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知识体系构建

知识体系构建

知识体系构建
知识体系构建

知识体系构建的N种模式

浙江省上虞市春晖中学(312353)

王国芳

高考政治复习中必须重视知识体系的构建,即学会对零碎的、分散的、相对独立的政治概念、基本原理和观点等基础知识进行整合,加以梳理,使之形成有一定内在联系的知识系统。这既有利于我们从知识的点上的深化理解,又有利于从知识的面上融会贯通,从而培养和提高自己“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真正实现由知识到能力的升华。本文就高考政治复习中构建知识体系的模式向大家作一些介绍

一、概念辐射式

[方法简介]概念辐射式知识体系构建是指以政治学科中的某一个核心概念为基点,对课本中与这一概念有关的知识点进行全面辐射和深入挖掘,在此基础上加以必要的梳理和整合,形成一个以此概念为核心的知识系统的过程。概念辐射式知识体系构建的基本模式如下图所示。在概念辐射式知识体系在构建过程中,可以是核心概念的一级辐射,即从核心概念出发,辐射到A知识,把与A 知识相关的知识整合起来;也可以是核心概念的多级辐射,即在完成对A知识相关知识的整合的基础上,再由A知识辐射到A1知识,把与A1知识相关的知识也整合起来。

[范例引路]国家是政治常识教学中“含金量”很高的一个核心概念。我们可以国家这一概念为核心,通过两级辐射,把整个政治常识第一课的内容构建起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首先,通过一级辐射,可辐射到国家的属性、国家的职能、国家的性质和国家的形式等知识,并把与他们相关的一些基础知识整合起来:一是国家的属性,即国家具有主权属性、阶级属性和社会属性;二是国家职能,主要包括其含义、内容(对内与对外);三是国家性质,主要包括国体的含义、国家性质的决定、国家性质的判断标志及民主与专政等;四是国家的形式,包括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和国家结构形式。国家政权组织形式主要内容有政体的含义、政体与国体的关系、当代国家的基本类型等;国家结构形式则主要包括含义、基本类型(主要有单一制和联邦制的含义和各自特征)。在此基础上,再进行二级辐射:由国家职能可辐射到我国的国家职能这一知识(我国的对内职能和对外职能);由国家性质可辐射到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这一知识(主要包括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含义、人民民主专政的优点和特点、加强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必须坚持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等知识);由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可辐射到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可围绕人民代表、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三个概念把这一块内容整合起来);由国家结构形式可辐射到我国的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主要包括我国实行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的决定因素、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具有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的共性、我国的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又有自己的个性即“一国两制”的有关内容)。这样,经过一、二两级辐射,政治

常识第一课的完整的知识体系就呈现在我们的眼前了,如下图所示。

[导学提示] 概念辐射式知识体系构建关键在于找出“含金量”比较高的核心概念。概念的“含金量”越高,其辐射的面越广,能够建立起来的知识体系也越大;反之越小。象经济常识中的商品、经济制度、市场经济、产业、企业、财政、税收、金融、对外开放等,哲学常识中的物质、意识、主观能动性、客观规律性、联系、发展、矛盾、价值观、认识、实践等,政治常识中的国家、政党、民族、宗教、国际关系等,都是含金量颇高的概念,以它们为基点,都能辐射建立起较大的知识体系。

二、逻辑递进式

[方法简介]逻辑递进式知识体系构建是指以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为依据,以某知识点为起点,在对该知识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再推出下一知识点,并对新推出的知识点再进行全面分析,从而建立起知识体系的过程。逻辑递进式知识体系构建的基本模式如下图所示:在对知识A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由知识A推出知识B,再对知识B进行全面分析,然后再由知识B推出知识C,进而再对知识C进行分析,从而建立起一个相互联系的知识系统。

[范例引路]哲学常识第一课是辩证唯物论中很重要的一块内容,在复习中运用逻辑递进式来构建该课的知识体系,效果是非常不错的。如下图所示:首先,我们可把物质和意识两个概念当作逻辑起点,先对这两个概念进行分析:物质这个知识点主要是把握其概念,明确其地位(物质是世界的本源);意识这个知识点主要应把握其概念,掌握不同的人对同一客观事物产生不同意识的原因和

要求。其次,在这样分析的基础上,推出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这一问题,并对这一问题进行具体分析:一方面是物质决定意识,无论从意识的起源还是本质看,意识都离不开物质,要依赖于物质,所以说物质决定意识;另一方面是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首先表现在意识能正确反映事物,意识的能动作用突出表现在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主要包括反作用的含义、表现、要求)等。第三,再由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推出要一切从实际出发这一知识点,其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含义、重要性和要求(包括理论层面的要求:辩证把握客观实际、反对从主观出发;也包括实践层面的要求:了解国情、立足国情)等。

[导学提示]逻辑递进式知识体系构建关键在于我们要把握并理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大到整个学科,如经济常识的整个内容,就存在着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内在联系;小到一个知识点,如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三方面要求,也是存在着内在的联系的:必须先把事物如实地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然后弄清事物在这个变化发展的过程中所处的阶段和地位,进而根据事物所处的阶段和地位,来促成新事物的成长。如果我们在复习中善于寻找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就不难把知识相互联系起来,使之成为一个个的或大或小的知识体系。

三、要点提炼式

[方法简介]要点提炼式知识体系构建是指在复习某一块内容时,先提炼出该块知识的若干个要点,然后再分别对各个要点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与整合,以把纷繁零碎的知识点建立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的过程。要点提炼式知识体系构建的基本模式如下图所示:先从所要复习的该块知识中提炼出A、B、C、D等要点,再分别对各要点加以分析,最终形成一个知识体系。

[范例引路]在复习经济常识市场经济这一内容时,我们可以先提炼出市场经济含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市场经济的基本内容、市场经济的类型四个要点。然后再对这四个要点作具体分析,便可形成如下图所示的知识体系。首先,关于市场经济的含义,除了要掌握概念外,还应搞清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市场经济与市场这两对关系。其次,关于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要了解四个特征的一些具体内容,并掌握四个特征之间的相互关系。再次,关于市场经济的基本内容,应明确现代市场经济包括市场调节和国家宏观调控两部分,并进一步掌握市场调节的作用和国家宏观调控的含义、原因、目标、手段等内容。最后,关于市场经济的类型,应包括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两种,特别要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关内容:一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要性,二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这样,通过四个要点的提炼和分析,把整个市场经济的有关内容都串起来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

[导学提示]要点提炼式知识体系构建的关键在于我们要能提炼出足够重要、能够“拎”得起较多的知识的“要点”,即“点”一定要找得准。只有这样,才能够以点带面,化繁为简,真正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更好地帮助我们从宏观上把握知识体系。所以,我们在平时的复习中要重视并善于提炼知识的要点。

