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概况(精)

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概况(精)

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概况(精)
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概况(精)

第一章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概况

第一节自然环境与保护区历史

一、自然环境

天目山地处浙江省西北部临安市境内,由东西两峰组成,东峰大仙顶海拔 1480

米 , 称东天目山;西峰仙人顶海拔 1506米,曰西天目山,两峰遥相对峙。两峰之巅各天成一池 , 宛若双眸仰望苍穹 , 因而得名“ 天目” 。该名始于汉,显于梁,古称“ 浮玉” 。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西天目山,所辖地域总面积 4284 ha,地理位置为30°18′~30°25′ N , 119°23′~119°29′ E ,距杭州 94km 。

天目山山体古老,系下古生界地质构造活动为始,继奥陶纪末褶皱断裂隆起成陆,燕山期火山运动渐呈主体,为“ 江南古陆” 一部分。经第四纪冰川作用,地貌独特,峰奇石怪,天然自成, 素有“ 江南奇山” 之称。全山出露寒武系、奥陶系、侏罗系、第四系等地层。流纹岩、流纹斑岩、溶结凝灰岩、沉凝灰岩、脉岩兼而有之。天目山的地质构造特征形成了天目山独特的地貌,如四面峰、倒挂莲花、狮子口等地悬崖、陡壁、深涧,千亩田、东关、西关溪持坑坞等地的冰碛垅, 阮溪东坞、千亩田等地的冰窖,西关溪上游的冰川槽谷,开山老殿、东茅蓬的冰斗等。

天目山山势高峻,分长江、钱塘江而立。天目山南坡诸水汇于天目溪,注入钱塘江。北坡为太湖之源,汇聚长江入东海。天目之水清凉透彻,矿化成份丰富,水质优良。

天目气候属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型,受海洋暖湿气流影响,季风强盛,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 14.8~8.8℃ , 最冷月平均气温 3.4~2.6℃,极值最低气温 -13.1~-20.2℃, 最热月平均气温 28.1~19.9℃,极值最高气温 38.2~29.1℃。无霜期

235~209d 。雨水充沛,年雨日 159.2~183.1d ,年降水量达 1390~1870mm ,积雪期较长,比区外多 10~30d ,形成浙江西北部的多雨中心。年雾日 64.1~255.3d 。光照宜人, 年太阳辐射 4460~3270兆焦耳 /M2。春秋季较短, 冬夏季偏长。空气富含负离子,疗养保健之功效显著。是“ 天然氧吧” ,避暑休闲胜地。

天目山土壤随着海拔升高由亚热带红壤向湿润的温带型棕黄壤过渡。海拔

600m 以下为红壤, 海拔 600m 至 1200m 为黄壤,海拔 1200m 以上为棕黄壤。数千年间,植被演替积累了腐殖质丰富的森林土壤,覆盖全山。

天目山独特而又多变的自然环境,蕴育了丰富多彩的植被类型。主要类型有:常绿阔叶林是地带性植被,星散分布于海拔 700m 以下的低山丘陵;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是天目山植被的精华,集中分布于禅源寺附近和海拔 850~1100m 的山坡和沟谷;落叶阔叶林是天目山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的过渡性植被,主要分布于海拔

1100~1380m 的高海拔地段;落叶矮林是天目山的山顶植被, 分布于海拔 1380m 以上; 针叶林是天目山的特色植被, 尤以柳杉林最具特色, 海拔 350~1100m 均有分布;竹林,主要是毛竹林。

天目山自然条件优越,生物资源丰富,久负盛名,被誉为“ 生物基因库” 。据 1992年调查结果, 现有大型真菌 28科 115种,地衣 3科 48种,苔藓植物 60科 142属 151种,蕨类植物 35科 68属 151种,

种子植物 151科 764属 1718种 (包括部分引种栽培植物 ,被誉为“ 天然植物

园” 。天目山不仅植物资源丰富, 动物资源也极其丰富,有兽类 75种, 鸟类 148种,

爬行类 44种, 两栖类 20种, 昆虫类 4209种。

天目山由于资源丰富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植物学专家前来考察和采集标本。如秦仁昌、钟补求、郑万钧、钟观光、胡先 ? 、钱崇澍、梁希、 H.Migo 等,他们在天

目山不断发现新种,有 87份标本被定为模式标本,占浙江省模式标本总数的 34%,被称为“ 模式标本产地” 。动物模式标本 800多种,其中以天目山为模式标本产地发

表的昆虫新种就有 657种,是“名符其实的世界著名昆虫模式产地” 。近年来,有华东地区 70余所大中专院校的学生来天目山进行植物学、气象学、昆虫学、动物学等多学科的教学、科研实习。被国家科委等单位授予“ 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

地” 、“ 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

二、天目山人文资源

天目山是集儒、道、佛三大文化体系于一体的文化名山, 人文景观资源丰富。有“江南名刹” 禅源寺、狮子正宗禅寺;有梁代昭明太子分经读书、著《文选》处太子庵,现复为天目书院,汇聚五湖四海学人志士;有浙西山区唯一的三四十年代西洋式别墅留椿屋;有道教宗师张道陵出生修道之处张公舍;有受乾隆封王而被众人爱死的“大树王”;有“有谁能到此,也算是神仙”的仙人顶等。

天目山自古就有不少不乐仕宦,性好道术的李耳信徒,隐居于此,避绝世缘,修道炼丹。最早卜隐者如公元百年前的王谷神、皮元曜等人。道教宗师张道陵出生并修炼于此。东汉魏伯阳, 晋代葛洪,唐代徐灵府,宋代唐子霞等人均在此留有遗迹。

公元 357~361年东晋升平间, 开山始祖竺法旷入山修禅。? 随之, 慕名入山修禅问法的高僧不乏其人。公元 1279年元代高僧高峰禅师入主天目狮子岩,后与其徒断崖了义、中峰明本相继建成规模宏伟的狮子正宗禅寺、大觉正等禅寺。此后,天目山声名远扬,与国外交往频繁,日本、印度、? 高丽等国不断有高僧前来参禅学法。? 始建于公元 1425年明洪熙元年的禅源寺,经清代玉琳通琇国师振兴,规模空前,为东南名刹。 1933年,原於潜县政府筹建於潜县天目山名胜管理委员会,自此,天目山作为旅游名胜区进行管理开发,竖年,被列为浙江第一名胜区,设天目山名胜管理处,隶属浙江省旅游局。随着日军进犯,管理机构停止活动。抗战期间,浙西行署入驻天目山,成为浙江抗日救亡中心。当年浙西行暑办公点即在禅源寺、留椿屋等地。1939年,时任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共南方局书记的周恩来为贯彻党中央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的公开身份,来到天目山宣传“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就是下榻留椿屋,并在此与时任浙江省政府主席的黄绍竑会晤,留有周恩来演讲旧址纪念亭。 1941年 4月15日,日军飞机轰炸天目山,禅源寺付之一炬。

三、保护区发展简史

建国后,西天目山国有林地由直属省林业厅的於潜林场接管。接着先后划归浙江天目林学院 (浙江林学院前身和浙江农业大学。 1978年,划归临安县,作为林场进行营林管理。?1956? 年

即被国家林业部公布为“ 全国森林禁伐区” , 1975年 3月省政府下文建立省级自然保护区, 1986年 5月被国务院批准升级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996年4? 月在法国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国际协调理事会执行局会议上, 正式批准接纳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 1986年建立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下设办公室、财务科、科研所、保护科、生产经营科等职能科室, 1998年增设旅游科。

天目山保护区与省内外高校和科研单位合作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科学研究活动, 先后完成的科研项目有 40多项, 如 " 亚热带森林土壤动物区系及其在森林生态平衡中的作用研究 " 、 " 天目山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综合考察 " 、 " 天目铁木、普陀鹅耳枥保存及繁殖技术研究 " 、 " 高山树种调查及引种技术研究 " 、 " 难萌发种子休眠生理和解休眠方法研究 " 、 " 南方古树名木复壮技术研究 " 、 " 浙江天目山自然保护区昆虫资源研究 " 、 " 天目山柳杉古树衰退死亡原因调查与防治对策研究 " 等。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先后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浙江省科技进步叁等奖、林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省林业厅科技进步二等奖等科研成果 10多项。1999年被中宣部、科技部、教育部及全国科协联合命名为 " 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 " 、 " 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 。出版了《天目山志》、《天目山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综合考察报告》、《天目山的昆虫》等著作。

经过近二十年的建设,天目山自然保护区已拥有了一定的保护防火设施、通畅的公路交通系统、满足现有游客流量的接待设施。但是要使天目山发展更上一层楼,还需要有更大的建设力度。天目山管理局自 1998年开始制定二期工程(续建规划,得到国家林业局的批复同意。按照规划要求,天目山将恢复建造禅源寺,这既是天目山文化多样性保护的需要,也是发展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需要; 将扩大自然保护区的范围, 使面积增至 100km 2; 将新建现代化办公楼及科技馆, 将配备地理信息查询系统、景点触摸可视系统、多功能影视厅、基础实验室等,使学生在科技馆就能体验天目山大树王国的气势与神秘。争取通过五年建设使之成为“全国精品保护区”。第二节植物资源与区系特征

天目山地处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地带。地质古老,地势地貌复杂多变,土壤垂直分布明显,一年四季气候温和。这些独特的环境条件构成了天目山植物区系的古老性、复杂性和种类丰富性。

一、植物种类丰富

自本世纪二十年代起,钟观光、秦仁昌、钱崇澍、郑万钧、梁希、 H.Migo 等国内外专家相继来天目山考察和采集植物标本,发现了许多新种,有 89份植物标本被定为模式标本,占浙江省模式标本总数的 34%, 被称为国内著名的 " 模式标本产地" 。天目山还是一个世界级的昆虫模式标本产地, 现已定名的昆虫模式标本达 657种。自 20世纪 50年代开始, 天目山就成为浙江大学、浙江林学院、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学院、浙江中医学院、华东师范大学、复旦大学、中科院上海昆虫研究所等 70余所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的教学科研基地。经过 80多年的调查资料积累, 天目山现知有大型真菌 28科 115种,地衣 3科 48种,苔藓植物 60科 142属 291种,蕨类植物 35科 68属 151种,种子植物 151科 764属 1718种(包括部分引种栽培植物。且整个森林植被

