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原油管道输送安全规定sy5737-1995.doc

原油管道输送安全规定sy5737-1995.doc

原油管道输送安全规定sy5737-1995.doc
原油管道输送安全规定sy5737-1995.doc

【时效性】有效

【颁布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

【颁布日期】951118

【实施日期】960515

【失效日期】

【内容分类】综合

【名称】原油管道输送安全规定

【标准号】SY5737-1995

【章名】全文

原油管道输送安全规定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陆上原油管道输送的安全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陆上原油管道输送投产及运行的全过程。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

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J 74-84 石油库设计规范

GBJ 140-90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GB 50151-92 低倍数泡沫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GB 50183-93 原油和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

SY/T 0060-92 油田防静电接地设计规定

SY 0075-93 油罐区防火堤设计规范

SY 0031-95 石油工业用加热炉安全规程

SY 5858-93 石油企业工业动火安全规程

SY 5225-1994 石油与天然气钻井、开发、储运防火防爆安全生产管理规定

SY/T 5920-94 原油库运行管理规范

SY/T 5918-94 埋地钢质管道沥青防腐层大修理技术规定

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条例国务院1989年3月12日第33号令

3 输油站

3.1一般安全规定

3.1.1输油管线和输油站的改、扩建工程应按GB 50183,防火防爆应按SY 5225。

3.1.2输油站生产区和生活区应隔开,并有明显的安全标志。

3.1.3输油站应建立,完善以下安全管理制度:

a)三级安全教育制度;

b)人员、机动车辆入站管理制度;

c)外来施工人员安全管理制度;

d)岗位责任制;

e)领导干部安全承包责任制。

3.1.4不应用汽油、香蕉水和其它有机溶剂在岗位上擦洗设备、衣服和地面。载热物体上不应放置易燃物。

3.1.5在油气区内应安装固定式可燃气体报警仪,并定期检查。

3.1.6油品化验室应有良好的通风设施。

3.1.7生产区内动火应按SY 5858。

3.2试运与投产

试运、投产之前应制定试运投产方案,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实施。

3.3工艺流程启动、停运与切换

3.3.1输油工艺流程的运行和操作应按SY/T 5920。

3.3.2输油工艺的运行参数应控制在规定的范围之内。

3.3.3遇到有着火、爆炸、跑油等紧急情况,应及时采取措施,并加强上下站间的联系,同时由调度向上级汇报。

3.3.4旁接油罐流程运行时,要防止旁接油罐抽空或溢罐。

3.3.5实行正、反交替输送的管线,反输油温、流量和总输量应符合安全要求,避免发生凝管。

3.3.6输油站设有的高、低压泄压阀应长期使用,并按规定定期检验。

3.3.7对较长时间内不投入运行的管线和阀门,为防止管线和阀门憋压、冻凝,应进行扫线或定时“活动”管线和阀门。

3.3.8在倒流程时,控制显示仪表应灵敏准确,不应在无保护和无指示的情况下进行操作。

3.3.9在输油站与上级调度通信中断时,站调度应主动与上下站进行联系,维持原运行流程生产,密切监视运行参数的变化,发现异常应采取应急措施。若上下站失去联系,应严密监

视本站的进、出站压力和旁接油罐的液位,并采取措施,防止憋压和溢罐事故。

4 输油机泵

4.1机泵操作遵守事项

4.1.1操作人员在启泵前,应按操作规程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4.1.2盘车、启停泵应有人监护。

4.1.3操作人员应严格执行调度命令,在调整运行参数时要加强岗位之间的联系,防止憋压和抽空。

4.2正常运行的安全检查与监护

操作人员应按照规定对运行和备用机泵逐台、逐项、逐点地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做好有关记录。

4.3输油泵检修注意事项

4.3.1应切断电动机的电源,并在相应的开关柜上挂“严禁合闸”警示牌。

4.3.2应切断进出口电动阀的电源,阀门处于关闭状态,手柄放到空档位置,并加以固定。

5 加热炉

5.1一般安全要求

加热炉的使用、管理、检验和报废应按SY0031。

5.2开炉前检查

5.2.1炉体各部件,如人孔、看火孔、防爆门、调风器和紧急放空阀,应齐全完好。

5.2.2加热炉宜具备燃烧器灭火,超温报警、燃料油高、低压报警等安全保护装置。

5.2.3原油、燃油、热媒系统应畅通无阻。

5.2.4新炉投用按3.2

5.2.5热媒炉添加热媒时应对所加的热媒进行脱水,确保质量合格。

5.2.6各种仪表、自动调节及保护装置应齐全完好。

5.3启、停炉安全要求

5.3.1操作人员应执行输油调度命令,并按操作规程的启停步骤操作。

5.3.2点炉时应加强岗位之间的联系,密切注视各系统运行状况,按规定的工艺参数进行调节。

5.3.3当燃料油系统采用其它燃料置换时,为避免因操作波动发生突然灭火,应加强检查监护,合理调整,直到燃烧完全正常。

5.4运行中检查与监护

5.4.1应认真进行日常巡检,注意各工艺参数及运行变化情况,及时调整操作,并做好记录。

5.4.2出炉温度及进出口压差不应高于设计规定值。

5.4.3井联炉管的原油出炉温差不应大于规定值,避免偏流。

5.4.4火焰不应舔炉管。

5.4.5发现突然大火,应立即关闭火嘴的燃料油阀门,并查找灭火原因,排除故障,重新点炉前应按规定进行炉膛吹扫。

5.5紧急停炉

因事故状态需要紧急停炉时,不同型式的加热炉应按各自的操作规程执行。

5.6炉管漏油、破裂的处理

发现加热炉漏油时,应及时改变输油运行方式,并采取下列措施:

a)关闭燃料油阀;

b)关闭事故炉管进、出口阀;

c)打开紧急放空阀;

d)进行炉管扫线;

e)切断风机电源,关闭火嘴一、二次风门;

f)用蒸汽或灭火器进行灭火。

6 储油罐

6.1储油罐的投产

6.1.1油罐峻工后,应经过安全、消防等有关部门验收合格方能交工投产。

6.1.2操作人员应熟悉罐区工艺流程及各阀门的用途。

6.2储油罐的安全附件

6.2.1拱顶油罐安全附件(包括呼吸、安全阀、阻火器、透光孔、抗震软连接、冷却喷淋和消防泡沫管线、空气泡沫产生器)和浮顶油罐安全附件(包括中央排水管、冷却喷淋和消防泡沫管线、空气泡沫产生器)均应齐全、性能良好。

6.2.2对油罐各附件应定期检查,发现问题立即整改。

6.3防雷防静电设施

6.3.1油罐防雷设施应按GBJ 74,防静电接地应按SY/T 0060。

6.3.2油罐的防雷防静电设施(包括避雷针、消雷器、防雷防静电接地、浮船和挡油板的防静电软连接)应每季检查一次。春秋季各测一次接地电阻,电阻值不应大于设计要求。

6.3.3量油尺的重锤应采用铜金属,检尺口应设有色金属衬套。

6.4储油罐区防火堤与消防道路

6.4.1油罐或油罐区的防火堤按SY 0075。

6.4.2罐区消防道路应保持畅通。

6.5油罐运行检查

6.5.1为防止油罐溢流和抽瘪,宜按规定的安全高度控制液面。

6.5.2油罐的量油孔、透光孔应经常盖好。

6.5.3运行油罐宜每2h上罐检查一次。

6.5.4上罐应遵守:

a)夜间上罐采用防爆电筒;

b)一次上罐人数不应超过5人;

c)遇有雷雨或5级以上大风时,不应上罐;

