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食品工艺学实验指导

食品工艺学实验指导

食品工艺学实验指导
食品工艺学实验指导

食品工艺学实验

目录

实验1 果酱罐头的制作 (2)

实验2 奶油冰淇淋的制作 (4)

实验3 面包的制作 (6)

实验4香肠的制作 (9)

实验5 果蔬干制(苹果/甘蓝)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一果酱罐头的制作

一、实验原理

果酱是以食糖的保藏作用为基础的加工保藏法。利用高糖溶液的高糖渗透压作用,降低水分活度作用、抗氧化作用来抑制微生物生长发育,提高维生素的保存率,改善制品色泽和风味。

二、实验目的

1.理解果酱制作的基本原理。

2.熟悉果酱制作的工艺流程,掌握果酱加工技术。

三、实验材料与设备

1、实验材料

番茄/苹果、柠檬酸、白砂糖、食盐、果胶、四旋瓶等。

2、设备

手持糖量计、打浆机、不锈钢锅、电炉、过滤筛、不锈钢刀、不锈钢锅、台秤、天平等。

四、实验方法

(一)苹果酱

1、配料

苹果2000g 水600g 白砂糖2080—2600g 柠檬酸5g 果胶5g

2、工艺流程

原料→去皮→切半去心→预煮→打浆→浓缩→装瓶→封口→杀菌→冷却。

3、操作要点

(1)原料选用新鲜饱满、成熟度适中,风味良好,无虫、无病的果实,罐头加工中的碎果块也可使用。

(2)去皮、切半、去心用不锈钢刀手工去皮,切半,挖净果心.果实去皮后用1%食盐水护色。

(3)预煮在不锈钢锅加适量水,加热软化15-20 分钟,以便于打浆为准。

(4)打浆用筛板孔径0.70-1.0mm的打浆机打浆。

(5)浓缩果泥和白砂糖比例为1∶0.8-1(重量),并添加0.1%左右的柠檬酸。先将白砂糖配成75%的浓糖浆煮沸过滤备用。按配方将果泥、白砂糖置于锅,迅速加热浓缩。在浓缩过程中不断搅拌,当浓缩至酱体可溶性固形物达60~65%时即可出锅,出锅前加入柠檬酸,搅匀。

(6)装瓶以250 克容量的四旋瓶作容器,瓶应预先清洗干净并消毒。装瓶时酱体温度保持在85℃以上,并注意果酱污沾染瓶口。

(7)封口装瓶后及时手工拧紧瓶盖。瓶盖、胶圈均经清洗、消毒。封口后应逐瓶检查封口是否严密。

(8)杀菌、冷却采用水杀菌,升温时间 5 分,沸腾下(100℃)保温15 分之后,产品分别在65℃、45℃和凉水中逐步冷却到37℃以下。

4、产品质量标准

(1)感官指标

色泽:酱红色或琥珀色。

组织状态:均匀一致,酱体呈胶粘状,不流散,不分泌汁液,无糖晶析。

风味:酸甜适口,具有适宜的苹果风味,无异味。

(2)理化指标

总糖含量不低于50%,可溶性固形物不低于65%。

铜≤10mg/kg。

铅≤2mg/kg。

锡≤200mg/kg。

(3)微生物指标

大肠菌群近似值≤6 个/100g。

菌群总数≤100 个/g。

致病菌不得检出。

实验二冰淇淋的制作

一、实验原理

冰淇淋是以稀奶油(棕榈油)、牛乳、糖类为主要原料,加入蛋品、香料及稳定剂等,经杀菌后冷冻而成的松软的混合物。

二、实验目的

熟悉并掌握冰淇淋的制作工艺。

三、实验材料与设备

1 、原辅材料

全脂乳粉,棕榈油、砂糖、稳定剂( 瓜胶、明胶、海藻酸钠、黄原胶) 、乳化剂( 单酸甘油酯、蔗糖酯) ,香精、色素等。

2 、实验设备

混料罐、加热锅、搅拌器、均质机、冰淇淋凝冻机、盐水槽子、冰箱、模子、烧杯、台秤、天平等。

四、实验方法

1 、工艺流程

原料混合→加热→均质→杀菌→冷却→成熟→凝冻→装杯或装模→硬化→成品

2 、参考配方

白砂糖:16% 奶粉:5% 奶油:5% 麦精粉1% 单甘酯:0.2% 甜蜜素:0.05% 黄原胶:0.1% 瓜胶:0.1% 海藻胶:0.1% 香精:0.2%

3 、操作要点

(1 )将稳定剂先与部分白砂糖干混,加温水溶化后待用。

(2 )用60℃水溶解奶粉和砂糖;融化人造奶油或棕榈油,加单甘脂溶化后,加入到奶液中,搅拌均匀。

(3 )麦精粉、甜蜜素用水溶化后加入。

(4 )加热:温度为60℃,在18~20MPa 的压力下均质。

(5 )杀菌公式为20min/75℃。杀菌后,立即用冰水冷却混料至4 ℃,并在此温度下保持4h以上,进行老化成熟。

(6 )使用冰淇淋凝冻机进行膨化。

(7 )将疑冻的冰淇淋装入塑料杯或模子,放入冰箱,进行速冻硬化。

五、产品质量标准

冰淇淋应具有乳香味,口感滑润,无冰屑之粗糙感,膨胀率约为80%~100%。膨胀率的计算公式:A=100(B-C) /C

式中:A —膨胀率,

B —混料的重量,

C —与混料同容积的冰淇淋的重量。

六、讨论题

1 、各组分在冰淇淋中的作用是什么?

2 、以实验结果说明稳定剂和乳化剂对冰淇淋产品品质和工艺过程的作用。

3 、影响冰淇淋膨胀率的因素是什么,如何进行控制?

七、参考文献

1、轻工业学院,食品工艺实验[M],:院教材,2000.6。

2、宝家素梅等编,食品加工技术工艺和配方大全,科学技术文献,1996。

3、骆承庠主编,乳与乳制品工艺学,中国农业,1992。

实验三面包的制作

一、实验原理

面包是以小麦粉为主要原料,加以酵母、水、蔗糖、食盐、鸡蛋、食品添加剂等辅料,经过面团的调制、发酵、醒发、整形、烘烤等工序加工而成。面团在一定的温度下经发酵,面团中的酵母利用糖和含氮化合物迅速繁殖,同时产生大量二氧化碳,使面团体积增大,结构酥松,多孔且质地柔软。

二、实验目的

了解并掌握面包制作的基本原理及操作方法,通过试验了解糖、食盐、水等各种食品添加剂对面包质量的影响。

三、实验材料与设备

1、原材料:面包粉、砂糖、植物油、活性干酵母、盐、鸡蛋、面包改良剂等。

2、仪器设备:和面机、醒发箱、远红外线烤箱、烤盘、台秤、面盆、烧杯等。

四、实验容

1 、配方

主食面包标准配方见下表,仅供参考。

主食面包标准配方

第一次调粉百分比量第二次调粉百分比量

富强粉70% 富强粉30%

酵母2% 砂糖5%

面团改良剂0.1% 食盐2%

水40% 油脂4%

水20%

2 、工艺流程

原辅料第一次调粉发酵第二次调粉醒发成型醒发冷却

3 、操作要点

(1) 按实际用量称量各原辅料,并进行一定处理。用适量打粉用水将酵母溶解,面粉需过筛,糖、盐必须用打粉水事先溶化,固体油脂需在电炉上熔化。

(2) 将70%的面粉和其它材料全部加入立式打粉机中进行第一次面团调制,先低速搅拌约4min,再高速约2min 调至面团成熟,面团温度控制在24℃。

(3) 调好的面团以圆团状放入面盆,在恒温恒湿发酵箱进行一次发酵,发酵条件为温度27℃左右,相对湿度70%-75%,发酵时间约3~5hs,发至成熟。

(4) 将除油脂以外的所有原料同发酵结束的面团一起放入打粉机中,进行第二次面团调制。先低速3min,高速约6min,成团后将油脂加入,再低速3 min,高速6min 搅拌,调至面团成熟。

(5) 和好的面团取出后在室温下醒发约20min.

