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贝多芬交响乐综述与赏析

贝多芬交响乐综述与赏析

贝多芬交响乐综述与赏析
贝多芬交响乐综述与赏析

贝多芬交响乐综述与赏析

2012-02-17 9:48

卞祖善中国交响乐爱好者学会副会长

提要:贝多芬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杰出代表之一,著名的作曲家。他主要的代表作就是九部交响乐。贝多芬的音乐受海顿和莫扎特的影响,但又有所创新。他的作品不仅仅是写给王室贵族,而是写给全社会,写给全人类的。尤其是第九交响乐《欢乐颂》更使贝多芬交响乐创作在艺术上和人文关怀精神上达到了极致。所以第九交响乐是贝多芬交响乐创作的一个总结,也是音乐史上古典交响乐的一个顶峰。可以说,贝多芬的交响乐是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华章,他将永远鼓舞人类向着光明、向着幸福前进。

我今天与大家交流的内容是贝多芬交响乐,这个话题我想从一本专著讲起。这本专著就是美国学者麦克哈特写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排行榜里的前10名是这样一些人物:第一名穆罕默德、第二名牛顿、第三名耶稣基督、第四名释迦牟尼、第五名孔子、第六名保罗、第七名蔡伦、第八名谷登堡,他是德国活字印刷的发明家、第九名哥伦布、第十名爱因斯坦。共有八个中国人进入了这个排行榜,除了孔子、蔡伦以外,还有秦始皇、成吉思汗、隋文帝、

老子、毛泽东、孟子。其中第45位就是我们今天要介绍的主角贝多芬。评论中第一句话这样说“最伟大的作曲家贝多芬1770年生于德国波恩”。这位作者在用词方面是非常严谨的。我们现在已经把这个“最”字用烂了,总是说“最伟大的什么什么之一”,其实那就不是最伟大了。最伟大就是唯一的,不应该有“之一之二”这种说法。贝多芬是最伟大的作曲家,而他主要的代表作就是他的九部交响乐。

一、维也纳古典乐派

在讲贝多芬之前,必须要简略的介绍一下维也纳古典乐派。维也纳古典乐派是从1750年开始形成的。其中的三位杰出代表是海顿、莫扎特、贝多芬。海顿是一位交响乐作曲家,有“交响乐之父”的美誉。其实在他之前有一位奥地利作曲家摩恩,于1740年首创了古典交响乐的四个乐章——快板、慢板、小步舞曲、快板,这样一个套曲。但是为什么我们还要称海顿是“交响乐之父”呢?是因为他写的多,写的好。他一共写了107首交响曲,其中有编号的交响曲是104首,早期的交响曲还有3首。通过海顿的交响乐创作,交响乐的乐队编制完善了,而且交响乐的艺术表现力也大大的提高了。

另外一位是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他有“神童”之称。因为他3岁时听过音乐以后,就能在乐器上模仿刚刚听到的音调。4岁开始跟他父亲正式学音乐。5岁就发表了第一首作品。8岁的时候,他在伦敦创作了降E大调第一交响曲。所以说他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莫扎特的一生创作了64首交响曲,其中有编号的50首,加上没有编号的还有14首,一共是64首。海顿年长于莫扎特,最初莫扎特是要向他的前辈海顿学习。但是等到莫扎特创作进入到高峰以后,海顿反过来要受莫扎特的影响。所以我们现在看到人们往往这样评论:海顿晚期的交响乐作品,达到了莫扎特那样的一种高峰。贝多芬和这两位前辈是怎样的传承关系呢?应该说贝多芬

是站在这两位巨人的肩膀上成长的。贝多芬的成长非常坎坷。他的父亲是宫廷的男高音,可是却是一个酒鬼。他父亲的愿望,就是要把自己的儿子培养成莫扎特那样的神童、那样的音乐家。所以不管自己喝得怎么醉醺醺的,只要回家看见小贝多芬还在床上睡着,就逼孩子起来弹钢琴。他希望贝多芬成为神童后,自己能够扬名。贝多芬不满8岁的时候就开独奏音乐会了,他父亲居然给他隐瞒了2岁,说儿子6岁。以至于贝多芬有一段时间,闹不清自己到底是多大。可以说贝多芬从小就受尽了折磨。罗曼.罗兰曾经说,音乐差一点成了贝多芬的敌人。好在贝多芬对音乐实在是太喜爱了,所以他坚持走了一条音乐的道路。

贝多芬17岁那年,来到维也纳,拜见莫扎特。希望在大师面前奏一曲,求得他的指导。莫扎特说我不想听你弹什么。如果你真的要在我面前演奏的话,那就得按我指定的主题,你即兴发挥。因为在莫扎特看来,都准备好了的东西没有什么稀奇的。贝多芬很自信地接受了这个挑战。莫扎特在钢琴上弹了他刚刚创作的歌剧《唐璜》的主题曲,等于是出了一个题目。贝多芬就根据莫扎特指定的这个主题,做了充分的发挥,在钢琴上用了各种各样的变奏,无论是节奏、和声还是音乐的风格都非常的统一,也很感人。听完之后,莫扎特说了一句话:请大家注意,这位年轻人必将震惊整个世界。这个赞扬对于贝多芬来说是一个巨大的鼓舞。

海顿在访问英国的途中经过波恩,被贝多芬的才华所感动。他提出贝多芬应该到维也纳学习,自己可以教他。于是1792年贝多芬到了维也纳,向海顿学习。但是这个学习没有坚持太久。因为两个人的个性和对艺术的理念格格不入。古典音乐是具有规则性本质的音乐,就像中国的诗词一样,要讲究对仗格律等等。贝多芬认为那些都是清规戒律、是教条。他要创新。所以跟着海顿没有学多久,他就换了一位奥地利非常有名的管风琴家、作曲家阿尔布莱西斯贝格做老师。这是与海顿同时代的一位很有名的音乐家。他专门教贝多芬“对位”,所谓“对位”就是多声步进行复调。但是这位老师并

不认为贝多芬在艺术上具有远大的前程。然而若干年后,这位老师恰恰因为他是贝多芬的老师,而名垂千古。

贝多芬还跟萨列里学习过。萨列里是一位常年在维也纳创作、指挥的意大利音乐家。萨列里不仅教过贝多芬,还教过舒伯特和李斯特。

因此贝多芬的成长是受了这些大师的影响的。但是贝多芬太不幸了,他28岁时就发现自己耳朵出了问题,听觉失灵了。他非常焦虑。但是,这并没有影响他对音乐的执着追求。二、贝多芬交响乐综述与赏析

(一)贝多芬九大交响曲序号、调号、作品号与创作年代

西方的音乐作品,特别是交响曲都有它的序号。比如“第一交响曲”,这个“第一”就是序号。还有调号,比如C大调,这个“C”就是调号。另外还有作品号。这个作品号是用数字表示作品名。西方交响乐除了要让自己的作品有序号、调号、作品号,还要有创作的年代。

1、C大调第一交响曲,作品21号,完成于1800年。关于这个创作年代,有不同的版本,现在我说的这个版本是英国比较权威的说法。

从完成的创作年代来看,1800年贝多芬已经30岁了。中国人说三十而立,但是对于一个音乐家来说,30岁才写第一交响曲,应该说是晚了一点。比如莫扎特,8岁就创作了降E 大调第一交响曲。可以说贝多芬是大器晚成。

2、D大调第二交响曲,作品36号,1800年到1802年完成。

3、降E大调第三交响曲,作品55号,1803年完成。这部交响曲有一个标题,是《英雄》。

4、降B大调第四交响曲,作品60号,是1806年完成的。

5、C小调第五交响曲,作品67号,这是1807到1808年完成的。

6、F大调第六交响曲,这个也有一个标题,是《田园》。作品68号,是1808年完成的。

7、第六交响乐完成之后贝多芬的交响乐创作有了一些间隔。所以到创作A大调第七交响曲的时候,已经是作品92号了,1811年到1812年之间完成。从编号来看,67号到92号,这中间有很大的间隔。因为他创作了很多其他题材的作品。

8、F大调第八交响曲,作品93号,是1812年创作的。

9、在第八交响曲完成了以后,贝多芬好像要积蓄他的力量,对自己的交响乐创作进行一次总结。因此间隔了10年,到1822年才开始着手写他的D小调第九交响曲,作品125号,他的创作年代是从1822年开始到1824年完成。

(二)贝多芬交响乐的艺术特征

1、第一交响曲。贝多芬的C大调第一交响曲,完成于1800年,应该算是大器晚成了。即便如此,那时的他仍然只是海顿和莫扎特交响曲的一个杰出继承者。因为我们从这部作品里面,还能够听到很多前辈的影子,能听到他们的影响。但是已经开始有贝多芬自己的个性了。

更重要的是,贝多芬在创作这部交响曲时进行了一次重大的改革。在贝多芬之前,所有作曲家创作的交响乐,都是为王室和贵族创作演出的。贝多芬不同,他发表第一交响曲的时候,举办了一场大众音乐会。我们现在理解的“大众”跟当年那个“大众”的概念不是一回事。我们现在说的“大众”是工农兵大众,而贝多芬那个时期的“大众”,是指社会所有的人。他的交响乐是面对社会所有人的音乐,而不仅仅是面向统治者,或是面向王室和贵族。在十九世纪,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改革,终于让交响乐走出了宫廷,面向了社会。贝多芬每隔几年就举办一次大众音乐会,发表自己的交响乐

协奏曲。他的第一交响曲首演就已经体现了这位作曲家高度的人文关怀精神,他的音乐已经不仅仅是“象牙塔的艺术”。第一交响曲还是按照古典交响曲套曲的结构完成的。第一乐章快板、第二乐章慢板、第三乐章小步舞曲,可是这其中已经有谐谑曲的特点了,第四乐章又是快板。我们可以领略到,当时的贝多芬虽然已是而立之年,但他还是焕发着青春的朝气。比如说第四乐章,一开始他让整个乐队演奏一段简单音节的重复,就表现出了一种兴高采烈、热火朝天的、年轻人的那种蓬勃朝气。

