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杜威和实用主义思想

杜威和实用主义思想

杜威和实用主义思想
杜威和实用主义思想

杜威和《民主主义与教育》

【摘要】:美国教育家杜威于1916年发表了建立在实用主义哲学基础之上的《民主主义与教育》,该书典型地代表了其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分析和陈述了民主社会与教育的辨证关系,表达了通过教育来塑造民主社会的合格公民。

【关键词】:民主教育本质教育目的

约翰·杜威是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实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之一,功能心理学的先驱,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代表。从《我的教育信条》(1897)、《学校和社会》(1899)、《儿童与课程》(1902)、、《明日之学校》(1915)直到撰成《民主主义与教育》(1916)杜威的确是一步步完善起来的,而后来发表的《经验和教育》和《人的问题》,也是对《民主主义与教育》的补充和说明,因此《民主主义与教育》是对杜威教育思想最完美的体现。此书是继柏拉图的《理想国》和卢梭的《爱弥儿》之后的又一部跨时代意义的教育学巨著。书中涉及的方面极为广泛,但对每项问题都从社会、历史和哲学的角度层层剖析和深入论证。在此就谈一下我对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和民主主义与教育》这本书的理解。

一民主社会和民主教育

什么是民主社会?对杜威而言,民主社会就是他的“理想国”但是“必须再一次指出,对我们现有任何社会生活方式需要有一个标准来测量它的价值。在寻找这个测量标准时,我们必须避免两个极端。我们不能从我们脑子里提出一个什么东西把它看作理想社会。为了保证我们的理想是一个可以实行的理想,我们必须把我们的概念建立在实际存在的社会基础上。”民主社会有两个要素:第一个要素,不仅表明有着数量更大和种类更多的共同利益,而且更加依赖对作为社会控制的因素的共同利益的认识。第二个要素,不仅表示各社会群体之间更加自由的相互影响(这些社会群体由于要保持隔离状态,曾经是各自孤立的),而且改变社会习惯,通过应付由于多方面的交往所产生的新的情况,社会习惯得以不断地重新调整。这两个特征恰恰就是民主社会的特征。简而言之,民主主义社会就是一种理想群体的存在和发展的方式。而民主教育的核心则在于通过教育来塑造民主社会的合格公民。民主教育是儿童富有创造性而又敢于实践,民主教育就是一种生活方式。

二教育的无目的性

“教育本身并无目的。只是人,即家长和教师等才有目的;教育这个抽象概念并无目的。”正如我们正视恐惧,我们害怕的并不是恐惧本身,而是伴随恐惧而来的种种意象。教育本身没有目的,目的是只有人才会有的,伴随着期盼等等各种附加在教育身上的情感,我们便主观的给其加上了目的。真正的目的乃是儿童所能预见的奋斗目标,它能使他们尽心竭智地观察形势,耐心细致地寻求成功,专心致志地钻研学习。这样,儿童一步步向前迈进,便一步步获得进步,做到“教育随时都是自己的报酬”。这种目的使儿童成为教育过程的全心全意的参加者,而不是漠不关心的旁观者,更不是迫于威力而敷衍搪塞者。当然,这种令人诚心以赴的目的,是受教育的儿童的实际生活中切实感觉到的,并对儿童的行动起着摄引和指导作用的。否则硬要天真活泼的儿童依附或屈从各种遥远的渺

茫的外加目的,儿童既不理解它,又不欢喜它,就无异把他们捆绑在对他们毫无实际意义的链条上去折磨他们。教育的目的就是获得更多更好的教育,教育的目的在教育过程之中,而教育本身并无任何目的。当然,每一种理念都有其自身的局限性,而杜威的成功之处则在于他巧妙的将其"改造社会"的教育目的与"教育除自身以外没有其他目的"的教育目的融合在一起了。他所提出的教育无目的性的确给我们许多启示。

三教育的本质

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组或改造。杜威在以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解释教育时,首先重视儿童这一环节。他认为初生儿童就秉赋爱好活动的性能,并能够依凭活动结果带来的苦乐而调整其活动和控制其活动,借以适应环境的需要。儿童天赋的这种潜在动力是强烈的,教育必须尊重和利用它。他说,儿童是教育的出发点,社会是教育的归宿点,正像两点之间形成一条直线一般,在教育出发点的儿童和教育归宿点的社会之间,形成了教育历程。杜威指责当时学校把教育历程错误地理解为教师告诉和学生被告诉的事体,不激发儿童自动求知的本性,却驱使儿童被迫地诵习代表事物的符号,即书本,硬以外铄力量取代儿童潜在的动力。这种不调动儿童内在动力而填鸭般地灌输知识,无异于强迫没有眼目的盲人去观看万物,无异于将不思饮水的马匹牵到河边强迫它饮水。这种忽视天性和压迫天性的教育显然是愚蠢的。当然,在我们中国这种填鸭式的教育却是处处可见的,甚至可以说是一种主流。这也就不难理解那些别我们玩的多,学的少的孩子们却没少拿诺贝尔奖这一事实。教育的本质在生活里,而不在教材里;在生长过程中,不在书本里;在活动中,而不在课堂里。

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改造了美国旧教育和建立了美国新教育。杜威教育思想不仅在美国享有权威,而且享有国际权威。20世纪初期,杜威的教育学说通过凯兴斯泰纳(G. Kerschensteiner)而传之德国,通过克拉巴柔(E. Claparoe)①而传之瑞士,通过拜梯尔(G. Bertier)②而传之法国,通过芬德来(J. Findlay)③而传之英国,以后现陆续地传之众多国家。以英国为例,英国里丁大学教授伯纳德(H. C. Barnard)在《英国教育史》中说:“杜威虽是美国的教授,但对于英国曾产生巨大的影响。”他的影响是巨大的,国际性的,改革性的。在今后的许多年里,他的教育思想也是进步的。当然,任何一种思想都会存在其特定的环境和两面性,我们也不能照搬照抄,要辩证的去学习吸取他的思想和理论。

