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论人大的监督职能

浅论人大的监督职能

浅论人大的监督职能
浅论人大的监督职能

浅论人大的监督职能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 受人民监督。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民主选举产生, 对它负责, 受它监督。人大监督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必然要求,也是树立宪法权威、维护法制统一的关键。

一、人大监督的涵义、性质和地位

监督,就是对国家权力的运行加以控制以期预防和消除权力滥用行为的发生和蔓延。监督是实现国家权力系统内在稳定的必要机制,是防范和纠正国家行为偏差的强制措施,是保障和提高国家决策效能的理想途径,是克服国家权力自毁基础的补救手段,是现代国家职能中具有相对独立意义的一种职能。

关于监督,我国主要确立了国家权力机关监督、司法机关监督、国家行政机关监督等多种监督形式,其中权力机关则是最主要的监督主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公民民意表达和政治参与的国家机关,人大代表人民掌握和行使国家主权。因此,人民代表大会在性质上是具有国家性、人民性和绝对权威性的最高层次监督主体。

在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人大常委会都是国家权力机关,都

有行使监督职能的权力。《监督法》明确了各级人大常务委员会行使监督职权,对本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工作实施监督,促进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因此,人大监督主要是指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一府两院”的工作依法进行指导、审查、督促,并在此基础上行使相应的审议批准、决定、罢免等职权的过程。监督内容包括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两方面。

人大监督是宪法和法律赋予的重要职权。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宪法中规定:“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在本行政区域内,保证法律、行政法规的遵守和执行;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通过和发布决议,审查和决定地方的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公共事业建设计划”。“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督促本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工作。”《监督法》、《地方组织法》在关于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行使的职权中,对于监督职权都作了明确的具体的规定。因此,人大监督是宪法和法律赋予的重要职权,是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大监督是最高层次、最有权威的监督。人大监督从法律地位和国家监督体系看,是最高层次,最有权威的监督。因为宪法明确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这就是说,人大监督的权力源自宪法,它具有以下特点。首先,人大在监督过程中处

于主要地位,对于人大的监督,监督对象应当服从。其次,人大监督具有法律效力,监督行为一经实施,即产生一定的法律后果。再次,人大的监督行为具有国家强制力,可通过国家强制力来确保其执行。这些特点表明,人大的监督权属于一种国家权力。

人大监督是以权力制约权力,从制度上保证国家机器按照人民的意志和需要运转。权力需要制约,权力失去制约就会被滥用,失去制约的权力就会导致腐败和专横。人大对其监督对象实施的监督属于权力对权力的制约。同时,根据宪法规定,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都要对人民负责、接受人民监督。这就意味着人大对其监督对象实施的监督要体现人民的意志。对于违背人民意志的人大代表,选民和选举单位有权依法将其罢免。因此,人大监督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完善人大监督制度,进一步加强和改善人大监督工作,对于健全国家政治体制,从源头上预防和铲除腐败,推进民主政治建设,也是至关重要的。

二、加强人大监督的重要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不断推进,人大监督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愈益重要。目前在监督工作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在法律监督方面,仍然存在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在工作监督方面,监督缺乏深度和力度,有些还停留在程序性上,制约作用不够等等。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一是认识不到位,监督意识不强。部分国家工作人员对人大性质、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

特权思想、人治观念还相当严重,自觉地、主动地接受人大监督的意识淡漠。有的认为人大审议工作报告、实施监督是例行公事,对人大的监督不屑一顾。有的甚至认为人大监督是挑刺,是对其工作的否定。还有一种误解,认为人大行使监督权,加强权力机关的法律地位是与党委争权,同党委唱“对台戏”,是漠视和削弱党的领导。二是人大在监督工作中感到监督工作难做,怕监督影响与“一府两院”和党委的关系,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不敢为、不愿为的情况,没有找到“敢于”和“善于”的结合点,使监督工作流于形式。因此,必须进一步提高对加强人大监督力度的作用和意义的认识。

1、人大监督是人民当家作主,行使管理国家权力的重要体现。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当家作主,享有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内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的政治制度,这是我国的政体。我国宪法第2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所以,作为行使国家权力的人大及其常委会对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实施的监督,是国家和人民行使的监督,是人民意志的具体体现,是人民当家作主权力、管理国家事务、行使国家权力的体现,它是以人民为后盾,以国家强制力作保证的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人大的监督是代表人民进行的监督,它是一种国家制度,而不是个人行为。因此,在国家的各种监督形式中,

人大监督从根本上体现了监督的人民性,是具有最高权威性和最高的法律效力的监督。只有充分发挥这种监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才能得到巩固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2、人大监督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重要途径。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必须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人大及其常委会实施执法监督,是实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最重要手段,是社会主义法制建设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的法制建设特别是法律实施工作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还不完全适应。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甚至执法犯法、徇私枉法等现象在有些地方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严重影响社会生活健康、有序进行,影响改革开放和社会的稳定。要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加强社会主义法制,树立起法律的权威,就必须强化人大执法监督。

3、人大监督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机制。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的政治、经济和法制环境,监督机制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支柱,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必要条件。历史和现实充分证明,如果没有监督,就必然会导致公共权力被滥用,就会产生种种腐败现象,进而丧失民心,最终导致亡党、亡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也就无从谈起。

要使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必须以完善的法律体系和强化监督制约机制作保证,对危害社会和人民利益的行为,必须通过强化人大监督予以防止。

三、强化人大监督的措施

1、加强宣传,转变观念。监督法的出台实施,使新时期的人大监督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加强监督法的宣传,对改变旧的监督观念,提高人们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全面认识,将起到积极的作用。要以监督法为重点,做好宣传工作,从思想观念和监督力度上,向社会、向人民、向被监督群体,宣传监督法的精神实质,转变旧的监督观念。目前,在监督法的宣传方面,还存在着宣传力度不强,宣传效果不好,甚至出现某些领导干部敷衍了事,消极对待的现象。其原因就是过去的人大监督观念在作怪。观念一旦形成很难在短时间理彻底改变,所以,监督法的宣传和贯彻落实需要持之以恒,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2、强化职能,健全体制。宪法和法律赋予人大监督职权。因此,人大常委会有必要、也有义务加强监督工作。要按照宪法和法律的要求,围绕人民群众的愿望,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监督。要大胆地行使监督权,充分运用听取汇报、调查、视察以及质询、罢免和特定问题调查等监督手段,加强对“一府两院”的监督。要克服畏难情绪和不敢碰硬的思想,抛开私心杂念,轻装上阵,切实履行监督职能,大胆地进行监督。人大代表和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主人翁精神,认真行使宪法和法律赋

