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年级物理上册 期中精选试卷易错题(Word版 含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 期中精选试卷易错题(Word版 含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 期中精选试卷易错题(Word版 含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 期中精选试卷易错题(Word版 含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期中精选试卷易错题(Word版含答案)

一、初二物理声现象实验易错压轴题(难)

1.同学们围绕着水瓶发声的有关问题进行了以下探究。

(提出问题)敲瓶(瓶内含水)时发出的声音主要是由什么振动产生的?

(猜想与假设)A.瓶子振动;B.瓶内水振动;C.瓶内空气柱振动

(进行实验)

(1)将瓶子装满水后用筷子敲击瓶子,瓶子仍能发出声音,故可以将猜想________排除。(2)将瓶内水全部倒出后用筷子敲击瓶子,瓶子仍能发出声音,故可以将猜想________排除。

(得出结论)由上述实验分析可知,敲瓶发声,主要是由________振动产生的。

(提出新的问题)

(1)瓶子发声的音调跟瓶内水的多少有什么关系?

(2)随着瓶内水的增多,敲瓶发声的音调变化和吹瓶发声的音调变化又有何不同呢?(设计实验)

(1)如图甲所示,先将8个空的玻璃瓶子放到桌子上一字摆开,再向瓶内注入不等量的水,从左到右,瓶内注入的水逐渐增多,最后用筷子从左到右依次敲击瓶口,同时用耳朵仔细听,辨别音调的高低。

(2)用嘴从左到右依次吹瓶口,同时用耳朵仔细听,辨别音调的高低。

(再得出结论)

(1)敲瓶发声的音调随着瓶内水的增多而变______(选填高或低)。

(2)吹瓶发声的音调随着瓶内水的增多而变______(选填高或低)。

(拓展应用)如图乙所示. 用嘴分别对着5个高度不同的小瓶的瓶口吹气,发现瓶子越高,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

(1)用嘴对着5个小瓶的瓶口吹气,5个小瓶均发出声音,则发出的声音是由________的振动产生的。

(2)5个小瓶产生的声音音调不同,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C B瓶子低高瓶内空气柱空气柱的长短、粗细不同,导致空气柱振动的频率不同

【解析】

【分析】

【详解】

[1]将瓶子装满水后,瓶内没有空气,用筷子敲击瓶子,瓶子仍能发出声音,说明敲瓶时发出的声音不是由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所以可以将猜想C排除。

[2]将瓶内水全部倒出后,瓶内没有水,用筷子敲击瓶子,瓶子仍能发出声音,说明敲瓶时发出的声音不是由瓶内水振动产生的。所以可以将猜想B排除。

[3]由以上两个实验可知,敲瓶发声,排除由瓶内水振动和瓶内空气柱振动产生,则主要是

由瓶子振动产生的。

[4]随着瓶内水的增多,敲瓶瓶身振动频率慢,敲瓶发声的音调变低。

[5]吹瓶发声是因为空气柱振动发声,水越多,空气柱越小,振动频率越快,音调就越高了。

[6]嘴对瓶口吹气,发出的声音是由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

[7]5个小瓶,长短、粗细不同,空气柱的长短、粗细不同,导致空气柱振动的频率不同,产生的声音音调不同。

2.噪声是一种严重的环境污染,李明想制作一个防噪声的耳罩,他通过比较几种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塑料)的隔音性能,来选择一种隔音性能好的材料做耳罩的填充物。实验器材除了待检测的材料外,还有:音叉、机械闹钟、鞋盒。

(1)在本实验中适合作声源的是_____,另一个仪器不适合作声源的理由是___

(2)李明将声源放入鞋盒内,在其四周塞满待测填充材料,他设想了以下A、B两种实验方案.你认为最佳的是________方案。

A.让人站在距鞋盒一定的距离处,比较所听见声音的响度

B.让人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至听不见声音为止,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离

实验中测得的数据如下表所示,则待测材料中隔音性能最好的是____________。

(3)实验过程中应将声源响度________(选填“调大”或“调小”),因为铃声响度越大时,人要听不到声音时与声源的距离将越_____(选填大或小),导致实验在教室中难以进行.同时在比较不同材料时铃声响度应____(选填“随材料而改变”或“保持不变”),这种物理方法叫_______。

(4)小红从家中也找出下列一些材料开始探究:一张报纸、一件羽绒服、一个薄塑料袋、一些泡沫板,李明认为小红选择这些材料直接进行实验存在一个明显问题,不能有效地说明这些材料的隔声性能,请指出这个明显的问题:_______。

(5)对材料进行科学调整后,他们通过探究得到如下实验数据:

由此数据可将这些材料隔声性能最好的是____________。

【答案】机械闹钟音叉发出的声音不稳定,不能持续发声B泡沫塑料调小大保持不变控制变量法没有控制材料厚度相同羽绒服

【解析】

【分析】

【详解】

(1)[1][2]机械闹钟,发出的声音稳定,能持续发声,所以选用机械闹钟,而音叉发出的声音不稳定,不能持续发声,所以不选用音叉。

(2)[3]A方案中,由于人耳听到的响度无法测量,只能凭感觉判断,没有可靠的实验数据;在B方案中,通过比较到鞋盒的距离判断隔音效果,因为距离可以测量,有可靠地实验数据,能够较好的判断隔音效果。故选B。

[4]由实验数据可知,利用泡沫塑料作为填充物时,在很短的距离时就听不到声音了,所以其隔音效果最好。

(3)[5][6]声音的响度与距离有关,铃声响度越大时,人要听不到声音时与声源的距离将越大,所以要实验在教室中进行需要适当调小声源响度。

[7]比较不同材料时,铃声响度应当控制不变,通过听不到声音时与声源的距离,反映不同材料的隔音性能。

[8]在探究不同材料隔音性能时,控制铃声响度不变的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4)[9]材料的厚度对隔音效果有影响,实验中没有控制隔音材料的厚度相同。

(5)[10]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用羽绒服做隔音材料时,听不到声音的距离最小,因此,羽绒服的隔音性能最好。

3.如图所示,小明和小刚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

⑴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10m间的通话,这表明 ___________。且传播速度要 _____填大于、小于)液体、气体中的速度。

⑵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相同的响度讲话,如果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这一实验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如果用“土电话”时,另一个同学捏住棉线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______ 。

⑷如果在用“土电话”时,线没有拉直而处于松驰状态,则听的一方通过棉线(选填“能”或“不能”)____________ 听到对方的讲话。

【答案】固体能够传声大于固体传声的响度与材料有关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不能【解析】⑴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10m间的通话,这表明固体能够传声;

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有液体中次之,在气体最慢,所以在“土电话”中传播速度要大于液体、气体中的速度。

⑵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相同的响度讲话,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听到的声音就大些。可以说明金属丝的传声效果更好,即固体传声的响度与材料有关。

⑶如果用“土电话”时,另一个同学捏住棉线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是因为,声音在“土电话”也以振动的方式传播,捏住棉线时,振动停止,所以就听不到声音了。

⑷松弛的线不容易振动,也不能传递声音,所以在用“土电话”时,线没有拉直而处于松驰状态,另一方听不到声音。

4.在“探究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

(1)如图甲,当用橡皮锤敲击音叉时,既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又能观察到乒乓球弹起一个较小的幅度,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的作用是将不易观察到的音叉的振动转化为乒乓球的振动。这种思维方法叫做________(填“控制变量法”、“转换法”)。

(2)实验中若加大敲击音叉的力度,听到音叉发声的响度更大同时看到乒乓球弹起一个更大的幅度。由此可初步得出的结论是:声音的响度随________的增大而增大。

(3)如图乙所示,用小锤敲击右边音叉,左边音叉也发声,乒乓球弹起,该实验现象能说明____________(多选)。

A.声音的音调与振动频率有关

B.声波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C.声波能传递能量

D.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比气体中快

(4)假设宇航员在月球上做乙实验,则左边音叉边乒乓球会不会弹起?原因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转换法振幅BC不会弹起,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

【解析】

【详解】

(1)用乒乓球的振动呈现音叉的振动,可以将微小的振动放大,便于观察这种思维方法叫转换法;

(2)加大敲击音叉的力度时音叉振动的幅度变大,听到声音的响度变大,乒乓球弹起的幅度变大;

(3)用小锤敲击右边音叉,左边音叉也发声,乒乓球弹起,该实验现象能说明声波可以在空气中传播,声波能传递能量;,故BC选项符合题意。

(4)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在月球上做乙实验声音不会传到左

边的音叉,故左边音叉边乒乓球会不会弹起;

【点睛】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但这种振动往往不易观察,需要将实验效果进行“放大”;

(2)声音的响度与振动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声音能传递信息和能量;

5.如图所示,微风吹过,金属管风铃发出悦耳的声音.小明想探究管子发出声音的频率与长度、直径的关系.他选取了材料与管壁厚度都相同、长度和直径都不同的三个直管,将它们用细线悬挂,敲击后,测出各自发出声音的频率,数据如下表:

(1)敲击直管发出的声音是通过________传播到人耳的.三根直管中音调最低的是________号管.

(2)根据表中数据,能否得出“管子发出声音的频率随长度、直径的增大都会减小”的结论?________(填“能”或“不能”),请说明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空气 3 不能没有采用控制变量法

【解析】

【分析】

【详解】

(1) 敲击直管发出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到人耳的.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3号管子的频率最小,3号管子的音调最低.(2)探究管子发出的声音的频率与管子长度、直径的关系应采用控制变量法,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实验中没有控制管子的长度相同而直径不同、或管子的长度不同而直径相同,即没有采用控制变量法,不能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

【点睛】

(1)音调由声音的频率决定,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频率越小,音调越低.(2)探究频率与管子长度、直径的关系应应用控制变量法.

