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4.2 用智能工具处理信息 测试

4.2 用智能工具处理信息 测试

4.2 用智能工具处理信息 测试
4.2 用智能工具处理信息 测试

4.2 用智能工具处理信息测试

说明:本节测试分为单项选择题和判断题,其中单项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判断题共5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总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0分,共50分)

1.用语音识别技术可以文字输入,你认为“语音识别”是属于计算机()。

A.人工智能 B.通信技术 C.微电子技术 D.传感技术

2.手写板输入汉字的工作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请选择正确的对应关系()。A.①手写汉字②信息读入③预处理④笔画识别⑤特征匹配⑥特征库⑦显示汉字

B.①手写汉字②预处理③信息读入④特征匹配⑤笔画识别⑥特征库⑦显示汉字

C.①手写汉字②信息读入③预处理④特征库⑤特征匹配⑥笔画识别⑦显示汉字

D.①手写汉字②信息读入③笔画识别④预处理⑤特征匹配⑥特征库⑦显示汉字

3.人工智能的目的是让机器能够(),以实现某些脑力劳动的机械化。

A.具有情感判断 B.和人一样工作

C.完全代替人的大脑 D.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

4.自然语言理解是人工智能的重要应用领域,下面列举中的()就是它要实现的目标。A.理解别人讲的话 B.代替人类进行语言表达

C.欣赏音乐 D.机器翻译

5.语文王老师想把书上的文字,扫描到电脑中并转换成可编辑的文字,你认为她应选择()工具。

A.手写板 B.照像机 C.摄像机 D.扫描仪及OCR软件

二、判断题(每题10分,共50分)

6.网上的“在线翻译”是应用了自然语言理解技术。()

7.小明用扫描仪将他小时候的相片转换成图像文件保存在电脑上,他使用的是智能处理工具。()

8.与聊天机器人艾丽丝(ALICE)对话的活动应用了人工智能的自然语言理解技术。

9.公安机关利用指纹识别系统鉴定人的身份属于人工智能的一个应用。

10.数码照像机的人脸识别属于人工智能的一个应用。

4.2《用智能工具处理信息》教学设计

第四章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下) 4.2用智能工具处理信息 第1课时 一、教材分析 《用智能工具处理信息》是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信息技术必修模块第四章第二节的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的需要,我对教材内容进行了重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部分智能信息处理工具软件的使用,体验智能信息处理工具的基本工作过程,从而对智能信息处理工具有一个初步的体验,形成初步的感性认识,了解其实际应用价值。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初步了解人工智能的概念; 2. 会使用简单的智能处理工具; 3. 了解信息智能处理的应用价值。 (二)过程与方法 1. 引导学生体验智能工具处理信息的过程,形成对人工智能技术的感性认识; 2. 了解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领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让学生感受智能信息处理工具在现实生活中应用的价值; 2. 让学生感受信息智能处理的魅力,能客观评价智能信息处理工具给学习和生活带来的变化,激发起学习和探索人工智能知识的热情和愿望,为学生今后选修“人工智能”打下基础。 三、学情分析 大部分学生都比较喜欢科幻故事,对故事中的“机器人”等具有人类智慧的机器充满了好奇,非常想探索其中的奥秘。我们正好利用学生的好奇和兴趣,通过展示我们生活中人工智能的应用实例,简要剖析个中奥秘,让学生打破“人工智能”的神秘感,引领学生们进入一个奥秘无穷的领域。高一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使用经验,但大多数学生都是局限于常用工具软件以及网络应用,对于信息智能处理工具软件的使用,可能个别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使用经验,例如使用翻译软件、手写板输入等。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体验智能信息处理工具的独特魅力,了解其实际应用价值。 (二)教学难点 信息智能处理的方式,客观认识人工智能技术对社会的影响,培养正确的科学技术应用观。 五、教学策略 本节教学主题是用智能工具处理信息,目标是体验其工作过程,了解其实际应用价值,客观认识人工智能技术对社会的影响,培养正确的科学技术应用观。由于地处信息技术欠缺

工程测试与信息处理试卷两套

工程测试与信息处理试卷两套3、金属导体置于变化着(交变)的磁场中,导体内就会产生感应电流,称之为涡 电 (20 年至20学年度第学期)考试时间年月日(120分钟)课程工程测试与信号处理教师签名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 1. 相敏检波 1、请各位老师以此套试卷格式为模版进行制卷,卷头只需填上课程名称,注明 A、B 卷即可(要求出三套题的请分别注明A1、A2、B),其余内容不填。 2、请各位老师制卷时不要改变试卷的页面设置、字体、字号和行间距(行间距可以 微调)。 3、请各位老师将试题答案做成单独电子文档同时上交。 1、相敏检波是利用载波作参考信号来鉴别调制信号的极性。当调幅波与载波同相进, 相敏检波器的输出电压为正;当调幅波与载波反相,其输出电压为负。 2. 电感式传感器2、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将被测量如位移、力等非电量转换成线圈的电感(自感或互 感值)的变化的一种装置,被成为电感式传感器。 3. 涡流效应

流或涡流。这种现象称为涡流效应。 4. 随机变量 4、随机过程在某一时刻t1之取值x(t1)是一个随机变量,随机变量一般定义在样本空间上。 5. 扩散声场 5、如果声波在声场中收到边界的多次反射,使得声场中各点的声压相同,则称为扩散声场。 二、判断正误(每题1分,共10分) 1. 调频是利用调制信号控制高频振荡波的频率,使其随调制信号而变化的过程。(v ) 2. 一般而言,任何一个样本函数都无法恰当地代表随机过程{ x(t) },随机过程在 任何时刻的统计特性须用其样本函数的集合平均来描述。(V ) 3. 信号分析是指对信号进行某种变换或运算。(x ) 4. 磁电传感器的线圈与磁铁固定不动,通过运动着的被测物体(导磁材料)改变磁路的磁阻,从而引起磁力线增强或减弱,使线圈产生感应电动势。(x ) 5. 置于磁场中的载流导体,当它的电流方向与磁场方向不一致时,载流导体上平行磁场方向上的两个面之间产生电动势,这种现象称为霍尔效应。(V ) 6. 光敏电阻没有极性,纯粹是一个电阻元件,使用时既可加直流电压,也可以加交流电压。(V )

