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静力触探技术要求要点

静力触探技术要求要点

静力触探技术要求要点
静力触探技术要求要点

静力触探技术要求要点

1、执行标准为《铁路工程地质原位测试规程》(TB10041-2003);

2、现场人员不得随意移动孔位,任务书确定的孔位不能安放触探机时经地质组同意后方可移动,并详细记录移动后的孔位和高程;

3、根据地层特点选用触探设备,探头、探杆应与触探机的功率匹配;

4、必须使用符合规定的探头,探头在使用前必须标定,并提供标定记录;

5、安放触探机的地面应整平,触探主机就位后必须调平机座并用水平尺校准;

6、应按规程的要求进行探头的归零检查和校核实际深度并及时记录;

7、贯入速率应符合规定的要求;

8、终孔条件:达到设计孔深;未达到设计孔深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可提前终孔:①贯入力已达到触探机额定功率的120%或探头的标称荷载;②触探杆弯曲;③反力装置失效;④记录仪器显示异常;

9、终孔起拔探杆时应测量探杆上干湿分界线距地面的长度并记录;测量并记录孔内水位;

10、严格执行安全第一的原则,触探开始前必须查明并避开孔位附近的地下石油管线、光缆、电缆及其他埋设物,避开架空线,与电力线的距离应符合有关安全规定;

11、资料提交。外业触探结束后应及时整理触探成果,在2日内提交地质组,提交的资料内容包括:触探数据电子版及纸质版各一份、静力触探试验曲线(含地质分层及承载力等有关参数计算)。

地质组2010年1月

静力触探技术的实质及其应用现状与前景

·论文· 静力触探技术的实质及其应用现状与前景 王锺琦 (建设综合勘察研究设计院,北京 100007) 摘要:笔者根据多年切身体验,概述我国电测静力触探(CPT)的创制及发展历程,并对照海外同类技术的实况,藉以针对当前在CPT应用问题上一些分歧意见,提出某些观点。 关键词:荷兰锥;电测静力触探;标准贯入试验;孔压触探;原位测试 中图分类号:TU413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Based on personal practice and experience for years, the author intends to summarize the cre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hinese electrical CPT in contrast with the CPT used overseas, so as to give some points of view targeting the current controversies in the application of CPT. Key words:Dutch Cone; CPT; SPT; Piezo-Cone; In-situ test 0引言 我国静力触探技术应用四十多年迄今,取得了丰富的经验和巨大的技术经济价值。但着眼于当今国内外发展的CPT的混杂现状,让使用者莫衷一是。顾宝和先生在《国际岩土工程勘察规范中的静力触探问题》一文中阐述了重要的论点,笔者完全同意。关于如何看待我国自己发展的静力触探问题,近年来存在着分歧意见[1~4]。为此,笔者愿借此机会,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1 静力触探技术革命的历史沿革——正本清源,避免误导 触探一词始于上世纪三十年代西北欧的多软土国家,其中以荷兰delft土力学实验研究所为代表发展起来的探测土层深部情况的工具,曾名Sonde,后又叫Dutch Cone,即荷兰锥。到了1948年,在荷兰鹿特丹召开第二届国际土力学基础工程会议期间,又逐步改进,集成一种用A、B、C三重杆管组成的机械装置,在地面上通过笨重的带有油压表的组合齿轮箱,分三个步骤将组合杆管分别压入地下(见图1),以测求锥尖阻力及外管壁所受的土的附着力(其后又混称为“摩擦力f s”)。这种原始的机械式静力触探,在荷兰一直沿用到1970年左右。其最有力的证明是1969年4月及1969年7月荷兰Delft实验研究所正式出版的学报,《1 gm_medelelingen》专辑(the dutch static penetration test with the adhesion jacket cone),书中仍标榜着他们的A、B、C三重杆管组成的机械式静力触探的工作程序标准图。 图1 荷兰的三重杆管组合机械式静力触探工作示意图这就是陈宗基1954年回国后自荷兰用重金引进的“国际先进技术”—delft静力触探。可惜的是科学院工力所在黄土地区无水干扰情况下试用未几,弃而舍之。其后,综合勘察院及冶金勘察总院等单位亦曾盲 收稿日期:2008-06-03 作者简介:王锺琦(1930-),男(汉族),北京人,首届工程勘察大师,岩土工程、地震工程博 士生导师.

岩土工程勘察原位测试标准贯入试验、静力触探试验、动力触探试验操作规程及试验要点.doc

岩土工程勘察原位测试 标准贯入试验、静力触探试验、动力触探试验 现场操作规程 一、标准贯入试验 1. 先用钻具钻至试验土层标高以上0.15m处,清除残土。清孔时应避免试验土层受到扰动。当在地下水位以下的土层进行试验时,应使孔内水位高于地下水位,以免出现涌砂和坍孔。必要时应下套管或用泥浆护臂。 2. 贯入应拧紧钻杆接头,将贯入器放入孔内,避免冲击孔底,注意保持贯入器、钻杆、导向杆联接后的垂直度。孔口宜加导向器,以保证穿心锤中心施力。 注:贯入器放入孔内,测定其深度,要求残土厚度不大于0.1m。 3.采用自动落锤法,将贯入器以每分钟15~30击打入土中0.15m后,开始记录每打入0.10m的锤击数,累计0.30m的锤击数为标准贯入击数N,并记录贯入深度与试验情况。若遇密实土层,贯入0.3吗锤击数超过50击时,不应强行打入,记录50击的贯入深度。 4.旋转钻杆,然后提出贯入器,取贯入器中的土样进行鉴别、描述、记录,并量测其长度。将需要保存的土样仔细包装、编号,以备试验之用。 5.重复以上步骤,进行下一深度的贯入试验,直到所需深度。 二、静力触探试验 1.平整实验场地,设置反力装置。将触探主机对准孔位,调平机座(用分度值为1mm的水准尺校准),并紧固在反力装置上。 2.将已穿入探杆内的传感器引线按要求接到量测仪器上,打开电源开关,预热并调试到正常工作状态。 3.贯入前应试压探头,检查顶柱、锥头、摩擦筒等部件工作是否正常。当测孔隙压力时,应使孔压传感器透水面饱和。正常后将连接探头的探杆插入导向器内,调整垂直并紧固导向装置,必须保证探头垂直贯入土中。启动动力设备并调整到正常工作状态。 4.采用自动记录仪时,应安装深度转换装置,并检查卷纸机构运转是否正常;