四、问题引领式

[方法简介]问题引领式知识体系构建是指把所要复习的内容归纳成几个互相联系的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把课本上的具体知识逐一“落实”到各个问题当中,实现以问题引领知识,进而实现知识整合,建立知识系统的过程。问题引领式知识体系构建基本模式如下图所示:先把复习内容归纳成A、B、C、D等几个问题,再对各个问题进行分析综合,进而形成知识体系。

[范例引路]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最基本的观点,哲学常识第八课就是专门介绍实践这一观点的。这一课的全部内容就可以归纳成“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问题。通过对“是什么”这一问题的分析,可以整合起实践的含义是什么、实践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实践的基本要素是什么、实践的基本形式是什么等知识。通过对“为什么”(即为什么要重视实践)这一问题的分析,可解决实践的作用这一问题:一是实践对社会发展的决定作用,二是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通过“怎么办”这一问题的分析,可以把两个“结合”(与群众实践相结合、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相结合)联系起来。通过这样三个问题的归纳与分析,就可以把整个第八课的内容整合成如下图所示的知识体系。

[导学提示] 问题引领式知识体系构建关键在于对问题的归纳和设置是否合适。如果问题归纳得不好,那么问题设置的数量再多,整块知识可能还是如一盘散沙,难成体系。纵观我们政治教材,很多内容本身就是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怎么办的逻辑来编写的。对于这些内容,我们在复习中均可通过问题引领来构建知识体系。

五、热点关联式

[方法简介]热点关联式知识体系构建是指以某一热点问题为载体,把与该热点相关的学科知识加以重组、整合,以形成知识体系的过程。热点关联式知识体系构建的基本模式可分两种,如下两图所示:一是宏观的,即从经济常识、哲学常识、政治常识等角度对热点进行挖掘,把相关的经济常识、哲学常识和政治常识知识整合成一个知识体系(第一图所示);二是微观的,即结合该热点的相关具体问题,用课本上的知识进行分析,在分析过程建立起知识体系(第二图所示)。当然,不少热点问题在分析时我们往往把上述两种基本模式结合起来使用。

[范例引路]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例。我们可先分成两个问题,即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怎么样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然后分别从经济常识、哲学常识和政治常识的角度来分析答案。针对第一个问题,经济常识角度可联系到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农业的地位和作用、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内容;哲学常识角度可联系到一切从实际出发、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人们群众的地位和作用等内容;政治常识的角度可联系到我国国家政权的阶级基础、民主政治建设的原因、我国的国家性质与职能、我国国家机构组织活动原则、党的地位、性质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知识。针对第二个问题,从经济常识、哲学常识、政治常识的角度分别可联系到市场调节与国家宏观调控相结合、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坚持农村集体经济经营体制、劳动合同制、社会保障制度、财政税收的作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重视意识的作用、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办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实践与认识的关系、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国家的职能、国家机构组织活动原则、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加强党的建设等知识。以表格的形式加以展示,则可建立起如下的知识体系。

[导学提示]热点关联式知识体系构建的关键在于热点的选择与确定。我们应选择那些党和国家重视、人民群众关心而又与教材知识密切相连和热点问题为载体。在2008年的高考复习中,象贯彻十七大精神、建设创新型国家、台海局势与祖国统一、北京奥运会、嫦娥工程、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朝核问题六方会谈、股市波动和房地产市场的调控等,均可作为我们构建热点关联式知识体系的载体和切入点。

构建知识体系对政治学科的学习是十分必要的,理应成为我们高考政治复习的重要一环。但是,以上介绍的只是一些常用而典型的知识体系构建方法。而实际上,一个知识体系的构建,往往是多种方式综合运用的结果。希望大家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做到因人因知识而异,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用合适的构建模式,建立起适合自己的、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只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知识体系构建的N种模式

知识体系构建的N种模式 高考政治复习中必须重视知识体系的构建,即学会对零碎的、分散的、相对独立的政治概念、基本原理和观点等基础知识进行整合,加以梳理,使之形成有一定内在联系的知识系统。这既有利于我们从知识的点上的深化理解,又有利于从知识的面上融会贯通,从而培养和提高自己“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真正实现由知识到能力的升华。本文就高考政治复习中构建知识体系的模式向大家作一些介绍 一、概念辐射式 【方法简介】概念辐射式知识体系构建是指以政治学科中的某一个核心概念为基点,对课本中与这一概念有关的知识点进行全面辐射和深入挖掘,在此基础上加以必要的梳理和整合,形成一个以此概念为核心的知识系统的过程。概念辐射式知识体系构建的基本模式如下图所示。在概念辐射式知识体系在构建过程中,可以是核心概念的一级辐射,即从核心概念出发,辐射到A知识,把与A 知识相关的知识整合起来;也可以是核心概念的多级辐射,即在完成对A知识相关知识的整合的基础上,再由A知识辐射到A1知识,把与A1知识相关的知识也整合起来。 【范例引路】国家是政治常识教学中“含金量”很高的一个核心概念。我们可以国家这一概念为核心,通过两级辐射,把整个政治常识第一课的内容构建起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首先,通过一级辐射,可辐射到国家的属性、国家的职能、国家的性质和国家的形式等知识,并把与他们相关的一些基础知识整合起来:一是国家的属性,即国家具有主权属性、阶级属性和社会属性;二是国家职能,主要包括其含义、内容(对内与对外);三是国家性质,主要包括国体的含

义、国家性质的决定、国家性质的判断标志及民主与专政等;四是国家的形式,包括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和国家结构形式。国家政权组织形式主要内容有政体的含义、政体与国体的关系、当代国家的基本类型等;国家结构形式则主要包括含义、基本类型(主要有单一制和联邦制的含义和各自特征)。在此基础上,再进行二级辐射:由国家职能可辐射到我国的国家职能这一知识(我国的对内职能和对外职能);由国家性质可辐射到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这一知识(主要包括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含义、人民民主专政的优点和特点、加强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必须坚持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等知识);由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可辐射到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可围绕人民代表、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三个概念把这一块内容整合起来);由国家结构形式可辐射到我国的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主要包括我国实行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的决定因素、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具有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的共性、我国的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又有自己的个性即“一国两制”的有关内容)。这样,经过一、二两级辐射,政治常识第一课的完整的知识体系就呈现在我们的眼前了,如下图所示。 【导学提示】概念辐射式知识体系构建关键在于找出“含金量”比较高的核心概念。概念的“含金量”越高,其辐射的面越广,能够建立起来的知识体系也越大;反之越小。象经济常识中的商品、经济制度、市场经济、产业、企业、财政、税收、金融、对外开放等,哲学常识中的物质、意识、主观能动性、客观规律性、联系、发展、矛盾、价值观、认识、实践等,政治常识中的国家、政党、民族、宗教、国际关系等,都是含金量颇高的概念,以它们为基点,都能辐射建立起较大的知识体系。 二、逻辑递进式

