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家公园 建设规范

国家公园 建设规范

国家公园 建设规范
国家公园 建设规范

ICS 03.020.01

Z 0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

检验检疫总局备案号:26428-2009

云南省地方标准

DB53/T 301—2009

国家公园建设规范

National park - Construction specification

2009–11–16发布2010–03–01实施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前言

DB53/T 301-2009《国家公园总体规划技术规程》是国家公园的系列标准之一,本系列标准结构如下:

——DB53/T 298-2009《国家公园基本条件》;

——DB53/T 299-2009《国家公园资源调查与评价技术规程》;

——DB53/T 300-2009《国家公园总体规划技术规程》;

——DB53/T 301-2009《国家公园建设规范》。

为了规范国家公园建设,为了规范对国家公园工程项目建设的监督与管理,提高国家公园工程项目决策的科学化水平和投资效益,特制定本标准。本标准是编制、评估、审批国家公园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重要依据,也是主管部门审查国家公园工程项目初步设计和监督检查建设全过程建设部分的尺度。

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云南省国家公园管理办公室和云南省人民政府研究室提出。

本标准由云南省国家公园管理办公室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国家林业局昆明勘察设计院、西南林学院国家公园发展研究所、云南省自然保护区研究监测中心、云南省国家公园管理办公室。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唐芳林、周红斌、朱丽艳、司志超、钟明川、杨芳、黎国强、刘绍娟、赵建新、戴明、王海亮、孙鸿雁、叶文、沈超、杨彦峰、华朝朗、王钰、宋劲忻。

国家公园建设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国家公园的建设规模与项目、项目布局、功能、基本条件及评价。

本标准适用于国家公园的工程建设项目。

2 总则

2.1 国家公园建设应遵循保护优先的原则,不得破坏所在区域生态系统或文化景观的完整性和真实性,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2 国家公园工程项目建设必须具备下列前提条件:

——有建立国家公园的批准文件;

——有经批准的国家公园的总体规划;

——有明确的管理机构和实施主体。

2.3 国家公园工程项目建设内容应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根据国家公园内及周边地区的自然、社会经济状况、工程项目建设条件及国家公园范围内工程设施现状等确定。

2.4 国家公园建设活动应以保护自然资源、人文资源为前提,展示多样的景观和优良的环境,协调社区发展,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为总体目标。

2.5 国家公园建设应因地制宜,充分体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

3 规模与项目构成

3.1 国家公园规模

国家公园根据面积大小分为大型、中型、小型三个规模等级,面积大于或等于 100 000 hm2 为大型,面积大于或等于 50 000 hm2 并小于 100 000 hm2 为中型,面积小于 50 000 hm2 为小型。

3.2 建设规模的确定

国家公园工程建设规模的确定应综合国家公园规模、核心资源性质等因素,在研究当地社会、经济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对近年保护管理、科普教育、游憩、社区发展等资料的分析论证,并结合技术进步,合理确定近期规模,预测远期规模。

3.3 工程项目构成

3.3.1 国家公园工程建设项目构成为保护工程、科研工程、教育工程、游憩工程、社区发展工程、管理服务设施及配套工程。

3.3.2 保护工程建设项目包括:确界立标、保护站、管护点、巡护工程、森林防火、生态廊道、栖息地与生境改善、生态恢复及相关设施、设备等。

3.3.3 科研工程建设项目包括科学研究、科学实验、定位观测、野外监控、科技资料保存、标本制作与贮存及气象观测站、水文水质监测站等及相关设备。

3.3.4 教育工程建设项目包括科普教育、人员培训与展示解说设施、设备等。

3.3.5 游憩工程建设项目包括游憩道路、游客中心、生态旅游管理站以及休憩、商业、医疗急救、安全卫生、引导标识等服务设施、设备。

3.3.6 社区发展工程建设项目包括社区服务站及为社区发展管理服务的设施、设备等。3.3.7 管理服务设施及配套工程建设项目包括管理局、管理分局(所)以及道路、通讯、供电、给排水、停车场、门禁系统、志愿者服务等管理服务设施及配套工程等。

4 总体布局与项目布局

4.1 总体布局原则

国家公园工程项目建设应贯彻全面保护自然环境,积极开展科学研究,重视科普教育事业,合理开展游憩活动,大力发展社区经济的建设方针,坚持以下基本原则:——保护优先、合理布局。所有建设项目应有利于环境和资源的保护,不得造成新的环境污染,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开发之间的关系,确保资源的永续利用。

——分类建设、分区管理。按国家公园内资源特点确定建设与管理策略,有针对性地安排各类工程建设项目,并根据分区特点制定管理措施。

——突出重点、分步实施。根据国家公园现状以及保护管理的目标和任务确定建设内容、规模与建设分期。国家公园应分期建设,规模较小的可一次性建成。

——因地制宜、讲求实效。工程建设项目布局应遵循自然、社会和经济规律,并尽量使用当地材料,节约成本,提高成效。

——景观协调、绿色环保。工程项目布局应与国家公园自然景观相协调,积极采用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及新设备,并尽量使用绿色环保的原材料及设备。

4.2 项目布局

国家公园的建设项目按照严格保护区、生态保育区、游憩展示区、传统利用区主导功能性差异和管理目标进行布局。

4.3 建设用地

国家公园建设用地包括道路、铺装场地、管理建筑用地及游憩、服务、公用建筑等设施用地,大型国家公园的建设用地面积不得超过国家公园总面积的 1%,中型国家公园的建设用地面积不得超过国家公园总面积的 2%,小型国家公园的建设用地面积不得超过国家公园总面积的 3%。

4.4 建设用地原则

国家公园的建设用地应当坚持科学合理、节约用地的原则,执行国家土地管理的有关规定,统筹规划、合理安排,提高土地利用率。近期工程项目建设应相对集中,预留、控制规划发展用地范围。

4.5 建筑标准

4.5.1 国家公园内的建筑标准应根据国家公园性质、周围环境及建设规模等条件确定,并按照国家相关标准的有关规定执行。

4.5.2 国家公园内的建筑应符合经济实用、有利生产的建设原则,建筑物造型应简洁,建筑效果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突出地方人文特色。统筹考虑并正确处理建筑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游客提供环保、实用、高效、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4.6 国家公园内的建筑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建筑物场地选址无洪灾、泥石流等的威胁,地质稳定,建筑场地安全范围内无电磁辐射危害和火、爆、有毒物质等危险源,场地建设不破坏当地文物、地质遗迹、自

然水系、湿地及森林等;

——建筑物应充分利用场地自然条件,合理设计建筑体形、朝向等,充分利用自然通风和天然采光,充分保护和利用原有场地上有价值的树木、水塘、水系等,对功能相

近的建筑,应尽量联建或合建;

——建筑结构应坚固、耐久、稳定,确保使用功能,积极采用高性能、低材耗、耐久性好的新型建筑结构体系,建筑装饰应采用防火、防潮、防腐、无污染、易于清洁的

安全材料;

——将建筑施工、旧建筑拆除和场地清理时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中可循环利用、可再生利用的建筑材料分离回收和再利用。

5 保护工程

5.1 保护工程建设项目应在了解环境质量、核心资源和建设条件现状,明确威胁因子和预测游憩发展对环境影响的基础上,针对需要保护的自然及人文资源进行设置。

5.2 国家公园区界与进出国家公园的主要道路相交处应设立界碑。国家公园各功能分区之间的区界上应设立界桩。在国家公园的一般出入口处、国家公园内居民点和人为活动频繁处应设立标示牌,亦可根据管理需要,在相应的地点设立标示牌。

5.3 保护站的设置应符合以下要求:

——保护站应设置于国家公园内或靠近保护现场及周边村镇。保护站建设以管理办公用房为主,其它配套设施可以从简;

——各保护站的管护面积根据保护管理任务、自然地理条件和交通条件确定;

