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倪世雄《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笔记和典型题详解-冷战后国际关系理论的新发展(Ⅱ)【圣才出品】

倪世雄《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笔记和典型题详解-冷战后国际关系理论的新发展(Ⅱ)【圣才出品】

倪世雄《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笔记和典型题详解-冷战后国际关系理论的新发展(Ⅱ)【圣才出品】
倪世雄《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笔记和典型题详解-冷战后国际关系理论的新发展(Ⅱ)【圣才出品】

第九章冷战后国际关系理论的新发展(Ⅱ)

9.1复习笔记

一、国际安全新论

1.定义与演变

(1)国际安全的定义

①戴维·鲍德温指出,生存和稳定是安全的两个重要目标,追求安全常常是要付出代价的,这些代价包括七方面的要素:

a.行为者,其价值标准需要维护;

b.有关的标准价值;

c.安全的程度;

d.威胁的情况;

e.对付威胁的手段;

f.这样做的具体代价;

g.所需的相应的时间段。

②约瑟夫·奈提出,国际安全是指处于“安全困境”中的国家之间的相互依赖。这里有三个条件

a.至少有两个以上行为者才会产生“安全困境”;

b.国际政治处于无政府状态,缺乏超越主权国家以上的权威机构;

c.安全依靠各国政策的互动。

③奈和约翰·加尼特等学者认为,国际安全与国家安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处于国家和国际体系两个不同的分析层面,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国际安全是关于国际社会的安全。

(2)国际安全研究的演变

国际安全研究,出现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自1945年以来,国际安全研究随国际政治气候的变化,经历了三个演变阶段:

①形成期(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

国际安全研究所依托的背景是冷战时代的两极政治关系和安全关系,研究重点是军事战略和理论问题。这时期形成了国际安全研究的四个传统理论:威慑理论、裁军理论、军备控制理论和有限战争理论。

②发展期(70年代至80年代)。

1973年的石油危机给国际安全研究带来推动:

a.国际安全与经济相互依存趋于结合;

b.围绕危机的控制与管理,博弈论、秩序论、理性选择论等渗入国际安全研究;

c.由于美国对越战的反思,使国内问题对安全形势的影响成为国际安全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

d.国际安全研究的队伍在这一阶段得到扩大,不仅历史学家、战略理论家,而且政治学家、经济学家和其他社会科学学者也加入其中。

③变化期(90年代以后)。

冷战的结束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理论上都给国际安全研究带来了历史性的变化。研究

课题出现了进一步“综合化”趋势,其特点是:

a.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军事安全、环境安全、社会安全等组成一种多层面、多方面的综合安全研究框架;

b.经济安全突显出来,强调安全问题不再是单边的,而是“相互依存的”;

c.诸多全球问题,如环境、人口、移民、债务、毒品走私、国际恐怖活动等,为国际安全研究注入了新的内容。国际格局的变化、国际合作与国际安全的互动以及用多视角处理国际冲突,成了国际安全研究的新的生长点。

2.国际安全的理论探索

(1)在西方学术界存在关于国际安全理论探索的三点基本看法

①从摩根索到罗伯特·杰维斯,从华尔兹到乔治·奎斯特,在国际关系领域有着关于安全研究的理论分析传统。

②可以肯定的是,安全理论问题不会消失,其重要性将与日俱增。

③从长远来看,安全政策必须建立在理论分析基础上。

(2)现实主义与自由主义是研究国际安全的两种基本思想流派

①长期以来,现实主义在国际关系研究方面占主导地位,但它不代表国际安全研究的全部,影响国际安全行为的决定因素有

a.追求安全利益;

b.考虑非安全利益;

c.通过国际合作改变安全困境的程度;

d.改善国内环境。

②现实主义与新现实主义在安全层面上的比较

a.现实主义认为人性本恶是分析基点,权力是目的,均势和结盟是安全的关键;

b.新现实主义则认为无政府状态是分析基点,安全是目的,两极和核武器是安全的支柱。

③新现实主义与新自由主义在国际安全研究上的比较

a.新现实主义强调国际安全与世界无政府状态有关,国家追求利益、争夺权力必然导致不安全;安全困境表现为控制盟国、领土和资源的争斗,引发权力转移和均衡失控;只有当均势对主要大国有利时,强有力的国际安全体制才存在。

b.新自由主义强调影响安全的因素包括国内外政治结构、文化与价值观,重视民主对安全的影响;发展经贸关系具有重要性,可避免国家之间发生战争,增加安全度;健全国际安全体制可以防止或制止国际冲突,维持和平。

3.冷战后国际冲突的新课题

1996年,奈发表了《冷战后的冲突》。差不多同时,鲍德温也发表了《安全研究与冷战的结束》,两人的文章初步勾勒出了“新国际冲突论”的基本框架。

(1)从国际安全角度来看,奈认为,冷战结束后,世界已经进入一个不确定的过渡时期。但奈认为,目前的不确定阶段在许多方面不同于以往,原因是

①在某种意义上,它是最不具确定性的转型期。因为没有一个单一的、决定性的军事对抗或战后协商;

②大国的兴衰和技术、经济、文化的变化速度都大大加快;

③未来冲突的根源也许完全不同于最近结束的冷战。

(2)奈把冷战后的国际冲突分为三大类:大国战争、地区战争和内部战争

①大国冲突(或战争)

a.大国冲突发生的可能性减少,但还不能完全消除,大国之间的误解、分歧和安全困境等冲突的导因仍然存在;

b.权力的迅速转移是全球大国冲突的主要原因之一;

c.由于潜在误解、安全困境和大国内不稳定因素仍然存在,因此,全球冲突尚不能完全排除。

②地区冲突(或战争)

在冷战结束后的世界冲突中,全球冲突的主导地位被地区冲突取而代之。这是冷战结束以来世界冲突呈现出的一个重要特征。

a.地区冲突发生的频率明显加快;在冷战结束前,地区冲突的数量和频率已大幅度下降。但进入90年代后,世界各地的武装冲突和局部战争却逐年增多。

b.地区冲突发生的地域不断扩大。冷战时期,地区冲突主要集中在中东以及亚洲的一些国家和地区。但冷战后,爆发武装冲突的地域却不断扩大,几乎遍布了世界各主要战略地域。

③国内冲突(战争)

a.与全球冲突和地区冲突相比,奈认为,遍布全球的宗派冲突和种族冲突有可能成为冷战后世界上冲突的普遍形式,而且这类冲突常常发生于国内;

b.冷战后的世界冲突不同于冷战时代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冷战期间的世界冲突更多的属于意识形态冲突,而冷战后的世界冲突则更多地属于种族和宗教冲突;

c.种族和宗教冲突并不是冷战后世界的新生事物,但它们之所以能在冷战后时代泛滥成灾,既有间接的长期原因,也有直接的短期原因。

二、民主和平论

1.产生与发展

(1)民主和平论有着久远的历史渊源。早在18世纪末,随着西欧主权国家的不断出现,西方哲学家尤其是伊曼努尔·康德在批评绝对主义权力政治和继承天赋人权、自由平等、人民主权等思想的同时,就提出了由自由国家联合起来建立“永久和平”的设想。

