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MES在制造业信息化的现状

MES在制造业信息化的现状

MES在制造业信息化的现状
MES在制造业信息化的现状

阴影下的MES

明基逐鹿专家团马佳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系统创新部首席工程师吴国城

中国广东核电集团银河创新技术发展有限公司高级项目经理李庄

中国惠普产品技术及专业服务集团咨询与集成事业部制造业咨询总监谢少毅

案例背景

最近,飞龙集团的老总突然对MES(制造执行系统)来了兴趣。开会的时候,他接连提了好几回,散会之后,大家还没走出门,他又自顾自地慨叹:“MES可真是好东西啊!”,一副意犹未尽的样子。

听到这儿,信息中心主任李灿像被针扎了一下,忍不住打了一个激灵。老总这句话背后的潜台词让李灿浑身难受。

选择ERP

话要从头说起。飞龙集团是国内一家大型机械制造企业。李灿1999年进入飞龙的时候,飞龙的信息化基本上是“一穷二白”。李灿那时刚从某知名大学的计算机系毕业,一心想大展宏图,不料却落得“英雄无用武之地”。李灿着实心灰意冷了一段时间。

2000年,飞龙集团重组,新上任的马总对信息化工作相当重视,李灿的热情重新高涨起来。2001年,在马总的授意下,飞龙的信息化终于启动了。在认真分析了集团运营状况之后,集团内部形成了两派:一是坚持上ERP,希望飞龙来个彻头彻尾的“旧貌换新颜”;另一派则认为,集团信息化底子薄,应该从基础做起,先在局部领域使用一些软件,看效果如何。

马总旗帜鲜明,认为小打小闹没意思,飞龙在很多业务环节上都“积重难返”,必须以ERP带动全局变革。信息部其他人都希望“以稳妥为主”,只有李灿站在马总一边。两派争论的结果不言自明:一把手说了算,马总这一派占了上风。李灿被提拔为信息中心主任、ERP项目经理。

为了降低风险,在上ERP之前,马总请来业界某著名咨询公司,为飞龙拟订了“企业信息化规划”。根据规划,飞龙将在今后几年中陆续上马DCS(生产控制系统)、MES,并对ERP与MES的接口问题也进行了专门的布署。这下,李灿的心里更有底了。

靠MES补漏?

2003年初,ERP上线。飞龙的财务、销售等工作日益规范。但生产和库存环节却没有多大改善。情况是这样的:由于订单较多,飞龙的生产计划常常是提前一日下达。今日按照ERP昨天下达的生产计划进行生产。由于生产环节复杂,今日的全部生产信息,要在今日生产结束后,通过生产班组的物流管理员、统计员手工记录,输入到ERP系统中。因此今日生产中消耗的物料统计信息,“反映”到ERP的生产计划中,要延迟一天,而进入生产环节,实际就要经过两天。

在生产旺季,订单多样,订货频繁,有时原材料的合格率不稳定。如果今日生产过程中出现意外,有原材料不合格,需重新进货,明天此类产品应该减缓生产,这一生产环节的富余出员工和设备可用于其他生产调配,但因为这些生产信息要通过“手工汇总”,有一天时间的“延迟”,ERP系统当天难以得知,所以它还会像往常一样,根据订单和企业正常的生产资源条件制定出明日的生产计划。不难预见,明天飞龙依然无法按照计划生产,最终只好将计划搁在一边。而公司因此就在人员安排、物料供应、库存等环节胡子眉毛一把抓起来。大家对ERP的不满越来越多。

针对这一问题,飞龙找到那家ERP公司,但它坚持认为这不是ERP的责任,ERP无法自动解决计划和生产的脱节问题。对此,咨询公司的分析结果是,飞龙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应该上MES。

本来按照飞龙当初的规划,三年后才会考虑MES,但计划赶不上变化,上不上MES一下子就成了摆在眼前的问题。李灿倒没觉得太出乎意料,他想反正规划做好了,接口也预留了,上MES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即使现在就做,也不会手忙脚乱。

一朝天子一朝臣

让李灿没想到的是,MES刚刚被提上议事日程,马总却突然下台了。取而代之的是刘总——飞龙以前的副总。

刘总对MES很上心,但是他话里话外透出来的意思却让李灿很不舒服。“瞧瞧威达(飞龙的竞争对手之一),人家一开始上的就是MES,实用得很……”他的言外之意李灿听得很明白——当初上这个劳什子的ERP干吗!

“难道真的是‘一朝天子一朝臣’?新官上任,就要把前任重用过的人、干过的事都一笔否掉?”李灿满心委屈。他想ERP在飞龙还是发挥了作用的呀,只不过在生产环节存在一些问题,做得不好罢了。要上MES,也没必要全面否定ERP 吧。

2005年7月,刘总上任半年之后,飞龙的MES项目正式启动。在选型过程中,几家软件公司先后表示:接口问题是个很复杂的问题,由于在功能上存在一些重合,MES和ERP的集成问题不像李灿当初想的那么简单。

李灿知道,这又会让刘总抓住话柄。“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李灿心里的疑团越来越多,“难道先上ERP真的错了吗?软件公司的分析是对的吗?还是想故意抬高MES项目的价码?如果真如他们所说,那该怎么确保集成的效果呢?”

李灿的心里沉甸甸的……

先后没关系,整合是关键

文/明基逐鹿专家团马佳

由于国内外目前尚未有一个详细的、标准的、被广泛应用的MES接口标准,因此在MES项目的实施中,由于涉及不同软硬件供应商,系统间接口往往成为定义的难点,很容易影响到项目的成果。

在本案例中,飞龙集团的信息化规划做得还是相当不错的,只不过,受产业大环境的变化、企业战略目标的调整、前期信息化建设的成果等因素的影响,大家对信息化建设当前应该如何做、未来该怎么做、以往做得好不好等问题会有不同的看法。

飞龙集团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在不同的时期,对MES与ERP实施先后顺序的争论正是人们对信息化建设认识发生变化的典型例证。

先后无定论

如果把ERP与MES实施的先后顺序放在跨越产业环境与企业背景的情况下来谈,根本没有必然的答案,毕竟信息化工具的选择必须是以符合企业当前战略布局为前提的。

以中国台湾电子产业为例,我们可从一个小侧面来看其信息化建设的布局过程。很多中国台湾自有品牌电子大厂在经营初期,是从承接电子零部件代工业务开始,而在这种制造环境下,如何满足客户的稽核要求、如何降低制造成本、如何提高生产效率与产品品质是其管理重点。在此条件下,很多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都是选择先上MES,通过对生产现场执行过程人、机、料、法等因素的精细管理,逐步实现对整个生产工艺过程与产品品质的统筹与提高。之后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大与业务范筹的扩展,再开始考虑使用ERP系统,对整个企业的资源进行调度,对销售、财务、生产的等不同环节的资源进行协调调配,对不同业务流程进行固化。

而中国大陆许多大型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伊始,往往是在跨区域多制造工厂与集团式管理规模的基础上。对它们来说,重点问题在于协调各个不同层面的企业资源与提高整体的运作效率,而ERP带来的效益更能满足它们的需求。飞龙集团在规范化企业各个部门的业务流程以后,为了顺应需求变化频度越来越高、产

品种类需求越来越多的市场,可以考虑应用MES来对生产过程进行更加精细的管理。

整合是关键

飞龙集团在MES的项目选型阶段中,对MES的重点需求非常明确,即希望通过MES的实施,能够准确而实时地掌握生产现场的第一手资料,并且把这些资料反馈到ERP系统中去,保证日常生产计划的可执行性。因此在进行MES选型时,要圈定需求明细及其轻重缓急的程度,以此为依据,选定合适的供应商组合——包括MES软件供应商以及其他系统的接口供应商等。

首先从系统功能的角度划分需求,可以分为必须通过系统间交互才能满足的需求与MES系统内部功能可满足的需求两类。而在飞龙集团的重点业务需求中,MES必须向ERP提供实时的生产数据成为MES功能评估的一个重点。