——保护站的保护管理范围应与行政区划范围保持一致。

5.4 管护点的设置应符合以下要求:

——大型和部分中型国家公园应设管护点,小型国家公园可不设管护点,由保护站行使保护管理职

能;

——各管护点的管护面积应根据保护管理目标、自然地理条件和人为活动,特别是居民

点分布状况确定;

——管护点的设置应与生态旅游管理站、气象、水文、科研监测等设施统筹安排。

5.5 巡护工程

巡护工程包括巡护道路、巡护监测站点、巡护交通工具等设施、设备的建设和配备。5.6 国家公园内森林防火工程建设应纳入当地的森林防火体系,统筹考虑生态系统和景观的完整性。重点建设火情了望监测系统和防火阻隔系统。

5.6.1 火情了望监测系统包括林火视频监控系统、了望台、辅助建筑工程等及相关设备。

5.6.2 防火阻隔系统包括防火隔离带、防火道路及防火林带等。为有效阻隔林火蔓延,保证国家公园内火灾得到有效控制,在国家公园内火灾隐患大的地段应设置生物防火林带或防火道路,一般不宜设生土隔离带。

5.7 生态恢复工程

国家公园内的生态恢复工程主要为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实施生态恢复应符合以下要求:

——对自然破坏的生态系统原则上不作干预;

——恢复那些受人为干扰的生态系统,采用先进技术促进其恢复;

——必须使用乡土植物,遵循自然演替规律,参照自然顶级生态系统模式采取恢复措施。

5.8 保护工程根据需要可配置珍稀动植物监测设备、野生动物监控设备、湿地保护设备、巡护设备、防火设备、病虫害防治设备等。

6 科研工程

6.1 国家公园科研工程项目应在资源调查评价和保护规划基础上确定,明确科学研究的方向和课题,制定核心资源监测的专项措施,建立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并定期进行科研监测成效评估,为科学研究、科普教育、教学实习等提供服务。

6.2 科研中心

科研中心应包括标本室、实验室、展览陈列室、办公室、资料室、档案室、计算机室、会议室和值班室等功能用房及食堂、仓库、配电室等辅助用房。科研中心的设置应符合以下规定:

——科研中心宜在国家公园管理局址集中建设;

——科研中心应提供开展常规科学研究及实验的场所,并具备科研档案储存、科研成果查阅、展示等功能;

——核心资源为野生植物类型和兰花资源丰富的国家公园科研中心应配设组培室;

——核心资源为野生动物类型的国家公园科研中心可考虑配设救护中心。

6.3 生态、资源与环境监测工程生态、资源与环境监测工程建设包括监测站、观测点、环志站、固定样地及固定样线等。国家公园的生态、资源与环境监测站点的布设,应满足以下要求:

——生态、资源与环境监测站点的布设,应根据监测、研究的对象、目的及其技术要求选址,并尽量与保护站、管护点等选址相结合,统筹安排其布局及相应设施;

——定位监测站的场地应具有一定的交通、通讯等工作条件,应保证能够正常进行观察、观测和信息传输。

6.4 科研工程配置

科研工程根据需要可配置:生态定位观测设备、物候设备、调查设备、标本制作及保管设备、实验设备、鸟类环志设备及办公设备等。

7 教育工程

7.1 教育工程的形式

教育工程应采用实物、标牌、模型、多媒体等灵活多样的形式,通过电视、报刊、网络等渠道,满足宣教和展示功能需要,具备一定的参观考察、教学实习的接待能力和传播能力。

7.2 宣教中心

国家公园应在交通较为便利的地方设置宣教中心,进行集中解说、展示、宣传、教育,根据教学实习、培训等的需要,在国家公园游憩展示区或传统利用区内、游客活动集中地区应与游客中心合建。国家公园宣教中心应包括展示厅、多功能媒体室、培训中心、会议

室等功能用房及食堂、配电室等辅助用房。

7.3 国家公园解说设施

国家公园应设立标志、标识、标牌和解说碑等解说设施,解说设施应选址合理、图文清晰、简洁醒目、科学规范,并与周围景观和环境相协调。国家公园内的解说设施包括音响解说设施、便携式语音解说设施、标牌解说设施、展示陈列设施等。

8 游憩工程

8.1 游憩工程建设项目

应通过合理的选址、合理的资源保护、合理选择原材料和施工工艺及合理的建设过程,妥善保护土地、水资源和生态环境,妥善处理游憩利用与资源保护问题。游憩工程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设施按照国家相关标准的规定确定,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使用。游憩工程建设项目设置尚应符合以下规定:

——国家公园内只允许建设必要的游憩设施,游憩设施应既为游客游览所必需,又为资源保护所需要。

——游憩设施要既考虑美学价值又在功能上方便各种人群,还要求考虑能源效率和环境保护,鼓励使用贴近自然的服务设施。

——游憩利用必须在维护生态完整性的基础上进行,大型服务设施必须与核心资源的保护地有一定的安全距离。

8.2 游憩道路

8.2.1 国家公园内的游憩道路包括车行道路和游憩步道。游憩道路的选线应不影响野生动物的活动线路,并不得损毁、破坏或随意改变国家公园内的自然景观、空间环境和比例尺度关系。

8.2.2 车行道路符合安全行车的基本要求,沿途宜根据地形设置路旁眺望点,以便游客路旁停车、眺望、赏景或摄影。具体应符合本标准 10.3 条的规定。

8.2.3 游憩步道分为健行步道、登山步道和马道三类,依据不同的游憩功能和地形条件设置。

8.2.4 游憩步道宜采用生态材料铺设,不宜使用柏油、水泥等人工材料。

8.3 游客中心

8.3.1 国家公园可根据实际需要在合适的地点设置一个或多个游客中心。

8.3.2 游客中心的设置应该做到位置合理,集散方便。在选址时,应选择地势平坦、面积较大、视野开阔的地方,使其能够容纳大量的游客和车辆。游客中心一般设在重要节点或游憩景区前端,并设无障碍通道。

8.3.3 游客中心应包括接待大厅、售票室、导游室、商务室等功能用房及食堂、车库、传达室、配电室等辅助用房,具有引导、服务、休憩、集散及解说等功能。

8.4 生态旅游管理站

为适应游憩活动管理的需要,国家公园宜在游憩展示区单独设置生态旅游管理站,也可与保护站合建。

8.5 休憩设施

为满足游客在游憩活动中休息、观景等的需要,可根据实际需要在合适的地点设置休憩厅、观景廊(台)及桌椅等休憩设施等。

8.6 商业设施

国家公园内的商业设施主要建在传统利用区及游憩展示区内。商业设施包括餐饮设施、住宿设施、购物点及摄影点等。

8.7 餐饮设施

餐饮设施的设置应满足以下要求:

——餐饮设施的修建必须符合食品卫生监督机构的要求,选择游客使用方便,通风良好,并具有给水排水条件和电源供应的地段;

——国家公园内餐饮设施以简便经济型为主,应防止厨房(或饮食制作间)的油烟、气味、噪声及废弃物等对国家公园核心资源的影响。

8.8 住宿设施

住宿设施的设置应满足以下要求:

——住宿设施应依据游憩活动的内容、区内景观资源特色以及最适资源承载量等因子进

行建设;

——国家公园内住宿设施以简便经济型为主,建设地点要具备景观眺望良好、交通便利、水源充足等条件,并尽量避开野生动物频繁出没的地点;

