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尔雅哲学与人生章节an教学提纲

尔雅哲学与人生章节an教学提纲

尔雅哲学与人生章节an教学提纲
尔雅哲学与人生章节an教学提纲

人生是一门大学问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单选题】“未经反省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这句话出自哪位哲学家

A、柏拉图;

B、苏格拉底;

C、孔子;

D、泰勒斯。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得分:50.0分

2

【判断题】青少年需要进行人生观、价值观的学习。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得分:50.0分

人生需要哲学智慧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单选题】下列关于哲学与人生关系的描述,错误的是

A、人生缺少哲学将是盲目的;

B、哲学脱离人生将是空洞的;

C、哲学与人生是不可分离的;

D、哲学是书本上的知识,人生是实际的经验,两者属于不同范畴。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得分:33.3分

2

【判断题】中国古代思想家与西方哲学家对哲学的理解不同之处在于:西方侧重于智慧,中国侧重于知人。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得分:33.3分

3

【判断题】不同的哲学家对“哲学”有不同的理解。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得分:33.4分

用哲学智慧启迪幸福人生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单选题】学习好哲学,应该具有以下哪种态度

A、顺从于习惯与常识,少发问;

B、多学多记书本上的知识;

C、“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怀疑精神;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得分:33.3分

2

【单选题】以下关于哲学的描述,哪一项是不确切的

A、哲学有着很强的实际功用,因此青少年应该加强学习;

B、能够改进世界观、人生观与方法论;

C、提高理论素养与文化素质;

D、提升生存境界,丰富精神生活。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得分:33.3分

3

【判断题】对世界及人生有着好奇心、想象力与发问精神,是学习好哲学这门学问的有利条件。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得分:33.4分

主观意志与客观实际已完成成绩:66.6分

1

【单选题】“我思故我在”这一命题

A、是唯心主义哲学命题;

B、是唯物主义哲学命题;

C、兼具两种哲学流派特征。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得分:33.3分

2

【单选题】关于唯物主义哲学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A、主张物质决定意识;

B、主张存在决定思维;

C、主张社会思维决定社会意识。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得分:33.3分

3

【判断题】一切从实际出发,是辩证唯物主义最基本的观点。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得分:0.0分

客观实际是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已完成成绩:80.0分

1

【单选题】“实事求是”这句成语中的“是”指的是()。

A、客观实际;

B、客观规律;

C、主观愿望;

D、正确观点。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A 得分:0.0分

2

【单选题】下列成语中可以体现从客观实际出发进行人生选择的是()

A、量力而行;

B、自知之明;

C、妄自菲薄;

D、不自量力。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得分:20.0分

3

【单选题】每个人都有选择的自由,但是人没有不选择的自由”。这句关于人生选择的论述,

来自以下哪位哲学家()

A、海德格尔;

B、萨特;

C、黑格尔;

D、尼采。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得分:20.0分

4

【判断题】“实事求是”中的“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得分:20.0分

5

【判断题】人生选择是人根据自己的一定的目的和理想,认识外部环境和时机,主动对未来发展做出的决断和选择。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得分:20.0分

总有一条道路适合你已完成成绩:75.0分

1

【单选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能性很大的事情是必然发生的;

B、可能性很小的事情也有可能发生;

C、若明天降雨的概率是90%,则明天一定会下雨;

D、不确定的事情发生的机会都是50%。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得分:25.0分

2

【单选题】以下关于物质的论述,错误的是

A、物质世界是客观实在的;

B、物质世界具有多样性;

C、物质世界具有统一性;

D、多有的物质世界之间是彼此孤立的。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得分:25.0分

3

【判断题】决定成败的关键是所选择的道路是否符合自己的客观实际。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4

【判断题】物质世界的客观实在性,决定了人生选择的多样性。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得分:0.0分

认清自我,立即行动已完成成绩:66.7分

1

【单选题】以下哪一项不属于需要人生行动的正确原因()

A、通过人生行动,才能有衣食住行需要的生存资料;

B、通过人生行动,才能提高人的认识和各种能力;

C、通过人生行动,才能实现人生理想和人生价值;

D、通过人生行动,才能实现个人利益最大化。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得分:33.3分

2

【单选题】关于物质与运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物质是运动的物质;

B、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C、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运动的;

D、存在绝对静止的物质。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C 得分:0.0分

3

【判断题】“稳如泰山”这个成语形象说明,泰山这样的庞然大物,是绝对静止的。正确答案:×我的答案:×得分:33.4分

完善自我,立即行动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单选题】刘邦听从张良、樊哙劝诫,退出秦宫,最终夺取天下;这个实例说明:

A、历史的发展带有偶然性;

B、善待批评,方能取得更大的进步;

C、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得分:50.0分

2

【判断题】只有积极进取,立即行动,人生才能发展和进步。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得分:50.0分

把握规律,善于行动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单选题】冒险蛮干,盲目行动,总是会事与愿违,造成失败的结果,因为()

A、缺少科学规划,没有遵守事物内在的客观规律;

B、目标不切实际,超出人的能力范围;

C、事物自身内在的规律非常复杂,难以把握。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得分:33.3分

2

【判断题】敢于行动,不等于成功行动。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得分:33.3分

3

【判断题】如同破茧的蝴蝶,人的成长过程也有其固有的规律。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得分:33.4分

人生是自觉能动的过程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单选题】

黑猩猩事例不能说明()

A、自觉能动性是人特有能力;

B、自觉能动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特点;

C、黑猩猩也具有自觉能动性。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得分:25.0分

2

【单选题】

战国时期的荀子认为人“最为天下贵也”。这说明他()

A、认为人有自己特殊的能力;

B、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者;

C、承认规律的客观性;

D、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得分:25.0分

3

【判断题】半途而废与误入歧途的人生经历,大多与不能克服自己对欲望的追求有关。正确答案:√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4

【判断题】人生的成功不需要社会他人的帮助,只要自己努力就行。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自强自立创造人生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单选题】以下哪一项不属于自觉能动性的表现()

A、积极主动的进取精神;

B、吃苦耐劳的牺牲精神;

C、贪图享乐的生活作风;

D、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得分:50.0分

2

【判断题】人的存在和发展都是自觉能动的过程。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得分:50.0分

自强不息走好人生每一步已完成成绩:75.0分

1

【单选题】要正确发挥自觉能动性,首先需要我们

A、坚持从实际出发;

B、树立远大理想;

C、抓住中心和关键。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得分:25.0分

2

【单选题】以下哪一项不是自觉能动性与客观规律辩证统一关系的体现()。

A、越是强调尊重客观规律,就越能发挥主观能动性;

B、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

C、发挥自觉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B 得分:0.0分

3

【单选题】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统一的基础是()。

A、规律;

B、意识;

C、人;

D、实践。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得分:25.0分

4

【判断题】只要具有并充分发挥自觉能动性,就能赢得成功、获取幸福。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联系是普遍的已完成成绩:66.6分

1

【单选题】“鱼儿离不开水,瓜儿离不开秧”与“瑞雪兆丰年”的俗语说明()。

A、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与其他事物处于普遍联系当中,不是孤立存在的;