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理论是什么背景下产生的

*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理论是什么背景下产生的?试评杜威教育思想中其主要观点。 (1)杜威关于经验的论述,在教育哲学史上是一块重要的里程碑。西方教育哲学源于古希腊,一开始便存在着理性与经验的争论。德谟克里特是一位唯物主义者,他的著作没有被保存下来,人们只能从其著作的残篇和其他人著作中的转引来窥见其一二。德谟克里特看重感觉经验,他认为真理与显示于感官的东西毫无区别,凡是对每一个人都显现、并且每一个人都觉得存在的东西,就是真的。唯心主义者则看重理性,苏格拉底认为“万物皆备于我”,教育的使命是“认识自己”,而不须凭靠经验。柏拉图承认有理性,它存在于理念世界之中;承认有经验,它存在于现象世界之中。理性是纯全的,经验则是虚幻的。教育的宗旨是使人摆脱现象世界中假、恶、丑的经验,借回忆使人复归于理念世界的理性。亚里士多德倡导自由教育,认为崇尚理性是自由人的价值所在,而经验则是人们谋求理性的障碍。早期中世纪,基督教神学霸居一统,在经院哲学内部,理性论与经验论的争论也以理性论占居上风而告终。文艺复兴时代,经验论又复抬头。夸美纽斯处于中世与近代之交,在他的教育哲学中已明显出现经验论的倾向。培根则响亮地提出“知识就是力量,力量就是知识”的口号。培根之后,洛克提出“白板说”,批判先天观念,提倡感觉论。洛克的教育哲学中埋伏着唯心主义的内部经验论,而与唯物主义的外部经验论并存于统一的哲学体系之中。洛克的后继者各取所需;18世纪法国唯

物主义者狄德罗继承了洛克的唯物主义感觉论;而英国的主观唯心主义者贝克莱却利用洛克的唯心主义。 (2)杜威的基本倾向是用“经验”这个概念包揽一切,主体和客体、人和环境、精神和物质、知和行等,统统被收入经验的范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浑然一体,名为“经验”。主要的教育观点是:主张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习,提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在做中学。提倡儿童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与赫尔巴特的思想针锋相对。带有狭隘的色彩经验主义。 杜威对经验的理解比起旧的机械的唯物主义者来要高明一些,因为杜威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马克思说:“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观方面去理解。所以,结果竟是这样,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却发展了能动的方面……”杜威强调人不是消极适应环境,而是能动地改变环境,从而取得经验和经验的不断改造,这是其比机械唯物主义高明之处。列宁说:“聪明的唯心主义比起愚蠢的唯物主义来更接近于聪明的唯物主义”。此话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杜威教育思想

(一)论教育本质 从实用主义经验论和机能心理学出发,杜威批判了传统的学校教育,并就教育本质提出了他的基本观点,"教育即生活"和"学校即社会"。 1、"教育即生活" 杜威认为,教育就是儿童现在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他说:"生活就是发展,而不断发展,不断生长,就是生活。"因此,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教育就是要给儿童提供保证生长或充分生活的条件。 由于生活就是生长,儿童的发展就是原始的本能生长的过程,因此,杜威又强调说:"生长是生活的特征,所以教育就是生长。"在他看来,教育不是把外面的东西强迫儿童去吸收,而是要使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得以生长。 由此,杜威认为,教育过程在它的自身以外无目的,教育的目的就在教育的过程之中。其实,他反对的是把从外面强加的目的作为儿童生长的证式目标。 2、"学校即社会" 杜威认为,既然教育是一种社会生活过程,那么学校就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他强调说,学校应该"成为一个小型的社会,一个雏形的社会。"在学校里,应该把现实的社会生活简化到一个雏形的状态,应该呈现儿重现在的社会生活。就"学校即社会"的具体要求来说,杜威提出,一是学校本身必须是一种社会生活,具有社会生活的全部含义;二是校内学习应该与校外学习连接起来,两者之间应有自由的相互影响。 但是,"学校即社会"并不意味着社会生活在学校里的简单重现。杜威又认为,学校作为一种特殊的环境,应该具有3个比较重要的功能,那就是:"简单和整理所要发展的倾向的各种因素;把现存的社会风俗纯化和理想化;创造一个比青少年任其自然时可能接触的更广阔、更美好的平衡的环境。" (二)教学论 在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体系中,教学论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 1、"从做中学" 在批判传统学校教育的基础上,杜威提出了"从做中学"这个基本原则。由于人们最初的知识和最牢固地保持的知识, 是关于怎样做(howtodo)的知识。因此,教学过程应该就是"做"的过程。在他看来,如果儿童没有"做"的机会,那 必然会阻碍儿童的自然发展。儿童生来就有一种要做事和要工作的愿望,对活动具有强烈的兴趣,对此要给予特别的重视。

杜威的教育思想

杜威的教育思想 一、杜威关于教育本质的见解 什么是教育的本质呢?杜威把它概括为三句话:“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继续不断的改造”。 1、“教育即生长” 杜威认为,儿童心理活动的基本内容就是以本能活动为核心的心理机能的不断发展和生长的过程,教育就是起促进本能生长的作用。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中,他指出:“因为生长是生活的特征,所以教育就是生长,在它自身以外,没有别的目的。学校教育的价值,它的标准,就看它创造继续生长的愿望到什么程度,看它为实现这种愿望提供方法到什么程度。”他把教育本质生物化了。 2、“教育即生活” 为什么说教育即是生活呢?杜威作了这样的解释:儿童本能的生长总是在生活过程中展开的。“生活即是发展;发展,生长,即是生活”。“没有教育即不能生活,所以我们说:教育即是生活”。他宣称,他的关于教育本质的观点与斯宾塞关于教育是为未来的生活做准备的观点是完全不同的。在杜威看来,一切事物的存在都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人不能脱离环境,学校也不能脱离眼前的生活。因此,教育即是生活本身,而不是为未来的生活做准备。学校应该利用现有的生活情境作为其主要内容,而不是依靠文理教科书。“教育即生活”并没有真正反映教育的本质,但在传统教育严重脱离实际社会生活的情况下,它

