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崛起要补上民生的短板

中国崛起要补上民生的短板

中国崛起要补上民生的短板
中国崛起要补上民生的短板

中国崛起要补上民生的短板

民生问题现在正在成为制约中国崛起的瓶颈。近日来,鹤岗的煤矿瓦斯爆炸事故,南方不少城市的天然气短缺问题,广州的垃圾围城,各地的水电气提价,武汉大学知名学者病危遭解聘,这一系列问题的出线,再次提醒我们要正确认识中国现在的发展问题。

从中国现在的地位来看,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尴尬现实。30多年来,中国在经济,外贸,体育等诸多领域里的指标都已经名列世界前茅,或者有了突破性的进展,有的甚至实现了世界第一的久违梦想。但是,于个人衣食住行相关的民生问题,却依然落后,有的还处于世界下游水平。

比如,据中外一些机构评估,目前中国的人类发展指数仅列世界第81位,还处于中等社会的发展水平;环境可持续发展能力,中国排在第129位置;中国医药卫生水平排在世界第144位,医疗公平性全球倒数第四;工业安全生产指标则比发达国家差几倍到几十倍。。。等等

这就像个木桶,决定木桶能装多少水,不在于最长板而在于最短板。决定中国崛起最终是否成功,不仅仅在于中国的经济实力的强大,更在于这些民生问题的解决,在于老百姓是否有普遍的生活稳定态。

民生问题说穿了是一个以人为本的问题,表明以人为本的观念没有完全融入我们企业机制,社会肌理,道德规范,和政府机制。

现在民生问题的突出,主要原因有两个,一个是旧有的民生问题没有跟上发展的步伐而得到合理的解决;二是随着发展的加速,新的民生问题在不断的出现。新旧两类问题纠缠在一起。民生问题的落后,大多数国民处在不稳定的生活的焦虑和不确定感中。尤其是那些涉及到基本生存底线和基本生活保障问题的难题,正在减弱国民能够分享到的国家发展红利,也冲击着支撑中国发展的基石。

强调民生问题,当然不是说中国社会已经遇到了什么大灾大难,更不是百姓流离失所,穷的叮当响。相反,30多年的高速发展,使中国老百姓的整体生活水平大幅提高,我们解决民生问题可以凭借的手段和资源也比以前更多。但是在中国发展赢得世界赞誉的同时,我们对民生问题也要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

对于中国这么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大国来说,在改善民生问题的方面,永远都是只有更好,没有最好。我们必须牢牢地记住中国未来能否真正的成为一个强国,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能否补上民生问题这个短板。

中国崛起要补上民生的短板

中国崛起要补上民生的短板 民生问题现在正在成为制约中国崛起的瓶颈。近日来,鹤岗的煤矿瓦斯爆炸事故,南方不少城市的天然气短缺问题,广州的垃圾围城,各地的水电气提价,武汉大学知名学者病危遭解聘,这一系列问题的出线,再次提醒我们要正确认识中国现在的发展问题。 从中国现在的地位来看,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尴尬现实。30多年来,中国在经济,外贸,体育等诸多领域里的指标都已经名列世界前茅,或者有了突破性的进展,有的甚至实现了世界第一的久违梦想。但是,于个人衣食住行相关的民生问题,却依然落后,有的还处于世界下游水平。 比如,据中外一些机构评估,目前中国的人类发展指数仅列世界第81位,还处于中等社会的发展水平;环境可持续发展能力,中国排在第129位置;中国医药卫生水平排在世界第144位,医疗公平性全球倒数第四;工业安全生产指标则比发达国家差几倍到几十倍。。。等等 这就像个木桶,决定木桶能装多少水,不在于最长板而在于最短板。决定中国崛起最终是否成功,不仅仅在于中国的经济实力的强大,更在于这些民生问题的解决,在于老百姓是否有普遍的生活稳定态。 民生问题说穿了是一个以人为本的问题,表明以人为本的观念没有完全融入我们企业机制,社会肌理,道德规范,和政府机制。 现在民生问题的突出,主要原因有两个,一个是旧有的民生问题没有跟上发展的步伐而得到合理的解决;二是随着发展的加速,新的民生问题在不断的出现。新旧两类问题纠缠在一起。民生问题的落后,大多数国民处在不稳定的生活的焦虑和不确定感中。尤其是那些涉及到基本生存底线和基本生活保障问题的难题,正在减弱国民能够分享到的国家发展红利,也冲击着支撑中国发展的基石。 强调民生问题,当然不是说中国社会已经遇到了什么大灾大难,更不是百姓流离失所,穷的叮当响。相反,30多年的高速发展,使中国老百姓的整体生活水平大幅提高,我们解决民生问题可以凭借的手段和资源也比以前更多。但是在中国发展赢得世界赞誉的同时,我们对民生问题也要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 对于中国这么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大国来说,在改善民生问题的方面,永远都是只有更好,没有最好。我们必须牢牢地记住中国未来能否真正的成为一个强国,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能否补上民生问题这个短板。