(6)整形、醒发:将发酵好的面团分成100g/个,滚圆,放入预先刷好油的面包模中,然后放入醒发箱中醒发35~45 分钟,温度30℃~40℃,相对湿度85%。

(7)烘烤:将醒发好的面团放入烤箱中,烘烤初期,烤箱的上火温度120℃,下火温度250℃;烘烤中期,烤箱的温度为270℃;烘烤后期,烤箱的上火温度180℃~200℃,下火温度140℃~160℃,时间约35min。

(8)冷却:将烤熟的面包从烤箱中取出,脱膜,自然冷却后包装。

五、产品的质量标准

1、感官指标:

(1)形态:完整,无缺损、龟裂、凹坑,表面光洁,无白粉和斑点。

(2)色泽:表面呈金黄色和淡棕色,均匀一致,无烤焦、发白现象。

(3)气味:应具有烘烤和发酵后的面包香味,并具有经调配的芳香风味,无异味。

(4)口感:松软适口,不粘,不牙碜,无异味,无未融化的糖、盐粗粒。

(5)组织:细腻,有弹性;切面气孔大小均匀,纹理均匀清晰,呈海绵状,无明显大孔洞和局部过硬;切片后不断裂,并无明显掉渣。

2、质量评定

(1)面包含水率= (成品面包水分含量/面包重量)×100%

其中:成品面包水分含量= 总加入水的量—水分蒸发量。

水分蒸发量= 烘烤前面包面团重量—烘烤后面包重量

(2)容重(比容积) = (面包成品的容积/面包成品的重量)×100%

主食面包标准含水量:35.0% ;比容积在 4.20-4.59 为最好;

硬度测定:50-60g 。

六、讨论题

1、面包醒发时,温度和湿度过高或过低对产品产生何影响?

2、面包坯在烘烤中发生哪些物理的、微生物和生化变化?

3、根据你的面包质量,总结实验成败的原因。

七、参考文献

1 、轻工业学院,食品工艺实验[M],:院教材,2000.6

2 、轻工业学院、轻工业学院合编,食品工艺学( 下册) ,轻工业。

实验四香肠的制作

1.实验目的:

通过肉制品的制作,可以加深对理论课上所讲授的基础知识和工艺过程的理解,了解肉制品的各种配方,掌握了主料,辅料的作用,理解加工原理和生产工艺,掌握生产设备的工作原理,学会使用生产设备。

2.实验容:

工作原理:

通过低温烘烤和水煮使香肠熟透,然后通过烘烤使香肠变干。

配方:

(1)猪肉肠:猪肉3kg 、芝麻油150g 、鸡蛋5个、末1g 、香菜末1g 、

葱400g 、盐90g 、五香粉6g 、桂皮末6g 、大茴香6g 、淀粉66g 、

红曲米12g

(2)猪肉、牛肉复合肠:猪肉3.25kg 、牛肉1.85kg 、干淀粉220g 、精

盐220g 、味精5g 、胡椒19g 、大蒜13g 、红曲米15.3g

3.实验材料、仪器和设备:

原料:

新鲜的猪肉、牛肉灌肠专用淀粉、鸡蛋、调味料(胡椒粉、沫、蒜沫、葱沫、五香粉、盐、味精、胡椒、桂皮等)、添加剂(红曲米粉、腌制剂等) 设备:

绞肉灌肠机、高压灭菌锅、烤禽炉、天平、实验室常规设备

4.工艺流程:

肠专用淀粉调味料、红曲米粉、灌腌制

绞肉原料猪肉整理→→混合搅拌→灌肠→结扎→杀菌→烘烤→蒸煮→烘烤→冷却→成品

5.制作过程:

(1) 原料肉整理 选择经卫生检验合格的新鲜的猪肉和牛肉。将新鲜猪肉

和牛肉,去皮、剔除脂肪、筋、软骨、杂物等,切成长为2~5cm,

宽为1cm的小块。

(2) 腌制 将适量的腌制剂加入到整理后的原料肉中进行腌制,腌制温度

为1~4℃,,腌制时间为24~72h。

(3) 斩拌和擂溃 斩拌:将腌制好的猪肉和牛肉进一步切细,斩拌。使制品

有一定的弹性。

(4) 混合 把添加剂和调味料(淀粉、水、盐、葱沫、蒜沫、沫、红曲粉等)

放入适量水混匀,加入经过斩拌的原料中混合。混合搅拌时间控制在

15~20

(5) min。温度控制在10℃以下。

(6)灌肠将混合斩拌好的肉馅放入灌肠机中,套上已清洗的肠衣进行灌制。香肠灌的过紧,易破裂;灌的太松散,会有残留空气,出现空肠。

(7)结扎按照一定的规格(15cm左右)进行两头结扎。结扎香肠呈九成满,不然加热后会因肉糜受热膨胀,而导致香肠破裂。

(8)烘烤和蒸煮烘烤:烘烤的目的是使肠衣表面干燥,增加肠衣的机械度和稳定性,使肉馅色泽变红,驱除肠的异味。烘烤的温度为75℃,

时间为30~40min。蒸煮:在蒸煮时如发现肠有气泡,应用针刺破肠

衣将气体放出,以防煮熟后出现较大的空隙。蒸煮水温85℃,时间为

40min。最佳热处理方法为:烘烤,蒸煮,再烘烤。

(9)冷却、贮存将煮熟后的香肠迅速冷却,用冷水20℃或空气冷却。将冷却后的香肠放置在0~10℃,最好在0~5℃,相对湿度93%左右条件

下贮存。

6.质量评定:

感官评定:

微生物评定:

7.分析实验结果:

8.注意事项:(1)防止出油现象和形成脂肪包。

(2)蒸煮温度不易过高,蒸煮时间不易过长。

(3)灌肠时不能过松也不能过满。

实验五果蔬干制(苹果、甘蓝)

果蔬干制目的是通过降低产品含水里,使徽生物不能利用,并使产品所含水的活动亦被抑制,从而保藏了产品。果蔬干燥要求设备简单,技术易掌握,是我国农村、山区广为采用的加工方法。我国民间的干燥历史悠久,种类繁多,深受广大人民喜爱,但多采用太阳晒干或阴干的方法,使果蔬中养分受到较大损失。目前许多地方采用人工脱水干燥的方法。就是利用烘干机或烘房,再配热烫、亚硫酸处理。在较短时间排除水分,从而提高了产品的品质。

一、材料及用具

(一)梨或苹果、甘兰、小白菜、亚硫酸氮钠、二氧化碳。

(二)切菜刀、搪瓷盆、铝锅、熏硫箱、晒盘、烘干机。

二、方法

一、苹果干

1.工艺流程:

原料洗剔→去皮及果心→切片→熏硫(或亚硫酸浸泡)→干燥→均湿→包装→贮藏。

2.制作:

(1)原料的准备:洗净果实,削去果皮。切开挖除果心,投放17.食盐水中,以免变色。

切片:将苹集切成桔蜂形,片厚约0.8cm,再投入盐水中。

(1)浸硫:配制0. 5%亚硫酸氢钠溶液,将切好的苹果投入,浸泡约10分钟(或

原料量0.2-0.4%熏硫10-30分钟)另取一部分苹果不经亚硫酸处理作对照。

(3)烘干:苹果浸泡完毕取出沥干后即可铺盘,果肉以不叠压为原则,装好后至烘干机烘干,温度60-70℃之间,也可置日光下晒干,适宜干燥的苹果干,手紧握不相连粘而富弹性,含水量约20%,干燥量为6: 1-8: 1。

(4)均湿:干燥后的苹果干堆积在一起。经过2天后,就可使成品含水量一致。

(5)包装贮藏:将苹果干分别装在玻璃瓶和塑料袋中并分别充入C02和S02另留部分果干散装,观察产品色泽变化。

二、甘蓝干

1、工艺流程:

原料挑选→洗净→切瓣、挖去芽心→切丝→热烫→干操→均湿→包装→贮藏。2.制作

(1)原料准备:选大形白色、风味优良的叶球。去除外叶、茎部和芽心,取出切成细长条,宽3-5cm,应随即进行烫漂作对照。

(2)烫漂:在热水中加入0.2%亚硫酸氢钠,.将菜投入沸水中热烫2-3分钟,取出随即迅速冰却。另取一部分莱不经漂烫作对照。

(3)供干:取出沥干水分,置于晒盘上,铺厚1-2。二不要铺得太厚,装好后置烘干机供干,烘干沮度55-60-C,干操率为14: 1-20: 1。

(4)均湿:干燥后的干菜,先准备在一起经一天,即可使成品的含水量一致。

(5)包装贮藏:包装与贮藏条件好坏,对产品质最有很大影响,将产品分别采用压块和散装于玻璃瓶中,分别灌入C02与S02气体,密闭贮藏,并取一部分作为对照。

三、记载项目

(一)

(二)经贮3-6个月后,观察记载产品质呈变化情况

四、思考问题

(一)干制加工过程有哪些因素影晌产品质里?

