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力资源本科自考-《绩效管理》

人力资源本科自考-《绩效管理》

人力资源本科自考-《绩效管理》
人力资源本科自考-《绩效管理》

主考学校:南京大学专业代码:2020218《人力资源管理》(本科段)

课程代码:05963《绩效管理》,学位课程。

大纲: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高纲1163)

教材:《绩效管理》,胡君辰、宋源著,四川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第一章绩效管理概述

第一节绩效与绩效管理

一、识记:

1、绩效:指员工符合组织目标的结果,同时也要考虑员工在产生结果过程中的行为。

2、绩效的三个层次:员工个人绩效、团队绩效、组织绩效。

3、绩效性质:(1)多因性;(2)多维性;(3)动态性。

4、绩效管理的基本内涵:(1)绩效管理是双向的管理活动;(2)绩效管理主要是对员工行为和结果的管理;(3)绩效管理是周期性、持续性的活动。

二、领会:

1、绩效的影响因素:(1)个体因素;(2)环境因素①制约因素②促进因素。

2、绩效管理思想的历史沿革:(1)绩效管理是管理组织绩效的系统;(2)绩效管理是管理雇员的系统;(3)绩效管理是组织绩效管理和雇员绩效管理相结合的体系。

3、绩效管理体系的构成:(1)绩效计划;(2)绩效实施;(3绩效评估;(4)绩效反馈;(5)绩效评估结果的运用。

4、有效绩效管理体系的特点:(1)战略一致性;(2)明确性;(3)可接受性;(4)效度;(5)信度。

三、应用:

1、绩效管理的意义:(1)战略意义:①绩效管理可以有效地推进战略实施;②绩效管理有助于适应组织结构调整和变化;③绩效管理有助于构建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2)管理意义:①绩效管理是价值分配与人力资源管理决策的基础;②绩效管理可以节约管理者的时间成本;③绩效管理可以促进有效的沟通。(3)开发意义。

第二节绩效管理的认识误区与实践问题分析

应用:结合实际分析绩效管理的认识误区与实践问题。

1、绩效管理的认识误区:(1)绩效管理等同于绩效评估;(2)决策者对绩效管理重视不够;(3)管理者认为绩效管理只是管理者单方面的事情;(4)员工对绩效管理缺乏理解。

2、绩效管理的实践问题分析:(1)人力资源经理和直线经理定位不明;(2)绩效管理与战略目标脱节;(3)绩效指标缺乏科学性;(4)绩效评估过于主观;(5)忽视绩效面谈和绩效反馈;(6)绩效评估结果没能得到切实的运用。

第二章绩效管理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绩效管理的一般理论基础

一、领会:

1、控制论的主要思想、核心问题及诞生标志:控制论是以系统方法为基础的,主要研究复杂系统中的沟通信息流。1948年诺伯特·维纳发表了《控制论》,标志着控制论这一新兴学科的诞生。控制论的核心问题是:反馈对系统的控制和稳定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系统论的核心思想是:系统的整体观念。

系统的基本特征:(1)集合性;(2)层次性;(3)相关性。

3、信息论对绩效管理的影响:(1)信息论的基本原理在绩效管理中的应用有助于在绩效管理中形成一种信息优势;(2)绩效管理结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信息的质量;(3)绩效管理系统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信息反馈,信息反馈是绩效管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是组织提高员工绩效的重要保证。

第二节绩效管理的直接理论基础

一、识记:

1、工作分析的含义:指全面了解、获取与工作相关的详细信息的过程,是对组织中某个特定职务的工作内容和职务规范的描述和研究过程,即制定职务说明和职务规范的系统过程。

2、工作分析对绩效管理的意义:工作分析是绩效管理的基础。(1)职位描述是绩效目标和绩效指标的来源;(2)职位的工作关系决定了绩效评估关系;(3)工作岗位的工作特点决定了绩效管理的方式。

3、目标管理是管理大师德鲁克1954年提出关倡导的。目标管理的基本特点:(1)强调组织计划的系统性;(2)强调目标制定过程本身的激励性。

4、目标设置理论探讨了目标具体性、挑战性和绩效反馈的激励作用。

5、激励理论的四种模式:(1)需要激励模式;(2)动机—目标激励模式;(3)权衡激励模式;(4)强化激励模式。

6、目标一致性理论的基本含义:(1)评估指标与评估系统目标的一致性;(2)评估指标与评估目的的一致性;(3)评估目的与系统目标的一致性。

7、组织公平感:是指组织或单位内人们对与个人利益有关的组织制度、政策和措施的公平感受。它包括组织公平的客观状态和组织公平感自身两个层面。

二、领会:

1、成本收益理论与绩效管理的关系:(指导意义)(1)就员工而言,配合绩效管理与抵触绩效管理均可看做是员工与企业双方博弈时的不同决策,企业依据不同决策给予不同收益,员工能预见到的收益最大化应该是支持绩效管理;(2)就出资者(企业)而言,绩效管理本身所发生的直接成本与机会成本之和应该小于绩效管理所带来的现实收益与潜在之和。

2、权变理论与绩效管理的关系:(1)在绩效评估的方法选择上,应根据企业自身特点,避免绩效管理工作的简单化和一般化;(2)在绩效管理体系的设计上,应注意和不同的企业文化环境相结合。

3、信息市场理论与绩效管理的关系:(指导意义)我们在进行绩效管理过程中应充分认识到信息的特性,考虑到信息成本,以形成一个“经济”的绩效管理体系。虽然绩效管理所产生的信息具有多种效用,但要优化绩效管理中的信息系统,关键指标的设定既要简单明了又要有实用性。

三、应用:结合实际分析评价组织公平感理论对绩效管理的启示:(1)员工参与机制;(2)反馈机制;(3)申诉机制;(4)监督机制;(5)绩效信息搜集机制。

第三章建立高效率的绩效管理体系

第一节绩效管理体系多面向分析

一、识记:

1、绩效管理体系:是指绩效管理中涉及的组织部门、内外环境、义务和各种制度、行为的总和。

2、组织战略:是企业为了实现组织长远目标所选择的途径,主要指出组织活动方向、工作重点和资源布置优先次序的总纲。

3、组织文化:是组织成员的共同价值观体系,它使组织独具特色,区别于其他组织。

二、领会:

1、组织管理体系的地位分析:(1)绩效管理体系是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的重要支持手段;(2)绩效管理体系是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核心部分;(3)绩效管理体系为员工提供了一面有益的“镜子”。

2、绩效管理体系的组织环境分析:(1)组织目标和战略;(2)组织规模;(3)组织文化;(4)组织结构。

3、组织文化对绩效管理的重要性:(1)组织文化和价值观会细分为员工的行为标准,员工的绩效又是维护组织文化和价值观的一种工具;(2)员工沟通平台,创建非正式交流空间;(3)促进统一价值观的形成,营造相互信任的文化氛围。

三、应用:

绩效管理体系的影响因素分析:(1)企业利益相关者;(2)行业特征;(3)竞争对手及可比较的标杆。第二节绩高效率绩效管理体系的支持系统分析

应用:

能结合实际分析高效率绩效管理体系的支持系统:(1)高层领导的支持与参与;(2)明确的责任主体和一致的责权利结构;(3)有序的信息体系;(4)绩效管理体系各环节的有效整合

第四章绩效计划与绩效实施

第一节绩效计划

一、识记:

1、绩效计划:是管理者和员工共同讨论以确定员工绩效管理周期内应该完成哪些工作和达到怎样的绩效标准,并最终达成一致意见、形成契约(绩效计划书)的过程。

(1)绩效计划的制定主体是管理者和员工;(2)绩效计划的内容是关于绩效周期内工作和绩效标准的契约;(3)绩效计划是个双向沟通的过程;(4)绩效计划内含管理者和员工双方的心理承诺。

2、绩效计划的具体内容:(1)关键绩效指标;(2)工作目标设定;(3)能力发展计划。

3、关键绩效指标:是用来衡量评价对象工作绩效的具体量化指标,是对结果绩效的评价方式。

二、领会:

绩效计划的作用:(1)指向作用;(2)操作作用;(3)弥补作用。

三、应用:

理论结合实际分析绩效计划制定的程序:(1)绩效计划的准备阶段;(2)绩效计划的沟通阶段;(3)绩效计划的审定和确认阶段。

第二节绩效指标

一、识记:

1、绩效指标:是指用来评估和管理被评估者绩效的定量化或行为化的标准。

2、绩效指标的“缺陷”:企业的绩效焦点不能仅仅关注某一类指标,而排斥另一些同样重要但是却产生较少收益或收益的产生具有长期性的指标。

3、绩效指标被“污染”:一些不能为员工所控制的外部因素会影响员工的工作业绩,但是这些因素没能被管理者及时发现,反而被算作员工个人的过失或失误。

二、领会

1、绩效指标的特点:(1)增值性;(2)定量化;(3)行为化。

2、绩效指标设计的原则:(1)战略相关性;(2)高效度;(3)高信度。

第三节绩效实施

一、识记:

绩效辅导:指在管理者进行管理和员工接受管理的过程中,通过双向沟通,实现信息资源的传递和共享的过程。

二、领会:

1、绩效实施的含义:绩效实施是指员工根据已经制定好的绩效计划开展工作,管理者对员工的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协助解决,并根据实际工作进展情况对绩效计划进行适当调整的一个过程。简单的讲,绩效实施就是指已制定好的绩效目标的实施过程。(1)绩效实施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2)绩效实施的核心是持续沟通式的绩效辅导;(3)绩效实施结果是为绩效评估提供依据。