予的权力,切实担负起监督这一神圣职责,不断地促进“一府两院”依法行政,公正司法。

3、加强自身建设,提高能力。要有计划地组织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人大代表和机关全体工作人员加强政治、经济、法律、科技等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业务工作能力,特别要提高法律水平,这样开展人大监督工作才能有的放矢,得心应手。要加强调研。每召开一次会议或开展一次活动,特别是对会议议题或会议作出的重大事项决策,人大常委会都要组织人员围绕议题认真、及时地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工作,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集思广益,以“人民满意不满意”、“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标准,确保人大作出决策的正确性和可行性。要加强常委会的自身建设,逐步扩大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专职化比例。在考虑人大常委会委员人选时,既要注重结构,更要突出素质。把那些有时间和精心从事人大工作的同志,选为人大常委会委员,特别是要把人大机关中具备条件、业务熟悉的同志选为人大常委会委员,以确保人大工作的连续性和专业化水平。

4、创新方式,增强实效。人大监督要突出重点。要把那些事关国计民生、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利益息息相关的事情,老百姓关注的焦点、热点问题,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人大监督的重点。在人大开展的监督工作中,既要做到年初工作安排有重点,开展活动有重点,执法检查有重点,调查、视察有重点,每次开展的人大监督工作,都要突出重点,增强针对性;要坚持依法办

事。在人大监督工作中,要始终围绕一个“法”字来开展监督工作。要突出法律监督,坚持以法律为准绳,把是否严格依法办事作为一个重要标准和尺度,来进行衡量和评价;要发挥代表作用。在人大开展的监督工作中,既要借助外力作用,更重要的是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的主体作用。因为人大代表来自于社会各阶层,代表不同阶层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因此,人大在开展监督工作中,要多邀请代表参加,充分发挥广大代表的作用,来加强对“一府两院”及有关部门的监督。人大每召开一次会议,每听取一次工作汇报,每开展一次调查、视察等活动之后,对活动中发现的问题都要归纳整理,形成审议意见或交办函,交由“一府两院”及有关部门限期整改。在整改过程中,人大要派出力量、明确责任,跟踪督办,力争问题的解决,不断增强监督工作的实效。

四、履行人大监督职能与坚持党的领导

坚持和依靠党的领导,是我们最大的政治优势,也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突出特点。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一切工作都是在党的领导下进行的,只有坚持和不断地加强党的领导,人大的监督工作才会坚强有力。

1、要理顺党委、人大、政府的关系。人大监督不力原因,有不少同志认为除了认识上的原因和工作上的原因外,主要原因是党委、人大、政府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理顺。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对人大工作的领导,是加强和改进人大监督工作的关键所在。目前,人大在监督工作中主要面临两个问题:一是同级党委的某

些决策,往往不经人大,就直接交政府去执行,即通常说的“党委决策,政府执行”。二是人大虽然可以对“一府两院”进行监督,但有些问题是执行党委的决定造成的,有的政府领导是同级党委的主要成员,一追究就追究到党组织头上。这种党政不分的状况是历史形成的。我们党总结历史经验教训,认识到党对国家事务的领导,就是把党的方针政策通过国家权力机关,按照法定程序,变成国家意志。党对国家事务的领导,主要是政治原则、政治方向、重大决策的领导。要逐步形成“党委决策,人大决定,政府执行”的权力运行机制,使加强党的领导同发挥国家权力机关的作用一致起来。

2、党委要进一步改善对国家权力机关监督工作的领导。要健全党组织的决策机制,党组织不仅要做到决策民主化、科学化,而且要做到决策法制化。党组织作出的决策,凡是关系到国家事务的,要求全体公民共同遵守的,属于人大职权范围内的,应作为建议或通过政府提交人大或人大常委会作出决定,再由“一府两院”去执行。要积极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对人大选举或任命干部的监督,凡是由人大选举或任命的干部,都应纳入向人大常委会述职,接受人大评议监督的范围。要进一步加强人大及其常委会中党组织建设,并注意发挥党员代表和党员委员的作用。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要在干部群众中大力宣传人大性质、地位和作用,树立人大权威,增强公民的国家意识,提高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接受人大监督的自觉性。

3、人大自身也必须接受监督,自觉地贯彻党委的决策。人大工作必须在党的领导下进行,党有权对人大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方针、工作作风和代表个人违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人民利益的行为进行监督。国家权力机关组成人员都要接受来自党组织的监督,不能将代表人民行使权力与党的领导对立起来,特别是人大及其常委会组成人员中的中共党员必须不折不扣地贯彻党委的意图和主张,有意见可以在党的会议上充分发表意见,一旦形成决策,就不能违反组织原则。人大及其常委会组成人员履行职责情况要接受人民群众和选区的监督,组成人员要经常深入选区和人民群众,要切实反映本选区和人民群众的意见,要建立代表向选区定期述职的制度,接受选区和人民群众的评议和监督,常委会组成人员要建立联系代表的制度,定期向代表做履职报告,接受代表的评议和监督。

浅论人大的监督职能

浅论人大的监督职能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 受人民监督。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民主选举产生, 对它负责, 受它监督。人大监督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必然要求,也是树立宪法权威、维护法制统一的关键。 一、人大监督的涵义、性质和地位 监督,就是对国家权力的运行加以控制以期预防和消除权力滥用行为的发生和蔓延。监督是实现国家权力系统内在稳定的必要机制,是防范和纠正国家行为偏差的强制措施,是保障和提高国家决策效能的理想途径,是克服国家权力自毁基础的补救手段,是现代国家职能中具有相对独立意义的一种职能。 关于监督,我国主要确立了国家权力机关监督、司法机关监督、国家行政机关监督等多种监督形式,其中权力机关则是最主要的监督主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公民民意表达和政治参与的国家机关,人大代表人民掌握和行使国家主权。因此,人民代表大会在性质上是具有国家性、人民性和绝对权威性的最高层次监督主体。 在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人大常委会都是国家权力机关,都

