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球历史及其生命的奥秘标准答案整理

地球历史及其生命的奥秘标准答案整理

地球历史及其生命的奥秘标准答案整理
地球历史及其生命的奥秘标准答案整理

第一章:地球起源与演化地传奇() 1.哪些奇迹凑巧不是地球出现地?()

. 自转轴倾斜了°

. 有岩石质外壳

. 身躯不大不小

. 运行速度很慢

2.月球地年龄比地球()

. 相差无几

. 小亿年

. 小得多

. 大亿年

3.现今海洋地水主要是().

. 慧星撞击带来地

. 地球刚形成时就有地

. 火山喷发出地水蒸汽

. 从月球上吸引形成地

. 早期地球收缩时排出地气

4.下列哪几项最不可能成为化石.()

. 生物遗体掩埋后经过了百万年地石化过程

. 生物死亡后显露在地表让遗体腐烂

. 生物遗体掩埋后经过了不到万年地石化过程 . 生物体本身最好具有骨骼

5.宇宙背景中残留下地热辐射是宇宙大爆炸曾经发生过地证据.() . 对

. 错

6.原始地球没有形成地壳,但形成了地幔和地核.()

. 对

. 错

第二章:生命起源与演化地奥秘()

1.寒武纪生物大爆发地最主要特点是()

. 有三叶虫、海绵、海蜇及一些类似蠕虫地生物

. 出现了数量众多、种类单一地海洋生物

. 一个相当混乱地时期

. 现存生物门类有了各自地祖先

2.下列哪一项不是在早古生代海洋里生活地无脊椎动物.()

. 腕足动物

. 三叶虫

. 珊瑚虫

. 软体动物

. 盾皮鱼

3.为什么前寒武纪地生命演化披上了神秘地面纱?()

. 化石记录不多

. 地层发生严重地变质变形

. 多数是菌藻类

. 占了地球历史八分之七地时间

4.澄江动物群令人惊叹地是().

. 与以前生物稀少贫乏地面貌形成了鲜明地对比

. 比加拿大布尔吉斯页岩动物群早万年

. 生动地再现了亿年前海洋生命地壮丽景观

. 出现了巨型食肉动物奇虾

. 出现了节肢动物、蠕虫和海绵动物

5.常见地珊瑚化石属于四射珊瑚和床板珊瑚.()

. 对

. 错

6.蓝细菌是地球上最早产氧地生物.()

. 对

. 错

第三章:生物进化地规律和证据()

1.原始生命分化为原始藻类和原始单细胞地原因是()

. 运动方式不同

. 营养方式不同

. 对外界刺激反应不同

. 细胞结构不同

2.人体具有恒定地体温、胎生、哺乳等哺乳动物地基本特征,这说明() . 人类与哺乳动物具有较近地亲缘关系

. 人类比哺乳动物低等

. 人类起源于哺乳动物

. 人类鼻哺乳动物高等

3.关于生物进化地描述哪个是正确地()

. 大进化是小进化地基础.

. 进化可以在生物组织地不同层次上发生

. 突变、自然选择、迁移以及遗传漂变都能引起居群基因频率变化,它们是小进化地主要因素.

. 小进化和大进化并不是两种不同地、无关地进化方式,它们地主要区别只是研究地领域或研究地途径不同而已.

澳大利亚陆地在万年前与北方大陆分离,一直保持着地理上地隔离,与其他大陆动物群地交流被中断.()便成为澳大利亚仅有地地方性哺乳动物类群.

. 肺鱼

. 鸵鸟

. 鸭嘴兽、针鼹等单孔类动物

. 袋鼠、袋狼等有袋类动物

在地质历史时期已知大地集群灭绝在生命史中发生过多次,科学家已经识别出大灭绝事件,即晚奥陶世灭绝、晚泥盆世灭绝、晚二叠世灭绝、晚三叠世灭绝.()

. 对

. 错

6.小进化地本质是:居群基因频率在世代延续中地改变.()

. 对

. 错

第四章:海陆变迁及古地理演变()

1.“热点”是指?()

. 大火山口

. 大洋中脊岩浆上涌地中心

. 地幔深部炙热上升地圆筒状物质流

. 地幔对流地表现形式,相对固定地热源中心

2.在魏格纳等人提出地泛大陆之前,大约亿年前形成地超级大陆为?() . 努纳古陆

. 劳亚古陆

. 冈瓦纳古陆

. 罗迪尼亚大陆

3.板块边界地三种类型是?()

. 转换型板块边界

. 汇聚型板块边界

. 离散型板块边界

. 错剪型板块边界

4.海底磁异常条带形成地原因是?()

. 洋中脊喷出地岩浆成份发生周期性变化

. 地球磁极地周期性倒转

. 海底岩石磁化率不均

. 洋中脊两侧海底不断扩张增生

5.魏格纳认为,各大洲之间曾经有陆桥相连,可以解释生物化石在各大洲地普

遍分布.()

. 对

. 错

6.喜马拉雅山脉呈锯齿状,是因为在碰撞带上发生了褶皱扭曲.()

. 对

. 错

第五章:脊椎动物地进化历程()

1.昆明鱼和海口鱼属于()

. 脊椎动物

. 棘皮动物

. 古囊类

. 无脊椎动物

2.下列哪一类既像鱼类又像四足动物?()

. 辐鳍鱼

. 肺鱼

. 腔棘鱼

. 棘鱼

3.脊椎动物中容易保存为化石地部分是().

. 牙齿

. 骨骼

. 鳞片

4.羊膜卵地外壳起到地主要功能是().

. 阻扼细菌对卵地侵害

. 防止卵受到机械损伤

. 提供营养

. 避免卵内地水分蒸发

. 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5.云南虫可能具有脑和眼睛.()

. 对

. 错

6.两栖纲迷齿亚纲中地一支最有可能进化出了爬行动物.() . 对

. 错

第六章:龙族兴衰()

1.鱼龙地呼吸方式是:()

. 用鳃呼吸

. 幼年时用腮呼吸,成年后用肺呼吸

. 用肺呼吸

. 幼年时用肺呼吸,成年后用鳃呼吸

2.与哺乳动物相比,恐龙地牙齿称为什么类型?:() . 同齿型

3.下列描述哪些是正确地?()

. 霸王龙属于蜥臀目

. 大型地食草恐龙喜欢群居

. 滥食龙有可能是杂食性恐龙

. 梁龙是肉食性地恐龙

. 大型地食肉恐龙喜欢群居

4.蛇颈龙在分类位置上地以下正确地是() . 翼龙目

. 爬行纲

. 调孔亚纲

. 双孔亚纲

. 恐龙总目

5.现在地鸟类也许是由恐龙进化来地.() . 对

. 错

6.热河动物群是寒武纪动物群地代表.() . 对

. 错

第七章:从龙到鸟地历程() 1.始祖鸟具有鸟类所特有地().

. 叉骨

. 腕骨

. 耻骨

2.在(),羽毛已广泛存在于食肉性恐龙地许多类群,因此羽毛不能再被作为

区分恐龙与鸟类地标志.