标准贯入试验、静力触探试验、动力触探试验操作规程与试验要点剖析

标准贯入试验、静力触探试验、动力触探试验 现场操作规程 一、标准贯入试验 1. 先用钻具钻至试验土层标高以上0.15m处,清除残土。清孔时应避免试验土层受到扰动。当在地下水位以下的土层进行试验时,应使孔内水位高于地下水位,以免出现涌砂和坍孔。必要时应下套管或用泥浆护臂。 2. 贯入应拧紧钻杆接头,将贯入器放入孔内,避免冲击孔底,注意保持贯入器、钻杆、导向杆联接后的垂直度。孔口宜加导向器,以保证穿心锤中心施力。 注:贯入器放入孔内,测定其深度,要求残土厚度不大于0.1m。 3.采用自动落锤法,将贯入器以每分钟15~30击打入土中0.15m后,开始记录每打入0.10m的锤击数,累计0.30m的锤击数为标准贯入击数N,并记录贯入深度与试验情况。若遇密实土层,贯入0.3吗锤击数超过50击时,不应强行打入,记录50击的贯入深度。 4.旋转钻杆,然后提出贯入器,取贯入器中的土样进行鉴别、描述、记录,并量测其长度。将需要保存的土样仔细包装、编号,以备试验之用。 5.重复以上步骤,进行下一深度的贯入试验,直到所需深度。 二、静力触探试验 1.平整实验场地,设置反力装置。将触探主机对准孔位,调平机座(用分度值为1mm的水准尺校准),并紧固在反力装置上。 2.将已穿入探杆内的传感器引线按要求接到量测仪器上,打开电源开关,预热并调试到正常工作状态。

3.贯入前应试压探头,检查顶柱、锥头、摩擦筒等部件工作是否正常。当测孔隙压力时,应使孔压传感器透水面饱和。正常后将连接探头的探杆插入导向器内,调整垂直并紧固导向装置,必须保证探头垂直贯入土中。启动动力设备并调整到正常工作状态。 4.采用自动记录仪时,应安装深度转换装置,并检查卷纸机构运转是否正常;采用电阻应变仪或数字测力仪时,应设置深度标尺。 5.将探头按1.2±0.3m/min匀速贯入土中0.5~1.0m左右(冬季应超过冻结线),然后稍许提升,使探头传感器处于不受力状态,待探头温度与低温平衡后(仪器零位基本稳定),将仪器调零或记录初始读数,即可进行正常贯入。在深度6m内,一般每贯入1~2m,应提升探头检查温漂并调零;6m以下每贯入5~10m应提升探头检查回零情况,当出现异常时,应检查原因及时处理。 6.贯入过程中,当采用自动记录时,应根据贯入阻力大小合理选用供桥电压,并随时核对,校正深度记录误差,作好记录;使用电阻应变仪或数字测力计时,一般每隔0.1~0.2m记录读数1次。 7.当测定孔隙水压力消散时,应在预定的深度或涂层停止贯入,并按适当的时间间隔或自动测读孔隙水压力消散值,直至基本稳定。 8.当贯入到预定深度或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停止贯入。 —触探主机达到额定贯入力;探头阻力达到最大容许压力。 —反力装置失效。 —发现探杆弯曲已经达到不能容许的程度。 9.试验结束后应及时起拔探杆,并记录仪器的回零情况。探头拔出后应立即 清洗上油,妥善保管,防止探头被曝晒或受冻。

岩土工程勘察原位测试标准贯入试验、静力触探试验、动力触探试验操作规程及试验要点

岩土工程勘察原位测试 标准贯入试验、静力触探试验、动力触探试验 现场操作规程
一、标准贯入试验 1. 先用钻具钻至试验土层标高以上 0.15m 处,清除残土。清孔时应避免试 验土层受到扰动。 当在地下水位以下的土层进行试验时,应使孔内水位高于地下 水位,以免出现涌砂和坍孔。必要时应下套管或用泥浆护臂。 2. 贯入应拧紧钻杆接头,将贯入器放入孔内,避免冲击孔底,注意保持贯 入器、 钻杆、 导向杆联接后的垂直度。 孔口宜加导向器, 以保证穿心锤中心施力。 注:贯入器放入孔内,测定其深度,要求残土厚度不大于 0.1m。 3. 采用自动落锤法, 将贯入器以每分钟 15~30 击打入土中 0.15m 后, 开始记 录每打入 0.10m 的锤击数, 累计 0.30m 的锤击数为标准贯入击数 N, 并记录贯入 深度与试验情况。若遇密实土层,贯入 0.3 吗锤击数超过 50 击时,不应强行打 入,记录 50 击的贯入深度。 4. 旋转钻杆,然后提出贯入器,取贯入器中的土样进行鉴别、描述、记录, 并量测其长度。将需要保存的土样仔细包装、编号,以备试验之用。 5. 重复以上步骤,进行下一深度的贯入试验,直到所需深度。 二、静力触探试验 1. 平整实验场地,设置反力装置。将触探主机对准孔位,调平机座(用分度 值为 1mm 的水准尺校准) ,并紧固在反力装置上。 2. 将已穿入探杆内的传感器引线按要求接到量测仪器上, 打开电源开关, 预 热并调试到正常工作状态。 3. 贯入前应试压探头,检查顶柱、锥头、摩擦筒等部件工作是否正常。当测 孔隙压力时, 应使孔压传感器透水面饱和。正常后将连接探头的探杆插入导向器 内,调整垂直并紧固导向装置,必须保证探头垂直贯入土中。启动动力设备并调 整到正常工作状态。 4. 采用自动记录仪时, 应安装深度转换装置, 并检查卷纸机构运转是否正常;