4.2 用智能工具处理信息 测试

4.2 用智能工具处理信息测试 说明:本节测试分为单项选择题和判断题,其中单项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判断题共5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总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0分,共50分) 1.用语音识别技术可以文字输入,你认为“语音识别”是属于计算机()。 A.人工智能 B.通信技术 C.微电子技术 D.传感技术 2.手写板输入汉字的工作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请选择正确的对应关系()。A.①手写汉字②信息读入③预处理④笔画识别⑤特征匹配⑥特征库⑦显示汉字 B.①手写汉字②预处理③信息读入④特征匹配⑤笔画识别⑥特征库⑦显示汉字 C.①手写汉字②信息读入③预处理④特征库⑤特征匹配⑥笔画识别⑦显示汉字 D.①手写汉字②信息读入③笔画识别④预处理⑤特征匹配⑥特征库⑦显示汉字 3.人工智能的目的是让机器能够(),以实现某些脑力劳动的机械化。 A.具有情感判断 B.和人一样工作 C.完全代替人的大脑 D.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 4.自然语言理解是人工智能的重要应用领域,下面列举中的()就是它要实现的目标。A.理解别人讲的话 B.代替人类进行语言表达 C.欣赏音乐 D.机器翻译 5.语文王老师想把书上的文字,扫描到电脑中并转换成可编辑的文字,你认为她应选择()工具。 A.手写板 B.照像机 C.摄像机 D.扫描仪及OCR软件 二、判断题(每题10分,共50分) 6.网上的“在线翻译”是应用了自然语言理解技术。() 7.小明用扫描仪将他小时候的相片转换成图像文件保存在电脑上,他使用的是智能处理工具。() 8.与聊天机器人艾丽丝(ALICE)对话的活动应用了人工智能的自然语言理解技术。 9.公安机关利用指纹识别系统鉴定人的身份属于人工智能的一个应用。 10.数码照像机的人脸识别属于人工智能的一个应用。

工程测试与信息处理复习提纲1

2010-2011学年(2)《工程测试与信息处理》复习提纲 一. 判断题.(对则打“√”,不对则打“×”) 1—5 ×√×√√ 6—10 √×√×√ 1.()非周期信号的频谱是连续的。 2.()传递函数相同的各种装置,其动态特性均相同。 3.()调幅波是载波与调制信号的叠加。 4.()涡流传感器属于有源传感器。 5.()滑线变阻器式传感器不适于微小位移量的测量。 6.()窗函数频谱的主峰瓣越窄,旁瓣幅度越小,用其截取信号所引起的 误差越小。 7.()恒带宽滤波器的中心频率越高,其带宽越宽。 8.()随机激振属于宽带激振法。 9.()压电式加速度计的灵敏度越高,其工作频率越宽。 10.()若系统是完全线性的,则输入输出的相干函数一定为1。 11.非周期信号幅频谱与周期信号幅值谱的量纲一样。(×) 12.传感器的线性范围越宽,表明其工作量程越大。(√) 13.压电式传感器常用于测量振动,测量加速度、力及压力等.(√) 14.瞬态信号的频谱具有谐波性、离散性、收敛性。(×) 15.一台仪器的重复性很好,但测得的结果并不准确,这是由于存在随机误差的缘故。(×) 二.选择题. 1—5 D B C A B 6—10 D B D D B 1.不能用确定的数学公式表达的信号是信号。 A 复杂周期 B 非周期 C 瞬态 D 随机 2.平稳随机过程必须。 A 连续B统计特征与时间无关 C 各态历经 D 统计特征等于时间平均 3.一阶系统的动态特性参数是。 A 固有频率 B 阻尼比 C 时间常数 D 灵敏度 4.系统在全量程内,输入量由小到大及由大到小时,对于同一个输入量所得到

的两个数值不同的输出量之间的最大差值称为 。 A 回程误差 B 绝对误差 C 相对误差 D 非线性误差 5.电阻应变片的输入为。 A 力 B 应变 C 速度 D 加速度 6. 用于评价系统的输出信号和输入信号之间的因果性。 A 传递函数 B 互相关函数 C 互谱密度函数 D 相干函数 7.为使电缆的长短不影响压电式传感器的灵敏度,应选用放大器。 A 电压 B 电荷 C 微分 D 积分 8.在测量位移的传感器中,符合非接触测量而且不受油污等介质影响的 是传感器。 A 电容式 B 压电式 C 电阻式 D 电涡流式 9. 信号分析设备可分析的频率低于磁带记录仪记录信号的频率,可将磁带,也可达到分析的目的。 A 重放速度放快 B 重放速度放慢 C 重放速度不变 D 多放几次 10.半导体应变片是根据(d )原理工作的。 a. 电阻应变效应; b.压电效应; c.热阻效应; d.压阻效应 11.带通滤波器所起的作用是只允许(c )通过。 a. 低频信号; b.高频信号; c.某一频带的信号; d.所有频率分量信号 12.不失真测量的条件除要求测量系统幅频特性是常值外,其相频特性要求满足(a ) a.相移与频率成正比; b.常值相移 ; c.任意相移 ; d.无特殊要求 13.对某二阶系统输入周期信号X(t)=A 0sin ωm t ,则系统输出信号有以下特性 (c )。[注:ωm >ωn ] a. 幅值、频率、相位皆不变; b.频率改变,幅值、相位不变; c.幅值、相位改变,频率不变; d.相位不变,幅值、频率改变。 14.将时域信号进行时移,则该信号对应的频域信号将会产生(d ) a.扩展; b.压缩; c.不变; d.仅有相移 一、填空题 1.测试技术的基本任务是 获取有用的信息 。 2.从时域看,系统的输出是其输入与该系统脉冲响应函数的卷积。 3.信号的时域描述,以为独立变量;而信号的频域描述,以 为独立变量。 4.压电式传感器是利用某些物质的压电效应而工作的。 5.带通滤波器的上下限截止频率为fc 2、fc 1,其带宽B=12c c f f ;若其带宽为

