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特点及形式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特点及形式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特点及形式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特点及形式

我国古典园林一般以自然山水作为景观构图的主题,建筑只为观赏风景和点缀风景而设置。园林建筑是人工因素,它与自然因素之间似有对立的一面,但如果处理得当,也可统一起来,可以在自然环境中增添情趣,增添生活气息。园林建筑只是整体环境中的一个协调、有机的组成部分,它的责任只能是突出自然的美,增添自然环境的美。这种自然美和人工美的高度统一,正是中国人在园林艺术上不断追求的境界。

东西方园林之中,建筑都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他是满足人们生活享受和观赏风景所必须的。西方园林中,如法国的古典主意园林,意大利的庄园、府邸和宫殿往往集中式布置,层数一般两到三层,可以居高临下俯瞰全国景色。在中国园林中为满足可行、可观、可居、可游的要求,需配置相应的廊、亭、堂、榭、阁等建筑。从我国发展史来看,园林中建筑密度越来越高,生活居住气息越来越浓。当然建筑也不纯粹作为居游的生活需要来设置,它本身也是供人欣赏的景物之组成部分,融合在园林的自然景色中。自然景色若有人工建筑做适当的点缀,可现出神采而富有魅力,为景观添色。

一、古典园林建筑的特点

建筑与环境的结合首先是要因地制宜,力求与基址的地形、地势、地貌结合,作到总体布局上依形就势,并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地貌。

其次是建筑体体量是宁小勿大。因为自然山水中,山水为主,建筑是从。与大自然相比,建筑物的相对体量和绝对尺度以及景物构成上所占的比重都是很小的。

另一要求是园林建筑在平面布局与空间处理上都力求活泼,富于变化。设计中推敲园林建筑的空间序列和组织好观景路线格外突出。建筑的内外空间交汇地带,常常是最能吸引人的地方,也常是人感情转移的地方。虚与实、明与暗、人工与自然的相互转移都常在这个部位展开。依次过度空间就显得非常重要。中国园林建筑常用落地长窗、

空廊、敞轩的形式作为这种交融的纽带。这种半室内、半室外的空间过渡都是渐变的,是自然和谐的.变化,是柔和的、交融的。

为解决与自然环境相结合的问题,中国园林建筑还应考虑自然气候、季节的因素。因此中国南北园林各有特点。比如江南园林中有一种鸳鸯厅是结合自然气候、季节最好的离子,其建筑一分为二,一面向北,一面向南,分别适应冬夏两季活动。

总之,园林建筑设计要把建筑作为一种风景要素来考虑,使之和周围的山水、岩石、树木等融为一体,共同构成优美景色。而且风景是主体,建筑是其中一部分。

二、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形式

廊有覆盖的通道称廊。廊的特点狭长而通畅,弯曲而空透,用来连结景区和景点,它是一种既"引"且"观"的建筑。狭长而通畅能促人生发某种期待与寻求的情绪,可达到"引人入胜"的目的;弯曲而空透可观赏到千变万化的景色,因为由可以步移景异。此外,廊柱还具有框景的作用。

亭子是园林中最常见的建筑物。主要供人休息观景,兼做景点。无论山岭际,路边桥头都可建亭。亭子的形式千变万化,若按平面的形状分,常见的有三角亭、方亭、圆亭、矩形亭和八角亭;按屋顶的形式有掂尖亭、歇山亭;按所处位置有桥亭、路亭、井亭、廊亭。总之它可以任凭造园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去丰富它的造型,同时为园林增添美景。

堂往往成封闭院落布局,只是正面开设门窗,它是园主人起居之所。一般来说,不同的堂具有不同的功能,有用作会客之用,有用作宴请、观戏之用,有的则是书房。因此各堂的功能按具体情况而定,相互间不尽相同。

厅堂是私家园林中最主要的建筑物。常为全园的布局中心,是全园精华之地,众景汇聚之所。厅堂依惯例总是坐南朝北。从堂向北望,是全山最主要的景观面,通常是水池和池北叠山所组成的山水景观。观赏面朝南,使主景处在阳光之下,光影多变,景色明朗。厅堂与叠山分居水池之南北,摇摇相对,一边人工,一边天然,既是绝妙的对

比。厅的功能多作聚会、宴请、赏景之用,其多种功能集于一体。因此厅的特点:造型高大、空间宽敞、装修精美、陈设富丽,一般前后或四周都开设门窗,可以在厅中静观园外美景。厅又有四面厅、鸳鸯厅之分,主要厅堂多采用四面厅,为了便于观景,四周往往不作封闭的墙体,而设大面积隔扇、落地长窗,并四周绕以回廊。鸳鸯厅是用屏风或罩将内部一分为二,分成前后两部分,前后的装修、陈设也各具特色。鸳鸯厅的优点是一厅同时可作两用,如前作庆典后作待客之用,或随季节变化,选择恰当位置待客、起坐。另外,赏荷的花厅和观鱼的厅堂多临水而建,一般前有平台,供观赏者在平台上自由选择目标,尽情游赏。

榭常在水面和花畔建造,藉以成景。榭都是小巧玲珑、精致开敞的建筑,室内装饰简洁雅致,近可观鱼或品评花木,远可极目眺望,是游览线中最佳的景点,也是构成景点最动人的建筑形式之一。

