋的影响 3.体外预应力钢筋松弛、断筋等失效的现象也较为常见 二、体外预应力的加固另外的加强措施 1、弯曲加强 采用体外预应力加固法可提高结构构件的受弯承载力。预应力筋布置应符合优化布置原则,即加固筋外形与外荷载产生的弯矩图形相似。因此,加固梁式结构时,体外预应力筋多采用折线形连续筋,以充分发挥加固筋的抗拉强度。体外筋的灵活布置,可以有效地补强加固不同受力情况的简支梁和连续梁。若连续梁中仅有个别跨需要加固,则可采取在这些跨上单独布置预应力筋进行局部加固;若连续梁普遍较差,则可用各跨布置给予整体加固,若连续梁普遍较弱,但个别跨更弱,则可采取通长布置与局部布置相结合的办法进行加固。

2、剪切加强 梁的剪切强度可通过外部加设扁钢!钢板和钢箍等方法来提高。扁钢通常箍在构件上用后张法拉紧并已开发了一种后张不锈钢钢箍的方法。后张法能使新材料平分恒载及活载,这样就能更有效地利用新增材料。提高剪切强度的另外一种方法为采用后张的附加预应力钢筋。预应力钢筋可以加在垂直和倾斜方向上,而且既可安装在梁腹板内,又可安装在箱内。施加预应力时应当小心谨慎,避免结构某些部分出现超限应力。若构件中存在裂缝,一个好的实施方法是在施加预应力之前,先在裂纹上注射环氧树脂。 三、粘贴碳纤维法与钢板粘贴加强法基本原理是一致的,均是将其增强材料粘贴在混凝土结构的受拉边缘或薄弱部位,使之与结构形成整体,代替需增设的补强钢筋,提高梁的承载能力达到补强的目的。 粘贴碳纤维法 碳纤维加固桥梁构件的部位:用粘结材料将碳纤维材料有序地缠绕粘贴于构件表面,实现对构件变形的约束并因此提高构件的极限强度和承载能力。在桥梁加固运用中,可粘贴在混凝土梁的顶面或底板上,以提高混凝土梁的截面强度和刚度:也可粘贴在梁的腹板上,以提高其抗剪强度 具体的施工工艺: 1、处理结构混凝土表面,涂敷基底树脂并整平 2、涂刮整平胶并对其表面作砂光处理 3、滚刷粘结剂粘结碳纤维

简述公路桥梁加固施工技术

简述公路桥梁加固施工技术 无论是对公路桥梁部分施工的稳定进行,还是对整体公路施工稳定性和安全性的施工来讲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公路桥梁加固施工技术的应用是一个系统的、需要多层次配合的技术应用系统,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需要能够从碳纤维加固技术、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扩大基础加固技术、增补桩加固技术以及粘贴钢板加固混凝土技术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技术应用分析的基础上,并且施工管理团队能够从人员应用素质、技术操作规范和系统化的管理和严格的管控等方面保证桥梁加固施工技术的正确应用,从而为公路桥梁建设质量的提高发挥重要的作用。 1桥梁加固施工技术应用的重要性和原则 在公路桥梁工程建设的发展过程中,加固施工技术的应用是一项比较新型的技术,这一技术的使用是社会经济发展中公路桥梁修建技术不断提高的表现,同时也是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公路桥梁所承受的负荷力有了很大提升,所以其对于公路桥梁的质量要求是比较高的,这一原因同样也是导致加固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公路桥梁施工中的重要原因,整体而言,公路桥梁施工加固技术的使用对于保证整个公路桥梁建设和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的实现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1]。且现今加固施工技术的使用能够在优化施工结构的前提下,优化整个建设方案,从而能够在有效保证性价比的基础上,促进公路桥梁的高质量建设。基于以上对公路桥梁施工加固技术应用的重要性,施工团队和相关施工人员在具体的应用加固技术的过程中能够严格遵循科学设计、系统优化的原则,如在