——住宿设施应根据游客规模和需求,确定接待房间、床位数量及档次比例。并按照游客的发展趋势,考虑扩建的可能性。

8.9 购物点

购物点包括纪念性商品、户外登山健行用品、日常生活必需品及生态保护书籍等小型商店。其中,纪念性商品应以地域产品为主。

8.10 观景点

国家公园内景色优美、游客集中的地方,根据实际需要可设置多个观景点,供游客观赏和摄影。

8.11 安全设施

国家公园的游览内容及设施的设置,必须确保游人安全。各种游人集中场所容易发生跌落、淹溺等人身事故的地段,园路在地形险要的地段,均应设置安全防护设施。有猛兽出入的区域应设专用防范性设施。游人进出的溶洞,其结构必须稳固,应有采光、通风、排水的措施,并应保证通行安全。

8.12 卫生设施

8.12.1 国家公园内垃圾投放应有规定地点,并妥善进行分类处理。垃圾存放场及处理设施应设在隐蔽地带。

8.12.2 国家公园的厕所的服务半径不宜超过 500 m,设置在既隐蔽又方便使用的地方。厕所的设置按日环境容量的 2%设置厕所蹲位(包括小便斗位数),各厕所内的蹲位数应与公园内的游人分布密度相适应。

8.12.3 国家公园的生活污水,有条件者应与城市污水处理系统联网。污水未经处理,不得直接排入河湖水体或渗入地下。“三废”处理必须与公园建设同时设计,不得影响环境卫生和自然景观。

8.13 医疗急救设施

为满足游客急难救助需要,在游客活动相对集中、容易出现突发事故的地方应设置医疗急救设施,并有明显的标志。根据国家公园规模和游客量差异,可以设置一个综合的应急处理中心,也可以设置多个急救站。

9 社区发展工程

9.1 社区发展工程建设项目不能以破坏资源与环境为代价,应充分体现原住民在国家公园管理中的作用,尊重原住民文化在生态完整性构建中的作用。

9.2 社区服务站

国家公园内居民点较多、对资源依赖程度高、以农业为主要产业的社区,应设置社区服务站,社区服务站应尽可能选址在传统利用区内。社区服务站应以提高社区居民文化与文明素质、提高社区群众对国家公园建设的认识以及从业技能等为目标。社区服务站应包括社区文化教育室、技术推广室及项目管理办公室等功能性用房。

9.3 社区发展工程根据需要可配置文化教育设备、技术推广设备及办公设备等。

10 管理服务设施及配套工程

10.1 国家公园的管理服务设施与配套工程建设项目的设置应面向管理,为管理服务,充分考虑管理过程中规划、建设、营运等问题,强调科学决策与分析,并贯穿工程建设项目设置的整个过程。

10.2 管理局、分局(所)

10.2.1 管理局、分局(所)的基础设施包括办公业务用房和辅助用房。管理局、分局(所)的办公业务用房包括办公室、计划财务室、资源保护科、游憩管理科、社区发展科、科研所、宣传教育办公室及志愿者服务中心等,辅助用房包括食堂、车库、仓库、传达室、锅炉房和配电室等。

10.2.2 管理局、分局(所)的后勤保障应社会化。

10.2.3 管理局、分局(所)的设置尚应符合以下要求:

——管理局、分局(所)应本着便于宏观管理、沟通讯息和后勤保障社会化的原则,就近安排在中心城镇;

——对于跨县级以上(含县级)行政区的大型、中型国家公园可设管理分局(所)。10.3 道路系统

10.3.1 国家公园的道路系统包括园外道路和园内道路。

10.3.2 园外道路

国家公园的园外道路为国家公园与外部公路之间的连接道路,依托现有道路网进行改建、提级或新建。园外道路根据交通量确定公路等级,一般不低于交通部四级。

10.3.3 园内道路

10.3.3.1 园内道路应统筹考虑防火、巡护、游憩、社区发展等需要进行建设。分为干道、支道和便道。

10.3.3.2 园内干道是国家公园内主要的车行道路,路基宽度一般按 4.5 m~6.5 m 设置。

10.3.3.3 支道是衔接保护站(生态旅游管理站、社区服务站)、附属单位、内部主要经营活动场所以及保护站(生态旅游管理站、社区服务站)之间、保护站(生态旅游管理站、社区服务站)与附近乡(镇)的道路,路基宽度一般为 4.5 m,并设置错车道,通往孤岛、山顶等卡口的路段,宜设通行复线,必须沿原路返回的,宜适当放宽路面。并根据路段行程及通行难易程度,适当设置游人短暂休息的场所及护

栏设施。

10.3.3.4 便道是衔接保护站、管护点、景点之间的道路,包括摩托车道、步道、马道,根据需要设置。

10.4 公用工程

10.4.1 国家公园内给排水、供电、通讯、供热等线路布置,不得破坏景观,同时应符合安全、卫生、节约和便于维修的要求;电、给水、排水、通讯等工程的配套设施,应设在隐蔽地带。

10.4.2 国家公园给水工程包括生产生活用水、景观与灌溉用水和消防用水的供给。国家公园给水方式,有条件的可采用集中管网给水,也可利用简易管线自流引水;排水工程必须满足生活污水、生产污水和雨水排放的需要,排水方式宜采用暗管(渠)排放,污水排放应符合环境保护要求。应尽量考虑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10.4.3 供电应与地方电网连接,若不能与地方电网连接,应尽量采用小水电、风电、太阳能电等清洁能源。

10.4.4 通讯工程应根据其管理布局、用户数量、开发建设和保护管理的需要统筹建设,与地方通讯网络相连,组成完整、统一的通讯网络。

10.4.5 国家公园的供热工程,应贯彻节约能源、保护环境、节省投资、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原则。宜采用太阳能、沼气等清洁能源供热。

10.5 停车场

10.5.1 停车场建设应与国家公园游客量、交通需求以及区域交通发展政策相协调。

10.5.2 停车场建设应符合有关建筑设计、文物保护、环保、节能及安全防护的规定,与周围景观相协调。

10.5.2 停车场建设应采用成熟的、适用的、先进技术、工艺、材料与设备。

10.5.4 停车场工程项目由停车位、行车通道、出入口、坡道、人行道、以及候车场地及交通工程设施(防护、标志标线、信号、信息诱导等)构成。

10.6 门禁系统

国家公园应在适宜地点设置门禁系统,对来往人员进行统一管理,突出地方特色。

10.7 其它配套工程

国家公园的配套设施应充分利用当地提供的专业化协作条件,合理确定配套工程项目,并按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和规定进行建设。

11 人员配置

11.1 国家公园一般实行“管理局—管理分局(所)”二级管理体系。

11.2 国家公园的人员编制可参照表 1 确定。

表 1 国家公园人员配置表

11.3 下列情况的国家公园可适当增加配置:

——跨县级以上(含县级)行政区界的;

——周边乡镇人口密度超过 80 人/km2 的;

——内部有国道、省道通过,或周边天然屏障少,人畜进入容易,管理困难的;

——严格保护区超过总面积 50%或分散为几块的;

——经营管理活动频繁的。

附录 A

(资料性附录)

国家公园工程建设主要技术指标

A.1 国家公园工程建设主要技术指标详见表 A.1。

表 A.1 国家公园工程建设主要技术指标

[江苏]国家级湿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

自然之吻.宁鹭碧滩 -------一个对话自然的大课堂 Nanjing Yuzui Wetland Park Landscape Design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2013年12月

1 方案回顾 3深化要点4 分区深化设计 5 专项设计6技术经济指标 ?总体定位 ?功能分区 ? 定位的内涵植入? 湿地水域的实施论证? 交通的系统梳理? 竖向的因地制宜? 植栽的多样变化?设施的合理布局?生态专项?种植专项?入口专项?小品专项?大堤专项?建筑专项?白鹭塔专项?铺装专项?云天鹭影——广场区 ?曲水长汀——湿地区 ?柳岸芳综——自行车公园 0 目录 2理念提升 ?设计构思 ?设计定位 ?设计理念