有利于使教育与生活结合起来。杜威在“教育即生活”观点的基础上提出要使“每个学校都成为一个雏形的社会生活……” 3、“教育就是经验的改造或改组” 杜威在《经验与教育》一文中指出:“全部教育都离不开经验。教育是在经验中,由于经验,为着经验的一种发展过程。”他断定,一切学习都来自个体的直接经验,“没有经验”,“就没有学习”。因此,学习,受教育过程实际是使儿童不断取得个人的直接经验,即使经验不断改造或改组的过程。经验经过改造与改组,“既能增加经验的意义,又能提高后来经验进程的能力”。杜威重视儿童的直接经验,是有合理因素的;但他把儿童获取主观经验的过程看作是教育和教学的全过程则是错误的。教育的基本的、主要的任务应该是学习,接受间接经验。二、杜威关于教育目的的见解 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和《我的教育信条》中都论述了教育目的的问题。他说,教育除了过程之外并无另外的目的,过程本身就是目的。“教育应该被认为是经验的继续改造,教育的过程和目的是完全相同的东西”,教育过程外无教育目的,根据这种观点,杜威批判了教育的“外在”目的的理论。他认为,如果“遵守”外加的教育目的,青年人的个性就会被忽视,从而会违反儿童本身内在的需要,违反了本能。因此,他认为,教育除了它自身的过程之外,不应有什么外加的教育目的。在他看来,“学校教育的目的在于通过组织保证继续生长的各种力量,以保证教育得以继续进行”。教育过程就是目的。在这个前提下,杜威认为有两种教育目的的存在是可能的。一种是教师或家长提出来的。

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一、杜威实用主义教育理论基础 1.实用主义哲学 杜威是美国继皮尔士、詹姆斯之后的第三位实用主义大师,是美国实用主义哲学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有用即真理”是杜威实用主义哲学的经典表述。以往哲学是由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三部分组成,分别回答是什么,为什么,有什么用三个问题。杜威认为“是什么”的问题,应由科学,而不是由哲学来解决。“为什么”和“有什么用”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人们往往是从自己的立场出发认识事物,认识事物的目的是为我所用。因而,实用主义哲学否定规律的客观性,只相信人的经验。人的经验就是真理的尺度。有用的就是真理,没有用的便是谬误。以事物的多样性而抹杀事物的共同性,以事物的多变性而抹杀事物的永恒性,以事物的价值形态取代事物的实体形态。实用主义哲学实质上是一种建立在唯心主义世界观和认识论基础之上的价值哲学。杜威认为哲学的意义在于解决实际的生活问题。而当时人们所面临的最大问题便是教育问题。因而,他把哲学和教育等同起来,既然其哲学是价值哲学,那么他的教育哲学也就是教育价值哲学了。其教育哲学是为解决教育问题提供理论的。2. 社会个人主义的社会观杜威从“人性论”观点出发。并接受了实证主义者的“庸

俗进化论”的社会学思想,把人类社会形成的基本原因看作是带有人类原始本性的个人的结合。社会既然是人性的组合,因此教育在改进社会中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要使社会进步,只需要采取发展人性、激发智慧的教育方法,而无需进行阶级斗争。杜文这种把教育看成是社会发展的基本途径而反对阶级斗争、社会革命的观点是改良主义。即通过对个人的教育达到社会改良的要求。3 生物化的本能论心理学杜威认为,心理活动的实质就在于有机体处于一种本能的需要,而采取一定的行动来适应环境,从而满足自己的需要。(他指出人有四种基本的本能:制造本能、交际本能、表现和探索的本能。由这四种本能的需要产生了人的四种兴趣,即制作、语言、社交和艺术表现与探索发现的兴趣。这些本能与兴趣提供学习活动的心理基础和动力。可见,杜威所强调的“做”基本上是指基于生物本能需求的一种“活动”,与唯物主义所理解的社会实践活动是有本质区别的。)这种心理学也叫“机能主义心理学”。(机能心理学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现于美国的心理学派,它代表了当时美国心理学的主流。这个学派受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和詹姆斯实用主义思想的推动,主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具有适应性的心理活动,强调意识活动在人类的需要与环境之间起重要的中介作用。)杜威认为心理的研究对象在于研究意识的机能或功用,而反对仅仅研究意识的内容。用杜威的话来说就是心理学家应关心的是整

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及其对当下中国教育的启示

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及其对当下中国教育的启示 约翰?杜威(John Dewey,1859--1952)是美国现代著名哲学家、社会学家、教育家,对现代教育思想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批判吸收他人的思想,并通过自己丰富的教育实践,创立了一套崭新的教育理论,这是教育思想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理论变革,知道今天仍具有很大的实际意义。 一、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 杜威是美国继皮尔士、詹姆斯之后的第三位实用主义大师,是美国实用主义哲学的代表人物。“有用即真理”是杜威实用主义哲学的经典表述。以往哲学由本体论,认识论和价值论三个部分组成,分别回答“是什么”,“为什么”,“有何用”三个问题。杜威认为“是什么”属于科学的范畴,“为什么”和“有何用”应该结合起来。认识事物的目的是为我所用,因此,实用主义否定客观的规律性,只相信人的经验。有用的便是真理,没用的便是谬误。强调事物的多面性而非共同性,强调事物的多变性而非永恒性,强调事物的价值形态而非实体形态,杜威认为哲学的意义在于解决实际的生活问题。而当时人民所面临的最大问题便是教育问题,因此,他把哲学和教育等同起来,既然哲学是价值哲学,那么哲学也就是教育价值哲学了,其教育哲学便是为解决教育问题提供理论依据的。

二、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 “教育即生活”、“儿童中心”、“从做中学”是贯穿杜威教育思想的主旋律。 (一)主张“教育即生活”,批判传统教育的“课堂中心” 杜威认为在不断变化的社会中,教育是不断地改造经验、重新组织经验的过程。根据这一思想,他主张“教育即生活,不是生活的预备”,并由此提出“学校即社会”,要把现实社会生活的一些东西组织到教育过程中去,使学校成为一个“雏形的社会”。杜威提出这样的教育概念,是针对“传统教育”的。他认为“传统教育”远离生活,不适应美国现实的需要。他指出“传统教育”有三个弊病:第一,“传统教育”传授过时的死知识,这种知识以固定的教材的形式提供给学生,教师照本宣科,学生死记硬背;第二,“传统教育”按照“过去传下来的道德规范”去训练学生;第三,“传统教育”的教师“是传授知识和技能以及实施行为准则的代理人”。杜威对传统教育的批评,在许多方面是切中时弊而富有积极意义的。他强调教育与实际的社会生活协调一致,注意实际有用的科学知识,学校教育要对社会生活起积极作用。这在当时都是比较新颖的观点。但是,他把教育等同于生活,把学校等同于社会,则否定了学校教育的特殊职能。因为教育只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社会生活中固然有教育活动,但有些生活就不一定是教育。 (二)主张“儿童中心”,反对传统教育的“教师中心”

