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科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历史启示录

第一课历史的足迹

【教学目标】

1.知识:

(1)了解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中的地位。

(2)了解中国近代百年沧桑的历史以及中华民族英勇抗争的历史。

2.能力:

培养学生搜集资料、运用资料分析问题、得出结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祖国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2)让学生初步感受民族精神,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和感受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中的地位。

教学难点:了解中华儿女进行的可歌可泣的抗争。

【课堂设计】

一、新课导入。

播放视频《古代四大文明古国》。

说一说:从视频中你了解到哪些有关四大文明古国的信息。

议一议:随着世纪的更迭、时代的发展,除了中国,其他三个文明古国已经尘飞湮灭了。为什么中华文明能够延续到今天,并且继续影响着世界呢?

师生交流,教师总结:四大文明古国,都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非凡的贡献。五千多年来,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二、新课讲授。

1.回溯历史长河

活动一:中华文明知识擂台赛

(1)看一看:播放视频《中华文明》。

(2)比一比:说说中国历史上的世界之最。

教师小结:中华文明是人类最早的文明之一,也曾经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文明之一,我们应为祖国曾经创造的伟大文明而自豪。

活动二:新闻解读

(1)新闻播报:

新闻片段一:《中国科学技术通史》(五卷本)新书发布会在北京召开。该书按照大致的时间顺序分为五卷:《源远流长》、《经天纬地》、《正午时分》、《技进于道》、《旧命维新》。

新闻片段二:讲到中国科学技术史,很多人会想到英国学者李约瑟编著的《中国科学技术史》。在上海书城“全国新书发布厅”第6

期现场,《中国科学技术通史》总主编、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江晓原在与知名出版人贺圣遂的对话中表示,李约瑟的著作有其经典价值,这本著作以浩瀚的史料、确凿的证据,挖掘出了中国科技史上的显赫成就。

(2)新闻分析:谈谈我国的科技文化在世界文明中的重要地位。

教师总结:在古代,中国曾经是世界的经济文化中心。中华文明为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回溯历史,辉煌的中华古代文明,给我们展现了一幅幅璀璨的画卷。我们为祖国曾经创造的伟大文明而骄傲,为我们是中国人而自豪!

2.百年沧桑,百年抗争

活动一:影视欣赏

(1)播放影片《鸦片战争》片段。

(2)课堂讨论:

①除此之外,外国列强还对我国发动了哪些战争?

②试分析这些战争失利的原因是什么呢?

③上述侵略战争给我国带来什么危害?

教师总结:除第一次鸦片战争外,外国列强还对我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这些战争均以中国的战败而结束,究其原因主要是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国家的落后。同时,上述侵略战争使中国落入灾难的深渊,使中国人民经受了百年的苦难。

活动二:课堂探究

教师提问:我国近代有哪些不平等条约呢?这些条约有什么危害呢?

学生讨论,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我国在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分别签订了《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这些不平等条约使我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列强肆无忌惮地掠夺我国的宝贵财富,破坏我国的灿烂文化,侵犯我国的神圣领土、主权和尊严,使我国积贫积弱,备受欺凌。

教师提问:你去过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吗?你了解南京大屠杀的具体情况吗?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

(1)日本是近现代侵略我国的主要国家之一。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重庆大轰炸……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国领土,惨无人道地屠杀我国人民,在中国犯下了令人发指的滔天罪行。

(2)1937年12月13日,日本军队攻占南京,对手无寸铁的南京民众进行了长达四十多天的惨绝人寰的杀戮,制造了人类文明史上泯灭良知、灭绝人性和践踏文明的暴行。有三十多万中国平民被日军杀害,南京城三分之一以上的房屋被日军纵火烧毁。为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战争罪行,牢记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给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表明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我国将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活动三:抗争历程

(1)欣赏图片。

①国画《虎门销烟图》。

②三里元抗英纪念碑。

③甲午海战中奋勇作战的致远舰。

④康有为。

⑤梁启超。

(2)探讨问题。

①翻阅中国近代史,你知道哪些英勇抗争的人物和故事呢?

②为了改变近代中国落后的现状,我国的有识之士做了哪些努力呢?

