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7年级生物组“植物细胞立体模型制作大赛”活动方案

7年级生物组“植物细胞立体模型制作大赛”活动方案

7年级生物组“植物细胞立体模型制作大赛”活动方案
7年级生物组“植物细胞立体模型制作大赛”活动方案

东营市实验中学七年级

“植物细胞立体模型制作大赛”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的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动手能力,开发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健全面向未来的教学体系,丰富校园文化氛围,结合课堂学习的有关植物细胞结构的知识,在七年级举行“植物细胞立体模型制作大赛”活动。

二、活动宗旨

为学生生物素养的发展提供平台,让学生学生物、爱生物,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己。

三、参加范围

学生:七年级全体学生,可独立完成可小组合作

辅导教师:七年级全体生物老师

四、活动方案

1、动员辅导:9月28号-30号任课教师在各班布置活动的方案,介绍制作方法及所用材料(利用纸盒、泡沫塑料、橡皮泥、豆子等)。

2、作品上交:

以班级为单位于10月10号前上交任课老师处,作品一定要注明班级和制作人。

3、评选方法:

(1)初选:任课教师在每个班级中,择优选出一等奖3个二等

奖4个三等奖5个

(2)终选:聘请年级评委,按学生上交作品的30%、30%、40%的比例评出一、二、三等奖。

4、评分标准(满分10分):

(1)植物细胞各部分结构齐全(4分)

(2)符合植物细胞的形态特点(2分)

(3)有创意(2分)

(4)美观(1分)

(5)用材恰当(1分)

5、评选时间:10月11-10月14号

6、优秀作品展示:

(1)时间:10月17-10月28号

(2)地点:南校区第一教学楼一楼阅览室

(3)方式:①制作展板,展示优秀作品

②制作PPT,发全校师生观看

7、活动后总结与反思

活动结束后一周,总结本次学科活动的得与失,为以后其他学科活动的顺利开展总结经验

7年级生物教研组

2016.9.25

生物三维模型制作方案

芸芸众生,物尽其用 第二届“生物三维模型制作比赛”策划方案 一、活动主题:芸芸众生,物尽其用。 二、活动背景 高一学生本阶段正好学习“细胞的基本结构”,学生对细胞的结构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印象还不深,而且细胞如此微观的结构学生不能有很直观的感受,因此还需其他方法巩固该知识点。 生物三维模型制作作为一种现代科学认识手段和思维方法,所提供的观念和印象,不仅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条件,而且是学生认知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物教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和意义。因此我们策划此次的生物三维模型的制作活动,让同学们动手来制作生物结构或细胞的模型,来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同时也锻炼同学们的动手能力、创新思维、团队合作能力,寓教于乐,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丰富大家的生活。 三、活动目的 1、尝试制作生物三维结构模型,如原核细胞、真核细胞、细胞核、细胞膜、细胞器、DNA、人体器官等。 2、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应用能力。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启发学生的想象,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创造力。 四、活动对象:全校所有学生,作品交到敦品楼二楼东生物办公室。 五、活动时间: 2017年11月22日至11月月假收假后的周一中午截止。 六、指导教师:各班生物老师和班主任 七、活动地点:各班班级或寝室。 八、组织评奖: ①、本次模型制作比赛设 特等奖:1个一等奖:3个二等奖:6个三等奖:8 名个 ②评分、点评人员:全体生物老师。评奖时间:11月月假收假后的周一下午。评奖地点:敦品楼二楼东生物办公室。获奖作品拍照:张玲。 ③统计结果及联系广告公司做展板:方博 ④奖品、证书购买:李耶莉周丽丽 ⑤证书打印:刘婕 ⑥颁奖仪式:联系张虎主任确定颁奖人员和颁奖时间彭美英 ⑦活动总结并将活动资料发表在校微信公众号上。彭美英 九、前期准备 1、活动前的辅导 生物实物模型必须严格遵守科学性。故老师在实验前必须将关于真核细胞的知识系统地复习一遍,向学生强调必须认真理解细胞的结构特征,模型的大小比例要合适。 2、材料准备(学生自备) 以小组或个人的形式进行实验,一组不超过2人 3、全校动员学生参与活动,让学生了解活动,制作宣传海报三张(张贴于校园醒目处及食堂)李萌 (时间:11月21-23日) 4、活动预算:海报制作展板制作奖品证书购买购买者路费王柳婷 十、模型制作示例 方案一(橡皮泥制作法):

尝试制作真核细胞三维结构模型

“尝试制作真核细胞三维结构模型”的教学组织摘要模型构建活动是学生理解模型和领悟模型方法途径。通过教师充分的课前准备和课堂教学中的有效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方式完成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的制作、评价、修正完善、创意模型展示等活动,将抽象的真核细胞结构形象化,并将具有真实感和立体感的实物模型以简单而科学的形式呈现出来。而真核细胞结构概念图的构建则可以进一步让学生将具体化的模型抽象化,实现对真核细胞结构和功能认知过程中抽象化与具体化的辩证统一。 关键词真核细胞模型教学组织 理解模型和领悟模型方法是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的重要内容之一,而理解模型和领悟模型方法的重要途径是进行模型构建。“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是学生在高中阶段生物学课程学习中的第1个模型建构活动,课标标准要求该活动必须做,且尽可能在课堂教学中完成。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课堂上安排该活动的教师不多。经调查,原因主要有:一是认为教学任务太重,模型建构活动太费时;二是认为学生人数太多,活动难以组织开展,且所需材料缺乏;所以即使是安排了模型构建,也是课后由学生自主构建,没有发挥模型构建应有的教育价值。本文根据教学实践,探讨如何解决时间、材料等问题,在课堂有限的时间里有效地组织真核细胞的模型建构活动,充分发挥模型构建活动的价值。 1 准备工作 课堂模型构建教学的成败关键在于课堂教学的组织,而课前的充分准备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前提。 1.1 学情分析 学生对真核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已有所了解,但在光学显微镜下,大部分细胞结构观察不到,学生缺乏感性认识,不能很好地理解细胞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各部分结构相互联系和协调。本活动不仅能让学生体验模型构建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在模型构建过程中进一步探究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把握细胞结构的完整性及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学生第1 次进行过模型制作活动,对模型及模型方法不清楚,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 1.2 制定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更好地构建核心概念即细胞作为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有细胞膜作为边界将细胞与外界隔离,细胞内部的各种结构协调配合,使细胞具有各种各样的功能。 2)能力目标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并制作真核细胞三维结构模型;根据所制作的模型构建真核细胞结构概念图。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验“模型法”在生物学研究中的作用;体验小组合作学习时的快乐等。 1.3 学生分组,并准备模型构建材料 建议4-6人一组,选出组长,以自愿组合为前提,教师可以给予帮助和调整。在寻找、选择材料时,学生会将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不仅深入思考细胞的各结构及其功能特