2、第二交响曲。第二交响曲,给我们的感受是青春、阳光、爱情、温馨。但实际上这是贝多芬当年在最痛苦的时候写的。创作第二交响曲的那段时期,贝多芬在生活上非常困扰,因为他觉得自己的听觉越来越糟糕,心急如焚。他来到了维也纳的郊区海利根斯塔特,在那里进行治疗和疗养,迫切的希望能够恢复正常的听觉。对于一个音乐家来说,失聪是最残酷的打击。听不见声音,怎么能进行音乐创作和表演呢?我们应该是可以理解贝多芬当时这种心情的。很遗憾的是治疗失败了。贝多芬非常绝望,就写下了海利根斯塔特遗嘱,下决心要离开这个美好的世界。他把身后事都做了安排。如果贝多芬当时要是真的走上了这一条绝路的话,对于人类来说将是一个巨大的损失。但值得庆幸的是,贝多芬有着坚毅的、

不屈服的个性,他觉得自己来到人间的艺术使命还没有完成。所以,他顽强的战胜了病魔,并写出了这么光明的交响曲——D大调第二交响曲。这部作品几乎跟海利根斯塔特遗嘱是同时完成的。我们现在听贝多芬的这个作品,很难想到贝多芬是一个残疾人,很不会想到他当时有着那么痛苦的经历。他带给我们的音乐是那么阳光、那么有力量。第二交响曲,是充满了诗意的乐章,我们丝毫不会感觉到,这是一个想结束自己生命、绝望的人的声音。可见贝多芬有着多么坚毅的性格。

3、第三交响曲。前两部作品应该说还是继承了海顿和莫扎特的风格。贝多芬自己的风格还没有完全形成。真正形成贝多芬自己风格的是降E大调第三交响曲,作品55号,1803年完成。这部作品创作的背景,是拿破仑作为资产阶级代表人物轰轰烈烈反封建的时候。这个时候的拿破仑在贝多芬心目当中是英雄。所以贝多芬满腔热情地写了第三交响曲来歌颂他。创作完成后,还写了题词:赠拿破仑〃波拿巴。没想到这个乐谱还没有到拿破仑的手上,就有消息传来说拿破仑称帝了。贝多芬非常愤怒的说,没想到他也是凡夫俗子,他肯定会把百姓踩在脚下的。贝多芬怒不可遏,把这个题词重重的划掉了。现在曲谱上,这个划掉的痕迹还保留着。之后他重新写了一个题词:献给一位英雄。因为这个乐曲还是为英雄写的。

这部交响曲是一部宏大的交响曲。从这部开始贝多芬的交响乐创作,已经面向全人类了,面向人类的命运。因为当时资产阶级上台以后,宣扬的就是民主、共和、自由、博爱这些口号。贝多芬的创作很大程度上受到了这些思想的影响。

在第二乐章里,有一首《葬礼进行曲》。听这个葬礼进行曲,能让我们深刻的感受到,贝多芬写的音乐不是表现一个小“我”。通常我们在失去亲友以后,会很沉痛、很悲哀,我们这是小“我”。听一下贝多芬的音乐,他展现的那种悲痛是为全社会、全人类而发出的。他有一个博大的胸怀,可以集齐人类的悲痛,让人们更加热爱未来,充满勇气和自信地去创造未来。所以即便是葬礼进行曲,它还是有力量的,是非常深沉深邃的音乐。不是那种悲悲切切、对生活失去勇气的,不是那种哀叹的,而是非常坚毅、非常刚强的。

4、第四交响曲。降B大调第四交响曲,作品60号,贝多芬是1806年完成的这部作品。德国音乐家舒曼曾经评论:这部作品好比是两位欧洲神话巨人中间的一位希腊姑娘。也就是说在第三和第五交响曲之间,有一个抒情的第四交响曲。这个和贝多芬本人的生活经历有着密切的联系。作为一名艺术家,他也有自己的爱情。这段时间,贝多芬的心情很愉快。其实他终生未娶,并不是他不想结婚,而是到头来那些爱他的女子,最后都没有嫁给他。因为他是一个穷艺术家,长得

又那么丑,还得过天花。有一些女子,对他很崇拜,和他也有共同语言。但是大多数跟他学琴的女子不是贵夫人就是贵族少女,根本不可能和他在一起。所以贝多芬有过温馨的爱情生活,但是他最终还是孤身一人。那么这部交响曲恰恰就是他恋爱时期的产物,很轻松、活泼。特别是中间的第三乐章诙谐曲,我们能感觉到他的幽默、欢喜、雀跃、童心未泯。

5、第五交响曲。C小调第五交响曲,作品67号,是1808年完成的。这部交响曲是演出得最多的。美国交响乐团联盟有过一个统计,在美国每年大概举办1万多场交响音乐会。贝多芬的交响曲演得最多,有1千多场,其次是莫扎特的,再其次是柴可夫斯基的。而贝多芬的交响乐演得更多的,就是最具有代表性的第五交响曲《命运》。

通常我们说交响曲是采用奏鸣曲式。奏鸣曲式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呈示部,第二部分是展开部,有的时候又称之为发展部,我个人认为“展开部”的说法更确切一点。第三部分是再现部。呈示部又包含两个重要的主题,我们称之为第一主题、第二主题。有的时候简称主题、副题。这两个主题之间有一个连接,第二个主题之后有一个小的结尾。意大利指挥家阿巴多录制了贝多芬交响曲全集,并且有一章是专门解释他对贝多芬交响曲的理解的。其中有一个重要的观点,就是他认为奏鸣曲式的呈示部,必须按照作曲家的指示,

反复一次。也就是把这部分做两遍。因为这是整个奏鸣曲的最重要的内容,奏两遍是为了让听众加深印象、加深感受。第一乐章就是呈式部,开门见山。后面所有的内容都建立在这个节奏的展开上,我们叫分列。然后派生出第二主题。如果说第一主题表现人类面对命运,永不妥协、勇往直前、百折不挠的这种斗争意志和精神的话,那第二主题就是展现对于未来光明的一种向往、崇敬,所以是比较抒情的。整个音乐一环扣一环,好像听得让我们都喘不过气来。歌德72岁的时候,接待了一位12岁的小朋友,他就是门德尔松。门德尔松跟他见面的时候,就在钢琴上弹《命运交响曲》。弹完之后歌德大为惊讶,他说这个音乐简直是太了不起了,太令人震惊了,房子都要塌下来。后来门德尔松和歌德成了忘年交,他们之间的媒体就是交响乐《命运》。

在呈式部最后,有两个小节是全休止的。就是这两个小节所有的演奏员都不演奏。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这两个小节休止是为了积聚力量,以便后面更有力的爆发。如果不休息的话,再怎样反复也是没有力量,这是显而易见的。所以这两个小节的休止,是有生命的、有音乐的。他把休止融入到了整个音乐的律动之中。

第二乐章是一个慢板的乐章,给我们的感受是艺术家在思考人类的命运。它是两个主题的变奏曲。第一主题里贝多芬第

一次把大提琴解放出来演奏旋律。在他之前大提琴都是演奏低音的。第二个主题带有一种“行进”的风格,有一些展望的意味。所以在变奏的时侯,当小号响起,会让我们联想起法国大革命时的群众歌曲。

第三乐章一开始有一些徘徊、犹豫,但是最终坚定了意志,投身于斗争。第三乐章是向第四乐章的一种过度。在第三乐章要进入第四乐章之前,它营造了一种黎明前的黑暗的氛围。然后冲破黑暗,迎向光明、迎接胜利。

贝多芬是把第四乐章作为交响曲的重点,最后强调胜利、节日、群众性的欢腾、民间的一些舞蹈。这一章他写得非常充分的,它的意境展示的不是一种小“我”,而依然还是大“我”,是一种社会性的、面向全人类的一种音乐。展现了热烈的、沸腾的、节日般的狂喜。

通常在西方,音乐结束以后的那些和弦或者强音我们称为补充。如果没有完,接着往下写是扩充。贝多芬的这个补充太长了,竟然用了29个小节。我很是奇怪,他怎么用了那么多主和弦。因为主和弦是用在结束的。后来我悟出一个道理:贝多芬是想表现一种意境,就是通过斗争走向胜利,通过苦难走向欢乐。而这个胜利是来之不易的,这个胜利是牢牢在握的。因此要强调它、肯定它。

6、第六交响曲。贝多芬是一位巨人,同时他又是一位抒情诗人。在他之前的音乐家,从没有人谱写过歌颂大自然的交响乐。直到贝多芬写了《田园交响乐》,而且是以景抒情。贝多芬说我的《田园交响曲》,是情多于景,以景抒情。第一乐章表达初到乡间的愉快心情,第二乐章表现溪边景色,第三乐章描述农民的舞会,第四乐章展现暴风雨,第五个乐章是展现雨过天晴后牧人的感恩之情。在第二乐章里面,除了写潺潺流水,鸟语花香,在尾声的时候,还专门写了夜莺、鹌鹑、杜鹃这三种鸟鸣。于是就有人攻击他,说他是自然主义。罗曼诺兰为贝多芬辩解,说难道你们忘记了吗,他是失聪的人。这音乐是大自然美妙的声音在音乐家心底的一种回响啊。这是多么动人呐!