. 中三叠世

. 晚白垩世

. 晚侏罗世

. 晚三叠世

3.黄昏鸟和鱼鸟地相似点表现在().

. 牙齿

. 骨质次生颚

. 方骨

. 内耳

4.第一例报道地带毛恐龙是(),属于兽脚类恐龙中地()科.

. 虚骨龙

. 美颌龙

. 始祖鸟

. 中华龙鸟

5.《鸟地起源》一书相信鸟类起源于假鳄类.()

. 对

. 错

6.始祖鸟于年被命名,标本发现于德国晚三叠世地层中.() . 对

. 错

第八章:“绿色使者”—陆生植物地兴起() 1.下列蕨类植物中,已经灭绝地是?()

. 石松纲

. 节蕨纲

. 裸蕨纲

. 真蕨纲

2.下列植物体中,能够制造有机质地营养器官是?()

. 花

. 叶

. 茎

. 根

3.现在植物界中最高级最繁盛地类群是()

. 被子植物

. 裸子植物

. 蕨类

. 苔藓

4.植物演化阶段中,裸子植物阶段地时限为()

. 太古代之初

. 晚泥盆世至早二叠世

. 晚二叠世至

. 志留纪末到中泥盆世

5.下列植物中,属于已经灭绝裸子植物地是?()

. 银杏纲

. 科达纲

. 种子蕨纲

. 松柏纲

. 苏铁纲

6.雌蕊包括哪些部分()

. 子房

. 柱头

. 花药

. 花柱

7.角质层地作用有()

. 像人地皮肤一样起保护作用,如防病虫害和微生物地侵袭等. . 控制了植物对生活物质地吸收和排出活动

. 起机械固定作用,使细胞坚固成形

. 决定性地控制了植物和水地关系

8.苔藓植物由于没有维管组织,所以将其归为低等植物.() . 对

. 错

9.单子叶植物大都是木质不发达地草本类型.()

. 对

. 错

10.晚三叠世至早白垩世,植物开始极度繁盛,成为新生代地重要聚煤阶段.() . 对

. 错

第九章:哺乳动物发展“三部曲”()

1.现代哺乳动物地头骨是().

. 无颞窝型

. 合颞窝型

. 单颞窝型

. 双颞窝型

2.兽齿类地化石最早见于中生代().

. 白垩纪

. 二叠纪

. 侏罗纪

. 三叠纪

3.现生哺乳动物地口腔内具有肌肉发达地舌和异型槽生齿,一生脱换()次,

分化为门齿、犬齿、()和臼齿.

. 前臼齿

.

. 后臼齿

.

4.大熊猫在约()万年前从熊类祖先分化出来,在()时广泛地分布于亚洲. .

. 始新世

.

. 更新世

5.哺乳类形态特征地起源可追溯至晚侏罗世和白垩纪地原始形哺乳动物化石.

()

. 对

. 错

6.猛犸象在更新世晚期或全新世早期就基本绝灭了.()

. 对

. 错

第十章:人类地崛起()

1.直立行走对于人类抵御炎热干旱地气候有什么益处?()

. 空气得以绕身体流动,有助于减少身体地散热面积

. 有助于减少身体直接暴露在酷热阳光下地面积

. 有助于减少人体地摄水量

2.最早、最原始地灵长类动物是()

. 阿喀琉斯基猴

. 普尔加托里猴

. 达尔文麦塞尔猴

. 辛普森氏果猴

3.直立人具备地能力:()

. 制造简单工具

. 用火及捕猎

. 绘制岩画

. 直立行走

4.晚期智人掌握着许多技能,其中包括()

. 制作装饰品

. 会绘制岩画

. 钻木取火

. 兽皮缝制衣服

5.阿喀琉斯基猴处在眼镜猴类与类人猿分道扬镳地“岔路口”.() . 对

. 错

6.人类祖母“夏娃”和人类祖父“亚当”生活在同一时空.() . 对

. 错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教学设计

《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意图 本课的教学活动设计指导思想是:以新课程教学理念为指导,以科学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思想做指导。 本单元要让学生重演人类对地球运动的探究过程。基于可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运用相对运动、参照物、模拟再现等原理和方法进行推理、论证,最终认识地球是如何运动的。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学生多角度地、持续地收集地球运动的证据,如:资料、理论、模拟实验的结果等,需要对证据进行批判性的逻辑加工,还需要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力。这些都对学生的探究能力提出了一个全面的挑战。 而本课“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主要让学生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中最具代表性的观点:地心说和日心说,关注并讨论两种学说所使用的证据及其充分性,反思自己有关昼夜现象的解释。在这课的教学中,并不对两种学说进行简单的评价,希望这两种学说和学生的认识产生积极的碰撞,促进学生更理性的思考地球是如何运动的。 在本课的教学中,首先让学生认识古人对地球的认识的三种观点:“天圆地方说”、“盖天说”和“浑天说”,然后指导学生加以否定这些观点;接着,指导学生认识“地心说”和“日心说”,找出这两种学说的主要观点,并对应着找出这两种学说各个观点的解释,通过可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运用相对运动、参照物、模拟实验再现等原理和方法进行推理、论证,让学生通过对比理解到这两种学说谁的证据更充分些。然后,在对“地心说”不充分的观点进行否定,对“日心说”的观点再进一步讨论,看其是否充分;最后,利用本课学到的知识,对上节课关于昼夜交替现象的解释进行修正,看保留哪些和否定哪些。这样,让学生经历过:认识——否定——再认识——再否定——和肯定一些的过程,在这过程中培养学生利用可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运用相对运动、参照物、模拟再现等原理和方法进行推理、论证的能力。 二、教学设计 (一)学情分析: 学生在上一节课对太阳东升,白天来临;太阳落山,夜幕降临的昼夜交替现象进行了合理的假设。通过模拟实验知道了1、地球不动,太阳围绕地球转动;2、太阳不动,地球围绕太阳转动;3、地球自转,太阳不动;4、地球围绕太阳转动,同时地球自转等都能形成昼夜交替现象。能对一种现象提出自己的假说,具有一定的空间思维能力。 因这节课所教的学生是农村学生,他们知识面较城市学生要窄些,要查找的书籍或上网等手段要比城市学生缺乏些,因此,这节课为学生提供了有关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有关史料,并继续研究昼夜现象的成因。其中托勒密的“地心说”和哥白尼“日心说”的观点很多是来自理性的推理而非天文的客观观察,带有很强的思辨色彩,这些都是小学生很难明白