最新整理七年级初一生物《绿色植物

最新整理七年级初一生物教案《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 水》导学案(人教版) 《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导学案(人教版) 新课导入水在海洋、大气和陆地之间循环流转,不舍昼夜。它进入一粒粒种子,使大地上出现点点新绿;流入片片农田,使农民脸上流露出对丰收的期盼。 水是生命之源。 探究实验:植物体内是否含有水分? ①请你利用生活经验想个简单的办法来证明你手中的植物器器官内含有水分。 ②根据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学习目标: 1、说明植物的生活离不开水的原因;(重点) 2、举例说明水对植物分布的影响;(重点) 3、学会分析处理数据。(难点) 4、增强珍惜生物圈中水资源的意识。 基础知识: 学法指导:根据学习目标认真阅读教材P107—108页,做好圈画勾点,完成基础知识。 请同学们在座位上安静完成独学,完成后每组再到黑板前进行对群学,同时每一组要有同学迅速在黑板上板书相应内容,通过知识点的归纳掌握本节课基础内容。 1、植物的生活为什么需要水?

2、水影响植物的分布: 专题提升 知识迁移拓展: 1、水是影响植物分布的唯一因素吗? 2、生活小常识:把盐撒在切好的苦瓜上,为什么过会就会有水出来?典例剖析:X、Y、Z是三个相邻的植物细胞,已知Z细胞液浓度>Y细胞液的浓度>X细胞液的浓度。下列各图中能正确表示三者吸失水关系的是()技能训练解读实验数据 3、下表是某地小麦在不同时期需水量的测量数据和数据转换成的直方图,请分析数据回答问题: 发育期 天数 需水总量 (米3/公顷) 每天需水量(米3/公顷) 返青期 29 635 拔节期 23 876 抽穗期

20 956 灌浆期 31 1192 米3/公顷需水总量 初一生物导学案12001192 初一生物导学案初一生物导学案1100 初一生物导学案1000956 初一生物导学案初一生物导学案900876 初一生物导学案初一生物导学案800 初一生物导学案700635 初一生物导学案初一生物导学案初一生物导学案初一生物导学案600返青期拔节期抽穗期灌浆期 请分析:1、小麦的需水量与发育时期的关系是怎样的? 2、哪个时期平均每天需水量最大? 3、计算表中各个时期每天的需水量,并以直方图的形式表达出来。 整理与评价 1、请将以上内容补充好,如果还有问题请问同学或老师。 2、反思自己这节课的表现:

7年级生物组“植物细胞立体模型制作大赛”活动方案

东营市实验中学七年级 “植物细胞立体模型制作大赛”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的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动手能力,开发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健全面向未来的教学体系,丰富校园文化氛围,结合课堂学习的有关植物细胞结构的知识,在七年级举行“植物细胞立体模型制作大赛”活动。 二、活动宗旨 为学生生物素养的发展提供平台,让学生学生物、爱生物,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己。 三、参加范围 学生:七年级全体学生,可独立完成可小组合作 辅导教师:七年级全体生物老师 四、活动方案 1、动员辅导:9月28号-30号任课教师在各班布置活动的方案,介绍制作方法及所用材料(利用纸盒、泡沫塑料、橡皮泥、豆子等)。 2、作品上交: 以班级为单位于10月10号前上交任课老师处,作品一定要注明班级和制作人。 3、评选方法: (1)初选:任课教师在每个班级中,择优选出一等奖3个二等

奖4个三等奖5个 (2)终选:聘请年级评委,按学生上交作品的30%、30%、40%的比例评出一、二、三等奖。 4、评分标准(满分10分): (1)植物细胞各部分结构齐全(4分) (2)符合植物细胞的形态特点(2分) (3)有创意(2分) (4)美观(1分) (5)用材恰当(1分) 5、评选时间:10月11-10月14号 6、优秀作品展示: (1)时间:10月17-10月28号 (2)地点:南校区第一教学楼一楼阅览室 (3)方式:①制作展板,展示优秀作品 ②制作PPT,发全校师生观看 7、活动后总结与反思 活动结束后一周,总结本次学科活动的得与失,为以后其他学科活动的顺利开展总结经验 7年级生物教研组 2016.9.25