阁是私家园林中最高的建筑物,供游人休息品茗,登高观景。阁一般有两层以上的屋顶,形体比楼更空透,可以四面观景。

舫为水边或水中的船形建筑,前后分作三段,前舱较高,中舱略低,后舱建二层楼房,供登高远眺。前端有平?与岸相连,模仿登船之跳板。由于防不能动又称不系舟。防在水中,使人更接近于水,身临其中,使人有荡漾于水中之感,是园林中供人休息、游赏、饮宴的场所。但是舫这种建筑,在中国园林艺术的意境创造中具有特殊的意义,我们知道,船是古代江南的主要交通工具,但自庄子说了"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邀游,泛着不系之舟"之后,舫就成了古代文人隐逸江湖的象征,表示园主隐逸江湖,再不问政治。所以它常是园主人寄托情思的建筑,合适世隐居之意。因为古代有相当部分的士人仕途失意,对现实生活不满,常想遁世隐逸,耽乐于山水之间,而他们的逍遥伏游,多半是买舟而往,一日千里,泛舟山水之间,岂不乐哉。所以防在园林中往往含有隐居之意,但是舫在不同场合也有不同的含意,如苏州狮子林,本是佛寺的后花园,所以其中之舫含有普度众生之意。而颐和园之石舫,按唐魏征之说:"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由于石舫永覆不了,所以含有江山永固之意。

下载全文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特点及形式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特点及形式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特点及形式 我国古典园林一般以自然山水作为景观构图的主题,建筑只为观赏风景和点缀风景而设置。园林建筑是人工因素,它与自然因素之间似有对立的一面,但如果处理得当,也可统一起来,可以在自然环境中增添情趣,增添生活气息。园林建筑只是整体环境中的一个协调、有机的组成部分,它的责任只能是突出自然的美,增添自然环境的美。这种自然美和人工美的高度统一,正是中国人在园林艺术上不断追求的境界。 东西方园林之中,建筑都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他是满足人们生活享受和观赏风景所必须的。西方园林中,如法国的古典主意园林,意大利的庄园、府邸和宫殿往往集中式布置,层数一般两到三层,可以居高临下俯瞰全国景色。在中国园林中为满足可行、可观、可居、可游的要求,需配置相应的廊、亭、堂、榭、阁等建筑。从我国发展史来看,园林中建筑密度越来越高,生活居住气息越来越浓。当然建筑也不纯粹作为居游的生活需要来设置,它本身也是供人欣赏的景物之组成部分,融合在园林的自然景色中。自然景色若有人工建筑做适当的点缀,可现出神采而富有魅力,为景观添色。 一、古典园林建筑的特点 建筑与环境的结合首先是要因地制宜,力求与基址的地形、地势、地貌结合,作到总体布局上依形就势,并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地貌。 其次是建筑体体量是宁小勿大。因为自然山水中,山水为主,建筑是从。与大自然相比,建筑物的相对体量和绝对尺度以及景物构成上所占的比重都是很小的。 另一要求是园林建筑在平面布局与空间处理上都力求活泼,富于变化。设计中推敲园林建筑的空间序列和组织好观景路线格外突出。建筑的内外空间交汇地带,常常是最能吸引人的地方,也常是人感情转移的地方。虚与实、明与暗、人工与自然的相互转移都常在这个部位展开。依次过度空间就显得非常重要。中国园林建筑常用落地长窗、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特点和形式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特点和形式 1.合宇宙与人生: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以“天人合一”为设计原则,将 宇宙和人生融入园林中。园林布局常常取材于诗词和文学作品,通过景观、建筑和装饰的组合,表现出中国人对自然世界和宇宙的理解。 2.仿自然景观: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对自然景观的模拟和再现是其重要 特点之一、园林常常以山水、湖泊、河流等自然景观为基础,通过石山、 假山、水池、桥梁等景观元素的布局,创造出仿真的自然环境。 3.体现中国哲学思想: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体现了儒、道、佛等中国哲 学思想。一些园林建筑中常常包含有古代讲究的中国书法、诗词等艺术形式,强调美与道的统一 4.沉稳与平衡:中国古典园林建筑追求沉稳、平衡和谐的视觉效果。 通过使用对称的布局、反射的水面和统一的材料和颜色,营造出一种宁静 而稳定的氛围。 5.精细的细节和装饰:中国古典园林建筑注重细节和装饰,尤其是建 筑物的木雕、石刻和彩绘等方面。园林中的建筑物不仅在外观上精心设计,还用最精细的技艺进行装饰,以展示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魅力。 1.庭院式园林:庭院式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中最常见的形式之一、它通常由一个或多个庭院组成,每个庭院都有围墙围合,并且配有池塘、 假山和亭台等景观元素。庭院式园林的布局通常以中轴线为主,左右对称,形成沉稳的视觉效果。 2.山水式园林:山水式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 形式,也是模拟山水自然景观的特殊形式。它通过修建假山、造势和水池

等景观元素,再现大自然山水的美丽景色。山水式园林通常以曲径通幽和 远近相隐的手法,营造出一种迷人而隐秘的氛围。 3.皇家园林:皇家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中最宏伟壮观的形式之一,常常作为皇帝和贵族宴请宾客、观赏和居住的场所。皇家园林通常由大型 建筑群、庭院和图书馆等组成,具有高度的规划和设计。其中最著名的代 表有颐和园和圆明园。 4.文人园林:文人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中具有浓厚文化氛围的一 种形式。它通常由墨池、书斋、假山、石亭等景观元素组成,以反映文人 墨客的文学情怀和审美追求。文人园林常常有诗书画作为装饰,强调文人 雅致。 总之,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以其独特的设计手法和对自然的模拟和再现,形成了一种特殊的美学风格。它不仅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魅力,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和代表。

