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混泥土添加剂-(分类用途等相关知识)

混泥土添加剂-(分类用途等相关知识)

混泥土添加剂-(分类用途等相关知识)
混泥土添加剂-(分类用途等相关知识)

混凝土添加剂

在混凝土、砂浆或净浆的制备过程中,掺人不超过水泥用量5%(特殊情况除外),能对混凝土、砂浆或净浆的正常性能要求而改性的一种产品,称为混凝土外加剂。自上个世纪30年代美国开始使用引气剂,混凝土外加剂至今已经有70多年的历史了。从20世纪60年代日本和西德研制成功高效减水剂以来,外加剂进入了迅速发展的时代。现在,在发达国家使用外加剂的混凝土占混凝土总量的70%~80%,有些已达到100%,外加剂已成为混凝土材料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我国外加剂的研究和应用较国外晚,从20世纪50年代才开始研制木质素类的减水剂,并用于大型水库的大体积混凝土,以后由于某些原因停滞多年。直到70年代后,外加剂的科研、生产和应用才取得较大进展。特别是1982年和1986年分别成立了混凝土外加剂学会和混凝土外加剂协会后,我国的混凝土外加剂得到了进一步的加速发展,使用外加剂的混凝土量占混凝土总量的比率从5%增长到近40%。

近年来,我国外加剂行业的科研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生产企业不断增加,新产品不断研制开发,应用领域不断拓展扩大,砼外加剂行业成为经济建设中一支不可替代的新生力量,与之同时,外加剂的应用技术也得到了迅速发展。

1混凝土外加剂的种类

混凝土外加剂按其主要功能分为六类:

①改善新拌混凝土流动性的外加剂。主要包括各种减水剂、引气剂、灌浆剂、泵送剂等。

②调节混凝土凝结时间和硬化性能的外加剂。主要包括缓凝剂、促凝剂、早强剂等。

③调节混凝土含气量的外加剂。主要包括引气剂、加气剂、发泡剂等。

④增强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的外加剂。主要包括引气剂、防水剂、防冻剂、灌浆剂、膨胀剂等。

⑤改进混凝土抗侵蚀作用的外加剂。主要包括了引气剂、防水剂、阻锈剂、抗渗剂等。

⑥为混凝土提供特殊性能的外加剂。主要包括发泡剂、着色剂、杀菌剂、碱骨料反应抑制剂等。

2推广应用混凝土外加剂的意义

推广应用混凝土外加剂不仅可以改善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提高工程质量,节约水泥,节省能源、缩短工期,改善施工条件,满足特种混凝土的技术需要。同时,还具有投资少、见效快、技术经济效益明显,社会效益突出等特点。根据不同技术要求,使用不同类型的外加剂可以获得不同的经济效益。混凝土中掺加引气减水剂,一是使混凝土中的微细气泡均匀分布以提高抗冻和抗渗的能力;二是由于它的分散作用而带来减水增强效果。因而,既能改善新拌混凝土的和易性,又能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

混凝土中掺加高效减水剂、早强减水剂,可使混凝土的1天强度提高1倍以上,这样使配制高强或超高强度混凝土就易于实现。而混凝土强度的提高,不仅扩大了混凝土的使用范围,在一定程度上也可改变目前结构设计中存在的“肥梁、胖柱、深基础”等状况。这样,既减轻了房屋的自重,又节省了建筑材料。混凝土中掺加缓凝减水剂。可延长混凝土由塑性状态进入固态所需的时间,减慢水泥水化放热速率。可满足不同工程,特别是大体积混凝土工程的施工及质量要求。

混凝土中掺加速凝剂。可满足坑道中喷射混凝土和国防抢修等混凝土工程中的施工要求。混凝土中掺加膨胀、灌浆剂。可使混凝土的密实程度提高,从而增加了“混凝土的稳定性的抗渗、抗冻”等性能。混凝土中

掺加引气剂或加气剂,可以调节混凝土的内部含气量。细微气泡可以提高混凝土抗冻及抗渗能力,大气泡可降低混凝土自重对生产轻混凝土十分有利。混凝土中掺加阻锈剂。可提高对钢筋锈蚀的抵抗力和增加混凝土对钢筋的握裹力。混凝土中掺加减水剂,可减少水泥用量,而达到同样的混凝土标号,一般可以节约水泥15%~25% ,同时可以加速模板周转,缩短工期。混凝土外表喷射养护剂。使新浇混凝土表面形成薄膜,从而避免水分蒸发,收到保温、保湿的效果。混凝土中掺加流化剂。可制备自密度,大流动性混凝土,采用泵送溶流新工艺,可大大提高施工效率。混凝土中掺加复合外加剂。还能减少混凝土搅拌,成型过程中的能耗,消除震耳欲聋的噪声危害。混凝土中掺加着色剂。可制成各种装饰混凝土。

3使用外加剂应注意的事项

3.1根据工程特点选用合适的外加剂

几乎各种混凝土都可以掺用外加剂,但必须根据工程需要、施工条件和施工工艺等选择合适的外加剂。如一般混凝土主要采用普通减水剂,早强、高强混凝土采用高效减水剂,气温高时,掺用引气性大的减水剂或缓凝减水剂,气温低时,一般不用单一引气型减水剂,多用复合早强减水剂,为了提高混凝土的和易性,采用防水剂,高层建筑采用泵送混凝土时应使用泵送剂等,为了发挥各种外加剂的特点,不宜互为代用,如将高效减水剂作普通减水剂用,普通减水剂当早强减水剂用都是不合适的。外加剂对不同的水泥有一个适应性问题,如某些减水剂对掺硬石膏的水泥不发挥作用。

3.2注意外加剂的质量

关注外加剂的质量,除关注某些厂家不注意原材料质量控制,粗制滥造,以假乱真,提供伪劣产品外,对质量较好的产品也应注意某些问题,如应详细了解产品实际性能,注意生产厂所提供的技术资料和应用说明。又如目前我国减水剂牌号众多,诸多厂家未明显标示其产品品种,而且质量不一,因此,在工程应用前,应按照质量标准对选择好的减水剂进行掺减水剂混凝土性能要求(与基准混凝土相比)的检验,为了确定掺量,对液态减水剂应测定溶液密度;对粉剂减水剂应测定固体物含量。

在粉剂产品中,有些由于烘干不彻底或包装不符合要求而受潮,致使产品中的固体含量大都在75%~80%左右,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切勿将固体物质以100%用作计算掺量的依据。

3.3注意水泥品种的选择

在原材料中,水泥对外加剂的影响最大,水泥品种不同,将影响减水剂的减水、增强效果,其中对减水效果影响更明显。

高效减水剂对水泥更有选择性,不同水泥其减水率的相差较大,水泥矿物组成、掺和料、调凝剂、碱含量、细度等都将影响减水剂的使用效果,如掺有硬石膏的水泥,对于某些掺减水剂的混凝土将产生速硬或使混凝土初凝时间大大缩短,其中萘系减水剂影响较小,糖蜜类会引起速硬,木钙类会使初凝时间延长。因此,同一种减水剂在相同的掺量下,往往因水泥不同而使用效果明显不同,或同一种减水剂,在不同水泥中为了达到相同的减水增强效果,减水剂的掺量明显不同。在某些水泥中,有的减水剂会引起

异常凝结现象。为此,当水泥可供选择时,应选用对减水剂较为适应的水泥,提高减水剂的使用效果。当减水剂可供选择时,应选择施工用水泥较为适用的减水剂,为使减水剂发挥更好效果,在使用前,应结合工程进行水泥选择试验。

3.4使用前进行试验

为了确保工程质量,根据现有的标准,如对减水剂在使用前首先要作匀质性试验,一般应测定表面张力和含

固量两项,当测定表面张力有困难时,可用起泡性代替,然后进行混凝土试配,如检验减水剂混凝土的性能,一般应测定坍落度损失、减水率、含气量和抗压强度4项。

3.5注意掌握掺量

每种外加剂都有适宜的掺量,即使同一种外加剂,不同的用途有不同的适宜的掺量。掺量过大,不仅在经济上不合理,而且可能造成质量事故。如对有引气、缓凝作用的减水剂,尤其要注意不能超掺量。如木钙掺量大于水泥重要的0.5%,会引入过量空气而使初凝缓慢,降低混凝土强度。高效减水剂掺量过小,失去高效能作用,而掺量过大(>1.5%),则会由于泌水而影响质量。氯盐的限制是众所周知的,过量会引起钢筋锈蚀。防冻剂的掺量与温度有关,并且根据强度效果作了掺量规定,总之,影响外加剂掺量的因素较多,如对减水剂就有掺加方法、水泥品种、拌合物的初始流动性及养护制度等。