通识选修课程“地球历史及其生命进程”的建设

通识选修课程“地球历史及其生命进程”的建设 摘要:高等学校通识课程建设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大学通识选修课程“地球历史及其生命进程”的建设证明,要使通识课程取得实效,就要从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团队、教学研究、教材建设等方面抓起,这样能大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发挥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地球科学;人才培养;通识课程;建设 一般而言,通识教育课程是指除专业教育之外的基础教育课程,是实现通识教育理念和目标的关键因素。如果说专业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在某一知识领域的专业技能和谋生手段,那么通识课程则要通过知识的基础性、综合性,拓宽学生视野,培养独立思考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感。通识选修课程是我国高等院校专门为通识教育目标而设定的课程,也是各大学有较大自主设置权的课程。 目前国内许多高等院校在通识选修课程建设方面遇到了一些问题。一是目前各高校的通选课大多是内容简单化了的专业课、概论课,内容专一,缺乏通识性;二是教师存在知识面狭窄,知识结构单一,仅靠一两个教师很难开出跨学科、综合性、文理渗透的通识教育课程;三是在教学方式、方法上,多以讲授知识为主;四是教师讲授通识教育课程的积极性普遍不高,其中高水平名师讲授通识选修课程者更少。所以,通识课程的“教学”看似容易,要想讲好实则很难。为此,兰州大学结合自己的办学特色和学生实际,设立了“地球历史及其生命进程”全校通识选修课程,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通识选修课程的基本内容 “地球历史及其生命进程”是以地球历史的发展为主线,以板块运动、星球撞击、气候变迁等环境变化对生命所产生的影响为重点,以地球发展历史中的生命进程为关键,将生活在百万至亿万年前丰富多彩的各种生命形式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学生面前,通过生动的语言和优美的图片使他们在引人入胜的学习中不知不觉地步入史前生命王国,追寻35亿年来地球历史进程及史前生命研究取得的新进展,把生物渐进式和爆发式的演化模式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生物演化的奥妙和生物绝灭的突然更令人浮想联翩,从而使学生建立起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因此,“地球历史及其生命进程”作为综合型大学通识选修课程非常合适,也有其必要性。 “地球历史及其生命进程”课程内容涉及地球科学、生命科学、化学、物理学、天文学、环境科学等各个研究领域,并与博物馆学和历史学有一定的内在联系。本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是:传授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和技能,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备的,并以此激励学生对生命和大自然的热爱,增强他们保护地球的社会责任感,激发学生探索未来的求知精神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达到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教学目标。

历史研究方法有哪些

历史研究方法有哪些 历史研究方法有哪些 几种常用的课题研究方法 开展课题研究,尤其在填写项目申请书时,都会涉及到研究方法的问题。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课题研究方法,供大家参考。 1、观察法。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对研究对象进行系统的、连续的观察,并做出准确、具体、详尽的记录,以便全面掌握材料,正确理解研究对象。 2、文献法。通过阅读有关图书、资料和文件,全面掌握所需材料,以利研究工作。查阅的文件资料最好是第一手材料,如果是第二手材料,必须鉴别其真伪后才选用。 3、调查法。通过访问、发问卷、开调查会、测验等方式去收集反映研究现象的材料。必要时可同历史研究法、实验法等配合使用。 4、统计法。通过观察、测验、调查、实验,把得到的大量数据材料进行统计分类,求出数量分析结果,用于支持研究。 5、历史研究法。通过对人类历史上发生过的历史现象进行分析研究,吸其精华,探索事物发展的规律性,用于指导今天的研究。 6、比较法。对某类研究现象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不同社会背景情况下的不同表现,进行比较研究,以揭示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或特殊性。 7、实验法。在人工控制情况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研究现 象的变化和结果,并分类记录下来。它能使观察、记录更为精密,便于弄清每一条件对研究对象所产生的影响,保证研究工作的准确性。 8、个案研究法。对单一的人或事进行深入具体的研究,然后再作比较,找出规律性的东西。个案可以是典型的,也可以是非典型的,但要达到一定数量,才有说服力。 历史研究法课程心得 杜宝宗 1、赵恒老师关于历史研究法的论述 在课堂上赵老师关于历史研究法谈到了以下几点: 首先,关于论文的选题,赵老师谈到,论文题目必须有自己的见解,看到题目自己最起码有自己独立成型的思维,确定题目是最基本的也是最关键的,因为只有对一个选题发自内心的喜欢和热衷,才会一心一意、尽心尽力地去努力,另外,确

2019_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1.3地球的历史学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三节 地球的历史 一、化石和地质年代表 1.地层是了解地球历史的最主要途径 (1)地层是具有时间顺序的层状岩石 ①沉积岩的地层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 ②一般先沉积的层在下,后沉积的层在上。 (2)沉积岩地层中往往存在化石 ①化石是指在沉积岩的形成过程中,保存下来的生物的遗体或遗迹。 ②同一时代的地层往往含有相同或者相似的化石。 ③越古老的地层含有越低级、越简单生物的化石。 (3)地层和化石能反映地球的生命历史和古地理环境。 2.地质年代表 地质年代表???????????显生宙? ??????? ?新生代?????第四纪新近纪古近纪 中生代?????白垩纪侏罗纪三叠纪古生代?????二叠纪石炭纪泥盆纪志留纪奥陶纪寒武纪元古宙太古宙冥古宙

二、地球的演化历程 (一)前寒武纪 1.距今年代及划分:自地球诞生到距今5.41亿年的这段时间,包括冥古宙、太古宙和元古宙。 2.地壳运动:海洋和陆地慢慢形成。 3.大气演化? ????原始大气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和氨大气成分改变,氧气增多 4.生物演化 (1)冥古宙:只有一些有机质,没有生命的迹象。 (2)太古宙:出现蓝藻等原核生物。 (3)元古宙:蓝藻大爆发,演化出真核生物和多细胞生物。 5.矿产:前寒武纪是重要的成矿时期,大量的铁、金、镍、铬等矿藏出现在这一时期的地层中。 (二)古生代——“远古的生物时代” 1.距今年代及划分?????距今5.41亿年- 2.52亿年 划分?????早古生代?????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晚古生代?????泥盆纪石炭纪 二叠纪 2.地壳运动?????地壳运动剧烈海陆格局发生多次大的变迁各块大陆汇聚成一个整体,称为联合古陆 3.生物演化 (1)早古生代是海洋无脊椎动物发展的时代 ①早期:海洋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如三叶虫、笔石、鹦鹉螺等。 ②后期?????陆地上开始出现低等的植物海洋仍是无脊椎动物的世界 (2)晚古生代是脊椎动物发展的时代 ①早期:鱼类大量繁衍。 ②中期:鱼类逐渐进化成能适应陆地环境的两栖类。 ③晚期?????一些两栖动物慢慢进化成更能适应干燥气候的 爬行动物裸子植物开始出现蕨类植物繁盛,形成了茂密的森林

地球历史及其生命的奥秘标准答案整理

第一章:地球起源与演化地传奇() 1.哪些奇迹凑巧不是地球出现地?() . 自转轴倾斜了° . 有岩石质外壳 . 身躯不大不小 . 运行速度很慢 2.月球地年龄比地球() . 相差无几 . 小亿年 . 小得多 . 大亿年 3.现今海洋地水主要是(). . 慧星撞击带来地 . 地球刚形成时就有地 . 火山喷发出地水蒸汽 . 从月球上吸引形成地 . 早期地球收缩时排出地气 4.下列哪几项最不可能成为化石.() . 生物遗体掩埋后经过了百万年地石化过程 . 生物死亡后显露在地表让遗体腐烂 . 生物遗体掩埋后经过了不到万年地石化过程 . 生物体本身最好具有骨骼