实用主义论文:浅析詹姆斯实用主义哲学

实用主义论文:浅析詹姆斯实用主义哲学 【中文摘要】詹姆斯是美国实用主义哲学之父。他的哲学主要是承袭休谟、康德以及当代实证主义思潮的经验主义路线,同时他还强烈受到柏格森的反理性主义、雷诺维叶的唯意志主义的影响。他把皮尔士等人所提出的实用主义哲学加以发挥,使之成为比较系统的哲学理论,詹姆斯的哲学不仅在内容上,同时在方法上也都体现出了实用主义精神气质。本文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简述詹姆斯实用主义的历史根源和理论特征、实用主义的历史演化和流传以及詹姆斯的思想来源。实用主义的产生和流传的历史根源与这一时期其他现代资产阶级哲学流派基本上是一致的。皮尔士是实用主义的创始人,詹姆斯是哲学运动的开创者,杜威是美国实用主义神圣家族的家长。第二章,表述詹姆斯实用主义对传统哲学的批判。传统哲学把世界划分为心灵和物质,获得对实在的认识是他的,心灵与物质的贯通问题传统哲学不能解答。詹姆斯反对传统哲学,打破了主客两分的传统哲学思维。同时,詹姆斯反对理性主义,认为经验包含了感觉,不是感觉产生经验。“原始的”、“纯粹的”经验只可意会,因此,只有在一种非理性的状态下才能领会到。詹姆斯认为世界本身就是一个非理性的世界。如果想要认识这个世界,就不能借助人的理性认识能力以及理性的认识方法... 【英文摘要】James was the father of American pragmatism philosophy. His philosophy is mainly empiricism route of

carries Hume, Kant, and contemporary positivism thoughts, meanwhile strongly against by Bergson’rationalism and Renault’s only will socialist. He expressed the Pragmatism philosophy put forward by Peel such person, make it become the systematic philosophical theory. James’s philosophy reflected the pragmatist’s spirit temperament not only in the content, but also in the way.This paper was divided into fo... 【关键词】实用主义经验主义真理观理性主义 【英文关键词】Pragmatism empiricism truth view rationalism 【目录】浅析詹姆斯实用主义哲学摘要 4-6Abstract6-7引言9-10第1章詹姆斯实 用主义的历史背景及思想来源10-14 1.1 实用主义的历史根 源和理论特征10 1.2 实用主义的演化和流传 10-12 1.3 詹姆斯思想来源12-14第2章詹姆斯实用主义对传统哲学的批判14-19 2.1 反对传统二元论 14-16 2.2 反对理性主义16-19第3章詹姆斯实用主义哲学的基本内容19-25 3.1 彻底的经验主义 19-21 3.2 作为一种方法论的实用主义21-23 3.3 有 用就是真理23-25第4章詹姆斯的自然主义科学观及对科学哲学的影响25-28 4.1 詹姆斯的自然主义科学观 25 4.2 詹姆斯的实用主义哲学对科学哲学的影响 25-28结论28-29参考文献29-31致谢31

杜威教育思想及其对当下教育的启示

杜威教育思想及其对当下中国教育的启示 美国哲学家和教育家约翰.杜威是教育思想史上的大家,他对现代教育思想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批判吸收他人思想,并通过自己丰富的教育实践,创立了一套崭新的教育理论,这是教育思想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理论变革,直到今天,还有很大的影响和借鉴意义。 一、杜威教育思想 “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这三个命题构成贯穿杜威整个教育思想的主旋律。 (一)教育与生活经验紧密相结合 1.“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未来生活的准备。”这是一种经过“改造了”的“新生活”,“教育即生活”有两个反面的含义:一是要求学校与社会相结合,二是要求学校与儿童的生活相结合。 2.“学校即社会”这个命题并没有将学校与社会想混同。杜威所要求的学校生活是一种经过选择的、净化了的、理想的社会生活。使学校具有简化社会生活、纯化社会生活、平衡社会社会生活的功能,使每个人都有机会不收社会团体的限制,接触更为广阔的环境。强调学生在做中学。 (二)“教育即生长”杜威提出生长论,要求使儿童得到充分的发展,要求建立新兴的师生关系,要求尊重儿童,要求教师参与学校的管理。表达了一种新的教育观和发展观。教育与生长的目的在于过程自身,生长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没有终极目标,是机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儿童个体的充分生长不仅仅是达到社会目的的一个手段和工具,它本身就是民主主义的要求。生长论要求尊重儿童,使一切教育和教学合乎儿童心理发展水平的兴趣和需要的要求。

(三)“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杜威认为“一切真正的教育从经验中产生”,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切经验都真正地具有或相同起着教育作用。经验起作用强调经验过程中人的主动性,要求教育过程中应尊重儿童的身心发展条件与水平,提高儿童参与教育过程的主动性。 (四)民主与教育教育是为了民主的,同时教育也应是民主的。民主主义不仅为教育提供了一个奋斗目标,而且还对教育提出了民主的要求,杜威认为民主主义本身便是一个教育的原则,一个教育方针和政策。杜威认为教师应是儿童生活成长和经验的启发者和诱导者。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学生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而且也是知识的探究者和创造者。而不是学生的压迫者。 二、杜威教育思想的一些片面性 1.教育即生活 杜威认为,教育不仅是一般的生活,而且是儿童当前的生活。这里所说的“生活”,是指儿童的生长要素,即游戏、讲故事、观察、手工。除了这些生长要素之外,还有许多日常生活之外的东西,他却避而不谈.”,可见我们的教育不能只重当下,不看未来。活在当下固然有其合理性,然而不能将其极端化、片面化。教育应当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2.教育即社会 杜威认为学校是社会的雏形,儿童在学校不是准备进入社会参加社会生活,而是在学校过的生活就应该是儿童当前的社会生活。这种认识抹杀了社会与学校的区别。。如果学校教育也像社会教育一般零散,重经验,那么培养出来的学生就缺乏系统的理论功底,而且会有急 功近利的心态。学校固然不可变成与社会完全脱钩的“象牙塔”,但是学校亦不可