二、初二物理光现象实验易错压轴题(难)

6.如图是小红“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小红的实验装置是: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直尺,直尺与玻璃板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

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

(1)小红选择玻璃板代替镜子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2)所用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_____________________关系。

(3)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______关系。

(4)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_______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____________,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

(5)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______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_____;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直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

____。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____。

(6)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_________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填“能”或“不能”)。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___像(填“虚”或“实”)。

(7)小红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8)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______)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

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进行与上述(2)相同的操作

【答案】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到平面镜的距离的大小较黑暗玻璃板后面的蜡烛重合相等垂直相等不能虚不变 B

【解析】(1)实验过程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在物体一侧,既能看到蜡烛A的像,也能看到代替蜡烛A的蜡烛B,当蜡烛A的像和蜡烛B重合时,便于确定像的位置,从而便于比较物像大小。(2)在实验中用到刻度尺,是来测量像到镜的距离和物到镜的距离,从而得出二者的关系。(3)两只蜡烛大小相同,后面的蜡烛又和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这样就证明了像与物大小相同,所以两只蜡烛等长是为了比较像与物大小关系用的。

(4)点燃蜡烛,烛焰在明亮的环境中,烛焰和明亮环境对比度较小,成像不太清晰;烛焰在黑暗环境中,烛焰和黑暗环境的对比度大,成像更清晰。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5)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重合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相等;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直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垂直。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6)因为光屏只能接收实像,不能接收虚像,因此移走后面的蜡烛B,光屏不能接收到蜡烛A的烛焰的像,所以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7)小红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大小不变。(8)一次实验不具备代表性,应采取同样的实验方案多做几次,避免实验现象的偶然性,

才能保证结论的正确。所以应采取B操作。

点睛: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时,成像物体和环境的对比度越大,并且物体越亮,物体成像越清晰。

7.利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再将玻璃板竖直立在白纸上:

(1)实验时,不采用平面镜而采用透明玻璃板,不仅能观察到蜡烛的像,也便于______;

(2)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竖直立在玻璃板前面,再拿一支外形完全相同的_____(选填“点燃”或“不点燃”)的蜡烛B竖直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3)把光屏放在玻璃板后,无论如何移动,都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像;

(4)如图甲所示,一枚硬币放在竖直的平面镜前,硬币的像在a处;将平面镜平移至如图乙所示的位置时,硬币的成像情况是_____(选填字母代号);

A.硬币成像在a处 B.硬币成像在b处

C.硬币成像在c处 D.硬币无法通过平面镜成像

(5)小强将硬纸板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如图所示,用以进行“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硬纸板上的直线ON垂直于镜面,右侧纸板可绕ON向后转动,如图甲所示,反射角等于_____;若将入射光线远离法线,则反射光线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镜面;若将右侧纸板向后转动,如图乙所示,在右侧纸板上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观察到反射光线。

【答案】确定像的位置不点燃虚 A 30°靠近不能

【解析】

【分析】

【详解】

(1)[1]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为了方便观察物体成的像以及确定成像位置,选用透明的玻璃板完成实验。

(2)[2]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为了比较物与像的大小关系,选用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竖直立在玻璃板前面,再拿一支外形完全相同的未点燃的蜡烛B竖直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3)[3]光屏能够承接的是实像,承接不到的是虚像。

(4)[4]如图甲所示,一枚硬币放在竖直的平面镜前,硬币的像在a处;将平面镜平移至如图乙所示的位置时,因为平面镜成的像与物是关于平面镜对称的,所以硬币成的像依然在a

处,故选A。

(5)[5]反射角是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如图甲所示反射角的大小是30°。

[6]光的反射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若将入射光线远离法线,则反射光线也远离法线,即靠近镜面。

[7]若将右侧纸板向后转,虽然如图乙所示,虽然入射光线、法线、反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但是此时右侧纸板与左侧纸板不在同一平面内,所以右侧纸板上不能观察到反射光线。

8.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吋,选用镀膜玻璃板和两个相同的电子蜡烛a、b可以发光)进行实验,如图所示:

(1)为了便于观察蜡烛的像,以下一些做法可行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A.将玻璃板镀膜的一面朝向蜡烛a

B.在较暗的实验室让a蜡烛发光

C.在较暗的实验室让a、b蜡烛都发光

D.用手电筒对着玻璃板照射

(2)为了在实验中精确测量物距和像距,小王同学在白纸上标记蜡烛a底端上的一个点(图中的A点),在玻璃板后移动另一只蜡烛b,使之和像完全重合,也在白纸上标记蜡烛b 底端上的一个点,量出两点到玻璃板的距离,则蜡烛b上符合实验要求的点是

____________;

(3)当把蜡烛a远离玻璃板,其在玻璃板中像的大小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不变”)。

【答案】AB C不变

【解析】

【分析】

【详解】

(1)[1]平面镜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因此用一面镀了膜的玻璃板做实验时,镀膜的一面应该朝向像一侧放置,一面镀膜的玻璃板反射能力比较强,成像比较清晰,便于测量物距和像距,故A符合题意;在比较明亮的环境中,有较多干扰人视线的光,在较黑暗的环境中,蜡烛是最亮的,蜡烛射向平面镜的光最多,反射光最多,进入人眼的光最多,感觉蜡烛的像最亮,所以最好在比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故B符合题意、C不符合题意;物体成像要清晰,就必须让物体有足够光线射向平面镜才能成像,而不是让平面镜上有足够的光线,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B。

(2)[2]平面镜成像时,像的大小相等,但是左右相反,蜡烛b上符合实验要求的点是C。

(3)[3]平面镜成像时,物像大小相等,故当把蜡烛a远离玻璃板,其在玻璃板中像的大小不变。

9.小东利用如图甲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小东选用玻璃板而不选用平面镜,因为这样______;实验时,小东在玻璃板交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还要在玻璃板后面放一支未点燃的蜡烛B,对这两支蜡烛的要求是

______.

(2)实验中,在寻找蜡烛A的像的位置时,如果无论怎样沿桌面移动蜡烛B,都不能使它与蜡烛A的像重合,可能的原因是______.

(3)小东在得出平面镜成像规律后,用图乙所示方法测视力时,镜中视力表的像到人的距离为______m.他用到的规律是______.

【答案】便于确定蜡烛所成像的位置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 4.6 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解析】(1)平面镜是不透明的,只能在平面镜中看到平面镜前物体的像,不能看到平面镜后面的物体,所以实验时不采用不透明的平面镜。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太清晰,但是在物体一侧能看到物体的像,同时还能看到代替物体的另一个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探究实验中对蜡烛A和B的要求是形状、大小完全相同;主要是便于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 (2)如果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A蜡烛所成的像可能偏高或偏低,而B蜡烛在桌面上,与A蜡烛的像就无法重合了。(3)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故视力表与镜距离为 2.5m,视力表的像离镜距离也为2.5m,即视力表与它的像的距离为2.5m+2.5m=5m,又由于人在视力表前0.4m,所以人离视力表的像的距离为5m-0.4m=4.6m,即人离视力表的像距离为4.6m。

点睛:无论怎样调节后面的蜡烛B,都不能与蜡烛A的像重合,可能玻璃板和水平面不垂直;依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人和人的像相对于镜面对称,视力表和视力表的像相对于平面镜对称,依据数学知识计算。

10.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某同学用玻璃板、相同的两个棋子A和B、刻度尺、白纸、等器材进行实验,如图所示。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便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寻找棋子A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在棋子_____(选填A或B)这一侧观察,移动玻璃板后的棋子,使它与棋子 A所成的像重合。

(3)实验中使用两个完全相同的棋子是为了比较物与像的_______关系。而刻度尺在此实验的作用是比较物和像到平面镜的_________关系。

(4)移去棋子B,并在其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____接收到蜡烛A的火焰的像(填“能”或“不能”),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_____像。

(5)若该同学在实验中,无论如何移动棋子B都无法与棋子A的像相重合,则发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

(6)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用_______(选填“较薄”或“较厚”)的玻璃,原因是_____。

【答案】确定像的位置 A 大小距离不能虚玻璃板倾斜了较薄防止出现两个像

【解析】

【详解】

(1)[1]玻璃板是透明的,既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的虚像,又可以看到代替像的另一物体,所以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目的是便于确定虚像的位置;

(2)[2]平面像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反射光线与物体的入射光线应在平面镜的同一侧,所以人眼睛应在A这一侧观察平面镜中的像;

(3)[3][4]实验中使用两个完全相同的棋子是为了比较物与大小是否完全重合,刻度尺是比较物到平面镜和像到平面镜距离是否相等;

(4)[5][6]平面镜成像是利用了光的反射成像。这个像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汇聚而成的,并不是实际光线汇聚成的像,虚像不能用光屏来承接到;

(5)[7]实验中如果玻璃板倾斜放置,像和物将不在同一水平面上,这样无论如何移动蜡烛的位置,都不会使物和像重合;

(6)[8][9]使用较薄玻璃板,是为了避免玻璃板的两个面同时成像,以至于分不清楚成像位置。

三、初二物理 物态变化实验易错压轴题(难)

11.小明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加热一定时间后,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所示,此时水的温度是_____℃。

(2)水在沸腾过程中虽然温度不再升高,但酒精灯要持续加热,这说明液体在沸腾过程中要_____;

