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乡村振兴田园综合体设计理念及项目方案

最新乡村振兴田园综合体设计理念及项目方案

乡村振兴田园综合体设计理念及项目方案

目录

第一章概述 (1)

第一节规划背景. (1)

一、政策背景. (1)

二、区位背景. (1)

三、项目周边环境. (2)

四、项目建设的意义. (4)

第二节村庄自然与经济社会条件 (8)

一、地理位置. (8)

二、自然条件. (8)

三、历史文化. (9)

四、社会经济. (9)

第三节村庄建设现状. (12)

一、建设用地. (12)

二、村民住宅. (12)

三、公共服务设施. (15)

四、基础设施. (15)

第四节现状问题. (16)

一、产业发展基础薄弱,农民脱贫致富任务艰巨 (16)

二、村庄建设布局分散,设施配置困难 (17)

三、各项设施配套差,影响村民生产生活水平 (17)

四、村庄整体环境不佳,严重影响村庄人居环境 (17)

五、老龄化严重,文化水平偏低,导致村庄发展动力不足 (17)

第五节上位规划相关要求 (18)

一、《xxx 县城乡总体规划(XXX-XXX年)》 (18)

二、《xxx 县镇村体系规划(XXX-XXX年)》 (18)

二、《xxx 县xxx 镇总体规划(XXX-XXX年)》 (19)

第二章规划总则 (19)

二、指导思想. (20)

三、规划原则. (20)

四、规划期限. (21)

五、规划范围. (21)

六、规划目标. (22)

七、规划重点. (23)

第三章产业发展与增收规划 (25)

第一节产业现状与问题 (25)

一、产业现状. (25)

二、主要问题. (26)

第二节发展目标与策略 (27)

一、发展目标. (27)

二、发展策略. (27)

三、经验借鉴. (28)

第三节产业发展与增收措施 (34)

一、特色种植业. (34)

二、畜牧养殖业. (38)

三、文化与乡村休闲旅游业. (39)

四、产业空间布局规划. (47)

五、实施措施. (47)

第四章村庄总体规划 (48)

第一节规划思路. (48)

第二节村域总体规划. (48)

一、村域用地布局规划. (48)

二、基础设施规划. (49)

三、空间管制规划. (51)

四、灾害防治规划. (53)

第三节村庄规划. (55)

二、村庄定位. (56)

三、村庄规模. (57)

四、村庄用地现状分析. (58)

五、村庄建设用地评定. (59)

六、村庄总体规划. (61)

七、各类建设用地控制要求. (64)

八、村庄景观风貌规划. (64)

第五章村庄环境整治专项规划 (65)

第一节村庄公共设施整治与建设 (65)

一、道路交通规划与整治. (65)

二、给水工程. (73)

三、排水工程. (81)

四、电力工程. (85)

五、电讯工程. (87)

六、公共服务设施. (88)

第二节村庄风貌整治与建设 (92)

一、村庄绿化整治与建设. (92)

二、建筑风貌整治. (95)

三、历史文化和特色风貌保护. (104)

第三节安全防灾设施整与建设 (108)

一、消防整治. (108)

二、防洪及内涝整治. (109)

三、抗震设防. (110)

四、防崩塌、滑坡. (110)

第四节环境卫生设施整治与建设 (111)

一、垃圾和杂物清理. (111)

二、土地整理. (117)

第六章民居建设与改造技术指引 (119)

第二节指引思路. (119)

第三节设计理念. (120)

第四节具体措施. (120)

一、民居改造. (120)

二、新建村民住宅. (126)

第七章近期建设整治规划 (133)

第一节规划期限. (133)

第二节整治原则. (133)

第三节整治目标. (133)

第四节村庄近期建设整治计划 (134)

第八章村庄建设管理规划 (142)

第一节村庄建设管理要求 (142)

一、村庄规划执行与落实. (142)

二、规划管理要求. (142)

三、村庄建设要求. (143)

第二节宅基地管理要求 (146)

一、宅基地使用要求. (146)

二、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申请宅基地 (146)

三、村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批准使用宅基地: (147)

第三节村庄集体土地管理要求 (147)

第四节其它相关管理规定 (148)

一、村庄管理队伍建设. (148)

二、村庄规划建设监管. (148)

第九章规划实施措施 (148)