中国古典园林类型、特色及特点

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特色及特点 1、中国古典园林的四大类型: 1)、皇家园林皇家园林一般规模较大,在艺术风格上以庄重华丽为主,在规则中求得变化,在华丽中求得闲雅。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随着社会经济、社会文化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统治阶级的美学思想和审美艺术风格的改变,皇家园林从密集而庄严的宫殿建筑群的园林逐渐演变为自然的山水型园林风格。 2)、私家园林私家园林最早出现汉代,和皇家园林在内容上没有大的区别,后来由于文人参与造园,园林与文学、绘画关系密切,更加抒情写意,使私家园林在艺术上达到了很高的境界,尤其江南私家园林。 3)、寺庙园林寺庙园林常选择在风景如画的自然景观较美的山水胜地,建筑能和自然环境巧妙结合,是贫苦百姓借朝拜进香可以进入的园林,具有公共园林的功能。由于许多寺庙园林将自然风景渗入了人文景观,逐渐发展为今天的风景名胜区。 4)、自然风景园林自然风景园林是人们把具有天然景观特点的地区,经过逐渐开发建设而形成的著名游览点。古代称为景并有赋予诗意的名称,一个风景园林往往有多个景,如杭州西湖十景,扬州瘦西湖二十四景,济南大名湖八景等。这些景往往在景观最好的地点,并在最好的观赏位置布置园林建筑。建筑的布置和设计以突出自然环境和景观特点为目的。 2、中国古典园林地方特色 1)、江南园林 江南园林在面积不大的范围内,凿池堆山、栽花树木,结合各式建筑布局经营,因势随形、匠心独运,创造出一种重含蓄、贵神韵的咫尺山林、小中见大的景观效果。 江南园林堆山多用太湖石和黄石,石量应用很大,掇制假山或峰石散置特置手法多样技艺高超。江南气候温和湿润,花木种类繁多,园林植物讲究造型和姿态、色彩、季相特征,多自然种植以落叶树为主,配合常绿构成四季景观。建筑以乡土建筑为创作源泉,个体玲珑轻盈、空间通透,多用白墙、灰瓦、青砖,建筑形式极其丰富多彩,工艺水平精致。园内各式各样空间:山水空间、建筑空间、庭园空间、天井等,空间富于变化适于静态和动态观景。 2)、北方园林 北方园林规划布局中轴线、对景线运用较多,园林赋予凝重、严谨的格调。北方石材少、有北太湖石、青石,手法如江南,但风格不同,北方水资源缺乏,水池面积不大,水景受到限制。植物配置方面,观赏树种少,缺少常绿树和冬季花木,能做到三季有景、冬季萧寒景象。建筑形象稳重、敦实,封闭感较强,有刚健之美。园内空间划分较少,整体感较强。 3)、岭南园林 岭南园林规模小、多宅园,一般是庭院和庭园组合,建筑比重大。庭院和庭园形式多样,组合密集。建筑平屋顶做成天台花园,通透开敞更盛于江南,外观轻快活泼,重视细部装饰。叠山常用英石,石景分为壁型和峰型,与水结合成水石庭水局是岭南一绝。理水手法多种多样不拘一格。岭南观赏植物品种繁多四季花团锦簇、绿荫葱翠,还有外来热带树种。由于受西方影响,建筑装饰、规则式水池出现在园林中。总体而言,园林中建筑形象在造景起着重要作用,但由于体量偏大,数量多,深邃有余而开朗不足。 4)、巴蜀园林 巴蜀园林自然天成,古朴大方,以“文、秀、清、幽”为风貌,以飘逸为风骨。文指著名园林都与著名文人有关,园林中蕴含浓郁的文化气质如李白、杜甫、三苏、陆游等都留下了优秀的传统,为巴蜀园林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由文而秀,巴蜀名园多小巧秀雅,石山甚少,水岸朴直,以清简见长。植物繁茂、品种丰富、多用常绿阔叶林作背景,以水面取虚放扩创造空间的变化和虚实对比。建筑密度不大,形象秀雅,风格倾向于四川民居。由于四川是道教的主要发源地,名园渗透了相当浓厚的飘逸风骨。其主要表现是:不拘成法的多

中国四大古典园林的风格特点

中国四大古典园林的风格特点 1、因地制宜,以水见长。 拙政园利用园地多积水的优势,疏浚为池;望若湖泊,形成晃漾渺弥的个性和特色。 拙政园中部现有水面近六亩,约占园林面积的三分之一,用大面积水面造成园林空间的开 朗气氛,基本上保持了明代“池广林茂”的特点 2、疏朗典雅,天然野趣。 早期拙政园,林木葱郁,水色迷茫,景色自然。园林中的建筑十分稀疏,仅“堂一、 楼一、为亭六”而已,建筑数量很少,大大低于今日园林中的建筑密度。竹篱、茅亭、草 堂与自然山水溶为一体,简朴素雅,一派自然风光。拙政园中部现有山水景观部分,约占 据园林面积的五分之三,。池中有两座岛屿,山顶池畔仅点缀几座亭榭小筑,景区显得疏朗、雅致、天然。这种布局虽然在明代尚未形成,但它具有明代拙政园的风范。 3、庭院错落,曲折变化。 拙政园的园林建筑。早期多为单体,到晚清时期发生了很大变化。首先表现在厅堂亭榭、游廊画舫等园林建筑明显地增加。中部的建筑庭院空间变幻曲折。如小沧浪,从文征 明拙政园图中可以看出,仅为水边小亭一座。而八旗奉直会馆时期,这里已是一组水院。 由小飞虹、得真亭、志清意远、小沧浪、听松风处等轩亭廊桥依水围合而成,独具特色。 水庭之东还有一组庭园,由海棠春坞、听雨轩、嘉实亭三组院落组合而成,主要建筑为玲 珑馆。在园林山水和住宅之间,穿插了这两组庭院,较好地解决了住宅与园林之间的过渡。同时,对山水景观而言,由于这些大小不等的院落空间的对比衬托,主体空间显得更加疏朗、开阔。 因此,拙政园的园林艺术,在中国造园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代表了江南私家园林 一个历史阶段的特点和成就。 1、顺其自然,布局灵活 留园的平面布局采取不规则的形式,辽阔疏朗与紧凑迂回相结合,构成许多曲折而富 有变化的风景。园内以假山、树木、房屋、走廊、围墙等阻隔视线,采用曲桥、曲径、 曲廊,是人几经曲折还未窥见全园之貌,步移景异,耐人寻味。 留园整体布局以中部为主,主要厅堂又在东部,但由于景观内容充实而极富变化,仍 为全园精华所在。由此看来,中国园林通常都是采取以比较含蓄隐晦的方式来突出重点这 一构图原则的。 2、小中见大,大中有小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形式与风格分析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形式与风格分析 摘要: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包含雕刻、绘画、园艺、山池等要素,有着意境之美、形式之美、和谐之美等特征。我国现存古典园林中保存了很多建筑,象征着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化,也反映了当时人们的审美要求,功用价值非常高。本文分析了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主要形式,并探讨了其风格特征。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形式;风格 建筑艺术时人类历史的积淀,能够呈现出特定时期人们的思维方式与想象能力。中国古典园林是一种自然山水式园林,以追求天然之趣为主,由画家、文人、造园匠师们共同打造而成。在中国古典园林的景观构图中,主体是不规则平面里面的自然山水,为了营造文化氛围,提高古典园林观赏性,会设置很多形态各异的建筑,并合理布置植物,道路曲折迂回,与自然环境充分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达到美的境界。 一、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形式 (一)廊 通畅、狭长、空透、弯曲是廊的主要特征,可以将景区与景点连接起来,有着组合景物、分割空间的功能。通畅而狭长能够诱发人一种盼望与寻求的欲望,实现“引人入胜” 的目的;空透而弯曲能够欣赏到风格各异的景色,达到步移景异的效果。同时,走廊柱