2、绩效实施的重要性:(1)绩效实施是绩效计划实现的保证;(2)绩效实施可以对绩效计划进行调整;(3)绩效实施是绩效管理的主要环节。

三、应用:

绩效实施的内容:(1)持续沟通式的绩效辅导;(2)绩效数据、资料、信息的收集与分析。

第五章绩效评估

一、识记:

1、绩效评估:一种衡量、评价、影响员工工作表现的正式系统。

2、绩效评估的功能:(1)管理功能。①薪酬管理②晋升和辞退③激励;(2)开发功能。①职业发展计划

②组织发展。

3、绩效评估主体:指被评估者作出评估的个体。

4、讲座法:是培训师将其想要传授给受训者的内容表达出来的一种培训方式。

5、角色扮演:是指在一个模拟的工作环境中,让受训人员扮演其中的人物,承担模拟情境中角色的工作职责的一种培训方法。

6、行为示范:是指通过让受训者观摩行为标准实例或影像资料,而后进行实际操作的一种培训方法。

二、领会:

1、绩效评估的原则:(1)公平、公正原则;(2)公开、透明原则;(3)制度化原则;(4)弹性原则;(5)可行性原则。

2、绩效评估的周期:指多长时间进行一次评估。一般情况下,以一年1-2次为宜。在实务运用上并无绝对标准,而应视员工特征与任务特征适度调整。

3、绩效评估的过程:(1)观察绩效信息;(2)记录绩效信息;(3)分析与评价绩效信息;(4)反馈。

4、绩效评估内容的分类:(1)德、能、勤、绩;(2)重要任务、日常工作、工作态度;(3)任务绩效和周边绩效。

5、绩效评估主体的选择原则:(1)熟悉被评估者的工作表现;(2)了解被评估者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性质;(3)有能力将观察结果转化为有用的信息,公正而客观地提供评估结果;(4)有助于进行绩效评估。

三、应用:

1、管理人员绩效评估的基本内容:(1)决策;(2)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3)影响他人;(4)信息收集及传播;(5)人际关系;(6)自我管理。

2、研发人员绩效评估内容:(1)资源投入;(2)人力;(3)金钱;(4)设备;(5)贵重材料;(6)直接产出;(7)技术报告发表数量;(8)创造力;(9)间接产出;(10)销售额;(11)利润;(12)成长率;(13)潜在产出;(14)比较预期与实际成果的状况;(15)计划达成度;(16)未来有实质贡献的能力。

3、销售人员绩效评估内容:(1)产品知识;(2)市场知识;(3)作业知识;(4)规划和组织;(5)支援并满足顾客;(6)可靠性;(7)判断;(8)团队合作;(9)创造力;(10)主动判断。

4、一般员工绩效评估内容:(1)自主性;(2)工作态度;(3)团队精神;(4)对工作的忠诚度;(5)对公司的向心力;(6)工作效率;(7)专业知识;(8)品德表现。

5、绩效评估主体的培训。

培训内容:(1)绩效管理观念和意识培训;(2)绩效管理知识和理论培训;(3)绩效评估技巧和方法的培训;(4)消除评估主体误区的培训。

培训形式与方法:(1)讲座法;(2)角色扮演;(3)行为示范。

第六章绩效反馈

一、识记:

1、绩效评估可能产生的谬误及其对策:首因效应、晕轮效应、近因效应、刻板印象、趋中倾向、宽容化或严格化倾向等偏差的界定及解决对策。P146-147

2、绩效反馈:是通过正式面谈的方式,评估者向被评估者告知绩效评估结果,根据绩效评估结果的信息所进行的检视与讨论。

3、绩效反馈面谈:是管理者就上一绩效周期中员工的表现和绩效评估结果与员工进行正式的、面对面的谈话,彼此交换信息、意见,做情感上的交流,或互相磋商解决问题。

二、领会:

1、绩效反馈对绩效管理的作用:(1)绩效反馈在评估者和被评估者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使绩效评估公开化,确保评估的公平和公正;(2)使被评估者了解到自己工作中的不足,有利于改善绩效;(3)绩效反馈可以排除目标冲突,有利于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绩效反馈的分类:(1)正面反馈;(2)负面反馈;(3)中立反馈。

3、有效促成建设性批评的基本要求:(1)是战略性的;(2)是维护对方自尊的;(3)发生在恰当的环境中;(4)是以进步为导向的;(5)是互动式的;(6)是灵活的;(7)能够传递帮助信息。

4、绩效反馈的基本内容:(1)绩效评估的结果;(2)员工在评估周期内的工作绩效状况,并听取员工对评估结果的看法;(3)与员工探讨取得如此成绩的原因;(4)针对员工的绩效评估结果告知他将获得怎样的奖惩;(5)表明组织对员工的要求和期望,了解员工在下一个绩效周期的打算和计划,并提供可能的帮助和建议。

5、掌握对不同类型员工的绩效反馈技巧:(1)明星型员工:适当挫其锐气,给予难度更大、更有挑战性的工作,给予其更大的发展空间,以激励其提高绩效。(2)潜力型员工:要先沟通、倾听,然后再对症下药,找出其适合发展的方向,为发掘其潜力指明道路。(3)领袖型员工:要在适当的时机与之亲切恳谈,尽可能消除其相左意见,引导其按公司的目标发展。(4)抱怨型员工:宜私下交流,帮其寻找并解决问题,转变其不满情绪为积极向上的情绪。(5)抗拒型员工:反馈时要让他看到变革带来的好处。(6)“文盲”型员工:反馈应有针对性地加强其专业训练,提高素质和技能。

三、应用:

1、绩效反馈面谈的基本原则:(1)相互信任;(2)目的明确;(3)认真倾听;(4)避免对立和冲突;(5)就事论事;(6)面向未来;(7)优缺点并重;(8)积极的心态;(9)做好记录。

2、绩效反馈面谈的一般技巧:(1)不同类型员工的绩效反馈技巧;(2)不同领导风格的反馈技巧;(3)语言沟通技巧面面观;(4)非语言性沟通技巧面面观。

第七章绩效评估结果的运用

一、识记:

1、绩效改进计划:是指为了提高和改善员工现有绩效的一系列具体行动的措施。即绩效反馈面谈之后的具体落实。

2、绩效改进计划的内容:(1)基本信息;(2)问题描述;(3)提出意见;(4)明确目标。

3、六西格玛:指“6倍标准差”,在质量上表示每百万个产品的不良品率少于3.4。六西格玛管理的重点集中在测量产品质量和改进流程管理两方面,推动流程改进和节约成本。

4、标杆超越:通过对比和分析先进企业的行为方式,对本企业的产品、服务、过程等关键的成功因素进行改进和变革,使之成为同业最佳的系统性过程。

5、人力资源规划:对企业在某个时期内的人员供给和人员需求进行预测,并根据预测的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平衡人力资源的供需。

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包括:(1)人力资源总体规划;(2)人力资源业务规划。

6、薪酬管理:是指企业在经营战略和发展规划的指导下,综合考虑外部各种因素的影响,确定自身的薪酬水平、薪酬结构和薪酬形式,并进行薪酬调整和薪酬控制的整个过程。

7、薪酬的内容:(1)基本薪酬;(2)激励薪酬;(3)间接薪酬。

二、领会:

1、对绩效改进计划的认识:(1)绩效改进计划的制定基于绩效评估的结果;(2)制定绩效改进计划是部门管理的日常工作,而非“附加工作”;(3)绩效改进计划的最终目的是员工现有绩效的提高,能力的提升。

2、绩效改进计划的原则:(1)要有针对性;(2)要有时间性;(3)要获得参与人员的认同。

3、绩效改进计划的实施:(1)绩效诊断与分析;(2)建立专门的绩效改进部门;(3)确定绩效改进工具及方案;(4)绩效改进效果评估。

4、激励的含义与原则:激励就是激发人内在的行为动机并使之朝着既定目标前进的整个过程。激励的原则有:(1)组织目标的设置与满足员工的需要尽量一致;(2)激励方案的可变性;(3)把握好个体与群体关系;(4)发现和利用差别;(5)掌握好激励的时间和力度;(6)系统设计激励策略体系。

三、应用:

1、绩效评估结果在人力资源规划中的应用:(1)提供高效度的人力资源信息;(2)清查内部人力资源情况;(3)预测人员需要。

2、绩效评估结果在招聘、录用中的应用:(1)绩效评估结果对员工招聘、录用的参考和检测作用;(2)企业内部员工选拔对绩效评估结果的依赖。①业绩与能力的有效统一;②建立以职位族为基础的晋升阶梯。

3、绩效评估结果在薪酬管理中的应用:(1)绩效结果必须与员工的报酬联系在一起,薪酬的增减是公司对绩效水平最真实的反馈;(2)绩效评估结果与薪酬对应的方式有很多种;(3)在绩效评估结果应用到薪酬机制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员工必须认为报酬是有价值的,符合所期望的;②报酬必须与工作的所有重要方面联系起来;③员工必须看到报酬与绩效结果是联系在一起的;④员工必须知道报酬量与他们的努力付出是相称的;⑤在期望的绩效目标实现时,必须立刻把钱付给员,不要失约。

4、绩效评估结果在建立公平激励机制中的作用:(1)区分员工绩效差异;(2)确定员工工作态度差异;(3)确定人员待遇差异。

5、绩效评估结果在人员晋升中的应用:(1)以工作分析确定岗位考核能力;(2)建立科学合理的晋升制度。

6、绩效评估结果在人员处理中的应用:(1)纪律处分;(2)降职;(3)调动。

第八章传统绩效评估方法

第一节

关键事件法

一、识记:

1、关键事件法:是一种由工作分析专家、管理者或员工在大量收集与工作相关信息的基础上详细记录其中关键事件以及具体分析其岗位特征、要求的方法。

2、关键事件法的应用:(1)年度报告法;(2)关键事件清单法;(3)行为尺度评定量表法;(4)行为观察量表法;(5)混合标准量表法。

二、领会:

1、关键事件法的实施步骤:

(1)正确编写“事件”的规则; (关键事件四个特征:特定而明确的;集中描述工作所展现出来的可观察到的行为;简单描述行为发生的背景;能够说明行为的结果)

(2)获取关键事件所需采用的方法;(讨论会议-最常用、个人访谈、调查问卷)(注意四个标准:明确、行为导向、背景、工作结果)

(3)编辑关键事件。

2、关键事件法的绩效维度:

(1)从关键事件来定义绩效维度(阅读、范例归类、调整与修改、三至五人独立完成第三步、专家纳入、专家确定);

(2)在编写范例之前确定维度(工作者行为方向、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方向、素质方向)。

3、关键事件法的优缺点:(1)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人力资源管理的许多方面,由于对行为进行观察和测量,故而描述工作行为、建立行为标准更加准确;能更好地确定第一行为的作用;(2)缺点:搜集与整理关键事件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中等绩效的员工关注不够。

第二节

量表法

一、识记:

1、强迫选择量表法:要求评估者从以四个行为选择项为一组的众多选择组群中选择出最能反映与最不能反映被评估者的两个行为选择项。

2、行为尺度评定量表法:描述性关键事件评估法和量化等级评估法的结合,即用具体行为特征的描述来表示每种行为标准的程度差异。

3、行为观察量表法:

4、混合标准量表法:评估者只需根据行为指标评估员工的表现,行为指标描述的内容。

二、应用:

1、分析行为尺度评定量表法的优缺点:优点:(1)工作绩效的计量更为精确;(2)工作绩效评估标准更为明确;(3)具有良好的反馈功能;(4)各种工作绩效评估维度之间有着较强的相互独立性;(5)具有较高的信度。缺点:(1)许多在工作分析中得到的有实际意义的关键事件常被丢弃;(2)很难区分行为与评估量的相似性、很难与标准行为相互对应、很难从现有评估标准中评定他们所观察记录的特定事件;(3)评估使用的行为是定位于作业而不是定位于结果。

2、行为观察量表法的优缺点:优点:(1)有助于员工对评估工具的理解和使用;(2)是减少员工流动率和工作不满意度的一种有效方式;(3)具有内容效度;(4)有助于产生清晰明确的反馈。缺点:(1)要求评估者根据详尽的行为清单对员工进行观察时会产生困难;(2)五级频率标度事实上并不是比率型标度;(3)确定指标和组成指标的行为时所使用的统计学方法不科学。

第三节比较法

一、识记:

1、排序法:将员工按照某个评估因素的表现从绩效最好的员工到绩效最差的员工进行排序。分简单排序法和交替排序法。

2、配对比较法:在每一个评估因素上将每一个员工与其他所有的员工进行比较。

3、强制分布法:对各个等级的人数比例作出限制。一般来说,各个等级的比例分布应该是接近正态分布的。

二、领会:

1、比较法的优缺点:(1)优点:成本低、实用,评定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相对较少;有效地消除了某些评定误差。(2)缺点:评估的准确性和公平性可能受到很多质疑;不能充分地指导或监控员工行为;不能公平地对来自不同部门的员工的绩效进行比较;只能根据较少的评估因素进行比较;有些人力资源管理者对比较法持有异议。

第四节 360度反馈法

一、识记:

1、360度反馈法:也称多视角评估,是一种从多个角度获取组织成员行为观察资料的方法。

二、领会:

1、360度反馈法的基本步骤:

(1)明确反馈目的;(服务于员工的发展)

(2)资质模型设计;(专业素养、业务能力、领导能力)

(3)问卷设计;(一是给出等级量表,一是写出自己的评估意见)

(4)评估者的选择与沟通;(圈定参加评估的人员,进行详细说明)

(5)反馈结果统计;(处理数据、得出能力得分、横向比较与纵向排列、找出差异、分析原因)

(6)针对评估结果的解决方案。(协助管理者沟通、协助员工设计能力发展要求、制定合适课程)

2、360度反馈法的主体选择的原则:

(1)最近相关原则;(主体与客体紧密联系,处于观察客体工作表现的理想位置)

(2)有机结合原则;(结合不同评估主体参与评估的优缺点,合理选择评估主体,设置评估内容与重点,确定评估权重,形成评估主体的有机组合体系。)

(3)经济可行原则。(评估主体涉及面越广,信度与效度越高,但成本也越高)

三、应用:

1、360度反馈法的优缺点:优点:(1)可以弥补传统的直线型经理评估的不足,减少偏见,比较公平公正;(2)增强员工特别是管理者的自我发展意识;(3)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有助于团队建设;(4)有助于人力资源部门开展工作。缺点:(1)反馈的真实性有效性受质疑;(2)时间和金钱花费较大;(3)反馈提供给被评估者信息,但信息本身并不能改变行为。

2、有效推行360度反馈法的注意事项:(1)正确定位360度反馈的目的;(2)科学地确定绩效衡量指标体系;(3)评估前要进行有效的沟通;(4)对评估者进行有效的培训;(5)确保匿名;(6)防止作弊和鉴别偏见。

第五节其他传统绩效评估方法

一、识记:

1、工作标准法:制定工作标准或劳动定额,然后把员工的工作与工作标准相比较以评估员工绩效。

2、不良事故评估法:通过预先设计的不良事故清单对员工行为进行评估以确定员工的绩效水平。

3、自我评估法:自我评估的8个因素(工作质量、工作数量、创造性、独立性、工作知识、业力知识、交际能力、表达技巧),每个要素又按优劣程度分为8等,每个自评者可以为自己在这8个等级中选择一个合适的等级。

4、自我报告法:利用书面的形式对自己的工作进行总结与评估的一种方法。

5、短文法:评估者书写一篇短文以描述员工绩效,并特别举出长处及缺点的例子。

6、面谈评估法:面谈制度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方法,广泛用于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环节。

第九章现代绩效评估方法

第一节关键绩效指标法(KPI)

一、识记:

关键绩效指标:是将企业宏观战略目标经过层层分解产生可操作性的战术目标,是一套衡量、反映、评估企业业务动作状况的、可量化的关键性指标。

二、领会

SMART原则:即具体的(Specific)、可测量的(Measurable)、可实现的(Attainable)、实际的(Realistic)、有时间限制的(Time-bounded)。

三、应用

1、关键绩效指标法的设计流程(先有指标、后有目标):

(1)关键绩效指标体系的设计;(设计企业级的KPI、设计部门级的KPI、设计岗位级的KPI、制定评分要素与评估标准、确定指标权重、KPI指标进行特性与属性测试、构建指标逻辑、建立指标辞典)

(2)关键绩效目标体系的制定;

(3)关键绩效指标和目标的评估与调整。

2、关键绩效指标法运用于绩效评估的注意事项:(1)不同岗位应有不同的关键绩效指标组合;(2)关键绩效指标与绩效目标的衡量;(KPI指标是自上而下分解的,是指标不是目标,绩效目标的衡量还包括时限性指标、数字化指标、描述性指标等)(3)可量化的量化,难以量化的细化,但评估手段要量化、可操作;(4)激励指标与控制指标相结合。

第二节目标管理法(MBO)

一、识记:

目标管理法:将企业目标分解到部门与个人进行评估的方法。

二、领会

1、PDCA循环模式: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行动(Action)。

2、目标管理法的优缺点:优点:(1)权力责任明确;(2)强调员工参与;(3)注重结果;(4)吸纳了任务管理法和人本管理法的优点。缺点:(1)没有具体指出达到目标所要求的行为;(2)目标管理法倾向短期目标;(3)绩效标准因员工不同而不同,因此,目标管理没有为相互比较提供共同的基础;(4)目标管理经常不能被使用者接纳。

三、应用

目标管理法运用于绩效评估的实施步骤:

(1)制定公司年度目标与实施方案;(企业目标体系的核心是总目标,是企业的整体目标。明确总目标后,要为每个目标制定实施方案。)

(2)组织总目标的分解—制定部门目标与实施方案;(依部门不同分为直线部门和职能部门,直线部门先订立,职能部门作为后勤支援角色,制定职能部门目标。)

(3)制定个人目标与实施方案。(根据公司与部门目标,制定个人目标。根据个人目标以及公司与部门的实施方案制定自己的实施方案。)

第三节平衡计分卡法(BSC)

一、识记:

平衡计分卡法:该方法打破了传统的只注重财务指标的业绩管理方法,而强调组织应从财务、客户、流程、学习与成长四个角度来审视自身业绩。

二、领会:

1、平衡计分卡的基本理论:传统的财务会计模式只能衡量过去发生的事情,但无法评估组织前瞻性的投资。所以,企业应从四个角度审视自身绩效:学习与成长、内部运营、客户、财务。

2、平衡计分卡的核心内容:

(1)以财务为核心;(收入成长与组合、成本降低-生产力改进、资产利用-投资战略)

(2)以客户为核心;(市场占有率、客户的获得、客户的支持、客户满意度、客户获利能力)

(3)以内部运营为核心;(革新过程、营运过程、售后服务过程)

(4)以学习和成长为核心。(员工的才能、技术结构、企业文化)

3、平衡计分卡平衡思想:(1)外部衡量和内部衡量之间的平衡;(2)所要求的成果和这些成果的执行动因之间的平衡;(3)强调定量衡量和强调定性衡量之间的平衡;(4)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之间的平衡。

三、应用:

1、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平衡计分卡的实施步骤:

(1)明确公司战略与定义建立平衡计分卡的经营单位;(决定建立BSC之前必须选择一个正确的单位。BSC 是针对公司的一个战略单元的竞争战略的实施与执行。)

(2)绘制战略地图;(战略地图就是企业需要交流战略与实施战略的过程与系统。1.确定战略追求的财务成果。创造股东价值是所有战略追求的最高财务成果。2.明确客户价值主张与目标客户。3.整合内部运营以实现客户价值主张,4.学习与成长。)

(3)建立公司平衡计分卡;(根据战略地图,设定BSC四个方面的关键成功因素(CSF),并对CSF开发相应的关键测评指标。)

(4)制定战略实施计划;(即对公司战略及每一个测评指标的实施计划。一套完整的实施计划包括行动方案、预算与运营规程。)

(5)将公司BSC与部门BSC及个人BSC连接。

2、平衡计分卡的核心作用:(1)为企业提供了一个整合的框架;(2)为企业提供了一个战略执行的工具;(3)打造企业的战略性绩效管理系统;(4)是一个过程管理的工具;(5)是一个自主管理的工具;(6)是一种管理思想。

3、平衡计分卡的适用范围:(1)竞争压力较大的企业;(2)以目标、战略作为导向的企业;(3)具有协商式或民主式领导体制的企业;(4)成本管理水平较高的企业。

4、平衡计分卡运用于绩效评估时的注意事项:(1)切勿照抄照搬其他企业的模式和经验;(2)提高企业管理信息质量的要求;(3)正确对待平衡计分卡实施时投入成本与获得效益之间的关系;(4)平衡计分卡的执行与奖励制度结合。

第十章绩效评估方法发展的新趋势

第一节基于资质的绩效评估

一、识记:

1、资质概念的提出:资质一词来源于阿拉伯语,行业协会和心理学对这个概念进行了描述。麦克里兰的定义被本教材所采用。

2、资质的界定:资质是指在特定工作岗位、组织环境和文化氛围中,有优异成绩者所具备的任何可以客观衡量的个人特质。

3、资质的分类思路:(1)与工作相关的资质;(2)与人有关的资质;(3)良好绩效者的特征所构成的资质。

二、领会:

1、资质与绩效的关系:一旦将资质和绩效联系起来,就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待问题;但是将资质和绩效联系起来,并不是说知识和技能就不重要。作为资质构成的表层特征,对于某些职业而言,是必不可少的。将资质与绩效联系起来,认为资质是影响绩效高低的决定因素,在对员工评估时要以胜任某一岗位的资质要求为基础。

2、以资质模型为基础的绩效评估的基本程序:资质库的编制→资质模型的建立→以资质模型为基础的绩效评估的实施→绩效评估结果的运用。

3、基于资质模型的绩效评估实践或研究的逻辑起点是:资质库的编制。资质库为资质模型具体运用绩效评估搭建了桥梁。

4、Jone Warner博士资质库的分类:(1)核心资质;(2)通用资质;(3)角色资质。

5、确定资质模型的思路:

(1)基于研究的思路;(归纳法:即分析优秀员工与一般员工的关键行为,找出他们的关键区别,从而确定资质内容)

(2)基于战略的思路;(推导法:根据组织战略、组织愿景来构建资质模型)

(3)基于文化价值的思路。(修订法:根据组织文化、价值来确定资质模型)

三、应用:

1、资质模型建立的过程:(1)澄清企业战略;(2)在岗人员样本分析和选择;(3)行为特征数据分析;(4)建立资质模型;(5)验证资质模型。

2、基于资质模型的绩效管理操作:(1)制定绩效目标,形成工作期望;(2)绩效辅导;(3)绩效评估。

3、基于资质模型的绩效管理支持系统:(1)柔性化组织;(2)基于资质的组织文化;(3)建立学习型组织。

第二节发展式绩效评估(DPA)

一、领会:

1、四化法:量化、细化、流程化、特征化。

三重“发展”效果:发展员工、发展流程、发展文化

2、与发展式绩效评估有关的前沿理论,如:

(1)优势理论(白金汉和克里夫顿):补短板不能让一个人走向卓越。发挥优势和才干,才能让一个人更容易成功;

(2)蓝海战略思想(W.钱.金和莫博涅):企业应该把视线从市场的供给方移到需求方,从关注并比超竞争对手的所作所为转向为买方提供价值飞跃。蓝海战略的基石是价值创新。

(3)互惠原理(西奥迪尼):一个人在接受了其他人的某种恩惠以后,在潜意识中就有一种要偿还这种恩惠的负债感。互惠原理的核心是给人一点小恩惠,然后就可以不断从别人那里索取更多的回报。

(4)六圈理论(浙大,杨发明):一个人在选择自己的职业生涯定位的时候,应该在六个圈中找到两组交集,如果能够满足这两组交集,那么员工更容易做出成绩。并且,工作压力更小,成就感更大。这六个圈分别是:梦想圈、价值圈、兴趣圈、专长圈、性向圈、趋势圈。

二、应用:

1、发展式绩效评估的系统框架:(1)岗位绩效评估;(2)个人发展绩效评估;(3)绩效评估标准的确立。量化、细化、流程化、特征化。

2、发展式绩效评估的操作流程:(1)选择一部分指标作为当期评估的评估项,与员工沟通;(2)评估结果出来以后,要和员工进行绩效面谈,以达成共识。

附录:题型举例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选出正确的答案,并将其代码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

1954年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提出并倡导的一种科学的优秀管理模式为( B )

A.关键指标法B.目标管理法 C.平衡计分卡D.360度反馈法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五个备选答案中有2至5个是正确的,请选出正确答案,并将其代码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以客户为核心所设计的平衡计分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分别为( ABCDE )

A.市场占有率B.客户的获得C.客户的保持D.客户满意度E.客户获利能力

三、填空题

对组织中某个特定职务的工作内容和职务规范进行描述和研究的过程,称为工作分析。

四、名词解释

绩效反馈:是通过正式面谈的方式,评估者向被评估者告知绩效评估结果,根据绩效评估结果的信息所进行的检视与讨论。

五、简答题

简述绩效改进计划的基本原则。

答:(1)要有针对性;(2)要有时间性;(3)要获得参与人员的认同

六、论述题

试结合实际分析实施绩效管理对组织的意义。

答案见第一章第一节应用部分。

2010年10月江苏自学考试《绩效管理》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25×1=25分)

二、多项选择题(5×1=5分)

三、填空题(5×1=5分)

四、名词解释(5×3=15分)

1、组织公平感

2、绩效指标

3、角色扮演

4、人力资源规划

5、目标管理法

五、简答题(5×6=30分)

1、简述目标管理理论的基本思想。

2、简述绩效指标设计的基本原则。

3、简述绩效评估中的首因效应及其对策。

4、简述在将绩效评估结果应用到薪酬机制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5、简述平衡计分卡的核心内容。

六、论述题(2×10=20分)

1、试述绩效管理与绩效评估的区别与联系。

2、试结合实际分析360度反馈法的优缺点。

自考人力资源管理历年真题与答案超级集合版

2017年10月江苏自考《自考人力资源管理(一)》真题答案及解析 2018-07-13 10:52来源:江苏自考网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己经具有了劳动能力和素质,但还没有进入劳动力市场交易的劳动者所蕴含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称为 A.自然性人力资源 B.资本性人力资源 C.精神性人力资源 D.物质性人力资源 【答案】A 【解析】人力资源包含自然性人力资源和资本性人力资源。自然性人力资源是指已经具有了劳动能力和素质,但还没有进入劳动力市场交易的劳动者所蕴含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资本性人力资源(即人力资本)是不仅具备劳动能力和劳动索质而且已经进入了劳动

力市场,通过市场交易获得了收益的人力资源。 【考点】人力资源概述 2.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世界进入了一个人力资源管理的崭新时代,美国学者彼得·德鲁克论文《传统人事部门,再见!》的发表就是重要标志。该论文发表的时间是 A. 1966年 B. 1976年 C. 1986年 D. 1996年 【答案】C 【解析】1986年,美国学者彼得·德鲁克论文《传统人事部门,再见!》的发表就是重要标志。一时间,许多发达国家的企业掀起了“翻牌”运动,纷纷将“人事部”的牌子改为“人力资源部”。 【考点】人力资源管理概述 3.下列选项属于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中保健因素的是 A.得到认可 B.公司政策 C.富有责任感 D.富有成就感 【答案】B 【解析】保健因素多与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相关,如果这类因素得不到满足,会导致员工不满,激励因素多是和工作本身的性质有关的因素。材料中ACD都是属于激励因素。故选B。 【考点】激励理论 4.ERG理论中R代表的需要层次是