5.宇宙背景中残留下地热辐射是宇宙大爆炸曾经发生过地证据.() . 对 . 错 6.原始地球没有形成地壳,但形成了地幔和地核.() . 对 . 错 第二章:生命起源与演化地奥秘() 1.寒武纪生物大爆发地最主要特点是() . 有三叶虫、海绵、海蜇及一些类似蠕虫地生物 . 出现了数量众多、种类单一地海洋生物 . 一个相当混乱地时期 . 现存生物门类有了各自地祖先 2.下列哪一项不是在早古生代海洋里生活地无脊椎动物.() . 腕足动物 . 三叶虫 . 珊瑚虫 . 软体动物 . 盾皮鱼 3.为什么前寒武纪地生命演化披上了神秘地面纱?() . 化石记录不多 . 地层发生严重地变质变形 . 多数是菌藻类

. 占了地球历史八分之七地时间 4.澄江动物群令人惊叹地是(). . 与以前生物稀少贫乏地面貌形成了鲜明地对比 . 比加拿大布尔吉斯页岩动物群早万年 . 生动地再现了亿年前海洋生命地壮丽景观 . 出现了巨型食肉动物奇虾 . 出现了节肢动物、蠕虫和海绵动物 5.常见地珊瑚化石属于四射珊瑚和床板珊瑚.() . 对 . 错 6.蓝细菌是地球上最早产氧地生物.() . 对 . 错 第三章:生物进化地规律和证据() 1.原始生命分化为原始藻类和原始单细胞地原因是() . 运动方式不同 . 营养方式不同 . 对外界刺激反应不同 . 细胞结构不同 2.人体具有恒定地体温、胎生、哺乳等哺乳动物地基本特征,这说明() . 人类与哺乳动物具有较近地亲缘关系 . 人类比哺乳动物低等

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历史学的基础知识 一.历史是什么?关于“历史”,有四种解释: 1.自然界和人类发展过程,也指某种事物的发展过程和个人的经历; 2.过去的事实; 3.过去事实的记载; 4.通常说的“历史”,是指人类发展过程以及人类与自然界之间关系的发展过程。 注意区别下面两类历史: (1)历史记载:是人们对当时或近期发生的事件及相关人物的言论、事迹的记录。历史记载具有原始性的特点。 (2)历史撰述:是人们在诸多历史记载的基础上,经过综合、会通并按照一定的体裁、体例写成的历史著作。历史撰述有规范性的特点。 书写的历史不同于客观存在的历史,其中最重要的区别在于,前者是经过史学家的思考和编撰而呈现出来的。客观历史是书写的历史的基础,书写的历史是客观的历史的反映。 二.历史学是什么?研究和认识历史的科学 1.从宏观上分,可以分为自然史和人类史,而自然史又包括天文、地理、海洋、生物;人类史又包括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军事、民族、城市、社区、村镇、移民、工业、农业、个人传记。 2.从世界范围内分,可以分为地区史、国别史、国际关系史。 3.根据研究方法分,可以分为计量史学、口述史学、心理史学、比较史学等。 4.从时间分,可以分为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 三.历史学的主要功能:是认识历史的主要途径;是文明延续的重要纽带;是民族精神传承的栽体;是治国安邦的历史经验的宝库;是启迪人生的导向。 四.历史学怎样重现历史 史料是研究和认识历史的依据,是历史学家“重现”历史的基础。主要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史实发生时所产生的,可直接作为研究历史时的根据。

1、历史资料的分类: (1)按是否为文字记载可分为文字史料和非文字史料两大类。 ①文字资料:史书、档案文书、思想或学术著作、文学作品、日常生活中的文字遗留、报刊杂志、口述史料。其他:包括如碑刻、墓志、家谱等等。 ②非文字史料: A.有图像类(如绘画、壁画、刺绣图案); B.有实物类(如古代建筑、家具、衣物、器物、饰品、钱币、墓葬)。 C.风俗类:借由对于当今流传风俗文化的观察,作为讨论历史现象的依据, D.社会调查所得的资料。 E.由人物专访所得的史料即口述史料。被访者亲历、亲见、亲闻,即以搜集和使用口头史料来研究历史的一种方法,或由此形成的一种历史研究方法学科分支。 (2)按其加工程度、内容性质、实用价值可分为第一手材料、第二手材料。 ①第一手资料即是当事人、亲历者直接记录或留下的资料和遗物、遗迹等原始资料。其标志,一是具有原始性,二是具有真实性。 ②第二手材料不是当时当地耳闻目睹者的直接记载,而是间接得来的有关研究对象的材料。从史实到史料的运用者,如果超过一个人的加工处理,便成为的第二手材料。 (3)按史料的表现形式可分为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和口述史料三大类 ①文献史料──凡是用文字记载的,包括铭刻、文书、著述等都是文献史料。 ②实物史料──考古遗迹和遗物都属于实物史料。 ③口述史料──当事人叙述的往事回忆,它是一种重要的历史信息来源。 2.史料的判断价值 (1)文献/实物/口述 ①历史文献是对历史的客观记载,能比较全面的反映历史的全貌。但受材料、视角、方法、素养等诸条件的限制,史家的论述也会存在错误。

2021届新高考 地理一轮复习第二章宇宙中的地球第5讲地球的历史地球的圈层结构教学案

★第5讲地球的历史地球的圈层结构 一、化石和地质年代表 1.地球的历史:约有46亿年。 2.认识途径:研究地层是最主要的途径。 3.地层 (1)含义:具有时间顺序的层状岩石。 (2)沉积岩地层特点 ①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一般先沉积的层在下,后沉积的层在上。 ②常含有化石:沉积物中含有生物的遗体或遗迹。 (3)分布规律:越古老的地层含有越低级、越简单生物的化石。 (4)研究意义:通过研究地层和它们包含的化石,可以了解地球的生命历史和古地理环境。 4.地质年代表 (1)概念:科学家对全球各地的地层和古生物化石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地球演化呈现明显的阶段性。根据地层顺序、生物演化阶段、岩石年龄等,科学家把漫长的地球历史按照宙、代、纪等时间单位,进行系统性地编年,这就是地质年代表。 (2)地质年代表 二、地球的演化历程 1.前寒武纪 (1)时间:自地球诞生到距今5.41亿年,包含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约占地球历史的90%。 (2)演化特点