方案回顾 PLAN REVIEW 照片?总体定位 ?功能分区

四大定位: ?湿地示范—成为国家级湿地公园,全国重点湿地生态典范 ?鸟类栖息—成为多种鸟类的生物栖息地,生境的多样体系 ?城市绿洲—城市和自然的交汇点,CBD的绿色客厅 ?科普基地—为人们提供亲身了解自然生态系统,水净化系统的展示体验

鱼嘴广场湿地区自行车公园 鱼嘴广场湿地区自行车公园

1、按照展现大江湿地风貌的要求,结合南京市风道设计对植物种类进行研究,形成符合植物生长和鸟类栖息的生地系统,同时加强对湿地教育和科普功能的考虑; 2、通过新技术和合理设计优化,对水体进行保护、净化,形成独具特色的湿地水环境; 3、对公园交通可达性需要在深化设计中作进一步研究,按照市滨江风光带建设的统一要求,对过街通道和绿道等做好规划布局。 4、在后期设计中对公园交通、停车、铺装等系统做深入研究测算,形成完整的公园规划设计指标体系; 5、可结合航道标志塔有关技术要求,对景观标志塔位置、高度、功能进一步优化,将航标功能整合进景观标志塔; 6、对公园内的建筑小品进行深化设计,增强可实施性。 7、结合公园游客设计容量,充分考虑服务配套设施的布局和数量。03 专家意见回顾总结:分别从功能设计、生态设计深化、交通规划以及专项设计四大方面进行具体深化。专项深化交通规划的深化生态设计的深化功能设计的深化

公园设计规范

公园设计规范

概念、指标: 建成区总面积 绿化种植面积绿地率= 建成区总面积植被垂直投影面积绿化覆盖率= 树林总面积 树木垂直投影面积郁闭度= 公园设计相关规范 1. 与城市规划的关系:管线从乔木、灌木下部经过,其埋深大于 1.5米,从现状大树下经过,地面不得开槽,且埋深大于3米。 2. 内容与规模限定:1)综合性公园包含多项文化娱乐设施,面 积不得小于10公顷;2)儿童公园有科普游戏设施面积不得小于2公顷;3)动物园内检疫站、隔离场、饲料厂、兽医院等设施面积大于20公顷;4)专类动物园全园面积宜在5~20公顷之间;5)植物园面积应大于40公顷;6)专题植物园面积宜大于2公顷;盆景园面积宜大于2公顷。7)其它专类公园,全园面积宜大于2公顷。8)居住区公园面积随居住人口数量而定,宜在5~10公顷之间。居住小区游园面积宜大于0.5公顷。9)面积大于10公顷的公园,应按游人容量的2%设置厕所蹲位,小于10公顷按游人容量的1.5%设置,男女蹲位比例为1:1.5,厕所服务半径不超过250米,10)公共坐凳座椅,其数量按游人容量的20%~30%设置,但平均每公顷陆地面积上座位最低不少于20个,最高不得超过150个。

3. 容量计算:市区级公园游人人均占有面积以60平方米为宜, 居住区公园以30平方米为宜,最低人均占有面积不得低于15平方米,风景名胜区人均占有公园面积宜大于100平方米。 4. 公园游人容量计算公式:公园游人人均占有面积公园总面积公园游人容量= 公式表示:M A A C = 5. 布局:园路路网密度宜在200~380米∕公顷之间,动物园的路 网密度宜在160~300米∕公顷之间。 6. 古树名木保护:成林地带外缘树冠垂直投影以外5米所围合的 范围;单株树时同时满足树冠垂直投影及其外侧 5.0米宽和距树干基部外缘水平距离为胸径20倍以内。 7. 人力剪草机修建的草坪坡度不应大于25%。 8. 硬底人工水体的近岸2.0米范围内的水深,不得大于0.7米, 达不到此要设防护栏,无护栏的园桥、汀步附近2米范围内水深不得大于0.5米。 9. 主路纵坡宜小于8%,横坡宜小于3%,粒料路面横坡宜小于 4%,纵横坡不得同时无坡度。山地公园纵坡宜小于12%,超过12%应作防滑处理。园路不宜设梯道,必须时,纵坡宜小于36%。 10. 经常通行机动车的园路宽度应大于4米,转弯半径不得小于12 米。 11. 孤立树、树丛和树群至少有一处欣赏点,视距为树高的2倍。

国家湿地公园验收办法

国家林业局办公室文件 办湿字[2010]191号 国家林业局办公室关于印发 《国家湿地公园验收办法(试行)》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厅(局),内蒙古、龙江、大兴安岭森工(林业)集团公司,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林业局: 为进一步促进国家湿地公园健康发展,规范国家湿地公园试点验收,我局研究制定了《国家湿地公园验收办法(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执行中有何意见和建议,请及时反馈我局。 附件:国家湿地公园试点验收办法(试行)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二十二日 国家湿地公园试点验收办法(试行) 第一条为加强国家湿地公园建设管理,保障国家湿地公园健康发展,根据有关规定和标准,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试点国家湿地公园的验收工作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试点国家湿地公园验收期限原则上不得超过自批准试点之日起6年。 试点国家湿地公园验收,由所在地省级林业主管部门依据本办法的要求及标准进行自查后,向国家林业局提出申请。 申请材料符合要求的,国家林业局组织专家进行现场评估验收;对验收达标的,授予国家湿地公园称号。 第四条试点国家湿地公园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受理验收,并由省级林业主管部门监督整改: (一)未经国家林业局批准,擅自调整试点国家湿地公园规划边界、功能分区、公园名称的。(二)尚未建立国家湿地公园专门管理机构,或者管理机构未能有效履行管理职责的。(三)新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等与试点国家湿地公园规划范围重叠或者交叉的。 (四)试点国家湿地公园存在土地所有权、使用权或管理权属争议,或与社区利益相关者存在其它严重利益冲突的。 (五)未经国家林业局批准,试点国家湿地公园内土地被征占用或擅自改变用途的。(六)在试点国家湿地公园内从事开(围)垦湿地、开矿、开发房地产、建高尔夫球场或度假村、非法采石或挖沙等,以及其它造成生态系统严重破坏的开发建设活动的。 第五条申请试点国家湿地公园验收的,应当提交以下书面材料: (一)所在地省级林业主管部门的验收申请和自查评估报告; (二)试点国家湿地公园建设情况报告;

国家公园 建设规范

ICS 03.020.01 Z 0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 检验检疫总局备案号:26428-2009 云南省地方标准 DB53/T 301—2009 国家公园建设规范 National park - Construction specification 2009–11–16发布2010–03–01实施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前言 DB53/T 301-2009《国家公园总体规划技术规程》是国家公园的系列标准之一,本系列标准结构如下: ——DB53/T 298-2009《国家公园基本条件》; ——DB53/T 299-2009《国家公园资源调查与评价技术规程》; ——DB53/T 300-2009《国家公园总体规划技术规程》; ——DB53/T 301-2009《国家公园建设规范》。 为了规范国家公园建设,为了规范对国家公园工程项目建设的监督与管理,提高国家公园工程项目决策的科学化水平和投资效益,特制定本标准。本标准是编制、评估、审批国家公园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重要依据,也是主管部门审查国家公园工程项目初步设计和监督检查建设全过程建设部分的尺度。 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云南省国家公园管理办公室和云南省人民政府研究室提出。 本标准由云南省国家公园管理办公室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国家林业局昆明勘察设计院、西南林学院国家公园发展研究所、云南省自然保护区研究监测中心、云南省国家公园管理办公室。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唐芳林、周红斌、朱丽艳、司志超、钟明川、杨芳、黎国强、刘绍娟、赵建新、戴明、王海亮、孙鸿雁、叶文、沈超、杨彦峰、华朝朗、王钰、宋劲忻。