(3)图乙中能正确表示实验过程中水温度变化的图象是_____(填“A”“B”“C”或“D”)。

(4)如图丙所示,温度计的正确读法是_____。

(5)当水沸腾时,若水中有一个气泡从A 位置(体积为V A )上升至B 位置(体积为V B ),则V A _____V B ,(选填“>”“<”或“=”下同)。气泡在A 、B 两位置受到水的压强分别为p A 和p B ,则p A _____p B 。

(6)以下表格中的内容是小明记录的实验数据,则水的沸点是___℃.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温度/℃ 90 92 94 96 98 98 98 98 98 (7)完成实验后,烧杯内水的质量与实验前相比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答案】89 吸热 A 乙 < > 98 变小

【解析】

【详解】

(1)温度计的每一个大格表示10℃,每一个小格表示1℃,所以温度计的示数为89℃; (2)水在沸腾过程中虽然温度不再升高,但水在各个部位都要汽化,需要不断的吸热,所以酒精灯要持续加热;

(3)水在沸腾前,温度不断升高,沸腾后继续吸热但温度不变,所以A 图能正确表示实验过程中水温度的变化;

(4)温度计的正确读法是视线垂直刻度线读数,所以乙的读数方法正确;

(5)当水沸腾时,水在各个部位汽化,因此大量气泡会在上升过程中逐渐得到补充,并且越往水面水的压强越小,因此气泡会越变越大,所以A B p p ;

(6)观察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水的沸点是98℃;

(7)烧杯瓶口敞开,在烧水的过程中,水不断蒸发,所以完成实验后,烧杯内水的质量与实验前相比变小。

答案:89;吸热;A;乙;<;>;98;变小。

12.在“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

(1)请你指出图1中实验操作错误之处是______;

(2)图2______(选填“甲”或“乙”)是水在沸腾时的情况。水沸腾后继续给水加热,水的温度______;

(3)水沸腾时,可以看到水面上不停的冒“白气”,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

(4)实验结束后,同学们相互交流时,有的小组觉得把水加热到沸腾的时间过长,请你说出一条缩短加热时间的方法______。

【答案】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甲不变液化用温度较高的水实验

【解析】

【分析】

【详解】

(1)[1]图中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这样测量的温度不是液体的温度了,同时还容易损坏温度计。

(2)[2][3]水在沸腾过程中有大量气泡产生,并且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增大,到最后破裂,故甲图表示水在沸腾时的情况,水在沸腾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3)[4]水在沸腾过程中,产生大量高温的水蒸气,遇冷会液化成大量的小水滴,这就是我们看到的“白气”。

(4)[5]水加热时间过长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水的初温太低,用温度较高的水实验;也可能是水量太多,适当减少水的质量;也可能是酒精灯火焰太小,可以增大火焰,也可能是周围的环境温度过低。

13.在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

(1)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在组装过程中需要先调整的是_________(A/B)部分.

(2)当水的温度加热到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直到水沸腾后几分钟为止.记录数据如下表:第1min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水的温度是_______℃,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___________℃.

(3)撤掉酒精灯后,水不会立刻停止沸腾,小明由此得出结论:水的沸腾不需要吸热,你认为他的结论是__________(错误、正确)的,水还继续沸腾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实验小组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图丙中的(a)、(b)所示,则图________是水在沸腾前的情况.

(5)为了减少从开始加热到沸腾时的时间,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B 92 98 错误石棉网的温度较高,把热量传递给水 b 减小水的质量、用初温较高的水实验、用火力更大的酒精灯加热等

【解析】

(1)由于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所以需先根据酒精灯固定B的高度;(2)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示数为92℃;由表格中数据知,水在沸腾过程中保持98℃不变,所以水的沸点是98℃. (3) 结论错误,撤掉酒精灯后,石棉网有余热温度高于水的沸点,对水继续加热.(4) b图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减小,所以是沸腾前得现象.(5)实验中为了减少从开始加热到沸腾所用的时间,可以采取的措施是减少水的质量、用初温较高的水实验、用火力更大的酒精灯加热等.

点睛:掌握水沸腾前和沸腾时的现象区别:沸腾前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减小;沸腾时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增大;减少从开始加热到沸腾所用的时间,可以减少水的质量或提高水的初温;水沸腾的特点: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14.晓轩同学在“探究冰和蜡的熔化规律”时,使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要完成该实验,除了如图所示的仪器外,还需要一种量仪器是_____。

(2)在实验过程中,每隔1min记下温度计的示数,同时还要观察冰和蜡的状态。

(3)蜡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和加热时间的实验数据如下表,第一分钟的温度如图乙所示,请将正确的温度填在下表的空格中____,由此可知蜡是_____(进填“晶体”或“非晶体”)。

时间/min01234567

蜡的温度/℃42464849505152

(4)向试管中放入碎冰,根据加热过程中记录的数据画出如图丙所示的温度一时间图象。由图象可知,冰熔化过程共用_____min,在熔化过程中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温度_____(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答案】秒表 44 非晶体 3 吸收不变

【解析】

【分析】

【详解】

(1)[1]实验中需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用秒表记录时间,所以本实验中除了温度计外,还需要的测量器材是秒表。

(3)[2]由乙图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则示数为44℃。

[3]由表格数据知,蜡在熔化过程中,继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因此蜡属于非晶体。

(4)[4]从图丙中可知,冰在2min开始熔化,到第5min熔化结束,冰熔化过程共用3min。

[5][6]冰是晶体,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15._______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如图所示a、b是某同学做观察水沸腾实验时看到的气泡上升情况示意图,其中图________一定是水在沸腾前的情况,图_____则是水沸腾时的情况;当水温升至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水温,4min后水开始沸腾,接着又观察记录了6min,然后停止加热,沸腾停止。

记录数据如下表:

时间t/min0123456789

温度T/℃90929496989898959898

该同学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分析数据、归纳总结,有如下发现:

(1)水沸腾的时候,是在液体_______和________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从记录数据看出,在某一次观察记录中有明显错误的是第______min时的数据;

(3)停止加热,沸腾停止,说明沸腾过程需要_______。你一定还有其他的发现,请写出其中任意一条_______。

【答案】蒸发 b a 内部表面 7 吸热水的沸点是98℃

【解析】

【分析】

【详解】

[1]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

[2][3]图a是沸腾时的情况,因其气泡在上升过程中变大,到水面破裂开来;图b是水沸腾前的情况,因其气泡在上升过程中变小,然后消失。

(1)[4][5]水沸腾的时候,是在液体的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

(2)[6]从记录数据看出,第7min的数据是错误的,因第4min水便开始沸腾,而在沸腾过程,温度是保持不变的。

(3)[7]停止加热,沸腾停止,说明沸腾过程需要吸热。

[8]由表格数据可知,水在98℃时开始沸腾,那么水的沸点是98℃。

四、初二物理光的折射透镜实验易错压轴题(难)

16.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实验前,组装并调整实验器材,使烛焰中心和光屏中心位于凸透镜的______上。

(2)在图示位置时,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这个像的成像原理与___________(选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相同。此时不小心在凸透镜上溅了一个小泥点,则光屏上________(选填“有”或“没有”)小泥点的像或影子。当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会变短,烛焰的像会往_______偏离光屏中心。

(3)若将蜡烛向左移动少许,光屏上的像变模糊。若要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可采用下列方法:

①若移动光屏,则应将光屏向___________移动,此时像的大小比原来的像要________些。

②若不移动光屏,则可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再放上一个焦距合适的_______________(选填“近视眼镜”或“远视眼镜”)。

(4)若小明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动,移动凸透镜到________cm刻度线处,光屏上能再次成清晰的像,像的大小较之原来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主光轴投影仪没有上左小近视眼镜65变小

【解析】

【分析】

(1)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在桌面上依次放蜡烛、凸透镜、光屏,使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上,像才能呈在光屏的中心。

(2)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距等于像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物距小于像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投影仪或幻灯机;凸透镜成像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物体发出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形成物体的实像;如果凸透镜的口径大,透过的光多,像就亮;口径小,透过的光少,像就暗;实验一段时间后,蜡烛变短了,根据过光心不改变方向,判断透镜的移动方向。

(3)①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物距变大)像近(像距变小)像变小。

②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的作用。

(4)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据此进行分析。

【详解】

(1)[1]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调整蜡烛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上,这样烛焰、光屏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像才能呈在光屏的中心。

(2)[2]由图可知,物距小于像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日常生活中投影仪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

[3]凸透镜成实像时,所有透过透镜的光会聚到光屏上成像,凸透镜上溅了一个小泥点,整个物体发出的光虽有一小部分被挡住,但总会有一部分光通过凸透镜而会聚成像,因此,像与原来相同,大小不变;由于透镜的一小部分被遮住,因此折射出的光线与原来相比减少了,像将完好,但亮度会变暗,所以不会出现泥点的影子。

[4]蜡烛变短了,根据过光心不改变方向可知,光屏上的像会向上移动。

(3)[5][6]①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物距变大)像近(像距变小)像变小,若采用移动光屏的方法,则应将光屏靠近凸透镜即左移,此时像的大小比原来的像要小些。

[7]②若不移动光屏,根据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则可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再放上一个焦距合适的凹透镜(近视眼镜),延迟了对光线会聚,也可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4)[8]根据折射中光路可逆可知,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当物距为35cm时,即凸透镜移动至65cm刻度线处,在屏上能再次呈现清晰的像。