MES作为联结ERP系统与PLC(可编程控制系统)系统环境的一个中间应用层,需要承担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在底层的工控系统和上层的计划系统间加工与传递信息,进行系统间的纵向整合。例如对自动化设备作业的工序产量统计,通过获取工控设备提供作业信号,应用MES系统进行汇总加工,作为最终的详细产量数据传递给ERP,这是一个典型的信息传递过程。为了做到这一类的信息传递,ERP与MES系统、MES与PLC系统间的接口,是保证数据顺利传递的关键。

但是由于国内外目前尚未有一个详细的、标准的、被广泛应用的MES接口标准,因此在MES项目的实施中,由于涉及不同软硬件供应商,系统间接口往往成为定义的难点,很容易影响到项目的成果。为了避免这些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许多制造企业在对MES接口评估时期就采取了更加稳妥的做法,包括选择提供开放软件接口的模块化ERP和MES软件供应商,在MES项目中囊括了ERP软件接口和PLC标准软硬件接口采购的项目,在选型期便集合软件技术与业务专家,对接口的业务实现流程与技术实现过程做出了详细的模拟和设计论证。一个好的MES 项目,往往能够在实现对生产现场执行作业管理与优化的基础上,也能够沟通制造企业的底层控制系统与计划管理系统。

随着国内制造业软件供应商的发展和信息化需求的成长,越来越多的ERP、MES和工业控制系统供应商已经开始意识到通过组合联盟提供集成系统与服务

的价值所在,并开始在一定范畴内开始制定行业标准,这将有助于飞龙集团顺利完成ERP和MES的整合。

规划是关键

文/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系统创新部首席工程师吴国城

问题的关键是整体规划的深度和力度。就是对涉及到的ERP系统、MES系统的功能布局是否清楚、齐全、合理,以及达到这些功能的实施路线是否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我个人觉得这个案例中的信息中心主任李灿,真是难为他了。实际上,不能把问题归结为先上MES还是先上ERP。

飞龙的症结

首先,ERP系统对生产计划的定位是否定在日计划?还是应该定在周计划或月计划?这是由业务流程和分工来确定的。没有统一模式。但是日计划和周计划、月计划必须互动。天天都100%地圆满地完成日计划几乎是不大可能的。

根据案例提供的信息,飞龙ERP的定位是日计划。但是“今日的全部生产信息,要在今日生产结束后,通过生产班组的物流管理员、统计员手工记录,输入到ERP系统中。”这就有问题了。

实际上,日计划应该分解成一条条作业指令,每条作业指令指挥生产作业现场的PCS(过程控制系统),每条作业指令的生产结果——我们叫做生产实绩数据就产生在PCS过程控制计算机系统中,那么这个生产实绩数据就应该立即返回到ERP系统中去。我们把这个过程称为“数据不落地”。

没有MES系统,PCS系统就直接与ERP系统进行数据通信。有MES系统,PCS 系统就与MES系统进行数据通信,再由MES系统与ERP系统进行数据通信。国内外这样两种方式都有许多成功的案例。可以说,有了MES系统,只是能更方便地调整一天以内各班之间的计划。

飞龙的问题在于ERP没有自动生成生产实绩数据,因此从技术层面上讲,不打通PCS系统对外的数据通信,只是上了MES系统,问题照样存在。

靠规划完成ERP、MES布局

问题的关键是整体规划的深度和力度。就是对涉及到的ERP系统、MES系统的功能布局是否清楚、齐全、合理,以及达到这些功能的实施路线是否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实际上,没有一本权威的教科书对ERP的功能和MES系统的功能作出过令人无可非议的明确界定。但是每一家ERP软件包的厂商和MES软件包的厂商自己都会有一番振振有词的概念和界定,并且以此为“标准”来引导客户的认同。并且,软件包供应商都不大愿意承担打通数据接口的责任,只有为数不多的确实有实力、有信誉的公司肯做这件事,但是要价是不便宜的。

作为规划,主要不是决定企业上几个系统,而是根据企业发展目标定下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架构和应用功能,再根据应用功能来确定系统建设。企业应该很清楚一点:系统涵盖全部功能,功能覆盖全部产线。这里指的系统,可以是一套计算机,也可以是二套、三套甚至更多套计算机,可以是ERP,也可以是MES。但无论信息化建设到哪一步,数据从产生源头开始,就是从计算机到计算机的传输(用户订货合同目前只能手工输入除外),从作业层到管理层的“不落地”。中间管理人员的介入只能是作判断,作取舍分析等,而不是人工输入过程中的数据。

国内外从PCS直接到ERP的例子,和PCS到MES再到ERP的例子都有许多,均很成功。关键是要根据企业中生产线的布局和生产组织的特点来设计安排是分两层合适,还是三层合适。同类企业,也可以有不同的模式。这也与企业生产力的水平和员工现有的素质条件、企业文化密切相关。这一点,企业一定要自己拿定主意。总之,企业追求的是系统中实实在在可用的功能。

要让软件“削足适履”

现在的年代,没有人会站出来公开说ERP系统不好,只会说这里解决不了我的问题,那里缺少我要的数据。上ERP系统也好、上MES系统也好,主要目的是通过优化业务流程,合理配置和及时调度资源,达到降低管理成本,减少成品和中间产品的库存,加快资金流转,提高企业的效益。

飞龙集团现在运行ERP系统中解决计划和生产的脱节问题,上MES肯定没错,但不一定就能完全解决问题。还是要进一步梳理业务流程,把梳理流程中发现的问题通过MES系统建设来弥补。也许MES的供应商会提出来,这不是MES的功能,那不是MES的功能。我的观点是不管哪个供应商,你不能解决我提出的问题,你就不要来投标。企业不能“削足”适软件的“履”,而应该软件“削足”适业务流程创新的“履”。我还是坚持这样一句话,任何一个优秀的管理软件都不能代替一个已生存多年的、活生生企业的管理实践和管理创新活动。

由此可以做推断:飞龙要上MES的话,软件供应商的意见也要听,但毕竟是一面之词,更重要的是请业务同行中搞得成功的企业来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咨询和诊断。

另外,公司领导和各业务部门要有一定的容忍度。成功的系统在上线投运初期,有几十个问题,甚至上百个问题,完全是正常的。因为成功的企业都是有个性化的,否则无法取得领先于同行的竞争优势。而要把有个性化的管理内涵“固化”到系统中去,运转起来,成为各部门管理人员手中不可替代、不可离开的工具和手段,不是一朝一夕能实现的。此项工程只有开始,没有结束。不承认这一点,是很难持续推进的。飞龙集团信息中心主任李灿得咬紧牙关顶住啊!

飞龙应该上MES

文/中国广东核电集团银河创新技术发展有限公司高级项目经理李庄

作为生产执行管理系统的MES,在定义自己的时候喜欢多多益善,把很多功能都拉进来,这容易给上了MES的企业造成一种误解——认为企业上了MES就万事大吉,缺少从战略高度进一步实施信息化的决心和热情。

针对本案例中飞龙出现的问题,我建议它应该上MES。但刘总否定ERP,认为飞龙一开始就应该上MES的观点我却不赞成。这要从ERP和MES的关系说起。

ERP、MES各擅胜场

企业用于生产组织和管理的信息系统主要有三种方式:采用MRPII/ERP系统实现物料需求计划或资源计划的生产管理方式;采用SCADA、HMI实现过程监控生产管理方式;采用MES联系过程自动化,并支持全面信息集成方式的生产管理方式。由于通过SCADA、HMI实现过程监控生产管理方式的专业化程度比较高,很多企业并不把此项内容纳入到信息化建设项目,所以在此也不进行阐述。

目前,采用MRPII/ERP系统实现物料需求计划或资源计划是企业最常用的一种生产管理方式。ERP形成主生产计划后,在规定的时间向执行层的MES系统发送具体的生产计划,即向MES发出“生产什么”的指示。因此,ERP系统本身不能时时掌握生产动态,对生产情况是通过MES来实现的。

ERP实现了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集成,从而实现资源共享;同时它对信息的及时高效处理,减轻了加工负担,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与挖掘,提炼了知识,有效解决企业的诸多困扰,提升了企业网络经营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可以说,ERP关注的是一个企业的未来、企业的愿景战略发展。