(二)试比较人工干燥和自然干燥的优缺点?

(三)干制品在贮藏中应注意些什么问题?有哪些可能的变质现象?如何防治

食品工艺学实验指导

食品工艺学实验 目录 实验1 果酱罐头的制作 (2) 实验2 奶油冰淇淋的制作 (4) 实验3 面包的制作 (6) 实验4香肠的制作 (9) 实验5 果蔬干制(苹果/甘蓝)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一果酱罐头的制作 一、实验原理 果酱是以食糖的保藏作用为基础的加工保藏法。利用高糖溶液的高糖渗透压作用,降低水分活度作用、抗氧化作用来抑制微生物生长发育,提高维生素的保存率,改善制品色泽和风味。 二、实验目的 1.理解果酱制作的基本原理。 2.熟悉果酱制作的工艺流程,掌握果酱加工技术。 三、实验材料与设备 1、实验材料 番茄/苹果、柠檬酸、白砂糖、食盐、果胶、四旋瓶等。 2、设备 手持糖量计、打浆机、不锈钢锅、电炉、过滤筛、不锈钢刀、不锈钢锅、台秤、天平等。 四、实验方法 (一)苹果酱 1、配料

苹果2000g 水600g 白砂糖2080—2600g 柠檬酸5g 果胶5g 2、工艺流程 原料→去皮→切半去心→预煮→打浆→浓缩→装瓶→封口→杀菌→冷却。 3、操作要点 (1)原料选用新鲜饱满、成熟度适中,风味良好,无虫、无病的果实,罐头加工中的碎果块也可使用。 (2)去皮、切半、去心用不锈钢刀手工去皮,切半,挖净果心.果实去皮后用1%食盐水护色。 (3)预煮在不锈钢锅加适量水,加热软化15-20 分钟,以便于打浆为准。 (4)打浆用筛板孔径0.70-1.0mm的打浆机打浆。 (5)浓缩果泥和白砂糖比例为1∶0.8-1(重量),并添加0.1%左右的柠檬酸。先将白砂糖配成75%的浓糖浆煮沸过滤备用。按配方将果泥、白砂糖置于锅,迅速加热浓缩。在浓缩过程中不断搅拌,当浓缩至酱体可溶性固形物达60~65%时即可出锅,出锅前加入柠檬酸,搅匀。 (6)装瓶以250 克容量的四旋瓶作容器,瓶应预先清洗干净并消毒。装瓶时酱体温度保持在85℃以上,并注意果酱污沾染瓶口。 (7)封口装瓶后及时手工拧紧瓶盖。瓶盖、胶圈均经清洗、消毒。封口后应逐瓶检查封口是否严密。 (8)杀菌、冷却采用水杀菌,升温时间 5 分,沸腾下(100℃)保温15 分之后,产品分别在65℃、45℃和凉水中逐步冷却到37℃以下。 4、产品质量标准 (1)感官指标 色泽:酱红色或琥珀色。

《食品工艺学》实验教学大纲

《食品工艺学》实验教学大纲 (供药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使用) 一、制定实验教学大纲的依据 本大纲根据食品工艺学教程教学大纲基本要求编制。 二、实验课程简介 食品工艺学实验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在学完《食品工艺学》理论课程基础上的一门专业实践课。本实验课程包括酸奶、乳饮料、果汁饮料、面包、蛋糕、蛋黄酱等产品的加工实验内容。在实验预习中也鼓励学生按组的形式根据基本工艺和基本配方从原料选择、配方制定、工艺优化、理化指标测定及经济核算几方面独立设计实验。 三、实验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们把所学的食品工艺学、食品机械、食品微生物、食品营养与卫生、食品分析等本专业开设的多门课程进行综合运用,强调创新,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从原料到成品食品产品的设计与开发、不同加工手段或工艺对食品质量和经济技术指标的影响等。 学生通过加工不同类型的食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性认识加强,即熟悉了各种食品的工艺,也能学习和掌握有关食品加工设备的知识和操作技能。充分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 四、教学文件及教学形式: 教学文件:自编实验讲义 教学形式:学生操作 五、本课程实验所需主要仪器设备及材料 (一)主要设备 1、电炉 2、家用多功能粉碎机 3、培养箱 4、水浴锅 5、天平 6、粉筛 7、不锈钢桶8、和面机9、冰箱10、烤炉11、打蛋器12、秤13、不 锈钢盆14、蛋糕烤模15、烤盘16、高压灭菌锅 (二)低质易耗品 1、试管 2、移液管 3、皮筋 4、保鲜膜 5、一次性塑料杯 6、小碗

(三)实验材料 1、鲜奶 2、水果 3、面粉 4、鸡蛋 5、糖 6、食品添加剂 7、油脂 六、考核办法 根据实验进行过程中学生实验操作情况,给予具体的评分;结合预习报告以及实验报告的撰写情况确定实验的总成绩。最后在学生的课程实习总成绩中,实验课程成绩占总成绩60%。

(工艺技术)食品工艺学实验

食品工艺学实验 实验一糖水桔子罐头的制作 1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加深理解水果类酸性食品的罐藏原理,同时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 通过实验认识各种不同的去囊衣方法对食品品质的影响。 通过实验观察糖液浓度对成品固形物重量及制品形态的影响,同时观察杀菌时间长短不同与罐头品质的关系。 2 实验仪器设备及原辅材料 2.1 实验仪器设备 不锈钢盘及锅、夹层锅、酸碱处理池、排气箱、封罐机、高压杀菌锅、空气压缩机、电锅炉、阿贝折光仪、电子秤、四旋盖玻璃瓶 2.2 原辅材料 桔子、白砂糖、盐酸、氢氧化钠、羧甲基纤维素(CMC) 3 实验内容与步骤 3.1 基本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原料验收→选果分级→热烫→去皮、去络分瓣→去囊衣→漂洗→整理→配汤装罐→ 排气、密封→杀菌→冷却成品 原料要求:要求桔子形态完整,色泽均一,成熟度在8~9成左右,桔子无畸形无虫斑,不腐烂。 选果分级:按果实横径每隔10mm分成一级 热烫:95℃—100℃水中浸烫25—45s 去皮、去络分瓣:趁热剥去橘皮、橘络,并按大小瓣分放 去囊衣:分全去囊衣及半去囊衣两种,采用酸碱处理法。全去囊衣用0.15~0.2%HCL溶液常温浸泡40—50分钟,再用0.05%的NaOH30℃—58℃浸泡5分钟以后以清水漂洗2小时。全去囊衣用0.09%—0.12%HCL溶液常温浸泡20分钟,再用0.07%~0.09%NaOH 45℃浸泡5分钟以后以清水漂洗30分钟。 整理:全去囊衣:橘片装于带水盒中逐瓣去除残余囊衣、橘络及橘核,并洗涤一次。半去囊衣:橘片用弧形剪心刀去心并去核,按片形分大中小径灯光检核后以流动水洗涤一次。 配汤罐装:四旋盖玻璃瓶净重260克,加桔子160克,加糖水190克;汤汁配比:糖水浓度30%,将水煮沸后加白砂糖过滤,温度不低于75℃。 排气密封:热排气采用罐中心温度65—75℃(全),30—70℃,真空排气对真空度控制在300—400毫米汞柱,封罐后检查封罐质量。 杀菌:采用5—14~15min/100℃(水)冷却。 3.2 去囊衣实验要求: (1)取适量原料按上述工艺流程,加工至去皮这一步,采用酸法去囊衣,以10%的HCL 溶液80℃浸泡40~50min后取出漂洗再转入碳酸钠溶液中和再漂洗后作至成品。 (2)取适量原料按上述工艺流程,加工至去皮这一步,采用家碱法去囊衣,以1%的NaOH之沸腾液中放入橘片浸泡30—40s,至橘瓣凹入部变为白色取出放入流动水漂洗,可先用1%柠檬酸中和,而后以原流程做制成成品。 (3)取适量原料按上述工艺流程加工,但工艺参数用下面所述: ①0.2%HCL45℃溶液浸泡10分钟再用0.14%NaOH45℃处理3min。 ②0.09%—0.12%HCL溶液45℃浸泡20分钟再用0.07%—0.09%NaOH45℃浸泡5min 以上基本工艺流程及(1)(2)(3)分别作成全去及半去囊衣,每种至少三罐,标上记号。