B、个人的发展离不开所在的集体;

C、事物是发展变化的。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得分:33.3分

2

【单选题】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A、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之中;

B、事物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C、变化指的是数量的增减、位置的移动和简单的重复,没有质变。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得分:33.3分

3

【判断题】唯物辩证法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则反之。正确答案:√我的答案:×得分:0.0分

正确看待人际关系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单选题】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联系可以改变、决定事物的性质;

B、人际交往关系物质世界普遍联系的最高形式;

C、个人的秉性具有稳定性,人际交往关系不能改变、决定身处这种关系中的个人。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得分:50.0分

2

【判断题】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即使离开与他人的关系,人依然能够生存并发展。正确答案:×我的答案:×得分:50.0分

积极看待人际和谐已完成成绩:60.0分

1

【单选题】下列关于联系的说法,错误的是()。

A、联系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

B、不同的联系对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所起的作用是各不相同的;

C、偶然联系是一种本质联系。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B 得分:0.0分

2

【单选题】孟子说“天时不如地理,地利不如人和”,这种说法说明了

A、人际和谐的重要性;

B、物质决定意识;

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D、客观决定主观,主观反映客观。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得分:20.0分

3

【判断题】人际和谐对人生发展是重要的,因此,人际和谐在现实中也是很容易实现。正确答案:×我的答案:×得分:20.0分

4

【判断题】生存是第一位的,因此人的自然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得分:0.0分

5

【判断题】外部的、非本质、偶然的和次要的联系,不会影响事物发展的进程。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得分:20.0分

发展的实质和特点已完成成绩:80.0分

1

【单选题】“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句话蕴涵的哲理是

A、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客观世界发展的普遍规律;

B、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C、事物发展的曲折性是不可避免的;

D、事物发展是前进行和曲折性的统一。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得分:20.0分

2

【单选题】新出现的事物不一定都是新事物,这是因为新出现的事物不一定都是

A、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

B、强大和完善的;

C、吸取了旧事物的精华;

D、有新的名称和旗号。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得分:20.0分

3

【单选题】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发展的实质

A、同一事物的简单重复和循环;

B、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C、是前进上升的运动;

D、是事物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得分:20.0分

4

【判断题】发展就是显著的运动变化。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得分:0.0分

5

【判断题】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得分:20.0分

积极进取,谋求人生发展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单选题】《礼记》说:“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对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是()

A、人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我们需要不断更新、不断完善对自己的认识;

B、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

C、要努力追求明天的“我”,不断塑造新的自我;

D、发展的过程具有曲折性。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得分:50.0分

2

【判断题】青少年唯有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生,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才能谋求自身的发展。正确答案:√我的答案:√得分:50.0分

用发展的观点看待顺境与逆境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判断题】只要正确认识自己,保持清醒的头脑,积极吸取失败教训,逆境也可以转化为顺境。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得分:50.0分

2

【判断题】人生的发展不可能一帆风顺,是前进行性与曲折性统一。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得分:50.0分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已完成成绩:66.7分

1

【单选题】下列哪一项描述不属于矛盾普遍性。

A、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

B、任何事物内部外部都有矛盾;

C、矛盾贯穿于事物发展的始终。

D、有些事物是没有矛盾的。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得分:33.3分

2

【判断题】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包含矛盾;不包含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得分:0.0分

3

【判断题】矛盾双方,既相互排斥、相互对立,又相互依赖、相互统一。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得分:33.4分

积极面对和解决人生矛盾已完成成绩:66.7分

1

【单选题】“讳疾忌医”这个典故说明什么样的哲学道理?

A、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B、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不应该掩盖、回避矛盾;

C、矛盾的普遍性要求我们要坚持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A 得分:0.0分

2

【判断题】生活中遇到矛盾,可以选择躲避矛盾。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得分:33.3分

3

【判断题】

“一国两制”方案成功解决香港和澳门问题,是成功运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方法的典范。正确答案:√我的答案:√得分:33.4分

坚持内外因相结合,促进人生发展已完成成绩:66.7分

1

【单选题】“鸡蛋因适当的温度而变化为小鸡,但温度不能使石头变成鸡,因为二者的根据是不同的。”下列哪一项对毛泽东这句话的哲学解释最恰当:()

A、在事物发展变化中,外因发挥着与内因同样重要的作用;

B、内因对事物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C、事物是发展变化的,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得分:33.3分

2

【单选题】关于内外因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内因起决定作用;

B、外因起辅助作用;

C、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D、内因通过外因起作用。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C 得分:0.0分

3

【判断题】事物的发展,往往只需具备内外因两个因素之一就能实现。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得分:33.4分

实践出真知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单选题】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谈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里是强调

A、读书不能获得真知;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C、实践与认识互相决定;

D、认识能够指导实践。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得分:25.0分

2

【单选题】关于认识与实践,以下说法不确切的是()。

A、实践推动认识的产生和发展;

B、如果没有实践,人们的认识只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C、没有实践,只要努力学习书本知识,依然能够获得各种所需知识。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得分:25.0分

3

【判断题】因为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因此我们只要重视动手实践就可以。正确答案:×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4

【判断题】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的唯一源泉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成功源于实践已完成成绩:66.7分

1

【单选题】“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以下关于毛泽东这句话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A、出自毛泽东《矛盾论》;

B、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

C、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得分:33.3分

2

【单选题】下列各项属于实践基本形式的有()。

A、农民收割水稻;

B、法官审理案件;

C、演员演唱歌曲;

D、科学家做化学实验。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D 得分:0.0分

3

【判断题】成功与失败始终伴随着人类的发展,伴随着人生的发展,伴随着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全过程。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得分:33.4分

在知行统一中体验成功已完成成绩:75.0分

1

【单选题】“知行合一”这种知行观出自以下哪位中国哲学家()。

A、朱熹;

B、程灏;

C、王守仁;

D、陆九渊。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得分:25.0分

2

【单选题】“实践是知识的母亲,知识是生活的明灯。”这句谚语的哲学寓意是()。

A、学习知识比实践更重要;

B、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正确认识能够更好地指导实践;

C、有时候实践比认识重要,有时候知识比实践重要;

D、知识既源于书本,又源于实践。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得分:25.0分

3

【单选题】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践需要正确的理论来加以指导;

B、来自书本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是两个领域,不能被实践检验正确与否;

C、青年学生要提高人生发展能力,必须做到知行统一。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得分:25.0分

4

【判断题】“知行合一说”符合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得分:0.0分

现象与本质已完成成绩:75.0分

1

【单选题】下列关于本质的描述哪一项是不确切的

A、是事物的根本性质和内部联系;

B、本质通过看、听、触等感官就可以把握;

C、是事物中能够体现一般性、共同性、必然的联系;

D、本质只有通过抽象的理性思维才能把握。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D 得分:0.0分

2

【单选题】关于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A、是事物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

B、现象有真有假;

C、现象是多变的、具体的、看得见摸得着;

