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试论上市公司收购制度

试论上市公司收购制度

试论上市公司收购制度
试论上市公司收购制度

毕业设计(论文、作业)评审表题目试论上市公司收购制度

目录

摘要 (2)

关键词 (2)

一、上市公司收购的概念 (2)

二、上市公司收购的分类 (4)

三、上市公司收购的基本原则 (7)

四、上市公司收购制度的改革和完善 (12)

五、结语 (16)

注释 (17)

参考文献 (17)

试论上市公司收购制度

摘要:上市公司收购是收购人为了取得或巩固对目标公司的控制权,而于一定时期内大量购买该公司股票的收购方式,对于交易的双方来说,上市公司收购本质上就是一项股权交易行为,但对于社会整体利益而言,上市公司收购是一种重要的资源整合方式。只是与一般的股票交易行为,所不同的是,上市公司收购是以取得目标公司控制权为目的的,其具有交易规模大,涉及利益主体多样,对社会经济发展影响广泛的特点,由于各国对上市公司收购的态度与政策取向不同,其上市公司收购制度的内容亦有很大的差异。但是,各国在立法宗旨上却基本相同,即追求公正、透明和效率;保护投资者利益;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反对市场垄断,促进资源的有效配臵。我国《证券法》关于上市公司收购的规定,体现出鼓励上市公司收购的立法精神,在维护证券市场公平、防范虚假收购和恶意收购、保护社会公众投资者合法权益的基础上,提高市场效率。上市公司收购制度对市场经济的发展弥足重要,因此上市公司收购制度的改革与发展,是我们讨论的重要话题。

关键词:上市公司收购概念分类原则改革和完善

一、上市公司收购的概念

我国法学界对上市公司收购概念的观点主要可归纳为,只有达到了法定强制收购要约线并发出强制收购要约以后的股票买卖行

为,才能被界定为上市公司收购。持此观点的人认为,在投资者持股达到法定强制要约线以前的股票买卖行为,均应被视为一般交易行为,此时投资者应遵守持股增加制度的有关规定。一次购买的股份数额不能超过法律规定的公告和报告数量限制,只要投资者履行报告和公告义务,并在规定的日期内暂停买卖该种股票,其股票买卖不受限制,投资者可以随时买进,随时卖出。因此投资者在达到全面收购要约线之前的股票买卖不是投资收购上市公司的开始,此后的股票买卖行为才属于上市公司收购行为。笔者认为,上市公司收购是收购人通过法定方式,取得上市公司一定比例的发行在外的股份,以实现对该上市公司控股或者合并的行为。它是公司并购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实现公司间兼并控制的重要手段。在公司收购过程中,采取主动的一方称为收购人,而被动的一方则称为被收购公司或目标公司。

上市公司收购与一般收购相比,具有以下特征:

1.上市公司收购的收购主体是投资者。投资者既可以是法人,也可以是自然人。投资者通过取得股份的方式成为一个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或者通过投资关系、协议、其他安排的途径成为一个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均视为收购主体。

2.上市公司收购无需经过目标公司经营者的同意。上市公司收购主体是收购人和目标公司股东,目标公司的经营者不是收购任何

一方的当事人。收购人进行收购,只需与目标公司股东达成协议即可,无需征得目标公司经营者的同意。这是上市公司收购区别于其它并购形式的重要特征之一。

3.上市公司收购的标的是目标公司发行在外的股份。上市公司收购并不是直接购买目标公司的资产,或以目标公司本身为交易对象实施吸收合并,而是在企业资产完全证券化的条件下,通过收购目标公司的股份来获取目标公司的控制权。公司预留的股票或未出售的股票,以及公司以自己的名义持有的本公司发行在外的股票,不属于收购的对象。公司债券亦不属于公司收购的对象。

4.上市公司收购的目的主要在于获得对上市公司的控制权或对其兼并。由于股东对公司的控制是通过在股东大会上行使投票权来实现的,一个股东能否真正实现对公司的控制权取决于其所掌握的股东大会的投票权能否左右公司董事会的人选。而投票权和股份是不可分离的,只有拥有股份达到一定数量才可以获得公司的控制权。

5.上市公司的收购必须依法进行。上市公司的收购行为与一般交易行为不同,只要达到法律所界定的收购行为,就必须按照收购规则进行,无论是要约收购,还是协议收购、间接收购、以及集中竞价收购,均须受上市公司收购制度的规范与约束。

二、上市公司收购的分类

根据收购的不同方式,上市公司收购可分为要约收购、竞价收

购、协议收购。

要约收购,是指收购人通过向目标公司的股东发出收购要约的方式进行的收购。要约收购依据法律的强制性又分为自愿要约收购和强制要约收购。所谓自愿要约收购是指基于收购人的自愿而非法律的强制而进行的要约收购。强制要约收购是基于法律的强制规定而进行的要约收购。

要约收购与协议收购、竞价收购等方式相比,具有以下特征:

1.要约收购是公开收购行为。要约收购须向被收购公司的全体股东发出公开要约,并披露与收购有关的信息。竞价收购则是不公开的。强制要约收购的目的在于使被收购公司的股东得到相同的收购条件,同时也是为了防止内幕交易的发生。

2.要约收购的要约是收购人单方面的意思表示行为。被收购公司的股东是否愿意出售所持股票,由股东自己决定,可以不出售,也可以出售,一旦出售,在收购要约期限内,收购人应当收购。协议收购的协议则是双方的意思表示,通过协商一致,才能达成收购协议。

3.要约收购的相对人为被收购上市公司的全体股东。要约收购的收购人必须向被收购公司的全体股东发出要约,即使发出的是部分要约收购,也不得仅向部分股东发出要约。协议收购的相对人则是部分股东,根据我国现行法律法规的规定,除非协议收购股份超

过30%,不申请豁免,或者未取得中国证监会豁免且拟继续履行其收购协议,应当向全体股东发出要约收购外,不需要向被收购公司全体股东发出要约。

协议收购是指收购人在证券交易所之外,通过和目标公司股东协商一致达成协议,受让其持有的股份而进行的上市公司收购。协议收购的主要优点是收购成本较低,对股市冲击较小,但是它在信息公开、机会均等、交易公正方面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协议收购具有如下特点:

1.协议收购的主体具有特定性。协议收购的出让方为目标公司的特定股东,受让方为收购人。而要约收购方式和集中竞价交易方式的出让方都是不特定的。

2.协议收购具有场外交易的部分属性。与要约收购必须在证券交易所内公开进行不同,协议收购的特点是谈判不公开、价格不透明、时间不确定,其交易方式一般采取协议转让的方式,或采用大宗交易的方式,不用采取场内竞价交易的方式进行交易,所以,协议收购具有场外交易的部分属性,一般需采取特殊的监管方式。

3.协议收购交易便捷、成本低。协议收购与要约收购相比,其交易程序和法律规制相对简单,交易手续费低廉,可以迅速取得对目标公司的控制权。因此,协议收购在效率性上要优于要约收购,但公平性难以保障;而要约收购在公平性上要优于协议收购,但在实

践中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

竞价收购,又称公开市场上收购,是指收购人通过证劵交易所以集中竞价的方式依法连续收购上市公司的股份并取得相对控股权的收购方式。我国证劵法并未直接规定这一收购方式,但从近年来的实践看,通过连续集中竞价的交易方式是可以取得对目标公司的控制权的,如1993年的宝延事件,以及此后发生的万科控股申华,恒通控股凌光,康恩贝控股浙凤凰等。竞价收购方式容易造成市场价格的波动,证劵法应对这一收购方式的信息披露做出严格规定。

根据是否完全遵守收购人的自愿,上市公司收购可以分为自愿要约收购与强制要约收购。自愿要约收购,是由收购人依照自己的意愿,选定时间并按自己确定的收购计划依法进行的收购。依据收购目标公司股份的比例和数量,分为部分收购和全部收购,或称控股收购和合并收购。部分收购也称控股收购,是指收购人只收购上市公司发行在外的一定比例或数量的股票,以获得对上市公司的相对控制权的收购。全部收购也称合并收购,是指收购人收购上市公司发行在外的全部股票,以获得对上市公司的绝对控制权。全部收购以持有上市公司全部股票为结束标志,且目标公司一般为收购公司所合并。