(2)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西方才真正把早期西方哲学家和政治家的道德规范和理性原则的政治思想运用于国际关系,并形成了乌托邦主义。以此为基础,国际关系理论中的理想主义学派应运而生。

(3)民主和平论不仅继承和发挥了卢梭、康德以及威尔逊的自由、人权、民主政治思想,而且直接继承理想主义之衣钵,得出自由民主国家之间不会打仗的结论。这种理论的始作俑者是约翰·霍布金斯大学政治学教授米切尔·多伊利。

(4)自从1983年多伊利提出自由民主国家相互间从不打仗的观点后,这种民主和平观倍受西方社会的青睐,被认为是最接近于国际关系的经验法则。

2.民主和平论的内容

(1)民主和平论的中心论点是民主国家很少(或从不)相互打仗。该论点的基本观点是:

①在民主国家之间如同其他政体之间一样存在着许多利益冲突,但是,毫无疑问,民主国家认为,战争不是解决他们之间纠纷的合适方法;

(完整版)必修五正余弦定理习题练习

必修五正余弦定理习题练习 一.选择题(共5小题) 1.(2015?秦安县一模)△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若a、b、c成等比数列,且c=2a,则cosB=() A.B.C.D. 2.(2016?太原校级二模)在锐角△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若,a=2,,则b的值为() A.B.C. D. 3.(2016?大连一模)在△ABC中,a,b,c分别是角A,B,C的对边,且满足acosA=bcosB,那么△ABC的形状一定是() A.等腰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 C.等腰或直角三角形 D.等腰直角三角形 4.(2016?宝鸡一模)在△ABC,a=,b=,B=,则A等于()A.B.C. D.或 5.(2014?新课标II)钝角三角形ABC的面积是,AB=1,BC=,则AC=()A.5 B.C.2 D.1 二.填空题(共6小题) 6.(2015?天津)在△ABC中,内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已知△ABC的面积为3,b﹣c=2,cosA=﹣,则a的值为______. 7.(2015?重庆)设△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且a=2,cosC=﹣,3sinA=2sinB,则c=______. 8.(2015?广东)设△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若a=,sinB=,C=,则b=______. 9.(2015?北京)在△ABC中,a=3,b=,∠A=,则∠B=______.10.(2015?安徽)在△ABC中,AB=,∠A=75°,∠B=45°,则AC=______.11.(2013?福建)如图,在△ABC中,已知点D在BC边上,AD⊥AC,sin∠BAC=,AB=3,AD=3,则BD的长为______.

自考金融理论与实务笔记12

自考金融理论与实务笔记12

第十二章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第一节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内涵和度量 识记: 通货膨胀一般表述为:由于货币供应过多,超过流通中对货币的客观需要量,而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现象。西方的看法定诳为物价总水平的持续上涨。 通货紧缩:作为通货膨胀的对称,一种表述是由于货币供给放慢或负增长,引起物价持续下跌的现象。另一种表述是指物价疲软乃至下跌的态势。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都是一种货币现象。通货膨胀反映的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通货紧缩反映的是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 领会: 通货膨胀的度量标志? 一般所用的物价指数主要有消费物价指数、批发物价指数、国民生产总值平减指数。 消费物价指数是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若干消费品的零售价格以及水电等劳务费用价格编制的指数。 批发物价指数反映商业部门或批发商从生产厂家购买商品劳务所支付的价格的变动程度。 国民生产总值平减指数,是按当年价格计算国民生产总值与按不变价格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 多数经济学家倾向于主要用消费物价指数。 第二节通货膨胀的成因 识记: 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这是指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社会总需求过度增加,超过了既定价格水平下商品和劳务方面的供给,而引起货币贬值、物价总水平上涨。

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认为在社会商品和劳务需求不变的情况下,由于生产成本提高也要引起物价总水平的上涨。 结构失调型通货膨胀:这是指在社会总需求不变的情况下,由于需求的组成发生结构性变化,相应导致物价总水平上涨。 领会: 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特点与成因? 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这是指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社会总需求过度增加,超过了既定价格水平下商品和劳务方面的供给,而引起货币贬值、物价总水平上涨。 在经济尚未达到充分就业时,如果货币供给量增加,从而社会总需求增加,促进商品供给增加,当经济充分就业,将不再能促进商品供给增加,而只会导致物价总水平上涨。 这里的社会需求包括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而促成社会需求增加的因素,又常与财政支出过度扩张和信用膨胀相关。 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特点与成因? 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认为在社会商品和劳务需求不变的情况下,由于生产成本提高也要引起物价总水平的上涨。 造成生产成本提高有两方面力量,一是工会组织为了保证工人实际收入的增长不不降低,要求增加工资。二是一些垄断型企业大幅提高垄断商品价格,导致原材料成本上升。 结构失调型通货膨胀特点与成因? 结构失调型通货膨胀:这是指在社会总需求不变的情况下,由于需求的组成发生结构性变化,相应导致物价总水平上涨。 需求增加的部门,产品价格和工资上涨;而需求减少的部门,由于工资和价格的刚性,其工资和商品价格并不随之而下跌,或跌幅很小,从而导致物价总水平上涨。 中国通货膨胀的成因?