论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影响

论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影响 马莉 (宁夏大学宁夏银川 750021) 摘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兴起于美国的一种教育思想,其代表人物杜威所提出的“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做中学”等观点曾在世界范围得到普遍认同,对中国的教育发展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本文以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理论渊源为基点,透析杜威教育思想的真正内涵,揭示其对中国当前教育改革的影响。 关键词:实用主义;教育理论;教育实践;现实意义 美国教育家杜威是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创始人,是当代世界教育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在现代西方教育史上占有着重要的地位。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是一种极其重要的教育思想,曾对美国以及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学校教育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20 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杜威来中国访问并讲学,随后他的学生胡适、陶行知、蒋梦麟等人大力宣传,因此,杜威的教育思想在中国也得到了传播。当今我国正在进行着新一轮课程改革,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对于今天的新课程改革仍然具有重要的启迪、学习和借鉴作用。 一、杜威实用主义教育观的理论基础 (一)杜威实用主义教育观的哲学基础是实用主义 实用主义哲学是实用主义产生的理论根源。该理论的首倡者皮尔斯(1878)认为,“任何一个观念的最本质的意义即在于它能引起人的有效的行动,我们思考时,只须考虑它含有什么样可能的实际效果”。在他看来,不产生效用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存在就是有用”。这种观点虽然是主观唯心的,但对于当时正处于资产阶级开拓创业、发展工业的美国来说,具有积极的推进作用。实用主义另一代表詹姆斯继承了皮尔斯关于“存在就是有用”这一观点,同时进一步提出了“有用就是真理”的观点,指出“一个

杜威的教育思想及对中国教育的影响

杜威的教育思想及对中国教育的影响 一、引言 杜威是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和教育家,是现代西方教育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杜威教育思想不仅在美国享有权威,而且对世界各国的教育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杜威的教育思想不是完美的,有其合理的一面和谬误的一面。但是,世界各国都认识到,他们国家在教育思想和教育实际方面受到了杜威的影响。 二、杜威的教育思想 杜威主张“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教学理论的核心思想:从做中学;以儿童为中心。重视教育与生活、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强调教育的实用性、生活性,反对传统教育的形式主义、机械主义,杜威教育思想的突出特点是:以学生特别是以儿童的心理特征和本能为出发点,以使他们将来能够顺利融入社会从而成为合格公民为目的,教育不过是由此出发点而达到此目的的桥梁或渡船。他说:“成人社会是教育的目的,儿童是教育的起点,学校是二者之间一条过渡的桥。教育的目的,是要儿童走过这座桥到成人社会里去做一个有用的分子。” 杜威的“从做中学”的观点,实际上也就是“从活动中学”“从经验中学”。在一定程度上,它强调了实践对于学习的重要性。知识本来源自实践,而能力的培养更离不开实践锻炼。对于缺少对自然和社会生活的实践经验的儿童来说,纯粹的理论知识是神秘而抽象的。如果只采取课堂灌输的教法和死记硬背的学法,很难达到教育的真正目的。有效的教学方法应是还原抽象理论知识于实践,使学生在亲身“做”的过程中具体生动地理解、掌握和创新知识。他指出,这种教学只是从外面对儿童进行灌输,所用教材与教法与儿童本身的需要没有联系。他批评这种教学是“三中心”教学,即仅仅以学习前人知识、课堂系统讲授和教师主导作用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而唯独不考虑真正的中心——“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他提出:“教育最根本的基础在于儿童的活动力。”因此,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最有效的方法是“从做中学”。“从做中学”要求学生运用自己的手脑耳口等感觉器官亲自接触具体的事物,通过思考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知识,最后亲自解决问题。 三、杜威教育思想的影响 杜威教育思想在给现代美国教育带来巨大影响的同时,也给“五四”以后中国的教育界带来了深刻影响,为人们认识和处理教育上的两难问题提供了思想营养,打开了新的思维空间。以杜威为核心的美国实用主义教育思想自传入中国后,即对当时及其后一段时期中国教育实

美国实用主义哲学的现状及其分析_江怡

#现代外国哲学流派评介#(5哲学动态62004年第1期)美国实用主义哲学的现状及其分析 江怡(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北京100732) 1中图分类号2B151文献标识码2A1文章编号21002-8862(2004)01-0027-05 实用主义是美国重要的哲学传统。按照美国哲学家的看法,20世纪的美国哲学大体上是实用主义和分析哲学此消彼长的历史:分析哲学在20世纪40年代之后的兴盛是与实用主义互动的结果;而90年代后出现的实用主义的复兴,又体现了实用主义的强大生命力。这里我将主要围绕当代美国哲学家的论述,考察实用主义在当今美国哲学中的具体表现形式,分析当今美国实用主义的一些基本特征。 一美国哲学家眼中的实用主义传统 蒯因在1981年发表的著名文章5实用主义者在经验主义中的地位6中,明确地把实用主义放到西方经验主义传统,由此提高了实用主义的地位。蒯因认为,实用主义在经验主义的变化过程中应当处于现代时期,因为皮尔士提出的/句子中心说0和/意义证实0思想,都无疑带有明显的现代哲学的烙印;而皮尔士哲学表现出的行为主义倾向以及他的终极真理观,又昭示了现代哲学的某些特征。蒯因把实用主义的特征归结为以下几点,即自然主义、可谬主义、行为主义和人造真理观。应当说,这些特征不仅刻画了实用主义的大体图像,同时也是蒯因哲学的生动写照。 在对第一代实用主义者的评价中,蒯因看重皮尔士的作用。在他看来,皮尔士不仅开启了实用主义的先河,更重要的是强调了科学研究方法对哲学的重大意义。这与蒯因的科学教育背景和他的逻辑研究专业有关。但普特南则更为强调詹姆斯的作用。他在1995年的5实用主义:一个开放的问题6中径直把詹姆斯哲学放到了实用主义的核心地位,从三个方面论述了/詹姆斯的永恒性0问题,即詹姆斯哲学的整体论特征、詹姆斯的直接实在论思想和詹姆斯的真理观。在普特南看来,以往对实用主义的误解都集中在对詹姆斯哲学的误解上,一旦澄清了对詹姆斯的误解,我们就可以恰当地捍卫实用主义的基本主张。他认为,这样的基本主张至少应当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关于事实与价值相互渗透的思想,其二是关于真理的论述。关于事实与价值相互渗透的思想,普特南根据皮尔士的/假说推理0思想,认为对任何事实的判断都必定包含着判断者的价值取向,也都可以看作是一种价值判断,因而纯粹的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是不存在的。关于真理的思想,普特南认为以往对詹姆斯的误解主要集中在/有用即真理0的说法,其实这是一种断章取义的说法。因为在詹姆斯看来,真理并不等同于有效,虽然有效应当是真理的一个明显标志,而且是真理应当具有的特性。在普特南看来,这种真理观的最大特征是把真理看作一种/意见0,而不是通常认为的一种/知识0。这就打破了传统的绝对真理或终极真理的迷梦,把真理完全放到人类的视野,使真理完全变成相对的。当然,普特南也看到,这样的真理观以及实用主义的其他观点容易导致怀疑论,