[9]移动凸透镜后,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像的大小较之原来变小。

17.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

(1)小明在光具座上放置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情况如图所示,此时应______。

(2)正确调整后,光屏的中央恰好出现清晰的蜡烛像,则所成的是______像(填全像的性质),生活中的______(放大镜/投影仪/照相机)就是利用此原理工作的。

(3)小明将蜡烛靠近凸透镜移动一段距离,移动光屏位置又出现清晰的蜡烛像,这个像的大小与原来像相比将______(变大/变小/不变)。

(4)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小明将蜡烛放在光具座45cm刻度位置时,无论怎样移动光

屏,光屏上都不能出现清晰的蜡烛像,这是因为______。

【答案】调节光屏的高度,使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或光屏向上调) 倒立缩小的实 照相机 变大 蜡烛在焦点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或蜡烛在焦点以内不能成实像;或物距小于焦距不能成实像)

【解析】

【分析】

【详解】

解:(1)[1]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像才能呈在光屏的中心,所以此时应 调节光屏的高度,使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或光屏向上调)。

(2)[2][3]把蜡烛放在距凸透镜15cm 处,35u cm =,20v cm =,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生活中的照相机就是利用此原理工作的。

(3)[4]小明将蜡烛靠近凸透镜移动一段距离,物距减小,移动光屏位置又出现清晰的蜡烛像,这个像的大小与原来像相比将变大。

(4)[5]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上都不能出现清晰的蜡烛像,这是因为可能是物距小于焦距,此时成虚像;可能是物距等于焦距,此时不成像;可能是物距略大于焦距,此时像距非常远。

18.小明用同一光源做了下几个学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1,在探究凸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发现像成在光屏的上方,如图所示,要使像成在光屏中,应向______(选填“上”或“下”)调节凸透镜:调好后,发现光屏上的像与光源等大,则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cm ;

(2)实验2:如果利用实验1的装置,光源位置不变,取下凸透镜,在原透镜位置正确放置带小孔的光板,若还想承接与光源等大的像,光屏应该______(选填“左移”?“右移”或“不动”),此时成的像与实验1成的像相比______(选填“较亮”?“较暗”或“一样亮”);

(3)实验3:如果利用实验1的装置,光源及光屏位置不变,取下凸透镜,在原透镜位置正确放置一块薄玻璃板(不考虑玻璃板厚度),在光源一侧透过玻璃板观察,能否在光屏位置看到像:______(选填“能”或“否”);此时成的像与实验1成的像在哪个方面有区别:______(选填“正倒”?“大小”或“完整度”)。

【答案】下 10.0(或10) 不动 变暗 能 正倒

【解析】

【分析】

【详解】

(1)[1]在探究凸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发现像成在光屏的上方,此时应该将光屏下移,使三者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能够使像呈现在光屏中央。

[2]如图所示,物距像距都为20cm,发现光屏上的像与光源等大,即此时物距等于像距等于两倍焦距,即

u=v=2f=20cm

解得f为10cm,即凸透镜的焦距为10.0cm(或10cm)。

(3)[3]小孔成像时,要想光屏上承接与光源等大的像,则物距应该等于像距;光源位置不变,取下凸透镜,在原透镜位置正确放置带小孔的光板,即光屏应该保持不动。

[4]实验1是凸透镜成像,其原理是光的折射,将光线会聚;实验2是小孔成像,其原理是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成像光线没有实验1的多,所以成的像与实验1成的像相比较暗一些。

(5)[5]光源及光屏位置不变,取下凸透镜,在原透镜位置正确放置一块薄玻璃板,探究的是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只能在光源一侧透过玻璃板观察才能看得到。

[6]实验1中成的是倒立、等大的实像,平面镜成的是正立、等大的虚像,所以它们在正倒、虚实方面有区别。

19.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

(l)小莉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在距透镜10cm处,光屏上呈现出最小最亮的光斑,则此凸透镜焦距约是______cm。

(2)小莉同学做实验时,发现烛焰在光屏上的像如图所示,为了要使烛焰在光屏中心成像,若只调节凸透镜,应将凸透镜向只调节光屏,____(上或下)调节;若只调节光屏,应将光屏向____(上或下)调节。

(3)若将烛焰移至距凸透镜15cm处,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屏上得到倒立_____清晰的实像,______(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就是应用这一原理制成的。

(4)小莉同学将自己的近视眼镜镜片放在了蜡烛与凸透镜(靠近凸透镜)之间,移动透镜和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倒立缩小的清晰的像。将近视眼镜镜片取下,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

①为了使屏上的像重新变得清晰,在不移动蜡烛和凸透镜位置的前提下,应将光屏向

_______(左/右)移动。

②下列四个选项中,能正确表示小莉同学近视眼成像和矫正情况的是(______)

A . ②①

B . ③①

C . ②④

D . ③④

(5)当烛焰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一实像时,如果透镜上有一只小虫在爬动,则光屏上的像的大小将___(变大/变小/不变),像的明暗将_____(变亮/变暗/不变)。

【答案】10cm 下 上 放大 幻灯机 左 B 不变 变暗

【解析】

【详解】

(1)[1] 在距透镜10cm 处屏上呈现出最小最亮的光斑,则焦点到透镜中心的距离为10cm ,即此凸透镜的焦距约是10cm ;

(2)[2]成像在光屏的上方,应向下调凸透镜

[3]若要调节光屏,应向上调节

(3)[4]当15cm u 时,2f f >u > 此时成像为倒立、放大、实像

[5]应用为幻灯机

(4)[6]近视眼镜为凹透镜,有发散作用,当再次成清晰像时,成像延后,当拿走眼睛后像向左移动,所以要向左移动光屏才能承接到像

[7]近视眼成像于视网膜前,应配戴凹透镜矫正,故选B

(5)[8]小虫遮挡一部分光,物体有无数点组成,物体上任一点射向凸透镜有无数条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有无数条折射光线会聚成该点的像,所以像不变

[9]由于折射光线减少了,所像会变暗

20.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甲所示。

(1)图甲中光屏上呈一清晰的像,该像是倒立、_______(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

(2)图甲中固定蜡烛位置不变,将透镜移到60cm 刻度线处,要在光屏上再次看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__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

(3)图甲中固定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到35cm 刻度线处,要在光屏上再次看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__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

(4)图甲中将一个眼镜片放在透镜和烛焰之间,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将光屏向左移动,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该眼镜片是__________(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的镜

片。

(5)图乙是通过实验得到的凸透镜成像时像距v和物距u关系图像,由图像可知:凸透镜成缩小的像时,物体移动速度v1与像移动的速度v2的大小关系是:v1________v2。

【答案】等大右右远视>

【解析】

【详解】

(1)[1]如图甲所示,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即物距,与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即像距都为

20cm,物距等于像距等于两倍焦距,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此时光屏上成的是倒立、等大的实像;

(2)[2]图甲中固定蜡烛位置不变,将透镜移到60cm刻度线处,此时物距大于两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在一倍焦距与两倍焦距之间,所以应该将光屏向右移动;

(3)[3]图甲中固定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到35cm刻度线处,此时物距在一倍焦距与两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大于两倍焦距,所以应该将光屏向右移动;

(4)[4]图甲中将一个眼镜片放在透镜和烛焰之间,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将光屏向左移动,说明像距变小,即凸透镜的会聚能力变强,故放置的是凸透镜,而凸透镜能矫正远视眼,所以该眼镜片是远视眼镜的镜片;

(5)[5]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当物体位于两倍焦距以外时才成缩小的像,所以通过乙图分析凸透镜成像时像距v和物距u关系图像,应该看物距大于20cm时,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当物距由20cm增大到40cm时,像距由20cm减小到15cm,由此可知,物体移动的速度v1是大于像移动的速度v2的

五、初二物理物体的运动实验易错压轴题(难)

21.如图,在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1)该实验原理是_____.

(2)如果测得小车从A滑到C的时间t AC=2.4s,小车从A滑到B的时间t 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 AB=_____cm/s,则BC段的平均速度v BC=_____cm/s;

(3)由实验看出,下车下滑过程中速度越来越_____(选填“慢”“快”).

(4)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 AB会偏_____(选填“大”或“小”).

(5)为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v=s AB/t BC,他的做法正确吗?_____.

