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汽车概论润滑系统教案

汽车概论润滑系统教案

汽车概论润滑系统教案

教案标题:汽车概论润滑系统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汽车润滑系统的作用和重要性

2. 掌握汽车润滑系统的基本构成和工作原理

3. 理解不同润滑系统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4. 能够分析和解决润滑系统常见故障

教学重点:

1. 汽车润滑系统的作用和重要性

2. 汽车润滑系统的构成和工作原理

3. 不同润滑系统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教学难点:

1. 汽车润滑系统的工作原理

2. 润滑系统常见故障的分析和解决

教学准备:

1. PowerPoint课件

2. 汽车润滑系统的模型或示意图

3. 相关的实物样品或零部件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一段汽车发动机运转的视频,引出汽车润滑系统的作用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理论讲解:使用PPT课件和实物样品,介绍汽车润滑系统的基本构成和工作

原理,包括润滑油、油泵、滤清器、润滑脂等组成部分,以及润滑系统在发动机运转过程中的作用。

3. 案例分析: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不同润滑系统在不同工况下的应用,如高速公路行驶、越野行驶、低温环境等,让学生理解不同润滑系统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4. 互动讨论:组织学生讨论汽车润滑系统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法,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和观点,促进思维碰撞和知识交流。

5. 拓展延伸:邀请汽车维修专家或技术工程师到课堂上进行讲解,介绍汽车润滑系统的最新技术和发展趋势,拓展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

教学反馈:

1.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撰写一份关于汽车润滑系统的报告或实验记录。

2. 答疑解惑:及时解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巩固学生对汽车润滑系统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评价:

通过课堂讨论、作业报告和学生的表现,对学生对汽车润滑系统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价,并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以达到教学目标。

汽车概论重点

汽车概论 第一章汽车发展概况 汽车的发明人:卡尔本茨,戴姆勒 第二章汽车总论 汽车的概念:指不用轨道,不用架线,而用自带动力装置驱动的轮式车辆。 第一节汽车分类 一按用途分类:轿车,客车,货车,越野汽车,专用汽车,自卸汽车,牵引车,竞赛汽车。 二按通用性分类:乘用车,商用车。 第三节汽车总体构造和主要技术参数 一汽车总体构造 1 发动机:将燃料燃烧的热能转化为机械能并通过传动系统驱动汽车行驶。 2 底盘:传递动力,使汽车按驾驶人操作意图行驶。 3 车身:容纳驾驶人,乘客,装载货物。 4 电气设备:分为汽车电源和用电设备。保证汽油机点火,发动机启动,汽车照明,仪表指示和信号报警,保障正常工作。 二汽车主要技术参数 1 汽车性能参数 ①最高车速②最大爬坡度③平均燃油消耗量(单位里程100km耗油升数) 2 汽车质量参数 ①整车整备质量(不包括人和货物) ②最大装载质量(乘坐人数) ③最大总质量(①+②) 第四节汽车行驶原理 发动机-变速器-驱动轮-驱动力 一汽车驱动力Ft 二汽车行驶阻力 1 滚动阻力Ff 2 空气阻力Fw 3 坡度阻力Fi 4 加速阻力Fj (低速行驶滚动阻力占绝大部分;高速行驶空气阻力占主导地位) 三汽车行驶条件 1 汽车行驶的驱动条件 Ft≥Ff+Fw+Fi,加速行驶 Ft=Ff+Fw+Fi,匀速行驶 Ft≤Ff+Fw+Fi,不能起步或者减速至停车 2 汽车行驶的附着条件 Ft≤F(附着力) 3 汽车正常行驶条件 Ff+Fw+Fi≤Ft≤F(附着力) 第三章汽车发动机 发动机的概念和功能:发动机是将某一种形式的能量转换为机械能的机器(内燃机)。将燃料燃烧的热能转化为机械能。功率大,热效率高,结构紧凑,体积小,质量轻,易启动。 第一节发动机概述 一发动机的分类 按完成一个工作循环所需行程数不同:四冲程,二冲程。 按燃料不同:汽油,柴油,其他。 按发火方式不同:点燃式(汽油),压燃式(柴油)