有行使监督职能的权力。《监督法》明确了各级人大常务委员会行使监督职权,对本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工作实施监督,促进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因此,人大监督主要是指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一府两院”的工作依法进行指导、审查、督促,并在此基础上行使相应的审议批准、决定、罢免等职权的过程。监督内容包括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两方面。 人大监督是宪法和法律赋予的重要职权。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宪法中规定:“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在本行政区域内,保证法律、行政法规的遵守和执行;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通过和发布决议,审查和决定地方的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公共事业建设计划”。“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督促本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工作。”《监督法》、《地方组织法》在关于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行使的职权中,对于监督职权都作了明确的具体的规定。因此,人大监督是宪法和法律赋予的重要职权,是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大监督是最高层次、最有权威的监督。人大监督从法律地位和国家监督体系看,是最高层次,最有权威的监督。因为宪法明确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这就是说,人大监督的权力源自宪法,它具有以下特点。首先,人大在监督过程中处

人大监督基层执法机构实施办法

人大监督基层执法机构实施办法 人大监督基层执法机构实施办法 xx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监督基层执法机构实施办法 (讨论稿) (20xx年月日xx县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次会议通过) 第一条为充分发挥乡镇人民代表大会监督职能,进一步加强对全县基层法庭、公安派出所、责任区刑警中队、交警中队、司法所的执法监督工作,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促进司法公正、严格执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和《陕西省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工作条例》,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乡镇人民代表大会要按照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要求,支持和监督基层法庭、公安派出所、责任区刑警中队、交警中队、司法所依法全面履行职责。 第三条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应对以下内容开展对基层执法机构的监督: 1、基层执法机构贯彻执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的情况; 2、基层执法机构贯彻落实人大各项决议、决定、办法、制度的情况; 3、基层执法机构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批评的情况; 4、基层执法机构办理有关案件的情况; 5、基层执法机构办理人大交办信访的情况; 6、基层执法机构开展的有关重大工作部署、重大执法活动的情况; 7、基层执法机构的主要人事变动的情况。 第四条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应针对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监督方式: 1、对基层执法机构贯彻执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的情况,可以采取执法检查的方式进行,并作出审议意见; 2、对基层执法机构贯彻落实人大决议、决定、办法、制度的情况,可以采取检查调研的方式进行,并作出评议意见; 3、对基层执法机构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批评情况,可以采取跟踪考察的方式进行,并对办理结果作出评价; 4、对基层执法机构办理有关案件情况,按照事后监督原则,可以采取听取专项工作汇报的办法,按照执法的政治效果、法律效果、社会效果进行审议,作出审议意见; 5、对基层执法机构办理有关信访情况,应采取督办落实的办法,并对办理情况进行跟踪考察; 6、对基层执法机构开展的有关重大工作部署,重大执法活动,可以采取适时介入,做到监督与支持并重,促进执法工作、执法活动依法进行。 7、对基层执法机构的有关主要人事变动情况,可以开展考评考察,提出建议和意见;对符合启动罢免程序的,应依法进行。 第五条乡镇人民代表大会要认真履行依法监督职能,根据需要听取本区域内基层法庭、公安派出所、责任区刑警中队、交警中队、司法所的工作汇报;适时组织人大代表对基层法庭、公安派出所、责任区刑警中队、交警中队、司法所执法工作开展视察、检查和评议;督促有关基层法庭、公安派出所、责任区刑警中

人大建章立制创新监督机制的经验总结

人大建章立制创新监督机制的经验 总结 人大建章立制创新监督机制的经验总结2007-02-06 09:57:56 人大建章立制创新监督机制的经验材料 宪法和法律赋予了人大及其常委会诸多职权,使人大工作具有了法律性和权威性,要保障人大常委会依法全面履行职权,特别是在没有立法权的县(市)级人大常委会,必须建立一套完备的制度体系,才能实现人大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去年,中央9号文件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健全监督机制,完善监督制度,改进和加强监督工作,进一步加强代表工作,充分发挥代表作用,这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全面履行人大

及其常委会各项职能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们在人大工作实践中,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全市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忠实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法定职责,在思路上与时俱进,在工作上持续创新,以制度建设和代表工作为两大支点,进一步丰富监督形式,增强监督活力,有力有效地推进各项工作,为促进“一府两院”工作,保障和推进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我们的做法是: 一、建章立制,完善监督工作机制 现代文明社会,制度高于一切。宪法和法律从根本上讲,也是一种制度,而且是一种至高无上的制度。人大作为宪法和法律的忠实实践者和维护者,其本质内涵就要求自身的工作要有规范性,一切按规范行事,而制度就是规范的总和。因此,03年换届后,我们把制度建设放在了重中之重的位置,专门责成一名副主任牵头,组织有关工委和人

员分头落实。在制度的制定中,把握了依法的原则。坚持以《宪法》、《组织法》、《代表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上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规章制度为依据和指导,每一项制度的制订都做到了有法可依、有据可查;把握了全面的原则。既注意解决在履行职责过程中所涉及的重要问题和主要内容,做到有的放矢、一标中的,又注意从整体上完善人大工作的程序和规范,努力涵盖人大工作的方方面面,做到一切有章可循、一切照章行事;把握了创新的原则。既坚持对过去经验进行认真总结,提炼提高,又坚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积极借鉴外地先进经验,不拘常规,敢于创新、敢于实践;把握了统一的原则。所有规章制度的突破、发展和提高,均严格遵循了法律法规之规定,坚持与上级人大制定的规定相一致,坚决维护法制统一;把握了实用的原则。任何一项制度都有双重作用,一是约束作用,二是激励作用。两者同步并举,才能收到完全成效。

工作总结积极探索人大监督方式 努力提高人大监督实效

三一文库(https://www.doczj.com/doc/0a4941852.html,)/工作总结范文/工作总结 积极探索人大监督方式努力提高人 大监督实效 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监督权,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国家权力机关的重要职权之一,强化监督,突出监督效果,是监督工作中永恒的话题。如何监督,怎样监督,推进“一府两院”改进工作。道真自治县人大常委会按照《监督法》和《贵州省各级人大常委会监督条例》的相关规定,积极探索监督方式,大胆实践,努力增强监督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推动道真经济和社 会事业的全面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两年来,我们采取以下探索方式,突出监督实效: 一、强化制度建设以提高监督实效 为保证人大常委会在不断探索监督方式的同时有章可循,照章办事,县人大常委会根据有关法律的规定,结合监督工作实际,制定了《道真自治县人大常委会决议决定及审议意见督办暂行办法》、《道真自治县人大常委会讨论决定重大事项的规定》、《道真自治县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工作暂行办法》、《道真自治县人

