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数据结构实验十一:图实验

数据结构实验十一:图实验

数据结构实验十一:图实验
数据结构实验十一:图实验

一,实验题目

实验十一:图实验

采用邻接表存储有向图,设计算法判断任意两个顶点间手否存在路径。

二,问题分析

本程序要求采用邻接表存储有向图,设计算法判断任意两个顶点间手否存在路径,完成这些操作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用邻接表的形式存储有向图并输出该邻接表。用一个函数实现判断任意两点间是否存在路径。

1,数据的输入形式和输入值的范围:输入的图的结点均为整型。

2,结果的输出形式:输出的是两结点间是否存在路径的情况。

3,测试数据:输入的图的结点个数为:4

输入的图的边得个数为:3

边的信息为:1 2,2 3,3 1

三,概要设计

(1)为了实现上述程序的功能,需要:

A,用邻接表的方式构建图

B,深度优先遍历该图的结点

C,判断任意两结点间是否存在路径

(2)本程序包含6个函数:

a,主函数main()

b,用邻接表建立图函数create_adjlistgraph()

c,深度优先搜索遍历函数dfs()

d,初始化遍历数组并判断有无通路函数dfs_trave()

e,输出邻接表函数print()

f,释放邻接表结点空间函数freealgraph()

各函数间关系如右图所示:

四,详细设计

(1)邻接表中的结点类型定义:

typedef struct arcnode{

int adjvex;

arcnode *nextarc;

}arcnode;

(2)邻接表中头结点的类型定义:

typedef struct{

char vexdata;

arcnode *firstarc;

}adjlist;

(3)邻接表类型定义:

typedef struct{

adjlist vextices[max];

int vexnum,arcnum;

}algraph;

(4)深度优先搜索遍历函数伪代码:

int dfs(algraph *alg,int i,int n){

arcnode *p; visited[i]=1; p=alg->vextices[i].firstarc;

while(p!=NULL) { if(visited[p->adjvex]==0){

if(p->adjvex==n) {flag=1; }

dfs(alg,p->adjvex,n);

if(flag==1) return 1; }

p=p->nextarc; }

return 0; }

(5)初始化遍历数组并判断有无通路函数伪代码:

void dfs_trave(algraph *alg,int x,int y){

int i;

for(i=0;i<=alg->vexnum;i++) visited[i]=0;

dfs(alg,x,y); }

五,源代码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malloc.h"

#define max 100

typedef struct arcnode{ //定义邻接表中的结点类型

int adjvex; //定点信息

arcnode *nextarc; //指向下一个结点的指针nextarc

}arcnode;

typedef struct{ //定义邻接表中头结点的类型

char vexdata; //头结点的序号

arcnode *firstarc; //定义一个arcnode型指针指向头结点所对应的下一个结点}adjlist;

typedef struct{ //定义邻接表类型

adjlist vextices[max]; //定义表头结点数组

int vexnum,arcnum; //定点个数和弧的个数

}algraph;

algraph *create_adjlistgraph(){ //建立邻接表函数

int n,e,i,j,k;

arcnode *p; //定义一个邻接表结点型指针变量p

algraph *al; //定义邻接表表头结点指针al

al=(algraph *)malloc(sizeof(algraph)); //为邻接表结点申请空间

printf("请输入节点数:\n");

scanf("%d",&n); //输入结点数

for(i=0;i<=n;i++){

al->vextices[i].vexdata=(char)i; //给头结点赋值

al->vextices[i].firstarc=NULL; //初始化头结点

}

printf("请输入边数:\n");

scanf("%d",&e); //输入边得数目

printf("请输入弧的信息:\n");

for(i=0;i

printf("请输入边得两个结点:");

scanf("%d%d",&j,&k); //输入边的两个结点

p=(arcnode *)malloc(sizeof(arcnode)); //申请新的结点

p->adjvex=k; //将k赋值给新申请的结点

p->nextarc=al->vextices[j].firstarc; //使新结点指向该头结点所指向的下一个结点

al->vextices[j].firstarc=p; //使头结点指向新结点

}

al->vexnum=n; //将顶点数n给al->vexnum

al->arcnum=e; //将边数e给al->arcnum

return al; //返回该邻接表

}

void print(algraph *alg){ //输出邻接表

int i;

arcnode *p; //定义一个邻接表结点型指针变量p

printf("该图的邻接表输出为:\n");

for(i=1;i<=alg->vexnum;i++){ //当在结点个数范围内时

printf("%d-",alg->vextices[i].vexdata); //输出i头结点的值

p=alg->vextices[i].firstarc; //把i头结点所指的第一个结点给p

while(p!=NULL){ //当p不为空时

printf("%d-",p->adjvex); //输出给结点

p=p->nextarc; //p指向下一个结点

}

printf("--\n");

