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铁及其化合物练习题(精)

铁及其化合物练习题(精)

铁及其化合物练习题(精)
铁及其化合物练习题(精)

铁及其化合物练习题

【考题再现】

1.下列有关纯铁的描述正确的是()

A.熔点比生铁的低B.与相同浓度的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的速率比生铁的快

C.在潮湿空气中比生铁容易被腐蚀D.在冷的浓硫酸中可钝化

2.已知Co2O3在酸性溶液中易被还原成Co2+,Co2O3、Cl2、FeCl3、I2的氧化性依次减弱。下列反应在水溶液中不可能

...发生的是A、3Cl2+6FeI2=2FeCL3+4FeI3B、Cl2+FeI2=FeCl2+I2

C、Co2O3+6HCl=2CoCl2+Cl2↑+3H2O

D、2Fe3++2I-=2Fe2++I2

3.高铁电池是一种新型可充电电池,与普通高能电池相比,该电池长时间保持稳定的放电电压。高铁电池的总反应为:

3Zn + 2K2FeO4 + 8H2O 3Zn(OH)2 + 2Fe(OH)3 + 4KOH,下列叙述不正确

...的是

A、放电时负极反应为:Zn-2e-+2OH-=Zn(OH)2

B、充电时阳极反应为:Fe(OH)3-3e-+5OH-=FeO42-+4H2O

C、放电时每转移3mol电子,正极有1mol K2FeO4被氧化

D、放电时正极附近溶液的碱性增强

4.硫酸亚铁(FeSO4·7H2O)是一种重要的食品和饲料添加剂。实验室通过下列实验由废铁屑制备FeSO4·7H2O晶体:

①将5%Na2CO3溶液加入到盛有一定量废铁屑的烧杯中,加热数分钟,用倾析法除去Na2CO3溶液,然后将废铁屑

用水洗涤2~3遍;

②向洗涤过的废铁屑加入过量的稀硫酸,控制温度50~80℃之间至铁屑耗尽;

③趁热过滤,将滤液转入到密闭容器中,静置、冷却结晶;

④待结晶完毕后,滤出晶体,用少量冰水2~3次,再用滤纸将晶体吸干;

⑤将制得的FeSO4·7H2O晶体放在一个小广囗瓶中,密闭保存。

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步骤①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加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步骤②明显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步骤④中用少量冰水洗涤晶体,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经查阅资料后发现,硫酸亚铁在不同温度下结晶可分别得到FeSO4·7H2O、FeSO4·4H2O和FeSO4·H2O。硫酸亚

铁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和该温度下析出晶体的组成如下表所示(仅在56.7℃、64℃温度下可同时析出两种晶体)。

请根据表中数据作出硫酸亚铁的溶解度曲线。

⑤若从硫酸亚铁溶液中结晶出FeSO4·4H2O晶体,应控

制的结晶温度(t)的范围为____________________

思维方法:

展望高考:

A . 基础训练

1.用生铁冶炼成碳素钢的主要目的是( )

A.把生铁提纯,除去生铁中杂质

B.加入各种元素,改善生铁的性能

C.用还原剂把氧化亚铁还原成铁

D.适当降低生铁里的含碳量,除去大部分硫、磷等杂质

2.在溶液中能与Fe3+共存的微粒是( )A.Cu B.S2- C.CO32- D.Fe2+

3.1.4g铁全部溶于盐酸中,加入足量NaOH溶液,得红棕色沉淀,过滤后给红棕色沉淀加热(在空气中),最后得到红色物质的质量是( )A. 1g B. 1.6g C. 2g D. 1.8g

4.向FeCl3和BaCl2的酸性混合溶液中通入SO2气体,有白色沉淀生成,此沉淀是( )

A.BaSO4

B.FeS

C.BaSO3

D.S

5.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炼钢后期向钢水中加入适量的铝或锰铁,是为了除尽钢水里的碳、硅等杂质

B.在配制硫酸亚铁溶液的后期要加入少量铁粉,是为了抑制水解

C.制造水泥的后期要在水泥熟料里加入适量的石膏,是为了调节水泥的硬化速率

D.制造硫酸的后期用98.3%的硫酸来吸收,目的是提高三氧化硫的吸收率

A.只有

B.、

C. B.只有C.、

D. C.只有A.、D. D.只有B.、D.

6.在含有Cu(NO3)2、Zn(NO3)2、Fe(NO3)3、AgNO3各0.01摩的溶液中,加入0.01摩的铁粉,经充分搅拌,发生的变化有( )A.铁溶解,但没有其他任何金属析出

B.铁溶解析出0.01摩尔Ag,并且溶液中不含Fe3+,而含0.02摩Fe2+

C.铁溶解,析出0.01摩Ag,溶液中有0.005摩Fe3+和0.015摩Fe2+

D.铁溶解,析出0.01摩Ag和0.05摩铜

7.将过量铁粉放入100mL 2mol/L的HNO3溶液中,若还原产物只有NO,则参加反应Fe的质量为()

A.2.8g

B.5.6g

C.4.2g

D.11.2g

8.除去FeCl2溶液中FeCl3和CuCl2杂质可选用()A.NaOH B.Cl2水 C.Fe粉 D.Mg粉

9.将Fe,Cu,Fe2+,Fe3+和Cu2+盛于同一容器中充分反应,如Fe有剩余,则容器中只能有()。

A.Cu,Fe3+

B.Fe2+,Fe3+

C.Cu,Cu2+,Fe

D.Cu,Fe2+,Fe

10.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铁跟FeCl3溶液反应:Fe+Fe3+=2Fe2+

B.Fe跟稀盐酸反应:2Fe+6H+=2Fe3++3H2↑

C.FeCl 2溶液跟Cl 2反应:Fe 2++Cl 2=Fe 3++2Cl -

D.Fe(OH)3跟盐酸反应:Fe(OH)3+3H +=Fe 3++3H 2O

11.在FeCl 3和CuCl 2的混合物溶液中,加入过量的Fe 屑,反应停止后,称得固体与加入的铁屑质量相等。原混合液中FeCl 3和CuCl 2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A.1∶1 B.3∶4 C.2∶7 D.7∶2

12.有两种金属组成的混合物粉末10g ,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11.2L (标况)H 2,则该混合物的组成不可能的是

( )A.Fe ,Zn B.Al ,Cu C.Al ,Mg D.Al ,Fe

13.既可以通过单质与单质化合,也可以通过溶液中的复分解反应来制得的化合物是( )

A.FeCl 2

B.FeCl 3

C.Fe 2O 3

D.Al 2S 3

14.镁粉加入FeCl 3溶液中,反应现象是( )

A.有黑色单质铁析出

B.溶液颜色变浅,有气体放出并生成沉淀

C.溶液颜色变浅,产生气体但没有沉淀

D.溶液颜色变浅,有沉淀但无气体

15.在炼铁、玻璃、水泥 3种工业生产中,都用到的原料是( )