头具有框景的作用。当我们散布于颐和园长廊中,能够欣赏到昆明湖全部景色;而苏州怡园的走廊被花墙所分割,墙上设计有各种风格的漏窗,使得园中有界非界,似隔非隔,景中有景,小中见大,变化多端。 (二)亭休息观景是亭子的主要作用,也可以作为景点。不管是路边桥头,还是山岭都可以设计建设亭子。亭子的形式各样,根据平面形状可分为圆亭、方亭、八角亭、矩形亭和三角亭;根据屋顶形状可分为歇山亭、掂尖亭;根据所处位置分为廊亭、井亭、路亭、桥亭等。同时,园林设计人员可以凭借其创造力和想象力,使得亭子造型多变,为园林增添一抹亮点[1]。如北京北海公园的五龙亭、拙政园的别有洞天半亭、苏州西湖的湖心亭等。 (三)其他主要包括阁、堂、榭。一般建造在花畔和水面,成为园林中一道独特的风景。榭是一种精致敞亮、小巧玲珑的建筑,室内装饰清新淡雅,近可观鱼赏花,远可远观风景,是园林景点游览的最佳点,也是最打动人心的建筑。阁是私家园林中最高处的建筑物,是用来休息品茗的。阁楼一般有两层以上的房屋,形体空透,可观赏四面的风景。堂常常是一种封闭形式,只有正面设有门窗,一般都是主人的起居之地。堂具有各种功能,例如会客、宴请、书房。 二、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风格 (一)表现含蓄含蓄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典型风格,曲折多变,含蓄莫测是其明显特征。我们可以从如下方面去品味其含蓄:一是

【9A文】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特点和形式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特点和形式 摘要:中国古典园林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在世界园林建筑艺术史上占有极高的地位。它是人们在一定空间内,经过精心设计,运用各种造园手法将山、水、植物、建筑等加以构配而组合成的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的有机整体,将人工美和自然美巧妙地相结合。园林建筑是整体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起到了既满足人们的生活使用需求,又满足人们对自然美与环境美的追求。它代表的是一种精神境界,是对人、物、景完美的结合,力求取法自然、人工天成。 关键字:中国古典园林;园林建筑;建筑特点;建筑形式 我国现代古典园林一般以自然山水作为景观构图的主题,建筑常常作为观赏风景和点缀风景而设置。园林建筑是人工因素,它与自然因素之间似有对立的一面,但如果处理得当,也可统一起来,可以在自然环境中增添情趣,增添生活气息。这种自然美和人工美的高度统一,正是中国人在园林艺术上不断追求的境界。 1中国园林建筑的作用 园林建筑具有满足人们生活活动、感官愉悦的价值,即园林建筑的功用价值。中国园林所属性质、地域的不同,决定了建筑风格、空间细分形式和色彩的不同。江南私家园林建筑轻巧、玲珑、活泼、纤细、通透、朴素、淡雅,表现出秀丽、雅致的风格。尽管风格迥异,但建筑在园林中的作用却基本相同,主要可概括为三个方面:1.1功能:园林建筑是为了满足人们的休憩及各种游览活动而设置的,即使点景和游息类的亭、榭,可供人们观赏,同时赏景是其最好的功能,而且还可以按需要结合其他功能,如水榭可兼做游船码头,亭可做小卖亭,茶水亭,会馆则是作为各地商旅在外落脚集散之地等。 1.2强调其独特性:园林建筑常配合园内风景布局形成游览路线的起、承、转、合,而沿着这条游览路线,在人们视线所达不到之处,园林建筑往往以它有利的位置和独特的造型,为人们展现出一幅幅或动或静的自然风景图画。这就是说园林建筑所提供的空间要适合游人在或动或静中观景,并要力求使观赏到的景色富于变化,达到移步换景的效果,使游人在有限的空间中有景物变幻莫测的感受。 1.3园林建筑是体现园林意境的重要手段:我国园林通常在园名、题咏、匾额、楹联中反映出来。苏州拙政园中的远香堂、怡园的藕香榭,都是反映园主歌颂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的意境。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特点及形式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特点及形式 1.特点: (1)自然融合:中国古典园林建筑注重自然与人工景观的和谐融合。 通过山石、水池、花木等自然元素的布置,营造出山水、林木、田园等各 种自然景观,使人们感受到回归自然的情趣。 (2)神秘隐蔽: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常采用曲径通幽、蜿蜒曲折的布局,设计出一些迷宫般的景点。游人在其中穿行,时而触景生情,时而惊喜不已,体验到了独特的游园乐趣。 (3)寓意深远: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常以文化和艺术寓意为主题,通过 建筑、雕塑、题刻等手法,表达对自然、人生、命运等问题的思考和感悟。同时也经常引用诗词、书画等传统文化元素,寄托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4)拓展空间: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在有限的空间中,常通过独特的设 计手法,如偷窥、倒影、窗棂留白等,使游人的视觉空间得到拓展,感受 到虚实与立体的变化,以及时间与空间的转换。 (5)小品精致: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小品形式丰富多样,如亭、台、榭、楼、轩、阁等。这些小品以其独特的形态、精细的雕刻和精致的装饰,展现出了中国传统建筑的优美和独特之处。 2.形式: (1)山水: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常以山水为主题,通过山水互映和造景 手法,营造出宛如山水画卷的景观。山峦起伏、水池曲折,水流环绕山岛,使人们沉浸在虚幻的自然美景之中。