} }

void freealgraph(algraph *alg){ //释放邻接表结点空间函数

int i;

arcnode *p,*q; //定义两个邻接表结点型指针变量p,q

for(i=0;i<=alg->vexnum;i++){ //当结点个数不超出范围时

p=alg->vextices[i].firstarc; //p指向i头结点所对应的第一个结点

while(p!=NULL){ //当p不为空时

q=p->nextarc; //q指向p的下一个结点

free(p); //释放p

p=q; //将q赋给p

}

}

}

int visited[max]; //定义深度优先搜索遍历数组

int flag=0; //设置标志,用来判断两点间是否为通路

int dfs(algraph *alg,int i,int n){ //深度优先搜索遍历函数

arcnode *p; //定义邻接表结点类型指针p

visited[i]=1; //将顶点i设置为已访问

p=alg->vextices[i].firstarc; //使p指向i头结点所指的第一个结点

while(p!=NULL) //当p不为空时

{

if(visited[p->adjvex]==0) //如果p结点未被访问

{

if(p->adjvex==n) //如果n=p结点的值

{

flag=1; //则将标志位设置为1

}

dfs(alg,p->adjvex,n); //递归调用深度优先搜索遍历函数

if(flag==1) //如果已被访问

return 1; //则返回1

}

p=p->nextarc; //p指向下一个结点

}

return 0;

}

void dfs_trave(algraph *alg,int x,int y){ //初始化遍历数组并判断有无通路函数int i;

for(i=0;i<=alg->vexnum;i++)

visited[i]=0;

dfs(alg,x,y);

}

int main(){ //主函数

int m,n;

algraph *alg;

alg=create_adjlistgraph(); //创建图

print(alg); //输出该图

printf("请输入任意要判定有无通路的两个顶点(输入(-1 -1)时退出):");

scanf("%d%d",&m,&n);

while(m!=-1&&n!=-1){

dfs_trave(alg,m,n); //调用初始化遍历数组并判断有无通路函数

if(flag==1)

printf("顶点%d和%d之间存在路径\n",m,n);

else

{

printf("顶点%d和%d之间不存在路径\n",m,n);

flag=0;

}

printf("请输入任意要判定有无通路的两个顶点(输入(-1 -1)时退出):");

scanf("%d%d",&m,&n);

}

freealgraph(alg); //释放邻接表结点空间

return 0;

}

六,调试分析

在函数调用时,弄错了实参和形参的含义,导致出现错误。

七,使用手册

用户在使用时,根据界面提示,首先输入结点的个数,再输入边得个数,之后输入弧的信息,这时,图输入完成,输出该图的邻接表。再根据提示,输入任意两个结点,判断他们之间是否有路径。当输入的两结点为-1 -1时,输入结束。

八,测试结果

数据结构实验十一:图实验

一,实验题目 实验十一:图实验 采用邻接表存储有向图,设计算法判断任意两个顶点间手否存在路径。 二,问题分析 本程序要求采用邻接表存储有向图,设计算法判断任意两个顶点间手否存在路径,完成这些操作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用邻接表的形式存储有向图并输出该邻接表。用一个函数实现判断任意两点间是否存在路径。 1,数据的输入形式和输入值的范围:输入的图的结点均为整型。 2,结果的输出形式:输出的是两结点间是否存在路径的情况。 3,测试数据:输入的图的结点个数为:4 输入的图的边得个数为:3 边的信息为:1 2,2 3,3 1 三,概要设计 (1)为了实现上述程序的功能,需要: A,用邻接表的方式构建图 B,深度优先遍历该图的结点 C,判断任意两结点间是否存在路径 (2)本程序包含6个函数: a,主函数main() b,用邻接表建立图函数create_adjlistgraph() c,深度优先搜索遍历函数dfs() d,初始化遍历数组并判断有无通路函数dfs_trave() e,输出邻接表函数print() f,释放邻接表结点空间函数freealgraph() 各函数间关系如右图所示: 四,详细设计 (1)邻接表中的结点类型定义:

typedef struct arcnode{ int adjvex; arcnode *nextarc; }arcnode; (2)邻接表中头结点的类型定义: typedef struct{ char vexdata; arcnode *firstarc; }adjlist; (3)邻接表类型定义: typedef struct{ adjlist vextices[max]; int vexnum,arcnum; }algraph; (4)深度优先搜索遍历函数伪代码: int dfs(algraph *alg,int i,int n){ arcnode *p; visited[i]=1; p=alg->vextices[i].firstarc; while(p!=NULL) { if(visited[p->adjvex]==0){ if(p->adjvex==n) {flag=1; } dfs(alg,p->adjvex,n); if(flag==1) return 1; } p=p->nextarc; } return 0; } (5)初始化遍历数组并判断有无通路函数伪代码: void dfs_trave(algraph *alg,int x,int y){ int i; for(i=0;i<=alg->vexnum;i++) visited[i]=0; dfs(alg,x,y); } 五,源代码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malloc.h" #define max 100 typedef struct arcnode{ //定义邻接表中的结点类型 int adjvex; //定点信息 arcnode *nextarc; //指向下一个结点的指针nextarc }arcnode; typedef struct{ //定义邻接表中头结点的类型 char vexdata; //头结点的序号 arcnode *firstarc; //定义一个arcnode型指针指向头结点所对应的下一个结点}adjlist; typedef struct{ //定义邻接表类型 adjlist vextices[max]; //定义表头结点数组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格式