(6)聪明的小杜发现AB段和BC段路程的特点,算出了AC段平均速度v,AB段的平均速

八年级(上)物理经典易错题集锦71例(带答案)Word版可打印

八年级上物理经典易错题71例(带答案)可打印 1、小明搬新居,在测量窗户玻璃的长度和测量窗帘的长度时应分别选用分度值是多少的刻度尺?()A.cm,dm B.mm,cm C.um,mm D.mm,m 2、测量一个人的脉搏时,1min跳动了75次,这个人的脉搏跳动一次所用的时间是_____S. 3、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8S内通过的路程是20m,那么它在前1.75s时的速度大小是() A.12.5m/s B.2.5m/s C.0.4m/s D.1.25m/s 4、小李骑车从家到学校的平均速度是5m/s,小陈骑车从家到学校的平均速度是4m/s,这说明() A.上学时,小李骑车比小陈快 B.小李家到学校的距离比小陈家到学校的距离远 C.小李到学校所用的时间比小陈到学校所用的时间少 D.任何时候小李骑车的速度都比小陈快 5、物体在一条平直公路上运动,已知该物体在第1s内运动了2m,第2s内运动了4m,,第3s内运动了6m,第4s内运动了8m,以此类推,则物体在整个过程中() A .先做匀速直线运动,后做变速直线运动; B .先做变速直线运动,后做匀速直线运动; C .一定做变速直线运动; D .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 6、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两种方法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请借助如图中的短跑比赛来说明这两种方法: a图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b图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三个做匀速运动的物体A、B、C,速度大小分别是:V A=180m/min,V B=12m/s,V C=3.6km/h,其中运动速度最快的是______,运动最慢的是______. 8、飞机沿直线,快慢不变地飞行了15min,通过的路程是270km,则它的飞行速度是______km/h,合______m/s. 9、在学校的橱窗里贴出了一个通知,如右图所示,小聪和小明积极的谈论这个问题: (1)降落伞下落得越慢,说明其运动速度越________ (2)要测量降落伞的下落速度,要测量物理量有_____、_____; (3)用的实验器材是:________、________; 4)请你帮他们设计一个用来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 5)在这次比赛中也可以通过相同___________比较__________来判断降落伞下落的快慢. 6)如果要想在比赛中取胜,可以对降落伞进行改造,请你帮他们出谋划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小明家离学校600m远,他步行到学校要花10min,那么他步行的平均速度为() A.60 m/s B.6 m/s C.1 m/s D.1 m/min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全套试卷易错题(Word版 含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全套试卷易错题(Word版含答案) 一、初二物理声现象实验易错压轴题(难) 1.如图所示,将塑料刻度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拨动刻度尺使之振动,听塑料尺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1)实验通过改变___________来改变声音的响度,通过改变_______来改变声音的音调. (2)换用钢尺做此实验,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振动幅度和频率与塑料尺均相同时,听到声音的主要差异是________ (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不同. (3)实验设计隐含的物理方法是比较法和_________法. (4)刻度尺振动产生的声音通过________传进耳朵,引起鼓膜______,人便听到声音. (5)实验中当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部分超过一定长度时,无论如何用力拨动也听不到声音.原因是___. 【答案】拨动塑料尺的力度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音色控制变量空气振动刻度尺振动得太慢,产生的是次声波,人耳无法听到 【解析】 【详解】 (1)响度与振幅有关,用不同大小的力拨动塑料尺,塑料尺的振幅不同,发出的声音响度不同;物体振动的快慢与物体的质量、粗细、长短等因素有关,实验要通过改变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来改变音调. (2)钢尺和塑料尺的材料不同,当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振动幅度和速度与塑料尺均相同时,听到声音的主要差异是音色的不同. (3)实验中研究响度与振幅关系时,应控制频率不变,而在研究音调与频率关系时,则要控制振幅相同,故实验设计隐含的物理方法除比较法外,还有控制变量法. (4)我们听到的声音,都是声波通过空气传入人耳,引起鼓膜的振动,再传给听小骨、耳蜗,传给听觉神经,引起听觉. (5) 实验中当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部分超过一定长度时,无论如何用力拨动也听不到声音,原因是刻度尺振动得太慢,产生的是次声波,人耳无法听到. 2.小华和小刚用棉线连接了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以下是他们对“土电话”的探究. ()1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10m间的通话,这表明________. ()2两人位置不变,以相同的响度讲话,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这一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全册全套试卷易错题(Word版 含答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全套试卷易错题(Word版含答案) 一、初二物理声现象实验易错压轴题(难) 1.如图所示,将塑料刻度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拨动刻度尺使之振动,听塑料尺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1)实验通过改变___________来改变声音的响度,通过改变_______来改变声音的音调. (2)换用钢尺做此实验,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振动幅度和频率与塑料尺均相同时,听到声音的主要差异是________ (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不同. (3)实验设计隐含的物理方法是比较法和_________法. (4)刻度尺振动产生的声音通过________传进耳朵,引起鼓膜______,人便听到声音. (5)实验中当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部分超过一定长度时,无论如何用力拨动也听不到声音.原因是___. 【答案】拨动塑料尺的力度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音色控制变量空气振动刻度尺振动得太慢,产生的是次声波,人耳无法听到 【解析】 【详解】 (1)响度与振幅有关,用不同大小的力拨动塑料尺,塑料尺的振幅不同,发出的声音响度不同;物体振动的快慢与物体的质量、粗细、长短等因素有关,实验要通过改变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来改变音调. (2)钢尺和塑料尺的材料不同,当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振动幅度和速度与塑料尺均相同时,听到声音的主要差异是音色的不同. (3)实验中研究响度与振幅关系时,应控制频率不变,而在研究音调与频率关系时,则要控制振幅相同,故实验设计隐含的物理方法除比较法外,还有控制变量法. (4)我们听到的声音,都是声波通过空气传入人耳,引起鼓膜的振动,再传给听小骨、耳蜗,传给听觉神经,引起听觉. (5) 实验中当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部分超过一定长度时,无论如何用力拨动也听不到声音,原因是刻度尺振动得太慢,产生的是次声波,人耳无法听到. 2.大海同学为了探究琴弦的音调与音弦的材料、张紧程度、横截面积、长短的关系,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采用了表一所列各种规格的琴弦、几个钩码和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 编号材料长度/cm 横截面积/mm2 A 铜60 0.76 B 铜60 0.89

最新初二物理难题易错题

初二物理期末复习错题整理 1.机械钟表的发条是利用了材料的_______ (17) 2.体积和质量都相同的铝球、铁球和铜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21) A.铝球可能是实心的,而铁球和铜球一定是空心的 B.铝球一定是空心的,而铁球和铜球也是空心的 C.铜球是实心的,铁球和铝球也是实心的 D.铜球是空心的,而铝球和铁球是实心的 3.2011年6月9日晚,湖南洞庭湖区降雨量达到200mm,相当于1m2面积上降水() kg, 大雨覆盖了洞庭湖区1500km2的面积,持续一小时,最后全部汇入洞庭湖,洞庭湖的蓄水量增加()t。(24) 4.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是不可再分的最小粒子 B.用鼻子嗅气味能鉴别醋和酱油,表明分子在运动 C.磁铁能吸引大头针,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D.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太阳是宇宙的中心(41) 5.如果列车速度增大,它受到的阻力____(>//

八年级物理上册 期中精选试卷易错题(Word版 含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期中精选试卷易错题(Word版含答案) 一、初二物理声现象实验易错压轴题(难) 1.同学们围绕着水瓶发声的有关问题进行了以下探究。 (提出问题)敲瓶(瓶内含水)时发出的声音主要是由什么振动产生的? (猜想与假设)A.瓶子振动;B.瓶内水振动;C.瓶内空气柱振动 (进行实验) (1)将瓶子装满水后用筷子敲击瓶子,瓶子仍能发出声音,故可以将猜想________排除。(2)将瓶内水全部倒出后用筷子敲击瓶子,瓶子仍能发出声音,故可以将猜想________排除。 (得出结论)由上述实验分析可知,敲瓶发声,主要是由________振动产生的。 (提出新的问题) (1)瓶子发声的音调跟瓶内水的多少有什么关系? (2)随着瓶内水的增多,敲瓶发声的音调变化和吹瓶发声的音调变化又有何不同呢?(设计实验) (1)如图甲所示,先将8个空的玻璃瓶子放到桌子上一字摆开,再向瓶内注入不等量的水,从左到右,瓶内注入的水逐渐增多,最后用筷子从左到右依次敲击瓶口,同时用耳朵仔细听,辨别音调的高低。 (2)用嘴从左到右依次吹瓶口,同时用耳朵仔细听,辨别音调的高低。 (再得出结论) (1)敲瓶发声的音调随着瓶内水的增多而变______(选填高或低)。 (2)吹瓶发声的音调随着瓶内水的增多而变______(选填高或低)。 (拓展应用)如图乙所示. 用嘴分别对着5个高度不同的小瓶的瓶口吹气,发现瓶子越高,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 (1)用嘴对着5个小瓶的瓶口吹气,5个小瓶均发出声音,则发出的声音是由________的振动产生的。 (2)5个小瓶产生的声音音调不同,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C B瓶子低高瓶内空气柱空气柱的长短、粗细不同,导致空气柱振动的频率不同 【解析】 【分析】 【详解】 [1]将瓶子装满水后,瓶内没有空气,用筷子敲击瓶子,瓶子仍能发出声音,说明敲瓶时发出的声音不是由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所以可以将猜想C排除。 [2]将瓶内水全部倒出后,瓶内没有水,用筷子敲击瓶子,瓶子仍能发出声音,说明敲瓶时发出的声音不是由瓶内水振动产生的。所以可以将猜想B排除。 [3]由以上两个实验可知,敲瓶发声,排除由瓶内水振动和瓶内空气柱振动产生,则主要是