城市公园设计规范CJJ

城市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 一般规定 公园的用地范围和性质,应以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和绿地系统规划为依据。 市区级公园的范围线应与城市道路红线重合,条件不允许时,必须设通道使主要出入口与城市道路衔接。 公园沿城市道路部分的地面标高应与该道路路面标高相适应,并采取措施,避免地面径流冲刷,污染城市道路和公园绿地。 沿城市主次干道的市区级公园主要出入口的位置,必须与城市交通和游人走向,流量相适应,根据规划和交通的需要设置游人集散广场。公园沿城市道路,水系部分的景观,应与该地段城市风貌相协调。城市高压输配电架空线通道内的用地不应按公园设计。公园用地与高压输配电架空线通道相邻处,应有明显界限。 城市高压输配电架空线以外的其他架空线和市政管线不宜通过公园,特殊情况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选线符合公园总体设计要求; 二、通过乔灌木种植区的地下管线与树木的水平距离符合附录二的规定; 三、管线从乔灌木设计位置下部通过,其埋深大于,从现状大树下部通过,地面不得开槽且埋深大于3m。根据上不荷载,对管线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 四、通过乔木林的架空线,提出保证树木正常生长的措施。

内容和规模 公园设计必须以创造优美的绿色自然环境为基本任务,并根据公园类型确定其特有的内容。 综合性公园的内容应包括多种文化娱乐设施、儿童游戏场和安静休憩区。也可设游戏型体育设施。在已有动物园的城市,其综合性公园内不宜设大型或猛兽类动物展区。全园面积不宜小于10hm. 儿童公园应有儿童科普教育内容和游戏设施,全园面积宜大于2hm. 动物园应有适合动物生活的环境;游人参观、休息、科普的设施;安全、卫生隔离的设施和绿带;饲料加工场以及兽医院。检疫站、隔离场和饲料基地不宜设在园内。全园面积宜大于20hm。 植物园应创造适于多种植物生长的立地环境,应有体现本园特点的科普展览区和相应的科研实验区。全园面积宜大于40hm。 专类植物园应以展出具有明显特征或重要意义的植物为主要内容。全园面积宜大于2hm. 盆景园应以展出各种盆景为主要内容。独立的盆景园面积宜大于2hm。 风景名胜公园应在保护好自然和人文景观的基础上,设置适量游览路、休憩、服务和公用等设施。 历史名园修复设计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规定。为保护或参观使用而设置防火设施、值班室、厕所及水电等工程管线,也不得改变文物现状。 其他专类公园,应有名副其实的主题内容。全园面积宜大于2hm.

北京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导则

第一章总则 1.1 编制依据 1.1.1《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1971年 1.1.2《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84年 1.1.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86年 1.1.4《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89年 1.1.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 1.1.6《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1992年 1.1.7《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年 1.1.8《国家湿地公园建设规范LY/T 1755-2008》2008年 1.1.9《国家湿地公园评估标准LY/T 1754-2008》2008年 1.1.10《国家湿地公园规划导则》(林湿综字〔2010〕7号)2010年 1.1.11《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关于加强我市湿地公园建设工作的通知》(京绿保发〔2010〕2号)2010年 1.1.12《北京市级湿地公园建设规范DB11/T 768-2010》2010年 1.1.13《北京市级湿地公园评估标准DB11/T 769-2010》2010年

1.2 指导思想 为促进北京市湿地保护事业健康发展,规范北京市湿地公园设计的内容与流程,更好地指导北京市湿地公园的设计工作,制定本导则。 北京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的任务是通过对湿地公园所在地的自然、社会和经济条件的综合考察,确定该湿地公园的范围、规模和性质,科学规划功能分区,合理利用湿地资源,明确保护与恢复措施,设置必备的科普宣教设施,科学指导湿地公园的建设管理,最大限度的发挥湿地在生态和环境改善、科普教育和休闲娱乐等方面的作用,以实现湿地保护和利用的和谐统一。 1.3 基本原则 北京湿地公园的规划设计应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坚持“保护优先,合理利用;科学布局,分步实施;因地制宜、体现特色”的基本原则。 第二章规划设计原则 2.1保护性原则 湿地公园规划应维护湿地生态系统过程、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保护野生动植物生物多样性及其栖息地,从防止湿地退化的目标出发,通过适度人工干预,保护、修复或重建湿地景观,实现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2科学性原则 北京湿地公园规划应尊重湿地生态系统的自然规律,综合考虑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现状,统筹规划、合理分区和布局,体现科学性和合理性。 2.3因地制宜原则

关于在国家公园建设试点景区推广国家公园志愿者的建议

关于在四川省国家公园建设试点景区 推广国家公园志愿者得建议2015年5月18日,国务院发布由发改委联合十三部委联合拟定得《中国国家公园体制改革试点方案》,拟在北京、吉林、黑龙江、浙江、福建、湖北、湖南、云南、青海计9个省份开展建立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每个试点省份选取1个区域开展试点,试点时间为3年,2017年底结束。 国家公园得建立在我国属于新生事物,一些政策、管理理念与服务机制尚不成熟,管理体系尚不健全。而在当前,四川省正大力推进大熊猫国家公园试点工作。所以,试点建设中得国家公园应该积极地借鉴美国等发达国家在国家公园志愿者推广中得经验,认识到志愿者参与国家公园建设得有效性与必要性,同时结合我国国情与我省省情,有条不紊地开展相关志愿者服务活动,以更好地推动四川省国家公园得建设发展。 一国家公园志愿者将在四川国家公园管理与旅游服务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提升地区形象 对于海内外旅游者来说,值守在各个咨询亭、旅游咨询服务中心与国家公园其她岗位得志愿者不仅精细而且专业得服务折射了四川省整体得旅游形象,更能有效地激发海内外游客前往四川省旅游观光得意愿。 (二)创造经济效益 志愿者服务既不需要政府较多得投入,又能够满足社会群体对服务得诉求,尤其就是在跨入老龄社会、社会保障基金不足等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问题得时代,志愿者服务得低成本、高效率运作创造了显著得社会经济效益。所以,分布在国家公园各个角落得志愿者可以通过一系列得志愿者服务活动为四川得旅游业创造出巨大得经济效益。 (三)方便自助游客 四川作为旅游大省,每年有大量得自助型游客涌入,这些自助型游客需要一定得旅游服务,而志愿者提供得各项旅游服务(科学解说、旅游咨询、环境管理等)则既方便了游客,又塑造了四川得旅游形象,还起到了一定得宣传作用。

某国家湿地公园旅游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简化大纲版)

********国家湿地公园旅游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 二零一零年五月

项目名称:********国家湿地公园旅游项目可行性研究 项目主管单位:**** 项目建设单位及项目法人:******** 编制单位:**** **** 项目负责人: 编制小组成员: 成果审核:经审查,本项目符合有关技术规程和质量标准,同意提交。签发日期:

目录 第一章总论 (1) 一、项目概要 (1) 二、研究范围与方法 (1) 三、研究依据 (1) 第二章项目背景 (3) 一、宏观背景 (3) (一)经济背景 (3) (二)旅游发展背景 (3) (三)旅游政策背景 (3) (四)湿地生态旅游发展背景 (3) 二、项目概况 (3) (一)自然地理 (3) (二)社会经济 (3) 三、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3) 第三章旅游资源条件评价 (5) 一、湿地公园的资源条件 (5) (一)景观资源 (5) (二)文化资源 (5) 二、湿地公园的资源利用条件 (5) 三、项目区资源条件 (5) 第四章旅游市场分析与预测 (7) 一、市场分析 (7) 二、游客规模预测 (7)