实际进行加固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在原有桥梁的基础上对桥梁进行拓宽工作,要求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能够共同协商,科学地总结新旧接缝的承载力是否在可控范围内,并且能够针对有效的拼接提出系统的设计和施工方案。此外,在公路桥梁加固施工技术应用的过程中,还应遵循严格排除安全隐患,做好日常维护工作的原则。这一原则具体表现在实际针对某一部分进行加固施工技术应用的过程中,要积极针对安全隐患问题进行考察,并针对建设部分存在的积水问题进行排除和清除。在施工的过程中如果遇到风化问题,则要及时更换相关材料或做好补救工作,以此保证工程建设的正常进行。 2公路桥梁加固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 2.1碳纤维加固技术。碳纤维加固技术在公路桥梁加固施工中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此种技术应用主要利用的是碳纤维的抗拉强度比较强的性能,这也是基于碳纤维本身作为一种复合材料而存在,其抗拉强度是非常突出的,但是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不难发现,碳纤维加固技术与混凝土钢筋的使用相比其腐蚀性和耐盐碱性都是比较弱的,但是此种技术在日常使用的过程中不用进行专门的维护,所以其常常与混凝土钢筋施工技术结合在一起使用,特别是被应用于混凝土钢筋结构的构建和使用中。碳纤维加固技术在公路桥梁混凝土钢筋结构中的应用能够补强钢筋的抗拉强度,在公路桥梁加固施工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 2.2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指的是设计人员和专家学者在对桥梁内部和箱内所承受的应力情况基本了解的基础上,通过在外部设置预应力筋将应力分散的物理作用,能够有效起到防腐的效果。

公路桥梁施工技术

公路桥梁施工技术 杜永平 (南昌市湾里区交通运输局,江西南昌330004)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高速公路桥梁建设中高墩施工技术的难点、施工方案和施工的关键技术,随着高速公路的发展,桥梁是公路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国的高速公路建设也呈现出突飞猛进的势态。 关键词:桥梁技术方法 1桥梁施工方法概述 1.1桥梁基础施工 一般来说,桥梁基础工程发展到今天,已经不受水文、地质条件的控制,所重视的是工程结构本身和经济效益。目前国内已经拥有了符合我国国情的一整套施工工艺及相应的设备,而特大桥梁基础已经向“组合基础”发展。扩大基础、桩基和沉井在各自的发展中又彼此“联合”。这种联合就是根据不同的水文、地质来发挥各类型式的特点而组成的一个整体。桥梁基础工程由于在地面以下或在水中,涉及水和岩土的问题,从而增加了它的复杂程度,使桥梁基础的施工无法采用统一的模式。但是根据桥梁基础工程的形式大致可以归纳为扩大基础、桩和管桩基础、沉井基础、地下连续墙基础和组合基础几大类。1.2桥梁上部结构的施工 桥梁上部结构的施工方法,70年代以后随着预应力混凝土的广泛应用,已经得到了迅速发展,并发生了重大的变革。在钢筋混凝土桥梁的时代,可以说主要是现场浇注的施工方法。由于桥梁类型增加与跨径增大,构件生产的预制化,结构设计方法的进步、机械设备的发展,由此而引起施工方法的进步和发展,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施工方法。主要有:就地浇注法;预制安装法;悬臂施工法;转体施工法;顶推法施工;移动模架逐孔施工法;横移法施工;提升与浮运施工。除外,桥梁下部结构考虑是否得当,对工程造价、质量、工期及使用影响也很大。 内力计算为减少软土地基位移对超静定结构的影响,上部工程多采用标准梁的先简支后连续构造,这样整个工程的计算工作主要集中于下部结构,故下部结构内力计算方法的选用是否正确,考虑因素是否全面,直接关系到工程的安危。主要的下部结构内力计算方法有:盖梁内力计算、桥墩内力计算、桥台内力计算。 2高墩施工的特点及难点 随着我国高等级公路的快速发展,高等级公路对线型等方面的要求使得公路中出现了许多高墩桥梁,增加了施工难度。由于桥梁所处地形较为复杂,交通运输不便,而且大部分墩身较高,且工程量大,工期短,因此桥墩施工是该工程的关键所在,对于20m以上的高墩柱施工主要存在以下五个难点:一是施工周期长;二是模板和机械设备的投入大;三是高墩施工定位控制难度大;四是高墩施工接缝的处理要求高;五是高夺作业,施工安全度低。3施工方案 针对墩柱墩身比较高的特点,墩身模板全部采用特制定型钢模板,由两块半圆拼装而成,模板每节高度为1.5m。一般采用吊车进行模板安装,在模板顶部和中部分别用风缆绳紧固稳定,以保证立模后的刚度及竖直度,多次周转使用的模板,要在使用前用化学方法或机械方法清扫,在浇注混凝土前,在模板内壁要涂润滑油或脱模剂,以利脱模,墩身混凝土在吊车能到达的高度时用混凝土运输车送至现场,以吊车配混凝土吊斗,利用串简浇筑,而在吊车不能到达的高度时,可以用混凝土输送泵直接送至模板内浇筑,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混凝土采取分层连续进行浇筑,每层厚度不大于30cm,并且必须在前一层混凝土开始凝结之前,将次一层混凝土浇注完毕。当气温在30?以上时,前后两层浇注时间相隔不宜超过1h,当气温在30?一下时,不宜相隔1.5h或由试验资料来确定相隔时间混凝土采用集中拌和,用混凝土搅拌车运输。 4施工的关键技术 4.1支架搭设与验算 (1)技术要求:墩柱脚手架主要起操作架及垂直运输作用,为了保证现浇的梁题不产生大的变形,除了要求支架本身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以及具有足够的纵、横、斜三个方向的连接杆来保证支架的整体性能外,支架的基础必须坚实可靠,以保证其沉陷值不超过施工规范的规定。 (2)搭设方法:清平夯实基土,隔绕墩柱搭设碗扣件支架。 (3)支架受力分析与验算:对于一般的扣件式钢管脚于架在搭设前首先必须进行力学验算,架体结构的主要传力途径为:操作平台上的各种竖向荷载横向、水平杆、纵向水平杆、立杆、垫木、地基、从传力途径可以看出,受力最大是结构杆件中立杆底段。因此在计算过程中主要是计算地基和主秆底段,计算时主要考虑的荷载可分为活荷载和恒荷载。前者主要包括操作平台上的施工荷载和水平风荷载,后者主要包括结构自重和构配件自重,还应考虑河流中水的冲刷产生的荷载,在脚手架的搭设计算中最主要的是通过荷载的分布情况及大小,验算立杆的刚度和稳定性是否满足要求。另外,脚手架构造及脚手架加强加固必须满足施工要求和安全技术规范要求。 4.2钢筋工程 严格按照经监理工程师审批的支架方案进行塔设,墩柱支架塔设完成后进行墩柱钢筋帮扎施工。钢筋统一在加工棚进 · 222 · 2012年第6期(总第123期)江西建材交通工程