《数据结构课程实验》大纲 一、《数据结构课程实验》的地位与作用 “数据结构”是计算机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核心的关键性课程。本课程较系统地介绍了软件设计中常用的数据结构以及相应的存储结构和实现算法,介绍了常用的多种查找和排序技术,并做了性能分析和比较,内容非常丰富。本课程的学习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以及软件设计水平的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 由于以下原因,使得掌握这门课程具有较大的难度: (1)内容丰富,学习量大,给学习带来困难; (2)贯穿全书的动态链表存储结构和递归技术是学习中的重点也是难点; (3)所用到的技术多,而在此之前的各门课程中所介绍的专业性知识又不多,因而加大了学习难度; (4)隐含在各部分的技术和方法丰富,也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根据《数据结构课程》课程本身的技术特性,设置《数据结构课程实验》实践环节十分重要。通过实验实践内容的训练,突出构造性思维训练的特征, 目的是提高学生组织数据及编写大型程序的能力。实验学时为18。 二、《数据结构课程实验》的目的和要求 不少学生在解答习题尤其是算法设计题时,觉得无从下手,做起来特别费劲。实验中的内容和教科书的内容是密切相关的,解决题目要求所需的各种技术大多可从教科书中找到,只不过其出现的形式呈多样化,因此需要仔细体会,在反复实践的过程中才能掌握。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本课程,理解和掌握算法设计所需的技术,为整个专业学习打好基础,要求运用所学知识,上机解决一些典型问题,通过分析、设计、编码、调试等各环节的训练,使学生深刻理解、牢固掌握所用到的一些技术。数据结构中稍微复杂一些的算法设计中可能同时要用到多种技术和方法,如算法设计的构思方法,动态链表,算法的编码,递归技术,与特定问题相关的技术等,要求重点掌握线性链表、二叉树和树、图结构、数组结构相关算法的设计。在掌握基本算法的基础上,掌握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数据结构课程实验》内容 课程实验共18学时,要求完成以下六个题目: 实习一约瑟夫环问题(2学时)

数据结构实验二11180

理工学院实验报告 系部计算机系班级学号 课程名称数据结构实验日期 实验名称链表的基本操作成绩 实验目的: (1)掌握线性表的链式存储结构的特点; (2)掌握线性表的基本操作:初始化、插入、删除、查找数据元素等运算在链式存储结构上的实现。 实验条件:计算机一台,vc++6.0 实验容与算法思想: 容: 建立一有序的链表,实现下列操作: 1.把元素x插入表中并保持链表的有序性; 2.查找值为x的元素,若找到将其删除; 3.输出表中各元素的值。 算法思想:先创建并初始化一个顺序表(void init_linklist(LinkList)),通过循环,输入一串数据void CreateFromTail(LinkList L);创建主函数;编写算法,完成子函数(查找locate,插入insList,删除DelList,输出output)模块;调用子函数,完成实验要求 运行结果:

附:源程序: #include #include #define OK 1 #define ERROR 0 typedef char ElemType; typedef struct Node { ElemType data; struct Node* next; }Node,*LinkList; void init_linklist(LinkList *l) { *l=(LinkList)malloc(sizeof(Node)); (*l)->next=NULL; } void CreateFromTail(LinkList L) { Node *r, *s; char c; int flag =1; r=L; while(flag) { c=getchar(); if(c!='$') {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图实验

图实验一,邻接矩阵的实现 1.实验目的 (1)掌握图的逻辑结构 (2)掌握图的邻接矩阵的存储结构 (3)验证图的邻接矩阵存储及其遍历操作的实现 2.实验内容 (1)建立无向图的邻接矩阵存储 (2)进行深度优先遍历 (3)进行广度优先遍历 3.设计与编码 MGraph.h #ifndef MGraph_H #define MGraph_H const int MaxSize = 10;

template class MGraph { public: MGraph(DataType a[], int n, int e); ~MGraph(){ } void DFSTraverse(int v); void BFSTraverse(int v); private: DataType vertex[MaxSize]; int arc[MaxSize][MaxSize]; int vertexNum, arcNum; }; #endif MGraph.cpp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include "MGraph.h" extern int visited[MaxSize]; template MGraph::MGraph(DataType a[], int n, int e) { int i, j, k; vertexNum = n, arcNum = e; for(i = 0; i < vertexNum; i++) vertex[i] = a[i]; for(i = 0;i < vertexNum; i++) for(j = 0; j < vertexNum; j++) arc[i][j] = 0; for(k = 0; k < arcNum; k++) {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 一.题目要求 1)编程实现二叉排序树,包括生成、插入,删除; 2)对二叉排序树进行先根、中根、和后根非递归遍历; 3)每次对树的修改操作和遍历操作的显示结果都需要在屏幕上用树的形状表示出来。 4)分别用二叉排序树和数组去存储一个班(50人以上)的成员信息(至少包括学号、姓名、成绩3项),对比查找效率,并说明在什么情况下二叉排序树效率高,为什么? 二.解决方案 对于前三个题目要求,我们用一个程序实现代码如下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Stack.h"//栈的头文件,没有用上 typedefintElemType; //数据类型 typedefint Status; //返回值类型 //定义二叉树结构 typedefstructBiTNode{ ElemType data; //数据域 structBiTNode *lChild, *rChild;//左右子树域 }BiTNode, *BiTree; intInsertBST(BiTree&T,int key){//插入二叉树函数 if(T==NULL) { T = (BiTree)malloc(sizeof(BiTNode)); T->data=key; T->lChild=T->rChild=NULL; return 1; } else if(keydata){ InsertBST(T->lChild,key); } else if(key>T->data){ InsertBST(T->rChild,key); } else return 0; } BiTreeCreateBST(int a[],int n){//创建二叉树函数 BiTreebst=NULL; inti=0; while(i