汽车概论润滑系统教案

汽车概论润滑系统教案 教案标题:汽车概论润滑系统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汽车润滑系统的作用和重要性 2. 掌握汽车润滑系统的基本构成和工作原理 3. 理解不同润滑系统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4. 能够分析和解决润滑系统常见故障 教学重点: 1. 汽车润滑系统的作用和重要性 2. 汽车润滑系统的构成和工作原理 3. 不同润滑系统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教学难点: 1. 汽车润滑系统的工作原理 2. 润滑系统常见故障的分析和解决 教学准备: 1. PowerPoint课件 2. 汽车润滑系统的模型或示意图 3. 相关的实物样品或零部件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一段汽车发动机运转的视频,引出汽车润滑系统的作用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理论讲解:使用PPT课件和实物样品,介绍汽车润滑系统的基本构成和工作

原理,包括润滑油、油泵、滤清器、润滑脂等组成部分,以及润滑系统在发动机运转过程中的作用。 3. 案例分析: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不同润滑系统在不同工况下的应用,如高速公路行驶、越野行驶、低温环境等,让学生理解不同润滑系统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4. 互动讨论:组织学生讨论汽车润滑系统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法,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和观点,促进思维碰撞和知识交流。 5. 拓展延伸:邀请汽车维修专家或技术工程师到课堂上进行讲解,介绍汽车润滑系统的最新技术和发展趋势,拓展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 教学反馈: 1.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撰写一份关于汽车润滑系统的报告或实验记录。 2. 答疑解惑:及时解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巩固学生对汽车润滑系统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评价: 通过课堂讨论、作业报告和学生的表现,对学生对汽车润滑系统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价,并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以达到教学目标。

汽车概论之绪论

序论 1、教学目的: 了解汽车分类、行驶原理、总体构造,汽车型号编制规则。 2、教学内容: (1)汽车发展史 (2)汽车类型、型号表示法 (3)汽车总体构造和行驶原理 3、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作业练习、课后答疑 4、教学过程: 一、汽车的总体构造 基本构造都是由发动机、底盘、车身和电气设备四大部分所组成。 1. 发动机 发动机是汽车的动力装置。当前汽车发动机 广泛采用的是往复活塞式内燃机,如图1,它一 般是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燃油供给系统、 润滑系统、冷却系统、点火系统(汽油发动机用) 和起动系统。柴油内燃机则由除点火系统以外的 两大机构和四大系统组成。 2. 底盘 底盘由传动系、行驶系、转向系和制动系四 大部分组成。作为汽车的基体,发动机、车身、 电气设备及各种附属设备都直接或间接地安装 在底盘上。图1 汽车发动机结构(1)传动系:传动系用来将发动机的动力传输给各驱动轮。如图2,传动系包括离合器、变速器、驱动桥、传动轴等部件。 (2)行驶系:汽车的行驶系由汽车的行驶机构和承载机构组成,如图3,它包括车轮、车轴和桥壳、悬架、车架等部件。汽车行驶系的功用是支撑整车质量,传递和承受路面作用于车轮的各种力和力矩,并缓和冲击、吸收振动,以保证汽车在各种条件下正常行驶。

图2 汽车传动系图3 汽车行驶系(3)转向系:如图4,转向系是通过对左、右转向车轮不同转向角之间的合理匹配来保证汽车沿着设想的轨迹运动的机构。 (4)制动系:如图5,使汽车减速或停车,并保证驾驶员离去后汽车可靠地停驻。汽车的制动系包括行车、驻车、应急和辅助制动等制动装置。 图4 汽车转向系图5 汽车制动系 3. 车身 车身用来安置驾驶员、乘客和货物等。其外形应能保证汽车在高速行驶时空气阻力小,且造型美观,并能反映当代车身造型的发展趋势。车身内有内饰、座椅、仪表板等,外部装有各种灯具、后视镜及其他附件,车门上装有门把和门锁等。 4. 电气设备 汽车电气设备由电器设备和电子设备两部分组成。汽车电器设备由电源(蓄电池、发电机)、汽油机点火设备、发动机起动电动机、照明与信号设备、仪表、空调、刮水器、收录机、门窗玻璃电动升降设备等组成。 二、汽车行驶的基本原理 1.驱动力 驱动力的产生原理如图6所示。发动机经由传动系在驱 动轮上施加一个驱动力矩Mt,力图使驱动轮旋转。在Mt作 用下,在驱动轮和路面接触处对路面施加一个圆周力Fo,其图6 驱动力产生原理 方向与汽车行驶方向相反,大小为