D、现象能够直接反映本质的规律。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得分:25.0分

3

【判断题】本质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4

【判断题】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存在是非混杂、真假混淆的现象。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透过现象把握本质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判断题】把握本质,只需要对现象做认真的分析和研究,就可以做到。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得分:50.0分

2

【判断题】现象和本质是有着对立的关系,因此我们对事物的认识不能停留在表面现象上。正确答案:√我的答案:√得分:50.0分

借你一双慧眼已完成成绩:66.6分

1

【单选题】以下说法,哪一项是错误的

A、相同的现象可以表现为不同的本质;

B、相同的本质可以表现为不同的现象;

C、相同的现象只能表现为同一种本质。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得分:33.3分

2

【判断题】即使客观条件不同,本质表现为现象也是相同的。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卷答案#(精选.)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卷(开卷) 班级学号姓名得分 一、填空题(20分) 1、本质与现象是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辩证统一)关系。 2、“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说明(同一个事物也会表现出不同的现象)。 3、(透过现象认识本质)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4、事物的现象有(真相)、(假象)、(错觉)的区别。 5、(科学思维方法)与(辩证思维方法)构成当代思维方法的主要框架。 6、创新思维的基本方法:(逆向思维)、(发散思维)、(联动思维)、(原点思维)。 7、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1)(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2)(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8、(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9、个人理想是(处于一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中的个人对自己未来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所产生的)向往和设想。 10、社会理想是(人们对社会未来制度和政治结构的性质和特征以及社会面貌等的)要求和设想。 11、信念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对某种(思想理论、学说和理想)深信不疑,并把它奉为自己的(言行准则),(愿以坚强的意志和决心去执著追求、坚决执行)的精神状态。 12、一个意志活动的完成大致要经过(下定决心)、(坚定信心)、(持之以恒)。 13、社会责任感的形成离不开(责任认知)、(责任情感)、(责任实践)。 14、人存在双重进化:(自然进化)和(社会进化)。 15、在讨论人的本质时,既要看到(社会关系的总和),又要注意其中的(经济关系的决定作用)。 16、个人价值是指(个人需要的满足);社会价值是指(个人的活动对于社会需要的满足)。 17、对人的价值的评价,主要是看(个人对他人、社会的贡献)。 18、(劳动)是一切价值的源泉。

2018哲学与人生期末试卷

2018年春季学期期中考试《哲学与人生》试卷 卷号:适用班级:16级所有班级成绩: 一、选择题(最符合题意的一个)20分: 1、物质世界的多样性为人生选择提供了多种可能性的() A、主观条件 B、客观基础 C、发展道路 D、现实依据 2、决定成败的在于你所选择的道路是否符合() A、自己的客观实际 B、自己的人生规划 C、自己的人生理想 3、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是() A、时间 B、空间 C、运动 D、静止 4、“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此诗体现了() A、人无法正确认识事物 B、客观事物是不断变化的 C、人的主观认识要受客观条件的限制 D、人的主观认识不受客观条件的限制 5、“庖丁解牛”的故事告诉我们() A、人生总有一条道路适合自己 B、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 C、人生贵在立即行动 6、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说明() A、物质决定意识 B、人际和谐的重要性 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D、客观决定主观,主观反映客观 7、在大大小小饭店,为减少疾病传染机会,人们都会使用一次性卫生筷。有关专家指出,这随手扔掉的不是一双双的木筷,而是一片片的森林。体现了() A、物质世界是客观的 B、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C、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D、世界是变化发展的 8、下列选项不属于规律的是() A、万有引力定律 B、勾股定理 C、红灯停绿灯行 9、“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强调的哲理是() A、读书不能获得真知 B、实践出真知 C、实践与认识相互决定 D、认识能够指导实践

10、漫画“一万个零不抵一个一”说明了() A、只要耐心等待,机遇总会来的 B、人生发展需要人生规划 C、自觉能动性使人区别于动物 D、人生贵在立即行动 11、“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这句话说明了() A、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者 B、认为人有特殊的能力 C、承认规律的客观性 D、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 12、成语“实事求是”中的“是”指的是() A、客观实际 B、客观规律 13、我国战国后期的成都平原,洪水泛滥吞没良田,十年九不收。郡守李冰为治理水患,倡导兴建了水利工程都江堰,改变了成都平原水害、旱灾交织的局面。这一事例说明() A. 人们能够利用对事物规律的认识,指导自己的行动 B.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规律 14、孔子“因材施教”的哲学依据是() A、唯心主义哲学 B、普遍联系 C、一切从实际出发 D、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15、贝多芬失聪开始创作《命运交响曲》,在全聋、健康情况恶化、生活贫困等情况下,仍以巨人般的毅力创作了《第九交响曲》。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人生不会是一帆风顺的 B、以积极的心态面对人生境 遇C、人生发展中顺境和逆境不能相互转化 D、逆境可以磨炼人的意志 16、下列有关矛盾观点表述错误的是() A、成语“自相矛盾”就是辩证矛盾 B、人生发展中的矛盾不可回避 C、矛盾是一切事物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D、矛盾的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17、对待人际关系上,积极的态度应该表现为() ①合作②接纳③排斥④和谐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②④ 18、寓意故事:《小马过河》强调的哲理是() 寓言:小马过河松鼠:深!老牛: 浅! A、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源泉 B、天赋决定能力和才干

哲学与人生案例

第一课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 案例: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王强的父亲是个足球迷,一心想把儿子培养成未来的足球明星,为此,他把儿子送进一家有名的足球学校。经过几年的刻苦训练,王强的球踢得有模有样了,但在一场校内的训练比赛中,他不幸被同伴踢伤,伤势非常严重。 医生告诉他的父母:别再让孩子踢球了,他的身体条件已经不再适应大运动量的体育活动,再练会对孩子的身体造成难以估量的伤害。王强的母亲想让孩子退出足校,但父亲认为,很多足球明星都曾受过重伤,不是有人靠顽强的意志恢复了身体,又重返赛场吗?于是,父亲决定让王强休养一段时间再回学校踢球。 不幸的是,王强在比赛中又一次受伤,伤的是同一部位。这一次,王强再也没能站起来…… 通过这个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做一件事情要想达到预期的目的,首先要具备什么条件?引导学生得出客观实际的含义,以及一切从实际出发的重要性。通过引导得出下列三个结论。 .把客观实际作为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做到主观符合客观。 .从实际出发,就要探寻和把握客观事物的内在规律,做到实事求是。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做好各项工作和处理好人生问题的基本要求。 案例:客观实际是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 一只秃鹰飞过王宫,看见王宫中的一只黄莺十分受到国王的宠爱,于是就问黄莺:“你是怎么得到国王宠爱的?” 黄莺回答说:“我到王宫后,唱歌十分动听,国王非常喜欢听我唱歌,就经常拿珍珠来打扮我。” 秃鹰听了,心中很是羡慕,它想:“我也应该学学黄莺,这样说不定国王也会喜欢上我的。”于是它就飞到国王睡觉的地方,开始叫起来。正好国王在睡觉,听了秃鹰的叫声,感到十分恐怖。就叫属下去看看是怎么回事。属下禀报说是秃鹰在叫。国王感到十分愤怒,就吩咐手下去把秃鹰抓来,并命令拔光秃鹰的羽毛。 秃鹰浑身疼痛、满是伤痕地回到鸟群中,它恼羞成怒,到处对别的鸟儿说:“这都是黄莺害的,我一定要报仇!” 通过这个故事,要求学生思考秃鹰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再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得出以下结论。 .正确进行人生选择,走好人生路,也要从客观实际出发。 .人生实际既包括对象的实际,也包括人自身条件的实际。 .人生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实际。 案例:人生选择的多样性和可能性 近代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和科学家莱布尼兹有一天同国王谈论哲学。莱布尼兹说世界上没有两个彼此完全相同的东西。国王不信,马上命人在花园里找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结果总是被莱布尼兹挑出它们之间的差别。其实何止是树叶,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不会是完全相同的,即使是孪生兄弟,也有差异。有一位作家说过:“世上没有两粒相同的沙子,没有两只相同的苍蝇,没有两双相同的手掌,没有两个相同的鼻子。”这个作家这样说是有道理的,世界上的事物和现象,形形色色、千差万别、千姿百态。莱布尼兹对国王说世界上没有两个彼此完全相同的东西后,他又继续说世界上没有两个彼此完全不同的东西。国王又不信,马上命人在花园里找两片完全不同的树叶。结果总被莱布尼兹指出它们之间相同的地方。这个