数据结构实验二

洛阳理工学院实验报告 系部计算机系班级学号姓名 课程名称数据结构实验日期 实验名称链表的基本操作成绩 实验目的: (1)掌握线性表的链式存储结构的特点; (2)掌握线性表的基本操作:初始化、插入、删除、查找数据元素等运算在链式存储结构上的实现。 实验条件:计算机一台,vc++6.0 实验内容与算法思想: 内容: 建立一有序的链表,实现下列操作: 1.把元素x插入表中并保持链表的有序性; 2.查找值为x的元素,若找到将其删除; 3.输出表中各元素的值。 算法思想:先创建并初始化一个顺序表(void init_linklist(LinkList)),通过循环,输入一串数据void CreateFromTail(LinkList L);创建主函数;编写算法,完成子函数(查找locate,插入insList,删除DelList,输出output)模块;调用子函数,完成实验要求 运行结果:

附:源程序: #include #include #define OK 1 #define ERROR 0 typedef char ElemType; typedef struct Node { ElemType data; struct Node* next; }Node,*LinkList; void init_linklist(LinkList *l) { *l=(LinkList)malloc(sizeof(Node)); (*l)->next=NULL; } void CreateFromTail(LinkList L) { Node *r, *s; char c; int flag =1; r=L; while(flag) { c=getchar(); if(c!='$') {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图实验

邻接矩阵的实现 1. 实验目的 (1)掌握图的逻辑结构 (2)掌握图的邻接矩阵的存储结构 (3)验证图的邻接矩阵存储及其遍历操作的实现2. 实验内容 (1)建立无向图的邻接矩阵存储 (2)进行深度优先遍历 (3)进行广度优先遍历3.设计与编码MGraph.h #ifndef MGraph_H #define MGraph_H const int MaxSize = 10; template class MGraph { public: MGraph(DataType a[], int n, int e); ~MGraph(){ void DFSTraverse(int v); void BFSTraverse(int v); private: DataType vertex[MaxSize]; int arc[MaxSize][MaxSize]; }

int vertexNum, arcNum; }; #endif MGraph.cpp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include "MGraph.h" extern int visited[MaxSize]; template MGraph::MGraph(DataType a[], int n, int e) { int i, j, k; vertexNum = n, arcNum = e; for(i = 0; i < vertexNum; i++) vertex[i] = a[i]; for(i = 0;i < vertexNum; i++) for(j = 0; j < vertexNum; j++) arc[i][j] = 0; for(k = 0; k < arcNum; k++) { cout << "Please enter two vertexs number of edge: " cin >> i >> j; arc[i][j] = 1; arc[j][i] = 1; } }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全集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全集 实验一线性表基本操作和简单程序 1.实验目的 (1)掌握使用Visual C++ 6.0上机调试程序的基本方法; (2)掌握线性表的基本操作:初始化、插入、删除、取数据元素等运算在顺序存储结构和链表存储结构上的程序设计方法。 2.实验要求 (1)认真阅读和掌握和本实验相关的教材内容。 (2)认真阅读和掌握本章相关内容的程序。 (3)上机运行程序。 (4)保存和打印出程序的运行结果,并结合程序进行分析。 (5)按照你对线性表的操作需要,重新改写主程序并运行,打印出文件清单和运行结果 实验代码: 1)头文件模块 #include iostream.h>//头文件 #include//库头文件-----动态分配内存空间 typedef int elemtype;//定义数据域的类型 typedef struct linknode//定义结点类型 { elemtype data;//定义数据域 struct linknode *next;//定义结点指针 }nodetype; 2)创建单链表

nodetype *create()//建立单链表,由用户输入各结点data域之值,//以0表示输入结束 { elemtype d;//定义数据元素d nodetype *h=NULL,*s,*t;//定义结点指针 int i=1; cout<<"建立一个单链表"<> d; if(d==0) break;//以0表示输入结束 if(i==1)//建立第一个结点 { h=(nodetype*)malloc(sizeof(nodetype));//表示指针h h->data=d;h->next=NULL;t=h;//h是头指针 } else//建立其余结点 { s=(nodetype*) malloc(sizeof(nodetype)); s->data=d;s->next=NULL;t->next=s; t=s;//t始终指向生成的单链表的最后一个节点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2015级)及答案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2015级)及答案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 专业__信息管理学院______ 年级__2015级___________ 学号___ _______ 学生姓名___ _ _______ 指导老师____________ 华中师范大学信息管理系编