A.石灰石

B.纯碱

C.粘土

D.石英

16.能用来分离Fe 3+和Al 3+离子的试剂是( )A.KSCN B.NH 3· H 2O C.NaOH 溶液 D.H 2S 溶液

17.高炉炼铁中氧化铁还原成铁,其还原剂是( )A.焦炭 B.铁矿石 C.石灰石 D.一氧化碳

18.下列各组溶液,均含有等物质的量的溶质,如将3种溶液完全混合后,不会产生沉淀的是( )

A.NaAlO 2、NH 4Cl 、HCl

B.FeCl 3、KSCN 、HCl

C.CaCl 2、NaHCO 3、NaOH

D.AlCl 3、Ba(OH)2、HNO 3

19.某化工厂为消除所排出的废气中Cl 2对环境的污染,将含Cl 2的废气通过含过量铁粉的FeCl 2溶液即可有效地除去Cl 2。这一处理过程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处理过程中消耗的原料是铁粉还是FeCl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今有四种处于固态的物质:镁、金刚石、干冰、氟化镁。问下列四项性质的叙述各适用于哪种物质?

由分子间力结合而成,熔点很低,是___;电的良导体,有延展性,是___;由共价键组成的网状晶体,熔点很高,是___;非导体,但熔融后可以导电的,是___。

21.用稀硫酸溶解FeS 和Fe(OH)3的混合物28.3克可得1.6克硫,混合物中FeS 的质量是

克。当FeS 为 反应完成后在溶液中滴入NH 4SCN 溶液使溶液显血红色

22.在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中选取原料制取Fe (NO 3)2,写出三个可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不要重复同一反应类型):(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固体A 由下列离子中的部分离子组成:Cu 2+、Ba 2+、Fe 3+、Na +、Cl -、HCO 3-、CO 32-

。给固体A 加水得一无色溶液,再向溶液中加入稀硫酸无反应。从以上实验可得出什么推断,其结论是什么。

24.在Fe 2O 3和Fe 的混合物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生成FeSO 4溶液和H 2。若生成的Fe 2+与H 2的质量比为

112∶1,则(1)Fe 2+

与H 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 (2)若将生成的Fe 2+分成4等份,就其来源而言,其中____份来自Fe 与H +的反应,________份是Fe 3+

的还原产物。 (3)原混合物中Fe 2O 3与Fe 的质量比为10∶____

25.在2L Fe 2(SO 4)3和CuSO 4的混合溶液中,加入30g 纯铁粉,最后得到2L 0.25mol/L 的FeSO 4溶液和26g 固体沉淀物。求原混合溶液中Fe 2(SO 4)3和CuSO 4的物质的量的浓度。

铁及其化合物答案

【针对训练】

1、 D

2、 D

3、 C

4、 A

5、 B

6、 B

7、 C 8、 C 9、 D 10、 D 11、 C 12、 A 13、B 14、 B 15、 A 16、 C 17、

D 18、 B

19、2FeCl 2+Cl 2=2FeCl 3, 2FeCl 3+Fe=3FeCl 2,消耗的是少量铁粉。

20、(4分)干冰 镁 金刚石 氟化镁

21、4.4克或15.6克。当FeS 是4.4克时反应完成后在溶液中滴入NH 4SCN 溶液使溶液显血红色

22、(1)Fe+2Fe (NO 3)3=3Fe (NO 3)2

(2)Fe+Cu (NO 3)2=Fe (NO 3)2+Cu

(3)FeSO 4+Ba (NO 3)2=Fe (NO 3)2+BaSO 4↓

23、(5分)固体A 中无Cu 2+、Fe 3+;固体A 中无Ba 2+、HCO 3-、CO 32

-;结论A 为NaCl 。

24、(8分)(1)4:1 (2)1,2 (3)7

25、反应后溶液中Fe 2+为:2×0.25=0.5mol ,加入铁粉30/56>0.5mol ,铁粉过量

设:原混合溶液中含Fe 2(SO 4)3x mol ,CuSO 4 y mol

Fe 2(SO 4)3 +Fe = 3FeSO 4

xmol xmol 3xmol

CuSO 4 +Fe =FeSO 4 +Cu

y mol ymol ymol ymol

?

??-=-+?=+263064565625.023y y x y x x=0.1(mol) y=0.2(mol) c[Fe 2(SO 4)3]=0.1/2=0.05(mol/L)

c[CuSO 4]=0.2/2=0.1(mol/L)

26.

⑴绿矾在空气中会自动失去部分结晶水而逐渐风化,并在空气下氧化为黄褐色的碱式硫酸铁Fe (OH )SO 4。 FeSO 4·7H 2O = FeSO 4·nH 2O +(7-n )H 2O

2FeSO 4+1/2O 2 + H 2O = 2Fe(OH)SO 4

在酸性溶液中,Fe 2+也会被空气所氧化,所以保存Fe 2+溶液时,应加足够浓度的H 2SO 4,同时加几枚铁钉,有铁存在,就不可能有Fe 3+。最后两题可根据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就可得出具体结论:

答案:⑵K 2Cr 2O 7 + 6 FeSO 4+7H 2SO 4 = Cr(SO 4)3 + 3Fe 2(SO 4)3 + K 2SO 4 + 7H 2O

答案:⑶FeSO 4 +2C12 +8NaOH = Na 2SO 4 + Na 2FeO 4 + 4NaC1 + 4H 2O

初中化学铁及其化合物练习题

初中化学铁及其化合物练习题 【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1.近年来,有不少人用磁铁在河沙里提取铁砂,该铁砂的主要成分可能是()。 A.Fe2O3B.FeO C.Fe3O4D.FeS 2.下列物质中,常用来制造油漆的颜料的是()。 A.FeO B.Fe2O3C.Fe3O4D.Fe(OH)3 3.(2016 宁夏育才中学期末考)铁片投入下列溶液,溶液质量增加,但无气体产生的是()。 A.盐酸B.C u(NO3)2溶液C.稀硫酸D.FeCl3溶液 4.将Fe(OH)2露置在空气中加热灼烧所得的产物为()。 A.FeO B.Fe2O3C.Fe3O4D.Fe(OH)3 5.有下列四组物质,如果把某组物质中的后者逐滴加入到前者中至过量,将出现“先产生白色沉淀,后白色沉淀溶解”的现象,这组物质是()。 A.稀硫酸、氯化钡溶液B.硫酸亚铁溶液、氢氧化钠溶液 C.氯化钠溶液、硝酸银溶液D.氯化铝溶液、氢氧化钠溶液 6.(2016 江西省宜丰二中模拟考)将Na2O2投入到FeCl2溶液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A.生成白色沉淀B.生成红褐色沉淀C.无气泡产生D.无变化 7.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方便的小包装食品已被广泛接受。为了延长食品的保质期,防止食品氧化变质,在包装袋中可以加入的化学物质是()。 A.无水硫酸铜B.硫酸亚铁C.食盐D.生石灰 8.用一种试剂就可以将:NaOH、NH4SCN、AgNO3、Na2SO4四种无色溶液一一鉴别出来,这种试剂是()。 A.溴水B.FeCl3C.Fe(NO3)3D.BaCl2 9.在雷达的微波过滤器里使用的铁氧磁性体为钇铁石榴石(Y3Fe5O12),其中Y最高正价为+3价。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可表示为3YO3·3FeO·Fe2O3 B.可表示为Y3O5·Fe3O4·Fe2O3 C.其中钇、铁化合价均为+3价 D.其中钇、铁化合价均有+2、+3价 10.搜狐网报道:中国每年要进口5亿吨左右的铁矿石,占世界海上铁矿石贸易量的一半以上,随着全球铁矿石价格的上涨,中钢协与澳大利亚必和必拓公司谈判陷入困境。关于铁矿石的说法正确的是()。 A.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是Fe3O4 B.铁矿石的主要成分与铁锈的主要成分相同 C.磁铁矿粉末溶于盐酸后,加入KSCN溶液,溶液变红色 D.FeO俗称铁红 11.某500 mL溶液中含0.1 mol Fe2+、0.2 mol Fe3+,加入0.2 mol铁粉,待Fe3+完全还原后溶液中Fe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假设反应前后溶液体积不变)()。 A.0.4 mol/L B.0.6 mol/L C.0.8 mol/L D.1.0 mol/L 12.(2015 哈尔滨六中期末考)下列有关氢氧化亚铁及其制备方法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氢氧化亚铁易被空气氧化 B.氢氧化亚铁为灰绿色絮状沉淀 C.可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备氢氧化亚铁 D.实验制备中,氢氧化钠溶液应预先煮沸 二、填空题 1.在烧制砖瓦时,用黏土做成的坯经过烘烧后,铁的化合物转化成________而制得红色砖瓦。若烘烧后期从

铁及其化合物练习题(三大守恒的应用)

铁及其化合物练习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有1~2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操作中,溶液的颜色不发生变化的是() A.碳酸氢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B.硫酸铁溶液中滴加硫氰化钾溶液C.碘水中滴加淀粉碘化钾溶液D.氯化铁溶液中加入铁粉 2、鉴别Fe2+和Fe3+可用下列试剂中的 ①NaOH溶液②稀H2SO4③KSCN溶液④铜片⑤KI淀粉溶液 A.①②③B.①③④⑤C.③④⑤D.②③④3.下列离子的检验方法合理的是() A.向某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呈红色,说明不含Fe2+ B.向某溶液中通入Cl2,然后再加入KSCN溶液变红色,说明原溶液中含有Fe2+ C.向某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得红褐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Fe3+ D.向某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得白色沉淀,又观察到颜色逐渐变为红褐色,说明该溶液中只含有Fe2+,不含有Mg2+ 4.在含有1molFeSO4的溶液中投入一小块金属钠,反应完全后,滤出沉淀并洗涤之,然后在空气中灼烧沉淀得到的固体物质是() A.Fe B.FeO C.Fe(OH)3D.Fe2O3 5、下列反应中Fe3+离子表现氧化性的是() A.FeCl3溶液能使KI淀粉试纸变蓝 B.FeCl3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 C.FeCl3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D.FeCl3溶液中通入H2S气体产生浅黄色沉淀 6、某溶液中有NH4+、Mg2+、Fe2+ 和Al3+ 四种离子,若向其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微热并搅拌,再加入过量盐酸,溶液中大量减少的阳离子是 () A、NH4+ B、Mg2+ C、Fe2+ D、Al3+ 7.有一铁的氧化物样品,用140 mL 5 mol/L盐酸可恰好使其完全溶解.所得溶液可吸收标准状况下0.56 L氯气,使其中的Fe2+全部转化为Fe3+.该样品可能的化学式为() A.Fe4O5B.Fe2O3 C.Fe5O7D.Fe3O4 8、某铁的氧化物11.6g,在加热条件下,通过足量的CO,最后将生成的气体用石灰 水充分吸收得到沉淀20g,则这种氧化物是() A.FeO B.Fe2O3C.Fe3O4D.Fe2O3·H2O

(完整word版)计量经济学思考题答案解析

计量经济学思考题答案 第一章绪论 1.1怎样理解产生于西方国家的计量经济学能够在中国的经济理论研究和现代 化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答:计量经济学的产生源于对经济问题的定量研究,这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客观需要。计量经济学的发展是与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结合在一起的,它反映了社会化大生产对各种经济因素和经济活动进行数量分析的客观要求。经济学从定性研究向定量分析的发展,是经济学逐步向更加精密、更加科学发展的表现。我们只要坚持以科学的经济理论为指导,紧密结合中国经济的实际,就能够使计量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在中国的经济理论研究和现代化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1.2理论计量经济学和应用计量经济学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答:计量经济学不仅要寻求经济计量分析的方法,而且要对实际经济问题加以研究,分为理论计量经济学和应用计量经济学两个方面。 理论计量经济学是以计量经济学理论与方法技术为研究内容,目的在于为应用计量经济学提供方法论。所谓计量经济学理论与方法技术的研究,实质上是指研究如何运用、改造和发展数理统计方法,使之成为适合测定随机经济关系的特殊方法。 应用计量经济学是在一定的经济理论的指导下,以反映经济事实的统计数据为依据,用计量经济方法技术研究计量经济模型的实用化或探索实证经济规律、分析经济现象和预测经济行为以及对经济政策作定量评价。 1.3怎样理解计量经济学与理论经济学、经济统计学的关系? 答:1、计量经济学与经济学的关系。联系:计量经济学研究的主体—经济现象和经济关系的数量规律;计量经济学必须以经济学提供的理论原则和经济运行规律为依据;经济计量分析的结果:对经济理论确定的原则加以验证、充实、完善。区别:经济理论重在定性分析,并不对经济关系提供数量上的具体度量;计量经济学对经济关系要作出定量的估计,对经济理论提出经验的内容。 2、计量经济学与经济统计学的关系。联系:经济统计侧重于对社会经济现象的描述性计量;经济统计提供的数据是计量经济学据以估计参数、验证经济理论的基本依据;经济现象不能作实验,只能被动地观测客观经济现象变动的既成事实,只能依赖于经济统计数据。区别:经济统计学主要用统计指标和统计分析方法对经济现象进行描述和计量;计量经济学主要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对经济变量间的关系进行计量。 1.4在计量经济模型中被解释变量和解释变量的作用有什么不同? 答:在计量经济模型中,解释变量是变动的原因,被解释变量是变动的结果。被解释变量是模型要分析研究的对象。解释变量是说明被解释变量变动主要原因的变量。 1.5一个完整的计量经济模型应包括哪些基本要素?你能举一个例子吗? 答:一个完整的计量经济模型应包括三个基本要素:经济变量、参数和随机误差项。例如研究消费函数的计量经济模型:Y=α+βX+u 其中,Y为居民消费支出,X为居民家庭收入,二者是经济变量;α和β为参数;u是随机误差项。