汽车概论实训指导书

《汽车技术实训》 任务书 指导书 班级 姓名 学号 汽车检测与维修教研室 二0一0年八月

任务书 一、实习的性质、任务和基本要求 汽车技术实训是等专业课之前,进行的教学性的实习,以提高学生对专业的认识,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对整部汽车总体构造及行业发展现状,有一定的掌握了解。本次实习应达到的基本要求是:掌握汽车总体构造的主要部件及总成名称、构造、相互关系、安装位置、工作情况。 三、学时分配及实验项目表 该课程的总学时数为30学时;实验项目名称和学时分配情况见下表:《汽车技术实训》项目表

项目一汽车总体构造认识 1、实验目的与要求: 1.1 结合实物了解汽车的四大组成部分。 1.2 了解各部分的功能和基本类型,分析汽车行驶中的驱动力和行驶阻力。 1.3 熟悉各主要总成的名称和安装位置。 1.4 了解发动机的基本构成。 2、思考题 2.1 大部分货车采用发动机前置后轮驱动的布置型式,为什么?2.2 发动机通常由那些机构和系统组成?各有什么功用?

项目二、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认识 1、实验目的与要求 1.1 观察曲柄连杆机构的组成和安装形式。 1.2 观察活塞、活塞环的特点。 1.3 观察曲轴的特点。 1.4 观察配气机构的组成和安装形式。 1.5 观察气门间隙的位置。 2、思考题 2.1 曲柄连杆机构的组成和功用是什么?为何活塞环要用扭曲环? 2.2 配气机构的组成和功用是什么?为何进气门和排气门大小不一样?

项目三、冷却润滑系统认识 1、实验目的与要求 1.1 掌握发动机冷却系统的组成以及功用,对冷却系统的主要部件的安装位置有一个了解。 1.2掌握发动机润滑系统的组成以及功用,对润滑系统的主要部件的安装位置有一个了解。 1.3 分析大、小循环的工作线路。 1.4了解机油加注部位和加注量的判断。 2、思考题 2.1 发动机过冷、过热有何危害? 2.2 画出冷却系简图。 2.3 发动机润滑系的功用。有那几种润滑方式?

《汽车概论》课程标准

《汽车概论》课程标准 一、概述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 (二)课程基本理念 1.以完成工作任务为目标,注重理实一体教学; 2.通过现场构件的辨识,对汽车各组成有感性的认识; 3.通过现场实物,明确各组成及部件之间的位置关系 (三)课程设计思路

2.学分和学时分配 本课程为考查科目,根据实践态度与项目考核综合评定,总学分为3学分,周课时为4学时,总课时为48课时,其中理论课时为36课时,实践课时为12课时。 3.对学生选课的建议 本课程为汽车专业入门知识,以引导激趣为主,建议在第一学年的第1学期设置。 二、课程目标 打破“学科本位型”的课程模式,以“实用”、“够用”为原则,建立“能力本位型”的课程模式。本课程以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学习者为中心,以顺利过渡到专业核心课程为前提,突出现场教学的作用,让学生与汽车各组成部件亲密接触,具备深刻印象。 创造出能发挥学生主动性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资源条件,实现个性化教学。使学生有机会在一定程度上根据需要选择学习进度、学习资源和学习方法,并评价自己的学习成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在职业生涯中顺利进入汽车运用行业奠定良好发展基础。 (一)总目标 通过任务引领,项目驱动的活动,使学生培养专业兴趣,培养自主学习、团队协作学习能力,对汽车有初步和整体认识。 按照汽车的总体结构,在学生有了整体概念后,分别对汽车发动机、汽车底盘、汽车电气设备、汽车车身四大部分有具体的认识,了解整体件与组成件、主件与附件的结构特点与位置关系,并对各组成部件的材料、性能、作用有初步印象,同时将汽车新技术知识进行补充与融合,让师生共同对汽车结构知识与时俱进。 (二)具体目标 1.素质教学目标 (1)车间5S管理素质教育 (2)好学、勤记、多问的素质 2.知识教学目标 (1)汽车各总成结构的认识 (2)发动机各机构、系统的组成件结构认识 (3)底盘各系统的组成件结构认识 (4)汽车电气设备结构与使用方法认识 (5)不同汽车类型车身结构认识 (6)拓展知识了解