一、空间布局的依据与原则 (9) 二、总体结构布局规划 (9) 三、旅游规划设计 (9) 四、旅游投资估算 (13) 五、建设总目标与分期目标 (14) (一)建设总目标 (14) (二)近期目标 (14) (三)中期目标 (14) (四)远期目标 (14) 六、永久性建筑及辅助设施 (15) 第六章效益评价 (16) 一、经济效益评价 (16) 二、生态效益评价 (16) 三、社会效益评价 (16) 四、风险分析 (17) 第七章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19) 一、区域环境状况评价 (19) 二、影响环境因素分析 (19) 三、区域环境保护措施 (20) 第八章组织管理、人力资源需求及安全消防 (21) 一、组织管理构架 (21) 二、运营规划 (21) 三、保障措施 (22) 四、防火和安全 (23)

《三江源国家公园总体规划》解读

《三江源国家公园总体规划》解读 经国务院同意,2018年1月12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正式印发《三江源国家公园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标志着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步入全面推进阶段。按照“生态立省”战略部署,“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好生态”是青海各族人民肩负的最重要使命。如今《三江源国家公园总体规划》出炉,副省长田锦尘接受西宁晚报记者专访,并对《规划》进行了详细解读。 记者: 《三江源国家公园总体规划》有什么重要意义? 田锦尘:《规划》是我国首个国家公园规划,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是落实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 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是党中央关于国土空间保护利用和自然文化遗产管理思路的重大创新,是我国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对建设美丽中国和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大意义。《规划》的批准实施标志着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向着这一新征程迈出了更加坚实的步伐。 (二)是推进国家公园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在超过12万平方公里的三江源地区开展全新体制的国家公园试点,努力为改变…九龙治水?、实现…两个统一行使?闯出一条路子,体现了改革和担当精神。要把这个试点启动好、实施好。”青海省承担着我国首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责任,肩负着为国家公园体制建设探索经验、为体制机制创新提供示范的重任;《试点方案》确定的指导思想、目标定位、主要任务等具有重大战略意义,需要通过编制规划落实指导思想、明确基本原则,将目标定位具体化,将各项任务进一步细化,确保各项工作有规可循、科学有序,各项任务如期完成。 (三)是实现三江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抓手。 三江源是我国重要生态功能区、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生态保护工作极为重要。自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一期和二期工程实施以来,这一地区生态退化趋势得到初步遏制,生态保护成效显著。建立国家公园体制,主要任务是创新更有效、更科学的生态保护新模式,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之路。 记者: 《规划》编制过程是怎样的?又有哪些鲜明特点? 田锦尘: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提出建立国家公园体制。201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进一步明确建立国家公园体制。2015年初,国家确定青海为9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省(市)之一,要求选取1个区域开展试点。根据国家有关要求,我省着手研究确定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域,通过评估认为,三江源地区具备开展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良好条件,省委省政府及时部署编制《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建设试点区实施方案》。2015年12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第19次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2016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了《试点方案》,确立了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启动推进。省委省政府把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作为重大改革工程,举全省之力予以推进,专门成立了由省委书记和省长担任双组长的三江源国家

国家湿地公园验收办法

国家湿地公园试点验收办法(试行) 第一条为加强国家湿地公园建设管理,保障国家湿地公园健康发展,根据有关规定和标准,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试点国家湿地公园的验收工作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试点国家湿地公园验收期限原则上不得超过自批准试点之日起6年。 试点国家湿地公园验收,由所在地省级林业主管部门依据本办法的要求及标准进行自查后,向国家林业局提出申请。 申请材料符合要求的,国家林业局组织专家进行现场评估验收;对验收达标的,授予国家湿地公园称号。 第四条试点国家湿地公园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受理验收,并由省级林业主管部门监督整改: (一)未经国家林业局批准,擅自调整试点国家湿地公园规划边界、功能分区、公园名称的。 (二)尚未建立国家湿地公园专门管理机构,或者管理机构未能有效履行管理职责的。 (三)新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等与试点国家湿地公园规划范围重叠或者交叉的。 (四)试点国家湿地公园存在土地所有权、使用权或管理权属争议,或与社区利益相关者存在其它严重利益冲突的。 (五)未经国家林业局批准,试点国家湿地公园内土地被征占用或擅自改变用途的。 (六)在试点国家湿地公园内从事开(围)垦湿地、开矿、开发房地产、建高尔夫球场或度假村、非法采石或挖沙等,以及其它造成生态系统严重破坏的开发建设活动的。 第五条申请试点国家湿地公园验收的,应当提交以下书面材料: (一)所在地省级林业主管部门的验收申请和自查评估报告; (二)试点国家湿地公园建设情况报告; (三)成立试点国家湿地公园专门管理机构的批准文件; (四)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出具的与当地社区利益相关者无严重利益冲突的证明文件;

工作参考:发达国家的国家公园建设经验和启示

工作参考:发达国家的国家公园建设经验和启示 2017年9月2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这是为加快构建国家公园体制,在总结试点经验基础上,借鉴国际有益做法,立足我国国情制定的。 国家公园是指由国家批准设立并主导管理,边界清晰,以保护具有国家代表性的大面积自然生态系统为主要目的,实现自然资源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的特定陆地或海洋区域。 1985年国务院公布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名单,应看作是我国与国家公园体制接轨的重要举措。2008年,云南省和汤旺河被相关部门认定为国内国家公园试点单位;2015年,全国范围内有9个国家公园试点单位得到增补和确认,这标志着近年来国内在借鉴国外国家公园做法与经验后进行的成功探索,是符合我国实际的生态保护方式和管理模式。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重点改革任务,是我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推进自然资源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不同地区国家公园建设模式 北美模式。本模式以美国为代表。美国国家公园概念的提出,是美国西部大开发带给印第安文明的破坏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后而产生的。在政府、企业、学者和社会公众的推动下,黄石公园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公园,它是美国民众个体追求与价值变化的具体体现,也是人类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最早实践。美国国家公园包括森林公园、

文化纪念地、风景廊道、历史遗迹等,这些区域具备独特性、典型性、适宜性和可行性等建立标准,通过严格的国家公园制度对其运营和管理予以规范。国家公园管理局是美国独立的国家公园管理主体,实行国家公园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对国内大片荒野、自然原始地带予以保护,以实现建立国家公园在保护环境、资源和生态以及为社会公众提供休闲游憩地为首要目标。 东亚模式。此模式以日本为代表。日本认为国家公园是指那些在全国范围内规模较大并且自然风光优美、生态系统完整、有命名价值的国家风景名胜及著名的生态系统。成立于1930年的国家公园委员会,颁布了《国家公园法》,对国家公园行使主体责任。日本国家公园体系包括国家公园、国定公园和地区自然公园。其中,国家公园是指自然环境优美、独特,且能提供科研、教育、休闲和公众游憩的场所。1973年,日本颁布的《自然保护法》适应了日本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和社会公众需要,对原有国家公园规划进行审查并扩大了国家公园保护的范围。分区制是日本对国家公园中土地归属权问题采用的基本方法,该方法一致认为政府与土地所有者合作保护能增强国家公园保护效率。在国家公园管理模式上,保护和利用使国家公园得到了进一步规范。在国家公园保护上,采用特别保护区、特别区和海洋公园区设立架构。利用计划是指国家公园的发展规划与设施建立规划,对设施投资利用,多采用国家与私人相结合方式。日本通过自下而上的国家公园管理决策方法和法制规范,建立覆盖政府边界和涉及社区利益的较健全的公园管理系统,提高了国家公园建设水平。 大洋洲模式。该模式以澳大利亚为代表。澳大利亚1879年在悉尼郊区建立了皇家国家公园,是全球第二个拥有国家公园的国家。它采取属地自治管理模式,其主要目标是保护自然,维护生物多样性,防止资源紧张、环境破坏而威胁自然和人类的可

2018全国咨询工程师国家公园规划71分

【试卷总题量: 19,总分: 100.00分】用户得分:71.0分,用时1564秒,通过字体:大中小| 打印| 关闭| 一、单选题【本题型共3道题】 1.国家公园特许经营的时间较短,一般不超过()年。 A.5 B.10 C.15 D.20 用户答案:[B] 得分:12.00 2.国家公园的解说教育对象包括()。 A.国家公园工作人员 B.社会大众 C.国家公园工作人员、社会公众 D.国家公园访客 用户答案:[B] 得分:0.00