化学铁及其化合物推断题的专项培优 易错 难题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化学铁及其化合物推断题的专项培优易错难题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一、铁及其化合物 1.X、Y、Z、W 为四种常见元素,其中 X、Y、Z 为短周期元素。ZX4分子是由粗Z提纯Z的中间产物,X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无机酸中的最强酸,Y的离子在同周期中离子半径最小,其氧化物有两性且可用于制造一种极有前途的高温材料,Z是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其单质是制取大规模集成电路的主要原料,W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且W 的常见化合价有+3、+2,WX3的稀溶液呈黄色,回答下列问题: (1)X在元素周期表的位置________________,其简单阴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____________________,用电子式表示X的氢化物的形成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Z的氧化物在通讯领域用来作_______________。锗与Z是同一主族元素,它可用来制造半导体晶体管。研究表明:有机锗具有明显的抗肿瘤活性,锗不与 NaOH溶液反应但在有H2O2存在时可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锗酸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W(OH)2在空气中不稳定,极易被氧化,由白色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灼烧W(OH)2固体得到 ___________。 【答案】第三周期ⅦA族光导纤维 Ge + 2H2O2 + 2NaOH = Na2GeO3 + 3H2O 4Fe(OH)2 + O2 + 2H2O = 4Fe(OH)3 Fe2O3 【解析】 【分析】 根据元素的性质及用途等信息分析元素的种类;根据核外电子排布情况确定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根据物质的性质及反应的现象书写反应方程式,及用相关化学用语表示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详解】 Z是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其单质是制取大规模集成电路的主要原料,则Z为硅;ZX4分子是由粗Z提纯Z的中间产物,X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无机酸中的最强酸,则X 为氯;Y的离子在同周期中离子半径最小,其氧化物有两性且可用于制造一种极有前途的高温材料,则Y为铝;W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且W的常见化合价有+3、+2,WX3的稀溶液呈黄色,则W为铁; (1)X为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的位置为:第三周期ⅦA族;氯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用电子式表示HCl的形成过程:; (2)Z为硅,二氧化硅在通讯领域用作光导纤维;根据题干信息知锗NaOH溶液在有H2O2存在时反应生成锗酸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Ge + 2H2O2 + 2NaOH = Na2GeO3 + 3H2O;(3)反应现象知该反应为氢氧化亚铁被氧化为氢氧化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Fe(OH)2 + O2 + 2H2O = 4Fe(OH)3,Fe(OH)3不稳定,灼烧分解得到固体Fe2O3。

铁及其化合物练习题(精)

铁及其化合物练习题 【考题再现】 1.下列有关纯铁的描述正确的是() A.熔点比生铁的低B.与相同浓度的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的速率比生铁的快 C.在潮湿空气中比生铁容易被腐蚀D.在冷的浓硫酸中可钝化 2.已知Co2O3在酸性溶液中易被还原成Co2+,Co2O3、Cl2、FeCl3、I2的氧化性依次减弱。下列反应在水溶液中不可能 ...发生的是A、3Cl2+6FeI2=2FeCL3+4FeI3B、Cl2+FeI2=FeCl2+I2 C、Co2O3+6HCl=2CoCl2+Cl2↑+3H2O D、2Fe3++2I-=2Fe2++I2 3.高铁电池是一种新型可充电电池,与普通高能电池相比,该电池长时间保持稳定的放电电压。高铁电池的总反应为: 3Zn + 2K2FeO4 + 8H2O 3Zn(OH)2 + 2Fe(OH)3 + 4KOH,下列叙述不正确 ...的是 A、放电时负极反应为:Zn-2e-+2OH-=Zn(OH)2 B、充电时阳极反应为:Fe(OH)3-3e-+5OH-=FeO42-+4H2O C、放电时每转移3mol电子,正极有1mol K2FeO4被氧化 D、放电时正极附近溶液的碱性增强 4.硫酸亚铁(FeSO4·7H2O)是一种重要的食品和饲料添加剂。实验室通过下列实验由废铁屑制备FeSO4·7H2O晶体: ①将5%Na2CO3溶液加入到盛有一定量废铁屑的烧杯中,加热数分钟,用倾析法除去Na2CO3溶液,然后将废铁屑 用水洗涤2~3遍; ②向洗涤过的废铁屑加入过量的稀硫酸,控制温度50~80℃之间至铁屑耗尽; ③趁热过滤,将滤液转入到密闭容器中,静置、冷却结晶; ④待结晶完毕后,滤出晶体,用少量冰水2~3次,再用滤纸将晶体吸干; ⑤将制得的FeSO4·7H2O晶体放在一个小广囗瓶中,密闭保存。 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步骤①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加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步骤②明显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步骤④中用少量冰水洗涤晶体,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经查阅资料后发现,硫酸亚铁在不同温度下结晶可分别得到FeSO4·7H2O、FeSO4·4H2O和FeSO4·H2O。硫酸亚 铁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和该温度下析出晶体的组成如下表所示(仅在56.7℃、64℃温度下可同时析出两种晶体)。

数学毫米分米千米的认识练习题

西里镇中心小学作业纸班级:姓名: 一、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1)一分硬币的厚度大约是1()。 (2)蜜蜂身长约为2()。 (3)一张银行卡的厚度是1()。 (4)教室的长度为9()。 (5)一元硬币的厚度大约是2()。 (6)我的身高是132()。 (7)一支铅笔的长度约为2()。 (8)我家距离学校3()。 二、单位名称的换算。 (1)5千米=()米(2)9米=()分米 (3)50厘米=()分米(4)70毫米=()厘米 (5)3分米6厘米=()厘米 (6)9米7分米=()分米 (7)280厘米=()米()分米 (8)89厘米=()分米()厘米 三、计算。 1. 5厘米—7毫米=()厘米()毫米 2. 6米—8分米=()米()分米 3. 4分米+30厘米=()分米 4. 5米—8分米=()分米 5. 27厘米+13厘米=()分米 6. 7000米—5千米=()千米 7. 1400米+6600米=()千米 8. 300厘米+1700厘米=()厘米=()分米=()米 西里镇中心小学作业纸班级:姓名: 一、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1.新益大厦高度约为100() 2.我每分钟可走80() 3.飞机每小时大约可飞行800() 4.我的笔记本厚度为3() 5.一根火腿肠的长度为15() 二、单位名称的换算。 1.50分米=()厘米2.82分米=()米()分米3.9000米=()千米4.9002米=()千米()米5.5830米=()千米()米 6.2千米500米=()米 7.4350米=()千米()米 三、在()里填上“>”“<”或“=”。 12千米()1178米 2. 47毫米()5厘米 3. 100分米()10米 4. 6分米()485毫米 5.6200米()6千米 6.60厘米()6分米 7.9分米()90毫米8.189厘米()18分米 9.100米()1千米10.1分米2毫米()102毫米