3.6采用适宜的掺加方法

在混凝土搅拌过程中,外加剂的掺加方法对外加剂的使用效果影响较大。如减水剂掺加方法大体分为先掺法(在拌合水之前掺入)、同掺法(与拌合水同时掺入)、滞水法(在搅拌过程中减水剂滞后于水2~3min加入)、后掺法(在拌合后经过一定的时间才按1次或几次加入到具有一定含量的混凝土拌合物中,再经2次或多次搅拌)。不同的掺加方法将会带来不同的使用效果,不同品种的减水剂,由于作用机理不同,其掺加方法也不一样。如对于萘系高效减水剂,为了避开水泥种的C3A、C4AF矿物成分的选择性吸附,以后掺法为好,又如木钙类减水剂,由于其作用机理是大分子保护作用,故不同的掺加方法影响不显著。影响减水剂掺加方法的因素主要有水泥品种、减水剂品种、减水剂掺量、掺加时间及复合的其它外加剂等。均宜通过试拌确定。

3.7注意调整混凝土的配合比

一般地说,外加剂对混凝土配合比没有特殊要求,可按普通方法进行设计。但在减水或节约水泥的情况下,应对砂率、水泥用量、水灰比等作适当调整。

4结语

总之,随着混凝土外加剂在混凝土中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外加剂是混凝土中除水泥、砂、石和水之外的不可缺少的第五种材料。混凝土外加剂的特点是品种多、掺量小、在改善新拌和硬化混凝土性能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外加剂的研究和应用促进了混凝土施工新技术和新品种混凝土的发展。

新型高效混凝土外加剂的应用与现状

作者:梁晖等单位:广州市东浦混凝土有限公司从化分公司[2005-6-1]

关键字:高效-混凝土-外加剂

摘要:

现代建设工程和工程建筑物及其施工技术对混凝土的要求越来越多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求具有适当的抗压、抗折、抗拉、抗弯强度,而且要求其具有高抗冻性、抗渗性、耐腐蚀性、抗碱-骨料反应性、致密性和耐久性,以能抵抗各种来自内部或外部因素的破坏,并要有合适的流动性和成型及水化性能,以满足各种施工环境和施工条件的要求。因而在混凝土的制备过程中,通常要在其拌合物中或拌合前掺入不大于水泥重量一定比例(通常为5%)的外加剂,以期改变或改善混凝土性能诸如流动性、和易性、早期强度、抗冻性、抗渗性、

水化进程等。尤其是在21世纪,高强、高性能及高耐久性混凝土的发展和应用更是离不开各种高效外加剂的使用。为满足和适应这些要求,世界各国混凝土材料专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开发和应用,不断地研制各种外加剂及其复合应用,使混凝土的性能改善取得了明显成效。

1新型高效减水剂

高效减水剂是上世纪60年代开发出来的减水剂。1963年,联邦德国研制成功三聚氰胺磺酸盐甲醛缩聚物,同时出现的还有多环芳烃磺酸盐甲醛缩合物。由于这三种外加剂对水泥有强的分散能力,减水率高达20%~30%,而不同于普通的塑化剂(减水剂),因而称为高效减水剂或超塑化剂。高效减水剂给混凝土带来了变革性的变化,促进了高强混凝土、流态混凝土和集中搅拌的商品混凝土的发展,已广泛用于制备自流平砂浆和混凝土、水下浇灌混凝土、宏观无缺陷混凝土和高性能混凝土等。伴随着高强度、高流动性混凝土的技术发展,混凝土外加剂有了很快地发展。最初发展起来的是萘系、密胺系高效减水剂,近年来聚羧酸系减水剂的优越性能已得到国际上广泛的认同和普遍使用。在混凝土中掺入高效减水剂后,许多性能如微观结构、孔隙率、吸附性、硬化速度、强度等都将发生改变,水泥矿物水化和水泥本身的一些性能也会受到影响。新型高性能减水剂是目前国内外高性能混凝土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1.1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

多年来,科研和生产部门采用把减水剂与缓凝剂的复合物掺入混凝土以使坍落度损失有所减缓,但仍未根本上解决问题。聚羧酸系减水剂的问世,使高流动、低坍落度损失混凝土的制备得以实现。近年来,通过“分子设计”合成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并探讨其结构与性能之间关系的研究非常活跃。聚羧酸系物质由于其分子结构特性具有很多优点,低掺量发挥高效塑化效果、坍落度保持性好、水泥适应性广、减水效率高、分子构造上自由度大、合成技术多,因而高性能化的余地很大。

在结构特征上,聚羧酸系减水剂完全不同于传统的萘磺酸甲醛缩合物或磺化三聚氰胺甲醛缩合物类高效减水剂,其亲水性的官能团主要为羧基,而憎水性的聚合物主链则主要是脂肪族结构单元,在线形主链上还带有许多一定长度的侧链,形成所谓的梳形结构。它的分散和分散保持性能与化合物的结构有密切关系,良好的结构特征可以使其在混凝土中作为减水剂使用时,在用量很小的情况下就会对水泥颗粒产生很强的分散作用,而且这种分散作用还不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明显降低,即表现出较好的坍落度保持性能。

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是配制免振捣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和高强超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的首选外加剂,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参数变化较大,性能得到显著改善。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可以在保持混凝土的工作性和高流动性的条件下,使混凝土的水灰比降至最低。但并非所有的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都是高性能减水剂,分子结构不良的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很难适应现代水泥和混凝土技术的要求。如何从不同的结构出发,设计合适的合成途径和工艺条件,从而研究其结构和性能之间的关系,进而确定含羧基聚合物的最佳组成和结构是混凝土减水剂研究领域一个有重要意义且有待于突破的大课题。

1.2高效减水剂在高强混凝土中的应用

抗压强度超过50~60MPa的混凝土通常被认为是高强混凝土,其重要特点是强度高、耐久性好、变形小。20世纪60~70年代,高效减水剂的应用使混凝土业出现了惊人的进展,突出地体现在水灰比从小于0.50大幅度地降低到可以小于0.30甚至更低,从而混凝土能够迅速地硬化,强度大大提高。以高强度混凝土建造的高层建筑物和大跨桥梁迅速获得应用,施工工期缩短和模板周转加快。

目前,获得高强混凝土的最基本途径是选择优质的胶凝材料、骨料与高效减水剂,然后优化这些材料的配比。其关键是减少基体中的孔隙率,微裂纹和脆弱晶体结构,还要促进集料界面过渡区的强度和质量。为

了达到上述目的,降低水灰比是主要方法。实践表明,水灰比为0.3以下的混凝土材料比水灰比为0.4以上的具有明显优越的质量,且当水灰比降低到水泥浆体完全水化所需理论最低值时,强度仍然增加。因此,高效减水剂是制备高强混凝土必不可少的组分。1988年在美国西雅图Two U?鄄nion Square Building工程建设中,使用的133 MPa高强混凝土,采用了高效减水剂,水灰比都在0.4以下,不仅可以确保建筑物的大空间、降低工程的总造价,而且混凝土非常密实,能保持在严酷环境条件下提高其耐久性。

然而,随着混凝土制备强度进一步提高,水泥和高效减水剂之间的相容性问题已引起普遍关注,减水剂的饱和点掺量、流动度损失和强度常用来判定减水剂在混凝土拌合物中的相容性。减水剂的相容性研究能够进一步揭示其在混凝土中的物理化学作用。

1.3高效减水剂在高性能混凝土中的应用

高性能混凝土的定义一般包括高流动性和长期使用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两方面。欧美国家注重于混凝土硬化后的高性能,如较高的强度、耐久性和耐腐蚀性等,而日本强调的是新拌混凝土的性质,认为高流态、免振自密实混凝土就是高性能混凝土。事实上,这两种性能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混凝土要实现高性能化,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组成材料和工艺过程。首先,在组成材料和配合比方面,通常使用高性能减水剂和超细矿物掺和料。高性能减水剂应是性能更好、更能满足实际需要的高效减水剂,即除具有高效减水、改善混凝土孔结构和密实程度等性能外,还能控制混凝土的坍落度损失,更好地解决混凝土的引气、缓凝、泌水等问题。可以说,没有高性能减水剂就不可能实现高性能混凝土。

通常聚羧酸系减水剂较萘系减水剂的减水率高,与水泥的相容性更好,用聚羧酸系减水剂配制高性能混凝土,水胶比可以降至很低,混凝土的流动性很大。由于减水剂与不同水泥存在相容性问题,混凝土容易出现流动性损失;另外,高性能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容易出现裂缝,致使混凝土耐久性降低。通过高性能减水剂与大掺量活性细掺料两者的复合作用使混凝土的性能得到改善和提高,大大减少了水泥用量和水胶比,提高了工程质量,降低了工程造价。美国使用高效减水剂的高性能混凝土的一个典型实例是长12.9km的Northumberland Strait 桥。混凝土的配合比是硅酸盐水泥450kg/m3,单位用水量153L/m3,高效减水剂3L/m3,AE剂0.16L/m3,坍落度20cm,引气量6%,其1天、3天和28天龄期的抗压强度分别为35MPa、52MPa 和82MPa。在我国,高性能减水剂的质量与国外产品有一定差距,随着对高效减水剂的深入研究,差距将会缩小,免振捣自密实混凝土及高强超高强高性能混凝土也将得到进一步发展;因此,及时开展这方面的基础研究非常必要。