工程地质勘察技术要求

1.1 技术要求 资料收集技术要求 1.1.1 要求在勘察工作开始前,到设计院、地矿、气象、农林业、交通、水利等部门广泛开展资料收集工作。 1.1.2 工程地质调查技术要求 A、工程地质调查的目的 查明场地范围内的地貌、地质条件,并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对河道工程的稳定性、适宜性作出评价,且为了工程地质勘探、测试工作及工点的布置提供依据。 B、工程地质调查的技术要求 重点查明地基稳定和现有河道边坡稳定的地质问题,沿线的不良地质现象,如滑坡、地面沉降等,地面陡坡、地下水、地表水活动情况,临河沿河边坡冲刷失稳可能调查调查精度按具体项目的具体要求来控制。 1.1.3 钻探技术要求 拟采用XY-1型回转式油压岩芯钻机钻探,开孔直径110mm,终孔直径不小于91mm,采用套管或泥浆护壁,对需重点查明的部位(滑动带、软弱夹层等)应采用双层岩芯管钻进。 钻探回次进尺:软土层小于或等于1.0m,其它土层一般不超过1.5m。 岩芯采取率:黏性土、强风化岩 > 90%砂土》65%破碎带、块状强风化岩、中等风化岩》65%岩芯有序摆放在钻孔旁并填好标示牌,拍照留档。 孔深误差:钻进深度内的误差控制在士5cn以内。探井、探槽和探洞:除文字描述记录外,尚应以剖面图、展示图等反映井、槽、洞壁和底部的岩性、地层分界、构造特征、取样和原位测试位置,并辅以代表性部位的彩色照片。 1.1.4 勘察取样技术要求

①取土样:在钻孔中采取土试样,严格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 2001)(2009版)(第9章第4节)有关规定执行。②取样间距:表层0?3m取土间距1.0?1.5m,变层加取,土层较薄(厚度 0.5?1.0m)时均应取样;3?15m深度范围内每隔1.5?2.0m取样;15?20m 深度范围内每隔3.0?3.0m 取样。 ③取样方式:对软土层采用敞口式薄壁取土器取样;对可塑-硬塑黏性土采用锤击普通取土器取样;对中粗砂(或粗砾砂)层,取标贯器内的芯样或采取扰动样。 ④场地要采取地表水和地下水试样。 1 . 1 . 5原位测试技术要求 A、标准贯入试验 为测定黏性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在钻孔中进行标准贯入试验,利用地区经验对黏性土的状态、土的强度参数、变形参数、地基承载力作出评价;试验间距一般控制在1.0?1.5范围内。 试验要点:清干净孔内残渣及扰动土,准确丈量孔深,做好记录。具体技术操作重点如下: ①标准贯入试验孔采用回转钻进,并保持孔内水位略高于地下水位。当孔 壁不稳定时,可用泥浆护壁,钻至试验标高以上15cm处,清除孔底残土后再进 行试验; ②采用自动脱钩的自由落锤法进行锤击,并减小导向杆与锤间的摩擦力,避 免锤击时的偏心和侧向晃动,保持贯入器、探杆、导向杆联接后的垂直度,锤击速率应小于30击/min ; ③贯入器打入土层15cm 后,开始记录每打入10cm 的锤击数,累计打入 30cm的锤击数为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N。当锤击数已达50击,而贯入深度未 达30cm 时,可记录50 击的实际贯入深度,按下式换算成相当于30cm 的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N。

静力触探试验新技术

静力触探试验新技术 黄兴鹊 (欧美大地仪器设备中国有限公司, 北京100062) 摘要:本文总结了应用于静力触探试验的新技术以及使用这些新技术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无缆静力触探,原位试验 1. 静力触探试验 今天我们所使用的静力触探试验,二十年代起源于荷兰,当时形象地称为圆锥贯入试验(简称CPT)。这种测试方法能提供丰富的地层信息,其原理是基于将探头匀速压入土中而测量其推力。后来开发出带有双重探杆的系统,可以测量到锥尖阻力和局部摩擦力。 七十年代,电子式传感器被应用到探头上来,可以直接测量到锥尖阻力,同时可以得到其它一些参数。 自从电子科技与电脑被广泛应用以来,许多岩土工程试验方法即进入另一层次之发展阶段,原位测试已可以通过标准程序进行控制,从而得到迅速而精确的结果,其中以电子锥静力触探试验近几年的研究发展最受国际瞩目。 静力触探试验(CPT)用圆锥贯入阻力与侧壁摩阻力推定土层构造;并可利用附加装置测量土层中孔隙水压、地电阻率、温度等,以评估土层液化可能性。静力触探试验试验资料分析与应用大致包括: (1)土层判断 (2)土层分类 (3)使用u及q c推测OCR随深度的变化 (4)利用q c求粘土的不排水剪切强度 (5)利用孔隙水压的消散求土壤的压密系数和渗透系数 (6)其他土壤参数 (7) CPT测量资料在工程上的应用 2. 声学技术的应用 在做静力触探试验过程中,探头连着电缆存在很多隐患,不但在处理探杆时耗费时间,而且电缆和连接头容易意外损坏。 无缆静力触探系统取代传统的有缆静力触探系统,它使得静力触探试验变得更加方便、安全、高效。而且,使得试验过程中自动加接探杆成为可能。声学技术应用于静力触探试验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无缆静力触探解决方案,其传输距离取决于探杆和土层条件,可以达到20~200m。 声学技术所解决的是,不用信号电缆而将测试数据从探头发送到地面,它通过一个微处理器将测量数据转换成音频信号,通过探杆传送到安装在地面的检波器。 地面检波器通过电缆与CPT接口箱相连而接收测量数据;贯入深度通过光电传感器传给CPT 接口箱。