与之相反,MES关注的是现在的执行情况,对生产过程管理要求比较精细,能及时解决企业目前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一些资源瓶颈问题,对于那些急于改变企业目前现状的企业比较有成效。

具体说来,MES根据已定义的产品配方或产品实现的细节形成生产指令,为控制层提供“如何生产”的指示。同时,将生产过程的结果信息反馈给ERP系统。此时,MES使用时标较短(一般为天、班、小时分钟或秒),所以得到的生产信息比ERP系统更为精确。

MES的作用是以对过程业绩进行监视、统计、跟踪和分析等手段,实现过程的持续改进。是对企业生产过程中各个生产线每一个重要环节相关的数据,通过数据采集设备用一定的数据格式存储下来,经过系统归类整理和分析后,转化成有效的信息,输入ERP系统,提供给各个生产职能及管理部门使用。包括数据采集、效率评估、历史数据分析、物料跟踪、质量跟踪、设备管理、计划分解、设计管理、工艺分析、专家系统等业务子系统或功能组件。

要上MES,但不否定ERP

对于某些企业来说,采用MES联系过程自动化并支持全面信息集成方式最为有效,也最有利于企业提高生产活动的协同性。但是,作为生产执行管理系统的MES,在定义自己的时候喜欢多多益善,把很多功能都拉进来,这容易给上了MES 的企业造成一种误解——认为企业上了MES就万事大吉,从而满足于现状,缺少从战略高度进一步实施信息化的决心和热情。案例中刘总就有这种错误倾向。

不管ERP也好,MES也好,其实都是企业信息化的一部分,而不是企业信息化的全部。飞龙公司从“以ERP带动全局变革”的战略高度出发,科学地制订了企业信息化规划。根据规划,首先实施ERP,并在今后几年中陆续上马DCS、MES,并对ERP与MES的接口问题也进行了专门的布署,可以说飞龙信息化建设的设想是完美的,该企业如果按此规划有序地推进,信息化对该企业的推动作用将是非常成功的。

但是,该设想并没有充分考虑到该企业产品有“生产旺季”的实际情况,凸现了ERP功能的不足;该企业进行ERP实施,在财务与销售环节取得了一些成绩,这正是ERP功能优势明显的地方,对于生产和库存环节没有多大改善也正是ERP 的薄弱环节,这恰好是MES所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对于飞龙公司来说,目前阶段需要尽早调整企业信息化规划,把MES项目尽早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以便解决日益突出的问题。

建议“厚四薄三”

文/中国惠普产品技术及专业服务集团咨询与集成事业部制造业咨询总监

谢少毅

当制造企业在考虑ERP与MES实施的顺序究竟谁先谁后时,我的观点是:总体规划与设计,分步实施。

分析这个案例,首先要弄明白ERP、MES的来龙去脉。ERP与MES都起源于八十年代兴起的MRP(物料资源计划)系统,MRP是在定货点法计划基础上发展形成的一种库存计划与控制方法,是建立在计算机基础上的生产计划与库存控制系统,它的主要内容包括客户需求管理、产品生产计划、原材料计划以及库存纪录等。在MRP之后,围绕企业的财务、资金流信息,发展起来了ERP;而围绕企业的物流及生产控制,则逐渐发展出了MES。

选择ERP还是MES?

制造企业在信息化的过程中,选择上ERP或是MES,关键取决于业务的需求,如果业务的需求重点是在对业务流程的整体管理与控制,则先上ERP系统,但ERP系统的缺点在于不能对生产管理的细节进行有效控制;而如果业务需求的重点,如果是在于追求对基础管理的有效控制,包括对生产过程、车间管理等,则应选择先上MES系统。

单独上MES系统的问题在于,由于企业各个生产车间的情况不尽相同,对于不同的生产车间需进行各自的应用开发,实施的周期长、开发的力度大,且容易造成彼此独立不能互联的局面,从而形成信息孤岛。而单独上ERP系统的问题在于,由于ERP软件为套装商业软件,绝大部分为标准模块,因此实施周期短,但容易缺乏基础数据的支持,也无法深入到具体的生产过程中,特别是排产、生产、参数控制、库存位置管理等。

因此,当制造企业在考虑ERP与MES实施的顺序究竟谁先谁后时,我的观点是:总体规划与设计,分步实施。

对于从未实施过ERP或MES部分功能的企业,最好选择同时实施ERP与MES 系统,这样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最大效益,同时还能很好地解决接口的统一设计问题。但为了规避风险,可以分阶段实施,第一阶段,实施ERP部分关联度紧密的核心模块,同时配合ERP的需求,实施MES的部分功能模块;第二阶段,完善ERP及MES的其他功能模块。

何谓“厚四薄三”?

关于制造企业信息化,惠普咨询有一个“五级系统,厚四薄三”的方法论。即,对于一个制造企业来说,一个五层系统的技术架构是一个最佳的企业信息化体系。这五级系统分别为:一级设备控制系统、二级过程控制系统、三级车间级制造执行系统 (即MES)、四级企业资源计划系统 (即ERP)、五级企业间管理系统及决策支持系统。这五层系统相互集成、相互协调,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

一般来说,四级系统根据市场需求形成综合的生产和管理计划,三级系统根据这些计划产生详细生产排序和最优调度安排,最后启动生产设备完成全部的生产过程,同时,生产过程的实际信息,汇总到三级系统,反馈到四级,形成信息的交互。这样,各层次功能衔接紧密,信息实时沟通,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但是,对于四级系统与三级系统,在具体设计过程中往往会碰到究竟如何分工的问题。我认为,尽量发挥四级ERP套装软件的功能;避免在三级系统中进行过多的开发,比较有利于企业整体信息化的建设。也就是说,四级功能丰富,相对“厚”,三级功能精干,解决专业领域的问题,相对“薄”,形成所谓的“厚四薄三”的系统架构,即“五级分工,厚四薄三”。

有了比较“薄”的三级系统的支持,就能很好地衔接二级系统与四级系统,实现数据流在五级系统架构中的有效分工,即二级系统处理秒级数据,三级系统处理分钟级数据,四级系统则处理小时级数据。

信息系统的五级,分工不同,各有侧重,而又紧密集成,形成上下交互的统一平台。经过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就可以有效地对整个信息化进程进行掌控。

因此上ERP/MES的先后顺序,并不是问题的关键,关键在于对整体系统的统一规划,对接口的统一设计。然后是对阶段工作内容的合理设计。

对于案例中提供的情况,虽然企业也有整体规划,但整个信息进程拉的时间比较长,中间由不同公司负责不同阶段的项目,因此很容易造成各个阶段的成果打折扣,而且不同公司之间容易互相推诿责任,难以控制信息化整体。此外,在前期实施ERP的过程中,没有同时实施一个比较“薄”的三级系统,因此造成缺乏有效基础数据支持的局面,实施效果自然会打折扣。

兰亭序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

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中国汽车制造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中国汽车制造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经济1102顾文博1111140225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逐步成为家庭出行的主要代步工具。我国汽车制造业经过了60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相当的规模。到目前为止,汽车制造业基本能生产出适应市场需要的多品种车型。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不断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研发人才以及先进的管理经验,国产汽车逐步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尽管入世后中国汽车市场空前活跃,汽车行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跨跃式发展。但由于我国汽车制造业起步较晚,技术水平落后,还无法与世界汽车强国竞争。本文通过对我国汽车制造业产量、企业分布、技术以及零部件等方面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从中发现技术水平低、出口秩序混乱、政策支持力度不够等一系列问题,针对问题提出一些改进的措施。并对我国汽车制造业向新能源、小排量汽车的发展趋势做出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汽车制造业问题措施 引言:从50年代我国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到如今我国已经有120多家整车生产厂,33家轿车生产厂;从第一辆汽车下线到现如今年产量达到1800多万辆。我国已成为世界汽车产销量第一的国家,显然我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市场,成为名副其实的汽车大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汽车制造业有了较快的发展,世界一流汽车制造厂纷纷来华投资与国内汽车制造业合资办厂,合资企业在国内如雨后春笋般快速成长。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汽车业进入了飞速发展的时期,汽车4S店的出现,标志着全新的销售模式的诞生,为汽车提供终身的,更专业的服务,从而使得汽车业进一步发展。但由于我国汽车起步晚,因此我国汽车整体制造水平远远落后于欧美日韩等汽车强国,使得我国自主品牌汽车在国际市场不景气。产品研发水平低和缺乏先进技术、管理人才是我国汽车制造业发展的难题。近几年来我国不断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来提高汽车生产水平,现已有显著成效。随着国际对环境、资源问题的重视,节能减排汽车和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当今汽车业必须考虑的问题,这也是我国汽车业发展的重要机遇。一、中国汽车制造业发展现状