1.4高效减水剂在高耐久混凝土中的应用

混凝土耐久性是指混凝土在实际使用条件下抵抗各种破坏因素作用,长期保持强度和外观完整性的能力。采用混凝土建造的工程大多是永久性的,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就能延长建筑物的使用期限,减少维修,从而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外加剂成分不同对混凝土耐久性产生不同的影响作用,减水剂提高了混凝土密实度,则混凝土的抗渗、抗冻、耐侵蚀等耐久性提高;早强剂对混凝土的抗渗、抗冻等耐久性也是有利的,但由于引入混凝土中的Cl、Na+等可能会引起钢筋锈蚀和碱骨料反应,而降低混凝土的耐久性。现在通过掺加硝酸盐阻锈和粉煤灰抑制碱骨料反应等措施来避免混凝土耐久性降低。

对抗冻融性能要求高的混凝土,所用的外加剂最好是同时具有高效减水和引气性能的复合型产品。若混凝土在低温下施工,则选用的外加剂除有引气、减水成分外,还应有防冻和早强成分。但对钢筋混凝土不能选用含氯盐物质作外加剂原料,对水泥、混合材和拌和水含碱量高、骨料又有一定数量活性成分的混凝土,所用外加剂还应尽量降低碱含量。

对抗渗要求高的混凝土,应该用高效减水剂来减少混凝土用水量,提高密实度,同时加入引气成分,使混凝土中形成大量微小气泡,减少泌水通道,提高抗渗性能。掺入适量复合膨胀剂,也是配制高抗渗混凝土的一个有效途径。

混凝土的碳化与钢筋锈蚀会大大降低混凝土的耐久性。通过在混凝土中掺加高效减水剂,增加混凝土密实度,可明显减缓混凝土的碳化速度,混凝土PH值降低也缓慢,钢筋产生锈蚀的危害也明显减慢。若外加剂中含有大量氯离子,将加快钢筋锈蚀,所以,钢筋混凝土应严格控制外加剂中氯盐含量,同时可考虑复合某些钢筋阻锈剂。

混泥土强度等级解释

混泥土强度等级:C20水泥强度:32.5Mpa 卵石混凝土水泥富余系数1.00 粗骨料最大粒径20mm 塔罗度35~50mm

每立方米用料量:水:190 水泥:404 砂子:542 石子:1264

配合比为:0.47:1:1.342:3.129 砂率30% 水灰比:0.47

上面第一项指的是C20的混凝土每一立方含水:190kg、水泥:404kg、砂子:542kg、石子:1264kg

第二项指的是以水泥作为除数,其他几项作为被除数得出的一个质量比。

若想换算成立方则可以直接用每立方米用料量分别除以它们各自的密度就可以了!混泥土强度等级:C15水泥强度:32.5Mpa 卵石混凝土水泥富余系数1.00 粗骨料最大粒径20mm 塔罗度35~50mm

每立方米用料量:水:180 水泥:310 砂子:645 石子:1225

配合比为:0.58:1:2.081:3.952 砂率34.5% 水灰比:0.58

混泥土强度等级:C25水泥强度:32.5Mpa 卵石混凝土水泥富余系数1.00 粗骨料最大粒径20mm 塔罗度35~50mm

每立方米用料量:水:190 水泥:463 砂子:489 石子:1258

配合比为:0.41:1:1.056:1.717砂率28% 水灰比:0.41

混泥土强度等级:C30水泥强度:32.5Mpa 卵石混凝土水泥富余系数1.00 粗骨料最大粒径20mm 塔罗度35~50mm

每立方米用料量:水:190 水泥:500 砂子:479 石子:1231

配合比为:0.38:1:0.958:2.462 砂率28% 水灰比:0.38

混凝土抗压强度标准值,规定以150mm×150mm×150mm的立方体为标准试块,在20±3摄氏度和90%湿度环境中养护28天,按标准试验方法(加载速度每秒0.3MPa—0.5MPa)测得抗压强度为混凝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混凝土强度等级应该

按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确定,即用上述试验方法测得具有95%保证率的立方体抗压强度作为混凝土的强度等级,用字母C表示。混凝土强度等级有C15 C20 C25 C30 C35 C40 C45 C50 C55 C60 C65 C70 C75 C80.现在一般用的就是C20——C40的混凝土,其他的都很少用。1立方米普通混凝土的重量为2400kg(不含钢筋)

水的密度是1000kg/m3

水泥的密度是:1250至1600kg/m3。

轻质松散水泥为1250kg/m3,

散装水泥、矿渣水泥为1450kg/m3,

袋装(压实)水泥为1600kg/m3。

砂子的密度,沙子主要成份是二氧化硅,二氧化硅的密度是2.65g/cm3,砂子由于有空隙比这个密度要小一些.

各种石头的密度都不一样的,部分石头比重如下:

花岗石:2.63~3.3,正长岩:2.5~3.3,闪长岩:2.5~3.3,

斑岩:2.8,安山岩:2.5~3.3,辉绿岩:2.7、2.9,

流纹岩:2.5~3.3,花岗片麻岩:2.7~2.9,片麻岩:2.5~2.8,

石英岩:2.61、2.8~3.0,大理岩:2.5~3.3,板岩:2.5~3.3,

凝灰岩:2.5~3.3,火山角砾岩(火山集块岩):2.5~3.3,

砾岩:2.2~3.3,石英砂岩:2.6~2.71,砂岩:1.2~3.0

一般都是2.5算。当然也有浮在水面上的。

第18讲 账户按用途和结构分类

第十八讲 【授课时数】2学时 【复习旧课】 1.账户按经济内容分可分为哪几类? 2.“固定资产”账户、“银行存款”账户和“原材料”账户按用途和结构分各属于哪一类账户? 【导入新课】 账户按用途和结构分可分为九大类,本讲将继续学习该种分类的其他几种账户。 【授课内容】 第二节账户按用途和结构分类 二、账户按用途和结构分类 (四)调整账户 调整账户是用来调整其他有关账户账面余额而设置的账户。根据调整方式不同,调整账户可分为备抵账户、附加账户和备抵附加账户三种。 1.备抵账户 (1)含义:备抵账户也称抵减账户,是用来抵减被调整账户账面余额以求得被调整账户实际余额的账户。如“累计折旧”账户,它是用来抵减“固定资产”账户的备抵调整账户。 (2)调整公式:被调整账户账面余额-调整账户账面余额=被调整账户实际数 (3)特点:备抵账户与被调整账户的期末余额方向相反。 (4)结构: 现以“固定资产”和“累计折旧”账户为例来说明备抵账户与被调整账户的结构如下: 被调整账户 借方固定资产贷方 期末余额 备抵账户 借方累计折旧贷方 期末余额 2.附加账户 (1)含义:附加账户是用来增加被调整账户账面余额以求得被调整账户实际余额的账户 (2)调整公式:被调整账户账面余额+调整账户账面余额=被调整账户实际数 (3)特点:附加账户与被调整账户的期末余额方向相同。 会计实务中,纯粹的附加账户很少。 3.备抵附加账户 (1)含义:备抵附加账户是用来抵减或增加被调整账户账面余额,以求得被调整账户实际余额的账户。 (2)特点:调整账户的余额与被调整账户的余额方向相反时,调整账户为备抵账户;当调整账户的余额与被调整账户的余额方向相同时,调整账户为附加账户。 如企业的材料采用计划成本核算时,“原材料”账户反映的是材料的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账户反映的是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异额。要计算原材料的实际成本,必须将两个账户的余额相减或相加。当“材料成本差异”账户的余额与“原材料”账户的余额方向相同时,两个账户余额相加后的数额为原材料的实际成本,“材料成本差异”账户是附加账户;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检索表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检索表 https://www.doczj.com/doc/002101351.html,/course2/trfl/show.asp?id=341&TypeId=69 一、绪论 土壤分类是土壤科学发展水平的标志,是土壤调查制图的基础,是因地制宜推广农业技术的依据之一,也是国内外土壤科学信息交流的媒介。随着有关学科和土壤科学的进步,土壤分类也在迅速发展。 (一)土壤分类的发展 19世纪俄国土壤发生学派的建立,开始了划时代的近代土壤分类的阶段。经过各国的实践和探索多20世纪50年代,出现了苏联地理发生学派、西欧形态发生学派和美国马伯特分类学派三派鼎立的局面.在此基础上,美国农业部组织了1500多位土壤学家,经过长年努力,进行反复的修改验证,于60年代初提出了以诊断层、诊断特性为基础的土壤系统分类。假如说,在此以前,土壤分类多少是定性的话,那么土壤系统分类,无疑在分类定量化方面向前进了一大步。它在世界上引起强烈反响;至今已有80多个国家以此作为自己的第一或第二分类。 我国土壤分类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近代土壤分类是30年代开始的。当时,吸取美国Marbut 土壤分类的经验,结合我国情况,引进了大土类的概念,并建立了2000多个土系。新中国成立后,在学习苏联地理发生分类基础上进行变革。其间还可细分若干时期:第一个时期是结合土地资源综合考察、流域规划和荒地调查等,开始运用发生学观点进行分类,1954年拟订的中国土壤分类,是我国第一个按苏联土壤发生学理论所作的分类,对我国以后土壤分类有重要影响;第二个时期是通过第一次土壤普查和土壤改良实践,对耕地土壤给予前所未有的注意,在总结群众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的论证二提出了潮土、绵土、绿洲土土类,对耕作上壤的研究产生深远的影响,同时开展了西藏高原和西沙群岛的考察,提出了一系列的高山土壤和磷质石灰土等土类;第三个时期是70年代中期以后,由于第二次土壤普查、国土整治和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土壤分类资料更为丰富,内容更为广泛,基本上涉及了我国实际存在的土壤类型,对耕种土壤的研究更为详尽,同时,我国也开始吸取美国土壤系统分类的某些原则和方法,我国土壤分类向着定量化方向前进。 30年代以来,特别是近40年来,通过实践,我国土壤分类的基础不断扩大,理论水平不断提高,出现了兴旺的局面。但土壤分类是不断发展的。没有各有关学科的进步,就没有土壤分类的发展;没有前一阶段的基础,就没有后一阶段的前进。我国今天土壤分类的成就是一代又一代土壤学家集体智慧的结晶,但是70年代前后,是国际上土壤分类大发展的时代,而我们却停滞了10年。虽然,纵向来看,我们的土壤分类有了巨大的进步,但横向来看,却跟不上土壤分类的前进步伐,主要是在土壤分类定量化方面。这不仅影响了国际交流,也限制了土壤分类在生产上的应用。在此形势下,我们和全国17个大学、研究所一起,研究了国际土壤分类的趋势,博采众长,从我国实际出发,走土壤分类定量化的道路,经历2年的预研究和3年主要土纲的研究,一次又一次地进行修改(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初拟、二稿和三稿草案),这里提出了《中国土壤系统分类(首次方案)》,这在土壤分类研究长河中仅仅是一个微小的进展,但毕竟标志着一个阶段的开始。 (二)土壤分类的特点 作为一个系统都有本身认识论的基础。建国40年来,我们基本上沿用与诊断分类不同的地理发生分类的原则和方法。因此,在介绍土壤系统分类以前有必要就本系统所依据的若干基本认识问题加以阐述。 I.以诊断层和诊断特性为基础