人力资源自考本科-管理思想史

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 (B)4.研究管理思想史方法论的基本原则是 A.系统方法 B.历史唯物主义的辨证方法 C.历史学科 D.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二、多项选择题 (AC)1.决定管理理论发展和变化的因素主要有 A.生产力的发展 B.生产关系的发展 C.生产组织方式的变化 D.科学技术的发展 E.社会条件的变化 三、填空题 1.管理思想是指较为系统的________和________。 1.管理观点理论 2.管理思想从古到今的发展过程就是________。 2.管理思想史 7.管理思想史进行研究的方法论的基本原则是________。 7.历史唯物主义的辨证方法 9.管理思想史的范围较广,它全面覆盖了的历史演变。 9.西方理论 四、名词解释 2.管理思想史:即管理思想从古到今的发展过程,是关于系统的管理思想和理论的历史性学科。 第一章管理思想史的渊源 一、单项选择题 (B)1.在管理思想史上首先意识到“管理跨度”的实践者是 A.古希腊人 B.古埃及人 C.古罗马人 D.古巴比伦人 (D)4.首先认识到管理的中心任务是加强人的管理这一重要思想的是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D.色诺芬 (B)5.古希腊流传下来的专门论述经济问题的第一部著作是 A.《理想国》 B.《家庭管理》 C.《政治学》 D.《荷马史诗》 (B)9.早期希腊文化的主要成就是 A.议会制 B.《荷马史诗》的形成 C.《经济论》的出版 D.《理想国》的出版 (C)14.欧洲文明的摇篮是 A.古埃及 B.古巴比伦 C.古希腊 D.古罗马 (B)15.研究管理思想史方法论的基本原则是 A.系统方法 B.历史唯物主义的辩证方法 C.历史演进方法 D.理论联系实际方法 (D)16.古希腊流传下来的专门论述经济问题的第一部著作是 A. 柏拉图的《理想国》 B.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 C. 贾图的《论农业》 D.色诺芬的《经济论》

自考人力资源本科《薪酬管理》要点

1.内在薪酬:挑战性、趣味性的工作;个人成长与发展机会;个人成就感;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良好的工作环境;社会地位;和 谐的人际关系;弹性的工作时间等。外在薪酬:分为直接薪酬(基本薪酬;业绩薪酬;激励薪酬;特别绩效薪酬;津贴和补贴)和间接薪酬(社会福利;企业福利;个人福利) 2.核心薪酬的基本形式:基本薪酬、可变薪酬、间接薪酬 1)基本薪酬:又称基本工资,是指一个组织根据员工所承担或完成的工作本身或者是员工具备的完成工作的技能或能力向员 工支付的稳定性报酬。特点:(1)常规性(2)固定性(3)基准性 2)可变薪酬(浮动薪酬、奖金) 3)间接薪酬主要指福利,有”柔性薪酬”之称 3.薪酬的功能:①政府视角下薪酬的功能:薪酬是劳动力市场的价值信号;薪酬是宏观环境运行的参考因素;薪酬是衡量社会公平 的标准;薪酬是财政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②企业视角下薪酬的功能:薪酬是对人力资本的投资;薪酬是绩效激励的杠杆;薪酬是企业战略的导向器;薪酬是企业的成本要素。③雇员视角下薪酬的功能:薪酬是员工及其家庭的基本生活保障;薪酬是劳动力价值的价格体现;薪酬是员工人力资本投资的收益形式;薪酬体现了员工的需求满足层次。 4.薪酬公平理论(J·斯达西·亚当斯)这一理论认为,决定员工对薪酬认可的往往不是绝对薪酬,而是相对薪酬以及本人对薪酬的认 识。如果员工感到不公平,这会影响其工作的努力程度。可分为:外部公平;内部公平;员工个人公平 5.薪酬管理目标:1.公平性;2.有效性;3.合法性。 6.薪酬管理原则:1.同步组织战略原则2.公平效率统一原则3.体现薪酬功能原则4.先进适用原则5.合法合理原则6.清晰易用原 则7.经济及时原则8.分享利益原则 7.战略性薪酬管理的作用:1.对提升组织绩效的作用:①降低人工成本;②吸引和留住人才;③引导员工行为;④促进劳资和谐。 2.对企业竞争优势的作用:①价值性;②难以模仿性;③有效执行性。 8.全面薪酬战略的主要特征:①战略性②激励性③灵活性④创新性⑤沟通性 9.建立全面薪酬战略的步骤:①全面评价组织所面临的内部和外部环境及其对薪酬的影响②制定与组织战略和环境背景相匹配的战 略性薪酬决策③将薪酬战略转化为薪酬实践④对薪酬系统的匹配性进行再评价 10.薪酬体系类型:(4种)A.职位薪酬体系:是应用最为广泛同时也是最为稳定的薪酬体系类型。以职位为核心要素,建立在对职位 的客观评价基础之上,对事不对人,能充分体现公平性,操作简单。一家企业如果职位明晰,职责清楚,工作的程序性较强,那么就比较适宜采用职位薪酬体系。1. 职位薪酬体系是根据每个职位的相对价值来确定薪酬等2. 优点:①实现同岗同薪,突现公平性②便于按职位进行系统管理,管理成本较低③为员工的发展规划出一条清晰的路线有助于员工发展3. 缺点:①容易错误引导员工盲目地追求职位的晋升②职位薪酬体系直接与岗位挂钩③忽视同一岗位存在的绩效差异,可能会挫伤许多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④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组织缺乏灵活性和弹性现象4. 操作流程/设计步骤:①环境分析②确定薪酬策略③工作分析④职位评价⑤等级划分⑥制度保障⑦市场薪酬调查⑧确定薪酬结构与水平⑨实施与反馈5. 常用职位评价的方法:1.排序法2.归类法3. 因素比较法4.计点法5.海氏评估法(海氏三要素:知识技能等综合素质要素、问题解决能力要素、责任要素)B.技能/能力薪酬体系:是以员工所掌握的与职位相关的知识和技术的深度与广度的不同为依据来确定薪酬等级和薪酬水平的制度。C.绩效体系属于高激励薪酬模式,薪酬数额会随着既定绩效目标的完成而变化。绩效薪酬体系缺点:①对员工行为和成果进行准确的衡量非常困难②如果绩效薪酬设计不合理,绩效薪酬会演变为一种固定薪酬③不利于团队合作。D.薪点薪酬体系:薪点工资将岗位、技能、绩效等要素都作为员工点数确定的因素,从而扩大了基本工资确立根基。 11.薪酬水平的影响因素:1.企业外部因素:①宏观经济发展水平、劳动生产率②政府的政策法规调节③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④物价 变动⑤工会组织作用⑥地区差异2.企业内部因素:①企业薪酬政策和经营价值观②企业的规模和发展阶段③企业的经济效益与薪酬支付能力3.个人薪酬水平的影响因素:①个人特征②个人绩效③工作因素 薪酬平均率=实际平均薪酬/薪酬幅度的中间数 12.薪酬水平决策类型:领先型;跟随型;滞后型;综合型。 13.薪酬调查目的和作用:①把握市场薪酬水平,了解竞争对手的薪酬策略,为薪酬水平的调查和结构的优化提供信息资料。②调整 薪酬水平和优化薪酬结构,实现外部竞争性和内部一致性的统一,实现控制劳动力成本和提高效益的统一。③完善薪酬策略,为企业战略目标服务。④获悉薪酬发展趋势,借鉴成功经验。 14.薪酬调查实施过程:确定薪酬战略;确实薪酬调查的范围和对象;进行薪酬调查(调查方法:面谈法和问卷调查法);形成调查 报告;应用薪酬调查结果; 15.薪酬变动比率=(最高薪酬值—最低薪酬值)/最低薪酬值*100% 薪酬区间渗透度=(实际所得基本薪酬—区间最低值)/(区间最高值—区间最低值)*100% 16.薪酬结构设计的原则:1.战略导向原则2.内部一致原则3.外部竞争性原则4.经济性原则5.激励性原则

2018年10月自考人力资源管理(一)考试真题及答案

2018年10月自考人力资源管理(一)考试真题及答案 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1.简述按功能划分人力资源的管理模式 【答案】 (1)产业模式。主要关注劳工关系的协调。 (2)投资模式。主要关注公平就业机会。 (3)参与模式。主要关注团队合作。 (4)高灵活性模式。主要关注如何理解和把握不断变化的趋势。 【考点】人力资源管理概述 32.简述激励的作用 【答案】 (1)吸引并留住优秀人才; (2)提升员工素质,开发员工潜能,提高工作业绩; (3)营造良性的竞争环境,形成良好的组织文化。 【考点】激励概述 33.简述能力倾向与才能的区别

【答案】 (1)能力倾向是一种潜在的素质,是经过适当的培训或被置于适当的环境下完成某项任务的可能性,而不是当时就已经具备的现实条件。 (2)能力倾向是指一个人能学会做什么,即一个人获得新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的潜力如何。才能是经过学习训练而实际具备的能力, (3)能力倾向是未接受教育训练所存在的潜能;才能是事业成功的现实条件,而能力倾向是事业成功的可能条件。 【考点】人员素质测评方法 34.简述员工单项培训计划的基本内容 【答案】 (1)培训什么。 (2)培训谁。 (3)何时培训。 (4)在哪里培训。 (5)谁来培训。 (6)怎样培训。

【考点】员工培训的内容和步骤 35.绩效管理的作用 【答案】 (1)引导性作用; (2)价值性作用; (3)战略性作用。 【考点】绩效管理程序 四、论述题(本题10分) 36.试述员工早期的任务和心理特征。 【答案】 1.任务: (1)进入组织,学会工作。 (2)学会独立,并寻找职业锚。 (3)完成向成年人的过度过渡。 2.心理特征: (1)进取心强,具有积极向上、争强好胜的心态。 (2)职业竞争力不断增强,具有做出一番轰轰烈烈事业的心理准备。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力资源管理(一)试题历年试卷

全国2007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力资源管理(一)试题历年试卷 全国2007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力资源管理(一)试题.doc 试卷内容预览网站收集有1万多套自考试卷,答案已超过2000多套。我相信没有其他网站能比此处更全、更方便的了。 全国2007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人力资源管理(一)试题 课程代码:0014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对容易观察的工作采用下列哪种分析方法最适宜()A.访谈法B.观察法 C.问卷法D.写实法 2.影响人力资源需求最重要的因素是() A.人力资源自身因素B.经济、政治和法律因素 C.技术因素D.组织的战略目标规划 3.人员测评体系的基础是()