I 实验要求 1.每次实验中有若干习题,每个学生至少应该完成其中的两道习题。 2.上机之前应作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预先编好程序,经过人工检查无误后,才能上机,以提高上机效率。 3.独立上机输入和调试自己所编的程序,切忌抄袭、拷贝他人程序。 4.上机结束后,应整理出实验报告。书写实验报告时,重点放在调试过程和小节部分,总结出本次实验中的得与失,以达到巩固课堂学习、提高动手能力的目的。 II 实验内容 实验一线性表 【实验目的】 1.熟悉VC环境,学习如何使用C语言实现线性表的两种存储结构。 2.通过编程、上机调试,进一步理解线性表的基本概念,熟练运用C语言实现线性表基本操作。 3.熟练掌握线性表的综合应用问题。 【实验内容】 1.一个线性表有n个元素(n

的顺序不变。设计程序实现。要求:采用顺序存储表示实现;采用链式存储表示方法实现;比较两种方法的优劣。 2. 从单链表中删除指定的元素x,若x在单链表中不存在,给出提示信息。 要求: ①指定的值x由键盘输入; ②程序能处理空链表的情况。 3.设有头结点的单链表,编程对表中的任意值只保留一个结点,删除其余值相同的结点。 要求: ①该算法用函数(非主函数)实现; ②在主函数中调用创建链表的函数创建一个单链表, 并调用该函数,验证算法的正确性。 LinkedList Exchange(LinkedList HEAD,p)∥HEAD是单链表头结点的指针,p是链表中的一个结点。本算法将p所指结点与其后 继结点交换。 {q=head->next;∥q是工作指针,指向链表中当前待处理结点。 pre=head;∥pre是前驱结点指针,指向q的前驱。 while(q!=null && q!=p){pre=q;q=q->next;} ∥

数据结构实验

实验1 (C语言补充实验) 有顺序表A和B,其元素值均按从小到大的升序排列,要求将它们合并成一 个顺序表C,且C的元素也是从小到大的升序排列。 #include main() { intn,m,i=0,j=0,k=0,a[5],b[5],c[10];/* 必须设个m做为数组的输入的计数器,不能用i ,不然进行到while 时i 直接为5*/ for(m=0;m<=4;m++)scanf("%d",&a[m]);// 输入数组a for(m=0;m<=4;m++)scanf("%d",&b[m]);// 输入数组b while(i<5&&j<5) {if(a[i]b[j]){c[k]=b[j];k++;j++;} else{c[k]=a[i];k++;i++;j++;}// 使输入的两组数组中相同的数只输出一 个 } if(i<5) for(n=i;n<5;n++) {c[k]=a[n];k++;} elseif(j<5) for(n=j;n<5;n++) {c[k]=b[n];k++;} for(i=0;i

求A QB #include main() { inti,j,k=0,a[5],b[5],c[5];//A=a[5],B=b[5],A n B=c[5] for(i=0;i<5;i++)scanf("%d",&a[i]);// 输入a 数组 for(i=0;i<5;i++)scanf("%d",&b[i]);〃输入b 数组 for(i=0;i<5;i++) {for(j=0;j<5;j++) if(a[i]==b[j]){c[k]=a[i];k++;}// 当有元素重复时,只取一个放入 c 中} for(i=0;i #defineN4 main() { inti,j,m,k,a[N+1];//k 为最后输出数组的长度变量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模板

2009级数据结构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约瑟夫问题 学生姓名:李凯 班级:21班 班内序号:06 学号:09210609 日期:2010年11月5日 1.实验要求 1)功能描述:有n个人围城一个圆圈,给任意一个正整数m,从第一个人开始依次报数,数到m时则第m个人出列,重复进行,直到所有人均出列为止。请输出n个人的出列顺序。 2)输入描述:从源文件中读取。 输出描述:依次从显示屏上输出出列顺序。 2. 程序分析 1)存储结构的选择 单循环链表 2)链表的ADT定义 ADT List{ 数据对象:D={a i|a i∈ElemSet,i=1,2,3,…n,n≧0} 数据关系:R={< a i-1, a i>| a i-1 ,a i∈D,i=1,2,3,4….,n} 基本操作: ListInit(&L);//构造一个空的单链表表L ListEmpty(L); //判断单链表L是否是空表,若是,则返回1,否则返回0. ListLength(L); //求单链表L的长度 GetElem(L,i);//返回链表L中第i个数据元素的值; ListSort(LinkList&List) //单链表排序 ListClear(&L); //将单链表L中的所有元素删除,使单链表变为空表 ListDestroy(&L);//将单链表销毁 }ADT List 其他函数: 主函数; 结点类; 约瑟夫函数 2.1 存储结构