汽车概论

汽车概论 第一章汽车认识 汽车定义 由动力装置驱动、具有四个或四个以上车轮的非轨道承载的车辆叫汽车。主要用于:载运人员或货物;牵引载运人员或货物特殊用途。 汽车产品型号: 企业名称代号、车辆类别代号、主参数代号、产品序列号 车辆识别代码(VIN): 车辆的制造厂家、生产年代、车型、车身车型、发动机以及其他装备的信息。 商用车: 火车、客车、半挂牵引车 汽车外形的演变: 马车型、箱型、流线型、船型、鱼型、楔型 第二章汽车的总体结构和行驶原理 汽车的基本组成: 发动机(动力装置)、底盘、车身及其附件、电气设备 发动机——汽车的动力源 作用:使燃料燃烧,将热能转变成机械能输出,以驱动汽车行驶,或供车上的机电设备使用。 汽油机:两大机构、六大系统 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燃料供给系统、进排气系 统、润滑系统、冷却系统、起动系统 柴油机:两大机构、五大系统 底盘——汽车的骨架,用来支撑车身和安装所有部件,同时将发动机的动力传递到驱动轮,还要保证汽车驾驶员的意志正常 行驶。 组成:传动系、行驶系、制动系、转向系。 车身及其附件——车身的作用主要用来覆盖、包装和保护汽车零部 件,提供装载货物的空间,以及对驾驶员和乘员 的称作环境。 车身附件是安装于车身之上的附属设备。 电气设备——包括电源、灯光照明系统、点火系统、起动系统、仪表、传感与报警装置、自动检测装置等。 汽车的行驶原理: 驱动条件:汽车必须有足够的驱动力以克服各种行驶阻力

滚动阻力:车轮与地面之间产生的阻力 空气阻力:汽车行驶时,空气对汽车产生的阻力。 上坡阻力:汽车上坡时由汽车重力所引起的下滑力。 加速阻力:汽车加速行驶时产生的阻力。 附着条件:驱动力不能大于附着力 第三章发动机组成 曲柄连杆机构:机体组、活塞连杆组、曲轴飞轮组 功用:作为发动机各总成和零部件的安装基础和支撑基础;组织燃油在其内燃烧。并把热能转变成机械能;将机械能 对外输出。 配气机构:气门组、气门传动组。 功用:根据发动机的工作顺序和工作过程,定时开启和关闭进气门和排气门,使可燃混合气或空气进入气缸,并使废 气从气缸内排出,实现换气过程。 进排气系统:空气滤清器、进排气歧管、消声器、三元催化转换器。 功用:进气系统提供给气缸足够的洁净空气,而排气系统则以最低的排气阻力和噪声将废气排到大气中。 燃油供给系统 汽油机的功用:格局发动机的要求,配制出一定数量和浓度的 混合气,供入气缸,并将燃烧后的废气从气缸 内排出到大气中去。 柴油机的功用:把柴油和空气分别供入气缸,在燃烧室内形成 混合气并燃烧,最后将燃烧后的废气排出。 润滑系统:润滑油道、机油泵、机油滤清器、一些阀门。 功用:想做相对运动的零件表面输送定量的清洁润滑油,以实现液体摩擦,减小摩擦阻力,减轻机件的磨损,并对零 件表面进行清洗和冷却。 冷却系统:水冷发动机的冷却系统通常由冷却水套、水泵、风扇、水箱、节温器 功用:将受热零件吸收的部分热量及时散发出去,保证发动机在最适宜的温度状态下工作。 点火系统:蓄电池、发电机、点火线圈、分电器、火花塞。 功用:按时在火花塞两电极之间产生电火花,点燃混合气,使发动机作功。 起动系统:作用:驱使发动机曲轴转动,直至发动机能再自身动力 作用下继续运转为止。 第四章术语

汽车概论导学案3(答案)