细胞模型设计与制作活动方案

细胞模型设计与制作活动方案 一、活动内容: 学生以提供的材料,设计和制作一个科学、美观的动物或植物细胞模型,参加展示与评比。 二、活动背景以及意义: 七年级生物本学期正好学习“细胞的基本结构”,学生对细胞的结构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印象还不深,而且细胞如此微观的结构学生不能有很直观的感受,因此还需其他方法巩固该知识点。 生物模型制作作为一种现代科学认识手段和思维方法,所提供的观念和印象,不仅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条件,而且是学生认知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物教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和意义。 因此我们策划此次的细胞模型的制作活动,让同学们以我们提供的物品为材料动手来制作细胞的模型,来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同时也锻炼同学们的动手能力、创新思维、团队合作能力,寓教于乐,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丰富大家的生活。 三、活动时间、地点: 时间:2012年10月23日上午8:30—11:00 地点:生物实验室 四、活动对象: 七年级所有同学,以组队方式参与比赛,每组3人 五、资源需要和经费预算: 【1】活动主要材料:橡皮泥(10份)、小黑板(10块)、白色硬纸板(10张)、卫生纸(5包)、固体胶(10个)、泡沫若干、彩笔黄红蓝色(3*10支)、白色细线若干、粉笔、硬纸壳,塑料瓶

【3】奖品:奖状、笔记本、笔、乒乓球拍、羽毛球拍 六、活动开展: 1、活动介绍,比赛要求和规则讲解。 2、材料的分发,生物教学模型的设计与制作。 利用所提供的材料,采用粘贴,剪切,绘画,捏制橡皮泥,辅以简单说明等方式上展示出一个典型细胞结构模型。 3、生物教学模型的展示与解说。 每组派一名同学对所做的模型进行解说。时间为2分钟。包括对模型的专业知识介绍,模型的亮点等。 4、评分、点评、公布结果。 评分人员:学校生物老师 老师对同学们的作品进行总体评分,并对作品做出点评并提出建议。 七、活动前期准备 1、全年级动员学生参与活动,让学生了解活动,制作宣传海报两张(张贴于校园醒目处及食堂) 2、制作模型的材料以及奖品购买,准备 3、联系场地、评委,制作打分表 柞水县下梁中学2012年10月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细胞模型的制作

《细胞模型制作综合实践活动流程》 第一课时确定主题 一、观察细胞图片,情景导入 观看动物植物、细菌、真菌细胞的结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的形态不尽相同、基本结构包括哪几部分?(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怎样能直接看到细胞的结构呢?用显微镜观察。还有呢?制作细胞模型。 二、引导学生,生成主题 学生经过一番讨论,通过观察图片,欣赏了细胞的结构,对于有不同生物细胞结构的异同,同学们发表不同的见解,你观察到那些生物细胞?植物细胞、动物细胞、细菌细胞、酵母菌细胞、青霉细胞、神经细胞。观察的非常仔细。谁能提出一些想要探讨的主题,写在纸上师生共同交流,探讨动物与植物的异同?植物与细菌的异同?细菌与酵母菌的异同?植物与酵母菌的异同?神经细胞与植物? 神经细胞与细菌的异同?神经细胞与真菌异同?提出一些想要 探讨的主题,写在纸上师生共同交流,探讨,有的同学提出的问题是切实可行的,有的问题是不可行,最后在老师的引导下,经过筛选、整理、归类、总结确定所要研究的主题 三、筛选整合,确定子课题 师生共同筛选、整理,形成几个子课题。 制作动物、植物、细菌、酵母菌、神经细胞的模型,探究动物与植物细胞的异同?细菌与酵母菌细胞的异同?植物与细菌细胞的异同?植物与酵母菌的异同? 四、活动准备 1.上网搜集有关细胞模型制作图片打印出来、为实施这一探究活动,学生共同商讨所 要准备的工作: 2. 制作模型的材料和用具 3.准备各色卡纸、剪刀、直尺,橡皮泥、显微镜纸板、 吸管。 4老师指导学生设计方案 五分组课 1.推荐组长,选择课题 2.小组合作,创设组名、口号 3.展示各小组的设计 经过小组讨论,选出组长,选择课题,创设组名、口号。记录员记录,组长汇报 第二课时 制定方案 谈话导入:同学们各小组已经明确了研究的问题,那么我们怎样来设计活动方案,制作细胞模型首先知道细胞的结构特点,绘制细胞结构模型,选择做模型的材料和用具。大家可以谈谈自己的看法。1、1、教师说出活动方案思路: 观察细胞结构图—绘制结构简图—设计制作细胞模型方案 2、展示各小组的设计教师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制定活动方案 ①确定哪个活动的内容

