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延性设计要求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延性设计要求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延性设计要求

导言

框架结构在地震时进入屈服阶段来应对超过地震烈度的抗震设防烈度,当屈服还不能抵消时就会发生塑性变形来吸收和消耗地震能量。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延性的重要性

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实质上就是结构的延性设计。所谓延性,指的是指构件与结构屈服之后,在其承载能力不下降的前提下,所具备的塑性变形能力,这种能力被称为“延性比”。提高结构的延性比有助于提升框架的抗震潜能,加强其抗倒塌能力。设计在延性结构的混凝土框架通过其塑性铰区域发生变形,可以有效吸收和分散地震传对于框架作用力;该区域变形也可以使整体框架刚度得以降低,减弱地震对于结构的作用力。具有延性结构能够使框架对于承载力要求降低,事实上延性结构对抗突发地震的武器就是它所具有的变形能力。也就是说,如果钢筋混凝土框架的结构延性不够好,那么就要求框架对于地震具备足够大的承载力。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延性设计

延性设计是针对延性结构在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中所起到的与结构本身的承载能力一样不可忽视的作用,而进行的研究尤其对是震区的钢筋混凝土建筑显得更加重要。倡导延性设计,以加强其抗震能力。由于钢筋混凝土材料还具脆性,在突遇地震时会发生断裂对居住者的人身安全是一个极大隐患,所以为了最大限度减少这一特点的损害,在设计中更应当重视发挥钢筋的塑性特征,增强其吸收消耗能量的能力,实行延性设计。

根据我国目前对于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的要求,在实施混凝土框架延性设计

过程中需得遵循以下要求:

1.控制塑性铰的位置,“强柱弱梁”

框架结构若形成梁铰机构,则塑性铰分布比较均匀,而且梁铰机构的延性要求也比较容易实现。若形成柱铰机构,则易使整个结构形成机动结构,从而导致整个结构的倒塌。框架结构设计时应遵循的设计原则是“强柱弱梁”这是为了确保结构的延性,这样就可以确保设计荷载下同一节点上柱端截面抗弯承载力之和大于梁端截面抗弯承载力之和,而且可以使框架结构中柱的抗弯承载力储备足够。塑性铰出现在梁端,大大减少柱端屈服的可能性,吸收更多的地震能量,增强了构件的延性。

在发生地震时,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塑性铰不许现于梁的跨中,而要求出现在梁上。因为如果现于梁的跨中会导致框架局部遭到破坏。如今的建筑中有的采取现浇楼板设计,这种设计解决了梁的刚度和强度加强问题,而在实际的震后调查中我们发现,只属现浇楼板框架,地震破坏均发生在柱中,而且破坏较严重;那些无楼板构架式设计的裂缝也出现在梁中,破坏却相对较轻,由此可以证明强梁弱柱所引发的的结构性震害相对较重。框架结构的塑性铰所现顺序和位置不相同,框架结构所遭遇的破坏形式也会有所不同。如果塑性铰出现在柱中则不但难以修复还容易致使整个框架结构发生倒塌。只有当梁端出现塑性铰时,混凝土框架才可以在遭到外力损坏前就已经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形,因此可以耗散和吸收比较多震时能量,相对具备更好的抗震能力。总的来说,比较合理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破坏机制应是梁比柱的塑性屈服尽可能早发生和多发生,底层柱柱根的塑性铰较晚形成,各层柱子的屈服顺序应错开,不要集中在某一层。这种破坏机制的框架,就是强柱弱梁型框架。

2.梁柱的延性设计

钢筋混凝土框架的延性和能量耗散能力,主要源之于梁和柱子上经过专门构造处理的塑性铰的变。节点的变形应基本限制在弹性范围内主要是因为节点的动力性能受剪切和锚固机制控制,而且节点一般不宜作为能量耗散部位,因为其滞回特性较差,能量耗损较差。框架节点的破坏主要是由于节点核芯区箍筋数量不足,在剪力和压力的共同作用下节点核芯区混凝土出现斜裂缝,箍筋屈服甚至被拉断,柱的纵向箍筋被压屈而引起的。因此,为了防止节点核芯区发生剪切破坏,对节点剪压比进行控制及进行节点核芯区抗剪承载力验算,保证节点核芯区混凝土的强度满足要求和配置足够数量的钢筋,做到“强节点”。我国规范则规定利用节点核心区截面抗震承载力验算公式计算节点的剪切配筋。并规定节点核芯区箍筋量不小于柱端加密区的实际配箍量,以使节点核芯区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延性。

要使钢筋混凝土框架有延性,就要保证框架中的梁柱延性足够,而梁柱面塑性铰的转动能力大小直接是衡量其延性是否足够的关键,所以框架抗震设计中梁柱塑性铰的设计非常重要。此设计技术要求如下首先,要做到“强剪弱弯”。钢筋混凝土制梁柱在遭受到较大的外界剪力时,常会出现脆性破坏,不能达到较好的延性从而实现对地震能量的分散,因此做其框架的梁、柱设计工作时,要请注意使其构件受剪承载的能力大于其受弯承载能力,以保证构件能够发生弯曲破坏,尽量避免其形成延性较差的剪切破坏,而且即使塑性铰出现之后也可保证构件避免被过早剪坏,实际上这么做目的是为了最大程度地控制框架构件在遭遇地震时的破坏形态。其次,对梁、柱剪跨比和压比的限制有一定的要求。剪跨比是框架构件截面所承受的弯矩与剪力相对大小的反映,能够影响到梁、柱的极限变形能力,因此其剪跨比应当控制到。如果构件截面的过小时,箍筋数量就会需要很多,

在箍筋起作用之前,框架构件过早出现脆性斜压式破坏,而引时箍筋用量再多也毫无作用。所以,在设计时就要限制梁截面的平均剪应力,这样箍筋无需太多,也可有效防止斜裂缝的过早出现。当然,要保证结构的延性,构造措施是必不可少的,这些在现行的规范和构造手册上都有详细的说明。