桥梁维修加固施工方案编制依据与原则

桥梁维修加固施工方案编制依据与原则 一、编制依据 1.《某市山城区泗河桥检测报告》(编号:S03-1); 2、《城市桥梁设计规范》(CJJ11-2011); 3、河南省《城市桥梁检测技术规程》; 4、《公路桥梁承载力检测评定规程》(JTG/TJ21-2011); 5、《公路桥涵养护规范》(JTGD60-2004) 6、《城市桥梁养护技术规范》(CJJ99-2003) 7、《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11)8、《公路养护技术技术规范》(JTG H10-2009) 9、《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 10、《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 11、《公路钢筋砼及预应力钢筋砼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 12、《公路桥梁加固施工技术规范》(JTG/TJ23-2008)13、《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F50-2011)

14、春雷路泗河桥加固方案专家评审意见。 二、编制原则 遵循招标文件、施工技术规范、规程及验收标准的条款,满足合同条款及业主提出的各项要求,特别是工程质量、施工进度、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要求。 采用我单位近年来在桥梁加固建设中掌握的先进技术、工艺和设备,力求做到技术先进、工艺精湛、手段经济、安全可靠。 根据本标段工程的特点,突出重难点项目的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科学组织、合理安排、均衡生产,确保优质高效完成本合同段的施工任务。 充分考虑当地施工环境的不利因素,按“难易并重,分段连线,分段成型,完成一段,交付一段”的原则组织施工,在工期安排、人员设备配置等方面留有余地。 施工组织管理坚持高标准、高起点、快节奏,施工现场突出标准化作业。