(完整版)七年级生物绿色植物的一生单元练习题

第5章单元练习 姓名班级 一、选择题 1、俗称“豆瓣”是指大豆的() A.胚芽 B.胚轴 C.胚根 D.子叶 2、大豆种子的主要部分是() A.种皮 B.胚根 C.胚 D.胚芽 3、玉米种子与大豆种子的主要区别是() A.有胚乳 B.有子叶 C.有种皮 D.有胚 4、下列结构中,新植物的幼体是() A.胚芽 B.胚根 C.胚乳 D.胚 5、日常食用的黄豆芽,其白嫩部分主要是由什么发育而来的。() A.胚轴 B.胚根 C.子叶 D.胚芽 6、下列哪项不是种子萌发必备的环境条件() A.适宜的温度 B.一定的水分 C.充足的空气 D.光照 7、在适宜的条件下,下列种子能够萌发的是: () A.去掉胚乳的玉米种子 B.虫蛀空了的水稻 C.切去胚的小麦种子 D.籽粒饱满的菜豆种子 8、为了延长种子的寿命、应将种子保存在什么环境:() A.高温潮湿 B.高温干燥 C.低温潮湿 D.低温干燥 9、从根的顶端到生有根毛的一段叫() A.根冠 B.根尖 C.根 D.根毛区 10、根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 A.根冠 B.分生区 C.伸长区 D.成熟区 11、在根尖的结构中,有一群近似正方形的细胞,排列紧密,细胞壁薄、细胞质浓、细胞核大,这些细胞位于() A.根冠 B.分生区 C.伸长区 D.成熟区 12、下列有关成熟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成熟区与分生区相接②表皮细胞外突形成根毛 ③成熟区位于伸长区的上部④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3、植物体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器官是() A.根 B.根系 C.根尖 D.根毛 14、根不断长长的原因是() A.分生区和伸长区细胞的分裂B.分生区和伸长区细胞的长长 C.分生区细胞的分裂和伸长区细胞的长长D.分生区细胞的长长和伸长区细胞的分裂 15、移栽植物应尽量在幼苗期,并且要尽量带土,这是因为() A.保护根冠和分生区 B.保护幼根和根毛 C.保留水分和无机盐 D.防止植物不适应环境 16、当植物细胞处于周围溶液浓度大的环境中时,液泡将会出现的变化是() A.缩小 B.胀大 C.消失 D.正常 17、放入浓盐水中的萝卜条过一段时间后,出现的变化是() A.变大、变软 B.变小、变软 C.变大、变硬 D.变小、变硬 18、当根毛细胞从土壤中吸收水分时,说明根毛细胞液浓度比土壤溶液浓度() A.大 B.小 C.相等 D.不能确定 19、植物营养“三要素”不包括() A.氮 B.磷 C.钾 D.铁 20、要使马钤薯和甘薯高产应当注意使用哪种无机盐() A.含氮无机盐 B.含磷无机盐 C.含钾无机盐 D.含硼无机盐 21、下列哪种植物需要较多含氮的无机盐() A.马钤薯 B.花生 C.青菜 D.小麦 22、一次施肥过多,会造成水稻的“烧苗”现象,这是因为() A.土壤溶液浓度过大,根无法吸水 B.土壤温度太高 C.水分太多,根无法呼吸 D.土壤缺乏足够的营养 23、X、Y、Z是三个相邻的植物细胞,已知Z细胞液浓度>Y细胞液浓度>X细胞液浓度。下 列各图中能正确表示三者吸失水关系的是

如何制作生物模型

曲线运动 1在曲线运动中质点在某一时刻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是在曲线上这一点的切线方向。 2物体做直线或曲线运动的条件:已知当物体受到合外力F作用下在F方向上便产生加速a ) (1若F或a)的方向与物体速度v的方向相同,则物体做直线运动; (2若F或a的方向与物体速度v的方向不同,则物体做曲线运动。 3物体做曲线运动时合外力的方向总是指向轨迹的凹的一边 。 4平抛运动:将物体用一定的初速度沿水平方向抛出,不计空气阻力,物体只 在重力作用下所做的运动。 分运动: ( 1在水平方向上由于不受力,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 2在竖直方向上物体的初速度为零,且只受到重力作用,物体做自由落体运 动。 5以抛点为坐标原点,水平方向为x轴(正方向和初速度的方向相同),竖直 方向为y轴,正方向向下 . 6①水平分速度: ②竖直分速度: ③t秒末的合速度 ④任意时刻的运动方向可用该点速度方向与x轴的正方向的夹角表示

7匀速圆周运动:质点沿圆周运动,在相等的时间里通过的圆弧长度相同。 8描述匀速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 1线速度v:质点通过的弧长和通过该弧长所用时间的比值,v=s/t单位m/s ;属于瞬时速度,既有大小,也有方向。方向为在圆周各点的切线方向上 9.匀速圆周运动是一种非匀速曲线运动,因而线速度的方向在时刻改变 ( 2角速度:ω=φ/t(φ指转过的角度,转一圈φ为2∏单位rad/s或1/s;对某一确定的匀速圆周运动而言,角速度是恒定的 ( 3周期T,频率:f=1/T ( 4线速度、角速度及周期之间的关系: 10向心力: 向心力就是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到一个指向圆心的合力, 向心力只改变运动物体的速度方向,不改变速度大小。 11向心加速度: 描述线速度变化快慢,方向与向心力的方向相同, 12.注意: 1由于方向时刻在变,所以匀速圆周运动是瞬时加速度的方向不断改变的变加速运动。 ( 2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向心力方向总指向圆心,是一个变力。 ( 3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到的合外力就是向心力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制作动物和植物细胞的模型

第三节动物细胞 包头市第八中学陈晓燕 一、课标陈述 使用显微镜和制作临时装片。 区别动物细胞、植物细胞结构的主要不同点。 二、学习目标 1、通过复习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和阅读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的实 验内容,说出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在装片实验步骤的“七字诀”; 2、在观看视频演示实验的基础上,学生独立准确完成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在装片的实验; 3、通过绘制人口腔上皮细胞的图,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4、观察多种生物细胞图片后,准确说出动植物细胞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并认同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5、通过阅读“施莱登、施旺与细胞学说”的阅读,了解细胞学说的主要观点,体会科学发展过程中科学家严谨的科学态度、科学与技术相互促进等。 三、课时:1课时 四、落实目标的评价方案 1、通过复习,学生准确说出对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步骤的“七字诀”,在通过阅读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的实验内容,学生自己总结“七字诀”,并比较说出异同,就达成了目标1。 2、学生在观看演示实验视频后能独立、准确完成实验,并讨论回答问题,就达成目标2. 3、学生能从显微镜中观察到清晰的口腔上皮细胞,并实事求是画图(不能照教材画),即可达成目标3。 4、教师出示各种生物细胞的图片,学生能够仔细观察并说出动植物细胞的主要区别,并说出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也能说出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这样即可达成目标4. 5、学生阅读“施莱登、施旺与细胞学说”,简述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能交流说出科学研究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科学与技术相互促进等就可达成目标5。 6、通过“开心选答”环节,继续巩固达成的目标1-4。 五、教学准备 视频(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多种动植物细胞的图片,细菌、真菌细胞的图片实验材料:生理盐水、稀碘液、体积分数为2%的蓝墨水、消毒牙签、滴管、纱布、镊子、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 六、教学设计 【旧知复习】 学生说出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七字诀”及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教师提问是不是所有的植物细胞都有叶绿体?(如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无叶绿体。)植物的细胞是看过了,想不想看看自己的细胞? 【课件投影】教材P46-47的实验内容 1.仿照洋葱“七字诀”自己从实验步骤中找出口腔上皮细胞的“七字诀”。 2.对比两个实验步骤的异同,分析不同之处,简述为什么那样做。 教师可适时提问:①为什么滴生理盐水?(可在观察后说出原因)②为什么要漱口? ③用什么刮?刮哪?④为什么轻涂几下?⑤怎样盖盖玻片?⑥怎样染色?