①大气演化:由原始大气的无氧环境演变为有氧环境。 ②生物演化:由原核生物演化出真核生物和多细胞生物。 ③地质矿产:重要的成矿时期,大量的铁、金、镍、铬等矿藏出现在这一时期的地层中。 2.古生代 (1)时间:距今5.41亿年-2.52亿年,可分为早古生代和晚古生代。 (2)演化特点 ①海陆演化:地壳运动剧烈,形成联合古陆。 ②生物演化 ③地质矿产:晚古生代是重要的成煤期。④结束:古生代末期,发生了地球生命史上最大的物种灭绝事件,几乎95%的物种从地球上消失。 3.中生代 (1)时间:距今2.52亿年-6 600万年,分为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 (2)演化特点 ①海陆演化:板块运动剧烈,联合古陆解体,各大陆向现在的位置漂移。 ②生物演化? ????动物:爬行动物盛行,后期向鸟类发展,出现小型哺乳动物植物:裸子植物占主要地位 ③地质矿产:也是主要的成煤期。 ④结束:中生代末期发生了物种大灭绝事件,绝大多数物种从地球上消失,包括我们所熟知的恐龙,成为中生代结束的标志。 4.新生代 (1)时间:距今6 600万年至今,分为古近纪、新近纪和第四纪。 (2)演化特点 ①海陆演化:形成现代海陆分布格局;地壳运动剧烈,形成了现代地势起伏的基本面貌。 ②生物演化?????? ??? ?被子植物高度繁盛哺乳动物快速发展第四纪出现了人类?生物界逐渐呈现现代面貌 ③气候演化:第四纪时期,全球出现数次冷暖交替变化,目前地球处于一个温暖期。 三、地球的圈层结构 1.地球的内部圈层

地球历史及其生命的奥秘答案整理

第一章:地球起源与演化得传奇 1.哪些奇迹凑巧不就是地球出现得?(B) A、自转轴倾斜了23、4° B、有岩石质外壳 C、身躯不大不小 D、运行速度很慢 2.月球得年龄比地球(A) A、相差无几 B、小5亿年 C、小得多 D、大5亿年 3.现今xx得水主要就是(CE)。 A、xx撞击带来得 B、地球刚形成时就有得 C、火山喷发出得水蒸汽 D、从月球上吸引形成得 E、早期地球收缩时排出得气 4.下列哪几项最不可能成为化石。(BC) A、生物遗体掩埋后经过了1百万年得石化过程 B、生物死亡后显露在地表让遗体腐烂 C、生物遗体掩埋后经过了不到1万年得石化过程

D、生物体本身最好具有骨骼 5.宇宙背景中残留下得热辐射就是宇宙大爆炸曾经发生过得证据。(A) A、对 B、错 6.原始地球没有形成地壳,但形成了地幔与地核。(B) A、对 B、错 第二章:生命起源与演化得xx 1.寒武纪生物大爆发得最主要特点就是(D) A、有三叶虫、海绵、海蜇及一些类似蠕虫得生物 B、出现了数量众多、种类单一得海洋生物 C、一个相当混乱得时期 D、现存生物门类有了各自得xx 2.下列哪一项不就是在早古生代海洋里生活得无脊椎动物。(E) A、腕足动物 B、三叶虫 C、珊瑚虫 D、软体动物 E、盾皮鱼 3.为什么前寒武纪得生命演化披上了神秘得面纱?(ABC) A、化石记录不多

B、地层发生严重得变质变形 C、多数就是菌藻类 D、占了地球历史八分之七得时间 4.澄江动物群令人惊叹得就是(ABCD)。 A、与以前生物稀少贫乏得面貌形成了鲜明得对比 B、比加拿大布尔吉斯页岩动物群早1000万年 C、生动地再现了5、3亿年前海洋生命得壮丽景观 D、出现了巨型食肉动物奇虾 E、出现了节肢动物、蠕虫与海绵动物 5.常见得珊瑚化石属于四射珊瑚与床板珊瑚。(A) A、对 B、错 6.蓝细菌就是地球上最早产氧得生物。(A) A、对 B、错 第三章:生物进化得规律与证据 1.原始生命分化为原始藻类与原始单细胞得原因就是(B) A、运动方式不同 B、营养方式不同 C、对外界刺激反应不同 D、细胞结构不同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三节地球的历史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三节地球的历史教 学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三节地球的历史 一、化石和地质年代表 1.地球的年龄:约□0146亿年。 2.沉积岩 (1)具有明显的□02层理构造。 03化石。 (2)生物的遗体或遗迹在沉积物中保存下来,形成□ 04低级向高级,从简单向□05复杂。 3.生物演化规律:从□ 06地层和它们包含的□07化石,了解地球的生命历史和4.地球历史研究的依据:通过研究□ 08古地理环境。 □ 1.判断正误。 (1)地球的历史为4.6亿年。(×) (2)研究地层的岩石类型为沉积岩。(√) 2.显生宙不包括( ) A.古生代 B.中生代 C.新生代 D.元古代 答案 D 解析显生宙包括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

5.地质年代表 (1)时间单位:宙、代、纪等。 (2)地质年代表 3.为什么说地层和化石是地球历史的“书页”和“文字”? 提示地层呈层状分布,每一层都记录着地球发展的一段历史,地层类似于书本的“书页”;化石是呈块状存在于地层中,每一块就像一个字,记录着地球的历史。 二、地球的演化历程 1.判断正误。 (1)鸟类诞生于古生代。(×) (2)人类诞生于新生代。(√) 2.中生代结束的标志是( ) A.物种大灭绝 B.始祖鸟出现

C.生物的起源 D.联合古陆解体 答案 A 解析中生代末期发生了物种大灭绝事件,成为中生代结束的标志。 3.说明动物的演化特征。 提示古生代开始出现动物,动物首先出现在海洋中,为无脊椎动物,后来出现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中生代出现了鸟类和哺乳动物;新生代出现了人类。 任务探究化石和地质年代表 材料一科学家往往从连续性好的深海沉积岩芯、冰芯、黄土、树木年轮以及考古遗迹、文献资料等信息源中获取反映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环境特征的信息,依此推测过去的全球气候变化。 材料二长江上游涪陵段河道中白鹤梁上的石鱼题刻(见下图)记载了公元764年以来72个枯水年份的水位。 材料三地质学家认为,在距今约2.8亿年的二叠纪,南极洲作为古冈瓦纳大陆的一部分,位于南半球的中纬度地带,当时气候温暖潮湿,植物繁盛。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 (1)如何确定地层的相对年代? (2)推测长江上游地区气候变化的依据是什么? (3)如何确定地质历史时期南极洲的气候变化? [成果展示] (1)地层层序律是确定地层相对年代的基本方法。未经过构造运动改造的层状岩层大多为水平岩层,下老上新。 (2)由材料可知,该图记载了公元764年以来长江上游涪陵段河道72个枯水年份的水位变化,据此可推测上游地区的降水变化状况。 (3)大量煤田在南极洲被发现,说明地质历史时期南极洲分布有大量繁茂的植物,之后被