呈现“高、大、古、稀、多、美”的特点。“ 古” ,这里还保存着冰川时期遗留的孑遗植物,如连香树、银杏等物种。天目山野生银杏是全球银杏之祖。“ 大” ,天目山的古柳杉群,需数人合抱者比比皆是。其中胸径 2米以上的有 16株, ?1? 米以上的有 441株。“ 高” ,全山柳杉、金钱松树高在40? 米以上的有四百余株,其中一株金钱松达 56米 (1986年实测 ,为全国金钱松之最,有“ 冲天树” 之称。“ 稀” ,稀有或特有植物多,有 40余种,如天目铁木在全球仅在天目山保存五株,羊角槭仅有 1株,以“ 天目或tianmushan ” 命名的物种有 37种。“ 多” ,天目山植物种质资源丰富, 从单位面积上看在同一地带上独占鳌头。“ 美” ,天目山树大峰奇, “ 峰奇全入画” 。而林林总总的众多植物,随着季节变化,调色板上调出了春绿、夏凉、秋艳、冬银的四季风景画,让你留连忘返。正是由于天目山植物种类的多样性和中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的典型性,被世人誉为不可多得的天然植物园。

二、植物区系的古老性和多样性

天目山种子植物有 149科、 730属、 1530种 (不包括栽培种类 , 分别占浙江全省产科、属、种的 83.2%、 63.2%、 47.2%。其中木本植物有 509种,草本植物 871种,藤本植物 150种。 149科中, 所含种类超过 100种的大科仅有菊科 (51属 106种 ; 20-99种的大科有禾本科 (67属 90种、蔷薇科(23属 75种、豆科(38属 70种、莎草科(10属 52种、唇形科(21属 45种、百合科(23属 42种等 18个科; 10-19种的中等科有 21个; 2-9种的小科与仅有 1种单种科共 108科 , 占本区科的 72.6%, 种的25.4%,其中含有本区大部分特有、古老、珍稀及孑遗属种。

种子植物 730属中, 20种以上的特大属 2个,即苔草属(Carex 30种,蓼属(Polygonum 27种; 10-19种的大属有 11个; 6-9种的中等属有 32个; 2-5种的小属有238个;仅有 1 种的属有 447个,占 61.3%,包含了本区大部分古老孑遗属种。还有许多是我国特有属,其中单种特有属如银杏属(Ginkgo 、杉属(Cunnighamia 、金钱松

属(Pseudolarex 、明党参属(Changium 、象鼻兰属 (Nethodoritis、独花兰属(Changniaenia 、白穗花属 (Speirantha 、青钱柳属 (Cyclocarya 、香果树属(Emmenopterys 、血水草属 (Eomecon 、杜仲属 (Eucommia 、牛鼻栓属(Fortenearia 、山拐枣属(Poliothyrsis 、构桔属(Poncirus 、青檀属(Pteroceltis 、大吴风草属(Farfugium 等 16属;少种特有属(2-5种有蜡梅属(Chimonanthus 、车前紫草属(Sinojahnstonia 、银鹊树属(Tapiscia 、通脱木属(Tetrapanax 、盾果草属(Thyrocarpus 等 5属;多种特有属(5种以上有秦岭藤属(Biondia 和八角莲属(Dysosma等 2属。本区系中还包含少量的天目山特有种, 如天目金粟兰(Chloranthus tienmushanensis 、天目铁木(Ostrya rehderiana 、天目朴(Celtis chekiangensis 、天目蝎子草 (Girardinia chingiana 、羊角槭 (Acer yangjuechi 、天目蓟 (Cirsium tienmushanicum 、天目贝母(Fritillaria monantha 等种。从天目山植物种类丰富、特有属、古老孑遗植物多及科、属均以小型和极小型为主的特点说明天目山植物区系的古老性和多样性。三、来源于多种地理成分,具有明显的亚热带特征

天目山种子植物属的分布类型,我国所有 15个分布区类型天目山都有其代表,但以北温带分布(157属、东亚分布(115属和泛热带分布(108属占优势,体现热带向温带过渡的亚

热带植物区系的明显特征。

第三节植被类型及其分布

天目山是我国东部中亚热带北缘森林的一个代表地段,地质历史古老,植被保存完好,生物资源丰富。

依据植被群落的种类组成、外貌结构、地理分布等综合特征,对天目山植被进行分类。其中植物种类组成是构成植物群落的主要特征,因此在植被分类时,首先考虑优势种与建群种。并依据《中国植被》的分类单位,划分天目山植被类型采用群丛、群系和植被型作为主要级单位, 共计有 8个植被型, 29个群系。现对主要植被作简单介绍。

一、针叶林

有常绿的,也有落叶的。是天目山森林景观的主要组成部分。

(1柳杉林(Form. Cryptomeria fortunei :巨大的柳杉群落是天目山最具特色的植被。海拔 350-1100米处都有分布,树高林密,混生面积近 4000 亩。林下有典型的阴生植被。

(2金钱松林(Form. Pseudolarix kaempferi :金钱松系我国特产,天目山金钱松长得特别高大雄壮,最高一株达 56米高,有“冲天树“之称。

(3马尾松林 (Form. Pinus massoniana :分布于海拔 800米以下,分布较广。

(4黄山松林(Form. Pinus taiwanensis :分布于海拔 800米以上地段,大多与阔叶林混生。一些古树形态奇特,具观赏价值。在海拔 700-900米之间,有一个马尾松与黄山松过渡区。 (5杉木林(Form. Cunninghamia laceolata :该群落大多为人工林,主要分布于横坞、仰止桥至后山门一带,海拔 300-800米处。总盖度 80%。

二、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

它是天目山的主要植被。集中分布在低海拔的禅源寺周围和海拔 850-1100米

的地段。植物种类成分丰富,群落结构复杂多样,呈复层林。

(6浙江楠、青栲、麻栎林(Form. Phoebe chekiangensis, C. Myrsinaefolia, Quercus acutissima :该群落主要分布于禅源寺附近,海拔 330米。主要有浙江楠、麻栎、柳杉、银杏、枫香、青栲、香樟、栾树、榧树等;灌木层有盐肤木、银杏幼苗等。总盖度 85%。

(7苦槠、麻栎林(Form. Castanopsis sclerophylla, Quercus acutissima :分布于白虎山的东坡、东南坡,海拔 450米。主要树种有苦槠、麻栎、枫香、黄连木、化香、杉木等;灌木层有乌药、石楠、茶条槭、马银花等。

(8天目木姜子、交让木林(Form. Litsea auriculata, Daphniphyllum macropodum :该群落在海拔 900-1100米处广泛分布。主要树种有天目木姜子、交让木、石栎、紫树、青钱柳、香果树等;灌木层有接骨木、金缕梅等。总盖度 85%。

(9短柄枹、小叶青冈林(Form. Quercus glandulifera var. brevipetiolata, C. gracilis :

该群落在海拔 1000-1100米的山坡均有分布。主要树种有短柄枹、小叶青冈、交让木、大穗鹅耳枥、大果山胡椒等。总盖度 90%。

三、常绿阔叶林

是天目山的地带性植被,主要分布 700米以下,成小片状分布。现状植被中,象鼻山的常绿阔叶较为典型,林相整齐,保存完好。

(10青冈、苦槠林(Form. Cyclobalanopsis glauca, Castanopsis sclerophylla :该群落分布在象鼻山,海拔 230-280米,为成片的半自然林。主要有青冈、苦槠、女贞、柞木等 ; 灌木层有乌饭树、石斑木、柃木等。总盖度 85%。

(11青冈、木荷林(Form. C. Glauca, Schima superba :主要分布象鼻山南坡山脊、火焰山麓等地,海拔 270米。主要树种有青冈、木荷、冬青、豹皮樟;灌木层有檵木、山矾、冬青等。总覆盖度 80%。

(12青栲、苦槠林(Form. Cyclobalanopsis myrsinaefolia, Castanopsis sclerophylla :该群落分布普遍, 但受人为影响较大, 白虎山与青龙山呈残存分布。主要树种有青栲、苦槠、樟树、枫香、榉树、毛竹等,总盖度 85%。因毛竹的入侵,造成阔叶林逆向演替。

(13石楠、紫楠林(Form. Lithocarpus glaber, Phoebe sheareri :分布天目山南坡,海拔 600-800米的沟谷地带。主要树种有石楠、紫楠、榧树、冬青、毛竹、枫香等,灌木层有紫楠、华箬竹、中国绣球等。总盖度 85%。

(14交让木、青冈林(Form. Daphniphyllum macropodum, C.glauca :分布于三里亭与七里亭之间,海拔 630-870米地段,多呈分散的、不连续的分布。主要树种有交让木、青冈、小叶青冈、缺萼枫香等,灌木层有野鸦椿、接骨木、格药柃等。总盖度75%。

四、落叶阔叶林

它是天目山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性植被,主要分布海拔 1100-1380米处。林木主干粗短、多分叉,树高在 10-15米左右。

(15白栎、锥栗林(Form. Quercus fabri, Castanea henryi :分布于火焰山及海拔750米以上的山坡。主要树种有白栎、锥栗、茅栗、黄山松等;灌木层有盐肤木、野鸦椿等。总盖度 95%。

(16短柄枹、灯台树林(Form. Quercus glandulifera var. Brevipetiolata , Cornus controversa :分布海拔 1250--1350米地段。主要树种有茅栗、灯台树、短柄枹、榛树、天目槭、四照花、黄山松等,乔木层盖度 65%; 灌木层发达,盖度 85%。

(17领春木林(Form. Euptelea pleiospermum :该群落为天目山特色群落。海拔1200米处及西关水库以上沟谷里,有成片的领春木分布。主要树种有领春木、化香、柘树、蜡瓣花、紫茎等。总盖度 75%。