F大调第6交响曲,作品68号,也就是《田园交响乐》完成在1808年。几乎跟那个《命运》完成的年代是同时的,但是风格却截然不同的。对比《命运》和《田园》这两个作品,它们的风格各异。《命运交响曲》象是雄狮,而《田园交响乐》则是小鸟依人。

7、第七交响曲。在第六交响乐创作以后,贝多芬间断了一个时期。所以A大调第七交响曲是在1811年、1812年间才创作完成的。编号也比较靠后,已经是92号。瓦格纳曾经

称这部交响曲为“舞蹈的礼赞”。它是非常明朗欢快、充满了生命力的。

8、第八交响曲。F大调第八交响曲,作品93号,是1812年完成的。第八交响曲非常有意思,罗曼诺兰称之为“幽默交响曲”。贝多芬有一个好朋友叫美尔策尔,比贝多芬小两岁,是节拍器的制作者。他给贝多芬做过助听器。那时候助听器长得象小号一样,拐弯的。在波恩的贝多芬博物馆里现在还有这个助听器在展览。虽然那是很笨重的,但是贝多芬也要依靠它去听一些和弦。他跟美尔策尔很要好,甚至为美尔策尔专门写了一首卡农曲。以后又把这个卡农曲用到他的第八交响曲的第二乐章了。而且用美尔策尔的一个节拍器指定了一个速度。所以贝多芬又是世界上第一个用节拍器来为自己的作品每个乐章标速度的作曲家。但是,他标得不太准。因为他当时失聪了,他只是凭着心里面的感觉来,和实际还是有距离的。后来的奥地利指挥家瓦因加特那曾非常客气的指出这个问题。他没有说贝多芬标得不合适,而是说节拍器标的速度我建议应该怎样。他这样是很尊重贝多芬的。

9、第九交响乐。d小调第九交响曲,于1822至1824年间完成。因为乐曲第四乐章加入了大型合唱,所以后人称之为“合唱交响曲”。第四乐章的合唱部分是以德国著名诗人席勒的“欢乐颂”为歌词而谱曲的,后来成为这一作品中最为著名

的主题。第九交响曲,被公认为是贝多芬在交响乐领域的最高成就,是他音乐创作生涯的最高峰和总结。

(三)贝多芬交响乐的两条路线及其影响

一条路线是无标题的交响乐,第一、第二、第四、第七、第八都没有标题。第二条路线是有标题的交响乐,它们是第三《英雄》、第五《命运》、第六《田园》、第九《欢乐颂》。这两条路线影响了后人的交响乐创作。比如说柏辽兹就创作了标题交响乐——《幻想交响曲》。勃拉姆斯就走的是无标题路线,所以勃拉姆斯四部交响曲都是没有标题的。这两条路线为后人交响乐的创作,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三、贝多芬交响乐在中国

(一)在中国普及和推广贝多芬交响乐的著名音乐家们

先跟大家介绍一下“萧友梅贝多芬交响乐”。萧友梅是中国现代音乐的伟大先驱。1916年他在德国留学的时候,创作了一首《哀悼引》。这首乐曲创作的背景是蔡锷和黄兴两位先烈先后去世。他写这个曲子的目的,就是倡议在德国的华人要对这两位先烈的去世举行哀思。他特别说明道,我的《哀悼引》是仿贝多芬风格的,仿的是《英雄》交响曲的第二乐章——葬礼进行曲。后来萧友梅获得了博士学位以后就到了

北京大学,成立了一个北大音乐传习所。从1923年到1924年,他先后演出了贝多芬的第二、第三、第五、第六交响曲。我们可以这样说,萧友梅是在中国普及推广贝多芬交响乐的第一人。

我们还要介绍一些中国指挥界的前辈,他们在推广贝多芬交响乐方面都做了很多的工作。首先要介绍的就是朱崇志。朱崇志在1946年的时候,率领重庆中华交响乐团,以“占地服务团”的名义到昆明去慰问盟军,实际上就是慰问美军。演出了贝多芬的第五、第六交响乐,还录制了唱片。后来美国人还把这个唱片送给了宋美龄。

黄贻钧是上海交响乐团的团长,首席指挥。他在中国也是不遗余力的推广贝多芬的交响乐。我个人能够步入交响乐的王国,应该跟黄先生指挥的贝多芬第五乐队有直接的关系。因为当年我在上海音乐学院学习的时候,听了他指挥的贝多芬第五交响乐,真是终生难忘,刻骨铭心。

李德伦大师在推广贝多芬交响乐方面影响最大,给我们树立了榜样。今年是大师逝世10周年,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国音乐学会在北京音乐厅为他举行了铜塑像的揭幕仪式。李德伦大师在1977年3月26号纪念贝多芬逝世150周年时,演出了贝多芬的第五交响乐。这是文革之后贝多芬交响乐在中

国复兴的一个开端,一个标志,所以我们应该感谢大师的贡献。

韩中杰先生是我国音乐界的前辈。他在1978年4月23号举办了一场音乐会,法国广播电台通过卫星向欧洲进行了直播。指挥大师安德列普列文听了以后,夸赞说这个乐队是一流的,乐队的指挥对古典音乐非常熟悉。他演出的主要曲目是贝多芬第三交响乐。

严良堃先生在国庆10周年的时侯,也曾隆重的指挥中央乐团演出了贝多芬第九交响乐。

这些指挥家,在中国普及推广贝多芬交响乐方面,都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二)贝多芬交响乐的系列音乐会

1984年由李德伦、韩中杰、严良堃、陈燮阳在北京举办了贝多芬全部交响乐的系列音乐会。

1987年为了纪念贝多芬逝世160周年,由李德伦、韩中杰、郑小瑛、俞峰和我本人,又再一次举办了贝多芬的系列交响音乐会。我觉得在我们同时代的指挥家里面,最突出的就是我的师弟陈燮阳。1988年他成为中国第一名个人指挥了全部贝多芬九大交响曲的指挥家,并且录制了唱片。10年以后,

他再一次举办了贝多芬系列交响音乐会,同时又录制了现场版的CD。所以我对这个师弟是相当敬佩的。

还有一些年轻的指挥家,他们都很活跃,比如邵恩、李心草等。这些年轻的指挥家主要的艺术理想就是要在音乐会的舞台上,指挥贝多芬第九交响乐。李心草是一个奇才,他指挥贝多芬第九交响乐时是用德文唱的。我们通常唱的都是中文的译文。他要尊重原作,所以他那次演出是用德文唱的。四、贝多芬的交响乐是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华章

贝多芬的伟大之处,就是他的音乐是在影响着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特别是他的第九交响曲。他的第九交响曲,我个人认为标题不应该叫合唱。用体材来做标题应该是不科学的。因为“合唱”是体材,它不是题材,应该用题材的内容来做标题。那就应该叫《欢乐颂》。这个《欢乐颂》是人类共同的理想,所以歌词才有这样的诗句:亿万人民拥抱起来,四海之内皆兄弟。这是贝多芬在艺术上最高的追求,也使贝多芬交响乐创作在艺术上和人文关怀精神上达到了极致。所以贝多芬第九是贝多芬交响乐创作的一个总结,也是音乐史上古典交响乐的一个顶峰。

贝多芬的第一交响曲是以大众音乐会的名义发表的,可见在贝多芬的心目当中,是有大众的。而到第九交响曲的时候,

他这个“大众”已经是全人类了。他关怀的是全人类的命运,全人类的未来。所以第四乐章他调动了合唱,并且有四位领唱,男高音、男低音、女高音、女低音。

这个第九交响曲,成为了全世界各国人民表达自己美好愿望和理想的一种最好方式,它已经超出了音乐自身的意义。比如说1936年苏联颁布斯大林宪法,就在莫斯科大剧院上演了贝多芬第九交响乐。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周年时,也上演了贝多芬第九交响乐。我可以预言,我们和平统一台湾以后,海峡两岸会同时演出贝多芬第九交响乐。当全世界真正大同了以后,全世界都会同时高唱贝多芬第九交响乐。现在有些国家,就是拿《欢乐颂》来作为国歌的。比如非洲津巴布韦的国歌就是《欢乐颂》。这个语言是非常大众化的,简单到不能再简单了,好像小孩子在弹五指练习。但是他在这个简单的音符上构建了非常丰富而又复杂的交响乐。1989年12月25号,由美国指挥家莱奥纳德〃伯恩斯坦指挥六个交响乐团。它们是德国的德林斯顿交响乐团,这是全世界最古老的交响乐团,成立于1548年。然后是芬兰广播交响乐团,美国的爱乐乐团,俄罗斯的列宁格勒爱乐乐团,法国的巴黎乐团和英国的伦敦交响乐团。这些都是世界一流的乐团。这六个乐团联合,再加上三个合唱团,四个领唱在柏林演出贝多芬第九交响乐,为的是庆祝柏林墙被推倒,两德人民终于可以拥抱了。在这样一个历史意义的时刻,更显得贝

贝多芬交响乐综述与赏析

贝多芬交响乐综述与赏析 2012-02-17 9:48 卞祖善中国交响乐爱好者学会副会长 提要:贝多芬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杰出代表之一,著名的作曲家。他主要的代表作就是九部交响乐。贝多芬的音乐受海顿和莫扎特的影响,但又有所创新。他的作品不仅仅是写给王室贵族,而是写给全社会,写给全人类的。尤其是第九交响乐《欢乐颂》更使贝多芬交响乐创作在艺术上和人文关怀精神上达到了极致。所以第九交响乐是贝多芬交响乐创作的一个总结,也是音乐史上古典交响乐的一个顶峰。可以说,贝多芬的交响乐是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华章,他将永远鼓舞人类向着光明、向着幸福前进。 我今天与大家交流的内容是贝多芬交响乐,这个话题我想从一本专著讲起。这本专著就是美国学者麦克哈特写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排行榜里的前10名是这样一些人物:第一名穆罕默德、第二名牛顿、第三名耶稣基督、第四名释迦牟尼、第五名孔子、第六名保罗、第七名蔡伦、第八名谷登堡,他是德国活字印刷的发明家、第九名哥伦布、第十名爱因斯坦。共有八个中国人进入了这个排行榜,除了孔子、蔡伦以外,还有秦始皇、成吉思汗、隋文帝、