第五章 账户的分类习题

第五章账户的分类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坏账准备”账户按会计要素分类属于()。 A、资产类账户 B、损益类账户 C、负债类账户 D 、备抵调整账户 2、“预提费用”账户的期末贷方余额表示()。 A、一定时期的资产 B、已在本期支付应由本期及以后各期负担的费用 C、一定时期的费用支出 D、已在本期及以前几期预提尚未支付的费用 3、“待摊费用”账户的期末借方余额表示()。 A、已经分摊尚未支付的费用 B、已经预付尚未分摊的费用

C、已经支付且已分摊的费用 D、已经计入产品成本的生产费用支出 4、企业在不单独设“预付账款”账户的情况下,可用()账户代替。 A、应收账款 B、预收账款 C、应付账款 D、其他往来 5、“制造费用”账户按用途结构分属于()。 A、负债账户 B、成本类账户 C、集合分配账户 D、成本计算账户 6、以下()账户属于调整账户。 A、应付工资 B、应交税金 C、累计折旧 D、预提费用 7、“产品销售收入”账户按其经济内容和用途结构分类,均属于()账户。 A、收入类 B、利润类 C、计价对比类 D、财务成果类 8、财务成果账户的借方余额表示()。

A、利润总额 B、亏损总额 C、收益额 D、费用额 9、()账户属于计价对比账户。 A、利润 B、固定资产 C、材料采购 D、材料成本差异 10、()账户的借方登记债权增加债务减少。 A、债务结算 B、负债结算 C、资产负债结算 D、资产结算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账户中()属于盘存账户。 A、现金 B、长期投资 C、产成品 D、固定资产 E、材料采购 2、账户的用途是指通过账户记录,能够()。 A、提供什么核算指标 B、怎样记录经济业务 C、开设和运用账户的目的

会计学基础习题:6 账户分类

第六章账户的分类 一、单项选择题 1.“生产成本”账户如有借方余额,按其用途结构分类属于()。 A.计价对比类账户 B.盘存类账户 C.集合分配类账户 D.跨期摊配类账户 2.下列不属于抵减账户的是() A.利润分配 B.坏账准备 C.累计折旧 D.应付利息 3.下列不属于盘存账户的是() A.固定资产 B.银行存款 C.应收账款 D.库存商品 4.在下列所有者权益账户中,反映所有者原始投资的账户是() A.实收资本 B.盈余公积 C.本年利润 D.利润分配 5.下列账户按照用途结构分类均不属于费用计算类账户() A.管理费用 B.财务费用 C.制造费用 D.销售费用 6.“材料成本差异”账户是用来抵减附加() A.原材料 B.材料采购 C.生产成本 D.库存商品 7.结算类账户的期末余额() A.在借方 B.在贷方 C.可能在借方,也可能在贷方 D.以上均错误 8.下列账户中既属于结算账户,又属于负债类账户的是() A.应收账款 B.预收账款 C.应收票据 D.预付账款 9.债权债务结算账户的贷方登记() A.债权的增加

B.债务的增加,债权的减少 C.债务的增加 D.债务的减少,债权的增加 10.按照用途结构分类的投资权益账户是() A.只提供货币指标 B.只提供实物指标 C.可以提供实物和货币两种指标 D.一般提供实物指标,有时也提供货币指标 11.下列属于反映利润形成情况账户的是() A.本年利润 B.利润分配 C.制造费用 D.管理费用 12."坏帐准备"账户,按账户用途结构分类,应属于()。 A.备抵调整账户 B.附加调整账户 C.资产类账户 D.负债类账户 13.“银行存款”账户按其用途和结构划分,属于( ) A.结算账户 B.收入账户 C.所有者投资账户 D.盘存账户 14.下列选项中属于资产的账户是() A."坏帐准备"账户 B."本年利润"账户 C."预收账款"账户 D."应付账款"账户 15.下列属于集合分配账户的是() A."财务费用"账户 B."长期待摊费用"账户 C."销售费用"账户 D."制造费用"账户 16.按经济内容分类,“盈余公积”账户属于() A.所有者权益类账户 B.利润类账户 C.负债类账户 D.收入类账户 17. 按经济内容分类,“长期待摊费用”账户属于() A.资产类账户 B.负债类账户 C.所有者权益类账户 D.费用类账户 18. 按经济内容分类,“累计折旧”账户属于()

小班数学活动:按用途分类.doc

小班数学活动:按用途分类 活动目标:1、启发幼儿说出卡片上物品的名称及用途。2、初步学习将相同用途的物体归类。活动准备:贴绒图片、水果、衣服等。活动过程:一、活动开始。(认识物品,知道其名称和用途。) 老师:小朋友们好,今天商店里来了很多货物,我们来看看,商店里面都有些什么,你们知道他们的名字吗?知道的小朋友举手告诉老师。 (幼儿回答,老师总结。) 老师:对啦,商店里有棉衣、鞋子、裤子、苹果、橘子、你们都知道他们有什么用呢? 谁来说说这些货物都有什么用? 棉衣、鞋子、裤子用来做什么的呀? 棉衣、鞋子、裤子我们是用来穿的,我们每个人都会穿棉衣、鞋子、裤子。苹果、橘子我们又是用来做什么的呢? 苹果、橘子是用来吃的。 二、基本部分。 (按用途将实物卡片分类) 老师:这些物品有的是用来吃的,还有的是可以穿的,你们想哪些物品可以放在一起,为什么? 现在老师请一个小朋友到前面来摆放图片。在摆放图片的时候