申论范文赏析:补民生短板 增民生福祉.pdf

2020年河北公务员考试复习已经开始,本文提供一篇优质范文并解读其写作思路与文章结构,考生可收藏学习,用作晨读资料。 补民生短板 增民生福祉 (评析:对称式标题,一“补”一“增”形成对比,凸显了文章核心观点。) 从户籍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到城乡养老金制度逐渐并轨;从教育公平的深入推进再到行政审批流程的一再简化,无不彰显着政府对民生福祉的重视。民生福祉是提升民众幸福感与获得感的重要保证,同时也是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必然要求。为此,我们需要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根本的价值追求。 (评析:两个“从...,到...”用四个改革举措,凸显了政府对民生福祉的重视,然后分析提升民生福祉的重要意义,进而总结提出论点,需补短板增福祉,回扣文章标题。多案例举措+分析意义+论点,开篇引入自然,多案例举措增强了文章说服力。) 打好“扶贫”牌,让民生福祉“更公平”。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为此,坚定不移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势在必行。“白发干部”李忠凯自加入公务员队伍以来,无私奉献,全身心投入到扶贫攻坚事业当中,用干部的“辛苦指数”换来群众的“满意指数”,带领众多贫困户脱贫奔小康;“时代楷模”李保国将一生的时间投入于太行山的生态治理和群众的脱贫致富当中,最终让万亩荒山披绿,让10万农民脱贫。由此可见,只有深入推进精准扶贫,缩小贫富差距,才能增进民生福祉,让群众生活更加幸福。 (评析:分论点1,指出在扶贫中要注重公平。先分析指出精准扶贫之必要性在于共同富裕这一本质要求,然后列举“白发干部”李忠凯和“时代楷模”李保国的案例,展示了优秀的扶贫干部如何带领群众从贫困走向致富,最后总结回扣论点。必要性分析+双案例论证+总结,分析与案例结合,双案例论证充分,值得借鉴。) 打好“保障”牌,让民生福祉“有底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各项保障制度的落实让民众生活更有底气,但是我们同样需要认识到当前城乡差距较大、教育不公平、养老体系不健全等问题依旧存在,制约着民众幸福感的提升。能否解决好这些民众关心的问题,补齐发展中的民生短板,是增进民生福祉的关键。所以说,政府应发挥顶层设计作用,统筹协调,推进社会保障工作,以人民的幸福感作为最终落脚点,才能为增进民生福祉贡献力量。 (评析:分论点2,指出要做好保障工作。先指出我们的奋斗目标,接着谈及当今保障制度改革中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然后指出解决问题是补短板增福祉的关键,最后总结提出对策,回扣论点。本段论述欠佳,目标+成果+问题+意义(关键)+对策,其中目标和意义重复,将“意义”替换为“危害”,在问题之后、对策之前点明问题不解决将造成的严重后果,更能体现出对策之必要性。) 打好“放权”牌,让民生福祉“落到位”。“门难进、事难办、脸难看”是过往群众办事过程中的真实写照,繁琐的办事流程直接制约民生福祉的增加。为此,中央大力推动简政放权工作,优化行政审批流程,将权力下放,提高机关办事效率,而浙江省则深入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推行“互联网+政务”,让“数据多跑腿,群众少走路”,大大增强了居民的幸福感与满意度,让群众获得实实在在的收益。由此可见,简政放权是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保障。 (评析:分论点3,指出要简政放权、落实到位。以“门难进”等群众办事问题引出,点出繁琐办事流程对民生福祉的负面影响,然后列举了中央政府和浙江省地方政府两个层面在实施简政放权、优化服务中的一些具体举措以及取得的良好效果,最后总结回扣论点。负面影响+正面举措/案例+论点,以举措回应问题,以效果回应影响,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只有深入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落实简政放权,才能增进民生福祉,增强民众获得感与幸福感,让群众共享新时代发展成果!(共905字) (评析:先引用毛主席的诗句,点出民生改革需要我们持续发挥攻坚克难的精神,,再以三个分论点强调如何增进民生福祉,结尾简洁有力。) 【文章总结】 本文以增强民生福祉为议题展开论述,本文的亮点有: 1、文章标题设置巧妙,结构上采用经典的五段论,三个分论点齐整形成排列,结尾简洁有力,整篇文章行文框架不错; 2、论证方面能够分析与例证相结合,而且采用了多案例举措的方式,增添了论证力度; 3、“讲道理”的同时“接地气”,“门难进、事难办、脸难看”、“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走路”都源自生活,而将三个分论点举措比喻成“打牌”,也比较形象贴切。 本文的不足之处在于分论点2的论述,逻辑稍显混乱,建议将意义替换为危害更佳。