一、加强组织领导,做好技术指导 (148)

二、拓宽资金渠道,加大投入力度 (149)

三、尊重村民意愿,强化公众参与 (149)

四、加强规划管理,控制引导并用 (149)

五、扶贫先扶智,加强职业教育培训 (149)

六、建立长效管理制度,力促村庄永续发展 (150)

附表一:村庄主要建设与整治项目一览表 (151)

附表二:村民住宅改造建议表 (162)

第一章概述

第一节规划背景

一、政策背景

党的十八大从战略高度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目标

要求,这为休闲农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任务。随着城乡居民收

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费方式的转变,休闲农业正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

日益旺盛的休闲消费需求,为休闲农业发展展现了广阔空间。

截至xxx 年底,全国有9 万个村开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活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经营单位达180 万家,其中农家乐超过150 万家,规模以上休闲农业园区超过 3.3 万家,年接待游客接近8 亿人次,年营业收入超过2400 亿元,从业人员2800 万。

国家先后出了一系列针对新农村建设, 扶农、助农政策,大力

推进两化互动、城乡统筹和农业现代化。

xxx 市委、政府紧跟时代步伐,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旅游

开发和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给予了高度关注和各方面大力支持。

二、区位背景

区位条件

根据实际情况编制......

(2)xxx 地理环境

根据实际情况编制......

(3)xxx 的旅游资源

根据实际情况编制......

(4)自然条件

根据实际情况编制...... 。

三、项目周边环境

(1)根据实际情况编制...... 。

(2)根据实际情况编制...... 。

...... 。

(3)根据实际情况编制

(4)xxx 高新农业园区

xxx 高新现代农业园区,距xxx 市市区xxx 公里,紧邻xxx 小镇xxx 县xxx 镇。园区以xxx 为核心,辐射带动周边xxx、xxx、xxx 等乡镇。园区以科学规划为龙头,以发展特色效益农业为抓手,按照“xxx”的发展思路,以高新现代农业发展为取向,围绕生态特色种

植(养殖)为主题,健全社会化专业服务体系,瞄准农业产业高端,

实施品牌战略,培育发展“6+2”(即优质粮油、红提、金银花、特

色蔬菜、荷花、健康养殖和农产品加工聚居点、休闲度假旅游)的产

业项目形态初见雏形,以“文井源“有机蔬菜、xxx 农业大学现代农业研发基地、xxx 市xxx 农业有限责任公司为代表的一大批现代农业企业落户园区。园区土地流转面积xxx 万亩,发展省、xxx 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xxx 家,建标准大棚xxx 亩,入住企业达xxx 家;农产品加工园区占地达xxx 余亩。

(5)“xxx”五六米高的竹编,非显眼地矗立在稻香旅游环线

入口处,竹编的哦,道明竹编可见一斑,粮仓口形似鱼嘴,大家一猜

就晓得是“年年有余”的寓意嘛。

(6)xxx 农业大学在xxx 区打造集教学实验、农业科学试验、高

新农业技术研发、现代种植业示范、农业科普及观光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研发基地。项目分两期实施,总投资xxx 亿元。其中第一期投资xxx 亿元,在xxx 镇、xxx 镇流转土地xxx 多亩,建立现代农业研发基地。

(7)xxx 葡萄庄园(xxx 镇),占地面积近xxx 亩,是规模大、生态环境美、观光休闲配套全的现代农业生态观光园。

(8)xxx 蓝莓基地

位于xxx 县xxx 镇xxx 村(距xxx 镇xxx 公里),该基地自去年蓝莓采摘结束后,基地扩大了种植面积,游客开放面积达xxx 余亩,xxx 年产量预计将达xxx 吨。