你们要边说变送,当你送苹果、橘子的时候你要说:苹果是吃的,橘子是吃的。 送衣服的时候就要说棉衣是穿的、鞋子是穿的、裤子是穿的。 老师:老师喜欢上课发言先举手的宝宝,现在呢,老师要请xx小朋友下来,我们看看他分的对不对。 (请幼儿上前来操作,老师及其他幼儿在一边观察。)当小朋友送完的时候,老师在一边请其他的小朋友来检验并说:他放得对吗?从里可以看出他是对的? 引导幼儿说出:棉衣、鞋子、裤子是用来穿的,所以我们可以把它们放在一起。 苹果、橘子是用来吃的,所以我们就把它们放在一起。 老师:刚才小朋友都说的很对,棉衣、鞋子、裤子是用来穿的,所以我们可以把它们放在一起,苹果、橘子是用来吃的,所以我们就把苹果、橘子放在一起,我们是按照物品的用途来分类的。 三、活动结束。 2017-06-15 活动目标:1、启发幼儿说出卡片上物品的名称及用途。2、初步学习将相同用途的物体归类。活动准备:贴绒图片、水果、衣服等。活动过程:一、活动开始。(认识物品,知道其名称和用途。) 老师:小朋友们好,今天商店里来了很多货物,我们来看看,

幼儿园:大班科学《按物体的用途分类》教学设计

新修订幼儿园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大班科学《按物体的用途分类》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Big class science "Classification by object use"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幼儿园 编订:FoonShion教育

大班科学《按物体的用途分类》 活动目标 1.能将物品按用途进行分类。 2.能正确表述自己的分类理由。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已掌握物品用途的相关经验。 2.物质准备:若干实物,图谱标记、实物图片,分类盒,分类板等。活动过程一、以认识物品导入活动,激发幼儿的兴趣。二、整理物品,让幼儿初步学习按物品的用途分类。 1.引导幼儿将篮子里的物品,按照它们的特点分到篮子里的三个格子中,想想看可以怎么分。 2.分好后和同伴说说你的分类理由。 三、师观察幼儿操作并个别指导。四、师幼互动交流。师:谁来说说他是怎么分,为什么要把它们分在一起?五、运用图谱标记帮助幼儿梳理分类经验。 1.师:出示嘴巴、手、苹果、积木、汽车等标记卡,引导幼儿从中选出分别代表“吃的”“玩的”“用的”的标记。 2.师引导幼儿根据标记,将自己篮子里的物品按标记摆放好。六、分组练习,巩固按物品的用途分类。 1.介绍操作材料。 2.提出要求。 3.幼儿操作,师巡视指导。 4.师小结。教学反思在本次活动中主要是让幼儿能将物品按用途进行分类,并且

能正确表达自己的分类理由。在活动中,我首先以“认识物品”导入活动,并让幼儿“整理物品”,学习按物品的用途分类,幼儿个个都能将物品按食物、日用品和玩具等不同用途进行分类,也能说出分类的理由。接着引导幼儿运用图谱标记“送物品回家”,幼儿也都能将自己篮子里的物品按标记摆放好。可是在接下来的操作材料中,幼儿在给物品按标记分类中产生很大的分歧,有的标记相差非常细微,有很多小朋友容易看错,虽然在操作之前我有提示过了,但了解是一回事,真正做时有很大一部分幼儿不仔细观察标记,都分类错了。而这一切都反应出幼儿对画面的观察不够细心,做事太过于急促。进入大班以后,我发现有许多小朋友都对自己的行为缺乏信心,具体表现在:操作时总喜欢看别人的答案,甚至有的小朋友刚刚拿到操作材料就看别人是怎么做的,自己不爱动脑筋。要想从根本上增强幼儿的自信心,我觉得我们教师必须注意让幼儿真正掌握我们所要让他们掌握的,因为只有当他们真正懂了,学会了,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对自己产生认同感。另外,每节课结束以后,教师要做到及时反思、小结,及时的修改,累积经验,寻找幼儿更能接受的讲解方法,做到完善以及更好,让幼儿从兴趣开始培养,从根基开始打起,从基本习惯开始抓起,让幼儿喜爱上数学,喜爱上学习。 FoonShion教育研究中心编制

基础基础—账户分类_练习题27页

账户的分类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在下列所有者权益账户中,反映所有者原始投资的账户是()。 A.实收资本 B.盈余公积 C.本年利润 D.利润分配 2.“生产成本”账户如有借方余额时,按其用途结构分类属于()。 A.计价对比类账户 B.盘存类账户 C.集合分配类账户 D.跨期摊配类账户 3.下列不属于盘存账户的是()。 A.固定资产 B.长期投资 C.应收账款 D.库存商品 4.下列不属于抵减账户的是()。 A.利润分配 B.坏账准备 C.累计折旧 D.预提费用 5.“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账户按其经济内容分类属于()。 A.负债类账户 B.收入类账户 C.费用计算类账户 D.费用类账户 6.下列账户中属于抵减附加账户的是()。 A.坏账准备 B.材料成本差异 C.利润分配 D.累计折旧 7.“材料成本差异”账户是用来抵减附加()。 A.“原材料”账户 B.“材料采购”账户 C.“生产成本”账户 D.“库存商品”账户 8.下列账户按用途结构分类不属于费用计算类账户的有()。 A.管理费用 B.财务费用 C.制造费用 D.销售费用 9.结算账户的期末余额()。 A.在借方 B.在贷方 C.可能在借方,也可能在贷方 D.以上都不对

10.下列哪一类账户不是按用途和结构分类的类别()。 A.成本计算类账户 B.财务成果计算类账户 C.费用类账户 D.投资权益账户 11.在企业不单设“预付账款”账户时,对于预付款业务可在()。 A.“应收账款”账户反映 B.“预收账款”账户反映 C.“应付账款”账户反映 D.“其他往来”账户反映 12.“累计折旧”账户按其经济内容分类属于()。 A.费用类账户 B.抵减账户 C.负债类账户 D.资产类账户 13.下列账户中,既属于结算账户,又属于负债类账户的是()。 A.“应收账款”账户 B.“预收账款”账户 C.“应收票据”账户 D.“预付账款”账户 14.债权债务结算账户的贷方登记()。 A.债权的增加 B.债务的增加,债权的减少 C.债务的增加 D.债务的减少,债权的增加 15.投资权益账户()。 A.只提供货币指标 B.只提供实物指标 C.可以提供实物和货币两种指标 D.一般提供实物指标,有时也提供货币指标 16.属于集合分配账户的是()。 A.“实收资本”账户 B.“制造费用”账户 C.“生产成本”账户 D.“管理费用”账户 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中国土壤系统类型(土纲)

土壤类型特征 20世纪50年代初到80年代末,苏联的土壤发生学分类对我国土壤学发展影响很深,不足之处是缺乏定量标准。从2世纪60年代兴起、70年代广为应用的土壤系统分类成为当今世界土壤分类的主流。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以诊断层和诊断特性为基础,是一个定量化、标准化和国际化的分类,该系统分类把中国土壤划分出14个土纲:有机土、人为土、灰土、火山灰土、铁铝变性土、干旱土、盐成土、潜育土、均腐土、富铁土、淋溶土、雏形土和新成土。 一、有机土 1.土纲定义与成土环境 有机土是在地面积水或长期土壤水分饱和,生长水生植物的条件下,以泥炭化成土过程为主,富含有机质的土壤,相当于土壤发生分类中的有机水成土,全球地势低洼地区都有分布。有机土虽属非地带性土壤,但也有其特殊的成土环境。首先是只要有潮湿潴水低地,无论寒带或温带都可发育有机土。我,国有机土集中分布于东北的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地,青藏高原的江河源区,川西北的若尔盖盆地及祁连山地和巴颜喀拉山地。通常所在地形为相对低洼、地表潴水,或具有不透水的冻土层的高寒滩地坡麓,河流宽谷低阶地,山麓潜水渗溢地段,湖滨平地,古冰碛洼地。地下水位高,地表积水,多数地区为高寒沼泽化草甸,生长耐寒湿,中生、多年生,或混生湿生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长茂密,覆盖度80%~95%以上。有机土发育地区年平均气温-2~-5℃,土壤冻结时间较长,年降水量400~600mm,蒸发量小,湿度大。 2.成土过程 包括泥炭积累过程和潜育化过程。 (1)泥炭积累过程。有机土发育于潮湿环境中,植物生长繁茂,覆盖度大,根系发达,入土深,每年有大量有机残体补给土壤,在长期低温和季节性冻结过湿条件下,增强了厌氧还原过程的作用土壤中几乎缺少纤维分解细菌,使不同时期产生的有机残体以未分解、半分解和部分腐殖化形式积累于土体表层,形成暗色调的泥炭层。有机质含量200~500g/kg,泥炭层厚50~200cm。 (2)潜育化过程。有机土As层之下,长期渍水处于厌氧环境,土壤中高价铁、锰的氧化物还原为低价形态,溶解度较大,可随水在土壤中移动并参与某些次生矿物的形成,生成蓝铁矿[Fe3(PO4)4·2H2O],硫铁矿(FeS2)、菱铁矿(FeCO3)、菱锰矿(MnCO3)等,土壤由黄棕转变为青灰,蓝灰、灰黑色,称潜育层。当季节性水分落干,低价铁、锰又被氧化成高价铁、锰,呈斑纹状淀积于结构体表面成为锈色斑纹层。 3.主要诊断层和诊断特性 包括:①具有潮湿土壤水分状况(aquic moisture regime),大多数年份土温>5℃时的某一时期,全部或某些土层被地下水或毛管锋水饱和并呈还原状态;②草根层(As)是泥炭土的