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试卷易错题(Word版 含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试卷易错题(Word版含答案) 一、初二物理声现象实验易错压轴题(难) 1.同学们围绕着水瓶发声的有关问题进行了以下探究。 (提出问题)敲瓶(瓶内含水)时发出的声音主要是由什么振动产生的? (猜想与假设)A.瓶子振动;B.瓶内水振动;C.瓶内空气柱振动 (进行实验) (1)将瓶子装满水后用筷子敲击瓶子,瓶子仍能发出声音,故可以将猜想________排除。(2)将瓶内水全部倒出后用筷子敲击瓶子,瓶子仍能发出声音,故可以将猜想________排除。 (得出结论)由上述实验分析可知,敲瓶发声,主要是由________振动产生的。 (提出新的问题) (1)瓶子发声的音调跟瓶内水的多少有什么关系? (2)随着瓶内水的增多,敲瓶发声的音调变化和吹瓶发声的音调变化又有何不同呢?(设计实验) (1)如图甲所示,先将8个空的玻璃瓶子放到桌子上一字摆开,再向瓶内注入不等量的水,从左到右,瓶内注入的水逐渐增多,最后用筷子从左到右依次敲击瓶口,同时用耳朵仔细听,辨别音调的高低。 (2)用嘴从左到右依次吹瓶口,同时用耳朵仔细听,辨别音调的高低。 (再得出结论) (1)敲瓶发声的音调随着瓶内水的增多而变______(选填高或低)。 (2)吹瓶发声的音调随着瓶内水的增多而变______(选填高或低)。 (拓展应用)如图乙所示. 用嘴分别对着5个高度不同的小瓶的瓶口吹气,发现瓶子越高,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 (1)用嘴对着5个小瓶的瓶口吹气,5个小瓶均发出声音,则发出的声音是由________的振动产生的。 (2)5个小瓶产生的声音音调不同,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C B瓶子低高瓶内空气柱空气柱的长短、粗细不同,导致空气柱振动的频率不同 【解析】 【分析】 【详解】 [1]将瓶子装满水后,瓶内没有空气,用筷子敲击瓶子,瓶子仍能发出声音,说明敲瓶时发出的声音不是由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所以可以将猜想C排除。 [2]将瓶内水全部倒出后,瓶内没有水,用筷子敲击瓶子,瓶子仍能发出声音,说明敲瓶时发出的声音不是由瓶内水振动产生的。所以可以将猜想B排除。 [3]由以上两个实验可知,敲瓶发声,排除由瓶内水振动和瓶内空气柱振动产生,则主要是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期末试卷易错题(Word版 含答案)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试卷易错题(Word版含答案) 一、初二物理声现象实验易错压轴题(难) 1.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来下表的几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 (2)选用编号A、C的两根琴弦进行实验,是为了验证猜想_______; (3)如果小明还想验证猜想三,则他可以选择编号为_______、_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此时表中所缺的数据应该填_______. 【答案】A B 二 C D 0.76 【解析】 (1)根据控制变量法的思路,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择长度和材料相同,而横截面积不同的琴弦,所以应选用编号为A和B的琴弦进行实验; (2)选用编号A、C的两根琴弦进行实验,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而长度不同,所以是为了验证猜想二; (3)验证猜想三,同样根据控制变量法的思路,应保证横截面积和长度相同,而材料不同的琴弦进行实验,所以则他可以选择编号为C和D的琴弦进行实验; 则此时表中所缺的数据应该填入和C的横截面积相同,即0.76mm2. 点睛:关键是实验中控制变量法的应用,当一个结果受多个因素的影响时都使用此方法进行实验,实验时让一个因素变化,而其它因素都控制相等或相同即控制变量. 2.探究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器材:音叉,橡皮槌,铁架台,硬泡沫塑料小球,细线等.操作: (1)如图所示用细线栓在硬泡沫塑料小球,悬挂在铁架台上,小球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中物理经典易错题20题及答案解析

初中物理经典易错题20题 1.甲、乙两个同学沿相反的方向拉测力计,各用力200牛.则测力计的示数为( ) A、100牛 B、200牛 C、0牛 D、400牛 2.一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这两个力三要素完全相同,那么这两个力( ) A 一定是平衡力 B 一定不是平衡力 C 可能是平衡力 D 无法判断 3.如图所示,物体A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静止在竖直墙壁上.当水平力减小为F/2时,物体A恰好沿竖直墙壁匀速下滑.此时物体A所受摩擦力的大小() A.减小为原来的1/2 B.和原来一样 C.增大为原来的2倍 D.无法判断 4.A、B两物体叠放在水平桌面上,在如图所示的三种情况下:①甲图中两物体均处于静止状态;②乙图中水平恒力F作用在B物体上,使A、B一起以2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③丙图中水平恒力F作用在B物体上,使A、B一起以20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比较上述三种情况下物体A在水平方向的受力情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三种情况下,A在水平方向都不受力 B三种情况下,A在水平方向都受力且受力相同 C、甲中A在水平方向不受力,乙、丙中A在水平方向都受力但受力不同 D、甲中A在水平方向不受力,乙、丙中A在水平方向都受力但受力相同 5.某同学用刻度尺测量钢球的直径,测得的四次结果是 1.82cm,1.87cm,1.68cm,1.81cm,则小球的直径应取()A.1.83cm B.1.833cm C.1.76cm D.1.759cm 6.一个铜球在酒精灯上烧了一会,铜球的质量和密度将( ) A 不变、变大 B、不变、变小 C 不变、不变 D 变小、不变 7.有三个相同材料制成的圆柱体,高度相同,它们的质量比为m1:m2:m3=2:3:5,把 它们竖直放在水平面上,则水平受到的压强之比为( ) A. 2:3:5 B.5:3:2 C.1:1:1 D.15:10:6 8.如图,甲、乙两支完全相同的试管.分别装有质量相等的液体.甲试管竖直放置,乙试管倾 斜放置,两试管液面相平。设液体对两试管底的压强分别为P甲和 P乙,则() A . P甲 < P乙 B . P甲 = P乙 C . P甲 > P乙 D .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9.如图,A、B两的容器中装有同一种液体,且液面a点的压强小于b点的压 强,当a、b之间的阀门打开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液体由A向B流动 B.液体由B向A流动 C.液体静止不动 D.液体来回流动 10.当光由空气射入水中时,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折射光线一定向远离法线的方向偏折 B.光线一定发生折射 C.折射角一定小于入射角 D.折射角等于或小于入射角 11.甲、乙两个冰块的质量相同,温度均为0℃。甲冰块位于地面静止,乙冰块停止在10米高处,这两个冰块()。 A. 机械能一样大 B.甲的机械能大 C.内能一样大 D. 乙的内能大 12.下列现象中,不可能发生的是() A. 水的沸点低于或高于100℃ B. 湿衣服放在温度低的地方比放在温度高的地方干得快 C. -5℃的冰块放在0℃的水中会溶化 D. 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13.某同学们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作了如下的记录:当物体距u1=30厘米时,在光屏上出现倒立、缩小的像;当物距u2=20厘米,在光屏上出现倒立、放大的像;当物距u=10厘米,在光屏上始终得不到像。由此可判断凸透镜的焦距是() A.大于20厘米 B.大于15厘米小于20厘米 C.小于10厘米 D.大于10厘米,小于15厘米

八年级物理上册易错题

物理典型题汇编 一、机械运动 1、如图,摄影师抓拍了一个有趣的场面,一只乌鸦站在飞翔的老鹰背上休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以乌鸦为参照物,老鹰是静止的 B.以地面为参照物,乌鸦是静止的 C.站在老鹰背上休憩的乌鸦不具有动能 D.老鹰能在空中飞翔主要是由于受到空气对它的浮力作用 2、2012年国际田联110m栏比赛中,刘翔以12秒97破赛会记录夺得冠军。如图l所示是刘翔在跨栏时 的情景,若说赛场的主席台是运动的,可选的参照物是() A.刘翔 B.看台上坐着的观众 C.地面 D.刘翔前方立着的栏 3、游客坐在船中逆流而上,若说他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是() A.船舱 B.河水 C.迎面驶来的船 D.河岸上的树木 4、甲、乙两辆汽车行驶在平直的公路上,甲车上的乘客看乙车在向南运动。乙车上的乘客看到路边的树木向南运动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乙车可能都向南运动 B.甲乙两车可能都向北运动 C.甲车向北运动乙车向南运动 D.甲车一定在向南运动,乙车向北运动 5、下列几种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人步行的速度约为5m/s B.全新的2B铅笔长约18cm C.人体温度约为37o C D.一张试卷厚度的大约1mm 6、用斜面和滑块做“测物体的平均速度”实验,当滑块自顶端出发时开始计时,滑至斜面底端时停止计时,如图所示。此过程中,滑块的平均速度是() A.10cm/s B.9cm/s C.8cm/s D.7cm/s 7、五一假期,甲同学一家到黄山旅游,在黄衙南高速公路上看到杨家园隧道入口有一块交通指示牌(如图所示)。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 图中“80”表示允许汽车通过的速度不能超过,若汽车匀速驶过隧道用了 2分钟,请通过计算判断该车过隧道时(选填“遵守、违反”)交通规则。 8、正在修建的杭瑞高速公路通车后,铜仁到思南鹦鹉溪段的里程是162km。汽车按规定时速行驶,从铜仁到鹦鹉溪需1.5h,则汽车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km/h,合_________m/s。 9、一辆自行车做匀速直线运动,3min内通过540m的路程,它的速度是_______m/s,如果保持这个速度前进1.8km的路程,则用的时间是_______min。