做读书笔记的重要性

做读书笔记的重要性 【篇一:读书笔记在写作中的重要作用】 读书笔记在写作中的重要作用 写好作文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现在市场上有一些快速作文、 作文速成法之类的指导书,当然是针对如今学生急于写好作文的心理,实际上这些说法都是不科学的。就算是天才,也需要在生活中 有了阅历才能产生感悟,进而写出文章。一朝一夕就掌握写作文、 写好作文的本领,简直就是天方夜谭。写好作文是靠真功夫的,真 功夫怎么来?这就要在平时打好基础了。一是从生活中来;二是从 书本中来。 阅读自然是必不可少的环节。阅读可以开阔视野,提高表达能力, 促进思维、品质的成长。写作是从阅读开始的,阅读分为两大类: 我们上语文课,学习别人的文章这是课内阅读。当然,这种阅读是 有限的,所以更重要的是课外还应花一定的时间看些有益的书。古 人云:“取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内”说的是就是这个理。 那么,阅读读什么?怎么读?首先要明白,阅读是一种了解知识、 了解他人的手段,那么阅读就要有自己的见解。别人的书就是他自 己的体验与感悟,表达了对生活、人生或某事物的看法,这可能引 起你的共鸣,也可能遭到你的反对,但不论是哪一种,对于阅读而言,这种情感的参与本身就是一次思维的锻炼,别人的书也可能是 介绍某种或某些知识,那么你可以从中学到许多曾经不知道的东西,学习别人的写法,不是于无形中长了见识么?写起作文自然是得心 应手。其次还要博群书。要知道,写文章并不仅仅需要语文知识, 同学们应该清楚文史哲是不分家的,而且文与理工科都是有关联的,知识多了不压人。别人的文字也可能写得很美,你从中会受到启发:如何遣词造句、表情达意,如何构思,如何开头、结尾,这些积累 起来不都是经验吗?别人的经历也许会教育你怎样做人,怎样面对 困难,怎样与人相处,这些也有可能引发你的感悟,由此而生出写 作的念头,不更是一举多得吗?所以有人说“读书是自我拯救、自我 提升、自我超越的途径。”阅读的好处同学们容易明白,但是坚持就 不容易了,有必要提醒同学们,读书是要持之以恒的,同时要分门 别类,有的精读,有的略读。 美国诗人弗罗斯特长期从事教学工作。他鼓励他的学生:“要么成为 作家,要么成为一个优秀的读者。”这位美国诗人的话说得太好了,

国际关系理论三大流派

(转自:庄周梦蝶)国际关系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就是安全。安全是塑造国际行为的核心变量,也是国际关系理论中最重要和最复杂的概念之一。现实主义认为国家安全的保证在于所获权力的 多寡。自由主义提出国际制度理论,以此来淡化权力的影响,认为国际合作和相互依赖可以确保 安全。建构主义则另辟蹊径,从社会学中借鉴新的概念,认为国家安全的存在和追求,离不开观 念和文化等意识形态的因素。 一、三大主流国关学派的国际安全观简介 国际安全问题历来是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焦点之一。冷战的结束,特别是“911”事件以后,引 起了国际安全局势的剧变,国际社会对国际安全问题、尤其是非传统安全问题予以高度的关注, 并引发了一场关于国际安全问题的大辩论。[1]自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关系理论界形成了三大 理论流派论战的局面。[2] (一)、现实主义学派的国际安全观 基于对国际安全问题的高度重视,现实主义对于国际政治的本质以及战争与和平问题进行了 长久而深入的思考。在现实主义学派看来,国际安全在本质上是稀缺的,国际安全问题只可以缓解,却不能最终得到解决,而获得安全的最重要手段就是拥有强大的权力。因此国与国之间的关 系就是围绕权力斗争的关系。无政府状态成为认识国际政治的基本起点,安全困境(Security Dilemma)则是每一个国家必须面对的现实。[3] 现实主义学派主要有以汉斯摩根索为代表的古典现实主义、以肯尼思沃尔兹和罗伯特吉尔平 为代表的新现实主义和以约翰米尔斯海默为代表的进攻性现实主义。汉斯摩根索一生经历过两次 世界大战,战争的惨痛经历使他一直坚持人性本恶的观点。他认为存在于人自身罪恶的本性不可 能根本改变,因此也不可能建立一个安全的国际社会。而在这样的环境中,人们经常会感到岌岌 可危,为了能够安全,人们必须自保,要自保就必须获得权力。而国家权力就是这种个人权力的 延伸和扩大。在他看来,权力,主要是军事权力,是国家行为的目标。[4]在国际社会里,国家对外 行为的动因就是出于对权力的追逐。而不断追逐权力的结果,则使国与国之间的交往过程中产生 相互怀疑和不信任,导致“安全困境”和“零和博弈”,其逻辑结果是国际冲突。[5]因而获得国家安全 的最重要手段就是拥有强大的军事权力。肯尼思沃尔兹强调世界处于无政府状态,在无政府条件 下国家的第一考虑就是生存。[6]他认为在这样的体系中,国家的目的不是获得和维持权力,而是 力图确保生存,两极均势有利于降低战争危险。[7] 新现实主义的另一代表人物罗伯特吉尔平认为,除了国际政治方面的因素,也应该考虑到国 际经济方面的因素,尤其在全球化浪潮中,国际经济方面的因素越来越占主导地位。在国际安全 方面,他强调只有提升包括国家经济实力在内的整体实力才能更好的获得安全。进攻性现实主义 的代表人物约翰米尔斯海默强调权力是大国政治的根本,大国为追逐权力而互相竞争,国际体系 的无政府特征和权力分配不公导致国际冲突,只有获得权力最大化才能尽可能地确保自身安全。 他还提出了5个基本假设:1、国际体系是无政府体系。2、大国拥有相互伤害和相互摧毁的军事 权力。3、国家永远无法确认它国的意图。4、生存是第一目标。5、国家是理性行为体。可见,进 攻性现实主义是将现实主义的基本命题发挥到极至,国际安全极为稀缺,国际冲突不可避免,只 有掌握最大化的权力才能保障自身的安全。 现实主义学派关于国际安全的逻辑是“安全困境”。在无政府状态中,国家间具有高度猜疑性, 使它们对对方行为总往最坏的方面估计。国际安全是稀缺的,为了获得安全,一国增加军备,必 然会使另一国感到威胁,从而引起另一国增加更多、更强大的军备,最终使军备竞赛无法避免。 (二)、理想主义和新自由制度主义的国际安全观 “强者能其所事,弱者受其所难”仍然是国家在安全问题上的切实感受。自助、结盟、集体安 全等成为国家维护自身安全的可求途径。[8]理想主义学派认为:除了战争,国家还可以通过和平 手段来实现自身的安全。以一战为界点,国际关系的理想主义传统开始转向现在的新自由制度主义。与现实主义相比,理想主义和新自由制度主义更加注重集体安全和相互依赖。理想主义学派

正余弦定理练习题(答案)