幼儿园大班《按物品的用途分类》优秀数学教案

幼儿园大班《按物品的用途分类》优秀数学教 案 WTT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园大班《按物品的用途分类》优秀数学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活动目标: 1.能将物品按用途进行分类。 2.能正确表述自己的分类理由。 3.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4.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已掌握物品用途的相关经验。 2、物质准备:若干实物,图谱标记、实物图片,分类盒,分类板等。 活动过程: 一、以认识物品导入活动,激发幼儿的.兴趣。 二、整理物品,让幼儿初步学习按物品的用途分类。 1.引导幼儿将篮子里的物品,按照它们的特点分到篮子里的三个格子中,想想看可以怎么分。 2.分好后和同伴说说你的分类理由。

三、师观察幼儿操作并个别指导。 四、师幼互动交流。 师:谁来说说他是怎么分,为什么要把它们分在一起? 五、运用图谱标记帮助幼儿梳理分类经验。 1.师:出示嘴巴、手、苹果、积木、汽车等标记卡,引导幼儿从中选出分别代表“吃的”“玩的”“用的”的标记。 2.师引导幼儿根据标记,将自己篮子里的物品按标记摆放好。 六、分组练习,巩固按物品的用途分类。 1.介绍操作材料。 2.提出要求。 3.幼儿操作,师巡视指导。 活动反思: 一、活动开始我用为“小白兔”搬家作为引入让我们班的孩子自由去探索“小白兔”家的物品,这样不但可以加深他们的印象,还能更有兴趣学习。虽然有兴趣,但是可能我想的不够周到,我只考虑孩子的兴趣,却完全没有去考虑孩子们的能力水平,我提供的搬家物品(桌面玩具)类型太多了,如果我先2.3样再慢慢增加,我想就会更完美了。 二、我在让幼儿第一次探索时候,孩子刚开始很有兴趣,也有积极参与在活动中,这让我表示很欣慰,但是在探索活动的过程中,我发现能力强的孩子和能力弱的孩子有差别,能力强的孩

中国土壤分类研究综述

中国土壤分类研究综述 摘要:作者通过阅读有关研究“土壤分类”的文献资料,抽取其中适于“综述”的部分章节,整理形成这篇文章。本文整体上先介绍了国内外土壤分类的大致情况,又着重介绍了中国土壤分类的研究历史及土壤的具体类别。最后,又把我国土壤分类研究的主要成果----从定性到定量的飞跃----展示出来,说明我国科学家所研究的土壤分类水平已达到世界先进。关键字:土壤系统分类,分布特征,主要成果 1前言 土壤者,一切植物所资以生长之基础,而间接地与我人以营养之食物者也。苟大地之上,石质暴露,而无土壤,则地成不毛,生机灭绝,此世界将复不能存在矣[1]。 分类是致力于发现、表征、命名、归类对象,以便理解它的形成要素和它们之间相互关系。分类的目的是鉴别和认识,以及建立一个分类对象的有序体系。分类是所有科学的基本需要,并且必须随知识的增加周期性更新{11}。 土壤分类组织了关于土壤知识,提供科学家之间交流的语言,并为土壤使用者提供技术转移的工具。土壤分类的发展是伴随着土壤科学一起前进的,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引领土壤学的发展。19世纪至20世纪中叶植物和动物分类的成功促进了土壤分类的发展。但与植物和动物类相比,土壤分类面临更多的理论挑战和实践难题。因为土壤不像植物和动物个体那样易于区别,而是一个连续体,所以常会更多地依分类者观点去分割它[12]。 2土壤分类的历史与现状 2.1 世界土壤分类现状 美国诊断分类:(1951-1961-1975) 美国土壤系统分类是一个六级土壤分类系统,由上而下分为土纲、亚纲、大土类、亚类、土族和土系等六级。土系之下还可划分出土相。此分类法为45个国家直接采用,80多个国家作为第一或第二分类。此外还有联合国图例单元(FAO-1960-1980)、国际土壤分类参比基础(IRB-1980)、原苏联土壤发生分类[3](1883)。 2.2中国土壤分类历史 2.2.1 古代土壤的分类 我国是世界上有文字记载土壤分类内容的最早国家。大禹治水,遍及全国后,对土壤进行了初步分类,在《禹贡》中,将全国土地划为九州:冀,青,兖,徐,扬,荆,豫,梁,雍。再根据土壤性质划为9种,并根据土壤肥力划为三等九级。 在《周礼》书中,传说由周公所作,在《禹贡》的基础上,把九州土壤按地形划为山林,川泽,丘陵等五大类,春秋时代管子著《地圆篇》中,考虑了土壤与植被的关系,区划出18个土类,每个土类分为5种,共90种。 古代土壤的划分有一定的科学性,是朴素的唯物主义世界观,但由于时代与社会制度的限制,未得到更大的发展。 2.2.2 解放前中国土壤分类 直到三十年代,我国才开始土壤调查和分类研究工作。主要受美国Marbut土壤分类影

幼儿园中班分类游戏——整理物品

幼儿园中班分类游戏:整理物品 幼儿园中班分类游戏:整理物品 设计思路: 在生活中,人们常需要将一些材料、物品进行收拾、整理,而学习收拾、整理物品对于中班幼儿来说就是一 个学习分类的过程。让幼儿为分类并整理好的物品制作 标记,能使幼儿对标记的含义的认识具体化。结合新年 给弟弟、妹妹送礼物设计了此次按物品特征及用途归类 的活动,在引导幼儿按物品特征逐级归类的过程中,幼 儿有序整理物品的能力和习惯也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目标: 1、学习将物品按用途进行归类,并根据物品的共同特征设计标记。 2、在活动中学习有条理的收拾、整理物品。 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幼儿有按标记或用途分类的基础。 2、教学具准备: (1)实物10种:薯片、饼干、果冻、儿童衣服、裤子、围巾、帽子、小汽车、油泥、万花筒。(数量从 4-10不等)。 (2)大小相同的塑料篓10只、塑料袋10只、纸箱

3只。 (3)黑色水彩笔(同幼儿数)、白纸若干张。 过程: 1、以整理礼物为情景,引导幼儿将物品按种类摆放在一起。 (1)各种物品散放在桌上。“托儿所的弟弟妹妹收到许多的新年礼物,但他们不会整理,送来想请你们帮他们整理。先看看有哪能些礼物。”“怎样整理才整齐呢?”(把果冻和果冻放在一起……)“这有许多篓子可以把相同的东西放进一个篓子里,要摆放整齐。” (2)根据幼儿整理的情况分别说说每个篓子里放的是什么礼物?有什么用? 2、学习按用途归类: (1)讨论归类的标准: “托儿所给了我们三个纸箱让我们把礼物装进去,你们看看可以把哪几种礼物放进一个箱子里。”“为什么这几样礼物可以放进一个箱子里?” 讨论结果:按这些礼物的用途(吃、穿、玩)分别装箱。 (2)分别将物品放进塑料袋 “怎样将这样礼物放进箱里才不会放乱和碰坏它们呢?这里的塑料袋能用吗?”(幼儿分工合作将礼物装入

土壤分类

試驗五土壤分類 (一)試驗目的 由粒徑大小分佈曲線、液性限度及塑性指數等試驗結果,做土壤分類,以作為工程之參考。 (二)試驗說明 土壤分類法包括: (1)三角座標土壤分類法(USDA)。 (2)美國州際公路官員與運輸協會土壤分類法(AASHTO)。 (3)美國統一土壤分類法(USCS)。 (A)三角座標土壤分類法 三角座標土壤分類法其步驟如下: (1)經土粒大小分析試驗可得: 礫石百分比 G = 100-通過4號篩百分比。 砂土百分比 S = 100-G-通過200號篩百分比。 粘土百分比 C = 粒徑小於0.002mm之百分比。 沉泥百分比 M = 100-G-S-M 有礫石(G>0.00%)之情況應修正成三個量: S = S/(S + M + C) M = M/(S + M + C) C = C/(S + M + C) (2)以砂土百分比為左上方之座標繪左上到右下之直線。(↘) (3)以沉泥百分比為下方之座標繪左下到右上之直線。 (↗) (4)以粘土百分比為右上方之座標繪左到右之水平線。 (←) 在三角座標圖上繪出交於一點,即可知此試樣土壤為何類土壤。註:三角座標土壤分類法礫石>50%需加註高礫石質。 三角座標土壤分類法礫石>=15%需加註礫石質。 本分類法適合農業土壤之分類用。