初二物理易错题及典型题

初二物理易错题及典型题 1、 一油轮满载时排开水的体积为200m 3,则该油轮受的浮力为___________,若在某港口御下80 m 3密度为0.8×103 ㎏/ m 3 的汽油后,油轮浸入水中的体积为___________m 3 2、 质量为2㎏的物体挂在弹簧秤下,当物体有一半浸入水中时,示数为12N ,则该物体此时受的浮力为___________N ,该物体的密度为___________㎏/ m 3 。 3、 物理书静放在水平桌面上,有如下力:A 、书受的重力 B 、书对桌面的压力 C 、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D 、 书对地球的吸引力 E 、桌子对地球的吸引力 F 、桌子受的重力 其中属于平衡力的是____和_____;属于相互作用力的是____和______。 4、 家庭电路中所有用电器同时工作时,电阻________(最大,最小)。若有一支路中用电器发生短路,则可能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烧坏其余用电器或烧坏熔丝) 5、 体积为2 m 3的氢气球下吊2㎏的重物,共同匀速向上运动,若不计氢气和气球的重力,已知ρ空=1.29 ㎏/ m 3 ,则受空气阻力___________N ;若某时刻氢气球与重物间绳子突然断开,物体将_________________,氢气球受合力___________N 。 6、 如图,用F=100N 的压力将重40N 的物体竖直压在墙上,使物体恰能 匀速向下滑动,则f=___________N ;为使物体能匀速向上滑动,应 对物体施加__________N 的竖直向上的拉力(压力F 不变) 7、 一氢气球和重物共重550N ,受空气浮力400N ,恰好匀速下降,则受的空气阻力为___________N , 为使它们能匀速上升,至少应抛出___________N 的物体。 8、 小王用30N 水平力向右推木箱,小李用40N 水平力向左推木箱,使木箱在水平地面上匀速向左运动,则物体受摩擦阻力___________N ;若小李用的水平力突然减小为15N ,其他条件不变,木箱由于惯性继续向左运动过程中,木箱受合力为___________N 。 9、 如图,三个质量不计、底面积相等的容器内装相同深度的水,则水对器底的压力F 1、F 2、F 3的大小 关系是___________;器底对桌面的压强P 1、P 2、P 3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 10、如图,在A 点施加一个最小力F ,使杠杆平衡,请在图中画出力F 垂直于杠杆,将杠杆由图位置抬升至水平的过程中, F 的大小将___________。11、如图,已知AB=3 OB , G 物=120N ,AC 与OA 夹角30ο ,请在图中作出 绳对杠杆拉力的力臂,并算出拉力F 的大小是___________N 12、如图甲,物体的左端所对应的刻度为________㎝,物体的长度应记为 __________㎜;如图乙,物体长度应记为 13、用50N 的力踢0.2㎏的足球一脚,足球在水平地面上滚动40m ,在此过程中,足球受到的重力做功 为________J ,脚对足球做功________0J 。(选“大于”或“等于” ) 14、汽车功率30KW ,总质量10t ,若阻力是总重的0.02倍,当汽车以10m/s 匀速行驶10S 的过程中,牵引力做功________J ;汽车在这过程中效率是________。 15、完成单位换算:54km/h=_____________=________m/s; 1μm=________km ; 2度电 =________J ;64.5g=________t; 1.5t=_______kg 270cm 3 =________m 3 150cm 2 =________m 2 16、发电机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原理图中有电源是的________机。 17、由图甲可知R 1________R 2;由图乙可知,R 1、、R 2串联的总电阻应在________区域。 18、如图,灯L 不亮,已知可能是L 处开路或短路,现取下电流表,换接成电压表,闭合开关,若电压表有示数,则L 处________路;若电压表无示数,则L 处________路。 19、小明在做测量小灯泡的功率实验时,发现灯不亮,在检查时: A 、若电流表有示数,电压表无示数,则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 B 、若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有示数,则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 C 、若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无示数,则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 D 、若电流表有示数,电压表有示数,则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下列光现象中:A 、小孔成像 B 、形影不离 C 、日食月食 D 、倒影成像 E 、潭清疑水浅 F 、照相留影 G 、汽车观后镜成像 H 、老花眼将字放大成像。其中属于反射现象的有______________;属于折射现象的有______________;属于实像的有__________________;属于虚像的有__________________。 21、下列有关热的现象:A 、冰雪消融 B 、霜的形成 C 、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 D 、吃冰棒解热 E 、喝汽水解热 F 、用久的灯丝变细 G 、露珠的形成 H 、湿衣服变干 I 、雾凇冰花的形成 J 、早上浓雾逐渐散去 其中属于汽化现象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液化现象的有________________; 属于凝华现象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吸热过程的有________________。 22、人体安全电压___________V ;照明电压________V ;一节干电池电压________V ;水的比热容_______________;一个标准大气压________________;真空中电磁感波的速度是_____________; 空气中声音传播速度________________。水的密度是________,成年人体重是________,人的平均密度是________,中学生步行速度约_______ 23、2009年是世界天文年,是为纪念“日心说”的提出者____________;而___________通过天文望远镜观测数据有力的支持“日心说”,是实验物理学的先驱。 2009年诺贝尔奖金物理获得者______________被称为“光纤”之父,而光纤中通过传播______________来传播信息的。 2005年是世界物理年,是为纪念_____________提出狭义相对论100周年,而_____________提出运动三大定律,被称为经典物理学的奠基之父。 24、物理是以观察和________为基础的学科,主要研究物质结构、______________、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最一般规律的学科。 25、一小孩用力推车,但车没被推动,则小孩对车的推力________车受到的阻力(等于,大于,小于) 26、下列现象中是利用惯性的_______ G F 甲图

初中物理经典易错题100例(集锦)

初三物理经典易错题 集锦 一、物理概念(物理量):比热(C)、热量(Q)、燃烧值(q)、内能、温度(t)。 二、实验仪器:温度计、体温计。 三、物理规律: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规律,光的反射定律,平面镜成像规律, 光的折射规律,凸透镜成像规律,物态变化规律,内能改变的方法,热量计算公式:Q=cmDt 及燃烧值计算Q=qm,分子运动论。 第一类:有关物理量的习题: 例1:把一杯酒精倒掉一半,则剩下的酒精() A. 比热不变,燃烧值变为原来的一半 B.比热和燃烧值均不变 C. 比热变为原来的一半,燃烧值不变 D.比热和燃烧值均变为原来的一半 [解析]:比热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与该种物体的质量大小无关;与该种物体的温度高 低无关;与该种物体吸热还是放热也无关。这种物质一旦确定,它的比热就被确定。酒精的 比热是2.4×103焦 /(千克?℃),一瓶酒精是如此,一桶酒精也是如此。0℃的酒精和20℃的酒精的比热也相同。燃烧值是燃料的一种性质。它是指单位质量的某种燃烧完全燃烧所放 出的热量。酒精的燃烧值是 3.0×107焦/千克,它并不以酒精的质量多少而改变。质量多的 酒精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多,但酒精的燃烧值并没有改变。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应是B。 例2:甲、乙两个冰块的质量相同,温度均为0℃。甲冰块位于地面静止,乙冰块停止 在10米高处,这两个冰块()。 A. 机械能一样大 B.乙的机械能大 C.内能一样大 D. 乙的内能大 [解析]:机械能包括动能、势能,两个冰块的质量相同,可以通过它们的速度大小、位 置高度,判断它们的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判断物体内能大小的依据是温度和状态。根据题意,两个冰块均处于静止状态,它们的动能都是零,两冰块质量相同,乙冰块比甲冰块的位置高,乙冰块的重力势能大。结论是乙冰块的机械能大。两个冰块均为0℃,质量相同,物态相同,温度相同,所以从它们的内能也相同。选项B、C正确。 第二类:有关温度计的习题: 例1:两支内径粗细不同下端玻璃泡内水银量相等的合格温度计同时插入同一杯热水中, 水银柱上升的高度和温度示数分别是() A. 上升高度一样,示数相等。 B. 内径细的升得高,它的示数变大。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易错题难题整理(经典)

1.图中冰棍冒出的“白气”是怎么形成的?“白气”是向上飘还是向下飘?为什么? 夏天空气中有大量的水蒸气,水蒸气遇到冷的冰棍液化形成小水滴,即“白气”,因为白气是小水滴,密度大于空气密度,所以冰棍冒出的“白气”是向下运动的.故答案为:①水蒸气遇到冷的冰棍液化形成小水滴,即“白气”;②下;③白气是小水滴,密度大于空气密度,所以冰棍冒出的“白气”是向下运动的 2.欣赏如图所示的漫画,回答后面的问题: (1)小朋友误认为冒烟的冰棒就像冒着“白气”的开水一样很烫,故不要“冒烟”的,其实这种看法是错误的。请解释冰棒为什么会“冒烟”。 (2)小明友要结霜的,冰柜中为什么会出现霜呢?请运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进行解释。 答:物理问题:一个小孩说“冒烟”的热,不要,我要冷柜里结霜的.”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因为,从冷柜里拿出的冷冻品,例如冰糕,其温度很低,与其表面接触的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微小水滴,呈现雾状,就是上面所说的“冒烟”的.因此,看来,“冒烟”的并不热,是一种物态变化——液化现象。 1,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冰棍,温度降低而液化成小水珠。 冰箱中水蒸气,在温度降得非常低的情况下直接凝华成霜 . 3.小明同学身高1.80m,家里装修时要在墙上安装一个竖直的平面镜,为了能从平面镜中看到自己的全身像,平面镜的最小长度应为( c ) A.30cmB.60cmC.90cmD.120cm