(完整版)高中化学铁及其化合物专题练习

铁及其化合物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下列反应,其产物的颜色按红色、红褐色、淡黄色、蓝色顺序排列的是( ) ①金属钠在纯氧中燃烧②FeSO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并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③4FeCl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④无水硫酸铜放入医用酒精中3A.②③①④ B.③②①④ C.③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已知下述三个实验中均有化学反应发生。 ①②③ 将铜丝放入氯化将铁钉放入硫向硫酸亚铁溶液中铁溶液中酸铜溶液中滴入几滴浓硝酸 ) (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实验①中铁钉只做还原剂+2 Fe既显氧化性又显还原性B.实验②中C.实验③中发生的是置换反应+2+23+ >Cu.上述实验证明氧化性:Fe>FeD后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后,BaCl的酸性溶液中,通入足量的SO.在含有3FeCl和232) ( 向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BaSOA.白色沉淀是BaSO和34 B.溶液的酸性增强 C.白色沉淀是BaSO4FeClFeCl全部被还原为D.23+++23+32四种阳离子,若向其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AlFe、Mg、和Fe4.某溶液中有) 液,搅拌后,再加入过量的盐酸,溶液中大量减少的阳离子是( Mg BFeA.32++ Al .CFe D. ++32. 5.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FeO固体放入稀硝酸溶液中: +2+O +HFeO+2H===Fe2.过量的铁粉与稀硝酸溶液反应:B+3-+O NOFe+4H+===Fe+↑+2HNO23.向氢氧化亚铁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C+2+O +===Fe+2HFe(OH)2H221 D.向Fe(OH)中加入氢碘酸:3+-2+O +2I===2Fe+I6H2Fe(OH)+6H+223的组成成分。由此分析,下列结论中正确6.某学生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方法,鉴定盐A) 的是 ( FeB.A中一定有Fe CA. FeBr溶液D.A一定为AgIC.B为沉淀27.高3+3+中一定有 铁酸钠(NaFeO)是一种新型、高效、多功能的水处理剂。湿法制备的主要反应方42--2--。干法制备

计量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计量经济学练习题 第一章导论 一、单项选择题 ⒈计量经济研究中常用的数据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时间序列数据,另一类是【 B 】 A 总量数据 B 横截面数据 C平均数据 D 相对数据 ⒉横截面数据是指【 A 】 A 同一时点上不同统计单位相同统计指标组成的数据 B 同一时点上相同统计单位相同统计指标组成的数据 C 同一时点上相同统计单位不同统计指标组成的数据 D 同一时点上不同统计单位不同统计指标组成的数据 ⒊下面属于截面数据的是【 D 】 A 1991-2003年各年某地区20个乡镇的平均工业产值 B 1991-2003年各年某地区20个乡镇的各镇工业产值 C 某年某地区20个乡镇工业产值的合计数 D 某年某地区20个乡镇各镇工业产值 ⒋同一统计指标按时间顺序记录的数据列称为【 B 】 A 横截面数据 B 时间序列数据 C 修匀数据 D原始数据 ⒌回归分析中定义【 B 】 A 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都是随机变量 B 解释变量为非随机变量,被解释变量为随机变量 C 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都是非随机变量 D 解释变量为随机变量,被解释变量为非随机变量 二、填空题 ⒈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对经济问题进行定量实证研究的技术、方法和相关理论,可以理解为数学、统计学和_经济学_三者的结合。

⒉现代计量经济学已经形成了包括单方程回归分析,联立方程组模型,时间序列分 析三大支柱。 ⒊经典计量经济学的最基本方法是回归分析。 计量经济分析的基本步骤是:理论(或假说)陈述、建立计量经济模型、收集数据、计量经济模型参数的估计、检验和模型修正、预测和政策分析。 ⒋常用的三类样本数据是截面数据、时间序列数据和面板数据。 ⒌经济变量间的关系有不相关关系、相关关系、因果关系、相互影响关系和恒 等关系。 三、简答题 ⒈什么是计量经济学它与统计学的关系是怎样的 计量经济学就是对经济规律进行数量实证研究,包括预测、检验等多方面的工作。计量经济学是一种定量分析,是以解释经济活动中客观存在的数量关系为内容的一门经济学学科。 计量经济学与统计学密切联系,如数据收集和处理、参数估计、计量分析方法设计,以及参数估计值、模型和预测结果可靠性和可信程度分析判断等。可以说,统计学的知识和方法不仅贯穿计量经济分析过程,而且现代统计学本身也与计量经济学有不少相似之处。例如,统计学也通过对经济数据的处理分析,得出经济问题的数字化特征和结论,也有对经济参数的估计和分析,也进行经济趋势的预测,并利用各种统计量对分析预测的结论进行判断和检验等,统计学的这些内容与计量经济学的内容都很相似。反过来,计量经济学也经常使用各种统计分析方法,筛选数据、选择变量和检验相关结论,统计分析是计量经济分析的重要内容和主要基础之一。 计量经济学与统计学的根本区别在于,计量经济学是问题导向和以经济模型为核心的,而统计学则是以经济数据为核心,且常常是数据导向的。典型的计量经济学分析从具体经济问题出发,先建立经济模型,参数估计、判断、调整和预测分析等都是以模型为基础和出发点;典型的统计学研究则并不一定需要从具体明确的问题出发,虽然也有一些目标,但可以是模糊不明确的。虽然统计学并不排斥经济理论和模型,有时也会利用它们,但统计学通常

《毫米、分米、千米的认识》整理复习

《毫米、分米、千米的认识》整理复习 主备人:张丽红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系统整理长度单位的知识,同时结合相关的实际应用,进一步理解、巩固这部分知识,以期达到能灵活应用的目的。 2.帮助学生逐步形成整理知识的方法和意识。提高学生整理知识、构建知识网络的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进一步建立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的概念。 教学难点:单位间的换算和估测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 教学准备:课件 一、创设情境 1.同学们,最近我们学习了毫米、分米、千米的认识,今天,我们就来复习第二单元:“毫米、分米、千米的认识”(板书) 2.希望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复习,能够学会整理已学过的相关联知识的方法,进一步加深对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的认识,会结合实际选用合适的长度单位,并能熟练进行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同学们,有信心完成今天的学习任务吗?好,希望同学们在这节课能够积极发言,动脑思考,认真倾听。 二、相互交流形成网络 1.昨天,同学们回家对本单元的内容进行了整理,现在,请把整理的方法和内容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比比谁整理的最好,挑选出最好的一份。 2.请xx同学来汇报展示你对本单元的整理。 (以下是学生整理的知识树)