圖 5-1 三角座標土壤分類法 (B)美國州際公路官員與運輸協會土壤分類法: AASHTO土壤分類法其步驟如下: (1)由土粒大小分析試驗蒐集: 通過10篩百分比,通過40篩百分比,通過200篩百分比 n (2)由阿太堡限度試驗蒐集: 液性限度LL,塑性指數PI 依AASHTO土壤分類表,即可查出土樣初步為何種分類符號。 (3)另需計算分組指數(Group Index)GI: a = n - 35 b = n - 15 c = LL - 40 d = PI - 10 GI = 0.2 a + 0.005 a c + 0.01 b d (4)一般AASHTO土壤分類法之分類符號以A-X-Y(GI)表示之。 本分類法適合公路工程路基、基層及底層土壤之分類用。

账户按用途和结构的分类

账户按用途和结构分类 (一)盘存账户 盘存账户是用来反映和监督现金、银行存款和各项实物资产的增减变动及实存额的账户。主要有“现金”、“银行存款”、“材料”、“产成品”、“固定资产”等账户。 (二)结算账户 结算账户是用来反映和监督企业同其他单位或个人之间的债权、债务结算情况的账户。 1、债权结算账户,主要奶“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等账户。 2、债务结算账户。主要有“短期借款”、“应付票据”、“预收账款”、“其他应付款”等账户。 (三)所有者投资账户 所有者投资账户是用来反映和监督企业所有者对企业投资伯增减变动和结存情况的账户。主要有反映所有者原始投资的“实收资本”账户。 (四)集合分配账户 集合分配户是用来汇集经营过程中某个阶段所发生的费用,并按一定标准分配计入有关成本计算对象的账户。如“制造费用”账户。 (五)跨期摊提账户 跨期摊提账户是用来反映和监督应由各个会计期间共同负担的费用,并将这些费用摊配于各个会计期间的账户,包括“待摊费用”账户。 (六)成本计算账户 成本计算账户是用来反映和监督经营过程中某一阶段所发生的全部费用,取得该阶段各个成本计算对象实际成本的账户。包括“生产成本”、“材料采购”账户。 (七)收入账户 收入账户是用来反映和监督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形成本期损益的各项收入的账户。主要有“产品销售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和“投资收益”账户。 (八)费用账户 费用账户主要是用来反映和监督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所发生的直接影响本期损益的各项费用,并计算最终财务成果的账户,主要有“产品销售成本”、“产品销售费用”、“产品销售税金”、“其他业务支出”、“营业外支出”、“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所得税”等账户。 (九)财务成果账户 财务成果账户是用来反映和监督企业某一会计期间(通常是一年)的全部净收入的计算和分配情况的账户。包括“本年利润”和“利润分配”账户。 (十)计价对比账户 计价对比账户是用来对经营过

数学活动:按物品的用途分类

大班数学活动:按物品的用途分类(集合) 【活动目标】 1.能将物品按吃的、用的、玩的等用途进行分类。 2.能自主设计分类标志,并记录,会表述自己的分类理由。 【活动准备】 (一)经验准备:幼儿了解常见物品的用途,已获得相关经验。(二)材料准备:食品(山楂片、饼干、果冻、糖果、肉干等),用品(卷纸、牙膏、毛巾牙刷、肥皂、橡皮擦、笔、夹子等),玩具(汽车玩具、插塑、积木、玩偶、拼图魔方等),食品、用品、玩具标志卡片,分别标有食品、用品、玩具标志的分类盒。 【活动过程】 一、以“整理新家”的情境导入,引导幼儿初步学习按物品的用途分类。 (一)请幼儿观察分类盒里的物品(食物、用品、玩具),尝试进行分类。 1.引导语:娃娃搬新家了,有些物品混在了一起,请你们帮忙分一分。盒子里有些什么?请你们按它们的不同分到三个格子里,想一想可以怎么分,分好后和同伴说说分类理由。 (二)幼儿自主操作,教师观察幼儿分类的情况,了解幼儿在分类过程中的问题和困难。 1.分享交流:谁来说说你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要把它们分在一起? 2.小结:原来物品可以按用途来分,这些是吃的,这些是用的,这些

呢?(玩的。)怎样让别人一看就明白你们的分类方法呢?(借助标志。) 二、选择合适的标志图片,帮助幼儿梳理按物品用途分类的经验。(一)出示数字资源《按物品的用途分类》中的标志图片,引导幼儿从中选出分别代表吃的(食品)、玩的(玩具)、用的(用品)的标志。1.引导语:哪个标志可以表示吃的?嘴巴标志与苹果标志哪个更适合?为什么?汽车标志与积木标志哪个更适合表示玩的?为什么? 2.引导幼儿将选出的标志分别插在分类盒相应的格子上,根据标志,调整自己盒子里物品的分类,将分错的物品送回正确的分类盒。 三、幼儿分组游戏,巩固按物品的用途分类。教师鼓励幼儿跑组游戏,重点观察第一组“整理物品”,关注幼儿能否按物品的不同用途分类。(一)第一组“整理物品”:投放食品、用品、玩具、分类盒、标志卡片,引导幼儿将三类物品根据不同的用途分到分类盒的三个格子里,分好后选择合适的标志插在相应的分类盒上。 (二)第二组“超市购物”:利用班级的娃娃家或创设商店情境,摆放食品、用品、玩具引导幼儿选择三个购物袋到超市购物,三个购物袋分别装三种用途的物品,每种物品最多只能买三件。让能力较强的幼儿或教师担任超市的收银员,检查顾客是否按要求购物,如果发现错误请顾客进行调整。通过检查的顾客,把购物袋摆放到相应标志的橱柜里。 (三)第三组“图片找家”:投放操作材料《按物体的用途分类》,引导幼儿根据物品的不同用途,把同类物品用线圈起来,设计标志,将同类物品与标志用线连起来。

土壤分类及分布

中国土壤分类系采用六级分类制,即土纲、土类、亚类、土属、土种和变种。前三级为高级分类单元,以土类为主;后三级为基层分类单元,以土种为主。 中国的土壤类型繁多,但它的分布并非杂乱无章,而是随着自然条件的变化作相应的变化,各占有一定的空间。土壤类型在空间的组合情况,作有规律的变化,这便是土壤分布规律。它具有多种表现形式,一般归纳为水平地带性、垂直地带性和地域性等分布规律。 1.土壤的水平地带性分布 中国土壤的水平地带性分布,在东部湿润、半湿润区域,表现为自南向北随气温带而变化的规律,热带为砖红壤,南亚热带为赤红壤,中亚热带为红壤和黄壤,北亚热带为黄棕壤,暖温带为棕壤和褐土,温带为暗棕壤,寒温带为漂灰土,其分布与纬度基本一致,故又称纬度水平地带性。在北部干旱、半干旱区域,表现为随干燥度而变化的规律,东北的东部干燥度小于1,新疆的干燥度大于4,自东而西依次为暗棕壤、黑土、灰色森林土(灰黑土)、黑钙土、栗钙土、棕钙土、灰漠土、灰棕漠土,其分布与经度基本一致,故这种变化主要与距离海洋的远近有关。距离海洋愈远,受潮湿季风的影响愈小,气候愈干旱;距离海洋愈近,受潮湿季风的影响愈大,气候愈湿润。由于气候条件不同,生物因素的特点也不同,对土壤的形成和分布,必然带来重大的影响。 2.土壤的垂直地带性分布 中国的土壤由南到北、由东向西虽然具有水平地带性分布规律,但北方的土壤类型在南方山地却往往也会出现。这是什么原因呢?大家知道,随着海拔增高,山地气温就会不断降低,一般每升高100m,气温要降低0.6℃;自然植被随之变化,因而土壤化。土壤随海拔高度增加而变化的规律,叫土壤的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由可以看出,土壤由低到高的垂直分布规律,与由南到北的纬度水平地带分布规律是近似的。土壤的垂直分布是在不同的水平地带开始的,所以,各个水平地带各有不同的土壤垂直带谱。这种垂直带谱,在低纬度的热带,较高纬度的寒带更为复杂,而且同类土壤的分布,自热带至寒带逐渐降低,山体的高度和相对高差,对土

大班科学《按物体的用途分类》.doc

大班科学《按物体的用途分类》 活动目标 1.能将物品按用途进行分类。 2.能正确表述自己的分类理由。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已掌握物品用途的相关经验。 2.物质准备:若干实物,图谱标记、实物图片,分类盒,分类板等。活动过程 一、以认识物品导入活动,激发幼儿的兴趣。 二、整理物品,让幼儿初步学习按物品的用途分类。 1.引导幼儿将篮子里的物品,按照它们的特点分到篮子里的三个格子中,想想看可以怎么分。 2.分好后和同伴说说你的分类理由。 三、师观察幼儿操作并个别指导。 四、师幼互动交流。 师:谁来说说他是怎么分,为什么要把它们分在一起? 五、运用图谱标记帮助幼儿梳理分类经验。 1.师:出示嘴巴、手、苹果、积木、汽车等标记卡,引导幼儿从中选出分别代表“吃的”“玩的”“用的”的标记。 2.师引导幼儿根据标记,将自己篮子里的物品按标记摆放好。 六、分组练习,巩固按物品的用途分类。