五、落叶矮林

是天目山山顶植被,地处海拔 1380米以上。由于海拔高、气温低、风力大、雾霜多等因素影响,树干弯曲,低矮丛生,偏冠呈灌木状,故另列一类称落叶矮林。

(18 天目琼花、野海棠群落 (Form. Viburnum sargentii var. Calvescens, Malus hupehensis :位于仙人顶西侧。主要树种有天目琼花、湖北海棠、三桠乌药、四照花、黄山溲疏、中国绣球、野珠兰等植物,总盖度 75%。

六、竹林

中亚热带为竹林分布中心。天目山竹林主要为毛竹林,此外还有箬竹、石竹等。

(19毛竹林(Form. Phyllostachys pubescens :多为人工林。成片分布于太子庵、青龙山、横坞、东坞坪, 海拔 350-900米的常绿阔叶林内, 群落外貌整齐, 结构单一、成单层水平郁闭。主要混生树种有苦槠、青栲、榉树、枫香等,林下灌木较少。总盖度 85%。

第四节珍稀濒危植物

天目山植物中,列入 1999年国务院批准公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 17种,其中一级保护的 3种,二级保护的 14种。此外,被列入 1991国家环保局与中科院植物所合著的《中国植物红皮书》的珍稀濒危植物有 18种(不计与上重复的种类 ; 《浙江植物志》总论卷和《浙江珍稀濒危植物》二书建议列入国家保护或省级保护的有种。它们大部分已被列入即将公布的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第二批名录中。

一、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的珍稀植物

(一一级保护植物

1.银杏(Ginkgo biloba :银杏科。中生代孑遗植物,天目山有野生银杏古木 244株,为世界银杏原产地之一。

2.南方红豆杉(Taxus mairei :红豆杉科。昭明寺有野生大树。

3.天目铁木(Ostrya rehderiana :桦木科。为天目山特有种,有“地球独生子”之称。野生大树仅存 5株。

(二二级保护植物

4.金钱松(Pseudolarix kaempferi :松科。天目山有古老大树 96株,最高一株达 56米,名列世界同种树之冠,人称“冲天树” 。

5.榧树 ( Torreya grandis:红豆杉科。天目山禅源寺、一里亭有野生大树。 .

6.榉树(Zelkova schneideriana :榆科。天目山禅源寺一带有古老大树。

7.金荞麦(Fagopyrum dibotrys :蓼科。天目山禅源寺一带呈小片分布。

8. 连香树(Cercidiphyllum japonicum :连香树科。属单科单属种,为心皮分离的古老孑遗植物。天目山地藏殿、三里亭、西关均有少量分布。

9.鹅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e :木兰科。天目山有古老大树。

10.凹叶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 subsp. biloba :木兰科。天目山横坞、横塘有少量分布。可能是栽培后残存。

11.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 :樟科。天目山禅源寺有古老大树。

12.浙江楠 (Phoebe chekiangensis:樟科。天目山禅源寺前有一小片树林。

13.黄山梅(Kirengeshoma palmata :虎耳草科。天目山北坡有分布。

14.野大豆(Glycine soja :豆科。天目山禅源寺、三里亭一带有分布。

15.花榈木 ( Ormosia henryi:豆科。天目山有零星野生。

16.羊角槭 (Acer yangjuechi :槭树科。为天目山特有种。分布于海拔 900米的七湾里,仅 1株。

17.香果树(Emmemopterys henryi :茜草科。天目山开山老殿、外七湾、西关等地均有分布。二、列入《中国植物红皮书》的珍稀植物

1.青檀(Pteroceltis tatarinowii :榆科。系我国特产,天目山大有村有分布。很稀少。

2.领春木(Euptelea pleiosperma :领春木科。天目山西关有分布。

3.短萼黄连(Coptis chinensis var. brevisepala :毛茛科。天目山新茅蓬有分布。

4.八角莲(Dysosma versipellis :小檗科。天目山后山门、开山老殿有分布。

5.天目木兰(Magnolia amoena :木兰科。天目山外七湾、三里亭有分布。

6.黄山木兰(Magnolia cylindrica :木兰科。天目山开山老殿、里横塘有分布。

7.小花木兰(Magnolia sieboidii :木兰科。天目山开山老殿有分布。

8.天目木姜子(Litsea auriculata :樟科。开山老殿、太子峰、外七湾有古老大树。

9. 杜仲 *(Eucommia ulmoides :杜仲科。属单种科、单种属植物。天目山太子峰有野生状态的植株分布。

10.黄山花楸 *(Sorbus amabilis :蔷薇科。天目山北坡有分布。

11.银鹊树 *(Tapiscia sinensis :省沽油科。天目山东坞坪、外七湾有古老大树。

12.紫茎 *(Stewartia sinensis :山茶科。天目山七里亭、太子峰等地均有分布。

13.明党参 *(Changium smyrnioides :伞形科。属单种属植物。天目山低海拔地带有分布。 14.短穗竹 *(Brachystachyum densiflorus :禾本科。天目山开山老殿附近有分布。

15.金刚大 *(Croomia japonica :百部科。天目山外七湾、仙人顶等地均有分布。

16.延龄草 *(Trilium tschonoskii :百合科。天目山里横塘、西关有分布。

17. 独花兰 *(Changnienia amoena :兰科。属单种属植物。天目山西关、开山老殿一带有分布。 18.天麻 *(Gastrodia elata :兰科。天目山横塘有分布。

三、列入《浙江植物志》 (总论卷和《浙江珍稀濒危植物》的珍稀植物

章绍尧、丁炳扬主编的《浙江植物志》总论卷中提出建议列入国家或省级保护的有以下 14种:青钱柳、支持蓼、孩儿参、驴蹄草、江南牡丹草、二色五味子、白花土元胡、牛鼻栓、鸡麻、山拐枣、蓝果树、日本假繁缕、大叶三七、天目贝母。

张若蕙主编的《浙江珍稀濒危植物》中建议列入保护的还有如下 27种:青钱柳、华西枫杨、黄山栎、天目朴、獐耳细辛、草芍药、猫儿屎、江南牡丹草、乳源木莲、二色五味子、细叶香桂、白耳菜、牛鼻栓、钝叶蔷薇、秃叶黄皮树、顶花板凳果、安徽槭、天目槭、天目瑞香、日本假牛繁缕、刺楸、大叶三七、天目贝母、七叶一枝花、白穗花、延龄草、扇脉杓兰。

上述珍稀濒危植物以及以柳杉林主特色的森林植被是天目山自然保护区的重要保护对象。第五节古树名木

天目山历史上为道教、儒教、佛教圣地, 森林资源得到呵护, 僧侣们不仅护林, 还不断造林, 使天目山成为一个不可多得的珍稀古木荟萃之地。其古老森林呈现“高、大、古、稀、多、美”的特点,有“进入天目山,宛若进入第三纪森林”之说。

天目山古树资源丰富。据 1997-1998年实测,在天目山自然保护区范围内有百年以上古树 2327株,隶属 25科 39属 44 种。按国家规定,树龄在 500年以上的为一

级古树, 300~500年的为二级古树。则天目山现有一级古树 568株,二级古树 1759株。

1. 银杏(银杏科 :银杏为中生代孑遗植物,被喻为“活化石” 。西天目山被认为现今的唯一野生状态银杏产地,有一级古树 78株,二级古树 166株。最大一株在狮子口路旁,高 30m , 胸径 1.23m 。最古一株在开山老殿下方,世世代代萌发出大小 22支,可谓“五代同堂” 。

2. 金钱松(松科 :我国特有单种属。西天目山有有一级古树 13株,二级古树 88株。胸径 1m 以上的大树 8株。最高一株在开山老殿下方,高 56m ,胸径1.07m ,材积 19.3m 3,是我省最高的树木,被称为“冲天树” 。最大的 1株高 52m ,胸径1.1m ,材积 20.4m 3。

3. 黄山松(松科 :有二级古树 33株。最大 1株在开山老殿后,高 18m ,胸径

80cm 。

4. 柳杉(杉科 :柳杉林是西天目山最具特色的森林植被,也是重要保护对象之

一。树龄 300年的一级古树有 441株, 其中胸径 2m 以上的有 19株。二级古树有999株。位于张公舍附近的一株柳杉树高 26m ,胸径 2.33m ,材积 43m 3,被乾隆皇

帝封为“大树王” 。虽在本世纪 30年代死亡,但现在仍屹立着,每年有成千上万人来

瞻仰。现存活的最大 1株在三祖塔右侧, 高 48m ,胸径 2.26m ,材积 81.8m 3。

5. 杉木(杉科 :太白吟诗石下有 1株一级古树,高约 30m ,胸径 1.01m ,材积 11.1m 3;还有二级古树 31株。

6. 柏木(柏科 :西天目山坦上村旁,一株柏木高 8m ,胸径 1.4m ,在浙江名列前茅。

7. 短叶罗汉松(罗汉松科 :禅源寺中一株古树,据传为寺院初建时所栽,见证着寺院的兴衰。

8. 榧树(红豆杉科 :禅源寺前有 1株一级古树,高 20m ,胸径 1.0m ;二级古树有 40株。

9. 响叶杨(杨柳科 :有二级古树 62株。最大的 1株在青龙山,高 30m ,胸径

70cm 。

10. 天目铁木(桦木科 :由秦仁昌先生采集,陈焕庸先生命名(1927的天目铁木是采自西天目山的第一个植物模式标本。一直仅在周基坦发现一株胸径 80 cm的大树, 被誉为“独生子” 。直到 80年代,才在不远处又发现 4株古树。