展示知识树后,那么“1毫米有多长”呢? 问题设计: (1)你知道1mm有多长吗?你能用手势比划1mm有多长吗?同学们请用手比划一下,同桌互相看看,比划的对吗? (2)你能说出生活中哪些物品的长度或厚度是1毫米表示吗? (3)我们知道1毫米有多长了,你知道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吗?生:1厘米=10毫米(师板书) (4)你知道毫米用什么字母表示吗?厘米呢?(师板书) 小结:关于1毫米有多长,你还有什么问题要问吗?(教师补充或指正) 好,下面我们来看“1分米有多长” 3.1分米有多长呢? 问题设计: (1)哪位同学知道1分米有多长呢?(直尺上10个大格的长度那么长,也就是10厘米)那也就是说1分米等于几厘米?1分米=10厘米(师板书) (2)你能用手势比划一下1分米有多长吗?同学们请用手比划一下,同桌互相看看,比划的对吗?(适当进行表扬) (3)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长度或高度大约是1分米来呢?教师简单总结。 (4)我们知道1分米有多长了,那么你知道1米等于多少分米吗? 1米=10分米(板书) (5)分米用什么字母表示呢?米呢?“dm”(板书) 关于“1分米有多长”你还有什么问题要问吗?(教师补充或指正) 好,我们进入下一个环节“毫米、分米和米之间的换算”。 4.毫米、分米、米的换算(板书)

计量经济学(第四版)习题及参考答案详细版

计量经济学(第四版)习题参考答案 潘省初

第一章 绪论 1.1 试列出计量经济分析的主要步骤。 一般说来,计量经济分析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陈述理论(或假说) (2)建立计量经济模型 (3)收集数据 (4)估计参数 (5)假设检验 (6)预测和政策分析 1.2 计量经济模型中为何要包括扰动项? 为了使模型更现实,我们有必要在模型中引进扰动项u 来代表所有影响因变量的其它因素,这些因素包括相对而言不重要因而未被引入模型的变量,以及纯粹的随机因素。 1.3什么是时间序列和横截面数据? 试举例说明二者的区别。 时间序列数据是按时间周期(即按固定的时间间隔)收集的数据,如年度或季度的国民生产总值、就业、货币供给、财政赤字或某人一生中每年的收入都是时间序列的例子。 横截面数据是在同一时点收集的不同个体(如个人、公司、国家等)的数据。如人口普查数据、世界各国2000年国民生产总值、全班学生计量经济学成绩等都是横截面数据的例子。 1.4估计量和估计值有何区别? 估计量是指一个公式或方法,它告诉人们怎样用手中样本所提供的信息去估计总体参数。在一项应用中,依据估计量算出的一个具体的数值,称为估计值。如Y 就是一个估计量,1 n i i Y Y n == ∑。现有一样本,共4个数,100,104,96,130,则 根据这个样本的数据运用均值估计量得出的均值估计值为 5.1074 130 96104100=+++。 第二章 计量经济分析的统计学基础 2.1 略,参考教材。

2.2请用例2.2中的数据求北京男生平均身高的99%置信区间 N S S x = =45 =1.25 用α=0.05,N-1=15个自由度查表得005.0t =2.947,故99%置信限为 x S t X 005.0± =174±2.947×1.25=174±3.684 也就是说,根据样本,我们有99%的把握说,北京男高中生的平均身高在170.316至177.684厘米之间。 2.3 25个雇员的随机样本的平均周薪为130元,试问此样本是否取自一个均值为120元、标准差为10元的正态总体? 原假设 120:0=μH 备择假设 120:1≠μH 检验统计量 () 10/25X X μσ-Z == == 查表96.1025.0=Z 因为Z= 5 >96.1025.0=Z ,故拒绝原假设, 即 此样本不是取自一个均值为120元、标准差为10元的正态总体。 2.4 某月对零售商店的调查结果表明,市郊食品店的月平均销售额为2500元,在下一个月份中,取出16个这种食品店的一个样本,其月平均销售额为2600元,销售额的标准差为480元。试问能否得出结论,从上次调查以来,平均月销售额已经发生了变化? 原假设 : 2500:0=μH 备择假设 : 2500:1≠μH ()100/1200.83?X X t μσ-= === 查表得 131.2)116(025.0=-t 因为t = 0.83 < 131.2=c t , 故接受原假 设,即从上次调查以来,平均月销售额没有发生变化。

三年级数学上册习题_毫米、分米、千米的认识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毫米、分米、千米的认识 一、填一填在_______里填上适当的单位。 别针长3_____ 单人床长2_____ 橡皮长2___4____ 树高10______ 教室地面长9_____8____ 飞机每小时飞行800_____ 数学书厚8_______ 二、数学诊所把长度单位用错的改正过来。 800毫米大于1米李平的身高146分米电视机长70米 40毫米与4分米同样长围操场跑一圈有400千米 飞鸽传书帮信鸽找到与它长度相等的信封。 三、你能把下列每组数按顺序排列吗? (1)从大到小排列: 3千米500厘米 3500厘米 3千米500米 3米500厘米 (2)从小到大排列: 9米3毫米 9米3米 9千米3米 9米3厘米 四、把正确答案前面的五角星涂上颜色。 1、2米和20厘米比较( )。A.2米长 B.20厘米长 C.同样长 2、下面的单位不是长度单位的是( )。 A.米 B.厘米 C.分米 D.千克 E.毫米 3、一块橡皮长20( )。 A.厘米 B.分米 C.毫米 4、沿学校操场跑一圈是250米,要跑( )圈才是1千米。 A.10 B.4 C.40 5、下面数中,与2千米相等的是( )。 A.2000米 B.2米 C.200米 D.20米 五、填空: 1. ( )厘米=10毫米50毫米=( )厘米 2. ( )米=1000毫米7000毫米=( )米 3. ( )千米=1000米9000米=( )千米 4. ( )分米=100毫米7000毫米=( )分米 5. ( )米=100厘米600厘米=( )米 6. ( )米=10分米20分米=( )米 7. ( )分米=10厘米40厘米=( )分米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高考化学易错题精选-铁及其化合物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高考化学易错题精选-铁及其化合物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一、高中化学铁及其化合物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 1.现有金属单质A、B、C和气体甲、乙、丙以及物质D、E、F、G、H,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图中有些反应的生成物和反应的条件没有标出)。 请根据以上信息完成下列各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B_______、丙__________。 (2)写出黄绿色气体乙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_,反应过程⑦可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______。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3)反应③中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 【答案】Al HCl 杀菌消毒、强氧化剂、漂白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终变成红褐色 4Fe(OH)2+O2+2H2O=4Fe(OH)3 2Al+2OH- +2H2O=2AlO2-+3H2↑ 【解析】 【分析】 金属A颜色反应为黄色证明A为金属Na,Na与水反应生成气体甲为H2,D为NaOH;金属B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产生H2,说明B为金属Al,黄绿色气体乙为Cl2,气体甲是H2,H2和Cl2反应生成丙为HCl,HCl溶于水得到的物质E为盐酸溶液,盐酸与金属C反应产生F溶液是金属氯化物,该氯化物与Cl2还可以反应产生G,G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红褐色沉淀H为Fe(OH)3,则G为FeCl3,推断物质F为FeCl2;判断C为Fe,以此解答该题。【详解】 根据上述分析可知A是Na,B是Al,C为Fe,气体甲是H2,气体乙是Cl2,气体丙是HCl;D是NaOH,E是盐酸,F是FeCl2,G是FeCl3,H是Fe(OH)3。 (1)根据上述分析可知,物质B是Al,丙是HCl; (2)黄绿色气体乙是Cl2,该物质可以与水反应产生HCl和HClO,HClO具有强氧化性,可作氧化剂,氧化一些具有还原性的物质,也用于杀菌消毒或用于物质的漂白; (3)FeCl2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FeCl2+2NaOH=Fe(OH)2↓+2NaCl,Fe(OH)2具有还原性,容易被溶解在溶液中的氧气氧化,发生反应:4Fe(OH)2+O2+2H2O=4Fe(OH)3,固体由白色迅速变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因此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终变成红褐色; (4)反应③是Al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产生NaAlO2和H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Al+2OH- +2H2O=2AlO2-+3H2↑。