(9)xxx 薰衣草庄园

xxx 薰衣草基地坐落于xxx 市xxx 县xxx 镇,是以薰衣草观赏为主题的大型旅游度假村。庄园首期近千亩,二期两千亩,现已成

为年轻人度假约会、婚纱摄影首选地之一。

2.3.2xxx 住宿

xxx 大酒店、中胜大酒店、飞龙大酒店、爱琴海假日酒店、梧桐大院、滨江欣苑、楠泰、东亭园林、琴鹤苑、青城园、xxx 绿色田园、

xxx 红达长运酒店、龙腾、金海伦、喜年华、汉庭、怡家连锁酒店等商务、快捷酒店。

xxx 美食

美食和特产:汤麻饼、冻糕、叶耳粑、豆腐帘子、石观音板鸭、

天主堂鸡片。

xxx 特产枇杷茶、三绝、麻饼、现代漆画、藤编、竹编。

xxx 养老“度假养老”,结合现代化高科技养老与“田园养老” 的新型养老模式未来有望成为真正意义上适合大众养老的趋势。

xxx 园总占地xxx 余亩,总建筑面积xxx 平米,总投入预计xxx 个亿。老年人入驻总量可达xxx 人左右。xxx 园的每一个房间全部安装了从德国引进的地源热泵冷暖设备,目前将地源热泵用于养老院建设中,xxx 目前是全国第一家。

xxx 医疗

xxx 人民医院xxx 分院始建于xxx 年,为一所肩负医疗、急救、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任务的国家“三级乙等” 综合性医院。

四、项目建设的意义

发展休闲农业意义深远休闲农业(包括乡村旅游),是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是发展现代农业经济的有效路径。

休闲农业,为农业经济中的无形资产(如地理景观、山水田园风光、农耕文化、古镇民居、民俗风情等)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供了宽厚平,是城乡统筹发展、城市支持乡村的有效途径,是欢乐中实现城

乡财富转移、农业产业转型、增加农民收入和实现绿色GDP的极佳路径。

休闲农业是增加农民收入的现实路径。增加农民收入,有许多路径选择。“减少农民”,受制于城市化发展水平。“土地集中”的

实际效果,受制于农业人口转移。否则,只是农业内部的利益分配变动。大幅“提高农产品价格”,受制于城镇低收入群体生活影响度。增大“对农补贴”,受制于政府财力统筹安排。唯有休闲农业这

种增加农民收入的方式,既是现代农村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又是城市(市民)反哺农业(农村)有效形式。运行得好,不仅力度大于上

述各种形式,还基本没有“负作用”,是充满欢乐的甜蜜事业。

据近期的研究测算,休闲农业每增加 1 个就业机会,就能带动整个产业链增加xxx 个就业机会。一个年接待xxx 万人次的休闲农庄,可实现营业收入xxx 万元,直接和间接安置xxx 名农民就业,可带动xxx 户农民家庭增收。

休闲学专家预测,到xxx 年,全世界xxx%以上的人员,将视休闲旅游为生活的必需品。目前,我国除“带薪休假”外,工薪阶层每年

享有的法定节假日有114 天,这就从时间上为休闲消费创造了重要条件。

休闲农业在我国,正以强劲发展势头带给人们无限喜悦。北京乡村旅游收入,每年增长25%以上预示,未来中国不仅是现代农业大国,也是旅游大国,更是农业休闲旅游大国。这一切都说明,乡村休闲极

具广阔的市场前景。

休闲农业是阻止农村衰退的有效手段。城市化不应以乡村衰退为代价。统筹城乡发展,必须加快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建设步伐,让资金资

源等各要素有序回流农村。各要素有序回流农村,一靠政策调整,工

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乡村;二靠农业经济转型升级。

休闲农业,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辟出了新路。单向汲取农村资源的城市化,使“城市像欧洲,农村像非洲”,造成农村不断衰退。农村衰退的基本特征是:土地被不断占用;农民因占有太少生产资料而被迫外出谋生;资金以各种形式抽走(流向城市);各种资源不断流失,等等。而休闲农业以农村资源为依托,以城乡要素双向合理流动来发展农村经济,能较有效阻止农村衰退。

休闲农业是城市支持乡村的宽泛平。休闲农业的最大特点是有别于城市风貌的“乡土性”,它以和谐发展的理念,不仅取得农作、农事、农活与生产、生活、生态的协调,而且为城乡要素良性互动、

城市支持乡村、科技和资本注入农业,为农业实现现代产业化提供了宽泛的平。

乡村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农家游”,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休闲农业,将景点、景观、景区紧密联系,还可吸纳城市资本、科技等要素投入,利于培育新型农民和农业经济合作组织。经营休闲农业,客观要求以工业化的专业分工形式,这也为农民自愿合作提供了路径。休闲农业有利于自然与社会和谐。现代社会发展中的许多问题,均可从传统农耕文化中寻求解决方剂。中国传统农业长盛不衰的秘密在于用地养地、“取之有度,用之有节”“无废弃物运作”“以最小的资源环境成本,取得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休闲农业,既传承传统农业文明,又承接现代科技文明,把传统农