静力触探动力触探和冲击振动触探参考模板

触探(包含标准贯入) 工程地质勘察中在野外钻探现场,直接测试土层物理力学性质的方法。利用外力使专门的测试探头插人土层,根据贯人、回转和起拔时的阻力测定土质的物理力学性质。分有静力触探、动力触探和冲击振动触探等。 静力触探是用压入装置将探头压入被试验的土层,用电阻应变仪测量出土的贯入阻力。静力触探装置比较复杂,全部仪器设备装在一个汽车上,包括有加压装置:液压加载系统、支承架、触探杆;反力系统:地锚、拉杆;测量系统:探头、电缆、电阻应变仪等。静力触探的电阻读数可以与野外载荷试验测得的容许承载力、变形模量建立相关关系,从而计算得出测试土层的容许承载力和变形模量并进行土层分类。 动力触探是利用一定重量落距的落锤能量,将标准尺寸的圆锥形探头打入土层中,根据打入土中的难易程度(贯入度)判定土的性质:①定性划分不同性质的土层,触探分层,检查填土质量,探查滑动带、土洞等;②根据相关经验的相关关系通过对比计算,定量确定矿土密度、容许承载力、变形模量等。 动力触探是动力检测试验的一种,即圆锥动力触探试验,一般将圆锥动力触探试验简称为动力触探或动探。分为轻型、重型和超重型3种试验,三种重锤的重量分别为10kg、63.5kg和120kg。动力触探试验的探头为锥尖状,试验时记录重锤锤击后探头进入特定土层深度时的锤击数N作为探测指标,具体详见《圆锥动动力探测器力触探试验规范》。

第一节概述 动力触探分为:圆锥动力触探标准贯入试验 圆锥动力触探试验(Dynamic Penetration Test简称DPT)是利用一定的锤击能量,将一定规格的圆锥探头打入土中,根据打入土中的难易程度(贯入阻力或贯入一定深度的锤击数)来判别土的性质的一种现场测试方法。 标准贯入试验(Standard Penetration Test简称SPT)是一种在现场用63.5kg的穿心锤,以76cm的落距自由下落,将一定规格的带有小型取土筒的标准贯入器打入土中,记录打入30cm的锤击数(N),并以此评价土的工程性质的原位试验。 根据圆锥动力触探试验指标,可用于下列目的: ◆进行地基土的力学分层; ◆定性地评价地基土的均匀性和物理性质(状态、密实度) ◆查明土洞、滑动面、软硬土层界面的位置。 ◆利用圆锥动力触探试验成果,并通过建立地区经验,可以用于:

动力触探仪检测地基承载力试验方法

动力触探仪检测地基承载力试验方法 1、静力触探试验: 指通过一定的机械装置,将某种规格的金属触探头用静力压、静力触探试验入土层中,同时用传感器或直接量测仪表测试土层对触探头的贯入阻力,以此来判断、分析确定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静力触探试验适用于粘性土,粉土和砂土,主要用于划分土层,估算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指标参数,评定地基土的承载力,估算单桩承载力及判定砂土地基的液化等级等。(多为设计单位采用) 。 2、动力触探试验: 指利用锤击功能,将一定规格的圆锥探头打入土中,根据打入土中的阻抗大小判别土层的变化,对土层进行力学分层,并确定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对地基土作出工程地质评价。动力触探试验适用于强风化、全风化的硬质岩石,各种软质岩及各类土。 动力触探仪分为: 轻型触探仪、重型触探仪及超重型触探仪三类。目前承建单位一般选用轻型和重型。 ①轻型触探仪适用于: 砂土、粉土及粘性土地基检测,(一般要求土中不含碎、卵石) ,轻型触探仪设备轻便,操作简单,省人省力,记录每打入30cm 的锤击次数,代用公式为: R=(0.8×N-2)×9.8 (1) R-地基容许承载力 Kpa ,N-轻型触探锤击数。 ②重型触探仪适用于: 各类土,是目前承建单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地基承载力测试方法,该法是采用质量为 63.5kg 的穿心锤,以 76cm 的落距,将触探头打入土中,记录打入 10cm 的锤击数,代用公式为: y=35.96x+23.8 (2) y-地基容许承载力 Kpa , x-重型触探锤击数。 3、标准贯入试验:

标准贯入仪试验是动力触探类型之一,其利用质量为 63.5kg 的标准贯入试验:穿心锤,以 76cm 的恒定高度上自由落下,将一定规格的触探头打入土中 15cm,然后开始记录锤击数目,接着将标准贯入器再打入土中 30 cm,用此 30cm 的锤击数(N)作为标准贯入试验指标,标准贯入试验是国内广泛应用的一种现场原位测试手段,它不仅可用于砂土的测试,也可用于粘性土的测试。锤击数(N) 的结果不仅可用于判断砂土的密实度,粘性土的稠度,地基土的容许承载力,砂土的振动液化,桩基承载力,同时也是地基处理效果的一种重要方法 轻型动力触探 轻型圆锥动力触探是利用一定的锤击能量(锤重10kg),将一定规格的圆锥探头打入土中,根据贯入锤击数判别土层的类别,确定土的工程性质,对地基土做出综合评价。 目录 1 前言 2 工程概况 3 轻型动力触探检测方法 4 资料整理及成果应用 5 结语 1 前言 2 工程概况 3 轻型动力触探检测方法 4 资料整理及成果应用 5 结语 1 前言 由于轻型圆锥动力触探设备简单,使用方便,可用于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完整word版)动力触探计算公式