11. 麻栎(壳斗科 :西天目山有一级古树 5株,二级古树 11株,最大一株在禅源寺前高 40m , 胸径 1.6m ,材积 32.8m 3。

12. 青冈栎(壳斗科 :有二级古树 9株。最大的 1株在钟楼石,高 30m ,胸径

1.01m 。

13. 榉树(榆科 :禅源寺前苗圃有 1株一级古树,高 40m ,胸径 1.0m ,材积 13.8m 3。

14. 红果榆(榆科 :横坞口有 1株一级古树,高 25m ,胸径 1.1m ;还有二级古树 3株。

15. 玉兰(木兰科 :有二级古树 11株。最大 1株在狮子尾巴,高 20m ,胸径

80cm 。

16. 天目木姜子(樟科 :有二级古树 50株,最大一株在狮子尾巴,高 25m ,胸径

80cm 。 17. 悬铃木(悬铃木科 :最大 1株留椿屋下,高 30m ,胸径 1.0m ,材积 10.6m 3。

18. 枫香 (金缕梅科 :天目山有一级古树 19株, 二级古树 110株, 最大一株南苑左侧, 高 35m , 胸径 1.1m ,材积 14.8m 3。

19. 缺萼枫香(金缕梅科 :有一级古树 3株,二级古树 17株,分布于海拔 800米以上的山谷混交林中。

20. 蓝果树(蓝果树科 :最大的 1株在七里亭附近,高 25m ,胸径 80cm 。

天目山古树特有、珍稀种类多。古树中的银杏、金钱松、杉木、榧树、枫香、青钱柳、蓝果树、糙叶树、天目木姜子等都属于第三纪孑遗树种,它们是天目山古老森林的代表。其中天目铁木、羊角槭为天目山特有的珍稀名木;金钱松、香果树、榧树、榉树、银杏、浙江楠等为我国特有的珍稀种类。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 (第一批》的古树有银杏、天目铁木、羊角槭、金钱松、香果树、香樟、榧树、榉树、浙江楠等 9种,占天目山古树种数的 20.5%。由此, 也说明了天目山古树种群的特有性、原始性和珍稀性。

天目山古树历经沧桑巨变,记载了千百年来气候、地理、自然环境的演变过程,是一部活生生的自然科学史,对于探索物种起源、古气候的变化等具有十分重要的科研价值。同时,古树是一种读不完的树文化,它不仅树体苍劲有力,而且千姿百态,有一树一景之说,极具观赏价值, 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大自然亲近者, 成为天目山生态旅游的重要资源之一, 是天目山生态旅游的“亮点” 与“卖点” 。天目山有名的古树景点有“大树王” ----柳杉、“五世同堂” ----野银杏、“冲天树” ----金钱松、“地球独生子” ----天目铁木,以及“翔凤林” 、“夫妻树” 、“连理树” 、“兄弟树” 、“姊妹树” 、“三口之家” 、“五子登科” 、“子孙满堂”等等,堪称古树奇观。

总之,天目山丰富的古树资源是大自然留给我们的珍贵自然与文化遗产,是活“文物” 。合理利用和保护它们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调整管理规定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调整管理规定 第一条为加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有效保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环境、资源和生物多样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及其他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指在国内外有典型意义、在科学上有重大国际影响或者有特殊科学研究价值,并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自然保护区。 第三条本规定适用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范围调整、功能区调整及更改名称。 范围调整,是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外部界限的扩大、缩小或内外部区域间的调换。 功能区调整,是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部的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范围的调整。 更改名称,是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原名称中的地名更改或保护对象的改变。 第四条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调整监督管理工作。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调整管理工作。 第五条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得随意调整。 调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原则上不得缩小核心区、缓冲区面积,应确保主要保护对象得到有效保护,不破坏生态系统和生态过程的完整性,不损害生物多样性,不得改变自然保护区性质。对面积偏小,不能满足保护需要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应鼓励扩大保护范围。 自批准建立或调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之日起,原则上五年内不得进行调整。 调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应当避免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在范围上产生新的重叠。

第六条存在下列情况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可以申请进行调整: (一)自然条件变化导致主要保护对象生存环境发生重大改变; (二)在批准建立之前区内存在建制镇或城市主城区等人口密集区,且不具备保护价值; (三)国家重大工程建设需要。国家重大工程包括国务院审批、核准的建设项目,列入国务院或国务院授权有关部门批准的规划且近期将开工建设的建设项目。 (四)确因所在地地名、主要保护对象发生重大变化的,可以申请更改名称。 第七条主要保护对象属于下列情况的,调整时不得缩小保护区核心区面积或对保护区核心区内区域进行调换: (一)世界上同类型中的典型自然生态系统,且为世界性珍稀濒危类型; (二)世界上唯一或极特殊的自然遗迹,且遗迹的类型、内容、规模等具有国际对比意义; (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物种。 第八条确因国家重大工程建设需要调整保护区的,原则上不得调出核心区、缓冲区。 建设单位应当开展工程建设生态风险评估,并将有关情况向社会公示。 除国防重大建设工程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因重大工程建设调整后,原则上不得再次调整。 第九条调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或国务院有关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向国务院提出申请。由国务院有关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的,应事先征求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意见。 调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功能区或更改名称,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向国务院有关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并抄

杭州史话临安部分

一、临安历史人物 钱镠、钱弘俶、俞烈、郎简、洪咨夔、滕茂实、张道陵、董昌、道潜、邵氏娘娘、方克猷、叶长庚、吴野夫、钱惟演、来学照、邹子侃、骆耕漠、任一力、王芗庭、罗霞天、钱可赞、赵尔春、钱华春、陈金水 二、临安历史事件 1、萧统在天目山编著《昭明文选》 2、乾隆两次御驾天目山 3、楼(王寿)与《耕织图》 4、周恩来西天目山之行 5、蒋介石与天目山 6、新四军苏浙军区天目山三次反顽战役 7、营救美国飞行员 8、抗日战争时期天目山浙西行署 9、昌北龙井桥革命斗争 10、青山水库修建 11、林权制度改革 12、杭州市第一家上市公司——杭州天目山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13、杭徽高速建成通车 14、华光潭水库 15、全国首个县级“国家森林城市” 16、浙江林学院升格为浙江农林大学

17、青山湖科技城 18、民间艺术走出国门 三、临安自然山水 1、天目山 2、清凉峰 3、青山湖 4、大明山 5、浙西大峡谷 6、玲珑山 7、太湖源 8、神龙川 9、白水涧 10、西径山 11、冰川石寨 12、天目大峡谷 13、苕溪 14、昌化江 15、柳溪江 16、天目溪 四、临安人文景观 1、钱王陵 2、功臣塔

3、水邱氏墓 4、普庆寺经幢 5、南屏塔 6、祈祥塔 7、西天目山禅源寺 8、玲珑山卧龙寺及摩崖石刻 9、东天目山昭明寺 10、海会寺 11、天目窑址 12、民族日报社旧址 13、河桥古镇 14、孝子祠 15、韩世忠墓 16、陈家祠堂 17、还金亭 五、临安民俗遗产 1、钱王传说 2、清明祭祀钱王大典 3、河桥庙会 4、太阳庙会 5、洪岭馒头节 6、马啸粽子节

7、昌化民歌 8、临安水龙、化龙、滚灯等民间灯彩

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概况(精)

第一章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概况 第一节自然环境与保护区历史 一、自然环境 天目山地处浙江省西北部临安市境内,由东西两峰组成,东峰大仙顶海拔 1480 米 , 称东天目山;西峰仙人顶海拔 1506米,曰西天目山,两峰遥相对峙。两峰之巅各天成一池 , 宛若双眸仰望苍穹 , 因而得名“ 天目” 。该名始于汉,显于梁,古称“ 浮玉” 。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西天目山,所辖地域总面积 4284 ha,地理位置为30°18′~30°25′ N , 119°23′~119°29′ E ,距杭州 94km 。 天目山山体古老,系下古生界地质构造活动为始,继奥陶纪末褶皱断裂隆起成陆,燕山期火山运动渐呈主体,为“ 江南古陆” 一部分。经第四纪冰川作用,地貌独特,峰奇石怪,天然自成, 素有“ 江南奇山” 之称。全山出露寒武系、奥陶系、侏罗系、第四系等地层。流纹岩、流纹斑岩、溶结凝灰岩、沉凝灰岩、脉岩兼而有之。天目山的地质构造特征形成了天目山独特的地貌,如四面峰、倒挂莲花、狮子口等地悬崖、陡壁、深涧,千亩田、东关、西关溪持坑坞等地的冰碛垅, 阮溪东坞、千亩田等地的冰窖,西关溪上游的冰川槽谷,开山老殿、东茅蓬的冰斗等。 天目山山势高峻,分长江、钱塘江而立。天目山南坡诸水汇于天目溪,注入钱塘江。北坡为太湖之源,汇聚长江入东海。天目之水清凉透彻,矿化成份丰富,水质优良。 天目气候属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型,受海洋暖湿气流影响,季风强盛,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 14.8~8.8℃ , 最冷月平均气温 3.4~2.6℃,极值最低气温 -13.1~-20.2℃, 最热月平均气温 28.1~19.9℃,极值最高气温 38.2~29.1℃。无霜期 235~209d 。雨水充沛,年雨日 159.2~183.1d ,年降水量达 1390~1870mm ,积雪期较长,比区外多 10~30d ,形成浙江西北部的多雨中心。年雾日 64.1~255.3d 。光照宜人, 年太阳辐射 4460~3270兆焦耳 /M2。春秋季较短, 冬夏季偏长。空气富含负离子,疗养保健之功效显著。是“ 天然氧吧” ,避暑休闲胜地。