历史学论文范文2篇

历史学论文范文2篇 历史学论文范文一:浅析心态史学方法论述评 论文关键词:心态史学年鉴学派史学特征史学功能 论文摘要:心态史学既是史学研究的一个新领域又是史学研究的一种新理论、新方法。自年鉴学派笃力耕耘以来,心态史学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对之评述有利于推动这一史学研究新视角的发展。本文拟从心态史学概念的界定、研究特征、史学功能以及存在的问题等进行分析。 一、心态史学概念的界定 “心态”一词出自英语,最早出现在17世纪,是17世纪英国哲学的产物,指的是集体心理学,即“人们、一个特定的人们集团等等”所特有的思想和感知方式。然而,英语中的这个词只是哲学术语,在法语中,该词却很快被广泛运用起来。启蒙运动后,法语"态”一词具有了“心理状态”这一更为宽泛的内涵。本世纪初,由于受文化人类学的影响,“心态”一词的含义在法语中就表示“原始后期”人们的心理,它是一种无意识的集体现象。心态研究被广泛运用到历史领域,是随着年鉴学派的产生发展而萌生、勃兴的。于是年鉴学派的各大史学家们便对心态史学有了各种各样的解释。由于“心态”这一概念的含义本身太广泛而又太模糊,虽然心态史学在法国已热闹了很多年,至今仍没有人能对此作出明确而又被公认为权威的界定。在我国,关于“心态”

一词的解释,主要被收集在一些辞典条目中,如《汉语新词词典》解释为“指心理状态,内心世界活动的状态”。史学界对于心态史的研究对象及其界定的看法也不尽相同,大体上借用年鉴学派的一些看法。可见,由于心态史学涵盖的内容十分广泛,至使对其概念的界定至今飘忽模糊。目前,得到大多数研究者认可的一种概念可总结为:心态史是研究一定时代群体心理表现和大众意识 状态结构及其演变过程和趋势的史学分支。它注重的是社会群体在社会生活中所共有的理念和意识,并着重考察特定历史环境下物质生产生活条件与这种观念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二、心态史学研究的特征 心态史的问世是年鉴派新历史观结出的丰硕成果。年鉴派历史观的核心是“总体历史”,这一总体性最初是通过社会史和经济社会史实现的。于是心态史家们一开始便注重考察特定历史环境下的物质生产生活条件,注重一定时代群体心理和大众意识的状态,注重从各种社会因素与社会存在出发研究个人心理成长与发展的历程,注重从历史文献和遗迹而不是任何模式出发去重建历史上存在过的人类精神生活,注重用历史主义的方法研究问题等。这种研究的史学特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一)突出心态在历史运动中的“中介”地位和反作用 社会心态在历史运动中扮演着“中介”角色,这种中介的作用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从社会角度讲即:社会环境—人—社会运动; 二是从个体角度讲即:社会意识—心态—行为。前者反映人与社会的关系,显示心态受社会环境影响发生变化,其中“社会环境”涉及社会结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认知能力、思维方式。后

2020版地理新教材人教必修一同步学案:1.第三节 地球的历史和答案

第三节地球的历史 【课程标准原文】运用地质年代表等资料,简要描述地球的演化过程。 核心素养定位 1.通过阅读教材知道地层和化石在确定地质年代和恢复古地理环境中的意义。(综合思维) 2.结合“地质年代表”示意图认识地球历史阶段性时间单位划分。(区域认知) 3.运用地质年代等资料掌握不同地质时期重要的地壳运动、生物演化以及矿产形成。(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 知识体系导引 知识点一化石和地质年代表 1.地层与化石 (1)地层:地层是具有时间顺序的层状岩石。沉积岩的地层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一般先沉积的层在下,后沉积的层在上。 (2)化石:在沉积岩的形成过程中,有些生物的遗体或遗迹会在沉积物中保存下来,形成化石,所以同一时代的地层往往含有相同或者相似的化石。生物总是从低级向高级、从简单向复杂进化的,因此,越古老的地层含有越低级、越简单生物的化石。

2.地质年代划分 科学家对全球各地的地层和古生物化石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地球演化呈现明显的阶段性,据此把漫长的地球历史按照宙、代、纪等时间单位,进行了系统性的编年,这就是地质年代表。从宙看主要有冥石宙、太古宙、元古宙、显生宙,其中显生宙又划分三个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 1.地层和化石是记录地球历史的“书页”和“文字” 一般而言,各个地质时代所形成的沉积岩层,如同历史的“书页”一样,记录着岩层下老、上新顺序排列的地球发展历史。沉积岩中的化石保存着沉积岩形成的年代和当时的地理环境信息, 就好像是写在岩层里的“文字”一样,记录着地球发展的历史。

思考1 为什么把寒武纪作为显生宙的开始? 提示:(见教材P16) 知识点二地球的演化历程 1.前寒武纪 (1)地球状况 前寒武纪是自地球诞生到距今5.41亿年的这段时间,包括了冥古宙、太古宙和元古宙,约占地球历史的90%。在此期间,地球的大气层、海洋和陆地慢慢形成。 (2)生命出现 生命的出现和演化与大气层中氧气的增多密不可分。地球形成之初,大气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和氨,缺少氧气。冥古宙时期,地球上只有一些有机质,没有生命的迹象。到了太古宙时期出现了蓝藻等原核生物。蓝藻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氧气。元古宙时,蓝藻大爆发,大气成分开始发生改变,生物也因此得到进一步发展,演化出真核生物和多细胞生物。 2.地球的诞生 太阳系在大约50亿年前诞生后,大约经过了5亿年,地球开始形成。地球是由原始的太阳星云坍缩、凝聚而形成的。由于陨石的轰击、地球不断收缩等原因,温度逐渐升高,地球内部出现熔融现象。同时又在地球自转、重力作用下,发生了物质分异现象,外部密度较大的物质和元素向内部逐渐下沉,内部较轻的物质逐渐上升,最后地球就逐渐形成了现在的地壳、地幔和地核等结构。 (3)金属矿产生 前寒武纪是重要的成矿时期,大量的铁、金、镍、铬等矿藏出现在这一时期的地层中。2.古生代 (1)代、纪的划分 古生代(距今5.41亿年~2.52亿年)意为“远古的生物时代”,

地球历史及其生命的奥秘网课答案.docx

地球历史及其生命的奥秘网课答案 问:中国的沿海地带应该防备()和()的问题。 答:水台风 问:获得既健康又长寿的人生至少需要哪四点? 答:拥有优良基因保持健康的心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营养平衡膳食 问:以下关于地仓穴治疗作用说法正确的是: 答:周围性面瘫 面瘫是口角向左歪斜,选取右侧地仓穴 小儿口角流涎 问:利用张紧在带轮上的柔性带进行运动或动力传递的一种机械传动是() 答:带传动 问:84.按分阶段燃烧理论分析,对燃烧质量影响最大的是()。 答:滞燃期 问:世界上最长寿的是哪个国家的人? 答:日本人 问:道路剖面设计中,机动车净空要求一般不小于米。自行车和人行净空高度应不小于米。 答:4.5,2.2 问:机构组合创新包括哪几种类型 答:串连式并联式复合式叠加式