公式在《桥涵工程试验检测技术》教材书中有,楼主去翻一番吧 1、静力触探试验:指通过一定的机械装置,将某种规格的金属触探头用静力压入土层中,同时用传感器或直接量测仪表测试土层对触探头的贯入阻力,以此来判断、分析确定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静力触探试验适用于粘性土,粉土和砂土,主要用于划分土层,估算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指标参数,评定地基土的承载力,估算单桩承载力及判定砂土地基的液化等级等。(多为设计单位采用)。 2、动力触探试验:指利用锤击功能,将一定规格的圆锥探头打入土中,根据打入土中的阻抗大小判别土层的变化,对土层进行力学分层,并确定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对地基土作出工程地质评价。动力触探试验适用于强风化、全风化的硬质岩石,各种软质岩及各类土;动力触探分为轻型、重型及超重型三类。目前承建单位一般选用轻型和重型。①轻型触探仪适用于砂土、粉土及粘性土地基检测,(一般要求土中不含碎、卵石),轻型触探仪设备轻便,操作简单,省人省力,记录每打入30cm的锤击次数,代用公式为R=(0.8×N-2)×9.8(R-地基容许承载力Kpa , N-轻型触探锤击数)。②重型触探仪:适用于各类土,是目前承建单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地基承载力测试方法,该法是采用质量为63.5kg的穿心锤,以76cm的落距,将触探头打入土中,记录打入10cm的锤击数,代用公式为y=35.96x+23.8( y-地基容许承载力Kpa , x-重型触探锤击数)。 3、标准贯入试验:标准贯入试验是动力触探类型之一,其利用质量为63.5 kg 的穿心锤,以76cm的恒定高度上自由落下,将一定规格的触探头打入土中15cm,然后开始记录锤击数目,接着将标准贯入器再打入土中30 cm,用此30 cm的锤击数(N)作为标准贯入试验指标,标准贯入试验是国内广泛应用的一种现场原位测试手段,它不仅可用于砂土的测试,也可用于粘性土的测试。锤击数(N)的结果不仅可用于判断砂土的密实度,粘性土的稠度,地基土的容许承载力,砂土的振动液化,桩基承载力,同时也是地基处理效果的一种重要方法。(多为测试中心及设计单位采用)。

静力触探试验(原理和应用)

静力触探试验 静力触探测试〔static cone penetration test〕简称静探(CPT)。静力触探试验是把一定规格的圆锥形探头借助机械匀速压人土中,并测定探头阻力等的一种测试方法,实际上是一种准静力触探试验。荷兰人在20世纪40年代提出了静力触探技术和机械式静力触探仪。试验是用机械装置把带有双层管的圆锥形探头压人土中,在地面上用压力表分别量测套筒侧壁与周围土层间的摩阻力(f s)和探头锥尖贯入土层时所受的阻力(q c)。电测静力触探试验于1964年首先在我国研制成功。原建工部综合勘察院成功地研制了世界上第一台电测静力触探仪,即我国目前普遍应用的单桥(单用)探头静力触探仪。利用电阻应变测试技术,直接从探头中量测贯入阻力,并定义为比贯入阻力。20世纪60年代后期,荷兰开始研制类似的电测静力触探仪,探头为双桥式的。此项成果发表于1971年。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电测静力触探的发展使静力触探有了新的活力,发展迅猛,应用普遍。其中,最重要的发展是国际上于20世纪80年代初成功研制了可测孔隙水压力的电测式静力触探,简称孔压触探.(CPTU)。它可以同时测量锥头阻力、侧壁摩擦力和孔隙水压力,为了解土的更多的工程性质及提高测试精度提供了极大的可能性和现实性。 目前在我国使用的静力触探仪以电测式为主。 静力触探具有下列明显优点: (1)测试连续、快速,效率高,功能多,兼有勘探与测试的双重作用; (2)采用电测技术后,易于实现测试过程的自动化,测试成果可由计算机自动处理,大大减轻了人的工作强度。 由于以上原因,电测静力触探是目前应用最广的一种土工原位测试技术,本章将重点加以叙述和讨论。 静力触探的主要缺点是对碎石类土和密实砂土难以贯入,也不能直接观测土层。在地质勘探工作中,静力触探常和钻探取样联合运用。 图2-1是静力触探示意和得到的测试曲线。从测试曲线和地层分布的对比可以看出,触探阻力的大小与地层的力学性质有密切的相关关系。 静力触探技术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在于: 对地基土进行力学分层并判别土的类型;确定地基土的参数(强度、模量、状态、应力历史);砂土液化可能性;浅基承载力;单桩竖向承载力等。

强夯检测技术要求

地基强夯处理检测技术要求 .

目录 1.适用范围 (3) 2.检测依据 (3) 3.相关资料 (3) 4.检测技术要求 (3) 5.交付物要求 (5) 6.时间进度 (6) 7.附件 (6)

地基强夯处理技术要求 1.适用范围 本方案适用于神华陕西甲醇下游加工项目、神华集团公司榆神工业区清水煤化学工业园动力供应与高纯洁净气体项目、神华集团公司榆神工业区清水煤化学工业园化工物料储运项目的地基强夯施工的检测。 2.检测依据 《强夯施工文件》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 《强夯地基处理技术规程》CECS279:2010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静力触探技术标准》CECS04:88 《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JGJ87-92 《原状土取样技术标准》JGJ 89-92 3.相关资料 《神华陕西甲醇下游产品加工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技术报告》(初步勘察); 《神华陕西甲醇下游加工项目行政综合区职工公寓、生活服务楼及停车场岩土工程勘察技术报告》(详细勘察); 《神华陕西甲醇下游加工项目给水及高压消防水泵站、组焊厂房岩土工程勘察技术报告》(详细勘察); 《神华集团公司榆神工业区清水煤化学工业园动力供应与高纯洁净气体项目办公楼及厂区试夯检测报告》(第1版); 《神华陕西甲醇下游产品加工项目场地平整图》; 《神华集团公司榆神工业区清水煤化学工业园动力供应与高纯洁净气体项目强夯施工试验总结报告》; 本厂区总平面布置图(D版) 4.检测技术要求