知识体系构建

知识体系构建的N种模式 浙江省上虞市春晖中学(312353) 王国芳 高考政治复习中必须重视知识体系的构建,即学会对零碎的、分散的、相对独立的政治概念、基本原理和观点等基础知识进行整合,加以梳理,使之形成有一定内在联系的知识系统。这既有利于我们从知识的点上的深化理解,又有利于从知识的面上融会贯通,从而培养和提高自己“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真正实现由知识到能力的升华。本文就高考政治复习中构建知识体系的模式向大家作一些介绍 一、概念辐射式 [方法简介]概念辐射式知识体系构建是指以政治学科中的某一个核心概念为基点,对课本中与这一概念有关的知识点进行全面辐射和深入挖掘,在此基础上加以必要的梳理和整合,形成一个以此概念为核心的知识系统的过程。概念辐射式知识体系构建的基本模式如下图所示。在概念辐射式知识体系在构建过程中,可以是核心概念的一级辐射,即从核心概念出发,辐射到A知识,把与A 知识相关的知识整合起来;也可以是核心概念的多级辐射,即在完成对A知识相关知识的整合的基础上,再由A知识辐射到A1知识,把与A1知识相关的知识也整合起来。 [范例引路]国家是政治常识教学中“含金量”很高的一个核心概念。我们可以国家这一概念为核心,通过两级辐射,把整个政治常识第一课的内容构建起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首先,通过一级辐射,可辐射到国家的属性、国家的职能、国家的性质和国家的形式等知识,并把与他们相关的一些基础知识整合起来:一是国家的属性,即国家具有主权属性、阶级属性和社会属性;二是国家职能,主要包括其含义、内容(对内与对外);三是国家性质,主要包括国体的含义、国家性质的决定、国家性质的判断标志及民主与专政等;四是国家的形式,包括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和国家结构形式。国家政权组织形式主要内容有政体的含义、政体与国体的关系、当代国家的基本类型等;国家结构形式则主要包括含义、基本类型(主要有单一制和联邦制的含义和各自特征)。在此基础上,再进行二级辐射:由国家职能可辐射到我国的国家职能这一知识(我国的对内职能和对外职能);由国家性质可辐射到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这一知识(主要包括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含义、人民民主专政的优点和特点、加强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必须坚持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等知识);由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可辐射到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可围绕人民代表、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三个概念把这一块内容整合起来);由国家结构形式可辐射到我国的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主要包括我国实行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的决定因素、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具有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的共性、我国的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又有自己的个性即“一国两制”的有关内容)。这样,经过一、二两级辐射,政治

构建知识体系.doc

数学归纳法(第一课时) 罗源三中数学组 尤永礼 【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努力创设课堂愉悦情境,使学生处于积极思考、大胆质疑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课堂效率。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创新能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愉悦的学习氛围中,通过理解数学归纳法的原理和本质,通过对例题的探究,体会研究数学问题的一种方法(先猜想后证明),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初步形成数学的意识和科学精神;感受数学内在美,激发学习热情。 3、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数学归纳法的原理和实质,并能初步运用。掌握数学归纳法证题的两个步骤;会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简单的与自然数有关的命题。培养学生观察, 分析, 论证的能力, 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经历知识的构建过程, 体会类比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 归纳法意义的认识和数学归纳法产生过程的分析,了解数学归纳法的基本思想和掌握用数学归纳法证明问题的基本步骤。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数学归纳法思想及第二步递推思想的实质 【学法指导】 培养学生动手探究、知识迁移、质疑与纠错能力;体验观察、质疑、试验、实证、推想、分析等数学学习方法;理解类比、归纳、猜想、递推等数学思想。 【教学方法】 类比启发探究式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 【教学程序】 1、新课引入: (1)第一阶段:输入阶段——创造学习情境,提供学习内容;借助数学史料, 促使学生思辨 问题1:据观察第一个到学校的是男同学,第二个到学校的也是男同学,第三个到学校的还是男同学,于是得出:这所学校里的学生都是男同学。 问题2:数列1,1,1,1,1},)55{(432122=====+-n a a a a a n n 得

如何建立知识体系

如何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 前段时间在知乎里有人问我这个问题,一直到这几天才回答了,估计看我这个BLOG(博客)的人都会对这个问题有兴趣,在这里分享一下答案。 不好意思,这个问题比较大,可能会说得比较灵散。我基本上是通过大量阅读,特别主题阅读来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主题阅读具体体现在读书笔记和思维导图. 一、我对笔记的要求: 能把书中的框架和重点都展现出来或者你用一页纸能把重点说清楚,就算合格。第一步来说理清结构,归纳重点。 第二步是舍弃对自己无用的部分, 第三部分按自己的理解进行整理,有时会把导图按照7W3H的方式从新做一个思维导图。 7W: what 指目标与内容,包括主体,目标,机能,性能等 why 指原因,包括任务,期望,背景,技术等 who 指人员,包括制造,行销,流通,负责的主体等 where指地点类,包括环境,市场,区域,渠道等 when 指时间,包括期限,时机,预期等 whom 买家,消费者,接收者 which附属品 3H: how to如何做,指方式和手段,包括集体方案,详实计划,战略方针 how much价格成本,投入产出,综效成果 how many 负面效益,各种量(问题,业务,工作)

第四步用自己的话从新表达出来 第五步是实践,然后根据结果进行调整和改进。不断重复这几步 二、建立初步框架 1、读过的书,尽可能做成笔记或导图,笔记放在OneNote里。导图放在MindManage里 2、针对不同的主题,建立思维导图,尽量提练重点,然后在Note或分支中加下注释或出处。 3、定期整理和汇总,不段调整分支和整体结构。 4、如果有时间的话,最好做成PPT或写文章,能把所关注的问题,用自己的话给清楚表达出来 5、不断重复这个过程。 三、资料补充 如果学习的东西是一个专业性比较强的行业 1、还需要建立自己的专业名词字典 2、做资料收集工作,定期整理 3、针对特定大量阅读本专业的期刊杂志和相关资料,提练重点 4、会记录所有自己学到的东西和心得 5、把遇到的问题和处理办法单独记录,定期总结和分析

知识体系构建

政治常识的知识体系 国体(国家性质) 政体 国家国家职能 国家结构形式 国家机构(设置、组织活动原则) 权利 公民义务 如何正确对待权利与义务 专题二政党与政党制度 指导思想 基本内容 政党制度重要机构 优越性

专题三民族和宗教 基本特征 民族基本原则 基本民族政策 本质 宗教作用 我国的宗教政策 国际关系宗旨 原则 国际组织---联合国作用 国际社会国际竞争主要机构 中国与联合国的关系 时代主题---和平与发展主要障碍 解决的有效途径 决定因素 外交政策基本内容

哲学常识知识体系 专题一辩证唯物论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专题二唯物辩证法 联系的普遍性 ●联系的观点联系的客观性 联系的条件性 联系的多样性整体与部分的联系 因果联系 发展的原理及方法论 发展的原因: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发展的观点发展的状态:量变与质变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发展的趋势:前进性与曲折性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发展的规律性: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 性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矛盾的含义:矛盾即对立统一要求我们在对立中 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 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及方法论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主次矛盾 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矛盾主次方面