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抗震延性设计构造措施明显提高构件延性的措施是使轴压比与纵筋最大配筋率受力合理,规范限制轴压比及纵筋的最大配筋率可以实现受拉钢筋的屈服限于受压混凝土压碎的破坏形式,来提高塑性铰区域的转动能力。加密塑性区域内的局部延性和箍筋间距可以保证强柱弱梁和强剪弱弯的设计原则及塑性区域的局部延性。这样可以在提高柱端抗剪能力的同时还可约束核心区混凝土,对纵向钢筋提供侧向支持,避免了大变形下纵筋压屈,从而改善塑性区域的局部延性。约束箍筋的最小直径,最大间距,塑性铰区域的最小长度都在规范中做出了详细规定,并对箍筋肢距及箍筋形式提出了相应要求。材料延性对确保构件延性极为重要,为此规范对材料也提出相应限制,如保证钢强屈比,延伸率及混凝土强度等级,同时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钢筋代换也提出相应限制。梁柱等构件延性的影响因素。因素主要是混凝土极限压应变和破坏时的受压区高度。同时,对于梁而言,不允许柱出现塑性铰(底层柱除外)和允许柱出现塑性铰但控制其出现时间和程度这两种方案,出现塑性铰的主要部位都由梁端始终引导,所以都希望梁端具有良好延性的塑性变形(即不丧失基本抗弯能力前提下的塑性变形转动能力)和良好的塑性耗能能力。因此除计算上满足一定的要求外,还要通过的一系列严格的构造措施来满足梁的这种延性。

结束语

钢筋混凝土框架的延性对于建筑的抗震能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且对其中主要构成部分延性的要求要比对结构总体来说要更高。在钢筋混凝土建筑设计中,必然要求设计方选择性价比最合适方法,使框架结构具有足够的延性,才有希望大幅度提升建筑物抗震能力。

钢筋砼框架结构设计中抗震延性设计要点及方法

钢筋砼框架结构设计中抗震延性设计要点及方法 框架结构由梁柱构成,构件截面较小,因此框架结构的承载力和刚度都较低,它的受力特点类似于竖向悬臂剪切梁,楼层越高,水平位移越慢,高层框架在纵横两个方向都承受很大的水平力,这时,现浇楼面也作为梁共同工作的,装配整体式楼面的作用则不考虑,框架结构的墙体是填充墙,起围护和分隔作用,框架结构的特点是能为建筑提供灵活的使用空间,可提供较大的使用空间,也可构成丰富多变的立面造型。国外多用钢为框架材料,而国内主要为钢筋混凝土框架,框架结构可通过合理的设计,使之具有良好的延性,成为“延性框架”,在地震作用下,这种延性框架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所谓延性结构就是能够维持承载能力而又具有较大的塑性变形能力的结构,框架结构延性设计时需要采用一系列的构造措施,箍筋加密,通长配筋,避免短柱避免局部刚度过大等。 目前,在钢筋混凝框架结构的抗震设计中“塑性铰控制”理论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要点如下: ①钢筋混凝结构可以通过选择合理截面形式和配筋构造来控制塑性铰的出现部位; ②抗震延性结构应当选择并设计有利于抗震的塑性铰部位; ③在预期出现塑性铰的部位.应该通过合理的配筋构造来加大其塑性变形能力,防止过早出现脆性的剪切及锚固破坏。 因此,钢筋混凝延性框架没汁的基本原则是: (1)强柱弱梁 当梁相对较弱,柱相对较强时,大部分塑性铰出现在梁端,结构不容易形成几何可变体系,因为塑性铰数量多且分散在各层,也就是说塑性变形分散在各层; 当柱相对较弱,梁相对较强时,柱中塑性铰数量增多。如果柱中塑性铰集中在某一层,则因为塑性变形集中,使得该层成为薄弱层,易形成几何可变体系。 3.梁是受弯构件,容易实现大的延性和耗能能力,而柱是属于压弯构件,特别是轴压比大的柱,不容易实现大的延性和耗能能力。 4. 柱是重要的承重结构构件。一旦出现大的塑性变形,难以修复,柱的破坏可能使整个结构倒塌所滑强柱弱梁型框架就是要尽量减少或推迟柱中塑性铰的出观,尤其要防止同一层各柱上、下端都出现塑性铰。 对于梁的延性影响:在适筋梁的范围内,延性随着受拉钢筋配筋率提高而降低;剪跨比不应大于0.15;跨高比不应大于4。 对于柱的延性影响:剪跨比应当尽量避免短柱;轴压比越大延性越小;塑性铰区适当加密箍筋,纵筋配筋率不宜过小;相同配筋面积选细的钢筋延性比粗的钢筋延性高。 (2)强剪弱弯 在钢筋混凝土框架中,粱和柱的破坏形态可以归纳为两种:正截面的弯曲破坏和斜截面的剪切破坏。当发生正截面弯曲破坏时,在破坏之前将会先形成塑性铰,只要设计合理妥当,形成的塑性铰会具有良好的变形能力和耗能能力但是当发生的是斜截面剪切破坏时,其延性小,耗能差,属于脆性破坏,所以,在钢

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原则及应用

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原则及应用 钢筋混凝土结构是一种广泛应用的建筑结构类型,其优点包括强度高、耐久性好、施工便利等。同时,在地震等自然灾害中,钢筋混凝土结 构也具有较高的抗震性能。本文将介绍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的原 则及应用。 一、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的原则 1.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 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是建立在保障人员生命安全和减少财产损失的基 础之上的。因此,在进行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时,应考虑以下几 个方面: (1)建筑的使用性能要求:在设计钢筋混凝土结构时,应明确建筑的使用性能要求,包括建筑的使用功能、使用寿命、使用环境等。 (2)抗震性能等级:根据建筑的使用性能要求,确定建筑的抗震性能等级。抗震性能等级分为一级、二级、三级等。 (3)地震烈度:根据建筑所处的地理位置,确定其所在地区的地震烈