静力触探试验实施细则

一、术语 静力触探:通过静力将标准圆锥形探头匀速压入土中,根据测定触探头的贯入阻力,判定土的物理力学特性的一种原位试验方法。二、试验目的和适用范围 静力触探试验可用于推定软土、一般粘性土、粉土、砂土和含少量碎石及其经过强夯处理、预压处理等地基(土)承载力。 三、试验设备 静力触探试验设备,主要由触探主机(加压动力装置)、反力装置、探头、量测仪、探杆、导线等组成。触探头根据其结构和功能主要分为单桥触探头和双桥触探头两种。 本公司目前所使用的静力触探试验设备型号和性能指标见下表。 四、原理 单桥触探试验原理:当探头压入土中时,由于土层阻力,使探头受到一定压力,土层强度愈高,探头所受到的压力愈大,使得探头传感器上的电桥发生变化。在弹性限度内,探头所受的力与桥压成线性关系,通过放大即可将土层的阻力转换为电信号,然后由仪表测出。双桥触探试验原理与单桥触探试验相似,当触探头压入土中时,土层不但给锥头有反力,还给摩擦筒有个向上的摩擦力,由于摩擦筒上部与侧壁传感器连接,这样即可测得土层对侧壁的摩擦阻力。 五、执行标准

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广东省标准《建筑地基基础检测规范》DBJ15-60-2008。 六、操作步骤 1、触探前,将触探头的电缆线穿入触探杆。应尽量一次穿入所需的全部触探杆。装卸触探头时,不应转动触探头。 2、贯入时采用的量测仪器应与标定触探头时的量测仪器相同。贯入前,应对接上量测仪器的触探头进行试压,检查顶柱、锥头、摩擦筒是否能正常工作。 3、量测仪器所选用的供桥电压的工作电流,应小于电阻应变片的容许值。 4、触探的贯入速率应控制在(1.2±0.3)m/min范围内。在同一孔中宜保持匀速贯入。 5、触探头贯入土中0.5~1.0m,然后提升5~10cm,待量测仪器上无明显零漂时,记录零读数或调整零位,方能开始正式贯入。 6、贯入过程中,在深度12m以内,可按需要每隔2~4m测读或调整零读数。终孔时,必须测读和记录零读数。 7、一般每隔2~4m核对一次记录深度和实际孔深。当有差错时,应在记录上予以注明。 8、贯入过程中,当改变供桥电压时,应注明其深度和供桥电压值。 七、测试数据分析与判定 1、出现零位漂移超过满量程的±1%时,可按线性内插法校正;记录曲线上出现脱节现象时,应将停机前记录与重新开机后贯入10cm 深度的记录连成圆滑曲线;记录深度与实际深度的误差超过±1%时,

JGJ340-2015《建筑地基检测技术规范》

建筑地基检测技术规范 JGJ340-2015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施行日期:2015年12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786号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行业标准《建筑地基检测技术规范》的公告现批准《建筑地基检测技术规范》为行业标准,编号为JGJ340-2015,自2015年12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5.1.5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015年3月30日 前言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0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10]43号)的要求,规范编制组经过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本规范。 本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和符号;3基本规定;4土(岩)地基载荷试验;5复合地基载荷试验;6竖向增强体载荷试验;7标准贯入试验;8圆锥动力触探试验;9静力触探试验;10十字板剪切试验;11水泥土钻芯法试验;12低应变法试验;13扁铲侧胀试验;14多道瞬态面波试验。 本规范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1总则 1.0.1为了在建筑地基检测中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确保质量、保护环境,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建筑地基性状及施工质量的检测和评价。 1.0.3建筑地基检测方法的选择应根据各种检测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考虑地质条件及施工质量可靠性、使用要求等因素因地制宜、综合确定。 1.0.4建筑地基检测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和符号

静力触探应用

静力触探试验在工程勘察中的应用 贾文华1 1 前言 静力触探试验简称CPT,是岩土工程勘察使用最广泛的原位测试方法之一,其基本原理是利用静力将一定规格带有电阻应变片的探头压入土中,在贯入过程中使土层发生剪切破坏,在探头上反映的作用力就是该土层的极限破坏强度,通过特定的仪器将电信号转换成贯入力进行记录,形成一条或数条随深度变化的曲线,由于贯入阻力的大小与土的性状和类别有关,通过相关的经验公式,可以间接得出土层的承载力、模量等地基基础设计参数。 CPT的发展与社会科技发展水平相伴随,在我国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初期试验加压系统为螺旋丝杠机械式,使用电阻应变仪记录贯入力,每10cm人工记录一次;这期间已出现了双桥探头,时间大致是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初。第二阶段重要的标志是记录系统使用了可以自动记录的电子电位差计,能够连续记录土层随深度变化的贯入力曲线,加压系统也改用液压加压,贯入能力大为改进。在研究领域,能同时测量孔隙水压力的三桥探头开始出现。可以说,上世纪八十年代~九十年代是静力触探试验大发展的时期,各个地区和系统在普及应用的基础上,推出了大量的经验公式;同期的研究资料很多,并列入当时国家和地方的规范规程。第三阶段大致从九十年代初开始,最显著的进步是使用数字化仪器采集存储数据,并与一些勘察软件兼容对接,实现在微机上进行绘图、统计及分层等内业资料处理工作,工作效率和精度都有很大的提高。 近三十年来,我院的CTP应用紧随这项技术发展步伐,在同行业中处于先进水平,特别是从九十年代中期开始,在本地区率先使用第三代仪器,具有显著的技术优势。相信随着广大技术人员应用水平的提高,这种原位测试方法在我院勘察主业中会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2 CPT的特点及应用 现行《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第三章3.0.3条第二款规定:地基评价宜采用钻探取样、室内土工试验、触探,并结合其它原位测试方法进行。并明确指出,不论地基基础设计等级如何,触探都是一种不可缺少的勘察手段。但在实际工作中,并非采用了任何一种触探就能满足规范的要求,应考虑几种不同触探方法适用条件。一般情况下,重型、超重型动力触探(DPT)适用于碎石土,标准贯入试验(SPT)在砂土地层中使用最为有 )对浅层的新近沉积土及素填土适用。而CPT的适用范围较之上述手效,轻型动力触探(N 10 段更为广泛,可以用于除碎石土以外的各类地层,在一般粘性土、粉土、软土、新近沉积土、素填土和各类砂土地层中均可以使用,除此之外,CPT还具备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 1. 中国兵器工业北方勘察设计研究院