[内容要求] 1、存储结构:顺序表、单链表或其他存储结构,需要画示意图,可参考书上P59 页图2-9 2.2 关键算法分析 结点类: template class CirList;//声明单链表类 template class ListNode{//结点类定义; friend class CirList;//声明链表类LinkList为友元类; Type data;//结点的数据域; ListNode*next;//结点的指针域; public: ListNode():next(NULL){}//默认构造函数; ListNode(const Type &e):data(e),next(NULL){}//构造函数 Type & GetNodeData(){return data;}//返回结点的数据值; ListNode*GetNodePtr(){return next;}//返回结点的指针域的值; void SetNodeData(Type&e){data=e;}//设置结点的数据值; void SetNodePtr(ListNode*ptr){next=ptr;} //设置结点的指针值; }; 单循环链表类: templateclass CirList { ListNode*head;//循环链表头指针 public: CirList(){head=new ListNode();head->next=head;}//构造函数,建立带头节点的空循环链表 ~CirList(){CirListClear();delete head;}//析构函数,删除循环链表 void Clear();//将线性链表置为空表 void AddElem(Type &e);//添加元素 ListNode *GetElem(int i)const;//返回单链表第i个结点的地址 void CirListClear();//将循环链表置为空表 int Length()const;//求线性链表的长度 ListNode*ListNextElem(ListNode*p=NULL);//返回循环链表p指针指向节点的直接后继,若不输入参数,则返回头指针 ListNode*CirListRemove(ListNode*p);//在循环链表中删除p指针指向节点的直接后继,且将其地址通过函数值返回 CirList&operator=(CirList&List);//重载赋

数据结构集中上机实验报告

XX大学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 2008级《数据结构》集中上机 设计题目:迷宫求解(非递归求解)设计时间: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

目录 一、实验内容 (2) 二、需求分析 (2) 三、总体设计 (2) (一)存储结构 (2) (二)流程图 (3) 四、详细设计 (3) (一)基本算法解析 (3) (二)为实现算法,需要的象的数据类型 (4) (三)函数的调用关系 (5) (四)算法时间、空间复杂度 (5) 五、代码 (5) 六、运行结果分析 (10) (一)迷宫路径探索成功 (10) (二)迷宫路径未找到的情况 (13) (三)程序的优缺点与改进 (13) 七、参考文献 (14) 八、心得体会 (14)

一、实验内容 任务:可以输入一个任意大小的迷宫数据,用非递归的方法求出一条走出迷宫的路径,并将路径输出。 二、需求分析 1、可以输入一个任意大小的迷宫数据,用非递归的方法求出一条走出迷宫的路径,并将路径输出;要求使用非递归算法。 2、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输入所需的迷宫,其中1表示迷宫的墙壁,0表示迷宫的通路,从而建立迷宫。 3、可以自行输入迷宫的入口和出口坐标。 4、程序执行的命令包括: (1)构造栈函数。其中包括了构造空栈InitStack;压入新数据元素Push;栈顶元素出栈Pop。 (2)构造求迷宫路径函数。其中定义了二维数组maze[M][N]存取迷宫数据;输出找到的通路MazePath。 (3)建立一个迷宫initmaze。其中包括输入迷宫行数列数以及各行各列;加一圈围墙并输出迷宫。 三、总体设计 (一)存储结构: 首先用二维数组存储迷宫数据,迷宫数据由用户输入。 一个以链表结构作存储结构的栈类型,然后编写一个求解迷宫的非递归程序。求得的通路以三元组(i,j,d)形式输出,其中(i,j)指示迷宫中的一个坐标,d表示走到下一坐标的方向(东南西北所用代表数字,自行定义)。 1.从入口出发,顺着某一个方向进行探索,若能走通,继续往前走,否则沿原路退回,换一个方向继续探索,直至出口位置,求得一条通路。假如所有可能的通路都探索到但没能到达出口,则所设置的迷宫没有通路。 迷宫的入口点的下标(a,b),出口点的下标(m,n)。为方便,可在迷宫周围加一周障碍。对于迷宫的任意位置,均可约定有东西南北4个方向可以走通。经过的位置把0变成-1,输出迷宫路径。 2本程序有三个模块; (1)主程序模块 (2)三个模块即其对象,实现栈链表抽象数据类型 (3)迷宫存储迷宫,寻路径,输出迷宫。

数据结构实验1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 实验序号:1 实验项目名称:概论

附源程序清单: 1. #include void main() { int i; int num[10]; int *p; for(i=0;i<=9;i++) num[i]=i+1; for(p=(num+9);p>=(num+0);p--) printf("%d ",*p); printf("\n"); }

2. #include void main() { void swap(int *a,int *b); int i; int a[10]; int *p,*max,*min; for(i=0;i<10;i++) scanf("%d",&a[i]); max=min=a; for(i=0;i<10;i++) { if(*maxa[i]) min=&a[i]; } p=a; swap(p,max); swap((p+9),min); for(p=a;p<=(a+9);p++) printf("%d ",*p); printf("\n"); } void swap(int *a,int *b) { int temp; temp=*a; *a=*b; *b=temp; } 3.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typedef struct { char num[5]; char name[20]; float score1; float score2; float score3; float average;

《数据结构》2012级实验报告模板..