度。 (4)结构的基本参数:包括结构的体系形式、结构的层间刚度、结构的荷载特性等。 (5)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设计要求:包括混凝土强度、钢筋的强度、构件的尺寸和配筋等。 2.抗震设计的基本方法 抗震设计的基本方法包括静力设计方法和动力设计方法。 (1)静力设计方法:静力设计方法是根据建筑结构的静力分析结果,通过确定结构的内力、变形和刚度等参数,来确定结构的抗震性能。静力设计方法适用于低层、简单结构和规模较小的建筑。 (2)动力设计方法:动力设计方法是通过建筑结构的动力分析,来确定结构的抗震性能。动力设计方法适用于高层、复杂结构和规模较大的建筑。 3.抗震设计的基本要求 (1)保证结构的整体稳定性;

(2)保证结构的强度和刚度; (3)保证结构的变形能力; (4)保证结构的耗能能力; (5)保证结构的抗震位移控制能力; (6)保证结构的抗震可靠性。 二、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的应用 1.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等级 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等级是设计钢筋混凝土结构时的重要参数之一。根据建筑的使用性能要求和地震烈度,可以确定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等级。 2.结构的抗震设计 在进行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时,需要考虑结构的抗震性能、结构的变形能力、结构的耗能能力、结构的抗震位移控制能力等多方面因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设计规范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设计规范 一、前言 钢筋混凝土结构是现代建筑中较为常见的结构形式之一,其抗震性能 是在设计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保证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地 震中的安全性能,需要遵循相应的抗震设计规范,本文将详细介绍钢 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设计规范。 二、抗震设计基础 1.地震烈度分区 我国地震烈度分为1-12度,其中1度为最弱,12度为最强。根据地 震烈度分区,抗震设计参数也有所不同,应根据所在地区的烈度分区 确定抗震设计参数。 2.地震作用 地震是指地球内部因地质构造运动而引起的震动。在建筑物中,地震 会通过地基传递到建筑物结构中,对建筑物结构产生破坏作用。因此,在抗震设计中需要考虑地震作用的影响。

3.设计地震动 设计地震动是指在抗震设计中,根据建筑物所在地区的地震烈度分区和建筑物的结构类型,确定建筑物所需的地震动参数。确定设计地震动参数的方法有多种,如谱加速度法、等效静力法和动力时程分析法等。 三、抗震设计原则 1.抗震设计的目标 抗震设计的目标是保证建筑物在地震中的安全性能,包括人员和财产的安全。在抗震设计中,应考虑建筑物的整体性和耐久性,确保建筑物在地震中不发生倒塌、破坏或严重损坏。 2.设计基本原则 在抗震设计中,应遵循几个基本原则: (1)整体性原则:建筑物应具有整体性,能够承受地震作用时的整体变形。

(2)耐久性原则:建筑物应具有足够的耐久性,能够承受地震作用时的破坏和损伤。 (3)安全性原则:建筑物应具有足够的安全性,能够保护人员和财产的安全。 (4)经济性原则:建筑物应具有足够的经济性,能够在满足安全性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减少建筑成本。 四、抗震设计方法 1.抗震设计的方法 抗震设计的方法包括静力设计和动力设计两种。其中,静力设计是指根据建筑物的重力荷载和地震力,计算建筑物结构的强度和刚度,以满足抗震性能要求的设计方法;动力设计是指通过动力分析,计算建筑物在地震中的响应,以满足抗震性能要求的设计方法。 2.抗震设计的步骤 抗震设计的步骤包括确定设计地震动、确定设计基本参数、确定结构的强度和刚度、确定结构的位移和变形限值等。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分析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分析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是一种常见的建筑结构形式,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是目前建筑领域中广泛应用的结构形式之一。本文将从结构的基 本构成、抗震设计原则、抗震性能评价等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探讨。 一、结构的基本构成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是由柱、梁、板、墙等构件组成的。其中,柱是 承担垂直荷载和水平荷载的主要构件,梁则是承担横向荷载的主要构件。板和墙则主要承担垂直荷载和水平荷载。在结构设计中,应根据 实际情况合理设置结构构件的尺寸和布置,以满足结构的强度和刚度 要求。 二、抗震设计原则 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中,应采取科学合理的抗震设计原则,以提高 结构的抗震性能。主要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满足强度和稳定性要求:在设计过程中,应根据结构的受力特点和荷载情况,合理确定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要求,保证结构在地震荷载作 用下不发生破坏。

2.考虑结构的位移控制:在抗震设计中,应考虑结构的位移控制问题,采取适当的措施控制结构的变形,以保证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3.采用先进的材料和工艺:在设计和施工中,应采用先进的材料和工艺,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减小结构的损伤和破坏。 4.合理设置结构的布局和构件:在设计过程中,应根据结构的受力特点和荷载情况,合理设置结构的布局和构件,以满足结构的强度和刚度 要求。 三、抗震性能评价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评价是衡量结构抗震性能的重要指标。主要评价指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结构的稳定性:在地震荷载下,结构是否能保持稳定,不发生破坏。 2.结构的位移控制:在地震荷载下,结构的变形是否受到合理的控制,以保证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3.结构的耗能能力:在地震荷载下,结构是否能够吸收大量的能量,以减小结构的损伤和破坏。