2015《食品工艺学》实验讲解

刘晶晶主编 常熟理工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 2015年8月

绪论 食品工艺学一门应用科学,实验性很强。食品工艺学的基本科学理论,工程技术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通过实验才能很好地领会和掌握。因此《食品工艺学实验教材》在食品工艺学教学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培养学生适应市场及对食品专业人才能力培养所需要的重要实战性教学环节。 食品工艺学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一步加深理解食品加工原理和贮藏原理。 通过实验,掌握一定的食品工艺操作技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通过实验,树立学生经济意识,市场意识,培养学生开发新产品和工艺创新的能力。 通过实验,还可以培养学生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准确、细致、整洁等良好的科学习惯以及科学的思维方法,从而进一步使学生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 食品工艺学实验任务: 通过整个食品工艺学实验的教学,逐步到达上述各项目的,为学生毕业后能从事食品工艺学实验的教学,食品工艺领域的生产,科研工作打下基础。 为了是学生能顺利的完成食品工艺学实验的任务,达到上述实验目的,学生在实验时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实验前,一定做好预习和实验准备工作,要深入社会,将理论与生产实际,写好实验方案,无实验方案的同学不得做实验。 在实验过程中,要熟悉和理解各种食品加工工艺的规程和要点,掌握各种主要机械设备的操作和性能,仪器设备操作,细心谨慎,避免粗枝大叶而损坏。如发现一起设备有故障,应立即停止使用,报告教师,及时排除。 实验时,要集中精力,认真操作,如实、详细地做好记录,以便实验做完后,能及时准确地写好实验报告。 实验时,要节约原辅料,爱护仪器设备,实验用的原料不得扔在地上,影响卫生。 实验后,将所用仪器设备洗净并整齐放回原处。由学生轮流值勤,拖地板,打扫卫生和整理实验室。 编者 2015年8月

0709《食品工艺学》教学大纲

《食品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108学时)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编号: 0111009 2.课程名称:食品工艺学 3.学时/学分:108学时/6学分实训:2周/2学分 4.先修课程:食品生物化学、食品添加剂、食品微生物、食品营养与卫生等课程 5.面向对象: 07级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专科生 6.开课系(部):食品与化工系 7.教材、教学参考书: 教材:《食品工艺学》赵晋府主编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教学参考书:《食品工艺学》夏文水主编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二、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我院食品检验专业一门重要的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必修课。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各种教学环节,使学生掌握食品加工的基本原理及操作。 本课程为本专业学生将来从事食品科研、产品开发、工业生产管理及相关领域的工作等奠定理论基础和提供基本方法。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食品工艺学》课程教学内容分为七章,对不同章节的教学要求分别叙述如下: 第一章绪论(3学时) 教学内容: 1.食品加工、食品工艺学的概念 2.我国食品工业的发展现状以及食品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 3.食品工艺学的学习方法 教学要求: 1.掌握食品加工、食品工艺学的概念

2.了解我国食品工业的发展现状及食品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 第二章食品的原料和材料(8学时) 教学内容: 1.植物性食品原料(果蔬、谷物)的组成成分及其对加工品质量的影响 2.动物性食品原料(肉、乳)的组成成分及其对加工品质量的影响 教学要求: 1.掌握植物性食品原料的组成成分及其对加工质量的影响 2.掌握动物性食品原料的组成成分及其对加工质量的影响 第三章罐藏食品工艺(12学时) 教学内容: 1.罐藏食品的发展与分类 2.罐藏食品的加工工艺流程,每道加工工序与罐藏食品质量的关系 3.各种果蔬类罐头和肉禽类罐头的加工工艺及其操作要点 教学要求: 1.了解罐藏食品的分类 2.掌握各种果蔬类罐头和肉禽类罐头的加工工艺及其操作要点 第四章软饮料工艺(12学时) 教学内容: 1.软饮料的概念和分类及其发展简史 2.软饮料用水、各种软饮料的配料、包装容器及材料等的具体要求 3.碳酸饮料的生产工艺流程和操作要点 4.果汁和蔬菜汁饮料的生产工艺流程及各操作单元对本饮料的影响 教学要求: 1.掌握软饮料的概念和分类 2.掌握各类软饮料用水的处理方法 3.掌握碳酸饮料及果蔬汁饮料的生产工艺流程和操作要点 第五章乳制品工艺(12学时) 教学内容:

《食品工艺学》实验大纲

《食品工艺学》实验大纲 (Food technology) 课程编号:05021007课程总学时:48课程性质:专业基础和专业课课程属性: 必修开设学期:6、7承担实验室:食品工艺实验室适用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 (一)实验课程简介 食品工艺学实验以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本科生为对象。本课程在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属于必修课范畴,是学生学习其他食品工艺学课程的基础。食品工艺学涉及的内容广泛而复杂,诸如食品工程原理、食品机械与设备、食品化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原料学、食品生物化学等。本课程实验在综合了国内外食品工艺学的试验技术及经验基础上,引导学生掌握食品加工的基本原理和制作工艺,重点介绍粮油食品、果蔬食品、畜产食品、软饮料等的加工制作技术。通过实验学生不仅巩固理论知识,而且提高了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实验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 通过实验加深学生对食品的感性认识和巩固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粮油食品、果蔬食品、畜产食品、软饮料的工艺流程、试验方法及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要求学生试验前理解试验原理,熟悉试验内容、工艺流程及操作规程,掌握主要工艺参数。 (三)实验项目名称与学时分配

(四)实验方式及基本要求 1.实验方式:操作性实验由教师简略讲解后,学生分组在教师指导下独立进行实验。设计性实验由教师下达实验任务,学生自行查阅资料,确定实验方案,个人独立进行实验。 2.基本要求 (1)对实验内容的要求:实验项目的确定以《食品工艺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为依据;操作性实验以工艺流程为主线,侧重对学生进行基本操作训练;设计性实验应给予学生充分的发挥空间,鼓励学生进行新产品开发。 (2)对学生的要求:做好预习,严格遵守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如实记录实验结果,认真完成实验报告。 (五)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发酵食品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

发酵食品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发酵食品工艺学(Fermented Food Technology) 课程编号:FFT205 课程类别:专业课程课程性质:选修 总学时:44,其中(理论学时,20 ;实践学时:24 )学分:2 适用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责任单位:生物食品学院 先修课程: 一、课程性质、目的 发酵食品工艺学是以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发酵基础为支撑,利用微生物细胞的特定性状,通过现代化工程技术,生产食品、保健品或添加剂的一门科学技术。它不但是支撑现代食品工业的重要技术,同时也是生物技术产业化的重要手段。为此,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开设《发酵食品工艺学》课程,该课程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之一。《发酵食品工艺学》以发酵和酿造食品的工业化生产为主,注重现代生物技术在该领域的应用,对各类产品的发酵、酿造技术和食品工业废弃物的生物学处理进行了论述,为学生从事该领域的生产和科学研究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们熟悉食品发酵与酿造的生产的一般过程,掌握发酵与酿造食品,如酒精发酵与酿酒、氨基酸与有机酸发酵、发酵豆制品、酶制剂等生产的基本理论和技术,了解食品发酵与酿造工业的发展状况及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情况。 二、课程主要知识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绪论 一、发酵食品的概念二、发酵食品的种类三、发酵食品的特点四、发酵食品的发展历史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发酵食品的概念、种类、特点及发展历史。明确学习这门课程的目的和任务。 重点:发酵、发酵食品的概念 第二章发酵食品与微生物 第一节发酵食品与细菌 一、乳酸菌二、醋酸菌三、枯草杆菌四、棒杆菌 第二节发酵食品与酵母 一、酵母的繁殖方式二、酵母的糖代谢三、常见的酵母种类 第三节发酵食品与霉菌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食品发酵过程中的主要微生物的形态、特征及生理特性,掌握发酵食品中常见微生物的判别方法和用途,生产出优质发酵食品。 重点:发酵食品常用微生物的形态、特征及生理特性。