老子、毛泽东、孟子。其中第45位就是我们今天要介绍的主角贝多芬。评论中第一句话这样说“最伟大的作曲家贝多芬1770年生于德国波恩”。这位作者在用词方面是非常严谨的。我们现在已经把这个“最”字用烂了,总是说“最伟大的什么什么之一”,其实那就不是最伟大了。最伟大就是唯一的,不应该有“之一之二”这种说法。贝多芬是最伟大的作曲家,而他主要的代表作就是他的九部交响乐。 一、维也纳古典乐派 在讲贝多芬之前,必须要简略的介绍一下维也纳古典乐派。维也纳古典乐派是从1750年开始形成的。其中的三位杰出代表是海顿、莫扎特、贝多芬。海顿是一位交响乐作曲家,有“交响乐之父”的美誉。其实在他之前有一位奥地利作曲家摩恩,于1740年首创了古典交响乐的四个乐章——快板、慢板、小步舞曲、快板,这样一个套曲。但是为什么我们还要称海顿是“交响乐之父”呢?是因为他写的多,写的好。他一共写了107首交响曲,其中有编号的交响曲是104首,早期的交响曲还有3首。通过海顿的交响乐创作,交响乐的乐队编制完善了,而且交响乐的艺术表现力也大大的提高了。

2008年浙师大《外国文学名著鉴赏》期末考试答案

(一)文学常识 一、古希腊罗马 1.(1)宙斯(罗马神话称为朱庇特),希腊神话中最高的天神,掌管雷电云雨,是人和神的主宰。 (2)阿波罗,希腊神话中宙斯的儿子,主管光明、青春、音乐、诗歌等,常以手持弓箭的少年形象出现。 (3)雅典那,希腊神话中的智慧女神,雅典城邦的保护神。 (4)潘多拉,希腊神话中的第一个女人,貌美性诈。私自打开了宙斯送她的一只盒子,里面装的疾病、疯狂、罪恶、嫉妒等祸患,一齐飞出,只有希望留在盒底,人间因此充满灾难。“潘多拉的盒子”成为“祸灾的来源”的同义语。 (5)普罗米修斯,希腊神话中造福人间的神。盗取天火带到人间,并传授给人类多种手艺,触怒宙斯,被锁在高加索山崖,受神鹰啄食,是一个反抗强暴、不惜为人类牺牲一切的英雄。 (6)斯芬克司,希腊神话中的狮身女怪。常叫过路行人猜谜,猜不出即将行人杀害;后因谜底被俄底浦斯道破,即自杀。后常喻“谜”一样的人物。与埃及狮身人面像同名。 2.荷马,古希腊盲诗人。主要作品有《伊利亚特》和《奥德赛》,被称为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叙述十年特洛伊战争。《奥德赛》写特洛伊战争结束后,希腊英雄奥德赛历险回乡的故事。马克思称赞它“显示出永久的魅力”。 3.埃斯库罗斯,古希腊悲剧之父,代表作《被缚的普罗米修斯》。6.阿里斯托芬,古希腊“喜剧之父”代表作《阿卡奈人》。 4.索福克勒斯,古希腊重要悲剧作家,代表作《俄狄浦斯王》。5.欧里庇得斯,古希腊重要悲剧作家,代表作《美狄亚》。 二、中世纪文学 但丁,意大利人,伟大诗人,文艺复兴的先驱。恩格斯称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主要作品有叙事长诗《神曲》,由地狱、炼狱、天堂三部分组成。《神曲》以幻想形式,写但丁迷路,被人导引神游三界。在地狱中见到贪官污吏等受着惩罚,在净界中见到贪色贪财等较轻罪人,在天堂里见到殉道者等高贵的灵魂。 三、文艺复兴时期 1.薄迦丘意大利人短篇小说家,著有《十日谈》拉伯雷,法国人,著《巨人传》塞万提斯,西班牙人,著《堂?吉诃德》。 2.莎士比亚,16-17世纪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剧作家和诗人,主要作品有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麦克白》、《李尔王》,另有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等,喜剧有《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皆大欢喜》等,历史剧有《理查二世》、《亨利四世》等。马克思称之为“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 四、17世纪古典主义 9.笛福,17-18世纪英国著名小说家,被誉为“英国和欧洲小说之父”,主要作品《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第一部现实主义长篇小说。10.弥尔顿,17世纪英国诗人,代表作:长诗《失乐园》,《失乐园》,表现了资产阶级清教徒的革命理想和英雄气概。 25.拉伯雷,16世纪法国作家,代表作:长篇小说《巨人传》。 26.莫里哀,法国17世纪古典主义文学最重要的作家,法国古典主义喜剧的创建者,主要作品为《伪君子》《悭吝人》(主人公叫阿巴公)等喜剧。 五、18世纪启蒙运动 1)歌德,德国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者。主要作品有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诗剧《浮士德》。 11.斯威夫特,18世纪英国作家,代表作:《格列佛游记》,以荒诞的情节讽刺了英国现实。 12.亨利·菲尔丁,18世纪英国作家,代表作:《汤姆·琼斯》。 六、19世纪浪漫主义 (1拜伦, 19世纪初期英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代表作为诗体小说《唐璜》通过青年贵族唐璜的种种经历,抨击欧洲反动的封建势力。《恰尔德。哈洛尔游记》 (2雨果,伟大作家,欧洲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最卓越的代表。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笑面人》、《九三年》等。《悲惨世界》写的是失业短工冉阿让因偷吃一片面包被抓进监狱,后改名换姓,当上企业主和市长,但终不能摆脱迫害的故事。《巴黎圣母院》 弃儿伽西莫多,在一个偶然的场合被副主教克洛德.孚罗洛收养为义子,长大后有让他当上了巴黎圣母院的敲钟人。他虽然十分丑陋而且有多种残疾,心灵却异常高尚纯洁。 长年流浪街头的波希米亚姑娘拉.爱斯梅拉达,能歌善舞,天真貌美而心地淳厚。青年贫诗人尔比埃尔.甘果瓦偶然同她相遇,并在一个更偶然的场合成了她名义上的丈夫。很有名望的副教主本来一向专心于"圣职",忽然有一天欣赏到波希米亚姑娘的歌舞,忧千方百计要把她据为己有,对她进行了种种威胁甚至陷害,同时还为此不惜玩弄卑鄙手段,去欺骗利用他的义子伽西莫多和学生甘果瓦。眼看无论如何也实现不了占有爱斯梅拉达的罪恶企图,最后竟亲手把那可爱的少女送上了绞刑架。 另一方面,伽西莫多私下也爱慕着波希米亚姑娘。她遭到陷害,被伽西莫多巧计救出,在圣母院一间密室里避难,敲钟人用十分纯朴和真诚的感情去安慰她,保护她。当她再次处于危急中时,敲钟人为了援助她,表现出非凡的英勇和机智。而当他无意中发现自己的"义父"和"恩人"远望着高挂在绞刑架上的波希米亚姑娘而发出恶魔般的狞笑时,伽西莫多立即对那个伪善者下了最后的判决,亲手把克洛德.孚罗洛从高耸入云的钟塔上推下,使他摔的粉身碎骨。 (3司汤达,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代表作《红与黑》,写的是不满封建制度的平民青年于连,千方百计向上爬,最终被送上断头台的故事。“红”是将军服色,指“入军界”的道路;“黑”是主教服色,指当神父、主教的道路。 14.雪莱,19世纪积极浪漫主义诗人,欧洲文学史上最早歌颂空想社会主义的诗人之一,主要作品为诗剧《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抒情诗《西风颂》等。 15.托马斯·哈代,19世纪英国作家,代表作:长篇小说《德伯家的苔丝》。 16.萨克雷,19世纪英国作家,代表作:《名利场》 17.盖斯凯尔夫人,19世纪英国作家,代表作:《玛丽·巴顿》。 18.夏洛蒂?勃朗特,19世纪英国女作家,代表作:长篇小说《简?爱》19艾米丽?勃朗特,19世纪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之妹,代表作:长篇小说《呼啸山庄》。 20.狄更斯,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主要作品为长篇小说《大卫?科波菲尔》、《艰难时世》《双城记》《雾都孤儿》。21.柯南道尔,19世纪英国著名侦探小说家,代表作品侦探小说集《福尔摩斯探案》是世界上最著名的侦探小说。 七、19世纪现实主义 1、巴尔扎克,19世纪上半叶法国和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主要作品有《人间喜剧》,包括《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贝姨》、《邦斯舅舅》等。《人间喜剧》是世界文学中规模最宏伟的创作之一,也是人类思维劳动最辉煌的成果之一。马克思称其“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

贝多芬交响乐赏析

贝多芬交响乐赏析 第九交响曲的创作开始于1817年,历时近七年的时间,完成于1824年春,同年五月七日晚首演于维也纳。 第九交响曲是贝多芬音乐创作的顶峰,也是音乐史上的最伟大的作品,是他全部思想的总结和情感的结晶,我国著名学者丰子恺先生称之为:“世间最伟大的杰品”。这部交响曲构思宏伟、气吞山河,是一部包括生命的起源、生存、斗争、发展、壮大至战胜一切艰难困苦;人类的进化、形成,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社会彻底解放自身,达到一个平等、自由、博爱、欢乐和神圣的理想世界的壮丽史诗,是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和马克思的《资本论》的总和。 《第九交响曲》一共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是不太快的略呈庄严的快板,d小调,2/4拍子,奏鸣曲形式。第一主题严峻有力,表现了艰苦斗争的形象,充满了巨大的震撼力和悲壮的色彩,这一主题最开始在低沉压抑的气氛下由弦乐部分奏出,而后逐渐加强,直至整个乐队奏出威严有力,排山倒海式的全部主题。作曲家一上来就用一种严肃、宏大的气势表达出了整部作品的思想源泉。其实这是贝多芬很多作品中反复表现过的主题——斗争,也折射出斗争的必然过程——艰辛。旋律跌宕起伏,时而压抑、时而悲壮,我们似乎看到的是勇士们不断冲击关口,前赴后继企盼胜利的景象。 紧接着的第二乐章,按照传统通常应该是慢版,但是贝多芬打破了这一惯例,居然用了极活泼的快板,d小调,3/4拍,而且是庞大