学习任务三认识汽车的总体结构、单缸四冲程汽油发动机一.学习目标: 认识汽车的总体结构;了解汽车各组成部分所处位置及作用; 二.重点与难点 1.汽车的总体结构; 2.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三.方法指导:自主学习,交流互动,观看相关影像资料,搜索网络上相关资料。 四.导学: 认识汽车的总体结构、单缸四冲程汽油发动机 一、单选题 1、汽车按总体构造可划分为发动机、底盘、车身和( A )四大部分。 A、电气设备 B、轮胎 C、驾驶室 D、车架 2、发动机的作用是将燃料燃烧产生的( C )转化为机械能。 A、电能 B、化学能 C、热能 D、燃料能 3、前置后驱(FR)汽车的发动机安置在汽车( A ),并且以后轮为驱动轮。 A、前部 B、中部 C、后部 D、上部 4、汽车前置前驱(FF)是将发动机、变速器、主减速器等都安置在汽车的( A 轮的方案。 A、前部 B、中部 C、后部 D、上部 5、后置发动机后驱动(RR)汽车将发动机装于汽车的( C ),后轮驱动。 A、前部 B、中部 C、后部 D、上部 6、汽车车身上“4×2”的意思是( A )。 A、汽车总车轮数为4个,驱动轮为2个 B、准载4人,载重量为4吨 C、车长4米,转弯半径为4米 D、四轮驱动 7、汽车的驱动方式常用4×2、4×4表示, 4×4表示含义是( B )。 A、前轮为驱动轮,总轮数为四个 B、总轮数为4个,驱动轮为4个 C、后轮为驱动轮,总轮数为4个 D、总轮数为16个,后轮为驱动轮2个 8、二厢式汽车是指( B )、客舱和行李箱在外形上形成两个空间形态。 A、车身 B、发动机室 C、车轮 D、底盘 9、装有自动变速器的汽车起步时,变速杆应处于( C )档位。 A、R位 B、P档 C、D档 D、N档 10、装有自动变速器的汽车上,N挡指是( B )。 A、驻车挡 B、空挡 C、倒挡 D、前进挡 11、离合器的作用是( A )。 A、换档平顺 B、制动 C、加速 D、点火 12、四冲程发动机工作循环的顺序是( B )。 B、吸气→压缩→做功→排气 D、压缩→做功→吸气→排气 ( B ) B、可燃混合气体和纯空气 D、纯空气和纯空气 ( C )。 360度。 D、汽油比柴油自燃点低。 D )。 ° B、360°C、540°D、720° B )。 B、燃烧室容积 C、气缸最大容积 D、内燃机排量 ( C )。 B、起动系统 C、点火系统 D、润滑系统 ( C )。 B )。 B、气缸活塞组成的燃烧室机构 D、气阀驱动机构 A )系产生的电火花点燃的。 B、冷却 C、供给 D、启动 D ): B、② C、①+② D、①+②+③ B ),以 B、润滑 C、湿润 D、贴合 D )。 B、防止主油道过大的机油压力 C )。 ~40℃B、60~70℃C、80~90℃D、低于100℃