环保部关于印发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规范化建设和管理导则(试行)的函

环境保护部函 环函[2009]195号 关于印发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规范化建设和管理导则(试行)的函 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水利部、农业部、林业局、中科院、海洋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厅(局): 为进一步规范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自然保护区的各种功能,提高管理水平和保护效果,现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规范化建设和管理导则》(试行)印发给你们,请参照执行。 附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规范化建设和管理导则(试行) 二○○九年八月十三日 主题词:环保自然保护区规范化导则函 附件: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规范化建设和管理导则 (试行) 为进一步规范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充分发挥自然保护区的各种功能,制订本导则。地方级自然保护区参照执行。 一、目标 自然保护区的保护目标明确,资源本底清楚,管护设施完备,管理队伍专业,管理制度健全,规划科学合理,社区协调发展,资源管护、科学研究、环境教育等功能得到充分发挥,保护成效显著。 二、规范化建设 (一)总体要求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各项建设应符合本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的要求,有利于生物多样性和自然遗迹的保护和管理。 自然保护区规范化建设应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讲求实效”的原则。 建设内容和规模应与自然保护区的类型、面积大小、保护对象特征以及管理目标相适应,与自然、社会经济条件相协调,不得盲目求大、求全、求高档。 自然保护区各项建设应同当地的自然景观和谐一致,并体现地方风格和民族特色,尽量采用太阳能、风能、沼气等清洁能源,区内的供电等线路应尽量地下铺设。 自然保护区规范化建设应充分利用现有的各项设施设备,不得重复建设。管护、科研、宣教、办公设施尽可能集中建设,并兼顾各项功能。 自然保护区内建设动物救护站(中心、点)、珍稀植物繁育场圃、涉及地质遗迹保护的建设项目以及开展生态恢复工程的,应进行科学论证。 自然保护区各项建设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保护区应在办公用房、保护管理站(点)、界碑界桩、宣传牌等位置尽可能使用自然保护区区徽。 (二)管护设施建设 1、保护管理站(点) 自然保护区应设立保护管理站(点)。 保护管理站(点)数量及其管理范围应该确保工作人员能够迅速控制进出自然保护区的主要交通路口,到达保护区内主要人为活动区域。 保护管理站(点)的设置应根据自然保护区的类型、主要保护对象的分布、保护管理任务、自然地理条件、交通条件、人为活动特别是居民点的分布状况确定。 保护管理站(点)应当建立在居民点、人为活动频繁地区及人员和车(船)经常进出自然保护区的道路路口或其他要塞处。 单个保护管理站的建筑面积一般不超过300m2,配备办公、消防、野外调查、日常巡护、执法、通讯、交通及必要的生活设施设备。 在进出保护区的重要路口和要塞处可设立保护管理点(哨卡、检查站等),建筑面积一般不超过80m2。

杭州灵隐寺的经典传说故事

杭州灵隐寺的经典传说故事 灵隐寺位于杭州西湖灵隐山麓,中国佛教著名寺院,又名云林寺,在杭州流传着很多有关杭州灵隐寺的传说故事,以下是为你整理的有关杭州灵隐寺的传说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从前四川峨眉山上,有一座会飞的小山峰。它一会儿飞到东,一会儿飞到西;飞到哪儿,都会压坍许多房子,压死很多人。 那时,西湖灵隐寺里有个济颠和尚,他整天疯疯癫癫的,不守佛门清规,拿把芭蕉扇子,东游西荡,到处打哈哈,人们也都喜欢他。 有一天,济颠和尚算知中午辰光,那座奇异的山峰要飞到灵隐寺前的村庄上来了。他担心山峰落下来会压死很多人,五更天时就爬起来,奔进村庄,挨家挨户地说:“今天中午有座山峰要落到庄上来,大家赶快搬家呀,迟了就来不及啦!” 老头儿听了直摇头,骂道:“你这疯和尚,又来寻开心了,山是顶重顶重的东西,谁见过会飞的山呀?” 当家人听了叹口气道:“我们穷佃户能往哪里搬呀?要是真的有山掉下来,压死也只好怨命苦!” 小伙子听了哼哼鼻子,气道:“别编谎话吓唬人啦!山压下来就拿肩膀扛着,我们不怕!” 小伢儿们嘻嘻哈哈地跟在济颠和尚后面,指手划脚地看热闹。 济颠和尚这家进那家出,全村百十户人家都关照过了。他说得嘴

唇破、唾沫干,却没有一个人相信他的话,没一家人家准备搬场的。 太阳越升越高,中午眼看就要到啦,济颠和尚急得团团转。这时,他忽地听到“滴滴打,滴滴打”吹唢呐的声音,赶紧顺着声音奔过去,一看,呵哟,原来有家人娶媳妇,新郎、新娘正磕头拜天地哩!屋子里喜气洋洋,人进人出,热闹极了。济颠和尚搔搔头皮想一想,呵,有了!赶忙推开众人,钻到堂前,不管三七廿一,把新娘子往肩上一背,就抢出大门往村外飞跑。 新娘子头上的红方巾还没有揭掉呢,忽然糊里糊涂地叫人背着飞跑,也不知发生了什么事,只吓得“哇哇”直叫。济颠和尚抢走新娘子,这还了得!人们气得抓门闩的抓门闩,抡扁担的抡扁担,挥锄头的挥锄头,举钉耙的举钉耙,没命地追赶上去。一面追,一面大声叫喊:“抓住济颠和尚呀!住济颠和尚呀!” “前面快快拦住呀,别放济颠和尚跑啦!” 这一下,把全村的人都轰动了。也不管是亲戚不是亲戚,是朋友不是朋友,男的、女的、老的、少的,全村人都追了出来。只有村东一家财主没有动,倒反站在门前看热闹,讲风凉话:“哈,‘活菩萨’去抢新娘子,真是件新鲜事!嘻嘻。” 济颠和尚背着新娘子,一个劲往前奔。他跑得可真快哩!大家一直追出十几里路,还没追上他。等到太阳当头,济颠和尚站住脚,不跑啦。他从背上放下新娘子,自己往地上一坐,摇着扇子扇风凉。人们赶到他跟前,刚要揪住他打,却没料一霎时天昏地暗,伸手不见五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简介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八仙山 简介 八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距蓟县城东北30公里,地处京、津、唐、承四市之腹心,东临金碧辉煌的清东陵,西接巍峨壮观的黄崖关长城,南濒碧波荡漾的翠屏湖,北依雄奇险秀的雾灵山。这里是天津市地势最高、群峰汇集的地方,900米以上的山峰有19座,主峰“聚仙峰”海拔1052米,是天津市最高峰。其总面积达5360公顷,森林覆盖率达95%以上。 八仙山原名“八仙桌子”,相传铁拐李等八位散仙遨游东海经过此地,被这里云遮雾罩的奇峰、峡谷、幽林、秀水所吸引,便降下祥云,在一块两米见方的巨石旁野餐小憩,后来人们把这块巨石称为“八仙桌子”,这万亩山林因此得名“八仙山”。 八仙山在清朝时期被划定为清东陵的“风水禁地”,封闭达280多年,这里乔木伟岸,灌木丛生,芳草萋萋,藤萝蔓绕,人迹罕至,故“藏在深闺人未识”。八仙山动植物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95%以上,这里是天津市地势最高,山峰最多,降水最多,森林覆盖度最大,生态环境最优越,生态系统最完好,群峰奇秀,谷壑幽深,万木争荣,风光诱人的地方,独特的天然落叶阔叶林生态系统,不仅在华北地区,即使在世界同纬度地区都是罕见的,1995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9年被国家科协批准为全国首批科普教育基地,是国家地质公园——峰林峡谷景区最典型的代表,被专家誉为中国北方的“西双版纳”,而且享有“津门第一山”的美誉。 八仙山景区地质遗迹丰富多样,其中最具观赏价值和科研价值的品牌遗迹是石英岩峰林峡谷地貌,峰林上栩栩如生的动物奇石,刀劈斧剁般的天梯,峡谷中河流高阶地,万卷天书地层,美丽壮观的石瀑布,世界奇观

太古界与元古界地层之间8亿年跨越,太古界25亿年长寿石等。 一、珍奇丰富的植物种类 保护区内的森林,起源于距今七千万年前的新生代第三纪时期,到清朝中叶仍保持着原始森林的面貌。清朝末年以来,由于人为影响,使原始森林遭到破坏。后来在原始森林泯灭的地方,又萌生出次生林,历经沧桑演绎至今,形成了次生阔叶林区。 在保护区内,生长着热带、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寒带等区域多种植物,据初步考证,保护区内有高等植物1000余种,其中属国家重点保护的植物七种,区内主要森林植被类型有:油松林、落叶阔叶杂木林、蒙古栎林、栓皮栎林、辽东栎林、榆木林、山杨林、核桃楸林、栾树林、枫树林、白蜡林、丁香林、悬钩子林等。藤本植物种类多、数量大、穿插攀援林中,形成特殊的密林景观,著名的野生猕猴桃满山遍野,藤蔓上一簇簇的果实,碧绿翠滴,营养价值,药用价值被誉为“水果之王”。每年9月25日至10月5日,八仙山都要举办大型幽林采珍活动,届时有成千上万游客到这里可采摘到:猕猴桃、山核桃、野山楂、野葡萄、甜酸梨、木耳、蘑菇等上百种山珍野果。 八仙山是一座天然大花园。各种花卉争奇斗艳,从春到秋,花开花落接连不断。春季有迎春花、山杏花、山桃花、山梨花、迎红杜鹃等等,夏季有东陵八仙花、中华秋海棠、山梅花、丁香花、照山白等等,秋季有石竹花、旋复花、角蒿花、野菊花、百日红等等,其中被科学家称作“模式植物的花卉”有“东陵八仙花”、“迎红杜鹃花”,弥足珍贵。 这里也是天然中草药宝库,区内生长着各种名贵中草药200多种。主要有:丹参、桔梗、知母、柴胡、玉竹、沙参、百合、远志、黄岑、地黄、苦参、藿香等,品种极丰富,在林下和山阴沟谷潮湿之处可见到多种蕨类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功能区调整申报书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功能区调整申报书 自然保护区名称 申报单位 申报时间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制