食品工艺学课程论文(苹果罐头的加工与制作)

苹果罐头的加工与制作 生命科学与化学系生物工程专业 122712011046 吕坤指导老师:谭属琼 【摘要】苹果是人们生活最常见的水果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水果蔬菜等食品的所需量大大增加,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此论文中我们将介绍苹果罐头的发展现状及发展前景,以及苹果罐头的加工工艺。罐头工业在食品工业中也占重要地位,罐头工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苹果;罐头;加工工艺;市场前景; 1、水果罐头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近年来,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出行、旅游不断增加,食品消费观念和方式正在悄然改变,罐头食品正以其方便、卫生、易储存的特点,适应人们的日常需要,日益受到人们的欢迎。国内市场尚未真正启动,潜力巨大。近年来,我国罐头行业发展迅速,逐渐成为国际市场上极富竞争力的一支生力军。然而,多年来过度依赖国外经销商的发展模式,使罐头行业逐步呈现重外销轻内销的"瘸腿现象"。由此,打开国内市场的消费闸门是企业的当务之急。救命草能否救命,其品牌建设、产品创新、渠道建设或成关键目前情形下内需不足成为整个罐头行业的发展瓶颈。对此,罐头工业协会理事长梁仲康表示,必须要加强国内市场开拓力度,在品牌建设、产品创新和渠道建设上有所突破,才能让企业走的更远[1]。2、苹果罐头 2.1苹果的营养价值 苹果有“智慧果”、“记忆果”的美称。它的营养价值和医疗价值都很高,每100g鲜苹果肉中含糖类15g,蛋白质0.2g,脂肪0.1g,粗纤维0.1g,钾110mg,钙0.11mg,磷11mg,铁0.3mg,胡萝卜素0.08mg,维生素B1为0.01mg,维生素B2为0.01mg,尼克酸0.1mg,还含有锌及山梨醇、香橙素、维生素C等营养物质[2]。 (1)苹果具有降低胆固醇含量的功效作用 (2)苹果还具有通便和止泻的双重功效与作用 (3)苹果有降低血压的作用 2.2苹果罐头的种类 苹果的罐头制品种类很多,通常来说,凡是苹果加工产品装罐者,均为罐制品。按照加工方法,可分为糖水类、果酱类、果汁类、果酒类、清汁类等。若按加工容器分,又分为铁皮罐头、塑料瓶罐头、铝合金皮罐头、软包装罐头等[3]。 罐头生产原料质量好坏是决定成品质量的主要因素。用于罐头生产的果品原料要求新鲜饱满,成熟度适中,具有一定的色、香、味,没有虫蛀及各种机械损伤等缺陷[4]。苹果没有罐藏的专一品种,一般以果肉致密、果型整齐、果个小、风味浓、果肉白色、耐煮制、不发绵为宜。果肉绵软、煮制后肉色淡红色或黄色的品种不宜罐藏。 苹果酱是打浆后的果肉加糖煮制成中等甜度的,具凝胶态的,带有小块果肉的酱装制品(包括果泥、果冻等)。制作苹果酱的原料要选择肉厚、可食部分多、富含果胶物质和有机酸,且色、香、味优的品

食品工艺学实验讲义2015刘凤茹

《食品工艺学实验》实验指导书

合肥工业大学化工与食品加工系 2015年11月

实验目录 实验一食用胶凝胶条件对果冻品质的影响实验二牛肉干的加工 实验三原料乳的分析与检验 实验四糖水梨罐头制作 实验五蛋糕的制作及质量检验 实验六酥性饼干的制作与质量检验 实验七内酯豆腐的制作

实验一食用胶凝胶条件对果冻品质的影响 一、目的与要求 本实验综合了果汁的制作、调配与浓缩;食用胶的凝胶形成机理;果冻的感官评价等方面的知识。要求学生通过实验掌握果冻的一般加工工艺和操作技能;了解食用胶的凝胶作用;掌握不同凝胶条件对果冻品质的影响。 二、制作原理 水果经洗涤、破碎、加热软化、榨汁后,利用天然增稠剂的凝胶性形成果冻凝胶。 卡拉胶是一种天然高分子化合物,主要成分是由半乳糖及脱水半乳糖组成的多糖类硫酸酯的钙、钠、铵盐。用蔗糖水溶液浸湿,易分散于水中,在加热至沸时融化成溶胶,放冷后则形成凝胶。 三、实验器具与材料 仪器与工具:手持糖量计、pH计、电子天平、台秤、水浴锅、砧板、刀、烧杯、玻棒、纱布、80目不锈钢滤网等。 材料:市售新鲜水果、白砂糖、柠檬酸、卡拉胶等。 四、实验主要内容 1. 果汁的制作 清洗:摘除蒂、柄,充分清洗干净。 破碎:将果实切成碎片,称重并测定果实的糖度。 加热软化:原料放入大烧杯,按果实重量添加0.2%的柠檬酸,然后置于水浴锅中,在80℃下加热15~20 min。 榨汁过滤:用滤布将果汁滤出,将滤渣加入适量水再次加热、过滤,滤液合并。 2. 果冻凝胶

测定滤液的pH值,将滤液煮沸待用; 添加卡拉胶:卡拉胶与白砂糖(果汁量的15~20%)在固态下混合,以防止在溶解时结团。卡拉胶的添加量:建议从果汁量的0.5%~1.2%之间取三个值进行试验。 将混合物料投入等量冷水中,浸泡5~10min,使卡拉胶充分吸水均匀分散,再边搅拌边加热至沸腾,并保持沸腾状态5-10min,除去表面的泡沫; 趁热用80目不锈钢网过滤,以除去杂质并加入经煮沸的果汁(可加0.02%KCL),搅拌均匀; 罐装后进行巴氏杀菌,条件为85-90℃热水浸泡15min,杀菌之后,尽快降至40℃左右即为成品。 五、实验记录 六、实验结果与讨论

食品工艺学实验指导书

食品工艺学实验指导书 适用于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 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编 2012年5月

1. 课程简介 1.1.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 1.2.学时/学分:16/1 1.3.开课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 1.4.选用教材:《食品工艺学实验指导书》校编 2. 课程任务 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食品工艺与设备的基础知识,熟悉各类食品生产的工艺过程。学会熟练地使用有关的食品机械设备。掌握食品加工机械设备的结构与工作原理。实验课是完成本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各类食品生产的工艺与设备。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动手能力,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达到综合训练的目的。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果蔬制品、肉制品、乳制品、饼干、面包和糕点的制作,掌握理论课上所讲授的基础知识及工艺过程,学会使用有关的食品机械设备。 4. 安全注意事项 4.1.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 4.2.卫生。地面、桌面干净无水,防止滑倒。 4.3.电源插座周围无水,不能用潮湿的手插电源。 4.4.带帽子,特别是女同学。 4.5.注意运动部件的安全。 4.6.使用刀具注意安全。 4.7.防止烫伤。 4.8.添加剂的使用量要准确,混合方法要正确。 5. 实验内容 5.1果蔬制品的加工工艺实验 5.2乳制品的加工工艺实验 5.3肉制品的加工工艺实验 5.4焙烤制品的加工工艺实验