智能信息处理

什么是智能信息处理?及其起源、发展与应用。 智能信息处理是模拟人与自然界其他生物处理信息的行为,建立处理复杂系统信息的理论、算法和系统的方法和技术。智能信息处理主要面对的是不确定性系统和不确定性现象的现象处理问题。智能现象处理在复杂系统建模、系统分析、系统决策、系统控制、系统优化和系统设计等领域具有广大的应用前景。 起源: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智能信息处理研究的纵深发展过程中,人们特别关注到精确处理和非精确处理的双重性,强调符号物理机制与联结机制的综合,倾向于冲破“物理学式”框架的“进化论”新路,一门称为计算智能的新学科分支被概括地提出来了,并以更快的目标蓬勃发展。 首次给出计算智能定义的是美国学者James C. Bezdek。他在题为“什么是计算智能”的报告中讲到:智能有三层次,第一层是生物智能(BI),第二层是人工智能(AI),第三层是计算智能(CI)。目前,国际上提出计算智能就是以人工神经网络为主导,与模糊逻辑系统、进化计算以及信号与信息处理系统的综合集成。 我们认为新一代的计算智能信息处理技术应该是神经网络、模糊系统、进化计算、混沌动力学、分型理论、小波变换、人工生命等交叉学科的综合集成。一般来说,智能信息处理分为两大类,一类为基于传统计算机的智能信息处理,另一类为基于神经计算的智能信息处理。

为了适应信息时代的信息处理要求,当前信息处理技术逐渐向智能化方向发展,从信息的载体到信息处理的各个环节,广泛地模拟人的智能来处理各种信息。人工智能学科与认知科学的结合,会进一步促进人类的自我了解和控制能力的发挥。研究具有认知机理的智能信息处理理论与方法,探索认知的机制,建立可实现的计算模型并发展应用,有可能带来未来信息处理技术突破性的发展。 现阶段信息处理技术领域呈现两种发展趋势:一种是面向大规模、多介质的信息,使计算机系统具备处理更大范围信息的能力;另一种是与人工智能进一步结合,使计算机系统更智能化地处理信息。智能信息处理是计算机科学中的前沿交叉学科,是应用导向的综合性学科,其目标是处理海量和复杂信息,研究新的、先进的理论和技术。智能信息处理研究涵盖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研究等多个层次。它不仅有很高的理论研究价值,而且对于国家信息产业的发展乃至整个社会经济建设、发展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总的来说,具有神经计算的智能信息处理正朝着生物智能方向发展,“计算智能”时期重要的理论基础。一般认为计算智能包括神经网络、模糊系统和进化计算三个主要方面,其积极意义在于促进了基于计算和基于物理符号相结合的各种智能理论、模型和方法的综合集成,有利于发展思想更先进,功能更强大并能够解决更复杂系统问题的智能行为。目前国际上计算智能研究正注意几个结合:神经网络与进化计算结合;神经网络与模糊及混沌三者的结合;神经网络与近代信号处理方法子波、分型等的结合,以更有效地模拟人脑的思维机

1.2信息处理工具计算机教案

1.2《信息处理工具——计算机》教学设计 一、学情分析 初一的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的特点,怀着对初中生活的憧憬来到一个新的环境里,对每样事物都充满着好奇,都想去探个究竟。随着社会的进步,计算机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计 算机的硬件发展越来越迅速,计算机在家庭中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很多学生的家中都有了计算机,但对计算机的认识可能仅仅局限于上网与打游戏,对于计算机系统也只能从自己可 以看到的来理解,认识比较片面,通过学习本节内容,系统地认识计算机系统。 二、教材分析 1、本节的主要内容及在本章中的地位 本节的主机内容有计算机系统的组成、硬件系统、软件系统。要求学生从信息处理的角 度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为下一节进一步学习《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打下基础, 它是重要的基础知识。 本节课的内容涉及很多专业术语,这些术语都是比较难理解和掌握的,大多数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在教学中可能通过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归纳和 总结,使之逐步掌握《计算机系统的组成》的知识。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及结构,各主要部件的作用,存储器的单位及其换算。 难点: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及结构。 3、课时安排:1课时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概念及其关系; (2)了解计算机硬件的各个组成部份及其作用; (3)知道存储器的分类、内存RAM与ROM的区别及其作用,以及存储的单位及其 之间的换算。 (4)了解软件的分类,知道常见的软件的类别。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让学生观察计算机的结构和主要部件,了解计算机结构及各部分的作用; (2)通过学习活动让学生体验计算机软件的分类及其作用,并归纳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结构图。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探究的精神。 四、教学理念和方法 本课的教学内容涉及较多专业述语、名词和概念,其中很多与学生日常接触到的内容不 一致。根据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和建构主义理论,设计教学情境和活动,通过展示计算机实物和观察活动,引导学生根据这些体验,认识所学内容,掌握专业词汇,理解概念,自主归纳 总结出系统结构图,同时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的能力,完成教学任务。 五、教学过程设计 1.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呈现方式 先用简短的语言引入新课,通过实物展示和学生的讨论活动介绍计算机的硬件系统,在