MES在制造业信息化的现状

阴影下的MES 明基逐鹿专家团马佳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系统创新部首席工程师吴国城 中国广东核电集团银河创新技术发展有限公司高级项目经理李庄 中国惠普产品技术及专业服务集团咨询与集成事业部制造业咨询总监谢少毅 案例背景 最近,飞龙集团的老总突然对MES(制造执行系统)来了兴趣。开会的时候,他接连提了好几回,散会之后,大家还没走出门,他又自顾自地慨叹:“MES可真是好东西啊!”,一副意犹未尽的样子。 听到这儿,信息中心主任李灿像被针扎了一下,忍不住打了一个激灵。老总这句话背后的潜台词让李灿浑身难受。 选择ERP 话要从头说起。飞龙集团是国内一家大型机械制造企业。李灿1999年进入飞龙的时候,飞龙的信息化基本上是“一穷二白”。李灿那时刚从某知名大学的计算机系毕业,一心想大展宏图,不料却落得“英雄无用武之地”。李灿着实心灰意冷了一段时间。 2000年,飞龙集团重组,新上任的马总对信息化工作相当重视,李灿的热情重新高涨起来。2001年,在马总的授意下,飞龙的信息化终于启动了。在认真分析了集团运营状况之后,集团内部形成了两派:一是坚持上ERP,希望飞龙来个彻头彻尾的“旧貌换新颜”;另一派则认为,集团信息化底子薄,应该从基础做起,先在局部领域使用一些软件,看效果如何。 马总旗帜鲜明,认为小打小闹没意思,飞龙在很多业务环节上都“积重难返”,必须以ERP带动全局变革。信息部其他人都希望“以稳妥为主”,只有李灿站在马总一边。两派争论的结果不言自明:一把手说了算,马总这一派占了上风。李灿被提拔为信息中心主任、ERP项目经理。 为了降低风险,在上ERP之前,马总请来业界某著名咨询公司,为飞龙拟订了“企业信息化规划”。根据规划,飞龙将在今后几年中陆续上马DCS(生产控制系统)、MES,并对ERP与MES的接口问题也进行了专门的布署。这下,李灿的心里更有底了。 靠MES补漏?

汽车制造业的现状要点

汽车制造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一、制造业的重要性 什么是制造业? 国际生产工程协会的定义: 制造业是人类按照所需目的,运用主观掌握的知识技能,借助于手工或工具,采用有效的方法,将原料转化最终物质产品,并投放市场的全过程。 一般定义:是指以制造技术为主导技术进行产品制造的行业,是所有与制造有关企业机构的总称。 1、提高人民消费水平和保障国家安全的重要支柱。 各国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地位: ○美国680%的财富来源于制造业; ○日本GDP的49%由制造业提供; ○中国制造业在工业总产值中占40%。 所以,没有发达的制造业,就不可能有国家真正的繁荣和强大,就没有强大的国防。 2、制造业是现实社会经济持续增长的物资保证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物质基础和产业主体; ○经济增长的发动机、产业结构优化的推动力; ○国际竞争力的重要表现,国际贸易中的主力军; 二、世界制造业的发展趋势

○美国人走过的弯路 20世纪70~80年代,将制造业视为“夕阳工业”,不重视,吃了苦果。80年代末90年代初进行深刻反省,首先提出发展“先进制造技术”(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AMT)。 ○日本的“智能制造技术”。 ○德国的“面向未来生产”。 ○英国的“国家纳米计划”。共同点是采用先进制造技术和信息技术。 ○韩国的“G-7计划”。美国的“先进制造技术”计划是基于信息高速公路的 敏捷制造作为21世纪的制造战略 ○欧共体的“尤里卡计划”。 1 制造业的全球化趋势 2 制造的信息化、虚拟化趋势 3 以跨国公司为主导、产业链细分化的趋势 4 以科技中心控制制造业中心的新趋势 (跨国公司 全球科技中心————→制造业中心——→各国、大企业——→小企业、工厂 如何控制? 强化低端产品对高端产品的依赖、核心技术对生产性技术的控制。大分工、大协作、严格质量管理、寻求低成本的投资区。 例1:一架波音747飞机,450万个部件、来自近10个国家、1000多家大企业、1.5万个小企业(工厂生产,然后组成一个“系统制品”。

企业信息化发展地现状

企业信息化系列现状篇 我国的企业信息化建设从七十年代开始起步,八十年代进行铺垫,九十年代中、后期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一、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1. 意识上 随着体制转轨,市场化压力的逐渐增大,企业深切体会到了信息的重要性,对信息化可以促进企业发展也基本达成共识。总体上看,认识在不断提高,但在实际操作上的重视程度各个企业却相差很大。 企业竞争环境的变化促使企业向信息化寻求出路,信息技术的成熟及成本下降也使企业提高信息化水平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许多大中型企业在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中都把信息化建设作为今后几年要抓好的重点任务。与此同时,网络化发展为中小企业利用信息,迅速崛起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其信息化建设的热情与大中型企业相比并不逊色。 2. 需求上 1)成长企业信息化建设起点高,老企业信息化基础相对薄弱。 改革开放后新成长起来的企业由于技术装备智能化水平高、市场观念和现代管理意识强,其信息化建设基础较好,很多企业在创建时就把信息化建设考虑在内。这些企业无论在信息化水平还是在信息化应用效果方面

都比传统老企业具有明显优势。 2)企业效益好、外向型企业、具有国际市场开拓能力的大中型企业信息化需求较为强烈,效益不好、竞争领域相对狭窄以及小型企业信息化的需求相对不旺。 企业竞争环境越复杂、竞争压力越大,越要求企业信息化达到较高水平,但企业经济效益的好坏往往决定了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投入保证程度及其实施效果。 3. 应用深度上 1)基础应用的普及面较宽,重大信息工程建设相对滞后。 目前我国各种规模企业绝大部分都用上了微机,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信息处理和辅助管理。许多大中型企业拥有相当多的信息技术设备,也培养和储备了一些自己的信息化人才队伍。但重大信息工程建设如MIS、MRP Ⅱ、ERP、CIMS等普及率低、水平也相对落后,有些企业应用效果不好。 2)信息化建设出现"分层" 目前企业的信息化投入和运用的分布很不均衡。企业的中间技术层,尤其是设计部门和财务部门已经初步实现计算机管理;但企业的决策部门的信息化建设依旧很薄弱,基本停留在"形象工程"上,相关的报表满天飞;另一方面企业的末梢,如供应、生产、销售等环节的计算机基本上是空白,整个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呈现出中间大,两头小的格局,也即是目前的企业

机械制造业国际走向与国内现状分

机械制造业国际走向、国内制造业现状及对策 一.制造业的生存问题 问题的提出: ) 美国:70年代《第三次浪潮》称制造业为夕阳工业(后工业阶段)。而90年代又加大了投入,使经济回升。其实从86年到98年美国(MIT)及国家研究委员会(NRC)等一直提倡:一个国家要生活好,必须生产的好。(发达国家皆如此) 研究结果:(世界)从1750年第一次工业革命至今250年和对2020年未来制造预测证明:制造始终是创造社会财富的最基本的手段;是国家经济发动机运转的强大支柱; 是增强国家综合实力和防务能力及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保证。 (我国)同上,“在今后10~20年制造业得到一个大的发展机会。。。强化人员培 训、转变观念,在市场中学习和成长。。。利用信息技术和高新科学技术改进和 提升传统产业,把中国建成世界制造大国”。 (大中国与大HK概念) 。信息革命的到来不意味着制造业的衰退 。网络化经济的到来其实与制造业并不对立,而可相辅相成。 。企业必须建立对市场反应敏捷的网络化制造体系,且刻不容缓。 。10年内制造如果不跟网络结合则最危险。如结合的好,就发展的好。(GM原来视网络为“高尖端”,但进去之后才认为似乎网络是为自己量体裁衣定制的)。