③从这些人物和他们的事迹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教师总结:

(1)中华民族有着顽强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列强的枪炮声震碎了腐朽清政府的繁华旧梦,也激起了中华民族英勇抗争、抵御外敌的

斗志。林则徐虎门销烟、三元里人民自发抗英、邓世昌等捐躯甲午海战……面对列强一次次的入侵,中华儿女奋起反抗,谱写了一曲曲壮歌。

(2)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和封建统治,唤醒了无数的有识之士,他们志在改造旧社会,建立先进的社会制度。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一批批救国先驱踏上了崎岖坎坷的民族救亡道路。

(3)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有着顽强信念和不屈精神的民族。为了捍卫国家独立,维护民族尊严,中华儿女藐视强敌,甘赴国难,浴血奋斗,宁死不屈,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抗争。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体会到爱国主义情感的强大力量和中华民族的顽强不屈的精神。

三、课堂小结。

(1)学生谈收获。

(2)教师寄语:

同学们,回顾五千年历史,中华民族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体味近代中国百年的屈辱与沧桑,我们深深明白:落后就要挨打。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和顽强不屈的民族精神,勤奋学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而奋斗。

第二课历史的昭示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知道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中的核心地位;懂得“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能够实现我国的发展和民族的振兴”的道理。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认识我国国情,体会并能理解中国选择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选择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民族精神的巨大力量,培养民族自豪感;增强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制度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弘扬民族精神。

教学难点:领悟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2018年2月25日,平昌冬奥会正式落下帷幕。在奥运会闭幕式上,张艺谋导演为全世界带来了精彩纷呈的《北京八分钟》。

二、新课讲授。

1.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活动一:探究优秀传统文化

多媒体依次展示:

(1)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千变万化的“龙”字、汉字的演进图示;

(2)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诗》、《书》、《礼记》、《左传》、《孙子兵法》等;

(3)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中国瓷器、四大发明;

(4)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四大名著、国画、戏曲、舞蹈等;

(5)充满智慧的中国哲学:儒家、道家、法家、佛教……

教师总结:这些材料让我们感受到中华文化对我们中国人的影响非常大。

活动二:感受全球孔子学院

孔子学院现已成为包容共享、和谐共生的中外人文交流品牌,525所孔子学院和1113个课堂遍布全球146个国家和地区。这又说明了什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积淀了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繁荣发展的精神源泉,是中华文明历经五千年而绵延不绝的内在动力。

(2)维护和增加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根基,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构成了中华民族的共同记忆,是我们树立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的重要基础。它既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和交流中站稳脚跟的基础,又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丰厚的滋养。

思考:

①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与内涵是什么?

②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是什么?

③爱国主义的含义及其表现是什么?

④在中国革命年代和建设时期,哪些精神体现了我们的民族精神?

教师总结:

思考题①:民族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思考题②:正是由于这种伟大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不仅创造了灿烂的文明,而且生生不息,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思考题③: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形成的对于自己祖国挚爱的深厚情感。爱国主义表现为:

(1)对祖国和家乡的热爱,对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强烈期望。

(2)对祖国繁荣昌盛的坚定信念。

(3)对祖国主权和尊严的坚决捍卫,对卖国求荣的无比鄙视。

(4)对爱国志士的无比崇敬等等。

思考题④:中国革命年代有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建设时期有铁人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奥运精神等。

2.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活动一:影视欣赏

播放电影《开天辟地》片段。

思考:

(1)影片《开天辟地》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

(2)结合历史谈谈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背景。

(3)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做出了哪些努力,取得了什么样的辉煌成就?

(4)结合上述探究,你从中得出了什么结论?

教师归纳:自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经过28年浴血奋战,打败了封建军阀、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的发展从此开启了新的历史纪元。历史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活动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建设成就

图片展示:(1)开国大典。

(2)邓小平1992年南方视察。

(3)习近平赴江西考察。

(4)李克强赴宁夏考察。

学生讨论:这组图片说明了什么问题?