大常委会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暂行办法》等制度。为使制定和完善的制度不是一纸空文,除在监督过程中按程序操作外,还对“一府两院”如何落实这些制度进行了检查。因此,以上制度的制定和完善,为人大常委会开展监督工作,提高监督实效,提供了制度保障。 二、精选议题以提高监督实效 县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根据县委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全县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围绕依法治县目标,围绕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坚持服务大局、突出重点,精选议题作为监督工作的切入点,使监督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为拟定好议题计划,每年都要组织专门的调研组深入一线,广泛听取群众、人大代表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获取最直接最真实的第一手资料,形成书面调研报告交常委会议讨论,确定人大常委会年度议题计划和专题主任会议计划。如在拟定20XX年议题计划时,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大家最关心的就是目前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央出台了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若干政策措施,县人民政府将会如何应对。针对这一建议如何落实,为督促县人民政府采取积极措施对接中央政策,县人大常委会把听取和审议县人民政府关于对接中央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政策措施,重大投资项目的争取和落实情况,纳入了20XX年常委会议题。

县级人大监督存在的主要问题原因及对策

县级人大监督存在的主要问题原因及对策 近年来,县级人大常委会按照监督法的要求,积极履行法律赋予的监督职责,有力推动了监督工作的深入开展。但是,从县级人大行使监督权的现状看,监督虚置和监督乏力的现象仍然不同程度存在。如何加强和改进人大监督工作,确保监督不僵化、不停滞,不被任何干扰所阻碍,是当前县级人大应着力研究解决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目前县级人大监督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县级人大设立常委会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人们对人大监督的认识逐步提高,但是,人大在开展日常监督工作中还存在不少问题。 (一)监督观念需要转变。当前,许多人认为县级人大监督是例行公事,对人大提出的意见、建议不认真对待。县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主动监督的意识也不够强,在具体实施监督时放不开,在开展监督工作中怕得罪人,存在“党委不点头,不敢监督;政府不高兴,不想监督”的现象。监督工作多数是从支持配合的角度去考虑,从监督制约方面去考虑得比较少,使人大监督处于相对被动的局面。 (二)监督重点不够突出。近些年来,许多地方的县级人大监督工作,多数是在每年召开人大会议时例行听取审议一府两院等六个工作报告,在日常工作中对计划生育、民族教育、招商引资、社会治安等的监督,基本上已形成惯例。而对一些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农民工就业与再就业,社会保障、食品药品安全,国家惠民政策落实、各项补贴兑现,城乡特困居民生产生活,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子女入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业发展滞后、农民增收缓慢、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技术服务、城镇一体化建设和农民社会保障等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缺乏监督。这些问题应当力争通过人大的监督,每年督促政府重点解决一至两个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 (三)监督效果不明显。目前,人大监督基本上是听取和审议工作报告或专项工作汇报、审查与批准计划及预算等程序性的监督;质问、质询、特定问题调查、罢免和撤职等实质性的监督不多,有些基本上没有用过。当前,执法检查在人大监督工作中,每年都有,但多数还是走过场、走形式。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多半停留在提出批评建议上,造成发现的问题多,纠正并解决的少,以致人大监督在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方面效果不明显,一定程度上损害了人大的权威和形象。 二、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人大监督职能作用为什么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呢?这其中既有现行体制的因素,也有运行机制的因素;既有客观方面的制约,也有主观方面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现行体制不理顺,影响人大监督职能作用的发挥。宪法规定,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在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各级人大常委会代行职权。但在现行的管理体制下,大部分事务均由党委包揽,实行党委一管到底,政府实际上是义务大、责任大、权力少。人大如果要监督政府某方面工作,或对某项工作情况进行评议,如发现的问题比较严重,需要追究责任的,对县委常委交叉兼任的政府副县长或公安局长就不好监督。因而在县级人大的监督中,就出现了一种怪现象,导致人大监督工作讲成绩的多,提问题的少;表扬的多,批评的少;肯定的多,挑刺的少;有时谈到问题也是避重就轻,或者干脆把问题说成是提希望,绕道而行,有点“党委搭台,政府唱戏,人大鼓掌,政协看戏”的味道。 (二)思想认识不到位,影响人大监督职能作用的发挥。一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宣传不够到位。日常工作中,除在一些重大活动中,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进行一些宣传外,每年专门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相关知识点

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1954年9月15日至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怀仁堂举行。1226名代表首次行使国家最高权力。这是一次人民的盛会。 (一)代表是怎么来的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共有1226名,参加第一次会议的实到代表1211名。15日,报到后,因事因病请假70人,出席1141人。 1.代表的由来。是普选来的。1953年2月11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成立了以刘少奇为首的中央选举委员会。1953年4月,中央选举委员会发出关于基层选举工作的指示,正式开始各级人大代表的选举工作。这是中国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普选,各地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采取无记名投票、举手、豆选等方式进行选举,极大地增进了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热情和民主意识。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于1953年12月8日晚在北京市西单区中南海投票站参加了投票。广东省台山县大湾乡归国华侨陈聪在参加选举大会后兴奋地说:“我活了90多岁,到过许多国家,从来没有见过这样民主的选举。”这次普选,选出了包括各民族、各阶层、各民主党派和人民团体的代表人物。 2.代表的构成。从1954年9月1日开始,参加大会的代表陆续报到。工业战线的劳动模范王崇伦来了;农业战线的劳动模范李顺达来了;年龄最大的代表,93岁的齐白石老人来了;年龄最小的代表,刚到选举年龄的青年女工郝建秀来了;身穿各色民族服装的少数民族代表来了;从世界各地归国的华侨代表来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顺利开幕了。 (二)会议是怎么开的 1.地点:北京怀仁堂举行。 2.时间:1954年9月15日至28日。 3.会议的主要任务。三项:制定法律;听取审议政府工作报告; 选举新的国家领导人。 (1)法律。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委员会组织法。 (2)报告。周恩来作了《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总结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外交等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指出了各项工作中还存在的缺点和问题,提出了今后社会主义建设方面的任务。会议经过讨论,一致通过了《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 (3)选举。大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朱德为副主席,选举刘少奇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大会根据毛泽东主席的提名,任命周恩来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 4.会议的重大意义。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在开幕词中指出:“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 一致通过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就宣布了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以《共同纲领》代替《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过渡状态的结束。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安全与环保监察部部门职责