《哲学与人生》职高期末试卷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高二政治期末试卷 班级姓名得分 单项选择题(25×2,共50分) 1、宋代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一诗中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体现了() A 人无法真正认识事物 B 客观事物是不断变化的 C 人的主观认识要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 D 人的主观认识不受客观条件的限制 2、下列成语中可以体现从客观实际出发进行人生选择的是() A 量力而行 B 自知之明 C 不自量力 D 妄自菲薄 3、我国战国后期的成都平原,洪水泛滥吞没良田,十年九不收。郡守李冰为治理水患,倡导兴建了水利工程都江堰,改变了成都平原水害、旱害交织的局面。这一事例说明() A 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规律,限制某些规律 发生作用,直到变害为利。 B 人们能够利用对事物规律的认识,指导自己的行动。 C 人们可以把成功经验作为行动的向导。 D 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4、马克思主义哲学以生产实践为基础来考察人区别与物的特点是 () A 人具有价值,而物不具有价值。 B 人具有使用价值,而物不具有使用价值。 C 人具有自觉能动性,而物不具有自觉能动性。 D 人具有阶级性,而物不具有阶级性。 5、“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一成语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 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有条件地联系着。 B 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无条件地联系着。 C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D 意识反作用与物质。 6、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种说法说明了() A 人际和谐的重要性 B 物质决定意识 C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D 客观决定主观,主观反映客观 7、唐代诗人刘禹锡在一首诗中写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句诗说出了这样一条哲理() A 新旧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 事物发展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C 事物是不断发展的,旧事物阻挡不住新事物的产生和成长 D 事物内部的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原因 8、有一则寓言:刺猬曾经上过多次当,于是不再相信任何一个表示友好者,长了一身刺来保护自己。刺的效果当然明显,只是从此刺猬失去了很多朋友。这则寓言说明的哲学道理有()。 A 事物具有两面性 B 任何事物都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C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D 矛盾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互相转化 9、要判断一种观点的是非对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以伟人之是非为是非 B 以吾心之是非定是非 C 以是否在实践中得到证明定是非 D 以众人的意见定是非 10、人们常说“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这里的“门道”和“热闹”从哲学上讲分别是()。 A “现象”和“本质” B “本质”和“现象” C “客观”和“主观” D “主观”和“客观” 11、“实践是知识的母亲,知识是生活的明灯。”这句谚语的哲学寓意是() A 学习知识比实践更重要 B 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正确认识能够更好的指导实践 C 有时实践比认识重要,有时知识比实践重要 D 知识既源于书本,又源于实践 12、生物进化论的创始人达尔文说:“大自然一有机会就要说谎的。”例如一根直的木棍,半截插入水中,看上去就像是弯曲的。这说明() A 本质离不开现象 B 现象离不开本质 C 假象否定了事物的本质 D 假象也是事物本质的表现 13、一只蝴蝶在茧子中苦苦挣扎,想要冲破茧子,出来飞翔,可是它努力了一次又一次还是没有成功。这时,有人找来了一把剪刀,轻轻剪开了茧子,蝴蝶轻而易举地就出来了。可是它的翅膀却可怜地耷拉在肥胖的身体两侧,怎么也飞不起来。很快,那只蝴蝶就失去了生命。这告诉我们的哲理是()。 A 蝴蝶很容易死 B 人能够消灭规律 C 人能够创造规律 D 要尊重事物的规律性 14、毛泽东说:“鸡蛋因适当的温度而变化为小鸡,但温度不能使石头变为鸡子,因为二者的根据是不同的。”这说明的哲理是()。 A 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B 小鸡和石头能够相互转化 C 温度能和小鸡相互转化 D 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

哲学与人生期末试卷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某地区从本地区的情况出发,制定自己的发展战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这说明我们行动的依据是() A、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B、发展的观点 C、认识的无限性 D、矛盾的观点 2.“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从哲学寓意上看,其中的“门道”和“热闹”分别是指() A.“现象”和“本质” B.“本质”和“现象” C.“实践”和“理论” D.“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3.有人学了《愚公移山》的故事后,认为愚公真“愚”,为什么移山不用炸药炸,不用汽车运呢?这种观点错在否认了实践的() A、客观物质性 B、主观能动性 C、直接现实性 D、社会历史性 4.学校根据市场需要开设了幼师、数控、机电、电子商务、高铁乘务等专业,并且依据社会经济发展不断调整专业规模,这样做的哲学道理是( )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联系的观点 C、实践的观点 D、矛盾的观点 5.大小小的城镇饭店里,为了减少疾病传染的机会,人们都使用一次性卫生筷,有关专家指出,这随手一扔的不是一双双木筷,而是一片片森林!专家们的看法体现的哲理是() A 物质世界是客观的 B 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C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D 世界是变化发展的 6.科学的本质是( ) A.创新 B.发明 C.思维 D.创造 7.我国战国后期的成都平原,洪水泛滥吞没良田,十年九不收。郡守李冰为治理水患,倡导兴建了水利工程都江堰,改变了成都平原水害、旱害交织的局面。这一事例说明() A 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规律,限制某些规律发生作用,直到变害为利。 B 人们能够利用对事物规律的认识,指导自己的行动。 C 人们可以把成功经验作为行动的向导。 D 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8.生物进化论的创始人达尔文说:“大自然一有机会就要说谎的。”例如一根直的木棍,半截插入水中,看上去就像是弯曲的。这说明() A 本质离不开现象 B 现象离不开本质 C 假象否定了事物的本质 D 假象也是事物本质的表现 9.一只蝴蝶在茧子中苦苦挣扎,想要冲破茧子,出来飞翔,可是它努力了一次又一次还是没有成功。这时,有人找来了一把剪刀,轻轻剪开了茧子,蝴蝶轻而易举地就出来了。可是它的翅膀却可怜地耷拉在肥胖的身体两侧,怎么也飞不起来。很快,那只蝴蝶就失去了生命。这告诉我们的哲理是()。 A 蝴蝶很容易死 B 人能够消灭规律 C 人能够创造规律 D 要尊重事物的规律性 10.毛泽东说:“鸡蛋因适当的温度而变化为小鸡,但温度不能使石头变为鸡子,因为二者的根据是不同的。”这说明的哲理是()。 A 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B 小鸡和石头能够相互转化 C 温度能和小鸡相互转化 D 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 11.辩证思维就是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其实质与核心是运用( ) A.比较分析法 B. 矛盾分析法 C. 分析综合法 D. 类比法 12.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认识,错误的是:( ) A.仍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B.这一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 C.这一矛盾是对立的,需要通过阶级斗争来解决 D.这一矛盾要通过改革来解决 13.政府机构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这说明( ) A.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 B.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C.生产力一定要适合生产关系状况 D.经济基础一定要适合上层建筑状况14.30年里,陈景润、张海迪、杨利伟、中国女排、姚明等一个个响亮的名字,照亮了无数颗年轻的心,让我们感受到了信念和力量,使我们渴望成长和超越。这给青年学生的启示是()。 ①以偶像作为榜样,树立崇高的社会理想,为社会做出贡献 ②以偶像作为榜样,把偶像的理想作为自己的理想 ③以偶像激励自己,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不断奋发进取 ④以偶像激励自己,发挥主观能动性,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哲学与人生