生物模型制作

生物模型制作 生物模型制作是指学生利用身边的各种材料来制作 些有关生物结构的模型,这些生物模型可以将抽象的知识以形象的物质形式呈现出来。例如动植物细胞模型、花的结构模型等,学生都可以根据课本的文字内容或图片把它们实物化、立体化。在制作过程中学生把各种材料加工成要模拟的生物结构形状,直接构成一个整体的模型。学生在亲自参与制作生物模型以及运用模型演示生物知识的过程中,不仅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巩固和掌握所学知识,更能使自身的动手能力得到培养,从而更好地开发与训练自己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 1 制作生物模型的作用 1.1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初中学生对直观的知识掌 握较快,形象思维比较差,对 于抽象的知识掌握得相对较弱。在生物教学中,有些观察对象很小或结构比较复杂,学生不易清楚地观察它们的结构,例如生物细胞的结构。制作模型则将它们放大很多倍,而且能将其中所含的各部分结构明确地表示出来,形象且直观,

使学生迅速地获得有关的知识,从而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和理 解。 1.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制作不同的生物模型,运用的材料、制作的方法不同。 学生在尝试制作生物模型的过程中,要选择制作的材料,每种模型可能还需要将不同的材料组合到一起,这无疑对学生的动手能力是一种挑战。比如在制作花的模型中,有的学生是将硬一点的纸剪成花瓣的形状,用双面胶粘在一起,但是这样很容易开,组合不到一起去。教师发现后,启发并鼓励学生最终对模型进行了改进,用针线将其缝合到了一起,并用软一点的纸做了一个新的模型。 1.3丰富教学资源许多学生制作的生物模型科学性和准 确性强,并且美 观,这样在以后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制作的模型作为教 具使用,比如学生制作的屈肘运动的模型。有一学生是用两木棍另一端分别固定两根橡皮绳代表肌肉,演示屈肘和伸肘运动,效果很好,这样的模型在课堂上演示,学生就很容易地理解了。有些学生在制作生物模型时科学性不强,甚至是错误的,比如学生在制作小肠模型时,有些学生做的小肠内表面的环形皱襞方向是错的,也就是说不是环形的,同样教师可以作为反面的教具使用,丰富教学资源。 根木棍代表骨,中间用螺丝固定并可以转动代表关节,两根 2 学生制作生物模型的过程和方法在初中生物教材中有 很多可以制作模型的生物结构,而 且制作同一种结构可以选用不同的材料。

生物模型构建制作大赛 教学设计范文

“生物模型构建制作大赛”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三章第三节中的《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的内容。教材中通过身边常见的材料和物品,巧妙地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理念。学生可通过对生物模型进行学习制作,加深学生对细胞各结构的感性和理性认识,促进其对细胞相关的知识形成系统并深入的理解,也有助于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的学习。 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对手工制作、表演、比赛、唱歌等较新颖的教学方式都很感兴趣;有很强的参与热情及较强的接受能力,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同学们的互助下完成模型的制作。教学过程中大部分学生积极性很高,少部分学生可能会“搭便车”凑个热闹的情况出现。教师需要改变教学策略,让每位学生参与其中,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教学策略 本节课主要是以“生物模型构建制作大赛”的形式完成教学。 通过“以学生为主体”将“模型构建制作大赛”与课堂教学活动科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将生物的专业知识、模型构建制作的原则等知识体系有机的整合在一起,设置与生物模型构建制作有关的解说、表演、才艺展示等比赛环节,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锻炼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表演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竞争意识等各方面的综合能力,实现德智全面发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加深对细胞、细胞器、细胞膜等细胞各结构和功能的认识。 2.掌握生物模型制作的方法。 能力目标 1.体验构建和制作生物模型的过程,掌握细胞各个部分的功能和功能。 2.学会团队协作和掌握动手操作制作生物模型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生物模型制作大赛制作的过程,培养“学以致用,格物致知”的科学精神,认同细胞是最基 本的生命系统,体会生物科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 2.通过团队协作和动手操作,体验科学劳动的快乐,培养勤奋刻苦、积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态度, 同时感受生命世界的奇妙和魅力,感受科学的魅力,陶冶情操,提升自我的科学文化素养。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课前生物模型的构建及制作 难点: 1.模型构建前的小组分工 2.模型构建中的解说

制作生物细胞模型课稿

边做边学“制作真核细胞模型” “制作真核细胞模型”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分子与细胞》(苏教版)第三章的重点内容,《生物课程标准》中也明确“尝试建立真核细胞的模型”为具体内容标准。在学习了细胞的三大基本结构和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的基础上,本节内容主要是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真核细胞模型,使学生全面思考细胞的基本结构与功能特点,加深学生对细胞结构与功能的理解。针对细胞这样肉眼看不见的微观世界,力图让学生从枯燥的文字中摆脱出来,通过动手和思考使学生建构细胞模型,全面掌握细胞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理解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 新课改把“科学探究”作为基本理念的核心,提倡学生在“做中学”,需要学生通过在“做中学”、“学中做”的实践,达到“学做统一”,使“活动教学”与“讲授教学”相互融合,彼此促进。 细胞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它的微细结构,因而学生缺乏感性认识。因此,亲身体验模拟制作“细胞”的立体结构模型有助于在现有的实验条件下让细胞变“微观”为“宏观”,而更好地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且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真正实现在“做中学”。 【三维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说出细胞的基本结构,阐明细胞器的功能。 2.能力目标:通过制作细胞结构模型,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思维、合作,交流和语言表达等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同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细胞结构的统一性、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教学重点】制作真核细胞结构模型。 【教学重点】细胞基本结构的模型构建,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 【教学方法】实验法、汇报总结、生生师生讨论。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细胞模型制作的材料(如:橡皮泥、水果等); 预制作的细胞模型等。 【教学设计思路】 导入时利用学生猎奇心理,利用北京自然博物馆中的“细胞屋”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结束时采用学生拼装,创设情景,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领悟细胞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力求使整个课堂变成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提高素质的过程。总体上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新课改精神。 【教学过程】