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节约理念与现代科技有机结合,“接二连三” 把农业变为快乐高效的产业、把农村变为美丽和谐的家园、把农民变

为富裕而有尊严的群体,一方面让人们有个温馨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

使人“身心快乐” 地工作生活。另一方面让游客“观景可觉自然之亲,

悟理可感天地之灵”。在农耕文化的宁静中,“洞观沧桑世事,回望人生

行止的衷乐得失” 。在身心陶醉的观赏中,进一步认识和摆正“天地人

三大关系”。

发达的农业经济,是农民增收的内在因子。升级后的创意型、观光

型休闲农业,以科技为手段,将文化等创意元素巧妙地融入休闲农业

中,不仅有效地延长了产业链,还大幅提升农产品附加值,能更好地

实现“生态经济共赢、人文景观相融、城乡良性互动”。

由xxx 市人民政府主办,市农委、市旅游局,xxx 市人民政府等联合

承办的中国-xxx 乡村旅游节启动仪式在xxx 市举行。标志着以" 美丽乡村生态游、幸福快乐在xxx" 为主题的2014 年xxx 市休闲农业与乡

村旅游活动正式拉开帷幕。

从今年开始,我市将进一步以特色农业、旅游业资源为依托,进一

步开发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资源,打造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活动精品,加快构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体系,做大做强xxx 休闲农业与乡

村旅游品牌,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成为我市农村经济发展新的支撑点,旅游产业发展新的关注点、城市居民休闲消费新的兴奋点、农民收入

新的增长点。

在今年的市委农村工作会上,我市将依托田园化、景观化农业示

范园区和基地,提升打造20 个乡村旅游精品点位,统筹举办休闲农

业与乡村旅游节会活动31 个,力争全市休闲观光农业收入达到160

亿元。今年,市农委、市旅游局、市林业园林局将围绕" 美丽乡村生态游、幸福快乐在xxx" 的主题,策划包装和推出一批主题鲜明、极富特色的" 山地旅游、休闲旅游、度假旅游、农事体验" 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活动,全市全年拟举办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活动31 个,活动主要围绕踏青赏花、采摘品果、文化旅游、美食推介等。

第二节村庄自然与经济社会条件

一、地理位置

xxx 县位于xxx 省......

二、自然条件

(一)气候

xxx 村属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全年四季分明,春季

干燥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冬季寒冷少雪。昼夜温差大,且具有“冬冷夏凉”的山区气候特征,年平均温度比平原地

区低8℃左右。

(二)地形、地貌

xxx 村处于xxx 深山区,是典型的山区村,四面环山,山峦

叠嶂,沟壑纵横,地形地貌多样,包括高山、中低山、丘陵、河

谷等。

水资源以地表水为主,地下水储量不明,地表水资源较为丰富。

村庄北侧有保定市最高峰歪头山,以及黑崖山、片崖,山势

陡峭,奇险无比,分光秀丽,景色优美。

(三)自然灾害

全村自然灾害以旱、大风为主,虽然降水较多,但因降水而

引发的水灾没有,未发生过洪水和泥石流发生。近年来,村庄通

过植树造林、兴修水利,已将自然灾害损失降至最低。

三、历史文化

xxx 村历史悠久,为千年古村,文化资源丰富,民间风俗文

化多样。

四、社会经济

(一)经济情况

xxx 村全村辖 3 个自然村,即xxx 、东坪和苇地沟。村域面积22 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3000 亩,林地面积1800 亩,耕地816 亩。农民人均纯收入1050 元,是xxx 县最贫困的乡村之一。全村外出务工人员370 人,多为季节性。全村现有贫困人口210 户,596 人,占村庄人口的54%。

村民收入主要以外出务工和农业种植为主,人均耕地0.78 亩。种植业以玉米、土豆和核桃为主。

xxx 年,与山东泰安圣田农林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合作,种植

樱桃和蓝莓100 亩,经济效益比较好。另外全村有 2 个养猪场,规模较小。

村庄文化产业蓄势待发,xxx 年9 月25 日,中国书画院已与xxx 县签订了太行山书法文化村项目战略框架协议,项目所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