高性能混凝土的耐久性技术分析2

高性能混凝土的耐久性技术分析 韩韶硕方0708-3 17号 摘要:介绍了混凝土耐久性破坏的主要因素以及提高其耐久性的途径,从氯离子的扩散性、胶凝材料与集料的界面结构、胶凝材料的水化热及矿物细掺料协调混凝土的膨胀与强度的发展等方面对高性能混凝土的耐久性进行了分析,以推广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 关键词: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膨胀剂,矿物细掺料 0 引言 高强混凝土[1]是指用常规的水泥、砂石作为原材料,使用常规的工艺生产配置,主要靠外加高效减水剂或同时掺加一定数量的活性矿物材料,使拌合料具有良好的工作性,并在硬化后具有高强性能现代混凝土。高强混凝土于1964年首先在日本兴起的。由于现代混凝土克服了以往不能预拌生产和泵送施工等问题,所以很快在世界各地推广应用。 1. 材料 1.1水泥 高性能混凝土所用的水泥要求质量稳定、需水量低、活性较高,且具有良好的流变性能[2]。一般来说,高性能混凝土必须使用525号以上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或中热硅酸盐水泥。C50~C55的高强混凝土采用优质砂石集料时,依托高效减水剂和掺合料,采用425号水泥是完全可以制得的,而C60及以上的高性能混凝土采用525号水泥为宜。 1.2集料 配置高强混凝土的集料与普通混凝土的要求不同,集料本身水化热,7 d龄期时各双掺试样水化热大于对应单掺试样的水化热。试验数据表明,低钙粉煤灰较磨细矿渣具有更好的降低水化热的效果,而高钙粉煤灰由于具有较高活性,较磨细矿渣的水化热要高;这个规律在CSA存在时及CSA与细掺料复掺情况下仍然成立。双掺膨胀剂与细掺料不仅能降低体系总的水化热,特别是可以较大幅度地降低体系的早期水化热,降低了混凝土的温升和内外温差,同时在混凝土内部形成的膨胀应力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补偿混凝土的冷缩,从而形成“抗放兼施”的对于大体积混凝土的裂缝控制措施,这对早期的水化热控制和温度裂缝控制无疑是有好处的。 2混凝土耐久性破坏的主要因素 混凝土耐久性主要是指混凝土建筑物在使用期间抵抗环境介质的侵蚀而导致混凝土结构丧失安全使用功能的能力。由于环境介质的不同遭破坏的主要因素有:碳化作用、钢筋锈蚀、硫酸盐侵蚀、碱骨料反应、冻融循环、延迟钙矾石形成、火灾等。事实上混凝土结构物的破坏往往不是单一因素造成的,而常常是多种因素复合作用结果。因此,混凝土耐久性问题应根据其环境与条件综合分析、预防、处理。 3提高混凝土耐久性的主要途径 提高混凝土耐久性的主要途径有两个方面:1)提高混凝土抵抗侵蚀性介质进入其内部的能力即低渗透性;2)提高混凝土结构内部主要组分在侵蚀介质作用下的稳定性即尺寸稳定性。几乎所有耐久性问题最终均可归结为混凝土材料的渗透性和尺寸稳定性。 4 高性能混凝土的耐久性技术分析 4.1大大提高混凝土的抗渗透性 影响混凝土耐久性的各种破坏过程几乎都与水有密切的关系,因此,混凝土的抗渗透性被认为是评价混凝土的耐久性的重要指标。侵蚀性离子在混凝土中的传输严重影响着混凝土的耐久性,最典型的为氯离子,其在钢筋和混凝土界面的富集会导致钢筋腐蚀,因而侵蚀性氯离子的扩散系数是用来评价高性能混凝土渗透性以至耐久性的重要参数之一。通过试验和分析