(邵建波)正视不足 补齐短板

正视不足补齐短板 进一步提高脱贫攻坚工作的实效性 ——在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上的交流发言材料 西盟县扶贫办邵建波 尊敬的各位领导: 根据集中学习会议安排,围绕主题内容,结合我县脱贫攻坚工作开展情况,现就如何抓好下一步工作作简要发言,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总结经验,正视不足,进一步提高扶贫工作实效 2016年是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的第一年。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退出的“三个更加”“四个切实”“五个一批”“六个精准”的指示精神,按照中央、省、市、县的部署要求,切实把脱贫攻坚作为“一号工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艰苦奋斗、砥砺前行,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年度工作任务。 (一)减贫成效显著。紧紧围绕2016年减少贫困人口5500人的脱贫任务,严格按照“6911”标准对标对表,实现勐梭镇脱贫出列,勐梭镇王莫村、里拉村、秧洛村、他朗村、班母村和中课镇中课村及岳宋乡岳宋村、曼亨村、班帅村9个贫困村脱贫出列,实际减少1761户5632人。 (二)结对帮扶合力推进。全县共有3家省级单位、14家市级单位、93家县属单位部门共4026名领导干部职结对

帮扶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9011户29563人,实现全覆盖。一是协助乡(镇)完成6349户20618人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信息采集、系统录入等动态管理工作,不断建立完善“一户一档”、“一村一档”。二是深入开展“转走访”回访工作,填写贫困村回访问卷34份、贫困户问卷和结对帮扶联系卡7662份。粘贴帮扶信息公开栏9011户,挂信息牌及发放宣传材料1.2万份。三是帮扶单位加大项目资金投入。2016年挂联单位直接投入737.9万元,其中资金329万元,物质折价408.9万元。实施帮扶项目84个,资金857.9万元,涉及交通、水利、教育、危房改造、产业发展等,有效帮扶2362名贫困人口脱贫。 (三)“七个一批”有序推进。一是产业脱贫初见成效。立足我县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突出肉牛、茶叶等主导产业。与省农业厅和三江并流公司签订了《西盟县肉牛产业精准扶贫开发项目合作框架协议》,西盟县肉牛产业精准扶贫开发项目——勐梭镇班母村拉巴科养殖小区已经动工建设,计划集中养殖育肥牛800头。新厂镇三个肉牛养殖小区正在启动建设,计划集中养殖繁育母牛1300头。引进云南泵龙马铃薯种植有限公司,通过订单农业的方式种植冬季马铃薯1000亩,覆盖建档立卡户163户。同时开展200亩辣椒、100亩四季豆种植。针对脱贫出列的1镇9村,安排扶贫专项资金778.67万元,实施生猪、橡胶、茶叶、甘蔗、蜜蜂、饲草等