静力触探

静力触探试验 静力触探试验是用静力将探头以一定的速率压入土中,利用探头内的力传感器,通过电子量测仪器将探头受到的贯入阻力记录下来。由于贯入阻力的大小与土层的性质有关,因此通过贯入阻力的变化情况,可以达到了解土层的工程性质的目的。 静力触探试验可根据工程需要采用单桥探头、双桥探头或带孔隙水压力量测的单、双桥探头,可测定比贯入阻力(ps)、锥尖阻力(qc)侧壁阻力(fs)和贯入时的孔隙水压力(u)。静力触探试验适用于软土、一般粘性土、粉土、砂土和含少量碎石的土。 一、静力触探的试验设备 静力触探设备试验由加压装置、反力装置、探头及量测记录仪器等四部分组成:(一)加压装置 加压装置的作用是将探头压入土层中,按加压方式可分为下列几种。 1.手摇式轻型静力触探。利用摇柄、链条、齿轮等用人力将探头压入土中。用于较大设备难以进入的狭小场地的浅层地基土的现场测试。 2.齿轮机械式静力触探。主要组成部件有变速马达(功率2.8~3kW)、伞形齿轮、丝杆、稻香滑块、支架、底板、导向轮等。其结构简单,加工方便,既可单独落地组装,也可装在汽车上,但贯入力小,贯入深度有限。 3.全液压传动静力触探。分单缸和双缸两种。主要组成部件有:油缸和固定油缸底座、油泵、分压阀、高压油管、压杆器和导向轮等。目前在国内使用液压静力触探仪比较普遍,一般最大贯入力可达200kN。 (二)反力装置 静力触探的反力用三种形式解决: 1.利用地锚作反力。当地表有一层较硬的粘性土覆盖层时,可以是使用2~4个或更多的地锚作反力,视所需反力大小而定。锚的长度一般1.5m左右,叶片的直径可分成多种,如25、30、35、40cm,以适应各种情况。 2.用重物作反力。如地表土为砂砾、碎石土等,地锚难以下入,此时只有采用压

基于CPT(静力触探技术)概率的土壤性质和分类

外文翻译 译文: 基于CPT(静力触探技术)土壤性质和概率的分类 K. Onder Cetin, M.ASCE ; 和Cem Ozan 摘要 由于在常规静力触探测试的土壤取样不足,有必要基于锥尖与侧壁摩擦值以及孔隙水渗透压力诱发期间和之后对土壤特点分类。目前可用的半经验方法表现出在评估土壤类型不确定。本文的静力触探为基础的土壤特征和分类方法是在试图提出一个新的可能,解决固有的不确定性问题的范围。为了标准化校正的锥尖阻力(q t,1,net ),归摩擦率(FR),细沙含量(FC),液限(LL),塑性指数(PI)和土壤类型组成的数据库与土壤分类系统的统一得到遵守这个目的。土壤分类实验室是测试钻孔取扰动样大部分2米内CPT洞的标准贯入试验。由此产生的数据库通过评估贝叶斯更新概率方法,允许充分和一致的表现不确定性,包括(1)模型的缺陷表示方法;(2)统计的不确定性;(3)固有的变异性。结论表明, 不同的FC,LL,PI和A线边界曲线随着一个新的CPT基础,在(q t,1,net )和(F R )领域提 出了一种简化的土分类方案。概率方法所建立的模型的可靠性通过一组数值实例进行了证明。 DOI: 10.1061/ASCE1090-024********:184 CE数据库主题词:静力触探试验;可塑性;液限;土壤分类;概率。 简介 基于地质及岩土工程资料汇编的目的,CPT圆锥贯入试验被广泛用于研究地下土壤特性。与D6066-98标准一致(美国ASTM2000),传统的CPT,将一个10平方厘米面积的钢锥以20毫米/秒液压推入土壤,并记录端阻力和侧壁摩阻力。由于它的鲁棒性和可重复性,其主要劣势是缺乏土壤取样,尽管最近出现了一些对传统CPT的改进试图消除这一缺点。这些有衡量次生孔隙压力(Janbu和Senneset1974年,Schmertmann1974年);剪切波速(Campanella等人1986,罗伯逊等1986年);在多个地点的渗透率(即 piezo-cone penetration test, CPTU or seismic cone penetration test, SCPT);数字成像周围的土壤介质[即 vision CPT(Raschke 和 Hryciw 1997)],以及多套筒(DeJong 和 Frost 2002)圆锥贯入,以提供其他的有用信息。然而,土壤分类仍广泛基于使用端阻力和摩擦或孔隙压力比来确定土壤分类的相关性。关于套筒摩擦或孔隙压力测量(或两者)土壤分类的优越性仍在争论中,这些辩论的一些论点提出:(1)制作不同的摩擦锥体套测量不同的设计,来确定侧壁摩擦测量可靠性和探针与孔隙压力测量的准确定;(2)评估土壤类型和土壤状况对膨胀或收缩孔压力测量影响的有关的问题;(3)解释孔隙压力测量中的不饱和或部分饱和土层;(4)锥体初始饱和度。 存在一个基于CPT数据评估土壤类型(或行为)的解决方案。(Baligh等 1980年,Douglas 和 Olsen 1981; Jones 和 Rust 1982; Senneset和Janbu1985; Olsen 和Malone 1988;Olsen 和 Koester 1995; Robertson 和 Campanella 1988;Robertson 1990年Olsen 和Mitchell 1995年;Robertson和 Wrid 1997年,Zhang 和 Tumay 1999)等图1和2所示。其中,罗伯逊最广泛使用的方法(1990年),Robertson 和 Wride进一步发展了(1997年),以使图表更适合电子表格分析,Olsen和Mitchell(1995),基于标准化锥尖阻力Q或q cle 摩擦比(F)或摩擦比域在CPT数据的相对位置,土壤分类为砂,粉土,粘土等。虽然在实践中广泛使用,这些工作主要受到以下缺点:(1)中没有明确指数的形式定义作为连接的土分类区土壤指标实际参数,如,对“淤泥的混合物-粘土淤泥粉质粘土”索引定义对个别解决有关岩土工程的淤泥或粘土具体问题太含糊;(2)土壤分类的