标准化装配式桥梁检测和维修加固技术规范

广西地方标准 《标准化装配式桥梁检测评估和维修加固技术规范》 编制说明 一、项目背景及目的意义 在广西区内,标准化装配式桥梁亦随处可见,在桥梁里占据很大的比例。近年来随着交通运输业的高速发展,交通量不断增加,车载重量不断增大,对桥梁结构的承载力和耐久性等要求不断提高,国家也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新的设计标准。我区部分标准化装配式桥梁由于荷载的增大、服役年限增长等原因逐渐出现了各种病害,另一方面设计标准又不断升级,因此,对标准化装配式桥梁的检测评估和维修加固势在必行。根据统计,如今国内外关于桥梁的检测评估、维修加固等养护管理方面的规范、标准非常少,广西更是没有自己的地方标准。按照我区道路建设的整体规划,往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桥梁的新建项目逐渐趋少,桥梁工程的工作重点将转移到养护管理上。 本项目的目的旨在根据广西特有的环境和条件,结合以往桥梁检测评估和维修加固的经验,针对标准化装配式桥梁,制定适用于标准化装配式桥梁的检测评估和维修加固技术规程,以规范标准化装配式桥梁的状况评定、为加固设计建立本地区的地方标准,从而达到使现有交通设施实现增值、促进本地区交通事业的持续发展、创造社会和经济效益的目的。 本项目的主要意义体现在:(1)制定关于标准化装配式桥梁检查

评估和维修加固方面的规程,有利于保证桥梁的运营质量,确保桥梁的安全运营和整个交通的顺畅,对本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2)促进广西的桥梁检测评估工作更加规范化、系统化和科学化;(3)结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其他省的桥梁检测评估方面的经验,制定广西地方标准并推广使用,促进国内桥梁检测评估技术的发展,为以后其他桥梁相关规范和标准的编制提供参考。 二、工作简况 1、任务来源 按照广西壮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下发的《广西壮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下达2014年第二批广西地方标准制定(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文件的要求,确定《标准化装配式桥梁检测评估和维修加固技术规范》列入广西地方标准编制计划。由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负责起草。 2、起草单位和起草人 主编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 参编单位:广西路桥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广西柳州高速公路运营有限责任公司 主要起草人:林增海、谭海晖、韩玉、熊劲松、唐赓、韦达洁、杨礼明、侯攀、黄金文、蒋凌杰、王承亮、罗彦、黄恩彩、李林龙、黄建伟、毛建平、蒙方成、黄建初、林峰、王建军、吴和才。 3、主要工作过程 (1)组织分工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2020

1.0.1为满足公路桥涵工程施工的需要,保证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制定本规范。1.0.2本规范适用于各级公路桥涵的施工、改建和扩建。1.0.3超大、特殊结构或特殊区域的桥涵施工,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要求外,还应针对本规范未作规定的内容制定专门的技术标准或专用技术条款。指导施工。条款说明:“特大”是指一般桥涵工程的规模,“特殊地区”一般指高原、山区、冻土、沙漠等地区。在本规范所述的特大型、特殊结构或特殊区域修建桥涵的某些特殊要求,可不包括在本规范中。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根据本手册制定更详细的专用技术标准或专用技术条款来指导施工。1.0.4公路桥涵施工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要求,并符合安全、耐久、环保、节能减排的要求。建筑是体现设计思想和设计意图的过程。符合设计文件是公路桥涵工程施工的基本准则。这里的“安全”要求有两层含义:一是保证施工过程中结构和操作的安全;二是保证施工过程中的安全。二是桥涵工程交付使用后,在正常使用条件下,结构本身可以在规定的使用年限内安全使用。”指“满足桥梁结构耐久性设计要求”“环境保护”是指必须符合《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要求的公路桥涵施工。节能减排是指节能减排。介质中有害物质的排放。原

规范只提到“节能”,但“减排”也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本次修订将改为“节能减排”。 1.0.5公路桥涵工程施工应遵守国家有关施工质量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2—保证体系》,明确质量责任,加强质量管理,确保工程质量。1.0.6公路桥涵施工应符合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规定,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明确安全责任,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确保从业人员的职业健康。施工人员确保施工安全。1.0.7公路桥涵施工应遵守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节约土地,减少耕地,减少污染,保护环境。1.0.8公路桥涵建设要规范化、工厂化、装配化、信息化,积极推广可靠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导言:近年来的工程实践证明,采用标准化、工厂化、装配化、信息化施工,对保证施工安全、提高结构耐久性、提高工程质量、节能减排、环境管理等都有积极作用。保护和促进公路桥涵产业化生产。因此,本次修订增加了相应条款。1.0.9公路桥涵的施工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要求外,还应符合现行国家和行业标准的要求。第3-2项 2.0.1防水帷幕用于减少漏水量,降低地下水水力坡降,防止流沙、管道和潜在的侵蚀。