s中职哲学与人生完整教案s 第一课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 【教学目标】 1.认知:了解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理解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是进行人生选择、走好人生路的前提。 2.情感态度观念:正视现实,自强不息,尊重规律,脚踏实地的人生态度与观念。 3.运用:运用本课知识把握客观规律,判明客观实际,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人生选择的基本能力。 【教学重点】 1.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观点和方法。 2.正确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道路。 s 【教学难点】 1.物质世界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2.人生发展的现实性与可能性。 【教学方法】s 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手段】ss 多媒体课件教学。 【课时安排】as 2学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选择正确的道路,永远比跑得快更重要。选择就是给自己定位,选择就是给自己寻找前进的方向,选择就是把握自己的生命,选择就是为自己的生命重新注入激情。 哲学家萨特说过一句富于哲理的话:人有选择的自由,但是没有不选择的自由。这位大师的话道出了这样一个真理:人生处处有选择。 选择是什么?选择就是给自己定位,选择就是给自己寻找前进的方向,选择就是把握自己的命运,选择就是为自己的生命重新注入激情,因而,选择就是人生的第一推动力。 只有选择,人生才有主题;只有选择,人生的坎坷才会被踏平;只有选择,人生才能冲破世俗的藩篱;只有选择,人生才能演奏出生命的华彩乐章。 通过短文让学生了解人生必须要选择,并思考选择的依据是什么!

运用教材第2页中“小赵从事农机维修成功”的事例,让学生讨论分析,导入本课的学习,引入客观实际的教学内容。 <新课讲授> 一、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王强的父亲是个足球迷,一心想把儿子培养成未来的足球明星,为此,他把儿子送进一家有名的足球学校。经过几年的刻苦训练,王强的球踢得有模有样了,但在一场校内的训练比赛中,他不幸被同伴踢伤,伤势非常严重。 医生告诉他的父母:别再让孩子踢球了,他的身体条件已经不再适应大运动量的体育活动,再练会对孩子的身体造成难以估量的伤害。王强的母亲想让孩子退出足校,但父亲认为,很多足球明星都曾受过重伤,不是有人靠顽强的意志恢复了身体,又重返赛场吗?于是,父亲决定让王强休养一段时间再回学校踢球。 不幸的是,王强在比赛中又一次受伤,伤的是同一部位。这一次,王强再也没能站起来…… 通过这个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做一件事情要想达到预期的目的,首先要具备什么条件?引导学生得出客观实际的含义,以及一切从实际出发的重要性。通过引导得出下列三个结论。 1.把客观实际作为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做到主观符合客观。 2.从实际出发,就要探寻和把握客观事物的内在规律,做到实事求是。 运用教材第3页中“张仲景诊病”一例,强调客观事物具有内在规律性。 运用教材第4页中“存奶请客”一例,强调违反客观规律的后果。 3.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做好各项工作和处理好人生问题的基本要求。 二、客观实际是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 一只秃鹰飞过王宫,看见王宫中的一只黄莺十分受到国王的宠爱,于是就问黄莺:“你是怎么得到国王宠爱的?” 黄莺回答说:“我到王宫后,唱歌十分动听,国王非常喜欢听我唱歌,就经常拿珍珠来打扮我。” 秃鹰听了,心中很是羡慕,它想:“我也应该学学黄莺,这样说不定国王也会喜欢上我的。”于是它就飞到国王睡觉的地方,开始叫起来。正好国王在睡觉,听了秃鹰的叫声,感到十分恐怖。就叫属下去看看是怎么回事。属下禀报说是秃鹰在叫。国王感到十分愤怒,就吩咐手下去把秃鹰抓来,并命令拔光秃鹰的羽毛。 秃鹰浑身疼痛、满是伤痕地回到鸟群中,它恼羞成怒,到处对别的鸟儿说:“这都是黄莺害的,我一定要报仇!” 通过这个故事,要求学生思考秃鹰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再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得出以下结论。 1.正确进行人生选择,走好人生路,也要从客观实际出发。 2.人生实际既包括对象的实际,也包括人自身条件的实际。 3.人生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实际。 一位先哲询问古罗马的两面门神:“请问尊神,你为什么一个头长着两副面孔?”“为的是一面察看过去,记取历史的教训;一面展望未来,给人们以美好的憧憬。”门神说。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试题班级: 姓名:分数: 一、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60分) 1.客观实际是一个人做出正确选择的前提,那么人生的客观实际包括哪些方面?(10分) 2.物质与运动不可分割,体现在两个方面,请简单阐述。(10分) 3.成功的人生行动包括哪些因素?(10分) 4.简单阐述客观规律与自觉能动性的辩证关系。(10分) 5.和谐人际关系具有哪些特征?(10分) 6.运动、变化和发展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10分) 二、判断题(正确打√,错误的打×,每小题4分,共40分) 7.规律即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8.人生选择具有多样性和可能性() 9.有的物质是不运动的() 10.物质运动是没有规律的() 11.发展是自身性质的突破和飞跃,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上升的运动() 1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一切科学的来源() 13.成功和失败是相互依存相互对应而存在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14.理想源于现实但又高于现实() 15.事物的发展是前进行和曲折性的统一。() 16.新事物就是后来出现的事物() 答案: 1. 1)具体的客观历史条件 2)个人主客观条件 3)人生不同阶段的不同特点、情况和问题 2. 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都是运动的物质,没有不运动的物质。另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运动,没有脱离物质的运动。 3. 1)成功的行动目的 2)恰当的行动方法 3)行动的条件 4. 一方面,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和前提。 另一方面,发挥自觉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 5.平等相处;宽松的人际环境;相互真诚信任;友善和关爱 6.不能把任何变化都看成是发展,变化可以是上升的、前进的运动,也可以是下降的,后退的运动;而在这些变化当中,只有前进的上升的、进步的运动才是发展。并且变化还可