果蔬制品的加工工艺实验 实验一苹果酱的制作 1. 实验目的: 通过苹果酱的制作,加深对理论课上所讲授的基础知识和工艺过程理解;了解苹果酱的配方;掌握主料、辅料的作用;理解加工原理和生产工艺;掌握生产设备的工作原理;学会使用生产设备。 2. 实验内容: 原理:原果胶在原果胶酶或酸作用下分解成果胶,果胶加适量的糖和酸形成凝胶。配方:3kg苹果肉; 3kg白砂糖; 1kg水;柠檬酸8g。 3. 实验材料、仪器和设备: 3.1.原料(原料):苹果;(辅料):白砂糖;柠檬酸;盐 3.2.仪器:天平;不锈钢盆;削皮刀; 3.3.设备:常压浓缩设备(不锈钢锅;电热炉);绞碎机;压膜机; 4. 工艺流程: 原料处理(1-2%盐水护色)--加热软化(100度)--绞碎 --加热,配方,浓缩(100度)--装罐密封(85度)——杀菌和冷却 5. 制作过程: 挑选优质苹果,洗净,去皮,切半去核,然后放置在1-2%的食盐水中护色;然后连同用纱布包好的果皮一起放入沸水中软化至果肉变软;再用绞碎机把软化后的果肉绞碎;放入锅中同时加入辅料液浓缩至可溶性固形物达65%左右;迅速装罐,在温度降到85度时候密封;杀菌和冷却至38度。 6. 质量评定: 6.1.感观评定 6.2.微生物评定 7. 分析试验结果: 8. 注意事项: 8.1.在去皮,用电时注意安全; 8.2.要及时护色; 8.3.注意辅料溶解后要过滤。 8.4.加热浓缩是要搅拌,防止粘胶

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指导性培养方案

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指导性培养方案 ◇学科门类:教育学 ◇专业代码:040333W ◇学制、修业年限、授予学位与毕业要求最低学分 学制:四年修业年限:3-6年 授予学位:教育学学士毕业要求最低学分:185.5学分 ◇主干学科与相近专业 主干学科:食品工程 相近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 ◇院系负责人:胡善风审核:陈国平校长:汪建利 ◇修订日期:2012年8月 一、培养目标与服务面向 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是培养适应中国烹饪行业发展的需要,具有本专业本科层次的专业理论知识,熟练的专业技能,可从事烹饪相关专业的教学、科研工作,也可从事酒店管理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 学生通过学习烹饪与营养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掌握中西餐菜肴的加工切配及烹制方法和餐饮企业管理的工作方法,具备从事中西餐菜肴制作、餐饮管理、烹饪 教育的工作能力。 (1)知识要求 1)掌握公共课的基本知识; 2)掌握烹饪技术和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3)掌握管理学、营养学和卫生学等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4)了解本学科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2)能力要求 1)具有熟练掌握中西餐菜肴的加工切配及烹制方法的能力; 2)具有熟练掌握中西点制作方法的能力; 3)具有中西餐厅管理、厨房管理的能力; 4)具有资料收集、社会调查、实证研究、论文写作等能力; (3)执业要求 1)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 2)具有一定的创造力和影响力; 3)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 (4)其它要求 1)具有考取国家高级中式烹调师或面点师的能力; 2)具有一定的人文素养。

3、理论教学体系 专业主要课程:烹饪概论、烹调工艺学、中国名菜、安徽名菜、现代厨房管理、面点工艺学、中医饮食保健、西餐烹调工艺、食品工艺学。 理论课程按通识必修课、通识选修课、专业必修课(含基础和主干课程)、专业方向课和专业任选课五类进行设置。 各类课程学时分配见下表: 各类课程学时分配表及比例 4、实践教学体系 主要课程实验:水调面团品种制作、油酥面团品种制作、米粉面团品种制作、膨松面团品种制作、花卉类雕刻、动物类雕刻、拼盘制作、畜类原料烧制类菜肴制作、禽类原料炸制类菜肴制作、水产类原料烧制类菜肴制作、植物类原料菜肴制作、徽菜宴席热菜设计制作、显微镜使用与细菌形态观察、抹布上微生物平板菌落计数、食品中含糖量的测定、 食品中总酸度的测定等。 主要集中实践环节: (1)毕业实习。毕业实习是专业实践的重要一环,也是毕业论文写作的重要基础,要求学生结合毕业论文进行为期24周的毕业实习,搜集资料,并结合实习内容写作实习报告,为毕业论文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毕业论文。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毕业论文写作,论文不少于8000字,要求论文结构合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逻辑思路清晰,论点正确,论据充分,并且有一定的创新性,符合学术论文写作的要求。论文完成后,由学院组织论文评审小组进行论文答辩,并评定毕业论文成绩。 实践教学模块结构:实践结构模块分为课内实验(实践)模块、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模块(包括入学教育、国防教育与军事训练、各类实习实训、课程设计、社会实践(含思想政治课实践)、毕业论文(设计)、毕业教育等环节等)和综合素质及能力提升模块。 实践教学模块学分分配情况见下表: 实践教学模块学分分配表

食品工艺学实验讲义模板

食食品品工工艺艺学学实实验验 钟 瑞 敏 朱定和 刘健南 编著 韶韶关关学学院院 食食品品科科学学与与工工程程系系 二二O O O O 八八年年八八月月 目 录

实验一罐头排气、密封与高温杀菌( 综合性基础实验) (3) 实验二调味鱼罐头的加工( 设计性工艺实 验) (11) 实验三二次发酵法面包工艺( 设计性工艺实 验) (13) 实验四奶油裱花蛋糕的制作( 设计性工艺实 验) (15) 实验五饮用纯净水生产工艺( 综合性工艺实 验) (17) 实验六混浊型果蔬汁生产工艺( 设计性工艺实 验) (20) 实验七冰淇淋的加工( 设计性工艺实 验) (22) 实验八活菌型发酵乳加工( 设计性工艺实 验) (26)

实训一罐头排气、密封与高温杀菌 一.实训目的要求 1、掌握金属罐二重卷边、玻璃罐旋转式和软罐头热封的原理; 2、了解金属封罐机和塑料真空封口机的主要部件的作用和密封的基本过程; 3、掌握金属封罐机和塑料真空封口机的操作方法和维护; 4、掌握沸水杀菌与冷却的基本原理及其操作方法; 5、了解工业用常压杀菌设备的结构与维护。 参考实验教学时数: 5学时。 二.实验原理 ( 一) 排气密封原理

1、 金属罐 金属罐的封罐采用二重卷边的方 法。在卷封过程中, 由于封罐机主要 部件的作用和配合, 使罐身钩与罐盖 钩牢固严密地卷合而成二重卷边, 罐 盖钩内已衬垫有密封胶膜, 保证了卷 封后的二重卷边具有良好的密封状态, 防止了微生物的第二次污染, 确保了罐藏食品的保藏性。 二重卷边是由封罐机完成的, 不论何种类型的封罐机, 完成二重卷边的主要部件是托盘、 压头和卷边滚轮三个部分组成, 一般称为卷边三要素。卷边滚轮由头道卷边滚轮和二道卷边滚轮组成。压头和滚轮的机械部分统称为封罐机头。三个部件相关位置示意图见图1。托盘是搁置罐身用的, 与压头配合使罐身和罐盖夹紧, 滚轮进行卷封作业时, 罐身与罐盖能始终保持固定不变状态。对于罐身转动式封罐机, 则在托盘下面装有平面滚珠轴承, 使转动灵活。压头的主要作用是与托盘配合固定罐身与罐盖的位置。压头凸缘向上倾斜4o角, 使卷封后的罐头容易下落, 压头的平面必须和中心线成直角, 托盘与压头必须在同一中心线上, 托盘平面与压头平面呈水平状态互相平行, 才能夹紧罐头保持四周高低一致, 压力均匀。卷封滚轮分头道滚轮和二道滚轮,两者外形和尺寸基本相同, 但滚轮槽形有差别。头道滚轮的槽形狭而深, 其作用是使罐盖钩逐步弯曲到罐身钩里, 进而连同罐身钩一起进行卷曲, 相互钩合, 使二重卷边图1 封罐机主要工作部件示意图[1]