实验报告(一) 一、实验目的: 1.掌握VC6.0开发环境下C/C++程序的编辑、编译和运行。 2.通过实验回顾复习C语言中关于结构体、指针等知识的应用。 3.了解学习数据结构的主要方法和课程的主要知识框架。 二、实验环境: 个人电脑、Windows XP、VC6.0或以上版本。 三、实验内容、程序代码、程序测试运行界面 1.设计一个程序,输出所有小于等于n(n为一个大于2的正整数)的素数。要求:(1)每行输出10个素数;(2)尽可能采用较优的算法。 2.编写一个程序,计算任一输入的正整数的各位数字之和,并分析算法的时间复杂度。

3.编写一个程序,判断一个字符串是否为“回文”(顺读和倒读都一样的字符串称为“回文”),并分析算法的时间复杂度。 四、心得体会与建议

实验报告(二) 一、实验目的: 1.熟练掌握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的概念及各种基本操作的C语言实现。 2.熟练掌握线性表的链式存储结构中的单链表的概念及各种基本操作的C 语言实现。 3.了解双向链表及循环链表的基本操作。 二、实验环境: 个人电脑、Windows XP、VC6.0或以上版本。 三、实验内容、程序代码、程序测试运行界面 1.编写一个程序,实现顺序表的各种基本运算(假设顺序表的元素类型为char),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一个程序完成如下功能: (1)初始化顺序表L; (2)采用尾插法依次插入元素a,b,c,d,e; (3)输出顺序表L; (4)输出顺序表L长度; (5)判断顺序表L是否为空; (6)输出顺序表L的第3个元素; (7)输出元素a的位置; (8)在第4个位置上插入元素f; (9)输出顺序表L; (10)删除L的第3个元素; (11)输出顺序表L; (12)释放顺序表L。 程序代码如下: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图)

附录A 实验报告 课程:数据结构(c语言)实验名称:图的建立、基本操作以及遍历系别:数字媒体技术实验日期: 12月13号 12月20号 专业班级:媒体161 组别:无 姓名:学号: 实验报告内容 验证性实验 一、预习准备: 实验目的: 1、熟练掌握图的结构特性,熟悉图的各种存储结构的特点及适用范围; 2、熟练掌握几种常见图的遍历方法及遍历算法; 实验环境:Widows操作系统、VC6.0 实验原理: 1.定义: 基本定义和术语 图(Graph)——图G是由两个集合V(G)和E(G)组成的,记为G=(V,E),其中:V(G)是顶点(V ertex)的非空有限集E(G)是边(Edge)的有限集合,边是顶点的无序对(即:无方向的,(v0,v2))或有序对(即:有方向的,)。 邻接矩阵——表示顶点间相联关系的矩阵 设G=(V,E) 是有n 1 个顶点的图,G 的邻接矩阵A 是具有以下性质的n 阶方阵特点: 无向图的邻接矩阵对称,可压缩存储;有n个顶点的无向图需存储空间为n(n+1)/2 有向图邻接矩阵不一定对称;有n个顶点的有向图需存储空间为n2 9

无向图中顶点V i的度TD(V i)是邻接矩阵A中第i行元素之和有向图中, 顶点V i的出度是A中第i行元素之和 顶点V i的入度是A中第i列元素之和 邻接表 实现:为图中每个顶点建立一个单链表,第i个单链表中的结点表示依附于顶点Vi的边(有向图中指以Vi为尾的弧) 特点: 无向图中顶点Vi的度为第i个单链表中的结点数有向图中 顶点Vi的出度为第i个单链表中的结点个数 顶点Vi的入度为整个单链表中邻接点域值是i的结点个数 逆邻接表:有向图中对每个结点建立以Vi为头的弧的单链表。 图的遍历 从图中某个顶点出发访遍图中其余顶点,并且使图中的每个顶点仅被访问一次过程.。遍历图的过程实质上是通过边或弧对每个顶点查找其邻接点的过程,其耗费的时间取决于所采用的存储结构。图的遍历有两条路径:深度优先搜索和广度优先搜索。当用邻接矩阵作图的存储结构时,查找每个顶点的邻接点所需要时间为O(n2),n为图中顶点数;而当以邻接表作图的存储结构时,找邻接点所需时间为O(e),e 为无向图中边的数或有向图中弧的数。 实验内容和要求: 选用任一种图的存储结构,建立如下图所示的带权有向图: 要求:1、建立边的条数为零的图;