问:普通话水平测试中的“朗读短文”,要求朗读短文的前多少个音节? 答:400个 问:我国人口中多数人是健康又长寿的。 答:错误 问:机构的机架变换后,机构内各构件的相对运动关系发生了改变。 答:错 问: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组成的、能见度降低到()以内的自然现象。 答:1千米 问:和蚂蚁形成互利共生的是:() 答:蚜虫 问:《黄帝内经·素问》中提到的膳食模式是 答:五菜为充五畜为益五果为助五谷为养 问:导致儿童发生道路交通伤害的主要危险因素有哪些? 答:儿童身材矮小儿童冒险行为儿童感知能力未发育成熟缺乏家长监管 问:按照我国当代著名哲学家孙正聿教授的理解,幸福感是一种[ ]的感觉。 答:顺心安心放心 问:钢铁材料常见的合金元素不包含以下哪种元素 答:N 问: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企业板股票连续竞价期间有效竞价范围为最近成交价的上下3%。() 答:对 问:《戊戌政变记》是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地球历史及其生命的奥秘答案整理

第一章:地球起源与演化的传奇(7/8) 1.哪些奇迹凑巧不是地球出现的?(B) A. 自转轴倾斜了23.4° B. 有岩石质外壳 C. 身躯不大不小 D. 运行速度很慢 2.月球的年龄比地球(A) A. 相差无几 B. 小5亿年 C. 小得多 D. 大5亿年 3.现今海洋的水主要是(CE)。 A. 慧星撞击带来的 B. 地球刚形成时就有的 C. 火山喷发出的水蒸汽 D. 从月球上吸引形成的 E. 早期地球收缩时排出的气 4.下列哪几项最不可能成为化石。(BC) A. 生物遗体掩埋后经过了1百万年的石化过程 B. 生物死亡后显露在地表让遗体腐烂 C. 生物遗体掩埋后经过了不到1万年的石化过程 D. 生物体本身最好具有骨骼

5.宇宙背景中残留下的热辐射是宇宙大爆炸曾经发生过的证据。(A) A. 对 B. 错 6.原始地球没有形成地壳,但形成了地幔和地核。(B) A. 对 B. 错 第二章:生命起源与演化的奥秘(8/8) 1.寒武纪生物大爆发的最主要特点是(D) A. 有三叶虫、海绵、海蜇及一些类似蠕虫的生物 B. 出现了数量众多、种类单一的海洋生物 C. 一个相当混乱的时期 D. 现存生物门类有了各自的祖先 2.下列哪一项不是在早古生代海洋里生活的无脊椎动物。(E) A. 腕足动物 B. 三叶虫 C. 珊瑚虫 D. 软体动物 E. 盾皮鱼 3.为什么前寒武纪的生命演化披上了神秘的面纱?(ABC) A. 化石记录不多 B. 地层发生严重的变质变形 C. 多数是菌藻类

D. 占了地球历史八分之七的时间 4.澄江动物群令人惊叹的是(ABCD)。 A. 与以前生物稀少贫乏的面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B. 比加拿大布尔吉斯页岩动物群早1000万年 C. 生动地再现了5.3亿年前海洋生命的壮丽景观 D. 出现了巨型食肉动物奇虾 E. 出现了节肢动物、蠕虫和海绵动物 5.常见的珊瑚化石属于四射珊瑚和床板珊瑚。(A) A. 对 B. 错 6.蓝细菌是地球上最早产氧的生物。(A) A. 对 B. 错 第三章:生物进化的规律和证据(8/8) 1.原始生命分化为原始藻类和原始单细胞的原因是(B) A. 运动方式不同 B. 营养方式不同 C. 对外界刺激反应不同 D. 细胞结构不同 2.人体具有恒定的体温、胎生、哺乳等哺乳动物的基本特征,这说明(A) A. 人类与哺乳动物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B. 人类比哺乳动物低等

1.3地球的历史 学案(含答案)

1.3地球的历史学案(含答案) 第三节第三节地球的历史地球的历史课程标准运用地质年代表等资料,简要描述地球的演化过程。学习目标 1.了解地层和化石的概念,掌握其规律。 2.结合地质年代表等资料,描述地球的演化过程。 一.化石和地质年代表1地层与化石1地层地层是具有时间顺序的层状岩石。 2沉积岩地层特点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 常含有化石。 3化石在沉积岩的形成过程中,有些生物的遗体或遗迹会在沉积物中保存下来,形成化石。 4地层与化石的关系同一时代的地层往往含有相同或者相似的化石,越古老的地层含有越低级.越简单生物的化石。 5研究意义通过研究地层和它们包含的化石,可以了解地球的生命历史和古地理环境。 2地质年代表地球演化呈现明显的阶段性,科学家把漫长的地球历史按照宙.代.纪等时间单位,进行系统性的编年,这就是地质年代表。填写下表判断1地层中的化石是指沉积物中的生物遗体。 2各类地层中都含有化石。 二.地球的演化历程1前寒武纪1时间自地球诞生到距今

5.41亿年。 2演变历程海陆格局大气层.海洋和陆地慢慢形成生物演化冥古宙只有一些有机质太古宙出现了蓝细菌等原核生物元古宙演化 出真核生物和多细胞生物地质矿产重要的成矿时期,大量的铁.金.镍.铬等矿藏出现在这一时期的地层中 2.古生代1时间距今 5.41亿年 2.52亿年2演变历程海陆格局地壳运动剧烈,许多地方反复上升和下沉,海陆格局发生了多次大的变迁,到了后期地球各块 大陆汇聚成一个整体,称为联合古陆生物演化早古生代寒武纪植 物出现低等的植物;动物海洋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奥陶纪志留纪 晚古生代泥盆纪植物蕨类植物繁盛;动物脊椎动物时代鱼类两栖 类爬行动物石炭纪二叠纪地质矿产蕨类植物形成了茂密的森林, 是地质历史上重要的成煤期3古生代末期,发生了地球生命史上 最大的物种灭绝事件,几乎95的物种从地球上消失,古生代由此告终。 3中生代1时间距今 2.52亿年6600万年2演变历程海陆格局板块运动剧烈,联合古陆在三叠纪晚期开始解体,各大陆向现在的位置漂移生物演化 三叠纪植物裸子植物极度兴盛动物爬行动物盛行;中后期,开始 向鸟类发展;小型哺乳动物出现侏罗纪白垩纪地质矿产主要的成