七年级生物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第二单元第一章第三节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在学习了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之后,继续学习植物的光合作用这一重要的生理现象。虽然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光合作用的原理比较抽象。初一的学生相应的知识铺垫不够,而且光合作用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来源之本,通过光合作用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从理论上认识到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性。通过一系列的实验设计、操作、探究和讨论,使学生对实验的设计原理、技巧,有更深层次的感悟。通过实验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所以本节知识要用具体的,形象的实验进行教学。让学生体验到由现象到理论的过程,即通过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知识。本节知识点较多,例如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产物、公式、概念、实质及实验的原理等。教学中应注重知识点的落实,为学生下一步学习植物的呼吸作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实验,阐明绿色植物产物和原料及条件。知道光合作用的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2、通过探究实验设计思路的培养及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进一步培养学生对知识点的应用能力。 3、合作学习,取长补短,师生互补,良好学习氛围的培养;对科学知识探索精神的培养。 教学重点 探究绿色植物在光下形成淀粉,光是形成淀粉的条件。 教学难点 提出问题,应用适当的手段解决问题;单一变量对照实验的设计。 教学准备 课前由实验小组的同学与教师共同进行 (1)实验器材的准备:酒精灯、酒精、三脚架、石棉网、镊子、广口瓶、瓶塞、凡士林、蜡烛、大玻璃罩、长颈漏斗、试管、玻璃管、三角烧瓶等)

(2)选择健壮的天竺葵在暗处放置24小时后,选择适当的叶片用黑纸片进行上下遮盖。 (3)首先学生分实验小组,选出组长,实验员,发言人,填写实验记录单。 教学手段:实验设计,动手操作,教学课件。 教学形式:小组合作讨论,看书自学,动手实验,及时练习落实知识,教师参与,适时引导。 教学程序 一、情景激疑: 教师讲述:记得在一个春光明媚的周日,我领着三岁的女儿来到了植物园。我给她说要爱护花草,因为花草和我们一样都是珍贵的生命。于是她把手中的面包揉碎撒到了草地上。我问她为什么?她说让小草吃面包,我给她说:小草不吃面包,喝点水,晒晒太阳就饱了。第二天中午该吃饭了,她要水喝,然后跑到太阳地里说:不吃饭了,晒晒太阳就饱了。 教师引导学生提问:同学们能从老师讲的这个小故事中提出与生物学有关的问题吗? 学生提问,略。(鼓励学生大胆提问,不要限制学生的思路) 教师总结:人进行生命活动需要的营养物质是从外界摄取的,植物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是从哪里来的呢?是植物自己制造的吗?这是一个生物学问题。怎样研究呢? 学生:通过实验进行研究。 二、实验探究 出示课件:探究:绿色植物在光下形成淀粉。 1、提出问题:绿色植物在光下形成淀粉吗?教师引导学生作出假设,注意强调“光下”这个条件。 2、作出假设:首先教师应解释假设的设定,就是对下一步实验过程的简单概述。然后让学生假设。 如果绿色植物在光下形成淀粉,那么不在光下就不形成淀粉。(注意学生思维的训练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随时注意学生思维的火花。鼓励学生。) 3、制定计划: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绿色植物知识点汇总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1) 1、种子的结构 菜豆种子: 玉米种子: 种皮:保护内部结构 种皮:和果皮紧贴在一起,保护内部结构 子叶:2片,肥厚,贮存营养物质 胚乳:贮存营养物质 胚 胚芽:发育成茎、叶 子叶:1片,不肥厚,转运营养物质 胚轴:发育成连接根、茎的部分 胚 胚芽:发育成茎、叶 胚根:发育成根 胚轴:发育成连接根、茎的部分 胚根:发育成根 胚是新植物体的幼体,是种子的主要部分,由胚根、胚芽、胚轴和子叶构成。 菜豆和玉米种子都有种皮和胚,不同点是:玉米种子有胚乳,贮存营养成分,子叶1片,转运营养物质;菜豆种子无胚乳,子叶2片,贮存营养。 双子叶植物:种子的胚具有两片子叶,无胚乳,例如:蚕豆、花生、大豆、菜豆 单子叶植物:种子的胚具有一片子叶,有胚乳,例如:水稻、小麦、高粱、玉米 2、花 花是由花芽发育而来的,花的结构: 花梗 连接、支持作用 花托 花被 萼片 保护花的内部结构,吸引昆虫 花瓣 雄蕊 花药:内有花粉,花粉内含精子 花蕊 花丝:支持花药 柱头:接受花粉 花的主要部分 雌蕊 花柱:连接子房和柱头 子房 外有子房壁 内有胚珠产生卵细胞 3、果实 花柱和柱头→凋落 雌蕊 子房壁 →果皮 子房 珠被→种皮 果实 胚珠 受精卵→胚 种子 (受精极核→ 胚乳) 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1)被子植物生长到一定时期就会开花,花药成熟后会自然裂开,散放出花粉。花粉从花药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做传粉。 2)花粉落到柱头上以后,在柱头上黏液的刺激下开始萌发,长出花粉管。 3)花粉管穿过花柱,进入子房,一直到达胚珠。胚珠里面有卵细胞,它跟来自花粉管的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 4)受精(精子与卵细胞融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完成后,花瓣、雄蕊以及柱头和花柱纷纷凋落, 惟有子房继续发育,最终成为果实。 4、叶 表皮 表皮细胞:外有角质层,起保护作用 保卫细胞(成对的半月形,内有叶绿体): 控制气孔(气体进出的门户)的开闭 叶肉:细胞内含叶绿体,叶绿体内有叶绿素 叶脉 支持作用 运输作用:导管输送水和无机 盐,筛管运送有机物 气孔的结构: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气孔张开;保卫细胞失水收缩,气孔关闭。 白天气孔张开,晚上气孔闭合。 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 换的“窗口”。它是由一对半月 形的细胞——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气孔的开闭是由保卫细胞控制的 5、根 1)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主要是根的根尖。 2)根尖的基本结构和主要功能: 成熟区: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因为表皮细胞的一部分向外突出形成根毛,扩大了与土壤的接触面积) 伸长区:细胞停止分裂,迅速伸长(细胞体积增加),根生 长最快的部位;也能够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使根的长度不断增加 分生区:有很强的分裂能力(细胞数量增加) 根冠:起保护作用 成熟区以上的结构:根毛脱落,吸收功能丧失,导管增多,疏导功能加强