三、上市公司收购的基本原则

1、目标公司股东待遇平等原则

目标公司股东待遇平等原则是指在上市公司收购中目标公司的所有股东均应获得平等待遇,即所有股东,不论大小,也不论持股的先后,在收购中,他们在信息的获得、条件的适用、价格的提高以及出售股份的机会等方面均应被一视同仁。

目标公司股东待遇平等原则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目标公司股东有平等参与收购的权利,即“全体持有规则”与“按比例接纳规则”。所谓全体持有规则,是指在公开要约收购的情况下,收购人必须向所有持有其要约所欲购买股份的股东发出收购要约。所谓按比例接纳规则,是指收购人采取部分收购的情况下,目标公司股东承诺出售的股票数量超过其计划购买的数量时,收购人必须按比例购买所有同意出卖股份的股东的股票,而不论目标公司股东作出同意出卖其股份的意思表示的先后。我国《证券法》第92条规定:“收购要约中提出的各项收购条件,适用于被收购公司所有的股东。”这一规定应视为全体持有人规则。《证券法》第88条第2款规定:“收购上市公司部分股份的收购要约应当约定,被收购公司股东承诺出售的股份数额超过预定收购的股份数额的,收购人按比例进行收购。”则是对按比例接纳规则的法律确认。二是目标公司股东有权获得平等的收购条件,即“最好价格规则”。目标公司股东在收购中平等地享有收购人向任何股东提出的最高价要约,这是股东待遇平等原则最具实质意义的内容。如果收购人在要约期间内提

高收购价格,那么该价格也必须适用于所有的受要约人。

2、充分披露原则

充分披露原则又称透明原则,即与收购有关的重要信息均应充分披露,使面临收购的目标公司股东能够自行作出有依据的决定。这一原则有助于解决上市公司收购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防止内幕交易和证券欺诈行为的发生,从而保护所有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充分披露原则包含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大额持股信息披露。所谓大额持股信息披露,也称大股东持股信息披露,是指股东在持股达到一定比例时,有报告并披露其股份增减状况和持股意图的义务,并在持股达法定比例时,有要约收购的义务。大额持股信息披露使广大投资者对公司股份集中可能引起公司控股的变动情势有足够的警觉,同时也提醒投资者对所持有股票的真正价值重新加以评估,并在充分掌握信息的基础上,自主地作出投资判断,防止大股东以逐步收购的方式形成事实上的信息垄断和对股价的操纵。我国《上市公司收购办法》设专章对大股东的权益披露进行规范。二是收购人应将收购意图、收购要约以及与收购有关的信息予以充分的披露。收购人收购要约的具体内容和收购意图是目标公司股东作出投资判断(持有或卖出)的主要依据。充分披露这方面的信息,有助于防止某些人利用公司收购内幕信息进行内幕交易。三是目标公司管理部门应对要约收购发表意见并公告,以供股东参考。目标公司管理

部门还应披露存在的利益冲突。由于上市公司收购会导致目标公司控制权的转移,而控制权转移的后果则往往意味公司经营者的更换和公司经营策略的变化,这对公司经营者的利益是冲击,实践中目标公司的董事们为了维护自己的或公司的利益,往往利用自己经营公司的权力促成收购,或采取各种措施阻止收购,无论是哪一种情况,都直接关系到目标公司股东的合法权益。对于目标公司股东来说,在作出是否接受收购要约时,目标公司经营者的态度,是一项重要的参考。因此,充分披露原则要求目标公司董事会公开其对收购所持的意见和理由,这是防止目标公司董事会成员谋取私利的一种有效措施,也是对董事会成员的一种有效监督方式。

3、保护社会公众投资者利益原则

这一原则主要体现在上市公司收购人慢走规则中。我国《证券法》第86条规定,投资者通过证券交易所的证券交易持有或者通过协议、其他安排与他人共同持有一个上市公司已发行的股份达到百分之五时,应当在该事实发生之日起三日内,向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证券交易所作出书面报告,通知该上市公司,并予公告;在上述期限内,不得再行买卖该上市公司的股票。投资者持有或者通过协议、其他安排与他人共同持有一个上市公司已发行的股份达到百分之五后,其所持该上市公司已发行的股份比例每增加或者减少百分之五,应当依照规定进行报告和公告。在报告期限内和作出

报告、公告后二日内,不得再行买卖该上市公司的股票。收购人在报告期限内和作出报告、公告后二日内暂停买卖上市公司股票,这有利于社会公众投资者作出证券投资决策,由于证券法对收购人采取慢走规则,社会公众投资者不仅有一定的时间考虑是否买卖被收购公司的股票,而且有一定的时间可能进行买卖。

4、保护中小股东利益原则

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是各国证券立法的重点之一,在上市公司收购制度中也不例外。由于上市公司收购活动中目标公司的中小股东处于弱者地位,因此,各国的收购立法都对中小股东的利益给予了特别的关注。

保护中小股东利益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强制要约收购;二是强制购买剩余股票。强制要约收购,是指当收购人收购目标公司股份达法定比例后继续收购时,必须向目标公司的剩余股份持有者发出收购要约。其目的在于防止收购人凭借其控股地位压迫中小股东,从而损害他们的合法权益,法律通过设臵强制要约收购,为中小股东提供退出选择机制。强制购买剩余股票,是指当要约期满,要约收购人持有股份达到目标公司股份总数的绝对优势比例时(根据我国《证券法》的规定,达到75%以上),目标公司的其余股东有权以同等条件向收购要约人强制出售其股票,其目的与强制要约收购制度相同,旨在给中小股东以最后选择的权利,以显示法律的

公平。

四、上市公司收购制度的改革和完善

1、调整要约收购制度,将强制性全面要约收购制度调整为强制性要约方式,兼顾收购效率和原股东公平。

现行《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为降低收购人因履行全面要约收购义务造成的收购难度,通过证监会行使豁免权及对流通股的要约价格下限作出调整(公告前三十个交易日每日加权平均价格的算术平均值的90%)来降低收购成本,鼓励上市公司收购活动。但是,从实际情况看,在股权分臵的情况下,由于流通股价格与非流通股价格相差悬殊,上市公司收购的主要方式是协议转让非流通股,而要约收购因收购的资金成本和时间成本过高、面临公司退市风险而难以实施,且为履行义务而发出的全面要约收购往往是走过场,中小股东受到的保护很有限。因此,在现有的国情下,强制性全面要约收购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牺牲了上市公司收购的市场效率,不利于发挥上市公司并购对于优化证券市场资源配臵的功能。

本次《证券法》修改对上市公司收购作出制度性的重大变革,将我国证券市场实行了十多年的强制性全面要约收购制度,调整为强制性要约收购方式。收购人持股达到30%时,继续进行收购的,必须采取要约方式,除非取得证监会的豁免,但收购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按一定比例(新收购办法规定至少收购总股本5%)发

出收购部分股份的部分要约,也可以发出收购全部股份的全面要约。

新收购办法除了对强制要约方式收购股份作出上述调整外,还保留了主动进行要约收购的方式,明确了投资者可以根据其投资策略和经营需要,选择以要约方式收购上市公司全部或部分股份,为敌意收购留出了空间。

2、基于重要性原则,根据投资者不同的持股比例,分层次提出监管要求,首先,对于投资者持股比例低于上市公司总股本30%的都称为权益变动,投资者仅需履行权益披露义务,不需要事先取得证监会无异议,证监会对权益变动活动进行事后监管,对于持股比例介于20%至30%之间的由财务顾问进行事前把关。此类权益披露分两个层次进行,一是对于持股比例介于5%至20%之间的,投资者仅要求进行简要信息披露(权益变动报告书);二是对于持股比例介于20%至30%之间的,投资者要求进行详式信息披露,若投资者成为第一大股东或实际控制权的,还应当聘请财务顾问对披露的内容出具核查意见。