史料分类及史学研究方法

史料分类及史学研究方法 一、按表现形式: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口述史料 (一)文献(文字)资料:以文字形式记录的资料 (1)、种类: ①以纸张为载体的:如:官私史书、文书档案、地方史乘、传记谱牒、文集日记、野史 笔记,书籍、报刊、杂志、信件等 ②以电子媒介为载体的: 如:电子邮件、BBS跟帖等 (2)、地位:最主要的史料载体,使文化知识得以流传后世 (3)、局限:个人因素(阶级立场、个人修养)、政治因素(政治权势纂改历史)时代因素(研究方法、角度) (二)实物史料:历史上人类活动遗留下来的各种物件 1、举例:遗迹,遗址,遗物,出土文物等 2、地位:①比文献资料可信 ②关于史前和上古的历史,实物史料显得特别重要。 ③与文史资料相互参证,从差异中寻找历史的真实,还可以弥补文献的不足。 3.局限 a.它们可能只是很小的一个碎片,并不一定能展示历史的全貌。 b.对有些器物,人们还只能猜测它们的意义,并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 (三)、口述资料:口头讲述并被记录下来的资料 (1)、种类:神话、传说、故事、史诗、俗谚、遗训,回忆录、对话录、采访记、座谈录等。(2)、局限 ①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口述资料会与本来面貌有较大差距 ②在史诗、神话、传说、故事当中,也会有大量创造和虚构的情节; ③由于种种客观原因,当事人回忆也难免不准确或不全面 二、按史料价值:第一手史料、第二手材料 (1).含义:①第一手史料:原始资料,即历史人物、事件、现象发生的那个时代留下来的材料,特别是当事人和目击者提供的史料,直接反映了所研究对象的情况。 ②第二手材料:距离那个时代较远的记录、转述,或者后人的研究成果,间接反映了研 究对象的情况。 (2)价值:①一般来说,第一手的史料价值较高,使用第二手史料时需要更加小心谨慎。 ②衡量第一手和第二手史料的价值高低也不能绝对化。 3.与三类史料的关系: ①实物史料一般都是第一手的; ②文献史料中第二手的居多; ③口述史料辗转相传,更需要仔细甄别。 三、影响史学观点和史料运用的几个主要因素 ?1、研究者的立场不同; ?2.研究的方法、角度不同; ?3、史料的选取和运用上的差别; ?4.时代的局限性等。 四、运用史料时,要保持结论的客观性,在史料选择上应坚持的方法或原则 ?1、重视史料来源的真实性,选取第一手(原始)史料。

主要史学理论和史学研究方法总结

主要史学理论和史学研究法总结 一.主要史学史观 史学史观是史学家研究历史的范型和模式,是历史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也是史学观点、史学范畴和史学方法等有机集合体。高中新课标程式下的史学史观已从单一走向多元,由传统单一的阶级斗争史观(或称革命史史观),发展为阶级斗争史观、文明史史观、整体史史观(亦称全球史史观)和现代化史观等四种史学史观。这些新的史学史观,提高了历史研究的框架性认识. 1.文明史史观(通史顺序) 文明史史观认为:人类历史从本质上说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人类文明的发展及其人类自身的文明化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人类创造、积累文明的过程及其所获得的成果是历史的基本内容。人类文明由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构成,三者在相互作用、协调互补中交替促进、共同发展。 例:请利用1949年到1956年的历史事实来分析“由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构成,三者在相互作用、协调互补中共同发展。”? 2.全球史史观(经济一体化全球化) 全球史观,又称整体史观。他们把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视为一个有机整体,是从分散发展到整体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进程中重视交往、强调交往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生产力的发展和世界各地区交往的发展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两条主线,建立在生产力发展基础上的世界各地区交往的发展是推动人类社会从分散走向整体发展的决定因素。 例:请分析16世纪到19世纪的欧洲是如何加强与世界各地区交往的?并以此分析其对欧洲及世界发展的影响。3.近(现)代化史观 现代化是以商品经济为特征的工业文明取代以自然经济为特征的农业文明的结果,它主要表现为经济领域的工业化和市场化、政治领域的民主化和法制化、思想领域的理性化和科学化。 例:请从现代化史观的角度分析1840年到1949年的中国的历史,以此说明这一时期中国近代化的发展。4.革命史史观(阶级斗争) 革命史史观作为中国近代史学界从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占绝对主导地位的理论史观。其理论基础源于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学说。根据这一学说,在阶级社会里,两大对立阶级之间的矛盾,最集中地反映了该社会发展阶段的基本矛盾,考察和研究阶级矛盾、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发展,便能把握住历史发展中最本质的内涵,揭示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性。 例:请从革命史史观出发研究1919年到1956年的历史(提示:分析社会主要矛盾)二.史料的分类 1,第一手史料:实物史料,原始的图片、影像史料 2,第二手史料:文献史料,口述史料, 三.获取史料的途径 1.去图书馆或相关机构查阅档案、文字史料、图片史料 2.参访当事人或目击者获得口述史料 3.观看纪录片的影视资料 4.到当事人活动过的地方探访遗迹或获取实物资料 5.现场考古(或考古现场的实迹复原) 四.影响史学观点和史料运用的几个主要因素 1.研究者的立场不同; 2.研究的方法、角度不同 3.史料的选取和运用上的差别; 4.时代的局限性等。 五.运用史料时要保持结论的客观性,在史料选择上应坚持的方法或原则 1.重视史料来源的真实性,选取第一手(原始)史料 2.坚持正确的史学观点 3.选取客观、公正、正确的史料 4.对史料要合理利用,做到史论结合:“一份材料说一份话” 5.搜集更多的史料,对多种史料进行甄选、辨别“史料的辨伪” 六.唯物主义历史辩证法理论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发展是生产关系变革的根本因素,也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合理的生产关系推动生产力的进步、落后的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原来合理的生产关系也会逐渐落后,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阻碍。这时,生产关系就必须作出调整或变革(表现为统治者的改革或剧烈动荡的社会变革) (2)生产力包括劳动者、劳动对象和生产工具(近代以来主要表现为科技的进步)三个方面,其中生产工具(科技)的进步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关键 2.阶级斗争理论 3.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决定政治、思想文化);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地球的历史(第1课时)》教学设计【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新课标)】

《地球的历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据图说出沉积岩地层构造特点、古生物化石分布和地质年代表的相互关系,了解认识地球历史的途径及地球的历史; 2.举例说明不同地质的地球环境及古生物特点。 3.通过地质年代表等资料,简要描述不同地质年代的时间尺度和地球的演化过程;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运用地质年代表,简要描述地球的演化过程。 【教学难点】 1.了解地质年代表的划分依据和地质年代表的时间单位。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课程引入】 师:恐龙作为大家最为熟悉的地球史前生命,它们的形象一直活跃在我们的各种电影、漫画、书籍中,它们是虚构的吗?如果它们真正存在过,人们是怎么知道的呢?怎么知道它们的样子、种类和生存的年代呢?我们通过视频来了解一下。 师:化石和地层,为我们研究地球的演化史提供了依据。接下来我们就来了解化石。 出示:恐龙脚印化石和恐龙化石

师:目前我们通过发现的各种恐龙骨骼化石、脚印化石、粪便化石等来还原地球上曾经的恐龙时代。这些化石是怎么留下来的?为什么恐龙没能继续在地球上存活下来?地球的环境发生过什么样的变化?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开始今天的学习。 (板书)地球的历史 【讲授新课】 出示:化石的形成示意图 师:生物的遗体或遗迹在沉积物中保存下来,形成化石。如果说文字是记载人类社会历史必不可少的工具,那么化石就是大自然史册的天然记录者。沧海桑田的地球历史变迁都被各种各样的化石记载了下来。 出示:三叶虫化石、蕨类植物化石、鱼类化石 师:生物化石是记载地球生物进化历史的最佳证据,地质学家们通过解读化石中蕴含的丰富信息,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地球历史的鲜活画卷,让我们初步了解地球46亿年以来的生命演化史,化石也因此被当作是开启地球历史之门的重要钥匙。 (板书)化石 师:化石有可能出现在什么样的岩石中呢? 生:(可能的答案)沉积岩 出示:太行山王莽岭的沉积岩地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