d)不应穿带钉子的鞋上罐。

6.5.5油罐放水时应设专人负责。

6.5.6储油罐宜保持规定的温度。

6.5.7呼吸阀冬季每月至少检查两次,阻火器每季至少检查一次。

6.5.8油罐顶部应保持无积雪、积水和油污。

6.6油罐检修

6.6.1油罐检修时应制定检修方案。方案中要有明确的安全措施,并报请有关部门审批同意。

6.6.2油罐区动火应按SY 5858。

7 装卸原油栈桥

7.1一般安全规定

7.1.1装卸油栈桥两侧(从铁道外轨起)及两端(从第一根支柱起)20m以内为“严禁烟火

区”,在栈桥主要进出口处,应设置醒目的“严禁烟火”标志。

7.1.2接送槽车的机车头不宜进入“严禁烟火区”。接送槽车时,机车头应按规定拖挂隔离车。

7.1.3栈桥“严禁烟火区”内不应存放易燃品,应保持道路畅通,夜间装卸油品时应有足够的照明,机车进出站信号应保持完好。

7.1.4装卸原油时,任何机动车辆不应进入栈桥“严禁烟火区”内。

7.1.5雷雨及5级以上大风天气应暂缓装卸。

7.1.6栈桥所有电气设备应符合防爆规定。电气设备维修以及更换灯泡等不应带电作业。在栈桥和槽车上应使用防爆电筒。

7.2防静电设备的连接、接地和检测

7.2.1栈桥每根道轨连接处和鹤管法兰处应用金属跨越连接,每200m应设接地点一个。

7.2.2装卸油鹤管应采用内有铜丝的专用胶管,以便导走静电。防静电设施应按SY/T0060。

7.2.3接地点的接地电阻应每季测定一次,电阻值不应大于10欧。

7.2.4栈桥在装卸油时,不应用高压蒸汽在油槽车和栈桥上吹扫、清除油污、防止产生静电引起火灾。

7.3装油前的检查

7.3.1鹤管应经常保持安全位置。道轨内应无任何障碍物。

7.3.2装卸前应对槽车顶盖、铁梯、踏板、车盖垫圈、底部阀门进行检查,确认合格后才能装油.

7.4装油操作

装油操作按SY/T 5920。

7.5栈桥消防道路和消防设施

栈桥消防道路和消防设施按GB 50183。

8 阀门

8.1电动阀的检查与操作

8.1.1油杯的润滑应符合要求。

8.1.2电动阀的限位开关、阀门及零部件应齐全完好。

8.1.3电动阀的操作应按操作规程进行。

8.2液压球阀和平板闸阀的安全操作。

液压球和平板阀操作时应全开或全关(不含调节阀)。手动阀开完后,应将手轮返回半圈至一圈。

9 输油干线

9.1干线的检查与维护

9.1.1输油管道(包括地下管道、河流、铁道、公路的穿跨越段及线路阀室)应按国务院《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条例》的要求执行。

9.1.2重点穿跨越管段应设守卫人员。

9.1.3管道的巡视检查包括下列内容:

a)在管道安全防护带内有无挖沟、取土、开山采石、采矿及盖房、建打谷场、饲养场、猪圈及温床等其它构筑物;

b)在管道安全防护带内有无种植果树(林)及其它根深作物,打桩,堆放石头或砖头及其它影响管道巡线和管道维护的物质;

c)在管道附属工程、设施(如各类挡土墙、过水路面、护坡等)及线路阀室上有无拆石、拆砖、破坏门窗、任意损坏管道标桩和告示牌等;

d)在管道中心线两侧各500m范围内有无进行爆破作业及大型工程设施的规划;

e)管道沿线有无露管。

9.1.4穿跨越管段巡视与检查内容:

a)巡视检查穿越管段及其附属设施的完好情况,发现损坏应及时恢复,无力恢复的应及时向上级汇报;

b)对重大的穿越河流管段,洪水期间应定期观测水位,收集流量、流速等数据,并随时通报汛情;

c)定期检查和监测管道埋深、露管、穿越管道保护工程的稳固性及河道变迁等情况;

d)跨越管段两侧应设立“禁止通行”标志,阻止行人直接在管道上部通行;

e)定期检查跨越管道支撑、固定墩、吊架、拉索和钢质套管腐蚀等情况;

f)在水下穿越管道安全防护带内有无设置码头、抛锚、炸鱼、挖泥、淘沙、拣石及疏通加深等作业。

9.1.5输油干线宜定期进行内检测。

9.1.6当检查发现管道漏油、人为破坏或其它威胁管道安全的事件时,应保护好现场,及时采取处理措施,并向上级汇报。对穿跨越大型河流发生漏油事故应及时通报有关部门。

9.2干线清管

9.2.1对管道清管应制定科学合理的清管周期。

9.2.2长期不清管的管道,清管前应制定方案,并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实施。

9.2.3清管时应严格执行清管操作规程。

9.3防止管道凝管

9.3.1输油管道的输油量和进站温度不得低于规定的最低输量和最低进站温度。

9.3.2管道在计划检修需停输时,停输的时间不得超过输油允许的停输时间。

9.3.3输量小、油温低的管道,在运行中发现管线初凝预兆,应立即调整运行参数,防止凝管。

9.3.4对于发生初凝的管段,应立即采取升压、升温措施,在事故站间允许的最大出站压力和最高出站温度下持续顶挤。如不见效,则进一步制定顶挤或顶替措施,报上级有关部门批准后执行。