其次对于持股比例超过30%的,称为上市公司收购,并根据投资者是否拟向证监会申请豁免履行不同的报告和公告程序,证监会将豁免申请作为行政许可项目,进行事前审核。投资者可以直接发出要约收购报告书摘要,经证监会审核无异议后向全体股东进行全面要约或部分要约;也可以向证监会申请豁免要约义务,若无法取

得豁免的,再履行要约义务、或限期减持股份。

同时,新收购办法对间接收购(收购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并取得上市公司实际控制权)进行了规范,投资者或收购人应当比照直接收购履行各项报告和公告义务。收购人拥有权益的股份超过该公司已发行股份的30%的,应当向该公司所有股东发出全面要约;收购人预计无法在事实发生之日起30日内发出全面要约的,或无法取得证监会豁免的,应当在前述30日内将其直接控制的股东所持有的该公司股份减持至30%或30%以下。

3、规范收购人的主体资格,将存在证券市场失信行为、无实力、与上市公司存在利益冲突的收购人排除在外。同时要求收购人足额支付款项后,方可以办理股份过户。

新修订的《证券法》引入了“一致行动人”的概念,将“通过协议或者其他安排与他人共同持有”的股份与收购人所持股份合并计算。本次收购办法明确界定了一致行动人的范围,对一致行动人既作出原则性界定,又进行了逐一列举,要求一致行动嫌疑人负有举证责任,将一致行动作为共同收购行为纳入监管范畴,扩大了信息披露义务责任主体的范围,从而大大增强了上市公司大宗持股变动和收购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防止收购人通过种种安排,规避信息披露和要约收购等法律义务。

4、强化财务顾问在上市公司收购中的作用,证监会由事前监管

转变为适当的事前监管与强化的事后监管相结合。

原收购办法仅要求在要约收购中,收购人应当聘请财务顾问等专业机构,对收购人的实际履约能力作出评判。新收购办法则规定,除国有股行政划转和变更、股份转让后实际控制权未发生变更、继承取得股份等几种情形外,收购人进行上市公司收购或持股将超过20%的,收购人就必须聘请财务顾问出具核查意见。收购人拟提出豁免申请的,也应当聘请财务顾问出具专业意见。同时,新收购办法还单列一章,界定了财务顾问在上市公司收购中的职责,要求财务顾问承担收购前尽职调查、收购过程中的跟踪关注以及收购完成后的持续督导责任,对如何履行持续督导责任也予以明确。证监会目前正在制订财务顾问参与并购重组的指导意见(或称管理办法),将对财务顾问加强管理。因此,新收购办法实施后,财务顾问将承担更多的把关责任。

同时,根据新《证券法》的相关规定,证监会事后监管措施也得到强化,投资者及其一致行动人取得上市公司控制权而未聘请财务顾问、未充分履行信息披露义务、未按规定履行报告义务,构成规避法定程序和义务,变相收购上市公司的,证监会责令改正。投资者及其一致行动人在完成整改前,不得行使相关股份的表决权。

5、减少监管部门审批豁免的权力,对要约收购义务可以得到证监会豁免的情形进行了调整,体现了股东自治的精神。

在新的法律框架下,收购人通过证券交易所的证券交易收购流通股的情况下,在持股达到30%,拟继续通过二级市场进行收购时,必须采取要约收购方式,证监会对此无豁免权。而在收购人通过协议收购方式取得控制权的情况下,收购人持股达到30%时,拟继续进行收购的,必须采取要约收购方式,除非得到证监会的豁免。

豁免条件的设定上,对于不同省级国有单位之间转让国有股,一般不予豁免,以体现法律对国有、民营、外资公平对待的精神。另外,司法裁定不再作为可以申请豁免的当然条件之一。

在上市公司面临严重财务困难或进行定向增发这两种情况下,收购人能够免除要约收购义务,首先需要取得股东大会的同意,将决定权自监管部门转向股东自身,证监会仅保留最终裁决权。

五、结语

上市公司收购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对社会经济发展影响深远,尽管《证券法》中关于上市公司收购虽然还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它也是历经六载的调研讨论,充分考虑了我国国情而出台的。“《证券法》是宜细则细,宜粗则粗,给将来留下一些空间,它是发展法、促进法,是规范法。”相信在未来,证劵法将日益完善,取得长足的发展空间,为社会经济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证券法》,叶林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美国证券法律与实务》,徐冬根等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3】《英国金融服务法》,张群群等译,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4】《证券法》叶林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5】《民法总论》梁彗星著,法律出版社。

【6】《上市公司收购的关系人之法律分析》胡滨著,社科院研究学报。

【7】《我国证券法体现的若干重要原则》乔晓阳著,政法论坛》。

【8】《我国上市公司协议收购与要约收购制度比较:基于公平与效率的视角》徐兴华,《财经论丛》

贸易公司管理制度范本

贸易公司管理制度范本 公司规章制度 [2011]版本号V10 试行

X通讯设备有限公司 二O一一年三月 目录 公司组织机构图 第二章公司人事部管理制度考勤制度 出差 费用报销一般规定 借款一般规定 付款流程 报销时间的具体规定 假期规定 公司车辆使用规定 人力资源规划 招聘与录用 第十一节培训绩效考核 第十二节业绩与考核 第十三节薪资 第十四节人员流动 行政管理

礼仪纪律 工作计划与报告 办公设备管理 收发文管理 用章管理 文件档案管理制度 文档管理 办公用品管理 固定资产管理 物业 第十一节业务支持 更改记录章节拟制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更改 内容章节拟制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 更改 内容章节拟制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 更改 内容章节拟制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 更改 内容章节拟制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 更改

内容章节拟制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 更改 内容章节拟制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 更改 内容章节拟制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 更改 内容章节拟制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 更改 内容章节拟制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 更改 内容 公司组织机构图

第二章公司管理制度 总纲公司政管理制度是公司管理的重要文件本制度由总经理及各部门主管直线执行本制度的修改须经核准重大事项的更改须报核准人事管理是公司直接体现人事管理以合法平等为基准以实绩导向取优汰劣赏罚分明为宗旨人事管理以满足公司发展需要为核心目标考勤公司每位职员在每一正常工作时日必须自行准凡是漏错者须在申请补办经部门核定后报部公司职员出差须填报出差申请单总经理批准后须将申请单复印件一份交备查将人员出差情况记入职员表出差期间假记入职员出勤资料表 二出差天数需由指派人经理于事前核定如出差公务提前完毕应立即返回不得借故滞留如因公确实无法于核定天数前返回者应提交书面说明呈奉公司批准后才能报支公司也可根据情况按照比例或者不予报销 三出差前公司可依实际情况酌情预借差旅费 四公司出差费用标准实报实销宴请客户需由总经理批准后方可报销招待费4 其他费用在保证满足需要的前提下尽量节约成本注意资源共享由总经理批准后方可实报实销费用报销的一般规定

证券法上市公司收购法律制度

第四章上市公司收购法律制度 4.1 上市公司收购制度概述 一、上市公司收购的概念与特征 (一)上市公司收购的概念 指收购人为了取得目标公司控制权,经过法定程序购买一个上市公司股份的一系列行为。 《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 (二)上市公司收购的法律特征 (1)收购人:任何投资者 ——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 (2)收购客体:目标公司股份。 ——目标公司具有特定性(以上市公司为限) (3)收购目的:获取目标公司的控制权或兼并 【例】上市公司收购法律关系的主体是: A.收购人和目标公司 B.收购人和目标公司的股东 C.收购人和目标公司的实际控制人 D.收购人和目标公司的董事会 上市公司收购法律关系的客体是: A. 目标公司 B. 目标公司的股份 C.目标公司的资产 D.目标公司的债券 二、上市公司收购的分类 (一)商业分类 (1)友好收购和敌意收购——收购行为是否遭到目标公司管理层的抵制 A. 友好收购:目标公司股东或管理层对收购活动采取合作态度。 B. 敌意收购:目标公司管理层抵抗收购行为,双方采用各种攻防策略,经过收购与反收购的激烈争夺才完成收购行为。 (2)控股收购和兼并收购——收购目的的不同 A.控股收购,是指取得目标公司控制权为目的的收购,目标公司的法人资格并不丧失。 B.兼并收购,是指以合并目标公司并使之失去法律人格为目的的收购。 通过兼并收购,目标公司不再存在,其原有的债权和债务由收购人承担。 兼并收购属于公司合并行为。 (3)现金收购、换股收购和混合收购——支付对价形式不同