二.从市场特征看走向 60年代起: 资源经济、金融经济 知识经济 居民平均消费小康型 富裕型 市场主导由卖方 买方 产品竞争Q 、C 、T 、S T (首要因素)(Q 不可能有问题, 且能做最好就不要对付,如光洁度) 市场开放性越来越大:合资生产;引进技术生产;专利许可生产;异地产品本地化生产;全 (为何T 是首要因素?因为社会发展快、市场需求变化更快,时间就是金钱,能否赢 得定单,看时间。模具、家电尤为如此) 现在市场产品竞争多了一个要素: 产品创新:新产品和服务 过程创新:高效、品质、消除浪费、工艺和商务活动 技术创新 市场创新:加强、保持与顾客的沟通(需求是源泉) 经管创新:组织重构(扁平)、知识经管、创新经管、变革经管(它 影响到其它创新) 目标 英国观念:企业的目标是“使顾客满意”(自然盈利) 三、从经济特征看走向 。欧美处于后工业阶段,我国尚早 高技术经济 或称为网络经济(也有网络泡沫)、 知识经济 知识经济:以智力资源为无形资产的第一要素,通过知识和智力对短缺的自然资 源进行科学合理的重新分配,并开发富有的自然资源来创造新的财富。 ) 知识经济的出现,将导致社会经济领域的的一系列变化:

制造业信息化与先进制造技术现状及发展前景概述

专论与综述 作者简介:甘勇(1973-),男,湖北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收稿日期:2004-01-27 制造业信息化与先进制造技术现状及发展前景概述 甘 勇 (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广西桂林 545001) 摘要:介绍了发展制造业信息化和先进制造技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国内外制造业信息化和先进制造技术的现状及前景,论述了制造业信息化带动先进制造技术发展,我国制造业信息化进程中要处理好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制造业信息化;先进制造技术;现状及前景 中图分类号:G20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45X (2004)01-0039-03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的迅速发展,在制造业中出现计算机数控(CNC)、柔性制造系统(FMS )、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CAD /CAM )、计算机集成制造(CIM S)、准时生产(JIT )、精益生产(LP)和敏捷制造(AM )等多项先进制造技术与制造模式[1] ,制造业信息化和先进制造技术有了飞速发展,制造业正在进行一场新的技术革命。 1 发展制造业信息化和先进制造技术的重 要性和必要性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最重要的支柱产业。所有将原材料转化为物质产品的行业都可以称为制造业。在工业化国家,约有四分之一的人口从事制造业,约70%~80%的物质财富来自制造业。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核心和工业化的原动力,我国制造业工业总产值约占全国GDP 的42.5%。制造业信息技术是将原材料有效地转变成产品的技术,是制造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技术基础,它表现在CAD 、CAM 、CAPP 、PDM 、CIM S 、ERP 、M IS 、VPD 及Internet 技术等的发展及应用。先进制造技术是制造业不断地吸收机械、电子、信息及现代管理技术等方面的技术成果,并将其综合应用于产品设计、制造、检测、管理和售后服务的制造全过程,实现优 质、高效、低耗、清洁和灵活生产,并取得理想经济效果的制造技术。制造业信息化是先进制造技术主要特征。制造业信息化和先进制造技术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伴随中国加入WT O 和经济全球化与信息化,全球化制造已成为制造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信息技术突飞猛进,制造业信息化成为当今世界制造业发展的一个大趋势。目前,国际上正在进行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这一轮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特点是,由于发达国家的劳务成本不断攀升,很多产品的生产制造将向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转移。我国由于经济连年高速增长,社会政治稳定,加之有比较便宜且素质较好的人力资源,成为很多跨国公司的首选之地。因而我国正在成为世界制造业的中心[2],但是,虽然我国制造业庞大,但生产技术仍处于较低水平,出口技术系数只为0.9,生产规模小,知名品牌较少,远不是制造强国,目前还只是中低档商品的世界制造工厂[3]。因此,面对更加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要想迅速提高我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必须加快制造业信息化进程。 2 制造业信息化和先进制造技术的现状及 前景 与信息产业等高新技术产业的迅速发展相比,传统制造业大多困难重重。造成这种现状有企业自身管理和外部环境的原因,如机制僵化,观念陈旧, 39 《装备制造技术》 2004年第1期

我们国家企业信息化发展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我们国家企业信息化发展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对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大三的我来说,其实对企业信息化的发展不是很了解,但是通过管理信息系统这门课和一些专业的书籍让我了解了很多关于信息化这方面的知识,下面就对企业信息化发展这方面发表一下我的见解。 要谈论我国企业信息化发展的现状,首先我们要明确什么是企业的信息化发展,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信息资源的深化开发和广泛利用,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竞争力的过程。从内容上看,企业信息化包括产品设计的信息化、生产过程的信息化、产品/服务销售的信息化、经营管理信息化、决策信息化以及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培养等多个方面。 我们也都知道,现在我们处于一个经济政治高速发展的现代化社会,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飞速普及,使企业生存和竞争环境发生了根本变化,所以信息化建设成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最终选择。并且企业开展信息化可以实现企业自身的快速发展。企业存在的目标就是追求利润最大化,作为一个企业来说都渴望自身快速发展。企业开展信息化,可以利用其得到行业信息、竞争对手信息、产品信息、技术信息以及销售信息等,同时也可以及时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作出积极的市场反应,达到了企业迅速发展的目标。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缺乏整体规划和针对性、基础信息资源建设不到位等诸多制约因素,所以其中存在着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去完善。 其实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水平现在依然不高,与发达国家企业相比还存在不少差距和问题。据统计,欧美几乎100%的企业装备有部门级的信息系统,超过68%的企业装备有以ERP为核心的企业级信息系统,而协同商务模式的应用也不是一件新鲜事;我国虽有60%的企业已经装备有部门级的企业信息化系统,但只有不到3.8%的企业装备有以ERP为核心的企业级信息系统,至于涉及协同商务模式的信息化应用还处于一个萌芽的阶段,其应用率还不到1%。这些数据表明,我国一些小企业信息化绝大多数仍停留在部门级的手工模拟应用上,与企业管理变革要求相差甚远。

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调研报告正式版

For the things that have been done in a certain period, the general inspection of the system is also a specific general analysis to find out the shortcomings and deficiencies 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调研报告正式版

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调研报告 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报告资料适用于某一时期已经做过的事情,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同时也是一次具体的总分析、总研究,找出成绩、缺点和不足,并找出可提升点和教训记录成文,为以后遇到同类事项提供借鉴的经验。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分别占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总量的76%和69%,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仍将是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党的xx大报告指出要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信息化已经成为我国一个重要的发展战略。 一、煤炭企业信息化概念与内涵 1.煤炭企业信息化概念 目前关于企业信息化的概念有很多,但对于煤炭企业信息化的概念还不是很多,本文旨在根据相关学者对煤炭企业信

息化的理解,总结出煤炭企业信息化的概念。 煤炭企业信息化是将煤炭企业的产品开发、生产、成本、库存、销售、运输、财务、事务处理、现金流动、客户交互、人力资源等各个业务过程数字化,通过各种网络化信息系统加工生成企业所需的各项信息资源并提供给各层管理者。使管理者能够及时掌握业务中的一切信息,从而做出有利于生产要素组合优化的决策;使企业资源更加合理配置,从而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煤炭企业信息化是指煤炭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研究开发、市场销售等方面应用信息技术,建设应用系统和网络,通过对信息和知识资源的有效开发