(2)花园: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中的花园注重花草的种植和布置。不同种类的花卉在园林中相互映衬,呈现出绚丽多彩的花海,给游人以视觉上的愉悦和享受。 (3)水景:水是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不可或缺的元素。通过修建湖泊、池塘、喷泉等水景,营造出清澈见底的水质和流动的水面,给园林增添了一片和谐的水墨世界。 (4)建筑: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中的建筑物以亭、台、榭、楼、轩、阁等为主,形式多样。建筑常常辅以彩绘、雕刻和装饰,展示出了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魅力。 (5)林木: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中的林木是重要的景观构成之一、各种树木和花木的种植和配搭,以及树木的修剪和造型,使得园林中的林木呈现出多姿多彩的景观。 总之,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以其独特的特点和形式,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它注重自然与人工景观的融合,寓意深远,设计巧妙,给人以美的享受和精神的寄托。通过欣赏和沉浸在古典园林建筑中,人们能够感受到和谐、宁静和自然之美。

中国古典园林类型特色及特点

中国古典园林类型特色及特点 首先是皇家园林,也被称为宫苑。皇家园林通常建在宫廷内部,是中 国皇帝和皇后休息,品味和娱乐的场所。皇家园林通常规模庞大,包括宏 伟的建筑群、精心布置的花园和湖泊以及精致的雕塑等。最典型的例子是 北京的颐和园、承德的避暑山庄和苏州的留园。 私家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精华之一、私家园林是中国古代贵族和富 商建造的,是他们欣赏自然美和休息的场所。与皇家园林不同,私家园林 追求的是自然和谐的美,从而营造出安静、雅致和幽静的氛围。苏州的拙 政园、艺圃和留园都是著名的私家园林。 庙宇园林是中国古代寺庙和道观周围的园林,旨在提供一个和谐的环 境供僧侣修行和参拜。庙宇园林通常由山石、水池和花园组成,反映了佛 教和道教的哲学思想,通过山水景观的营造来营造出令人心旷神怡的氛围。著名的庙宇园林包括五台山的佛教寺庙和泰山的道教庙宇。 寺院园林是中国古代寺庙周围的园林,是供僧侣修行、禅思和参禅的 场所。寺院园林通常以修行和禅修为主题,通过山水园林、花园和建筑物 的布置来营造出宁静和虔诚的氛围。著名的寺院园林包括少林寺的星云大 院和兴福寺的天王殿。 中国古典园林的特色在于它们对自然的崇尚和对精神完美的追求。古 典园林通常通过山水景观、建筑物和花园的布置来营造出和谐的氛围。它 们注重构图的合理性、布局的对称性和细节的精美性。古典园林的景观通 常以花园、湖泊、山石和建筑物为主要元素,通过虚实结合、景物相互映 衬和排列组合来创造出美丽而有序的艺术效果。

中国古典园林的另一个特点是它们通常融入了文化和哲学的元素。古典园林的设计和布置通常反映了中国文化和哲学的思想,如儒家思想、佛教思想和道家思想。通过山水园林和建筑物的组合,古典园林传达了一种平衡、和谐和自然的精神。 总体来说,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它们通过对自然的崇尚和对完美的追求,创造出美丽而和谐的空间,并传达了中国文化和哲学的思想。

中国古典建筑的特点

中国古典建筑的特点: 主要是指中国汉族封建社会时期的建筑。 ⒈建筑造形:由屋顶、墙柱、台基三部分组成。 沈括的《梦溪笔谈》中记载一段喻皓《木经》中的文字:“凡屋有三分:自梁以上为上分,地以上为中分,阶为下分”。 ⒉中国建筑的间: 是两榀屋架所围合的空间,以“间”为基本单元,不同的间组成一栋建筑,直到一座城市;这就是由间—栋—院—群—组群—街坊—城市的形式。 还可增加“又次间”、“又梢间”,而成为九间、十一间殿宇。 ⒊用材:木为主,土、竹、砖、石为补充 ⒋结构:抬梁式、穿逗式、井干式、砖石拱 【抬梁式】:春秋时完成,沿进深方向布置石础,础上立柱,柱上架梁,梁上立瓜柱,架短梁,最上是脊瓜柱,构成一屋架;在屋架之间用横向的枋联系柱顶,梁头与瓜柱顶做横向的檩,檩上承受椽子和屋面,使屋架完全连成一个整体。 【穿逗式木构建筑】沿进深方向布柱,柱比较密,而柱径略小,不用梁,用“穿”贯于柱间,上可立短柱,柱顶直接承檩;汉时已成熟,南方各省多用;也有在中部屋架改为抬梁式,以扩大空间。 【井干式木构建筑】汉代以前多用,商墓中用,如今很少。 【砖石拱】建筑中多为砖拱、无梁殿;石拱用于城门、桥梁与墓室。 ⒌屋顶形式:抚殿、歇山、悬山、重檐、赞尖、单坡、双坡、平顶、硬山、风火山墙、囤顶、穹顶等等。(教科书175页图7-3)