混凝土结构延性设计

混凝土结构延性设计 摘要:现阶段的国家发展、建设过程中,各类工程的建设数量、规模都在大幅度的提升,整体上创造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不断巩固。从客观的角度来看,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延性设计,是业界内重点关注的对象。所以,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延性设计,需要在日后更好的完善。文章就此展开讨论,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混凝土;结构;延性设计 一、前言 在建筑设计施工过程中,抗震性是一项重要的内容,抗震性的主要指标是结构的延性设计,本文就混凝土结构延性设计进行阐述。二、结构延性设计的重要性抗震性能化设计是我国抗震设计发展趋势,但是目前在实际工程中对砼框架结构抗震设计大部分工程仍然采用与我国目前经济相适应的低承载力高延性设计。实现大震不坏的抗震设防目标需要砼框架结构在大震作用下仍然处于弹性状态,由于砼框架结构在设计使用期限内大震作用不一定出现,高承载力低延性的抗震设计会使砼框架结构造价高,与我国目前经济水平不相适应,且砼框架结构设计中一般未考虑出现的非预计荷载可以通过砼框架结构延性设计确保砼框架结构超载时实现延性破坏,因此目前进行砼框架结构延性设计意义仍然十分重大。 1、对于砼框架结构设计中一般未考虑非预计荷载,例如偶然超载,温度升高或基础沉降引起附加内力等情况下,有较强的承受和抗衡能力,延性材料的后期变形能力可作为出现非预计荷载情况的安全储备。 2、有利于实现砼框架结构内力充分重分布砼框架结构属于超静定结构,超静定结构的内力与截面的抗弯刚度有关,若把砼框架结构设计成为延性结构,则随着荷载的增加,将在砼框架结构梁端首先出现裂缝,引起梁各截面之间相对刚度发生变化,因而导致砼框架梁中内力重分布。在砼框架结构梁端受拉钢筋屈服后,表现在砼框架结构梁端出现塑性铰,由于砼框架结构梁端塑性铰出现,改变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设计规程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设计规程 一、前言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作为一种常见的建筑结构形式,在建筑工程中得 到了广泛应用。由于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影响,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 抗震性能至关重要。因此,本文旨在提供一份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 抗震设计规程,以确保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二、设计基础 1.设计地震烈度 设计地震烈度应根据当地地质条件和历史地震记录,采用相应的规范 计算得出。 2.结构分类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应根据受力特点和构造形式,分为抗震设防等级I、抗震设防等级II、抗震设防等级III和抗震设防等级IV四个等级。 3.设计参数

设计参数包括结构材料的强度等级、构件的断面尺寸、钢筋的配筋率等,应根据相关规范和实际情况确定。 三、设计要求 1.强度要求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以承受地震力和自重荷载。 2.变形要求 在地震作用下,结构应保持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避免过大的变形和位移。 3.耗能要求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应具有一定的耗能能力,以吸收地震能量,减少地震对结构的破坏。 4.破坏控制

在地震作用下,结构应出现可控的破坏形式,避免突然崩塌和倒塌。 四、设计方法 1.荷载计算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荷载计算包括自重、活荷载和地震荷载等三种荷载。其中地震荷载应根据设计地震烈度和结构分类确定。 2.结构分析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结构分析应采用弹性静力分析或弹性动力分析方法,以确定结构的内力和变形。 3.构件设计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构件设计应根据结构材料的强度等级、构件的受力特点和荷载大小等因素确定。同时,应根据相关规范和实际情况确定构件的断面尺寸和钢筋的配筋率等。 4.节点设计 节点是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中最容易出现破坏的部位。因此,在节点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延性设计要求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延性设计要求 导言 框架结构在地震时进入屈服阶段来应对超过地震烈度的抗震设防烈度,当屈服还不能抵消时就会发生塑性变形来吸收和消耗地震能量。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延性的重要性 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实质上就是结构的延性设计。所谓延性,指的是指构件与结构屈服之后,在其承载能力不下降的前提下,所具备的塑性变形能力,这种能力被称为“延性比”。提高结构的延性比有助于提升框架的抗震潜能,加强其抗倒塌能力。设计在延性结构的混凝土框架通过其塑性铰区域发生变形,可以有效吸收和分散地震传对于框架作用力;该区域变形也可以使整体框架刚度得以降低,减弱地震对于结构的作用力。具有延性结构能够使框架对于承载力要求降低,事实上延性结构对抗突发地震的武器就是它所具有的变形能力。也就是说,如果钢筋混凝土框架的结构延性不够好,那么就要求框架对于地震具备足够大的承载力。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延性设计 延性设计是针对延性结构在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中所起到的与结构本身的承载能力一样不可忽视的作用,而进行的研究尤其对是震区的钢筋混凝土建筑显得更加重要。倡导延性设计,以加强其抗震能力。由于钢筋混凝土材料还具脆性,在突遇地震时会发生断裂对居住者的人身安全是一个极大隐患,所以为了最大限度减少这一特点的损害,在设计中更应当重视发挥钢筋的塑性特征,增强其吸收消耗能量的能力,实行延性设计。 根据我国目前对于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的要求,在实施混凝土框架延性设计

过程中需得遵循以下要求: 1.控制塑性铰的位置,“强柱弱梁” 框架结构若形成梁铰机构,则塑性铰分布比较均匀,而且梁铰机构的延性要求也比较容易实现。若形成柱铰机构,则易使整个结构形成机动结构,从而导致整个结构的倒塌。框架结构设计时应遵循的设计原则是“强柱弱梁”这是为了确保结构的延性,这样就可以确保设计荷载下同一节点上柱端截面抗弯承载力之和大于梁端截面抗弯承载力之和,而且可以使框架结构中柱的抗弯承载力储备足够。塑性铰出现在梁端,大大减少柱端屈服的可能性,吸收更多的地震能量,增强了构件的延性。 在发生地震时,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塑性铰不许现于梁的跨中,而要求出现在梁上。因为如果现于梁的跨中会导致框架局部遭到破坏。如今的建筑中有的采取现浇楼板设计,这种设计解决了梁的刚度和强度加强问题,而在实际的震后调查中我们发现,只属现浇楼板框架,地震破坏均发生在柱中,而且破坏较严重;那些无楼板构架式设计的裂缝也出现在梁中,破坏却相对较轻,由此可以证明强梁弱柱所引发的的结构性震害相对较重。框架结构的塑性铰所现顺序和位置不相同,框架结构所遭遇的破坏形式也会有所不同。如果塑性铰出现在柱中则不但难以修复还容易致使整个框架结构发生倒塌。只有当梁端出现塑性铰时,混凝土框架才可以在遭到外力损坏前就已经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形,因此可以耗散和吸收比较多震时能量,相对具备更好的抗震能力。总的来说,比较合理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破坏机制应是梁比柱的塑性屈服尽可能早发生和多发生,底层柱柱根的塑性铰较晚形成,各层柱子的屈服顺序应错开,不要集中在某一层。这种破坏机制的框架,就是强柱弱梁型框架。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设计原则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设计原则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是一种常用的抗震结构形式,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在设计过程中,需要遵循一些抗震设计原则,以确保结构在地震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本文将从结构的整体设计、构件的设计以及施工过程等方面介绍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设计原则。 一、结构的整体设计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设计首先需要确定结构的整体布局和尺寸。在选择结构形式时,应根据地震烈度、场地条件和建筑用途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适当的结构形式。一般情况下,多层建筑采用刚性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高层建筑则采用刚性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或框架-剪力墙结构。 在确定结构尺寸时,应考虑到结构的刚度和强度要求,以及地震荷载的影响。结构的刚度和强度需满足相关规范的要求,以确保结构在地震中具有足够的抗震能力。同时,还需考虑结构的减震和消能设计,采用合适的减震措施和消能装置,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 二、构件的设计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构件设计是抗震设计的关键。首先,梁柱等构件的截面尺寸应满足强度和刚度要求,以承受地震力的作用。同时,还需考虑构件的延性,即在地震中能够产生适度的变形能力,吸收和耗散地震能量。