华中科技大学工程测试与信息处理 作业及答案

1 请给出3种家用电器中的传感器及其功能。 洗衣机:水位传感器 冰箱:温度传感器 彩电:亮度传感器 热水器:温度传感器 空调:温度传感器 2 请给出智能手机中用到的测试传感器。 重力传感器、三维陀螺仪、GPS 、温度传感器、亮度传感器、摄像头等。 3 系统地提出(或介绍)你了解的(或设想的)与工程测试相关的某一(小)问题。考虑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你如何来解决这一问题。(注意:本题的给出的答案将于课程最后的综合作业相关联,即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给出详细具体可行的解决方案) 第二章 普通作业1 请写出信号的类型 1) 简单周期信号 2) 复杂周期信号 3) 瞬态信号 准周期信号 4) 平稳噪声信号 5) 非平稳噪声信号 第二章 信号分析基础 测试题 1. 设时域信号x(t)的频谱为X(f),则时域信号(C )的频谱为X(f +fo )。 A . B. C. D. 2. 周期信号截断后的频谱必是(A )的。 A. 连续 B. 离散 C. 连续非周期 D. 离散周期 3. 不能用确定的数学公式表达的信号是 (D) 信号。 A 复杂周期 B 非周期 C 瞬态 D 随机 4. 信号的时域描述与频域描述通过 (C) 来建立关联。 A 拉氏变换 B 卷积 C 傅立叶变换 D 相乘 5. 以下 (B) 的频谱为连续频谱。 A 周期矩形脉冲 B 矩形窗函数 C 正弦函数 D 周期方波 6. 单位脉冲函数的采样特性表达式为(A ) 。 A )(d )()(00t x t t t t x =-?∞ ∞-δ B )()(*)(00t t x t t t x -=-δ C )()(*)(t x t t x =δ D 1)(?t δ 思考题 1) 从下面的信号波形图中读出其主要参数。

计算机-信息处理的工具

计算机——信息处理工具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说出微型计算机的主要硬件设备的名称及各自的功能;了解主机内部基本构成,理解硬件设备之间的连接;理解计算机软件及其重要作用。 (2)技能目标:计算机的组成及各部件的作用.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信息技术的热情。 二、重点、难点 1、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2、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三、教学过程 1.从手脑计算工具到计算机器 这部分内容介绍了计算工具的发展历程,从手指计数到结绳记事、刻记等计算和记录的方法,到今天的计算机,要学生还是从历史角度来认识计算工具。计算机器理论的发展,三个重要的人物:查尔斯·巴贝芝(计算机之父),图灵,冯·诺依曼。 2.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计算机的工作原理这一部分内容是比较抽象但又非常重要的内容。“存储程序控制原理”即“冯·诺依曼原理”,计算机在执行程序时须先将要执行的相关程序和数据放入内存储器中,在执行程序时CPU根据当前程序指针寄存器的内容取出指令并执行指令,然后再取出下一条指令并执行,如此循环下去直到程序结束指令时才停止执行。其工作过程就是不断地取指令和执行指令的过程,最后将计算的结果放入指令指定的存储器地址中。计算机工作过程中所要涉及的计算机硬件部件有内存储器、指令寄存器、指令译码器、计算器、控制器、运算器和输入/输出设备等,在以后的内容中将会着重介绍。

计算机工作原理图,图中的实线代表“控制信号”的流向,包括原始数据、中间数据、处理结果、程序指令等。虚线代表“数据信号”的流向。组成计算机的五大部件输入设备、存储器、运算器、控制器、输出设备。 中央处理器 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意为中央处理单元,又称中央处理器。CPU由控制器、运算器和寄存器组成,通常集中在一块芯片上,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设备。计算机以CPU为中心,输入和输出设备与存储器之间的数据传输和处理都通过CPU来控制执行。微型计算机的中央处理器又称为微处理器。它的作用相当于人的大脑。一般的它还要一个散热片和风扇帮助散热。 控制器控制器是对输入的指令进行分析,并统一控制计算机的各个部件完成一定任务的部件。控制器就是协调指挥计算机各部件工作的元件,它的基本任务就是根据种类指纹的需要综合有关的逻辑条件与时间条件产生相应的微命令。 运算器运算器又称积极态度逻辑单元ALU(Arithmetic Logic Unit)。运算器的主要任务是执行各种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计算机所完成的全部运算都是在运算器中进行的,根据指令规定的寻址方式,运算器从存储或寄存器中取得操作数,进行计算后,送回到指令所指定的寄存器中。运算器的核心部件是加法器和若干个寄存器,加法器用于运算,寄存器用于存储参加运算的各种数据以及运算后的结果。 主板,它安装在机箱内,是电脑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部件之一。主板一般为矩形电路板,上面安装了组成计算机的主要电路系统,一般有BIOS芯片、I/O控制芯片、键盘和面板控制开关接口、指示灯插接件、扩充插槽、主板及插卡的直流电源供电接插件等元件。主板的另一特点,是采用了开放式结构。主板上大都有6-8个扩展插槽,供PC机外围设备的控制卡(适配器)插接。通过更换这些插卡,可以对微机的相应子系统进行局部升级,使厂家和用户在配置机型方面有更大的灵活性。总之,主板在整个微机系统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可以说,主板的类型和档次决定着整个微机系统的类型和档次,主板的性能影响着整个微机系统的性能。它的作用相当于人的神经系统。 工作原理:在电路板下面,是错落有致的电路布线;在上面,则为棱角分明的各个部件:插槽、芯片、电阻、电容等。当主机加电时,电流会在瞬间通过CPU、南北桥芯片、内存插槽、AGP插槽、PCI插槽、IDE接口以及主板边缘的串口、并口、PS/2接口等。随后,主板会根据BIOS(基本输入输出系统)来识别硬件,并进入操作系统发挥出支撑系统平台工作的功能。 存储器 存储器是计算机系统中的记忆设备,用来存放程序和数据。计算机中的全部信息,包括输入的原始数据、计算机程序、中间运行结果和最终运行结果都保存在存储器中。它根据控制器指定的位置存入和取出信息。存储器是用来存储程序和数据的部件,有了存储器,计算机才有记忆功能,才能保证正常工作。按用途存储器可分为主存储器(内存)和辅助存储器(外存)。外存通常是磁性介质或光盘等,能长期保存信息。内存指主板上的存储部件,用来存放当前正在执行的数据和程序,但仅用于暂时存放程序和数据,关闭电源或断电,数据就会丢失 ①内部存储器 内部存储器简称为内存,计算机要执行的程序、要处理的信息和数据,都必须先存入内存,才能由CPU取出进行处理。 内存一般可以分为随机读写存储器(RAM)和只读存储器(ROM)两种。 ROM中存储的数据只能读出,而用一般的方法不能写入。它的最大优点是它保存的数据在断电后不会丢失,因此用来保存计算机经常使用且固定不变的程序和数据。ROM中保存的最重要的程序是基本输入输出系统BIOS,这是一个对输入输出设备进行管理的程序。