9.3.5采用热处理、化学降凝剂处理等降温输送的热油管道,需要变换输油工艺时,应按有关工艺规定执行,并尽量维持管道输送过程平稳过渡。

9.4管线维修与抢修

9.4.1管沟开挖

9.4.1.1开挖管沟时,应按SY/T 5918—94中9.4.1.1执行。

9.4.1.2在狭窄通道或交通便道边缘挖土方时,应设围栏和安全警告标志,夜间应设红灯示警。

9.4.1.3在挖掘地区内发现有事先未预料到的和不可辨认的设施或物体时,应立即停止作业,并报告上级有关部门处理。

9.4.1.4挖土中发现土壤有可能坍塌,有大型石块滑动或裂缝危险时,作业人员应立即撤离,采取安全措施后再进行施工。

9.4.1.5在铁塔、电杆、铁道、地下埋设物,通信和电力线路下或其它建筑物附近作业时,应事先查阅管道技术档案,与有关部门联系,采取安全措施后方可施工。

9.4.2管线防腐涂层修补

9.4.2.1沥青类防腐涂料在熬制及浇涂时,应戴口罩和穿劳动服,以防烫伤中毒。熬制操作时,

作业人员应站在上风侧。

9.4.2.2其它防腐涂层修补过程中也应根据涂料的不同性质而采取相应的安全保持措施,确保作业人员的安全。

9.4.3管线抢修

9.4.3.1管线抢修机具、设备应齐全,处于随时可启用的完好状态。

9.4.3.2输油企业应设专职抢修队,并定期进行技术培训。

9.4.3.3在事故现场,应制定保护措施,防止闲杂人员进入事故区,做好守卫并制定防火措施。

9.4.3.4现场动火应由现场领导审查安全措施,并签发动火票。

9.4.3.5在不停输管线上进行抢修作业前,应查明事故点所在站段的管线的高程、管道动态压力和流速及管道壁厚。

9.4.3.6施焊前,应对焊点周围可燃气体的浓度进行测定,并制定防护措施。焊接操作期间,应对焊接点周围和可能出现的泄漏进行跟踪检查和监测。

9.4.3.7对于突发性管线断裂事故,应立即采取减少管线原油外泄和防止干线凝管的应急措施。

10 仪表维护和修理

10.1仪表维护调试

10.1.1工作前应了解工艺及设备的运行状态

10.1.2拆装一次仪表或元件时,应切断被测介质通路和仪表动力源。现场操作应有人监护,防止管螺纹或焊缝的断裂。

10.1.3监控系统或调节系统中仪表参数整定前,应使仪表与受监控设备脱离。

10.2易燃易爆场所的仪表维修

10.2.1不应带电进行仪表开盖检修或调整。

10.2.2仪表维护时应使用防爆工具。

10.3仪器仪表导线、电源、电缆检查。

10.3.1仪表盘(台、箱)以及接线盒等应有接地和密封。

10.3.2仪表及辅助设备所用熔断丝应符合技术要求。

10.3.3信号导压管和导线应有端子号,电缆应挂牌。电源装置铭牌应齐全鲜明。

10.4监控、联锁和报警系统仪表

10.4.1用于监控、联锁的报警系统仪表及开关等不应随意拆除或短接。

10.4.2报警仪表的试验、复位、消音、记忆以及音调区别等功能应完好。

10.4.3仪表系统所属电磁阀、安全阀、调节阀及调速装置等仪表执行器应定期校验和定位。

11 消防设施

11.1活动式消防器具的配备

11.1.1输油泵站及其它易燃易爆场所应配备手提式或推车式灭火机。

11.1.2消防器具的配备标准按GBJ 140,低倍数泡沫灭火系统按GB 50151。

11.2固定消防泵房

11.2.1消防泵房值班人员要熟练掌握本岗位所有设备的性能、灭火流程、灭火作战方案,并定期进行演练。

11.2.2消防泵房应24h有人值班,不应擅离职守。

11.2.3消防泵房通信应畅通,消防泵应能随时启动。

11.2.4消防水泵每班盘车一次,开泵排水循环每周一次,每次运行不少于30min,并有记

录。

11.2.5每班对消防管线阀门、消防栓箱进行检查,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

11.2.6每年5~6月份对油罐消防水系统试喷一次,2~3年试泡沫一次。

11.3消防水罐(池)的管理与泡沫液的储存

11.3.1消防水罐(池)要求:

a) 消防水罐(池)为灭火专用设施,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应擅自动用。

b)消防水罐(池)应经常保持最高水位,水罐(池)内应保持清洁;

c)消防水罐(池)所处位置应设立标志,并保持完好。

11.3.2泡沫液的储存

a)泡沫液不应露天放置,储存环境的温度为:植物性蛋白泡沫液0~40度,动物性蛋白

泡沫液和氟蛋白泡沫液为-5~40度。

b)泡沫液储存量应能满足一次灭火所需的泡沫液量与充满管道的泡沫混合液中所含泡沫液量之和;

c)泡沫液罐储存的泡沫液使用后应及时补充;

d)泡沫液应每月检查一次发泡情况,每年应对泡沫液进行一次全面化验检查,不合格的应及时更换。

11.4油罐着火后的灭火与冷却

11.4.1油罐着火时,应在统一指挥下进行灭火,并加强火场的警戒保卫。

11.4.2消防泵房值班人员接到火警后,应迅速倒换流程,在3min内启动冷却水泵和泡沫泵。

11.4.3消防泵启泵后,冷却水应立即输送到着火油罐和需要冷却的邻近油罐。泡沫混合液

在启泵后5min之内要输送到着火罐。

11.4.4接到报警后,站库自备消防车应在5min内到达着火现场。

11.4.5根据罐位,估算可能喷溅和沸溢的时间,主动采取安全措施,防止伤亡事故发生。

11.4.6油罐火灾扑灭后应采取以下措施:

a) 继续不间断对罐壁进行冷却,直到把罐温度降低到起火前的温度为止;

b)继续供应一定数量的泡沫液,以增加泡沫覆盖厚度,防止原油复燃;

c)加强现场监护,防止再次引起燃烧。

11.4.7着火油罐及邻罐的冷却:

a)冷却油罐的水应喷射在罐壁的上部;

b)冷却水应连续不断,要均匀冷却罐壁,防止罐壁冷却不匀而变形损坏;

c)不应将冷却水射入油罐内。

12 科学实验及新技术推广安全管理

12.1新技术经反复模拟试验确认安全、可行后,方可申请在输油生产管道和设备上进行试验。

12.2试验前,试验单位应向上级提交试验申请报告和试验过程中的安全保障措施方案,经批准后才能进行。

12.3试验时,应明确新技术试验负责人,在统一领导和指挥下进行。

12.4试验和操作人员应了解试验的全过程、试验设备的性能及原理、安全操作注意事项及应急措施。

12.5试验结束后应及时通知输油生产单位,恢复正常输油程序。

原油管道输送安全规定sy5737-1995.doc

【时效性】有效 【颁布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 【颁布日期】951118 【实施日期】960515 【失效日期】 【内容分类】综合 【名称】原油管道输送安全规定 【标准号】SY5737-1995 【章名】全文 原油管道输送安全规定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陆上原油管道输送的安全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陆上原油管道输送投产及运行的全过程。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 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J 74-84 石油库设计规范 GBJ 140-90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GB 50151-92 低倍数泡沫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GB 50183-93 原油和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 SY/T 0060-92 油田防静电接地设计规定 SY 0075-93 油罐区防火堤设计规范 SY 0031-95 石油工业用加热炉安全规程 SY 5858-93 石油企业工业动火安全规程 SY 5225-1994 石油与天然气钻井、开发、储运防火防爆安全生产管理规定 SY/T 5920-94 原油库运行管理规范 SY/T 5918-94 埋地钢质管道沥青防腐层大修理技术规定 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条例国务院1989年3月12日第33号令 3 输油站 3.1一般安全规定 3.1.1输油管线和输油站的改、扩建工程应按GB 50183,防火防爆应按SY 5225。 3.1.2输油站生产区和生活区应隔开,并有明显的安全标志。 3.1.3输油站应建立,完善以下安全管理制度:

最新原油管道输送基础知识

原油管道输送基础知识 1、原油管道输送简介 1.1我国原油管道输送的基本运作程序原油是我国的战略物资,是国家的经济命脉。我国原油物资隶属国家所有,国家经贸委下属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及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行使国家赋予的石油勘探、开发权利。作为中游业务的原油管道运输, 其作用是将原油由油田的集输厂通过管道长距离输送至炼厂、码头等。目前我国绝大多数长距离原油管道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下属的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及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下属的管道储运公司管理,国家依据国民经济的总体发展需要制定宏观的年原油生产计划,集团公司根据各油田的产量及下游企业—炼厂及化工厂的情况制定年度、季度及月度管道输油计划,管道企业依据计划与原油承接方—炼厂及化工厂等签定供货合同并制定输油方案组织输送。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深入,石油的运作逐步向市场运作机制靠拢,原油的产、供、销等也会相应发生变化,管道企业在完成国家任务的同时也可承担其它原油输送业务,以满足国内原油输送市场的需要,原油管道输送将会更加市场化。 1.2 管道输油原理 管道输油是将原油(或油品)加压、加热通过输油管道由某地(一般是油田)输送至另一地(一般是炼厂、码头等)。加压的目的是为原油提供动能,以克服沿线地理位差及管道沿线的压力损失;加热是针对“含蜡高、凝点高、粘度大” 的“三高” 原油而采取的措施,目的是使管道中原油的温度始终保持在凝点以上或更高的温度以使原油顺利流动。实现原油的长距离输送必须有输油站及线路两大部分。输油站中包括输油泵机组、加热设备、计量化验、通讯设备、储油罐等,而线路部分包括管道本身、沿线阀室、穿(跨)越、阴极保护设施及沿线通讯线路、自控线路、简易公路等。 1.3 输油站的分类输油站有两种分类方法,按输油站所处位置分,有首站、中间站及末站。首站一般在油田,作用是收集油田来油,经计量、加压、加热向下游输送。一般原油输送管道距离较长,首站一次加压加热后不能到达终点,所以需在中间设若干个接力站—中间站,以便继续输送。输油管道的终点称为末站,它的任务是接收来油,经计量后交给用油企业或转运;按输油站的作用分有热泵站、泵站及热站。所谓热泵站是指给原油既加压又加热,泵站只加压不加热,热站只加热不加压。 1.4 热泵站的组成由于我国原油主要是“三高”原油,输送时既需加压又需加热,所 以我国原油输送管道的输油站大多为热泵站,热泵站中主要设备有:输油泵及配用电机、加热炉、换热器、储油罐、计量设施等。泵站和热站的输油设备要少一些。 2、输油泵 2.1 泵的概念及作用 泵是能输送液体并提高液体压力的机器,在原油输送管道中,泵是输油的心脏设备,它提供原油以压力能,使原油顺利输送至终点。 2.2 泵的分类泵可分为三种类型:

俄罗斯原油管道运输系统

俄罗斯原油管道运输系统 (1)波罗的海管道运输系统(BTC)。 20世纪90年代初,独立后的波罗的海三国对过境的俄罗斯石油制定了高昂的运费,俄为此每年损失数亿美元。为降低对爱沙尼亚、立陶宛和拉脱维亚等输送管线的依赖,俄从1997年正式开始建设波罗的海管道运输系统。管道东起雅罗斯拉夫尔,西到波罗的海边的普里摩尔斯克港,长709千米,将俄罗斯季曼—伯朝拉地区、西西伯利亚、乌拉尔和伏尔加河沿岸等地区生产的石油运至列宁格勒州的普里摩尔斯克港,然后再用油轮运至欧洲主要的石油贸易和加工中心。2006年4月工程全部竣工,石油年输送规模将达到6500万吨的最大设计量。俄罗斯能源界人士认为,该管道运输系统有助于维护俄的经济和战略利益。它的建成使俄可以主要通过本国港口出口石油,这不仅节省了俄石油出口的过境费用,还减轻了石油出口对相关国家过境服务的依赖性。该系统的运营商是国有的俄罗斯石油管道运输公司。(2)友谊管道系统。 俄罗斯原油向欧洲出口主要是通过友谊管道系统。1959年,苏联、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波兰、民主德国等经互会成员签署了共同建设友谊管道的协议,并于1964年建成该管道。其主干线从俄罗斯中部伏尔加河沿岸的萨马拉州开始向西延伸,途经八个州,最终从布良斯克州进入白俄罗斯。主干线在白俄罗斯的莫济廖夫市形成北部和南部支线,北部支线从白俄罗斯延伸至波兰和德国,南部支线从白

俄罗斯经乌克兰延伸至斯洛伐克、捷克和匈牙利,管道单线长度近8900千米。此外,该输油管道从俄罗斯布良斯克州的乌涅恰市还分出一条经过白俄罗斯通往立陶宛和拉脱维亚的支线。 近年来随着俄罗斯石油产量的增加,友谊管道的运输量也在不断增加,2001年为7640万吨,2003年为9780万吨,2004年为11670万吨。通过友谊输油管道,德国每天进口约50万桶石油,约占其日石油消费量的20%;波兰每天进口约53万桶;捷克每天进口约10万桶,约占其日石油消费量的一半;斯洛伐克和匈牙利每天进口分别约为7.6万桶和13.5万桶。 此次俄白油气纷争使俄罗斯更加深刻地意识到推进石油出口线路多元化的重要性。俄工业和能源部长赫里斯坚科指出,这一争端将迫使俄方采取包括加大通过波罗的海管道系统的石油出口量在内的一系列措施,以逐步取代通过白俄罗斯领土对欧洲的石油出口。(3)萨马拉—新罗西斯克管道。 该管道主要是将萨马拉方向来的石油通过国内管网输至俄罗斯在黑海的主要港口新罗西斯克,然后装船经黑海和土耳其海峡外运。(4)里海财团管道。 里海财团(CPC)由俄罗斯、哈萨克斯坦、阿曼政府和一个由石油生产商组成的财团共同成立。该管道2001年底开始运行,连接哈萨克斯坦的田吉兹油田和俄罗斯的新罗西斯克港,通过黑海出口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的原油。管道长1580千米,年输油能力2800万吨,

原油管道输送安全规定

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原油管道输送安全规定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陆上原油管道输送的安全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陆上原油管道输送投产及运行的全过程。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J 74-84 石油库设计规范 GBJ 140-90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GB 50151-92 低倍数泡沫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GB 50183-93 原油和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 SY/T 0060-92 油田防静电接地设计规定 SY 0075-93 油罐区防火堤设计规范 SY 0031-95 石油工业用加热炉安全规程 SY 5858-93 石油企业工业动火安全规程 SY 5225-1994 石油与天然气钻井、开发、储运防火防爆安全生产管理规定 SY/T 5920-94 原油库运行管理规范 SY/T 5918-94 埋地钢质管道沥青防腐层大修理技术规定 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条例国务院1989年3月12日第33号令 3 输油站 一般安全规定 3.1.1输油管线和输油站的改、扩建工程应按GB 50183,防火防爆应按SY 5225。

3.1.2输油站生产区和生活区应隔开,并有明显的安全标志。 3.1.3输油站应建立,完善以下安全管理制度: a)三级安全教育制度; b)人员、机动车辆入站管理制度; c)外来施工人员安全管理制度; d)岗位责任制; e)领导干部安全承包责任制。 3.1.4不应用汽油、香蕉水和其它有机溶剂在岗位上擦洗设备、衣服和地面。载热物体上不应放 置易燃物。 3.1.5在油气区内应安装固定式可燃气体报警仪,并定期检查。 3.1.6油品化验室应有良好的通风设施。 3.1.7生产区内动火应按SY 5858。 试运与投产 试运、投产之前应制定试运投产方案,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实施。 工艺流程启动、停运与切换 3.3.1输油工艺流程的运行和操作应按SY/T 5920。 3.3.2输油工艺的运行参数应控制在规定的范围之内。 3.3.3遇到有着火、爆炸、跑油等紧急情况,应及时采取措施,并加强上下站间的联系,同时由调度向上级汇报。 3.3.4旁接油罐流程运行时,要防止旁接油罐抽空或溢罐。 3.3.5实行正、反交替输送的管线,反输油温、流量和总输量应符合安全要求,避免发生凝管。 3.3.6输油站设有的高、低压泄压阀应长期使用,并按规定定期检验。

危险化学品储运安全要点

——方案计划参考范本——危险化学品储运安全要点 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

一、易燃易爆仓库 1.危险化学品必须储存在经有关部门批准设置的专门的危险化学 品仓库中,未经批准不得随意设置化学危险品储存仓库。 2.甲、乙类库房内不应设置办公室、休息室,并不应贴邻建造。 3.甲、乙类仓库不应设置在地下或半地下。 4.甲类仓库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20m。 5.甲类仓库到厂外道路路边距离不应小于20m,到厂内主要道路 路边距离不应小于10m,到次要道路路边距离不应小于5m。 6.每座仓库的安全出口数目不应少于2个,但当一座仓库的占地 面积小于300m2时可设置1个门。通向疏散走道或楼梯的门应为乙级 防火门。 7.甲类物品仓库宜单独设置;当其储量小于5t时,可与乙、丙 类物品仓库共用一栋建筑物,但应设独立的防火分区。 8.对于可能产生爆炸性混合气体或在空气中能形成粉尘、纤维等 爆炸性混合物的仓库内应采用不发生火花的地面,需要时应设防水层。 9.库房内应设置可燃气体检(探)测器,每隔15m设一台可燃气 体检测器,而且距其所覆盖范围内的任一释放源不宜大于7.5m。 10.可燃及有毒气体浓度报警器的安装高度,应按探测介质的密度 以及周围状况等因素确定。当被监测气体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时, 可燃气体监测探头的安装位置应高于泄漏源上0.5~2m;当被监测气体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时,安装位置应在泄漏源下方,但距离地面 0.3~0.6m。