专题三辩证唯物认识论 ●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怎样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认识的根本任务:(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认识的发展 ●认识的科学思维方法:(合理想象与创造性思维)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专题四历史唯物主义----人生观、价值观 ●历史唯物基本观点: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群众观: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真正创造着,是社会实践的主 体,要树立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群众的利益而奋斗。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正确价值观的衡量标准 ●价值观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观 市场经济条件下发挥集体主义的调节作用 是什么(人生价值是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统一 人生的真正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人生观为什么? 怎么样? 如何体现?(一个人的人生价值必须通过个人与他人、 个人与社会的双重关系才能得到说明)

如何构建学科知识体系

作者:何辛欣 上篇讲过,不少考生也相当刻苦,但是取得的效果却不甚理想,这并不是基于智力因素而产生的分野,而是考的好的考生掌握了更加科学的方法。好的方法和勤奋的学习是缺一不可的。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如果南辕北辙,则虽有良驹宝马只怕离目标愈来愈远。所以考研成功无非四个字:勤奋、得法。勤奋你们来做,得法我写出我个人的经验,让你们少走弯路,那么你就一定是分子而不是分母。我发现有些考生在对具体知识点的掌握并不差,但是考试的结果却不理想,我想可能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能深入细小的知识点而不能浅出,考题稍微一变换就不知所措,痛失得分机会。 构建学科知识体系是我两年备考的两大心得之一,说到这个词,感觉比较玄妙,其实很简单,特别是学法的人,要有严谨的态度来对待所学知识,形成体系。我尽量以口语化来说明,如果有疑问,请在下面跟帖询问。 前提:构建学科知识体系适用于自成体系的一切学科,尤其是法学(我发觉其他科目教材的体系都不如法学的教材体系强),但是不包括外语的学习。对于外语的学习,鄙人学了十数年的英语,仍然除了应付考试尚能聊以自慰以外,不堪实用,希望有对语言学习有心得的兄弟姐妹不吝指教。 某一学科,之所以同其他学科区别开来,总有自己最鲜明的特点、自己的篇章结构顺序,因此要掌握这一学科,应当以此最宏观的特点入手,层层深入,才能掌握本门学科的精髓,进而全面系统地掌握该学科。举个通俗的例子,一个画师要画一棵树,必然先画其主干,然后才是分支,最后才是树叶,以及树叶上的纹理,而绝不会相反。那么我们在学习法律学科的时候,一开始就津津乐道于为什么效力待定的合同效力是待定的,然而却不能对抗善意第三人?自杀在何种情况下构成犯罪?这些问题,固然可以说是对法律学科有浓厚的钻研兴趣,但笔者认为本末倒置了。 法硕联考的五门学科,以及政治考试的五门学科(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以及其他学科,都体现了这一点,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学习每门学科,都必须从最基础的东西入手,而考生往往忽视这点,动不动就题海,光做题不思考,效果有限。比如缓刑和假释最根本的区别是什么?答案缓刑是量刑制度,假释是刑罚执行制度,知道了这一点,其他的区别就顺理成章了;又如刑法为什么必须罪刑法定,而民法一般则规定约定优先于法律规定(比如合同法规定要约以对话方式作出的,应当即时作出承诺,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不要以为这些不会考试而不重要,举个极端一点的例子,张无忌为什么能够迅速学好乾坤大挪移,因为他有九阳真经的深厚基础。掌握了构建学科知识体系这一方法,对将来学习大多数学科都有事半功倍之效。 具体如何操作? 我在上篇帖子讲过,第一遍读书的时候首先要看篇章结构,并抄录下来,这是学科知识体系的雏形。抄完后,看看这门学科大体分为几大块(虽然一门学科动则十几章,但基本上可以分为三四块)。每块由许多章组成,每一章就由许多小节组成,每一小节由许多知识点组成,每一知识点由组成该知识点的许多小点组成。这样你知道这棵树的主干、分支、树叶和纹理了。 第二遍读书的时候,根据最基本的概念,思考作者为什么会如此安排篇章结构顺序,各章节之间有什么内在关系,每个制度是如何围绕该学科最基本的原理并反应这个原理的。作者按照这样的篇章结构顺序自然有他的道理,如果对其思考,按照作者的角度来考虑这一问

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和脉络梳理

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和脉络梳理 中华民族形成的过程,我们可以建立一下结构体系: 中国古代边疆管理与民族融合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我们可以建立如下的知识结构体系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体制的发展框架

现代化的世界进程——知识结构表 这是我们解答叙述题的套路,有了这个法宝,任何叙述题、展板填空题我们都能以不变应万变,而在构建知识体系的过程中,也让我们宏观地把握各个知识点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与意义,避免了零星散乱的复习毛病。

总结史料分析题与论文题的答题步骤与技巧 史料分析题被很多老师认为是历史高考的小论文,solo论文更被同学们视为噤若寒蝉,但是如果对题目进行归类和分析,我们不难看出这些题目的一些规律和和结构。 所以无论是史料分析题还是论文题有一定的层次感和逻辑性。 第一、观点清晰,通过归纳找出观点的通用性。 如2013年严复对进化论翻译的论文和2014年梁启超评价李鸿章的论文,其实是同一类型的题目,即“作者对西方思想的引进和人物的评价都是作者以引进西方思想与评价近代人物来表达自己思想和理念的目的,使作者的思想带有时代和个人的烙印。” 这种观点可以通过课堂和题目的答案进行归类总结,这样遇到陌生的论文史料就不会捉襟见肘了! 第二、在论述中一定要做到“论从史出”,也就是俗话说的“引材料”概括归纳。 第三、不同的题目有不同的答题结构,如社会转型的史料分析,总观点往往是通过微观事件折射宏观的社会变迁,然后逐条分析材料展开其具体变化。 再如场景还原题(穿越题),其回答步骤一定要体现利弊和时代的关系,而最后不要忘记作为当时人,一定会对反对派的意见有妥协和让步,或者提出改进的方案。 我们以2013年李鸿章为同文馆辩护为例,可以从以下结构展开: 以后再遇到场景还原辩论题,这个步骤是可以通用的。

如何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整理)

如何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 Collected by: Stern Chan 如何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这个问题问得相当宽泛,其实大家都不算陌生了,通俗点的解释就是”把一些零碎的、分散的、相对独立的知识概念或观点加以整合,使之形成具有一定联系的知识系统”。这种系统就像是一棵树,每片叶子都是独立的,但树干把它们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体系,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我们学生时代做的那些教辅资料,它们的每章末都会有自己的章末小结,对前一章的知识点进行整合,即是最常见的知识体系的构建了。 然而,原理大家固然都懂,真正实施起来又谈何容易,世界上的各类知识成千上万,又赶上互联网数据大爆炸的时代,知识早已不再是以“点状”或者“树状”的形态呈现,而是变成了一张密密麻麻纵横交错的“网”,以个人的能力将它们内化成知识体系几乎成了一种“吃力不讨好”的行为。 所谓的方法,既不能说得太空泛,又要有切实的可行性. 本文目录 一纠正个人知识管理的两个误区 1 纠正“以知识的收集为中心”的学习观念 2 纠正“囫囵吞枣、不求甚解”的学习方法 二谈谈建立知识体系的一般方法 1 明确知识体系的主题和用途 2 找到获取知识的途径 3 知识的整理与分类 4 知识的输出与运用 5 把握学术动态,更新知识体系 三如何构建文史类的知识体系? 1 思路一:从传统文学史入手,搭构框架,形成体系 2 思路二:从你喜欢的作者入手,按图索骥,遵循轨迹 3 思路三:从你喜欢的类别入手,循序渐进,逐渐深入 4 思路四:从你的“共鸣点”入手,剑走偏锋,另辟蹊径 四总结