工程测试与信息处理教学大纲

工程测试与信息处理 ENGINEERING TESTING AND SIGNAL PROCESSING 课程代码:5320402 学时数:40(理论32/实验8)学分数:2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开课学期:5 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开课单位:机电工程系 先修课程:概率论及数理统计、控制工程基础、电工技术、电子技术、大学物理、材料力学后续课程:机电传动控制、机电一体化概论、数控技术基础等 编写日期: 2008年6月15日 一、课程性质和目的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传感器测量原理、测量信号处理方法和计算机测量系统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并掌握温度、力、振动、噪声等常见物理量的测量和应用方法。初步具有综合利用测试技术基础知识和技能来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内容、学时分配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绪论( 2学时) 教学内容: 1.了解课程任务、性质和研究内容 2.了解测试技术的发展动态及其工程应用 基本要求: 重点:测试技术的研究内容、测试系统的组成 教学方法与手段建议:多媒体教学 学时分配: 2学时课堂教学 第一章信号分析基础(10学时) 教学内容: 1.了解信号的分类 2.掌握信号波形分析 3.掌握频谱分析 4.理解相关分析原理与应用 5.实验教学:波形合成与分解 基本要求: 重点:信号分析的主要方法,波形图、频谱图的含义 难点:示波器、频谱分析仪中读取测量信息。 教学方法与手段建议:多媒体结合仿真实验教学 学时分配:共10学时,8学时课堂教学,2学时实验教学 第二章常用传感器 (16学时) 教学内容: 1.掌握电阻式、电感式、电容式、压电式、光电、热电式、数字式传感器 2.了解其他传感器 3.实验教学:电阻应变式传感器、位移测量实验、转速、温度测量

浙教版高中信息技术《3.1现代信息处理工具—计算机》教学设计

3.1现代信息处理工具——计算机 教学活动 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引入 3minutes 提问: 请同学们回顾小学,初中的时 候是如何借书呢?需要哪些材 料?需要登记什么信息? (借书证,借书卡,根据分类 找书,填写借书证,填写借书 卡。) 现在同学们是如何借书的? (借书卡,电脑搜索书目,刷 卡登记借阅信息。) 思考提出的 问题,并自 由发言。 通过学生回忆自身经 历过的图书借阅手续 的改变,感受现代信 息处理工具计算机给 我们的生活带了了极 大的便捷,激发学生 的兴趣,并引出新课。 章节名称 3.1现代信息处理工具——计算机学时 1 设计理念更多的关注学生,更多的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互动中去,单纯的讲解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课堂需求,也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 本堂课的设计本着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理念进行设计。 教材分析该课在浙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第三章第一节,主要内容有计算机的基本功能,计算机的基本特征,计算机并非无所不 能以及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一半步骤。本节内容属于信息的加工和表 达内容。信息加工和表达在信息的获取,加工和表达,信息资源的管 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承接作用。 学情分析该课学习者是高一的学生,高一的学生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经过初中及其高中前半部分的学习已经积累了一定的信息技术素养。 但是对计算机解决问题没有本质上的认识,会简单的操作,而对什么 是计算机,它的基本功能,特征,解决问题过程等并不了解。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能够描述计算机的基本功能和基本特征。 2.了解计算机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 过程与方法: 1.具备辨别计算机配置是否优良的一般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感受在日常生活中计算机给人们带来的有效性和便捷性。 教学重点 1.理解计算机是现代信息处理的一个重要工具。 2.计算机的基本特征和基本功能。 3.计算机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 教学难点计算机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讲授法

工程测试与信息处理试卷A2(含答案)