1.在△ABC 中,∠A =45°,∠B =60°,a =2,则b 等于( ) D .26 2.在△ABC 中,已知a =8,B =60°,C =75°,则b 等于( ) A .4 2 B .4 3 C .4 6 3.在△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A =60°,a =43,b =42,则角B 为( ) A .45°或135° B .135° C .45° D .以上答案都不对 4.在△ABC 中,a ∶b ∶c =1∶5∶6,则sin A ∶sin B ∶sin C 等于( ) A .1∶5∶6 B .6∶5∶1 C .6∶1∶5 D .不确定 解析:选A.由正弦定理知sin A ∶sin B ∶sin C =a ∶b ∶c =1∶5∶6. 5.在△ABC 中,a ,b ,c 分别是角A ,B ,C 所对的边,若A =105°,B =45°,b =2,则c =( ) A .1 C .2 6.在△ABC 中,若cos A cos B =b a ,则△ABC 是( ) A .等腰三角形 B .等边三角形 C .直角三角形 D .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 7.已知△ABC 中,AB =3,AC =1,∠B =30°,则△ABC 的面积为( ) 或 3 或3 2 8.△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若c =2,b =6,B =120°,则a 等于( ) B .2 C. 3 9.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若a =1,c =3,C =π 3,则A =________. 10.在△ABC 中,已知a =43 3,b =4,A =30°,则sin B =________. 11.在△ABC 中,已知∠A =30°,∠B =120°,b =12,则a +c =________. 12.在△ABC 中,a =2b cos C ,则△ABC 的形状为________. 13.在△ABC 中,A =60°,a =63,b =12,S △ABC =183,则a +b +c sin A +sin B +sin C =________,c =________. 14.已知△ABC 中,∠A ∶∠B ∶∠C =1∶2∶3,a =1,则a -2b +c sin A -2sin B +sin C =________. 15.在△ABC 中,已知a =32,cos C =1 3,S △ABC =43,则b =________. 16.在△ABC 中,b =43,C =30°,c =2,则此三角形有________组解. 17.如图所示,货轮在海上以40 km/h 的速度沿着方位角(指从正北方向顺时针转到目标方向线的水平转角)为140°的方向航行,为了确定船位,船在B 点观测灯塔A 的方位角为110°, 航行半小时后船到达C 点,观测灯塔A 的方位角是65°,则货轮到达C 点时,与灯塔A 的距离是多少 18.在△ABC 中,a 、b 、c 分别为角A 、B 、C 的对边,若a =23,sin C 2cos C 2=14,sin B sin C =cos 2A 2,求A 、B 及b 、c . 19.(2009年高考四川卷)在△ABC 中,A 、B 为锐角,角A 、B 、C 所对应的边分别为a 、b 、c ,且cos 2A =35,sin B =1010.(1)求A +B 的值;(2)若a -b =2-1,求a ,b ,c 的值. 20.△ABC 中,ab =603,sin B =sin C ,△ABC 的面积为153,求边b 的长.

国际金融理论与实务笔记()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本章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考生应准确识记本章的基本概念、领会本章的基本理论。 了解货币的起源及相关理论;了解货币形式的演变历程;了解货币制度的基本构成及国家货币制度的演变;了解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历程。 理解货币的职能。 掌握我国人民币制度的主要内容;掌握布雷顿森林体系和牙买加体系的主要内容。 课程内容: 第一节货币的起源与货币形式的演变 一、货币的起源 货币产生后,出现了很多关于货币起源的理论。其中马克思的货币起源学说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代表。 按照马克思的货币起源学说,货币是伴随着商品价值形式的不断发展变化而最终产生的。商品价值形式经历了四个不同的发展变化阶段: 1.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阶段 在这一阶段上,一种商品的价值仅仅是简单的或偶然的表现在与它相交换的另外一种商品上。即:1只绵羊=2把石斧 2.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阶段 在这一阶段上,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在了与它相交换的一系列商品上。即: 2把石斧 1件上衣

1只绵羊= 15公斤茶叶 一定数量的其它商品 3.一般价值形式(一般等价形式)阶段 在这一阶段,所有商品的价值都表现在了一个作为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身上,即:2把石斧 1件上衣 15千克茶叶一定数量的其他产品都等于一只绵羊。 4.货币形式阶段 在这一阶段,所有商品的价值都表现在了作为固定的一般等价物的金或银上,即:2把石斧 1件上衣 15千克茶叶一定数量的其他产品都等于1克黄金。 二、货币形式的演变 货币产生后,伴随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货币形式经历了从商品货币到信用货币的演变过程。 1.商品货币 商品货币最大的特点就是其自身价值(凝结在商品货币身上的无差别的一般的人类劳动)与其作为货币所购买的那种商品的价值在量上相等。也就是足值性。 商品货币又包括两种形式:实物货币、金属货币 (1)实物货币 实物货币是指以自然界中存在的某种物品或人们生产的某种商品来充当货币。 实物货币自身存在一些不利于商品交换的弊端,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1)实物货币不易分割、(无法满足小额商品交换的需要); 2)实物货币不易保管; 3)实物货币不便携带。 (2)金属货币 金属货币:金、银

有关教学的读书笔记(共6篇)

篇一:关于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读书笔记 关于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读书笔记 ·书名: 《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浅谈》 最近读到一些关于语文教学的文章,学到很多新理念、新方法,但同时也发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大多与语文教学方法有关,而语文教学方法论是和辩证法分不开的。在这里我想从辩证法的角度谈谈小语文教学方法论。 一、整体与部分 有人提出“语文教育整体观”。所谓语文教育整体观,除了教材内容之外,在教学上,强调阅读教学的“整体输入、整体输出”。 如何理解阅读教学的“整体输入、整体输出”从阅读一篇文章来说,如果是强调一篇文章的完整意思,不要过多的分析,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作为一篇文章的学习过程,必须处理好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因为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一般都是全篇阅读(整体)——分段阅读(部分)——全篇整理深化(整体)。因为一篇文章是有结构的,是分段构成的,篇和段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一段之中,是由词句表达的,段和词句也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读文章要一句一句地读、一段一段地读。当然,在读某一段时,必须明确该段在全篇中的地位;在读某一句话时,必须明确该句在这一段中所表达的意思;最后达到对全篇的理解。从学生的作文来说,一般也要从造句开始练习,再写片断,最后写整篇文章。如果是整体输出,从一年级就要写成文章,岂不是要求过高了 关于阅读课要“读整本的书”。读书和学习阅读是否有区别学生的课外阅读当然要读整篇、整本书。但是小学的语文课不能强调读整本的书,整本书也只能节选作为教材。阅读教学要教学生学习阅读,就不能一遍一遍地整体读。不能因为强调整体而忽视了部分,也不能突出部分而忽视了整体,必须是整体——部分——整体地去读。 二、分析和综合 有人提出“人的思想具有整体性的特征,思想的发生是整体的……有机的思想的整体不能真正完全地被分析。”这个问题和前面的问题是相关联的,认为思想不能分析,因此读书就要“整体输入,整体输出”。这里将思想与思维方法混为一谈。分析与综合是人的思维方法。分析与综合是彼此相反又紧密联系的过程。学生学习语文离不开分析与综合的思维过程和方法。