正文 一纠正个人知识管理的两个误区 早些年曾流传过这样一张图,用于描述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低效的知识管理现象。 图中描述的现象是不是很熟悉,其中很多流程循环都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每天热衷于各类知识的收集,比如在知乎上看到好的回答就想点收藏,但收藏之后又不会多看一眼,潜意识里不愿花较多的时间在知识的消化上,又偏偏是收集成瘾,最终导致采集的知识总量越来越大,逐渐产生一种时间不够用的错觉,最终在知识的海洋里迷失自我,整日忙忙碌碌、碌碌无为。而这也是低效知识管理模式的典型,不但会影响个人知识体系的建立,长远看还会打击人的自信心,徒增焦虑感,那么我们要怎样做才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呢?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在思维上纠正我们在个人知识管理的两个误区。 1 纠正“以知识的收集为中心”的学习观念

让学生构建起自己的知识体系

让学生构建起自己的知识体系 OECD秘书长特别顾问兼教育副主任安德列亚斯·施莱科 [编者按] PISA 2015将新增对“协作性问题解决能力”这- 21世纪技能的评估。 21世纪的教育要达致什么样的目标才能称之为理想状态?我认为有两个关键 词至关重要:一是学无止境,二是学以致用。 在过去,人们可能会认为学校教育所传授的知识可以受用终身,因此教师的任务就是分年级、分学科地灌输既定的知识,学生的任务就是滴水不漏地全盘接收,关于教学的讨论基本都是围绕不同的学科分别展开的。但是今天,只要一点击搜索引擎,海量信息迅即涌来,远远超过教师们的知识储备。与之相伴随的,不管是在学习还是工作中,人们所需的知识常常处于生成状态、发展状态、更新状态,指望以若干年的学校教育获得终身够用的技能,这种一劳永逸的想法已经被现实无情唾弃。 今天,我们衡量一个人成功的标准并非他得自于学校教育的知识量大小,而是他的创造力、思想力,看他是否具有批判性思维,是否具有作出正确决策、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他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看他是不是能够和别人协作,一起奋斗、一起分享、一起实现共同的梦想;是他掌握、运用工具的能力,看他是否能娴熟自如地使用信息技术和其他辅助手段。这些都是全球公民终身学习、终身就业的根基所在,也对应着学校教育重需着力的一个重要面向:培养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合格人才、合格公民。 从最迫切的职场需求的角度来看,供需脱节的现象相当严重。比如,日本国民的受教育程度相当之高,然而却有80%的雇主称:他们找不到和岗位要求相匹配的高技能人才;2011年,180万失业的埃及人走向街头,这其中不乏高学历的硕士生和博士生,但与此同时,埃及的雇主也在为寻找合适的员工而发愁。这一切是因为,时代的变化使得职场的需求发生了根本性转变,需要日常认知技能或者常规知识储备的岗位越来越少,这也就是说,擅长“复制”书本知识的人正在逐渐丧失市场竞争力;与之相对的是,对非常规性的互动技能要求越来越多,这就意味着标准化考试选拔出的“照搬照抄”的高手并不一定就能胜任这些需要知识迁移和扩散的工作。 那么创造力、思想力,协作性的问题解决能力和运用工具的能力又该如何培养呢?以往的那一套教师将理论、事实和细节一股脑儿倒给学生的做法恐怕已经行不通了,今天即使是冠之以相同名称的一门学科,其教与学的方式也已经发生了颠覆性的变 化。

朱光潜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的技巧分享

朱光潜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的技巧分享 朱光潜,字孟实,1897年10月出生在安徽省桐城县,1922年香港大学教育系毕业,获学士学位,1925年起先后就读英国爱丁堡大学、伦敦大学、法国巴黎大学和斯特拉斯堡大学,获硕士和博士学位。1933年回国,先后任北京大学教授、四川大学文学院院长、武汉大学教务长兼外语系主任、北京大学文学院代理院长,商务印书馆《文学杂志》主编。新中国成立后,朱光潜一直是北京大学教授,历任第二、三、四、五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华美学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等职。 朱光潜是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和翻译家。他的《悲剧心理学》《文艺心理学》《谈美》《美学批判论文集》《西方美学史》《美学拾穗集》等著作,以文笔优美畅达、见解独到精辟而蜚声于海内外,为中国美学和文艺理论发展做出开拓性的重大贡献。他精通英语、德语、法语和俄语,翻译了柏拉图《文艺对话集》、莱辛《拉奥孔》、爱克曼《歌德谈话录》、黑格尔《美学》、维科《新科学》等大量西方美学名著,为中国学术发展和中西文化交流留下宝贵的思想财富。朱光潜于1986年3月在北京逝世,享年89岁。 对于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来说,书既是他通向学术顶峰的必经途径,也是他深厚修养和丰富灵魂的重要源泉。正如他自己所说,“我能感伤也能冷静,能认真也能超脱。能应俗随时,也能潜藏非尘世的丘壑。文艺的珍贵的雨露浸润到我的灵魂至深处,我是一个再造过的人,创造主就是我自己。” 深厚的美学修养,让他能欣赏书中微妙精深的乐趣;谦虚诚恳的治学态度,让他对求学求知有独到的见解。今天,我们一起跟着大师学读书。 书是读不尽的,就读尽也是无用,许多书都没有一读的价值。多读一本没有价值的书,便丧失可读一本有价值的书的时间和精力,所以须慎加选择。

期末复习知识体系的构建

期末复习知识体系的构建 第一单元 时代主题: ——隋唐时期的繁荣与开放 体现“繁荣”的重点知识: ◆隋朝大运河的开通: 1.开通目的; 2.以“345”为内容画出大运河的简 图; 3.意义; ◆贞观之治: 1.唐太宗的思想认识;(唐太宗的名 言)

2.唐太宗的统治措施; 3.贞观之治的景象; ◆武则天: 1.武则天的统治措施; 2.武则天统治的历史地位; ◆开元盛世: 1.唐玄宗的统治措施; 2.经济繁荣的表现; ◆科举制的创立: 1.科举制的概念; 2.科举制创立和结束的朝代、科目、 唐朝三位明君对科举完善的贡献; 3.科举制的影响;