岩土工程勘察原位测试标准贯入试验、静力触探试验、动力触探试验操作规程及试验要点汇编

学习-----好资料
岩土工程勘察原位测试标准贯入试验、静力触探试验、动力 触探试验
现场操作规程
一、标准贯入试验 1. 先用钻具钻至试验土层标高以上 0.15m 处,清除残土。清孔时应避免试
验土层受到扰动。当在地下水位以下的土层进行试验时,应使孔内水位高于地下 水位,以免出现涌砂和坍孔。必要时应下套管或用泥浆护臂。
2. 贯入应拧紧钻杆接头,将贯入器放入孔内,避免冲击孔底,注意保持贯 入器、钻杆、导向杆联接后的垂直度。孔口宜加导向器,以保证穿心锤中心施力。
注:贯入器放入孔内,测定其深度,要求残土厚度不大于 0.1m。 3. 采用自动落锤法,将贯入器以每分钟 15~30 击打入土中 0.15m 后,开始记 录每打入 0.10m 的锤击数,累计 0.30m 的锤击数为标准贯入击数 N,并记录贯入 深度与试验情况。若遇密实土层,贯入 0.3 吗锤击数超过 50 击时,不应强行打 入,记录 50 击的贯入深度。 4. 旋转钻杆,然后提出贯入器,取贯入器中的土样进行鉴别、描述、记录, 并量测其长度。将需要保存的土样仔细包装、编号,以备试验之用。 5. 重复以上步骤,进行下一深度的贯入试验,直到所需深度。 二、静力触探试验 1. 平整实验场地,设置反力装置。将触探主机对准孔位,调平机座(用分度 值为 1mm 的水准尺校准),并紧固在反力装置上。 2. 将已穿入探杆内的传感器引线按要求接到量测仪器上,打开电源开关,预 热并调试到正常工作状态。 3. 贯入前应试压探头,检查顶柱、锥头、摩擦筒等部件工作是否正常。当测 孔隙压力时,应使孔压传感器透水面饱和。正常后将连接探头的探杆插入导向器
更多精品文档

静力触探试验要点

第二节静力触探试验 二、静力触探现场试验要点 (一)试验前的准备工作 试验前的准备工作有: 1.设置反力装置(或利用车装重量)。 2.安装好加压和量测设备,并用水准尺将底板调平。 3.检查电源电压是否符合要求。 4.检查仪表是否正常。 5.检查探头外套筒及锥头的活动情况,并接通仪器,利用电阻挡调节度盘指针,如调节比较灵活,说明探头正常。 (二)现场试验 现场试验步骤如下: 1.将仪表与探头接通电源,打开仪表和稳压电源开关,使仪器预热15min。 2.根据土层软硬情况,确定工作电压,将仪器调零,并记录孔号、探头号、标定系数、工作电压及日期。 3.先压入0.5m,稍停后提升10cm,使探头与地温相适应,记录仪器初读数εo。试验中每贯入10mm测记读数ε1一次。以后每贯入3~5m,要提升5~10cm,以检查仪器初读数εo。 4.探头应匀速垂直压入土中,贯入速度控制在1.2m/min。: 5.接卸钻杆时,切勿使入土钻杆转动,以防止接头处电缆被扭断,同时应严防电缆受拉,以免拉断或破坏密封装置。 6.防止探头在阳光下暴晒,每结束一孔,应及时将探头锥头部分卸下,将泥沙檫洗干净,以保持顶柱及外套筒能自由活动。 (三)静力触探试验的技术要求 静力触探试验的技术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1.探头圆锥锥底截面积应采用10cm2或15cm2,单桥探头侧壁高度应分别采用57mm或70mm,双桥探头侧壁面积应采用150~300cm2,锥尖锥角应为60°。 2.探头测力传感器应连同仪器、电缆进行定期标定,室内探头标定测力传感器的非线性误差、重复性误差、滞后误差、温度漂移、归零误差均应小于1%FS,现场试验归零误差应小于3%,绝缘电阻不小于500M?。 3.深度记录的误差不应大于触探深度的±1%。 4.当贯入深度超过30m或穿过厚层软土后再贯入硬土层时,应采取措施防止孔斜或断杆,也可配置测斜探头,量测触探孔的偏斜角,校正土层界线的深度。 5.孔压探头在贯入前,应在室内保证探头应变腔为已排除气泡的液体所饱和,并在现场采取措施保持探头的饱和状态,直至探头进入地下水位以下的土层为止。在孔压静探试验过程中不得上提探头。 6.当在预定深度进行孔压消散试验时,应量测停止贯入后不同时间的孔压值,其计时间隔由密而疏合理控制;试验过程中不得松动探杆。 三、试验成果整理 (一)单孔资料的整理 1.初读数的处理 初读数是指探头在不受土层阻力的条件下,传感器的初始应变的读数。影响初读数的因素很多,最主要的是温度。因为现场工作过程的地温与气温同探头标定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