A.现金收购:是指收购者以现金为支付方式购买目标公司股东的股票。――最常见 B.换股收购:是指收购者采取向目标公司的股东发行本公司的股份以换取他们手中的目标公司的股份而进行的收购。 C.混合收购:是指收购者以多种支付方式收购目标公司股东的股票。 国美收购永乐,50多亿元的收购交易,仅支付4亿元的现金,其余都是换股交易: 国美向永乐股东提供国美的股票,换得永乐股东持有的永乐股票。 (二)法理分类 (1)自愿收购和强制收购——是否按照收购人的意志 (2)部分收购和全面收购——是否以取得目标公司全部股份为目的 (三)我国立法分类 (1)要约收购 是指收购人通过向目标公司所有股东发出公开收购要约的方式,购买目标公司股份,以获得目标公司控制权的行为。 (2)协议收购 是指收购人在证券交易所外与目标公司股东(主要是大股东)经过磋商达成协议,购买目标公司股份,以获得目标公司控制权的行为。 ●广义上的要约收购按阶段可分为: A.一般收购:投资者或一致行动人已持有上市公司已发行股份的5%,未超过30%的收购行为,属于一般收购。 B.继续收购:投资者或一致行动人持有上市公司股份30%以上时,以收购要约形式增持公司股份的,则构成继续收购。 “狭义要约收购”。 一般收购不强制发出收购要约 ●“一致行动人”:通过协议、其他安排与他人共同持有一个上市公司股份,在行使表决权时采取相同意思表示。 (3)间接收购“指收购人虽不是上市公司的股东,但通过投资关系、协议或其他安排,从而取得实际控制权。 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及受其支配的股东,负有配合上市公司真实、准确、完整披露有关实际控制人发生变化的信息的义务。 (4)管理层收购(MBO):指公司的经营管理者利用借贷融资买断或控制公司的股份,旨在改变公司的所有者结构、控制权结构和资产结构,使公司原经营者变成企业所有者的一种收购行为。 MBO的主要投资者是目标公司的管理人员,或是管理人员与投资者结成的联盟,通过MBO,他们的身份由单一的经营者角色变为所有者与经营者合一的双重身份。 三、大量持股披露规则NO86 1. 持股信息公开义务(预警点)

试论上市公司收购制度

毕业设计(论文、作业)评审表题目试论上市公司收购制度

目录 摘要 (2) 关键词 (2) 一、上市公司收购的概念 (2) 二、上市公司收购的分类 (4) 三、上市公司收购的基本原则 (7) 四、上市公司收购制度的改革和完善 (12) 五、结语 (16) 注释 (17) 参考文献 (17)

试论上市公司收购制度 摘要:上市公司收购是收购人为了取得或巩固对目标公司的控制权,而于一定时期内大量购买该公司股票的收购方式,对于交易的双方来说,上市公司收购本质上就是一项股权交易行为,但对于社会整体利益而言,上市公司收购是一种重要的资源整合方式。只是与一般的股票交易行为,所不同的是,上市公司收购是以取得目标公司控制权为目的的,其具有交易规模大,涉及利益主体多样,对社会经济发展影响广泛的特点,由于各国对上市公司收购的态度与政策取向不同,其上市公司收购制度的内容亦有很大的差异。但是,各国在立法宗旨上却基本相同,即追求公正、透明和效率;保护投资者利益;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反对市场垄断,促进资源的有效配臵。我国《证券法》关于上市公司收购的规定,体现出鼓励上市公司收购的立法精神,在维护证券市场公平、防范虚假收购和恶意收购、保护社会公众投资者合法权益的基础上,提高市场效率。上市公司收购制度对市场经济的发展弥足重要,因此上市公司收购制度的改革与发展,是我们讨论的重要话题。 关键词:上市公司收购概念分类原则改革和完善 一、上市公司收购的概念 我国法学界对上市公司收购概念的观点主要可归纳为,只有达到了法定强制收购要约线并发出强制收购要约以后的股票买卖行

为,才能被界定为上市公司收购。持此观点的人认为,在投资者持股达到法定强制要约线以前的股票买卖行为,均应被视为一般交易行为,此时投资者应遵守持股增加制度的有关规定。一次购买的股份数额不能超过法律规定的公告和报告数量限制,只要投资者履行报告和公告义务,并在规定的日期内暂停买卖该种股票,其股票买卖不受限制,投资者可以随时买进,随时卖出。因此投资者在达到全面收购要约线之前的股票买卖不是投资收购上市公司的开始,此后的股票买卖行为才属于上市公司收购行为。笔者认为,上市公司收购是收购人通过法定方式,取得上市公司一定比例的发行在外的股份,以实现对该上市公司控股或者合并的行为。它是公司并购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实现公司间兼并控制的重要手段。在公司收购过程中,采取主动的一方称为收购人,而被动的一方则称为被收购公司或目标公司。 上市公司收购与一般收购相比,具有以下特征: 1.上市公司收购的收购主体是投资者。投资者既可以是法人,也可以是自然人。投资者通过取得股份的方式成为一个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或者通过投资关系、协议、其他安排的途径成为一个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均视为收购主体。 2.上市公司收购无需经过目标公司经营者的同意。上市公司收购主体是收购人和目标公司股东,目标公司的经营者不是收购任何

贸易有限公司采购管理办法

*****贸易有限公司采购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贸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的采购管理,规范采购行为,完善采购运行机制,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公司发生的所有采购活动。 第三条本办法下“采购活动”包括因业务需要销售给下游客户而发生的物资采购活动(业务性采购)和公司内部因维持正常运行而发生的物品及服务采购(其他采购)。 第四条业务性采购一般主要采用网上竞拍和单一来源采购(下游客户指定)的形式,其他采购主要采用询比价的方式进行。 第二章部门职责 第四条公司设立总经理办公室,由董事长、总经理、财务总监三人组成,为公司采购管理的最终决策机构,负责请购申请的最终审批。 第五条业务部门为业务性采购的具体承办部门,负责按照客户需求选择合适的供应商,发起请购申请,签署采购协议,货物到库后的验收事宜。 第六条人事行政部是公司采购工作的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公司范围内采购工作的监督和处罚和其他采购的承办

事宜,收集和管理采购档案。 第七条财务管理部负责采购工作财务监督和采购付款工作。 第八条各部门按照其实际需要提起采购申请并对人事行政部采购的产品或服务进行验收确认。 第三章供应商管理 第九条公司实行合格供应商资格认定程序,首次合作的供应商经公司资质审核通过后被认定为合格供应商,方可在SAP系统中增加为供应商开展后续合作。 第十条对于未纳入合格供应商库的供应商,公司均不得与其签订购销合同。 第十一条新增加供应商与公司、公司现有供应商、公司客户等存在关联关系,或可能导致公司利益潜在损失的可能性的情况下,负责业务对接的经办人应该在资质审核阶段如实反馈给风险控制部和公司领导。 第十二条业务部门在日常应定期对供应商的资信情况进行复核,有任何异常应该及时反馈给风险控制部及公司领导。 每年12月份业务部门和财务共同对现有供应商进行评价,从商品的质量、价格、交货及时性、付款条件及供应商的资质、经营状况、信用等级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并根据