汽车概论

1、1861年,法国工程师罗彻斯发表了等容燃烧的四冲程发动机理论,首次提出了进气、压缩、做功、排气四冲程循环原理。汽车总体由发动机、底盘、车身三大部分。 2、1890年,德国工程师鲁道夫·狄塞尔第一个提出了不用点火、采用压缩的方法使喷入气缸的柴油着火的压燃式内燃机原理。亨利·福特称为“汽车大王” 3、1886年1月29日,德国工程师卡尔本茨成功的发明的三轮汽车申请了专利,为汽车诞生日,同年,德国戴姆勒制成第一辆四轮汽车,与卡尔本茨同称为“汽车之父”。 4、1876年,德国的奥托研制出第一台实用的往复式四冲程内燃机,狄塞尔研制出第一台实用的柴油机,为现代汽车的发明和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5、底盘:负责将发动机的动力进行传递和分配,并按驾驶员要求进行行驶(加速、减速、转向、制动等)。它由传动系、行驶系、转向系、制动系等组成。 6、汽车传动系统的功用是将发动机发出的动力传给驱动车轮,并实现减速增距等功能,它包括离合器、变速器、传动轴、驱动桥(含主减速器、差速器以及半轴等)。 7、汽车驱动情况常用4×2、4×4等表示,乘号前数字表示汽车总车轮数,乘号后数字表示汽车驱动轮数。轿车按车身分类:有一厢式(发动机舱、客舱和行李箱在外型上形成一个空间形态)、二厢式(…有两个空间形态)、三厢式。若轿车顶盖不可开启,称该车身为闭式,若客舱顶为敞顶或按需要可开闭,称该称身为开式。 8、汽车发动机各系统结构原理:目前汽车发动机基本是采用往复活塞式内燃机,其组成都是在一个机体上安装一个结构(曲柄栏杆机构)和六大系统(换气系统、燃料供给系统、润滑系统、冷却系统、点火系统和起动系统),柴油机则为五大系统,没有点火系统。 9、汽缸垫安装在汽缸盖和汽缸体之间,其功用是保证汽缸盖与汽缸体接触面的密封,防止漏气、漏水和漏油。空气滤清器作用是去除新鲜空气中的尘埃和油气。10、活塞环是具有弹性的开口环,有气环和油环之分。气环的作用是保证气缸与活塞间的密封性,防止漏气,并且把活塞顶部吸收的大部分热量传给汽缸壁;油环起布油和刮油的作用,下行时刮除汽缸壁上多余的机油,上行时在汽缸壁上铺涂一层均匀的油膜。这样既可以防止机油窜入气缸燃烧,又可以减少活塞、活塞环与汽缸壁的摩擦阻力,还能起封气的辅助作用11、飞轮是一个人很重的铸铁圆盘,用螺栓固定在曲轴后端的接盘上。其主要功用是用来储存做功行程的能量,用于克服进气、压缩和排气行程的阻力和其他阻力,使曲轴能均匀地旋转。飞轮外缘压有齿圈与起动电动机的驱动齿轮啮合,供起动发动机用。汽车离合器也装在飞轮上,利用飞轮后端面作为驱动件的摩擦面,用来对外传递动力。 12、进、排气管系的作用是引导气体的进入与排出,有的进、排气管的长度或直径是可变的,以充分利用气流惯性达到吸足排净的目的。 13、混合气的浓度通常用空燃比来表示,空燃比是每工作循环充入气缸的空气与燃油的质量比(ɑ=A/F),汽油机不同工况对空燃比的要求如表所示。 器和输油泵等部件,高压油路包括喷油泵、高压油管、调速器和喷油器等组成。 15、火花塞中心电极和侧电极之间的间隙称为火花塞间隙。它对火花塞工作有很大的影响。间隙太小,则火花较弱,且容易因积碳产生漏电;间隙过大,所需击穿电压高,起动困难,且高速时易发生缺火现象。传统点火系统中火花塞间隙一般为0.6-0.8mm之间。 16、汽车发动机常用的冷却液有水及加有防冻剂的防冻液。

《汽车概论》课程一 汽车发展概况 教案 赵英勋主编

第一课汽车发展概况 【课题】汽车发展概况 【课堂类型】理论讲授课·新授课 【教学目标与要求】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汽车的诞生历程; 2、了解汽车工业发展史; 3、掌握收集和吸收信息的能力,使学生会介绍汽车历史。 (二)德育教育 使学生了解中国汽车发展,增强民族自豪感。 【重点及难点】 1、教学重点:汽车工业发展史。 2、教学难点:汽车外形演变史。 【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法 【教学工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及内容】 一、引言(5分钟) (教师提问)同学们平时是如何出行? (教师讲析)汽车是时代的产物,是一种现代化的交通运输工具。汽车的诞生使人类逐步步入现代化的文化进程。汽车以其惊人的发展、卓越的性能和广泛的用途渗透到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成为21世纪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成为人们生活、工作。休闲的工具和伙伴。 二、新课展开(60分钟) (一)汽车的诞生过程