的诙谐曲式。整个第二乐章主题明朗振奋,充满了前进的动力,似乎给正在战斗的勇士们以积极的鼓励,似乎让人们一下子在阴云密布的战场上看到了和煦的阳光和蓝色的天空。同时主旋律中带有奥地利民间舞曲"连德勒"的特征,和谐而具有舞蹈性。但是仔细品味,大家不难发现,到了乐章最后,旋律重新开始急促起来,隐约透露出非常不安的气氛。 第三乐章倒是慢板乐章了,如歌的柔板,降B大调,4/4拍,不规则的变奏曲式,可见贝多芬有意在编排上作了创新。这个乐章相对前面两个乐章显得宁静、安详了许多,旋律虽然平缓,但是不失柔美。法国著名作曲家、乐评家柏辽兹评价此乐章是"伟大的乐章"。第三乐章共两个主题,其中第一主题充满了静观的沉思,具有强烈的抒情性和哲理性。在前两个乐章表现出激烈的战斗场面之后,第三乐章似乎是大战中短暂的平息。 第四乐章是整部作品的精髓,急板,D大调,4/4拍。通常划分为两个部分——序奏以及人声。在一些唱片中,第四乐章单独占据一个轨道,也有一些唱片把序奏部分和人声独唱、重唱、合唱部分分为两轨,但其实上两者都属于第四乐章这个整体。其中的人声部分所演唱的也就正是德国诗人席勒的诗作《欢乐颂》!但在人声部分上台之前,音乐经历了长时间的器乐部分演奏的痛苦经历,含有对前三个乐章的回忆。这个序奏部分是坚强刚毅,惊心动魄的。接着木管徐徐的引出了"欢乐颂"的主题,好像一缕阳光突破浓密的云层洒向大地,整个欢乐的主题渐渐拉开序幕,贝多芬真正的理想王国就在眼前!

外国文学作品赏析飘读后感

外国文学作品赏析《飘》读后感 《飘》读后感——外国文学作品赏析 读《飘》的时候,总免不了一份对未来的憧憬,对现实的淡淡哀愁。那样一种情愫,在我心底百般思索,却如何不得其解。在这里,我取用第一次读她时选用的中文译名。 郝思嘉到底有没有做错呢,我该不该去纠结这个问题呢?白瑞德得到了那么多人的喜欢,财富,美貌,能干,坚强,是个不折不扣的好男人。在思嘉和瑞德的爱情中,我们仿佛可以不拘现实桎梏。在《飘》中,此外,又有多少让我为之感动的呢? 倔强任性,美丽小姐,不择手段,当这些字眼出现在思嘉身上时,思嘉的形象已经很鲜明了。少女时代,对邻家少年卫西礼的朦胧爱慕,即便一次次的遭到拒绝,还是努力去爱,明明是爱得痛彻心扉,还要坚持下去。直到媚兰,那个柔弱的不受思嘉喜欢的女人死后,思嘉的第一个梦彻底破灭了。有人说,她爱的不是希礼,是希礼的影子!是春华的梦!我想,我应该珍惜这一切,倘若成了真,世界就变得简单了,为何一定要有那么多的生死踟蹰?对思嘉,我是深深的喜欢,喜欢她的爱恋,喜欢她的疯狂,喜欢她会说话的眼睛。若说到喜欢,又哪来的对与错呢,感情就是最好的答案了。 白瑞德,是优秀男人的模板。在与思嘉的爱恋中,有过

狂热,亦有割舍。也许到了很多年后的今天,至死不渝的爱已然不再那么被看重,而冥冥中我却有那么一份坚持,爱她就应该乡空气一样,从亘古到未来,仿似不存在却从未离开。我无权评论瑞德对思嘉好与不好,他们不需要更不在乎我们的评定。 初读《飘》,我想到徐志摩的一句话:“这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容不得恋爱,容不得恋爱!”那时候没经历过爱情的我,以为思嘉对希礼的爱恋就是爱情了,为这份没有成功的爱抑郁良久。在我眼里,思嘉当是男人眼中的宠儿,女人当中的王者,而希礼偏偏把她当妹妹看,娶了沉默大多数中的媚兰。这是多么的不可理喻! 到后来,思嘉对媚兰的不喜欢,甚至巴不得她死。媚兰却一如既往的相信思嘉,带着圣母般的微笑。那是一颗怎样的心?她值得所有人去爱,去尊敬!书末,瑞德和思嘉的爱反显得不那么重要了,对媚兰的敬意却使我大为感动。 这儿,我想起了黑妈妈,想到了大个子黑奴。黑妈妈的喋喋不休中,我看到的是长辈的叮咛,大个子黑奴的朴实中,我看到的是最纯洁的心灵。后来,莫名的对黑人有一种好感了。也许,这也是我读《飘》的最大获益吧! 最近一次读《飘》已经是数月前的事情了,然而那些记忆却历历在目。所谓生活,就是要认真的过,无悔的付出,这样才有机会感到幸福。这一年,我遇到了心爱的女孩,我

贝多芬交响乐简介

贝多芬交响曲简介 贝多芬:第一交响曲 BEETHOVEN: Symphonie 贝多芬的《第一交响曲》,C大调,,开始创作于1794年,完成于1796年,当时贝多芬26岁,1800年4月2日在维也纳霍夫堡剧院首演。这首作品的风格是轻松和活泼,据说是应斯维顿男爵的建议而作,斯维顿男爵是莫扎特与海顿的保护人。 贝多芬这首交响曲中,明显可以看出海顿、莫扎特的影子,共4个乐章:1.极慢板,朝气蓬勃的快板。开头有一段仿效海顿的缓慢的引子,但在具古典传统特征的第一主题进入之前,有一些游移的、不明确的和弦。第一主题具舞蹈性,副主题是优美的双簧管与长笛的对答。展开部几乎用第一主题写成,开头的素材在再现部中出现时更为有力和富有变化。2.如歌的行板。围绕一个简单主题的奏鸣曲快板曲式的展开和扩张,再现部主部主题有很多装饰。3.小步舞曲,活泼的极快的快板,在这个乐章中已使用谐谑曲的快速度,其节奏重音显示出急剧的力度对比。4.柔板,活泼的快板。这个乐章开头,一段简单的音阶的重复,引出一个舞蹈性主题,表现出对海顿模仿的机智的笑声。其曲式用的是海顿创造的那种最简单不过的奏鸣曲—回旋曲曲式,但却增加了丰富的想象力。这首作品的突出部分是第三、第四乐章的轻松、诙谐、活泼,首演时那些正统的评论家曾认为这种“大量使用粗俗的不谐和音及所有乐器发出的吵闹”,损害了莫扎特与海顿,其实贝多芬这首作品则是为表达对他们的敬意而作的。 贝多芬:第二交响曲 BEETHOVEN: Symphonie 贝多芬的《第二交响曲》;D大调,OP36,1801年开始创作,1802年10月完成于维也纳近郊“海利根斯塔特”小村。1802年,贝多芬已预感他可能完全失去听觉,这首交响曲是贝多芬在与命运搏斗中写成的,它与“海利根斯塔特遗言”几乎同时完成。这首交响曲被称作“英雄的谎言”,有一位莱比锡的著名评论家这样描述这首作品:“一头粗野的怪物,一条被刺伤了的龙,不肯死去,直至流尽最后一滴血时(末乐章),还怒不可遏,用尾巴狂怒地抽打,直至在痛苦挣扎中僵死。”这首作品1803年4月5日在维也纳剧院首演。 这首作品包括4个乐章:1.柔板,朝气蓬勃的快板。包括浪漫与神秘色彩的引子和活泼的第一乐章,主题刚劲、喧闹、活泼,副题是木管奏出的歌唱。2.小广板,宽广而流动的旋律先由弦乐组奏出,后由木管乐器作出反应,整个乐章充满了旋律美。3.谐谑曲,快板。这个乐章充满出人意料的力度与节奏变化,中段有一段精致优雅的18世纪为木管而作的三重奏。 4.极快的快板,柏辽兹称它为第二谐谑曲,充满活泼与快乐。 贝多芬:第三交响曲(英雄) BEETHOVEN: Symphonie 贝多芬的《第三交响曲》(英雄),降E大调,,作于1803—1804年。这首作品,贝多芬开始是为拿破仑而创作的,当初拿破仑对于贝多芬来说,是一个革命的理想,是现代普罗米修斯。但作品完成时,拿破仑已自封为皇帝,贝多芬愤怒地撕掉了本来准备献给拿破仑的扉页(本来这首作品取名就叫《波拿巴》),重新起名为《英雄交响曲》,“为歌颂对一位伟人的纪念而作。”这首作品1805年4月7日在维也纳剧院首次公开演出,指挥是贝多芬自己。包括4个乐章:1.朝气蓬勃的快板,没有引子,一开始就是普罗米修斯的主题,它的发展充满着