A.测评内容B.测评要素 C.测评指标D.评分标准 4.从经济学角度讲,薪酬最本质的功能是()A.吸引和留住人才B.合理配置人力资本 C.补偿劳动消耗D.保持员工良好的工作情绪 5.工作评价中最早的也是最简单的方法是()A.工作重要性排序B.工作分类法 C.要素计点法D.要素比较法 6.“通过增加员工的工作数量和工作内容,从而使工作本身变得多样化”指的是() A.工作丰富化B.工作轮换 C.工作扩大化D.工作满负荷 7.根据德斯勒的个人职业发展阶段,当人们进入15岁到24岁年龄段时,大多数人处于职业生涯的() A.成长阶段B.探索阶段 C.确立阶段D.维持阶段 8.文化作为一个变量而进入管理学的范畴是在20世纪() A.60年代B.70年代 C.80年代D.90年代 9.工作分析的出发点是() A.企业战略B.人员

自考人力资源管理 第三章 历年真题讲解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人力资源管理(一试题 课程代码:00147 第三章历年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企业人力资源变动预测中,马尔可夫分析方法的基本思想是( 2001年10月 A.根据企业现在人员结构状况推测未来人事变动趋势 B.根据企业生产情况推测未来人事变动趋势 C.找出企业过去人事变动规律,以此来推测未来的人事变动趋势 D.根据市场变化推测未来人事变动趋势 2.德尔菲法不同于会议的特色在于:专家们_______。2002年1月 3.企业人力资源供给预测包括两个方面(2003年10月 A.内部人员供给预测和外部人员供给预测 B.管理人员预测和工人预测 C.固定员工预测和临时工预测 D.技术工人预测和普通工人预测

4.马尔可夫分析方法是用于对组织内部人力资源_______的预测方法。2004年1月 5.德尔菲法的特点是( 。2004年1月 A.专家们联名提案 B.专家们背靠背发表意见 C.专家们相互交流 D.专家们面对面座谈 6.20世纪40年代末美国兰德公司发展出了__________,该方法的目标是通过综合专家们各 浙00147# 人力资源管理(一试题第1 页(共9 页 自的意见来预测某一领域的发展。2005年1月 7.以下可以用来预测人力资源需求的方法是( 。2005年1月 A.马尔科夫分析 B.档案资料分析 C.趋势分析法 D.管理人员接续规划 8.在人员需求预测方法中,专家评估法是一种定性预测技术,又叫(2005年 10月 A.经验判断法

人力资源本科自考-《绩效管理》

主考学校:南京大学专业代码:2020218《人力资源管理》(本科段) 课程代码:05963《绩效管理》,学位课程。 大纲: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高纲1163) 教材:《绩效管理》,胡君辰、宋源著,四川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第一章绩效管理概述 第一节绩效与绩效管理 一、识记: 1、绩效:指员工符合组织目标的结果,同时也要考虑员工在产生结果过程中的行为。 2、绩效的三个层次:员工个人绩效、团队绩效、组织绩效。 3、绩效性质:(1)多因性;(2)多维性;(3)动态性。 4、绩效管理的基本内涵:(1)绩效管理是双向的管理活动;(2)绩效管理主要是对员工行为和结果的管理;(3)绩效管理是周期性、持续性的活动。 二、领会: 1、绩效的影响因素:(1)个体因素;(2)环境因素①制约因素②促进因素。 2、绩效管理思想的历史沿革:(1)绩效管理是管理组织绩效的系统;(2)绩效管理是管理雇员的系统;(3)绩效管理是组织绩效管理和雇员绩效管理相结合的体系。 3、绩效管理体系的构成:(1)绩效计划;(2)绩效实施;(3绩效评估;(4)绩效反馈;(5)绩效评估结果的运用。 4、有效绩效管理体系的特点:(1)战略一致性;(2)明确性;(3)可接受性;(4)效度;(5)信度。 三、应用: 1、绩效管理的意义:(1)战略意义:①绩效管理可以有效地推进战略实施;②绩效管理有助于适应组织结构调整和变化;③绩效管理有助于构建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2)管理意义:①绩效管理是价值分配与人力资源管理决策的基础;②绩效管理可以节约管理者的时间成本;③绩效管理可以促进有效的沟通。(3)开发意义。 第二节绩效管理的认识误区与实践问题分析 应用:结合实际分析绩效管理的认识误区与实践问题。 1、绩效管理的认识误区:(1)绩效管理等同于绩效评估;(2)决策者对绩效管理重视不够;(3)管理者认为绩效管理只是管理者单方面的事情;(4)员工对绩效管理缺乏理解。

江苏省自考人力资源管理(本科)专业课程说明

八、主要课程说明与使用教材 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说明略) 本课程使用教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王顺生、李捷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说明略) 本课程使用教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卫兴华、赵家祥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3.英语(二)(课程说明略) 本课程使用教材:《大学英语自学教程》(上、下册)(附大纲), 高远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 4.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课程说明略) 本课程使用教材:《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汪星明、周山芙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 5.现代管理学(课程说明略)

本课程使用教材:《现代管理学》,刘熙瑞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 6.劳动关系学 劳动关系是市场经济中极为重要的一个领域,劳动力市场越发展,劳动关系问题越重要。劳动关系学是研究劳动关系理论、制度和历史发展的学问。劳动关系学这门课程主要讲述了劳动关系的理论、历史发展,劳动关系的主体以及运行制度,如劳动合同制度、集体谈判和集体合同制度、三方协商机制和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等。本书对市场经济国家的劳动关系进行了深入系统的比较,概括了西方国家劳动关系的基本理论、学派、制度模式和理念,总结了市场经济国家调整劳动关系的基本制度和一般规律。尤其是分析了我国劳动关系问题的立法、政策和经验,介绍了我国劳动关系的主要制度,探索了在加入WTO背景下劳动关系所面临的挑战以及发展方向。 本课程使用教材:《劳动关系》,程延园编著,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年。 7.工作分析 工作分析是通过系统全面的情报收集手段,提供相关工作的全面信息,以便组织进行改善管理效率。工作分析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基础,其分析质量对其他人力资源管理模块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本课程主要包括工作分析概述、工作分析流程、工作说明书的编写、工作分析的应用、工作设计、职位评价指标体系及职位评价的方法等。该课程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对工作分析和职位评价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述,力图帮助考生形成一个对工作分析和职位评价的总体认识,进而指导在具体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对工作分析与职位评价的应用。

自考本科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重点复习资料张羽桐

—-可编辑修改,可打印—— 别找了你想要的都有! 精品教育资料——全册教案,,试卷,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一站式服务——

全力满足教学需求,真实规划教学环节 最新全面教学资源,打造完美教学模式 江苏省自学考试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段)复习资料 职 业 生 涯 规

划 与 管 理 (任正臣主编) 课程代码:10052 [2012年版] 第一章职业生涯管理概述 一、名词解释 1.职业:职业是指参与社会分工,利用专门的知识和技能,创造物质财富、精神财富,获得合理报酬,满足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的工作。 2.职业分层:是指通过人们对某种职业所对应的经济收入,权力地位和社会声望进行评价,从而对多种职业进行排序的分层方法。

3.职业分类:是指按照一定的规则和标准把一般特征和本质特征相同或相似的社会职业,分成并归纳到一定类别系统中去的过程。 4.职业声望:是人们对职业的社会评价,是职业社会学研究的范畴之一。 5.职业期望:又称职业意向,是劳动者对某种职业的向往,也就是希望自己从事某项职业的态度倾向 6.职业价值观:每种职业都有各自的特性,不同的人对职业意义的认识,对职业好坏有不同的评价和取向。 7.职业选择:是指人们从自己的职业期望,职业理想出发,依据自己的兴趣,能力,特点等自身素质,从社会现有的职业中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职业的过程。 8.职业生涯:是指人的一生中所经历的职业历程 9.内职业生涯:是指从事一种职业时的知识,观念,经验,能力,心理素质,内心感受等因素的组合及其变化的过程。 10.外职业生涯:是指从事职业时的工作单位,工作时间,工作地点,工作内容,工作职务与职称,工作环境,工资待遇等因素的组合及其变化过程。 11.职业机会:是指个体在求职或职业发展中分析各种因素后判断可实现职业目标的程度。 二、填空 1. 2. 3.