◆文化繁荣: 1.赵州桥的设计者及历史地位; 2.雕版印刷的出现及代表作品; 3.唐诗代表人物的风格、代表作品; 4.书法代表人物及作品特点; 5.绘画代表人物及作品特点; 6.石窟艺术的代表作品; 7.乐舞的代表作品; 体现“开放”的重点知识: ◆唐太宗对待边疆民族的政策; ◆唐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 1.唐蕃关系——文成公主、金城公主 入藏; 2.唐与回纥的关系;

3.唐与靺鞨的关系; 4.唐与南诏的关系; ◆唐与日本的双向文化交流: 1.遣唐使; 2.鉴真东渡; ◆唐与新罗的交往; ◆唐与天竺的交往(玄奘西游); 第二单元 时代主题: ——宋元时期的民族的和战关系与经济重心的南移 体现“民族的和战关系”的重点知识:

◆宋的建立(陈桥兵变); ◆宋与周边民族政权的和与战: 1.北宋与辽的和战(澶渊之盟); 2.北宋与西夏的和战; 3.南宋与金的和战(岳飞); ◆蒙古的统一和元朝的建立; 1.成吉思汗的贡献; 2.忽必烈的贡献; ◆元朝的“行省制度”; ◆元朝民族融合的表现; 体现“经济重心南移”的重点知识:◆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 1.农业;

质量管理体系基本知识培训测试题及答案

质量管理体系基本知识培训测试题 单位:姓名: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20题,每题1.5分,总计30分) 1、用于认证的标准是()。 a.ISO9000 b.ISO9001 c.ISO9004 d.ISO19011 2、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必须根据()。 a.统一的模式 b.上级的要求 c.组织自身的特点 3、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是对技术规范的()。 a.替代 b.加强c补充 4、不合格事项是指()。 a.产品某些质量特性不符合标准要求 b.质量管理体系某些要求不符合标准要求 c.产品设计某些指标不符合顾客要求 5、质量管理体系方法是()原则应用于质量管理体系研究的结果。 a.过程方法 b.管理方法 c.管理的系统方法 6、致力于增强满足质量要求的能力的活动是()。 a.质量保证 b.质量控制 c.质量改进 d.质量计划 7、质量管理体系评价的活动方式有()。 a.管理评审 b.内部审核 c.自我评价 d.a+b+c 8、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是()。 a.产品 b.过程 c.程序 d.服务 9、管理评审是谁的责任()。 a.最高管理者 b.管理者代表 c.质量经理 d.a+b+c 10、发现不合格应采取()。 a.纠正措施 b.质量改进 c.原因分析 d.控制非预期使用 11、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的依据是()。 a.ISO9001标准 b.质量手册 c.适用的法律法规 d.a+b+c

12、纠正措施跟踪指的是()。 a.跟踪抽样 b.跟踪检查 c.验证确认 d.a+b+c 13、ISO9001中7.5.5搬运是指()。 a.产品完工后交付顾客的搬运 b.从原料直至成品交付的搬运 c.仓库储存中的搬运 d.a+b+c 14、可追溯性可涉及()。 a.产品 b.记录 c.校正 d.a+b+c 15、以下哪项活动必须由无直接责任的人员来执行()。 a.管理评审 b.合同评审 c.内部审核 d.a+b+c 16、返工是使不合格品()的方法。 a.满足顾客要求 b.满足预期使用要求 c.符合要求 d.a+b+c 17、能力是组织、体系或过程()并使其满足要求的本领。 a.实现产品 b.实现顾客要求 c.持续改进 d.a+b+c 18、标识和可追溯性的主要目的是()。 a.识别不同的产品 b.识别产品的状态 c.防止不合格品流转 d.a+b+c 19、验证是提供客观证据对()已得到满足的认定。 a.顾客要求 b.规定要求 c.合同要求 d.特定要求 20、对产品有关的要求进行评审应在()进行。 a.作出提供产品的承诺之前 b.签订合同之后 c.将产品交付给顾客之前 d.采购产品之前 二、多项选择题(共5题,每题3分,共计15分) 1、在质量方面的指挥和控制活动,主要包括() a.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b.质量策划 c.质量改进 d.建立管理体系 2、顾客要求是指( ) a.明示的 b.必须履行的需求或期望 c.不言而喻的惯例 d.法律法规的要求 3、下列()是顾客满意的程度基本特征 a.主观性 b.经济性 c.层次性 d.客观性

个人知识体系的建立与管理(整理版)

个人知识体系的建立与管理 引用 摘要:这个体系必须能将精力集中于对目标知识的吸收上,套用TOC的理论来讲,“知识的吸收”在这里是瓶颈,那么所有非瓶颈资源的能力提升都不会对最终系统输出有任何益处,所以目前而言,凡是影响“目标知识吸收”的事情,一概要予以杜绝! 一、当前个人知识管理模式问题的根源在哪里? 当前个人知识管理模式,是建立在一个错误的假设上,虽然这个假设以前是正确的,但是它显然并不适合我们现在的环境。这个假设就是:“知识不能够共享!”所以,“人们不可能随时随时找到自己所需要的知识,而必须将它事前“储藏”起来”,所以“知识'储藏’的多寡决定了个人知识运用的最大值”,所以“积累的各门类的知识越完整越好,越“成套”越好”,所以,“对各类知识不论需求兼收并蓄”……没错,在以前的生活环境中,这些都是个人能力成长的不二法门——但这几年变化太大了,我们目前是实实在在的处于信息量空前的“网络时代”,这与过去在信息获取方面有三点显著不同: 1、信息的收集极其方便,几乎是向人“涌”来; 2、各种信息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 3、所获信息的质量却良莠不齐。 问题是,时代改变了,但学习模式并未做相应的改变,下面一起来看看这都对我们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基于“网络时代”的三大变化,影响最终学习效果的主因正是“以知识的积累为中心”的学习方式,而这一约定俗成的方式,却是基于过去“知识不能共享”的客观现实。

问题的根源在哪里?请看上图,“知识'储藏’的多寡决定了个人能力的大小”这个过时的错误假设,让我们白白消耗了许多的精力,却事倍功半。想想看,我们使劲地下载,使劲的复制粘贴,收集各种能收集到的资料——问题是,有多少被自己真正消化了呢? 二、建立全新的个人知识管理体系 1、必须摒弃不合时宜的“知识储藏中心”,把精力让在对知识的运用上。 首先需要搭建个人的知识结构,用于信息的分类与筛选,除尽量排除垃圾信息的干扰外,可有可无的信息亦应直接删除,对于感兴趣的信息可以建立一个专门的存放之所,比如我是建立了一个“知识面”的门类来管理。下图中描述了我目前的个人知识结构。