1.介绍操作材料。 2.提出要求。 3.幼儿操作,师巡视指导。 4.师小结。 教学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主要是让幼儿能将物品按用途进行分类,并且能正确表达自己的分类理由。在活动中,我首先以“认识物品”导入活动,并让幼儿“整理物品”,学习按物品的用途分类,幼儿个个都能将物品按食物、日用品和玩具等不同用途进行分类,也能说出分类的理由。接着引导幼儿运用图谱标记“送物品回家”,幼儿也都能将自己篮子里的物品按标记摆放好。可是在接下来的操作材料中,幼儿在给物品按标记分类中产生很大的分歧,有的标记相差非常细微,有很多小朋友容易看错,虽然在操作之前我有提示过了,但了解是一回事,真正做时有很大一部分幼儿不仔细观察标记,都分类错了。而这一切都反应出幼儿对画面的观察不够细心,做事太过于急促。 进入大班以后,我发现有许多小朋友都对自己的行为缺乏信心,具体表现在:操作时总喜欢看别人的答案,甚至有的小朋友刚刚拿到操作材料就看别人是怎么做的,自己不爱动脑筋。 要想从根本上增强幼儿的自信心,我觉得我们教师必须注意让幼儿真正掌握我们所要让他们掌握的,因为只有当他们真正懂了,学会了,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对自己产生认同感。另外,每节课结束以后,教师要做到及时反思、小结,及时的修改,累积经验,寻找幼儿更能接受的讲解方

最新中国土壤系统分类1995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 1995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表(修订方案,1995) 土纲亚纲土类 有机土永冻有机土落叶永冻有机土,纤维永冻有机土,半腐永冻有机土 正常有机土落叶下常有机土,纤维正常有机土,半腐正常有机土,高腐正常有机土 人为土水耕人为土潜育水耕人为土,铁渗水耕人为土,铁聚水耕人为土,简育水耕人为土 旱耕人为土肥熟旱耕人为土,灌淤旱耕人为土,泥垫旱耕人为土,土垫旱耕人为土 灰土腐殖灰土简育腐殖灰土 正常灰土简育正常灰土 火山灰土寒冻火山灰 土 简育寒冻火山灰土 玻璃火山灰 土 干润玻璃火山灰土,湿润玻璃火山灰土 湿润火山灰 土 腐殖湿润火山灰土,湿润火山灰土 铁铝土湿润铁铝土暗红湿润铁铝土,简育湿润铁铝土 变性土潮湿变性土盐积潮湿变性土,钙积干润变性土,简育干润变性土干湿变性土腐殖干润性土,钙积干润变性土,简育干润变性土 湿润变性土腐殖湿润变性土,钙积湿润变性土,简育湿润变性土 干旱土寒性干旱土钙积寒性干旱土,石膏寒性干旱土,粘化寒性干旱土,简育寒性干旱土 正常干旱土钙积正常干旱土,石膏正常干旱土,盐积正常干旱土,粘化正常干旱土,简化下常干旱土 盐成土碱积盐成土龟裂碱积盐成土,潮湿碱积盐成土,简育碱积盐成土正常盐成土干旱正常盐成土,潮湿正常盐成土 潜育土寒冻潜育土有机寒冻潜育土,简育寒冻潜育土 滞水潜育土有机滞水潜育土,简育滞水潜育土 正常潜育土含硫正常潜育土,有机正常潜育土,表锈正常潜育土,暗沃正常潜育土,简育正常潜育土 均腐土岩性均腐土富磷岩性均腐土,黑色岩性均腐土 干润均腐土寒性干润均腐土,粘化干润均腐土,钙积干润均腐土,简育干润均腐土

湿润均腐土滞水湿润均腐土,粘化湿润均腐土,简育湿润均腐土富铁土干润富铁土钙质干润富铁土,粘化干润富铁土,简育干润富铁土常湿富铁土富铝常湿富铁土,粘化常湿富铁土,简育常湿富铁土 湿润富铁土钙质湿润富铁土,强育湿润富铁土,富铝湿润富铁土,粘化湿润富铁土,简育湿润富铁土 淋溶土冷凉淋溶土漂白冷凉淋溶土,暗沃冷凉淋溶土,简育冷凉淋溶土 干润林溶土钙质干润淋溶土,钙积干润淋溶土,铁质干润淋溶土,简育干润淋溶土 常湿淋溶土钙质常湿淋溶土,铝质常湿淋溶土,铁质常湿淋溶土 湿润淋溶土漂白湿润淋溶土,钙质湿润淋溶土,粘盘湿润淋溶土,铝质湿润淋溶土,铁质湿润淋溶土,简育湿润淋溶土

按用途分类

教科研论文参评 按用途分类 一、教材依据: 通过各领域活动培养幼儿的认识能力,通过提供充分的条件,为幼儿设计多种活动,引导幼儿运用各种感官,观察和了解五大领域的相互联系,从而让幼儿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达到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学会简单的分类。 二、设计思路: 通过日常生活让幼儿按用途进行分类,在熟练的基础上进行操作,按名称及用途分类,通过活动教育幼儿养成不乱丢东西的好习惯,在以后生活中把物品按名称分类,这样会很方便。 三、教学目标: 1、启发幼儿说出物品的名称和分类的理由。 2、学习将相同用途的物体归类。 3、体验分类活动的乐趣。 四、教学重点: 把物品按照用途进行分类。 五、教学难点: 能大胆的说出分类的理由。 六、教学准备: 车子、水果、球、衣服实物。 府谷县2014年教科研论文参评

七、教学过程: (一)、情景表演—找鞋子。鼓励幼儿运用生活常识说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师:今天商店里来了很多货物,所有的物品都堆的乱七八糟的,老师找不到鞋子了,你有什么办法可以帮助老师吗幼:把东西放好、分类 师:是个好办法,我们就试一试把东西分类整理这个好办法吧。 师:谁来说说这些货物架上都有些什么? (二)、鼓励幼儿尝试把物品进行分类了解类别名称。 1、师:在分物品之前,请你们把共同用处的东西放在一起。 2、师出示裤子与衣服、帽子的图片:它们有共同的用处吗?它们的共同用处是什么? 幼:有,它们是拿来穿的、戴的。 师:哦,这些东西都是穿戴在我们身上的物品,它们有个共同的名称,想一想叫什么? 幼:衣服穿的、裤子穿的、帽子戴的。 师:我们通常把穿戴在我们身上的东西叫做服饰用品。 (三)、幼儿以小组分类,分完请幼儿分别说出自己小组的类别以及理由。 师:你们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要把它们放在一起?这些

云南土壤及土壤系统分类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表(GB/T 17296-2000) 1.1土壤系统划分依据 土纲:不同发育阶段、物质移动累积而引起的重大属性差异 亚纲:土壤形成的水热条件、岩性、盐碱的重大差异 土类:成土因素、过程、土壤属性(剖面形态) 亚类:次要或新成土过程 土属:成土母质、岩性、区域水分条件等地方性因素 土种:土体构型、发育程度(土层厚度) 变种:表层质地 1.2云南省主要土壤类型及特点 1.2.1云南简介 土地总面积39.4万平方公里,有8个市,8个民族自治州,分辖128个县。

1.2.2主要土壤类型 1.2.2.1铁铝土 (1)砖红壤:在热带雨林季雨林下发育的地带性土壤,主要分布在云南南部,西南部海拔800米以下的河谷阶地,丘陵低山区和东南部海拔400米以下的河口等地。砖红壤水热条件好,成土母质多为花岗岩、千枚岩、片麻岩,砂页岩及老冲积红 土层。是发 展橡胶、香 料、南药、 热带水果及 经济林木的 主要基地。 面积为 66.95万公 顷。剖面一 般为砖红 色,PH为 4.8~ 5.6呈酸 性、强酸性 反应。土体 构型如图。 成土过程: 脱硅富铝化 过程和以生 物为主导的 养分吸收富 集过程。(右 图为砖红壤

(2)赤红壤: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下发育的地带性土壤。分布在云南德宏及临沧地区西南部,是红壤与砖红壤之间的过渡类型,水热条件好,植被为南亚热带季风 常绿阔叶林。成 土母质以各种 母岩风化的残 积物、坡积物为 主。赤红壤区是 双季稻、杂交 稻、玉米、柑橘、 甘蔗、薯类等的 主要生产区。土 壤剖面主要呈 红色。土壤PH 一般低于5.5, 呈酸性反应。赤 红壤面积为 515.30万公顷。 成土过程:富铝 化作用和生物 积累作用。 备注:赤红壤区水土流失严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