哲学与人生的小故事

哲学与人生的小故事 甘蝇是古时候的一位射箭能手。他只要一拉弓射箭,将箭射向野兽,野兽就应声而倒;将箭射向天空飞翔着的飞鸟,飞鸟就会顷刻间从空中坠落下来。只要看到过甘蝇射箭的人,没有哪一个不称赞他是射箭能手,真是箭无虚发,百发百中。甘蝇的学生叫飞卫,他跟着 甘蝇学射箭非常刻苦,几年以后,飞卫射箭的本领赶上了他的老师甘蝇,真是名师出高徒。后来,又有一个名叫纪昌的人,来拜飞卫为师,跟着飞卫学射箭。 飞卫收下纪昌作徒弟后,对纪昌学习射箭可真叫严啦!刚开始学射箭时,飞卫对纪昌说:“你是真的要跟我学射箭吗?要知道不下苦工夫是学不到真本领的。”纪昌表示:只 要能学会射箭,我不怕吃苦,愿听老师指教。于是,飞卫很严肃地对纪昌说:“你要先学 会不眨眼,做到了不眨眼后才可以谈得上学射箭。” 纪昌为了学会射箭,回到家里,仰面躺在他妻子的织布机下面,两眼一眨不眨地直盯 着他妻子织布时不停地踩动着的踏脚板。天天如此,月月如此,心里想着飞卫老师对他的 要求和自己向飞卫表示过的决心。要想学到真功夫,成为一名箭无虚发的神箭手,就要坚 持不懈地刻苦练习。这样坚持练了两年,从不间断;即使锥子的尖端刺到了眼眶边,他的 双眼也一眨不眨。纪昌于是整理行装,离别妻子到飞卫那里去了。飞卫听完纪昌的汇报后 却对纪昌说:“还没有学到家哩。要学好射箭,你还必须练好眼力才行,要练到看小的东 西像看到大的一样,看隐约模糊的东西像明显的东西一样。你还要继续练,练到了那个时候,你再来告诉我。” 纪昌又一次回到家里,选一根最细的牦牛尾巴上的毛,一端系上一个小虱子,另一端 悬挂在自家的窗口上,两眼注视着吊在窗口牦牛毛下端的小虱子。看着,看着,目不转睛 地看着。10天不到,那虱子似乎渐渐地变大了。纪昌仍然坚持不懈地刻苦练习。他继续看着,看着,目不转睛地看着。三年过去了,眼中看着那个系在牦牛毛下端的小虱子又渐渐 地变大了,大得仿佛像车轮一样大小了。纪昌再看其他的东西,简直全都变大了,大得竟 像是巨大的山丘了。于是,纪昌马上找来用北方生长的牛角所装饰的强弓,用出产在北方 的蓬竹所造的利箭,左手拿起弓,右手搭上箭,目不转睛地瞄准那仿佛车轮大小的虱子, 将箭射过去,箭头恰好从虱子的中心穿过,而悬挂虱子的牦牛毛却没有被射断。这时,纪 昌才深深体会到要学到真实本领非下苦功夫不可。他便把这一成绩告诉飞卫。 飞卫听了很为纪昌高兴,甚至高兴得跳了起来,并还用手拍着胸脯,走过去向纪昌表 示祝贺说:“你成功了。对射箭的奥妙,你已经掌握了啊!” 这篇故事告诉人们:要学好本领,必须苦练基本功,必须持之以恒。只有坚持不懈地 练习,才能精通。 有一天,神创造了一头牛。神对牛说:“你要整天在田里替农夫耕田,供应牛奶给 人类饮用。你要工作直至日落,而你只能吃草。我给你50年的寿命。” 牛抗议道:“我 这么辛苦,还只能吃草,我只要20年寿命,余下的还给你” 神答应了。

哲学与人生期末试卷及答案

《哲学与人生》期末试卷及答案 年段:班级:姓名:号数: 请将答案填在答题卡上 一、填空题(30分,每格2分) 1、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坚持主观与客观相符合。 2、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和内部联系,是同类现象中一般的、共同的东西,只能靠抽象思维才能把握。 3、21世纪的竞争,实质上是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竞争。 4、个人的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其中身体素质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条件。 5、发展是事物自身性质的突破和飞跃,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前进、上升的运动。 6、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7、人生的行动不只受到自身体力、智力的制约,而且还要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8、自觉能动性又称主观能动性,是人区别于物的根本特点。 9、在对待人际关系上,用联系的、全面的观点看待人际关系,就会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10、人生目标的确立和实现必须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二、选择题(30分,每题2分) 1、“照猫画虎”、“依葫芦画瓢”的做法( ) ①违背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②否认了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③否认了矛盾普遍性存在于矛盾特殊性之中④肯定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①②④B、③④C、①②D、①②③ 2、社会发展最根本的规律是( ) A、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C、个人动机与物质手段的矛盾运动 D、个人活动与社会环境的相互适应 3、下列选项中属于个人的主观条件的是() A、个人的体质 B、个人的学业基础 C、个人的家庭情况 D、人个的性格 4、在全国抗震救灾总结表彰大会上,蒋敏等517名同志被授予“全国抗震救灾模范”荣誉称号,雷勇等5名同志被追授“全国抗震救灾模范”荣誉称号。这表明() A、个体为社会创造的物质财富越多,人生价值就越大 B、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是统一的 C、实现人生价值,意味着获得更多的社会荣誉 D、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5、下列体现了矛盾观点的有()。 ①金无足赤,人无完人②刻舟求剑

哲学与人生期末试卷

高二年级《哲学与人生》结业试卷 班级姓名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8分) 题号 1 2 4 5 6 7 答案 题号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1.“实事求是”这句成语中的“是”是指()。 A.客观实际B。客观规律 C.主观愿望D。正确观点 2.下列选项中属于个人的主观条件的是()。 A.个人的体质B。个人的学业基础 C.个人的家庭情况D。个人的性格 3.人类积极能动地认识世界的能力和活动首先表现在() A人类改造世界的能力以及能动地改造世界的活动 B.人在实践基础上不仅能认识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C.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所具有的精神状态,即通常所说的决心、意志、干劲等 D.按照自然规律改变自然物原先的形态和内部结构 4.“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一成语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有条件地联系着 B.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无条件地联系着 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D.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5.当前,在大大小小的城镇饭店里,为了减少疾病传染机会,人们都使用一次性卫生筷,有关专家指出,这随手一扔的不是一双双木筷,而是一片森林!专家们的看法体现的哲理是() A.物质世界是客观的B。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C.事物是普遍联系的D。世界是变化发展的 6.“君子之交谈如水”,说明人际交往要() A.适度B。互惠互利 C.因人而异的D。主动热情 7.新出现的事物不一定都是新事物,这是因为新出现的事物不一定都是() A.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 B.强大和完善的 C.吸取了旧事物的精华 D.有新的名称和旗号 8.唐代诗人刘禹锡在一首诗中写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句诗说出了这样一条哲理() A.新旧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事物发展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关于哲学与人生故事