中国上市公司的协议收购

中国上市公司的协议收购 最近十几年来,风起云涌的企业收购浪潮席卷华夏九州,在不断转型的市场 经济实践中闪耀光芒。中国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在经历了各项技术层面创 新、尝试之后,终于在最近十年触及制度层面,大刀阔斧地展开产权改革。协议 收购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被选中,肩负起历史重任,引领中国上市公司收购潮流, 成为了我国证券市场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主要方式。它有效加速了国有股减持, 促进企业机制转化,优化证券市场资源配置,集中优质资产。随着我国加入世界 贸易组织和证券市场的逐步开放,外资将大量涌入,收购市场将另起波澜,此时 研究中国上市公司协议收购具有时代价值。 我国现已制订了大量与协议收购相关的法律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自1993年颁布以来已经过四次重大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1998年正 式通过以来也已经过两次重大修订。同时,国务院和各部、委、会有关上市公司 收购及对国有资产监管的法规、规章更是不胜枚举。这一方面表明我国各方面都 在转型中,日新月异,法律不得不“朝令夕改”;另一方面也显示了法律在实践 中不断修正自己,不断走向完善。在具体制度上,大胆吸收了国外一些行之有效 的做法,并突出了规则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建立了信息披露、强制要约收购、 一致行动人、目标公司高管忠实勤勉义务、控股股东诚信义务、财务顾问等规范 上市公司收购的法律制度。但是仍然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将逐一分析对应。 目前,我国法学界对协议收购的课题研究,主要还是强调其同国外成熟要约 收购制度的优劣比较,对国外收购立法的介绍以及对一般性收购的阐述和案例分析,专门研究协议收购微观运作以及结合中国实际的法律论著还不多,有的对协 议收购仅做概念性陈述。笔者试图从实证分析出发,以现行有效的法律为基础, 结合理论成果,着重分析我国现行协议收购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如能有些前 瞻性的探索,希望能给学界同仁带来抛砖引玉的效果。 本文主要从“为什么强调协议收购”、“现状及对策”、“协议收购何去何从” 三个问题出发,着重以协议收购制度为研究对象,运用归纳推理,比较分析、实 证分析、历史分析等方法展开论述。首先通过比较协议收购与要约收购各自特点,2 结合中国实际,指出中国使用协议收购的必然性;然后比较了中外协议收购立法;接下来论述了我国协议收购的基本法律问题;最后针对协议收购实践中出现的问 题提出合理建议,并预测了收购市场的发展动向。3 第一章上市公司协议收购概述 第一节上市公司收购与协议收购 一、上市公司收购简述 关于上市公司收购的概念,我国立法及国外权威法律词典都有所界定。我国 法律最早定义上市公司收购的是1992年《深圳上市公司监管暂行办法》第四十七条:“收购与合并是指法人或自然人及其代理人通过收购,拥有一家上市公司(或 公众公司)的股份,而获得对该公司控制权的行为。”其后1993年国务院发布了《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以下简称《股票条例》),根据其第四章内容,上 市公司收购指任何法人通过获取上市公司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而取得上市公司控 制权的行为。之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以下简称《证券法》)并没有对 收购下定义。2002年的《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又一次明确了上市公司收购的 定义,“上市公司收购,是指收购人通过在证券交易所的股份转让活动持有一个 上市公司的股份达到一定比例、通过证券交易所股份转让活动以外的其他合法途 径控制一个上市公司的股份达到一定的程度,导致其获得或者可能获得对该公司

上市公司收购的信息披露

上市公司收购的信息披露 信息披露制度是证券市场监管制度的基石,其理论基础是强制性信息披露制度能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解决证券市场中的逆向选择问题,从而纠正证券定价偏差,最终促进资本的有效配置。真实、准确、完整、公平披露、规范、易解、易得的信息是投资者作出理性投资决策的先决条件,是证券市场赖以生存的基础之一。在没有建立强制性信息披露制度的情况下,证券市场上信息的混杂状态使得投资者无法辨别高品质证券与低品质证券,结果便是高低品质证券的价格趋同,换句话说,投资者不愿意为高品质证券支付高价,因为他不知道哪些是高品质证券。这就是证券市场中的逆向选择问题,其直接后果便是“资源将会配置到一些低价值的替代物上作用”(Esterbrook and Fischel,1984),而高价值的证券定价偏低,证券市场的有效性降低,资源配置功能受损。作为一种低成本高效益的证券监管方式,信息披露制度已经在世界各主要资本市场中得以推行。实践强有力地证明,通过树立并维护公众对证券市场的信心和提供投资者保障,信息披露制度增进了资本市场的有效性并最终促进了资本的有效配置,推动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一、英美等国收购信息披露制度的历史回顾和披露哲学的转变 考察西方发达国家的公司收购立法,我们可以发现一个主要的共同之处,即他们都是围绕着如何通过进一步完善公司收购中的信息披露来保障公司股东特别是中小股东的利益这一主题来进行的。信息披

露制度具备两个主要功能:保护投资者和防止证券欺诈(王保树,1997)。在公司收购法律体系建立已前,英美等国公司法和证券法律制度中规定的信息披露义务人只是证券发行人(公司),投资者只享有获得信息的权利而没有信息披露的义务。在一般的证券交易中,这种传统的信息披露制度能够较好地发挥作用。但是,二战后资本市场的情况发生了变化。在一系列经济条件和制度环境的孕育下,收购方绕过上市公司管理层而直接向目标公司股东发出公开收购要约(tender offer)的敌意收购大量涌现。由于公司收购的特殊性,使得传统的信息披露制度不能有效地发挥其保护投资者和防止证券欺诈的功能,这些特殊性表现在:(1)收购者与目标公司中小股东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2)分散的股东之间缺乏信息沟通与联合,缺乏与收购者谈判的能力。 (3)收购极易诱发内幕交易和市场操纵。 有鉴于此,西方资本市场发达国家对传统的披露哲学进行了补充和发展。 (1)将信息披露义务人由传统披露制度中的证券发行人扩大到公司收购者或潜在的收购者。收购信息披露的内容范围广泛,包括收购目的、对目标公司未来的计划、收购者的详细情况、收购资金来源、受益所有权股份数量或一致行动人的情况及合并持股数,等等。 (2)通过信息披露制度对具体的证券交易行为进行干涉,保证目标公司股东获得平等的对待,保证投资者有充足时间做出信息充分的明智判断和决策。如对要约时间、要约形式、要约对象、要约具体内容做出限制,以使“受要约公司的同一等级的所有股东必须被要约者同

《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2016版 全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行为,保护上市公司和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促进上市公司质量不断提高,维护证券市场秩序和社会公共利益,根据《公司法》、《证券法》等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上市公司及其控股或者控制的公司在日常经营活动之外购买、出售资产或者通过其他方式进行资产交易达到规定的比例,导致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资产、收入发生重大变化的资产交易行为(以下简称重大资产重组)。 上市公司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应当符合本办法的规定。 上市公司按照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证监会)核准的发行证券文件披露的募集资金用途,使用募集资金购买资产、对外投资的行为,不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利用重大资产重组损害上市公司及其股东的合法权益。 第四条上市公司实施重大资产重组,有关各方必须及时、公平地披露或者提供信息,保证所披露或者提供信息的真实、准确、完整,不得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 第五条上市公司的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在重大资产重组活动中,应当诚实守信、勤勉尽责,维护公司资产的安全,保护公司和全体股东的合法权益。 第六条为重大资产重组提供服务的证券服务机构和人员,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中国证监会的有关规定,遵循本行业公认的业务标准和道德规范,严格履行职责,对其所制作、出具文件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承担责任。 前款规定的证券服务机构和人员,不得教唆、协助或者伙同委托人编制或者披露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的报告、公告文件,不得从事不正当竞争,不得利用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谋取不正当利益。 第七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对所知悉的重大资产重组信息在依法披露前负有保密义务。