安全与环保监察部部门职责 1.负责全厂的安全管理和安全监督工作。 2.认真执行上级公司有关安全生产指令,积极宣传党和国家有关安 全生产和劳动保护的方针、政策、法令、法规及有关文件,并督促各部门认真执行。并制订相关计划。 3.监督与安全生产有关的各种规章、制度及上级有关指示的执行情 况。对本企业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工作,负有监督责任。 4.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影响人身和设备安全问题,负责编制“安措” 计划,经批准后认真组织实施,努力增加安全工作上的科技含量。 5.参加扩建、改建、新建项目的设计审查和竣工项目验收。 6.监督与配合有关部门搞好全厂反事故演习。组织《电业安全工作 规程》的培训、考试和《安全合格证》的发放。 7.有权进入全厂任何生产岗位进行现场安全检查,制止危及人身和 设备、系统安全的违章作业并提出改进意见,,性质严重的发出《安全监督通知书》,限期整改,整改后由部门负责人验收并签名。整改不力的,按厂奖惩条例考核。 8.对各部门的安全指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并提出奖罚意见。 9.组织春、冬季节等季节性的安全大检查和台风、汛期防范工作。 每月参加一次厂部安全分析会,检修期间组织安全流动哨现场监督检查,针对安全生产存在问题提出防范措施和整改意见。 10.每月至少召开二次安全网例会,充分发挥部门专责的作用。每月 初编写厂《安全简报》和传达上级《安全简报》、《事故通报》,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及时反馈信息,了解班组执行安全实际情况。 11.关心职工安全和健康、监督劳保用品、安全工器具、安全防护用 品的购置、发放和使用。 12.每年一次组织全厂的安规学习与考试,协助有关部门对新进厂人 员和外来实习人员进行安全教育考试,并对特殊工种的管理和培训、复训工作做到持证上岗。 13.负责全厂防火工作检督及检查。 14.加强外包工程的安全管理和监督,认真做好外来人员资质审查、

创新监督工作方法 提高人大监督实效

创新监督工作方法提高人大监督实效 创新是人大工作的动力源泉,是提高监督实效的重要手段。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稳步推进,人大工作领域不断拓宽,监督内容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参与度不断提升,对人大监督工作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新形势对人大监督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也为人大监督工作的创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笔者认为,要创新监督工作方法,提高人大监督实效,必须做到“三个三”。 坚持“三走” 走下去。人大工作者要坚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要到经济发展一线去,加强对重点工作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民生工程实施、强农惠农政策落实等的监督,推动转变工作作风,提高执行力,确保政策落实到位,确保项目顺利实施。要到困难多、矛盾大的地方去,针对工业新型化、城市现代化、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深入调查研究,提出有力度、有深度、有高度的调查报告,为党委正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要到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中去,宣传党和政府的主张,搜集群众的意见和呼声,合理反映不同方面的利益诉求,做好察民情、聚民心、集民智的工作,为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贡献力量。 走出去。要带着课题走出去,到先进地区学习考察,了解重大项目建设、产业结构调整、统筹城乡发展等方面的好做法、好

经验,取其所长,促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要带着议题走出去,结合听取和审议常委会专项工作报告、代表视察、执法检查内容,组织外出学习考察,开阔视野,拓宽思维,使常委会的审议意见更具可行性,重大决策更具科学性。要带着专题走出去,破解当前人大工作中存在的审议意见落实难、财政预算审查难、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难等突出问题,进一步改进监督方法,提升监督实效。 走上去。加强与上一级人大的联系,积极参加上一级人大组织的各类活动,主动接受上一级人大的工作指导,不断完善监督程序,规范监督工作,提高监督水平。加强与上级部门的联系,利用自身资源,主动牵线搭桥,争取资金,争取项目,争取政策,为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做出新贡献。加强人大机关干部培训,选派年轻干部到先进地区挂职锻炼,进一步解放思想观念,更新监督理念,优化监督方法,促进人大工作与时俱进。 落实“三制” 评议制。开展专项工作评议是近年来人大常委会行使监督职权的创新之举。要选准评议议题,将全局性的中心工作、阶段性的重点工作、事关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工作列为评议议题。要规范评议工作,精心制订评议方案,选准评议内容,严格评议程序。要提升评议实效,评议前,参加评议的代表要广泛搜集意见和建议,认真做好评议发言准备;评议时,被评议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应到会听取意见,并认真回答常委会组成人员和

论我国人大预算监督制度的完善

目录 目录 第1章引言 (1) 第2章我国人大预算监督制度的发展和现状 (2) 2.1 我国人大预算监督制度的发展 (2) 2.2 我国人大预算监督的法律依据 (3) 2.3 我国人大预算监督的运行机制 (5) 2.3.1 预算编制阶段的监督 (5) 2.3.2 预算审批阶段的监督 (5) 2.3.3 预算执行阶段的监督 (6) 2.3.4 决算审批阶段的监督 (6) 第3章外国议会对政府预算监督的国际比较与借鉴 (7) 3.1 美国的预算监督制度 (7) 3.2 英国的预算监督制度 (8) 3.3 法国的预算监督制度 (9) 3.4 新加坡的预算监督制度 (9) 3.5 澳大利亚的预算监督制度 (10) 3.6 国外预算监督制度的借鉴 (11) 3.6.1 完善有关预算监督的法律法规 (11) 3.6.2 完善预算监督的程序 (12) 3.6.3 构建专业的预算监督组织机构 (12) 第4章我国人大预算监督制度存在问题 (14) 4.1 人大预算法律体系不健全 (14) 4.1.1 《宪法》 (14) 4.1.2 《预算法》 (14) 4.1.3 其他法律 (15) 4.2 人大预算监督组织建设存在局限性 (15) 4.2.1 预算监督机构设置不够合理 (15) IV