说明 一、申报书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统一编号,申报单位不填。 二、“地点”指自然保护区所在的县级行政区划单位名称。 三、“地理坐标”指自然保护区所跨的经纬度范围。 四、“固定经费”指行政事业性经费和管护经费等具有固定来源的经费。 五、“基础设施概况”主要包括自然保护区现有业务用房、辅助用房、生活用房、交通工具、通讯手段、重要仪器设备的情况。 六、“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后科学研究概况”主要包括在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之后到目前为止已完成的科研项目名称及成果、正在进行的科研项目名称、科研计划及国际合作交流计划等内容。 七、“功能区调整后土地权属状况”是指自然保护区在功能区调整后,其土地权属、土地权属使用证认领变化状况及是否存在新的土地使用权属纠纷。 八、“功能区调整后管理协调状况”包括功能区调整后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与区内有关部门的关系协调状况,变化后的区内是否有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及国家重大基础建设工程。 九、“功能区调整后自然环境状况”主要包括自然保护区在功能区调整前后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变化对比以及概况、现存和潜在的环境问题等内容。 十、“功能区调整后自然保护区及其周围地区社会经济状况分析及其评价”指范围调整前后自然保护区内社会经济的对比分析与评价,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人口分布、密度、民族状况、主要生产方式; 2.生产布局、产业结构及运输等情况; 3.土地与其他资源的开发状况; 4.与当地政府及群众的关系; 5.主要社会、经济活动对保护对象可能造成的影响及其预防措施。

杭州尿失禁治疗案例(一)

杭州尿失禁治疗案例 患者:李女士 来自:杭州市九堡镇 年龄:48岁 主诉:生产后溢尿26年,加重8年余 出院诊断:1、压力性尿失禁II度;2、阴道前壁脱垂II度;3、会阴裂伤I度。 治疗细节: 李女士既往足月顺产两胎,末次生产26年前产后出现咳嗽、负重后尿液流出,量少,但不能控制,就诊于当地医院,未给予治疗。平素经常出现尿道品刺痛感,外阴瘙痒,自行用“洁尔阴洗液”清洗外阴,缓解症状。8年前自觉症状加重,咳嗽、负重及走路加快时均可出现溢尿,量较以前明显增多,伴尿道口不适及尿不尽感,自觉内裤潮湿,每日更换2-3次,影响日常生活。 3月28日来杭州天目山妇产医院诊治,接诊的是王海燕主任。经相关检查后,拟“压力性尿失禁”收入院,病程中李女士无畏寒、发热、无恶心、呕吐,无腹痛、腹泻,无腰酸、浮肿,无阴道异常流血、流液,神清精神好、饮食及睡眠一般,大便自解正常。 王主任安排李女士做详细的检查,T:36.2℃,P:70次/分,R:20次/分,BP:110/65mmHg,巩膜无黄染,自由体位,查体合作,颈软无抵抗,双侧呼吸运动对称。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温罗音,心率70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全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肠鸣音3-4次/分,无移动性浊音,肝脾肋下未及,双肾区无啊击痛,四肢活动自如,神经系统无阳性体征。 妇科检查:外阴发育正常,已婚经产式,阴道前壁及膀胱臌出3X3cm,尿道口肥大,无红肿,屏气时可见少许尿液流出,尿抬举试验(+),会阴裂伤轻充,宫颈肥大,轻度糜烂,

子宫后位,质中,无压痛。双侧附件区未及明显异常。辅助检查:白带常规:白细胞+,红细胞3+,上皮细胞2+,球菌2+,清洁度II,过氧化氢试验阳性,余均(一)。 诊断结果:压力性尿失禁II度、阴道前壁脱垂II度、会阴裂伤I度。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无明显手术禁忌症,于3月29日在静脉麻醉+局部麻醉下行“经闭孔路径阴道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 取尿道口下方1cm处开始,水分离后纵开切开阴道黏膜2cm,向两侧分离阴道、尿道间隙至耻骨降支。取两侧闭孔内缘做标记。以45度角斜向上方放入金属引柄,引导TVT-O 穿刺针自阴道方向紧贴闭孔内缘穿出至标记切口,引补片连接的10号丝线至标记点,同法处理对侧后调节吊带,使中弯前刀头较松的通过尿道与吊带之间。阴道销口可吸收线荷包缝合,剪去多余吊带,敷料覆盖切口。阴道内填塞碘纱布一块压迫止血。 手术过程顺利,术后给予抗炎、止血、补液等对症治疗。出院时李女士一般情况可,无溢尿,咳嗽及腹压增加时无溢尿等不适,右侧闭孔悬吊点轻微牵涉痛,阴道内无流血,无发热,无头痛头晕,无胸闷心悸,大小便自解正常。查体:生命体征平稳,心脉(一),阴道切口无红肿、渗血、渗液,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双侧闭孔悬吊点已拆线,甲级愈合。

四千多寺院宣布永不收门票

四千多寺院宣布永不收门票 不收门票寺院总数> 4630(截至2013年5月18日21:58)编者按:面对一些地方领导对待宗教信仰杀鸡取卵、竭泽而渔、饮鸩止渴的短视行为,我们有必要从操作层面,郑重地在这里倡导: 寺院以争取免费免门票为着力点,昭示立场、不懈辩护!民众以辨别宗教与商业场所为入手处,用脚投票、打破圈套!让我们以民意的力量,将贻害苍生的“宗教经济学”证伪,将挟佛敛财的“XX模式”终结!让我们以草根的赤诚,为信仰的天空扫清雾霾、为佛法的传承守护未来!让佛教的归佛教,让良心的归良心!让挟佛敛财的“伪祖庭”门可罗雀!让僧团护持的“真道场”门庭若市! 注: 1.做此统计因兴教寺事件和湖南诸寺院宣布免门票而起,希望抛砖引玉,关注佛教生存,鼓励佛门振作,抵制经济黑手进一步伸向佛教。 2.小寺也是寺院,此名单中大小寺院只要免门票,一概列入。大众多只看名山大寺而以为佛寺都收门票,所以列数不收门票的小寺正可以告知大众不为人关注的部分寺院生存实情。小寺免票会影响大寺,各地免票终将影响名山,促使其撤除在免与不免之间游疑的景区收票栏杆。

3.本名单非为表扬寺院不收门票。但在佛教寺院饱受门票争议的当下,为正本祛邪,原本正常的“不收门票”尤需特别指明,不会一笔掠过。 4.因缺乏官方数据和实地查证,难免有失实处,请各位网友及时指出并提供信息,会不断调整更新。更细致的工作,期待群策群力,谢谢! 5.寺院作为宗教活动场所被捆绑在景区内收门票的现状违反国家有关宗教法规,不合理,不合法,名不正,言不顺。全面撤除道场门前的横寺栏杆,取消挡住寺院的景区收费,将是十分漫长和异常艰辛的复杂工作,祈十方佛子齐心协力,为近光遗法,绍隆三宝而不懈努力!华北地区30 北京市7广济寺、广化寺、天开寺、通教寺、天宁寺、龙泉寺(景区收门票)、朝阳寺(景区收门票) 天津市1莲宗寺 河北省14石家庄:赵县柏林寺、正定临济寺、谛音寺、天台寺、龙泉寺、三圣寺、真像寺邢台:大开元寺、玉泉寺、净土寺邯郸:大乘玉佛寺、月爱寺保定:大慈阁、观音寺 山西省8忻州市:五台山殊像寺、罗睺寺、金阁寺、广宗寺、碧山寺、十方堂、黛螺顶、栖贤寺(以上皆景区收门票)东北地区20 辽宁省14沈阳:般若寺、慈恩寺、八王寺、向阳寺(景区收门票)大连:观海寺、西山朝阳寺、松山寺、正觉讲寺、

灵隐寺导游词

灵隐寺导游词 天王殿正门的楹柱上写着:“峰峦或再有飞来坐山门老等;泉水已渐生暖意放笑脸相迎。’’现在请各位随我进灵隐寺天王殿看看。 天王殿门楣上悬挂着一块横匾,上书“威振三洲”。佛教认为,须弥山周有四个洲,只有北洲是净土,韦驮要管的是东、西、南三洲。这就是匾额的意思。 殿内正中木雕佛龛中端坐着的大肚弥勒佛,正以“迎客僧”的身份恭候大家呢。前面那副楹联所描写的就是他,把他放在这个位置,按佛门之意是要给世人一个“当念即可入”、“皆大欢喜”的感觉。殿两侧分列着四大天王,俗称四大金刚,他们手持的法器通过谐音和联想分别象征着“风调雨顺”。手持青锋宝剑的是守护南方的增长天王,“锋”和“风’’同音,增长的意思是能令众生增长善根,持剑是保护佛法不受侵犯。手弹琵琶而没有弦,需要调音,表示“调”的是东方的持国天王,他要用音乐感化众生,使他们皈依佛门。守护北方的多闻天王。手擎雨伞样的宝幢显示“雨”,用以制服魔众,保护众生财产。而手缠绢索即为龙蛇的西方广目天王能用净天眼随时观察世界,护持众生。他是群龙领袖,众龙顺从于他。合起来意思为“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每年春节过后,苏杭一带的村民由“香头”带领,数十几百成群,身挂香袋,手携香篮,腰系红带,头裹毛巾,结伙而行,来灵隐寺烧香,祈求四大天王保佑来年有个好年头,五谷丰

登,保佑每家的蚕茧养得好,能“风调雨顺”。现在的生活富裕了,江浙一带的老少爷儿们每年都愿意在春光明媚的季节里“借佛游春”到杭州游览一番。富裕的乡村,每年还发给老年村民一笔津贴,供进香花费。所以在春季那成群结队的烧香队伍又成为杭城的一大民俗风景线。 背靠弥勒佛、手执降魔杵的是护法神将韦驮菩萨。古印度神话说他是南方增长天王的八神之一,居三十二将之首,起“威振三洲”的作用。按佛教寺院规矩,韦驮面朝大雄宝殿的释迦牟尼,意为执法护法,驱除邪魔。这尊韦驮像高2.5米,是南宋初期用整段香樟木雕刻而成的,是灵隐寺中现存最古老的一尊佛像,从中可以看出中国古代人民精湛的雕刻工艺。现在我们看到的大雄宝殿是座单层重檐三叠的歇山顶建筑,高33.6米,仅比天安门城楼低0.1米,其规模之大,在国内佛教寺院中并不多见。各位抬头看到大殿上方悬挂的“妙庄严域”是著名书法家张宗祥所写,“大雄宝殿”是已故书法家、西泠印社社长沙孟海于1987年第二次重书的。 各位请随我入殿参观。现在大家看到正中莲花石座上趺坐的这尊就是佛祖释迦牟尼。相传他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现为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原名乔达摩?悉达多,29岁时痛感人世生老病死的各种痛苦,舍弃王族生活,出家修道。经过六年茹苦修行,35岁时在佛陀迦耶菩提树下成道,创立了据说能使众生脱离苦海的佛教,被佛门弟子尊称为释迦牟尼,意思为“释迦族的圣人”、“释迦族的智者”。这尊佛像是1953年重修灵隐寺时由中央美术学院华东