实用主义教育学

实用主义教育学 第一,教育即生活,教育的过程与生活的过程是合一的,而不是为将来的某种生活做准备的;第二,教育即学生个体经验继续不断的增长,除此之外教育不应该有其他目的; 第三,学校是一个雏形的社会,学生在其中要学习现实社会中所要求的基本态度、技能和知识; 第四,课程组织以学生的经验为中心,而不是以学科知识体系为中心; 第五,师生关系以儿童为中心,而非以教师为中心,教师知识学生成长的帮助者,而非领导者; 第六,教学过程应重视学生自己的独立发现、表现和体验,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 教育学的价值 一、反思日常教育经验 二、科学解释教育问题 三、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 (一)启发教育实践工作者的教育自觉,使他们不断地领悟教育的真谛 (二)获得大量的教育理论知识,扩展教育工作的理论视野 (三)养成正确的教育态度,培植坚定的教育信念 (四)提高教育实践工作者的自我反思和发展能力 (五)为成为研究型的教师打下基础 教育功能 从作用的对象看,教育功能可分为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 教育的个体功能,即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和作用,是由教育活动的内部结构决定的。 教育的社会功能是教育的本体功能在社会结构中的衍生,是教育的衍生功能,也称教育的工具功能。 教育对个体发展的负向功能 教育对个体发展的负向功能,是教育系统内部各要素间关系失调所致。而克服教育对个体发展的负向功能,关键是进行教育内部的改革。①是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②要改革不合理的教育制度,如整齐划一的管理制度、扭曲的考试制。③要纠正教育活动和过程中的失当行为。 教育的社会功能(练习册) 教育对经济的正向功能 现代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促进功能,主要通过以下两个途径来实现。 1、教育通过劳动力的生产促进经济的发展 2、教育通过生产科学技术促进经济的发展 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即教育意欲达到的归宿所在或所预期实现的结果。其结构层次上下位次之分,依次为: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等。 教育目的的功能 (一)对教育活动的定向功能 (二)对教育活动的调控功能 (三)对教育活动的评价功能 教育目的选择、确立的基本依据 (一)社会依据 教育产生于社会需要,与一定社会的现实及其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要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必须依据社会现实和发展需要来选择和确立教育目的。

如何看待实用主义

如何看待实用主义 实用主义哲学不仅在世界范围产生重大影响,在哲学史上留下光辉一页,代表了美国哲学的形象,集中体现了实用主义的基本精神。而且至今盛而不衰,广为传播。 当代美国哲学家对实用主义传统的关注和强调,不仅是从挖掘思想资源的角度出发,更多的是对这个传统抱有难以割舍的血缘情结。我们可以从蒯因、普特南和罗蒂等人的论述中,直接感受到这些哲学家们对自己所归属的那份思想遗产的热情、真诚和执着。 蒯因在发表于1981年的著名文章《实用主义者在经验主义中的地位》中,明确地把实用主义放到西方经验主义传统,由此提高了实用主义者的地位。蒯因认为,实用主义在经验主义的变化过程中应当处于现代时期,因为皮尔士提出的“句子中心说”和“意义证实”思想,都无疑带有明显的现代哲学的烙印;而皮尔士哲学表现出的行为主义倾向以及他的终极真理观,又昭示了现代哲学的某些特征。蒯因把实用主义的特征归结为以下几点,即自然主义、可谬主义、行为主义和人造真理观。应当说,这些特征不仅刻画了实用主义的大体图像,同时也是蒯因哲学的生动写照。 如果说普特南对实用主义的继承主要表现在他被称为“狐狸型”的思想变化上,那么罗蒂的实用主义则是直言不讳的。他不仅公开承认自己的实用主义身份,而且身体力行地为自己的实用主义大张旗鼓地辩护。他在早期的《哲学和自然之镜》(1979)中径直把杜威思想看作是哲学发展的未来图景之一,在新近的《建设我们的国家》(1997)中又把杜威和惠特曼看作美国民族的骄傲。他认为,他们的共同特征是追求人类美好的生活方式,特别是把美国看作是人类生活的最好国度,因为在美国,无论是宗教信仰还是政治理想,都可以得到很好的保护和最大限度的表达。他们都强调民主思想对建设美国的重要意义,但这种理想不是超越国家和民族的、永恒的,而是具有特定的时空性的。罗蒂说,杜威的哲学就是系统地把一切事情都变得具有时间性,不承认存在完全确定的东西。杜威哲学的最大成就是把“真的”或“对的”这样的评价术语不看作标明与先前存在事物之间的关系,如上帝意志、道德律、客观实在的内在性质等,而是看作满意地表达了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看法改变了我们的进步观念,进步不再是逐步接近先前刻画好的某个目标,而是解决更多的问题。 2002年7月30日,罗蒂在贝宁举行的“遭遇合理性”国际研讨会上发表了《普遍主义的宏伟,浪漫主义的真诚,实用主义的狡诈》一文。他在文章中提出,实用主义不应当看作是一种浪漫主义,而应当看作是对普遍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另一种选择。哲学家不应当询问关于知识来源的认识论问题,或关于已知存在物的形而上学问题,而应当去做杜威所做的自己的事情:帮助他们的同胞权衡对共识的需要和对新奇之物的需要。我们可以获得主体间的一致而不需要为普遍可靠的许诺所吸引,我们可以引入崭新的观念而无须把他们赋予普遍接受的来源。个人和共同体是基于在比较对方所体验或想象到的生活时所得到的东西来选择他们的