目录 4.2.2 人大代表的素养相对不高 (16) 4.2.3 审计机关作用发挥不足 (16) 4.3 人大对预算监督程序参与性不足 (16) 4.3.1 人大进行预算监督的时间安排不合理 (16) 4.3.2 缺乏绩效预算监督理念 (17) 4.3.3 预算信息公开制度存在缺陷 (18) 4.3.4 人大的预算审议程序仍需完善 (18) 4.3.5 人大对预算执行到决算阶段缺乏监督 (20) 第5章完善我国人大预算监督制度的建议 (21) 5.1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 (21) 5.1.1 《宪法》 (21) 5.1.2 《预算法》 (21) 5.1.3 其他法律 (22) 5.2 加强人大组织机构建设 (23) 5.2.1 成立专门的预算委员会 (23) 5.2.2 提高人大代表的素养 (23) 5.2.3 建立人大审计制度 (24) 5.3 完善人大对预算程序的参与性监督 (24) 5.3.1 合理安排人大进行预算监督的时间 (24) 5.3.2 健全预算信息公开制度 (25) 5.3.3 完善人大的预算审议程序 (27) 5.3.4 加强人大对预算执行到决算阶段的监督 (27) 5.4 强化绩效预算的作用 (28) 5.4.1 立法确立绩效预算理念 (28) 5.4.2 建立绩效预算评价体系 (29) 5.4.3 建立人大绩效预算监督运行制度 (29) 5.4.4 构建绩效激励和反馈制度 (29) 第6章结语 (31) 致谢 (32) V

监察室部门职责与岗位设置

监察室 监察室是负责全行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行使监察职责的职能部门。纪委与监察室合署办公。主要职责: 一、纪检监察工作计划: 拟定全行纪检监察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向上级领导和组织报告工作。(监察室主任) 二、纪检监察制度建设: 1.制订纪检监察相关制度、规定和操作规程,组织人员完成工作。(监察室主任、案件检查) 2.负责调查研究本系统纪检监察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检查监督制约机制的建设和规范运行,提出 强化监督管理的措施。(监察室主任) 三、党风廉政建设工作: 1.组织开展党风廉政建设,监督监察对象执行党风廉政建设有关规定,协助总行党委检查、指导 党风廉政建设,督促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组织开展党纪政纪教育,纠正行业不正之风。(监察室主任、监察室副主任、党风廉政建设) 2.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礼品上交等项工作。(综合管理) 四、效能监察工作: 开展效能监察立项,组织实施工作,并针对问题进行整改。(监察室主任、监察室副主任、执法监察) 五、纪检监察统计分析工作: 负责本系统纪检监察数据统计、工作报告、信息通报工作,对发生的重大问题,提出建议,研究制定反腐倡廉、强化监督管理的措施。(监察室主任、案件检查、执法监察) 六、监察内控建设工作: 组织建立、健全全行监察工作管理的内控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监察室主任) 七、系统管理工作: 1.监督检查本系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执行各项规章制 度的情况。 2.监督检查总行管理的干部遵纪守法、廉洁自律和正确行使权力的情况。 3.组织指导本系统纪检监察工作,监督检查各分支行纪检监察工作开展情况和纪检监察工作人员 履行职责情况。(监察室主任) 4.审定总行管理干部的任职资格,审核各分支行监察室负责人人选。 5.本系统纪检监察组织机构和干部队伍建设,组织、指导全行纪检监察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监 督全行纪检监察人员履职情况。(监察室主任、监察室副主任)

关于关于建立人大监督专员制度的思

关于建立人大监督专员制度的思考 在我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它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对“一府两院”的监督权,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然而,由于作为权力机关的人大缺乏明确的机构来负责对行政、司法机关工作人员履职行为的监督,从而使得行政、司法机关中官僚主义盛行,不作为、延迟作为、不当作为、甚至违法作为的事件不断发生,并由此滋生出了大量的“灰色腐败”问题,既侵害了公民权益,又损害了政府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为了更好地发挥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职能,消除现存制度的严重官僚主义所滋生出的“灰色腐败”现象,近年来,不少学者和从事人大实际工作的同志一直呼吁和建议在全国人大或全国人大常委会建立一个权威性的监督机构,并提出了不少方案,主要可以归为监督委员会模式和监督专员模式。笔者将对之作出比较分析,并重点就人大监督专员制度建立的模式作一初探。 一、人大监督专员模式与监督委员会模式的比较 所谓监督委员会模式,就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设置监督委员会,代表最高权力机关对所有同级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进行监督,并直接向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负责的一种具有高度权威性的监督模式。此种模式又包括以下方案:(1)增设人大监督委员会,专门履行其监督职能,负责对“一府两院”的监督。(2)人大设立监察委员会,负责工作监督,也负责人事监督和立法监督;将审计部分和检察院所属的反贪局划拨给人大直接领导,审计部门只负责审计监督,反贪污局只负责对国家工作人员是否有腐败行为实行专门监督。(3)“把中共纪律检查委员会和人民检察院合并,并融合政府的行政监察、审计等专门监督部门的职能,设立一个直接隶属于人大的专门监督机关,主管监督事务。”

关于创新人大监督方式的探索(论文)

关于创新人大监督方式的探索 摘要:创新是人大工作的动力源泉,实效是人大监督工作之魂。创新监督方式,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的必然要求,是积极顺应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对人大工作的新期待的必然要求,也是我们做好人大各项工作的必然要求。本文一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是基础部分,对人大工作创新的重要性进行了简要概述。第二章对创新代表委员工作发挥主体作用进行了分析和阐述。第三章从创新监督内容方面进行了分析。第四章从创新监督手段方面进行了分析。第五章从加强自身建设上创新的角度加以分析,并作以总结。 关键词:人大工作;监督方式;创新 Abstract: 1充分认识人大工作创新的重要性 1.1 人大工作的现状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需不需要与时俱进和改革创新,以前有很多争议。我觉得,人大工作作为一种政治方式和政治体制,它与这个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的时代一样,面临着许多新形势、新任务,需要与时俱进,无论从制度本身,还是从工作形式上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民主法制建设的深入推进,人大工作也面临着许多新课题,这就要求我们人大工作同志,必须要有积极的姿态,探索的精神,不断创新人大工作,努力提高人大工作水平。 1.2 人大工作的重要性 ①推进人大工作创新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 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和实践创新,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作用。这一论断对人大工作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提出了明确要求,同时也为人大工作创新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理论依据和良好机遇。这对于各级人大如何适应时