1.马车时代 车时代一直延续了三、四千年。在这漫长的岁月中,马车本身在技术上也十分成熟,由两轮发展到四轮,具有制动系统、悬架系统、充气轮胎和相当讲究的车厢时速可以达到30km / h以上。 2.蒸汽汽车时代 最早的蒸汽汽车是法国人尼古拉斯·约瑟夫·居纽在1769年制造的。时速3.5km/h。 19世纪末,蒸汽汽车的技术性能有了很大的提高,还出现了不烧煤而燃烧石油的蒸汽机,使蒸汽机的体积大大缩小,重量也减轻了许多,速度也随之提高,一些蒸汽汽车的时速达到了100 km/h以上,蒸汽汽车的性能达到了高峰,进入鼎盛时期。到1902 年为止,仅美国就制造出了4000多辆蒸汽汽车。 3.电动汽车的发明 1821年,英国物理学家麦克尔·法拉第发明了原始的电动机,随后他又发明了发电机和变压器,这三项发明又促成了发电厂和电动机械的发明与应用,使人类迈入了前所未有的电气时代。 1899年,法国人考门·杰纳茨驾驶着蓄电池汽车创造了时速106 km/h的世界汽车记录。 4.内燃机汽车的发明 把德国的卡尔·本茨1886年制造的三轮车在曼海姆的第一次试车作为汽车发明的标志,而将该车进行专利立案的1886年1月29日作为世界上第一辆汽车的诞生日。 (二)汽车工业发展史(具体图文见课本P6) 1.欧洲是汽车工业的摇篮 2.美国汽车工业后来居上 3.欧洲汽车工业奋起直追 4.日本汽车工业崛起腾飞 (三)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 1.解放前我国汽车工业为空白 2.创建阶段(1949~1965) - 2 -

新能源汽车概论教案中职

新能源汽车概论教案中职 专业基础课程:机械制图、机械基础、电气电子技术基础、汽车结构、汽车传感器原理与维修、单片机与车载网络系统、旧机动车识别与评估、专业英语。 专业核心课程:新能源汽车高压安全与防护、新能源汽车储能装置及管理系统、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及控制技术、新能源汽车电子动力辅助系统、纯电动汽车结构与维修、混合动力汽车结构及大修。 注意事项: 新能源汽车行业就业前景广阔。 目前,“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战略正在实施,国家对新能源汽车实施重点扶持政策。目前,国家对节能减排的财政支持推动了新能源产业的加速发展,成为新一轮汽车推广的亮点。 随着油价持续上涨,能源环保问题日益突出,新能源汽车无疑将成为未来汽车的发展方向。因此,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培养出来的人才,必将是未来的紧缺人才。而新能源汽车毕业生的就业路径十分广泛。 汽车新能源课程包括哪些内容? 学习新能源汽车技术应学习以下内容: 1、新能源汽车结构。 2、电气电子技术。 3、机车电控技术。 4、电动汽车。5、动力电池和驱动电机。 6、汽车新能源与节能技术。 7、车辆检测与故障诊断等学习这些专业对于学习新能源汽车技术的

作用和意义:一是电,新能源一定要掌握电,了解新能源转化为电能的知识和原理是基础为新能源汽车研究提供保障。二、能源知识,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新能源汽车技术的研究,关键是要掌握什么是新能源,能源技术如何转化,未来我会用什么新能源。例如易燃冰等。第三、汽车的结构,新能源汽车如何在车内合理设计,如何增加能源的使用,是学习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基础。第四、电气自动化化学,因为新能源汽车除了硬件电机之外,是电路系统的软件,所以电气自动化是必须学习和掌握的。新能源汽车技术是一项新兴产业和技术。或许革命性的降价动力改革将从新能源汽车开始,所以学习这个专业是有前景和发展空间的。新能源汽车是指使用非常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源(或使用常规车用燃料,使用新型车用动力装置),在车辆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融合先进技术,形成先进的技术原理。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

新能源汽车概论课程标准教案

《新能源汽车概论》课程标准教案 一、课程性质 该课程是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或汽车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考试)课程。本课程构建于传统汽车专业基础课程如《汽车构造》、《汽车电器》等课程的基础上,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以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为主要任务,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方案设计,以行动导向组织教学过程,使学生通过对新能源汽车基础知识、纯电动汽车认知、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认知、燃料电池电动汽车认知、电动汽车充电认知等相关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具备从事新能源汽车制造和售后服务的基本技能,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 二、课程设计思路 (一)课程设计的总体思路 课程设计的总体思路以人才的培养目标为依据,为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的培养服务。本专业是面向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与本专业相适应的文化水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能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在生产和服务一线能够从事新能源汽车制造、技术管理、售后服务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高技能人才。 (二)课程设置的依据 该课程设置的目的在于符合学生专业素质的能力培养的需求,校企合作共同对职业能力进行分析,确定课程学习任务。随着汽车向电动化方向发展,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