国际关系理论

国际关系理论 两极稳定论:沃尔兹认为,在两极世界中,主要国家对其相对权力地位估计错误的可能性较低,不确定的潜在威胁较少,大国精力集中,所以因判断失误而发动战争的可能性较小。各极能力较强,减少了其他行为体对大国的危害。 多极稳定论:多伊奇和辛格为多极结构比较稳定,因为体系中有几个主要国家,他们之间互动的机会较多,国家之间因此会形成相互交织的利益,从而减少它们之间的敌意,抑制冲突。例如,尽管国家A在某一个问题上与国家B意见不同,但是它需要国家B的支持来处理它与国家C之间的问题,因为在这个问题上,国家A和国家B的共同利益都遭到了国家C 的反对。这样,体系本身的灵活性就增大了,形成两大敌对集团的可能就相应地减少了,因而,体系性战争行为也会随之减少。 霸权稳定论:单极结构是最稳定的结构。在单极结构中,霸权国家有能力,也有意愿维护国际体系的稳定,提供公共物品,抑制冲突,因为霸权国在体系内受到的限制最小,获得利益最大,维护体系的稳定和延续是霸权国最为重要的利益。此外,其他国家与霸权国有着较大的实力差距,因此无力也不愿与霸权国发生战争。 霸权稳定论声称,当国际经济体系内出现一个单独的支配性强国时,一个开放的国际体系最有可能出现。金德尔伯格认为,大萧条是典型的市场失灵,而其原因就在于当时国际金融领域缺少一个实力强大的借贷国,因为只有霸主国才有能力和兴趣维持一个对公众有利、稳定的金融体系。吉尔平和克拉斯勒认为国家对于利益的最大化非常感兴趣。但是,利益的获得可能引起相关利益分配上得与失的冲突。权力分配是关键的解释性变量,因为权力将决定管理跨国公司的规则和对外贸易的开放或封闭程度。在国际经济体系中,所有国家追求的目标简单明了,即经济的效用、增长、社会稳定和政治影响。一个开放的世界体系能够以有限的社会动荡换取经济的增长和提高对支配性权力的政治影响,所以对于霸权国而言,一个开放的体系是确保其实现这些目标的最佳途径。霸权国的公司最具竞争力,且最易获得资本,因而在开放的体系中获益最大。 对霸权稳定论的批判。蒂莫希·麦克昂提出,英国在19世纪的行为与霸权稳定论并不相符。阿瑟·斯坦认为,19世纪的贸易自由化措施并不是出自霸权政策,而是出自不对称的交易行为。戴维·雷克和邓肯·斯奈达尔表示,享有支配性权力的国家并非是惟一与开放的经济体系利益一致的行为体。从与霸权稳定论完全一致的本体论和认识论的假想进行推断, 他们发现少数领先的国家也有兴趣和能力支持一个开放的体系。 霸权周期理论/长周期理论:莫德尔斯基认为,全球性政治体系领导权的更替存在着周期,这一周期包括四个阶段:(1)全球战争阶段,其特征是大范围严重的暴力,全球性战争将决定霸主更替,宣告全球政治体系产生新的领导,进入实力高度集中的新阶段。(2)世界权力阶段,在该阶段,某个民族国家有实力成为全球领导者并执行新的计划;(3)权威丧失阶段,这个阶段里,提出了世界领导者的合法性问题,新的问题进入了全球议程;(4)权力分散阶段,在该阶段,世界领导国的权力衰落到低点,一个或多个挑战国(原来可能是全球领导者的盟国)组织起新的同盟,向领导国发起挑战。根据长周期理论,崛起的大国要获得体系的领导权,必将经历全球战争。全球战争是体系领导国的选择机制,也是世界政治体系循环周期的一部分,发挥着不可替代的自然选择作用。因此,长周期理论认为,全球战争将继续下去,除非出现某种替代性的全球决策机制,能够决定体系领导权的归属。 权力转移理论:奥根斯基。强调权力分配的变化会增加战争爆发的危险。奥根斯基认为,当权力差距缩小时,尤其是一个敌对的力图改变现状的挑战者与曾经较为强大的现状维持者之间实力接近时,战争的可能性就会增加。换言之,战争源于大国间的增长速度不同,特别是当主导国与挑战者增长速度的不同使后者能够超越前者时。与吉尔平所不同的是,奥根斯基不仅认为居于主导地位的国家可能对挑战者进行防御性打击,而且认为挑战者如果认识到

正余弦定理练习题(答案)