关于充分发挥人大政协职能作用的思考

关于充分发挥人大政协职能作用的思考 青理东 人大、政协作为县级四大班子首脑机关,如何围绕县委重大决策部署,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扎实有效开展工作,加快建设灾后美好家园,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是一个必须思考必须回答的问题。 一、务必坚持深刻领会党委重大决策部署 深刻领会党委的决策部署,是县人大、县政协作好工作的先决条件。只有把县委的决策部署理解深、理解透,才能实现思想统一、目标同向、行动一致、力量凝聚,才能把重点工作抓好抓实。 一要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解放思想是发展的先导,统一思想是发展的动力,只有把解放思想和统一思想结合起来,才能形成强大的发展合力。当前,解放思想就是要求我们要牢固树立机遇意识、爬坡意识、垫背意识、责任意识、发展意识,与时俱进推进思想大解放;统一思想就是要把思想统一到“融入成西经济圈、打造川陕后花园”的发展定位上;统一到“加快建设灾后美好新家园、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目标任务上;统一到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部署的关于农村今后发展一系列部署上;统一到“突破发展、创业创富”的工作主题上;统一到“一手抓经济社会建设、一手抓灾后重建”的工作重点上。 二要在把握大局中维护大局。牢固树立大局意识,是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县人大、政协作为县四大班子的两大机关,各级领导干部更要要关心大局,了解大局,把握大局,在大局下思考谋划工作。当前南江的大局就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切实推进两个加快”。这就要求我们人大、政协围绕这个大局加强监督,广泛调研,尤其是要围绕“稳制活田、标准生产、规模发展、产业经营”发展思路和“土地股田经营、产业龙头拉动、因地制宜发展、风险四方共保”经营模式进行深入探索、提供科学决策依据;围绕灾后重建做好物资监管、坚强行政监督,确保灾后重建顺利高效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维护大局要维护大局利益,要从讲政治高度,观察和思考各种利益关系,自觉把本单位、本部门、个人放在全县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中来考虑,而不能一味强调自身的利益,更不能以对个别百姓负责为借口,去做损害全县人民利益的事情。 三要在率先落实中促进落实。再好的决策部署,没有落实也只能是一纸空文。县人大、县政协作为县四大班子的两大机关,既是决策制定的参与者,也是决策部署的落实者。全体干部职工更应该准确把握全县的具体部署,第一时间执行各项决策,率先抓好落实推动发展,为全县各机关各单位作好表率带头作用;在率先落实的同时,要充分发挥人大的监督职能,政协的联系广泛优势,重点宣传好、检查好、督促好交通建设、产业培育、政策争取、民生工程等工作,确保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二、务必坚持深入群众、联系群众、服务群众 作风关系干部形象、关系民心向背,我们严格按照“深入群众、联系群众、服务群众”要求,切实转变干部作风,着力塑造广大干部的良好形象。 一要在深入群众中化解矛盾。县人大、县政协要充分发挥人民信任、联系广泛的优势,坚持一线工作法,在一线帮扶群众、一线接待群众、一线解决问题;要积极开展蹲点调研和下访帮扶活动,组织机关干部走出机关、深入一线,千方百计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求发展;要推行县级领导信访值周制度、老难信访案件挂包制度,畅通诉求渠道,化解信访矛盾,增进群众感情,营造和谐氛围。 二要在联系群众中科学决策。要不断完善人大常委会、政协会议的开放制度,不断优化参会群众结构,扩大参会人员比例,广泛听取群众意见,促进民主决策、科学决策;要不断完善民主测评监督机制,对民主测评反映出的不足和问题,要深刻自我剖析,严格按照整改

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改革和完善

摘要 在纪念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59周年,赞颂人民代表大会取得伟大成就的时候;在大讲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时候,我们不要忘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取得的成就,主要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进行了系列重要改革的结果。应该看到,人民代表大会的宪法职权还远没有充分落实,人民群众还不够满意。在新的形势下,人民代表大会又面临许多新的越来越大的挑战,不对人民代表制度进行改革,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想的优越性就不能发挥出来,也就不可能很好地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所以,本文想谈谈人民代表大会当前面临的问题、挑战和如何改革的问题。 关键词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改革,完善

目录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涵和实质 (4)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涵 (4)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实质 (4)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发展概述 (5)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 (5)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发展 (5) 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6)

(一)人大代表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6) (二)选举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8) (三)人大监督权存在的主要问题 (8) 四、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议 (9) (一)完善人大代表制度 (9) (二)完善人大代表的选举制度 (10) (三)完善人大监督制度 (10) 五、结论 (13) 六、参考文献 (13)

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改革和完善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涵和实质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涵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根据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原则,经过选举产生国家权力机关,并由权力机关产生其它国家机关,按照集中制的原则,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按照我国宪法的规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涵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实行合议制,集体行使职权,集体决定问题: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在保证国家统一的前提下,实行中央与地方适当分权,发挥两个积极性。另外,国家对聚居的少数民族实行地方民族区域自治,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包括人大和政府)除享有一般地方国家机关的权力外,还享有宪法赋予的自治权,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实质 人民代表大会制是我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中创建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一种根本政治制度,其实质是政治,即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国家政权建设上实行最广泛的,保证人民充分享有和行使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利。曾指出:“我们的社会主义,是全国各族人民享有的最广大的,它的本质就是人民当家作主。”他还指出:“充分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是我国政权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由于中国人口众多,不可能通过“直接’,,由全体人民亲自来掌握国家政权、行使国家权力。人民只能选举少数人作为他们的代表,组成代议机关,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即“代议”。

健全人大监督机制的思考

健全人大监督机制的思考 健全人大监督机制的思考 在我国的国家监督体制中,人大及其常委会对“一府两院”的监督是最高层次、最具权威的监督,其功能在于保证由它产生的国家行政、审判、检察机关忠实于宪法、法律,忠实于人民的意志和利益,严格依法办事,并防止和纠正它们滥用权力的行为,保障公民的权利不受侵犯。但由于体制和机构等因素的限制,人大监督在国家监督体制中的核心地位尚未真正确立起来,还存在着诸多的缺陷。一方面,随着行政监督机制的日益完备,客观上形成了一种对人大监督的“隔离层”。如,行政审计和监察制度是现代国家从财政和人事方面监督行政机关的重要制度,是制约行政权力的有效手段,但在我国现行的国家监督体系中,审计、监察部门列入行政序列,属行政权力内部监督,这种制约往往难以取得实效。而对财政和国家工作人员的监督是人大及其常委会对行政机关实施监督的重要内容,行使好这个权力,必须对整个财政状况和国家工作人员履行职责情况有较全面的了解,同时对违法行为要有系统而有效的制止和纠正手段。目前对财政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行政监督过程实际上处于政府直