⒍布局: ⑴.建筑以中轴组织群体,规则、有序、主次分明。 ⑵.园林则自然而无拘束,有构图重心而无程式布局。 ⒎中国古典木构建筑的优缺点: ⑴. 取材方便,加工容易; ⑵. 木构参与了生物链过程,属生态建筑,不会残留永久性垃圾; ⑶. 承重结构与围护结构分工明确; ⑷. 适用于不同气候条件的南北地区; ⑸. 抗震性能好; ⑹.不耐火,不耐潮湿,不耐腐蚀,不耐虫蛀,不耐久。

中国古典园林历史发展艺术特点及主要表现方式

中国古典园林历史发展艺术特点及主要表现方式 中国古典园林历史发展艺术特点及主要表现方式 引言 古代中国以其独特的园林文化而闻名于世。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 起源于古代皇家园林,后逐渐发展演化为民间园林艺术。这些园林以 其精妙的设计和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之一。本文将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发展、艺术特点及主要表现方式 进行全面评估和探讨。 一、历史发展 1. 皇家园林时代 古代中国皇宫园林开端于周朝,后来随着历代王朝的兴衰而不断发展。皇家园林通常由宫殿、花园、建筑物、水景和山景等组成,以表达统 治者的权威和富丽堂皇的壮丽气派。代表作有北京的颐和园、扬州的 瘦西湖、苏州的拙政园等。 2. 文人园林时代 文人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演化的重要阶段,也是中国古典园林最具代

表性的表现形式之一。这种园林多由士人、文人或贵族建造,注重以 意境和文化内涵来营造园林氛围。代表作有苏州的留园、拙政园,以 及扬州的个园、耦园等。 3. 民间园林时代 民间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园林艺术进一步丰富 和发展的阶段。这些园林多由民间富商或地方政府所建,注重与自然 融为一体,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代表作有苏州的狮子林、缘园,以及扬州的何园、五台山等。 二、艺术特点 1. 融合自然与人文 中国古典园林以融合自然和人文景观为特点。通过布局合理的水景、 山石、植被、建筑等要素,使园林景观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并与人 文艺术相互辉映。园林中常见的元素有池塘、假山、廊桥、亭台、楼 阁等。 2. 追求意境与情感表达 中国古典园林注重意境的营造与情感的表达。园林的设计常以传统诗词、画作和文学典故为灵感来源,通过景观、布局和装饰等手法来表 达园主的情感和审美追求。在园林中,人们可以感受到一种超然脱俗 的境界和世外桃源般的美好。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特点和形式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特点和形式之答禄夫天创作 摘要:中国古典园林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 在世界园林建筑艺术史上占有极高的位置.它是人们在一定空间内, 经过精心设计, 运用各种造园手法将山、水、植物、建筑 等加以构配而组合成的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的有机整体, 将人 工美和自然美巧妙地相结合.园林建筑是整体环境中的重要组成 部份, 它起到了既满足人们的生活使用需求, 又满足人们对自 然美与环境美的追求.它代表的是一种精神境界, 是对人、物、 景完美的结合, 力求取法自然、人工天成. 关键字:中国古典园林;园林建筑;建筑特点;建筑形式 我国现代古典园林一般以自然山水作为景观构图的主题,建筑经 常作为观赏风景和装点风景而设置.园林建筑是人工因素, 它与 自然因素之间似有对峙的一面,但如果处置适当, 也可统一起来, 可以在自然环境中增添情趣, 增添生活气息.这种自然美和人工 美的高度统一, 正是中国人在园林艺术上不竭追求的境界. 1 中国园林建筑的作用 园林建筑具有满足人们生活活动、感官愉悦的价值, 即园林建 筑的功用价值.中国园林所属性质、地区的分歧, 决定了建筑风格、空间细分形式和色彩的分歧.江南私家园林建筑轻巧、玲 珑、活泼、纤细、通透、朴素、浓艳, 暗示出秀丽、雅致的风

格.尽管风格迥异, 但建筑在园林中的作用却基秘闻同, 主要可概括为三个方面: 1.1 功能:园林建筑是为了满足人们的休憩及各种游览活动而设置的, 即使点景和游息类的亭、榭, 可供人们观赏, 同时赏景是其最好的功能, 而且还可以按需要结合其他功能, 如水榭可兼做游船码头, 亭可做小卖亭, 茶水亭, 会馆则是作为各地商旅在外落脚集散之地等. 1.2 强调其共同性:园林建筑常配合园内风景规划形成游览路线的起、承、转、合, 而沿着这条游览路线, 在人们视线所达不到之处, 园林建筑往往以它有利的位置和共同的造型, 为人们展现出一幅幅或动或静的自然风景图画.这就是说园林建筑所提供的空间要适合游人在或动或静中观景, 并要力求使观赏到的景色富于变动, 到达移步换景的效果, 使游人在有限的空间中有景物幻化莫测的感受. 1.3 园林建筑是体现园林意境的重要手段:我国园林通常在园名、题咏、匾额、楹联中反映出来.苏州拙政园中的远香堂、怡园的藕香榭, 都是反映园主歌颂荷花“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莲而不妖”的意境. 2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形式 2.1 廊廊的特点狭长而通畅, 弯曲而空透, 用来连结景区和景点.狭长而通畅能促人生发某种期待与寻求的情绪, 可到达“引人入胜”的目的;弯曲而空透可观赏到千变万化的景色,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特点和形式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特点和形式LT