高速公路桥梁加固施工技术 雒银生

高速公路桥梁加固施工技术雒银生 发表时间:2019-07-29T11:10:20.563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4期作者:雒银生 [导读] 摘要:中国经济发展的加速使高速公路建设变成最大的基础设施项目之一。 中交一公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北京 102200 摘要:中国经济发展的加速使高速公路建设变成最大的基础设施项目之一。桥梁在加固过程中具有不同的特征,但在高速公路上是非常重要的元素。为了确保桥梁在加固过程中的可靠性,必须有优秀的牢固方法和实用的解决办法。丰富的利用原有的桥梁功能,确保不间断的道路交通。本文主要介绍螺纹钢结构的技术相关性。 关键词:高速公路;桥梁加固;施工技术 改革开放逐步加强,中国经济快速发展,高速公路建设成为高速公路经济现代化的紧要的根基。高速公路的重要构成结构是桥梁,长期的中国高速桥梁开发和突破性的材料,设计结构和设计技术创新取得了重要的成效。但是,延长公路桥梁的使用寿命会不断地发生错误,需要采取适当的步骤来增强功能,以确保桥梁的功能一致。 1桥梁维修加固的基本概念 维护和维修是日常任务。如果发现在桥梁上有一个小瑕疵,就需要立即修理它,维护服务是消除缺陷,日常维护和维修对于防止错误的发生和传播至关重要。为了提高整个桥梁的运输能力,加强桥梁和主要结构是必然重要的。用于维持临时移动的增加称为临时增强,旧桥扩展,桥面改进,通过过道更换桥梁和更换主桥部件通常被称为桥梁改造。 2高速公路桥梁的使用现状及加固的原因 2.1缺乏规范的经常性的检查和维护 如果没有定期查看和维修,暴露在使用环境和自然环境中,很容易造成损害。如果桥梁上的甲板表面的不平整会对车辆控制有严重影响,车辆控制不舒适,跳跃现象严重。因为车辆运动导致的缺乏维护或损耗,存在大的凹槽,该凹槽在承载端和悬架筏的枢转点之间的接合处释放接合材料,引起跳跃事件。由于桥的相邻部分的强烈振动,疲顿分量扩大,这样做必然会减少桥梁的寿命。特别多的中小型桥梁长时间存在问题,当桥面不干净且排水管堵塞且下雨时,它便不会分配水的流出,而是将水积累在一起,当汽车穿过桥梁并影响流动时,土壤就会被松动。 2.2因交通事故造成的桥面栏杆损坏 众多失去维修的高速公路因交通事故而受损,并且可以在一定的时间看到未修复的受损道路上的交通。桥梁没有受到保护,影响道路。 2.3桥粱桥面与引道路面衔接处不够平整、顺适 众多桥面和坡道之间的交叉点不平顺而且相互不适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桥匝道的高填充导致的不规则沉降。当车辆驾驶汽车穿过桥头时,会发生细微或危机的跳跃局面,跳到桥头不仅会影响汽车的速度,还会减少汽车的舒服性和使用的寿命,并导致危险的跳跃和交通事故。 2.4钢筋锈蚀,小裂缝发展成大裂缝 桥梁引导后出现的接头,裂痕,水槽,电位和其他问题很少得到及时的查看和维修。所以在进行维护和修理工作时,才会导致钢筋腐蚀成具有小裂缝或大裂缝。裂缝,可使移动支柱活动损失能力,混凝土下降。支撑,锥体和下桥下板,上部后检查得都很少。所以,无法立即发现问题。洪水期间的防洪能力非常低,水很容易被损坏,结果,一些桥梁没有治愈并导致严重危机。 2.5桥孔淤塞严重 许多具有中小型桥梁的桥梁水位较低,桥洞附近的河底被堵塞。城市郊区的桥梁离工厂不远,大量的生活污水和被垃圾污染过的水被流放,进一步损坏了桥头。 2.6桥梁拓宽改建 众多桥梁的建筑年龄较高,标准较低,走道较窄。在重建高速公路时,道路通常不会移除或重建他们的桥梁,这会影响运输能力并导致“瓶颈”,从而增加驾驶风险。 3桥粱加固的步骤与原则 通常,桥梁包括恢复现有桥梁,破坏桥梁和修复桥梁的任务。除设计标准,技能要求,经济在理性和结构的可靠性外,桥梁加固和桥面的设计应符合程序和主要时间表。基本步骤和原则如下: 第一,桥梁的结构必须加强,因为根据安全要求或结构的正常使用,一定要检测评估结构的不合格或损坏。加固项目的内容和范围应依据检测结论和用户组的需求决定。第二,成立现有桥梁维护,改善和重修的经济分析模型,并选择技术上可行且经济有效的小规模现有交通干扰。根据经济分析,以满足评估结果和系统要求。第三,结构调整,它确定已经有的桥梁可以满足使用和维护的使用要求,并加强业务方案。第四,特殊的桥梁必须加强和提高主要承载元素,计算至少两个方法,并选择最佳的加固系统与系统选择以及经济评估。第五,为了框架结构和结构不应破坏原有结构,以免不必要的拆卸和更换,并且不能容纳重要部件。加固必须与施工方案密切相关,必须采用有用的办法,应在结构实际损坏后计算钢筋计算。第六,加固时,应尽量减少甲板表面或行人的干扰,并采用一定的办法降低污染。第七,如果在施工期间发现原建筑或有关结构,施工隐蔽部分受到严重影响,应及时停止施工,完成施工系统的设计,采用有用的办法后继续加强建设。 4高速公路桥梁上部结构的加固技术 第一,用钢筋混凝土技术加入钢板,该技术相对稳定,原有结构尺寸无明显变化,设计相对简便,可靠,盈利。钢板增加钢筋混凝土的弯曲度并将螺栓连接钢板固定到相对较弱点的牵引表面,例如这种类型的加固技术的混凝土,以便它们可以形成具有以下装置和部件的剪切强度,以及提高了原有结构的刚度,显著的限制了裂缝扩展,提高了河流混凝土的荷载。它设计用于监测混凝土和钢板的局部抗剪强度,以便在整体安装钢板时考虑到它,通过监测增加了承载体的剪切强度为了连接到上述载体的底部,中间部分钢板应该连接到部件的侧面,并且应该对应于原始部件中的横向加强感。在拆开钢板之前,必须开始加固钢板加强部件的结构,以使混凝土在剪切过程中不会破裂。第二,在强度,坚硬度,抗裂性和桥稳定性方面,通常通过增加部件的横截面和增加增强来改善。因此,可以增加梁的下表面和侧表