杜威教育思想及其对当下教育的启示

杜威教育思想及其对当下 教育的启示 Final approval draft on November 22, 2020

杜威教育思想及其对当下中国教育的启示 美国哲学家和教育家约翰.杜威是教育思想史上的大家,他对现代教育思想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批判吸收他人思想,并通过自己丰富的教育实践,创立了一套崭新的教育理论,这是教育思想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理论变革,直到今天,还有很大的影响和借鉴意义。 一、杜威教育思想 “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这三个命题构成贯穿杜威整个教育思想的主旋律。 (一)教育与生活经验紧密相结合 1.“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未来生活的准备。”这是一种经过“改造了”的“新生活”,“教育即生活”有两个反面的含义:一是要求学校与社会相结合,二是要求学校与儿童的生活相结合。 2.“学校即社会”这个命题并没有将学校与社会想混同。杜威所要求的学校生活是一种经过选择的、净化了的、理想的社会生活。使学校具有简化社会生活、纯化社会生活、平衡社会社会生活的功能,使每个人都有机会不收社会团体的限制,接触更为广阔的环境。强调学生在做中学。 (二)“教育即生长”杜威提出生长论,要求使儿童得到充分的发展,要求建立新兴的师生关系,要求尊重儿童,要求教师参与学校的管理。表达了一种新的教育观和发展观。教育与生长的目的在于过程自身,生长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没有终极目标,是机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儿童个体的充分生长不仅仅是达到社会目的的一个手段和工具,它本身就是民主主义的要求。生长论要求尊重儿童,使一切教育和教学合乎儿童心理发展水平的兴趣和需要的要求。 (三)“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杜威认为“一切真正的教育从经验中产生”,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切经验都真正地具有或相同起着教育作用。经验起作用强调经验过程中人的主动性,要求教育过程中应尊重儿童的身心发展条件与水平,提高儿童参与教育过程的主动性。

杜威是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

做好“八类群体”工作 在本学期重点排查、安排好八类群体,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不让一个孩子因为家庭等原因学习受到影响。其中,任务最艰巨的就是转化后进生工作。因此,结合后进生的心理特点,对其转化,具体做法有: (一)注意观察,“发现”后进生 在日常工作中注意观察,及时发现学生的“第一次”违纪,及时给予教育和适当的处理,使其能下决心立刻改正,以求事半功倍。这一阶段,绝不可对学生“宽宏大量”。一而再,再而三的原谅,形成习惯之后的批评教育就显得疲软无力,事倍功半,不利于我们的工作。当然,首次违纪的处理亦不宜过重,超过学生的承受能力,会产生逆反心理或使学生背上过于沉重的包袱,不利于学生的成才。 (二)科学搭配,“帮助”后进生 学生对学校领导、老师向来有种崇拜、权威的心理,他们的直接参与,经常过问,会给学生“倍受关注”的感觉,从而乐于在教师的“关注”下进步。学生干部作为学生中较为优秀的一个群体,平时与同学们在一起,接触后进生的机会较多,对他们有较多的了解,同时,作为“同学”,他们有较多的“共同语言”,其观点、看法往往更容易被后进生所理解和接受。当然,人员的配置绝不是随意的安排,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科学的搭配。具体的工作应在有关人员的共同分析、讨论后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这样可群策群力,利用集体的智慧,集体的力量,避免了班主任一人力不从心,孤掌难鸣。加强老师、学生干部的有机结合,形成合力,从而提高转化效率。 (三)倾注爱心,“感化”后进生 对于后进生,最忌讳的莫过于“放弃”和“歧视”。后进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我们必须用爱心精心呵护。许多后进生恰恰是缺乏“爱”的产物,因此,在他们身上倾注满腔关爱之情,无异于“久旱逢甘雨”,所起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在给学生以思想,学习上的关心和教育的同时,在生活上多多过问,这样做,一方面让学生感觉到学校生活的温暖,另一方面让他们觉得老师并不因其后进而置之不理,照顾了自尊心。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身体心理素质得到全面和谐地发展,个性特长得到充分的培育。这是一项长期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改革。学校教育是我国主要的教学形式,班级授课制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形式。因此,作为"班集体灵魂"的班主任应该充分认识到自己所承担的历史重任,那么,如何开展小学班主任工作就至关重要。下面我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亲近学生,研究学生;展现自我,树立威望。 "谁爱孩子,孩子就会爱他,只有用爱才能教育孩子。"班主任要善于接近孩子,体贴和关心学生,和他们进行亲密的思想交流,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老师对他的亲近和"爱"。了解班风、学风,了解全班主

杜威教育思想

美国教育家杜威(1859-1952)是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 (一)论教育本质 从实用主义经验论和机能心理学出发,杜威批判了传统的学校教育,并就教育本质提出了他的基本观点,"教育即生活"和"学校即社会"。 1、"教育即生活" 杜威认为,教育就是儿童现在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他说:"生活就是发展,而不断发展,不断生长,就是生活。"因此,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教育就是要给儿童提供保证生长或充分生活的条件。 由于生活就是生长,儿童的发展就是原始的本能生长的过程,因此,杜威又强调说:"生长是生活的特征,所以教育就是生长。"在他看来,教育不是把外面的东西强迫儿童去吸收,而是要使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得以生长。 由此,杜威认为,教育过程在它的自身以外无目的,教育的目的就在教育的过程之中。其实,他反对的是把从外面强加的目的作为儿童生长的证式目标。 2、"学校即社会" 杜威认为,既然教育是一种社会生活过程,那么学校就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他强调说,学校应该"成为一个小型的社会,一个雏形的社会。"在学校里,应该把现实的社会生活简化到一个雏形的状态,应该呈现儿重现在的社会生活。就"学校即社会"的具体要求来说,杜威提出,一是学校本身必须是一种社会生活,具有社会生活的全部含义;二是校内学习应该与校外学习连接起来,两者之间应有自由的相互影响。 但是,"学校即社会"并不意味着社会生活在学校里的简单重现。杜威又认为,学校作为一种特殊的环境,应该具有3个比较重要的功能,那就是:"简单和整理所要发展的倾向的各种因素;把现存的社会风俗纯化和理想化;创造一个比青少年任其自然时可能接触的更广阔、更美好的平衡的环境。"