此可以步移景异。此外, 廊柱还具有框景的作用。 2.2 亭子园林中最常见的建筑物。主要供人休息观景,兼做景点。无论高山岭际,路边桥头都可建亭。亭子的形式千变万化,若按平面的形状分,常见的有三角亭、方亭、圆亭、扇亭和八角亭;按屋顶的形式有掂尖亭、歇山亭;总之它可以任凭造园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去丰富它的造型,同时为园林增添美景。 2.3 厅堂厅堂是园林中主体建筑。常为全园的布局中心, 是全园精华之地, 众景汇聚之所。厅堂依惯例总是坐南朝北。因此厅的特点:造 型高大、空间宽敞、装修精美、陈设富丽, 一般前后或四周都开设门窗, 可以在厅中静观园外美景。 2.4 阁私家园林中最高的建筑物, 供游人休息品茗, 登高观景。阁一般为两层或两层以上建筑,有平坐,体量一般较大,在建筑组群中可居主要位置。楼阁建筑技术关键在于上下层梁柱之间的架构方式。 2.5 榭榭是凭借周围景色而构成。临水而建称水榭,也有建在花间的称花榭。榭因藉景而成,在功能上多以观景为主,兼可满足社交休息需要。建筑基部半在水中,半在池岸,也称水阁,临水立面开敞,设有栏杆。 2.6 舫水边或水中的船形建筑, 又名不系舟, 下部船体通常用石砌筑,常建于水面开阔处,在园林中供人游玩、宴饮及观赏点景

之用。分头舱、中舱、尾舱三部分。尾舱两层,歇山顶,下实上虚,上层有休息眺望功能,实为楼阁;船头常设眺台;设一小桥与陆地相连,取跳板之意。 3 我国古典园林建筑的艺术特点 3.1 自然性 自然性首先表现在建筑与环境的巧妙融揉。“相地合宜, 构园得体”是我国古典园林建筑布局的一项重要准则。相地和组景是分不开的,峰、峦、丘、壑,山形各异,湖、池、溪、涧,水型繁多,植物种类、形态更是千变万化, 在造园组景时结合自然环境条件, 因地制宜综合考虑建筑、堆山、引水、植物配置等问题,既突出各种自然景物的特色,又“宜亭斯亭”、“宜榭斯榭”,恰到好处。 我国古代园林中的亭子不计其数,但很难找出格局和式样完全相同的例子,它们总是因地制宜的选择建筑式样,巧妙地配置水石、树丛、桥、廊等以构成各具特色的空间。其次还表现在建筑黑色修饰、灰砖青瓦、白的质感和色彩上,这一点尤以江南园林为最,建筑物玲珑轻盈的形象、木构部件的赭粉墙与水石花木配合组成的园林景观,具有一种素雅恬淡有如水墨渲染画的艺术格调。3.2 意境美 在中国文化土壤上孕育出来的园林艺术,同中国的文学、绘画有着密切的关系。园林创作也发生了转折,从以建筑为主体转向以自然山水为主体;自然的流露成为设计园林的指导思想,因而产生了

中国古代园林的特点

中国古代园林的特点 一、整体布局方面: 1.整体规划合理:中国古代园林通常有序而不乱,布局合理。整座园林类似于一幅画卷,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景观。 2.多元化空间布局:中国古代园林往往通过分隔、连续的方式组合不同的空间,使园林产生不同的景观效果。例如,通过错落有致的山石、花草树木、水池、亭台楼阁等组成不同的空间,使游人能够在不同的空间中欣赏到不同的景色。 3.周正式布局:中国古代园林中一般遵循周正形,即中轴线和对称轴线的布局。这种布局形式使得整座园林呈现出一种和谐、平衡的美感,能够给人以安定、稳重的感觉。 二、建筑风格方面: 1.历史沿革的变化:中国古代园林的建筑风格具有丰富的历史沿革,受到不同历史时期及地域文化的影响。例如,汉唐时期的建筑多采用木结构,宋元时期的建筑则更加注重石材的使用。 2.注重形式美:中国古代园林的建筑注重对称、整齐、简洁的美感。建筑物一般采用重檐歇山顶、绿色石材、白墙黑屋檐等风格,形成典雅而不失庄重的建筑风格。 3.回避世俗纷扰:古代园林建筑往往追求一种宁静、幽雅的美感,远离尘嚣、避开世俗纷扰。例如,背山面水的布局能够使人们远离尘嚣,享受宁静。 三、景观装饰方面:

1.艺术性的花草树木:中国古代园林中的花草树木通常都是精选的,所选用的植物常常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园林中重要的景观点往往会配以名贵的花木,以增加景观的美感。 2.人工山石的创造:中国古代园林在景观装饰方面注重人工山石的创造。通过人工塑造山石形状、注重山石的纹理、色彩处理等手法,使山石呈现出自然、生动的美感。 3.艺术性的桥梁和亭台楼阁:中国古代园林中的桥梁和亭台楼阁往往也非常注重艺术性的表现。例如,各种形态的桥梁常常具有独特的造型和装饰,亭台楼阁则展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精湛工艺和卓越的创意。 总体而言,中国古代园林以其独特的整体布局、建筑风格和景观装饰等特点,展现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艺术风格,为世人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古代园林的设计与建造方式,对后世园林园艺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了中国园林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特点和形式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特点和形式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特点和形式 摘要:中国古典园林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在世界园林建筑艺术史上占有极高的地位。它是人们在一定空间内, 经过精心设计, 运用各种造园手法将山、水、植物、建筑等加以构配而组合成的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的有机整体, 将人工美和自然美巧妙地相结合。园林建筑是整体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起到了既满足人们的生活使用需求,又满足人们对自然美与环境美的追求。它代表的是一种精神境界,是对人、物、景完美的结合,力求取法自然、人工天成。 关键字:中国古典园林;园林建筑;建筑特点;建筑形式 我国现代古典园林一般以自然山水作为景观构图的主题,建筑常常作为观赏风景和点缀风景而设置。园林建筑是人工因素, 它与自然因素之间似有对立的一面,但如果处理得当, 也可统一起来, 可以在自然环境中增添情趣, 增添生活气息。这种自然美和人工美的高度统一, 正是中国人在园林艺术上不断追求的境界。 1 中国园林建筑的作用 园林建筑具有满足人们生活活动、感官愉悦的价值,即园林建筑的功用价值。中国园林所属性质、地域的不同,决定了建筑风格、空间细分形式和色彩的不同。江南私家园林建筑轻巧、玲珑、活泼、纤细、通透、朴素、淡雅,表现出秀丽、雅致的风格。尽管风格迥异,但建筑在园林中的作用却基本相同,主要可概括为