11.汽车、拖拉机不准进入甲、乙、丙类物品库房。进入甲、乙类 物品库房的电瓶车、铲车应是防爆型的;进入丙类物品库房的电瓶车、铲车应装有防止火花溅出的安全装置。 12.甲、乙、丙类液体库房,应设置防止液体流散的设施。遇水燃 烧爆炸的物品库房,应设有防止水浸渍损失的设施。 13.爆炸物品不准和其他类物品同储存,必须单独隔离限量储存。 仓库不准建在城镇,还应与周围建筑、交通干道、输电线路保持一定 安全距离。 14.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必须与爆炸物品、氧化剂、易燃物品、自 燃物品、腐蚀性物品隔离储存。易燃气体不得与助燃气体、剧毒气体 同储存;氧气不得与油脂混合储存。盛装液化气体的容器属压力容器的,必须有压力表、安全阀、紧急切断装置,并定期检查,不得超装。 15.易燃液体、遇湿易燃物品、易燃固体不得与氧化剂混合储存, 具有还原性氧化剂应单独存放。 16.自燃物品:黄磷,烃基金属化合物,浸动、植物油制品须分别 专库储藏。 17.遇湿易燃物品专库储藏。 18.甲醇、乙醇、丙酮等应专库储存。 19.袋装硝酸铵仓库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仓库内严禁存放其 他物品。 20.一、二级无机氧化剂与一、二级有机氧化剂必须分别储藏,但 硝酸铵、氯酸盐类、高锰酸盐、亚硝酸盐、过氧化钠、过氧化氢等必 须分别专库储藏。

安全知识讲座

小学生安全教育知识专题讲座 同学们: 从你们呱呱落地的那一天起,你们的健康好安危就成为父母和亲人时刻挂念的事情。如今在父母和亲人的精心养育和呵护下,你们正在健康成长,像冉冉升起的朝阳,像含苞欲放的花蕾,充满了青春活力,多么让人羡慕啊! 但是一起起意想不到的悲剧,断送了多少青少年的青春梦想,粉碎了多少家庭的和睦欢乐,令人痛心和叹息。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每年有16000名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平均每天有40多名中小学生死伤于交通事故、校园安全事故、食物中毒、溺水。2006年3月8日至7月14日短短一百天内,海南省就有34名学生溺水死亡,数字是枯燥冰冷的,但它的背后却是一个个消失的鲜活的生命。 对于同学们来说,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同学们在一起上课学习、讨论问题、锻炼身体、娱乐游戏、团结友爱、互相帮助。校园生活紧张又快乐。然而,也有个别同学不遵守学校纪律,追赶打闹,玩危险的玩具,造成了各种意外伤害事故,破坏了校园生活的安宁。在这里我讲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消防安全 小学生不得玩火,不可以随身携带火种: 1: 不能带火柴或打火机等火种; 2:不得随意点火,禁止在存放有易燃物品处用火; 3:不得在公共场所燃放鞭炮、烟花等危险物品,更不允许将点燃的鞭炮乱扔。在火灾现场,小学生等未成年人要有秩序地逃离。

如果发现火灾发生,最重要的是报警(如能及时撤离可先撤离后报警),这样才能及时扑救,控制火势,减轻火灾造成的损失。火警电话的号码是 119。这个号码应当牢记,在全国任何地区,向公安消防部门报告火警的电话号码都是一样的。报警时,应说清地址、被困人员等详细信息。每年的11月9日,被确定为消防安全日。不能随意拨打火警电话,假报火警是扰乱社会公共秩序的违法行为。在没有电话的情况下,应大声呼喊或采取其他方法引起邻居、行人注意,协助灭火或报警。 火场逃生 遭遇火灾,应采取正确有效的方法自救逃生,减少人身伤亡损失: 1、一旦身受火灾危胁,千万不要惊慌失措,要冷静地确定自己所处位臵,根据周围的烟、火光、温度等分析判断火势,不要盲目采取行动。 2、身处平房的,如果门的周围火势不大,应迅速离开火场。反之,则必须另行选择出口脱身(如从窗口跳出),或者采取保护措施(如用水淋湿衣服、用温湿的棉被包住头部和上身等)以后再离开火场。 3 逃生时,尽量采取保护措施,如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用湿衣物包裹身体,同时趴在地上匍匐前进向外逃生。 火灾逃生自救十法 一、要了解和熟悉环境。当你走进商场、宾馆等公共场所时,要留心太平门、安全出口、灭火器的位臵,以便在发生意外时及时疏散和灭火。

原油管道输送安全规定.DOC

原油管道输送安全规定.DOC 本标准规定了陆上原油管道输送的安全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陆上原油管道输送投产及运行的全过程。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 BJ74-84 石油库设计规范 GBJ140-90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GB50151-92 低倍数泡沫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GB50183-93 原油和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 SY/T 0060-92 油田防静电接地设计规定 SY 0075-93 油罐区防火堤设计规范 SY 0031-95 石油工业用加热炉安全规程 SY5858-93 石油企业工业动火安全规程 SY5225-1994 石油与天然气钻井、开发、储运防火防爆安全生产管理规定 SY/T5920-94 原油库运行管理规范 SY/T5918-94 埋地钢质管道沥青防腐层大修理技术规定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条例国务院1989年3月12日第33号令3 输油站 3、1一般安全规定 3、1、1输油管线和输油站的改、扩建工程应按GB50183,防火防爆应按SY5225。 3、1、2输油站生产区和生活区应隔开,并有明显的安全标志。 3、1、3输油站应建立,完善以下安全管理制度: a)三级安全教育制度; b)人员、机动车辆入站管理制度; c)外来施工人员安全管理制度; d)岗位责任制; e)领导干部安全承包责任制。 3、1、4不应用汽油、香蕉水和其它有机溶剂在岗位上擦洗设备、衣服和地面。载热物体上不应放置易燃物。 3、1、5在油气区内应安装固定式可燃气体报警仪,并定期检查。 3、1、6油品化验室应有良好的通风设施。 3、1、7生产区内动火应按SY5858。 3、2试运与投产试运、投产之前应制定试运投产方案,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实施。 3、3工艺流程启动、停运与切换 3、3、1输油工艺流程的运行和操作应按SY/T5920。

原油管道输送安全规定SY57371995

原油管道输送安全规定SY57371995 【颁布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 【颁布日期】951118 【实施日期】960515 【失效日期】 【内容分类】综合 【名称】原油管道输送安全规定 【标准号】SY5737-1995 【章名】全文 原油管道输送安全规定

1 范畴 本标准规定了陆上原油管道输送的安全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陆上原油管道输送投产及运行的全过程。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 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J 74-84 石油库设计规范 GBJ 140-90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GB 50151-92 低倍数泡沫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GB 50183-93 原油和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 SY/T 0060-92 油田防静电接地设计规定 SY 0075-93 油罐区防火堤设计规范 SY 0031-95 石油工业用加热炉安全规程 SY 5858-93 石油企业工业动火安全规程 SY 5225-1994 石油与天然气钻井、开发、储运防火防爆安全生产治理规定 SY/T 5920-94 原油库运行治理规范 SY/T 5918-94 埋地钢质管道沥青防腐层大修理技术规定 石油天然气管道爱护条例国务院1989年3月12日第33号令 3 输油站 3.1一样安全规定 3.1.1输油管线和输油站的改、扩建工程应按GB 50183,防火防爆应按SY 5225。 3.1.2输油站生产区和生活区应隔开,并有明显的安全标志。 3.1.3输油站应建立,完善以下安全治理制度:

危险化学品储运安全要点

一、易燃易爆仓库 1.危险化学品必须储存在经有关部门批准设置的专门的危险化学品仓库中,未经批准不得随意设置化学危险品储存仓库。 2.甲、乙类库房内不应设置办公室、休息室,并不应贴邻建造。 3.甲、乙类仓库不应设置在地下或半地下。 4.甲类仓库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20m。 5.甲类仓库到厂外道路路边距离不应小于20m,到厂内主要道路路边距离不应小于10m,到次要道路路边距离不应小于5m。 6.每座仓库的安全出口数目不应少于2个,但当一座仓库的占地面积小于300m2时可设置1个门。通向疏散走道或楼梯的门应为乙级防火门。 7.甲类物品仓库宜单独设置;当其储量小于5t时,可与乙、丙类物品仓库共用一栋建筑物,但应设独立的防火分区。 8.对于可能产生爆炸性混合气体或在空气中能形成粉尘、纤维等爆炸性混合物的仓库内应采用不发生火花的地面,需要时应设防水层。 9.库房内应设置可燃气体检(探)测器,每隔15m设一台可燃气体检测器,而且距其所覆盖范围内的任一释放源不宜大于

7.5m。 10.可燃及有毒气体浓度报警器的安装高度,应按探测介质的密度以及周围状况等因素确定。当被监测气体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时,可燃气体监测探头的安装位置应高于泄漏源上0.5~2m;当被监测气体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时,安装位置应在泄漏源下方,但距离地面0.3~0.6m。 11.汽车、拖拉机不准进入甲、乙、丙类物品库房。进入甲、乙类物品库房的电瓶车、铲车应是防爆型的;进入丙类物品库房的电瓶车、铲车应装有防止火花溅出的安全装置。 12.甲、乙、丙类液体库房,应设置防止液体流散的设施。遇水燃烧爆炸的物品库房,应设有防止水浸渍损失的设施。 13.爆炸物品不准和其他类物品同储存,必须单独隔离限量储存。仓库不准建在城镇,还应与周围建筑、交通干道、输电线路保持一定安全距离。 14.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必须与爆炸物品、氧化剂、易燃物品、自燃物品、腐蚀性物品隔离储存。易燃气体不得与助燃气体、剧毒气体同储存;氧气不得与油脂混合储存。盛装液化气体的容器属压力容器的,必须有压力表、安全阀、紧急切断装置,并定期检查,不得超装。 15.易燃液体、遇湿易燃物品、易燃固体不得与氧化剂混合储存,具有还原性氧化剂应单独存放。 16.自燃物品:黄磷,烃基金属化合物,浸动、植物油制品须

石油天然气生产储运安全策略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069045364.html, 石油天然气生产储运安全策略 作者:李锁林 来源:《中国化工贸易·下旬刊》2018年第08期 摘要:我国在进行石油天然气开采的过程中,开采的地区和使用的地区距离非常长,一 般情况下需要通过油车和管道来进行储存运输。石油天然气的特性非常易燃易爆,在生产储存的过程中容易被诸多外界因素所影响,因此在储运的过程中要求非常的高。然而从现在石油天然气生产运输的情况来分析,经常会出现油车和管道性能较低的情况,无法达到石油天然气生产运输的具体要求,造成很多安全事故的出现,想要充分满足我们国家的天然气的要求,必须重视提高储运设备的设计和施工工艺,另外需要对石油天然气生产运输过程中的安全管理进行加强,确保石油天然气在生产运输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关键词:石油天然气;生产储运;安全 1 石油天然气 石油主要用于燃料和汽油,以及用于化学工业原料,如溶液、肥料和杀虫剂。天然气属于气体化石燃料,主要成分为甲烷,大多数位于油田与天然气田中,除此之外煤层当中亦存在少部分的天然气。天然气以及石油,埋藏于封闭的地下地质构造当中。天然气主要用作燃料。人们还能够通过其制造炭黑、化学药品和液化石油气等物质。天然气由气态低分子烃和非烃类气体构成。天然气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环境保护,具有诸多的优势,主要表现在经济性、安全性、可靠性等方面,满足当前世界发展的具体需求。同时,为了更好的满足我国时代发展的脚步,需加强石油与天然气的开发。 2 生产储运中存在的问题 2.1 油氣的损耗问题 由于油气的蒸发损耗,全世界每年散失于大气中的油气约为1×108吨,这不仅仅是资源的浪费,更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其中油气储运过程中的消耗占总消耗的40%~50%。它们大部分都会挥发于空气中,一旦空气中油气的含量超过一定的程度,当它们遇到明火时就极易发生爆炸现象,从而造成巨大的损失,给人们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 2.2 管道腐蚀问题 由于石油天然气储运管道一般情况下在地下埋设。土壤环境会对其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因此在石油天然气储运管道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之后,容易受到水分的侵蚀以及土壤酸碱度的影响而产生腐蚀等情况,油气泄漏会导致附近的环境产生很大的影响,还会危及其他生物的安全,不单单会对附近环境当中的土壤丰富值、pH、硫化物含量产生很大的影响,还会造成环

成品油管道输送安全规程

成品油管道输送安全规程(SY/T6652-2006) 2007-1-1 起执行 目次 前言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安全通则 4 输储油设备 5 油品输送 6 混油处理 7 输油管道 8 消防设施 前言 本标准是依据我国在役成品油管道安全生产的实际经验,并参考国外发达国家的相关标准制定而成。本标准旨在规范成品油管道日常生产运行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减少事故发生。 本标准由石油工业安全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管道分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闫啸、朱建平、张彦敏。 成品油管道输送安全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成品油管道输送的安全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输送汽油、煤油、柴油的成品油管道。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50074 石油库设计规范 GB 50151 低倍数泡沫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GB 50183 石油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 GB 50196 高倍数、中倍数泡沫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GB 50253 输油管道工程设计规范 GBJ 140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SY/T 0075 油罐区防火堤设计规范 SY/T 5737 原油管道输送安全规程 SY/T 5858 石油工业动火作业安全规程 SY 5984 油(气)田容器、管道和装卸设施接地装置安全检查规定 SY/T 6470 输油气管道通用阀门操作、维护、检修规程 SY 6503 可燃气体检测报警器使用规范 SY/T 6529 原油库固定式消防系统运行规范 3 安全通则

原油管道输送安全规程

原油管道输送安全规程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安全通则 4 运行 5 输油机泵 6 加热炉 7 储油罐 8 装卸原油栈桥 9 输油管道 10 仪表安全管理 11 电气安全管理 12 消防管理 13 科学实验及新技术推广安全管理 前言 本标准是对SY5737-1995《原油管道输送安全规定》的修订。为了适应原油管道技术进步,对SY5737-1995的部分条款进行了修改,并增加“电气安全管理”、“原油管道检测”等内容。 本标准由石油工业安全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管道分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管道储运分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闫啸、刘志红、刘洪、李金亮、姜玉梅、李明凯、柳绿、赵久长。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SY5737-1995。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陆上原油管道输送的安全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陆上原油管道输送投产及运行的全过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50074 石油库设计规范 GB50151 低倍数泡沫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GB50183 原油和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 GBJ140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SY0031 石油工业用加热炉安全规程 SY/T0075 油罐区防火堤设计规范 SY/T5536 原油管道运行规程 SY/T5858 石油工业动火作业安全规程 SY/T5918 埋地钢质管道外防腐层修复技术规范

原油储运生产安全要点通用版

操作规程编号:YTO-FS-PD423 原油储运生产安全要点通用版 In Order T o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Of Daily Behavior, The Activities And T asks Are Controlled By The Determined Terms, So As T o Achieve The Effect Of Safe Production And Reduce Hidden Dangers. 标准/ 权威/ 规范/ 实用 Authoritative And Practical Standards