教师总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现了全党工作中心向经济建设的转移,逐步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开创了社会主义事业发

展的新局面。

3.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活动一:探索近代救国之路失败的原因

多媒体播放《鸦片战争》、《太平天国》、《甲午风云》、《谭嗣同》、《孙中山》等影片片段。

学生讨论:上述探索救国之路为什么全部失败了?

教师总结:探索救国之路失败的具体原因各不相同,但归根到底,都是因为没有先进的、正确的理论指导,没有找到解决中国问题的正确道路。

活动二: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

学生分组进行辩论:社会主义能救中国还是资本主义能救中国?

教师总结: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是走不通的,一方面,帝国主义不允许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谋求强盛;另一方面,中国的封建势力与帝国主义相互勾结,极力反对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可见,已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不具备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的条件。由此可见,中国共产党选择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走上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是具有历史必然性的。

活动三: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取得的成就

学生分三组讨论列举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

探究:取得上述成就说明了什么?

教师总结:只有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够实现我国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4.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活动:研读党的十九大报告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

那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是什么呢?它有哪些作用呢?

教师总结: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1)“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中华民族的美好愿景,是我们国家的价值目标,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的重大问题。对于凝聚人心、汇集人们的智慧和才能、推动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2)“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对美好社会的生动表述,是全社会的价值取向,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回答

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社会的重大问题。它是全社会崇尚的道德风尚,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精神力量。

(3)“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的基本道德规范和价值准则,回答了我们要成为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我们每个人都应当对其有深刻的认识,树立崇高的追求,使其更好地指导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在于实践,在于每个人的自觉行动。在社会中,各行各业的人们都在以实际行动践行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着向上、向善的力量,共同推动着社会的进步。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青少年的要求:我们应当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做起,积小德成大德,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承载着民族和国家的精神追求,是人生奋斗的梦想之舵,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之钙,是当代中国的兴国之魂。

(2)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观,维系着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生存和发展。

第三课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懂得没有祖国的兴旺发达,也就没有个人的前途和幸福的道理,懂得报效祖国是每个中华儿女应尽的责任,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我国与发达国家存在的差距,学会全面看待问题,树立忧患意识。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比较鉴别、综合分析和透过历史现象认识历史发展规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使命感、责任感,激起学生的忧患意识,让学生形成个人发展与祖国发展同命运,为祖国的繁荣而奋斗的价值取向,产生报效祖国的意愿。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我们要树立忧患意识的原因。

教学难点:让青少年懂得自己要承担起振兴中华的重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毕业歌》。

二、新课讲授。

1.树立忧患意识

活动一:经典诵读

教师投影,师生齐读孟子名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思考:你觉得这篇文章主要想告诉我们什么?

教师总结:忧虑祸患能使人(或国家)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会使人(或国家)走向灭亡。

活动二:合作探究

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60多年的辉煌成就是有目共睹的:载人航天飞船发射成功,三峡工程——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建成发电,国民经济连续多年保持快速增长……但是,与此同时,我国农村还有一小部分人未解决温饱问题,这些人主要在西部地区,他们的生产生活条件差,人口素质低下,居住分散。

2017年12月,瑞信研究院发布了“2017全球财富报告”,中国财富总值位居全球第二。中国虽然是第二,但是与排名第一的美国差距还是非常大的,其中最大的差距就是科技实力的差距。

学生讨论: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办?

教师总结:

(1)自建国以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各方面都取得了发展,综合国力也在不断增强。但是,在我国社会进步的同时,我国也存在着发展不平衡等诸多问题。

(2)面对现在的中国,我们要有高度的紧迫感,要树立强烈的忧患意识。

2.立志振兴中华

活动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故事会

(1)引导学生查找资料,寻找“以天下为己任”的历史人物或有关的故事,也可以查找当代的人物或者自己身边的普通人及其故事。

(2)思考与交流:

①这些人物身上体现了哪些优秀的品质和崇高的精神?

②向优秀人物学习,我们应该怎么办?

教师总结:

(1)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落在了我们这一代人身上,我们要承担起我们的责任。

(2)我们中华儿女要有“以天下为己任”的崇高精神,要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发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世代相传。

活动二:担当起建设祖国的重任

(1)多媒体展示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

(2)多媒体播放视频《天津梁启超纪念馆重新开馆还原百年历史风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