1 电子科技大学网络教育考卷(A 卷) (20 年至20 学年度第 学期) 考试时间 年 月 日(120分钟) 课程 工程测试与信号处理 教师签名_____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 1. 相敏检波 1、请各位老师以此套试卷格式为模版进行制卷,卷头只需填上课程名称,注明A 、B 卷即可(要求出三套题的请分别注明A1、A 2、B ),其余内容不填。 2、请各位老师制卷时不要改变试卷的页面设置、字体、字号和行间距(行间距可以微调)。 3、请各位老师将试题答案做成单独电子文档同时上交。 1、相敏检波是利用载波作参考信号来鉴别调制信号的极性。当调幅波与载波同相进,相敏检波器的输出电压为正;当调幅波与载波反相,其输出电压为负。 2. 电感式传感器 2、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将被测量如位移、力等非电量转换成线圈的电感(自感或互感值)的变化的一种装置,被成为电感式传感器。 3. 涡流效应 3、金属导体置于变化着(交变)的磁场中,导体内就会产生感应电流,称之为涡电流或涡流。这种现象称为涡流效应。 4. 随机变量 4、随机过程在某一时刻t1之取值x(t1)是一个随机变量,随机变量一般定义在样本空间上。 5. 扩散声场 5、如果声波在声场中收到边界的多次反射,使得声场中各点的声压相同,则称为扩散声场。 二、判断正误(每题1分,共10分) 1. 调频是利用调制信号控制高频振荡波的频率,使其随调制信号而变化的过程。(√ ) 2. 一般而言,任何一个样本函数都无法恰当地代表随机过程{ x(t) },随机过程在任何时刻的统计特性须用其样本函数的集合平均来描述。(√ ) 3. 信号分析是指对信号进行某种变换或运算。( × ) 4. 磁电传感器的线圈与磁铁固定不动,通过运动着的被测物体(导磁材料)改变磁路的磁阻,从而引起磁力线增强或减弱,使线圈产生感应电动势。( × ) 5. 置于磁场中的载流导体,当它的电流方向与磁场方向不一致时,载流导体上平行磁场方向上的两个面之间产生电动势,这种现象称为霍尔效应。( √ ) 6. 光敏电阻没有极性,纯粹是一个电阻元件,使用时既可加直流电压,也可以加交流电压。(√ ) 7. 随机信号能用精确的数学关系描述,也能用统计平均值来描述。( × ) 8. 单位阶跃函数可以看作是单边指数衰减函数a → 0时的极限形式。 ( √ ) 9. 激励器的作用是检测被测系统的输入、输出信号。( × ) 10. 当传播时只受地面的反射而其他方面不受任何阻碍,则称为半自由声场。(√ ) 三、填空(每题2分,共10分) 1. 两个信号的相干函数为( )。 2. 涡流式电感传感器可分为(高频反射式 )和( 低频透射式 )两类。 3. 涡流传感器的测量电路一般有(阻抗分压式调幅电路 )及(调频电路 )。 4. 一个信号可以有(时 )域描述和(频 )域描述两种描述方法。 5. 常见的振动激励方法包括(稳态正弦激励、瞬态激励、随机激励 )三种。 四、选择题(单选或多选) (每题2分,共30分) 1. 从已调波中恢复出调制信号的过程称为( A )。 A. 解调 B. 调制 C. 检波 D. 调幅 2. =? ∞ ∞ -dt t t )()sin(2δ( A )。 A. 0 B. 1 C. 2 D. )()2sin(t δ 3. 下列哪种滤波器用作频谱分析仪中的选频装置 ( C )。 A. 低通滤波器 B.高通滤波器 C.带通滤波器 D.带阻滤波器 4. 常用的拟合直线的方法有三种(ABC ) A. 最小二乘法 B. 端点连线法 C. 最大偏差比较法 D. 插值法 5.低频透射式涡流传感器不能够用于( D )。 A. 材料厚度测量 B. 材质鉴别 C. 探伤 D.位移测量 6. 下列不能描述压电式传感器的是( D )。 A. 有源传感器 B. 发电型传感器 C. 可逆型换能器 D.能量传递型传感器 7. 利用( C )制成的光电器件有光敏二极管、光敏三极管和光电池等。 A. 外光电效应 B. 压电效应 C. 光电效应 D. 光生伏特效应 8. 下列物理量中可以用气敏传感器来测量的是( C ) A. 位移量 B. 湿度 C. 烟雾浓度 D. 速度 10. 表示某一时刻的数据与另一时刻数据之间联系的紧密性的函数是( A )。 A. 自相关函数 B. 联合概率密度函数 C. 相干函数 D. 互相关函数 11.单位冲激函数的频谱为( B )。 A .0 B .1 C .2 D .不存在 12. 只考虑均值和峰值两项的分析方法是( B )。 A. 周期性信号分析 B. 准周期信号分析 C. 瞬变信号分析 D. 随机信号分析 13. 下列哪项属于随机激励方法( A )。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 专业名称__________________ 班号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_教学中心_________________ …………………… …… … … … … …密………………… …… … … … … ……封……………… …… … … …线… … … …… … … …………………… ()() ()() () 1 02 2 2≤≤= xy y x xy xy f S f S f S f γ γ