关于哲学与人生故事 杯子:“我寂寞,我需要水,给我点水吧。” 主人:“好吧,拥有了想要的水,你就不寂寞了吗?” 杯子:“应该是吧。” 主人把开水倒进了杯子里。 水很热,杯子感到自己快被融化了,杯子想,这就是爱情的力量吧。 水变温了,杯子感觉很舒服,杯子想,这就是生活的感觉吧。 水变凉了,杯子害怕了,怕什么他也不知道,杯子想,这就是失去的滋味吧。 水凉透了,杯子绝望了,杯子想,这就是缘分的“杰作”吧。 杯子:“主人,快把水倒出去,我不需要了。” 主人不在。杯子感觉自己压抑死了,可恶的水,凉凉的,放在心里,感觉好难过。 杯子奋力一晃,水终于走出了杯子心里,杯子好开心,突然,杯子掉在了地上。 杯子碎了,临死前,她看见了,她心里的每一个地方都有水的痕迹,她才知道,她爱水,她是如此的爱着水,可是,她再也无法把水完整的放在心里了。 杯子哭了,她的眼泪和水溶在一起,奢望着能用最后的力量再去爱水一次。 主人捡着杯子的碎片,一片割破了他的手指。指尖有血杯子笑了,爱情呀,到底是 什么,难道只有经历了痛苦才知道珍惜吗?杯子笑了,爱情呀,到底是什么,难道要到一 切都无法挽回才说放弃吗? 杯子笑了,爱情呀,到底是什么…… 从前有这样两户人家,一家是齐国人,姓国,十分富有;一家是宋国人,姓向,非常 贫穷。姓向的听说姓国的很有钱,便专程从宋国跑到齐国,向姓国的请教致富的方法。 姓国的告诉他说:“我之所以发家致富,是因为我很善于‘偷’。我只用了一年的工 夫就有了吃穿;两年下来就相当富足;三年过后,我的土地成片、粮食满仓,我成了方圆百 里之内的大户。从那时起,我便向乡邻施舍财物,大家都得到了我的好处。” 姓向的人听了十分高兴。可是他以为姓国的致富走的是偷盗这条路,他以为姓国的所 说的“偷”就是到处翻越人家的院墙,凿开人家的房间,凡是眼睛所看到的、手能拿到的,就可以拿走归自己所有。于是他回家以后,到处偷窃。没过多久,他因被人查出了赃物而 判罪。姓向的人不但清退了全部赃物,而且被判罚没收他以前积累的所有家产。 姓向的把自己的失败归咎于受了姓国的欺骗,于是就到齐国去,找到姓国的责备他说:“你骗我,我去偷怎么就犯了法呢?”

哲学与人生期末试卷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试卷 班级:姓名:学号:得分: 一、填空题(30分,每空2分) 1、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_________、相互_________、相________的关系。 2、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3、规律是物质在运动过程中本身、、的联系。 4、又称主观能动性,是人区别于物的根本特点。 5、发展是指事物自身性质的突破和飞跃,是代替 _ 的前进、上升的运动。 6、简而言之,矛盾就是。 7、___________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____________是事物发展的条件。 8、是认识的来源。 9、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二、单项选择题(30分,每题2分)注意:请将选择题答案填写于下列表格中,否则不予计分。 1、关于“机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机遇是外因,是条件 B、不需要个人的努力,就可以抓住机遇 C、得到“机遇”就一定能够成功 D、机遇是成功的决定因素 2、下列运动观错误的是()。 A、物质是运动的 B、运动是绝对的 C、运动是相对的 D、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3、某同学由于自身努力不够,成绩不好,到处抱怨老师、班风、校风。该同学()。 A、夸大了内因的作用 B、忽视了外因的作用 C、客观总结了教训 D、忽视了内因,夸大了外因 4、为防止雷雨对北京奥运会闭幕式的影响,北京市气象部门从闭幕式当日14时起,启用8架次飞机分别进行催化消云作业,有效解除了北京境内的险情。这说明()。 A、人可以认识、利用自然规律 B、人可以任意改变和废除自然规律 C、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不受限制的 D、人可以创造自然规律 5、下列不能体现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成语典故的有() A、唇亡齿寒 B、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C、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D、刻舟求剑 6、“只要你对着飞驰的流星许个愿,你的愿望就能实现。”这种说法() A、肯定了联系的普遍性和多样性 B、揭示了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C、否定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D、忽视了联系的客观性和条件性 7、判断新旧事物的标准是什么() A、出现时间的先后 B、形式上、现象上是否新奇 C、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 D、名字是否新颖 8、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动力 C、事物内部的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事物的外部矛盾则是事物发展的第二位原因 D、事物的矛盾具有特殊性 9、“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体现了什么联系() A、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 B、因果联系

(完整版)哲学与人生前言

《哲学与人生》前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哲学的概念、哲学和世界观、具体科学的关系;联系生活和实践,说明哲学并不神秘;运用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原理,说明哲学可以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思维层次,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具有用理性和智慧的眼光认识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和发展的能力;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统一的角度,让学生认识到世界观决定着人的思想方法和行动方法,增强学生主动运用科学的世界观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实践的意识和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喜欢哲学,热爱哲学,切实体会到生活需要智慧,生活需要哲学;使学生认同哲学对于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认同哲学是一门艺术,它可以指导人们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人们要想生活得有意义和有价值,就不能没有哲学。 【教学重难点】 1.什么是哲学? 2.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产生于人们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3.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 4.世界观与哲学的关系。 5.学好哲学与掌握好其他学科知识的关系。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为主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这学期开始,我们要来学习一门新课——哲学与人生。在前面的学习中,通过职业生涯规划的学习,我们学会要做一个有梦想的人;通过职业道德与法律的学习,我们学会要做一个遵纪守法的人。而哲学与人生这门课究竟要

教会我们什么呢?通过这门课的学习,我希望同学们能够成为一个有头脑、勤思考的人。 一、生活处处有哲学(板书) (一)哲学是什么?(板书) 教师活动:那么哲学究竟是什么东西呢?我想通过几个简单的问题来引导大家。①人与动物的区别在哪里?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并回答。 教师点评:同学们举出了许多人与动物区别的例子。但是人与动物之间最根本的区别在于人具有思想,能够思考。那么,第二个问题来了。 ②人都在思考什么问题?你可以举一下你现在所想的问题作为例子。 学生活动:讨论并回答。 教师点评:不管同学刚才说的思考中午吃什么穿什么怎么赚钱的问题,或者是等下会不会下雨,天气会不会降温,地震会不会到来,实际上归结起来都是思考如何生活得更好更加有意义。为了要活得更好更有意义,我们不仅要思考我们自身,同时也要思考我们身边的世界。而思考的这些问题,不仅需要我们懂得具体的学科知识,同时还需要一些哲学知识。 事实上,哲学是一门古老又充满生机的学问。它的发展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在这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哲学理论经历了多次重大变化。“哲学”一词来源于古希腊文,由“爱”和“智”两个字组成,意思是爱智慧;在汉语中,“哲”字解释为“聪明”的意思。人们往往把哲学称为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定义: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哲学的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疑人偷斧) 举例:疑邻偷斧 有一个人丢失了一把斧子,便怀疑是邻居的孩子偷了,他看那邻居孩子走路的样子、说话的神态等一举一动都像是偷斧子的。后来,他的斧子找到后,再看