构件的配筋设计也十分重要。配筋应满足强度和延性的要求,同时还需考虑钢筋的粘结性能和混凝土的抗压性能。在配筋布置时,应合理分布钢筋,避免出现集中破坏,提高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 三、施工过程的控制 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施工质量,以确保结构的抗震性能。首先,需要合理选择建筑材料,并进行质量检验。钢筋的质量应符合规范要求,混凝土的配合比应合理,以保证结构的强度和耐久性。 施工过程中还需注意钢筋的加工和安装。钢筋的加工应满足规范要求,避免出现钢筋损伤、弯曲或错位等问题。在钢筋的安装过程中,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布置,保证钢筋的覆盖层和间距等参数符合规范要求。 施工过程中还需进行质量检验和监控。对结构的关键部位和节点应进行质量检验,以确保施工质量。同时,施工过程中应进行监控,及时发现和处理存在的问题,提高结构的施工质量和抗震性能。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设计原则主要包括结构的整体设计、构件的设计以及施工过程的控制。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结构的刚度、强度和延性等要求,以确保结构在地震中具有足够的抗震能力。同时,还需注意材料的选择和施工质量的控制,提高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通过科学的抗震设计和严格的施工管理,可

房屋建筑框架结构抗震设计要点

房屋建筑框架结构抗震设计要点 摘要: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具有良好抗震性能,结构抗震的本质就是延性,提 高延性可增加结构抗震潜力,增强结构抗倒塌能力。结构主要靠延性来抵抗较大 地震作用下非弹性变形。本文分析了结构延性在抗震设计中的重要性及其作用, 影响结构延性的主要因素以及结构延性的抗震设计。 关键词:房屋建筑;框架结构;抗震设计 前言 地震是一种能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极大破坏的自然灾害,为了预防地震 灾害,减轻地震损失,我国加强了地震预报、工程抗震和地震控制方面研究工作,其中工程抗震是一项有效的措施,其目的是寻求最合理的抗震设计,保证建筑物 的安全。工程中结构抗震的设计是依据抗震设防烈度通过地震作用的取值和抗震 措施的采取来实现结构抗震设防目标。 一、框架结构延性的作用 对于受弯构件来说,随着荷载增加,首先受拉区混凝土出现裂缝,表现出非 弹性变形。然后受拉钢筋屈服,受压区高度减小,受压区混凝土压碎,构件最终 破坏。从受拉钢筋屈服到压区混凝土压碎,是构件的破坏过程。在这过程中,构 件的承载能力没有多大变化,但其变形的大小却决定了破坏的性质。当结构设计 成为延性结构时,由于塑性变形可以耗散地震能量,结构变形虽然会加大,但结 构承受的地震作用不会很快上升,内力也不会再加大,因此具有延性的结构可降 低对结构的承载力要求,也可以说,延性结构是用它的变形能力来抵抗罕遇地震 作用;反之,如果结构的延性不好,则必须有足够大的承载力来抵抗地震作用。 结构或构件的延性具有以下作用: 1、防止脆性破坏 脆性破坏是突然的、无明显征兆的破坏,因此破坏的后果较严重。工程设计 中应避免脆性破坏,应按塑性破坏的原则进行设计,使结构或构件具有一定的延性,保证结构或构件在破坏之前有足够的变形能力,防止突然的脆性破坏发生。 2、对脆性构件起稳定作用 在实际建筑结构中,延性构件与非延性构件(脆性构件)往往是并存的。例 如框架结构的长柱与短柱。实验研究说明,在保证延性构件与非延性构件一定比 例的条件下,延性构件对脆性构件起稳定作用,使结构有较好的变形能力而不致 失效。 3、实现内力重分布 延性构件在强震作用下,随着裂缝的形成和开展,某些临界截面有一定的转 动能力,形成塑性铰,改变了原有的超静定状态,结构中的内力分布不再服从弹 性状态,产生塑性内力重分布,从而使结构更符合实际内力分布。在保证极限承 载力不变的条件下,利用塑性内力重分布规律,调整设计弯矩,减少梁支座配筋 的密集程度,便于施工。 4、提高框架结构抗震性能 在我国,抗震设计的原则是:小震不坏,基本地震可修,大震不倒。地震作 用时,延性结构通过塑性铰区域的变形,能够有效地吸收和耗散地震能量,同时,这种变形降低了结构的刚度,使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反应减小,即减小了地震力。因此,结构的延性措施增加了结构在大震下的变形能力,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 二、框架结构的延性抗震设计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设计规范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设计规范 一、引言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是建筑工程中常见的结构形式之一,其在抗震设计中具有重要地位。本文将介绍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设计规范,包括设计基础、设计要求、设计计算等方面的内容。 二、设计基础 1.地震烈度 地震烈度是指地震对地面物体造成破坏程度的一种量化指标,通常用地震烈度图表示。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设计中,应根据地震烈度选择合适的抗震设防烈度等级。 2.地震分区 地震分区是指根据地震活动和地震烈度等因素,将全国划分为不同的地震区域,并确定各地震区域的抗震设防烈度等级。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设计中,应根据地震分区选择合适的地震动参数。