自考人力资源管理模拟试题及答案

2011年自考人力资源管理(一)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6小题,每小题1分,共26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中,“以人为本”的理念是指【】 A.把人当成“上帝”,一切都服从、服务于“上帝” B.把人当成组织中最具活力、能动性和创造性的要素 C.坚持群众路线,尊重群众意见 D.关心员工生活,提高员工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2.“深入工作现场,能比较全面地了解工作情况”是以下哪种工作分析法的优点【】 A.写实法 B.观察法 C.问卷法 D.参与法 3.由于人力资源管理正在向着战略性的方向发展,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中发展最为迅速的是【】 A.人力资源规划 B.人力资源成本管理 C.人力资源开发 D.人力资源绩效管理 4.对组织内部人力资源供给的预测,常用的方法有:马尔可夫分析法、档案资料分析法和【】 A.趋势分析法 B.管理者继任模型 C.德尔菲法

D.回归预测法 5.某公司今年离职人员数为30,而今年在职人员的平均数为150,那么,该公司的人员变动率是【】 A.20% B.10% C.15% D.25% 6.我国组织目前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是【】 A.人力资源过剩 B.人力资源浪费 C.人力资源不足 D.人力资源管理不当 7.当职位空缺有许多种,而且在某一特定地区内又有足够的求职者的情况下,应该使用以下哪种招募形式【】 A.报纸 B.广播电视 C.杂志 D.招募现场的宣传资料 8.在人员甄选活动中,对一个人所学知识和技能的基本检测称之为【】 A.能力测试 B.人格测试 C.成就测试 D.兴趣测试

华南师范大学人力资源管理(本科)

华南师范大学(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简称“华师”,坐落于南方名城广州市,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和广东省人民政府共建,入选中国首批“211工程”、“卓越教师培养计划”,为广东省省属重点大学、中国100 所首批联入CERNET和INTERNET网的高等院校之一。 序号课程代号课程名称学分类型考试方式001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4 必考笔试002 00294 劳动社会学 4 必考笔试003 00152 组织行为学 4 必考笔试004 07484 社会保障学 6 必考笔试005 11465 现代公司管理 6 必考笔试006 11466 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概论8 必考笔试007 11467 人力资源统计学 6 必考笔试008 00463 现代人员测评 6 必考笔试009 00324 人事管理学 6 必考笔试010 11468 工作岗位研究原理与应用 6 必考笔试011 06999 毕业论文不计学分必考实践考核101 00015 英语(二)14 选考笔试102 11469 宏观劳动力配置 5 选考笔试103 11470 国际劳务合作和海外就业 4 选考笔试104 11471 劳动争议处理概论 5 选考笔试201 00164 劳动经济学 6 加考笔试202 00167 劳动法 4 加考笔试203 06183 工资管理 4 加考笔试204 11365 劳动力市场学 5 加考笔试205 11366 人口与劳动资源 5 加考笔试

【专业优势】: 1.深大经济学院自考办自考全日制教师团队授课。 2.可在深大校本部等3个校区(深大校本部、爱华总部、爱华世界之窗校区) 咨询和报名。 3.免考高数,可以申请免考英语。 4.独立办班专业,一年考3次,1.5年可全部考完;考试科目比较简单,是最 好考的专业之一。 5.课程应用性、职业性较强,适应市场需要,就业范围广,毕业后可从事人力 资源和人事、行政、管理等工作。 【课程设置】: 必考课11门56学分;选考课4门28学分;加考课5门24学分。 【说明】: 1.101至104课程中须选考不少于14学分。 2.经济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劳动经济管理、行政管理专业专科毕业生可直接报考本专业,其他专业专科(或以上)毕业生报考本专业须加考201至205,已取得相同名称课程考试成绩合格者可免考。 3.本专业仅接受国家承认学历的专科(或以上)毕业生申办毕业。 【就业方向】企事业单位及其咨询机构人力资源管理相关岗位,从事招聘、人力资源开发、考核、薪酬管理、员工培训、办公室文秘等工作。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及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和能力,能在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人力资源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级专门人士。 【学习形式】免试入学,业余制学习,根据计考办考试计划,制定教学方案。【报读条件】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不受性别、年龄、户口、民族、和已受 教育的程度限制,均可报读。报读本科需国家承认的大专以上学历或在读大专(免试入学,国家承认学历)。 【考试时间】课程考试时间在每年的1月、4月、10月进行。 上课形式以直播课为主,网络直播+面授+网课(直播课回放)相结合。报考费、实践考核费按国家政策规定及主考院校的标准,由学员另行交纳。 【报名资料】身份证双面复印件1份,毕业证复印件1份,蓝底1寸相片2张。(报读本科学员需提供专科学历证书验证报告复印件1份) 注:以上报读资料学员均需要提供电子版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力资源管理管理(一)试题及答案.

全国2008年10月自考人力资源管理(一)试题及答案 课程代码:0014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人力资源管理是指( D ) A ?对人的管理 B ?对事的管理 C ?对人事关系的管理 D ?对人与人、事与事、人与事三者关系的管理 2 ?以工作为中心的人力资源管理阶段被称为( B ) A ?初级阶段 B ?人事管理阶段 C ?人力资源管理阶段 D ?战略人力资源管理阶段 3 ?信息技术对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全面渗透导致( D ) A .多元文化的融合与冲突 B .人才的激烈争夺 C.经济的全球化 D .远程职工和虚拟组织的出现 4. 组织内具有相当数量和重要性的一系列职位的集合被称为( B ) A .职业 B .职务 C.职级D .职等 5. 为完成某项特定工作所必须具备的知识、技能、能力以及其他一些个性特征的目录清单被称为(B ) A .职位分类 B .工作规范 C.职位说明 D .工作说明 6. 在工作分析的方法中,能使员工和管理者相互沟通的方法是( B ) A .观察

法B .访谈法 C.问卷法D .参与法 7. 20世纪80年代,人力资源规划的关注点是(C ) A ?员工个人发展计划 B ?员工生产率提高计划 C.接班人计划和人员精简计划D .人才供求平衡计划 8 ?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多次听取专家意见,最后达成一致的定性预测技术被称为(A ) A .德尔菲法 B .经验判断法 C.马尔科夫法D .散点分析法 9. 弹性人力资源规划的重点是(B ) A .对组织现有人力资源进行整体性评估B.明确界定组织的核心竞争优势 C.制定预备性的支援人员规划D .建立临时人力资源库 10. 根据组织人力资源规划和工作分析的要求,把具有一定资格条件的申请人吸引到空缺岗位上,以满足组织需要的过程被称为( A ) A .人员招募 B .人员甄选 C.人员录用 D .人员配置 11. 招募团队成员应具备的最重要的能力是( B ) A .专业技术能力 B .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 C.对自己的了解能力D .对组织文化的理解能力 12. 在测试甄选中,对一个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的基本检测被称为(D ) A .能力测试 B .个性测试 C.兴趣测试 D .成就测试 13. 作为人员测评工具之一的评价中心技术,其最大的特点是( A ) A .情景模拟 B .标准化测试 C.费用低廉 D .设计容易 14. 适合于测试应试者组织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非语言沟通能力的人员测

自考本科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复习题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人力资源区别于其他一切资源最根本的特征是( C ) A、能动性 B、资本性 C、高增值性 D、可再生性 下面的选项对“一国人力资源丰富程度”的表述正确的是( B ) A、即人力资源的数量 B、即人力资源数量×质量 C、即总人口-非就业人口 D、即国内人力资源+驻外人员+海外留学生 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应具有的素质分别是专业知识、业务知识、思想素质和( D ) A、身体素质 B、职业操守 C、行业经验 D、实施能力 关于工资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A、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劳动力供给量增加 B、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劳动力供给量增加 C、收入效应等于替代效应,劳动力供给量增加 D、劳动供给量与收入效应、替代效应无关 根据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与MPL曲线,在下列哪种情况下,总产出最大( D ) A、MPL上升 B、MPL下降 C、MPL为负 D、MPL为零 按照供求均衡工资论,决定工资的是( D ) A、需求价格 B、劳动的边际收益产量 C、供给价格 D、需求价格和供求价格形成的供求平衡 决定劳动力市场静态均衡的形成的是( D ) A、均衡工资 B、均衡就业 C、均衡产量 D、均衡工资和均衡就业 提出边际生产力工资理论的经济学家是( B ) A、亚当斯密 B、约翰克拉克 C、霍布斯 D、马克思韦伯 组织的存在的前提是( D ) A、分工 B、合作 C、制度 D、目标 下列不属于组织内职权的是( C ) A、直线职权 B、职能职权 C、控制职权 D、参谋职权 组织设计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D ) A、组织行为规范设计 B、决策系统设计 C、部门化和部门设计 D、目标设计 工作轮换的主要目地( C ) A、增加员工培训机会 B、增加员工责任 C、解放员工对高度专业化的不满情绪 D、提高员工专业化水平 下列关于德尔菲法的理解,错误的是 ....(.D.). A、是一种直观型的预测技术 B、是“专家集体咨询”的方法 C、通常用于短期预测 D、主要凭经验来进行 人力资源规划中最重要的环节是( A ) A、人力资源供求预测 B、人力资源规划编制 C、企业人力资源战略 D、人力资源管理成本计算 核心竞争力理论的出发点是( B ) A、环境 B、资源 C、产业分析 D、绩效 良好的招聘活动必须达到的基本目标是( A ) A、6R B、6W C、5R D、5W 关于内部招募的缺点,正确的是( D ) A、准确性低 B、激励性弱 C、适应较慢 D、近亲繁殖 面试方式中,封闭性面试的提问方式是( C ) A、向应聘人提出一连串问题,给应聘人造成一定压力 B、采用虚拟的提问方式 C、只需要应聘人做“是”或“不是”等简单回答 D、鼓励应聘人自由发挥的面试方式 下列属于在职培训方法的是( D ) A、年会 B、高级管理培训 C、大学学历教育 D、师徒制 20、稳定型职业锚的代表职业是( C ) A、学者 B、个体工商户 C、医生 D、部门主管 营造学习型组织最根本的问题是(A ) A、营造组织学习力 B、加强员工培训 C、分析影响学习力的要素 D、组织对学习的管理 绩效多维性是指( C ) A、绩效优劣不是取决于单一的因素 B、绩效的动态性 C、需沿多种维度分析和考核 D、管理者不可僵化看待员工绩效 绩效分析的经济分析法中的基本单位是( B ) A、产值 B、货币 C、节约 D、利润 平衡计分卡是( A ) A、一种组织绩效管理方法 B、一种单纯的调查问卷 C、一种培训计划 D、一种薪资分配方法 25、直接薪酬指是的( B ) A、工资 B、奖金 C、浮动薪酬 D、福利 职位薪酬体系的优点是( D ) A、有利于激励员工 B、有利于提高工作积极性 C、有利于员工参与 D、操作简单管理成本低 弹性福利计划的基本思想是( A ) A、员工可以挑选福利项目 B、提高员工工作效率 C、加强员工沟通 D、保证员工基本生活 签订劳动合同的法律基准是( C ) A、《公司法》 B、《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C、《劳动法》 D、《反不正当竞争法》 出现劳动争议时,应首先( A )A、双方协商解决 B、申请企业劳动争议委员会调解 C、申请劳动争议仲裁机构仲裁 D、到人民法院申诉 企业精神的核心是( D ) A、企业宗旨 B、企业道德行为准则 C、企业价值理念 D、企业目标 现代社会,进行社会生产最基本最重要的资源是( B )A、自然资源 B、人力资源 C、社会资源 D、政治资源 下列选项中人力资源率的计算公式是( D ) A、现实人力资源÷一国或地区人口总数 B、人力资源数量×人力资源质量 C、一国人口总数÷人力资源数量 D、潜在人力资源÷一国或地区人口总数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和传统人事管理相比,在管理性质上更加强调( C )A、以事为中心 B、以组织为中心 C、战略性、整体性 D、战术性、分散性 决定个人人力资源供给最主要的是( A )A、工资率 B、财富总量 C、个人偏好 D、劳动积极性 根据效率工资论,利润与工资的关系是(D) A、提高工资一定会减少利润 B、工资与利润无关 C、提高工资一定会增加利润 D、工资可以作为增进利润的有效手段 古典生存工资理论认为,从长远看( C ) A、工人工资和劳动力的自然价格无关 B、工人工资小于劳动力的自然价格 C、工人工资等于劳动力的自然价格 D、工人工资大于劳动力的自然价格 提出分享工资理论的经济学家是( C )A、亚当斯密 B、大卫李嘉图 C、凯恩斯 D、马丁维茨曼 根据边际工资理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A、工资取决与边际劳动生产力 B、边际劳动生产力大于工资,雇主增雇工人 C、工资取决于需求价格和供求价格形成的供求平衡 D、生产要素不变,边际收益产量递减 分享工资理论认为,引起滞涨的原因是( A )