贸易公司采购管理制度

采购管理制度 第一条为规范山谷蓝/泰科曼公司的采购管理,保证销售所需商品的及时、合理采购,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采购计划的制定: 采购活动必须有计划地进行,采购计划的制定须遵从公司总体战略性目标,并应根据生产厂家的进货要求、根据公司总体的销售业务计划及策略产品的销售计划来确定公司总体的采购计划。 采购计划分为年度采购计划、季度采购计划和月度采购计划。 (一)年度采购计划的制定: 总经理将厂家的年度进货任务交商务部,同时销售总监助理将经过总经理办公会讨论通过的年度业务计划交商务部,库存管理员上报库存状况统计表,商务经理根据业务计划、厂家任务、历史数据和库存情况制定年度采购计划,由财务总监审核后报总经理审批。 (二)季度采购计划的制定: 每季度末,商务部必须制定下个季度的采购计划,季度采购计划主要适用于采购周期较长的商品。制定采购计划之前,商务部须取得如下资料:1.各地区办事处每季度末上报下个季度的商品订货预估。订货预估应包括商品种类、数量、规格型号等信息,并注明需到货日期,各地区由地区经理审核签字后,交销售总监助理,由销售总监审核后交商务部。(商品订货预估表见附表) 2.市场部每季度末上报策略产品或重点产品的订货预估。订货预估应包括策略产品种类、数量、规格型号等信息,并注明需到货日期,由产品经理审核签字后,交市场总监审核后交商务部。 3.商务经理根据销售部、市场部上报的产品订货预估,并结合库存情况、历史数据及厂家任务的完成情况,制定下个季度的采购计划,报财务总监审核后交总经理审批。 (三)月度采购计划的制定 季度采购计划不足的部分应以月度采购计划作为补充,月度采购计划的制定

上市公司收购知识点讲解

第十五单元上市公司收购 【考点1】收购人 3.一致行动人 一致行动人,是指在上市公司的收购及相关股份权益变动活动中有一致行动情形的投资者。如果没有相反的证据,投资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一致行动人: (1)投资者之间有股权控制关系; (2)投资者受同一主体控制; (3)投资者的董事、监事或者高级管理人员中的主要成员,同时在另一个投资者担任董事、监事或者高级管理人员; (4)投资者参股另一投资者,可以对参股公司的重大决策产生重大影响; (5)“银行”以外的其他法人、其他组织和自然人为投资者取得相关股份提供融资安排; (6)投资者之间存在合伙、合作、联营等其他经济利益关系; (7)持有投资者30%以上股份的自然人,与投资者持有同一上市公司股份; (8)在投资者任职的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与投资者持有同一上市公司股份; (9)持有投资者30%以上股份的自然人和在投资者任职的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其父母、配偶、子女及其配偶、配偶的父母、兄弟姐妹及其配偶、配偶的兄弟姐妹及其配偶等亲属,与投资者持有同一上市公司股份; (10)在上市公司任职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其前项所述亲属,同时持有本公司股份的,或者与其自己或者其前项所述亲属直接或者间接控制的企业同时持有本公司股份;

(11)上市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员工与其所控制或者委托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持有本公司股份; (12)投资者之间具有其他关联关系。 【例题1·多选题】根据证券法律制度的规定,在特定情形下,如无相反证据,投资者将会被视为一致行动人,下列各项中,属于该特定情形的有()。(2010年) A.投资者之间存在股权控制关系 B.投资者之间为同学、战友关系 C.投资者之间存在合伙关系 D.投资者之间存在联营关系 【答案】ACD 【例题2·多选题】甲公司收购乙上市公司时,下列投资者同时也在购买乙上市公司的股票。根据证券法律制度的规定,如无相反证据,与甲公司为一致行动人的投资者有()。(2014年) A.甲公司董事杨某 B.甲公司董事长张某多年未联系的同学 C.甲公司某监事的母亲 D.甲公司总经理的配偶 【答案】ACD 【例题3·多选题】甲公司拟收购乙上市公司,丙公司持有乙上市公司6%的股份。根据证券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投资者中,如无相反证据,属于甲公司一致行动人的有()。 A.由甲公司的董事担任经理的丙公司 B.持有乙公司3%股份且为甲公司经理之弟的张某 C.持有甲公司25%股份且持有乙公司4%股份的王某 D.在甲公司中担任副经理且持有乙公司4%股份的李某 【答案】ABD 【解析】(1)选项A:投资者的董事、监事或者高级管理人员中的主要成员,同时在另一个投资者担任董事、监事或者高级管理人员;(2)选项B:在投资者任职的董事、监事及

2016年中国十大并购案例

2016年中国十大并购案例 以中国互联网为代表的多个行业,在2015年和2016年这两年间迎来了汹涌的合并潮,这证明这些行业已经成为成熟行业,资源大量向巨头集中,行业格局已经形成,资本市场越来越占据主动 文《法人》特约撰稿董毅智 2016年以来,尽管经历了资本寒冬、经济增长放缓,但企业并购狂潮一浪高过一浪。其中有强强联手,也有冤家联姻;有产业链整合,也有用资本买断市场;有行业洗牌,也有私有化回A。值此2017年初,笔者对去年值得一提的并购案例进行盘点。 蘑菇街、美丽说抱团取暖 蘑菇街、美丽说的合并,是2016年互联网行业首个合并事件。美丽说、蘑菇街1月11日宣布合并,两家公司不仅是国内创办的最早的女性垂直电商网站,而且都是以淘宝导购网站起家。2016年6月15日,美丽说、蘑菇街、淘世界三个原先的独立品牌,正式对外宣布成立新的“美丽联合集团”,新集团CEO由原蘑菇街创始人陈琪出任。这一并购事件尽管没有滴滴和uber以及美团和大众点评网这两大合并事件那么爆炸,但这两家专注女性用户的电商导购平台的合作,还是让行业有所震动。

完美世界120亿借壳完美环球(33.360, -0.07, -0.21%)回A 2016年1月6日,完美环球发布重组方案,拟购买上海完美世界网络技术有限公司100%股权,作价120亿元,该次交易构成借壳上市。交易完成后,完美世界将成为完美环球的控股股东,公司实际控制人为池宇峰不变。完美世界成立于2004年,是中国知名的游戏公司,推出了《完美世界》《诛仙》《神雕侠侣》等作品。2007年7月,完美世界在纳斯达克上市,但其股价一直被严重低估——其净现金余额加上办公楼价值就超过40亿元,而其网游业务还在提供稳定的现金流,但其退市前的市值仅为50多亿。相比之下,彼时A股的游戏公司掌握科技的市值为205亿元,主营页游的互动娱乐市值为95.6亿。2015年1月2日,完美世界宣布,收到董事长池宇峰的私有化提议,此后于2015年7月28日完成私有化。 万达集团并购传奇影业 2016年1月12日,万达集团宣布以不超过35亿美元现金(约合人民币230亿)的价格,收购美国传奇影业公司100%股权,成为迄今中国企业在海外最大的文化产业并购案,也一举让万达影视成为全球收入最高的电影企业。 传奇影业是美国著名影视制作企业,业务包括电影、电视、数字媒体、动漫等。传奇影业出品过的大片包括《蝙蝠侠》

并购贷款管理办法

并购贷款管理办法 并购贷款,即商业银行向并购方企业或并购方控股子公司发放的,用于支付并购股权对价款项的本外币贷款。下文是并购贷款管理办法,欢迎阅读! 并购贷款管理办法完整版全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促进并购贷款业务健康发展,规范并购贷款业务管理,防控业务风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银监会《商业银行并购贷款风险管理指引》(银监发[20xx]84号)等法律规章,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并购,是指境内并购方企业通过受让现有股权、认购新增股权,或收购资产、承接债务等方式实现合并或实际控制已设立并持续经营的目标企业的交易行为。 并购可在并购方与目标企业之间直接进行,也可由并购方通过其专门设立的无其他业务经营活动的全资或控股子公司(以下简称专门子公司)间接进行。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并购贷款,是指为满足并购方或其专门子公司在并购交易中用于支付并购交易价款的需要,以并购后企业产生的现金流、并购方综合收益或其他合法收入为还款来源而发放的贷款。 第四条办理并购贷款业务,应遵循依法合规、审慎经营、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的原则。 第二章办理条件与贷款用途