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知识点整理

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第一章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 一、苔藓植物 1、苔藓植物的根是假根,不能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而苔藓植物的茎和叶中没有输导组织,不能运输水分。所以苔藓植物的生命活动不能离开水。 2、苔藓植物密集生长,植株之间的缝隙能够涵蓄水分,所以,成片的苔藓植物对林地、山野的水土保持具有一定的作用。 3、苔藓植物对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十分敏感,在污染严重的城市和工厂附近很难生存。人们利用这个特点,把苔藓植物当作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二、藻类植物 1、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结构简单,是单细胞或多细胞个体,无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细胞里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大都生活在水中。 2、藻类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可以作为鱼的饵料,放出的氧气除供鱼类呼吸外,还是大气中氧气的重要来源(占整个绿色植物释放氧气的95%)。 3、藻类的经济意义: ①海带、紫菜、海白菜等可食用 ②从藻类植物中提取的碘、褐藻胶、琼脂等可供工业、医药上使用 三、蕨类植物 1、蕨类植物出现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而且还具有输导组织、机械组织,所以植株比较高大。 2、孢子是一种生殖细胞。 3、蕨类植物的经济意义在于: ①有些可食用;②有些可供药用;③有些可供观赏; ④有些可作为优良的绿肥和饲料; ⑤古代的蕨类植物的遗体经过漫长的年代,变成了煤。

四、种子植物 1、种子的结构 蚕豆种子:种皮、胚{胚芽、胚轴、胚根、子叶(2片)} 玉米种子:果皮和种皮、胚、子叶(1片)、胚乳 2、种子植物比苔藓、蕨类更适应陆地的生活, 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能产生种子。 3、记住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 1、种子的萌发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已度过休眠期。 2、测定种子的发芽率(会计算)和抽样检测 3、种子萌发的过程

制作动物细胞三维立体模型教案

制作动物细胞三维立体 模型教案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制作动物细胞三维立体模型”教案 巧家一中生物组徐嘉佳 一、教学目的: 1、制作动物细胞三维立体模型。 2、加深学生对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理解和应用。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启发学生的想象,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创造力,利用各种材料制作动物细胞的三维立体模型。二、准备工作: (一)材料:用泡沫削成半球型(买不到琼脂,可到广告公司买8cm厚的泡沫,经济而且可重复使用);购买彩泥(制作细胞结构);大头针(固定彩泥)。 (二)分组:6人一组,让学生商量后选出组织能力强的人担任组长。(三)复习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可让学生画动、植物细胞结构模式图,对比动植物细胞的区别,复习各种细胞结构的功能。 三、开展教学活动: (一)强调制作模型的要求: 1、活动目的:“制作动物细胞三维立体模型” 问:动、植物细胞的区别是? 学生答:中心体、细胞壁、叶绿体、液泡。 问:制作动物细胞模型时那些结构不能做? 学生答:细胞壁、叶绿体、液泡。 2、要保证模型知识点正确。

3、注意细胞结构之间大小比例问题。如,核糖体不应做得太大。 4、要知道自己用彩泥做的模型代表细胞的什么结构,小组内要统一看法。 (二)实施活动: 将事先准备的材料发给学生,让小组长协调,分配任务到每个成员,合作完成模型的制作。 随时视察各小组制作进度,对做得好的、有创意的给予鼓励,对有知识错误的地方给予指正。并提问彩泥的各部分代表什么。尽量激发学生的创造欲,不要束缚学生的思维,只要能给出合理解释,像不像不太重要。另外尽量让每个学生参与进来,对于乱窜的学生让组长批评,不参与回答问题的学生要及时提醒。 模型做好后集中放到讲台,让各小组观看其他小组的成果,取长补短,相互学习。 四、教学反思: 1、对做得好的小组应给予更多的鼓励。 2、在提问时可以连带问各个细胞结构的功能,这样不仅让学生通过制作模型巩固了对细胞结构的理解,还复习了细胞器的功能。 3、可以让各小组成员和自己制作的模型合影,让学生有成就感。

初中七年级: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教学设计

新修订初中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Green plants in the biosphere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中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第一章第一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教学目标 a 知识目标: 1、概述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 2、说出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 b 能力目标: 1、能够大概了解绿色植物的分类及区分主要的几种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2、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归纳、总结能力。 c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2、树立关心生物、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为。 教学重点 1、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生活环境和形态特征。 2、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和与人类的