加强学习,补齐短板,努力提升素质能力

加强学习,补齐短板,努力提升素质能力 参加“2018内蒙古多伦县科级干部素质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二期)” 心得体会 内蒙古多伦县教育科技局黄树林 按照中共多伦县委的统一安排,2018年5月21日至5月28日,我于浙江大学参加了“2018内蒙古多伦县科级干部素质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二期)”。在风景如画的杭州,在人文荟萃的浙江大学,通过聆听专家讲座,通过参观考察,使我进一步开阔了视野,拓展了思路,弥补了自己知识上的短板,提升了自己的党性修养、理论基础、知识结构和联系实际的能力,对我县经济发展形势、教育发展形势等方面有了更深层的认识。本次培训在授课形式上精心编排,内容丰富,参观考察周密部署,体现了县委对全县干部职工的深切关怀和培养干部的良苦用心。此次培训为期5天,虽然学习时间有限,但此次培训让我接触到了最前沿的知识体系和管理经验,提升个人的行政能力,感受很多。此次培训总的来说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加强学习是新时代发展的需要 此次培训采取专题讲座、现场教学等方式,既有理论,也有实践。在课程安排设计上,聚焦提升领导干部素质能力,立足我县实际情况,开设了《宏观经济形势解析》、《智慧城市建设与管理》、《大数据思维与行业应用案例》、《全域旅游创新发展》、《国学智慧解读》、《领导力

架构与提升-情商与领导艺术》、《领导干部心理压力调适》等理论文化课程,授课教师均是浙江大学教学一线专家学者,教授们渊博的学识、广阔的视野、精辟的论断、生动的案例,让学员们拓宽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启迪了思想,提升了能力。 本次培训所接触的知识结构,无论从形式到内容,都感到有一些新鲜和陌生,平时在工作中虽有接触,但只停留于皮毛,未有深入研究学习,对自己工作领域也应用有限。所以在学习中,感觉自己的知识更新速度过于缓慢,以至于对一些名词、概念都感到陌生。究其原因,就是平时感到工作事务繁杂,自己总是借口忙而放松学习,即使学习了,也只是面上的学习,这实际上是学习上懒惰的表现,是学习主观能动性不够的问题。透过此次培训,使我感受到了在新形势和新任务面前加强学习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21世纪是知识经济社会,是电子化、网络化、数字化社会,其知识更新、知识折旧日益加快。要适应和跟上现代社会的发展,唯一的办法就是与时俱进,不断学习,不断进步。透过此次培训,让我充分认识到只有拓宽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才能使我们建立创新理念,跳出思维定势,拓展思维视角,改变自己传统的一些思维习惯,用新的创新思维方法创造性的开展工作。我们务必广学博览,尽可能地获得各方面的知识和信息,以适应工作的需要,只有积极主动的去理解新理念、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潜力和素质,从而更好地完成各项工作。