正弦定理 1.在△ABC 中,∠A =45°,∠B =60°,a =2,则b 等于( ) A. 6 B. 2 C. 3 D .2 6 2.在△ABC 中,已知a =8,B =60°,C =75°,则b 等于( ) A .4 2 B .4 3 C .4 6 D.32 3 3.在△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A =60°,a =43,b =42,则角B 为( ) A .45°或135° B.135° C.45° D.以上答案都不对 4.在△ABC 中,a ∶b ∶c =1∶5∶6,则sin A ∶sin B ∶sin C 等于( ) A .1∶5∶6 B .6∶5∶1 C .6∶1∶5 D .不确定 解析:选A.由正弦定理知sin A ∶sin B ∶sin C =a ∶b ∶c =1∶5∶6. 5.在△ABC 中,a ,b ,c 分别是角A ,B ,C 所对的边,若A =105°,B =45°,b =2,则c =( ) A .1 B.12 C .2 D.1 4 6.在△ABC 中,若cos A cos B =b a ,则△ABC 是( ) A .等腰三角形 B .等边三角形 C .直角三角形 D .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 7.已知△ABC 中,AB =3,AC =1,∠B =30°,则△ABC 的面积为( ) A.32 B.34 C.32或 3 D.34或32 8.△ABC 的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若c =2,b =6,B =120°,则a 等于( ) A. 6 B .2 C. 3 D. 2 9.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若a =1,c =3,C =π 3,则A =________. 10.在△ABC 中,已知a =43 3 ,b =4,A =30°,则sin B =________. 11.在△ABC 中,已知∠A =30°,∠B =120°,b =12,则a +c =________. 12.在△ABC 中,a =2b cos C ,则△ABC 的形状为________. 13.在△ABC 中,A =60°,a =63,b =12,S △ABC =183,则a +b +c sin A +sin B +sin C =________,c =________. 14.已知△ABC 中,∠A ∶∠B ∶∠C =1∶2∶3,a =1,则a -2b +c sin A -2sin B +sin C =________. 15.在△ABC 中,已知a =32,cos C =1 3,S △ABC =43,则b =________. 16.在△ABC 中,b =43,C =30°,c =2,则此三角形有________组解. 17.如图所示,货轮在海上以40 km/h 的速度沿着方位角(指从正北方向顺时针转到目标方向线的水平转角)为140°的方向航行,为了确定船位,船在B 点观测灯塔A 的方位角为 110°,航行半小时后船到达C 点,观测灯塔A 的方位角是65°,则货轮到达C 点时,与灯塔A 的距离是多少? 18.在△ABC 中,a 、b 、c 分别为角A 、B 、C 的对边,若a =23,sin C 2cos C 2=14,sin B sin C =cos 2A 2 ,求A 、B 及b 、c . 19.(2009年高考卷)在△ABC 中,A 、B 为锐角,角A 、B 、C 所对应的边分别为a 、b 、c ,且cos 2A =3 5, sin B = 10 10 .(1)求A +B 的值;(2)若a -b =2-1,求a ,b ,c 的值.

2011年自考《金融理论与实务》复习笔记4

第四章金融机构体系 第一节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 识记: 金融机构体系:一国金融机构按照一定的结构形成的整体。分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其他金融机构。 我国的金融机构体系是以中央银行为领导,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相分离,以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的现代金融体系。具体实施中,主要是围绕贯彻“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原则推进的。 领会: 金融体系的经济职能及其实现方式? 一国金融体系最基本的经济职能首先是充当资金流通的媒介,使资金由盈余的单位迅速流向资金短缺的单位,让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 这一职能的实现要借助于两种方式:一是间接融资方式。在银行信用中,银行等金融机构是信用活动的中间环节,是媒介。从银行组织存款看,它们是货币资金所有者即存款人的债务人;从银行发放贷款看,它们是货币资金需求者的债权人。货币资金的所有者和货币资金需求者,两者之闻并不发生直接的债权债务关系,银行成为媒介。所以这种资金筹集方式称为间接融资和间接金融。 二是直接融资方式。通过在金融市场上买卖股票、债券等方式实现资金的融通。在这个过程中,资金所有者和资金需求者两者之间直接建立金融联系,而不需要中介者扮演债务人和债权人这一环节。此时金融机构是金融市场的重要参与者。 西方各国金融体系的构成? 西方国家都各有一个规范庞大的金融体系,是众多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并存的格局。其中银行机构居支配地位。从银行机构的组成来看,一般可分为中央银行、存款货币银行和专业银行三大类。 中央银行是一国金融机构体系的中心环节,处于特殊地位,具有对全国金融活动进行宏

观调控的特殊功能。存款货币银行、又称商业银行、存款银行、普通银行。是西方各国金融机构体系中的骨干力量。以经营工商业存、放款为主要业务,并为顾客提供转账结算等多种服务。同时,起着创造存款货币的作用。专业银行是专门经营某种特定范围的金融业务和提供专门性金融服务的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是在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以外的办理其他金融性业务的信用机构。其构成更为庞杂。包括有保险公司、投资公司、信用合作组织、基金组织、租赁公司、证券机构等。 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的建立过程? 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的建立,是在各解放区银行的基础上,组建中国人民银行,没收官僚资本银行,改造民族资本银行,发展农村信用合作社,从而形成了以中国人民银行为中心的“大一统”的金融机构体系。 我国金融机构体系改革的三个阶段? 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的改革经历了三个阶段:1)高度集中的金融机构体系;2)多元混合型金融机构体系;3)中央银行制度下的金融机构体系。 第二节商业银行 识记: 商业银行是各国金融机构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通过吸收单位和个人的存款,从事贷款发放、投资等获取利润的企业。其性质是:以追求利润为目标的、以经营金融资产和负债为对象、综合性、多功能的金融企业。 商业银行的职能:信用中介职能;支付中介职能;信有创造职能;金融服务功能。 单一银行制。也称独家银行制。其特点是银行业务完全由各自独立的商业银行经营,不设或限设分支机构。是美国最古老的银行形式之一。 分行制。其特点是,法律允许除了总行以外,在本市及国内外各地普遍设立分支机构,总行二般设在各大中心城市,所有分支机构统一由总行领导指挥。这种银行制度起源于英国的股份银行。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采用这种银行制度。 银行持股公司。是指由一个集团成立股权公司,再由该公司控制或收购两家以上的银行。

关于读书笔记的作文精选

关于读书笔记的作文精选 这事发生在1866年,当时海上的人们发现了一只所谓独角鲸的大怪物,他(阿龙纳斯)接受了邀请并参加捕捉行动,在捕捉过程中却不幸与其仆人(康塞尔)掉入水中,却意外游到了这只怪物的脊背上。后来得知这只惊动一时的独角鲸原来是一艘构造奇妙的潜水船。这潜水船是一位叫尼摩船长在大洋中的一座荒岛上秘密建造的,其船身坚固,利用海洋发电。尼摩船长邀请阿龙纳斯作海底旅行。他们从太平洋出发,途径珊瑚岛、印度洋、红海、地中海,然后进入大西洋,看到许多稀罕的海生动植和水中奇异景象。最后,当潜水船到达挪威海岸是,阿龙纳斯不辞而别,把他所有知道的海底秘密公之于世。 主人翁尼摩船长是一个带有浪漫、神秘色彩的人。他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精心研究、设计、建造了这只独角鲸大怪物——潜水船(鹦鹉螺号),他与潜水船在海底进行大规模的科学研究,但好像这又不是他这种孤独生活的唯一目的。他躲避开他的敌人和迫害者,在海底搜寻自由,又对自己孤僻的生活感到悲痛。在这孤独的生涯中他巧遇了阿龙纳斯并与他共同经历了一幕幕惊心动魄,扣人心弦的事件。 在托里斯海峡:“鹦鹉螺号”第一次遭受困境碰触到海峡的礁石而被迫停下来。然而这对阿龙纳斯,他的仆人康塞尔和鱼叉手尼