3.国家公园的严格保护区需考虑国家公园主要自然生态系统的()。 A.原真性 B.完整性 C.自然性 D.脆弱性 用户答案:[A] 得分:0.00 二、多选题【本题型共8道题】 1.根据云南省地方标准《国家公园总体规划技术规程》(DB53/T300-2009),确定国家公园范围应依据()。 A.国家公园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 B.地域单元的相对独立性和连续性; C.保护、利用、管理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D.国家公园的界线应有明显的地形标志物,既能在地形图上标出,

又能在现场立桩标界;地形图上的标界范围,是国家公园面积的计量依据; 用户答案:[ABCD] 得分:4.00 2.国家公园自导式解说是由()等无生命设施、设备向访客提供静态的、被动的信息服务。 A.书面材料 B.标准公共信息图形符号 C.语音 D.导游 用户答案:[ABC] 得分:4.00 3.国家公园向导式解说的解说人员可以包括哪些人员()。 A.导游 B.国家公园讲解员 C.志愿解说者

D.其他能够介绍当地相关信息的人员(包括当地社区居民等)。用户答案:[ABCD] 得分:4.00 4.国家公园的保护体系规划主要包括()。 A.确界定标 B.管护规划 C.巡护规划 D.防护规划 E.生态恢复规划 用户答案:[ABCD] 得分:4.00 5.国家公园的利益相关者包括()。 A.政府及其职能部门 B.社区居民、本地商户 C.投资商及旅游公司 D.科研机构及高等院校

湿地公园规范

I 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35/T751-2007 目 次 前言 1 范围 (1) 2 引用规范性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等级划分 (2) 5 评定对象 (2) 6 评定指标体系 (2) 7 评定方法 (3) 8 等级评定 (3) 附录 A (4) I 标准分享网 https://www.doczj.com/doc/069387269.html, 免费下载

DB35/T751-2007 II 前 言 为了规范滨海湿地公园等级评定工作,加强公园的分级管理和分类指导,为有效保护和合理开 发滨海湿地旅游资源提供依据,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为推荐性标准。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福建省林业厅提出。 本标准由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 本标准起草单位:福建省林业调查规划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庄晨辉、李闽丽、余希、张惠光、陈星、罗家基。

DB35/T751-2007 滨海湿地公园等级评定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滨海湿地公园等级评定的术语和定义、等级划分、评定对象、评定指标、评定方法和等级评定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滨海湿地公园,其他滨海湿地旅游区可参照执行。 2 引用规范性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3095——199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7——1997 海水水质标准 GB3838——200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15618——1995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DB35/T750——2007 滨海湿地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定 3 术语和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术语和定义。 3.1 滨海湿地 低潮时水深6m以内的海域及其沿岸湿地,包括海洋及海岸天然湿地和人工湿地。其中:海洋及海岸天然湿地包括永久性浅海水域、珊瑚礁、岩石性海岸、沙滩、砾石与卵石滩、河口水域、滩涂、盐沼、红树林沼泽、海岸淡水湖、海滨岩溶洞穴水系等类型;人工湿地主要包括水产池塘、农用泛洪湿地、盐田等类型。 3.2 滨海湿地公园 具有一定规模和质量的滨海湿地旅游资源与环境条件,可以开展湿地生态旅游,并按法定程序申报批准的地域。 3.3 滨海湿地旅游资源 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滨海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以滨海湿地为主体的各种事物和因素。 3.4 滨海湿地旅游资源质量 滨海湿地旅游资源所具有的科学、文化、生态和旅游等方面的价值。 3.5 资源多样度 公园内旅游资源单体亚类数占滨海湿地旅游资源分类表中亚类总数的比例。 3.6 资源吸引度 公园旅游资源对旅游者的吸引程度。 3.7 资源组合度 1 标准分享网 https://www.doczj.com/doc/069387269.html, 免费下载

国家湿地公园评估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行业标准 LY/T 1754-2008 国家湿地公园评估标准 Assessment standard of national wetland park 2008-09-03发布2008-12-01实施 国家林业局发布 前言 本标准由国家林业局湿地研究中心提出。 本标准由国家林业局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林业局湿地研究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崔丽娟、张曼胤、王义飞。 1 范围 国家湿地公园评估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国家湿地公园评估的原则与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国家湿地公园的检查和验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3095-199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3096- 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 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 15618 1995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湿地 wetlands 天然或人造、永久或暂时之死水或流水、淡水、微咸或咸水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海水区。 3.2 湿地公园 wetland park 拥有一定规模和范围,以湿地景观为主体,以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为核心,兼顾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展示、科普宣教和湿地合理利用示范,蕴涵一定文化或美学价值,可供人们进行科学研究和生态旅游,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湿地区域。 3.3 国家湿地公园 national wetland park 经国家湿地主管部门批准建立的湿地公园。 4 评估原则 科学性原则。评估应能够科学准确地反映国家湿地公园的自然属性、建设、管理、维护和运营等方面的状况。

公园规划设计规范

公园设计规范2007-11-05 21:41 第二章一般规定 第一节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第2.1.1条进行公园设计,首先要确保城市绿地按规划所要求的面积实现,公园的用地范围即不能超出规划范围线,更不得被任何非公园设施占用或变相占用,缩小用地范围服务;服务对象:市外旅游者、本市居民或者居民中的老人、儿童、盲人等。然后确定公园的内容,做到符合整体需要,满足居民各种爱好和不同闲暇时间的游憩要求。所以必须以城市规划为依据。如没有已经批准的城市规划或绿地系统规划,应与相应部门协商确定。 第2.1.2条为方便广大游人使用和美化市容,市、区级公园应沿城市主、次路或支路的红线设置,条件不允许时,应设通道解决主要出入口的交通。主要出入口指游人流量大的出入口。 第2.1.3条用工程措施处理好公园与城市道路规划标高的关系,避免因有不适当的高差而造成地表迳流污染或影响城市道路和公园的景观。 第2.1.4条市、区级公园各个方向出入口的游人流量与附近公交车设站点位置、附近人口密度及城市道路的客流量密切相关,所以公园出入口位置的确定需要考虑这些条件。主要出入口前设置集散广场,是为了避免大股游人出入时影响城市道路交通,并确保游人安全。 第2.1.5条公园内沿城市道路或水系部分的土山高度及形状,植物配置,园林建筑,围墙或栏杆、园门等的高度、体量、色彩等都应与所在地段城市风貌谐调。 第2.1.6条为保证游人和架空线的安全,在城市高压输配电架空线通道内不应设计供居民游憩的公园。公园与通道相邻可设标志或栏杆与其分开。 第2.1.7条在公园用地上已有城市架空或地下管线(除高压输配电以外),可参照第三章第四节有关条款处理。管线与公园同时建设的配合,按本条款规定。由于城市市政管线的管径一舰都大于公园内的管线管径,对位于树木下部的管线,不避免影响树木正常生长,埋深必须在树根分布区以下。保护性措施是要求种种管线不得经常返修和渗入灌溉水。 第二节内容和规模 第2.2.1条公园类型是指:综合性公园、儿童公园、植物园、动物园、或街旁游园等等。其内容应与类型一致。无论哪种类型的公园都有应有足够的绿化,否则不能称为公园。