中国汽车制造业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

中国汽车制造业的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 前言: 汽车工业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经济系统工程,不同于普通产品,汽车产品是一个高度综合的最终产品,需要组织专业化协作的社会化大生产,需要相关工业产品与之配套。我国汽车制造行业经过50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已经具备了较好的产业基础,汽车总产量已跃居世界第4位,但是我国的汽车制造业与世界汽车工业先进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我国的汽车工业尚属幼稚产业,国际竞争力不足,随着经济全球化,汽车工业必须面对国际与国内广泛领域的挑战。 一、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现状 自2002年之后,中国汽车行业开始进入爆发式增长阶段,特别是随着私人消费的兴起,轿车需求量开始迅速攀升,并成为推动中国汽车发展的一股重要力量。与此同时,中国在全球汽车产业中的地位也逐渐上升。到2009年,中国取代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销售市场,结束了由福特公司开始的美国长达一个多世纪的汽车统治地位。不仅如此,2009年,中国的汽车产量超过了日本和美国的总和,自2006年以来,由日本汽车工业保持的世界第一的位置,在2009年也被中国取代。2009年中国汽车工业产销总量分别达到1379.1万辆和1364.48万辆,同比增长48.30%和46.15%。2010年,在国家扩内需、调结构、促转变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的积极作用下,我国汽车工业延续2009年发展态势,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汽车产销快速增长,自主品牌市场份额提升,汽车出口逐步恢复,大企业集团产销规模整体提升,市场需求结构进一步优化,汽车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2010年,汽车产销分别为1826.47万辆和1806.19万辆,同比增长32.44%和32.37%,保持了世界第一的地位。2011年以来,我国汽车业步伐放缓,汽车市场整体趋势向淡,但同时也是理性回归。2011年1-5月,汽车产销分别为777.97万辆和791.62万辆,同比增长3.19%和4.06%,增幅较2010年同期分别回落52.4和49.19个百分点。 中国汽车产业作为世界汽车产业重要的组成部分,未来十年是中国汽车产业的黄金期,汽车产业已经完成了从小到大的过程,正在逐步实现由弱到强的巨大跨越,全球汽车工业将向中国和一些新兴经济体进一步转移,这对中国汽车工业

制造业信息化的内涵和发展

浅析制造业信息化的内涵和发展

————————————————————————————————作者:————————————————————————————————日期: 2

浅析制造业信息化的内涵和发展 摘要:回顾了制造业信息化的发展历程,体现了从20世纪中期到21世纪初制造业信息化的飞速发展;阐述了制造业信息化的主要内容,包括在决策管理平台上的产品设计、产品制造和销售服务这三大功能,并将其分化为产品设计信息化、产品制造信息化、供销服务信息化、企业管理信息化和信息化支撑系统构建这六大模块;指出了制造业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包括有网络化、虚拟化、智能化、信息化和集成化,认为这些方向最终会相互融合,从整体上使得制造业信息化程度最优。 关键词:制造业信息化;发展历程;发展趋势 1 引言 在21世纪这个网络普及的时代,我们感受到了信息发展给制造业带来的巨大影响。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进一步缩短了地球的时空,在信息社会中,人与人的交往变得十分方便,知识传播的速度达到一个高峰,距离不再是文化、科技和知识交流的障碍。同时,信息共享率的提高使得世界上少有产品的秘密能够保持较长的时间,尤其是在商业领域,新产品独占市场的周期越来越短,不断创新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力量,这也直接导致信息交流和复制变得十分方便和容易,因此,如何对纷繁复杂的信息进行筛选和提取,是推进制造业领域不断提升的重要力量。 信息技术也是一门飞速发展的新兴技术,正向世界的各个领域渗透,也在向传统制造业领域发起冲击,随着制造业中信息技术含量的不断提升,诞生了制造业信息化这一新名词,用于将现代信息技术及其相关的自动化技术、现代管理方法等与制造技术相结合,提高企业新产品创新开发能力和快速响应市场能力,实现企业各种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各类活动的最优运行,最终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因此,同时处在信息化时代和制造大国的当代大学生,有责任更有信心应用信息化手段来提升我国的制造业水平。 2 制造业信息化的发展历程 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MIT公司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用APT语言编程的数控铣床。APT语言系统由APT 1、APT2发展到可解决三维编程的APT-Ⅲ系统后,宇航协会对APT Ⅲ继续改进,成立了APT长期规划组织(APTIRP),由伊利诺斯理工学院研究所负责,1970年发表了APTⅡ初步方案,80年代进一步发展为APT/SS系统,具有定义相加工复杂雕塑曲面的功能。APT语言系统是世界上发展最早的编程语言,其语言词汇丰富,定义的几何类型多,加工的功能齐全并配有l000 多个后置处理程序,在各国得到广泛的应用。 1964年,美国通用公司推出世界上第一个机械CAD系统(DAC-1),随后,IBM和LOCKHEED 公司又联合开发了著名的CAD/CAM系统——CADAM,形成了计算机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应用雏形,为后期计算机技术和制造领域的结合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是信息化进程中的重要事件。 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中期,大量专用和通用CAD系统的相继问世,不仅推动了二维绘图技术的实用和普及,也带动了三维CAD技术的发展,同时将应用范围从单一零件设计拓宽到装配、有限元分析、机构分析、工艺规划、数控编程等多个应用场合,对零件的整体性能和内部结构都有了深入的认识,提高了产品的合格率,保证了零件的加工精度要求。 20世纪80年代,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企业开始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跨部门的

汽车整车制造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2016-2022年中国汽车整车制造市场现状调研分析及发展前景报告 报告编号:1667366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的思路和参考。 一份有价值的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完成对行业系统、完整的调研分析工作,使决策者在阅读完行业研究报告后,能够清楚地了解该行业市场现状和发展前景趋势,确保了决策方向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中国产业调研网https://www.doczj.com/doc/0416456255.html,基于多年来对客户需求的深入了解,全面系统地研究了该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注重信息的时效性,从而更好地把握市场变化和行业发展趋势。

一、基本信息 报告名称:2016-2022年中国汽车整车制造市场现状调研分析及发展前景报告 报告编号:1667366←咨询时,请说明此编号。 优惠价:¥8550 元可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网上阅读:https://www.doczj.com/doc/0416456255.html,/R_JiaoTongYunShu/66/QiCheZhengCheZhiZaoFaZhanQuSh iYuCeFenXi.html 温馨提示:如需英文、日文等其他语言版本,请与我们联系。 二、内容介绍 从全国汽车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各小行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的具体情况看,在5个小行业中,汽车制造业、汽车零部件制造业和摩托车零部件制造业增长率在5个小行业中较高,分别为17.17%、16.28%和14.64%;改装车制造业和摩托车整车制造业增长率分别为9.41%和2.78%。2015年上半年汽车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27496.9亿元,同比增长3.9%;利润总额2368.7亿元,同比下降1.9%。 华东沿海、华北平原以及华南经济特区,处于全国经济发达地区,也是一线大城市集中的地区,消费水平高,汽车消费能力较强。华中、东北地区则属于经济发展中地区,西南、西北则经济水平相对落后,但同时也是最具汽车购买潜力的增量市场。 据中国产业调研网发布的2016-2022年中国汽车整车制造市场现状调研分析及发展前景报告显示,未来我国汽车工业产业集群区域定位、发展汽车工业产业集群首先要解决的是集群区的选择问题,即产业集群的区域布局问题。在国内选择六大区块作为发展汽车产业集群的重点区域,形成以“3+3”以主体的产业集群区域布局。中国汽车在面临完全市场竞争时,需要进一步完善产品布局、提升产品质量,建立稳定的营销体系,最终打造中国品牌,提升市场竞争力。 2016-2022年中国汽车整车制造市场现状调研分析及发展前景报告对我国汽车整车制造行业现状、发展变化、竞争格局等情况进行深入的调研分析,并对未来汽车整车制造市场发展动向作了详尽阐述,还根据汽车整车制造行业的发展轨迹对汽车整车制造行业未来发展前景作了审慎的判断,为汽车整车制造产业投资者寻找新的投资亮点。