德?兰却是一件好事。因为他们能在旁边的小岛上逗留了两天,这对一个原来生活在陆地上却因为某种原因而留在海上2?~3个月的人来说是上天何等的优厚待遇啊!然而,在他刚想享受战利品时却遇到了土人围攻。最终以尼摩船长沉着冷静去对付土人围攻而告一段落。 而在“一颗价值千万法郎的珍珠”这一章,叙述尼摩船长,啊龙纳斯,他的仆人康塞尔和鱼叉手尼德?兰在收集珍珠时发现一位印度采珠人遭到黑鲨的袭击,幸亏尼摩船长以无以匹比的勇敢和尼德?兰对鲨鱼身体结构的熟识,用鱼叉刺中鲨鱼的心脏而完结生命为告终。在细节可以看出尼摩船长他,作为逃到海底的人类种族代表之一,而对人类表现出无私的奉献精神。不管他平时嘴上怎么说,但这个奇怪的人善良之心至今还未完全泯灭。 这本书还写到了冰山封路,章鱼袭击等许多险情。这些故事情节都是非常曲折紧张,扑朔迷离瞬息万变的人物命运,丰富详尽的科学知识和细节逼真的美妙幻想融于一炉。 ___还独具匠心,巧妙布局,在漫长的旅行中,时而将我推向险象环生的险恶环境,时而又带进诗情画意的美妙境界;波澜壮阔的场面描绘和细致入微刻画交替出现。读书引人入胜,欲罢不能。

国际关系理论 期末复习

国际关系理论期末复习 一、范式 范式(库恩 paradigm)指的是一个共同体成员所共享的信仰、价值、技术等等的集合。指常规科学所赖以运作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规范,是从事某一科学的研究者群体所共同遵从的世界观和行为方式。范式就是研究和分析问题的一般框架和视角,它的字面意思就是“看事情的出发点”(从什么方位开始看,从什么立场开始看)它提供了观察生活的方式和关于真实本质特性的一些假设。 二、理论 理论是人们建构出来用以一般性的解释自然和社会生活的特定方面的系统化的关联性陈述。 三、本体论 1、哲学含义: “本体”是唯一能够独立存在的“是者”,其它各种“所是”都是依附于本体才能成立。 2、传统与现代本体论 1)“传统本体论”是关于本体和由“本体”所衍生出来的其它“是者”及其“所以为是”的学说,这种学说是纯粹理念性的、未经证实也无需证实的形而上学理论,与实证理论和实体理论截然不同。 2)“现代本体论”的内容有所简化,被当成关于一般的事物及其性质的一门学问,是关于一切实在的基本性质的理论或研究。 三、实证主义 1、实证主义认识论原则 1)关于科学理论的客观实证与演绎逻辑原则统一的逻辑主义观点; 2)只有经验可以证实或证伪或定义为真的命题才是科学命题的实证原则; 3)观察的相对客观性即可以独立于理论的认识论假定; 4)建立事物之间因果关系并试图发现可观察现象之间超越时间界限关系的因果理论 2、实证主义方法论 1)含义:在实证主义认识论假定的基础上,逐渐整理形成的一整套比较具体的、可用于指导科学研究(包括国际关系研究)的一般原则、方法和研究 程序。 2)基本要素:研究问题。理论假设。系统数据。验证。 四、理想主义 1、思想来源 1)十九世纪主导欧洲和美国的古典自由主义哲学 2)美国的传教士精神或说“天定使命观”

正弦余弦定理测试题

正弦余弦定理测试题 1、在ABC ?中。若1b =,3c =,23 c π ∠= ,则a= 。 2、已知a ,b ,c 分别是△ABC 的三个内角A ,B ,C 所对的边,若a =1,b =3,A +C =2B ,则sin A = . 3、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长分别为,,a b c ,若∠C=120°,c=2a ,则 A. a b > B. a b < C. a b = D. a 与b 的大小关系不能确定 4、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若,2,2== b a 2cos sin =+B B ,,则 角A 的大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ABC 的三个内角满足sinA :sinB :sinC=5:11:13.则△ABC( ) (A)一定是锐角三角形. (B)一定是直角三角形. (C)一定是钝角三角形. (D)可能是锐角三角形,也可能是钝角三角形 6、在ABC V 中,D 为BC 边上一点, 3BC BD =,2AD =,135ADB ο∠=.若2AC AB =,则 BD=_____ 7、(本小题满分12分) 在△ABC 中,a ,b ,c 分别为内角A ,B ,C 的对边,且2a sin A =(2b +c )sin B +(2c +b )sin C . (Ⅰ)求A 的大小; (Ⅱ)若sin B +sin C =1,试判断△ABC 的形状. 8、(本小题满分12分) 在△ABC 中,已知B=45°,D 是BC 边上的一点, AD=10,AC=14,DC=6,求AB 的长. 9、(本题满分13分)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设S 为△ABC 的面积,满足 S = 34 (a 2+b 2-c 2 ). (Ⅰ)求角C 的大小; (Ⅱ)求sin A +sin B 的最大值.