接控制之下,客观上影响了人大监督的直接性,人大及其常委会对这两方面情况的了解在一定程度上仅限于听取报告和调查活动,了解渠道少、面窄、程度不深,对许多重大问题,由于缺乏第一手材料,无法实施有效的监督;另一方面,搞好监督离不开一系列实体规定及具体的实施办法,这些都必须有法律依据。但从目前的情况看,人大监督的法律、法规和制度还不健全。宪法和地方组织法虽然确认了人大的监督权,而对人大监督的原则、范围、程序及法律后果则缺乏具体明确的规定,如,保证宪法在本行政区域内的遵守和执行,那么何为违宪?对违宪者如何处理?都缺少法律依据;还有对“两院”的司法活动如何监督?对案件监督采取何种法律手段?也都没有明确规定。 人大监督的法律不健全和规定过于原则,既是监督标准不完善的表现,也是人大及其常委会难于充分行使其监督职权的症结之一;再一方面,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领导,即政治原则、政治方向、重大决策的领导和向国家政权机关推荐重要干部。党对国家政治生活的领导,最本质的内容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为了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切实建设民主政治,党中央反复强调要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强调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但是,有的地方由于没有很好地处理党的政治领导与管理国家具体事务的关系,还不

强化执法监督职能

强化执法监督职能 全力化解涉法涉诉信访案件 ---山阴县执法监督和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工作汇报 近年来,按照省、市的安排部署,我县全面发挥执法监督职能作用,以强化执法检查为抓手,在集中处理涉法涉诉上访和监督协调案件等方面狠下功夫,有效地促进了司法公正,取得了显著成效。以息诉罢访为标准,以解决缠访缠诉案件为重点,相继开展了“双百一评”、“化解涉法涉诉信访案件”、“涉法信访包案攻坚”、“涉法信访案件专项评查”、“涉法信访案件司法救助”等一系列活动,本着有理有利有节、极积稳妥和依法公正的原则,全力处理中央、省、市交办的涉法信访案件,确保“案结事了”、“事要解决”。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执法监督工作 我们从加强执法执纪监督入手,逐步整改政法部门执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断强化规范执法行为的制度体系和队伍管理体系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坚持每年开展一到二次执法大检查活动,采取部门自查与政法委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执法监督活动,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通报,限期整

改。通过强化执法监督职能,有效地促进了全县案件质量的提高。 一是开展专项监督。近年来,我们针对政法机关执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人民群众反应强烈的执法问题,组织开展了专项检查活动,实施对政法机关执法活动的监督。针对“执行难”问题,组织法院开展解决“执行难”专项活动,使一批执行积案得以解决,监督了人民法院的执法行为;针对超期羁押问题,开展了集中清理超期羁押专项整治活动,有效地解决了政法机关执法不规范的问题;针对执法过程中不严格、不规范的情况,在政法机关开展了“改进工作作风,规范执法行为,保证执法公正”专项整改活动,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执法质量考评体系,规范了执法司法行为,切实解决了执法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二是强化重点督办。对到期未办结和中央、省委、省委政法委领导批办、交办案件,进行重点督办,对立案、撤案、不捕、不诉、执行等极易发生违法违纪情况的诉讼环节、对群众举报控告、人大、政协转办和新闻媒体反映出来的问题等,重点进行解决,年内,开展了2次案卷评查活动,纠正了一些政法机关、政法干警在程序上存在的执法司法问题和工作作风问题。 三是加大协调力度。我们十分注重政法委的执法协调职能,政法各部门之间、政法部门与相关部门之间有争议的疑

如何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如何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它直接体现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是建立我国其他国家管理制度的基础。针对如何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下我主要从两方面进行阐述: 一、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立法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重要职能。目前,我国生效的法律共231部,其中223部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制定的。这说明,改革开放30年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制度发展的黄金时期,我们用30年的时间完成了其他国家需要几百年才能完成的立法任务,立法速度之快为世界所罕见,堪称世界立法史上的奇迹。 法律体系的形成是一个国家法律制度成熟的标志。200多部法律的颁行,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这是我国改革开放30年所取得的重大成就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成就的重要标志,也是全国人大作为立法机构所取得的重大成果。 这项重大成果的来之不易,不仅在于立法的数量,更在于这些法律的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的法律体系是以中国国情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两大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的法律体系在内容和作用上都不同于西方,我们不能用西方的法律体系来套中国的法律。外国法律体系中没有的法律,只要我们需要就及时制定;反之,外国法律体系中有的法律,如果不符合我国的国情和需要,我们就不搞。中国的法律体系是由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组成的。有些事项,用法律来规范尚不具备条件,可先依法制定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待条件成熟后再制定法律,这是中国特色。法律是调整社会关系的重要手段,但并非唯一手段。在中国特色法律体系形成过程中,我们还充分运用伦理道德、习惯规则、行业自律、市场机制来调整社会关系,以便集中立法资源,更好地发挥法律的作用,这也是中国特色。 提高立法质量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自觉追求,而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是提高立法质量的内在要求,必须贯穿于立法工作的全过程。对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法律草案,要向社会全文公布,广泛征求意见。对法律草案中专业性强、各方面意见分歧比较大的问题,要通过立法论证会、听证会等形式,深入研究论证。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使制定的法律更加切实可行,充分体现人民群众的共同意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动态的、开放的、发展的,需要与时俱进,需要适应客观条件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加以完善。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民生问题日益突出、社会建设日益重要。根据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十七大的精神,全国人大在继续完善经济立法的同时,更加突出了立法为民的理念,着力加强社会领域、民生领域的立法,这意味着中国立法正以关注民生的视角,开始了由经济立法向社会立法、民生立法的重要转型。 当前,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种空前的社会变革,给我国发展进步带来巨大活力,也必然带来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我们要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为目标,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实事求是,坚持走群众路线,抓紧制定在法律体系中起支架作用的法律,及时修改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法律规定,督促有关方面尽快制定和修改与法律相配套的法规,确保到2010年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 二、加强权力的有效监督 权力不受制约和监督,必然导致滥用和腐败。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任务。 监督权是我国宪法赋予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权。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是我国监督体系中最高层次、最具权威、最有法律效力的监督,是人民行使国家管理的权力、实现国家机构之间相互制约、保证国家机关正常运作的重要方面。 我国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人大监督是代表国家和人民进行的具有法律效力的监督,是不可替代的。人大监督的实质,就是以权力制约权力,从制度上确保宪法和法律得到正确实施,确保行政权和司法权得到正确行使,确保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得到尊重和维护。 人大监督包括法律监督、工作监督等方面,内容非常丰富,任务相当繁重,是大有可为的。人大对“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