3.建筑物分类 建筑物分类是指根据建筑物的结构形式、用途、高度等因素,将建筑 物分为不同的类别,并给出相应的抗震设防烈度等级和抗震性能要求。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设计中,应根据建筑物分类确定相应的抗 震设防烈度等级和抗震性能要求。 三、设计要求 1.地震荷载 地震荷载是指地震作用下建筑物所受的荷载,包括水平地震力、竖向 地震力和地震附加质量等。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设计中,应根 据地震荷载计算建筑物的受力和变形情况。 2.构件设计 构件设计是指将建筑物分解为各个构件,对每个构件进行力学分析和 设计。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设计中,应根据构件设计计算构件 的尺寸、配筋和受力性能等。 3.抗震性能

抗震性能是指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的受力变形性能。在钢筋混凝土框 架结构抗震设计中,应根据建筑物分类和地震设防烈度等级确定相应 的抗震性能要求。 四、设计计算 1.地震动参数 地震动参数是指地震波的频率、振幅、时程等特征参数。在钢筋混凝 土框架结构抗震设计中,应根据地震分区和建筑物分类确定相应的地 震动参数。 2.地震响应谱 地震响应谱是指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的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在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设计中,应根据地震动参数计算地震响应谱。 3.结构分析 结构分析是指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进行力学分析,确定各个构件的 受力和变形情况。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设计中,应根据地震响 应谱进行结构分析。

混凝土抗震性能的设计标准

混凝土抗震性能的设计标准 一、概述 混凝土结构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一种结构形式,其抗震性能的设计是保障建筑物在地震时不发生倒塌,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因此,混凝土抗震性能的设计标准非常重要。本文将从材料、结构、荷载、地震动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材料要求 1.混凝土强度等级 混凝土抗震设计中,混凝土强度等级应为C30及以上。 2.钢筋 混凝土结构中使用的钢筋应符合国家标准,其抗拉强度不应低于390MPa。 3.预应力钢筋 预应力钢筋应符合国家标准,其抗拉强度不应低于1860MPa。 4.混凝土保护层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符合国家标准,以保证混凝土不被氧化、腐蚀。 三、结构要求 1.结构类型 混凝土结构通常采用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等结构

2.柱的截面尺寸 混凝土柱的截面尺寸应符合规范要求,以保证柱具有足够的抗震能力。 3.梁的截面尺寸 混凝土梁的截面尺寸应符合规范要求,以保证梁具有足够的抗震能力。 4.墙的厚度 混凝土剪力墙的厚度应符合规范要求,以保证墙具有足够的抗震能力。 四、荷载要求 1.自重荷载 自重荷载应按规范要求计算。 2.活荷载 活荷载应按照规范要求计算。 3.地震作用荷载 地震作用荷载应按照规范要求计算。 五、地震动要求 1.设计地震烈度 设计地震烈度应根据所在地区的地震烈度确定。 2.地震波 应根据规范要求选用适当的地震波进行计算。 3.周期 建筑物的周期应符合规范要求,以保证其在地震中具有足够的抗震能

六、结构尺寸比和配筋率要求 1.结构尺寸比 混凝土结构中,结构尺寸比应符合规范要求,以保证结构在地震中具 有足够的抗震能力。 2.配筋率 混凝土结构中,配筋率应符合规范要求,以保证结构在地震中具有足 够的抗震能力。 七、结构抗震验算要求 混凝土结构的抗震验算应符合规范要求,以保证结构在地震中具有足 够的抗震能力。 八、结构施工质量要求 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应符合规范要求,以保证结构在地震中具有足 够的抗震能力。 九、结论 混凝土抗震性能的设计标准是保障建筑物在地震时不发生倒塌,保护 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在混凝土结构抗震性能的设计中,应从材料、结构、荷载、地震动等方面进行探讨,确保结构设计的合 理性和施工质量的优良性。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设计论文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设计论文 【摘要】结构抗震设计一方面应按现行设计规范对结构进行必要的计算,满足承载力和变形的要求;另一方面还要采取正确的构造措施,提高结构的延性,防止结构倒塌。在进行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设计时,首先要有合理的满足抗震要求的建筑布置,同时要有清楚的抗震设计概念,不仅要进行抗震理论计算,更要重视框架结构的构造要求,确保框架结构的设计安全可靠。 一、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概述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是指由钢筋混凝土梁和柱以刚接或者铰接相连接而构成承重体系的结构。框架结构具有空间分隔灵活、自重轻、节省材料,可以较灵活地配合建筑平面布置的优点,利于安排需要较大空间的建筑结构;采用现浇混凝土框架时,结构的整体性、刚度要好,且设计处理好也能达到较好的抗震效果,而且可以把梁或柱浇注成各种需要的截面形状。但是框架结构体系也有不少的缺点,具体为:框架节点应力集中显著;框架结构的侧向刚度小,属柔性结构框架,在强烈地震作用下,结构所产生的水平位移较大,易造成严重的非结构性破坏等等。在地震区,由于地震作用明显,对于水平抵抗力弱的框架结构,如何利用框架结构的优点,合理地设计结构体系是现在建筑设计的重点和热点问题。 二、抗震结构的延性及结构中设计原则 1、采用合理的建筑平立面 建筑物的动力性能基本上取决于其建筑布局和结构布置。建筑布

局简单合理,结构布置符合抗震原则,就能从根本上保证房屋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2、提高延性设计 延性性能是指结构或构件在承载力没有明显下降的情况下能够承受很大的非弹性变形能力。一般结构的延性包括结构延性和构件延性,而结构延性包括总体延性和楼层延性。构件延性要求一般都高于结构延性的要求,而构件延性又取决于构件截面纵向配筋率,约束混凝土和防止纵向钢筋压屈的箍筋配筋率,混凝土和钢筋的强度以及轴向荷载的大小。构件破坏时的变形与屈服时变形的比值称为构件的延性,延性越大,则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可以承受大的塑性变形而不破坏倒塌,可以使地震作用更多地降下来。因此结构的设计和配筋构造都要保证它具有足够的延性。因此,结构要有良好的抗震性能,通常采取以下措施保证结构的延性:1)有足够的承载力来保证结构的强度;2)有足够的抗侧向力的刚度来保证结构的侧向位移;3)结构的自震周期应与地震的卓越周期错开;4)尽可能设置多道防线;5)在地震作用下节点承载力应大于相连构件承载力,当构件屈服时,退化时,节点应保证承载力和刚度不变;6)合理控制结构的非弹性部位(塑性铰区),实现合理的机制;7)结构单元之间应遵守牢固连接或彻底分离的原则;8)底层应加强,弯矩考虑增大,地下室一层可考虑延性;9)采用有效措施,防止早出现剪切、锚固、受压等脆性破坏,因此采用“约束混凝土”是非常重要的措施;10)抗震设计中应加强的就强,应弱的就弱,不得任意加强。因此在设计不合理的任意加强