全力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087473636.html, 全力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 作者:刘永富 来源:《中国扶贫》2016年第07期 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突出的短板。为补齐这块短板,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当前,我们要深刻领会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动员全社会力量向贫困发起总攻,决战决胜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一、深刻认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大意义 经过改革开放37年来的艰苦奋斗,我国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使7亿多农村贫困人口成功脱贫,成为世界上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截至2015年底,按现行脱贫标准测算,我国仍有5575万农村人口生活在扶贫标准线以下。“十三五”时期,要实现脱贫攻坚目标,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突出短板,必须进一步深刻认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大意义。 打赢脱贫攻坚战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小康,是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是不能有人掉队的小康,绝不能把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排除在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是脱贫攻坚,最突出的短板就是农村还有5575万贫困人口。我们不能一边宣布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另一边还有几千万人口的生活水平处在扶贫标准线以下。如期完成脱贫任务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刚性目标、底线目标。只有脱贫攻坚目标如期实现,才能凸显全面小康社会成色,让人民群众满意、国际社会认可。 打赢脱贫攻坚战事关增进人民福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如果贫困地区长期贫困,面貌长期得不到改变,群众生活长期得不到明显提高,那就没有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那也不是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我国组织实施了大规模扶贫开发行动,扶贫开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提升。只有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中国特色扶贫开发事业,才能不断增强贫困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展示和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打赢脱贫攻坚战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得民心者得天下。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党只有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真正做到为人民造福,执政基础才能坚不可摧。只有全体人民过上了好日子,才能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打好脱贫攻坚战,是“十三五”期间的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必须坚持把扶贫脱贫作为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项重要工作。

全年民生基础设施补短板实施方案

全年民生基础设施补短板实施方案 为加快补齐我省民生基础设施短板,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着力增强城乡综合承载能力,不断增进人民福祉,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根据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加快城乡民生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主要目标 X年,城乡民生基础设施建设9大工程全面有序推进,完成投资力争超过2400亿元;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完成投资200亿元。进一步改善我省城乡景观面貌。新增城市道路1200公里、绿道1000公里,新建、改建农村公路2885公里,新改扩建各类城乡地下管网4500公里,新增城乡公共停车泊位3万个,建成城市地下综合管廊30公里。继续实施新一轮“千村整治、百村示范”美丽乡村建设工程,全省整治1000个村庄(包括500个省级补助村、500个市县级补助村),树立美丽乡村示范村100个,改善提升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15个,推进农村危房改造,继续推进公路沿线整治绿化。大力推进“厕所革命”、生活垃圾分类、城乡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城市排水防涝、海绵城市建设及黑臭水体治理,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内居民生活污水和垃圾基本实现收集处理,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 二、城乡民生基础设施建设 (一)交通畅通工程

1.城市道路建设。优化城市路网结构和功能,完善城市各组团之间快速联系通道,强化主次干道、支路、街巷建设,打通“断头路”,加密建成区路网。全省力争新增城市道路1200公里,重点加快推进X马尾大桥及南北接线、西岭互通铜盘路连接线,X第二西通道,X 圆山大道,X城东至北峰快速通道,X市木兰大道一期,南平武夷新区道路,X大道,X福宁北路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结合街区建设与修复,抓好既有城市道路改造提升,加大背街小巷拓宽改造力度和行人过街设施建设力度,打造慢行街区。整治一批拥堵路段和节点,拓宽、加密新老城区道路,建设一批道路配套设施,强化城市道路交通设计,改造城市人行道和自行车道,有效缓解城市核心区交通拥堵。 责任单位:各市、县(区)人民政府,X综合实验区管委会,省住建厅、公安厅 2.公共交通建设。加快推进X、X地铁和X现代有轨电车建设。X市重点推进地铁2号线、1号线二期和6号线工程续建,力争全线开工5号线和4号线。X市重点推进地铁2号线、3号线和4号线工程续建,力争全线开工6号线。X市重点推进有轨电车一期工程建设。南平市推进武夷新区旅游观光轨道交通一期工程续建。推进全省29个公交场站建设。加强公交专用道建设,逐步扩大公交专用道覆盖范围,交通流量大及单向3车道以上的城市道路应当合理设置公交专用道。 责任单位:各市、县(区)人民政府,X综合实验区管委会,省住建厅、交通运输厅、发改委、公安厅