高耐久性混凝土

高耐久性混凝土施工技术 高耐久性混凝土程混凝土施工具有配合比设计难度大、施工控制要求高等特点。因此,从原材料、混凝土配置关键环节、配合比设计三个方面进行配合比试验,并从把握原材料质量、计量、搅拌、振捣与抹面和养护等方面介绍施工控制措施。 一、高耐久性混凝土配制关键环节 对高耐久性混凝土的要求很高,其所处环境及工程的特点又有许多不利因素,超出了现行的一般规范标准。耐久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应采用试验-计算的方法。 二、高耐久性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1、混凝土原材料选择 对于高耐久性混凝土水泥、水、骨料、外加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同时符合设计要求。 2、配合比计量 经过实验室试验确定试验设计配合比。由国家建筑材料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对混凝土配合比试验。在施工过程中采取如下控制配合比计量措施:1)由检测机构对搅拌站的计量器具进行测试,确保测试合格,出具检测报告; 2)施工过程中派遣两名经验丰富、责任心比较强的质量检查员,进驻搅拌站,进行旁站计量,适时测试砂石子的含水率,及时调整施工配合比,确保计量准确,配比正确; 3)认真进行开盘鉴定,每调整一次施工配合比,必须进行一次开盘鉴定。 三、高耐久性混凝土施工过程管理