军事理论知识点总结

军事理论知识点总结 1、新“三打三防”:打隐形飞机,打巡航导弹,打武装直升机;防精确打击,防电子干扰, 防侦察监视。 2、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一个内容十分丰富的科学理论体系,主要由五部分组成:无产阶级战 争观和军事问题方法论,人民军队建设思想,人民战争思想,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思想和国防建设思想。核心是人民战争思想。无产阶级战争观和军事问题方法论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灵魂和理论基础。 3、伊拉克战争体现了美军的主战武器已经基本上实现了从机械化向信息化的转型。 4、国防教育是指国家为巩固和加强国防而对公民进行的普及型教育,核心是爱国主义教育。 5、我国边界线总长4万多公里,其中陆地边界线长2.2万公里,海岸边界线总长度超过1.8 万公里;中国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疆土,按《联合国海洋法》规定,还拥有300余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 6、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成熟的标志是《孙子兵法》的诞生。 7、“空军制胜论”是意大利的杜黑提出来的。 8、“坦克制胜论”是富勒提出来的 9、“海军制胜论”是马汉提出来的。 10、原子弹的爆炸威力不能超过几十万吨,是由于临界体积的限制。 11、杀伤范围广,伤害途径多,持续时间长,具有传染性的武器是生物武器。 12、新中国国防战略方针经历了四次重大调整,1993年以来确定的战略方针是应付和 打赢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 13、C4ISR中C4代表指挥,控制,通讯,计算机;I代表情报;S代表电子监听;R代 表侦察。 14、军事领域兴起的“新军事变革”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 15、我国古代国防理论中的国防建设思想是富国强兵,寓兵于农;国防教育思想是爱国 教战,崇尚武德;国防思想指导是以民为体,居安思危。 16、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创造解决敌人的三种方式是天津方式、北平方式和绥远方式。 北平方式是和平解决。 17、NMD是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的缩写。 18、诱发局部战争的导火索是经济、自然资源的归属和领土边界争端。 19、我军政治工作的三大原则是官兵一致、军民一致、瓦解敌军。 20、通常把直接命中概率超过50%的制导武器称为精确制导武器。其主要特点是:一是 直接命中率高;二时具有自主制导能力;三是作战效能好;四是具有较强的远距离突防能力。 21、射程超过8000公里的导弹称为洲际导弹。 22、国防的基本类型由四种:扩张型、自卫型、中立型和联盟型。中国的国防类型是自 卫型,美国是扩张型国家。 23、《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领海的最大宽度为12海里;专属经济区是领海以外 并邻接领海的一个区域,其宽度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不应超过200海里。 24、防空警报可分为预先警报、空袭警报和解除警报三种。 25、电子战的实质是敌对双方利用电子战武器装备或器材争夺电磁频谱的控制权。 26、中国人民解放军由现役部队和预备役部队组成。现役部队由海军、陆军、空军三个 军种和一个独立兵种第二炮兵组成。第二炮兵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地地战略导弹部队的代称,它是我军的一个独立的兵种。 27、角反射器的作用是对付电子侦察。

国际金融理论与实务笔记修订稿

国际金融理论与实务笔 记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本章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对本章的学习,考生应准确识记本章的基本概念、领会本章的基本理论。了解货币的起源及相关理论;了解货币形式的演变历程;了解货币制度的基本构成及国家货币制度的演变;了解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历程。理解货币的职能。掌握我国人民币制度的主要内容;掌握布雷顿森林体系和牙买加体系的主要内容。课程内容: 第一节货币的起源与货币形式的演变 一、货币的起源 货币产生后,出现了很多关于货币起源的理论。其中马克思的货币起源学说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代表。 按照马克思的货币起源学说,货币是伴随着商品价值形式的不断发展变化而最终产生的。商品价值形式经历了四个不同的发展变化阶段: 1.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阶段 在这一阶段上,一种商品的价值仅仅是简单的或偶然的表现在与它相交换的另外一种商品上。即:1只绵羊=2把石斧 2.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阶段 在这一阶段上,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在了与它相交换的一系列商品上。即: 2把石斧 1件上衣 1只绵羊= 15公斤茶叶 一定数量的其它商品 3.一般价值形式(一般等价形式)阶段 在这一阶段,所有商品的价值都表现在了一个作为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身上,即:2把石斧 1件上衣 15千克茶叶一定数量的其他产品都等于一只绵羊。 4.货币形式阶段 在这一阶段,所有商品的价值都表现在了作为固定的一般等价物的金或银上,即:2把石斧1件上衣 15千克茶叶一定数量的其他产品都等于1克黄金。 二、货币形式的演变 货币产生后,伴随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货币形式经历了从商品货币到信用货币的演变过程。 1.商品货币 商品货币最大的特点就是其自身价值(凝结在商品货币身上的无差别的一般的人类劳动)与其作为货币所购买的那种商品的价值在量上相等。也就是足值性。 商品货币又包括两种形式:实物货币、金属货币 (1)实物货币 实物货币是指以自然界中存在的某种物品或人们生产的某种商品来充当货币。 实物货币自身存在一些不利于商品交换的弊端,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1)实物货币不易分割、(无法满足小额商品交换的需要); 2)实物货币不易保管; 3)实物货币不便携带。 (2)金属货币 金属货币:金、银

有关读书笔记作文集锦6篇

有关读书笔记作文集锦6篇 读书笔记作文篇1 狠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释义是:“凶恶、残忍、坚决、严厉、厉害”,而“狼”字,仅在“狠”字上多了一点。在我看来,这一点真是太妙了,因为它使得狼狠,狼的有智慧,狼的有原则。 翻开《狼图腾》,我所看到的是游牧民族最真实的生活写照,我所感受到的是草原人民的淳朴、智慧,而真正触及我灵魂的是狼性。这是一顿狼的精神盛宴。 我们可以这样说,是狼造就草原人民的性格,是狼塑造了草原民族的灵魂,是狼书写了游牧民族的历史。在草原上,想要生存下去,就得和狼战斗,而狼是强大的。在书中讲述了几次狼与人之间的大战,曾对狼群的进攻有着这样描述:“在草原中嗖嗖飞奔的狼群,像几十枚破浪高速潜行的鱼雷运载这最锋利、最刺心、刺胆的狼牙和狼的目光,向羊群冲去”。狼是战神,狼的狡黠和智慧,狼的军事才能和顽强不屈,狼的团队精神和家族责任感,狼的顽强和尊严,狼的视死如归、不屈不挠。令人倍受震撼。为了生存,草原人民与狼战斗,在不断的战斗过程中,草原人民进化了。为什么成吉思汗及其子孙竟用区区几十万就能横扫欧亚?消灭西夏几十万铁骑,大金国百万大军,南宋百多万水师和步骑,俄罗斯钦察联军,罗马条顿骑士团,攻占中亚匈牙利、波兰、整个俄罗斯,并打垮波斯、伊朗、中国、印度等文明大国?还迫使东罗皇帝采取和亲政策,将玛丽公主嫁给了成吉思汗的曾孙。蒙古人创造了人类有史以来世界上版图最大的帝国。这个一开始连自己的文字和铁箭头都还没有,用兽骨做箭头的原始落后的游牧小民族,怎么会有那么强大的军事能量和军事智慧?我想成吉思汗的军事奇迹就在狼的 身上。战争是群体与群体的武力行为,战争与打猎有着本质的区别。所以,打猎不是战争,人人从打猎中并不能学到真正的实战技能。教科书上说,游牧民族的实战技能来源于打猎,现在看来,结论并非如此,更准确的结论应该是游牧民族卓越的军事才能来源与草原民族与草原狼长期的残酷的不间断的生存斗争。蒙古的草原民族绝对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农业民族或其他游牧民族更善战、更懂战、更具有先天的军事优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