关系。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分析推理、比较等综合能力。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方法 观察法、比较分析法、启发提问法。 课前准备 教师自制ppt课件,实物:海带,墙藓,葫芦藓,肾蕨等。 学生白纸(设计表格),课前收集相关的绿色植物。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部分 师:放眼窗外,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什么呢? 生:各种绿色植物(非洲栗、各种树木、花、小草) 师:很好!请再来看这些图片上的植物:桫椤,发菜,裙带菜,铁线蕨。你们认识吗?(幻灯片展示) 生物圈中除了这些绿色植物外,还有好多绿色植物是我们不认识的,那生物圈中都有哪些绿色植物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共同走进新的单元,去了解这些绿色植物。(板书:第三单元第一章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 师:生物圈中已知的绿色植物大约有30多万种。 比较和观察这些绿色植物的生活环境和形态结构,你们

生物模型构建制作大赛--教学设计范文

“生物模型构建制作大赛”教学设计教 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三章第三节中的《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的内容。 教材中通过身边常见的材料和物品,巧妙地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理念。学生可通过对生物 模型进行学习制作,加深学生对细胞各结构的感性和理性认识,促进其对细胞相关的知识形成系统并深 入的理解,也有助于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的学习。 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对手工制作、表演、比赛、唱歌等较新颖的教学 方式都很感兴趣;有很强的参与热情及较强的接受能力,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同学们的互助下完成模 型的制作。教学过程中大部分学生积极性很高,少部分学生可能会“搭便车”凑个热闹的情况出现。教 师需要改变教学策略,让每位学生参与其中,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教学策略 本节课主要是以“生物模型构建制作大赛”的形式完成教学。 通过“以学生为主体”将“模型构建制作大赛”与课堂教学活动科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将生物的专 业知识、模型构建制作的原则等知识体系有机的整合在一起,设置与生物模型构建制作有关的解说、表演、才艺展示等比赛环节,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锻炼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表演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竞争 意识等各方面的综合能力,实现德智全面发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加深对细胞、细胞器、细胞膜等细胞各结构和功能的认识。 2.掌握生物模型制作的方法。 能力目标 1.体验构建和制作生物模型的过程,掌握细胞各个部分的功能和功能。 2.学会团队协作和掌握动手操作制作生物模型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生物模型制作大赛制作的过程,培养“学以致用,格物致知”的科学精神,认同细胞是最基 本的生命系统,体会生物科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 2.通过团队协作和动手操作,体验科学劳动的快乐,培养勤奋刻苦、积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态度, 同时感受生命世界的奇妙和魅力,感受科学的魅力,陶冶情操,提升自我的科学文化素养。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课前生物模型的构建及制作 难点: 1.模型构建前的小组分工 2.模型构建中的解说

制作动植物细胞模型

青少年科技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了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品质,本人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结合生物教学的知识内容,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动植物细胞模型制作专题,组织开展科技实践活动,收到了较好的科技教育效果。 一、课题的提出 按照素质教育和生本教育的理念,为了培育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学生科技制作的动手操作能力,在学校的倡议下,本人从生物教学的角度选择了“动植物细胞模型制作”课题。 二、活动目的和意义 通过开展科技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思维,通过制作细胞模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团结合作精神。开展制作活动,可以加深学生对动植物细胞结构的认识和理解,并区分动植物细胞结构的异同。学生集体参与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精神和科学探究的意识。 三、建立活动小组 1.指导老师:杜立蓉(主要职责是课题的选择、活动方案的制订、技术指导和制作过程的监管)。 2.小组组长:任少墉(主要负责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负责资料收集保管)。 3.小组成员:任少墉、杨子、支开伟、郑馨雨、刘畅、罗文芳(按照指导教师和小组长的分工安排,完成各自承担的制作任务)。 四、实践活动时间 1.查阅文献阶段(2014年9月5日至9月15日)。网上查阅有关细胞模型制作的文献资料,避免重复实验。根据教材内容选材,确定科技制作课题。 2.材料准备阶段(9月16日至9月28日)。根据课题需要,准备动植物细胞模型制作所需要的物资材料。 3.制作组装阶段(10月8日至10月25日)。在指导教师的组织下,科技制作小组全体学生,按照拟定的计划参与作品制作。 4.课题结题阶段(10月26日至11月4日)。通过现象观察、流程归纳、效果分析等手段,形成书面报告。 五、材料准备 1.食材类:清水、食用琼脂、海棠(或山楂青梅)制成的果脯等。 2.器皿类:小塑料食品袋、线、果冻盒、电炉、锅等。 六、实践活动实施过程 1.选拔科技制作小组成员。9月初,由我校卢永金老师在学生大会上做了科技制作的专题知识讲座。学生热情高涨,跃跃欲试,会后纷纷报名参加。在人选征集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想参加此次实践活动,但条件有限,我们只能忍痛割爱,从中选择了6名优秀学生。 2.文献资料查阅。我们分组从网上和图书室查阅相关的资料,学习动植物细胞结构。根据网上和图书馆查阅相关书籍后,结合生物教材,制订出具体的科技制作方案。 3.小组讨论。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小组学生充分讨论科技制作方案的可行性,选择具有实践价值和探究意义的知识方向,根据学校具备的教学工作条件,最终确定合适的科技制作课题。 4.小组成员分工,找到所需的材料。(1)任少墉、支开伟:负责找食用琼脂、海棠(或山楂、青梅)制成的果脯。(2)杨子、郑馨雨、刘畅、罗文芳:负责找小塑料食品袋、线、果冻盒。(3)指导老师:电炉、锅等器材准备。 5.制作与组装过程。(1)加热食用琼脂。这个任务由任少墉、支开伟、杨子三同学负责完成。先将水和食用琼脂加热成溶胶状,然后将部分胶状琼脂倒入小塑料袋。未用完的琼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