第五条申请并购贷款的并购方应符合以下基本条件: (一)在我行开立基本存款账户或一般存款账户; (二)依法合规经营,信用状况良好,没有信贷违约、逃废银行债务等不良记录; (三)主业突出,经营稳健,财务状况良好,流动性及盈利能力较强,在行业或一定区域内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和良好的发展潜力; (四)信用等级在AA-级(含)以上; (五)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我行行业信贷政策; (六)与目标企业之间具有较高的产业相关度或战略相关性,并购方通过并购能够获得目标企业研发能力、关键技术与工艺、商标、特许权、供应或分销网络等战略性资源以提高其核心竞争能力; (七)并购交易依法合规,涉及国家产业政策、行业准入、反垄断、国有资产转让等事项的,应按适用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取得或即将取得有关方面的批准。 第六条借款人申请并购贷款,应根据《并购贷款尽职调查细则》(见附件)的要求提交相关资料。 第七条借款人为并购方专门子公司的,并购方需提供连带责任保证。 并购贷款用于受让、认购股权或收购资产的,对应的股权或资产上应质押或抵押给我行,但按法律法规规定不得出质或转让的除外。 第八条并购贷款用于满足并购方企业以实现合并或实际控制目标企业为目的的融资需求,且仅限于并购方或其专门子公司支付并购

贸易公司库存管理制度

库存管理制度 第一条为规范公司商品的出入库程序,加强商品的库存管理,保证商品的安全完整,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入库管理 (一)采购入库及验收 仓库管理员应根据采购管理员提供的采购箱单,核对所到货的供货商、合同号、件数及所有外包装完好与否,确认无误后,签收,入待检区,待检。若其中任何一项有问题,仓库管理员须书面通知采购管理员做相关处理。 产品经北京商品检验检疫局官员检验之后,仓库管理员需根据箱单确认所有产品的产品号、品名、数量、批次号、生产日期、保质期、厂家的条码、内外包装是否完好无损等,检验合格后,按相应货位上架入库,填写货位卡、入库单。若其中任何一项有问题,仓库管理员须书面通知采购管理员做相关处理,未处理完毕,不得入库。 (二)其他入库 1.委托运输部门运输的货物,货物到达后应立即进行清点核对,确认包装完好、数量正确后,方可签收托运单。 2.借货还回的入库,仓库管理须根据还货单,清点还回的产品,清点内容包括产品号,品名、数量、批次号、生产日期、保质期、包装是否完好无损,无拆封且无污染和涂改,验收合格后,入总库相应货位。若其中任何一项有问题,仓库管理员须书面通知采购管理员,以做相关处理,未处理完毕,不得入库。填制入库单据时,应记录借货单据的单据号。 1.退货入库,清点方法同于借货入库。退回货物若完好无损、符合销售商品要求的,入总库相应货位;退回主机若为坏品,入坏品区,待修理;退回消耗品若已不能销售且不能做样品的,入坏品区,待报废。 2.样机入库,仓库管理员须根据样机归还单确认样机的型号、数量及序列号,确认无误,入样机库。经确认与样机归还单不符,须书面通知采购管理员,以做相关处理,未处理完毕,不得入库。 第三条库存及摆放 1.库房应根据产品的特性和分类进行合理地分区: 山谷蓝库房分区为:电刀主机区,电刀消耗品区;手术灯区,手术灯配件区;手术床区,手术床配件区;滞销品区,坏品区,样机区,待检区,配货区。

我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制度的变迁

我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制度的变迁

第五章结束语 一.中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制度变迁的基本脉络及其评价 随着中国证券市场的产生和发展,中国上市公司的并购重组制度也随之产生并逐步发展和完善。当前,中国的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制度体现在以<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为核心的若干部法律、法规和规章等规范性文件之中,主要包括了二级市场收购制度、协议收购制度、要约收购制度、管理层收购制度、外资收购制度、反收购制度、信息披露制度等。本文的二、三、四章已经分别从模式创新、政策突破和利益博弈的视角,分析了并购重组基本模式制度的变迁、管理层收购制度的变迁、外资并购制度的变迁和反收购制度的变迁等,本章从涉及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法律、法规和规章等规范性文件制订的历史发展出发,进一步分析中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制度变迁,总结该制度变迁的基本脉络并予以评价。 从涉及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法律、法规和规章等规范性文件制订的历史发展考察,中国上市公司的并购重组制度经历了逐步发展与完善的多个阶段。 (一)<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1993)构建的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制度 <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国务院令第112号)于1993年4月22日颁布并实施,该条例所构建的并购重组制度包括以下几点:

1.限制自然人作为收购主体的制度 该条例规定:”任何个人不得持有一个上市公司千分之五以上的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超过的部分,由公司在征得证监会同意后,按照原买入价格和市场价格中较低的一种价格收购。可是,因公司发行在外的普通股总量减少,致使个人持有该公司千分之五以上发行在外的普通股的,超过的部分在合理期限内不予收购。外国和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个人持有的公司发行的人民币特种股票和在境外发行的股票,不受前款规定的千分之五的限制。”上述规定确立了限制自然人作为收购主体的制度。 2.信息披露制度 该条例确定的信息披露包括: 任何法人直接或者间接持有一个上市公司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达到百分之五时,应当自该事实发生之日起三个工作日内,向该公司、证券交易场所和证监会作出书面报告并公告。可是,因公司发行在外的普通股总量减少,致使法人持有该公司百分之五以上发行在外的普通股的,在合理期限内不受上述限制。 任何法人持有一个上市公司百分之五以上的发行在外的普通股后,其持有该种股票的增减变化每达到该种股票发行在外总额的百分之二时,应当自该事实发生之日起三个工作日内,向该公司、证券交易场所和证监会作出书面报告并公告。 收购要约人在发出收购要约前应当向证监会作出有关收购的书面报告;在发出收购要约的同时应当向受要约人、证券交易场所

中国并购市场统计分析报告2010(PDF)

I

关键发现 ●2010年并购市场趋于活跃,宣布并购交易案例数量及披露金额大幅增加。2010年中国 并购市场趋于活跃,中国企业宣布并购交易案例2771起,环比上升13.80%;披露交易额1772.1亿美元,环比上升35.87%。 ●2010年中国并购市场完成交易金额大幅上升。完成案例数量为1798起,环比上升 6.14%;披露金额82.02亿美元,环比上升62.57%。 ●2010年中国并购市场完成交易能源行业案例数量居首。本年度完成并购交易案例涉及 20个行业,其中制造业、能源、房地产行业的并购案例数量分列前三位,分别为382、258和229起,分别占并购案例总数量的24%,17%和15%。 ●2010年中国并购市场出境并购交易案例数量和交易完成金额增加。中国并购市场出境 并购共涉及15个行业,完成并购交易案例数量55起,环比增长7.8%;披露金额294.19亿美元,环比上升2.91%。 ●2010年中国并购市场入境并购交易案例数量和交易完成金额大幅增加。中国并购市场 入境并购共涉及13个行业,完成并购交易案例数量30起,环比增长57.89%;披露金额23.91亿美元,环比上升109.37%。 ●2010年中国并购市场境内完成并购交易案例数量和交易完成金额取得显著增长。中国 并购市场境内并购共涉及20个行业,境内并购完成案例数量达1713起,环比增长 31.16%;披露金额达502.12亿美元,环比增长23.87%。 ●2010年VC/PE背景完成并购交易案例数量和披露金额大幅上升,并达到近10年来最 高值。2010年共VC/PE背景并购案例披露17起,同比上升70%;披露金额60.91亿美元,同比上升392.3%。