杭州市经济作物产业发展研究

杭州市经济作物产业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11-7-26信息来源:钱塘理论 杭州八山半水分半田的自然条件,使发展经济作物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在杭州从城郊型农业向都市农业的战略转型中,经济作物被列为优势特色产业,成为我市实施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支柱产业。“十五”以来,我市经作产业规模扩大、产业集聚、结构优化、内涵提升,呈现出很好的发展态势,为“十一五”向更高层次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文主要对经济作物中的茶、桑、果产业作重点分析研究。 一、杭州经济作物发展水平分析 2006年,我市茶、桑、果(不含瓜类和草莓)的种植面积分别达46、248、381万亩,比“九五”末增长30%、722%、270%;产量分别为27、18、638万吨,比“九五”末增加80%、100%和4748%;产值分别为139、47、134(含瓜类和草莓)亿元,比“九五”末增904%、836%、3963%。 (一)茶叶 1 向质量型转变,名优茶生产发展迅速,效益逐年提高。目前我市茶园面积约占全省185%,而茶叶产值约占全省总产值25%,位居全省第一。 2 历史文化,是其他地方无法比拟的。陆羽与《茶经》、乾隆皇帝与龙井、朱元璋与安顶茶、辩才法师与苏东坡,帝王圣贤们留下的千古佳话;文豪诗圣们对杭州佳茗的颂吟绝唱;毛主席等当代伟人在西湖龙井茶园里留下的足迹和音容笑貌,使杭州茶叶有了永恒的文化主题。品牌优势。西湖龙井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著称于世的“四绝”品质,从民国起就位居中国名茶之首。2004年西湖龙井、余杭径山茶稳稳跻身浙江十大名茶行列;贡牌西湖龙井2006年被农业部评为中国名牌农产;千岛玉叶、雪水云绿、千岛银针等也屡获各类金奖,杭州十大名茶市场声誉鹊起。科技优势。我市云集国字号茶叶教学、研究机构,产业科研支撑强有力。我市承担的国家科技部《茶叶生产全程安全操作规范与控制集成技术研究应用》“十五”攻关项目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效益优势。杭州茶叶品牌响、品质优、效益高。2007年春茶平均价比全省高53%;名优茶平均价比全省高20%;平均亩产值比全省高26%。 3 的数量大,商标品牌杂,质量控制有较大难度。市场假冒伪劣情况时有发生,影响了品牌形象。二是无性系良种率偏低。杭州是茶叶传统产区,优质无性系良种覆盖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影响了效益的进一步提高。三是产业基础薄弱。由于是老茶区,茶园和茶厂基础设施相对落后,不能

小米粥的妙用

一个月前,家父因工作繁忙,思虑过度,夜间难以安眠,严重影响第二日工作,又不肯服用舒乐安定和中药。家母着急上火,长途电话问我有何食疗方。家父是因为工作过于操劳造成心肾两虚,阴血不足,而致神志不安,夜不能寐。嘱家母从菜场上购入鲜石槲煎汤以滋肾阴而降虚火,补阴血之不足;又恐石斛性寒而伤胃,寻思一味能既能安神又可养心健脾的食物。 忽然想起在东天目山昭明寺参学时,寺中早膳、晚膳都曾以小米煮粥,食后感觉甚好。故嘱家母以小米煮粥在晚餐时给家父当饭吃。在家母的精心调养下,家父夜间可安然入寐。 小米,产于我国北方,性甘味咸,入脾、胃、肾经,有清热解渴、健胃除湿、和胃安眠等功效。小米是很养人的,在北方,妇女生完小孩坐月子的时候,老婆婆通常给产妇做小米粥加红糖,以补养身体。在中医看来,小米是补肾健脾利湿的佳品,古代行军打仗多以小米为军粮,吃小米不仅耐饿,而且除去脾胃湿气,避免水土不服所导致的肠胃疾病。小米本身具有安神的功效,故小米煮粥,具有助眠的功效。 另外,大家在煮小米粥时,可以根据情况加入一些莲子、红枣等物,有助于更好的补益脾气。陈的小米性味偏凉,恐伤胃,故大家最好还是用新的小米来煮粥为好。小米粥表面漂浮的一层“米油”营养极为丰富,在中医典籍中记载,可以代替参汤。我曾听温州地区一个养小孩经验极为丰富的阿婆说,以“米油”混合牛奶喂养小孩,即养人又可以防止奶粉湿热伤人。 小米价廉,街头巷尾都可买到。故我在此向大家推荐此款养生之物,大家在喝小米粥若要达到养生效果,请慎食用辛辣厚味油炸之物,否则养生效果可是会打折扣的哦。《红楼梦》中妙玉对品茶论曰“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牛饮骡了”。熊不论在家里还是单位,喝茶的杯子都大于1000cc,算得上是名副其实的牛饮。 熊家中父母皆不喝茶,爷爷茶不离身,大概与其年轻时戒烟以及辛苦伏案工作。熊大概有点被隔代遗传。熊的大学时代是在有“茶都”之称的杭州度过的,那时熊的囊中羞涩,只能买10元一两的龙井新茶。多亏家父的两位少年好友都是爱喝茶的人,经常支援给熊各种好茶和好吃的,那清香扑鼻的西湖龙井,连一辈子淫浸茶香的熊爷爷都不说凡品;那千岛银针外形挺直似针,冲泡后,悬浮玉立在杯中,滋味鲜醇回甘。 每当闲暇,清茶一杯,或观影或读书,偷得浮生半日闲。 但是绿茶性寒,喝多容易出现胃部不适之感,非常想吃油腻之物。 后来熊的体重渐长,求助于普洱以及铁观音等据说有减肥作用的茶叶。普洱还是以年份较长为好。喝新的普洱熟茶容易出现心跳加快、面色发红、以及夜间难以入睡等晕茶现象。而普洱生茶不容易出现晕茶,消肉食,解腻,通泻效果更好,但是更为苦寒,也更为伤人,更容易导致脾胃虚寒。铁观音亦有一定的减肥消食作用,亦容易造成苦寒伤胃。

七星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综合简介

七星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综合简介 七星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三江平原腹地,距宝清县城65公里,总面积两万公顷,有高等植物有74科174属386种,其中有药用植物21种、纤维植物20种、饲用植物15种、淀粉植物6种和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野大豆等。脊椎动物5纲75科263种,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丹顶鹤、东方白鹳、玉带海雕、白头鹤4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白枕鹤、白琵鹭、大天鹅等17种。其中鸟类201种,占全省鸟类总数的53.60%。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丹顶鹤、东方白鹳、白头鹤、白琵鹭等珍稀物种随处可见。先后被评为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国际重要湿地、中国白琵鹭之乡、AAA旅游景区、黑龙江省水利风景名胜区。 保护区地处中纬度欧亚大陆东岸,属湿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明显,具有冬季严寒干燥,春季气温回升快,多大风,夏季温暖多雨,秋季降温剧烈,降水变率大等特点。年平均气温2.3-2.4℃,全年活动积温为2500-2700℃。冬季雪深33cm。 保护区年降水量551.5mm,4-9月降水量占全年的85.3%,地表补水河流为七星河,主要的湖泡为西大泡,面积为500hm2,三角泡面积为600hm2,人工湖面积450hm2。常年主导风向为南风,年平均风速4.8m/s,最大风速18m/s。

保护区地貌类型为低河漫滩,地貌特征为“两草一水七分苇”,地势平坦低洼,泡沼星罗棋布,平均海拔54m,西高东低,土壤类型以白浆土(包括草甸白浆土和浅育白浆土)、沼泽土(包括草甸沼泽土、腐殖质沼泽土和泥炭沼泽土)为主,是三江平原地区保存最完好的原始湿地之一,是三江平原原始风光的缩影。 鲜明的气候特征造就了七星河湿地独特的自然景观,最为突出的便是“湿地八景”: 一、苇海泛舟:广茂的湿地生长着一望无际的芦苇,似一块绿色的绸缎从空中铺天盖地覆下来,汇成了一望无际的茫茫苇海。微风轻拂,百鸟微语,蒹葭静默,苇海中星罗棋布的点缀着无数大大小小的湖泊、泡沼,无数条河道如藤蔓般把这些湖泊、泡沼串连起来,水清澈见底,游鱼可数。 坐船使入湿地可近距离感受大自然的独特魅力。芦苇一丛丛、一束束在船边摇曳,一簇簇水草轻轻舒展,清幽诱人,耳边掠过原野的风声鸟鸣。一缕缕含带着许多远古清野的香气扑面而来,让人不由得想起那远古诗经中的佳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二、苇荡芳草:站在环湖大堤上,呼吸着青草和野花的清香,极目远眺,蒹葭萋萋,鸥鹭齐飞,心情怡然而惬意。空旷的苍穹下,尽收眼底的是满眼醉人的绿浪,两万多公顷的土地上长满了芦苇、大小叶章、香蒲等植物。萋萋的芳草

从杭州灵隐寺考察分析佛教文化对旅游业的影响

毕业论文 题目:从杭州灵隐寺考察分析佛教文化对旅游业的影响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专科生 毕业论文手册 系院旅游规划系 专业景区开发与管理 班级04景区(2)班 学生