原油储运生产安全要点通用版 使用提示:本操作规程文件可用于工作中为规范日常行为与作业运行过程的管理,通过对确定的条款对活动和任务实施控制,使活动和任务在受控状态,从而达到安全生产和减少隐患的效果。文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 1安全监督的重点部位 1.1原油收发原油收发时,收、发岗位的人员对罐区、罐体、阀门等必须认真检查,并加强联系,和计量工作,否则、可能造成原油大量跑损、串油、管线憋压爆裂、以及火灾爆炸事故等。 1.2原油计量原油计量工作是炼油厂掌握原油数量变化的手段,对于减少或防止原油跑、冒、串、漏等事故是十分重要的。计量器具本身对原油罐区的安全生产至关重要。计量器具应符合防火防爆以及防静电的要求,必须准确灵敏。 1.3原油化验在加工某种原油之前,首先要通过原油评价,得知其各馏份的性质和收率,依此制定生产方案。原油化验内容主要包括原油密度、轻质油组分、粘度、水分以及含硫(S)量等项目的分析,从而确定加工工艺。如果在采样或者分析操作时失误,将导致静电放电,碰撞或摩擦产生火花,而引起燃烧爆炸、冲塔以及人身伤亡等事故。

原油管道输送方式及工艺流程

原油管道输送方式及工艺流程 一、组成 长距离输油管道由输油站和线路组成; 输油站就是给油流一定的能量(压力能和热力能),按所处位置分首站、中间站、末站; 中间站按任务不同分加热站、加压站、热泵站(加压、加热); 首站:输油管道起点的输油站,任务是接受(计量、储存)原油,经加压、加热向下一站输送; 输油管道终点的输油站称末站,接受来油和把油品输给用油单位,配有储罐、计量、化验及运转设施。 二、输送工艺 1、“旁接油罐”式输送工艺: 上站来油可进入泵站的输油泵也可同时进入油罐的输送工艺,油罐通过旁路连接到干线上,当本站与上下站的输量不平衡时,油罐起缓冲作用 特点; a 各管段输量可不等,油罐起缓冲作用; b 各管段单独成一水力系统,有利于运行调节和减少站间的相互影响; c 与“从泵到泵”相比,不需较高的自动调节系统,操作简单。 2、“从泵到泵” 输送工艺: 为密闭输送工艺,中间站不设缓冲罐,上站来油全部直接进泵

特点: a 可基本消除中间站的蒸发损耗; b整个管道成一个统一的水力系统,充分利用上站余压,减少节流,但各站要有可靠的自动调节和保护装置; c工艺流程简单。 三、输油站的基本组成 1、主生产区 (1)油泵房(输油泵机组、润滑、冷却、污油回收等系统);(2)加热系统(加热炉和换热器); (3)总阀室(控制和切换流程); (4)清管器收发室; (5)计量间(流量计及标定装置); (6)油罐区; (7)站控室; (8)油品预处理设施(热处理、添加剂、脱水等)。 2、辅助生产区 (1)供电系统(变、配、发电); (2)供热系统(锅炉房、燃料油系统、热力管网等); (3)给排水系统(水源、循环水、软化水、消防水等); (4)供风系统(仪表风、扫线用风); (5)阴极保护设施; (6)消防及警卫、机修化验、库房、办公后勤设施等。

安全常识专题讲座

安全常识专题讲座 同学们:大家好! 为了使同学们安全地生活、学习,今天特地对大家提出以下要求。 一、上学路上要时刻注意交通安全 1、行走的安全常识 每位同学必须牢记如下行走安全常识: 指挥灯信号绿灯亮时,准许行人通行;黄灯亮时,不准行人通行,但已进入人行道的行人,可以继续通行;红灯亮时,不准行人通行;黄灯闪烁时,行人须在确保安全的原则下通行。 人行横道信号灯绿灯亮时,准许行人通过人行横道;绿灯闪烁时,不准行人进入人行横道,但已进入人行横道的可以继续通行;红灯亮时,不准行人进入人行横道。 行人必须遵守的规定行人须在人行道内行走,没有人行道靠右边行走;穿越马路须走人行横道;通过有交通信号控制的人行横道,须遵守信号的规定;通过没有交通信号控制的人行道,要左顾右盼,注意车辆来往,不准追逐,奔跑;没有人行横道的,须直行通过,不准在车辆临近时突然横穿;有人行地道的,须走人行地道;不准爬马路边和路中的护栏,隔离栏,不准在道路上推扒车,追车,强行拦车或抛物击车。 行走时,以下情况最容易发生危险: (1)横穿马路很容易出危险。 (2)三五成群横着走在非人行道上,这样最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3)上,下班高峰过后,马路上车辆稀少,因为路中车少人稀思 想麻痹。麻痹加麻痹就等于危险。 (4)行走时一心两用,边走边看书,或边走边想问题,或边走边 聊天,边走边玩……这样做,可能车子不来撞你,你倒自己去撞车子,因此也十分危险。 2、乘车安全 (1)上车前先看清公共汽车是哪一路,因为公共汽车停靠站,往往是几路公共汽车同一个站台,慌忙上车,容易乘错车。 (2)待车子停稳后再上车或下车,上车时将书包置于胸前,以免书包被挤掉,或被车门夹住。 (3)上车后不要挤在车门边,往里边走,见空处站稳,并抓住扶手,头,手,身体不能伸向窗外,否则容易发生伤害事故。 (4)乘车要尊老爱幼讲礼貌,见老弱病残及孕妇要主动让座。 (5)乘车时不要看书,否则会损害眼睛。 3、不要去乘坐未经交通部门检验的无证、无牌及违章超载的车船,避免人身和财物的意外损失。 4、严禁未满十二周岁的儿童骑自行车。 5、如果乘坐租用的车辆上下学,必须乘坐经交管部门颁发标志的车辆,并将租用车辆情况及时汇报。 二、到校要注意的安全问题 1、学校每天早上到校的时间为7:20,下午到校的时间为1:00,不得提前到校,或趁机到网吧、游戏厅去玩耍,同学之间应互相监督。

我国原油管道输送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原油管道输送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陈 欢,杜艳玲 (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公司,新疆库尔勒 841000) 摘 要:近几十年来,中国长输管道技术不断发展,水平逐渐提高。特别是高凝含蜡原油的加热输送、原油热处理及加剂综合处理工艺已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文章简要论述了我国在原油管道输送方面的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了国内管道输送技术与国外的差距。 关键词:管道;含蜡原油;技术现状;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T E8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81(2012)16—0109—02 石油长输管道已有120多年的发展历史,目前世界管道总长度已达200多万公里.近十几年来,管道工业发展迅速,新工艺新技术不断出现,正在向数字化管道发展。 1 国内原油管道技术现状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原油长输管道建设,我国原油管道技术不断发展,水平逐渐提高,主要表现在:改造及新建管道采用密闭输油工艺;高凝高黏含蜡原油输送、低输量运行的加热及加剂综合处理工艺达到世界领先水平;降凝剂、减阻剂性能达到国外同类产品水平;管输综合能耗逐年下降,从1995年的556kJ /(t km )降到目前的437kJ /(t km );大落差地段输油成功;管道用管等级达到X 65;自行设计、制造的长输管道输油用高效泵效率可达84%;原油直接式加热炉效率达91%;90年代后新建的管道,均采用SCADA 系统,管道自动化控制系统与管道同步投产。 近年先后建成的东营—黄岛复线、库尔勒—鄯善原油管道和铁岭—大连、铁岭—秦皇岛等管道的技术改造集中体现了我国长输管道已达到的技术水平。库尔勒—鄯善输油管道工程由管道设计院与意大利斯南普及提公司合作设计。管道全长475km,管径为610mm,设计输量为500×104~1000×104t /a 。管道采用加降凝剂不加热输送。首站设置了在线原油倾点和黏度检测装置,可根据检测结果调整加剂输送参数,确保管道安全。管道经过高差达1665m 的觉罗塔格山地,通过设置减压站解决了大落差地段对管道运行可能造成的危害。 目前原油管道普遍采用密闭输送工艺,出现了冷热原油顺序输送、原油/成品油顺序输送工艺;对高凝、高黏原油采用热处理和加剂处理工艺。降凝剂和减阻剂种类多、效果好、应用普遍;采用环保、高效、节能型管道设备,泵效达5%以上;多采用直接 式加热炉,炉效超过90%;运用高度自动化的计算机 仿真系统模拟管道运行和事故工况,进行泄漏检测,优化管道的调度管理;对现役管道进行完整性评价及管理。 国内原油输送工艺技术发展现状大致可分为:1.1 在原油中添加化学添加剂输送 在原油中掺入化学添加剂,主要目的是为了减阻、降凝,对于掺水输送的管道,主要起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不同的原油加入不同品种的化学添加剂。表面活性剂注入掺水输送管道可减少掺入水量,提高输油效率;在多蜡易凝原油中掺入一定量的降凝剂,可降低原油的凝固点,加大站间距。 目前,减阻剂的品种规格已很多,使用范围已比较广泛,减阻效果一般在38%左右,管线增输能力有的达50%。降凝剂是降低原油凝固点和屈服应力的添加剂。这些化学药剂使管线的增输能力和减阻效果虽较好,但价格较高,常年注入的结果造成原油输送成本较高,而且大多还存在环保问题较难解决。1.2 稠油输送工艺的发展 由于世界上一些国家在致力于稠油资源的开发利用,因此近年来国外针对稠油输送系统工艺的弱点,重视革新输油工艺,其研究探索工作相当活跃,除加热输送方式外,主要是采取稠油乳化输送、稀释输送、重油改质等方式,其他输送方式的一些试验研究已取得成果并有新进展。随着稠油资源的大量开发应用,研究和采用各种物理和化学方法,是输送方式新型化的主要方面。多种输送工艺将随着试验研究的成功不断投入工业性应用,使输油工艺进一步多样化。 1.3 原油低输量输送技术 原油管线低输量情况在各产油国普遍存在。因为管线是按油田高产期外输量设计的,所以在油田开采初期和后期必然存在不满输现象。管线不得不 109  2012年第16期 内蒙古石油化工 收稿日期5作者简介陈欢(6),男(汉族)。湖北武穴人,本科。主要从事长输管道完整性管理及原油储运站库管理工作。 8:2012-0-21 :198-