外国文学鉴赏

1.拉玛苏 是亚述/巴比伦神话中的人首半狮半牛怪,保卫着亚述人的神庙和宫殿。它们有翅膀,可以飞翔,而且力量很大。 2.楔形文字 苏美尔人发明了楔形文字,楔形文字被誉为“古代东方的拉丁语”。在西方世界中,希罗多德的《历史》曾提及“亚述文字”。近代世界最早发现并给予命名的是意大利17世纪旅行家瓦利。经德国的格罗特芬特和英国的罗林逊、乔治·史密斯等于19世纪50年代译读出来了。 3.《神秘的苏美尔人》 空中花园,巴别塔 4.古代巴比伦文学 在文化渊源上,巴比伦文学与远古的苏美尔、阿卡德文明血脉相通,它们一般被视为一个整体。其主要的文学成就有神话传说、史诗和箴言诗三种体裁,其他文学类型还有劳动歌谣、寓言、赞歌、祈祷文等。 (1)神话 苏美尔人崇奉自然神,其宗教很少超出原始多神教阶段。太阳神舍马什、风雨神恩利勒、生育和生命女神英安娜、瘟神内尔各勒是他们所崇拜的神祗中主要的几个。 苏美尔创世神话认为:宇宙万物和它们的秩序是由水神(又是智慧之神)恩基创造和确立的。 阿卡德人流传最广的神话有两部:《埃努玛·埃立什》、《伊什妲尔下降冥府》(它是对苏美儿人的《英安娜下降冥府》神话的一种改造) (2)史诗 古巴比伦文学的最高成就当推原始英雄叙事史诗《吉尔伽美什》《吉尔加美什》:这部亚述语楔形文字所刻的泥板书共有3000多行,诗体,是目前世界文学史上已发现的最古老的一部史诗。主要取材于苏美尔——阿卡德神话故事、英雄传说。 5.<<吉尔伽美什>>作者:乔治史密斯 乔治史密斯在考古学上的发现:1.破译泥板上的楔形文字 2. 揭秘《圣经》中的诺亚方舟及大洪水神话吉尔伽美什:大洪水后苏美尔人的著名城邦乌鲁克第一王朝第五位“恩”或“恩西”(意为国王或执政)。 执政时间大约在公元前2700年至公元前2600年之间。据考古资料《苏美尔王表》证明,吉尔伽美什的名字被编在苏美尔最古老的国王名录里面。

贝多芬一生中的九部交响曲资料讲解

贝多芬一生中的九部交响曲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德国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他一共创作了9首编号交响曲、35首钢琴奏鸣曲(其中后32首带有编号)、10部小提琴奏鸣曲、16首弦乐四重奏、1部歌剧、2部弥撒、1 部清唱剧与3部康塔塔,另外还有大量室内乐、艺术歌曲与舞曲。这些作品对音乐发展有著深远影响,因此被尊称为乐圣。 C大调第一交响曲;D大调第二交响曲; 降E大调第三交响曲(英雄);降B 大调第四交响曲 c小调第五交响曲(命运);F大调第六交响曲(田园)A大调第七交响曲;F大调第八交响曲 d小调第九交响曲合唱(欢乐颂) 一、继承先师传统——第一交响曲 顾名思义,《第一交响曲》是贝多芬伟大一生中的第一部交响曲体裁的作品,但事实上早在1788-1789年间,也就是贝多芬20岁不到的时候,他就曾经试图创作交响乐,但是没能获得成功。《第一交响曲》真正问世已经是十年以后的1800年,贝多芬当时已经三十岁了。这是一部“充满了海顿和莫扎特一辈所特有的音调,在很多方面继承了海顿交响曲传统”的作品。 二、摆脱死亡的阴影——第二交响曲 贝多芬在1802年10月左右回到了维也纳,并马上创作了《第二交响曲》。《第二交响曲》是贝多芬重新对生活充满信心、对未来充满期待的一首赞歌。 对于这部作品的看法,不同的评论家有不同的观点。有些人认为整部作品洋溢着乐观向上的“青春气息”以及对生活的渴望。但也有人认为,《第二交响曲》的前两个乐章“光明与黑暗始终在进行着搏斗,黑暗似乎取得了暂时的胜利”,直到第三、第四乐章才是真正的属于欢乐、胜利的旋律,他们称这部作品走了两个极端。但无论如何,在思想性上《第二交响曲》已经超越了《第一交响曲》,他更富有内涵和哲理。而在艺术性上,则依然稍稍带有莫扎特、海顿时期的影子,但属于贝多芬自己的东西已经越来越多,越来越丰富了。在经历了死亡的阴影后,作曲家对人生有了更加透彻的认识,所以在独创性方面也显得越加个性化和大胆。总之我觉得,《第二交响曲》虽无出名的乐章和段落,也没有很大名气,但其将思想和旋律的冲突性融为一体,很能体现贝多芬坚韧的个性风范! 三、属于英雄的时代强音——第三“英雄”交响曲 1803年,距离上一部《第二交响曲》一年不到,贝多芬开始正式写作这部策划已久的交响曲。这年夏天,作曲家来到维也纳郊外杜布林中的一个葡萄园,在一间农舍中开始了创作。宁静的田园几乎与世隔绝,就在这样的封闭环境下,一部大作悄然问世。《第三交响曲》的篇幅大大超越了前两部,

外国文学名著赏析

外国文学名著赏析 ——对《哈姆雷特》与《堂吉诃德》人物形象及其现实意义的 分析 班级:学号:姓名: 摘要:《哈姆雷特》和《堂吉诃德》是文艺复兴时期涌现出来的一批比较先进的文学作品,通过对两部文学作品的阅读,我们不难发现两部作品所展现出来的人物形象都反映出了当时不同的社会现实,而且两部文学作品都表现出了浓厚的人文主义色彩,并且在当时也带来了不同的社会作用。堂吉诃德是塞万提斯塑造的一个为了打击骑士文学的文学形象,作者通过对堂吉诃德的描写,生动的说明了骑士文学给世人带来的负面影响,从而给骑士文学以致命的打击。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雷特则是一个孤独的人文主义者,他以失败告终,哈姆雷特的失败向人们揭示了人文主义时代的悲剧。 Abstract: Hamlet a nd Don Quixote were the advanced literary in the Renaissance Period .After read the two novels, it is not difficult to find that different characters in these novels reflected different social problems. And they all expressed the ideas of humanism. These two images also brought different social functions at that time .Don Quixote is one of which Cervantes’s molds in order to attack the knight literature .According to the description of Don Quixote, vivid explain ed that knight literature brought a serious of bad influence to the human beings, thus gives the knight literature by the fatal attack. Hamlet is a lonely humanism, he is end in failure .His failure has indicated the tragedy which in the Humanism Era. 关键词:人文主义、哈姆雷特、人物形象、艺术特色、堂吉诃德、现实意义、悲剧 Key words:humanism; Hamlet; characters; art features; Don Quixote; realistic significance; tragedy 前言: 莎士比亚和塞万提斯都是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戏剧家,作为戏剧艺术的大师,他们的作品都达到了世界文学的巅峰。《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最著名的悲剧之一,代表了莎士比亚的艺术成就,剧中莎士比亚塑造的著名人物哈姆雷特也被列入了世界文学的艺术画廊。塞万提斯是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伟大的作家,在他创作的作品中,以《堂吉诃德》最为著名,影响也最大,是文艺

音乐鉴赏论文-贝多芬第九交响曲

关于《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歌剧的赏析 贝多芬的第九号交响曲是他最杰出的作品之一,作品大约创作于1819至1824年间,是贝多芬全部音乐创作生涯的最高峰和总结。这部交响乐构思广阔,思想深刻,形象丰富多样,它扩大了交响乐的规模和范围,超出了当时的体裁和规范,变成由交响乐队、合唱队和独唱、重唱所表演的一部宏伟而充满哲理性和英雄性的壮丽颂歌。从作品的酝酿到完成,第九交响曲倾尽了贝多芬数十年的心血,是其音乐生涯的登峰造极之作。全曲从头至尾的演奏时间至少需要一个小时以上,但并无任何冗长拖沓之感。 《第九交响曲》一共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是不太快的略呈庄严的快板,d小调,2/4拍子,奏鸣曲形式。第一主题严峻有力,表现了艰苦斗争的形象,充满了巨大的震撼力和悲壮的色彩,这一主题最开始在低沉压抑的气氛下由弦乐部分奏出,而后逐渐加强,直至整个乐队奏出威严有力,排山倒海式的全部主题。作曲家一上来就用一种严肃、宏大的气势表达出了整部作品的思想源泉。其实这是贝多芬很多作品中反复表现过的主题——斗争,也折射出斗争的必然过程——艰辛。 紧接着的第二乐章,按照传统通常应该是慢版,但是贝多芬打破了这一惯例,居然用了极活泼的快板,d小调,3/4拍,而且是庞大的诙谐曲式。整个第二乐章主题明朗振奋,充满了前进的动力,似乎给正在战斗的勇士们以积极的鼓励,似乎让人们一下子在阴云密布的

战场上看到了和煦的阳光和蓝色的天空。同时主旋律中带有奥地利民间舞曲"连德勒"的特征,和谐而具有舞蹈性。 第三乐章倒是慢板乐章了,如歌的柔板,降B大调,4/4拍,不规则的变奏曲式,可见贝多芬有意在编排上作了创新。这个乐章相对前面两个乐章显得宁静、安详了许多,旋律虽然平缓,但是不失柔美。法国著名作曲家、乐评家柏辽兹评价此乐章是"伟大的乐章"。第三乐章共两个主题,其中第一主题充满了静观的沉思,具有强烈的抒情性和哲理性。 第四乐章是整部作品的精髓,急板,D大调,4/4拍。通常划分为两个部分——序奏以及人声。在一些唱片中,第四乐章单独占据一个轨道,也有一些唱片把序奏部分和人声独唱、重唱、合唱部分分为两轨,但其实上两者都属于第四乐章这个整体。其中的人声部分所演唱的也就正是德国诗人席勒的诗作《欢乐颂》!但在人声部分上台之前,音乐经历了长时间的器乐部分演奏的痛苦经历,含有对前三个乐章的回忆。这个序奏部分是坚强刚毅,惊心动魄的。 第九号交响曲在速度和力度上,都让人想起尼采的那句名言:“欢乐——比心中的忧伤更为深沉。”演奏贝多芬第九交响乐的《欢乐颂》的乐队几乎没有一个人会笑出声来,连听众都一个个神情严肃,沉浸在一种精神享受之中,其情绪与在听悲歌时是一样的。,这个杰作是贝多芬给人类做好的礼物。