1、毕业论文任务书 专业旅游规划系班级04景区2 学生姓名 一、论文选题方向:旅游资源的评价与分析 二、主要参考资料:[1]石高俊《中国旅游资源》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 [2]韦章尧《杭州旅游业未来研究》杭州大学出版社出版 [3]赵福莲《千年灵隐》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 [4] https://www.doczj.com/doc/002344321.html,/Article/flqy/200701/3439.html [5]https://www.doczj.com/doc/002344321.html,/Article/view/zhejiang/200609/1709.html 三、论文的主要内容: 一简述灵隐寺的佛教文化与旅游业的关系 二灵隐寺的佛教文化与自然山水的共生共荣性 三灵隐寺的佛教文化对杭州旅游业的影响 四关于灵隐寺的佛教文化对杭州旅游发展的几点思考 四、毕业论文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选题开题阶段2007年3月19日—21日 第二阶段;搜集材料、编写提纲、写出初稿2007年3月25日--4月30日

第三阶段;定稿和答辩阶段2007年4月30日—5月10日 五、毕业论文工作期限: 任务书发给日期 2007 年3月19日 论文工作自 2007 年3月19日至 2007年5月10日 学生常萍惠 指导教师王昆欣 系主任周国忠 注:1.此表由指导教师填写,任务下达人为指导教师,指导教师和接受任务的学生均应签字。 2.此任务书最迟必须在学生毕业论文开题前下达给学生。 2、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名称从杭州灵隐寺考察分析佛教文化对旅游业的影响 开题日期 2007年3月21日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第四单元第二课试卷

於潜二中 第四单元第二课 一、单项选择题: 2012年11月25日,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公务员录用考试公共科目笔试,在全国31个考区47个城市的987个考点同步开考。回答1-2小题 1.这种考试制度源自于()A.西汉B.隋朝C.唐代D.东汉 2.这种考试制度中古代称“登龙门”,其中第一名是称为()A.亚军B.状元C.榜眼D.探花 3.“一去紫台连朔漠(北方大漠),独留青冢(墓)向黄昏”。杜甫这句诗的典故,是哪一朝代与哪一少数民族的和亲政策的典范()A.西汉匈奴B.北魏鲜卑C.西夏党项D.唐吐蕃 4.西汉丝绸之路的起点和隋朝大运河的中心分别是()A.长安、洛阳B.长安、咸阳C.镐京、余杭D.咸阳、洛阳5.下列有关《史记》的叙述,正确的是()A.是西汉史学家司马光编写的一部史学巨著 B.被鲁迅称赞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C.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景帝约三千年的史实 D.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6.下列人物中,对中外文化交流作出杰出献的是() ①黄道婆②蔡伦③玄奘④鉴真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7.“天目溪综合整治工程於潜段一期工程,计划整治河道3公里,新建防洪堤3公里,范围涉及城区观山、金家、下埠、祈祥、民幸、横山六个村,建设内容包括天目溪河道疏浚、清障、拓宽、堤防加高加固,绿化及亲水工程。”这一工程在唐代的三省六部制中应属于哪一部管理()A.吏部B.兵部C.礼部D.工部 8.下列诗句中所显示的地名,与古代丝绸之路没有关系的是()

A、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B、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C、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D、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9.位于浙江省临安市东天目山有一“昭明禅寺”,为昭明太子修禅所创建,时称“昭明院”,梁.武帝赐额“昭明禅寺”,后人称“昭明寺”,始建于1500多年前的梁.朝大同年间。据此推断,昭明禅寺始建于下列哪一历史时期()A.西汉B.三国C.南北朝D.唐代 10.请给下列盛世按时间顺序排序:①文景之治②光武中兴③开元盛世 ④贞观遗风⑤贞观之治()A.①②③④⑤B.⑤③④①②C.③④⑤①②D.①②⑤④③11.“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乱”、“穿”、“惊”、“拍”、“卷”等词语的运用,精妙独到地勾画了古战场的险要形势。这一古战场是哪一战役的战场()A.长平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12.假如你与司马迁同处一个历史时期,下列史实真实的是:①平定“七国之乱”;②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王势力;③采纳主父偃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④加强监察制度,对官员进行监督;⑤派遣张骞出使西域,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⑥设“西域都护府”,管辖天山南北的西域事务。()A.①②③④⑤⑥B.②③④⑤C.②④⑤D.①③⑥ 13.“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是历史发展的潜规律。下列朝代是由大一统走向大分裂的是①秦朝;②东汉;③隋朝;④唐朝;⑤元朝()A.①②③④⑤B.①③⑤C.②④D.①②③④ 14. 唐代是李氏家族的天下,所以在这一时期有一宗教具有特殊地位,这个宗教最有可能是()A.佛教B.道教C.喇嘛教D.伊斯兰教15.美国现在采纳了孟德斯鸠提出的“三权分立”学说,而这一现代民主国家的“三权分立”制,早在一千多年前就已成功运用于中国的政治体制,这种政治制度是()A.礼乐制度B.郡县制C.科举制D.三省六部制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调整和更改名称申报书

附件三: 编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调整和更改名称申报书 自然保护区名称 申报单位 申报时间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制

说明 一、申报书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统一编号,申报单位不填。 二、“地点”指自然保护区所在的县级行政区划单位名称。 三、“地理坐标”指自然保护区所跨的经纬度范围。 四、“固定经费”指行政事业性经费和管护经费等具有固定来源的经费。 五、“基础设施概况”主要包括自然保护区现有业务用房、辅助用房、生活用房、交通工具、通讯手段、重要仪器设备的情况。 六、“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后科学研究概况”主要包括在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之后到目前为止已完成的科研项目名称及成果、正在进行的科研项目名称、科研计划及国际合作交流计划等内容。 七、“土地权属原状”是指调整前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土地权属、土地权属使用证认领状况及是否存在土地使用权属纠纷。 八、“范围调整后土地权属状况”是指自然保护区在范围调整后,其土地权属、土地权属使用证认领变化状况及是否存在新的土地使用权属纠纷。 九、“范围调整后管理协调状况”包括范围调整后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与区内有关部门的关系协调状况,变化后的区内是否有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及国家重大基础建设工程。 十、“范围调整后自然环境状况”主要包括自然保护区在范围调整前后保护区内自然条件、自然资源的变化对比以及现存和潜在的环境问题等内容。

十一、“范围调整后自然保护区及其周围地区社会经济状况变化分析及其评价”指范围调整前后自然保护区内社会经济的对比分析与评价,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人口分布、密度、民族状况、主要生产方式; 2.生产布局、产业结构及运输等情况; 3.土地与其他资源的开发状况; 4.与当地政府及群众的关系; 5.主要社会、经济活动对保护对象可能造成的影响及其预防措施。 十二、“范围调整和更改名称的理由”包括申请理由及项目审批、环境影响评价等有关报告。 十三、专家论证意见由申报单位在申报前组织专家论证后提出,须经专家签名方为有效。 十四、申报书所要求的附件必须齐全,其他附件由申报单位自行决定。 十五、申报书须填报一式32份。 十六、申报书一律用A4纸印制,翻印申报书时不得改变其格式和内容。 十七、申报书须于每年5月31日前报送,逾期则作为次年度申报处理。 十八、申报书的内容和填报要求,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负责解释。

关于灵隐寺飞来峰导游词

关于灵隐寺飞来峰导游词 浙江杭州是一座美丽的旅游城市。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到浙江杭州游玩的游客有增无减。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关于灵隐寺飞来峰的导游词,欢迎参考! 灵隐寺飞来峰的导游词篇1 灵隐寺,又名云林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始建于东晋咸和元年(公元326年),占地面积约87000平方米。灵隐寺地处杭州西湖以西,背靠北高峰,面朝飞来峰。浙江灵隐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灵隐寺主要由天王殿、大雄宝殿、药师殿、直指堂(法堂)、华严殿为中轴线,两边附以五百罗汉堂、济公殿、联灯阁、华严阁、大悲楼、方丈楼等建筑构成。 飞来峰 飞来峰又名灵鹫峰,山高168米,山体由石灰岩构成,与周围群山迥异。无石不奇,无树不古,无洞不幽。飞来峰的厅岩怪石,如矫龙,如奔象,如卧虎,如惊猿,仿佛是一座石质动物园。山上老树古藤,盘根错节;岩骨暴露,峰棱如削。明人袁宏道曾盛赞:”湖上诸峰,当以飞来为第一。飞来峰西麓有冷泉掩映在绿荫深处,泉水晶莹如玉,在清澈明净的池面上,有一股碗口大的地下泉水喷薄而出,无论溪水涨落,它都喷涌不息。飞来峰奇石嵯峨,钟灵毓秀,在其岩洞与沿溪的峭壁上共刻有五代、宋、元时期的摩崖造像345

尊,其中尤以元代藏传佛教(喇嘛教)造像最为珍贵,堪称中国石窑造像艺术中的瑰宝,故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王殿 天王殿上悬“云林禅寺”匾额,为清康熙帝所题。据灵隐寺记载,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康熙帝南巡至灵隐,一日早晨灵隐寺住持谛晖法师陪同康熙帝登上北高峰,只见灵隐寺笼罩在一片晨雾之中,一派云林漠漠的景色,回到山下,谛晖法师请康熙帝为寺院题字,康熙帝即景生情题了“云林禅寺”,但灵隐寺已名扬天下,人们依旧称云林禅寺为灵隐寺。天王殿正中面朝山门的佛龛供奉弥勒佛像,袒胸露腹,趺坐蒲团,笑容可掬;背对山门的佛龛供奉的是佛教护法神韦驮雕像,像高二米半,头戴金盔,身裹甲胄,神采奕奕。这尊雕像以香樟木雕造,是南宋留存至今的珍贵遗物,已有700多年历史,很具观赏价值。天王殿两侧是四大天王彩塑像,高各八米,个个身披重甲。其中两个形态威武,两个神色和善,俗称四大金刚。 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原称觉皇殿,单层三叠重檐,气势嵯峨,重檐高33.6米,十分雄伟。大殿正中是一座高24.8米的释迦牟尼莲花坐像,造像“妙相庄严”、“气韵生动”,颔首俯视,令人景仰,这是中国最高大的木雕坐式佛像之一,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宗教艺术作品。正殿两边是二十诸天立像,殿后两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