钢筋混凝土框架抗震结构延性设计

钢筋混凝土框架抗震结构延性设计 在众多建筑结构体系中,较为常见也是比较基础的结构体系即是在施工过程是使用最多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既然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的过程中,钢筋混凝土都受到施工的青睐,那么它的发展基础更是实施的根基,它的发展基础是什么呢,即是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延性设计,是指框架结构进入破坏阶段后,在承载能力没有显著下降的情况下塑性变形的能力,换言之,框架结构体系的延性反映的是框架结构后期的塑性变形能力。脆性破坏和延性破坏是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的两大分支。他们有着本质的不同,首先脆性破坏顾名思义,破坏来得突然,没有预警,造成的损失和危害非常大,所以设计时必须要避免脆性破坏,这种不可预测的危害只能在设计时提出,以免留下后患;而延性破坏是指构件经历很大的非线性变形后所发生的破坏,在破坏前能给人以警示,让人们能有一定的时间躲避危险。这种情况是规范规定的设计破坏类型,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中要通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延性设计来确保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超载时发生延性破坏。 一、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延性设计的重要性 地震是以波的形式,以震源为中心向周期迅速扩散传播,通过建筑我周边的岩土和建筑物的地基来影响建筑物的上部结构导致激烈的变形。而建筑结构往往在地震来临时产生一定的运动例如位移、速度、加速度,导致结构内部发生很大的震动和变形,当来自地基的影响使建筑物的结构中的材料和构件承受了最大的极限,建筑物结构将出现各种不同程度的破坏,例如混凝土裂缝,局部的破损,整体结构倾斜,甚至倒塌等等。所以在建筑物结构设计时必须增大框架结构的延性,以保证地震來临时,材料和构件能够承受更大的震动和变形,以地震带来的损失。 目前,我国建筑抗震设计的理念仍是: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已经在2010年修订时引入了抗震性能化设计。虽然建筑抗震性能化设计已经成为我国建筑抗震设计发展趋势,但是,结合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程度,在实际工程中仍然采用地承载力、高延性设计的方法来实现我国的抗震目标。只有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构件在大震作用下仍然处于弹性状态,才能实现大震不坏的抗震设防目标。由于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设计的使用年限内不一定会遇到大的地震,所以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中对于偶然荷载可以通过钢筋

浅述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延性设计要点

浅述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延性设计要点 随着现代建筑科学的迅速发展,高层建筑已经逐渐占据城市建设的主体地位,因此,高层建筑中钢筋结构设计尤为关键。但是目前尚没有对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筋细部节点的设计形成一个统一的方法,从而造成在节点钢筋设计时往往会出现配筋率过大、钢筋锚固不够等现象。设计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时对不同的剪力墙结构有不同的设计要求。因此,在设计时如何把握好剪力墙的合理性、功能性至关重要。希望本文可以在以后的钢筋混凝土剪力墙设计和建造中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并且通过人类的不断探索,不断改进剪力墙的结构和设计。 1 钢筋混凝土结构方案问题 高层混凝土结构方案选型要根据能高效利用材料效率、清晰传力途径来进行,这对配筋指标等的控制具有重要作用。在方案选型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结构坚向与抗侧力传力途径要明确;第二,要形成空间的整体受力,增强结构与构件的材料使用效率;第三,要尽可能提高结构的均匀性与规则性;第四,形成良好的结构整体性与耗能机制。在设计时,结构工程师尽量保证建筑的设计理念,结构部分要与建筑部分加强合作,减小没有必要的大空间,减少结构转换工作。在结构的抗侧力体系选择时,首先要使得结构抗侧力体系和建筑的高度相适应;其次,结构垂直方向沿高度的变化要平缓、连续,强度等级的变化与混凝土墙的厚度变化要错开;最后尽可能使结构抗侧力构件连接成整体,要保证体系中所选材料与截面类型与施工期相符合。另外,在在重力荷载传力方面,要尽量降低结构的自重,楼板设计时,要综合考虑设备、净高、建筑吊顶的做法等各方面因素,可以运用组合楼板和钢梁的形式来降低自重,以缩短施工工期。如果结构很复杂要注意加强技术的分析工作,选择合理的楼面结构与转换结构,在结构抗侧力体系上要合理设定腰桁架,抗震等级的选择要适当。 2 基础的设计选型问题 高层基础设计也是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部分应该要特别主要的问题,这是由于基础设计的不恰当,会使建筑因承载力不足而造成不均匀沉降,使得建筑物出现开裂或倾斜,引起安全问题;另外,合理的基础设计是降低工程造价和缩短工期有重要作用。在基础设计选型要注意以下条件的分析。第一,地质条件。地质条件是决定高层建筑基础选型的关键因素,结构设计人员要和勘察人员做好协调,对勘察的地质资料要进行准确分析,进而合理地进行基础选型,同时要在工程的