食品工艺学教学大纲

食品工艺学教学大纲 Processing Technology of Food (供四年制食品质量与安全本科专业使用) 前言 食品工艺学是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食品工艺学是运用食品科学原理研究食品资源的选择、加工、包装、保藏及流通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实现生产合理化、科学化和现代化,为人类提供卫生安全、营养丰富、品质优良、种类繁多、食用方便的食品的一门科学。食品工艺学所研究的内容包括食品加工原理和食品加工过程及过程中每个环节的具体操作方法。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系统学习和掌握食品加工的基本原理、方法,并能正确运用食品加工技术原理,分析、解决食品加工中的主要问题,掌握食品生产、流通和销售过程中食品腐败变质的原因及其控制方法,深入了解食品原辅料的性质对加工过程的影响及其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主要教学方式有多媒体课堂讲授、讨论、录像、实验、自学、工厂参观见习等。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本课程的基本原理和加工技术。 使用教材:汪志君,韩永斌,姚晓琳,食品工艺学,中国质检出版社,2012年(“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规划教材)。实验教材:马俪珍,刘金福,食品工艺学实验,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年(“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规划教材)。 考核方式:考试占60%,平时占40%。 参考学时分配 内容理论学时数实验学时数 绪论 食品加工原辅料 食品加工保藏原理 肉制品加工工艺 乳制品加工工艺 果蔬制品工艺 粮谷制品加工工艺 调味品加工工艺 软饮料工艺 酒酿造工艺 食品工业废弃物的处理与利用2 4 3 6 6 9 6 6 9 6 3 7 4 8 7 4 合计60 30 共计90 第一章绪论 目的要求 1、掌握食品工艺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食品工艺与食品质量及安全的关系。 2、熟悉国际、国内食品工业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食品加工技术发展方向。 3、了解食品加工的意义及《食品工艺学》学习目的与要求。

《食品工艺学》教学大纲

《食品工艺学导论》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及代码:食品工艺学 07021309 英文名称:Food processing technology 课程学分与学时:3 学分/48学时(理论学时:32学时实验学时:16学时)先修课程:食品微生物或微生物、生物化学或食品化学。 适用专业:;生物技术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食品工艺学是研究食品加工和保藏的一门科学,作为食品科学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和学位课程,它的主要任务是探讨食品资源利用、原辅材料选择、保藏、加工、包装、运输以及上述因素对食品质量、货架寿命、营养价值和安全性等方面的影响。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食品保藏和加工的专业知识,为今后进一步学习食品领域的专业课程或从事食品科研、产品开发、工业生产管理及相关领域的工作打下理论基础。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采用多媒体教学结合组协作讨论设计实践 三、课程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食品的加工概念 一.食物与食品 二.加工工艺 三.食品加工工业 第二节食品加工原料的特性和要求 一.食品原料主要组成 二.影响原料加工的因素 三.食品原料的储藏与保鲜 第三节食品的质量因素及其控制 一.食品的质量因素 二.变质的影响因素 三.食品保藏的原则 第四节食品工业的发展及其前景 第五节食品工艺学的主要研究范围内容

第二章食品的脱水加工 第一节食品干藏原理 一.水分活度对食品的影响 二.食品的干藏原理 第二节食品液体的浓缩 一.膜浓缩 二.蒸发浓缩 三.冷冻浓缩 四.浓缩对食品品质的影响以及合理浓缩途径的选择第三节干燥 一.食品干燥过程特性以及干燥机制 二.干燥对食品品质的影响 三.食品的干燥方法 四.干燥食品的贮藏 第三章食品的热加工和杀菌 第一节热加工原理 一.罐头食品的腐败及腐败菌 二.微生物的耐热性 三.酶的耐热性 四.热加工对食品品质的影响 五.热加工时间的推算 六.罐头食品的一般加工工艺流程 第二节热烫 一.热烫的目的和影响因素 二.热烫方法 第三节巴氏杀菌 一.巴氏杀菌的目的 二.包装产品的巴氏杀菌方法 三.未包装产品的巴氏杀菌方法 第四节商业杀菌工艺 一、包装食品的高温杀菌 二、超高温杀菌 三、微波杀菌 四、高压杀菌 五、其他杀菌方法 第四章食品的腌渍和烟熏保藏 第一节食品腌渍 一.腌渍过程的扩散和渗透 二.腌渍方法及有关因素的控制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申请列为学士学位授予专业 自 评 报 告 绥化学院 二〇一五年七月

绥化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自2012年建立以来,在省教育厅和绥化学院的领导和支持下,经过全院教师的共同努力,在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经院评估小组对本专业师资队伍、教学工作状况、教学条件、毕业生状况、管理工作状况等方面进行了认真、细致地评估,我们认为本专业已具备授予学士学位的条件,特向省学位委员会提出申请,批准绥化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士学位授予权,下面就本专业具备的条件作详细的说明。 一、师资队伍状况 1.师资队伍结构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有专兼职教师37人,具体情况如下: (1)职称结构 教师队伍中有正教授4名,副教授13名,高级实验师1名,副高职以上人数占教师队伍的45.9%。讲师17人,占45.9%。 (2)有硕士33人。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89.1%。35岁以下青年教师17人,具有硕士学位17人,占100%。 全学院教师平均年龄33.2岁,中青年学术骨干7名。形成了一支结构分布比较合理、有生气、有活力的教师队伍。 2.教学、科研水平 我院所开设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全部由具有讲师以上资格或研究生学历的教师担任。17名教授、副教授全部为主讲教师且每年至少开出一门以上的课程。 自2012年至今,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教师共承担教研、科研课题30余项。其中,省教育厅项目7项,省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课题2项,。绥化学院立项课题14项。教师共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Ei、SCI收录3篇,省级论文50篇。出版专著2部,教材及参考书3部。获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科学研究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确定了本专业的学科梯队,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师资培训规划和青年教师进修、提高计划。 3.队伍建设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建设以来,确定了本专业的学科梯队,制定了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师资培训及青年教师进修提高计划。近三年来,共有7人赴省外国家级检测中心学习研讨,教师的学历和教学水平得到了不断提高。

食品工艺学复习资料整理

《食品工艺学》复习题 1.罐头食品(Canned Food/Tinned Food):是指将符合标准要求的原料经 处理、调味后装入金属罐、玻璃罐、软包装材料等容器,再经排气密封、高温杀菌、冷却等过程制成的一类食品。 2.商业无菌: 罐头食品经过适度的热杀菌后,不含有对人体健康有害的致 病性微生物(包括休眠体),也不含有在通常温度条件下能在罐头中繁殖的非致病性微生物。 3.平盖酸坏:指罐头外观正常而内容物却在平酸菌活动下发生腐败,呈现 轻微或严重酸味的变质现象。 4.平酸菌:导致罐头食品出现平盖酸坏变质腐败的细菌。即该类细菌代谢 有机物质产酸而不产气。 5.D值:指在一定的条件和热力致死温度下,杀死原有菌数的90%所需要 的杀菌时间。 (D值与菌种有关、与环境条件有关、与杀菌温度有关。D值越大,表示微生物的耐热性越强。令b = a10-1,则 D=t) 6.Z值:在一定条件下,热力致死时间呈10倍变化时,所对应的热力致死 温度的变化值。 7.TDT值:(Thermal Death Time,TDT)热力致死时间,是指热力致死温度 保持不变,将处于一定条件下的食品(或基质)中的某一对象菌(或芽孢)全部杀死所必须的最短的热处理时间。 8.TRT值:热力指数递减时间(Thermal Reduction Time,TRT)在任何热力 致死温度条件下将细菌或芽孢数减少到某一程度(如10-n)时所需的热

处理时间(min)。 9. 反压冷却:为防止玻璃罐跳盖或铁罐变形,而需增加杀菌锅内的压力, 即利用空气或杀菌锅内水所形成的补充压力来抵消罐内的空气压力,这种压力称为反压力。 10.传热曲线:将罐内食品某一点(通常是冷点)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值用温 -时曲线表示,该曲线称传热曲线。 11.热力致死温度:表示将某特定容器内一定量食品中的微生物全部杀死所 需要的最低温度。 12.热力致死时间曲线:又称热力致死温时曲线,或TDT 曲线。以热杀菌温 度T 为横坐标,以微生物全部死亡时间t (的对数值)为纵坐标,表示微生物的热力致死时间随热杀菌温度的变化规律。 13.F 0值:单位为min ,是采用121.1℃杀菌温度时的热力致死时间。 杀菌锅的类型:间歇式或静止式杀菌锅:标准立式杀菌锅、标准卧式杀菌锅 1. 影响罐头食品中微生物耐热性的因素及作用。 答:(1)热处理温度:可以导致微生物的死亡,提高温度可以减少致死时间。 (2)罐内食品成分: ①pH :微生物在中性时的耐热性最强,pH 偏离中性的程度越大,微生物耐Z T t F 1.121lg 10-=-