互联网+制造业企业信息化建设方案

一、背景分析 1、制造业单位情况(略) 2、信息化现状 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公司重视科学技术,大胆采用计算机等先进技术,已取得了一批可喜的成果,对实施企业信息化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和工作基础。 2003年实施的营销系统,是基于SQL Server数据库,该系统目前运行正常,已实现与银行联网,但没有与财务系统有机结合,是一个独立的业务系统。 还有一套版财务软件,目前用于财务基本核算,其他功能还没完全用起来。 1998年开发了一套单机版的,基于Mapinfo的GIS软件,数据齐全,功能相对简单,没有地理数据和坐标数据,水力计算也没做。 已有初步规模的网络系统,办公楼之间通过光纤连接,数据库为SQL Server。 现有一套95年建立调度系统,可以采集现场数据,并通过无线方式传输数据,上位机软件能够显示水厂的压力、余氯、流量、电流、电压、电量及工况图。 3、存在的问题 存在信息孤岛,数据得不到有效利用

公司目前由于几个信息系统各自独立,存在着条块分割现象,机构之间信息难于共享;造成数据的实时性较差,数据核对、汇总、统计的工作量大,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财务、收费、管网信息各自独立,有时信息获得滞后或有误,容易引起误会和工作矛盾,有时又造成信息资源浪费。 ?数据来源多渠道,准确性、一致性较差 没有实现数据集成,造成数据来源多渠道,信息重复,利用率低,信息资源浪费,不能实现管理信息集成、管理与生产信息集成。决策层得到的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一致性较差,容易造成判断失误,造成决策和指挥失误,影响生产和效益。 4、主要要求 ?根据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提出系统的整体规划方案和必要的 合理化建议。 ?软件功能至少应包括数据显示与查询、图形显示、报表显示 与打印、曲线图分析、上下限报警、数据存贮、生产管理、 质量管理、调度方案的初步建立(优化和决策)。 ?支持B/S结构,易于公司信息门户挂接,实现数据共享。 ?基本保留原来的调度系统,根据需要和发展适当扩展几个现 场测量点,原有的无线数传电台方式改为微波连接。 ?升级原有服务器和数据库,并建设一个技术先进、扩展性强、 能覆盖集团公司本部和各个水厂﹑水源厂等部门的网络平

全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调查报告

全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调查报告2002-03-22 14:54 中国国家企业网 为了系统、全面地了解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和“十五”规划情况,以指导和推动全国企业信息化工作,国家经贸委经济信息中心于2001年对520户国家重点企业和地方骨干企业的信息化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回收638份有效问卷(以下简称638户)。这些企业户数在全部企业中所占比重虽然不高,但其资产、销售、利润却占有相当比重,这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状况,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和“十五”趋势。现将本次调查结果和我们所做的分析报告如下: 一、638户企业基本情况 在所调查的企业中,分别有国家重点企业231户,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510户。 1.企业行业分布 被调查企业分布在机械、化工、纺织、电子、煤炭、汽车等33个行业(包括“未知”行业,凡未填报“隶属行业”一栏的企业归入此类,下同。)

2.企业地区分布 被调查企业覆盖除西藏、海南、新疆建设兵团以外的34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和计划单列市,如表1-2所示:

3.企业经济类型分布 被调查企业经济类型分布情况如表1-3所示:

4.企业规模分布 被调查企业规模分布情况如表1-4所示: 二、企业信息化建设状况 1.大多数企业设有信息机构和信息主管 据调查统计:有488户企业建立了专门的信息机构,占调查企业总数的%;443户企业设有主管信息化工作的副经理、副厂长,占%。在231户国家重点企业中,%的企业建立了专门信息管理机构,81%的企业设有信息主管。由此可见,大多数企业特别是国家重点企业对信息化工作是比较重视的,是有组织保证的。 2.企业信息化人才队伍情况 据调查统计:638户企业信息技术人员达到39290人,其中高级工程师4666人,占%;工程师17235人,占%。在231户国家重点企业中,信息技术人员达到25917人,占638户企业信息技术人员总数的66%,高级工程师2970人,占638户企业高工总数的%。由此可见,国家重点企业信息化人才资源拥有度高于其他企业。

中国天车制造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调研报告

中国天车制造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调研报告2016-2021年 编制单位:北京智博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报告目录】 第1章:中国天车制造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1.1 天车制造行业定义及统计标准 1.1.1 天车制造行业定义 (1)天车制造行业定义 1.4.1 行业融资环境分析 1.4.2 行业融资租赁渗透情况 1.5 天车制造行业技术环境分析 1.5.1 行业专利申请数量分析 1.5.2 行业专利申请人分析

1.5.3 行业热门技术发展分析 第2章:中国天车制造行业上游市场分析 2.1 钢材行业对天车制造行业的影响 2.1.1 钢材行业供需分析 (1)钢材产量分析 (2)减速机产销规模分析 (3)减速机产销衔接分析 2.2.2 减速机行业竞争分析 2.2.3 减速机行业技术发展分析 2.2.4 减速机行业对天车制造行业的影响

2.3 电动机行业对天车制造行业的影响 2. 3.1 电动机行业产销分析 (1)电动机产量分析 (2)电动机销售规模分析 (3)电动机产销衔接分析 3.2.1 天车制造行业经营效益分析 3.2.2 天车制造行业盈利能力分析 3.2.3 天车制造行业运营能力分析 3.2.4 天车制造行业偿债能力分析 3.2.5 天车制造行业发展能力分析

3.3 中国天车制造行业经济指标分析 3.3.1 行业主要经济效益影响因素 3.3.2 天车制造行业经济指标分析 3.4 中国天车制造行业供需平衡分析 3. 4.1 天车制造行业整体供给情况分析 3.5 中国天车制造行业进出口分析 3.5.1 天车制造行业出口分析 (1)行业出口整体情况 (2)行业出口产品结构 3.5.2 天车制造行业进口分析

汽车制造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第一章汽车制造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1.1 汽车制造业现状 1.1.1 汽车制造业概述 汽车工业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经济系统工程,不同于普通产品,汽车产品是一个高度综合的最终产品,需要组织专业化协作的社会化大生产,需要相关工业产品与之配套。长期以来,汽车工业作为国家重点投资和发展的产业,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与世界汽车工业先进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我国的汽车工业尚属幼稚产业,国际竞争力不足,随着经济全球化,汽车工业必须面对国际与国广泛领域的挑战。 我国的汽车工业起步于50年代,经过50年的发展,已经具备了较好的产业基础,汽车总产量已跃居世界第4位,汽车工业已经初步显示出产业关联度大、资金积累能力强和就业人口多的特点。随着汽车工业的进一步快速发展,汽车工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正越来越突出。汽车工业取得的成绩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总量迅速增长,产业规模显著扩大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我国汽车工业得到了较快发展,基本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生产布局和产品系列,产业已具有相当规模,基本上可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2004年底,我国汽车生产能力超过500万辆,汽车产量从1980年22万辆快速增长到2004年507.05万辆,居世界第4位,2004年销售汽车507.11万辆,居世界第3位,已成为世界汽车生产与消费大国。 对汽车产品生产较稳定、产值较大的5857家企业统计表明:2004年我国汽车制造业实现销售收入10849.55亿元,利润总额719.85亿元,其中15家重点企业实现销售收入5458.82亿元,利润总额为381.93亿元。2004年底汽车工业从业职工498.68万人,加上直接相关行业就业人数为6761.19万人。 2004年我国汽车产品出口金额为114.92亿美元,其中汽车整车出口13.63万辆,配件金额87.84亿美元。分别比1990年增长了865.71%、1249.5%、1142.43%。2004年我国汽车产品进口金额为161.88亿美元,比1990年增长了527.44%;进口整车17.57万辆,比1990年增长了399.15%;进口配件金额为103.58亿美元,比1990年增长了935.8%。 产业集中度显著提高 从90年代,国家对汽车工业的扶持政策明显向重点骨干企业倾斜,特别是《汽车工业产业政策》颁布之后,大部分投资集中于15家重点骨干企业。同时,随着国汽车市场迅速扩大,不少骨干企业的生产达到或接近了经济规模,汽车工业组织结构优化,汽车工业生产集中度显著提高。2004年全国15家大企业产量为458.33万辆,占全国汽车总产量的90.4%,