外国文学赏析

宁波大学答题纸 (2010—2011学年第 1 学期) 课号:课程名称:外国文学赏析改卷教师: 学号:096040149 姓名:马涛得分: 外国文学中的语言魅力 摘要:何以承载文学?是语言。文学中的思想,人物的造型,场景的述写,作者的感情,都需要文字语言作为载体。语言将作者所要表达的含义和意图彰显出来,它就像是血红蛋白运载氧气,在整篇文章的体内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一篇文章有好的思想固然重要,但是,若没有好的语言文字,也不会过于传神。阅读一篇文章,理解它的中心,可以说是再创造,品味它的好的语言则是一种美的享受,可以说它是你再创造的灵感所在,它是可以将读者和作者的思想进行交汇的坚实桥梁,它能使读者产生共鸣,这也是再创造的真实意义。而外国文学的语言更是独具一格,在文章中往往会引人入胜,在其中流连忘返,他们将幽默生动的个性,积极乐观的态度,华丽丰富的辞藻,大量频繁的修辞的贯穿在语言当中,赢得读者的注意。当然不同国家有各自的语言文化背景,所以,他们的语言艺术也是各具特色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了解不同的语言文化,学到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丰富自己的语言根基,品味不同的语言艺术。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离开了语言,文学将无以存在,因此,语言往往被视为文学的生命。 关键词:语言承载再创造桥梁灵感共鸣语言文化背景生命艺术文学是一片广阔的天地,它包含的种类很多,涵盖的内容可以说是浩瀚无边,有写景写物的,有歌颂人物精神的,有世间离奇事物的,有表现情感思想的,等等。而且文学的形式也是很多种的,它是人们经过很多的尝试后,固定的一种写作的形式。必须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所以形成的一种大家普遍的承认的规矩。所以在不同形式下的语言也是不同的,它是一种固定术陈。比如:例如,匈牙利诗人裴多菲在《我愿意是急流》○1中

外国文学史课后题页数整理

第一章古代文学 (现存古希腊悲剧中唯一一部取材于现实生活的作品是《》。Ⅰ04综合) 1、古代希腊、罗马文学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每一阶段的主要成就和主要特点是什么?有哪些代表性的作家和作品?(第7-8页)Ⅳ 2、希腊神话包括哪两方面的内容?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为什么说它是希腊艺术的“武库”和“土壤”?(第8-9页)Ⅲ(英雄传说Ⅱ01【欧美文学史】) *《诗艺》(第14-15页)Ⅱ(Ⅱ03) 3、荷马史诗是怎样形成的?它的基本内容是什么?怎样分析其中的几个主要人物形象和其主要思想?(第17-22页)Ⅳ(荷马史诗Ⅱ02【欧美文学史】/04) 4、荷马史诗有哪些艺术特征?(第22-23页)Ⅲ 5、简述希腊悲剧的形成过程和基本特征。(第23-24页)Ⅲ 6、为什么说古希腊三大悲剧诗人的创作“反映了奴隶主民主制发展不同阶段的社会生活,也显示出希腊悲剧在不同时期的思想和艺术特点”?(第24、26-27、28-29、30页)Ⅳ*伊阿宋(第29页)Ⅱ(Ⅱ03) *比较古希腊三大悲剧作家不同的悲剧风格和命运观。(第30-31页)Ⅲ 7、埃斯库罗斯《普罗米修斯》是怎样运用神话题材来反映现实、表现作家的思想倾向的?(第25-26页)Ⅲ 8、简述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的思想内容和结构艺术。(第27-28页)Ⅲ 9、从《美狄亚》可以看出欧里庇得斯对希腊悲剧的发展有什么新贡献?(第29-30页)Ⅲ 10、希腊的“新喜剧”与“旧喜剧”有什么不同?它们各自的代表作家是谁?(第31、12页) 11、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主要文学观点是什么?(第11、12页)Ⅲ 12、简述维吉尔《埃涅阿斯纪》(即《伊尼德》)的思想内容、人物形象和艺术特征。(第34-36页)Ⅲ 13、早期基督教文学的重要意义何在?(第16页) 第二章中世纪文学 1、欧洲中世纪文学有哪些类型?它们各自有什么特征?(第38页) 2、教会文学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点是什么?(第42页) 3、中世纪早期英雄史诗和后期英雄史诗有什么不同?它们各有哪些主要作品?(第43、45页)Ⅲ(中世纪早期英雄史诗中保存最完整的一部是盎格鲁—撒克逊史诗《》。Ⅰ04综合) 4、简述《罗兰之歌》的思想内容、人物形象和艺术特点。(第46-47页)Ⅲ 5、什么是骑士文学?它对文学发展有什么意义?(第49-50页)Ⅲ 6、举例说明城市文学和城市戏剧的基本特征。(第51-54页)Ⅲ 7、但丁的《神曲》如何表现新旧交替的时代特征?(第61页)Ⅲ(《神曲》的历史价值何在?Ⅲ02【欧美文学史】) *清新体诗派Ⅱ(“清新诗派”Ⅱ03) 第三章文艺复兴时期文学 1、什么是文艺复兴?文艺复兴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历史意义是什么?(第65、68页)Ⅲ2、什么是人文主义?人文主义思想有哪些主要内容?人文主义文学的主要特征是什么?(第66-67页)Ⅲ(人文主义Ⅱ01【欧美文学史】)

外国文学概述

外国文学概述 一、欧洲文学概况 欧洲文学从古希腊、罗马到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世界文学中很丰富的一部分。 古希腊、罗马文学是欧洲文学的开端。古希腊文学中的神话和史诗则反映了从氏族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时的希腊生活和斗争。希腊神话是古希腊人最早的意识形态,是古代希腊人民留给后世的一份珍贵的口头文学遗产。希腊神话包括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突出征服自然的战斗精神和乐观主义情感。《伊利亚特》[《伊利昂纪》和《奥德赛》(《奥德修纪》)]是欧洲文学史中最早的重要作品,相传是公元前九至八世纪由一个名叫荷马的盲诗人根据在小亚细亚口头流传的史诗短 歌综合编成的,因而被称为“荷马史诗”。 《伊利亚特》的意思是关于特洛亚战争的一首诗。史诗反映了以战争为中心的“荷马时代”的社会生活。史诗歌颂英雄行为,格调悲壮,具有“阳刚之美”。《奥德赛》描写希腊英雄俄底修斯在特洛亚战争后还乡时的海上经历和家庭生活,突出海上冒险行为。史诗反映了人与大自然的斗争以及奴隶制逐渐形成时期的权力斗争和社会生活。《奥德赛》歌颂勇于进取的精神品质,格调平静,具有“阴柔之美”。荷马史诗不仅是欧洲文学史上最早的优秀作品,也是研究希腊早期社会的重要文献。在艺术上,史诗达到了古代的历史条件所能达到的可惊成就。 十三、十四世纪之交,随着意大利城市的兴起,佛罗伦萨文化的发达,学术派别对意大利文学的影响,产生了代表作家但丁。但丁(1265—1321)生于佛罗伦萨的一个古老的贵族家庭。1290年他为了纪念心爱的女子贝雅特丽齐,把31首抒情诗用散文连缀起来,取名《新生》。作品没有触及重大的社会问题,并且带有中世纪文学的神秘色彩,但其中对纯洁爱情的歌颂,反映了摆脱禁欲主义束缚的愿望,具有自然清新的风格。1321年,但丁客死于拉文那,留下了他最伟大的作品《神曲》。《神曲》分为“地狱”、“炼狱”和“天堂”三部分。采用中古梦幻的文学形式,中古神学体系的框架,展示人们从迷惘和错误中解脱出来,达到真理和至善的历程,作者意在揭露、批判黑暗的现实,从政治上、道德上给意大利民族指出复兴之路。同时,《神曲》也是一首政治抒情诗。每部共33歌,加上序曲,共100歌,总计14232行。《神曲》的伟大价值在于以极其广阔的历史画面,反映出意大利从中世纪向近代过渡的转折时期的现实生活和各个领域发生的社会、政治变革,显示了争取人格独立的人文主义光芒。《神曲》的构思宏伟,想象丰富,结构完整。象征、寓意、梦幻的表现手法给后人以启发。 十四至十六世纪的文艺复兴,是一次新兴资产阶级反教会、反封建的文化思想启蒙运动。这个时期,古希腊、罗马文化重新受到重视,因而有“文艺复兴”之名。但“文艺复兴”不是古代文化简单的复兴,而是标志了资产阶级文化的萌芽,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文艺复兴运动的中心思想是人文主义,主张以“人”为本,反对以“神”为本,以“人性”反对“神性”,以“人权”反对“神权”,以“人智”反对“神智”。他们借用古代文化的“外衣”,“演出世界历史的新场面”(马克思语)。意大利是人文主义的发源地。意大利人文主义作家是欧洲人文主义作家的先驱。最早的代表作家有:弗·彼得拉克(1304—1370)和乔·薄伽丘(1313—1375)。塞万提斯(1547—1616)则以其长篇小说《堂吉诃德》(2卷集)而闻名于世。小说以中世纪西班牙为背景,模拟骑士文学的笔法,描写了一个迷恋于骑士冒险精神的穷乡绅的可笑经历。小说广泛地反映西班牙封建社会生活。小说的主要人物形象是堂吉诃德,他是一个矛盾复杂的艺术形象,可笑可悲可爱可敬的人物。他的人文主义理想和优秀品德(坚持正义、嫉恶如仇、向往自由、勇往直前)、他的脱离历史进程的主观唯心主义精神都会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堂吉诃德的矛盾反映了塞万提斯世界观的矛盾,反映了人文主义理想与社会现实的矛盾。《堂吉诃德》是一部讽刺灭亡了骑士制度的长篇小说。标志了欧洲长篇小说发展的新阶段。 代表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文学最高成就的是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的戏剧创作。莎士比亚,出生于英国中部斯特拉特福镇的一个商人家庭,在20余年创作生涯中,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时期(1590—1600)的创作主要是历史剧、喜剧和诗歌,乐观主义情绪占主导地位。莎士比亚历史剧探索了英国三百年的历史进程,再现了英国封建史上富有喜剧性的场面,反对封建暴君、封建集团的血腥战争,拥护“开明君主”和国家统一。《理查三世》(1592—1593)、《亨利四世》(上、下)(1596—1597)、《亨利五世》(1598—1599)是历史剧的佼佼之作。《威尼斯商人》(1597)写友谊、爱情、仁慈和贪婪、嫉妒、仇恨之间的冲突,反映商业资本与高利贷资本的矛盾。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1569)反映了人文主义爱情理想和封建恶习、封建压迫之间的冲突。《罗密欧与朱丽叶》是一部具有反封建意识的爱情悲剧,叙述一对青年恋人,由于双方家族是世仇,无法结合,终于牺牲。对当时的反封建斗争起了一定的配合作用。第二时期(1601—1608)创作的主要成就是悲剧。著名的四大悲剧《哈姆莱特》、《奥瑟罗》、《李尔王》和《麦克白》。悲剧