混凝土结构构件框架梁的框架柱及框支柱抗震设计要求

混凝土结构构件框架梁的框架柱及框支柱抗震设计要求 一、框架柱的截面尺寸宜符合下列要求: 1、柱的截面宽度和高度均不宜小于300mm圆柱的截面直径不宜小于 350mm 2、柱的剪跨比宜大于2; 3、柱截面高度与宽度的比值不宜大于3。 条文解释:剪跨比是反映柱截面所承受的弯距与剪力相对大小的一个参 数,表示为: 入=M/(Vh o) V---取与M对应的剪力设计值; h o---柱截面有效高度;当框架结构中的框架柱的反弯点在柱层高范围内 时,可取入=H n/(2h o M---宜取柱上、下端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弯矩设计值的较大值;),此处, Hn为柱净高;当入〈1.0时,取入=1.0 ;当入〉3.0时,取入=3.0 ; 剪跨比是影响钢筋混凝土柱破坏形态的最重要的因素,剪跨比较小的柱子都会出现斜裂缝而导致剪切破坏。通常用配置横向钢筋(箍筋)的办法以避免过早出现剪切破坏。通过研究,大致得到如下规律: 剪跨比入〉2时,称为长柱,只要按照构造配置横向钢筋,一般都发生弯曲破坏。 剪跨比入w 2时,称为短柱,多数会出现剪切形的破坏。但当提高混凝土 强度或配有足够的横向钢筋,也可能出现延性较好的剪切受压破坏。当受拉钢筋配筋率过大时,则可能出现粘结型破坏。一般在短柱中应当计算斜截面抗剪强度,并限制纵筋含钢率。 剪跨比入w 1.5时,称为极短柱,一般都会发生剪切斜拉破坏,抗震性能不好。设计时应发尽量避免这种极短柱,否则需要采取特殊措施。 由于框架柱中反弯点大都接近中点,为设计方便,常常用柱长细比近似表示剪跨比的影响。 因为入=M/(Vh0)〜L/2H 所以当L/H >4时为长柱;3 〈 L/H < 4时为短柱;L/H < 3时为极短柱

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规范

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规范 钢筋混凝土结构具有坚固、耐用、防火性好等优点,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得到了认可,那么你想知道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规范是什么吗?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推荐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规范,希望你喜欢。 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规范 1 结构设计地震力的确定 1.1 低地震力取值的可行性 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各国设计规范都承认这样一个事实,就是在地震作用下,结构在真正失效前,有一个较大的塑性变形能力(结构延性),即结构在一个较小的地震下可能达到或者接近屈服状态;而在较大的地震下,结构的若干部位将陆续进入屈服后的非弹性变形状态,并且随着地震力的增大,结构中进入弹塑性变形的部位增多,先进入屈服的部位弹塑性变形也增大。结构通过这种变形耗散较多的地震传来的能量,将其转换成热能。 对于“设计地震力-延性”联合法则,我们可以从地震力和结构相互关系上进行理解:一方面设计地震力低的结构,通过更大的非弹性变形,耗散掉更多的地震能量;另一方面结构非弹性变形越大,刚度降低越严重,阻尼增大,周期比高设计地震力的结构增长越多,结构受到的总地震力也降低也越多。这就使得我们在设计过程中,在不降低构件竖向承载力、保证结构延性的前提下,可以取用一个小于设防烈度地震反应水准,作为设计中取用的地震作用。反过来讲,若采用的设计地震力越低,结构屈服部位在屈服后,水平和竖向承载力不降低的前提下需要达到的非弹性变形就越大,也就需要结构有更好的延性性能。 这样,我们就需要解决如下两个问题: A、如何在设防烈度地震作用与设计地震力取值之间建立恰当的联系; B、如何在设计地震力与所要求的结构延性建立对应关系。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要点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 1、框架结构体系的特点 1.1建筑平面布置灵活,使用空间大。 1.2延性较好。 1.3整体侧向刚度较小,水平力作用下侧向变形较大(呈剪切型)。所以建筑高度受到限制。 1.4非结构构件破坏比较严重。 2、框架结构体系选择的因素及适用范围 2.1考虑建筑功能的要求。例如多层建筑空间大、平面布置灵活时。2.2考虑建筑高度和高宽比、抗震设防类别、抗震设防烈度、场地条件等因素。 2.3框架结构体系是介于砌体结构与框架-剪力墙结构之间的可选结构体系。框架结构设计应符合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方便施工的原则(结构设计原则)。 2.4非抗震设计时用于多层及高层建筑。抗震设计时一般情况下框架结构多用多层及小高层建筑(7度区以下)。 2.5框架结构由于其抗侧刚度较差,因此在地震区不宜设计较高的框架结构。在7度(0.15g)设防区,对于一般民用建筑,层数不宜超过7层,总高度不宜超过28米。在8度(0.3g)设防区,层数不宜超过5层,总高度不宜超过20米。超过以上数据时虽然计算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但是不经济。

3、结构平面、竖向布置 3.1为了保证框架结构的抗震安全,结构应具有必要的承载力、刚度、稳定性、延性及耗能等性能。设计中应合理地布置抗侧力构件,减少地震作用下的扭转效应;平面布置宜规则、对称,并应具有良好的整体性;结构的侧向刚度宜均匀变化,竖向抗侧力构件的截面尺寸和材料强度宜自下而上逐渐减小(不应在同一层同时改变构件的截面尺寸和材料强度),避免抗侧力结构的侧向刚度和承载力突变。3.2框架结构宜设计成双向梁柱刚架体系以承受纵横两个方向的地震作用或风荷载。特殊情况下也可以采用一向为刚架,另一向为铰接排架的结构体系。但在铰接排架方向应设置支撑或抗震墙,以保证结构的承载力、刚度和稳定。 3.3抗震设计的框架结构,不宜采用单跨框架。如果不可避免的话,可设计为框架-剪力墙结构,多层建筑也可仅在单跨方向设置剪力墙。后者框架结构部分的抗震等级应按框架结构选用,而剪力墙部分的抗震等级应按框架-剪力墙结构选用。 3.4框架结构按抗震设计时,不应采用部分由砌体墙承重之混合形式。框架结构中的楼、电梯间及局部出屋顶的电梯机房、楼梯间、水箱间等,应采用框架承重,不应采用砌体墙承重。 3.5小高层结构体系采用框架结构,首先尽可能将过于狭长的结构用伸缩缝脱开。如果建筑专业不允许,可通过加大端部开间的抗侧刚度达到限制结构扭转效应的目的。具体可将边框架的角柱断面增大,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