混凝土采用预拌混凝土,混凝土罐车运输至施工现场,汽车泵泵送混凝土到浇筑地点。 1、原材料控制 实际使用的各种原材料必须与配合比设计相一致。材料进场后,按材料控制程序进行登记,并收集、保留相关资料。所有原材料做到先检后用;集料堆放场地先硬化、分仓,后堆放原材料;粗骨料按要求分级采购、分级运输、分级堆放、分级计量,并对其检验状态进行标识;胶凝材料、外加剂储存罐采用顶部搭设遮阳棚和四周棉被包裹防晒。骨料在使用前必须进行筛洗,严格控制含泥量、级配,并用钢结构雨棚覆盖,降低集料的含水量差异和温度。 2、拌合过程控制 依据试验配合比和施工配合比,核查各种材料质量、搅拌设备系统及仪表精度。对微机控制搅拌站计量参数资料要及时分析,动态校正计量。验证混凝土的和易性、可泵性,测试坍落度。 混凝土搅拌工艺:细骨料、水泥、粉煤灰、外加剂(第一搅拌阶段)→加水(第二搅拌阶段)→加粗骨料(第三搅拌阶段)→搅拌出料。搅拌时按上述顺序投料。每一搅拌阶段不少于30s,总搅拌时间为3min。拌制第一盘混凝土时,增加水泥和细骨料用量10%,保持水胶比不变以便搅拌机持浆。操作手进行岗前培训,持证上岗。拌合时,有技术人员在搅拌站全过程值班,随时处理出现的各种情况。 3、运输及泵送过程控制 本工程混凝土运输采用混凝土输送泵泵送和混凝土搅拌车运输两种形式。混凝土搅拌车通过施工道路运输,要求保持运输混凝土的道路平坦畅通,保证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保持均匀性,运到浇筑地点时不分层、不离析、不漏浆,并应

桥梁抗震性能评价及抗震加固技术

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 合同号:2002 318 000 28 密级:交通编号:单位编号:分类号: 桥梁抗震性能评价及抗震加固技术研究技术总报告(简本) 交通科研设计院 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 省公路科学技术研究所 2006年11月

桥梁抗震性能评价及抗震加固技术研究 研究报告(简本) 简介 “桥梁抗震性能评价及抗震加固技术研究”是交通部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该项目由交通部组织,项目承担单位为交通科研设计院,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公路科学研究所,项目参加单位包括清华大学、理工大学等多家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 该项目总体目标是:结合我国西部地区桥梁结构的具体特点,将调查研究、理论分析与试验方法相结合,开展适合西部地区特点、并有在全国其他地区推广前景的桥梁结构抗震性能评价及抗震加固技术研究,通过本项目依托工程的具体实施,形成桥梁结构抗震性能评价及抗震加固成套技术。 该项目是我国到目前为止投入经费最高(590万),参加单位和人员最多和研究时间最长的桥梁抗震技术研究项目。经过5年的刻苦攻关,该项目圆满完成,解决了我国桥梁抗震性能评价及抗震加固技术方面的主要关键技术问题,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成果,部分研究成果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背景 我国现行《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JTJ004—89)在80年代中期开始修订,于1989年正式发行。随着我国90年代交通事业迅猛发展,该规已远远不能适应。但是目前所有国的桥梁设计,对抗震设计均在设计书上标明的参照规即是《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和《铁道工程抗震设计规》。但这些规采用的抗震技术已经远远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 1971年的美国圣费南多地震,仅是中等强度震级(M6.5级),造成了桥梁工程的严重破坏。这次地震成为美国乃至全世界桥梁抗震技术发展的一个转折点。1971年前,美国各公路桥梁设计准则中的抗震设计部分是根据加利福尼亚州关于建筑物横向力的规定而制定的。此次地震后,1973年加利福尼亚州运输部(Cartrans)提出了新的桥梁抗震设计准则;1975年AASHT0根据Cartrans73年条文略加修订制定了一个暂定规,它适用于美国的所有地区。所以,1971年圣费南多地震是美国桥梁抗震设计准则编制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同时,美国应用技术委员会(ATC)对桥梁抗震设计若干问题进行深入调查与研究,于1981年提交了美国公路桥梁抗震设计指南报告,并在多年后列入AASHTO编制的公路桥梁设计规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