贝多芬交响曲全集名碟漫谈

贝多芬交响曲全集名碟漫谈 贝多芬交响曲全集名碟漫谈 古往今来的作曲家们留下了无数交响曲,但贝多芬的“九大”犹如群峰中耸立人云的擎天巨柱,令后人叹为观止,令代代乐迷敬仰赞叹。有“交响曲之父”美称的海顿写了一百多首交响曲,莫扎特也有41首,但其中传世之作不过寥寥数首而已。只有贝多芬,9首交响曲,部部都是人类音乐史上公认的杰作,集伟大和通俗于一体,无一平庸之笔。从淳朴典雅、生气勃勃的早期交响曲、巨人般的“英雄”、壮怀激烈的“命运”、优美如画的“田园”、犹如酒神狂舞的第七、清新幽默的第八、直到崇高壮丽的“合唱”。在贝多芬之后,能达到这样高平均水准的,也只有勃拉姆斯、马勒、肖斯塔科维奇等廖廖几人。贝多芬交响曲唱片的种类很多,让我们把这个复杂的问题分为3部分讨论:立体声版本、古乐器版本和历史录音版本。 先讨论立体声的唱片,即50年代未到90年代的版本。在这个范畴内最著名的版本,我想毫无疑问是卡拉扬率领柏林爱乐乐团为德国唱片公司(DGG)录制的3套全集,61/62年、77年、82/83年各一套。总体上说,82年的那套数码录音版是最不值得投资的,不仅最贵(属高价版),而且演绎相对最差。1年和77年的两套水准各有上下,有些交响曲是61年的好些(如“英难”),有些77年的更理想(如“命运”),

但平均都在很高的水平上。从音质上说,61年版似乎得到了更多好评。虽然难免有点背景噪音,低频略有些散,但音质柔顺,柏林爱乐的美丽音色显霹无遗,卡拉扬的一贯指挥风格也成功地表现了出来。德国指挥家克伦佩勒(Otto Klemperer)是与卡拉扬同时代的另一位大师。他的立体声版贝多芬全集灌录于1956年至1961年间,乐队是当时正处于顶峰的爱乐乐团。EMI已将这个录音再版为中价版的CD。音质柔顺,虽然不算发烧级,但一般来说已令人满意。他采取的速度通常较为稳重缓慢,给人庄重威严的感觉,对音乐结构的把握极为出色。克伦佩勒在54/55年还录过一套单声道的贝多芬九大,其中不乏更为惊人的表演,如第3、第5和第7交响曲。 塞尔(GeorgeSzell)这个名字总是和美国克利夫人甚至把塞尔的版本形容为立体声版的托斯卡尼尼,虽然简单武断了些,却也不无道理。却使在60年代卡拉扬版大行其道时,塞尔版依然稳立于市场,可见其魅力。现在可以买到的是收购了哥伦比亚公司的索尼公司出版的CD。法国指挥家蒙特(PierreMonteux)是一个非凡的指挥家。在85岁那年他竟然和伦敦交响乐团签定了一份长达25年的合约1他没有留下完整的贝多芬九大全集,不过,在DECCA公司出版的廉价双片系列(DoubleDe cca)里,可以找到他指挥的8首交响曲,1、3、

外国文学名著赏析

外国文学名著赏析 古代欧洲文学. 一、希腊神话和史诗 (一)希腊神话的特点 1、希腊神话中的诸神都住在希腊最高的俄林波斯山上,他们组成了一个高度组织化、纪律化的社会。 2、他们同人一样有爱、有恨、好嫉妒、爱虚荣,有时还来到人间同美貌的男女谈情说爱。 3、他们同凡人唯一不同的地方就是长生不死,比人的力量大。 (二)荷马史诗 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两部分 1、史诗形成过程:公元前十二世纪末,希腊人和特洛亚 人发生了一场为时十年的战争。最后,希腊人毁灭了特洛亚城。这是一次部落之间的战争,战争结束后,在小亚细亚一代便流传着许多歌颂这次战争的部落首领的短歌,在传诵的过程中,英雄传说又同神话故事交织在一起,由民间歌人口头传授,代代相传。约公元前八九世纪,盲诗人荷马以短歌为基础,予以加工整理,最后形成了具有完整情节和统一风格的两部史诗,至于用文字记载下来约在公元前六世纪。 2、史诗情节梗概(略)

3、《伊利亚特》是一部描写战争的英雄史诗。史诗着重 歌颂了氏族领袖的英雄品质。 4、《奥德赛》描写特洛亚战争后,俄狄修斯返乡途中十 年漂泊的经历和他家中纠纷的事。 5、艺术特色 a)结构巧妙,完整。 b)善于塑造人物。 c)语言质朴、自然,语调庄重昂扬。 (三)《伊索寓言》 相传为公元前六世纪一个名叫伊索的奴隶所作。但今天流传的《伊索寓言》确是后人收集改写,其中掺杂了一些后代其他民族的故事。 《伊索寓言》共收集了三四百个小故事,主要反映的是受欺凌的下层平民和奴隶的斗争经验和生活教训的总结。寓言通过描写动物之间的关系来表现当时的社会关系,主要是压迫者和被压迫者之间的不平等关系。寓言作者谴责社会上人压迫人的现象,号召受欺负的人团结起来对恶人进行斗争。二、古希腊戏剧 三大悲剧家: 1、埃斯库罗斯(公元前约525——456),被称为“悲剧之父”,代表作《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2、索福克勒斯(公元前约496——406),代表作《俄狄浦斯

外国文学名著鉴赏

《雪国》赏析 川端康成幼失怙恃,历尽人世沧桑和炎凉世态,养成了一种孤独沉默的性格,对于世事采取漠然的态度。为此,他早期作品,如《伊豆舞女》和《招魂祭典一景》等,还蕴含着对下层妇女的同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某些社会现象。但是,由于他后来受日本古典文学和禅宗思想影响很重,逐渐脱离现实,以致原来残留于头脑中的封建主义思想不但未能减弱,而且有所发展。《雪国》这部名著,基本上可以说是他这种前后期思想变化的分水岭。 《雪国》起笔于1935 年,讲述的是一个唯美的故事,其中渗透着一种自然和人性的完美结合,包含着作者的深思,对人性,对美,对爱情的深刻感受。以有钱有闲的舞蹈研究者岛村与一位艺妓和一位纯

情少女之间的感情纠葛,为读者展现了一种哀怨和冷艳的世界 《雪国》并没有曲折复杂的情节,也没有什么丰厚深刻的社会主题,故事写的是一位叫岛村的舞蹈艺术研究者,前后三次前往一个北国的山村,与当地一位叫驹子的艺妓及另一位萍水相逢的少女叶子之间的爱情纠葛。故事就是在这一出洁白雪国里不经意地发生、终结。它把背景设置在远远离开东京的雪国及其温泉旅馆,并以那里的“五 等艺妓”(实际上是妓女)驹子和游客岛村的邂逅为题材,表现了他们的性爱生活和游览活动。作家以富于抒情色彩的优美笔致,描绘年轻艺妓的身姿体态和音容笑貌。并巧妙地用雪国独特的景致加以烘托,创造出美不胜收的情趣和境界,使人受到强烈的感染。诸如,列车行驶在皑皑雪原,夜幕开始降落,然而尚未将雪原全部覆盖起来,大地还留着一片模糊的白色。坐在火车上前往雪国去会驹子的岛村。正从车窗欣赏这蕴含着一种神秘感的黄昏美景,忽然一张同这衬景非常调和的影影绰绰的面孔和一双明亮而不十分清晰的眸子引起他无上的美感,他仿佛被一种无法形容的魅力征服了。驹子陪岛村一夜温存之后,清晨时镜梳妆,红颜黑发,受到窗外白雪的烘托。岛村欣赏着,未免感到心旷神怡。精神恍惚。 “穿过县境上长长的隧道,便是雪国。夜空下,大地一片莹白,火车在信号所前停下来。”在这里川端康成用几近吝啬的简洁文字,拉开了《雪国》的序幕。 故事中充溢着岛村的意识流,他对驹子的触觉美的感应,是真切的。但是他的人生态度却是空虚和荒诞颓废的。在小说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的悲哀,在游手好闲无所事事中,他只有通过和女子的邂逅来抚慰自己空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