加力补齐民生短板改善人民生活品质心得体会

加力补齐民生短板改善人民生活品质心得体会 加力补齐民生短板改善人民生活品质心得体会 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分配结构明显改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全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升,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卫生健康体系更加完善……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释放了更多高含金量的民生红利。 “十四五”规划建议顺应亿万群众的期盼,对增进民生福祉,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出了一些重要要求和重大举措。这表明,未来五年,我国将加力补齐民生短板,在收入分配改革、教育改革、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等民生领域改革上取得新突破,加快实现更高质量就业、更高水平收入、更完善社保体系,在推进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加力补齐民生短板,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十四五”规划建议,首次把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作为2035年远景目标提出来,并在改善人民生活品质部分突出强调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作出了具体部署。发展为了人民,人民共享发展成果。要通过深化改革、创新驱动,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生产出更多更好的物质精神产品,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要直面民生领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和新时代面临的新挑战,将坚持和完善民生保障制度作为进一步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 目标任务加以推进,尽快补齐民生短板,加快优化制度安排,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加力补齐民生短板,要坚持统筹推进各项民生事业。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就业是民生之本,教育是民生之基,社会保障是民生之安全网,医疗卫生及相关服务是民生重要诉求。民生涉及的领域众多,要统筹兼顾、多措并举、全面推进。要针对群众最关切的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养老、防治污染等问题发力,形成系统全面的制度保障,使制度更加公平、普惠和可持续,着力解决地区差异大、制度碎片化问题。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背景下,要通过继续完善民生保障制度,在发展民生中赢得民心、在凝聚民心中求得更大发展。 实力出众的好文章。 1

【讲话稿】关键是补齐短板

关键是补齐短板 “十三五”规划建议指出,“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具有充分条件也面临艰巨任务”。笔者认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在于补齐短板。为此,要强化补短板意识,善于发现短板,千方百计补齐短板。 强化补短板意识,增强协调理念。任何事物的发展往往是不平衡的。上至党和国家,下至最基层单位,不同时期不同阶段有着不尽相同的工作中心和任务。集中力量抓工作中心,解决主要矛盾是非常必要的,但不可否认,一些地方和单位由于对一些矛盾和问题缺乏应有的重视甚至忽视,导致工作全局中出现一些短板。当短板影响到整体工作时,就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因为短板往往会成为影响整体工作发展的桎梏,会影响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度。因此,必须强化补齐短板意识,坚持协调发展理念,工作中既要抓住重点,又要统筹兼顾。

善于发现短板,勇于正视面对。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从某种意义上说,短板就是问题。因此,要善于发现短板,分析因何而短。各地各单位情况千差万别,既有共同的短板,也有自身特有的短板。从全国来讲,创新能力不强,技术和品牌不过硬,区域发展、城乡发展不协调,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不同步等是各地共同的短板。具体到各地各单位,存在的短板不尽相同。有的经济发展任务繁重特别是脱贫任务艰巨,有的民生保障和改善工作任重道远,有的人才相对缺乏,有的管党治党不严、轻视党员队伍的教育管理等等。只有用心找到短板,并勇于正视面对,才能找准补齐短板的着力点,用力更有效。 千方百计补齐短板,推动协调发展。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补齐短板,必须从实际出发,精准施策,在中央统一决策部署下,因地制宜、“因短”施策,推出符合自身实际的举措。比如,对于脱贫攻坚工作,做到因户施策、因人施策,强化脱贫攻坚领导责任制;对于城乡发展不协调问题,要扎实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战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对于人才相对缺乏问题,要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实施重大人才工程,实施更开放的创新人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