数据结构图实验报告

数据结构教程 上机实验报告 实验七、图算法上机实现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熟知图的定义和图的基本术语,掌握图的几种存储结构。 2.掌握邻接矩阵和邻接表定义及特点,并通过实例解析掌握邻接矩阵和邻接表的类型定义。 3.掌握图的遍历的定义、复杂性分析及应用,并掌握图的遍历方法及其基本思想。 二、实验内容: 1.建立无向图的邻接矩阵 2.图的xx优先搜索 3.图的xx优先搜索 三、实验步骤及结果: 1.建立无向图的邻接矩阵: 1)源代码: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define MAXSIZE 30 typedefstruct{charvertex[MAXSIZE];//顶点为字符型且顶点表的长度小于MAXSIZE intedges[MAXSIZE][MAXSIZE];//边为整形且edges为邻近矩阵

}MGraph;//MGraph为采用邻近矩阵存储的图类型 voidCreatMGraph(MGraph *g,inte,int n) {//建立无向图的邻近矩阵g->egdes,n为顶点个数,e为边数inti,j,k; printf("Input data of vertexs(0~n-1): \n"); for(i=0;ivertex[i]=i; //读入顶点信息 for(i=0;iedges[i][j]=0; //初始化邻接矩阵 for(k=1;k<=e;k++)//输入e条边{}printf("Input edges of(i,j): "); scanf("%d,%d",&i,&j); g->edges[i][j]=1; g->edges[j][i]=1;}void main(){inti,j,n,e; MGraph *g; //建立指向采用邻接矩阵存储图类型指针 g=(MGraph*)malloc(sizeof(MGraph));//生成采用邻接举证存储图类型的存储空间}2)运行结果: printf("Input size of MGraph: "); //输入邻接矩阵的大小scanf("%d",&n); printf("Input number of edge: "); //输入邻接矩阵的边数scanf("%d",&e);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及心得体会

2011~2012第一学期数据结构实验报告 班级:信管一班 学号:201051018 姓名:史孟晨

实验报告题目及要求 一、实验题目 设某班级有M(6)名学生,本学期共开设N(3)门课程,要求实现并修改如下程序(算法)。 1. 输入学生的学号、姓名和 N 门课程的成绩(输入提示和输出显示使用汉字系统), 输出实验结果。(15分) 2. 计算每个学生本学期 N 门课程的总分,输出总分和N门课程成绩排在前 3 名学 生的学号、姓名和成绩。 3. 按学生总分和 N 门课程成绩关键字升序排列名次,总分相同者同名次。 二、实验要求 1.修改算法。将奇偶排序算法升序改为降序。(15分) 2.用选择排序、冒泡排序、插入排序分别替换奇偶排序算法,并将升序算法修改为降序算法;。(45分)) 3.编译、链接以上算法,按要求写出实验报告(25)。 4. 修改后算法的所有语句必须加下划线,没做修改语句保持按原样不动。 5.用A4纸打印输出实验报告。 三、实验报告说明 实验数据可自定义,每种排序算法数据要求均不重复。 (1) 实验题目:《N门课程学生成绩名次排序算法实现》; (2) 实验目的:掌握各种排序算法的基本思想、实验方法和验证算法的准确性; (3) 实验要求:对算法进行上机编译、链接、运行; (4) 实验环境(Windows XP-sp3,Visual c++); (5) 实验算法(给出四种排序算法修改后的全部清单); (6) 实验结果(四种排序算法模拟运行后的实验结果); (7) 实验体会(文字说明本实验成功或不足之处)。

三、实验源程序(算法) Score.c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ring.h" #define M 6 #define N 3 struct student { char name[10]; int number; int score[N+1]; /*score[N]为总分,score[0]-score[2]为学科成绩*/ }stu[M]; void changesort(struct student a[],int n,int j) {int flag=1,i; struct student temp; while(flag) { flag=0; for(i=1;ia[i+1].score[j]) { temp=a[i]; a[i]=a[i+1]; a[i+1]=temp; flag=1; } for(i=0;ia[i+1].score[j]) { temp=a[i]; a[i]=a[i+1]; a[i+1]=temp; flag=1;

数据结构实验程序

顺序表的基本操作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typedef int datatype; #define maxsize 1024 #define NULL -1 typedef struct { datatype *data; int last; }sequenlist; void SETNULL(sequenlist &L) { L.data=new datatype[maxsize]; for(int i=0;i>https://www.doczj.com/doc/0116256206.html,st; cout<<"请输入"<>L.data[i]; } int LENGTH(sequenlist &L) { int i=0; while(L.data[i]!=NULL) i++; return i; } datatype GET(sequenlist &L,int i) { if(i<1||i>https://www.doczj.com/doc/0116256206.html,st) { cout<<"error1"<

int j=0; while(L.data[j]!=x) j++; if(j==https://www.doczj.com/doc/0116256206.html,st) { cout<<"所查找值不存在!"<=maxsize-1) { cout<<"overflow"; return NULL; } else if(i<1||(i>https://www.doczj.com/doc/0116256206.html,st)) { cout<<"error2"<=i-1;j--) L.data[j+1]=L.data[j]; L.data[i-1]=x; https://www.doczj.com/doc/0116256206.html,st++; } return 1; } int DELETE(sequenlist &L,int i) { int j; if((i<1)||(i>https://www.doczj.com/doc/0116256206.html,st+1)) { cout<<"error3"<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