杜威的教育思想

杜威的教育思想 一、为什么要研究杜威? 第一,杜威是美国文化集大成者,世界文化伟人。杜威(John Dewey,1859~1952),美国著名的哲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美国实用主义哲学的集大成者,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创始人。一生从事教育活动和哲学、心理学与教育理论的著述活动,对美国乃至世界现代教育的发展起有重要的作用。他被美国人称为创立美国教育学的首要人物。杜威一生勤于笔耕,成就非凡,不仅教育研究成果丰硕,而且哲学、心理学等方面也成就多多。大家请看教材第505页和507页。他的学说成就得到世界公认。 第二,要研究美国必须研究杜威。英国著名的数学家和哲学家罗素说:“任何对于人类的未来发展感到兴趣的人,应该特别对美国进行研究。就我看来,本世纪内在哲学和心理学方面最杰出的成就产生于美国。聪明机敏的美国在其粉碎欧洲桎梏(zhigu)而取得成功时,已经发展了一种不同于传统的崭新眼光,这主要是詹姆士和杜威的研究所结成的硕果。”“杜威的见解,我几乎全然接受。” 第三,杜威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1919年4月30日至1921年7月11日,杜威在中国进行了为期2年多的讲学。1919年10月20日,蔡元培先生在北京大学为杜威举行的晚餐会

上说:“我所最先感想的,就是博士与孔子同一生日……博士的哲学,用19世纪的科学作根据,用孔德的实证哲学、达尔文的进化论、詹姆士的实用主义递演而成的,我们敢认为西洋新文明的代表。”他还说:“我觉得孔子的理想与杜威的学说有很相同的点。这就是东西文明要媒合的证据了。但媒合的方法,必先领得西洋科学的精神,然后用他来整理中国的就学说,才能发生一种新义。” 1920年10月17日,北京大学举行典礼授予杜威名誉博士学位。在这次典礼上,蔡元培称杜威为“西方的孔子”,在场的人对此给以热烈的掌声。 二、怎样研究杜威? 一是读书: 1、[美]杜威著:《民主主义与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2、单中惠著:《现代教育的探索——杜威与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3、褚洪启著:《杜威教育思想引论》,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二是浏览网站 1、The John Dewey Academy 2、The John Dewey Society 三是带着问题研究

詹姆士实用主义真理观

浅谈詹姆士实用主义真理观 关于真理的理论是詹姆士实用主义的一个关键的组成部分,他的实用主义真理论探讨的是“真理的意义”问题。詹姆士对实用主义真理论的阐述是从批评“符合说”的真理观开始的,即把真理看做是观念与实在的符合。但詹姆士也认为,把真理看做是观念与实在相符合是理所当然的事。普通的看法是,一个真观念必须临摹实在,是实在的摹本,理智主义者就始终坚持这种摹本的看法,并以为只要获得任何事物的真观念,占有了它,事情就算结束了。但在詹姆士看来,这种符合论的真理观是一种惰性的静止的真理观,我们的观念并不能准确地摹拟观念的对象。真理是生活的先决条件,它不是静止的观念或判断,而是一个过程,一个事件,在此过程中人们通过真的思想获得了真理的对象,这才是“观念与实在相符合”的真实含义。所以,实用主义不满足于真理就是观念与实在相符合这样的定义,而是要进一步追问,假如一个观念是真的,它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会引起什么具体的差别呢?真理怎样才能实现?如果一个观念是假的,又怎样从经验上加以区别呢?简言之,从经验上来说,真理的“兑现价值”究竟是什么呢?詹姆士说,当实用主义提出这个问题时,它就已经找到了答案:“真观念是我们所能类化,能使之生效,能确定,能核实的;而假的观念就不能。这就是掌握真观念时对我们所产生的实际差别。因此,这就是真理的意义。”在此,詹姆士在这里强调的是真理的意义。 总的来说,在詹姆斯看来,真理是一个过程,它没有固有的、静止的性质;真理是权宜的思想,它意味着一种有价值的引导作用,它能够“预示”或“表示”更遥远的对象的意义;真理的意义就在于它是有效用、可证实的。詹姆斯还认为,虽然真理不是在任何时候都是很重要,但是,几乎任何对象都会有一天暂时会变得很重要,因为贮存若干观念的额外真理作为一般的储藏品,好处是明显的。这种额外真理一旦对任何临时紧急事件在实践上变得适用时,它就离开冷藏库,跑到世界上来起作用,而人们对它的信念也就变得活跃起来。 从上面的论述可知,詹姆士实用主义真理论的一个基本观点——真理是有用的,有用的就是真理。詹姆士认为,真理是“观念的一种性质”,而不是指观念的对象,即“真理并不就是实在”。因此,一个观念的真,也就只是指这观念的作用,即是看这个观念是否对人有用。据此,詹姆士把真理完全看做是人造的,他甚至说,如果一个真理对人生没有好处或用处,那我们的责任就会是回避真理。这就造成很多人认为詹姆士的实用主义真理观是主观主义和相对主义的,他的这种观点是荒谬的,因为它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把真理说成是人造的,因人而异的。而且这种真理观把凡是能给人以利益和效用的东西都当作真理,使真理成为满足任何需要的主观工具和手段,似乎过于注重实际效用,难免也就带有功利主义的色彩。 的确,从表面上来看,詹姆士实用主义真理论的观点好像完全取决于是否有用,过于注重实际效用,难免也就带有功利主义的色彩。曾经也有人质问詹姆士: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