个人知识管理体系的构建

个人知识管理体系的构建及经验分享 1个人知识构成体系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知识储备和知识体系,核心竞争力是由本身的专业技能来决定的,换句话说并不是知道的越多竞争力才越强,真正的核心竞争力是由自身1—2个专业能力来决定的,某方面专业能力越强竞争力才会越强。当然广泛的知识面对于个人的综合素质提升是有帮助的,但不是决定因素。 个人知识体系分为三部分(见图1),呈正三 角形分布,处于最底端的是知识面,处于中间层 的是通用技能,处于上层的是专业技能,这一领 域才是决定一个人核心竞争力强弱的关键,例如 笔者的人力资源管理领域。 (一)知识面 知识面当然越宽广越好,主要内容是与专业 技能相关,联系较为紧密的相关领域。如财务管 理领域,就要多了解企业管理相关的方方面面。 另外知识面还应该和自己的兴趣爱好相辅相成, 把自己的兴趣爱好也放入这个区域,但是要注意 不能喧宾夺主,不能把兴趣爱好作为专业技能, 不然本末倒置。 (二)通用技能 通用技能必须具备一些通用管理方法和技 术,如自我管理技能,包括时间管理、知识管 理、精力管理、压力管理等。通用管理技能,包 括团队管理、领导管理、沟通管理、执行力管理 等。企业管理能力,包括财务管理、人力管理、 战略管理、标准化管理、文化管理、品牌管理 等。通用技能是一个桥梁,也是构建个人知识体 系重要的一环,掌握基本的通用技能,能够为核 心专业能力的学习提供强大的保障。 (三)专业技能 专业技能是谋生的手段,是薪酬待遇的保证, 是个人发展的基础,是区别与他人竞争强弱的落脚 点,是核心竞争力。通过知识管理的工具和技巧, 通过日积月累的知识储备和学习不断提升专业技术 能力,提升个人素养,增强自身价值。 2知识管理流程 知识管理流程根据自身情况流程各有不同, 通用的表述为:收集—组织—分析—总结—实 践—发表—对话。结合实际情况,笔者将个人的 知识管理流程分为四个部分:学习知识—保存 知识—共享知识—利用知识—创新知识(见图 2)。下文中将讲述笔者的具体操作方法。 3知识管理工具 工具的选择 现在的知识管理工具有非常多,摸索并使用 过好几款,包括:为知、印象笔记、成功软件、 针式个人管理系统,经过综合考虑最后选择了针 式个人知识管理系统。为知和印象笔记对文件的 上传大小有限制,由于工作需要有很多的图片格 图2 个人知识管理流程 图1 个人知识构成体系

持续学习,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持续学习,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技术部的专业技能提升 作为一个技术人,我们不仅要不断地学习来提升自己不被淘汰,另外也要不断总结自己的经验和教训,踩过的坑、走过的弯路要善于去思考如何避免下次再踩坑?我们也不要一直局限于自己的技术世 界一心只敲代码,两耳不闻窗外事,这样未免就有点太局限了,也不利于自己的发展。 我们经历着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代,从最初的PC 时代,到移动互联网,然后到近几年的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技术迭代的速度比以前更加快速了,这也意味着新的技术也会慢慢的代替掉一些旧的技术,因此你也要跟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更新自己的技术栈,去适应新的技术环境,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那么该如何提升自己呢? 一、专业技术提升 作为技术人员,总是需要有一些硬功夫的,这是创造价值的基础所在。如果自己的技术不够好,遇到稍微困难一点的问题就束手无策。更重要的是,技术圈是讲硬功夫的,如果缺了它,很难服众,很难协调和调动其他技术人员,也就无从发挥团队的合力。如果自己的技术功底不够扎实,就更谈不上解决问题了。 二、要能从业务的角度出发,发现技术的价值 搞技术的人很容易陷入无谓的,绝对标准的争论里。比如哪个框架更先进,哪个算法更高效等等。这些知识当然没有错,但如果你的

工作不是研究,多想想哪种技术能怎样创造更大的价值,意义往往更大一些。不要纠结目前使用的技术是不是最新的技术,对于新技术我们应该有敏锐的嗅觉去了解,但并不是每个新技术都要真正在项目里面使用。 项目不是新技术的试验田,也不存在技术驱动的技术选型。只存在业务和问题域驱动的技术架构优化。业务和问题驱动IT和技术,是从单纯技术思维开始转变的一个重点。业务和问题驱动技术选型,而不是将认为牛逼的技术经过组合来应用到业务中或来解决问题。 三、交流分享会 1.定期组织部门间的技术探讨会,讲解一些开发中先进的技术和方法,以及一些技术行业动态。让技术人员有一个良好的共同渠道和彼此的互相了解,为以后部门之间的技术合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请行业的领域大牛,开技术交流会分享最新科技。 3.参加一些技能的比赛,比如融媒体和设计相关的大赛,跟一些行业高手的接触,交流保持思维的活跃性。 四、多向大牛学习 多与大牛接触和交流,学习大牛解决问题的方式,然后结合自身去不断实践,取长补短,不断总结并完善自己! 那么怎样向大牛学习呢?大牛们一般都有自己的公号,博客或者技术圈子,你可以关注大牛的公号或博客来学习,另外,这两年知识付费很火,像csdn等有代表性的平台更是火热,一些大牛也有自己的付费专栏,可以选择几个适合自己的然后加入圈子学习。

如何构建自己的学习体系

如何构建自己的学习体系 导语:工作N年的你,还是初入职场的你,有一个自己的学习体系吗? 如何构建自己的学习体系?它在我们的工作生活当中充当着什么样的角色,又起到什么样的作用?下面我用一张图片来说明一个学习体系的构建。如图:

每个人的工作与生活都离不开学习。当我们确立了终身学习的理念时,你要做的,不是一味埋头于书海及知识的海洋之中随意遨游,而是如何在有限的学习生涯中使自己以最快的速度增值。这种增值,抑或是你自我价值的提升,抑或是生活某一方面趋向完美的体现,也可能是专业能力的增强。 新的经济形势,充满激烈的竞争市场,你不会有太充裕的时间去涉猎所有的知识。作为想要以知识或是专业能力赢取别人尊重的工作者,比拼的不是知识的广度,而是你的学习能力。如果你拥有了行之有效的学习模式,建立了一套深度获取知识的体系,你就拥有了将所有需要的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力,同样也将仅仅知道的概念转变成了熟练掌握的知识,为你日后驰骋于职场奠定一生的基础。 其实知识不是杂乱无章的,你可以构建自己的学习体系: 1.利用一切机会与工具搜集知识 我们习惯了利用网络来搜集自己的知识。通过百度、谷歌、搜狗等搜索引擎来查找相关的领域。事实上,搜集与获取我们想要了解的知识,除了网络这个工具外,也可以去图书馆、书店。甚至利用自己日常生活中的机会来了解。 这种方式可以是你在相关的商店、商场所宣传的文案,也可以是你在看电视时获取的相关知识点。这种知识的获取需要你时刻提高警惕,将自己周遭感知到的一切加以利用,为你日后深度的学习与整合提供素材。

当然,这种搜寻一定是基于兴趣及好奇心驱使的,这样才会使你不会忽略所有与该知识点有关的东西。同时,无论你是通过他人的演讲、文章、网站还是其他的渠道获取的知识,一定要注意将别人忽略的东西整合起来,这样才会形成一个全面的认识,相对完整的知识获取体系。 2.面对真正的问题,时刻保持思考 你所要解决的,是你希望实现的结果与现实结果之间所出现的差距。也就是说,你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处理问题,别人关注的问题,可能不是你想要解决的问题。对于别人来说,A问题可能是他的问题,但是对于你来说,B问题可能才是你真正的问题。因此,找到你真正的问题是一件困难的事。 判断一件事情是否是你所要解决的问题,你可以用忽略的办法来测试。当你将这个问题忽略掉时,你是否会感觉到具有相当的痛苦。

构建知识框架 形成知识体系.