2018年04月自考《人力资源管理(一)》真题【自考真题】

2018年04月自考《人力资源管理(一)》真题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 1. 已经进入劳动力市场交易并获得收益的劳动者称为 A.自然性人力资源 B.资本性人力资源 C.精神性人力资源 D.物质性人力资源 2. 某公司将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设置在管理的高层位置。这体现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人事管理的区别是 A.管理观念不同 B.管理模式不同 C.管理方法不同 D.管理地位不同 3. 属于波特一劳勒综合激励过程模型中的内在回报是 A.成就感 B.工作条件 C.人际关系 D.薪酬福利 4. 通过及时肯定、鼓励员工工作表现的精神激励方法是 A.考核激励 B.目标激励 C.表扬激励 D.过程激励 5. 工作中不能再继续分解的最小活动单位称为 A.职位 B.职务 C.工作要素 D.工作职责 6. 功能性职务分析法的基础是DPT理论。其中P指的是 A.资料方面的信息 B.人员方面的信息 C.事物方面的信息 D.其他方面的信息 7. 工作说明书中属于工作标识的选项是 A.工作联系 B.工作名称 C.工作规范 D.工作任务 8. 人力资源需求预测方法中的德尔菲法又称为 A.专家判断法 B.定量预测法 C.回归分析法 D.模糊分析法 9. 人力资源规划的前提是 A.人力资源管理 B.人力资源开发 C.人力资源发展 D.人力资源战略 10. 直接参与招聘全过程,拥有用人决策权的部门是 A.用人部门 B.行政管理部门 C.人事管理部门 D.人力资源部门 11. 最经济有效的人员选拔模式是 A.综合式 B.淘汰式 C.混合式 D.开放式 12. 下列选项属于人员录用阶段的重要工作是 A.人才培养 B.绩效考核 C.试用期培训 D.职业生涯规划

江苏自考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段)

江苏自考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段)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段)考试计划(专业代码:2020218)主考学校:南京大学 为推动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事业的发展,培养能够适应江苏省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并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竞争意识、创新理念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专门人才,结合我省实际,制定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段)考试计划如下:一、指导思想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我国高等教育基本制度之一,是以高等教育学历为主的国家考试,是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国家考试相结合的高等教育形式,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段),是遵照《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关于人才培养要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精神,根据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而设置的。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和造就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竞争意识、创新理念的专业人才。根据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特点,注重考核应考者对本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学历层次与规格本专业为高等教育本科层次。本专业各门课程均采用学分制,每门课程考试合格后,发给单科合格证书,同时取得该课程的

学分。凡取得本专业考试计划所规定课程合格成绩与学分,通过相关课程的实践环节考核和毕业论文(设计)答辩,思想品德经鉴定符合要求者,由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发给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证书,国家承认其学历。本科毕业生其学业水平达到国家规定的学位标准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二十二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的规定,由主考院校授予学士学位。三、学位授予要求学位要求课程:英语(二)、工作分析、招聘管理、绩效管理、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凡全部课程考试合格且毕业论文成绩良好以上的本科毕业生,其英语(二)课程和其它五门学位课程平均成绩达到70分(含70分)以上者可向主考学校申请学士学位,经主考学校学位委员会评审通过后,由主考学校发给学士学位证书。四、培养目标和基本要求政治思想方面:要求应考者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遵守法律、法规,具有较高的人文修养和科学素养以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业务能力方面:要求应考者通过该专业的系统学习,毕业后成为能在各类公司、政府机关、事业单位、部队、学校中从事人才测评和遴选、根据人员的不同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对人力资源加以调配和组

2008-2017自考人力资源管理一历年试题与答案

2017年10月自考人力资源管理一真题答案及解析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己经具有了劳动能力和素质,但还没有进入劳动力市场交易的劳动者所蕴含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称为 A.自然性人力资源 B.资本性人力资源 C.精神性人力资源 D.物质性人力资源 【答案】A 【解析】人力资源包含自然性人力资源和资本性人力资源。自然性人力资源是指已经具有了劳动能力和素质,但还没有进入劳动力市场交易的劳动者所蕴含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资本性人力资源(即人力资本)是不仅具备劳动能力和劳动索质而且已经进入了劳动力市场,通过市场交易获得了收益的人力资源。 【考点】人力资源概述 2.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世界进入了一个人力资源管理的崭新时代,美国学者彼得·德鲁克论文《传统人事部门,再见!》的发表就是重要标志。该论文发表的时间是 A. 1966年 B. 1976年 C. 1986年 D. 1996年 【答案】C

【解析】1986年,美国学者彼得·德鲁克论文《传统人事部门,再见!》的发表就是重要标志。一时间,许多发达国家的企业掀起了“翻牌”运动,纷纷将“人事部”的牌子改为“人力资源部”。 【考点】人力资源管理概述 3.下列选项属于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中保健因素的是 A.得到认可 B.公司政策 C.富有责任感 D.富有成就感 【答案】B 【解析】保健因素多与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相关,如果这类因素得不到满足,会导致员工不满,激励因素多是和工作本身的性质有关的因素。材料中ACD都是属于激励因素。故选B。 【考点】激励理论 4.ERG理论中R代表的需要层次是 A.生存需要 B.关系需要 C.成长需要 D.生理需要 【答案】B 【解析】E(Existence)生存的需要、R(Relatedness)关系的需要和G(Growth)成长发展的需要,故选B。 【考点】 5.下列选项属于精神激励的是 A.颁发奖金 B.晋升工资 C.带薪休假 D.颁发奖状 【答案】D 【解析】1.精神激励是指通过一系列非物质方式來满足个体心理需要,改变其意识形态,激发其工作活力。物质激励是指通过满足人们对物质利益的需求,来激励人们的行为,调动人们的工作积极性的方法。题干中ABC是属于物质激励,D是精神激励,故选D。 【考点】员工激励的方法 6.工作分析的直接结果形式是 A.工作描述 B.工作环境 C.工作条件 D.工作过程

自考本科—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科目

自考本科—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科目 认识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上课要学习管理学、经济学及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人力资源管理职业人力资源管理方法与技巧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基本能力。 人力资源管理,是在经济学与人本思想指导下,通过招聘、甄选、培训、报酬等管理形式对组织内外相关人力资源进行有效运用,满足组7+-织当前及未来发展的需要,保证组织目标实现与成员发展的最大化。 人力资源管理发展前景: 本专业培养目标,主要是从事人力资源规划、员工招聘选拔、绩效考核、薪酬福利管理激励培训与开发、劳动关系协调等工作的专业管理人员。 该职业要求其从业人员具备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能够协调企业各种关系、善于解决问题。在近些年来的招聘会上,“人力资源管理”这个职位频频出现在众多求职者面前。有关专家介绍,人力资源管理是如今少数几个行情持续看涨的职业之一。 我国的很多大型企业都逐渐认识到引才、用才、育才、激才、留才的重要性,而这些课题正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的职业范围。于是,很多企业都先后设立了人力资源部,并规定从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三大优势: 高含金量:一考三证,大学毕业文凭,管理学学士学位证书,美国国际人力资源管理职业资格认证(IPMA)中级证书;国家承认学历,教育部电子注册。 高通过率:自考通过率最高,可达90%;考试科目少,最快可一年取证;专升本不限专业,不加考专科课程,不考高数,英语(二)可办免考。 高薪就业:我国最紧缺人才之一,未来中国最高薪职业之一,数十万年薪人力资源总监等你来做;考取的证书也得到欧、美、日本等二十多个国家认可,出国留学深造、工作均有效。 自考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表: 序号课程代码考试科目学分 1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 2 00015 英语(二)14 3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4 4 06093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6 5 00937 政府、政策与经济学 6 6 05969 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 5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