传统汽车转型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新能源汽车与传统汽车的教学任务差异较大,而且其技术在不断发展之中。本课程的确定是根据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主编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人才需求预测报告》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年-2035年)》以及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结合新能源汽车“1+X”证书制度中的相关要求,对岗位能力进行了详细深入的研究之后设置的。 (三)课程任务确定的依据 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较强的新能源汽车相关知识和技能,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及沟通能力,具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具有较强的合作意识,因此课程的任务要把这些能力的培养作为重点,如对于新能源汽车认识能力的培养,课程的任务就应该倾向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认知等;对于学生的合作意思的培养,课程的就应该多安排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的任务。 (四)课程任务编排的思路 在充分考虑高职院校学生和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认知特点的基础上,本课程应运用更为生动化、形象化的教学方法。通过分析典型新能源汽车,并充分考虑职业成长规律构建本课程的基本框架,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原则确立课程结构及本课程的任务,营造接近于真实的职业氛围。 三、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新能源汽车基本的专业知识和识别技能,培养学生的专业意识和职业道德,从而适应新能源汽车企业岗位对新能源汽车制造、技术管理及售后服务人才的技能需求。 (二)具体目标 1.专业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获得新能源汽车基础知识、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电动汽车充电等相关理论知识基础上,能够对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电动汽车充电进行识别和分析。通过各章实训题(5个)的训练,使学生在知识、技能、沟通与表达、团组分工协作能力等方面达到能够继续学习后续专业课程的要求。 2.方法能力

汽车概论复习资料备课讲稿

1、汽车的分类与编号及主要技术特性。 分类:载货汽车、越野汽车、自卸汽车、牵引汽车、专用汽车、客车、轿车、半挂车及专用半挂车 编号:首部——企业识别号(两位字母,如CA、EQ、SY、SH ); 中部——4位数字; 尾部——专用汽车分类号+企业自编号。 2、汽车的总体构造及各部分作用。 发动机、底盘、车身、电气设备(12V、24V) 3、汽油发动机的总体构造(1机体2机构5系统)及作用。 机体组:发动机中用以承载各种运动部件的零件。例如:缸体 曲柄连杆机构:发动机完成工作循环、能量转换的主要运动零件。 配气机构:根据发动机的工作次序,定时开关进排气门,实现换气过程。 燃料供给系统:根据发动机要求,将一定量的混合气或燃料送入气缸。 冷却系统:将发动机工作产生的部分热量及时散发出去,保证发动机的适宜工作温度进排气系统:新鲜空气或混合气进入及废气的排出装置。 润滑系统:输送润滑油对运动零件进行清洗、冷却和润滑。 点火系统:汽油发动机中,定时产生电火花,点燃混合气。 起动系统:完成发动机起动过程所需得外力加载装置。 4、四冲程汽油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进气行程 压缩行程 作功行程(燃烧过程) 排气行程 5、发动机的名词术语: 上止点:活塞在气缸内做往复直线运动时向上运动到的最高位置。 下止点:活塞在气缸内做往复直线运动时向下运动到的最低位置。 活塞行程:活塞在两个止点间移动的距离,即上下止点间的距离。 气缸工作容积:气缸总容积与燃烧室容积之差,即活塞在上下止点间运动所扫过的容积。 发动机排量:多缸发动机各缸工作容积的总和。 燃烧室容积:活塞处于上止点时,其顶部与气缸盖之间的容积。 气缸总容积:活塞处于下止点时,其顶部与气缸盖之间的容积。 压缩比:气体压缩前容积与压缩后容积之比值,即气缸总容积与燃烧室容积之比,表示气体的压缩程度。 四行程发动机:曲轴转两圈,活塞上下往复运动四次,完成一个工作循环的发动机。 发动机外特性曲线: 部分负荷特性曲线: 6、发动机的编号规则 首部:系列符号+换代标志符号 中部:缸数符号+汽缸排列形式符号+行程符号+缸径符号 后部:结构特征符号+用途特征符号 尾部:区分符号 7、汽油发动机供给系的组成 燃油供给装置——包括汽油箱、汽油滤清器、汽油泵和油管,用以完成汽油的贮存、输 送及清洁的任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