《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出炉 2020年国家公园总体布局

《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出炉 2020 年国家公园总体布局 (凤凰旅游综合)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这是经过两年多试点之后,我国的国家公园体制的正式亮相。《方案》表明,到2020年,中国建立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基本完成,整合设立一批国家公园,分级统一的管理体制基本建立,国家公园总体布局初步形成。目前,我国已设立10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 “国家公园”是什么? 目前世界上已有100多个国家建立了近万个国家公园,但各国对国家公园的内涵界定不尽相同。根据《方案》指出,国家公园是指由国家批准设立并主导管理,边界清晰,以保护具有国家代表性的大面积自然生态系统为主要目的,实现自然资源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的特定陆地或海洋区域。 《方案》将国家公园定位为我国自然保护地最重要类型之一,属于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的禁止开发区域,纳入全国生态保护红线区域管控范围,实行最严格的保护。国家公园的首要功能是重要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完整性保护,同时兼具科研、教育、游憩等综合功能。 “国家公园”怎么管? 《方案》指出,要以科学定位、整体保护;合理布局、稳步推进;国家主导、共同参与为原则,建成统一规范高效

的中国特色国家公园体制,交叉重叠、多头管理的碎片化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国家重要自然生态系统原真性、完整性得到有效保护,形成自然生态系统保护的新体制新模式,促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方案》显示,在管理方面,应建立统一管理机构,分级行使所有权,构建协同管理机制,并建立健全监管机制;应建立财政投入为主的多元化资金保障机制,立足国家公园的公益属性,确定中央与地方事权划分,保障国家公园的保护、运行和管理,并通过构建高效的资金使用管理机制进行有效管理。通过健全严格保护管理制度、实施差别化保护管理方式、完善责任追究制度来完善自然生态系统保护制度。在构建社区协调发展方面,应建立社区共管机制、健全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完善社会参与机制来共同保护国家公园周边自然资源。 “国家公园”如何收费? 以美国黄石国家公园为代表,各国的国家公园都坚持公益属性。中国的国家公园未来将怎么收费?根据《方案》显示,立足国家公园的公益属性,将建立财政投入为主的多元化资金保障机制。国家公园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各项收入上缴财政,各项支出由财政统筹安排,并负责统一接受企业、非政府组织、个人等社会捐赠资金。 “下一步将加大政府投入,推动国家公园逐步回归公益性。”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国家公园强调全民公益

14青岛市城市湿地公园建设规范

DB 青岛市地方标准 DB 3702/ T 279—2018 青岛市城市湿地公园建设规范 Specification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urban wetland parks in Qingdao 2018-11-1发布2018-11-1实施

目次 前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 (2) 3.1 湿地Wetland (2) 3.2 城市湿地Urban Wetland (2) 3.3 栖息地Habitat (2) 3.4 城市湿地公园Urban Wetland Park (2) 4 总则 (2) 4.1 基本原则 (2) 4.2 建设目标 (2) 5 基本条件 (3) 5.1 面积 (3) 5.2 整体风貌 (3) 5.3 湿地生态系统 (3) 5.4 科普宣教 (3) 5.5 管理条件 (3) 6 功能分区 (3) 6.1 生态保育区 (3) 6.2 生态缓冲区 (3) 6.3 综合服务与管理区 (4) 7 主要建设内容 (4) 7.1 保护恢复工程建设 (4) 7.2 景观建设 (4) 附录A(资料性附录)青岛地区湿地植被类型 (7) 附录B(规范性附录)青岛地区湿地植物名录 (8) 附录C(资料性附录)青岛市湿地野生动物名录 (9)

前言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管理的通知》《关于印发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方案的通知》和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湿地保护修复的实施意见》,依据住建部《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导则》、《城市湿地公园管理办法》和国家林业局《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办法》,编制本标准。 本标准附录A、附录B、附录C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青岛市城乡建设委员会负责管理,由青岛新都市设计集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寄送青岛新都市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地址:青岛市市南区银川西路67号动漫产业园A座313室,邮政编码:266071)。 主编单位:青岛新都市设计集团有限公司青岛市园林绿化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 主要起草人:李成基刘衍溥王伟罗杰马玉龙惠晓飞桂天丽赵昕荣王彩玲王岩周宁

国家公园规划

一、单选题【本题型共3道题】 1.国家公园的首要典型特征是它的() A.自然保护属性 B.社会公益属性 C.商业属性 D.可持续性 用户答案:[A] 得分:12.00 2.在国家公园的人员总编制中,建议行政人员不超过人员总数的比例及专业技术人员不低于人员总数的比例是()。 A.30%,60%; B.20%,70%; C.10%,80%; D.40%,50%; 用户答案:[B] 得分:12.00 3.下列哪些省市没有被列入目前的国家公园体制试点()。 A.北京市 B.湖北省 C.湖南省 D.广东省 用户答案:[D] 得分:12.00 二、多选题【本题型共8道题】

1.国家公园的保护体系规划主要包括()。 A.确界定标 B.管护规划 C.巡护规划 D.防护规划 E.生态恢复规划 用户答案:[BCD] 得分:3.00 2.国家公园具有哪些功能()。 A.保护 B.科研 C.教育 D.游憩 E.社区发展 用户答案:[ABCDE] 得分:4.00 3.国家公园向导式解说的解说人员可以包括哪些人员()。 A.导游 B.国家公园讲解员 C.志愿解说者 D.其他能够介绍当地相关信息的人员(包括当地社区居民等)。用户答案:[ABCD] 得分:4.00 4.美国国家公园的基本入选标准包括()。

A.国家重要性(National Significance) B.适宜性(Suitability) C.可行性(Feasibility) D.不可替代性 用户答案:[BCD] 得分:3.00 5.《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中发[2015]25号)提出“建立国家公园体制。加强对重要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永续利用,改革各部门分头设置()等的体制,对上述保护地进行功能重组,合理界定国家公园范围。” A.自然保护区 B.风景名胜区 C.文化自然遗产 D.地质公园 E.森林公园 用户答案:[ABCDE] 得分:4.00 6.国家公园总体规划可包括哪些专项规划?() A.保护 B.科研 C.教育 D.游憩 E.社区发展 用户答案:[ABCDE] 得分:4.00 7.国家公园的社会参与机制包括()。

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导则

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导则 1 总则 1.1为促进我国湿地保护事业健康发展,规范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的编制内容和成果,为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和发展提供技术指导,制定本导则。 1.2本导则适用于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的编制和修编工作。地方湿地公园总体规划编制,可参考本导则。 1.3国家湿地公园面积应在20公顷以上,湿地率原则上不低于30%。 1.4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的任务是通过对湿地公园所在地的自然、社会和经济条件的综合研究,确定该湿地公园的范围、规模和性质,科学合理开展功能分区,明确保护与恢复措施,设置必备的科普宣教设施,合理利用湿地资源,科学指导国家湿地公园的建设管理,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1.5编制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应遵守国家相关规定,坚持“保护优先、科学恢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1.5.1保护优先原则是指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防止湿地退化,维护湿地生态过程,实现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1.5.2科学恢复原则是指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湿地修复理论和实践经验,结合湿地公园实际,引入先进的恢复技术和措施,使退化湿地得到科学修复。

1.5.3合理利用原则是指在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前提下,合理利用湿地资源。 1.5.4可持续发展原则是指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要充分考虑湿地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使湿地资源既能满足当代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又能满足后代人对湿地资源和生态利用要求的水平,使湿地保护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1.6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应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区域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水利规划和旅游规划等相协调。 1.7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首先需经省级林业主管部门组织专家评审,并根据专家意见修改后,报送国家林业局;其后,国家林业局组织专家进行现场考察并对总体规划送审稿提出修改意见,申报单位应根据专家意见组织对总体规划进行修改和完善;最后,总体规划最终稿报国家林业局审查备案。 2术语 2.1湿地 根据《湿地公约》,湿地是指天然的或人工的、永久的或暂时的沼泽地、泥炭地和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的淡水、半咸水及咸水水体,以及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海域。 2.2湿地公园 湿地公园是指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合理利用湿地资源为目的,可供开展湿地保护、恢复、宣传、教育、科研、监测、生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