三个方面: 1.1 功能:园林建筑是为了满足人们的休憩及各种游览活动而设置的,即使点景和游息类的亭、榭,可供人们观赏,同时赏景是其最好的功能,而且还可以按需要结合其他功能,如水榭可兼做游船码头,亭可做小卖亭,茶水亭,会馆则是作为各地商旅在外落脚集散之地等。 1.2 强调其独特性:园林建筑常配合园内风景布局形成游览路线的起、承、转、合,而沿着这条游览路线,在人们视线所达不到之处,园林建筑往往以它有利的位置和独特的造型,为人们展现出一幅幅或动或静的自然风景图画。这就是说园林建筑所提供的空间要适合游人在或动或静中观景,并要力求使观赏到的景色富于变化,达到移步换景的效果,使游人在有限的空间中有景物变幻莫测的感受。 1.3 园林建筑是体现园林意境的重要手段:我国园林通常在园名、题咏、匾额、楹联中反映出来。苏州拙政园中的远香堂、怡园的藕香榭,都是反映园主歌颂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的意境。 2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形式 2.1 廊廊的特点狭长而通畅, 弯曲而空透, 用来连结景区和景点。狭长而通畅能促人生发某种期待与寻求的情绪, 可达到“引人入胜”的目的;弯曲而空透可观赏到千变万化的景色, 因为由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特点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特点 1、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特点前言我国古典园林一般以自然山水作为景观构图的主题,建筑只为观赏风景和点缀风景而设置。园林建筑是人工因素,它与自然因素之间似有对立的一面,但假设处理得当,也可统一起来,可以在自然环境中增加情趣,增加生活气息。园林建筑只是整体环境中的一个协调、有机的组成局部,它的责任只能是突出自然的美,增加自然环境的美。这种自然美和人工美的高度统一,正是中国人在园林艺术上不断追求的境界。东西方园林之中,建筑都是重要的组成局部,由于他是满足人们生活享受和观赏风景所必需的。西方园林中,如法国的古典想法园林,意 2、大利的庄园、府邸和宫殿往往集中式布置,层数一般两到三层,可以居高临下俯瞰全国风光。在中国园林中为满足可行、可观、可居、可游的要求,需配置相应的廊、亭、堂、榭、阁等建筑。从我国进展史来看,园林中建筑密度越来越高,生活居住气息越来越浓。当然建筑也不纯粹作为居游的生活需要来设置,它本身也是供人观赏的景物之组成局部,融合在园林的自然风光中。自然风光假设有人工建筑做适当的点缀,可现出神采而富有魅力,为景观添色。一、古典园林建筑的特点建筑与环境的结合首先是要因地制宜,力求与基址的地形、地势、地貌结合,作到总体布局上依形就势 3、,并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地貌。其次是建筑体体量是宁小勿大。由于自然山水中,山水为主,建筑是从。与大自然相比,建筑物的相对体量和确定尺度以及景物构成上所占的比重都是很小的。

总之,园林建筑设计要把建筑作为一种风景要素来考虑,使之和四周的山水、岩石、树木等融为一体,共同构成秀丽风光。而且风景是主体,建筑是其中一局部。二、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形式廊有掩盖的通道称廊。廊的特点狭长而通畅,弯曲而空透,用来连结景区和景点,它是一种既“引”且“观”的建筑。狭长而通畅能促人生发某种期盼与寻求的心情,可到达“引人入胜”的目的 4、;弯曲而空透可观赏到千变万化的风光,可以步移景异。此外,廊柱还具有框景的作用。亭子是园林中最常见的建筑物。主要供人休息观景,兼做景点。无论山岭际,路边桥头都可建亭。亭子的形式千变万化,假设按平面的样子分,常见的有三角亭、方亭、圆亭、矩形亭和八角亭;按屋顶的形式有掂尖亭、歇山亭;按所处位置有桥亭、路亭、井亭、廊亭。总之它可以任凭造园者的想象力和制造力,去丰富它的造型,同时为园林增加美景。堂往往成封闭院落布局,只是正面开设门窗,它是园仆人起居之所。一般来说,不同的堂具有不同的功能,有用作会客之用,有用作宴请、观戏之 5、用,有的那么是书房。因此各堂的功能按具体状况而定,相互间不尽违反。厅堂是私家园林中最主要的建筑物。常为全园的布局中心,是全园精华之地,众景会聚之所。厅堂依惯例总是坐南朝北。从堂向北望,是全山最主要的景观面,通常是水池和池北叠山所组成的山水景观。榭常在水面和花畔建筑,藉以成景。榭都是小巧玲珑、精致开敞的建筑,室内装饰简洁雅致,近可观鱼或品评花木,远可极目远眺,是巡游线中最正确的景点,也是构成景点最动人的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