4.小张将一瓶矿泉水在冰箱中放较长时间后取出,一会儿发现瓶外壁出现小水 珠。用干毛巾擦净,等一会儿又出现小水珠。于是他与小吴一起对此现象进行研究,但观点不一致。小张认为这是矿泉水瓶内的水往外渗透后,附着在矿泉水瓶外壁上;而小吴则认为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矿泉水瓶外壁上。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他俩的结论是否正确。 答:解:1.室温下,取一瓶与研究对象相同的矿泉水,称量质量m 1 ; 2.将矿泉水拧紧瓶盖,放入冰箱较长时间,取出放在室内一段时间,待矿泉水 完全恢复至室温后,将矿泉水外壁完全擦干,称量质量m 2 ; 3.比较m 1、m 2 的大小,如果m 1 >m 2 ,则小张是正确的;如果m 1 =m 2 ,则小吴是正 确的. 5.如图所示的模型照相机,纸筒A的一端蒙上一层半透明纸,纸筒B的一端嵌了一个凸透镜,两纸筒套在一起组成了一个模型照相机。为了在A端看到清晰的像,要调整A、B间的距离,这时应把_______(选填“A ”或“B ”)端朝向明亮的室外,否则看不清楚。这时,半透明纸上的物体的像应是缩小的、______(选填“倒立”或“正立”)的________(选填“实”或“虚”)像。 答:B;倒立;实 6.常用体温汁的刻度部分为三棱体,横截面如图所示,其中一面呈圆弧形.进行读数时,若分别沿A、B方向观察.其中沿______方向观察易于读数,这是应用了______ 原理. 答:A;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7.如图所示,女孩用一种可以隐身的斗篷遮住身体的下部,人站在女孩的前面,却看到了斗篷后面的景物,而被斗篷遮住的身体部分“消失”了.下面能正确解释这种现象的光路图是()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期末试卷易错题(Word版 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试卷易错题(Word版含答案) 一、初二物理机械运动实验易错压轴题(难) 1.小明同学测小车的平均速度,请帮助他完成下列问题: (1)测平均速度需要的测量工具是______和______;该实验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__; (2)小车所放的斜面应保持较____(填“大”或“小”)的坡度,这样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时间会____(填“长”或“短”)些,便于测量时间; (3)如图所示,斜面长1.6 m,测得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所用的时间是5 s。如果在斜面的中点装上金属片,测得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金属片的时间为2.8 s。请计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的平均速度v2为___________m/s;(保留两位小数) (4)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过程中,小车做的是_________(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来源】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答案】刻度尺停表 s v t 小长 0.29 变速 【解析】 【分析】 【详解】 (1)[1][2][3]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就是速度的计算公式 =s v t 测量路程和时间需要的仪器是刻度尺和钟表; (2)[4][5]在小车能下滑的情况下,使用的斜面的坡度较小,小车下滑的速度变化较慢,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较长,这样便于测量时间; (3)[6]如图所示,斜面长1.6 m,测得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所用的时间是5 s。如果在斜面的中点装上金属片,测得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金属片的时间为2.8 s。请计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的平均速度v2为 2 0.8m ===0.29m/s 2.8s s v t (4)[7]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过程中,在前一半路程和后一半路程需要的时间不同,所以,小车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 2.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_进行测量的; (2)如图所示是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G点的频闪照片,频闪照相机每隔0.2s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

八年级物理上册易错题

八年级物理上册易错题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物理典型题汇编 一、声现象 1、小明的发言声音太小,老师要他大声重复一次,老师是要求小明提高声音的() A. 音调 B. 频率 C. 响度 D. 音调 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 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C.“长啸一声,山鸣谷应”是指次声波传播很远 D.“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 3、声波既传递“信息”也传递“能量”。下面事例中,主要利用声波传递的“能量”的是() A.用超声波碎石 B.用声纳探海深 C. 利用B超做体检 D.利用回声定位 4、“掩耳盗铃”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故事,从物理学角度分析盗贼所犯的错误是:既没有阻止声音的,又没有阻止声音的,只是阻止声音进入自己的耳朵。 5、运用声呐系统可以探测海洋深度。在与海平面垂直的方向上,声呐向海底发射超声波,如果经4s接收到来自大海底的回波信号,(海水中声速是1500m/s). (1)则该处的海深为多少米 (2)超声波声呐能或不能用于太空测距(比如地球与月球的距离),为什么 二、物态变化 1.下图分别表示几位同学在“练习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实验中的做法。正确的是() 2.祖国的山河一年四季美景如画,下图中的描述属于液化的是() 3、下列物态变化属于放热的有() A.冬天雾淞的形成 B.笼罩树林的雾渐渐散去 C.干冰升华制造舞台效果 D.春天来了冰雪熔化 4、如图所示的是某种物质发生物态变化过程中温度——时间图像。该物态变化过程可能是() A.水的凝固过程 B.海波的凝固过程 C.玻璃的凝固过程 D.蜡的凝固过程 点评:(1)此题不但要根据图象判断出是熔化还是凝固现象,还要了解海波是晶体有凝固点而蜡是非晶体没有凝固点.

教科版初二物理下册易错题汇总

教科版初二物理下册易错题汇总 1. (07福州)质量相等的甲、乙两同学站在滑板上,在旱冰场上相对而立,如果甲用60N 的力推乙,如图所示,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 乙由静止变为后退,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B.甲静止不动,乙向后退 C. 同时,乙对甲的推力小于60N D. 乙后退的过程中,始终受到60N 推力的作用 2. (07武汉)A 、B 两车的质量相等,它们行驶过程中的路程与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两车行驶过程中受到的阻力相等,则A 、B 两车的功率之比 为4∶9 B .在行驶过程中,A 、B 两车都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C.若它们在同一平直公路上向东行驶,以B 车为参照物,则A 车向西行驶; D.以上说法都不对 3. (08潍坊) 在世界女排锦标赛上,我国排球队长冯坤发球时,把球竖直向上抛出.则( )A .球上升和下降过程中,受的阻力方向都向上 B .球上升和下降过程中,受的阻力方向都向下 C .球上升过程中,受到重力和阻力,合力方向向下 D .球下降过程中,受到重力和阻力,合力方向向上 4. (08成都)1969年7月21日,美国“阿波罗”11号太空船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驾驶着名叫“鹰”的登月舱平稳地降落在月球上,完成了人类首次到达地球以外天体的壮举。下列关于登月舱和宇航员在月球上的一些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登月舱在月球上的质量大于它在地球上的质量 B .登月舱在月球上受到的重力等于它在地球上受到的重力 C .在舱外,宇航员之间的对话需要借助于电子通讯设备,主要原因是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D .在舱外,宇航员之间的对话需要借助于电子通讯设备,主要原因是太空中噪声太大 (08衢州)在公交车上坐着一位中学生,他的手上拿着一杯饮料,当公交车急转弯时,杯内饮料晃了出来.中学生对司机很有意见,于是说:“师傅,你怎么开车的,我杯里饮料都晃出来了。”司机说:“我的车在转弯呢。”中学生说:“那你转弯为什么转得那么大?转小点,杯里饮料就不会晃出来了。”在这段对话中.这位中学生对下面哪个概念缺乏理解?( ) A.惯性 B.压强 C.浮力 D.压力 5. (2007苏州)如图所示,小王在探究“力和运动的关系”的实验中,他将物体M 放在水平桌面上,两边用细线通过滑轮与吊盘相连.若在左盘中放重为G 的砝码,右盘中放重为2G 的砝码时,物体M 能以速度v 向右作匀速直线运动.如果左、右盘中的砝码不变,要让物体M 能在水平桌面上以2v 的速度向左作匀速直线运动,则应在左盘中再加上砝码,所加砝码的重为(吊盘重、滑轮与细线间和滑轮与轴间摩擦不计( ) A .G B .2G C. 3G D .4G 6. 如图所示,从水平匀速飞行的飞机上先后落下两颗炸弹,在不计阻力的条件下,能正确反映飞机和炸弹运动情况的是( ) 7. (07恩施)足球运动员用400N 的力把重力为4N 的足球射向球门,在下列说法中选出错误的一项( ) A.运动员也受到球对他的力的作用,但这个力小于400N B.上图正确地表示出了球在飞行时的受力情况 C.阻力f 的施力物体是空气,其大小与球的飞行速度有关 D.球在空气中飞行时,作曲线运动 8. 小妍看到水平桌面上的小铁块在不停运动,原来是小柯手拿一块磁铁在桌面下移动。如图所 示,当小铁块向右作匀速直线运动时,下列说法符合事实的是( ) A .小铁块对桌面的压力小于重力 B .小铁块对桌面的压力等于重力 C .小铁块对桌面的压力大于重力 D .小铁块在水平方向不受任何力作用 9. 某同学在一个密闭玻璃瓶内装了适量的水,用一个两端开口的玻璃管穿过瓶塞子插 入水中,通过玻璃管向瓶内吹入少量的气体,管中水面如图6如果该同学记录了在紫 金山脚玻璃管中水面的位置,把这个装置移到山顶玻璃管中水面的位置和在山脚的 高度相比较 ( ) A .偏高 B .相等 C .偏低 D .无法判断 10. 在冬季,剩下半瓶热水的暖水瓶经过一个夜晚后,第二天拔瓶口的软木塞时觉得很紧,不易拔出来,其主要原因是 ( ) A.软木塞受潮膨胀 B.瓶口因温度降低而收缩变小 C.瓶内气体温度降低而把瓶塞吸住 D .瓶内气体因温度降低而压强减小,大气压把瓶塞塞紧 11. (08南京)根据力与运动的关系.图7中小明和小华的观点( ) 12. (08泰州)如图3所示的压路机,关于它涉及到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碾子由钢铁制成,利用了钢铁硬度大的特 性 B .碾子质量很大,是为了增大对路面的压强 C .碾子很粗很宽,是为了减小对路面的压强 D .橡胶轮胎外表制有花纹,是为了增大与路面的摩擦 13. (08江苏镇江)如图所示,小华将弹簧测力计一端固定,另一端钩住长方体木块A ,木块下面是一长木板, 实验时拉着长木板沿水平地面向左运动,读出弹簧测力计示数即可测出木块A 所受摩擦 力大小.在木板运动的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