哲学与人生第十五课教学设计

第十五课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自由 第一课时努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一、教学内容分析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学生往往由于种种原因会陷入片面发展的误区,这对其今后的职业生涯发展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对学生进行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是非常必要的。通过本课的学习帮助学生走出片面发展的误区,成为德能兼备全面发展的职业人。 从教材第五单元“在社会中发展自我创造人生价值”的主题来看,教材第五单元人生问题的核心是正确把握人生价值。而本课中的全面发展也是围绕着实现人生价值这个核心来展开的,人生价值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而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实现需要人的全面发展。人自身全面发展是人自我价值的体现,也是实现人的社会价值的基本条件。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正确理解人的全面发展。教学难点是成为德能兼备的全面发展的职业人。 二、学情简要分析 首先,本课是全书的最后一课,通过前面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哲学知识,有了一定的基础,具备了一定的用哲学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因此对于本课中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知识是能够理解的。 其次,任何人都希望自己能全面发展,中职学生同样也追求全面发展。但由于职校学生综合素质偏低,往往是考不上高中才上的职校,对自己信心不足,自我控制能力差,因此往往容易陷入片面发展的道路,这样对其全面发展是非常不利的。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努力成为德能兼备全面发展的职业人,实现自身全面的发展。 最后,学生对全面发展从小就有自己的理解,一直以来他们受到的教育就是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且家长和学校也是努力要把学生培养成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才,因此对于全面发展学生是非常熟悉的。可由于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他们往往又会出现片面发展的情况。这些问题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解决,从理论上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要努力实现全面发展,克服片面发展。中职生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需要教师的正确观点和方法的指导,这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是非常有帮助的。 三、教学目标分析

中职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试卷答案

中职《哲学与人生》期末 考试试卷答案 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

中职《哲学与人生》考试试卷A卷 一单项选择题(15×2,共30分) 1、宋代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一诗中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体现了() A 人无法真正认识事物 B 客观事物是不断变化的 C 人的主观认识要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 D 人的主观认识不受客观条件的限制 2、下列成语中可以体现从客观实际出发进行人生选择的是() A 量力而行 B 自知之明 C 不自量力 D 妄自菲薄 3、我国战国后期的成都平原,洪水泛滥吞没良田,十年九不收。郡守李冰为治理水患,倡导兴建了水利工程都江堰,改变了成都平原水害、旱害交织的局面。这一事例说明() A 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规律,限制某些规律发生作用,直到变害为利。 B 人们能够利用对事物规律的认识,指导自己的行动。 C 人们可以把成功经验作为行动的向导。 D 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4、马克思主义哲学以生产实践为基础来考察人区别与物的特点是() A 人具有价值,而物不具有价值。 B 人具有使用价值,而物不具有使用价值。 C 人具有自觉能动性,而物不具有自觉能动性。 D 人具有阶级性,而物不具有阶级性。 5、“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一成语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 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有条件地联系着。 B 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无条件地联系着。 C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D 意识反作用与物质。 6、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种说法说明了() A 人际和谐的重要性 B 物质决定意识 C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D 客观决定主观,主观反映客观 7、唐代诗人刘禹锡在一首诗中写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句诗说出了这样一条哲理() A 新旧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 事物发展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C 事物是不断发展的,旧事物阻挡不住新事物的产生和成长 D 事物内部的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原因 8、有一则寓言:刺猬曾经上过多次当,于是不再相信任何一个表示友好者,长了一身刺来保护自己。刺的效果当然明显,只是从此刺猬失去了很多朋友。这则寓言说明的哲学道理有()。 A 事物具有两面性 B 任何事物都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C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D 矛盾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互相转化

中职哲学与人生期末测试题(附答案)

2011-2012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哲学与人生》试卷出卷人:复核人:总分:100分 姓名:班级:学号: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 1、社会理想: 2、个人理想: 3、信念: 4、人的客观实际: 5、主观能动性: 二、单选题(每小题2分) 1、宋代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一诗中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它体现了( )。 A、人是无法真正认识事物的 B、客观事物是不断变幻的 C、人的主观认识是受到客观条件限制的 D、客观条件不能限制主观认识 2、“实事求是”这句成语中的“是”指()。 A、客观实际 B、客观规律 C、主观愿望 D、正确观点 3、下列哪个成语可以正确体现从客观实际出发进行人生选择( )。 A、量力而行 B、自知之明 C、不自量力 D、妄自菲薄 4、30年里,陈景润、张海迪、杨利伟、中国女排、姚明等一个个响亮的名字,照亮了无数颗年轻的心,让他们感受到了信念和力量,使他们渴望成长和超越。这给青年学生的启示是()。 ①以偶像作为榜样,树立崇高的社会理想,为社会做出贡献 ②以偶像作为榜样,把偶像的理想作为自己的理想 ③以偶像激励自己,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不断奋发进取 ④以偶像激励自己,发挥主观能动性,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在首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有近千家企业观看,其中位列世界500强的企业有20多家。有的企业老总还当起了“星探”,亲自到赛场抢夺技能“明星”,这与当前的“就业难”形成强烈反差。上述材料表明,劳动者()。 ①要不断提高职业技能和技术水平 ②要增强市场竞争意识,转变就业观念 ③要依法履行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义务 ④要积极就业,创造良好的就业和创业环境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6、战国时期的荀子认为“最为天下贵也”。这说明他() A、认为人有自己特殊的能力 B、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者 C、承认规律的客观性 D、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7、人们能够按自然规律创造出许多自然界原来不存在、单靠自然力量也不能产生的事物。这表明() ①有些自然物的存在和变化不具有客观实在性 ②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创造性 ③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④自然力量是有限的,人的创造能力是无所不及的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8、“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一成语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有条件也联系着 B、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无条件也联系着 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D、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9、孔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种说法说明了() A、人际和谐的重要性 B、物质决定意识 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D、客观决定主观,主观反映客观 10、“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句话蕴涵的哲理是() A、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客观世界发展的普遍规律 B、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C、事物发展的曲折性是不可避免的 D、事物发展是前进和曲折性的统一 11、塑料袋出现百年以后,被人们称为“人类最糟糕的发明”之一。目前,我国每天要用掉各种塑料袋20亿个以上,塑料袋在给人们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成为“白色污染”的祸首,严重危害了自然环境。这表明() ①任何事物都有好有坏②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