《果蔬食品工艺学》实验讲义

实验一糖水梨罐头的工艺研究 1、操作流程 原料选择去皮、切半、去籽巢、修整 排 气、密封杀菌、冷却 2. 操作要点 (1)原料选择 要求梨果实中等大小,果形圆整,果面光滑,果心小,风味浓,香味浓郁,石细胞粗纤维少,肉质细致。 (2)去皮、切半、去籽巢、修整 梨的去皮以机械去皮为主,去皮后的梨要切半,挖去籽巢和蒂把,去皮后的梨块应浸入护色液(2~4%的盐水)中,防止果肉褐变 (3)热烫 果肉在水沸时下锅,再迅速升温。热烫时间视果肉块的大小及果实的成熟度而定,热烫后应急速冷却。 (4)调酸 酸度一般要求在0.1%以上,使用的酸通常为柠檬酸。 (5)装罐与注液 装罐时,按成品标准要求再次剔除不合格的果块,并按大小、成熟度分开装罐,使每一罐中的果块大小、色泽、形态大致均匀,块数符合要求。 (6)排气及密封 加热排汽温度95℃以上,罐中心温度达到75~80℃。排气后立即密封。 (7)杀菌和冷却 根据罐形大小和工艺要求确定杀菌时间,杀菌结束后立即冷却至38~40℃。

实验二胡萝卜泥的工艺开发 1、工艺流程 2、操作方法 (1)原料选择,洗涤,去皮,切碎(薄片) (2)预煮:将薄片放入夹层锅内,加入约为原料重量1倍的清水,加热煮沸,经10~20min,至原料煮透为止。 (3)打浆: (4)配料:胡萝卜泥100kg,砂糖50kg,柠檬酸0.3~0.5kg,果胶粉(LMP型)0.6~0.9kg。 先将果胶粉按规定用量与4~5倍重量的砂糖混合均匀,然后加15-20倍的热水,充分搅拌并加热至沸,果胶溶解后将浓度为50%的柠檬酸倒入搅拌均匀。 (5)浓缩:将胡萝卜泥与75%的糖液倒入锅内,搅拌均匀,加热浓缩,待可溶性固形物达10~20%时,将已配好的果胶粉、柠檬酸溶液加入锅内,搅拌均匀,继续熬煮,当可溶性固形物达40~42%时即可出锅。 (6)装罐及密封:装罐时酱体温度不低于85℃,装罐后立即密封。 (7)杀菌与冷却:

食品工艺学实验报告

食品工艺学实验报告 试验作品:椰丝黄金丸 团队名称:第一小组 班级:食工0802 团队成员:张巧芸2008309203535 (组长) 王雅群2008309203527 陈刚2008309204558 指导老师:徐晓云 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

一、实验原理: 本产品主要利用糯米面遇水后能较好成型,得到柔软、韧滑、香糯的口感的成品。加入红薯泥与糯米粉共揉之后不仅可使之口感风味呈现红薯特有的香味,更可使之呈现使人食欲大增的天然金黄的色泽。加之在丸子中心包上不同口味的花生和红豆沙馅,使之入口时口感风味更丰富。将包好馅的丸子半成品搓圆后,放入烧开的清水中煮熟后捞出冷却,再滚上椰丝即成为美味的成品。 二、实验目的: 1.制作口感佳,风味好,外形美观,天然美味的健康营养小吃零食。 2.通过试验不断探索改进,得到制作工艺最佳,成品感官质量较好的产品。 3.培养实验学习和不断创新的精神,同时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用集体的劳动力量得到成果。 三、实验材料: 红薯500g、糯米粉300g、白砂糖100g、红豆适量、奶油花生适量,椰丝适量 四、实验仪器: 小刀,称,蒸锅,纱布,压泥器,不锈钢盆,电磁炉,煮锅,玻璃容器若干,冰箱 五、实验步骤及关键工艺(图片): 1、红薯原料处理:将500g红薯洗净削皮,切成较薄的片状后,放入蒸锅上的纱布上,在红薯上面均匀撒上一层白砂糖,盖上盖子后蒸熟,熟后待其稍凉,用压泥器捣烂压成红薯泥; 2、糯米面揉面成型:分次向捣成泥的红薯中加入糯米粉,加入总量为300g,因为红薯含水量的不同所需糯米粉的分量也会有些稍小的差异,最终将糯米红薯面混合物搅拌成不粘手的面团; 3、面团分割:用称称量定量,将面团分割成约20克的等量剂子; 4、揉搓成型:将剂子搓圆,用大拇指按在中间慢慢旋转,使之形成一个小碗状,以适于放置馅于其中; 5、红豆馅处理:将适量红豆洗净后放入锅中煮熟,加适量白砂糖后用压泥器将其捣碎,放于玻璃碗中备用。 6、奶油花生馅处理:将100g奶油花生粒去皮,再用压泥器将其捣碎呈粉粒状,放于玻璃碗中备用

食品工艺学实验教案10

实验一果蔬加工中酶促褐变的控制 授课时间:2010.10.29 课时:4课时 授课类型:实践课 一、实验原理 绿色果蔬或某些浅色果蔬,在加工过程中易引起酶促褐变,使产品颜色发暗。为保护果蔬原有色泽,往往先在弱碱性条件下进行短时间的使酶钝化的热烫处理,从而达到护色的目的。 二、实验目的 1.熟悉果蔬酶促褐变的原理。 2.通过果蔬加工中热烫等处理方法和加异抗坏血酸钠等护色实验,初步掌握果蔬加工中护色的常用方法。 三、实验材料与设备 1、实验材料:绿色青菜、苹果、马铃薯 2、试剂:1~5%愈疮木酚(或联苯胺)、3%过氧化氢、1%邻苯二酚、焦亚硫酸钠、异抗坏血酸钠柠檬酸氢氧化钠盐酸 3、仪器:烧杯微波炉电热鼓风干燥箱 四、实验内容 1、观察酶褐变的色泽: 2、防止酶褐变: (1)热烫、 (2)不同化学试剂防止酶褐变 3、比较不同pH值条件下,蔬菜热处理后的色泽变化 4、隔氧试验 五、注意事项 产品加工过程防止抗氧剂残留超标。 六、讨论题 1.土豆变色原因?护色有哪些方法?护色机理? 七、课后小结

实验二大豆蛋白的凝固特性及蔬菜豆腐的制作 授课时间:2010.11.5 4课时 授课类型:实践课 一、实验原理 内酯豆腐是采用新型凝固剂δ—葡萄糖酸内酯制作而成的.内酯豆腐的生产除利用了蛋白质胶凝性之外,还利用了δ—葡萄糖酸内酯的水解特性.葡萄糖酸内酯并不能使蛋白质胶凝,只有其水解后生成的葡萄糖酸才有此作用.葡萄糖酸内酯遇水会水解,但在室温下(30℃以下)进行的很缓慢,而加热之后则会迅速水解。内酯豆腐的生产过程中,煮浆使蛋白质形成前凝胶,为蛋白质的胶凝创造了条件,熟豆浆冷却后,为混合,灌装,封口等工艺创造了条件,混有葡萄糖酸内酯的冷熟豆浆,经加热后,即可在包装内形成具有一定弹性和形状的凝胶体——内酯豆腐。 二、实验目的 本实验在掌握内酯豆腐制作工艺。 三、实验材料与设备 1.实验材料 大豆,δ—葡萄糖酸内酯 2.实验设备 加热锅,磨浆机(或组织捣碎机),水浴锅,折光仪,容器(玻璃瓶或内酯豆腐塑料盒),电炉,过滤筛(80目左右)等。 四、实验方法 1.工艺流程 原料→浸泡→水洗→磨制分离→煮浆→冷却→混合→灌装→加热成型→冷却→成品 2.参考配方大豆1000g 水约6000 g 葡萄糖酸内酯0.25~0.3% 3.操作要点 (1)浸泡 (2)水洗 (3)磨制 (4)煮浆 (5)冷却 (6)混合 (7)灌装 (8)加热凝固 五、产品质量标准(成品评价) 豆腐的感官质量标准是白色或淡黄色,具有豆腐特有的香气和滋味,块型完整硬适中,质地细嫩,有弹性,无杂质。 六、讨论题讨论题 1.加热对于大豆蛋白由溶胶传变为凝胶有何作用 2.制作内酯豆腐的两次加热各有什么作用。 七、课后小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