高中信息技术《1用智能工具处理信息》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用智能工具处理信息》教学设计 学校执教教师 课程内容用智能工具处理信息课程学时 1 课时 所属学科信息技术教学对象高一年级 一、学习内容分析 本课内容是广东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基础》(必修)中的第四章第二节。主要是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对人工智能的兴趣,让学生对智能工具有一个初步地体验和了解,也为选修模块《人工智能初步》的开设作有益的铺垫。本节内容只是要求学生在使用信息智能处理工具的过程中,初步体验信息智能处理工具,形成感性认识,并可以在今后的生活中对智能处理工具有一个主动认知的能力。根据课本内容以及基于学生的学习思维发展,选择了几种智能处理工具让他们进行体验式实践。本节采用了“情景引入→操作体验→了解原理→ 应用展望→巩固练习→课堂小结”的线索组织内容。 二、学习对象分析 本节教学的对象为高一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信息技术基础》这一教科书的学习方法和特点有了一定的掌握。特别是进入第三章的学习之后,已了解在不同的处理需求下,学会正确地使用不同的处理工具来处理不同的信息。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使用经验,但大多数都是常用工具软件以及网络应用,对于信息智能处理工具软件的使用并不熟悉,所以在教学中我引用了生活中的处理工具,让学生可以在学习中更贴近生活,让学生先进行体验后进行知识的讲解,注重学生的“启蒙和兴趣培养”。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并初步掌握智手写识别和自然语言理解的工作过程或者工作原理; (2)了解智能处理工具的应用领域。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看视频、操作手写输入软件、体验游戏、尝试使用翻译软件、与机器人聊天等活动,体会人工智能的魅力及其工作过程或工作原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智能工具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2)在课堂的教学应用和体验中,体验其神奇魅力及形成对人工智能这一技术前沿的探索要求; (3)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类比推理能力,激发学生探索人工智能知识的兴趣和热情。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应用和体验手写识别、机器翻译和与机器人聊天等智能工具。 难点:理解手写识别和自然语言理解的工作过程和工作原理。 五、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诱思导学法、实践探究法、类比推理法 六、教学媒体选择

2.计算机--信息处理工具---导学案

班级:学习小组:姓名:教师评价: 第二课计算机---信息处理工具 【学习目标】 (1)信息处理需要信息处理工具,当今使用最广泛的信息处理工具是计算机; (2)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说出微型计算机的主要硬件设备的名称及各自的功能; (3)了解主机内部基本构成,理解硬件设备之间的连接; (4)理解计算机软件及其重要作用。 【重点难点】计算机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自主学习】 要求:结合导学案基础知识及问题导航,高效预习课本。 问题导航:1、计算机的产生和发展。 2、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学法指导】 1、依据学习目标和自主学习要求,进行快速、高效预习。 2、按照合作探究要求,积极讨论,精彩展示。 【自学提纲】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信息社会,每个人都在进行着信息处理工作。信息处理工作可以是信息活动的某一过程或环节,也可以是一个完整的信息活动过程。信息处理的过程包括信息输入、信息处理和信息输出。信息处理需要信息处理工具的,下面就以计算工具为例来了解一下信息处理工具的发展。 一、从手脑计算工具到计算机器 这部分内容介绍了计算工具的发展历程,从手指计数到今天的计算机,要从历史角度来认识计算工具。电脑是 20 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它的普及和迅速发展对人类传统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社会经济结构及教育模式产生了及其深刻的影响。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已经成为现代人的素质中必须具备的组成部分,它与阅读、写作等基本技术一起,已经成为衡量一个文化水平高低的标志之一。电脑,也称为电子计算机或计算机。自从 1946 年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问世以来,已被广泛地应用于科学计算、工程设计、数据处理等方面。 信息处理需要信息处理工具,当今使用最广泛的信息处理工具是计算机。 二、计算机的发展史 根据计算机所采用的物理器件不同,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代:计算机,开始于1946年,结构上以CPU为中心,使用机器语言,速度慢、存储量小,主要用于数值计算。 第二代:计算机,开始于1958年,结构上以存储器为中心,使用高级语言应用范围扩大到数据处理和工业控制。 第三代: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开始于1964年,结构上仍以存储器为中心,增加了多种外部设备,软件得到一定发展,计算机处理图像、文字和资料功能加强。 第四代:大、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开始于1971年,应用更加广泛,出现了微型计算机。 三、计算机的发展趋势: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网络的发展及软件业的发展,使计算机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目前,计算机正向巨型化、微型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1)巨型化:高速度、大容量、功能强(2)微型化(3)网络化(4)智能化 四、计算机的分类特点及应用领域 1、计算机按照规模大小和功能强弱分类,有、、、、微型机PC()。计算机按照设计的目的和用途分类,可以分为通用计算机和专用计算机两种。我们日常使用的微机就是通用计算机;专门与某些设备配套使用的计算机就是专用计算机。 2、计算机的特点:计算机作为一种通用的智能工具,具有运算速度快、运算精度高、通用性强的特点,特别是它具有记忆功能、逻辑判断能力以及程序控制能力。(1)运算速度快(2)运算精度高(3)通用性强(4)记忆功能和逻辑判断能力(5)程序控制能力 3、计算机的应用领域:自计算机问世以来,计算机技术以惊人的速度飞速发展,并广泛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和巨大的影响。(1)科学计算(2)数据处理(信息处理)(3)实时控制(过程控制)(4)计算机辅助工程(5)计算机通信(6)人工智能计算机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从人造卫星到日常生活,从科学计算到儿单玩具都有计算机的踪影。人们只有提高计算机方面的知识水平,才能使计算机充分发挥作用。 五、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教材14页信息岛中给出了计算机工作原理图,图中的实线代表“控制信号”的流向,包括原始数据、中间数据、处理结果、程序指令等。虚线代表“数据信号”的流向。接下来教材对组成计算机的五大部件输入设备、存储器、运算器、控制器、输出设备作了详细的介绍。计算机具体的工作流程学生可以参考教材16页的信息岛“计算机工作过程”了解。 计算机的工作原理这一部分内容是比较抽象但又非常重要的内容。为了使学生更容易理解该部分内容,先介绍一个人们解决实际问题的例子(用word文档形式输入并打印一篇作文),再让学生结合例子阅读教材,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得出结论。 例子剖析:首先我们先用计算机键盘将作文内容输入到word软件中——存盘——点击“文件”菜单下的“打印”命令——放纸并将作文内容暂存到打印任务中——通过打印机打印输出。这里的键盘就是输入设备,存盘就是将程序和数据送入存储器,也就是计算机工作过程的第一步:将程序和数据通过输入设备送入存储器;点击“文件”菜单下的“打印”命令就是让计算机分析出要完成的工作是打印,也就是计算机工作过程的第二步:启动运行后,计算机从存储器中取出程序指令送到控制器去识别,分析该指令要求做什么;计算机能够将文字由硬盘上暂存到打印任务中是通过运算器来处理的,所以放纸并将作文内容暂存到打印任务中也就是计算机工作过程的第三步:控制器根据指令含义发出相应命令,将存储单元中存放的操作数据取出送往运算器进行运算,再把运算结果送回到存储器指定的单元中;打印机就是输出设备,通过打印机打印输出就是计算机工作过程的第四步:当运算任务完成后,就可以根据指令将结果通过输出设备输出。这样学生就能够很好的理解计算机的工作过程,进而也就能够读懂教材第14页中“计算机工作原理图”,也就更容易理解计算机的五大设备以及作用了。 1、“存储程序控制”原理的基本内容:

用智能工具处理信息说课稿

第四章第二节《用智能工具处理信息》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本节课的地位及主要内容 本节内容只是要求学生在使用信息智能处理软件处理信息的过程中,对信息智能处理工具进行初步体验,并形成初步的感性认识。基于学生在体验中形成认识的思考,教材中设计了一系列操作活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情况,有选择地进行体验式实践。本节采用了“情景引入→案例分析→操作体验→过程原理→讨论探究→学生练习→教学小结及评价”的线索组织内容。 2.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 初步了解人工智能的概念。 知道“自然语言理解”、“模式识别”是人工智能的两个研究领域。 初步了解“自然语言理解”、“模式识别”的概念与分类。 ②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体验智能工具处理信息的过程,形成对人工智能技术的感性认识。 了解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领域。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感受智能信息处理工具在现实生活中应用的价值。 让学生感受信息智能处理的魅力,能客观评价智能信息处理工具给学习和生活带来的变化,激发起学习和探索人工智能知识的热情和愿望,为学生今后选修“人工智能”打下基础。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体验智能信息处理工具的独特魅力,了解其实际应用价值。 难点:信息智能处理的方式,客观认识人工智能技术对社会的影响,培养正确的科学技术应用观。

二、学情分析 通过前期的学习,学生对《信息技术必修》模块的学习方法和特点有了一定的掌握,了解了不同情况下,使用不同处理工具对提高信息处理效率的影响,这是信息技术新课改情况下最核心的内容。对于本节内容,学生可能对一些智能处理工具不熟悉,可能会给新课的讲解带来难度,因此在教学中以让学生体验为主。大部分学生都比较喜欢科幻故事,对故事中的“机器人”等具有人类智慧的机器充满了好奇,非常想探索其中的奥秘。我们正好利用学生的好奇和兴趣,通过展示我们生活中人工智能的应用实例,简要剖析个中奥秘,让学生打破“人工智能”的神秘感,引领学生们进入一个奥秘无穷的领域。 三、说教法 在教学组织上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相互帮助,以弥补学生在知识技能上的缺陷,让学生在合作中自主思考、共同探究、共同体验、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在多个活动中出示明确的、可操作性强的教学任务,同时辅之以任务驱动教学法,以任务引路,学生边学边练,完成自主学习任务。 讲授法也是一种比较重要的、常用的教学方法。本节的部分内容,也采取教师讲授的方式进行。 四、说教学准备 教师在课前可以根据教材中活动要求,1、事先制作好一个PPT课件,把本节的活动全部输入进去;2、准备好本节所需的软件:min OCR识别软件等;3、下载好影片《机械公敌》。 五、说教学过程 1.课程导入 (活动一)【情景导入】教师创设情景:我们先来观看一段视频(影片《机械公敌》中机器人帮助人拿包片段),想象一下机器人在未来生活中的作用。 【思考】影片中涉及到几个任务,其中涉及到机器人的哪些动作?.

工程测试与信号处理综合复习题

第一章习题 1.描述周期信号频谱的数学工具是( )。 .A.相关函数 B.傅氏级数 C. 傅氏变换 D.拉氏变换 2. 傅氏级数中的各项系数是表示各谐波分量的( )。 A.相位 B.周期 C.振幅 D.频率 3.复杂的信号的周期频谱是( )。 A .离散的 B.连续的 C.δ函数 D.sinc 函数 4.如果一个信号的频谱是离散的。则该信号的频率成分是( )。 A.有限的 B.无限的 C.可能是有限的,也可能是无限的 5.下列函数表达式中,( )是周期信号。 A. 5cos10()0x t ππ ≥?= ? ≤?当t 0当t 0 B.()5sin 2010cos10)x t t t t ππ=+ (-∞<<+∞ C .()20cos 20()at x t e t t π-= -∞<<+∞ 6.多种信号之和的频谱是( )。 A. 离散的 B.连续的 C.随机性的 D.周期性的 7.描述非周期信号的数学工具是( )。 A.三角函数 B.拉氏变换 C.傅氏变换 D.傅氏级数 8.下列信号中,( )信号的频谱是连续的。 A.12()sin()sin(3)x t A t B t ω?ω?=+++ B.()5sin 303sin x t t =+ C.0()sin at x t e t ω-=? 9.连续非周期信号的频谱是( )。 A.离散、周期的 B.离散、非周期的 C.连续非周期的 D.连续周期的 10.时域信号,当持续时间延长时,则频域中的高频成分( )。 A.不变 B.增加 C.减少 D.变化不定 11.将时域信号进行时移,则频域信号将会( )。 A.扩展 B.压缩 C.不变 D.仅有移项 12.已知()12sin ,(x t t t ωδ= ,()x t t t ωδ=为单位脉冲函数,则积分()()2x t t dt πδω∞ -∞?-?的函数值为( )。A .6 B.0 C.12 D.任意值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