化工产品储运生产安全要点示范文本_1

化工产品储运生产安全要 点示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化工产品储运生产安全要点示范文本使用指引:此操作规程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1安全监督重点部位 化工库集中存放着易燃、易爆、易中毒的化工产品, 一旦发生火灾、爆炸事故,不但危及保管人员的安全,还 造成国家财产的损失,以及对毗邻的危害。 1.1产品收发产品的收发是化工产品库的主要工作, 收发不认真可能会造成跑料事故,甚至造成爆炸着火事 故。 1.2质量验收入库产品必须严格把关,避免低劣变质 产品入库给用户和生产带来不良后果。 1.3防火措施建立防火责任制度,落实防火措施。消 防器材要完备好用,并有事故报警的自动电话,以便及时 扑灭初期火灾。

1.4特殊物质的保管一些特殊的化工物品,要求不同的专门保管方法,有的要求特殊的包装和容器,有的要求严格的保管制度,如二硫化碳必须采用液封密闭保管,氰化钠属剧毒品,必须实行“双人双锁双帐”的保管制度。 2安全监督要点 2.1产品的收发 2.1.1产品收发必须建立责任制度,落实每个保管人员和操作人员的责任。 2.1.2凡液体产品收发时,操作人员不得离开现场,防止脱离岗位造成跑料事故。 2.1.3仓库管理人员和保管人员,都必须熟悉本职业务,了解所管物质产品的性质与用途,懂得储存中的安全技求要求和防范措施。 2.1.4严格执行巡回检查制,遵守防火、防水、防盗、防事故的各项安全规定。 2.2质量验收

6原油管道输送汇总

原油管道输送 1、原油管道输送简介 1.1 我国原油管道输送的基本运作程序 原油是我国的战略物资,是国家的经济命脉。我国原油物资隶属国家所有,国家经贸委下属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及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行使国家赋予的石油勘探、开发权利。作为中游业务的原油管道运输,其作用是将原油由油田的集输厂通过管道长距离输送至炼厂、码头等。目前我国绝大多数长距离原油管道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下属的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及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下属的管道储运公司管理,国家依据国民经济的总体发展需要制定宏观的年原油生产计划,集团公司根据各油田的产量及下游企业—炼厂及化工厂的情况制定年度、季度及月度管道输油计划,管道企业依据计划与原油承接方—炼厂及化工厂等签定供货合同并制定输油方案组织输送。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深入,石油的运作逐步向市场运作机制靠拢,原油的产、供、销等也会相应发生变化,管道企业在完成国家任务的同时也可承担其它原油输送业务,以满足国内原油输送市场的需要,原油管道输送将会更加市场化。 1.2 管道输油原理 管道输油是将原油(或油品)加压、加热通过输油管道由某地(一般是油田)输送至另一地(一般是炼厂、码头等)。加压的目的是为原油提供动能,以克服沿线地理位差及管道沿线的压力损失;加热是针对“含蜡高、凝点高、粘度大”的“三高”原油而采取的措施,目的是使管道中原油的温度始终保持在凝点以上或更高的温度以使原油顺利流动。实现原油的长距离输送必须有输油站及线路两大部分。输油站中包括输油泵机组、加热设备、计量化验、通讯设备、储油罐等,而线路部分包括管道本身、沿线阀室、穿(跨)越、阴极保护设施及沿线通讯线路、自控线路、简易公路等。 1.3 输油站的分类 输油站有两种分类方法,按输油站所处位置分,有首站、中间站及末站。首站一般在油田,作用是收集油田来油,经计量、加压、加热向下游输送。一般原油输送管道距离较长,首站一次加压加热后不能到达终点,所以需在中间设若干个接力站—中间站,以便继续输送。输油管道的终点称为末站,它的任务是接收来油,经计量后交给用油企业或转运;按输油站的作用分有热泵站、泵站及热站。所谓热泵站是指给原油既加压又加热,泵站只加压不加热,热站只加热不加压。 1.4 热泵站的组成 由于我国原油主要是“三高”原油,输送时既需加压又需加热,所以我国原油输送管道的输油站大多为热泵站,热泵站中主要设备有:输油泵及配用电机、加热炉、换热器、储油罐、计量设施等。泵站和热站的输油设备要少一些。 2、输油泵 2.1 泵的概念及作用

油品储运的常见事故及安全处理措施(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油品储运的常见事故及安全处理措施(正式) 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9595-39 油品储运的常见事故及安全处理措 施(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周密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摘要】为了最大限度的减少事故灾难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我们必须切实加强油品储运的安全管理工作。本文着重分析了油品储运总的常见事故,并进一步提出了油品储运的安全处理措施。 【关键词】油品储运;常见事故;安全;处理措施 0.引言 为了进一步增强和防范油品储运事故风险和事故灾难的能力,最大限度的减少事故灾难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我们必须切实加强油品储运的安全管理工作。本文着重分析了油品储运总的常见事故,并进一步提出了油品储运的安全处理措施。 1.油品储运的常见事故 1.1卸油车着火爆炸

事故 槽车内油品积聚大量静电荷未导险,计量作业时引发罐车口着火;卸油胶管绝缘,摘卸油管时产生静电分离电位差放电引起卸油口着火;卸油时未做到完全密闭,现场聚集大量油蒸气,启动车辆打火或敲打铁器等产生火花引起油蒸气爆炸或着火。 1.2加油站起火事故 加油站有渗漏油处或油污较大、由于电器短路打火导致着火;加油站有渗漏油处或油污较大、电机长时间运转,导致皮带轮或电机过热起火;加油机被车辆刮倒,碰撞导致起火。 1.3油品静电事故 油品在储存、输转过程中,由于摩擦总是存在,静电的产生是不可避免的,但静电的积聚是可以避免的。引发静电事故的原因主要表现在油库设计、施工、设备的操作以及人员的思想松懈等方面。油库人员如果责任心不强,而且对静电的产生机理,危害和预防措施以及安全规程缺乏系统的学习,对油品的特性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