投资并购管理制度

投资并购管理制度

爱德华集团 投资并购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爱德华集团(以下简称“集团”)投资并购行为,降低投资并购成本,防范投资并购风险,最大限度维护集团合法权益,依据集团相关管理制度,结合集团实际情况,特制订爱德华集团投资并购管理制度(以下简称“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投资并购,是指集团经过新设、合并、分立、股权/资产收购等投资行为对其它企业参股,或经过投资行为对其它企业控股并纳入合并报表的交易或事项。 本制度所称投资并购标的,是指投资并购行为的目标企业。 第三条集团所有对外投资并购行为均应当经过投资并购方案制订/立项审批、尽职调查、投资并购协议审批、投资并购标的信息确认、工商登记/变更手续办理、投资并购完成/证照交接。 第四条本制度适用于集团及所属公司的对外投资并购行为。 第二章各部门职责 第五条业务部门 (一)负责制订投资并购方案并进行立项审批。投资并购方案须包含如下内容:

1、投资并购目的; 2、投资并购标的介绍; 3、投资并购金额; 4、投资并购交易方式; 5、投资并购进度安排。 (二)开展尽职调查时,协助尽职调查部门完成尽职调查工作; (三)草拟投资并购协议,出具防控商务/业务风险的专业意见; (四)按照财务管理中心、人资行政中心等部门的意见,落实相关风险防控措施; (五)确认投资并购标的信息并进行审批; (六)负责投资并购完成后投资并购标的接收、印章资料交接等。 第六条财务管理中心 (一)对投资并购方案立项审批出具审批意见; (二)开展尽职调查时,对投资并购标的进行财务/税务尽职调查; (三)对投资并购交易方式出具专业意见,审批投资并购标的信息; (四)对投资并购协议进行审批,出具防控财务/税务风险的专业意见。 第七条法务管理部 (一)开展尽职调查时,对投资并购标的进行法律尽职调查; (二)对投资并购交易方式出具专业意见,审批投资并购标的信息; (三)对投资并购协议进行审批,出具防控法律风险的专业意见。 第八条人资行政中心 (一)开展尽职调查时,对投资并购标的进行人资尽职调查;

外贸公司采购部管理制度与工作流程

外贸公司采购管理制度与工作流程 一、目的: 为规范采购流程,提高采购工作的效率,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采购管理。 三、内容: 1、总则 为加强采购工作的管理,提高采购工作的效率,制定本制度。所有的采购人员及相关人员均应以本制度为依据开展工作。 2、采购基本流程 采购需求---采购计划---寻找供货商----询价、比价、议价----采购洽谈----合同的签订(确定付款条件、配送方式、售后服务)----交货验收(仓管)---质检(不合格退货)---入库---计划对账---财务结算

采购流程图如下图所示:

1)采购计划:采购员应根据请购单和公司销售计划制订采购计划。 2)供应商的选择和考核: 供应商的选择与考核,一般从经营情况、供应能力、品质能力等方面评定,并定期从质量、运货、价格、逾期率、是否配合等方面综合打分。 3)询价、比价、议价。 4)合同的签订:买卖双方经过询价、报价、议价、比价及其它过程,最后双方签订有关协议,合约即告成立。采购合同的签订要根据采购商品的要求、供应商的情况、企业本身的管理要求、采购方针等要求的不同而各不相同。需与财务部核实确定付款条件、货运方式、售后服务等情况。 5)交货验收:采购员必须确定货物品种、数量、质量、交货期的正确无误。以采购员的确定和合同为验收数据。 6)质检:货物质检合格则入库,不合格的,需安排补救和退货。 7)财务结算:货物入库后,财务结算 3、申请商品采购流程图 1)销售部提出采购需求, 2)采购部制定采购计划,由采购部负责人报总经理、财务审批; 3)审批通过后,由采购主管下单。 4、申请付款流程图

第14讲_ 证券法律制度

专题七证券法律制度 上市公司收购 上市公司收购学习思路 上市公司收购基本概念 1.上市公司收购 上市公司收购,是指收购人通过在证券交易所的股份转让活动,持有一个上市公司的股份达到一定比例或通过证券交易所股份转让活动以外的其他合法方式控制一个上市公司的股份达到一定程度,导致其获得或者可能获得对该公司的实际控制权的行为。 【提示】上市公司收购的目的在于获得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权,不以达到对上市公司实际控制权而受让上市公司股票的行为,不能称为收购。 2.实际控制权 (1)投资者为上市公司持股50%以上的控股股东; (2)投资者可以实际支配上市公司股份表决权超过30%; (3)投资者通过实际支配上市公司股份表决权能够决定公司董事会半数以上成员选任; (4)投资者依其可实际支配的上市公司股份表决权足以对公司股东大会的决议产生重大影响; (5)中国证监会认定的其他情形。 【提示】证券法意义上的“实际控制权”vs企业会计准则“控制” 3.上市公司收购人 收购人包括投资者及与其一致行动的他人。 4.一致行动 一致行动,是指投资者通过协议、其他安排,与其他投资者共同扩大其所能支配的一个上市公司股份表决权数量的行为或者事实。 5.一致行动人 如果没有相反证据,投资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一致行动人: (1)投资者之间有股权控制关系; (2)投资者受同一主体控制; (3)投资者的董事、监事或者高级管理人员中的主要成员,同时在另一个投资者担任董事、监事或者高级管理人员; (4)投资者参股另一投资者,可以对参股公司的重大决策产生重大影响; (5)银行以外的其他法人、其他组织和自然人为投资者取得相关股份提供融资安排; (6)投资者之间存在合伙、合作、联营等其他经济利益关系; (7)持有投资者30%以上股份的自然人,与投资者持有同一上市公司股份; (8)在投资者任职的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与投资者持有同一上市公司股份;

2016年中国十大并购案例

2016年中国十大并购案例

2016年中国十大并购案例 以中国互联网为代表的多个行业,在2015年和2016年这两年间迎来了汹涌的合并潮,这证明这些行业已经成为成熟行业,资源大量向巨头集中,行业格局已经形成,资本市场越来越占据主动 文《法人》特约撰稿董毅智 2016年以来,尽管经历了资本寒冬、经济增长放缓,但企业并购狂潮一浪高过一浪。其中有强强联手,也有冤家联姻;有产业链整合,也有用资本买断市场;有行业洗牌,也有私有化回A。值此2017年初,笔者对去年值得一提的并购案例进行盘点。 蘑菇街、美丽说抱团取暖 蘑菇街、美丽说的合并,是2016年互联网行业首个合并事件。美丽说、蘑菇街1月11日宣布合并,两家公司不仅是国内创办的最早的女性垂直电商网站,而且都是以淘宝导购网站起家。2016年6月15日,美丽说、蘑菇街、淘世界三个原先的独立品牌,正式对外宣布成立新的“美丽联合集团”,新集团CEO由原蘑菇街创始人陈琪出任。这一并购事件尽管没有滴滴和uber以及美团和大众点评网这两大合并事件那么爆炸,但这两家专注女性用户的电商导购平台的合作,还是让行业有所震动。

完美世界120亿借壳完美环球(33.360, -0.07, -0.21%)回A 2016年1月6日,完美环球发布重组方案,拟购买上海完美世界网络技术有限公司100%股权,作价120亿元,该次交易构成借壳上市。交易完成后,完美世界将成为完美环球的控股股东,公司实际控制人为池宇峰不变。完美世界成立于2004年,是中国知名的游戏公司,推出了《完美世界》《诛仙》《神雕侠侣》等作品。2007年7月,完美世界在纳斯达克上市,但其股价一直被严重低估——其净现金余额加上办公楼价值就超过40亿元,而其网游业务还在提供稳定的现金流,但其退市前的市值仅为50多亿。相比之下,彼时A股的游戏公司掌握科技的市值为205亿元,主营页游的互动娱乐市值为95.6亿。2015年1月2日,完美世界宣布,收到董事长池宇峰的私有化提议,此后于2015年7月28日完成私有化。 万达集团并购传奇影业 2016年1月12日,万达集团宣布以不超过35亿美元现金(约合人民币230亿)的价格,收购美国传奇影业公司100%股权,成为迄今中国企业在海外最大的文化产业并购案,也一举让万达影视成为全球收入最高的电影企业。 传奇影业是美国著名影视制作企业,业务包括电影、电视、数字媒体、动漫等。传奇影业出品过的大片包括《蝙蝠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