构建知识框架形成知识体系 2017-07-19 构建知识框架形成知识体系 ――化学复习方法及备考建议 一、复习方法――三轮复习法 (一)一轮复习:(从上轮高考结束至下一年2月) 夯实基础知识,对以前所学知识再回顾,再认识,加深理解,初步归纳。 (二)二轮复习:(3月1日至4月20日,计划50天) 1、复习要点:①NA常数及相关计算;②溶液的组成的表示方法及配制;③反应热;④物质结构及元素周期律(表)⑤氧化还原反应及离子反应;⑥原电池与电解池;⑦元素化合物的基础知识;⑧化学反应速度及化学平衡;⑨有机化学基础知识;⑩化学实验基础。 2、复习方法:归纳总结为主,只有网络化的知识才能被有效的应用,所以第二轮复习要以构建知识框架、形成知识体系为要领。 3、二轮复习六大妙招: Ⅰ、用类比法辨析化学名词。如:同位素、同系物、同系异形体、同分异构体的辨析归纳记忆等; Ⅱ、巧妙、串记知识点 对所学知识有效梳理,构建知识网络、串记要点。例:对元素化合物部分通过结构→性质→制法的思路以元素→单质→化合物形成知识网,对有机基础以“乙烯辐射一大片,醇醛酸酯一条线”形成知识 网络等。 Ⅲ、对高考题“旧题新做” 注重一题多解与多题一解的归纳。 Ⅳ、及时准确纠错,总结经验教训。

及时纠错,总结经验,对易错问题及时会诊,找准解决方法。Ⅴ、要勤于动手做实验,多以制备实验及情景实验为主,提高设计化学实验的能力及文字表达能力。 Ⅵ、规范答题习惯。 (三)三轮复习(从4月21日至6月1日共40天) 1、复习要领:研读考纲,回归教材,突出主干知识,及时纠错,做高考题,规范答题的训练。 2、复习方法: ①选好题目进行专题限时训练; ②理在书中,题在书外,充分挖掘教材资源; ③将元素化合物知识形成框图型集成块; ④利用摘抄法或剪贴法纠错及注释,有序整理以前考试时的出错题。 ⑤少做模拟题,多做高考题,对近三年的高考题归纳总结让学生做; ⑥知识储备自查,解题策略介绍,减少心理失误。解题方法:从前到后,认真审题,异中求同,同中求异,遇熟勿喜,遇生不慌; 二、备考建议: (一)总体建议: 1、把握主干,注重基础,夯实双基; 2、加强原理的灵活运用,注重解题思路; 3、及时归纳总结,构建知识网络。 4、加强思维能力训练,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5、抓住学科特点,强化实验能力。 (二)重点题型的复习及对策 题型一:选择题(主考知识点是双基)

一个人怎样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一个人怎样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书是读不尽的,就读尽也是无用,许多书都没有一读的价值。多读一本没有价值的书,便丧失可读一本有价值的书的时间和精力,所以须慎加选择。真正能够称为“书”的恐怕还难上十卷百卷。你应该读的只是这十卷百卷的书。在这些书中间你不但可以得到较真确的知识,而且可以于无形中吸收大学者治学的精神和方法。这些书才能撼动你的心灵,激动你的思考。你与其读千卷万卷的诗集,不如读一部《国风》或《古诗十九首》,你与其读千卷万卷谈希腊哲学的书籍,不如读一部柏拉图的《理想国》。 中国学生们大半是少年老成,在中学时代就欢喜煞有介事的谈一点学理。他们(包括你和我自然都在内)不仅欢喜谈谈文学,还要研究社会问题,甚至于哲学问题。这既是一种自然倾向,也就不能漠视,我个人的见解也不妨提起和你商量商量。十五六岁以后的教育宜重理解,十五六岁以前的教育宜重想象。所以初中的学生们宜多读想象的文字,高中的学生才应该读含有学理的文字。 我自己便没曾读过几本“青年必读书”,老早就读些壮年必读书。 比方中国书里,我最欢喜《国风》、《庄子》、《楚辞》、《史记》、《古诗源》、《文选》中的《书笺》、《世说新语》、《陶渊明集》、《李太白集》、《花间集》、《张惠言词选》、《红楼梦》等等。 在外国书里,我最欢喜济慈、雪莱、柯尔律治、白朗宁诸人的诗集,索福克勒斯的七悲剧,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李尔王》和《奥塞罗》,歌德的《浮士德》,易卜生的戏剧集,屠格涅夫的《处女地》和《父与子》,陀斯妥耶夫斯基

的《罪与罚》,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莫泊桑的小说集,小泉八云关于日本的著作等等。 读书方法,我不能多说,只有两点须在此约略提起: 第一,凡值得读的书至少须读两遍。第一遍须快读,着眼在醒豁全篇大旨与特色。第二遍须慢读,须以批评态度衡量书的内容。 第二,读过一本书,须笔记纲要精彩和你自己的意见。记笔记不仅可以帮助你记忆,而且可以逼得你仔细。 学问不只是读书,而读书究竟是学问的一个重要途径。因为学问不仅是个人的事而是全人类的事,每科学问到了现在的阶段,是全人类分途努力日积月累所得到的成就,而这成就还没有淹没,就全靠有书籍记载流传下来。读书是要清算过去人类成就的总账,把几千年的人类思想经验在短促的几十年内重温一遍,把过去无数亿万人辛苦获来的知识教训集中到读者一个人身上去受用。有了这种准备,一个人总能在学问途程上作万里长征,去发见新的世界。 历史愈前进,人类的精神遗产愈丰富,书籍愈浩繁,而读书也就愈不易。书籍固然可贵,却也是一种累赘,可以变成研究学问的障碍。它至少有两大流弊。 第一,书多易使读者不专精。 我国古代学者因书籍难得,皓首穷年才能治一经,书虽读得少,读一部却就是一部,口诵心惟,咀嚼得烂熟,透入身心,变成一种精神的原动力,一生受用不尽。 其次,书多易使读者迷方向。 许多初学者贪多而不务得,在无足轻重的书籍上浪费时间与精力,就不免把基本要籍耽搁了;比如学哲学者尽管看过无数种的哲学史和哲学概论,却没有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