高考化学复习 铁及其重要化合物习题含解析

高考化学复习铁及其重要化合物 1.(2019·淮北模拟)《天工开物》载:黄矾所出又奇甚,乃即炼皂矾炉侧土墙,刮取下来。染家用之,金色淡者涂炙,立成紫赤也(皂矾FeSO4·7H2O;黄矾Fe2(SO4)3·10H2O;赤矾Fe2O3)。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皂矾可用于碱性花木土壤补铁 B.皂矾变为黄矾是受热脱水过程 C.黄矾受热分解可以获得赤矾 D.矾是含结晶水的硫酸盐矿石 解析:FeSO4溶液呈酸性,不能用于碱性花木土壤补铁,故A错误;FeSO4·7H2O变为Fe2(SO4)3·10H2O是氧化过程,故B错误;Fe2(SO4)3·10H2O受热分解可以生成Fe2O3、SO3、H2O,故C正确;赤矾Fe2O3不是硫酸盐,故D错误。 答案:C 2.坦克、导弹的制造材料主要是金属合金,钢铁便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种。下列有关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铁元素属于过渡元素,其原子序数为26 B.单质铁与浓硫酸在常温下不反应 C.铁单质只具有还原性,其阳离子只具有氧化性 D.与相同浓度的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的速率,纯铁比生铁的快 解析:铁是26号元素,属于第Ⅷ族元素,为过渡元素,故A正确;常温下,铁和浓硫酸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而阻止进一步反应,但并不是铁和浓硫酸不反应,故B 错误;亚铁离子既有还原性,又有氧化性,故C错误;纯铁和稀盐酸不能构成原电池,生铁中铁、碳、盐酸构成原电池,能加快反应速率,所以生铁反应速率比纯铁快,故D错误。 答案:A 3.将铁屑溶于过量的稀盐酸后,再加入下列物质,会有Fe3+生成的是( ) A.硫酸B.氯水 C.硫酸锌D.氯化铜 解析:Fe+2HCl===FeCl2+H2↑,选项中,H2SO4、ZnSO4、CuCl2均不能与FeCl2反应,但氯水中的Cl2能氧化Fe2+生成Fe3+,离子方程式为2Fe2++Cl2===2Fe3++2Cl-。 答案:B 4.铁及其化合物是中学化学中的一类重要物质,下列关于铁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保存FeCl2溶液常常加一些铁粉,其目的是抑制Fe2+水解 B.在25℃时,pH=0的溶液中,Al3+、NH+4、NO-3、Fe2+可以大量共存 C.制备AlCl3、FeCl3均可采用将溶液直接蒸干的方法 D.硫酸亚铁溶液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2Fe2++H2O2+2H+===2Fe3++2H2O

高考化学铁及其化合物综合练习题及详细答案

高考化学铁及其化合物综合练习题及详细答案 一、高中化学铁及其化合物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 1.某固体化合物A,按图所示发生系列变化,已知E溶液中加入氨水后产生的白色沉淀很快变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 回答下列问题:(1)物质A是___(填化学式)。 (2)反应②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___。 (3)反应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 【答案】Fe(OH)3 Fe2O3+6H+=2Fe3++3H2O 4Fe(OH)2+O2+2H2O=4Fe(OH)3 【解析】 【分析】 已知E溶液中加入氨水后产生的白色沉淀很快变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说明A为氢氧化铁,Fe(OH)3,A加热分解生成B为Fe2O3,C为H2O,依据流程分析判断D为FeCl3,X为Fe,E为FeCl2 溶液,据此分析。 【详解】 已知E溶液中加入氨水后产生的白色沉淀很快变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说明A为氢氧化铁,Fe(OH)3,A加热分解生成B为Fe2O3,C为H2O,依据流程分析判断D为FeCl3,X为Fe,E为FeCl2 溶液。 (1)依据推断可知A为Fe(OH)3; (2)反应②是盐酸和氧化铁发生的复分解反应,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Fe2O3+6H+ =2Fe3++3H2O; (3)反应④是氢氧化亚铁和氧气水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铁的也还原反应,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4Fe(OH)2+O2+2H2O=4Fe(OH)3。 2.现有金属单质A、B、C和气体甲、乙、丙以及物质D、E、F、G、H,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图中有些反应的生成物和反应的条件没有标出)。

请根据以上信息完成下列各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B_______、丙__________。 (2)写出黄绿色气体乙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_,反应过程⑦可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______。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3)反应③中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 【答案】Al HCl 杀菌消毒、强氧化剂、漂白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终变成红褐色 4Fe(OH)2+O2+2H2O=4Fe(OH)3 2Al+2OH- +2H2O=2AlO2-+3H2↑ 【解析】 【分析】 金属A颜色反应为黄色证明A为金属Na,Na与水反应生成气体甲为H2,D为NaOH;金属B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产生H2,说明B为金属Al,黄绿色气体乙为Cl2,气体甲是H2,H2和Cl2反应生成丙为HCl,HCl溶于水得到的物质E为盐酸溶液,盐酸与金属C反应产生F溶液是金属氯化物,该氯化物与Cl2还可以反应产生G,G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红褐色沉淀H为Fe(OH)3,则G为FeCl3,推断物质F为FeCl2;判断C为Fe,以此解答该题。【详解】 根据上述分析可知A是Na,B是Al,C为Fe,气体甲是H2,气体乙是Cl2,气体丙是HCl;D是NaOH,E是盐酸,F是FeCl2,G是FeCl3,H是Fe(OH)3。 (1)根据上述分析可知,物质B是Al,丙是HCl; (2)黄绿色气体乙是Cl2,该物质可以与水反应产生HCl和HClO,HClO具有强氧化性,可作氧化剂,氧化一些具有还原性的物质,也用于杀菌消毒或用于物质的漂白; (3)FeCl2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FeCl2+2NaOH=Fe(OH)2↓+2NaCl,Fe(OH)2具有还原性,容易被溶解在溶液中的氧气氧化,发生反应:4Fe(OH)2+O2+2H2O=4Fe(OH)3,固体由白色迅速变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因此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终变成红褐色; (4)反应③是Al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产生NaAlO2和H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Al+2OH- +2H2O=2AlO2-+3H2↑。 【点睛】 本题是无机物推断,物质的颜色及转化关系中特殊反应是物质推断的突破口,再结合转化关系推断,需要学生熟练掌握元素化合物知识,试题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及逻辑推理能力。 3.已知有以下物质相互转化: 请回答下列问题:

全国高考化学铁及其化合物的综合高考真题分类汇总

全国高考化学铁及其化合物的综合高考真题分类汇总 一、高中化学铁及其化合物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 1.物质X是某新型净水剂的中间体,它可以看成由AlCl3(在180℃升华)和一种盐A按物质的量之比1:2组成。在密闭容器中加热X使之完全分解,发生如下转化: 请回答下列问题: (1)X的化学式为__。 (2)将E混合晶体溶于水配成溶液,向溶液中加入过量稀NaOH溶液时发生的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 (3)高温下,若在密闭容器中长时间煅烧X,产物中还有另外一种气体,请设计实验方案验证之_。 【答案】AlCl3·2FeSO4 Al3++2H++6OH-=AlO2-+4H2O 将气体通入足量NaOH溶液中,收集余气,把一条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其中,若复燃,则说明是O2 【解析】 【分析】 固体氧化物B溶于稀盐酸后得到的溶液C中滴加KSCN溶液,混合液变血红色,说明B中含有Fe3+,则B为Fe2O3,C为FeCl3溶液,无色D气体能使品红褪色,则D为SO2,由元素守恒可知A中含有Fe、S、O元素,A加热分解能生成氧化铁和二氧化硫,则盐A为 FeSO4,氧化铁的物质的量为 3.2g 160g/mol =0.02mol,生成二氧化硫为 0.448L 22.4L/mol =0.02mol, 由Fe、S原子为1:1可知生成SO3为0.02mol,4.27g混合晶体E为AlCl3和SO3,AlCl3的物 质的量为4.27g-0.02mol80g/mol 133.5g/mol =0.02mol,X的组成为AlCl3?2FeSO4,以此解答该题。 【详解】 (1)根据上述分析,X的化学式为AlCl?2FeSO4; (2)将E混合晶体溶于水配成溶液,三氧化硫反应生成硫酸,则硫酸与氯化铝的物质的量相等,逐滴加入过量稀NaOH溶液,该过程的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3++2H++6OH-=AlO2-+4H2O; (3)若在高温下长时间煅烧X,生成的三氧化硫再分解生成二氧化硫和氧气,另一种气体分子式是O2,检验氧气的方法为:将气体通入足量NaOH溶液中,收集余气,把一条带火星的本条伸入其中,若复燃,则说明是O2。 2.铁和铝是科技、生产、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金属材料。

计量经济学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题: 1.计量经济学是以揭示经济活动中客观存在的__________为内容的分支学科,挪威经济学家弗里希,将计量经济学定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者的结合。 2.数理经济模型揭示经济活动中各个因素之间的__________关系,用__________性的数学方程加以描述,计量经济模型揭示经济活动中各因素之间__________的关系,用__________性的数学方程加以描述。 3.经济数学模型是用__________描述经济活动。 4.计量经济学根据研究对象和内容侧重面不同,可以分为__________计量经济学和__________计量经济学。 5.计量经济学模型包括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大类。 6.建模过程中理论模型的设计主要包括三部分工作,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确定理论模型中所包含的变量,主要指确定__________。 8.可以作为解释变量的几类变量有__________变量、__________变量、__________变量和__________变量。 9.选择模型数学形式的主要依据是__________。 10.研究经济问题时,一般要处理三种类型的数据:__________数据、__________数据和__________数据。 11.样本数据的质量包括四个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模型参数的估计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和软件的应用等内容。 13.计量经济学模型用于预测前必须通过的检验分别是__________检验、__________检验、__________检验和__________检验。 14.计量经济模型的计量经济检验通常包括随机误差项的__________检验、__________检验、解释变量的__________检验。 15.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应用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结构分析所采用的主要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二、单选题: 1.计量经济学是一门()学科。 A.数学 B.经济

《毫米、分米、千米的认识》教案

《毫米、分米、千米的认识》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使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知和了解千米、分米、毫米的含义,初步建立1千米、1分米、1毫米的长度观念。 2、过程与方法目标 知道1千米=1000米,1分米=10厘米,能进行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产生对身边事物长度的关注与好奇心,能积极地参与测量,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能在具体的情境中估计并测量物品的长度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谈话引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孙悟空吗?谁能介绍一下孙悟空的本领?有一个小朋友叫甜甜,他也很喜欢孙悟空,晚上在梦中还和孙悟空比本领呢!我们一起看看他们都在比什么?(出示情境图) 2、搜集信息:你看到了什么? 3、提出问题: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根据学生的提问,板书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富有童趣的童话素材,有利于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去搜集信息、提出问题。]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认识1毫米。 (1)猜测 师:孙悟空把金箍棒变成5毫米长,请猜一猜,5毫米有多长?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猜测的长度。 (2)验证 师:5毫米到底有多长呢?请同学们拿出直尺仔细观察,把你的想法在组内说一说。 (3)交流 师:那个组愿意把你们的想法向大家交流一下?(引导学生说出一小格是1毫米,5小格就是5毫米。)

(4)巩固 师:同学们想一想或观察一下周围的物体,哪些物体的长度(厚、高、宽)约是1毫米呢?(硬币,身份证,公交卡,十张纸)请同学们学用手比划1毫米有多长。 (5)练习60毫米=()厘米120毫米=()厘米 8厘米=()毫米 (6)小结 师:刚才,同学们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认识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思考一下毫米与前面我们认识的长度单位厘米(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阿福的新衣)有什么关系。 板书:1厘米=10毫米 2、认识1分米。 (1)、猜测。 师:后来,孙悟空又把金箍棒变长了,变到10厘米长了,你认为现在的金箍棒有多长?把它在练习纸画下来。 (2)验证。 师:拿出直尺,验证一下,你刚才猜的怎么样?同桌互相说说。 (3)交流 师:谁愿意说说10厘米到底有多长?(引导学生在尺子上找出10厘米,认识10厘米就是1分米。 板书:1分米=10厘米 (4)巩固 同学们想一想或观察一下周围的物体,哪些物体的长度(厚、高、宽)约是1分米呢?(小朋友的手长,粉笔盒的高度)请同学们学用手比划1分米有多长。 (5)练习60厘米=()分米120分米=()厘米=()毫米 100毫米=()厘米=()分米 课本自主练习第十题 (6)小结 同学们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认识了新的长度单位----分米,思考一下分米与前面我们认识的长度单位毫米、厘米、米有什么关系。 3、展示课件例2 认识1千米。 (1)猜测。 师:孙悟空为了显示出他的本领,他还把金箍棒一下子变成1千米长,仔细观察图画,你能通过图中提供的信息,说说1千米有多长吗? (2)举例说明(也可以引导学生实地感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