制造业信息化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制造业信息化发展的现状与趋势https://www.doczj.com/doc/0416456255.html, 2009年10月20日 10:18 https://www.doczj.com/doc/0416456255.html, [商用频道] [企业采 购] [办公打 印] [投影 机] [服务 器] [网络与安 全] [电 脑] [软件及服 务]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在全球范围内,制造业信息化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而发达国家制造业信息化市场逐渐成熟,企业应用十分普及。本文对全球制造业信息化技术、市场和应用的现状和趋势进行分析与思考,希望与大家进行研讨。 1. 制造业信息化技术发展的特点与趋势 目前,全球制造业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与趋势: 底层核心技术逐渐成熟。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西方发达国家在制造业信息化领域的底层核心技术方面,已经有了长足发展。例如,在三维造型底层核心系统、线性与非线性有限元分析解算器、先进生产排程(APS)技术、五轴联动的CAM加工与仿真技术等制造业信息化领域的关键技术,已经十分成熟,并且在全球的制造企业得到了广泛应用。 支撑企业管理的新兴技术发展迅速,应用领域不断拓展。 随着西方企业不断向全球拓展,企业规模越来越大,业务越来越复杂,对制造业信息化厂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制造业信息化技术的疆界不断拓展,新兴技术不断涌现。例如,随着企业管理需求的精益化,涌现出企业资产管理(EAM)、大修维护管理(MRO)、需求管理、劳动力管理、企业绩效管理、统计过程控制(SPC)、供应商关系管理的新兴技术。 先进制造技术带动制造业信息化技术发展。 随着制造业的产品结构日趋复杂,PLM技术开始向支持机、电、软件混合设计发展,支持产品的包装管理、工程计算和复杂文档的管理。而随着复合材料的广泛应用,支撑复合材料的设计、仿真和制造的信息化技术也逐渐发展起来;虚拟现实、逆向工程、试验数据管理、仿真数据管理、可靠性分析等新兴技术也随着工业界的应用需求,而得到蓬勃发展。 广泛应用SOA、SAAS等先进的软件构架和交付方式。 随着IT技术的发展,SOA(面向服务的架构)改变了软件的应用模式。SOA架构将固化的软件转变为可以灵活配置的组件,可以实现随需而变,从而降低了信息化技术维护、升级的成本,使信息化软件可以更好地适应企业业务流程的变化。同时,越来越多的企业为了降低

旅游企业信息化现状

旅游企业信息化现状

桂林旅游企业信息化现状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学习专业: 课程教师: 2012年12月 20日

业发展中显现出来,而到时再来对信息化做新的调整,这期间所花费的时间精力暂且不提,花费的成本这才是企业关注的重点,二是在上线不久之后就即刻显现出不适合,当下就可以对信息化策略做调整,这相比较而言可能造成的成本浪费较小,但对于企业来讲也是会造成不小的冲击。所以,集合以上几点来看,企业信息化规划还是很有必要的。 桂林旅游经济发展迅速,但旅游企业信息化建设大多滞后于经济的发展,信息化模式与经济发展不协调,与国际水平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1)各企业对信息化的战略性、紧迫性缺乏足够的认识,组织协调力度不够;(2)信息封闭和垄断严重,系统之间互联度差,信息管理体制不适应信息化发展要求;(3)信息化市场管理薄弱,市场行为亟待规范;信息化人才普遍短缺。桂林游很多家旅行社中,只有少数几家有独立网站;而有独立网站的五星级酒店中,能够实现基本的电子商务活动——在线订房不到1/3;旅游景区网络化建设更是滞后,旅游景点有独立网站更少。由于旅游者无法及时获得企业的新动向,无法与企业在网上进行咨询和交流,旅游企业面对越来越高的散客浪潮,其传统的经营方式应对越显得乏力。 (三)制约因素分析 制约旅游企业信息化发展模式灵活、多元发展的因素有: 1.信息化意识淡薄 由于竞争市场存在信息严重的不对称桂林旅游企业技术创新的压力不大,从而使企业决策层对信息化重视不够,信息化模式呆板单一。信息化应用深度上还不够深化主要表现在:一是基础应用的普及面较宽,重大信息工程建设相对滞后。目前我国各种规模企业绝大部分都用上了微机,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信息处理和辅助管理。但重大信息工程建设如资源制造管理软件(MRPⅡ)、企业资源管理软件(ERP)、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物料资源管理(MRP)等普及率低,水平也相对落后,有些企业应用效果不好。二是信息化建设出现“分层”。目前企业的信息化投入和运用的分布很不均衡。企业的中间技术层,尤其是设计部门和财务部门已经初步实现计算机管理;但企业的决策部门的信息化建设依旧很薄弱。三是信息化水平和普及程度因行业、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而存在差异。总的来看,技术含量高的行业和经济发展水平及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企业管理水平高的企业,信息化水平和普及程度相对较高 2.企业缺乏信息化的技术基础 业信息化是利用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等现代化手段来实现的.因此需要一批高技术人才保证这项工作的顺利进行.信息量少、信息传递都是靠人;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量的不断增加,计算机已经成为了信息传递的主要载体。然而很多企业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未能重视企业信息化的建设和投入,这给企业信息化的普及带来了不小的阻力。旅游企业尚未完全建立起适应市场变化的创新机制,企业网络基础设施差、技术储备少,尤其是在企业信息化建设方面相当薄弱。 3.商业信用支付体系不完善 目前缺乏满足电子商务所要求的网上支付手段,银行的电子化水平不高,安全性能差,银行之间相对封闭。 4.法律法规尚未建立健全。 建立在传统的有形的商业之上的法律,并不太适用于无形的“信息经济”。 (四)建设桂林信息化

国内企业信息化现状

我国的企业信息化建设从七十年代开始起步,八十年代进行铺垫,九十年代中、后期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1.意识上 随着体制转轨,市场化压力的逐渐增大,企业深切体会到了信息的重要性,对信息化可以促进企业发展也基本达成共识。总体上看,认识在不断提高,但在实际操作上的重视程度各个企业却相差很大。 2.需求上 1)成长企业信息化建设起点高,老企业信息化基础相对薄弱。 改革开放后新成长起来的企业由于技术装备智能化水平高、市场观念和现代管理意识强,其信息化建设基础较好,很多企业在创建时就把信息化建设考虑在内。这些企业无论在信息化水平还是在信息化应用效果方面都比传统老企业具有明显优势。 2)企业效益好、外向型企业、具有国际市场开拓能力的大中型企业信息化需求较为强烈,效益不好、竞争领域相对狭窄以及小型企业信息化的需求相对不旺。 企业竞争环境越复杂、竞争压力越大,越要求企业信息化达到较高水平,但企业经济效益的好坏往往决定了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投入保证程度及其实施效果。 3.应用深度上 1)基础应用的普及面较宽,重大信息工程建设相对滞后。 目前我国各种规模企业绝大部分都用上了微机,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信息处理和辅助管理。许多大中型企业拥有相当多的信息技术设备,也培养和储备了一些自己的信息化人才队伍。但重大信息工程建设如MIS、MRPⅡ、ERP、CIMS等普及率低、水平也相对落后,有些企业应用效果不好。 2)信息化建设出现分层 目前企业的信息化投入和运用的分布很不均衡。企业的中间技术层,尤其是设计部门和财务部门已经初步实现计算机管理;但企业的决策部门的信息化建设依旧很薄弱,基本停留在形象工程上,相关的报表满天飞;另一方面企业的末梢,如供应、生产、销售等环节的计算机基本上是空白,整个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呈现出中间大,两头小的格局,也即是目前的企业信息化建设还处于战术层的居多,而企业的决策层和战略层是相当薄弱的,也是下一步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一个重点。 3)信息化水平和普及程度因行业、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而存在差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